谈谈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水产养殖技术

篇1

关键词:水产养殖 技术 问题 措施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缺乏科学的水产养殖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二、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1、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

(1)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调节水质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注新水。在生长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与晚秋则每隔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约20~30cm。具体情况也要根据水池及所养殖鱼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调节水质

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就威胁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时就要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冲水对水蚤数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泼洒不同浓度的敌百虫可以选择性的杀灭各种浮游动物,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池水中过多的蓝藻,可以全池泼洒硫酸铜。但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后,要立即大换水,即换掉池水的1/2~2/3。

(3)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学药剂,能够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够调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价格优廉、用法简单,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用于改良水质的生氧剂还有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总之,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2、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防治鱼得病及传染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

篇2

关键词:生物修复;池塘自净能力;池塘生态;自净能力;藻相;微生物相

1、前言

水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污染、虾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提出质疑[6、7].、生物修复( 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10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1、2、3、4、5],并成为二十世纪环境科技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和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并不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的饵料和抗生素提高养殖产量,而主要通过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养殖模式,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大多以消耗大量高蛋白饲料,以污染池塘自身和近岸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的生产方式,加之养殖户为了防治鱼(虾)病,大量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虾药,甚至人药鱼(虾)用,用药剂量越来越高,药物的毒性越来越强,这些药物的使用,又严重破坏了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越病越治、越治越病的怪圈[6、7、8、9、10、11].老化池塘中,养殖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尸体和消毒剂、抗生素等有毒化学物在池底沉积多年,形成黑色污泥,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厌氧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气温升高加速了有机质的厌氧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产生NH3、H2S、NO2-等有毒物质,影响对虾正常生长发育,而且黑色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的卵,增加了池塘病源的传播途径,使生产过程中鱼(虾)药的用量增加,水产品品质下降。如在我国沿海地区对虾养殖区,老化虾塘的底泥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养虾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1].

3、池塘生态系统与水产养殖

池塘是一个人工圈养体系,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差异,其结构特点是养殖动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饲料投入养殖系统,除牧食链,腐屑链外,在食物关系中又增加了饲料链,也因此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水质也常常出现较大波动。

3.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池塘生态体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优良的单胞藻可为池塘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甚至养殖动物直接滤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质,改良池塘水质,更为重要的是,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进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盐,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底泥的释放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优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别是池塘中下层水体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

3.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残饵、对虾粪便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污染物,使之矿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径和终产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CO2等,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NH3、H2S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池塘生态体系中,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进入,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机物厌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态体系失控。

3.3、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及其与水产养殖相互关系从池塘对有机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上看,微生物和藻类是池塘诸多生态因子中最为关键的二大因素,在池塘生态体系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即微生物相)与藻类的种群和数(即藻相)是密切相关的,微生物通过其分泌物的直接作用或通过其代谢产物―――营养盐化学状态和浓度的间接作用而影响藻相,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杀藻、抑藻和有效降低藻毒作用,且存在种间选择性。同样,藻类通过对池塘溶解氧的影响而影响微生物相,池塘溶氧增高,能促进底泥好氧微生物繁殖,加速有机质的完全分解和矿化,维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池塘微生物相和藻相的相互关系中,池塘水体,尤其是中下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是最为重要指标。池塘溶氧,除了供养殖动物消耗外,更多的应用于水质净化,研究表明,虾池水耗氧量占池塘总耗氧量的69.4%,池塘溶氧主要来源于表面水面与空气接触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藻相对池塘溶氧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藻类的生长不仅需要N、P等营养,而且需要Ca、Mg、Fe、Mo、有机酸等微量营养[16、17、18],当池塘中微量营养缺乏时(浓度过低或者以不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一些藻类,尤其是高等产氧单胞藻(即所谓优良藻类)的生长受到限制,此称之谓限制生长营养。而另外一些藻类如丝状蓝绿藻等因其具有遗传上适应性,具有较大表面积和气泡,能争夺微量营养供其生长繁殖,浮在池塘表面遮住阳光,抑制产氧单胞藻的生长,而较容易形成优势种群,因此,微量营养缺乏时,往往使原始蓝绿藻等不良藻类迅速取得竞争优势,降低了藻类多样性指数,形成不良藻相,形成池塘溶氧水平的波动。池塘藻相的形成与稳定性与池塘水体中N、P营养的供应水平和池塘微量营养的浓度密切相关。

篇3

因为水是具有流动性的,所以必须有合适的场所容纳,池塘是容纳水体的重要场所。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有些条件较差饲养单位的池塘条件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这样必然会造成池塘的质量下降,饲养者实际生产中的操作造成难度,而池塘容纳水量较少同时没有相应能力的保水性,自然会对水产业造成不利影响。而现实生产中还有使用已修建多年的池塘,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损毁,直接对水生物的生产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应该对池塘进行必要的改造,确保或增加池塘的有效容量,提高水产业的经济效益。

2保障水源

无论渔场采用何种生产用水都必须保证水质。如果实际饲养条件不允许,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的方式加以改善,尽量满足不同鱼种、生长季节及生产方式等相关的具体要求,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如果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水环境的异常而导致原有的水源不能够继续满足水生物的需要,可以通过新的水源而进行改变。但是如果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新水源,保证我们的生产用水呈现近自然的状态,应采取小密度放养的模式,避免呈高密度的水产生产形式。

3密度保证合理

单位水体能够容纳生物的能力通常都是相对固定的,但也可通过提高饲养的科技含量、或强化生产中采用的技术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这个量随着实际饲养过程中容纳的鱼类生长状况、生物群落构成和数量变化、水源补给、池塘水质等的变化而陆续发生变化。所以饲养者在最初进行水生物放养时应该综合考量自场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因素,以做出科学性的确定,同时还应该注意随水生物生长状况的变动而调整。切忌侥幸心理,一旦埋下隐患会造成后续的惨痛损失。

4确定品种

养殖企业在选择饲养品种时应该综合考虑其生活特性,再根据池塘的情况进行相应品种的搭配,尽量保证水产生物品种间呈现互利共存的生活状态,保证整个生物群体与环境和谐相处,让物质和能量流动顺畅,形成良性循环。目前,根据相关的报道可知,不少的养殖者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互利工存的重要性。最常见的不合理放养情况就是鲢鱼和鳙鱼比例失衡,主要是因为市场对鳙鱼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大量放养鳙鱼,但由于鳙鱼主要采食浮游生物,会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被摄食,使浮游植物出现繁生过度,严重消耗水中的养分,同时浮游植物还会遮光阻碍鱼类行动,环境中剩下的部分死亡腐烂物质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水质。所以需要饲养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和合理的控制,确保水下和谐的环境状态。

5及时进行水体维护

饲养者应该经常观察水体,包括颜色、气味等,还应该合理的调整鱼类生产状况,必要时可投喂药物加以调节,消除或补充水体中的无机物质,同时能够对有机物质进行选择性的抑制或促进。如果水体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其中生存的鱼类也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给饲养者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6适当增加渔用机械

渔用机械,如饲料投喂机、增氧机。这些机械,能够增加环境的可控性,及时缓解由于生产的进行造成的环境出现的矛盾。让生产环境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使生产顺利进行。

篇4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齐富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以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魏冬霞,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兽医寄生虫;冯炜,江苏省苏州通威特种饲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211)人事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江苏省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通威集团苏州通威特种动物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公司)合作成立的订单培养班“通威班”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一、合作开办“订单式”培养班的基本原则

(一)自由选择原则

“订单式”培养班的建立应该是以企业与学生为主体,学校在其中起到辅助作用,主要是前期的宣传和引导。学生有自主选择企业的自由,企业也有自主选择学生的自由。自由选择原则还体现在,企业有权清退“订单式”培养班部分不合格学生,学生也有权随时退出。学校不对学生的选择做出任何限制,也不对企业的选择做出干扰。同理,企业对学生的进入和退出都保持相对的自由,彼此都不做出任何限制。另外,合作期间,企业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学校对企业的决定和培训计划只有建议权,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和调整,亦如此。

(二)互惠互利原则

“订单式”培养班,对学校、企业及学生都是有利的。企业向学校支付一定的校企合作费用,用于“订单式”培养班的组建、日常管理等,企业在学生课外时间有目的有步骤地对“订单式”培养班学生进行强化提高;学校须为企业成立“订单式”培养班提供前期宣传、指定校内指导教师等支持工作,帮助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班,并负责做好“订单式”培养班的日常管理引导工作;学生可从“订单式”培养班的强化学习中提前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行业的发展动向等方面信息,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还通过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课堂外的信息,补充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另外,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取企业奖学金等物质支持。

二、“订单式”培养班的运行机制

(一)建班时机的选择

“订单式”培养班应该选择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建立。经历了一个学期,大多数学生对于专业有了基本的认识,不会像在一年级第一学期那么盲目。一般情况下,学校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将会给专业兴趣不高的同学提供一次再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生已通过渠道了解了行业发展情况,在这个时期思想相对稳定,有较强的把握自己专业发展的能力。恰恰是在这个时间,企业强有力的介入――组建“订单式”培养班,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对专业、行业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企业、学校三方获利。

(二)“订单式”培养班的教育阶段

“订单式”培养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培育”、“成长”、“展翅”、“翱翔”四个阶段。详见图1。

第一阶段:“培育”。

大一的第二学期,学校在3月份与通威公司建立40人左右的校企合作“通威班”,学员在校期间的4―6月份、9―10月份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通威公司的领导、讲师、特聘专家每月定期到学校讲授行业动态、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讲座,主要是通威公司企业文化的渗透,稳定了学员的思想,认可了通威班教育理念。大部分学员充满自信和热忱,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逐渐认同饲料行业,认同通威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每年的七、八月份,一年级“通威班”的学员,开展体验式实习,即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安排所有学员到不同分公司,经培训后到生产一线跟班实践,了解通威公司饲料生产全过程,熟悉饲料生产工艺。

学校与企业希望通过这个阶段培训和生产实践,让学员了解饲料生产工艺、销售、品质管理等基本流程,可以坦然面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进一步了解“通威班”的所有学员,逐步选拔优秀学员,给予奖励,淘汰一部分后进学员,以增强“订单式”培养的活力。

第二阶段:“成长”。

二年级的第一学期,依然以稳定专业思想为主。这一阶段,主要安排部分一线人员,如一线业务员、业务经理、技术骨干,以杰出校友为主,以其奋斗经历为主线逐步深入引导学员,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江苏省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采取“1.5+0.5+0.5+0.5”的培养模式。[1]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主要是生产实习,公司在5―6月份安排学员利用两个月时间到南京、扬州等养殖基地进行水产养殖生产培训,主要深化水产养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鱼类养殖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常见鱼虾蟹类病害诊断技术、常用渔用药物的使用技术等水产养殖基础技能的培训。部分学员可根据个人意愿到通威公司各公司各部门内勤、化验员、鱼病热线等岗位,学习基础财务知识、办公自动化、分析检验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

在7―9月份,公司借鉴研究生教育模式,安排部分专业人员(一般情况下是企业资深经理、管理骨干、业务骨干、技术骨干、技术专家)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的个性以及特长,充分参考学员的意见,帮助学员选择合适导师,进行单独指导。所有学员都到自己相应的岗位,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由浅入深,逐步适应公司的各项规章管理以及工作方式。在这一阶段,导师会逐渐选拔优秀学员推荐给公司,淘汰部分无法适应公司管理模式的学员。

第三阶段:“展翅”。

大三第一学期,经过一年半的培训及筛选,这一时期“通威班”的学生已经相当稳定。无论是学员的专业思想,还是学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公司可利用学生这一时期高涨的积极性,做好引导工作,做好下一届“通威班”的宣传鼓动工作,通过学员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通威班”。经过几个月生产实习的锤炼,大部分学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求知欲被激发。公司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充电,提高自我。在生产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大概占学员的三分之一)将由公司指定高级导师进行强化培训引导。

11月份至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导师对学员的指导将逐步减少,学员将由浅入深逐渐独立开展养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客户回访、目标客户拜访、技术服务和技术营销甚至处理客户投诉等方面的学习,进一步升华和强化之前掌握的技能,掌握更熟练的技巧。

第四阶段:“翱翔”。

毕业一年之内,学员加盟通威公司后,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市场部或市场服务部,同时可选择品管、生产等岗位工作,公司提供销售、技术多向的发展通道,也可选择通用类部门内勤、化验员等管理岗位就业。这一阶段,“通威班”学员已经发生角色转换――由学生转为员工,但是导师依然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定期与学员交流,在这一年之内要求学员完成4―5篇工作心得。

毕业3―5年,所有学员将由新员工转为老员工,继而成为公司骨干,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市场销售、服务人员,或者一名优秀的业务主管。接着,他们将会在通威公司提供的更广阔的平台上,成为市场的片区经理、服务技术工程师,其他部门的经理助理、生产主任、主持工作的部门经理等等。

三、“订单式”培养班的管理

“订单式”培养班主要以虚拟班级的形式存在,即平时分散学习专业知识,定期召集开展培训,也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其运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的课内时间不变,所有的课外时间(其中包括周末、假期等)归企业。每一个学期结束后,企业可根据表现情况对学生作出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等物质鼓励。同时,一部分不适合在“订单式”培养班的同学被淘汰出班,一部分新成员又会加入这个班。这种淘汰更新,不仅可以给“订单”班带来活力,同时也可以增加“订单”班学员的危机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进而带动周围的同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良性互动。

四、关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

由近些年的办学实践可知,现在我们遇到的不是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是学生供不应求的问题。由于生源数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限制,学生培养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就可以解决企业和学校共同的问题。[2]

在之前的校企合作中,也有“订单”培养,但学校对下单企业的要求过高,导致校企合作双方责任划分不明确。事实证明,企业在理论教育方面无法替代现在的学校教育,由企业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是不合理的,也不现实,且增加了企业负担,从而导致企业失去了成立“订单”培养班的兴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