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范文

时间:2023-03-15 21: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媒体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媒体时代

篇1

以优质策划为抓手,制造新旧媒体热点源头

传统媒体时效性弱,传播渠道不便捷,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发出好声音,吸引受众眼球?《江南星期6》的经验之一是,以适合新旧媒体传播的优质策划,制造新旧媒体的热点源头。

《江南星期6》策划性比较强的主要有两个栏目:《第6眼》、《话斋》。《第6眼》定位于关注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突出以下“五味”:休闲味、时尚味、生活味、泥土味、文化味,打通新旧媒体两个传播渠道。并且,推出了大量有影响的报道,如《爱上南昌的101个理由》、《不爱南昌的101个理由》、《江西11座城市口号你最中意哪个?》等,内容鲜活,互动性强,在微博与微信上同步播发,产生了良好的宣传合力。

《话斋》相当于一个聊吧,在这个阵地,可以让无数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讨论,如《江西哪里麻将最好玩》、《江西哪里的方言最像普通话》、《南北月饼口味大PK》等,都在新旧媒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热点的源头,提升了报纸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使互动常态化、体验多样化、服务项目化

新媒体时代,读者对媒体的需求有三大鲜明特色,即互动、体验、服务,核心是服务。《江南星期6》在内容上紧紧围绕这三大特色,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做足做活线上线下互动,向读者提供各种体验和增值服务。如推出“江南哈喽亲子俱乐部”项目,组织亲子活动;《我拍我家》栏目,邀请读者晒温馨小家中自己最满意的布局与设计;组织品鉴团,品鉴美食、旅游产品;推出网球学堂、围棋俱乐部等项目。

为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全民健身,2014年3月,《江南星期6》推出“绿色环保 徒步洪城”系列公益活动,并成立“江南都市报快乐走俱乐部”。“徒步洪城”项目与报社官方微博、微信高度融合,微信推送活动消息,微博、QQ群现场直播,报纸图文报道。10月26日,已成功举行23站活动。“徒步洪城”已成南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好的徒步健身活动,政府机构、社团及商家纷纷参与其中展示自身形象。

以“浅”“趣”“深”为着力点,使内容更活、更丰富、更贴近

在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呈现三大特点:浅读、趣读、深读。《江南星期6》紧紧围绕这三大特点,做好内容制造。

浅读,即轻松阅读,主要体现为内容轻松或短小,阅读方便、易懂。浅读效果,既体现在文本创新、文字表述方式上,又体现在题材及编辑手法的运用上。《江南星期6》的版面,版式新颖,大量运用精美制图、数据可视化等编辑手段,使阅读变得轻松简单。如《南昌盛夏夜市地图》,对南昌有代表性的夜市予以标示,并注明营业时间、主要特色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趣读内容,也十分突出,如《新知》栏目,以鲜活生动、有趣轻松的选题为主,如《人体最诚实的地方在哪里?》、《动物也有方言 南腔北调口音异》等,新鲜有趣,悦读效果与传播效果俱佳,在新媒体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深读内容,是彰显纸媒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江南星期6》根据自身定位,推出了许多角度新、生活味浓、影响大的深读内容。如《动车飞机 让双城变同城》等,解读南昌、九江融城生活细节,文字细腻,内容鲜活丰富。

以新锐时尚为基调,使报纸成为引领时尚新势力

传统媒体要稳住原有读者群,并发展新读者群,就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展现新锐与时尚的元素。《江南星期6》,从版式到内容,均注重时尚元素的体现。

版式。封面杂志化,强调视觉冲击,与主报风格完全不一样;报头也与主报有明显区别,其中的“6”字很突出,期期不一样,“6”字所体现的元素,与当期周刊分量最重的内容、重要的节点等有关,期期新鲜。内版的版式,也与正报明显不同,时尚、轻松,视觉效果强。

内容。如《尚潮》栏目,以新锐的包装、独具创意的板块构造,呈现江西本土时尚事件及国内外时尚风潮。《妆扮》栏目,是一个接地气的时尚互动板块,向读者征集、分享南昌本土时尚美女之妆扮丽影;同时,还展示各位时尚主角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使时尚版多了一分感染力。

篇2

传统电视与广电新媒体的融合带来发展契机

无论承认与否,传统电视已经进入没落的时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首席执行官亨利・霍尔茨曼曾经发出预警:电视台必将死亡,人们会越来越偏向于选择手机或者PC来进行娱乐消遣、接收信息,电视企业也应该提早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不是权威人士首次发出的关于传统电视将消亡的声音。事实上,笔者在多组专业调查数据中也看到:目前留在电视机前面的大多数是大叔大妈,而社会主流人群中青年群体则更多的流连于网络。他们大部分人会说,我会看电视,但是只是在互联网上看。这听起来似乎会让很多传统电视人有些遗憾。但是事实如此,难道就该悲观对待吗?

笔者从业的广州珠江移动多媒体信息有限公司是广州电视台旗下负责运营移动电视业务的电视机构,除了户外公交、出租、楼宇等移动电视频道外,2010年还将户外移动频道落地有线数字电视网。其上级单位广州电视台在节目上实际开始重视移动电视新媒体的整合互动。多个传统电视节目如《师奶永远OK》、《城市话题》、《粤夜粤娱乐》等,开始在移动频道滚动播放,得到的反馈就是节目在知名度和收视率上都得到了提升。除了节目自身多层次整合来自网络的热点话题、资讯,并辅以传统电视专业化的声画制作带给观众的吸引之外,户外移动电视的强制性和多重传播,给这些节目带来了两个屏幕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其既在传统电视观众中获得拥护,也在城市主流青年群体中找到了便捷的节目传播通道。虽然目前的互动还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但是这样的尝试恰恰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电媒体自身所需要的。

和笔者的从业单位一样,目前全国很多移动电视媒体运营机构因为有着传统媒体的背景,在运营户外移动电视之后,也开始将移动电视频道落地有线数字电视网进行运营。是回归传统电视还是反刍,是浅层次的整合还是深层次的融合,是值得广电行业专家进行深层次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融合才是发展的趋势。融合首先要从理念上的进行创新。比如:过去户外新媒体因为处于成长阶段,并不能成为城市的主流媒体。现在,融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定义应该更为宽泛。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互联网的双重压迫,主流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在节目内容、播出编排、制作手法等方面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渠道的延展性来整合“打通”,从而将传统媒体的优势与广电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共同打造城市主流媒体的品牌,提升媒体的竞争力。而且,在加入新媒体之后的传统电视媒体的产业链也将随之出现新的发展契机。

车载新媒体与传统频道在节目制作上的创新融合

除了理念的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之间的边界也将变得模糊,双方在节目形式和节目制作方面便有了相互交融的现象。以笔者从业的广州移动频道来讲,从针对落地有线移动频道和户外车载移动电视频道的整合探索来看,就可以窥见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机遇。

移动频道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频道在人力资源、资金及软硬件的缺失是现实的问题,如何既做好代表传统媒体的有线电视频道,又做好代表着新媒体的户外移动电视频道,其实给了节目研发制作部门探索和求证的机会。

2011年,一档以网络新闻为主要内容,结合城市交通实时资讯、生活指数资讯的直播类新闻资讯节目《12NEWS:半点播报》在移动频道开播。这也是移动频道尝试多屏互动融合的一个实例。其中,节目在制作上有几个创新点:

其,播出编排创新。“打通”传统媒体频道和移动电视新媒体频道的播出时间。播出时间为每天早晨08:30分一晚上7:30分,半点播出。与户外移动频道原有的早午晚三档差转《广州电视新闻》节目互为补充,使无论是家庭群体和户外群体都能及时的获得新闻资讯。

其二,节目内容形式创新。节目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用最少的新闻制作人员,在互联网中用最快的速度吸取最有关注度的新闻事件和资讯信息,结合户外移动群体对出行、生活指数等相关资讯的需求,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将网络平面资讯“电视化”播出。这种方式与以往电视新闻的不同之处在于节目融合了网闻、微博、网络调查等网络元素,一方面,借助网络的力量搜索到了节目的制作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的节目内容吸纳了网民的收看。

其三,节目包装创意凸显融合的特性。在节目包装上更多的增加平面元素,节目的片头、字幕版式以及新闻图片和视频的摆放都是按照平面化的排版方式来进行设计,给人种看漂亮的FLASH网页或者是―本精美杂志的视觉感受。

多屏幕融合互动的创新其实远不止已经在进行的模式种。例如:将播出后的节目二次整合形成深度网络专题节目,在有线电视频道二次传播;建立官方微博将节目上传至网络进行第三次互动传播,收集回来的网络评论、调查等互动内容还可再次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将所有播出后的节目建立节目数据库,并设计能在手机、PC终端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电信运营推送,进行第四次点播式的传播,为增值业务提供内容平台。这类型的传播已经有多个知名电视节目在推广运行,如凤凰台的《鲁豫有约》、《虎一席谈》以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

虽然这种具有融合互联网、移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多重优势互补的节目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但是该类节目“反刍”式的多重传播形式,对多方来说都达到了“双赢”效果。

新媒体“宠儿”的节目探索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能提供多达几十套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广播电视节目是主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和所有新旧的媒体样,同样要面对“内容为王”的媒体根本。由于CMMB更多的是应用于手机、手持式终端,因而就其节目内容来说,就更加需要突出的个性化特点。

对于这样的一个新媒体而言,节目形态在国内正处于探索的阶段,即便是日本、韩国等手机电视行业发达的国家,节目形式依然处于发展阶段。但从众多对手机电视节目的调查情况来看,新闻、体育、音乐、电影、剧集等内容是节目形态应该研究的方向。

一、取材于网络。和其他媒体一样,互联网依然是节目内容产生的“宝藏”。专业的视频网站以及各种网站纷纷出现的视频专栏吸引了一大批专业或者非专业的短片制作人。这些人可能是纯粹的个性宣扬,例如:个人搞笑、旅游、生活短片等等;也可能是专业的制作团队利用网络对影视制作的新探索,如: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有专业的短剧制作团队定期制作影视短剧。这些都能成为CMMB电视频道的节目形态的一种。

二、传统电视的优秀节目可二次利用。上述几种类型的节目在传统电视制作当中仍然是最强势的资源,二次利用时需要增加对节目的二次开发。如:一部青春偶像剧的连续播出,最好能在节目当中下发给个人用户剧中男女主角所穿衣服的款式、售卖资讯和相关的互动讨论的网站链接等互动资讯数据。而运营部门则需要做好增值服务来维系节目的粘黏度。

三、真人秀节目的移植。从国外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以及网络视频日志的火爆,多少可以给手机电视和手持电视节目以启示。移植传统电视的真人秀节目模式,在手机电视或者手持电视节目中再增加视频日志的环节以及第三方网站链接与观众进行互动。

诸上种种的节目制作形态,无非是强调节目内容适应媒体的属性和内容的互动性,在手机电视和手持电视终端上,理论上是可以成立并实施的。

篇3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媒体行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促使现阶段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大数据、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媒体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快,只有保证专业人才全面发展才能促使人才适应多元化的行业环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全面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一)时代机遇媒体的融合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将传统的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合理的融合,构建全新的媒体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改变了传统的发展形势,衍生出多种类型产品,可以为受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实现文化的传播。受此影响,广播电视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渠道形式,受众范围扩大,以丰富与个性化的产品进行支持,促使行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

(二)时代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较大的冲击,不仅改变了媒体形态,还造成媒体行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现阶段的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降低,缩小受众群体范围,限制行业的发展。时代带来的挑战加大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压力,对现有的人才也提出全新的发展需求,需要人才以合理应对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降低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增大了人才的培养压力[2]。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配置传统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整体的重视力度存在不足,导致专业课程配置不合理,传统性较为明显,人才的综合专业水平素养难以提升,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课程教学体系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媒介融合发展背景,部分相关的主干课程整体上存在明显的欠缺,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3]。

(二)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发展脱节教学观念传统也是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显脱节,同质化明显,教育计划难以高效开展,局限于传统的媒体与广播电视节目领域,媒体融合理念应用不足,综合人才培养意识淡薄[4]。

(三)教师专业人才综合素养较低受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自身的性质因素影响,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素养水平,但现有的教师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实力结构队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未能深入分析专业人才的属性与行业发展背景,实践教学任务较少,降低整体教学质量[5]。

(四)教学实践不足缺乏实践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但在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进行合理的实践教学,缺乏实践平台,相关的实践资源投入不足,人才与行业难以实现合理的对接,限制行业发展。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策略

(一)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合理的学科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为基础,在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当前时展需求积极进行创新,明确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地进行学科设置,培养综合型人才。例如,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重新媒体传播理论的渗透,优化现有的学科课程,创新教学理念,促使人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当前的时代背景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打造优质的教学体系,融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帮助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加深对行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全方面发展。例如,积极开设与广播电视领域相关的新媒体课程,如常见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运营、新媒体采编等,为人才提供综合型课程内容,适应媒介的融合,将专业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实现融合教学,树立正确的融媒体教学理念,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适应性;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夯实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全面发展[6]。

(二)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以融媒体环境为基础进行教学,促使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综合素养水平能力提升,促使人才综合素养水平提升。例如,创新现阶段的媒体管理与营运能力内容,明确融媒体背景要求,突破传统的内容理念限制,将信息与载体相融合,适应现阶段的融媒体特点,确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升人才的管理能力,打造全新的模式,推动行业繁荣发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融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相互合作,完成相应的工作,例如传统电视为例,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灯光、音响、录制、服装等,工作人员只有实现合理的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节目的录制,提升节目的整体效果;加强课程内容创新的重视,保证人才的新媒体素养水平提升,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适应新时展,可以精确高效处理工作,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适应新行业背景,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繁荣。

(三)积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应保证现阶段的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在日常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建立双师型队伍,消除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短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可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包括一些业界精英作为主讲教师,促使学界与业界相结合,通过合理的互动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意识,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升培养质量;积极鼓励现有青年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转变自身的角色,接触行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传递优秀的经验,从根本上促使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邀请相关的行业业界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将理论知识以实际的形式体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促使教师参加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又可以进行理论自导,培养出综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7]。

(四)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进行教学实践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为电视台、企业宣传、影视传媒企业等,属于技术型岗位,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创新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优化,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为人才构建实践操作平台,以现有的融媒体背景对行业人才的要求为基础,积极进行创新,提升人才的操作能力,将相关的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接轨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综合教学。例如,可以积极与企业相结合,构建联合人才培养策略,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发展提供全新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实践空间,打造优质的人才培训基地,促使人才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运营,累积经验,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对融媒体环境背景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实现全方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综合型素质人才[8]。

篇4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新闻;创新

一、引言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传统媒介载体是大势所趋。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广播新闻内容、广播新闻形式、广播新闻栏目,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服务听众,注入创新理念。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建设好广播新闻文化,强化时新观念,服务大众。

二、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发展现状

目前,新媒体传播媒介占据新闻媒介的重要部分,微博、微信、互联网等能够快速地将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并且能够及时更新和跟进。广播新闻作为传统媒介,其地位和影响受到严重的冲击。广播新闻作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在融媒体时展具有一定的劣势和不足。

三、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处于劣势的广播新闻,必须要有所创新,提升新闻品质,吸引听众。广播新闻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学习互联网、电视等新闻媒介的优点,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优势,从而使其获得观众的青睐。

(一)广播新闻工作人员观念和意识创新

V播新闻的质量是由广播新闻工作人员决定的。从新闻内容、题材、播出形式、栏目设置等,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策划编辑播放。要想做好广播新闻,提升广播新闻质量,必须要从新闻工作人员入手。一是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过硬的新闻专业素养和新闻专业技能,从采-写-编的每一个程序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具备过硬的采写能力,也要有过硬的编辑能力。二是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敏感的新闻视觉,能够及时的捕捉到新闻热点和引起听众共鸣的新闻事件,同时能够及时地传播给听众。三是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创新思维,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新闻采写编的基础工作,要在日常的采写编的基础工作中发现工作的问题及有待解决和提高的地方,还需要及时的关注听众的反馈和意见。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对广播新闻十分了解,还需要对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十分了解,关心其传播方式、新闻内容、栏目设置等,结合自身的工作,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点,找出能够促进广播新闻工作进步的不同点,切实的推进广播新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二)广播新闻新闻内容创新

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盛行的年代,广播新闻能够吸引观众一定要有它的独到之处。假如广播新闻的内容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传播的内容相同的话,听众是不会买账的,会导致广播新闻失去听众。所以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内容独具匠心,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满足听众的需求。

比如广播电视可以设置新闻连线栏目,新闻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一个新闻线索,引出采访当地大部分居民生活共同所遇到的难事或者生活困扰的问题,通过广播新闻播放出来,寻求广播电台帮助,也可以呼吁广大听众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切实的生活中所遇难事难题。

(三)广播新闻宣传形式创新

融媒体时代一定程度上给广播电视带来很大的冲击,但一定程度上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机遇,拓宽了广播新闻宣传形式和宣传范围,能够让广播电视更好的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提升广播新闻的品质和影响力。

例如广播新闻播放的热点新闻,不应该是单纯的通过广播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听众就结束了。而是要利用新媒体形式,将新闻事件的影响力扩大化,将广播新闻的作用扩大化。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媒体都可以很好的将听众和广播新闻节目融为一体。听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与电台互动,听众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分享自己的观点,广播电台也可以将听众的观点与广大听众分享。特别是重大事故的新闻事件的互动,可以提高听众的警觉性,让听众在互动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能知识。

四、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给广播电视带来全新的改变,从新闻内容、传播形式、新闻栏目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全方面的提升自我新闻素养和新闻技能,做到从采写编等基础工作开始运用创新的思维意识和理念,使新闻内容和新闻栏目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合理地引入创新的传播方式,提升广播新闻的品质,树立广播新闻品牌。

参考文献:

[1]孟祥燕.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科技传播, 2014(7).

[2]吴晶瑾.试论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报业, 2013(6X):75-75.

[3]张义.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J].中国广播,2011(10):63-65.

篇5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媒体;传受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48-02

一、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体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命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媒介融合引起的传媒变革

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媒介融合引起传媒产业的变革进行了阐释:

1、内容融合:多媒体融合

单一媒体的内容汇聚到一个平台后自然催生了多媒体,多媒体是对单一媒体的继承与发展。多媒体的内容是对单媒体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是富有创造性的。

2、市场融合:产品的多元组合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体的产品能建立在共同的数字平台上生产,这使得各种媒体的产品更容易组合。这种组合是不受媒体本身的限制的,可以是报纸和报纸的组合、电视和电视间的组合,只要能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要,这种组合可以是同类产品之间,也可以是跨媒体、跨地域的产品组合。

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融合和接收终端的分离

事实上,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大部分是借道网络,但是并没有停留在网络上。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媒介产品的生产,融合也许只是这其中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网络可以作为各种媒介产品的直接载体,各种媒介借助网络来发行自身的产品。以这种方式的融合,媒体之间的优势得到了最好的传承,也适应了受众本身的阅读、收听、收看习惯,而利用网络这个发行渠道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发行成本的降低。从现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来看,有先和有分得趋势,即各种媒介先于网络结合,在网络中传输自己的产品,而又分散到各个不同的接收终端。

(二)电视媒体融合形式

数字世界从本质上说可以不断地升级。与过去的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可以不断地、有机地发展和改变。你去购买电视机的的时候,会把旧的电视扔掉,给新的电视腾地方。但是如果你有部新的电脑,你却很习惯给旧的电脑增加各种新的性能以及硬件和软件,而不会为了一点点升级改进,就换掉所有的部件。事实上,“升级”(upgrade)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数字化的味道。我们越来越习惯让计算机系统升级,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内置更完美的声音,并期待软件有更上乘的表现,而不是原地踏步走。为什么电视不能如法炮制呢?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的媒介形态变化,使得我们的电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指数字电视。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我把它归结为: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

数字电视含义不不是指我们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发射和接收的过程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者电视设备。数字电视与普通电视相比,不仅是让电视观众接收到更清晰的画面,还可以让观众由被动的接收转变为主动的点播,不再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

IPTV,中文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也叫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利用宽带网,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是通过互联网的IP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

移动电视也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在移动的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轻而易举的收看电视节目。

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是典型的媒介融合发展下的电视新形式,一个是与网络结合,一个是与手机结合,电视利用网络的发行门槛低,电视利用手机的随时随地观看的特点。

二、融媒体下的电视传受关系的改变

(一)传播者角色的改变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关于控制分析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所谓的“把关人”,即“看门人”之意。在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电视制片人、节目制作人都是把关人。他们对信息选择、决定、组织信息的流量、流向,决定突出的处理那些信息,或者是重点处理信息的哪些方面,并试图通过所传递的信息给接受者造成某种印象。

在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传者一般是我们上面说的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等专业从事人员,传播什么内容、什么时候传播、以什么方式传播都是由他们决定的。而受众只是接收的终端,对他们的传播活动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反馈少量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受众信息接触面不断增大,他们的选择开始有了目的性,他们选择那些更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信息,这使得大众的参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IPTV中,只要掌握了相关的基本操作,任何一个用户都能让自己接收终端成为小型的IPTV发送装置,向他人发送传播自己制作的节目。

当传统媒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变为多媒体集团中的一分子,并且以这一集团又是以媒介互动与媒介融合为运行规则的时候,传播者显然不再只是过去人们熟悉的“把关人”角色了,新的平台一方面在调整甚至削减他们固有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在赋予他们新的职责和能量。

在媒介融合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传播者做到以下转变:

第一,从“电视编制者”转向“电视信息的服务提供者”。媒介融合使得以数字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传播渠道整合与信息载体剧增,突破了长期以来媒体间的介质壁垒和媒体间互相割裂的机构,所有传媒组织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资源上的共享和媒体之间的共同协作,媒体产品实现内容上的增值,生命周期也得到了延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电视编制者不能满足于电视节目的编制工作,还应该对电视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在这个媒介载体过剩的时代,受众市场被分割成了很小的部分,要想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必须朝小众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受众个性的需求。传统媒体的转型对于电视传播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加强加工信息,也就是通过自身资源的整合,提升产品的内容和价值,使得电视产品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的各个领域,不断地与其他媒介融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

第二,从“电视把关人”转向“电视解析者”。在传统媒介垄断的时候,为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承担制作与的主要是职业电视人。技术发展促使电视传播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使传统媒介从单项式的传播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的传播。由于不同个体对电视信息关注点不同。编辑们不仅要懂得观众需要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从多媒体数据中提取原始的素材和资料,把它们变得适销对路。在这里电视传播者的角色不是把关,更重要是分析,分析观众心理、观众需求。

(二)接受者角色的改变

在网络传播时代,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明显的不同,由于网络传播是双相性的、交互性的,传受关系随时都在变化,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关系也在随时的发生改变。网络时代的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受众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处于网络另一端的人进行互动交流。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受众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共享传播的资源,同时也想进行信息的传播。在这个过程当中,受众不但选择信息,也生产和传播着信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者,人人皆成为了“把关人”。

“一个传播发达的社会,就是所有主体在一个媒介体制普遍化的状态中都能成为媒介,成为社会意义上的相互决定的参与者。要有社会意义上的传播,就要尊重信息接受者的态度和能力,要假定信息接受者本身具有信息再生产的能力。”1数字时代的到来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媒介在传统意义上服务对象的转变,即媒体面对的对象不在是只有选择和被选择的受众,而是全新的受众模式。

在新的传播时代的,人们接受信息也是能动的。丹尼斯・麦奎尔认为:“有一种叫‘咨询’模式,这一模式中,接受者决定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接收时机,并且从媒介所提供的范围广泛的信息和文化内容中去寻找和选择。”2受众在这一过程中是互动的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的,这个互动的过程是指,受众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受众,这种互动性赋予了人们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可以自由的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在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主动的接收和控制信息,参与到整个传播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周兆华.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J].现代视听,2007.

篇6

【摘 要】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适应新区广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广播在推进海洋经济和新区建设中的作用,2012年3月18日,FM91舟山城市之声华丽转身为FM91舟山汽车音乐调频,致力打造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最具活力的汽车音乐广播,为新区人民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生活资讯、音乐服务,营造优质高雅的音乐生活。然而作为一个只有100多万的岛城,一个音乐类型化广播如何成功转型?转型改版节目经过多次策划,精心设计才最终推出。新版节目强化“汽车、音乐、资讯”的专业服务特点,每一个节目的制作和包装更加精致时尚,更贴近听众。同时围绕品牌建设,不断打造品牌节目和品牌主持人,推出品牌活动,目前在蜻蜓收听人数及在都市类电台排名都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地方电台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品牌节目、品牌活动、品牌主持人的内涵,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节目品牌 活动品牌 主持人品牌

FM91是舟山第一家全音乐电台,转型改版五年来,打造出了《音乐早班车》《全城热点》《就要好听》等品牌节目;《丁源淘音乐》《唱片街91号》《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歌》等多个音乐节目也深受听众喜爱,FM 91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区音乐电台。截止2017年3月18日,FM 91官方微信“hifm91”目前粉丝量已超7万,实现多维度的台网联动,紧跟新媒体融合步伐。根据蜻蜓FM 2017年3月份官方数据统计,FM91在蜻蜓FM上的平均收听人数9.27万,位列全国都市电台第19位,舟山第一位。改版五年来,FM91的广告创收平均增幅18%。在舟山,FM91的主持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焦点,FM91成了名副其实的造星电台。

那么,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广播如何能够成功转型,实现节目收听和广告创收的双增长呢?

一、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创新改版节目内容,塑造节目品牌

注重品牌的塑造让FM91的主持人在广播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天哥、涵mm、雯洁洁、宇晖等一批新生代主持人在线上线下活动中受到追捧,成为名副其实的舟山本土小明星。《全城热点》是FM91一档娱乐脱口秀节目,由时尚霸气的人称“天哥”的美女主持天天担纲主持。《全城热点》节目通过互动话题、天哥脱口秀和各种音频的演绎,一个敢爱敢恨又时尚霸气俏皮的天哥通^声音电波形成极易识别的品牌符号,由此而来的忠实粉丝用户群体就成为了商业机遇,也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牢固根基。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的流行,以及智能手机、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广播客户端的使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打破了大众传播的语境,使信息传播朝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新媒体发展的需要,FM91适时推出各种碎片化线性插件,有常规插件《城市气象》《91飞讯》《91新歌榜》,也有主持人节目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内容像《天哥脱口秀》《车谈》《童言萌萌答》,还有娱乐、养生资讯和文化类插件《嘻哈》《我不是大医生》《古语新说》等。通过整、半点、板块节目中插播的编排方式,使得线性节目与板块节目融为一体,即丰富了听友的听觉感受,也弥补节目中没有涉及到的一些领域的空白。这些线性插件不仅在节目中多次播出,同时上传到微博、微信等客户端,使得这些碎片化内容能够更多次的传播,与此同时,有选择性的把线性插件做成现场版。通过多点多面布局碎片化线性插件,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听众参与节目的便捷性与多样性,把节目的大众传播变成了人际传播,更是打通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二、举办品牌活动提升广播影响力,纵横合作寻求广播发展

广播的魅力在创意和声音,通过举办户外活动等方式,时常给听众耳目一新之感。五年来,FM91舟山汽车音乐调频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扩大频率影响力和美誉度,打造最受听众欢迎的主持人队伍。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FM91舟山汽车音乐调频成功举办了 “声动舟山”全民K歌赛,比赛吸引了600多位K歌达人参赛,共举办了26场激烈的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的关注。比赛的录音剪辑在广播节目中滚动播出,比赛视频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全程播出,比赛公告、花絮、短视频在舟山新区网,场场更新。在广播、电视、网络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6年,声动舟山全民好歌曲大赛举行。比起2012年,这场比赛加入了微信投票,大大提升了听友粉丝的参与度,更是提升了FM91的影响了和美誉度,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通过比赛,有3万多新粉丝加入FM91大家庭。

从2012年到2016年,FM91舟山汽车音乐调频连续五年全方位报道东海音乐节演出盛况,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从2012年的单纯报道,到2013年的广播全程直播,再到2016年的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直播,全媒体报道已成为常规性操作模式。

2016年,广播业各种跨地域、跨行业的战略合作频繁上演,进一步促进了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并呈现出一种全面推进、共赢发展的局面。2016年,FM91与新区健身会所合作,打造为期一个月的首档主播真人秀节目《拜拜啦!肉肉》。开启广播主持人走出直播室,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向听友、粉丝们实时直播和在线互动,向大家展示两位主持人减肥的过程。首次尝试的广播视频直播真人秀节目获得空前成功,第一次的直播收看人数总量就过万。

2017年3月17日晚上,FM91舟山汽车音乐调频开播五周年动力火车演唱会在普陀保利剧院精彩上演,为一路相伴的广大听友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1200多名听友和FM91的主持人一起,用声音分享属于广播的声之风景。

篇7

近年来,媒体数量剧增,新媒体层出不穷,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化,融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人都是历史记录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在此背景下,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就必须在保持周正、严谨等优势的同时,借助新的传播载体,整合拓展信息源,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二次传播的持续效应作用,并坚守媒体责任,在追求贴近性中把握导向性。

关键词:

信息碎片化化;新媒体;电视新闻;公信力;立体化

当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网站、微信等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将“人人都能发声”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这种以传播迅速、随意性大为突出特点的新媒体汹涌来袭的态势,作为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的电视媒体,尤其是处在我国四级电视结构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要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提升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树立权威性,保持公信力

在互联网时代,博客、论坛、网络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博、微信等一些自媒体呈井喷式状态。在此情景下,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记者,记者这个行业不再如从前那样神秘。一些新媒体为了抢在第一时间新闻,往往捕风捉影,对一些街头巷尾的热议,还有道听途说,不加考证与核实就进行或者转载,常常会出现偏差。如2013年4月,腾讯网有一新闻标题《全国妇联划定剩男剩女标准:男30岁女27岁》,咋一看,让人感觉很诧异,剩男剩女本是民间对大龄未婚男女的谐趣称谓,作为一个正规和严肃的机构,怎么可能提出如此荒唐的划定标准呢?点开新闻细看才知道,纯粹是标题党在误导。新闻事实是妇联下属的研究会做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的男性认为女性应在27岁前结婚;超五成的女性认为男性最佳结婚年龄是28~30岁。当时各大网站都在以吸引眼球和充满争议的标题转载着这条新闻,甚至微博上,也以“全国妇联划定剩男剩女标准:男30岁女27岁”的标题为内容,迅速转发、传播着,于是,假信息成了新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的原因是,传播者更多关注的是充满刺激的标题,而没有耐心去看新闻内容,盲目跟风转载。福建尤溪台新闻节目中有一个《媒体搜索》板块,信息来源自央视、省级电视台和各官方网站,选取中央、省级各组织部门出台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措施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解读等内容。当天该板块的编辑也看到了此条消息,但在对该新闻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后,做出了不予选用的正确处理,并在第二天的“媒体搜索”中就此假新闻进行了纠正播报。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为了吸引眼球,过分追求收视率或者盲目追求时效性,而忽视了真实性,把谣言和虚假信息变成了新闻,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伤,损坏了媒体的形象。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电视媒体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一定不能成为街头巷尾的代言人,而是应该成为权威和公信的信息源产生的地方。因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我们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

二、善于寻找发现,弥补信息缺口

要从新闻中寻找新闻,这是我们主流媒体的责任。现在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肤浅化、感官化,往往只能给人片断化的感受与认知。电视媒体人要善于发现信息缺口之处,继而补充完善。这个补充不是说对它进行技术加工,而是要从广度和深度做一些延伸和拓展。如尤溪台2014年12月29日播出的新闻消息:小城“网”事多,记者在了解到尤溪成为全国第四个、福建第一个农村淘宝合作项目试点县这一信息后,以此为背景,从村民、淘宝服务站经营者角度出发,选取了数个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农村淘宝建立后,村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同时,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不少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当起了淘宝卖家,销售起了家乡的土特产品,改变了农村传统的销售模式。作品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内经济、农民生活的重要影响。该新闻标题鲜活生动,简洁明了,但具体到内容却出现信息要素缺口。消息中说当地农民在网上购买力很强,可除了几个事例外,没有一个让受众信服的调查数据来体现,未免有点遗憾。另外,碎片化信息大都不是饱满的,需要我们去寻找这些信息的缺口,去补充。2015年3月20日是世界儿歌日,尤溪台策划的特别报道《当年儿歌又响起》,记者通过街头采访,让不同年代的人们回忆起儿时的旋律,同时还采访了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反映了当今儿童歌曲创作萎缩、表现校园生活的歌曲佳作难以寻觅,而大量的流行歌曲占据儿童的音乐空间等现象,整个报道角度新颖,信息要素完整。所以说,记者工作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表达新闻事实,还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阅读资料、深入调查,确保信息要素的完整无缺。

三、提倡内容为王,提升新闻品质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必定是内容为王。在融媒体时代,一些自媒体的消息并非都是小道消息,或是街头巷尾的谈资,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东西,需要靠我们媒体把一些看似碎片的信息进行有效归类整合,同时亮出媒体观点。作为县级台,由于人员素质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或许无法纵横天下,放眼世界,也可能驾驭不了特别重大的题材,但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本地化、地域性、接近性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2014年,尤溪台新闻节目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先后策划了《我这一年》《新春走基层》《小清看医改》《寻找最美尤溪人》《服务群众面对面》《凡人梦想》等数十个新闻专栏、系列报道等,走进基层,关注民生,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讲述百姓的生活故事,传递百姓的梦想心声,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其中2014年的系列报道《凡人梦想》围绕我台举办的乡村达人电视大赛这一赛事,通过跟踪报道,走进乡村达人的内心世界,真实记录他们在追梦过程中的坚守与执著,展示了来自最基层百姓的“中国梦”。该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一时成为当地百姓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依托本台的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推出《微拍尤溪》栏目,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提升了受众关注度。目前在《尤溪新闻》中,专题策划新闻已经占据了民生类新闻的半壁江山,平均每天都有三个以上受众关心的热点新闻报道,不仅解决了受众关注的民生类新闻偏少的问题,还提升了新闻的质量,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就水涨船高。如2015年高考刚结束,尤溪一中的一名考生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因家境贫困而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记者得知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尤溪新闻》《微尤溪》《尤溪新闻网》等资讯平台报道了患病学生的情况。同时全台人员带头捐款并呼吁社会援助,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各界为患病学生捐款达百万元,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感召力,使新闻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

四、信息多次利用,报道呈现立体化

篇8

【关键词】广播 融媒体时代 湘江音乐节 声音价值

面对“互联网+”的历史性变革浪潮,湖南电台尝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活动在创新互动上的流程再造,强化互动与体验感的活动模式,生动演绎了“互联网+音乐节”的新发展生态,颇具时代特色。

一、首开广播“互联网+音乐节”跨界合作模式

作为长沙2015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湘江音乐节”将“互联网+”国家战略和传统的音乐节紧密结合,跨界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生态即“互联网+音乐节”。2015湘江音乐节有别于传统意义音乐节之处在于湖南电台利用广播声音的宣传优势,充分融合互联网跨界成果,使广播走出了单向接收模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娱乐化的样态。

随着音频直播与移动互联网的高度结合,湖南电台强化声音的交互式体验,让声音能够真正与听众互动起来,增强了广播的互动式体验感,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广播的价值所在,全面提升了活动的有效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矩阵

为凸显资源整合优势,湖南电台各频率携手多元媒体为听众带来全方位感受,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矩阵,即网络广告、网络电视、电台、电视、影院贴片、电梯框架、楼宇广告屏、户外大屏、公交车身、地铁车站等,将音乐节塑造为湖南2015最具影响力的市民活动及文化事件。

同时,全程开辟摩登音乐广播的高保真直播节目,打造湖南电台“湘江音乐节”活动名片,并在全国广播媒体中推广和分享。除此之外,还搭建音乐节明星粉丝群,大量泛娱乐化的原生内容通过声音的表现形式,黏聚批量化的粉丝群体,展现出强大的创作能量和粉丝经济下的链接价值。

三、打造“Live在线直播+电台声音直播+粉丝实时互动”的直播模式

湖南电合互联网音乐平台酷狗音乐旗下的“酷狗Live”直播平台、酷我音乐及电视音乐服务平台彩虹音乐,打造“Live在线直播+电台声音直播+粉丝实时互动”的直播模式,进行全程跨平台同步直播,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全网通等,覆盖中国上亿人群。

2015湘江音乐节全媒体直播创下2517万总在线观众和收听人数,5000万弹幕参与现场实时互动,抢座、飞屏等新形式玩转音乐节,真正实现了让“互动飞起来”,赢得了歌迷认可。

新浪、腾讯微博“湘江音乐节”话题阅读数量超过3200万,微博话题“湘江音乐节”和“直播湘江音乐节”阅读量均超过3000万人。与湘江音乐节相关的微博话题阅读总数达到 1.2亿人次。这一组数据展现的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社群新时代,广播听众存在大量的社交需求及多样化的内容消费需求,因此,湖南电台尝试创新湘江音乐节“互联网+直播”的跨界融合,以大数据支持音频内容消费形态,强化音乐节受众黏度,也再一次印证了互联网时代广播声音的价值。

四、打造系列线上线下以“声音”“互动”两大元素为主题的互动节目与活动,增强广播的互动式体验

作为音频内容的生产平台,湖南电台希望更为直观地将音频直播内容创作覆盖、延伸到更广的领域中,实现在移动时代音频社交的功能和需求。

2015国美湘江音乐节充分整合、利用了合作伙伴的渠道资源,联合全国1700多家国美电器门店进行现场直播,让每一个门店在每一场音乐节活动当天都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引发无数的观众驻足观看,实现了一次活动人群的全面覆盖。

通过“全城摇一摇”,让音乐节和长沙各繁华地段市民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互动。我们通过和腾讯公司的合作,基于微信平台,在音乐节现场、国美电器门店、公交车站台以及公交车内都进行了布置。只需打开手机蓝牙,通过微信摇一摇“周边”功能,就可以参与买门票送惊喜等互动活动。微信“摇一摇”活动还持续至音乐节现场,通过微信平台为现场明星点赞送花、抽奖,让场内的明星、观众与场外的网友、人群产生有机的链接。

除了常规艺术表现形态之外,我们还增添了红色歌曲元素。10月1日,在韶山的铜像广场设置了分会场,邀请北京101中学金帆交响乐团进行了红色快闪演出,用交响乐的形式演绎了《红旗颂》《东方红》等红色歌曲,奏响陪伴了整整几代中国人的红色旋律,大胆打破以往单一的演奏形式,将情景再现与实景结合,让现场观众以及收音机前的听众和网友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火花碰撞”,完成文化艺术与民族经典的历史传承。

湘江音乐节期间,我们还开启异业联盟,与滴滴打车等网络打车服务提供商无缝链接,开展派发优惠乘车券、定制接客点等活动,为观众提供出行便利。

五、挖掘粉丝经济潜力,创意至上,转嫁活动运营成本

湖南电台筹备2015湘江音乐节长达半年时间。然而,举办一届音乐节,广播电台的利润指标又有多少呢?在此,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15年湖南电台举办湘江音乐节获得纯利是400万元,其中的主体是音乐节策划费和新闻中心的运营成本,以及湖南电台广播频率的线上宣传费用。其余整个音乐节的运营费用、艺人邀请等费用均由客户买单。通过合作模式的改变,我们将举办音乐节的成本风险转嫁给了合作客户,实现了音乐节的运营盈利。从营收的层面来讲,真正提升了广播媒体做活动的价值,这是这次音乐节跟其他音乐节运作不同的地方。

六、围绕内容创作、消费和商业变现等链条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内容生产的生态系统

作为以年轻人及音乐爱好者为主要消费群的音乐节,如何与目标群体顺畅沟通、紧密连接成为活动的关键。湘江音乐节整合线上线下多方资源,多类形式全面发力,在拉近了与消费者情感距离的同时,准确凸显了音乐节的独特性。

2016年8月18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传媒年会上,2015湘江音乐节入选“2014~2016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

篇9

一、热词的选取

热词就是当天或近两天网友在网上关注的新闻点。利用热词制作热点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稿件在网上被收录被点击被关注,从而产生影响力。

那么热词怎么找呢?打开百度首页,右面显示“热搜新闻词”,点开“更多”,即显示一系列的热词,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栏目选热词制作热点新闻了。或打开百度风云榜,里面热词更多。360热词也是这样找,打开360导航,在“综合搜索”处右侧点左键,则出现几条最新的热点新闻,可以参照着做热点。如果想获取更多热点,则点右侧的“今日热搜”,再点旁边的“更多”,即可获取更多热词。

二、热点稿件的制作

(一)标题的制作

编辑选取一个热词后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把这个热词做到标题里。例如有一个热词是“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们网站娱乐栏目的编辑做这条稿子时,标题应该这样做:“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编辑可随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须这样做。首先要把热词做到标题里(尽可能多地显示热词,这个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但这个标题中的热词少了个59岁,这样就不如上面那条标题更易被收录)。其次如果语句通顺又符合逻辑的话,最好是这条热词放在标题之首(如上),这样也利于收录。那么报纸娱乐版的编辑记者在采写和制作这条稿件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稿件内容要有热词

稿件中的编前话、导读等内容里最好有热词出现,尽量用含有热词的语言表达。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M可能地让热词多次出现。还以上面那个热词为例,一个记者是这样写的,原文第一段为: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一段中,热词中的“赵本山”出现了3次,“近照”出现了一次。这样写就比较合格了。那么编辑在修改此文时还可以再加热词,改成这样: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59岁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样改后比记者原文多了个热词“59岁”,更有利于网络收录和传播。另外,稿件中的图片说明最好也要用热词表述,例如“图片说明: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图为赵本山”。

(三)地名要写全称

篇10

关键词 广电从业者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问,一个曾在1997年引起全球中文互联网世界强烈共鸣的帖子再度被球迷们重温,那就是当年11月2日由网友老榕发表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中国队10月31日负千卡塔尔队,当广播和电视被失望的球迷关掉的时候,这篇由网友的帖子瞬间传遍Internet网,让无数华人球迷唏嘘一片,将关注的目光重新回到中国足球。在不到48小时时间里,它为仅能容纳300个BBS帖子的四通利方赢得两万多次点击率……

传奇故事被球迷铭记,更令广电从业者深思:短短48小时,中文互联网世界被什么打动?是不同的视角?还是全新的交流方式?是媒体的优势?还是内容的魔力?技术的日新月异,给广电从业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时代不断进步,广电从业者如何选择?如何应对?

一、看清新媒体时代

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media),新媒体时代掀起的变革可谓风起云涌,它包含着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无尽的挑战。科学分析其由来及基础,探究其意义和影响,才能够正确应对形势,找到融入这个新时代的路径。

1. 新技术指向新高度

广电行业与新技术如影随形,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繁荣与沉寂,都随技术发展而起伏。

在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进步过程当中,无线电的发明使广播成为现代电子传媒的鼻祖。1906年的圣诞节,加拿大物理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进行了一次实验广播,通过无线电波向空中播送圣诞故事和音乐,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空中传播自己的声音。因为新技术的支撑,在之后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广播以特有的快捷传输、地域不限等特色风靡了全球。

在20世纪,人类的另一项伟大发明――电视,也是基于突飞猛进的新技术。它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产物,是许多科学家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从1873年英国科学家的瑟夫?梅发现化学元素硒具有“光电作用”的特性,为电视的发明奠定基础,到1926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在伦敦公开表演由他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并成功地于1928年进行了伦敦与纽约之间的电视收发试验,再到1928年,法国斯堪经克塔狄的一家电视台,进行第一次电视发射……新技术的发展一步步将电视推向全世界受众的眼前,成为一种最广泛、影响最大、最具有覆盖面的传播工具。

在过去的百年间,广电行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影响深远,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广电从业者也应运而生:美国电视新闻教父级人物、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金牌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广播和电视新闻业的”开山宗师”,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n语广播形式的爱德华R?默罗,他所做的战地新闻广播报道比报纸快好几个小时,甚至快一两天,而且覆盖面更广。

因为新技术而享受无限荣光的广电行业,如今因更新技术的更迭而需要突破。融合,互动、三网融合……经过短暂的困惑,广电行业转而发现新媒体所提供的新路径。微博、播客、网上视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更加开放的传播平台成为使广电从业者传播资讯的渠道,加快了广电行业融入新媒体时代的步伐。

2. 新思维拓展新视野

2008年5月12日,当广播和电视以直播形态向外界报道汶川地震的消息,新华网打破常规,播发了快讯。

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在传播信息之外,更多的话动得以迅疾展开。在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后,网上寻亲、网上捐款、网上哀悼、网上公祭、关注遗孤等等活动通过网络全方位展开。乇树地震后,在4月18号到2l号期问,通过微博的传播力量,聚集了几十吨物品运往灾区……新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力‘式,代之以三维立体的思维方式,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让思维细胞在立体中撞击和接通,扩大思维活动的跨步,拓宽可能性空间。空间的无限扩大提供给人们更广阔的视野,从而迅速了解信息、洞察本质、并作出行动的决策。

灾难为新媒体展示强大功能提供了契机,而传统的广电行业在灾难中不仅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更糅合了各种媒体之优势,在紧急状态下经受了考验,并充分显示了全媒体特征:海式卫星电话传播的报道、热线寻亲、短信及帖吧互动、广电网络平台的全方位信息及服务……一个更加完备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形成更加强大的支撑。

3. 新模式沟通无极限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张朝阳曾经预言:互联网的几个标签,首先是博客,它将产生内容的权利从权威人士那里交到大众手中。其次,互联网带宽的发展、存储的廉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表达形式,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使人类进入了沟通无阻力的社会。最后,搜索引擎使全人类共享一个“大脑”,而每个人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元。这些都是“自媒体时代”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一定会到来。全球的人们像使用大脑一样,共享一个信息平台。

自媒体作为真正属于大众的、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有着积极的巨大潜在力量。它的最大的优势正在于技术保障下无限发展的可能,并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冲击着传统媒介形式。它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对话”比“宣讲”更具有效力。

1997年的世界杯,中国人通过BBS感动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2010年的世界杯,中国人通过无数个人博客对话朱广沪。媒体发展使人与人沟通无极限。

自媒体的力量并非简单地对于现实的感叹。追溯过去十年问世界上最惊悚的时刻,自媒体无处不在。2001年9月11日,当劫持飞机撞向世贸中心,是亲历现场的网民开始用相机、摄像机拍摄下图片、图像传到网上,或迅速到网上书写亲身经历和感受,把随后赶到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内无法看到的最鲜活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众多的“9?11”事件报道中,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是在《纽约时报》,而是在博客日志中。美国专栏作家安德鲁・沙利文说:“博客正在改变媒介世界,它可能酝酿出一场有关新闻在我们的文化中将如何发挥功能的革命。”

当人人都可以书写网志、拍摄照片与DV,他们也都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记者”;博客、BBS论坛、电子邮件、QQ、MSN,都可能成为即时新闻的消息源。由此开始,草根媒体颠覆了,以往大众媒体或专业报道机构垄断新闻源的局面。(《自媒体时代》)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自媒体优势特征,汲取其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宵式的借鉴与补充,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势在必行。这样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视角,引导从业者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自广播电视行业出现至今,自我调适的尝试一直没有间

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世纪末“你说我说”的广播模式,到奉世纪开始至今“说你说我”的模式,每一次自我调适的结果必然伴随着市场和受众的积极响应。于是,日常节目中,出租车驾驶员作为路况信息通报者进入电台交通频率;突发事件中,来自民间的DV资料越来越多地见诸荧屏……由于积极地学习和借鉴,自媒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成为广电从业者的信息源和借力的目标。

二、坚持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核心价值观

当一代传媒巨星沃尔特,克朗凯特在其纽约家中溘然长逝,《华盛顿邮报》主笔霍华德・库尔茨说:克朗凯特之死宣布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在充斥博客、微博客Twitter等众多信息渠道的今天,美国人再也不会像当年信任克朗?凯特那样去信任新闻记者。“没有一个主持人,没有一个新闻记者,能再次拥有那种公信力了。”

当资讯传播从单向变为多向,从封闭变为公共,需要考量的核心价值却没有改变。新技术带来很多改变,但并非传媒的全部内涵。

在电视产业内容制作社会化,内容传送多元化,受众无所不在时代,传播的核心价值成为媒体责任的重要体现。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日益突破时空限制的条件下,广电从业者尤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传播中应该坚持的价值观。

1. 坚持主流价值

不同于自媒体的属性,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广播电视承担着引导舆论的责任。因此,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广电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首要价值判断。

媒体深刻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取舍,价值因为媒体分工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作为广电媒体中的党台,仍需要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广大受众,并积极主动积极反映民声民意,反映代表人民利益与愿望的价值观;而广电媒体中都市化的频道频率和节目,恰好可以参照一些国外做得比较好的媒体公司。他们注重对于主流人群的报道,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所关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以及事件背后逻辑关系的深度诠释与挖掘,还有最新的时尚生活方式,最新的潮流资讯,以及经济领域最新的一些动向等等,所有一切都与推进社会进步与呈现多元生活有关,恰如凤凰董事局主席卫视刘长乐所言:“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2. 坚持文化传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的关注与热情。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几易其稿,而关于“牢牢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表述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文化传承作为世界性课题,体现于每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文化市场不是没有祖国、没有道德底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潜力恰恰根植于深厚的国家意志、主流意识形态和基本的文化基因。

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于网络游戏加强管理,对个别电视娱乐节目叫停……重要原因便是在这个海量传播的时代保持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 坚持以人为本

新媒体时代使广电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形态、接收方式、发展空间和受众范围都大大延展,而传播的核心价值是否有效,“以人为本”是传播全过程必需的理念。

作为传者,贴近受众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实践。香港凤凰卫视吴小莉、陈鲁豫的“观众缘”便来自以人为本、亲切可信的风格,因为贴近观众,从而得到观众;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成功也不折不扣是一场大众的胜利;从广播的热线参与,到电视的现场互动,对于受众的贴近成为赢得传播效果的不二法门。

传播对传受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传者利用媒体功能满足受众对讯息的需求,达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目的;而受者通过接受获取讯息、参与传播。而一名称职的广电从业者应该善于利用自身的职业促成这些目的的达成。

笔者曾有幸赴香港凤凰卫视以及TVB学习培训,资讯台台长陈鹤林讲述的案例和TVB录制现场的观摩给我印象极其深刻。陈鹤林透露,中国移动曾经支付一个亿让凤凰台编写短信,发给移动公司VIP用户,因为他们认可凤凰卫视的专业传播非常贴心;而TVB节月录制现场,不仅具有极高的专业制作水准,而且参与节同录制的艺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现场互动热力十足,富有感染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这样通过发达的渠道,专业的手段被植入媒体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广电媒体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价值、传播文化,为广大受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