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带来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浪费粮食带来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浪费粮食带来的危害

篇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能背过,并深知其中的寓意。

这首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劳动者生产的艰辛,也从侧面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可是今天,有些人对严重浪费粮食的现象,不但不深恶痛绝,而且还满不在乎,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如果这确是一件小事,那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可事实证明这决不是一件小事!

也许有些人认为,我国物产丰富,土地辽阔,是个农业大国,浪费区区一点粮食,不会有什么大碍,不过小事一桩。不错,我国确是物产丰富,土地辽阔的国家,但在今天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都是不会为此而盲目地乐观的。因为他们知道,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相对资源贫乏的国家。且不说粮食的其它用途,单就吃饭来说,中国要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能做到这一点已可以说是十二分的不易了。试想,如果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个馒头,一碗米饭,这十三亿个馒头和十三亿碗米饭,将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多么巨大而不可弥补的损失。这里,我不禁要问那些盲目乐观者,浪费粮食还是一件小事吗?

还有一些人会说,粮食是我用钱买来的,钱是我自己挣的,我吃掉也好,浪费掉也好,还不是小事一桩吗?有这样想法的人,可以说是愚蠢之极了。粮食是用钱买来的,可钱不也是用劳动换来的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把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白白浪费掉,岂不是愚蠢之极吗?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人钱来得很容易,甚至可以不需要付出什么劳动,可也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呀。正如开头诗歌里所描绘,劳动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劳作,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收获到了颗粒粮食,这粮食又经过多少人之手,才成为现成的食物拿到你的手中。且不说,如果浪费得没有了粮食,即使你有钱又到何处去买呢?所以,我又要问问,那些视自己及他人劳动成果于不顾的人,是否还认为浪费粮食是一件小事吗?

如今,从学校到餐馆,从家庭到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决不能等闲视之。

篇2

东北地区以其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全球环境条件变化的背景下,这里的环境变化既有大自然的原因,也有农业产业化的人为原因。

1.1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处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中,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还是各种气象灾害。农业的生产对象包括种植和养殖两方面,这两种产业的生长发育都受到气候和天气的制约。东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和水灾,前两年发生了严重的水灾,2014年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这些灾害都发生在粮食作物正在生长的夏季,给粮食生产带来的灾害是灭顶性的。这类的自然灾害常常是连续发生,这几年开始由洪涝灾害向干旱转变。究其原因,这些自然灾害的出现和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在辽宁锦州一带以丘陵居多,坡陡山秃,水土流失严重。这里的水灾一部分是因为台风和海潮的袭击,另一部分则是暴雨所致。因为缺少植被,暴雨造成山洪暴发,致使水库决口,溢洪现象严重。水灾的特点来得快,泄得也快,由于这里地势平坦,所以受灾面广。还由于洼地多,积水不能及时排放和渗入到地下,积攒起来成为涝灾。

1.2人为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破坏产生的水土流失,还有农药化肥对土壤的侵蚀以及工业排污造成的影响。由于20世纪大量垦荒造田,致使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加上采薪对森林的破坏,使植被面积减少,土地大量,地面缺少遮拦,蓄水能力下降。因此,在雨季地面无法吸水,造成雨水白白流失。这不仅是对雨水的浪费,在雨水流过地面时,也带走了土壤和养分,使土壤养分减少,沙土化严重,形象农业收成。此外,各类工矿企业生产的工业废水排放在河流里,然后被引用到土壤里,使土壤里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渗透到农作物里,对食用者的危害更大。同时,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形成的烟尘和酸雨对土壤也有较大的危害。还有城市生活排放的废水都对土壤造成伤害。

2影响农业发展的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2.1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防治自然灾害要从预防和提高抗灾能力抓起。防治旱涝灾害的基础就是要顺其自然。例如,不能过度地垦荒造田,将一些靠近山坡的田地退耕还林,增加植被面积。同时,还要在山坡地头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以防治水土流失,还可以预防风蚀土壤。对于土地的使用还要进行科学搭配,如在容易被水淹没的河边种植水果,草地这样的农作物,既可以增加植被,也不怕水淹。在预防自然灾害中,还要定时清理河道,疏通水路,做好蓄水工作,这样才能在水灾来临时减少损失,旱灾来临时有备无患。

2.2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的防治

在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防治时,首先要做到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要将由此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时,尽量使用有机的绿色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尽量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而减少农药的使用,例如在稻田里养殖鸭子,利用鸭子捕捉害虫。在对工业排污造成的对农业环境破坏的治理上,首先要减少工业的污水、废渣的排放。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工业排污治污进行监督。最主要的是要发展生态型工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唯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来遏制污水、废渣的排放。针对工业排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要做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征收环境税的办法来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保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3结语

篇3

[关键词]东北经济区;农产品;绿色物流;物流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6.02.020

1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

物流业是运输物品或产品的服务行业,那么绿色物流指的是在物品或产品以及商品运输过程中注重了环境保护问题,将环保理念融合到物流产业当中,在我国,最早提出绿色物流的是《物流术语》一书,其中对绿色物流给予了严格的定义,是在物流各环节中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以及各种危害进行抑制,在最大限度利用物流资源的同时对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在绿色物流的各环节中,在保证正向物流的同时,也要注意供应链下的逆向物流,再对已有的物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优化整合资源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集中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浪费和消耗;有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物流设施以及资源当中有一半以上处于空闲状态,如此大的浪费与物流业的发展显然是相悖的,绿色物流根本无从谈起。

1.2节能环保的运输模式

农产品的运输过程必须要有交通工具,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都会造成尾气排放,无形地造成了空气污染,绿色物流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运输任务的合理安排尽可能地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1.3绿色储存

物流业离不开仓储问题,对于仓储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针对仓库的位置与配送路线设计出合理的仓储方案,争取做到既要节约运输成本又要避免仓储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

1.4绿色包装

在农产品从生产地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其进行包装,因农产品的特殊性,会使用大量的编织袋进行包装,大部分的包装材料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结束后,大部分被消费者扔掉,一些塑料包装以及泡沫包装不能在短时间内分解,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绿色包装要求一些物流业务的经营者要对包装进行改造,使用一些环保型的包装材料,对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1.5逆向物流

所谓的逆向物流就是指参与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相关活动,比如资源回收再利用、资源替代以及资源处置等。实施逆向物流可以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效果。

2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绿色物流的现状

我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大区,是玉米、大豆、小麦的主要产地,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都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如此数目众多的粮食在存储和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粮食物流是一个很系统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种植、买卖、仓储、运输、加工一直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一般人看来,粮食物流被看作是单一的运输、存储和装卸,只关心产量和收成以及价格的高低,不考虑粮食的流向,因此造成了粮食物流因环节链的脱节而影响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另外在粮食的运送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运输污染

从国内形势来看,近几年利用汽车运输粮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这里要特别指出长途汽车运送所排放的尾气以及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运输成本

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缺少精加工,经过调查,发现每100吨毛重粮食中经过筛选会产生将近2吨的杂质,这些杂质也就无形地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2.3运输过程中管理不善

各种粮食以及农产品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因气候或天气以及人为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腐烂、变质现象比比皆是。

2.4存储不善

粮食存储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多数粮食存储仓库害虫肆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2.5化肥农药残留过多

农民在种植经营过程中为避免植物的病虫害,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以确保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殊不知过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粮食以及一些其他农产品的销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建议与措施

3.1建立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销售系统

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以及安全条例,在东北地区加大对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商品市场的硬件投入,打造一个高标准的批发地和周转地,免去农产品经过长途运输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浪费,对于不合格、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配备专业的农药以及化肥检测仪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3.2增设农产品绿色通道

在东北地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调度指挥,联合公路、铁路等交通部门,逐渐形成高效率的运输体系,对于路上设置的收费站进行免费直接通行,确保运输过程的快速和运输成本的最大化压缩。改进运输车辆装置,对于高质量要求的粮食或农副产品,尽量使用集装箱,防止变质或腐烂。

3.3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卫生防疫部门要及时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等,执法人员要做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对于“问题粮食”“问题农产品”要坚决严厉打击,避免进入批发地或周转地,保证绿色物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的种植受土地、气候、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一个地区种植不适宜的粮食品种,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农民的收入也会低很多,劣质粮食会对仓库储存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滞销粮食积压在仓库,严重阻碍了物流的正常运营,因此,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对于东北地区发挥优势和保护农民的长久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3.5优化库存管理

仓储在整个物流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仓储在物流过程中具有时间功效和地点功效,它是减少物流成本的关键,粮食的仓储必须保证来年新粮上市之前的供应量,仓库存量过大或存储时间过长都会无形增加管理的费用,进而增加物流成本,在东北地区仓库存量要保证在一年之内周转4次以上。既不能出现粮满为患,也不能让粮库没有粮源。

3.6改进仓库的储存设备

在东北地区,现有的大型仓库都是早些年遗留下来的,我们通过走访发现了,有的仓库设备老化,有的仓库漏雨漏风,没有熏蒸设施,有的仓库没有灭火设备,从根本上说,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和质量,所以,对现有仓库的设备改进刻不容缓,具体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仓库改造技术,建立起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的仓库。

总之,绿色物流赋予了物流业新的理念,它着眼于未来,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就农产品来说,除了关系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之外,还注重安全与健康。在今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中,绿色物流将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物流会成为整个农产品乃至社会经济的主要潮流,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陈子侠.现代物流学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粮食干燥机械;节能减排;现存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家在粮食收获过程中,基本上都使用了自动化机械设备,也就是一边对其进行收获,一边对粮食进行干燥,粮食干燥过程中使用的热源也从燃煤时代逐步进入煤气时代。但是,相对于燃煤时期的价格来说,煤的价格不断增长,并且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燃气干燥对大气污染相对减少,对此,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解决,以便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创造更多的效益。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讲述。

一、存在问题

在对粮食干燥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能耗超标。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获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煤和电,现如今所消耗的这些能耗已经远远超标,并且,使用过程中还无法对风温进行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到所收获粮食的质量问题,可用燃料也相对稀少。据相关调查得知,90%的干燥粮食基本上都是用煤做热源,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导致生物质的可用空间相对较大,同时,干燥机械使用过程中,由于粮层的厚度大,间接导致风机阻力不断变大,众所周知,风机的压力越大,功率也就越大,所消耗的电能也就越高,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

从另一方面来说,粮食干燥过程中是会产生相应的粉尘,针对所产生的这些粉尘采用废气集中处理的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虽然效果比较显著,但还是无法彻底处理,对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粮食烘干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一台机器,根本就不符合相关烘干工艺,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将严重影响到粮食的质量。

二、完善措施

针对上述所讲相关问题,如果要想解决,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更换所使用的热风炉,也就是将原本所使用的燃煤热风炉用燃煤粉热风炉代替。就目前而言,燃煤热风炉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相对于煤块,它的优点是:煤粉的颗粒相对较细,因此,它就容易着火,毕竟它的表面积比较大,在燃烧过程中时间也比较短,并且,这种煤粉燃烧后不会留下任何介质,也就是会完全燃烧,效率比原本所使用的燃煤热风炉要高出很多。用这种燃煤粉可以有效解决燃料损失、效率低等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该热风炉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多风道进行燃烧,致使煤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并与氧气混合,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燃烧,同时,还可以将传统的鼓风机装置取消,用喷粉机代替,这样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将所模拟的数据进行传输,以便对煤的用量进行控制,毕竟煤的用量将直接影响到温度的变化,热风温度还可以进行自动调控,也就是说:一旦温度过高,它就会感应到,并自动调到相适应的温度,温度较低时,就会自动增加煤粉。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粉尘的排放量,还可以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第二、使用生物质。所谓的生物质主要包括:玉米秸、麦秸、花生壳、牛粪等,一旦将它们制作成固体,就会大大提高它的燃烧性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它的质量,并且,这种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速度比较快,容易燃烧,但污染性比较小,因此,可以适当的用生物质代替燃煤,将其用在小型热风炉中,还可以在过程中有效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第三、减小粮食厚度。经相关专家实验得知,粮食的厚度在500-550mm最佳,这样就会相应的减小它的阻力,随之产生的功率也就会变小,所消耗的电能也就会相应降低,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本的厚度降低,阻力就会减少1.8倍,众所周知,电机功率与风速成正比,压力与它的数量成反比,压力降低后,如果功率还是不发生变化,那么,就会对数量进行补给,如果数量不发生变化,就可以降低功率,这样也就实现了节能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级干燥机,目前所使用的干燥机一般都有顺流、逆流等特征,大多数人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燃料进行节约,而对功率忽视,导致能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适当的采用二级干燥机,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相关干燥工艺需求,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并且,采用这样的干燥机,干燥后的粮食质量也相对较好,该机械的成本也比较低,阻力小,所消耗的电能低等。

第四、研发新机械。任何机械都会或多或少的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有针对性的对那种除尘式干燥机械进行研究,就可以减少污染,所谓的除尘式干燥机械主要就是通过利用一定的装置在对废气进行排除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对粉尘进行消除,现如今,生产出这种机械的国家只占少数,我国已经对其引入,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说,这种机械对玉米皮的除尘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粉尘的排放量,相对于常用的那种机械来说,还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特别是稻谷所带来的危害,将会导致人类的呼吸道出现问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对这种机械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属于自己的除尘式机械,同时,还应该要求设置相应的废气粉尘室,以便在保护环境不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可以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从另一方面来说,北方大多数地区都在干燥机中安装了所谓的脱硫除尘设备,因为,北方一旦到冬季后,就会比较干燥,同时,气温也相对较低,无法实现湿式除尘,虽然在使用烘干机时,不对其用水淋也能使用,但是,这样只能进行除尘工作,根本无法实现相应的脱硫工作,致使该脱硫设备完全成为摆设,同时,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增加功率的消耗,如果可以实施湿式除尘,不但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还能将废水重新利用,进而有效实现脱硫除尘的真正意义。并且,在对生物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低,根本就不需要设置所谓的脱硫设备,但是,必须在其中设置烟气除尘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烟气中的热值,避免大气的严重污染。

总之,粮食干燥机械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针对性的对措施进行研究,从而在促进该工艺不断发展的同时,可以确保粮食的收成和质量,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所讲可以得知:要想节能减排,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进行解决,在不减少粮食成本的情况下,确保它的质量,当然,节能减排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不能在对另外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时,又出现新的问题,从而促使干燥机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九君,路少昆,闫立衡,等.粮食干燥机械节能减排现存问题及完善措施[J].粮食流通技术,2011(01)

[2]邸坤,李杰.中国粮食干燥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设备[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12)

[3]赵祥涛,唐学军,张明学,等.大型粮食真空干燥设备的研究开发及应用[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9(05)

篇5

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6%,为十年来最高。这一消息再次触发了关于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失控的警告,市场形成了对加息及紧缩流动性的强烈预期。

中国经济也许已经过热或正走向过热,但如果仅看CPI数据,找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目前一些控制涨价的措施可能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对经济运行的判断。不过,即使迄今的消费价格上升主要由食品涨价引起,加息等紧缩货币的政策仍有助于控制通胀预期。当然,减少银行流动性的理由绝不仅限于消费价格上升。现阶段宏观政策不应仅寄望于加息等货币政策,还需其他政策来解决经济基本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仍存在争议。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是过热风险已经明朗,主要反映为近期物价的迅速上涨;而且,即使CPI攀升主要由食品价格拉动,它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了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总需求过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利息税及加息是抑制通胀的必然和有效的措施。

另一派同样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11%-12%的GDP年增长率证明中国已进入低通胀高增长的新时代。目前的物价上涨源自一些食品的恢复性涨价或结构性、季节性因素,不代表整体通胀压力的加剧,不需要紧缩货币或其他宏观政策。

双方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现阶段中国经济中,居民消费价格、过热、紧缩货币之间的关系并不如通常想象的那么直接干脆。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很有可能,但仅从近几个月的消费价格的变动中难以得出这个结论。

的确,CPI从去年1.5%的增速到今年上半年的3.2%,6月、7月更提高到4.4%和5.6%,似乎通胀压力节节攀升。但从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表现在几种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先是粮食然后是猪肉禽蛋,其他主要消费品的价格似乎相当稳定,甚至有所下降,服务类价格也只是小幅上扬。

食品价格上涨又是什么引发的呢?是宏观政策过于宽松而引起总需求过旺吗?我们认为,本轮食品价格上涨主要不是国内总需求过剩(或“经济过热”)引起的,而是受到国际粮价去年下半年猛升的影响。国际粮价上涨则一方面因为能源价格上升导致化肥、运输等投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因为美国政府的玉米乙醇政策推动了以玉米为主的世界粮食价格的大幅攀升。在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也受到化肥、运输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国内玉米乙醇生产在政府积极推动和补贴下迅猛增长,也推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自然转化为肉禽类养殖业饲料价格的上涨,加上偶发和临时性因素如疫病和洪水,导致了肉禽蛋价格的上升。

然而,食品主导的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担心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CPI篮子中其他消费品价格相对稳定,但这些数字可能不能完全反映经济中真实的通胀压力。

这是因为:第一,有些服务价格可能被低估了;第二,能源、电力和公共服务等的价格由行政控制或管理,而政府出于稳定物价的考虑推迟或控制涨价,因此虽然国际油价大幅攀升,我们看到的却是同期国内CPI中交通用油成本下降;第三,由于各地政府最近纷纷出台行政干预价格的措施,我们也难以判断几种食品价格上涨多大程度上已蔓延到其他价格。所以,一方面,总体通胀压力有可能被低估,另一方面,我们难以判断通胀压力的变化态势是由于食品涨价已到顶而开始回落,还是因为总需求过剩已经开始加大。

控制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稳定通胀预期,但不能根本化解通胀压力。如果不让价格给市场传导正确信号,我们就不容易判断通胀压力来自何方、有多大、经济是否过热,也就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压力的产生和蔓延。即使能用控制涨价的手段让CPI降温,通胀压力也会以其他形式出现――人为控制价格只会让需求更加旺盛,供需不平衡不让价格来调节,就可能表现在短缺上。这种例子计划经济年代比比皆是,而近者如2005年的“油荒”、“电荒”。

――央行应该加息、紧缩流动性吗?绝对应该。

既然从CPI数据难以判断总体通胀压力,那为什么央行需要紧缩货币呢?原因在于:

第一,加息和其他紧缩货币的措施能帮助稳定通胀预期,防止食品价格上涨传播到其他商品,并进入工资、成本、价格的螺旋式循环。

第二,更重要的是,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由于临时性因素解除或行政干预成功而减缓时,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剩等原因还会继续迫切地需要紧缩货币。

判断流动性过剩不能简单地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众所周知,各种货币量(无论是M2还是M3)与名义GDP及其他变量的关系极不稳定,也就是说,货币需求很难准确预测,在发达国家如此,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历快速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的环境下尤其如此。

在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表象是远远低于实际资本回报的低利率。目前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仅为1.24%,而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是-2.27%!一般来说,如此低的实际利率必然刺激投资迅速膨胀,最终造成总需求过剩、通货膨胀(即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过热)。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流动性过剩转化为通胀压力(目前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了食品价格上涨),是因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从利率到通胀的种种传导机制并不顺畅、贷款需求受到一些非量化指标的控制等。另外,中国近年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也使得一些商品价格下降,抵消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什么呢?最大的危害是资本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低效利用。这一点对短期宏观指标如GDP、CPI等影响甚微,但长期来说,会导致资源浪费,并增加坏债积累的风险。同时,在资本过于便宜丰富之下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可能难以适应资本合理定价的环境,由此带来的巨大调整,可能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失。当资金成本被压得极低时,对资本和投资的需求不是由价格来调节,而往往要依靠非市场化的手段调节, 这又增加了资本不合理配置的几率。

流动性过剩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资产价格的猛涨和资产市场泡沫风险加大。同样,泡沫的形成和破裂对GDP、CPI等短期宏观指标影响可能都不大,所以中央银行往往不太关注资产价格水平。然而,它们关注资产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其对长期经济增长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尽管短期宏观指标看来健康,尽管通胀压力似乎可控,紧缩流动性仍是实现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政策步骤。

――加快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现阶段宏观政策不能过多依靠货币政策,它在解决经济基本结构不平衡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他政策措施如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可能会更有效。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已经得到了广泛讨论,而目前,通过升值控制进口传导的通胀和从根本上减缓流动性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如前所述,加息等政策对目前这种通胀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汇率升值却能降低进口产品相对于国内商品的价格,从而抑制进口传导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就是让中国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人民币更值钱――去部分抵消国际市场油价、粮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

篇6

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建筑工地住着几十个建筑工人,工人们在建筑工地的自助食堂用餐,由二位大妈供应工人们的伙食。一天,工人们用餐后发生了异想不到的事,几十名工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昏厥等现象。汗珠像豆珠似的从额头上滚下来,工人们疼得无法工作,还好抢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一场因蔬菜中的农药引起的中毒事件,对工人们及其家属造成了惊吓,同时也给工地带来了损失。

食品安全要警钟长鸣,不容忽视。也曾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件:某中学食堂午餐中的一个小菜四季豆未烧透而导致了多名学生食物中毒,送到医院抢救。四季豆如果不烧熟的话,会对人体的肠胃产生危害,特别是对于还处在身体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大。这个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也使家长们多了一份担心,同时使学校的名誉受到了损坏。

在小强热线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什么酒瓶爆炸,牛奶变质出卖,饮品不卫生,啤酒瓶里有蚊香,蛋黄派里有赃物等等等等,这些食品的不安全事件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

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食品监管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相信有关部门能够严肃处理,严格管理,给大家一个放心的食品食用环境。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配合监管部门工作。

我认为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条:

(1)不在小摊上购买不洁食物。如:学校外面设了很多临时摊点,什么烤的,炸的,不知在马路上沾染了多少灰尘和细菌。对我们的身体是很不利的。

(2)平时不吃变质食品和过期食物。如:有些面包保质期时间很短,我们不能因为怕浪费粮食而食用已经过了期的面包,而是应该坚决地扔掉,或者应该在保质期之前吃完。

(3)合理地存放食物,使其不受污染。如:熟的食物和生的食物不能放在一起,以免熟食会受到细菌的侵扰。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应该先热以下再吃。

(4)购买食物要到有质量监管部门监管的商店购买。如:肉类要买监管部门检验过的,并且盖上蓝色印章的肉。

(5)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常修剪指甲等。

篇7

传统农业模式面临困境

传统农业模式一直面临着几大难题:

1. 人口飞速增长,可耕地不断减少。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1亿,而近30年来的人均耕地面积已从0.33公顷下降至0.22公顷,降幅达31.7%。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4亿,而耕地面积则由目前的9600万公顷下降到7300万公顷。

2. 农业生产严重依赖气候条件。特别在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小农户分散经营,靠天吃饭。随着极端气候现象的日益频繁,农业收成变得更加脆弱和不可预测,农民福利受到损害和威胁。

3. 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面积灌溉和使用化肥等对环境造成危害。目前,灌溉用水占人类使用淡水量的70%。而浇灌作物后,含有大量泥沙、杀虫剂和农药的污水已不适宜再利用。另外,农作物收割、收售期间使用拖拉机、卡车等机械大规模运作、长途运输,也会消耗能源,产生污染。

“绿色”农场

“垂直农场”将农业生产和经营由乡村转移至城市,不占用耕地。在特殊设计的多层建筑中种植各种农作物,也可养殖各种鱼类和家禽。它是一个自循环体系,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和风能。整体就像一棵巨大的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排放氧气、净化污水、生产出谷物和蔬菜、并将利用有机废料进行沼气发电。

不仅如此,“垂直农场”还全部为无土栽培或养殖,无污染、无寄生虫和细菌,产品有益于人类健康。而且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可全年生产,根据种植产品不同,平均占地产量可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据研究人员称,一栋58层的“农场”,占地仅1.3万平方米,却可以提供74.32万平方米的农作物生长面积,其产量相当于一个414.4万平方米的传统农场,足够养活3.5万人。

农作物养殖可以直接利用来自城市的有机垃圾和不含化学物的生活废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利用太阳光生产热量和发电,使植物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优化,大大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和运输、贮藏成本;有助于农业用地休养及恢复生态环境;降低养殖业疾病发病率和传染的可能。

造价高昂

“垂直农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造价高昂,建造一座简单小型的“垂直农场”大概需要两亿美元,而供养纽约827万居民一年的粮食蔬菜所需大概需要150座“垂直农场”。但随着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垂直农场”已经受到日本、冰岛和阿联酋等国家的关注。另外,考虑到两亿美元的造价属一次性投入以及“农场”本身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能带来的长期收益,该成本实际应可大为降低。

篇8

关键词:粮食批发市场 市场体系 现状

粮食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为买卖双方及其人提供粮食批量交易的场地、设施及交易服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粮食批发市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在农产品商品主要集散地、交通转运中心和消费者密集的大城市建立全国性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中央粮食批发市场。二是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又称“地方粮食批发市场”,它一般设在产地。三是自由粮食批发市场,它交易的规模较小,甚至也进行少量的零售交易。

我国粮食批发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政府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

目前,粮食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储备粮轮换的市场渠道。我国储备粮在三年内必须轮换,有时还会有大量的陈化粮的销售,以前这些运营主要采取行政分配的形式,改革以后采取在粮食批发市场公开拍卖。国家和地方储备粮在批发市场竞价销售,是政府调控市场与市场发现价格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储备粮的正常管理与运作;是政府积极培育和利用市场,促进粮食有序流通的有机结合;可以减少用粮企业资金占压,缓解企业库存和流动资金紧张的现状。

(二)促进粮食价格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开了粮食的零售市场价格,改变了以往那种粮食价格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来确定的做法,转变为粮食的少量收购价格由政府确定,其价格更多地通过批发市场来形成。随着批发业务的发展及其信息功能的增强,按照规范化建立的粮食批发市场,除了采用由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组织下的协商成交方式协商价格之外,拍卖成了交易成交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粮食批发市场具有较大范围内集散粮食商品的功能,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商品同场竞争,同一种粮食商品就可以通过比较,按质论价,有利于反映粮食商品价值和供求关系的价格迅速形成。粮食批发市场所产生的价格比较真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粮食商品市场价格的作用。

(三)合理配置粮食资源

我国地域广博,各地的粮食资源千差万别,互为优势。区域间的粮食批量交易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批发市场成为实现粮食产区与销区联结、南粮北调、北出南进、北粮南运、北粮南储的重要渠道。粮食批发市场的信息功能对于合理配置粮食资源极为重要。粮食批发市场联接着产需两头,粮食信息来源比较多,加之粮食批发市场拥有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一个良好的收集、整理、信息的场所,实际成了粮食信息中心。

我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粮食市场体系不完善且市场规范不完备

我国粮食市场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主产区市场和主销区市场利益没有理顺、粮食批发市场启动和市场运行的手段街接到位性差,粮食市场本身抗风险性能力较弱以及现有大型批发市场模式滞后于粮食市场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

由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市场和主销区市场利益没有理顺,市场管理委员会、理事会基本上以主产区所在地省政府、主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构成,主办单位一般是主产区地方政府,承办单位一般是主产区粮食主管部门、粮食企业,这种构造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处理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往往出现倾斜于主产区利益的市场政策,造成产销利益的不公正。粮食歉收年,主销区到主产区让渡利益大,主产区办的批发市场呈现繁荣景象;粮食丰收年,“卖粮难”现象严重,销粮省择购权大,主销区让渡主产区利益小,主产区办的批发市场呈现萧条现象。

(二)粮食批发市场布局不合理且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

由于我国粮食市场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国家统一规划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导致我国粮食批发市场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和趋同投资建设等现象,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不利于粮食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我国许多粮食批发市场不是按照经济区域而是按照行政区域布局的,层层人为造市场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结果到处是市场,到处都有成交价格,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辐射范围有限。

我国对于粮食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粮食批发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逐渐接轨,迫切需要制定规范粮食交易市场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粮食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资格审查制度和政府授权制度、交易商入市登记制度、交易商资格审查制度、商品质检制度、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出境准运制度等;国家专储粮通过批发市场吞吐轮换办法;粮食批发市场的各种职能;粮食进出口管制;粮食零售等。

(三)交易行为不规范且场内交易不活跃

现阶段我国粮食现货市场基本处于集贸市场水平,新建立的地市县粮食批发市场,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辐射和影响力较小,有些地方的市场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甚至以经营者或变相经营者的身份参于交易,市场运行缺乏公开、公正的准则规范,不仅造成场内交易不活跃,区际交易频繁、效率低,而且严重损害了市场监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另外,一些粮食经营者行为不规范、违法、违约行为突出,在计量和质量方面,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利益;粮食加工、储存、包装、质捡方面达不到有关的标准;盗用其他经营者的商标、品牌、商号等侵权行为严重。

由于我国多数地、县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粮食批发市场的交易量较小,且交易不活跃,“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现象同时存在。多数地、县没有规范化的粮食批发交易场所,粮食交易主要在乡、镇自发形成的混合型集贸市场进行,规模小、分布散、秩序乱,缺乏专业性。

(四)部分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功能过于单一

我国一些粮食批发市场,尤其是那些自发形成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经营规模较小且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物流成本高,与市场经济的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市场投资主体单一,主要是私人单一投资。而单一投资带来的问题是资金不足,短期行为,严重制约交易和市场的发展;功能单一,主要作为粮食集散场所,而不是批量、原粮成品粮兼营,批发市场的其他功能更无法发挥;由于市场是自发的、私人投资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互动,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削弱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交易层次、交易方式不能适应粮食大流通的需要。

许多粮食批发市场主要是作为粮食批发交易的场所,而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代化粮食批发市场应有的功能还包括集散功能、结算功能、价格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质量检验功能、展示功能以及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

加快我国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粮食批发市场的战略地位

加强我国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必须重视并确定粮食批发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粮食批发市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控制和现代粮食企业制度三者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批发市场是联系后二者的中心环节。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一定要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同时,主要粮食品种的省间大批量交易要通过政府指定的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并吸引公私粮食企业进场交易。在粮食主产区的县以上城镇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县、各地区的粮食批发市场,不断提高批发能力,满足销区粮食批发企业和单位到产区采购粮食的要求,做到资源充足,保障供应。要加快粮食企业的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强化市场管理并规范交易行为

加快市场立法,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交易规则,提供公开公正的交易场所,改善交易条件,克服目前粮食交易无章可循、零乱无序和有法不依的现象。依靠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市场管理,管好管住收购市场,严格实行粮食批发准入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单位进入市场交易,有效遏制私商粮贩的非法收购行为。同时规定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阻碍在县以上粮食市场交易和委托收购粮食的运销,赋予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合法运销权,以增强交易吸引力。

对于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国家除了要制定优惠政策,繁荣市场,还必须实行统一的交易规则,管理者不参加经营,经营者不参与管理,管理与服务两分离,以保证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证经营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要加强粮食批发市场的整合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对现有的各类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规范。对盲目建设、有场无市、经营困难的粮食批发市场,要采取兼并、关闭、转向等方式进行整合。要结合当地市场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问题,可以通过土地置换调整粮食批发市场布局,但要充分利用粮食批发市场的辐射范围,以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三)加强不同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建设

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既要重视全国性的大型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又要加快区域和地方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管理法律法规,改善粮食市场建设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消除地区封锁,为创建全国性的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发展创造条件。在统一规划下,主要通过竞争和自然选择,在全国形成运作规范,功能齐全,交易集中,现货、期货、中远期合同交易都运作的覆盖全国的大型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交易所,真正发挥粮食批发市场组织交易,集中竞价,发现价格,规范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等功能,促进全国统一的大粮食流通实现,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和吞吐储备粮食提供立足点。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关于我国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1(09)

2.胡非凡,施国庆,吴志华.中国粮食物流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J].农业经济,2006(05)

3.胡非凡,施国庆,吴志华.试析我国粮食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J].经济问题,2007(02)

4.朱东红,慕艳芬.国外粮食物流发展概述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03)

篇9

一 它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 当代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篇10

关键词:住房;投资品;消费品

一、住房的投资属性分析

住房的属性关系到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制定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把居民购房支出归类为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对住房投资行为的认识。如果住房作为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投资品,那么买房投资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明明有一套住房,仍然还要用自己的储蓄或银行贷款去买二套房?这种行为的唯一合理动机就是,买入后等待房价大幅上涨,而后卖出获取收益。其实这部分收益就是简单的高低价格差,与一般的投机炒作行为特点无异。从而,买房投资表面上的收益性,被误认为是一种理性的投资活动,这样住房就被误认为是一种投资品。

第二,住房与其他投资品的比较。类似于买房投机的一种常见活动是投资黄金、玉器等物品,在最近几年也是非常火热。这两种行为表面看都属于投机活动,虽然黄金、玉器等物品也不具有内在产生价值的属性,但是其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地磨损和消耗,本身的使用价值将渐渐降低,保值和增值功能无从谈起。所以,买房投资不仅是非理,而且连最基本的成为投机品的属性都很难具备,更不用说成为投资品了。

现在比较热得另一种投资行为是股票。从表面上来看,炒股和买房投机属于同一种类型的投机行为,都是为赚取差价。但是,股票还不同于房屋,其中本质的区别在于:股票的背后是公司或企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要素组合。因而,换作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炒股,完全可以忽略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更不用低买高卖去赚钱,而是稳稳地分享公司或企业成长的价值。显然,房屋完全不具有股票的这些特性。

二、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危害

第一,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房地产泡沫。在城市化过程中,我国的工业、住房和商业用地需求增加,而将住房作为投资品会进一步加大土地需求。土地的所有权垄断及土地的稀有性共同决定了土地供给的低弹性,在浓烈的房地产投资氛围下,势必会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住房成本增加,房价上涨,导致房地产泡沫。

第二,引发土地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地有效供给减少。土地总量有限,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会将土地投放于支付出让金较高的行业。房地产投资热会导致开发商不惜出高价购买土地,这样土地就会大量的供给房地产业,一些更需要土地的行业因此得不到土地,这样会使土地的有效供给减少和低效使用。二是房地产土地需求的增加会挤占农用地,引发粮食危机。房地产投资热,开发商对建筑用地的需求增加,而土地的数量一定,城市的土地用完后,他们又由城市不断地向乡村发展,我们以前看到的绿荫浓密的农田现以被大片高楼覆盖。如此发展,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第三,大量房屋空置,导致资源浪费。房地产投资者买房是为了赚取房价上涨的差价,并不是为了居住。花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的房屋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投资需求的增加,新的房子还正在不断建设,新原材料等各种资源还在不断地浪费。相关数据报道: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40%。有学者声称: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年产垃圾数以亿计。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也达到了74年(数据来源:搜狐焦点网)。

第四,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公平。住房作为投资品引发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财富分配不均,由于城市化进程不同,造成地方政府的土地资产收益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恶化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有房者与者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有的人有几套房子,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他们财富不断增加,而有的人买不起房子,房价上涨,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改变住房投资属性的相关建议

坚持以消费为目的发展房地产。坚持以消费为目的就是发展房地产始终都是为了增加居民住房面积、改善住房条件。在宏观上加强正确的引导和调控,加强投资与最终消费的衔接,减少闲置和浪费,避免房地产发展方向的偏离。

第一,繁荣房地产租赁市场。健全租赁市场的相关规则可以有效地减少买房的需求。当从住房者的利益角度考虑,租房和买房的差别不是很大时,就会有一部分人选择租房,这样对买房的需求就会产生替代。买房的需求减少,房地产投资热就会渐渐地冷却下来。

第二,高清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供需状况,促进供需平衡。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虚假信息,如开发商惜售现象,供求关系并非真实反应。政府必须坚决打击豪华商品房的建设,开发商的大量囤地,以及制造虚假销售等行为,为房地产市场打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购而不住处于闲置状态的房屋,制定必要的条例加快其流转。对以消费为目的的购房给予一定的优惠。

第三,把住房价格列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价能够反映广大居民对消费的实际感受,因此要反映居民消费价格的实际情况就不应该将房价排出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外。即使这样做有困难,可以将投资和消费分开。作为投资品的部分,纳入非居民消费指数;作为消费品的部分纳入居民消费指数。从而逐步推动住房由投资品向消费品过渡。

总之,房地产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发展房地产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从社会整体看,住房一经建造完工,其价值就随着不断的折旧而减少,没有任何投资意义。因此,要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正确认识房地产的本质属性,而不能简单定义为一般投资品。

参考文献:

1.李义龙.居民住房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J].中国证券期货,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