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污染的治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水污染的治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湘西的故事 治理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
这里是世人向往的边城,有见证遥远爱情故事的悠悠沱江,有振奋人心的苗鼓,有依山傍水居住在吊脚楼里的土家人,这里是我的家乡——湘西。
湘西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雨量充沛,水系众多,溪河密布。据统计,全州流程在5千米以上的河道有368条,总长6408千米,总流域面积15486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59.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68万千瓦,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55条。由于河道两岸及下游水土资源优越,交通便利,河道沿岸及下游已逐步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全州三分之二的人口、四分之三的耕地、五分之四的国内生产总值,都集中于州内主要河道中下游地区,县城及集镇基本上都是依河而建。河道与人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哺育湘西人的母亲河如今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河道两旁被滥挖、滥建、滥倒,导致河道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各种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水中,废水中的六价铬、总锰仍超标十几倍到几十倍不等,居民楼的污水、小型制造厂的废水把酉水一些狭小的支流染成各种怪异的颜色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酉水、峒河等流域不能保持原来的朴素美?为什么经济发展不能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水体的污染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州属“老、少、边、穷”地区,工业产业仍以矿产资源开发、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高能耗、重污染企业较多,治理难度很大,冶炼、化工等行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第二,我州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并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生产建设前很少统筹安排环境污染治理,在生产建设中污染治理不力。例如湘西多家涉锰企业只有某一家锰业公司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万吨,涉锰企业工业产值不大,治理投入明显不足,治理进度相当缓慢,致使废水污染治理欠账过多。第三,由于政策的疏漏,对于生活用水的排放无明确管理规定,再加上人口增长,城镇下水道网不完善,河流沿岸居民区的大量生活用水直接由小河沟进入河水中,将大量毒素带入河中。经常排放生活废水的小沟塘早已失去原先的碧绿,呈现出暗淡肮脏的褐色。第四,餐饮等服务业随意排放废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资料显示,峒河、万溶江两河流域废水污染中,服务业污水污染比重占30%以上,两河水质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粪大肠菌等三大指标时有超标,危及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篇2
摘要:漳卫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分析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分析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德州市;漳卫南运河;水环境;对策
漳卫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河流域五大水系之一,由漳河、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及漳卫新河组成,河长932km,流域面积37700km2。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8.4mm。漳卫南运河流域为重要粮棉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类,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等。流域内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工业有电力、钢铁、纺织及各种化工产业。
一、研究区水资源概况
漳卫南运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40m3,污染严重、运河断流、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等水少、水脏等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1,2]。漳卫南运河在德州市境内的流域面积最为广泛,德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9.9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0%。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加之降水资源呈递减趋势,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4]。
二、漳卫南运河德州段水环境问题
1.河流干枯断流,功能退化
漳卫南运河德州段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大面积河床荒芜沙化,河道淤积,功能退化。四女寺枢纽以下自1965年断流以来,断流天数在300天以上的达14年;南运河已经处于断流状态,河道下游已被开垦为农田菜地,而上游河道内冬季干枯无水,夏季则蓄水成为一塘浮萍。早先的繁华运河航道现今落寞萧条,船闸等各种装备都成了废弃物。
2.地下水超采严重
德州市现已形成中心静水位埋深达19.0m,区域范围达1850km2的漏斗区,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超采地下水开采深度达500m,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00m深。沿河地下水(生活水井,农灌井)的调查监测表明,漳卫南运河沿河2km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
3.水质恶化
该区域污染源主要有来自漳卫南运河上游的污水、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6]。根据2007年水质调查结果,漳卫南运河除漳河外水质均为劣Ⅴ类。卫运河四女寺和漳卫新河吴桥河段的COD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11.9,44.5,氨氮的最大超标倍数达到16.5,21.2,挥发酚的最大超标倍数达到18.0,38.6,属于严重的有机污染类型。
4.河道底质污染
德州市内主要河流水质均已超过农灌用水的标准,而其中有机污染物和挥发酚超标尤为突出。河道中底质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质、铜、锌、镉和汞。漳卫南运河四女寺下游岔河段就属于比较明显的河道底质污染。
5.水浪费严重
农业是用水大户,全市年供水量80%以上是用于农业灌溉。但是大部分灌区为老灌区,管理落后,设施、渠道老化,又都采用传统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节水灌溉方式推广困难,水资源浪费严重,有较大的节水空间。
三、对策与措施
1.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要运用各种途径,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采取适当提高水价并对农业灌溉用水和家庭困难用水户的用水进行补贴的办法,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采取限量供水,超限加价的办法,强化节水措施;推广节水器具,减少水浪费现象。
2.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走水务一体化道路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实现依法治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围绕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对水资源开发、输配、节约、保护、治理实行“一条龙”式管理,让有限水资源在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有效地遏制水环境恶化问题。
3.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制度
要治理好水污染问题,法律制度是保障,是手段。应开展流域污染治理政策法律和经济措施研究,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步伐,尽快制定重点水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条例,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符合生态承载力的社会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环境和水资源协调发展。
4.加强污染物治理
漳卫南运河流域内水污染以工业污染为主,其中化工、造纸、煤矿、炼钢、火电等行业占工业排污总量的85-98%。因此,必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当前漳卫南运河污水处理能力6.27亿t/a,而排污总量约10.38亿t/a。此外,漳卫南运河流域内县级城市还没有建设1座污水处理厂。因此,必须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5.遏制地下水超采
对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停采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并利用丰水年份的地表径流和黄河丰水期的来水量,对深层地下水进行回灌,以提高地下水位,遏制地面下沉。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要大力发展大田喷灌,果树滴灌,大棚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逐步达到采补平衡。
6.兴建蓄水工程,提高调蓄能力
德州市内低洼地较多,可通过兴建蓄水工程解决德州市水资源分布上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在丰水期积蓄水量,在枯水期计划用水;并充分利用客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同时在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发挥供水区域优势,促进水环境的改善。
7.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
充分发挥流域内水库闸坝等水工程的作用,优化流域内水资源的配置,保证河流的生态水量,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开展漳卫南运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研究,重视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所产生的生态影响。
结语
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终极目标。漳卫南运河的水污染是流域性污染,需从漳卫南运河重点污染源治理入手,建立水环境治理的综合措施,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本区域水环境治理保护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翟学军.节约保护水资源促进漳卫南运河的可持续发展[J].海河水利.2009.2
[2] 庞爱萍,李春晖.漳卫南运河水资源与水环境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J].海河水利.2008.3
[3] 吕其英,宰维东,付静.德州市水环境状况综述[J].海河水利.2009.2
[4] 潘立云,王玉珏,谢营.德州市水资源特点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3
篇3
【关键词】凌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 D922文献标识码:A
朝阳市凌河流域包括大凌河和小凌河两大河流,它们是朝阳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朝阳人民生存、生产的水源地,凌河流域水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不仅对朝阳的居民来说极其重要,同时对于朝阳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凌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势在必行。
一、河流水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
河流作为水环境组成的最重要一部分,承担着防洪、纳污、美化环境等基本功能。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了河流的水环境,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河流水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
二、朝阳市凌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朝阳市凌河流域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其中朝阳境内1.5万平方公里,分为大、小凌河两个水系。大、小凌河干流全长352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流经全市7个县(市)区、135个乡(镇),涉及近300万人口。
近些年,大、小凌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主要污染源来自各县(市)区的污水处理厂未处理的排放,沿河两岸企业的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河道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倾倒,沿河畜禽养殖小区粪便直排造成的磷污染,尾矿库占河及私排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河道淤积造成的滞流、非法采砂造成的河滩塌陷,这些情况对大、小凌河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广大朝阳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凌河流域水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三、凌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
2012年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凌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的总体部署,朝阳市全面启动了凌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工作。自2012年初开始,为治理凌河流域水环境,陆续开展了以下治理行动:
凌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
凌河流域污染问题中尾矿库占河、沿河畜禽养殖企业排污不达标甚至直排、
河道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朝阳市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以充分发挥河道防汛行洪、涵养水源为目的,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尾矿库占河、沿河畜禽养殖小区排污、乱采滥挖等河流水环境问题。2012年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共整顿全市210家涉河尾矿库铁选企业,清除尾矿渣总计467.2万立方米;治理27处河道砂场,河道疏浚长度总计72.2公里,清淤方量总计455.9万立方米,同时整治40家临河排污不达标企业。
入河排污口的专项整治
朝阳市凌河流域污染最重要的源头就是入河排污口,这些入河排污口有的有审批手续、有的审批手续不完整、甚至还有很多无审批手续的。朝阳市凌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主要对象是直排入河、排放重度污染物的入河排污口。通过调查摸底,朝阳市统计入河排污口35处,2012年朝阳市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和朝阳市环境保护局联合行动,采取对无审批手续排污口进行取缔、对审批手续不完整排污口进行补办、以及对手续完整排污口的排污进行时时监测等办法,整顿大、小凌河沿线的入河排污口,确保了入河排污口合法、达标排放。
截止目前,朝阳市凌河流域只留有11处合法、达标排放的入河排污口,其余的入河排污口或取缔、或纳入城市截污纳管工程,并入城市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河道垃圾的清理整治
2013年为加强凌河治理保护工作,确保大、小凌河水质达标,朝阳市实施了“凌河流域河道垃圾专项整治行动”。经统计,朝阳境内凌河流域河道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总占河长度达197.4km,垃圾总量达161.72万m3。通过一年的清理行动,目前河道垃圾已经全部清理完成。
人工湿地工程
为有效净化凌河水质、涵养水源、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2012年朝阳市凌
河流域内建设了6个人工湿地工程项目,分别位于朝阳大凌河干流段、双塔区顾洞河、龙城区老虎山河入河口、北票市凉水河、喀左县第二牤牛河、建平县老虎山河入境处。这些湿地所在位置,原本都是河流水质不达标或悬浮物超标区域,为了能够改善、甚至根治这种状况,启动了人工湿地建设项目。2013年所有人工湿地工程均已竣工,通过对湿地建设前期和运营期的考察、监测数据对比来看,湿地对河流的水质的改变非常明显,水质等级均能提升一级。
(5) 凌河流域“河长”制的实行
按照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的要求,朝阳市建立了大小凌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河长”制,凌河流域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管辖区划分河段,各“河长”需对所负责的河流水环境现状,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台账,并制成整治计划,由当地环保部门督促检查出行政区域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各河段由市财政局直接扣缴该河段政府资金,作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朝阳市政府将“河长”制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底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得“河长”制切实有效的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通过以上行动的开展实施,凌河流域沿河排污企业达标排放,彻底清除占河尾矿渣和河道垃圾,沿河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良好运行,基本解决面源污染及入境水质污染问题,达到河道防洪安全及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实现了 “青山绿水、鸟飞鱼跃“的凌河新景象。
四、对凌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加强凌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社会的流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律及环境保护意识。
(2)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从朝阳凌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排污、沿河尾矿库矿渣的排放以及沿河养殖小区粪便的排放,而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凌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大、小凌河的污染物总量。环境监测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的手段,所以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凌河流域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规范,监测网络以及环境信息共享制度。
(3)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水环境状况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指标,水质达标等级是行政区域管理的指标,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发挥凌河流域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协作管理的优势,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凌河水环境的统一管理。
(4)建立凌河流域长效管护机制
篇4
一、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督管理,饮用水源地水质(地下水)达标率达到100%
根据年编制完成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划工作,各县(市)环保局、小店、尖草坪、晋源分局要按照区划、规划的要求,对处于一、二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由各县(市)区政府下达搬迁、关停及限期治理的决定,在5月底前完成保护区的立标工作,加大检查的力度,每月定期对各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二、落实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断面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年均值下降10%,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0%以上
1、断面COD。氨氮的消减工作,是省市长目标责任制的一项主要工作,年3月我局就断面COD。氨氮的监测和消减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各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强辖区内排水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和废水的达标排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古交市、县、小店分局监测站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各沟、渠、河道汇入汾河水质及温南社水质的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市局,市局每两月组织汾河水质分析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2、强化湖水生态环境管理,在太原市人民政府湖生态修复工程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年度对湖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二季度前完成从汾河二库到湖沿途的污染源调查及整治设计,积极落实资金。整治中,通过对沿途污染源进行治理、湖底的清淤、补水次数的增加、湖养鱼的鱼种、数量合理的规划,并结合湖区域开发和提升其生态的自净能力,力争使湖水水质得到改善。
3、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改造建设能力。年内开工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工程、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二期7.5万吨/日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年投入运行;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0.5万吨/日工程,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0.8万吨/日工程、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技改1万吨/日工程、古交中心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2万吨/日工程。通过上述建设和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3万吨/日。
4、结合目前开展的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城乡清洁大运动,以河为试点开展河道整治,一、二季度对全市条排污渠进行详尽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中,通过对河道沿岸洗煤、选矿等工业企业废水通过治理,实现废水“零排放”,对生活污水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并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三、在“五个行业”开展废水治理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实施节能减排工程,重点抓好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及监督工作。一是加强污水预处理工作,全市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在月底前必须达标排放。全市家餐饮、娱乐、小区等服务行业的重点排水单位,按要求完成污水预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二是晋源区齐兴伟业、家盛等造纸行业要继续加大创建废水“零排放”企业的力度;三是对县山西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县旭美薯业、汉波食品等酿酒、制醋、食品加工行业废水实施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四是继续加强对全市家表面行业的废水管理;五是对洗相、印刷等相关行业要对显影、定影废液的产生、贮存、转移及处置工作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四、组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加快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凡有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工作的县(市)区,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督察工作,在年省局下达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的基础上,确保月底前完成安装工作,在月底前完成对省局的数据上传及联网工作。对不按时完成安装任务的企业,将依照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所在县(市)区实施环保区域限批政策。
篇5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地势南高北低,三面为沙漠包围,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全区国地面积全部属于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横贯北部,流程397公里。中部有清水河、苦水河等黄河一级支流,南部有泾河、葫芦河、祖厉河等二级支流。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毫米,年蒸发量1250毫米,平均干旱指数达4.3。当地地表水资源量9.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7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资源量28.5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6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1.5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资源量1.5亿立方米,加上国家分配的黄河水指标可耗用4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1.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696立方米。
按自然地理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北部引黄灌区面积占25%,当地水资源总量3.69亿立方米;中部干旱区面积占42%,当地水资源总量2.14亿立方米;南部山区面积占33%,当地水资源总量5.8亿立方米。引黄灌区由于引黄灌溉便利,用水总量占全区的90%以上。中部干旱带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人均占有当地可利用水量仅51立方米,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法规健全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从法律法规上保障管理力度。面对水资源的枯竭,自治区相继出台了《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区河流及湖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同时加大了水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出台的《*节约用水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湿地保护条例》、《爱伊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银川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银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为了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银川市通过建设黄河水厂,利用黄河水替代工业企业自备井地下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去年以来,银川市对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打桩界定,设立了水源地保护警示牌。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并重
一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了《自治区水资源综合规划》9项专题报告,开展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完成了《*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地表水功能区划》等报告。
二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加强水资源地保护和建设,并把开展以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作为10件为民办实事之首,进行了一些系列保障饮水安全专项活动。提出了保护措施,要求在2007年底前取缔了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2008年底前关闭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污染源排污口。组织人员普查登记了全区195个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理“关口”前移。目前全区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标准。本着“优化优用”的原则,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用水秩序,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和优化调度,保证城乡供水水量和水质,在地下水超采地区,不准开采地下水。
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从2005年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行动》以来,积极配合自治区人大专项行动,形成了区、市、县三级联查行动,水利、环保、监察、经委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工作机制。银川市实施了清洁能源行动计划,石嘴山市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吴忠市大力整治造纸废水,固原市加快治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卫市积极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2007年全区cod排放量为13.7万吨,比上年削减2.07%。
四是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防洪能力,提高水资源效率及城市品位为主要目标,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治靓化了唐徕渠穿银川市城区段。通过建设艾依河(青铜峡河西总排干)实施防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使防洪工程、排水工程与湿地保护系统联用,地表水综合利用与地下水有效补偿相结合,实现洪水、沟水、湿地资源化,变害为利,既变污染排水为清污分离,又有效利用了城市排水及雨洪水资源,恢复了湖泊湿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五是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至2007年底,全区发放取水许可证1100多户。2008年8月1日出台了《*回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对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新上项目水资源论证达到100%。
六是强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水环境监测部门于2008年6月4日深夜进行了*水环境历史上的第一次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和暴雨洪水测报应急综合演练。演练单位反应迅速、上报信息及时、数据准确,为今后实战中,做到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降低水污染危害和损失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七是建立预警机制。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月报制度和快速反应应急机制,颁布了《自治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制定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处理决定》,大大提高了处理*重大污染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三)节约用水管理发展快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启动试点建设。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确定节水型社会试点期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先期开展了综合试点工作,一是启动了灵武市、平罗县两个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二是首府银川市开展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三是启动了中卫市、海源县和灵武市三个节水型灌区示范区建设;四是启动了银川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五是初步完成了三个水权转换试点项目。
2、以水权转换为突破口,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按照黄委会批复的《*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一是制定了《*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黄河水权转换实施细则》和《*水权转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二是将初始水权指标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部门分配至各县市和灌区;三是加快试点项目节水工程建设,完成黄委会批复的三个水权转换试点项目,合同资金1.51亿元,并建成宁东供水工程向马莲台、灵州电厂和甲醇项目提供,有力支持了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四是开展了水权转换相关配套技术政策和专题研究,提高水权转换的科技含量;五是初步形成了“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3、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截至2007年,建成和正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基本覆盖沿黄各市县,设计总处理能力68.5万吨/日,全区综合污水处理能力、集污管道总长、污水处理问量,2005年底比2000年分别增长633.3%、64.53%、215.8%。污水处理率达到62.4%,减少了污水直接排放黄河,使得黄河水质逐年好转,大武口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替代了原地下水源,有效保护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4、改革水价和水费收取制度,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深化农村水费改革试点工作,实行“三位一体”的水管体制,“三费合一”的水价机制和“一费开票到户、一票收费到户”的水费收缴方式,自流灌区成立协会860家,注册率85%。2007年调整引黄自流灌区水价,农业用水由试点前的每立方米1.95分提高到2.45分,企事业用水水价整体标准比试点前提高了3-5倍,为每立方米2元,其中水资源费每立方米0.1元,水资源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银川市、石嘴山市推行了居民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的超定额加价政策,特殊行业超定额每立方米达到8.50元,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节约用水。
5、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田间节水。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每年财政拿出近2000万元资金,调动全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了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设施农业供水工程建设和高效节水补灌等重点建设项目。
6、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完善节水型社会体制保障。全区共成立了17个水务局,5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水务局;相继成立宁东、太阳山、宁西水务公司,积极推进城市、工业和农业的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石嘴山市初步实现了工业、农业和生活统一供水,并实行供水、用水和排水的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3个水管单位开展了改革试点。
7、健全节水科技支撑,推进自主创新。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制度设计与专题研究》、《*水权转换价格体系研究》、《水权转换项目区节水监测分析》、《中石油*石化分公司工业综合节水示范》及《全区工业用水与节水研究》、《*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资源化研究》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课题研究。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为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试点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三、几点启示和想法
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关键是要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委“专业、认真、务实”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科学调度、优化利用、合理开采、节流与开源并重、依法行政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各项水资源项目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投入,为科学研究、优化调度、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性、完善性、永续利用性的工作,做好水资源开发、保护,湿地利用,城市环境绿化的长远发展规划。
(三)管理和保护并重,加强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我市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威胁是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资源型水资源的补给是我市被动性接受的,难以操控,今后的水资源潜力重点应放在城市节水和防止水质型缺水方面。怎样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绿化工作,是水利及环保、城建、绿化、环卫等部门的共同责任,应共同做好我市经济发展、生态绿化、资源和人文建设、城市规划联合协调执法机制,其中水资源管理重点做好水资源论证和节约用水工作。
篇6
论文内容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新问题越来越严重,治理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当下一个紧迫的新问题。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的目前状况,试图用经济手段为我国解决环境污染新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
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本条件。在我国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环境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不仅是环境的产物,而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主要表现在,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环境能够吸纳生产和生活所排出的废料(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空间场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发展的好和坏,快和慢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人在环境面前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之更加适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量消耗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新问题,使得现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把解决环境污染新问题提到当下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环境污染新问题不改善和解决,就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目前状况
所谓的环境污染,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环境的变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害和不合需要的因素。现今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大气污染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大气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物质消费的迅速增长,使大量的废物进入大气,远远超过了大气自然的扩散能力,从而使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得南北极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类似于印度洋海啸、沙尘暴、局部地区异常干旱缺雨等不正常的天气现象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二)土地污染
目前,我国20%的耕地遭受污染,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土地污染的危害不亚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但人们却远不像关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那样关注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最直接的危害是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乃至绝收,严重污染的土地可能寸草不生。土地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来自工矿业废水的浇灌。我国每年由于污染水、污染农用地造成的损失达90亿元。不科学的开采和利用重金属、开办造纸厂、重化工厂等高污染企业,在短时期内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长期以来,这类企业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大片土地寸草不生,不得不荒凉,迫使当地百姓背井离乡。
(三)草原退化
由于草原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严重。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据调查,全国各类草原的牧草产量普遍比20世纪50~60年代下降30%~50%。全国退化草原的面积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产草量平均下降幅度为17.6%,下降幅度最大的荒漠草原达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在20%左右。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二是牧草质量上的变化,可食性牧草减少,毒草和杂草增加,使牧场的使用价值下降。草原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面积已近18万平方公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20年间,因沙漠化已丧失了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四)水体污染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近海总体未受到污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污染、江河污染新问题日益严重。到上世纪末,已有20万平方公里的近海岸和近海海域受到污染。2005年,我国有317亿吨的污水排入大海,其中有50%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我国的环渤海领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污量高达57亿吨,另外还有每年200万吨固体垃圾。重金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标准的2000倍,在排污口四周方圆几海里已经没有鱼类生存。据海洋专家测算,即使现在停止向渤海排污染物,恐怕需要至少200年的时间才能让渤海彻底恢复清洁。同样长江和黄河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西部大开发,各地政府积极发展重化工企业,使得黄河上游污染极其严重,到了下游黄河水已经变成劣五类水质,无法饮用。由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省份治理工业带来的污染,使得重污染企业纷纷转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也随之侵入到长江中上游。现在,长江和黄河的污染已经是全流域的污染。
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
从经济学角度上讲,环境污染新问题是外部负效应的典型表现。所谓的外部负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是指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在未来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是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一)押金——退款制
这是欧盟国家处理各种有毒垃圾(如硫酸瓶、铅酸电池等)的有效办法。按照这种制度规定,在制造商向零售商出售油漆时,要收取押金作为一种税,零售商将他们用过的油漆桶送到回收站后,就可以把押金收回。同样,回收站就可以从管理机构那里把押金收回。这种办法同样适用于电池生产企业,假如能有效地执行这一办法,将会大大减少土地污染新问题。
(二)庇古税和庇古补贴
用征税或罚款的办法来解决外部负效应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也被称为“庇古税”。“庇古税”主张的是,对产生外部负效应的企业或个人,课征相当于它所造成的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外部成本便成了当事企业或个人的内部成本,即实现外部负效应的内在化,从而迫使其考虑该成本,达到纠正外部负效应的目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对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即向污染物排放者根据排放量征收一定的费用。污染企业面对这些收费,一方面将缩减产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办法控制污染。
对于污染性的企业,政府除了对其征收税收和排污费之外,还可以向企业提出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消除污染的办法,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纠正负外部性的目的。原则上补贴额应该等于污染治理的边际社会收益。假如企业每减少一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既可得到一份补贴,那么对企业来说,当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大于补贴时,他会选择放弃补贴而继续排污;而当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小于补贴时,他将选择接受补贴而减少排污。
庇古税和庇古补贴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方法。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污染者付费原则,OECD国家普遍实行了征收环境税的政策,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征收排污费以及产品税等。比如,对于汽车燃料,依据有铅和无铅,几乎所有的OECD国家开征了有差别的税收。在日本,还对下水道排污量的多少进行征税,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进入20世纪90年代,OECD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比如,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和前面的办法相比,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更加偏爱庇古税和庇古补贴,但是他们也存在较大的缺陷,要消除外部负效应,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征税和补贴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然而,在实际中,很难衡量和把握各企业的外部成本或收益,而且也很难避免政府寻租的出现。
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
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是科斯定理在治理环境污染新问题的实际应用。科斯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26#8226;科斯提出的。科斯定理认为,只要明确界定并切实保护产权,随后产生的市场(产权)交易就能自然消除和解决外部性新问题,使经济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实现污染的零排放,所以排污权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利用环境资源的新问题。政府如何规定和限制排污权的大小以及如何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这种权利,成为新问题的关键。其实,政府在可接受的排污总量的限度内,将排污许可证分发给污染制造者,并答应排污量较低的企业将剩余的配额进行出售,也答应超标排放的企业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排放量。这一方法不仅没有超出规定的排污总量,而且在企业间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个人或企业改进控污技术,从而降低控污费用,最终达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市场机制,使得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实现最优配置,也会大大减少政府部门寻租的现象出现,最后实现双赢。
美国是这一制度的最早实践者。1979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开始试点实行一项新的政策——“气泡(Bubble)政策”。即把一个工厂当作一个气泡,只要该气泡向外界排出的污染物总量符合政府按环境要求计算的排污量,并保持不变,不危害四周的大气质量,则答应气泡内各排污源的自行调整。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推出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该项政策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二氧化硫排放消减量大大超过预定目标,许可证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充分体现了排污权交易政策保护环境质量,降低交易费用的巨大优势。
篇7
关键词 河流水质;评价;防治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123-02
1 武烈河水体污染成因
武烈河是承德市区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也是承德避暑山庄湖区的主要供给水源,其水体污染主要成因如下:城市部分未经收集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区域受纳地表河流,造成流域水质氮、磷等生化指标超标,污染河段主要集中于城市下游;当地农田施肥、灌溉排水等原因造成面源污染也是河流水环境质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此类污染在承德市比较普遍);工业污染源废水不能做到完全达标排放,同时其废水未经当地污水处理厂收集,对其下游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承德市区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河流稀释作用也相应减小,污染物沉积量相应增加,部分河道管理不到位、河道内无组织采砂作业较多,造成污染物通过河流自净作用自然降解率逐年降低,即使河流污染物排入无增量,也会相应加大区域河流污染负荷。
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地表水评价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1年3月下发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执行。
2.1水质评价标准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标准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除外)。
2.2 断面水质评价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2.3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2.4 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同时,应在指标后标注该指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超标倍数。对于pH 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2)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对于断面数少于5 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
3 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
3.1 武烈河水质监测结果
通过监测数据可见,“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有8项污染物出现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限值现象,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污染程度最高的为氨氮,其最大值达到91.0毫克/升,超标90.0倍。
3.2水质状况评价
根据《河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断面标准类别评价武烈河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类别, 2006年~2008年主要污染断面为雹神庙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2009年~2010年武烈河所有断面均已符合III类标准,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有3个断面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功能区达标率为88.7%。
3.3“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水质与“十五”期间对比情况
由上表可见,武烈河水质由“十五”期间的中度污染变化为轻度污染。断面达标率和功能区达标率均有明显上升,分别提高了36.3和21.4个百分点。武烈河的4个断面中,“十五”期间IV类断面3个、劣V类断面1个,污染严重的断面为雹神庙断面;“十一五”期间III类断面3个、劣V类断面1个,污染严重的断面为雹神庙断面。
从上述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水质明显好转。
3.4 “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水质变化趋势
对武烈河每年的全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得出武烈河的断面达标率等情况。“十一五”期间武烈河水质从2006年的中度污染变化为良好。断面达标率由2006年的63.2%上升到80.7%;功能区达标率由77.3%上升到100%,实现全部断面稳定达标。
3.5 河流污染物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武烈河的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其中化学需氧量的三类水超标率最高,氨氮的污染程度最高,其最大超标倍数达到90.0。对这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污染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可见,“十一五”期间武烈河三项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均明显下降,其中氨氮下降幅度最大。从时间变化看,2008年下降幅度最大,2009年~2010年逐年小幅递减。
4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1)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河北省政府与承德市政府签订的《承德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要求,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工业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规定;实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循环利用工程,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截止到2009年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出现拐点,COD排放量降低到3.45万吨,较2008年削减了0.31万吨;
2)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区全部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9.90亿元,2009年底全部运营,按设计能力核算削减COD总量7.665万吨;
3)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测和水质动态监测。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源强制性年检和大中型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实施大型河流水质自动监测与预警监测,定期河流水质状况公报、预警报告,增强水环境状况的透明度;
4)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结合承德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橱、改圈等工程,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承德市主要河流污染问题,使得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5 建议
1)在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增加城镇污水管网收水量,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逐步发展中水回用。进一步加强监督性监测,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是改善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2)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清洁生产,使所有工业企业均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以防出现达标企业偷排的现象;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面源污染对河流的影响;
4)开展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与预警监测,定期河流水质状况公报、预警报告,增强水环境状况的透明度;
5)继续深化节能减排,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先进科技推动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降低水耗,创建节水型企业。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污染 治理措施 安全饮水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28-01
1 水污染的分类
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三大类别。第一,工业废水。工业的废水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废水主要的特点就是污染面积广、废水量十分大,其中还包含成分十分复杂的化学元素、一经排放,受污染的水源就很难彻底治理干净。第二,农业废水。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每年在进行耕作时将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这就造成了农业用水中包含大量的农药成分。我国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大量的农药随之流入江河湖泊之中,导致流域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致使水中植物疯长,水质日趋恶化。第三,生活污染。生活中人们会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清洗剂,洗衣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废水中还有粪便、垃圾等,我国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巨大,这也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2 水污染情况以及危害
我国每年有大量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中的污水,这就造成大量的河水受到污染,导致水中生物灭绝,而且污染情况还在加速加深,导致我国能供人饮用的安全饮用水越来越少。水质污染不仅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会对生产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还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居民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通过食物链污染的水源进入到人体内,会给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受过污染的饮用水中会包括可诱发癌症的各种化学元素。有时水源会被病菌、寄生虫等污染,也会诱发许多疾病。有些存在农药成分的饮用水会在人体中长期积蓄,对人体的免疫、生殖功能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近几年中,我国水资源的品质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水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各大江河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进行检测的河流中有百分之七十受到了污染。我国的地表水与地下水都存在着不容乐观的污染情况,并且污染情况在不断的加深。
3 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3.1 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
想要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业污染。要及时淘汰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工业企业。工厂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和及时更新老旧的生产设备,防止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污染及浪费。要大力的贯彻循环经济方针,企业要大力实行绿色生产,在开始生产时就要注意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在生产中产生尽可能少的废物、保证生产的产品对于环境的伤害最小化,产品的设计者要重视生产的生态化。并且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便于管理。在工业园区集中的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形成生态绿色的产业链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规划,将上游的企业生产出的废料变成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进行废物利用。对于有巨大危害性的因素践行严格监管,如防止核辐射等。
3.2 有计划的治理重点污染源
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对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制定周详的计划,有步骤的各个击破。重点污染源是因为污染的程度严重,所以会给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治理时间也会偏长。所以,有关部门要制定出治理计划,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有些治理难度较大的企业,就可以从工艺方面对其进行治理,主要先控制其污水排放量。
3.3 调整产业结构、管控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是存在固定的排放点的,将工业、城市等污水从集中的排放口排入江河湖海中。因此,企业要联合有关污水治理部门,大力实行清洁生产,将研究成果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生产之中,从污水排放的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国家应该对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从而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提高环境质量。有关部门还要在水源地制定相关的水质标准,在饮用水的水源地加大治理力度,从源头改善水质。
3.4 加大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推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畜禽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养殖场内具有污水处理设施。要对动物的粪便进行充分的利用,借鉴桑基鱼田的生产模式,形成生态产业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证养殖的质量与数量、保护环境。要使农业环境生产现状得到改善,就要大力的实施绿色、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更好的完成对于新农村的建设。
4 安全饮水的必要性
水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安全饮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现阶段城市居民基本上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矛盾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因此政府大力解决农村地区引用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4.1 是人民保障基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是公民获得基本人身权益的保障,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水利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饮用水不安全就会影响到我国公民的生命及生活安全,危及公民的健康,这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前进步伐,百害而无一利。
4.2 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立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是农村建设所需要重要基础设施。这对农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饮水安全的问题,饮水设施落后老化,就会对和谐的农村建设造成不稳定因素,制约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这样有助于减少农民的生病几率,切实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3 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是政府职能体现
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基础较差、农民的收入只够日常的生活花销,因此政府更应该对农村进行大力扶持,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统一进行协调及治理,保证农民能喝到放心的饮用水。
4.4 提高国民凝聚力、尊重民意、有助于“民心工程”的顺利实现
安全饮水工程在农村尤其是遇到旱灾时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民可以通过安全饮水工程喝到放心水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国家对气的关怀,百姓会对政府抱有感恩的心态,对此工程的认可度很高。这就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忧虑、实现农民的愿望、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5 结语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水污染也会随之加剧,居民能否喝到健康的饮用水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的专家及学者已经开始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污染情况会适当的减轻,居民也不用再为饮用水安全问题担忧。
参考文献
[1] 李贵宝.中国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利科技,2012(1):29-33.
篇9
滔滔富屯溪,日夜流不停,贯穿邵武二百里,年平均水流量三十亿立方米,是邵武三十万市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然而,不知什么时候,邵武的生命之源混浊了起来,遭到严重的污染,亮起了一盏红灯。
据调查,富屯溪原先清净美丽的溪水,现却变得混浊不清,溪中的水草已长满,岸上的青苔铺满地,水葫芦成堆堵塞河道,溪水里浮游生物增加,人们的饮水受到污染,母亲河富屯溪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是因为存在着自然与人为的双重因素影响,富屯溪的年均流量正在逐渐减少,水源正在渐渐枯竭,面临着将要干枯的严重后果;如今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水资源开采力增大;工厂增加,工业废水直排,尤其是富屯溪主河道上数座大型水电站的建立,减缓了河水的流速,降低河水的自净能力;两岸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直排入河,造成河水污染。据统计,全市共有存栏二百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232家,规模化养牛场7家,每家存栏约1000头以上,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化养鸡场11家,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兔场8家。这大部分养殖场在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及时跟上,养殖粪便直排,是造成富屯溪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饮用水源指标已经严重超标,人们不得不开始去寻找第二水源。
富屯溪已经伤痕累累,只有综合治理才能拯救被污染得混浊不堪的富屯溪。首先针对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可采取建沼气池的办法,变废为宝,提高畜禽养殖场废物的综合利用,按照各种严格的要求,将粪便进行前期处理,做为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原料;二是提倡节约用水,改变用水习惯,学城市,建立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增建污水处理场,收集雨水、地下水,以提高对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开采,保护母亲河;三是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滴灌技术,减少农业的用水量。
富屯溪已经亮起了红灯,找寻第二水源的行动也已开始。为此我要大声呼吁,为了富屯溪那一汪清水,让我们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请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资源!?
篇10
(菏泽市谢寨引黄灌溉工程管理处,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地下水具有出水量稳定、水质较好和开采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取水水源,大量用于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取水井是我国北方普遍采用的地下水开发技术,深层水源井因其贯穿多个含水层,应加强管理和使用,尤其应该加强废弃水源井的管理,防止因废弃水源井造成地下水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关键词 地下水;取水井;水源
取水井是一种常见的取水工程,废弃取水井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危害地下水质和造成地下污染的污染。本文在剖析废弃取水井的产生来源,分析废弃取水井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当前废弃取水井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取水井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1 地下水取水井工程现状
1.1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国民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下水在分布比较广泛,水源比较稳定,我国许多省把地下水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特别是在地表水源不足的北方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源,发展农田灌溉,改善和开辟了牧区缺水草场,解决了广大地区人畜饮水。根据2013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国地下水取水井有9749万眼,其中机电井5383万眼,人力井4366万眼;地下水取水量每年达到1084亿立方米。全国共有地下水源地1847处。
1.2 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
地下水的开发形式大致可分为:垂直取水系统、水平取水系统。水平取水建筑物的类型按不同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常采用的有集水管道、坎儿井和载潜流工程等。水平取水建筑物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北方地区采取垂直取水系统的比较普遍,这种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取水建筑物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包括各种类型的水井,如筒井、管井、筒管井、自流井、井群等。按照井型结构主要有:砖井、石井、混凝土井、大骨料井、辐射井、机井、真空井等。按井筒位置与含水层的关系可以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两种。完整井井筒穿过所用含水层(一个或数个)的整个厚度,井底座落在隔水层上。水是由井壁进入井内。非完整井井筒没穿过所用含水层(一个或数个)的整个厚度,水由井壁、井底同时进入或仅从井壁进水,或仅从井底进水(见下图)。
一般情况,为了尽可能的多开采地下水,采用完整井的情况较多。由于完整井穿过多个含水层,易造成多个含水层之间的水源串层,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化,必须要做到隔水层的封堵,避免不同含水层之间水源串层。
1.3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类型
按开采和取集地下水的方法及构筑物型式分为管井、大口井、渗渠、辐射井。管井主要适用于开采深层地下水(一般多为承压水),因井管直径较小,成井深,井壁需用各种材料制成的管子加固,故称管井。打管井要用专门的凿井机械钻孔,一般要用深井水泵提水。这是现在北方地区开采深层地下水常用的一种井型。管井的深度随所取用含水层的埋深深度和开采条件而定。农用机井,一般为80-200米,部分井在300米左右。地下水分为潜水(无压)、承压水和泉水,潜水一般指地表面以下至第一层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其补给来源较近,有的是地表水的渗透,有的是江河水的渗透,其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较明显,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甚为密切。
2 废弃取水井产生和来源
2.1 建设取水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废井
凿井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施工工艺原因或施工人员对水文地质结构的不熟悉,导致凿井不成功而异地重建,产生一部分未及下管而形成的钻孔;另一方面,少数取水井成井后出水量小,达不到使用要求,因没有实用价值而成为废井。
2.2 取水井达到使用寿命而报废
取水井像所有的取水工程一样是有使用寿命的,在使用后期即便是经过维修也只能暂时延长使用寿命,最终取水井会因达到使用年限不具维修价值而报废,这种方式产生的废弃井占大部分。
2.3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产生的报废取水井
地下水的大量长期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一部分取水井因水泵悬于地下水位之上失去取水功能,导致取水井废弃。在部分城市地下水源地、少数工业取水集中的地区,因长期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加之没有替代水源,取水井越打越深,较早开凿的取水井水泵无法下到静水位一下,不得不报废弃用。
2.4 因用途转变而废弃的取水井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工业经济发展,一部分耕地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当公共管网到达后人们采用公共供水管网水源供水,导致原耕地上遗留灌溉取水井失去功能而废弃。由于农田灌溉对水质要求较低,当耕地转为其他用途,原来灌溉用取水井水量和水质无法满足工业生产或居民生活使用要求,导致原农业灌溉井弃置不用,造成耕地灌溉井成为废弃。
2.5 由于政策调控而停用的取水井
一部分地区用水规划和政策改变、用水结构调整也会带来一些正常使用的取水井被废弃停用。比如有的地区借助引黄便利,建设引黄工程,使用黄河水作为公共供水水源,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将正在使用的自备井做封闭处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利用优质水源替代劣质水源,也会导致原水质较差的取水井被废弃。
以上是废弃水源井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的水源井是因达到使用寿命而正常报废。对于废弃水源井的管理,不能因停止取水而结束,在取水井报废或放弃使用后,必须要采取技术封填措施。如不进行技术封填,一方面会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废弃井的停用,井管暴露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慢慢腐蚀,洞穿多个含水层的完整井的将会造成地下水串层,地下咸水层越流补给到淡水层,造成水质恶化。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地表雨水杂物等经井口流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更可怕的是如果被作为排污井向地下排污,将对地下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 废弃井的危害及现状
3.1 废弃取水井的危害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排除污染源之后,地表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存在。
3.2 废弃取水井管理的法律依据
对于废弃取水井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如下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规定“禁止向渗井、渗坑、裂缝、溶洞以及弃用和报废水井排放有害物质。报废水井应当由原使用者及时封闭;拒不封闭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封闭,所需费用由原使用者承担。”根据上述规定,报废水井的封闭主体为原水井使用者,监督管理则是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倘若封闭不彻底,仅仅是贴封条或是把井口焊死,仍然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深层取水井洞穿的多个含水层仍然通过井管连通,井管腐蚀后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混层,不同含水层越流补给会导致地下水水质变化。
3.3 废弃水源井的管理现状
法律对于废弃取水井的封闭没有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未对拒不封闭措施取水单位制定规定相应处罚措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当前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和工业取水井的封闭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监督部门能够监督封闭,但农村灌溉井暂时不需办理取水许可证和缴纳水资源费,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没有管理权,无法监督灌溉井的封闭,造成广大农村的灌溉井则成为废弃取水井管理的空白。
4 加强废弃水源井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 规范取水井的报废管理程序
尽快制定并报废井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不同废弃取水井必须要采取的技术封闭措施,明确封闭的责任主体,对不履行封闭义务的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4.2 健全废弃取水井管理制度
加强在用取水井的建档管理,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取水井建立档案,实施全过程的制度化管理,加强取水井报废管理,对于各种报废取水井必须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封闭和验收建档,最大程度保护地下水资源。
4.3 加强凿井行业的引导与管理
对凿井行业的从业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加强凿井施工企业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成井率和成井质量,减少凿井过程中的废弃井的产生,延长取水井使用年限,将全部取水井纳入管理,对取水井实行开凿、使用、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4 加强废弃井封闭技术的研究
加强废弃取水井封闭技术的研究,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深度的取水井封闭技术进行研究,因地制宜探索经济科学和低成本的封闭措施,用最低代价有效封闭取水井,保护地下水资源。
4.5 对暂时停用和报废取水井分类管理
对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永久停用或报废的深井彻底封闭,有使用价值暂时封存的水井,提水设备暂不拆除,定期开泵抽水保证水井质量,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对封存备用的取水井妥善保管,搞好水井周围的卫生防护,严禁倾倒垃圾、废渣和灌注污水。留作长期观测的停用井,安装观测设施并与产权单位办理委托保管协议。
5 结论
- 上一篇:电力负荷的定义
- 下一篇: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