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重点

篇1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应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和严谨的统计学思维方法和技能,帮助医学研究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正确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的科研任务。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统计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学习过统计学,但多数人仅学习过较简单的统计学基础知识,进入研究生阶段医学统计学学习后,学习比较吃力,并且由于总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对单个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讲解较多,而对一些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期间或将来毕业后较为实用的统计学方法却没有时间讲解,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对学过的统计学方法一知半解,而将来可能用得上的统计学方法却没有学会。笔者在解答一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的问题时,发现有些问题十分基础,本应该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掌握而没有掌握。

 

(二)课题设计统计学缺陷较常见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研一上学期,而研究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课题设计要到研究生二年级才启动。许多研究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对统计学知识本来就没有彻底学透,又要再经过一年多才进入课题设计有实验研究,对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已经有一些遗忘,所以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不能正确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造成课题设计中有较多的统计学缺陷。而课题设计如果不正确,无法保证后续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三)学位论文统计学错误普遍存在

 

国内外期刊对论文中的统计学方法要求都很高,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论文需要正确运用统计学知识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研究生不能把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正确运用到研究论文中。尤其是学习临床专业的医学研究生,很多研究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人群研究,涉及样本量、对照组的选择等基本的统计学常识,这些基础性错误却在研究生的论文中大量存在。这些问题与现在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不相适应,需要加以改进。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课堂教学,巩固医学统计学知识基础

 

巩固基本统计方法和知识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原理、计算过程和结果解释。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使研究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在论文写作中不出现低级的统计学错误。在此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讲解一些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和将来工作中有用的、较为高级的统计学方法。目前,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同样统计学的重要工具——统计软件也更新很快,因此,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二)注重学用衔接,提升研究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

 

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带着课题设计中的问题进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做好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科研选题,为毕业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要指出课题设计中应当注意的统计学问题,如样本量、对照组选择等,使学生意识到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是保证自己课题设计科学性的关键,在今后的课题设计中自觉以正确的统计学方法作为指导,从而保证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为其成长为高层次的医学科研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实例分析,减少研究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在课堂上以一些已经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为例,详细讲解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使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减少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减少文章因为统计学问题而被拒稿;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用一些已经发表的、但是有明显统计学错误的论文作为反面教材,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知道避免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的重要性。另外,要注意提醒学生,在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时要注意其使用条件,切不可误用,对审稿人指出的统计学错误要认真进行修改或答复。

篇2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实验中心,中国 上海 20009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学习型语音控制电视机遥控装置,它整合当前流行的语音控制技术,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红外信号调制等技术,实现了非特定人语音控制电视机的目的,无需改造电视机本身,经济成本也较低,因而对广大使用者尤其是老年及肢体残障人士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关键词 语音控制;无线传输;学习型

通讯作者:蒋清锋(1980—),男,浙江海宁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

0引言

据据中国残联统计,至2010年末中国有残疾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为247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9.07%[1],此外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2011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因此众多的肢体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对于能够给他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工具设备有着广泛的需求。电视机作为普通的日常家电,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肢体重度残疾患者及老年人因无法自己进行操作只能请求他人 ,因此无形中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智能语音电视机的研究[2-3],应该说在技术上能够满足这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电视机价格相对较高,而老年及残障人士往往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一般不太乐意去购买,而市场上众多的电视机语音遥控器也是针对特定品牌的,并不具有通用性。

本文在总结现有语音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万能遥控器的设计原理[4-5],设计出一款低成本、通用、具备学习功能的语音电视机遥控器,以满足老年及残障人士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人群的生活质量。

1系统框架设计

该学习型电视机无线语音控制系统,包括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无线信号传输系统,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红外信号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的工作模式包含学习模式、训练模式和控制模式三种。

学习模式下用户使用原有电视机遥控器,依次按下遥控器按键,遥控器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本系统遥控器控制端中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录入到数据储存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命令。

训练模式下用户根据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提示音,发出控制命令,经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处理储存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数据存储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控制命令。

控制模式下用户通过向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控制端内部的语音识别模块对控制命令进行处理,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经识别的控制命令接入红外信号传输模块,经红外信号传输系统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并且通过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将控制状态传递给便携式语音识别的控制端中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再通过麦克风模块实现控制状态的语音反馈。

需要指出的是,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包括语音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麦克风模块以及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终端既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也可放置在用户居家环境中;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红外信号接收发射模块,终端应放在靠近电视机正前方。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系统整体结构图,将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语音微控制器(MCU)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路;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微控制器(MCU)、红外信号接收发射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在具体电路设计之前,必须根据系统处理器、无线通信频率、信号要求强度、红外载波频率等来进行芯片选型。

2.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硬件设计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采用语音芯片作为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的控制器;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作为语音信号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模块;麦克风和扬声器分别作为语音信号的录入和提示模块;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通信模块。

语音芯片及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选择:

为了使语音芯片能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语音芯片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I/O引脚以及模数转换功能,故选用美国sensory的高质量语音芯片产品RSC4128,该芯片应用亦较广泛[6-7]。

为了保证控制命令能通过无线信号的形式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之间传输,本课题的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需要稳定的传输频段,较强的信号强度,较远的传输距离,故选用由Nordic公司出品的单芯片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8-10],工作于2.4GHz~2.5GHz的全球免申请频率。

2.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硬件设计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

为了微处理器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微控制器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中断控制器和I/O引脚,因此,本课题选用美国TI公司生产的MSP430F149芯片作为系统的处理器。

3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与系统硬件电路对应,控制软件的设计也分为相应的两部分,即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3.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语音命令的录入识别,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等等,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数码管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如图3所示。

4系统测试

4.1便携式软件识别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电路原理图主要由语音识别芯片模块、电源模块、无线收发芯片模块、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扬声器模块和麦克风模块组成。测试功能如下:

a)用户语音命令的录入、读取、识别的准确性;

b)电源模块的功耗;

c)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d)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丢失问题;

e)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发声和语音录入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语音命令录入和读取正常,识别准确率在90%左右;电源模块的功耗在0.1W.H左右;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不会出现数据丢失问题;扬声器和麦克风正常。

4.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测试功能如下:

a)微控制器(MCU)模块运转情况;

b)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c)红外接收头对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功能;

d)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功能;

e)数码管的显示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微控制器在8MHz外围晶振的驱动下运转正常;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红外接收头可以对按键红外信号进行解码;红外发射头可以还原发射按键红外信号;数码管在驱动芯片的驱动下显示正常。

5总结和展望

系统经各项测试后各项指标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电视机均能实现万能控制,而且操作简便,因此对于老年及肢体残障人士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通过一定的改造,可以将此系统扩展至整个家居环境中的大部分电器,例如空调、电灯,甚至还可以加入嵌入式系统,将整个系统基于智能手机设计成控制软件,实现语音触控家居环境无障碍全方位控制,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残联(2012)25号文件[Z].

[2]李杨.基于智能语音识别的云电视系统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0-13.

[3]罗少锋,陈锐.基于多点触控及语音传输的智能电视遥控器[J].电视技术,2012,36(16):33-34,83.

[4]江英才,曾璐.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电视遥控器设计[J].科技广场,2010,11:86-88.

[5]王永华,周卫,詹宜巨,等.一种通用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与实现[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5,2:18-19.

[6]卢艳,黄云龙.一种语音识别声控车模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9-1):200-202.

[7]李瑞峰,李麟.基于RSC4128 的家用机器人语音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10):30-34.

[8]刘辉.基于nRF2401模块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56-57.

[9]高振斌,王仁智,卢飞,等.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超短波电台训练模拟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41(4):19-22.

篇3

关键词 高中 初中 学习内容难度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以后感觉英语与初中差距非常大,学得比较吃力,平时的检测、考试等成绩远不如初中,因而感到非常迷茫和困惑,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结果英语成了拉后腿的一科。其实,要学好高中英语,首先我们要了解初、高中英语的差别。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内容和课时等差异大

高中英语学习是在初中英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拓展和提高。在初中阶段,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学习材料篇幅短小,易于理解和掌握;平时课时比较多,老师和学生都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和机械的训练,不少同学虽然理解不透,但靠这样的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加上现在各地中考试卷难度都不大,所以应付中考问题不是太大。而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被很多学生带到了高中,平时不好好听课,幻想高考前也像中考前突击一下,这就大错特错了。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很多,课时有限,加上所学的学科大大增加,所以如果平时不扎扎实实地学习,指望临时抱佛脚是不可能的;为了理解和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不仅需要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要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发现和总结规律,因而学习时应加大抽象思维的力度。

2.学习侧重点不同

在技能训练方面,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兼顾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容易得分的题少了,难得分的题多了。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从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更重视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

3.教材结构不同

根据初、高中英语学习目标的不同,教材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大多数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的结构是:每个单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①基本语言内容学习和基本语言技能训练;②语言内容学习的扩展和比较简单的语言综合运用。

高中英语课本和课堂学习在每个单元中除了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外,逐步地、适当地加大了英语文化的学习、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以及英语学结与反思能力的训练。外语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中各单元都有一项Module File的任务。

4.学习方式不同

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学习时比较偏重机械的记忆和简单的运用训练;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大,再用初中时学英语的方法去学习会有很大困难。高中英语学习应注重在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理解、记忆、运用和创新。

了解了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变化,也就懂得了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原因。那么,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学好高中阶段英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形成正常的高中英语学习心理

高一学生面对变化了的教学内容和提高了的学习要求,难免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忧虑重重,一旦跟不上全班的学习步伐或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学好语言的天赋。同学们应了解和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英语,并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和踏实行动,即形成正常的高中英语学习心理。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只有进行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为达到这一目的,同学们必须养成调动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在高中阶段,同学们要加强阅读、听力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训练;要积极开动大脑对英语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以发现规律,使自己能高效地学习英语。

3.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也是低效的。明确新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同学们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首先要做的事。

4.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相关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指出:这种能力的形成应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

5.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既要注意词汇量的扩展,又要注意深化对常用词的理解和运用。

6.关于语法学习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完了英语中的大部分基础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要深化、系统化已学的语法知识,并适度拓展学习新的语法知识。

为达到这一目的,高中英语语法学习宜采用以下方法:

(1)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运用语言,因此学习时不要在概念上钻“牛角尖”。(2)学习语法宜采用发现法和探究法,即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去观察、分析和归纳出语法规律,然后通过大量运用去实践和掌握这些规律。(3)学习和掌握语法要多在“用”字上下功夫。“用”时要与逻辑思维、语用意识、篇章语境、题材、体裁、词汇用法和文化背景等联系起来。

高中英语学习虽然比初中要难,但只要明确方向,策略方法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学好。

参考文献:

篇4

一、好学多思——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探究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现”、一次又一次的“原地踏步”,长时间没有结果,就会失去实际意义和价值,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动力。事实上,探究过程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绪冲动,诱发灵感,正是这种“冲动”和“灵感”才可能带来创造和发现。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着重提到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会“数学地思考”。

二、更新观念、活用教材

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从观念上首先要认识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和潜能,大胆创新教法,灵活使用教材,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

四、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转贴于

五、继承与创新问题

1、“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

“双基数学”与“变式教学”无疑应当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如何能够依据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去重新认识“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又如何能够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去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与总结,对此做出新的发展?我们在探求着。使用新教材的困难之一是时间不够,一周开6节数学课还是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才4节),很多内容都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面对实际,我们的认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求全,而求联”,同样地,在“数学基础技能”教学中,我们也“不求全,而求变”。

篇5

一、家长要充当监督者的角色

现今社会,不缺乏有天分的孩子,缺少的是能配合、肯付出的家长。随着儿童学琴的年龄越来越早,需要家长参与的过程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五六岁开始学琴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领悟能力有限,缺乏练琴的自觉性和持续性,因此家长需要做到全程配合。在上课的时候,家长需要能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要求和意图并做好笔记。在日常的练琴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练琴时间和内容,陪孩子一起练习,并做出指导。从孩子七八岁开始,家长的参与程度开始因人而异。但在初学阶段,同样需要家长在上课时亲自陪同,帮助孩子详细做好笔记,这样在日常练琴的时候,能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控,因此家长只需每天检查老师所要求的重点和了解孩子练琴的进度就可以。

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孩子学习的科目众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练琴效率。练琴时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的性格而定,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练琴时间的长短一旦确定下来,家长就要严格要求和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在每天练琴之前可以先布置好当天的练琴任务,如果孩子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提前结束练琴时间。这样可以克服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磨蹭的毛病,在提高练琴效率的同时,也培养孩子做事情有条理、有计划的能力。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认真读谱的好习惯,让孩子明白错音的严重性,正确理解休止符及不同奏法的含义,重视音符时值、速度标记、力度记号,养成查阅术语的好习惯,读谱要仔细全面,避免形成弹琴马虎不认真的缺点。要想成功,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必不可少。所谓欲速则不达,正如赵晓生先生所说:“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慢练的过程,相当于让演奏者拿着放大镜把整个曲子细致研究了一遍,使演奏者有时间去倾听、比较、思考和理解。在慢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节奏的准确和对情绪的把握、手腕手臂动作的配合、体会动作的感觉,只有一切是在以最终表演为前提下进行练习的状态,才是有意义的慢练。

此外,关于分手与合手练习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绝对的好坏。应当视个别情况而独立判断。如果遇到难点片段,新的技术或触键,可以分手练习;而单纯识谱,最好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双手识谱的好习惯,并在识谱中,把指法、奏法、句法、力度记号等细节都考虑进去。慢练、分段落练习、分手练、动脑用耳练,看上去虽然简单,却正是孩子在练习中所忽略的。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时刻提醒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不要为了考级而学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举办儿童器乐学习考级,钢琴考级经过多年的逐渐改革,在曲目难易安排上逐渐合理化。近年来,随着考级规模逐渐扩大,考级人数逐渐增多,很多家长把十级考试证书作为孩子学琴的最终目标,家长之间存在攀比心理,盲目追求级别,不切实际地拔苗助长,使孩子的报考级别超过实际能力。在考级的准备过程中,孩子压力过大,难以胜任,久而久之,不仅刺伤孩子自尊心,打击学琴的积极性,还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就违背了让孩子学琴的初衷。作为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健康正确的考级观,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切忌盲目拔高,急功近利,指导孩子脚踏实地地学习,不要只接触考级曲目而把考级书作为钢琴学习的唯一教材,还应该与其他教材、不同类型的曲目和基本功练习配套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练习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家长要以平常心态来面对孩子的考级过程和结果。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为了考级而练琴,无形中冲淡了孩子学琴的乐趣和热情,反而严重耽误学习钢琴的进度。

此外,有的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钢琴学习,但又希望孩子能够尽快提高钢琴等级,因此,把督促指导孩子练琴的任务全权交给了陪练教师。其中部分陪练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有一部分陪练教师为了尽快完成主教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手把手地教孩子弹奏,导致孩子在识谱、动脑、学习能力等方面不仅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下来,造成离开了陪练老师连琴都不会弹的尴尬情况。盲目注重钢琴级别而忽视学琴真正带给孩子的好处,必然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四、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作为教师,在孩子日常学习中,如果能够强调正确的弹奏方法,科学重视钢琴基本功练习,会使孩子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就像学习芭蕾舞,不重视脚尖站立的能力,则发挥不出其艺术特点与魅力。但相对于其他性质的练习,基本功练习比较枯燥,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教师强调的重点和要领重视起来,只是单纯地练习音符,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练习的真正目的。

在钢琴教学教法中,对于高抬指还是低抬指有很多争论,笔者认为要根据不同的音响效果和需要而定。但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高抬手指练习是主要的也是必要的。在进行音阶、琶音、保持音练习和练习曲等基础训练时,运用高抬手指可以使手指和掌关节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并能增强手指的力度、独立性和灵活度。当孩子能够较好地站立手指时,就需要给他们灌输其他的触键方法,使他们了解弹奏方法的多样性。

关于基本功练习,笔者认为,虽然我们不能把钢琴演奏看作是一门纯技术性的表演,但基础训练又是必不可少的。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琶音是孩子了解熟悉键盘的最好途径,熟练掌握它们,能够对明确各调性关系,掌握指法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哈农钢琴练指法》《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以及车尔尼系列钢琴教程等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教材。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计划中,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技术技巧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因为在钢琴演奏中,技巧与音乐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转第页)

(接第页)

五、加强孩子的演奏能力

钢琴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主要以个别授课方式(一对一)为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揣摩教师的弹奏,很难与其他同龄孩子产生互动,最多只能看看前后孩子的上课情况。因此,作为教师,最好能够定期把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演奏的氛围,培养孩子的表演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给弹奏水平相当的孩子布置四手联弹的曲目,促进交流和配合,这样也可以加强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更有助于他们听觉的训练。定期举办观摩会,能成为孩子学习钢琴的动力,树立学习目标,每次观摩还可以和教师讨论自己想表演的曲目,这样既能增加对自我的了解,分析自身的优缺点,也能增加表演经验。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创造这种表演的机会,这种锻炼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六、听觉的重要性

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是“听”了其他孩子的演奏,引发对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可见“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当孩子开始接触弹奏时,就会把注意力从“听”转变成“看”,看手型、看谱子、看老师的动作等,长久下去,他们的耳朵在练琴过程中就会处于休息的状态。孩子在接触新事物时,都会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从他们学习第一个音符开始,教师就应该把“听”和“看”结合起来,强调两者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单音开始听音色,听触键,听控制。这样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在听觉上建立良好的音色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练习过程中,孩子在耳朵倾听的状态下弹奏,当出现不正确的音响效果时,他们会把这种音响错误等同于错音、错节奏一样的问题。若孩子能够严格按照这种标准要求自己,那么距离成功的目标必然就会越来越近。

此外,听觉训练中还包括重要的固定音高训练,即听音训练。通过这项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在识谱过程中,把眼睛从琴键上解放出来,减少看谱、看手的频率,减少弹错音的几率,使视奏能力得到提高。

儿童学习钢琴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因为孩子的天性和其他客观因素,在这条路上成功并不容易,即便天分和勤劳两者兼备的孩子,如果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高度配合,也很难交出出色的成绩单。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作为钢琴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在引起孩子学琴兴趣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培养孩子练琴的好习惯,并请家长给予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孩子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吴隽.中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误区与教育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3]孙莹.浅析儿童钢琴教学的注意事项[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篇6

【关键词】师生关系;注重思维;教学方法;能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ao Kao3's politics try a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ability and character of overall investigate, this is education body now the innovation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request, this to teacher since is a kind of opportunity, is also a kind of challenge.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should change tradition teaching idea, investigate open sex teaching mode;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that the student create sex thinking ability;The aim is promote the real results of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exaltation student of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Key words】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Pay attention to thinking;Teaching method;Ability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查,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的创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与对策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

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首要条件

注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2.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

高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拓宽教学渠道,实施丰富多彩的立体型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必要手段

政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组织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导入 兴趣 记忆方法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一、 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的导入虽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教师应运用最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和筹划,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产生想学、好学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为了同学们能重视并学好这一课,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了几张附近省市煤矿瓦斯爆炸致死致残的惨烈图片,马上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学生热烈的探讨瓦斯的成分,急切的想知道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如何才能防止瓦斯爆炸。就这样,非常容易搜集的几张图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学习《盐的水解》这节课时,如果我们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学生一听就觉得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接下来就可能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肯定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我们如果能把引课设置好结果就不一样了。我是这样设置的:老师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帮忙,我拿出了同浓度、同体积的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请大家帮忙测四种盐溶液的PH值。同学们一听老师老师要他们帮忙,从心里马上就接受了,并且通过讨论用正确的方式测出了四种盐溶液的PH值。通过结果大家发现同浓度、同体积的盐溶液中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我及时发问同浓度、同体积的四种盐溶液,酸碱性为什么不同哪?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然后一起看老师,我顺势说那时因为某些离子发生了水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这其实就是实验引入法和设问引入法的综合应用,。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二、教给方法,化难为简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光基础知识差而且学习也不够刻苦,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应该记忆的知识慢慢的就把自己的三分热血給耗没了,又放弃了。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多总结、多整理,教给记忆方法,化难为简。我在这里举几个能够做到简单记忆的例子。

1、谐音记忆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涉及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这就要用到原电池和电解池,而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察点主要是电极反应的书写及反应类型。原电池涉及到常见的化学电源,电解池有多种应用,而且还容易混,每年学到这都是个垲。我提倡大家这样记忆:原电池分正负,电解池分阴阳,原电池中“伏只羊”,电解池中“羊两只”。解释就是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学生把这六个字记住不但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正确书写电极反应,而且还能顺利判断出原电池中、电解池中的电子流向、电流方向、阴阳离子走向等。

2、 关键字记忆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理论之一,在离子共存、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我发现学生对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这两条线总记混,一用就用错。我是这样帮大家整理的:升失氧,降得还。只挑关键字记忆,可以把难度降低,而且永远不会忘。

3、 对比法记忆

对比记忆 ,是对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在高中化学中仔细总结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里两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但学生在做有机推断题等题时很难准确判断谁是取代谁是加成,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存在困难。但如果采用对比记忆法就清晰多了,那就是取代反应“有上有下”,加成反应“只上不下”。

三、边讲边练,及时反馈

普通高中的学生一节课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一节课都在分析讲解知识点肯定会出现“过饱和状态”。而且老师讲再多是老师的,老师上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所以认为要边讲边练,及时反馈。当然,也并不是说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做一道题,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也可以。例如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规律总结出来之后为了将其转化为能力就要趁热打铁巩固一下。如下列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的是_,显酸性的是_,显碱性的是_。

① (NH4)2SO4 ② FeCl3 ③ NaCl

④ K2SO4 ⑤ NaHCO3

通过简单的练习,既运用了盐类水解的规律,又进行了盐类水解规律的再次记忆。

又如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对于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是相同的。而且对于反应:mA(g)+ nB(g)= pC(g)+ qD(g),有v(A) :v(B) :v(C) :v(D) = m :n :p :q。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会用表达式和关系式做题,我在上课时及时出示了一道题: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 + B (g)=2C(g),经2s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求:

(1)用物质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2)用物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3) 2s时物质A的浓度是多少?

答案 (1)0.3mol/(L·s); (2)0.15mol/(L·s); (3)1.4mol/L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来确定。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是吸引不住他们的。吸引不住他们,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希望,就会又把学习放弃了,这不又形成恶性循环了吗?以上就是我通过平时教学总结的提高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而且对于我们的学生还是很实用的。真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虚拟实验;动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77-03

一、引言

自2001年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就已明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变革课程功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等目标,提出了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和发展观,从以往的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成现在的兼顾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关注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方式、方法的训练及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明确纳入教育目标体系。新《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向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多样化转变;由高深莫测、生涩枯燥、晦涩难懂的讲授,向从学生知识的发生点出发,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近距离接触知识转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物理学科的其他知识,电学的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都更强,也更加要求电学的学习要向“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转变。虚拟实验作为实现此种转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逐渐得以应用。为优化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缓解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联合广大一线教师,已开展了近一年的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科研基金支持,目前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

二、当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研究团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发现当前电学教学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电学教学方式概念化、填鸭式,部分学生对复杂电路甚至电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还存在较大困难;电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脱离,学习兴趣难以激发,电学知识学习变得高深莫测、生涩枯燥;由于设备、课时的限制及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学生在电学实验中动手机会少,常处于“看实验”和“听实验”的状态。

为缓解上述问题,笔者对体验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及动漫的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动漫具有强化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认知、优化主体体验等教育功能,可以以动漫形式,应用基于AS3.0的互动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一套基于生活应用情景、蕴含体验式学习理念的电学虚拟实验系统,为电学学习创设虚拟的体验环境,还原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真实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心理机制

1.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是体验主体在行为(感官)与心理(心智)层面与外部世界进行深度交往,并逐步顺应外部世界、修正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体验主体在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将体验主体的个体经验与外部情境建立联接,并通过认知、体验、反思和顿悟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形成新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体验式学习将体验主体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整合,从根本上激活了体验主体的已有经验和认知主动性,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核心要义在于情境性、亲历性、互动性、反思性和顿悟性。

2.体验生成的心理机制及过程

体验既是一个主客体的顺应过程,也是创新过程。从体验生成的心理机制来看,体验是主体基于自身的经验并通过行为和情感的主动参与,对外部事物进行感受,并通过认知和反思等思维活动,产生理解的过程,体验的结果是对事物产生情感且生成领悟或意义,并由此促使人的心理获得调整、丰富和发展。体验的生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体验的启动阶段,也可称之为体验激发阶段。此阶段是创设体验情境,并将体验主体的经验与体验情境建立关联;之后是体验主体经过亲历探究,实践感受,进入自主体验阶段;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生成领悟和意义,这是体验的内化阶段;领悟和意义的生成会使体验主体对客体产生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并借助于分享和评价反馈得到加强,这就进入了体验的强化阶段。所以,体验学习就其心理层面来说是激发――体验――顿悟――强化这么一个心理过程。

四、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电学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学生使用虚拟实验系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开展虚拟实验系统设计将会有效提高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体验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发生过程,为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根据体验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发生过程,我们将中学电学虚拟实验系统分为情境案例系统、互动体验系统和智能测评系统三个功能模块,见图1。系统采用B/S架构,学生可随时随地登录系统,进行实验。系统互动编程基于AS3.0,数据库基于PHP+MySql架构。电学元件、情景案例均存储于后台数据库,实现实时扩充。同时用户数据及学习过程均可被实时记录。

1.情景案例系统设计

情景案例系统对应于体验式学习的体验激活阶段。该模块以实景拍摄、动漫模拟、视频剪辑与特效等多种技术手段,模拟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将现实问题再现(如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建立电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活体验主体的生活经验。系统设计了虚拟教师角色,虚拟教师将根据问题情境,系统讲解与之相关的电学原理,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同时,伴随着教师的讲解,拟人化的动漫电学元件作出形象、直观的演示,逐步强化体验,学习流程及机理见图2。

情景案例系统包括两个功能模块。“生活中的电学”是针对中学电学在生活的典型应用开发的代表性案例。而“电学科普”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案例,演示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电学常识等电学科普知识以及大量趣味电路,如声控电路、温控电路、报警电路、飞碟电路等。

2.互动体验系统设计

互动体验系统是体验式电学虚拟实验系统的核心模块,对应于体验式学习的自主体验阶段。该模块基于以AS3.0为基础的交互控制技术,构建虚拟体验环境,并采取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体验学习策略。基于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既可以进行基于任务的体验活动,又可以自主创作和设计电路,同时可以选择与虚拟角色或在线学伴进行电路拼装竞赛。互动体验系统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电学仿真实验

电学仿真模块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安全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以电学元件为基本元素,自主设置元件属性,并通过鼠标拖拽等简单操作,自由拼装电路,构筑电学实验。系统将对电路连接状态进行智能判断,动态演示电流流向,同时系统可实现实物图和电路图的双向转换。学生的操作过程将伴随着动漫电学元件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生动反馈,学生的实验成果将会存入个人作品库,便于交流、展示和分享。

(2)生活电学体验

生活电学体验模块构建了基于生活应用情景的探究式体验环境。此模块基于前述情景案例系统的支持,由笔者和一线教师一起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探究任务(如计算某个房间照明电路的总功耗),将电学知识融入到学习者所熟悉的日常应用案例,运用实景拍摄、影视剪辑、动漫演示和语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还原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场景。同时,系统将提供电流表、电压表等一系列支持工具。要求学生能根据问题情境自主决策,选择恰当的工具,测量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数据,过滤冗余信息,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向虚拟教师求助。系统将以多种方式对学生操作进行实时反馈,强化学习体验,如在学生进行了正确操作时,相关动漫角色将给予表情和言语激励,反之进行相关鼓励;在出现重大操作失误时,系统将借助于元件爆裂、电路燃烧等动漫特效警示学生。

生活电学体验模块集中体现了体验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其学习流程及机理如图3所示。学生在进入生活电学体验模块后,首先将面临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学习者必须联系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表征,将所面临的真实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即定义问题,随后需对相关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决定数据获取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所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并实施。在问题求解失败的情况下,学生可寻求帮助或反思并修正体验过程,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继续体验过程。若求解成功,则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相关体验内化顺应,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3)电学竞赛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竞赛的形式为学生设置挑战,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体验。学生的竞赛对手是程序控制的虚拟角色或其他在线学伴,竞赛主要形式是电路拼装,包括依据给定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物电路绘制电路图。学生可以自主设定难度,难度越高则规定时间越短,待拼装的电路也越复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路拼装则胜出,否则失败。学生通过比赛可赢得虚拟奖学金和头衔晋级。

3.智能测评系统设计

智能测评系统包括实验记录、智能导学和成果展示三个模块。我们将对数据挖掘、动态跟踪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并依据影响深远的CIPP评价模式的相关理念构建评价模型,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智能导学。学习记录模块将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验数据等过程信息,便于学习者及时查阅;智能导学模块将基于学习记录信息,全面分析学习者在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中(学习内容是和知识点相关联的)所用的时间、任务完成情况、失败次数及求助次数,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进行定义,指出学习者的知识弱点,进行智能导学,对学习者提出科学的学习建议;成果展示模块保存学习者在互动体验模块中所创作的实验电路,供学习者浏览、分享、展示。

五、结束语

虚拟实验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实验环境,拓展实验时空,降低实验成本。同时,虚拟实验能将电学知识与学生经验有效关联,激发学生的主体体验,优化学习效果。但在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应注意:摒弃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设计思维。应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学习发生的心理机制,并设法找到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理论,围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开展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扎实的需求分析,并吸纳一线教师广泛参与,提高系统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虽能弥补实验教学的某些不足,但与真实实验尚存在较大差异,只能作为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无法取代真实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玉龙.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游戏软件设计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

[2]张而立,张丹宁.体验学习的哲学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3]耿丽.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分析与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12).

[4]吴芳,吴凤凰.虚拟实验开发及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篇9

通用技术课程 特点 教学模式

一、前言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是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动力。在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基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目标的新尝试,它通过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和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体验的方式,显示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优势。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在教育界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特点浅析

1.根据生活实际,注重在实践中深化理论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多的案例和练习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所熟悉接触的技术内容逐渐像先进和高新技术延伸,注重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也在学生实现最大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2.有着与时俱进的基本目标,与素质教育相吻合

在技术教育的发展长河中,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其与时俱进的“提高学生技术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目标成为了如今最受欢迎和关注的技术教育模式,同时它也与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走向相适应,从根本上反应了社会发展对高中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教育进步的展现。

3.实行因人而异原则,注重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同时给予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中渗入通用技术课程,改善教学模式的探究

1.引导学生投身设计过程,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技术课程设计。增加时间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所产生的需求,进行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等一系列设计和尝试,在这一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人建议和劳动成果,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中体验通用技术课程的奥妙。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教材第一个专题结构与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公路旁的标志牌、家用鞋架等物体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指出提高它们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总之,让学生亲自融入到设计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知识,将会使得教学获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一箭双雕的成效。

2.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课堂中,若能很好地发挥创设情境这种方式的优势,那么教学模式将会步入更高的境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情况,选择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的有趣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敏锐性,并且带动他们积极地针对学习目标,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 l(地质版)》中,技术的发明与革新这一章,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经过认真的筛选、整理、编辑,选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说明问题的产品作为案例。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共鸣,而且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需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养,带动学生及早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决定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成败的因素之一,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是否顺利的主要引领者,因此,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高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借鉴精华和总结经验,扎实学习和钻研各个学科内容,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认真剖析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和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和利用;当然,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教师培训、交流、激励等内容的活动,在切实可行的培训活动、集体参与的交流进程以及催促进步的激励活动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加强教师的素质,才能在一个更扎实的基础上引领和带动学生更快地适应通用技术课程这种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在我们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应该在不断地尝试、改革、和创新的教学过程和模式中,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内涵,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建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技术与设计[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这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思维来指导生活、认识事物、决策发展,来不断探求真理,发现未知,揭示规律,更好地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持久发展。

那么,儿童的科学素养是怎样养成的呢?是在“做科学”中逐步养成的。学习科学不是背记科学名词。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包括思维方法、习惯等)、各种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各种精神(包括求真、务实、坚持性、刻苦等)都是在应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做科学”,从而才能学会“做科学”,最终实现学生真正“做科学”。

基于这些思考,以教材的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思考至关重要。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总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指路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进行单元目标整体设计和统筹实施时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课时分解与统筹实施和评价建议

教师结合课程标准,通览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在本年级科学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思考,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确定本册教材的核心素养目标。

关于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我们需要注意一点,不是把每课的目标简单地合并到一块,而应该考虑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本册教材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总目标,结合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将本册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用更加具体的行为动词,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统筹设计。关于行为动词的使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主要用“会”、“能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涉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用“知道”、“认识”、“理解”。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是学生在六年级结束后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单元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各课目标进行分解,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标准中没有对应要求的,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用合适的行为动词确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目标进行创造性思考。

根据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前概念,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分析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分析一个单元中,哪些课需要拓展到课外,哪些课之间可以打通,哪些课需要调整、压缩。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剖油菜花或白菜花,认识花的结构,了解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植物的情感,教师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内容打通,如果课时不够,可以适当延长课时。

二、分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和实施建议

活动设计建议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思考什么问题、课堂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实施建议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是在第1课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合理搭配膳食,获取均衡营养”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整合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这种强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

(2)关注实验材料的结构性

在“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实验环节中,要选择多种有代表性的,如油饼、土豆、花生等9种食材,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既辨别这些食物中是否含脂肪,又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淀粉。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某种食物中含有与不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同样重要,加强实验材料的探究性。

(3)联系单元内容,承上启下

第1课的记录单是本节课的引子,本节课最后的问题“怎样吃、吃多少才能保证获取均衡营养?”是第3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学生初步交流,并在课下继续完成探究任务,为下节课教学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设计,关注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