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保护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植物保护方向

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地方保护主义;排污税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079-03

1.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排污控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企业排污控制问题。中央政府早在1982年就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污染者付费”的精神制定了“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并且选择排污费作为主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根据企业排污的状况征收排污费,从而达到迫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为生态环境改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仅在1996~2005年的“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就高达9 522.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1.0%[1]。然而,中国的企业排污仍然无法得到控制,企业的排污量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地增加。中国政府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将污染排放减少2%,到2010年实现污染排放减少10%。然而中国国家环保局[2]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上升了,其中工业废水同比增加2.4%,二氧化硫排放同比增加4.2%,化学需氧量(COD)同比增加3.7%。因此,中国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

为什么中央政府的排污控制政策无法在企业得到落实呢?这主要是因为处于我国中央政府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各地地方政府都有着比较强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所辖地区的利益不惜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利用公共权力为其辖区内各主体提供各种保护的行为[3]。中国政府[4]和社会公众[5]早已经认识到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排污控制的消极影响,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障碍,因此强烈呼吁地方政府努力克服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然而,简单的呼吁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果,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在继续恶化。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及其作用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地方保护主义,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我国的经济学家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已经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平新乔[6]通过实证结果证明我国的地方政府对地方产业和地方市场进行保护是有巨大的利益动机的。周黎安[7]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说明,我国的地方政府官员不但在地区经济产出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政绩和晋升方面进行竞争是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动力。冯兴元和刘会荪[8]认为,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和地方政府官员追求自利的最大化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地方政府官员的自利包括本政府或本部门的预算、官员自身可支配预算、政绩和升迁、货币收入(如奖金)和非货币收入(如在职消费)等。然而,关于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排污控制的影响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劳可夫和刘思华[9]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在财政收入和政绩方面依赖于企业的产出增长,而地方政府官员相信企业实行排污控制会导致企业产出的减少,因此地方政府缺乏排污控制的激励,这是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

2.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企业排污控制的机制分析

上述关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研究尽管研究方法大不相同,但都证明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如此。然而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如何影响企业排污控制的?如何克服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问题对实现有效的企业排污控制从而建设共同的绿色家园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正是本文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2.1.1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效用都是企业产量的线性函数,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从企业生产规模增长中得到好处。

2.1.2 中央政府在制定排污税政策时追求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不但追求经济发展利益,还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政府在追求地方经济利益和地方公众环境利益的同时还兼顾地方政府自己的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1.3 企业根据其利益最大化决定其排污控制的努力水平。企业的排污努力水平只有企业自己知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只能根据共同信息和共同知识推断企业的单位产品排污水平。

2.2 模型的推导

2.2.1 企业的效用函数是:

∏是企业的利润,P和C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价格和成本,q是产品的产量。E是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它是产品产量q的函数。T是企业面对的排污税税率。

假定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则:

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和排污税税率是反向相关的。

2.2.2 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数是:

中央政府制定的排污税税率TH下被执行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

2.2.3 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是:

其中P、C、q和δ分别代表单位产品价格、成本、产量和公认的单位产品排污量。R代表地方政府认识到的企业排污给地方公众造成的损害,它也是产量q的函数,对地方政府是负效用的,Ts代表地方政府真正执行的排污税税率,η(η0)代表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利益系数。

假定地方政府追求其效用最大化,则:

地方政府执行的排污税税率Ts下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生产单位产品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特别的利益η,而且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污染对形成损害的认识 R′q没有远大于中央政府对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污染所形成损害的认识D′q,则地方政府所执行排污税税率Ts总是小于(或等于)中央政府制定的排污税税率TH,这就是我国排污税软约束的形成机制。而且在这个条件下,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大于执行中央政府排污税率下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当前我国企业排污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就是这种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地方政府的特别利益系数η很小甚至为零,而且地方政府对污染损害的认识R′q远大于中央政府的认识D′q,则地方政府所执行排污税税率Ts就会大于(或等于)中央政府制定的排污税税率TH,排污税软约束问题就会消失,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就会小于(或等于)中央政府排污税率下企业生产单位边际产品的排污量。这应该成为解决企业排污控制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的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企业排污控制的机制是:由于受到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企业排污给地方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地方政府在对企业征收排污税的过程中执行的排污税率低于中央政府制定的排污税率水平,导致企业的排污控制压力减少,因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量偏高。

3.克服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建议

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理,因而仅仅靠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呼吁是不可能改变当前的排污税软约束现象和企业排污失控问题。要克服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必须制定必要的政策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不但帮助地方政府认识企业排污对社会公众的危害,而且协调地方政府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1 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直接调整和改变地方政府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

3.1.1 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政绩考核和监督体系。中央政府、社会公众的政绩评价是地方政府及官员的重要利益,它影响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荣誉和升迁。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必须改变过去单纯考核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做法,通过推广绿色GDP等方法,建立起完整的地方政府生态环境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生态环境在地方政府利益中的权重,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企业排污对地方公众的损害。

3.1.2 逐步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努力提高地方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经济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低污染和无污染的经济产业,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污染型产业的依赖,特别是对少数几个污染大户型企业的依赖。

3.1.3 建立和完善企业排污信息披露体制。建立包括企业排污披露、地方政府污染控制披露、新闻媒体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机构和民间环保团体生态环境研究报告等在内的多层次生态环境披露体制,逐步改善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地方政府的排污控制努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有效预防地方政府官员在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寻租行为。

3.2 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和企业排污控制之间的冲突,间接地调整地方政府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3.2.1 为企业的排污控制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在我国企业资金普遍短缺的情况下,要解决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除了建设大型公共污染治理项目外,还必须通过加强财政拨款、引进外国政府、金融和环保机构的环保贷款以及通过环保债券和环保彩票等方式为企业的排污控制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努力确保企业不因排污控制而缺乏发展资金。

3.2.2 为企业排污控制提供的技术支持。构筑激励排污控制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政策体系,积极培育排污技术成果转让和推广的市场环境,积极引进和推广西方发达国家的排污控制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企业排污控制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3.2.3 逐步完善鼓励企业排污控制的产业政策。建立并执行针对企业排污状况的生产许可制度和针对产品健康环保状况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对企业排污控制工作出色的企业实行政府采购优先制度和市场推荐制度等。

4.结论

企业排污控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根源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利益。由于受到地方利益的驱动和对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地方政府在对企业征收排污税的过程中执行的排污税率低于中央政府规定的水平,导致企业的排污控制压力和努力减少,因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量也偏高。要克服企业排污控制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就要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制定政策和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和企业排污控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N].中国环境报,2006-06-06 (1).

[2]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状况[EB/OL].zhb.省略/xcjy/zwhb/200611/t20061121_96306.ht,2006-11-21/2006-11-25.

[3]冯兴元.论辖区政府间的制度竞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06).

[4]解振华.环保产业宜向市场靠拢[N].经济日报,2000-11-29.

[5]赵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环境保护力度[N].人民政协报,2004-08-12.

[6]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和效果――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05).

[7]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06).

[8]冯兴元,刘会荪.论我国地方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04).

[9]劳可夫,刘思华.企业排污控制中地方政府激励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5,(07).

[作者简介]劳可夫(1973-),广西隆安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刘思华(1940-),湖北云梦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篇2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 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篇3

【关键词】农药学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3-02

《农药学》是我国农药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性很强的、很有特色的并且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的合理设置,内容的科学安排,是关系到农药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体现的关键,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2003年,在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专升本)、2006年植物保护(农药方向)以及在2005年新增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开设《农药学》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相对来说,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制药工程专业开设《农药学》课程要比植物保护专业所占的分量重,学时多,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更应该跟实际生产相联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在有限的学时教学中让学生系统、牢固的掌握《农药学》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农药学科进展,由此以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农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线,根据这门课的特点,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初步探讨。

1 农药学实践教学的特点

农药学课程主要学习农药学的基本原理,其内容是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必须把理论教学与紧密实践教学相联系的科学性,并且照顾到学科的全面性,结合农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农药的发展趋势,介绍新农药的创制理论,从对农药学科全面手型人才的趋势相结合,迎合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对实验课程进行设置。农药的创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需要化学与生物学密切结合,因此,实验课程必须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自觉地查阅本专业最新文献的本领,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技能,对已有较快发展的分支学科,如生物农药、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环境毒理和农药销售与管理等,则另设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农药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

2 充分发挥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海南大学的农药实验教学包括植物化学保护专业、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制药工程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而且各专业实验课的学时设置不一,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在掌握不同专业和方向的教学大纲的前体下,认真分析各专业的特点,精心设计出适合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例如原来的植物化学保护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学时相对较少,实验内容包括一些剂型的配置和常见农药的鉴别,由于上边提到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已经单独设课,所以在实验课的内容上要作相应的调整,避免重复;而植物保护农药方向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比原植物保护专业的要多一倍,根据这种现状以及农药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的岗位的需要,我们对该方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做了精心的选择,把实验的内容跟生产紧密的结合。设置了的农药水分的测定、农药可湿性粉剂细度的测定、农药乳液1稳定性的测定、农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及常见农药结构的鉴定和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等内容,除基础性实验课以外,还适当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证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做好实验前准备

做好实验前准备,是保证实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预测难点、把握要点,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构进行分析。如在农药水分测定这一实验中,回流速度要控制在2-3滴/秒,学生在操作时常因为控制不好回流速度而影响结果等。

2.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为适应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新的要求,考虑到课内实验教学课时的有限性,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课的效益,提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写好预习报告,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内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2.4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时启发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实践者和探索者,是实验的主体,必须加强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老师必须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比如有的学生对许多基本操作不够熟练甚至有的同学连移液管都不会使用,可见其实际操作技能的缺乏。因此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养成正确、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实验中,根据有关实验内容,采用2-3 人为一小组的方法进行实验,便于同学间交流和提高团队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6 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及时反馈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能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与分析实验能力的错误与不足。在下次实验或者理论课的教学中,及时反馈给学生,适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提高实验能力。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南大学《农药学》的实践教学,重点体现在实验课和课程实习以及综合实习上。

(1)根据已经介绍的实验课内容的设置,针对社会需求和该专业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我们设置了一周的课程实习,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做到全面,又要做到有代表性,因此,教师设计实习的内容包括田间的药效试验、到农药销售网点现场进行农药商品调查以及到农药厂家参观实习三部分。

1)田间药效试验:植物保护专业和农药方向的学生将来无论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还是去农药企业或公司,田间药效试验都是必须接触、参与甚至是未来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利用我校建立的植物类实验实习基地,开展农药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实验,使学生掌握田间农药施用技术、药效试验标准、田间实验设计、田间调查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和掌握一项重要实用技术的机会,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参与竞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达到科研性教学的目的。

2)目前我们已经在儋州植物化学保护总站建立了农药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到实习基地的实践,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农药品种,以及市场需求热点,把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地结合,达到模仿性教学的目的。

3)到附近农药厂参观实习,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药生产过程中的仪器及设备,了解基本的生产流程。防止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觉得生疏、理论和实际衔接不上,做到早接触,早准备,自己对哪个方向比较有兴趣,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侧重点,积极地为将来工作积累素材,达到视觉性教学的目的。

(3)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个农药学科相关内容的连贯性,我们在第6个学期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药课程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中,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来缓解一方面是企业急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的脱节的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行开放性办学,把学生送到生产第一线去实践。农药学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外基地,后者直接选择一些企业做为校外基地,请基地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讲授实用知识,同时让学生到基地去实习和进行有关实验,有利于掌握和了解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满足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要。例如,我们通过与有关企业联系,建立了儋州植物保护实习基地、海南正业实习基地等,把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环境毒理和农药销售与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送到各部门分别去实习3-4天,直接接触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动态,有力地推动了农药学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在农药的科研和生产销售中发挥较好作用。

综上,通过实践教学的几个结合,充分体现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起到了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生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实验的状况,通过系统而有计划的实验教学,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一种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探索、研究,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的始终,实现《农药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范丽霞.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海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2004年论文集,139-140.

[2] 曾鑫年,徐汉虹,胡美英.农药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1,73-74.

篇4

[关键词] 中央财政 专业群 作物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40-0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自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以来,大力辐射植物保护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以作物为共同的工作对象,且技术领域相互渗透,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和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

“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特征要求而设置的,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

“模块”则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分别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选修的方式更加细化深入的掌握种植技术、种子生产与营销、农产品加工三个职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而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农业无公害生产与管理、农药两个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与实践。

借鉴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等。

学院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投入5 万元加强植物保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 名;学院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投入15 万元加强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别对各课程进行现场调研,并联合制定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集成了职业技能训练题库多套。

二、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中心,按专业群分类定位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按功能定位为四类:(1)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共同的实践教学基地;(2)各项专门技能训练基地;(3)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4)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把“学生全程参与式生产基地”建成专业群实践基地,除满足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和产品收获销售的技能外,也能同时让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全面参与掌握大春、小春作物的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

对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如省种子管理站、邑邦农业、种都种业、上海大地、利尔化学、国光农化等进行分类建设,以分别满足作物专业、植保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共同实践项目和专门技能项目实习的需要。

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共享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上,完善植物病虫害标本室,完善植物病理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共投入经费41万元,其中项目建设资金10万元,学院自筹31万元购买了昆虫标本:蝗虫消化系统、蓟马缨翅玻片、蓟马玻片、昆虫分类标本(白蚁标本、长蝽科标本、网蝽科标本、盲蝽科、茎蜂科、姬蜂科、茧蜂科、泥蜂科、胡锋科、龙虱科、吉丁虫科、萤火虫)、地下害虫标本(大地老虎、黄地老虎、东方蝼蛄、华北蝼蛄、暗黑腮金龟成虫和幼虫、种蝇)、各类作物害虫标本(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蓟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电光叶蝉、白翅叶蝉、黑尾叶蝉。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玉米螟成虫和幼虫、黏虫成虫和幼虫、高梁条螟成虫和幼虫、棉铃虫、茶黄螨、朱砂叶螨、棉卷叶野螟)、果树害虫标本(柑橘矢尖介、吹绵蚧、柑橘瘤螨、柑橘锈螨、柑橘潜叶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瓜绢螟、豆荚螟)、薯类害虫标本(马铃薯块茎蛾、28星瓢虫、麦蛾、甘薯小象甲、甘薯大象甲、甘薯叶甲、豆天蛾、油菜潜叶蝇、大豆卷叶螟)、仓库害虫标本(绿豆象、豌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蚕豆象)、园林害虫标本(美国毒蛾、大袋蛾、蓝目天蛾、尺蛾、红腹灯蛾、蚧类、蚜虫、褐天牛、螟蛾、木蠹蛾)。此外,还购买了大量的病害标本:(1)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黄矮病、小麦锈(病叶锈、条锈、秆锈);(2)水稻病害:稻瘟病(叶瘟、苗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稻曲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稻粒黑粉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绵腐病、立枯病;(3)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散黑腥病、玉米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4)棉花病害:棉花立枯病、棉花炭疽病、棉花红腐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角斑病、棉花黑星病;(5):大豆病害:大豆灰斑病及大豆胞囊线虫病;(6)油菜病害标本:油菜病毒病及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7)马铃薯晚疫病及甘薯黑斑病、马铃薯环腐病;(8)茄类病害:番茄病毒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灰霉病、茄子褐纹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9)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白菜软腐病、菌核病、黑斑病;(10)葫芦科蔬菜病害黄瓜枯萎病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11)果树病害:果树腐烂病、苹果褐斑病、梨锈病、梨黑星病、柑橘炭疽病、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葡萄褐斑病、葡萄黑痘病、桃缩叶病;(12)观赏植物病害:月季白粉病、杜鹃饼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枝干腐烂病、病毒病、疮痂病、枝枯病、枯黄萎病、细菌性病害。建立了植物病害标本贮藏和展示室(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标本柜),并对有害生物实训室进行改建,对原有的实验台进行改造,增加部分实验设备。

三、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为共享平台,加强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分别再培养、引进骨干教师3名,行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兼职教师2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与作物生产技术重点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共享,培养和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专业群课程建设

借鉴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等(目前均已完成)。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学院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职学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能脱离高职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具体条件。一所学校不可能把所有专业都办成特色专业,必须发展比较优势,努力在几个专业群上办出特色,提升学院的品牌优势。要从学院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出发,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逐步建立起若干个专业群,特别是将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为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1]。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步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构建起一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

篇5

植物保护技术课 高考辅导 模拟测试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三校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从事植物病、虫、草、鼠防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有效地预防植物病、虫、草、鼠的危害。笔者针对三校生的特点对该学科复习采用了几点辅导尝试,取得一定的辅导效果。

一、应用鼓励原则,提高学习信心

由于职高生的多元性和特殊性,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较差,又加应试教育影响,多次经历考试失败的打击,学习方法不好,因而学习信心不足,严重影响职高期间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作为教师,只有自己了解学科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己,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在教育中,我经常应用鼓励性教育原则,用尊重、宽容、关注、沟通、肯定、赞扬等的科学方法,来温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这是学好植物保护技术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知识系统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知识的三点”形成网络图,“三点”是指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上繁衍出来的生长点,概括地说就是“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知识点要夯实,连接点要形成网络,要清晰,而生长点就是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从知识点到连接点再到生长点的形成是一个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重新整合的思维过程。植物保护技术涉及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等许多知识,教材上共12章,量大面广,在复习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注意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活化基础,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专题复习的系统化、规律化和综合化,做到“零碎知识”系统化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三、紧扣考试大纲,系统整理教材

甘肃省“三校生”高考的植物保护技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甘肃省教育厅编的《招生考试大纲》,其大纲对高考的考核目标和知识范围及各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大纲对命题的要求、内容和方向,紧扣大纲,成功地开展好备考复习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大纲的命题依据和考核重点不完全相吻合,这样辅导中就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删减部分内容,把握住取舍,避免知识的繁琐化,减轻学生复习的负担,但也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还是要对甘肃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知识首先有系统性的掌握,对不作要求的内容只作适当的了解。如增加当地发生重的地下害虫、仁果类食心虫等,删减香蕉、柑橘等当地没有的一些病虫害。

四、夯实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准确应用上,注意融会贯通。概念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述的层面上,而应深入发掘其内涵和外延,同时,要强化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与规律之间的区分和组合。如我们在学习昆虫的休眠与滞育、病理中的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等概念时,不但要熟记而且还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有效积温法则、调查资料的计算、农药的稀释计算等规律和技能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灵活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活化基础,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根据高考题型,分类专题讲解

“三校生”高考《植物保护技术》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题型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在距高考前一个月时间辅导时,分类讲解尤其重要。如填空题有可以把握的一些方面,复习时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把指要要求的知识内容找出:如苹果树腐烂病分为溃疡型和枝枯型;苹果三大害虫是指食心虫类、卷叶虫类和叶螨类等,以上内容是复习填空题的模式。植物保护技术中的计算题主要是效积温法则的应用、调查统计资料的计算、农药的稀释计算等进行专题讲解,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在通用模块中主要是昆虫的形态特征、构造和防治的关系、病原的致病作用、综合防治的含义和观点、农药的合理使用等等。单独多采用例题和分类讲解效果更佳,甚至难一点的题型,要专门用上一周的时间多练多测;还有名词解释的理解、记背也专门花上几节课的时间去完成。

六、研究往年考题,注重分析解读

往年考题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模式、测考模式、分析模式,从考题中去研究、分析命题的方法、命题的主线、命题的规律和命题的重点,为我们的平时测考、今后高考指明大致的方向。比如,名词解释根据往年主要在教材前4章,上年已考过的名词解释今年重复考的机率不会很大,那么,重点就应放在其它名词上,当然已考过的内容也一定要掌握。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考题一般在总论和甘肃省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上。如何去正确寻求考点就成了辅导时的重要问题,教师就得充分悉知教材、钻研教材、抓重点、把握住一般,努力寻求,给学生逐一指出复习要点。在辅导中要大胆设想,大胆创新,正确引导,减少复习中出现“偏”“难”,从逐一的知识点中,要能把握命题的主线,要清楚提醒学生,今年可能出现的一些考点,理清主线,看透命题的意图,紧抓考纲要求的考点,保持正确复习的方向,提高辅导的效率,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七、适量模拟测试,考题宁精勿滥

三校生作物保护技术模拟考题,我省各类出版社还未编印出版,目前适合我省考生用的省外模拟题也很少。且那些模拟题一般都偏难,题型又不同,辅导中很不适用,这样就要求我们辅导教师在平时模拟训练中,要根据考纲要求,按照往年考题的模式,考题的知识难度去研究出题,不要就便,不适用的、过难的模拟题来训练学生。几年的考题说明一个问题,过难、过偏的考题很少出现。教师就要从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到分析出题、研究出题,精心设计,组织考题,使考题尽量接近高考。模拟测试不能过于频繁,测试一次则组织学生精心分析一次,分析失分中有多少是自己会做而未得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成绩的真实可靠程度。模拟考题要宁精勿滥,这也是高考取胜的法宝。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黄色粘虫板购自河北沧州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20 cm×30 cm,双面均匀涂粘虫胶。供试树种为皮胎果梨(蔷薇科梨属秋子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供试虫种为中国梨喀木虱成虫。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临夏县北山造林站,主要树种为皮胎果梨,树龄七年生,株行距3 m×4 m,管理粗放,肥水条件一般。近几年中国梨喀木虱发生较重,试验期间田间不施用任何化学药剂。

1.3试验设计

5月中旬第1代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羽化盛期在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试验设悬挂高度、悬挂方向2个因素进行研究,悬挂方向为A因素,分东—西方向(A1)、南—北方向(A2)、东南—西北(A3)、东北—西南(A4)4个水平;悬挂高度为B因素,分黄板中心距地面的高度1.5 m(B1)、黄板中心距地面的高度2.0 m(B2)、黄板中心距地面的高度2.5 m(B3)3个水平,共12个处理,9次重复。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悬挂黄色粘虫板10 d后统计每张黄色粘虫板上的诱虫量,计算出诱虫的平均数,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黄板悬挂不同方向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诱杀效果

黄板不同悬挂方向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诱杀作用有显著影响(表1)。以南—北方向的诱虫量最大,极显著于东—西、东北—西南方向黄板诱虫量,东南—西北方向黄板诱虫量次之,东—西、东北—西南方向上诱虫量差异不显著,东—西方向黄板诱捕效果最差。

2.2黄板悬挂不同高度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诱杀效果

黄色粘虫板不同悬挂高度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诱杀作用也有显著影响(表1)。以黄板中心距地面1.5 m悬挂的黄色粘虫板诱虫量最多,极显著于其他处理。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以黄色粘虫板中心距地面2.5 m悬挂的黄板诱杀效果最差。

2.3黄板悬挂不同处理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效果

由表1可知,处理A2B1,即黄色粘虫板中心距地面高度1.5 m、南—北方向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效果最佳,极显著于其他各处理,处理A3B1(1.5 m高度、东南—西北方向)次之,处理A4B3(2.5 m高度、东北—西南方向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效果最差。

3结论与讨论

在临夏县北山造林站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中国梨喀木虱成虫,以南—北方向悬挂的黄色粘虫板诱捕效果最好,东—西方向诱捕效果最差;以黄色粘虫板中心距地面1.5 m悬挂的黄色粘虫板诱集量最多,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以黄色粘虫板中心距地面2.5 m悬挂的黄板诱集效果最差。黄色粘虫板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2个因素最佳组合为黄板中心距地面高度1.5 m、悬挂方向为南—北时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效果最佳。黄色粘虫板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是生产无公害果品中重要的物理防治措施,但同时黄色粘虫板也诱杀了一小部分天敌,如瓢虫、草蛉、姬蜂、胡蜂、寄蝇、食蚜蝇等[4-6],因此在黄色粘虫板挂置时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诱杀害虫而对天敌的伤害最小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刘珍,范巧兰,等.日光温室内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作用[J].植物保护,2009,35(1):144-146.

[2] 王晓青,张令军,郭喜红,等.正交试验法研究黄板对3种温室西葫芦害虫的诱杀作用[J].植物保护,2007,33(4):112-115.

[3] 李国寅,刘万学,王伟,等.黄色粘虫板对番石榴园螺旋粉虱的诱捕试验[J].植物保护,2009,35(6):167-168.

[4] 刘江涛,王春峰,张娇阁.库尔勒香梨梨木虱防治技术[J].中国果树,2007(4):64-65.

篇7

关键词 茶学概论;教学改革;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86-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of Introduction to Tea,using questionnaires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s,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to chang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order,make different groups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each other,and realiz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 production cycle with each other. Using several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it interspersed with timely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educational reform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ea;teaching reform;practice;problems

培养具备茶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的人才,既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一种途径,又是我国部分高校所提倡的任务之一。郭桂义等[1-2]针对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及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孙慕芳等[3]就茶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刘晓娜等[4]针对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初见成效,为茶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茶学概论既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5],又是一些高校针对非茶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等内容于一体。该课程既能为茶学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能提高非茶学专业学生的茶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针对如何提高茶学概论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学“茶”兴趣,根据不同情况如何调整教学内容等问题,从茶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1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1 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及实践内容

1.1.1 根据时代及茶叶生产周期需要,适当增加或删除教学与实践内容。在教材方面,以朱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学概论》(2013年8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其他教科书、期刊和学报为参考书进行教学。一些高校在以往教学中以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文化为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茶叶功效研究的深入,茶叶综合利用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茶叶功效以及茶叶品鉴、茶具、基础茶艺等内容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改革了部分教学内容,增加了茶与健康、茶叶品鉴、茶具、基础茶艺等内容,丰富了茶的综合利用部分内容,缩减了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茶叶无公害生产等内容。

茶树有固定的生长周期,而茶叶生产有特殊的生产周期。为此,根据茶树生长周期及茶叶生产周期,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了茶树生物学基础实习、茶树栽培实习、茶叶采摘加工实习等实践内容,适时穿插各个教学实践环节,使教学内容与茶树生长周期以及茶叶生产周期相互搭配。

篇8

关键词:园林 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植保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为干预下的极不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系统内植物的不断更新及改换,再加上单一栽植同一种植物,使得有害生物的规模暴发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的生长势减弱,也促进了病虫害的滋生。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园林植保将向何处发展,已被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

一、植物保护的现状

(一)滥用农药,破坏生态平衡。目前国内在面对病虫害时,一味采用农药来对付植物病害,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长期使用农药使病虫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导致使用更多更毒的农药。而农药沉淀在土壤和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破坏了自然平衡,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树种选用不合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品种单一,设计人员乏基本的植保病理知识,将易引发病虫害的植物种植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导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在园林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要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利用植物间互相制约和调节的性能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三)城市环境恶化,适宜病虫害滋生。现在的城市环境恶化,人口密集,气候闷热,很适合某些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四)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城市美化工程的进行,需要我们从外部进购大量绿化苗木,由于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大量外地的苗木出圃后,在运输、栽植前未进行检疫,结果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病虫害,造成病虫害大范围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五)未建立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对病虫害我们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研究病虫害的生长和发生规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正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以及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及时做好防治准备工作,从根源上消灭病虫害。

二、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发展方向

(一)检疫控制植物的引进和交流是传播病虫的主要原因, 园林植物保护首要工作就是加强植物检疫在引进园林植物苗木、种子、花卉和其它材料时, 严格检疫工作, 有效地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入。

(二)栽培管理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1. 建立合理的绿化格局制定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意识与艺术效果的结合, 扭转绿地安排的随意性,逐步调整不合理的树种配置,做到树种丰富,比例均衡,既符合生态配置,丰富景观,又可避免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 选择抗病虫性强的植物品种。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的园林植物品种, 并在栽种前严格要求,控制病虫关,这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最佳的无公害方法。

3 .树体管理 通过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健壮,大大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结合冬季整形修剪, 及时除去病虫枯叶、枯枝、死树。有条件的绿地进行冬耕深翻消灭越冬害虫。在秋冬季节对树干进行涂白,不仅能消灭部分越冬的害虫和虫卵,还可以防止灼伤害。

(三)预测预报园林植物保护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搞好园林植物保护重在预防,搞好预测预报是植物保护重要工作,是有计划及时防治病虫害的依据,力争把害虫和病原消灭在大发生之前。

(四)物理技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 使用工具、设备或创造害虫所喜欢的物质条件,利用光、热、声波、辐射等机械、物理以及给害虫实施“绝育”等人工方法防治害虫。灯光诱杀,利用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在其成虫盛期进行诱杀。潜所诱杀,引诱害虫到潜所越冬,杀灭害虫。人工刮除树干或建筑物上的虫卵,挖出土里的虫蛹,采摘虫包,震落捕杀幼虫,剪除病枝叶等。物理机械技术简便易行,又无污染,特别适合于城市园林植物。

(五)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有害生物能大量消灭病虫害,且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撅和形成抗性,可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主要有以虫治虫,通过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夭敌来防治害虫,城市园林树木层次性比较明显,化学防治的施药困难,因而,大量繁殖和散放害虫的天敌,不仅恢复原来天敌控制的环境,防治园林病虫害,而且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率而保护城市环境;以鸟治虫,保护和利用益鸟来防治害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蜡治虫;以菌治病;使用生物农药等方法。

(六)化学防治病虫害大发生、采用高效、速效的化学药剂,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大力提倡使用低毒、无毒、高效药剂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一定要把使用化学农药与树木生物学,特别是生态学相联系,放在防治中的一个恰当位置。

三、园林植保的发展趋势园林植保在新时期应摒弃以往的陋习,积极吸取新科技,采纳新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得园林植保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则,使得园林植物与害虫种群以及他们的天敌种群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使得园林植保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在园林植保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生态意识为基础,朝着构建生态平衡的方向前进。首先,在园林植保的日常维护的工作中,应强化生态意识,以生态学及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防治措施,不能够破坏生态平衡,力求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害虫的防治工作方面,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探索园林植物与害虫种群以及害虫天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力争做到利用自然平衡规律解决病虫害问题,不再使用农药,不得已时可采用生物农药或者无毒无污染的激素农药等来消灭病虫害,以免破坏环境。对于病虫害天敌,我们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及培养措施,必要时可对园林植物的树种进行调节。最后,我们要重点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对于园林植保来讲,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库来对园林植物病虫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地区或园林,这样我们可以统一有效地对对绿化有害生物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管理和查询,大大提高园林植保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园林植保是城市的绿化者,对园林植保发展我们应秉着生态且可持续的观念,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园林植保的维护工作,减少甚至消除有机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园林建设成为生态园林,这也是其发展的的必然趋势。这样便达到了生态平衡和自然平衡的良性循环,我们的园林植保也前景无限,我们也会取得长远的宏观效益。

植物保护发展到今天,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不再只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对立体,而是从生态学角度去充分认识它的利弊。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演变和自然选择,与其寄主植物和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当外来物种入侵或环境条件改变时,天敌大量减少,平衡才会被打破。对于一种外来的入侵物种来说,由于离开原生活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天敌种群尚未形成,使之成为该环境中的生态霸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现今全国各地大规模绿化引种,对园林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破坏隐患,更应引起有关部门或植保工作者的注意,在检疫上要严格遵守各级检疫法规。

参考文献:

篇9

一、招聘岗位及条件

应聘人员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符合岗位所需的专业水平、身体素质。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1973年6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山东省常住户口(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属在职人员应聘的,其工作单位应在山东。定向、委培应届毕业生应聘,须征得定向、委培单位同意。应聘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岗位。

(一)省植物保护总站植物保护技术岗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植物病理学专业植物病毒研究方向。

(二)省环境保护总站农业环境质量控制岗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土壤学专业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方向。

(三)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农药学专业。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从公布之日至6月22日

报名方式:可采取两种方式报名,一是由本人携带报名材料,到省农业厅人事处现场报名;二是将报名材料寄至山东省农业厅人事处(地址:济南市十亩园东街7号,邮政编码:250013)。

报名须提交材料:《山东省农业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情况表》(表样附后)一式两份,2张1寸近期免冠照片,及相关证明材料。相关证明材料主要包括:非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提交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是在职人员的还要提交有用人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同意应聘的证明;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机构的证明材料和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材料,到现场报名的,须携带原件,同时提交1套复印件;以邮寄材料方式报名的,只提交复印件,不要寄原件,在面试前再提交原件。

应聘人员需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专业资格证书,等。属在职人员的,需提交单位同意应聘的证明。

三、面试

应聘中级岗位的博士学位人员,通过资格审查可简化程序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的指导下,由省农业厅和招聘单位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

面试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个人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面试安排在6月底进行,具体时间、地点等在面试通知单上通知或电话通知。

体检和考核人选从面试合格人员中以得分排名顺序按招聘人数1:1.2的比例确定。经面试,应聘人员均未达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的,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

四、体检与考核

(一)体检

参加体检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根据单位通知,到省级医院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不按时体检者,视同放弃资格。

(二)考核

省农业厅人事处分别和用人单位成立考核小组,对拟聘人选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学习经历等进行考察,并对拟聘人员的条件进行复审。

五、办理聘用手续

(一)经体检、考核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在山东农业信息网公示7日。

(二)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省农业厅提出聘用意见,报省人事厅备案。省人事厅同意后,聘用单位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受聘人员为应届毕业生(含择业期内)的,试用期延长至12个月。

六、招聘信息渠道

招聘信息在山东人事信息网、山东农业信息网上。

联系人:刘戈

联系电话:0531-67866063

二〇〇八年六月三日

篇10

关键词植保;新技术;生态农业

在当今现代农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基于生态背景的绿色农业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现如今,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但在新时期农业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不单单要求产量等,而是将目光逐渐转向农业产物的特质和其受污染程度上,逐渐提出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逐步推广了对应体系下的植保新技术[1]。而做到这些转变也必须以以下几点为基础,首先要生产一些具有绿色性能的农作物,并采用一些先进的有机技术;其次是在一些粮食主产区逐渐推广植保新技术,国内目前已经以“三诱技术”为新技术的主导方向;最后是不断加强植保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联系,并在这一环境下逐渐发展相应的生态产业,以带来最大的收益。

1生态农业

我国的生态农业其实就是在发展相应农业的基础上保证环境和生态的同步发展,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带的逐渐延长和规律性拓宽。新时期,我国的农业工作者应使用现代农业中较为先进的方法把生态和农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些环节能相互紧凑连接,并实现精神和物质上的收益,以求双方友好和谐发展[2]。但要了解生态农业的应用领域是极其广泛的,不仅要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为主要大环境,而且还要在这种背景下应用新型的农作物生产和保护技术。此外,一定要以尊重环境的发展为最终的出发点,并以此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我国的生态农业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才能满足各种因素相互对应的要求,否则当今农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最终对社会和公众会产生不利的影响[3]。

2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生态农业作为未来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并逐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生态和环保理念。而又因为农业的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但又具有挖掘性的产业,所以,想要提高整个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度和应用范围,就需要保证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给予实施应用。比如,现在广泛使用的“三免”技术,已经大范围地在相关栽培工作中得以应用;同时,在植物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应用“三诱”技术,通过颜振式杀虫灯的大面积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达到市场上的有效互动,并因为快速高效的性能而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在农作物的生产环节,农业工作者也应保证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推广应用“三避”技术,由此达到“免、诱、避”的“三高”效益。

3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实例

3.1颜振式杀虫灯

上文提到的颜振式杀虫灯,因为其良好的杀虫效果和较大的应用范围而被广泛应用。深究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首先在于杀虫灯应用物理方法可以消灭大范围的成虫,达到降低虫害密度,减轻相应的成虫数量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相应农药的使用,所以将会避免农药对农作物本身带来的污染,并对应感应出一定的病虫防治规律,以此预测出生态农业防治中的应用趋势[4]。

3.2黄板

以小白菜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例,黄板的应用关键是要做到在操作时应保证黄板充分地与蔬菜相接触,并加大整个操作用量,同时要保证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术,尽最大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以“三诱”技术的推广使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农作物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农业的合理有序发展。

3.3性诱剂

对于不同的农作物,性诱剂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以夜蛾的性引诱剂为例,比如在一个诱捕周期内,对于成虫的诱捕量是相当大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近千只,所以推广性引诱剂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做好新的引诱剂的研发与制备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以促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植保新技术与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该文针对目前生态农业上正在积极推广的新型植保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广泛应用推广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样,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仍离不开植保新技术的应用。

4.1植保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植保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是当今社会比较具有潜力的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可以在生态农业发展中逐渐实施和推广该种技术并不断深入研究。其次,生态农业主要重视的是绿色问题,同时也需要农业发展理念进行支撑和相应的植物保护技术进行相应的支持。最后,该种前沿的植保技术要在尊重农业的基础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确保新技术的使用周期和时间,以保证其使用是处于最大效率下的,以不断表现出新技术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4.2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不仅要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的大环境,而且要在这种背景下应用新型的农作物生产和保护技术。此外,一定要以尊重环境的发展为最终的出发点,并以此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在农作物的生产环节,农业工作者也应保证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三避”技术,由此达到“免、诱、避”的“三高”效益,并在生态农业中不断加以实施和应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同时结合相应的基因修饰技术,以将其成功地应用到植物保护技术中,并在分子角度上深入地对植物内部进行分析研究,做好外除病害、内除微生物,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从而解决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问题,以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效,从而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益,为社会和公众带来福利。

参考文献

[1]杨春梅,钱春荣,张学玉.浅议绿色植保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2008.

[2]张夕林.探索植保科技创新途径推进成果产业化的发展[J].农药市场信息,2007(17):6-8.

[3]戴晓,邵斌.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