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保护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生产;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86年我国举办的第2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会议上就对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植物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期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尽量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1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高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对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植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病虫防治面积不断降低,挽回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全民大力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来,农田灭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低了百万吨的粮食损失,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使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在农民收入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植物保护的策略
在农业的快速过程中,植物保护工作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及长期性,需要制定新的植物保护策略,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环境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平衡。
2.1 坚持综合防治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技术。今后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是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保证植物保护综合防治的顺利进行。在现有的农村形势下,各村镇领导要要带领大家有效解决每家每户的防治困难问题,并且要尽量减少植物保护防治成本以及农药污染,从而增强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使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降低。
2.2 建设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将变化频繁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准确预测,把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只有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农业发展才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预测网络的建设;提高预测的水平;加强预测信息的服务建设。
2.3 加速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对抗性育种的研究力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持久抗病性及水平抗病性育种的研究,需要从育种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品种的宏观管理,使不同生态区内的多系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使垂直抗性品种的服务年限得到一定的延长。相关部门还应该在不同生态区内建立抗病虫的检测圃,检测不同的病菌以及害虫新生物型种群,从而为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后背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2.4 加强生物防治
对农田植物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大环境,从而保证当地现有的天敌资源,协调好保护天敌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保证有益生物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2.5 加强病虫的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通过建立病虫及其抗药性检测系统,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且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抗药性跟踪以及治理。将病虫的抗药性防治作为植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相关部门要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检验,建立起规范的药物抗性治理体系,把对农药的使用控制由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给当地的农民,做到真正的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6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相关部门要定时定点地对各村镇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方面保证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让农民认识到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示范基地,带动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转化率,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培训出更多具有相关技术的农民,建立起一套完善植物保护应用体系,将上述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只有这样,植物保护技术才可以更多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才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庞树楷.提高学生的植保意识,为农业生产服务——浅谈“植物保护知识”课教学的体会[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柴玉花.谈当前我国在植物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18).
[3]肖国学,冯跃华,易勇.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 .
篇2
关键词:质监 服务 品牌 思考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地理、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结晶,是优良品质的代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资产。
2005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下称《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管理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受法律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逐年增多,截止2011年5月,共对1192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保护,其中,国内产品1186个,国外6个。在保证审核质量的前提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稳步增长,产品范围涉及食品、农产品、工艺品等领域,产地范围遍布全国。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价格大幅提高,出口量大幅增加,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介绍说,迄今,中国已核准6000多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公告对国内1200余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产品范围涉及白酒、葡萄酒、黄酒、茶叶、水果、花卉、工艺品、调味品、中药材、水产品、肉制品等,涉农地理标志产品占1100多件,达总件数的92%,产地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永定县经历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永定万应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我县农业增效、茶农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而作为下属的县级质监局,有效地服务本辖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显得成尤其重要,根据近几年永定万应茶申报的工作实践,对县级质监局服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进行思考,本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精心谋划,提供政府决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应该首先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县级质监局应主动思考,精心谋划,做好政府参谋。一方面,认真开展调研。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专项调研小组,由局领导挂帅,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到有关乡镇街道、部门、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搜集资料。并组识人员到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先进县(市)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或考察报告。另一方面,主动请示汇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以呈阅件、请示件形式上报,提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目的意义、具体产品、申报理由和配套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得到重视和采纳,真正起到决策参谋作用,促进地方党委、政府作出正确决策。一是确定目标。永定县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争创永定万应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已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邵武碎铜茶、永定万应茶、三元草珊瑚、米易何首乌、汉王山娃娃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2年第205号公告),实现了预期目标。二是成立机构。成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质监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企业领导为成员,下设申报办公室,挂靠在质监局,由质监局纪检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该机构为常设机构,申报成功后,变更为永定万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办公室。三是拨付经费。确定申报项目后,每个产品由县财政预拨一定的启动资金,争创成功后,每个项目由市政府奖励申报单位20万元,奖励申报部门5万元,并将奖励金提取部分作为永定万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办公室日常经费,以保证专用标志使用和监管的资金需要。
二、尽心协调,力求争创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是能否取得保护资格的前提,县级质监局应该尽心做好申报过程的组织、引导、协调等工作。一是完善争创条件。根据申报要求,帮助争创的产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引导龙头企业按生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抓好产品质量关,组织产品质量检验,以获得产品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二是编写申报材料。聘请行业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查阅历史档案,全面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申报永定万应茶的历史渊源、生产地域范围及其产地的地理特征、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工技术和质量要求、产业的发展状况,拟写永定万应茶有关申报材料,并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稿,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经多方论证,为政府代拟申请报告及生产地域范围请示提交研究,努力得到认可,并以正式文件呈报省质监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努力得到初审和形式审查通过。三是做好专家评审的准备工作。申请报告等申报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后,由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北京向受理部门及有关专家汇报申报产品的质量特色和争创优势,做好评审答辨有关工作,努力争取一次性通过专家组的评审,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
三.细心管理,有效使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基础,最终目的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有效使用,以此体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县级质监局应该细心做好后续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制定专用标准。由县级质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及其专家,编写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经省质监局组织专家组评审通过实施。二是出台标志使用办法。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实施后,及时拟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提请政府审定出台,明确规定了相关地理标志产品的界定范围、管理机构、使用审批、印制要求以及使用监督管理等规范。三是标志使用单位报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组织制定专用标准和出台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申报专用标志的使用,并认真审查后,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单位申请,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予以注册登记使用。四是标志使用及其管理。由永定万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办公室负责征求使用单位意见并按管理办法及质量技术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印制专用标志,由保护办公室统一管理,严格审核,发放使用。
四.倾心宣传,强化监督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形成共识,县级质监局应该倾心宣传,强化监督保护。一是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提请政府将永定万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纳入实施品牌战略的决策盘子,高层发动,部门联动,媒体驱动,社会推动,多形式全方位加大宣传攻势,增强全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营造浓厚的良好的保护氛围。二是扩大产品保护效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其中的一类品牌,应该发挥其品牌效应,引导其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增加专用标志使用单位,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建立监督保护机制。应该立足辖区,联动区外。一方面做好辖区内的监督保护工作。严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关,对无报批擅自使用专用标志和有资质而产品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行为加大监督力度,依法查处。另一方面做好辖区内的监督保护工作。应该实行全系统联动,建立信息通报和监督反馈制度,开展专项检查,保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真实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前景美好,县级质监部门任重而道远,只要“四心”齐下,全面做好服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8号 2005年5月7日
〔2〕韩乐悟 《我国近千个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法制网
篇3
[关键词]社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众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非物质”顾名思义就是“精神”的,精神的深而言之就是灵魂的;“遗产”谓之“遗”显而易见不是现在的,而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就是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文化上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住本民族的根,就是要保住民族生命之水源源不断,奔腾不息。当前,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光有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还包括软实力的竞争,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提高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就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创作、发展的源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保护的事情,从长远来看,它更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那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全民族的集体努力,由此,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成为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命攸关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它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还没真正明白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明白要保护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很多学者开始呼吁在高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中小学,把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进课本带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本民族本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信念。这些措施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对于迫切需要保护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个过程不免有些漫长,且普及面太窄。如何快速、广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如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的热潮,成为多数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社区教育尤其显示出了其它正规教育都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社区教育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度的可能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教育活动。迄今为止,“社区教育”这一名词的提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比较成熟,建立了社区学院等相关机构,使得社区教育的管理日趋规范化。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社区教育也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很多地方都开始试办社区学院,推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社区教育在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从社区教育的特征来看
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征。这三个特征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时段、教育内容。其中,“全员”即教育对象,指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全程”即教育时段,指社区教育可以贯穿社区内居民的一生;“全面”即教育内容,指社区教育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只要是居民需要的,能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是伴随人一生时间最长的基本社会单位,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不论男女老幼不可避免地都会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受一定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社区是个极好的宣传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如此。定期在社区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天长日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自然会深入人心,必将大大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这也正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可比拟的。可以这样假设,在全体居民全程参与的社区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很好的宣扬。有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大众对其保护的热情就随之激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提高。
转贴于
2.从社区教育的师资来看
现在的社区教育已非传统的“街道”“民政”角度将其置于“蹦蹦跳跳、玩玩闹闹”的层面,而是有着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附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内涵。现今的社区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对各类教育进行整合。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区学院多与周边大中院校、成人院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有雄厚的教师资源。另外,社区居民中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也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有生力量。社区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资源也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社区教育能快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度。
二、社区教育提高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法
社区教育提高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系统性培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初具雏形。可以把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社区居民进行系统化培训。对于那些学习热情比较高的学员,还可以重点辅导,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志愿者。
2.举办民俗讲座、文化讲座。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优势,可以结合本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举办民俗文化讲座。
3.利用各种资源,不定时在社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以图片方式在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观感受,又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从而更自觉自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4.个别授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多项目具有很高的技巧技能性,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等,都具有很丰富很高的技巧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不仅能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切实行动。
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担当 电视传播
当今时代,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入社会文化的边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是民族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电视媒体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之一,传承文化是它的重要使命之一。电视媒体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作用?笔者结合电视业界与本台宣传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声音、形象、技艺为表现形式,依靠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个人,以身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如民间曲艺、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等。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属性,传统的平面媒体无法形象、直观地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声、画记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媒体,对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最大比例的民间曲艺表演,不仅唱腔唱词,演员的动作、情态这些文字难以准确表述的表演元素,都能通过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真实、形象、生动地予以再现。
电视媒体作为当代覆盖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始终拥有数量最多的受众。各路新媒体异军突起后,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使新媒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拓展了电视节目的传播平台。由于电视特有的表现手段和广泛的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藉由电视媒体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了最有效的宣传。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戏曲专业频道,《曲苑杂坛》以戏曲和杂技为内容定位,成为该频道的品牌栏目。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的观众,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民间曲艺形式,感受着丰富灿烂的民间传统文化,增添了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2012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集中展示中国各地民间美食及文化,虽然纪录片只有7集,却在全国掀起了空前的纪录片收视热潮。《曲苑杂坛》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电视媒体参与宣传乃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典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热潮的兴起,全国各地的地方电视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宣传。正是由于电视媒体这一传播平台,才使各地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广泛的形象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池州拥有古老的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和九华山庙会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罗城民歌、文南词、目连戏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断多年的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等民间戏曲开始恢复演出。池州广播电视台对这些民间戏曲表演、风俗活动及与之相关的考察研究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后,对入选国家、省、市、县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批次开设系列报道,进行了全景式展示。池州傩戏以其原始古朴的特征,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自古以来,傩戏演出遍及池州市贵池区的山区,史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近二十年来,池州广播电视台将其作为重点宣传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宣传。傩戏演出时间为正月初七到十五,每年这个时间,台里都会派出记者,对演出情况进行组合式报道,并积极向上级台供稿。新年池州傩戏演出的新闻,已经成为池州在央视播出的传统外宣节目。在池州当地,傩戏视听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二、发挥电视媒体的纪实功能,记录珍贵的文化影像
2009年笔者在池州傩乡采访时,山里姚村老艺人姚家兴正在做着这样一件事:老人用厚厚的一本软面抄,对傩戏仪轨的每一个细小步骤、舞台表演每一个动作的规范进行详细记录。他说现在年轻人学戏很马虎,唱腔和舞台动作十分随意。他担心几年以后,原汁原味的傩戏没有人会表演了。他期待着以后如果有人要恢复傩戏的真实面目,可以照着他记录的内容去做。面对古老傩戏的现实处境,老人流露出深深的焦虑和无奈。
由于后继乏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记录,成为越来越来迫切的工作。电视媒体由于其特有的音像纪实功能,对此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0年以来,池州广播电视台先后开设了《池州方圆》、《漫步秋浦》等文化栏目。栏目每年都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选题,精心策划,制作系列专题节目,报道内容涉及各种民间曲艺、民风民俗以及打铁、制秤、酿酒、制香、剪纸、农民画等大量日渐衰微的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节目采取纪实手法,对民间曲艺、民风民俗的内容与形式,对民间工艺与民间艺术的制作与创作流程进行生动的记录,完整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池州傩乡很多村落都有傩戏演出,演出剧本和演出风格各有不同,各村都有那么几个老艺人身怀绝技。除了演出艺术,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与傩戏相关的动人故事,这些都是傩戏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每当傩戏演出时候,我们都会对各村班社的傩戏演出进行巡回拍摄,对老艺人们的表演进行重点拍摄采访。除了新闻或专题报道外,还保留下大量的影像素材。
为了广泛搜集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与池州各地民间艺人以及民间文化爱好者建立紧密联系,或及时了解信息,或直接参与到活动的发动、策划与组织中,创造性开展宣传与保护工作。
目连戏,是曾流传于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民间大型宗教戏曲,因演绎“目连僧救母”的故事而得名,通常只在庙会、重要祭祀活动中演出。数十年来,完整的目连戏演出在池州已经极其少见。2003年秋的一天,《漫步秋浦》栏目组得到消息,贵池区和青阳县交界的长垅村桂氏宗祠上樑,周边的民间老艺人重整旗鼓,搭建草台,准备演出目连戏。栏目制片人带领一名摄像人员,驱车几十公里赶到长垅村,用了三个多小时,将整台演出完整地录制了下来。时至今日,目连戏在这一地区再也没有演出过,当年演出的老艺人很多已经过世。栏目组拍摄的演出内容,尽管无法作为节目完整地播出,却成为池州目连戏珍贵的演出资料。2008年春季,为了将罗城民歌真实还原于农民的劳动生活,《漫步秋浦》栏目与罗城民歌艺人共同策划,组织村民结合劳动场景,在田间、茶山实地录制了大量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罗城民歌。这些视频资料,随后多次用于反映池州乡土文化的电视节目中。
这些年来,池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持续不断的采访报道、拍摄记录工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强力宣传的同时,积累下大量影像资料,留下一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志,这些资料无论对当代还是后人研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透视现实,吸引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关注
由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困难重重,作为媒体工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不仅在于对其内容的宣传与记录,更要对其生存状态给予深层关注,持续呼吁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重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探寻出路。
池州广播电视台一直关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傩戏的生存状态。资金的匮乏、年轻农民外出打工、表演形式的传统、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使傩戏的影响力在傩乡日渐衰弱。针对这一问题,本台新闻热点栏目《视点》、文化栏目《漫步秋浦》都曾多次深入傩乡,进行跟踪调查,制作了多篇深度报道和纪实性节目。2010年春节,《漫步秋浦》栏目派出采访组,深入傩乡山里、山外姚村,对当地傩戏的组织、演出情况进行了全程的拍摄采访,制作播出了纪实性专题《渐远的乡傩》,真实再现了山里、山外姚村新年傩戏演出的艰难处境、傩戏艺人对祖传戏曲的执着情怀和对傩戏未来的焦虑。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池州各界人士的关注。同年,节目获评安徽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全国“展现辉煌”纪实性节目评选银奖。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报道,促使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对日渐式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的再认识,激发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从而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发挥了电视媒体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的建设,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思维、意识、审美的外化,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是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血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由于多重复杂的现实因素,尽管国家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高度重视,但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却任重而道远。作为电视媒体,在这项系统繁杂的工程中,要一如既往地担负起神圣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开展宣传工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高秀娟,《电视媒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思考》,《视听纵横》2010(6)
②薛荣伟,《发挥电视优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纵横》,2006(1)
篇5
关键词:作物种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合作
一、我国作物种种质资源概述
作物种种质资源对我们的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地球公共资源。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有利于更好的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提供安全的优良作物做出重要贡献。合作在保护和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上显得尤为重要。作物种质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衣、食等各个方面。优质的作物种质能够为人类提供食品和药物的原材料,同时还为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生物科学源源不断的基因。保护、研究、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提高国际地位有力竞争的筹码。作物种种质资源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值得我们开发利用,更好的造福人类。当前作物种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国际上热门的关注点,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作物种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要选择。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它对国家农业持续性健康发展,加强农业基础、提高r业、增强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持久性的重要意义。作物种种质资源实际上就是物种基因资源,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合作都有利于作物育种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建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为作物种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保护库、保护点,以及完善相关立法,构建了良好的物种种质资源系统和相应的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管理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基础。
二、我国当前在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作物种种质资源缺乏一定的分享体系,使得作物种种质资源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共享,科研进展缓慢。保护者不能够及时的分享信息,使用者用于科研发展也进展缓慢,严重的阻碍了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商业价值难以快速实现。由于公益性的研究落实不到位,无法使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使作物种种质资源利用存在缺陷。
(三)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我国在作物种种质资源上一些成果进展缓慢。研究不系统不全面,导致能够用于科研项目的信息也尤为有限,难以提供针对性的实质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我国作物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作物种种质资源研究起步较晚,在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保护、创新发展上采用的模式都较为陈旧,缺乏新思维,导致我国与世界上有关方面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物种在没有充分保护,用于研究的时候就已经绝种了,这也成为作物种种质资源研究上的一大遗憾。
三、合作对于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合作就是“多方共同从事一项事业,来达到共赢的目的。保护作物种种质资源需要多方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创新发展的目的。我国在合作保护利用作物种种质资源方面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一)凭借合作关系促进作物种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的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各方共同利用信息、交换信息。前期考察,收集保存作物种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估,后期的录入,共享以及保护信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种种质资源得到多方充分利用。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机制,在明确权益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共享交流,录入者和使用者都能够共享信息用于研究。共享平台的日益完善和权益分享的明确,能够在公平利用的大框架下各方公平使用平台上的信息。合法有效的共享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比如世界范围内建立的一些特定作物的协作机构及其信息网络。各国之间能够对特定作物的信息交互使用,用于各自的开发和保护。这些科学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农作物品种、新兴农作物推广上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麦、玉米。通过全球范围内作物种遗传资源的共享,人类已经在提高物种抗性,培育良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共同的遗传资源,共同的作物种成果,更高的产量,有效的解决饥饿问题、贫困问题,更好的造福人类。
(二)跨组织跨部门的协作也利于作物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物的培育、开发、保护并不是单一部门的职能,而是需要全社会不同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私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可以研究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物种。而专业的公共部门则善于研究特定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以此来开发出良株,最终用于更大范围内的生产,最终产生效益。种子公司开创多样化的作物产品市场,非盈利的育种部门则来进行作物育种。这中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不同部门不同职能通力合作的过程。这样各自都能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设置专利,保护信息资源,使物种种质资源信息流通更加广泛。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私人投资,有利于作物种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运用。人们可以利用有专利的作物种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培育出更加优质的作物用于生产生活。这样没有降低门槛的运用受专利保护的作物种种质资源有助于推广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必要性,认识到当前作物种种质资源利用保护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而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所遇到的难题。正所谓一加一大于二,通力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各方的需求,最终还能达到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造福人类。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才能实现对作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高效利用,为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抗氧化剂;紫外线照射;日晒伤
[中图分类号]R7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7-1170-03
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引起皮肤氧化应激的一个因素。过度的uV照射造成细胞内活性氧基团的生成增加,损伤细胞内的脂质、蛋白和核酸,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晒伤、光老化、免疫抑制、基因突变甚至皮肤肿瘤。局部应用抗氧化剂能调节这些事件的启动和进展,消除uV照射引起的皮肤氧化损伤。研究表明,维生素C/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协同清除自由基。也有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都有强烈的清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对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皮肤日晒伤的保护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志愿者:招募12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年龄18~60岁,皮肤类型为FitzpatrickⅢ~Ⅳ,每位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无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未接受系统性治疗及皮肤局部治疗;无光敏史:非妊娠或哺乳妇女;自愿遵守研究方案与指导。该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实验于1~3月(北方冬季)进行,以尽量减少外界环境中uV的影响。
1.2试验产品:抗氧化剂复合物(抗坏血酸、生育酚、阿魏酸、氢氧化钠、溶液/水、双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单十二醚一23、苯氧乙醇、透明质酸钠)和基质(溶液/水、双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单十二醚23、苯氧乙醇、透明质酸钠)均由美国欧莱雅公司提供。
1.3试验仪器
1.3.1数码相机(Coolpix 5700,Nikon,日本)。
1.3.2日光模拟器:采用Multiport目光模拟器GS-2006(Aohua Co,中国北京)。此日光模拟器有450W氙气灯和一个双色性的镜子。照射光将被WG320与UGll(Schott,C1ichy,法国)滤过传输出连续波长为290~400nm的光。WG320为1mm厚的短的切断滤光镜,UGll为lmm厚的长的切断滤光镜(Schott)。皮肤表面的光辐照度由校准的SUN5数字分光辐射度计(中国北京国家测量部)进行测量。此日光模拟器可发射出15倍太阳强度的模拟日光。
1.3.3窄谱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18,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
1.4具体操作步骤
1.4.1在志愿者背部取4个非曝光区域。区域1和区域2分别涂抹抗氧化剂复合物和基质各75ml,连续4天,第4天涂抹产品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dose,MED)的模拟日光照射;区域3仅予上述模拟日光照射而不涂抹任何产品(阳性对照);区域4不予照光亦不涂抹任何产品(空白对照)。详见图1。
1.4.2于试验开始前(D1)和照光24h后(D5)分别对受试区域的各部位留取大体照片。同时,测量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每个部位测三次,取平均值。
1.5数据处理:EI差值=EI均值-EI均值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P
2结果
2.1肉眼所见红斑:经模拟日光照射后,除区域1的1MED部位未出现红斑,其它所有照光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斑(图2)。区域2和区域3的1MED部位仅见淡红斑,与区域1的2MED部位红斑程度相同。随着照光强度的增加,3个区域的红斑颜色较前逐渐加深,区域2和区域3的5MED部位红斑颜色最深,呈深红色甚至伴有轻度水肿,区域1的5MED部位红斑程度仅与区域2和区域3的3MED部位相当。
2.2各部位EI差值:试验开始前各区域EI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经1~5倍IVIED的模拟日光照射,各照光部位EI均值逐渐升高。但区域1的各部位EI差值显著低于区域2或区域3的相应部位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正常皮肤具有相对完善的抗氧化体系,可以消除氧化应激,但长期反复暴露于UV中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因不能完全清除而造成氧化损伤。有研究表明,遮光剂仅部分阻止UV进入皮肤,而抗氧化剂的活性可在皮肤内维持数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保护机制,从皮肤内部起到防光作用。在护肤品中加入抗氧化剂可能起到防止UV诱发的皮肤炎症、光老化的作用,甚至抑制皮肤肿瘤的发生。
本研究中,经急性模拟日光照射后,阳性对照区域及基质对照区域的红斑颜色随UV剂量增大而逐渐加深,提示UV所致的急性日晒伤呈剂量依赖性。外用含维生素C/E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剂复合物后,这种剂量依赖性在3~5MED部位表现不再明显。外用抗氧化剂很好地抑制了uV所致急性日晒伤,1MED的UV不能诱发红斑,2MED仅诱发了隐约可见的红斑,5MED诱发的红斑仅与阳性对照区域的3MED诱发的红斑程度相当。应用窄谱分光光度计测得的皮肤表面的EI值可间接检测皮肤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该指标可客观反映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红斑引起的皮肤颜色的变化,EI值越大提示皮肤越红。我们的研究测得的EI值与上述肉眼所见的红斑结果有相似之处。阳性对照区域与抗氧化剂区域的EI差值基本相差一个MED梯度,例如阳性对照区域2MED的EI差值与抗氧化剂区域3MED的EI差值相当,以此类推。在同一个MED剂量下,阳性对照区域或基质对照区域的EI差值显著高于抗氧化剂区域的EI差值,进一步提示抗氧化剂对于UV诱导的皮肤变红起到了抑制作用。
篇7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冠脉支架术;血管保护
0引言
目前鉴于他汀类药物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抵抗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治疗机制,我院对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并在术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持续治疗,使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09/200512对69(男51,女18)例,年龄38~73岁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并在术后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冠脉造影检查: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18例、多支病变19例,其中前降支病变36例、回旋支病变23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0例;心功能正常53例、心功能不全16例;血脂明显升高56例、血脂轻度升高12例、血脂基本正常1例.
1.2方法69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15例、急性心肌梗死于心肌梗死后1~2 wk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38例. 69例患者在冠脉支架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20 mg/d治疗6~18 mo以上.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化验血脂查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检查;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出院后每2 wk门诊定期随访有关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2结果
69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和服用他汀类药物6~18 mo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95.6%的冠心病患者无血管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且血脂基本恢复正常,仅有2例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形成再狭窄而再次行介入治疗,占治疗总数的2.9%,其中1例为服用他汀类药物仅1 mo后,自行停服他汀类药物,并且又恢复吸烟、饮酒不良嗜好;1例再发心绞痛,占治疗总数1.4%.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建立在冠状动脉造影之上,具有创伤少、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是药物无法取代的目前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然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围手术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等). 目前临床上行冠脉支架术后除服用抗凝药外,另加服他汀类药物,使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1],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生命时间显著延长.
他汀类药物不仅是降脂药物,而且对冠脉支架术后的心脏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①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其破裂: 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的分解,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与脱落而形成血拴[2]. ②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作用: 他汀类药物有刺激内皮释放一氧化氮的功能,可抑制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B2)产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③ 恢复内皮功能: 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汀类药物可恢复内皮功能[3],改善血管的舒张性和弹性,使血流对斑块的压力减少,血栓形成减少;而且有拮抗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 ④ 减少炎症反应: 心肌梗死后出现炎症被认为是冠心病复发的重要危险信号,因此减少炎症反应可延长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⑤ 还可减少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总之,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后的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然而临床医生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他汀类药物对肝功的影响和引起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文卫. 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的价值[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76-78.
篇8
【关键词】戏剧 影视 传承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的新兴艺术对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影视艺术也发生了巨变,利用光、时间、空间、声音、特技等所形成的多维空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使影视艺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各类不同的电子媒介上。如果能将传统戏剧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必将会扩宽传统戏剧的传播途径、增强传播效果,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歌舞,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最终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剧艺术。主要由民间的说唱、歌舞、滑稽戏三种艺术形式融汇而成。比较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黄梅戏等。中国戏剧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把曲词、表演、音乐、美术等融为一体,用节奏贯穿其间,既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力,又达到和谐的统一,大大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形成了独有的、节奏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中国的戏剧艺术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2006年,戏剧艺术作为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6月2日予以公布。早在2001年,昆曲已被第一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现状
同所有传统艺术一样,戏剧艺术发展到现在,都面临着衰亡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更加便捷和多元化,电影电视、随身听、DVD机、互联网等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和广阔的选择空间。相反的,戏剧艺术的生存方式就显得陈旧和过时了,传统戏剧只有在舞台上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才能表现出它的艺术魅力。但这种以剧院(舞台)为中心的创作、传播和欣赏方式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约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已不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去欣赏一种程式化的、剧情相对比较简单的传统戏剧表演。不仅戏剧如此,所有的剧场艺术都面临着普遍的危机。
目前,全国共有戏剧剧种360多种,除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剧种外,还有几百个小剧种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它们的传承现状都不容乐观,对于一些地方上的大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等都开办有专门的艺术院校,但近年来都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危机。对于一些小剧种,更加令人担忧,有些剧种的传承人仅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甚至一两个,更没有任何资料得以保存,他们的传承全部靠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很多小剧种都悄无声息地消亡了。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戏剧,近年来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保护模式过于保守,保护手法过于陈旧,跟不上社会与时展的趋势,效果不好。因此,对戏剧艺术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科学的传承迫在眉睫。
三、如何发挥影视艺术在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传承中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明确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运用最能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影视艺术,将对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保护发挥巨大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借助影视艺术的强大记录功能,对经典剧目、经典唱段以及演唱方法,特别是一些濒临灭绝的小剧种,进行记录、归类整理成视频资料,统一保存。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遵守产生、发展、消亡的自然法则。但是每一种艺术形式能得以产生和发展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淀,又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因此,在它消亡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对它的记录,因为只有在这些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才可以不断地绽放出新的艺术之花。而影视艺术的技术性恰恰具备了这一特点,使记录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文字和图片的层面上,而是真实地保存了它的影像和声音,这对今后的戏剧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也为这种即将消亡的艺术形式保存了最真实、原始的影像记录。
(二)借助影视艺术的传播功能,通过电子媒介将优秀的戏剧剧目传播出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魅力。
传统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生产、传播和消费都受很多条件制约:它必须要有一个舞台(空间),它的创作和传播都是在舞台上完成的。而观众欣赏戏剧也必须通过舞台,每一个观众由于所坐的位置不同,其观看的角度就不同,因此他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经常会忽略掉很多细节的表演。而在观看的过程中,即使是去趟洗手间或者接一个电话,都会漏掉很多精彩的片段,要想再看一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安排时间、花费金钱从头看一场。因此,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借助影视艺术的先进技术,通过摄像机的角度转换和镜头、景别的切换,从不同的角度、距离来展现每一个场景,使剧中人物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变化都可以被观众看到。再借助影视艺术的传播功能,把这些优秀的剧目通过各种不同的电子媒介传播出去,人们再也不用局限在剧场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欣赏。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戏剧传播的局限性,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接触戏剧、认识戏剧,进而热爱戏剧,戏剧艺术也将因此而更加接近普通老百姓,从而重新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三)在保护传统戏剧艺术的同时,努力融合影视艺术的美学原则,开发新的戏剧形式,使戏剧艺术更贴近生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自然、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成了观众对艺术的一种追求。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而对于戏剧来说,其精华所在却是追求神似的写意风格——假定性和程式性。传统戏剧要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诠释复杂的场景和情节,解决舞台空间与剧情实际空间之间的矛盾,在几代艺人的努力下,终于创造了一整套拓展舞台空间、变换舞台空间的巧妙办法,这就是高度程式化的虚拟手段。例如,同样是表现上楼梯、开门的情节,在戏剧艺术中,可以用几个程式化的动作就交待了;而在影视艺术中,就必须要有真实的楼梯和门,而演员也要像在生活中一样去上楼梯、开门,仿佛身临其境。戏剧艺术不仅通过富有音乐节奏的肢体语言,配之以小道具,创造出各种变幻的空间,并且以不同的脸谱来概括类型化的人物特征,生活形象被高度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恰恰就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之所在,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和保护的。就像现代的剧院文化一样,虽然都在逐渐式微,但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剧场艺术一定要保存,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欣赏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戏剧艺术,还必须回到剧场、回到舞台,这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对传统戏剧的尊重。
另一方面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接受和吸纳新的艺术元素,开拓新的戏剧形式。影视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影视艺术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借助科技的手段,制作出逼真的场景,突破了舞台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时空与视听的综合再现。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培养和改造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传统戏剧也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依据影视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传播媒介、欣赏方式、审美心理,运用影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全新的、以戏剧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屏幕艺术作品。在融合的过程中,肯定要经历痛苦的割舍,因为戏剧艺术中的假定性和程式性恰恰违背了影视艺术中的逼真性原则,因此,割舍在所难免。其实,不仅是戏剧,各种艺术形式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例如电影,随着剧场文化的逐渐萎缩,电影艺术本身也正在萎缩。但是,在电影艺术式微的同时,它还在不断地接纳新技术或与别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媒体进行融合,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态,比如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广告、活动网页、电脑游戏等。而传统的、古典意义上的胶片电影,可能会成为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戏剧艺术要得以延续,就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融合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催生新的戏剧品种。
艺术发展史的经验证明,所有生命力旺盛的艺术门类都是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历久不衰的,但它们的语言结构是有寿命的,需要做出不断的调整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历史的发展。将传统戏剧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必将会扩宽传统戏剧的传播途径、增强传播效果,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注:本文为河南省2012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30147)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帕金森病; 荜茇; 生物碱; 6-羟基多巴胺; 抗氧化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DA 含量显著减少[1]。目前临床上常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PD,该类药物只能改善PD的临床症状,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阻断PD的进程。并且随着病程不断增长和用药量的加大,所显现出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寻找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成为研究PD药物的热点。
荜茇Piper longum L.是中蒙藏维医习用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等功效,在印度也广泛应用[2]。荜茇中含有较丰富的酰胺类生物碱,并且具有抗炎、抗氧化、抗乙肝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3-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荜茇中含量最高的胡椒碱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减少MPP+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5],并且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D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抗凋亡和抗炎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6]。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已建立了荜茇总生物碱(PLA)有效部位提取制备的稳定工艺[7],并对荜茇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8-10],为荜茇总生物碱的药效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6-OHDA单侧损伤纹状体制备PD大鼠模型,探讨荜茇总生物碱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开发荜茇防治帕金森病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 6-羟基多巴胺(6-OHDA,美国Sigma公司,批号MKBH3054);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美国Sigma公司,批号 SLBB0077V);美多巴(上海罗氏有限公司,批号SH1001);酪氨酸羟化酶单克隆抗体(美国Sigma公司,批号101M4796);鼠ABC检测试剂盒(美国Vector公司,批号172013);浓缩型DAB试剂盒(北京中衫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K133319D);总蛋白定量测试盒(批号 2013021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批号 20130614),丙二醛(MDA)测试盒(批号 20121120),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试盒(批号 20130228),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批号 20121122),一氧化氮(NO)测试盒(批号 20130426),一氧化氮合酶(NOS)测试盒(批号20130223)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仪器 Stoelting脑立体定位仪(美国Stoelting公司);大鼠旋转行为记录仪(美国Columbus Instruments公司);大鼠疲劳转棒仪(西班牙Panlab公司); CM 3050S冰冻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ECLIPSE80i型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 SIGMA-3K15冷冻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SPECTRA max PLUS384连续光谱酶标仪(美国分子仪器公司)。
1.3荜茇总生物碱的制备 荜茇药材购于新疆维吾尔医院药房(批号PLL-10-09),由新疆药物研究所刘庆华研究员鉴定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茇P. longum的未成熟的果穗。称取干燥粉碎的荜茇果穗3 kg,加入85%乙醇15 L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到荜茇提取物。荜茇提取物溶于水后经大孔树脂采用0%,20%,40%,60%,85%的乙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将60%乙醇洗脱流分合并后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到荜茇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64.43%。HPLC检测其胡椒碱、荜茇明宁碱和二氢荜茇明宁碱质量分数分别为50.68%,3.74%,0.62%。
1.4动物分组及处理 雄性SD大鼠120只,SPF级,体重220~240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实验前适应性饲养7 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PLA组、美多巴组,每组15只。模型筛选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PLA组给予荜茇总生物碱50 mg・kg-1・d-1,美多巴组给予美多巴50 mg・kg-1・d-1,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5% CMC-Na水溶液,连续给药6 周,每日1次。
1.5PD大鼠模型的制作及筛选 大鼠经10%水合氯醛(3.5 mL・kg-1)腹腔注射麻醉后,颅平位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头部备皮消毒后,切开头部皮肤,充分暴露前囟。参照Paxinos等[11]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左侧纹状体三坐标点[12]:一点为前囟前0.7 mm,矢状线左侧旁开2.6 mm,硬膜下6.0 mm;一点为前囟前0.7 mm,矢状线左侧旁开2.6 mm,硬膜下5.5 mm;另一点为前囟前0.7 mm,矢状线左侧旁开2.6 mm,硬膜下5.0 mm处。每点用微量注射器缓慢匀速(1.0 μL・min-1)注入6-OHDA(4 g・L-1,用含0.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配制)1.0 μL,注射完毕后留针5 min,然后缓慢退针,缝合切口皮肤,外涂青霉素粉剂预防感染。假手术组用上述相同方法向左侧纹状体注射同体积的含0.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术后第5周,以皮下注射0.5 mg・kg-1APO诱发大鼠向健侧旋转[13],先使大鼠适应测试环境5 min,再用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记录APO所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记录开始旋转至30 min内的旋转圈数,以向左侧(损伤侧)旋转圈数与向右侧(健侧)旋转圈数的差值在30 min内的平均数为净旋转圈数,且净旋转圈数>80 r・h-1,则视为成功模型。
1.6行为学检测 分别于大鼠给药后第3周和第6周以皮下注射APO 0.5 mg・kg-1诱发各组大鼠向健侧旋转,记录开始旋转至3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于给药后第3,6周进行大鼠转棒行为观察。测试前1周每天将大鼠在8 r・min-1的转速下训练3次,每次5 min,2次训练之间间隔20 min作为疲劳恢复时间。测试当天,将大鼠放在转棒上,启动转棒,开始计时,大鼠为保持平衡而跟随转棒运动,逐渐增加转棒转速,观察大鼠运动,直至大鼠从转棒上掉落,结束计时。
1.7TH免疫组化染色 各组大鼠麻醉后经心脏灌流固定,断头取脑,经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切片入0.3% Triton X-100透膜30 min;3% 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正常羊血清封闭30 min;TH一抗4 ℃孵育过夜;生物素标记羊抗小鼠二抗,室温孵育2 h;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室温孵育30 min,37 ℃ 孵育30 min。以上各步骤均用 0.01 mol・L-1 PBS洗5 min×3。最后用DAB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每只大鼠各取纹状体、黑质相同部位脑片3张,通过Nikon显微镜采集图像,用NIS-Elements 病理图像分析系统(Ver.2.1)进行分析,根据灰度值选取TH阳性细胞和TH阳性纤维,计算黑质区域TH阳性细胞数目和纹状体区域TH阳性纤维密度值。
1.8脑组织各生化指标的测定 大鼠断头后迅速取脑组织,分离双侧纹状体及中脑腹侧组织,准确称取质量,用0.9%的生理盐水制成10%的组织匀浆,2 500 r・min-1离心取上清,分装后置于-80 ℃ 冻存。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 SOD,CAT,GSH-Px,NOS活性以及MDA,GSH,NO含量。以上测定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定。
1.9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分析各组间差异,P
2结果
2.1荜茇总生物碱对APO诱导旋转行为的影响 术后5周,经APO诱导后,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旋转现象,模型组大鼠存在异常旋转行为,旋转圈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
2.2荜茇总生物碱对大鼠转棒行为的影响 术后5周,假手术组大鼠在转棒上的滞留时间为(65.0±4.1) s,模型组大鼠平衡协调运动功能较差,在转棒上的滞留时间明显比假手术组短(P
2.3荜茇总生物碱对PD大鼠脑组织内TH表达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黑质部位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
2.4荜茇总生物碱对PD大鼠脑组织内SOD,GSH-Px,CAT,NOS活性和MDA,GSH,NO含量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降低(P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发病机制的老年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PD的发病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的下调、蛋白质异常折叠和集聚、钙平衡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4]。其中,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发病的核心因素[15],抗氧化治疗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确实有效的方案之一[16]。荜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17]。鉴于PD发病机制复杂,而中药有效部位的多成分具有协同作用和整体调节等优势,本实验选择含有多种酰胺类生物碱的荜茇总生物碱有效部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6-OHDA致大鼠PD模型损伤的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作用来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
在大鼠的行为学评价方面,通过外周给予DA受体激动剂APO可诱发大鼠向健侧产生旋转行为,记录一定时间内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可以对PD的损伤程度进行量化,作为判断模型成功与否以及药物治疗作用的标准[18]。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6-OHDA制备纹状体单侧毁损的PD大鼠,在APO诱导后出现明显的旋转行为,且在转棒上的滞留时间缩短,该行为与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损伤以及纹状体内DA含量的减少程度有关[19]。通过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了PD大鼠模型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及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表达减少,证明6-OHDA单侧纹状体注射造成大鼠黑质大量DA能神经元脱失,因而经黑质-纹状体通路投射到纹状体的DA神经递质减少。这一结果与行为学结果一致。PLA干预6周后,则能明显改善PD大鼠的行为异常,增加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TH阳性纤维密度,从而推测PLA对DA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在PD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生物体内存在着SOD,GSH-Px,CAT和GSH等抗氧化酶及非酶系统,在整个防御体制中,SOD歧化氧阴离子(O2-)为过氧化氢(H2O2),CAT催化分解H2O2为水(H2O)和氧(O2),GSH-Px利用GSH还原H2O2为H2O或醇类化合物,它们相互协调,通过抗氧化以及清除多余的自由基对机体起保护作用[20-21]。而6-OHDA诱导的PD模型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抗氧化保护系统SOD,GSH-Px,CAT和GSH等功能异常,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自由基增多,引起过氧化脂质产物MDA的含量明显升高[22-23]。而NO作为氧自由基的一种,其神经毒性在P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NOS过量表达和NO含量升高,致使机体内过氧亚硝基的生成增多,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24]。本实验结果表明,6-OHDA诱导的PD大鼠黑质及纹状体内SOD,GSH-Px,CAT的活力降低,NOS的表达升高,MDA和NO含量升高,GSH的含量降低,说明模型动物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而PLA干预后,提高了大鼠黑质及纹状体内的SOD,GSH-Px,CAT的活力,降低NOS的表达及MDA和NO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表明PLA能提高6-OHDA诱导的PD大鼠抗氧化能力。
综上所述,经过荜茇总生物碱治疗后,PD大鼠的神经元受损得到一定的修复,行为得到明显改善,而机体抗氧化能力也明显提高,说明荜茇总生物碱对6-OHDA诱导的PD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PLA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熊,陈忻,张楠. 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及中药防治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5):686.
[2] Pathak N, Khandelwal S. Modulation of cadmium induced alterations in murine thymocytes by piperine: oxidative stress, apoptosis, phenotyping and blastogenesis[J]. Biochem Pharmacol, 2006,72 (4):486.
[3] 毕赢,吴霞,陈筱清. 荜茇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 (22):1697.
[4] Jiang Z Y, Liu W F, Zhang X M, et al. Anti-HBV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Piper longum [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13, 23(7):2123.
[5] Lee C S, Han E S, Kim Y K. Piperine inhibition of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cell death in PC12 cells[J]. Eur J Pharmacol,2006,537(1/3):37.
[6] Shrivastava P, Vaibhav K, Tabassum R, et al. Anti-apopto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piperine on 6-OHDA induced Parkinson′s rat model [J]. J Nutr Biochem, 2013, 24(4):680.
[7] 杨慧,吴霞,罗容,等. 来自荜茇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国, CN201010144471.1 [P]. 2010-04-08.
[8] 毕赢,刘军辉,罗容,等.HPLC法同时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8(1):47.
[9] Liu J H, Bi Y, Luo R, et al. Simultaneous UFLC-ESI-MS/MS determination of piperine and piperlonguminine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kaloids from Piper longum L.: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in rats [J]. J Chromatogr B, 2011, 879(27):2885.
[10] Liu H L, Luo R, Chen X, et al. Tissue distribution profiles of three antiparkinsonian alkaloids from Piper longum L. in rats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B, 2013, 928:78.
[11] Paxinos G, Watson C. The rat brain in stererotaxic coordinates[M]. 3th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7:86.
[12] Liu D Z, Zhu J, Jin D Z, et al. Behavioral recovery following sub-chronic paeoniflorin administration in the striatal 6-OHDA lesion roden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J Ethnopharmacol, 2007, 112(2):327.
[13] 杜靖,孙作厘,贾军,等. 高频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调节作用[J]. 生理学报, 2011,63(4): 305.
[14] Schapira A H, Jenner P.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Mov Disord, 2011, 26 (6):1049.
[15] 王彦春,许汉林,傅琴,等. 虎杖白藜芦醇及其脂质体剂型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36(8):1060.
[16] Chan H H, Kumar S, Zhuo L. Neuroprotective and behavioural assessments of an imidazolium compound (DBZIM)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duced by 6-OHDA [J]. Eur J Pharmacol, 2013, 715(1/3):405.
[17] Veeru P, Kishor M P, Meenakshi M. 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J]. J Med Plants Res, 2009, 3(8):608.
[18] Hudson J L, van Horne C G, Stromberg I, et al. Correlation of apomorphine- and amphetamine-induced turning with nigrostriatal dopamine content in unilateral 6-hydroxydopamine lesioned rats[J]. Brain Res, 1993, 626(1/2):167.
[19] Iancu R, Mohapel P, Brundin P, et al. Behavio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unilateral 6-OHDA-lesion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mice [J]. Behav Brain Res, 2005,162(1):1.
[20] Kumar H, Lim H W, More S V, et al. The 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aging brain and Parkinson′s disease: convergence and parallelism [J]. Int J Mol Sci, 2012, 13(8):10478.
[21] 王彦春,许永海,马骏,等. 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脑黑质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8):2417.
[22] Khan M M, Raza S S, Javed H, et al. Rutin protects 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oxidative stress in an animal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Neurotox Res, 2012, 22(1):1.
[23] Yu Y P, Ju W P, Li Z G, et al. Acupuncture inhibits oxidative stress and rotational behavior in 6-hydroxydopamine lesioned rat [J]. Brain Res, 2010, 1336:58.
[24] Gomes M Z, Raisman-Vozari R, Del Bel E A. A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decreases 6-hydroxydopamine effects on tyrosine hydroxylase and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rat nigrostriatal pathway [J]. Brain Res, 2008, 1203:160.
Protective effect of alkaloids from Piper longum in rat dopaminergic
neuron injury of 6-OHDA-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ZHENG Li1, WANG Hao2, BA Yin-ying1, LIU Hao-long1, WANG Meng1, GUO Wei-wei1, WU Xia1*, YANG Hui2
(1.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Neural Scienc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lkaloids from Piper longum(PLA) in rat dopaminergic neuron injury of 6-OHDA-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 The rat P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jecting 6-OHDA into the unilateral striatum with a brain solid positioner. The P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PLA group (50 mg・kg-1・d-1), the madorpa group (50 mg・kg-1・d-1) and the model group, with 15 rats in each group. All of the rats were orally given drugs once a day for 6 weeks. Meanwhile, other 15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only injected with normal saline in the unilateral striatum. The behavio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pomorphine (APO)-induced rotation and rotary rod tests. The number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TH)-positive cells in rat substantia nigra and the density of TH-positive fibers in striatum were detected by tyrosine hydroxyl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ntent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glutathione (GSH), catalase (CAT), malondialdehyde (MDA),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 rat substantia nigra and striatum were measured by th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Result: After being induced by APO, PD rats showed obvious rotation behaviors, with decreased time stay on rotary rod 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TH-positive cells in sustantia nigra and the density of TH-positive fibers in striatum. The activities of SOD, GSH-Px, CAT, the content of GSH an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reas the activities of NOS and the content of MDA, 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ehavioral abnormality of PD rat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positive cells in sustantia nigra and the density of TH-positive fibers in striatum. It could up-regulate the activities of SOD, GSH-Px, CAT, the content of GSH an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NOS and the content of MDA, NO. Conclusion: Alkaloids from P. longum shows the protective effect in substantia nigra cells of 6-OHDA-induced PD model rats.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with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217
对于植物保护这个新兴学科而言,只有抓住了信息技术这个强大助力,才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成果,才能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是有必要的。
1 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言,核心理念就是信息化。换言之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管理与决策。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理念正在逐步贯彻于各个领域当中,而植物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它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日常植物信息采集、处理工作,转变成以各种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植物保护的工作方式,更是改变了植物保护的传统理念,给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且极为必要的。对于新时期下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其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非常多,这些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优化植物保护、提高植物保护的成功率非常重要。而在我国传统植物保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人工采集、分析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所获得的保护方案相比而言效率较低,对植物保护工作的促进效果较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植物生长的状况可以得到实时的检测,极为有效的提高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2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分析
2.1 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植物保护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的作用不容小觑。一般情况下,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工作是对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传递、存储等,当相关数据智能化登记入库之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数据来得到最新的植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保护的方案进行调整。目前,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在植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国外的数据库明显更为完整、科学,因为这些数据库除了对植物的数据进行存储之外,还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病毒、虫害进行了较为详尽记录、分析与鉴定,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为了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多多吸纳国外数据库的优点,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
2.2 现代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而产生的,这项技术的产生使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和GIS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检索、存储、分析与表达,从而实现对该范围内病虫害进行和治理的最终目的。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病虫害的防止是重点工作之一,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保护范围内的病虫害状况进行检测,是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预警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蝗虫的防治与研究工作之中。
2.3 现代信息技术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除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外,遥感技术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相比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而言,遥感技术更为成熟,且目前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这项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通过遥感设备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数据对病虫害爆发的概率进行预测;通过遥感设备跟踪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此来确定植物保护的方案;通过遥感设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的活动状况进行直接研究,以实现病虫害的动态监测。这项技术是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判断植物保护区域内病虫害灾情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 结语
植物保护是我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人员只有对植物提供较好的保护,才可能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争取尽快实现植物保护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