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 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品的贸易额与上年同月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也几乎都在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 期。据WT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世界贸易名义增长23%,彻底摆脱了上年名义增长-23%、实际增长-12.2%的阴影。可 以说,世界贸易已经走出2009年负增长的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上半年的增速快于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同比增幅达25%。而下半年,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先扬后抑、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外溢、各方纠正失衡进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额增长放慢至18%。
二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美国2010年1~10月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增长28.4%和18.1%。
三是金砖四国依然是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从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了40%,为世界贸易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太地区FTA向无税化方向迈进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双边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87个(包含关税同盟)。其中2000年以后签 署的121个,占全部FTA的64.7%。从地区上看,亚太地区是FTA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亚太国家的FTA覆盖率都在50%以上, 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的FTA覆盖率更高。
篇2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明晰的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定位人才的培养结构。职业教育真正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这些学生将来都要到外贸企业和海关单位从事工作。作为要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更好地阅读相关的文献,并且能够从事一定的对外沟通交流工作,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国际贸易的特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作为外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管理和国际贸易准则,能够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贸易准则,开展对外贸易。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针对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因此,岗位和人才目标定位一定要明晰,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围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并多渠道搜集外贸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制定人才评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还应该提升他们的外贸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
2优化课程安排,突出专业技能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在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针对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对现有的高职课程进行优化和组合,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此,应该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压缩和补充,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又和当前的外贸环境和行业相距较远的课程进行压缩甚至淘汰,同时及时的补充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国际贸易实际的教学内容,提供更加新鲜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够与国际贸易的实际相统一,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另外,针对国际贸易行业的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设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国际贸易的准则,不断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应该遵循的流程,提高他们的操作应用能力,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确立合理科学的比例,增加实训课程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状。将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作为核心课程,同时补充贸易实务平台软件系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内容,积极拓展校外实习教学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熟练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教学中一方面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室参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教学内容。学校建立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采购安装外贸、单证系统、国际贸易模拟练习系统、报关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系统等一系列的实验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不断熟练国际贸易的相关流程,提升他们的实践和感悟能力。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到相关的实习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熟悉各种使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业务流程,充实实践教学经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企业也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能够招聘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4强化外语沟通能力,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行业特点,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交际能力。另外,随着国际贸易逐步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悉各种国际贸易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当前国际贸易交流是通过通讯和网络设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为此,国际贸易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双语教学,开设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课程,譬如,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致电、外贸口语等,既能够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交际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熟悉业务流程。
篇3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随着21世纪国际经济的发展大爆发,世界经济也呈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国际上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国想要促进国家经济的综合性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就必须要跟紧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主动的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发展趋势当中[2]。在这个主动融入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我国的综合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部分其他国家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大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人才短缺,导致我国的软环境实力存在一定差距,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在巨大的经济竞争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并积极的主动融入到世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易规模也不断的逐渐扩大,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市场的依赖程度[3]。基于以上环境基础,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面临适应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发展。而承接产业转移视角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由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条件发生的变化引起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地区,从而实现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只有主动和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4]。具有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等特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是实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我国输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从而适应全球化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时代性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发展。
2.承接产业转移视角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多种教育形式主体为人们实现专业教育培训的学习。解决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投入问题是实现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供需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公办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并建立专业国际贸易人才的鼓励机制,调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和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为我国输送大量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
2.2完善国际贸易人才集聚和流动机制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量的“用工荒”问题,因此我国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以及流动机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各类的专业教育资源以及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也不具备任何吸引人才的能力,且部分企业事业单使用人才的性质不一,更加导致人才的流动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完善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和流动机制[5]。
2.3强化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
保障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是解决现有国际贸易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国要对国际贸易技术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培育机构培育专业人才的能力。首先要实现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训过程的基本对接。
3.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3.1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塑造不高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于社会政治、社会法律、社会经济、国际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途径,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不仅要具备以上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还要全面掌握贸易对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政策和发展现状[6]。而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不高,高校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全面和创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广泛性不高,无法与国际社会进行优质的专业贸易接轨。
3.2国际贸易社会实践能力不高
部分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均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素养,但仍然存在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实践能力。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需要长久的时间去适应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以及不断的学习探索将自己掌握的部分国际贸易知识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通过大量的时间经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真正符合国际贸易的高综合素质能力[7]。同时,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中,高校仅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评定,而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评估考核,造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仅注重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塑造,而忽略对自己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
4.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4.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具备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来说不仅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素质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包括商业英语领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领域的综合业务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力是胜任国际贸易这份职业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额专业知识以及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人才培育的机构来来说,还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设置实用性和专业性更高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2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综合专业素质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高校和教育机构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实践,可以采用实训作业或者案例教学法等实践教学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可以采用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去实践调研,加强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自我问题分析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知行合一,提前体验国际贸易交易的业务流程,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平衡[8]。
5.总结
篇4
一、当前专业化趋势下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符
高职教学与其他的类型的教学有着很大差别,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重视实践性、技术性,还重视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后续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但是,从目前我国各个高职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教学的侧重点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符合专业化趋势。例如,各个高职院校所选用的国际贸易教材偏重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盲目跟从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就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类型来看,国际贸易类型的教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达不到教育新式人才的目的。教材中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新发展趋势、热点、特点、新问题等没有进行相关介绍,例如,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国际贸易应该衡量二者的发展比例,对国家贸易的发展趋向进行表述,但是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实时性,这与专业化趋向是相悖的。
(三)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无法与专业资格证书取得良好结合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很多专业会设立专业资格证,例如,会计专业有会计资格证、计算机专业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物流专业有物流师证等,设立专业资格证的目的就是督促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获得熟练的操作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工作技能以及专业技术。因此,高职院校的贸易专业也要实施双证制,学生必须获得毕业证,又要获得专业等级证书才能顺利毕业。目前,涉及到国贸专业的专业资格证书有多种,如单证员证、报关证、商务英语证等,但是现阶段高校的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的获得缺少必要的联系,使得高职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二、当前专业化趋势下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整理思路
(一)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各个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将教学推向企业,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这也是当前专业化趋势下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整体思路的中心内容。根据调查显示,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与市场需要不相符,学生不能将在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接轨。所以,各个高职院校要充分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整理教学思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参考值,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教学课程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二)完善教材内容,健全教学机制
国际贸易这门课程需要与实际相接轨,实时信息非常重要,需要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一致,将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信息融入教材。例如,教材中要增加以多边贸易为主,并针对国际贸易关系相关的信息进行介绍,添加国际贸易政策信息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的转变信息等。另外,教学内容需要与资格证考试有一定联系,提高高职生的竞争力,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化能力,能够适应时展需要。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国贸;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与各国之间的一些贸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要解决当前的国贸问题,并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和改进国贸现状。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问题
肆意消耗资源。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能源大国。但受到我国当前的国情限制,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两类。而为了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贸易出口额,许多企业开始肆意开采消耗我国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前矿产资源十分稀缺,而国内森林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1]。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转型,也越来越看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出比,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从短期国贸市场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出口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但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国贸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令人堪忧。贸易冲突严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比较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不高也导致了我国商品在出口市场中的价格低廉,也对同类的进口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这些同类进口国家因为要保护对本国市场,所以常常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等放置。而这些被限制的产品往往属于比较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如农产品、鞋包等等,而这些产品在我国国贸出口中占比幅度也较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出口,也使得两边贸易冲突更加明显[2]。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
1、完善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内物流状况,探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和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际物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并以国际物流行业为标准,制定国内物流市场规范,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因为我国本土物流行业规模小,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现在我国的国际物流市场被许多具有优势的外资物流公司占领。我国如果想要夺回物流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和调整企业规模,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专门为我国国际贸易服务的物流品牌。2、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政策支持是促进国贸良好发展的大前提,同时还要在过贸出口市场中建立一个中间管理组织,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出口市场管理规范。我国在市场管理当中课可以学习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当前的国外出口市场不光有法律法规保护,同时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市场协调管理,其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价竞争,造成出口市场混乱。我国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建立中间管理组织来加强出口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监督市场价格是否合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企业提供合适的出口机会[3]。3、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引进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来讲,国外企业研发的新技术都会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并防止核心技术转移,所以我国难以接触到外国的核心技术。综上所述,我国应该着眼于国内企业,鼓励其自主创新技术,打造专利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许多国家开始防备并限制将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引入我国,使得我国相关的创新技术水平更加落后。所以,只有依赖于我国企业引进加强培养相关及术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突破创新难点,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贸易发展。
三、促进国际贸易新发展的策略
我国国际贸易想要或的新发展,就应该拓宽国际市场。开发比较有潜力的市场,并增加贸易顺差国的出口总量,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进口新原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4];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商品需求也有所转变。所以,我国企业要注重科技开发,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还应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准。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充分结合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合适的企质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潘爽.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科研,2015(22):290-290.
[2]陈宁.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求索,2015(2):76-80.
[3]李晗菲.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5):266-266.
篇6
一、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资源过度消耗
作为一个能源大国,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的产品。为了尽量达到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我国企业就会加大贸易出口额,从而导致众多企业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大力开采与消耗,以至于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匮乏的现象。另外,我国的耕地面积也持续减少,既是我国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但仍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
(二)我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品。即使我国已经开始进行转型,也比以往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并且提高了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但实际上,我国国际贸易市场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要地位,而且从国际贸易市场来看,依然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更需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我国在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但我国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依然过少,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无法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的地位也十分严重。
(三)我国贸易出口商品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劳动价格也相对低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也随之造成了低廉的贸易出口商品价格,进而对同类型的贸易市场造成了的一定的冲击。这些同类型进口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市场,就会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从而影响我国商品出口。这些被限制出口的商品通常是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比如鞋包、农产品等。这些产品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据的比例也较大。所以在这些年,我国贸易出口商品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一)国际贸易发展逐渐高级化
在当前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逐渐朝着智能化科技的方向发展,商品结构的发展更加高级。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转变传统贸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打造属于自己国家的贸易品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且,随着各国致力于科技创新,国际贸易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也随之实现,进而构建一个更高级的贸易环境。总之,国际贸易发展逐渐朝着高级化的道路发展。
(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存在着两极化现象
在当今时代,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更高的决定权和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就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差距的加大,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差距也逐渐加大,进而导致资源利用不平衡、贸易利益分配不平衡现象出现。长期下去,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就无法占据有利地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就会导致我国的贸易发展受到阻碍。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也是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逐步完善我国物流业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国需要认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构建,以及物流标准的完善,为我国在国际物流方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并且要参考国际物流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国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业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从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来看,物流规模较小、服务水平需提高是突出问题,进而导致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国际物流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当前,我国就需要加强在物流市场的地位,通过资源整合、扩大规模等措施,全面提升我国物流服务水平,真正提高我国物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地位。
(二)不断规范出口市场的管理
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道路上,政策支持是其发展前提,但也要在国际贸易出口市场中构建一个管理机构,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管理,不断规范我国的出口市场。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管理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会具备完善的法律依靠,并具备健全的结构进行组织管理,以避免出口市场出现混乱情况。我国就可以进行参考,再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出口市场的规范管理,有效监督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为各企业带来了出口机会。
(三)鼓励企业大力创新技术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仍处于落后的形势,以至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引进高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方面,由于国外高核心技术具备相应法律保护,从而避免了其他国家对自己核心技术的引进。因此,我国就难以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就需要依靠国内企业,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近些年,因为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各国家就有意限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引进我国,进而阻碍了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所以,只有通过我国企业进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加强企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进步。
篇7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网络经济形态诞生并实现了迅速发展,基于电子商务下网络经济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基于此,世界各国逐渐提高了对这一全新经济形态的重视程度。但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是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实现对这一影响的客观且全面分析,以确保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实现了贸易成本的有效降低。基于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式下,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繁复的程序进行,这在无形之中就延长了交易时间,提升了成本;但是,基于网络经济下,采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直接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进而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中间费用,提升了贸易的综合效益;第二,能够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进而生成了全新的贸易形式。基于当前的买方市场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需要以灵活的组织形式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等来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进而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基于网络经济下则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组织形式的创新,进而以崭新的营销方式来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第三,通过网络媒介促使全球市场进行完善。基于传统国际贸易形式下,各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虽然实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基于网络经济的崛起,促使整个国际市场被完善打开,国与国间的合作力度明显增强,这是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整个进出口贸易在网络市场上变得更为快捷且方便,同时性价比相对较高,进而以强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各国,同时网络信息的及时性能够促使产品的宣传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加上网络交易下支付方式的便捷化也促使国际贸易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具体为:首先,加大了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所存在的弊端不断凸显,在实际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相应的支付风险逐渐提升,进而导致国际贸易的风险性加大。同时,网络经济犯罪行为逐年攀升,这也意味着当前基于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其次,物流发展的弊端逐渐凸显。基于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形式需要以物流为基础,而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贸易进行的速度与质量等,但目前国内物流体系尚未发展成熟,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之需;最后,人才缺口的不断增大与国际贸易发展之需间的矛盾凸显。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规模等不断扩大,相应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但是,具备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
二、基于网络经济形态下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稳健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加大网络经济的发展力度
要想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下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就需要以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实现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打造,进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实力,并要注重向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同时要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适当的干预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以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竞争实力,就需要加大对网络经济的宣传力度,实现网络经济这一全新经济形态进行的深入发展。
(二)净化网络发展环境,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网络经济发展下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网络环境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同时要加大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针对当前我国物流系统的不健全之处进行有效的完善,确保网络经济形态下的国际贸易能够实现交易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而针对当前我国网络建设情况,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与传输率,为确保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经济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并提升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落实现代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奠定基础。其次,要针对当前行业发展下人才匮乏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的合作等来提升行业人才的质量,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总结
篇8
一、现阶段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教育形式单一化
在现今社会中传统式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对于老一辈的教师,还是新一代的年轻教师们,无论是国际贸易课堂,还是其他课程,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知识含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在课堂上的发挥效果,这样传统式的教育形式太过于单一化,不能够开拓出学生的潜质,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国际贸易的专业性人才,不利于我们国家商业的发展。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的讲师来说,他们专注于课堂上自我的发挥与讲解,课堂内容和课堂课件完全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摸索,而不是通过教育团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探讨,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单一化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对于国际贸易这种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来说,缺乏相应的教育体系会导致校内教育系统的混乱,教师的教学进程慢,学校教育制度的执行能力低,甚至会导致学校倒闭,为此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育能力,还有利于校内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1]而导致国际贸易教育体系混乱通常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相关领导对于教育形式的认识不足,例如在教育课程方面,为了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配合,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课程配置人员需要请教一定的专业人士,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大多数人都不根据流程走,往往是自行安排课程,依据的理论也是令人瞠目结舌。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原因,有的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型的国际贸易交流课程,所以在课堂上往往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模式,从而难以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
(三)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国际贸易教育体系不完善与教育形式单一化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它们取决于当前教育者,领导者对于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只要他们提高了认识,做好了教育准备,完全可以保证国际教育的改革创新。而对于影响国际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来说简单的思想改变则难以确保国际教育的正常改革。现今社会,最大的外在影响因素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也就是说当前国际贸易教师的教育素质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教师资格的需求,对于现今社会我们需要的国际贸易教师是能够将知识与实践双结合,既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还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专业培训,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现在的教师对于实践发展的理解能力及锻炼机会不足,所以导致了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落后现象。
二、国际贸易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
(一)构建国际贸易教育研讨组
为了解决当前国际贸易教育的教育形式单一化问题,我们需要综合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方式,不断的引进国外的教育经验,所以这样的一个国际贸易教育研讨组亟待组成,为了国际贸易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讨小组不能直接选择某个教师的较好的教育方式,统一所有教师的教育形式,这样不仅缺少了教育特色,还严重曲解了教育改革的真正含义。所以研讨小组要不断结合所有教师的教育经验,总结归纳得出优秀的教育方案,育内容,但是教师的教育形式绝对不能一致,这样会影响教师的课堂特色发挥,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甚至影响教育改革[2]。同时教育研讨组还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结合国际社会发展形式,补充当前国际贸易的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制,从而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二)完善国际贸易教育体系建立
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完善国际贸易教育的教学方式,而所谓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就是领导者,教育者和学生三者工作分配合理化,工作内容具体化。身为领导者要注重管理学生与教师的教育形式,教育安排等,例如对于教师的课程安排,领导者不能按照老师的空闲时间随便安排课程,这样会导致教育系统的混乱,所以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咨询专业国际贸易教育人士的意见,再结合社会贸易市场的发展来决定课程形式。对于教育者来说则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内容需求,还需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大力培养。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形式,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既能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还要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完善教育系统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说,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专业经验足的学习者,所以作为学生,若想成为专业技能强的佼佼者,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操作能力培训。
(三)提高国际贸易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于国际贸易改革的外在影响因素来说我们不能仅去改变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想法,我们还要学习国外教育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际贸易教育发展的教育方式,就有效的经验来说,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国内的师资力量。所以在教师方面我们可以对于专业知识好的教师进行国际贸易实践培训,或者国家资助他们去国外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育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从国外或者高端企业引进专业性教师,这样可以使教育更接近国际贸易的社会市场。同时学校领导也可以组织操作实习,通过联系相关国际企业让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实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能力。
三、结语
篇9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持续加快,商品的进出口数量和品种迅速扩大,2015年我国已成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第一大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列世界第二。在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迎来了国际贸易规则的挑战和压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据有关资料统计,十几年间,我国行业、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已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争端、技术壁垒、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摩擦也呈迅速上升趋势,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以及质量、技术、卫生、环保节能等标准对中国出口设限,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为此,认真研究和分析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特征,并从多个不同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国际贸易和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后,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国际贸易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倍多。但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国际贸易受到了巨大冲击,中国国际贸易发展也陷入低谷。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3亿美元,同比下降14%;2010-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9万亿美元、3.6万亿美元、3.8万亿美元、4.1万亿美元、4.3万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5%,贸易顺差0.5万亿美元。我国国际贸易呈现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个别年份有所下降的趋势并且成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第一大国。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国际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个国家的持续顺差、另一个国家的逆差、或一个国家的贸易活动触及损害另一个国家的产业。历史经验表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呈正相关已是个不争的基本事实。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份额的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国际贸易摩擦也日益频繁地发生。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产业损害、市场经济地位、337调查、301报告……这些名词对中国企业来说大多耳熟能详。中美欧日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贸易争端、中美欧钢铁贸易争端、中美欧太阳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等国际贸易摩擦也都被业界所了解。当前我国面对的国际贸易摩擦有如下特点。1.国际贸易摩擦对象不断扩大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和格局决定了国际贸易摩擦主要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发生,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大多数,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东盟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2.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产品种类和领域增多我国传统的轻工、化工等产品受到国外重点限制,随着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的迅猛增加,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热点。遭遇国际贸易限制的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多个领域。3.需面对越来越隐蔽的国际贸易摩擦的手段国外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和贸易限制的主要手段是反倾销和反补贴,但新的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壁垒措施不断出现,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等技术壁垒和特别保障措施,需进行更隐蔽的贸易保护。
二、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进行,贸易摩擦的产生也是必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贸易日益增多,面对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经济不景气时尤为严重。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对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给予贸易保护,结果必然导致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频繁实施。所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就会产生激烈碰撞。2.贸易法规、条款不完善由于贸易活动的背后是经济利益,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势必引发不同国家主体之间的彼此冲突,且不匹配的产业结构提供了发生贸易摩擦的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全球国际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相关法规不完善,各WTO成员对国际贸易条款理解存在差别,也是引发争端的原因。3.我国自身因素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现阶段我国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且企业缺乏行业自律和国际贸易经验,协会统一协调不足,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这将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冲击。某些产业忽视产业布局、地区性重复投资,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只能用低价在国际市场消化,从而损害进口国产业发展。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且出口量大又急剧增加势必冲击进口国市场,从而被指责产生贸易摩擦。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3驾马车,国际贸易摩擦的恶化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人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具体应对策略应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政府的参与及调控首先,加强区域合作,如“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如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让中国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中来。其次,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加快某些产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注重加强供给改革,长痛不如短痛,放弃短期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是金山银山。这些战略的实施可以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2.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新和高科技发展。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遭遇过技术贸易壁垒,其原因是这些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在质量、服务、差别等方面缺乏竞争力。高科技产品、特色独有产品、世界著名产品基本没有贸易摩擦,如苹果公司等世界名牌产品。增加高科技产品研发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给“中国制造”增加高科技因素,如中国LNG船、中国高铁、中国大飞机等。紧跟时展,推进“互联网+”万众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交往中,风险无处不在。我国企业应注重培养这方面人才,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收集和研究,逐步熟悉国际市场的相关法律,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和解决贸易摩擦争端。企业间应加强行业合作、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行业组织和协会,人多力量大,团结一致,避免企业间的相会压价和诋毁。当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时,一旦涉案,应积极应诉。
四、结语
只要国际贸易存在,国际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面对摩擦时,必须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多方面联合协作,积极解决摩擦,使我国从国际贸易大国转变为国际贸易强国。
作者:马成华 单位:辽宁省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办
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新常态经济形势
1前言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国际贸易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要调整。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对国际贸易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国际贸易人才要对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要求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国际贸易课程的开设要相应增加经济新常态的国际贸易相关的内容,对专业人士进行更紧跟时代步伐的业务培训,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式,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就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新常态下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现实需求
管控风险的能力要强。国际上的经济发展呈现平稳恢复发展中的阶段,经济风险依然存在于国际贸易当中,包括诚信风险、汇率风险等。这就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风险意识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对该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之一,规避风险和预测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管控风险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损失。能具备解决贸易纠纷的能力。当前的国际贸易是存在很多的贸易纠纷的,像贸易壁垒就是典型的贸易纠纷,在发生贸易交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摩擦不断,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求专业人士要懂得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并能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处理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好的还是想出更好的应对策略,这样也能降低自己的损失,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但一旦遇到也要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放首位,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发起贸易争端,促进国际贸易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对其他国家也是一个警醒和制约,促进相对公平。
3我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对缺乏。很多教师也都是在本国内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又在高等教育机构担任老师,他们基本很少有国际贸易的实战经验,相对还是理论知识的领域上做研究。那么,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也是都是理论层面的,很少涉及实践,这就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更多对新经济形势的探讨也都是理论层面的,在加上自身的局限,很难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尤其理论方面是欠缺的状态,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双语教学成为形式化的面子工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领域也是要面对的是处理和解决国际间的经济贸易问题,英语尤其口语的教学是必须的,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多是我国完成博士学位的相关人士在从事教学,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本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口语也是欠缺的,就算请外教又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认识,就算是也做不到全国范围的高校的该专业都配备外交,这很难实现,况且还有国际间贸易利益的维护必须使我国人从事教学更好。我国对英语教学向来是重笔试轻口语,学生普遍很难开口说流利英语。信息技术在该领域的教学没得到很好的利用。教学内容方面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有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更高级的电子记账、电子结算的具体操作和数据信息的处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教学是欠缺的,我国的专业课大多是课本式教学,很少教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也存在方式老旧、很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问题,甚至教师都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自己也不关注相关的时事,即便关注,也是加些自己的观点,做些点评或发些论文而已,很少介绍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学好这门课。
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改进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小组,安排专业知识强的、实践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和提高,着力于对学生培养的负责,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地处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院校要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定期请专业人士作专题讲座,给教师做培训,还可以委派一定名额的教师到相应的外资企业,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关注国际贸易的变动性,适时更新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鲜和时效性。要有专门负责教材的老师,开设教材小组进行教材的商讨和更新,让学生接触时效性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教材的教辅资料和相关的配套资料,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该领域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的熟练操作,在这方面,学院可以加强和外资企业的合作,给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先进的技术设备,弥补在校学习对实践操作的缺失。此外,该专业对学生的口语教学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要想出具体的上课方案,如何平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中英文教学,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起码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5结语
新经济常态给世界和中国的贸易带来影响,为了我国经济贸易更好的发展,必须在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更新,要针对目前的教学问题,相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的策略,在不断实践中运用,并适时更新,从教师到教材再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作者:陶海东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葛秋颖,赵艳莉.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