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的相同点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西医的相同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泰兴城区自2000年以来,大量的10kV架空线路进行了杆线入地改造,很多台变更换为箱变,箱变一般分为美式箱变和欧式箱变。同容量美式箱变比欧式箱变占地小、体积小,但是变压器运行维护不太方便。本文结合泰兴城区使用情况对箱变的基本要求及应用进行探讨。
1应用背景
箱式变电站不同于常规土建配电房,其主要特点为:
(1) 变电站在制造厂完成设计、制造与安装,并完成内部电气接线。
(2) 变电站经过规定的型式试验考核。
(3) 变电站经过出厂试验的验证。
箱变是一种把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组合在一体的工厂化预制式紧凑型配电设备,具有成套性强、体积小、占地少、送电周期短、选址灵活、对环境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一系列优点。
箱变应用在市区,可装在路边绿化区、道路交叉口、生活小区、生产厂地、高层建筑等处。同容量箱变的占地面积仅为配电房所占面积的1/5~1/10,同时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量,做到投资少、见效快。在我们泰兴城区已经大量使用。
2箱式站的总体结构
组合式箱变中,高压开关设备所在的室一般称为高压室;变压器所在的室一般称为变压器室;低压配电装置所在的室称为低压室。这三个室在箱式站中有两种布置,即“目”字型布置和“品”字型布置。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变和美变的布置。
3箱变内的中压开关设备
箱式站中,若是终端接线,使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柜;若为环网接线,则采用环网供电单元。环网供电单元一般配负荷开关,它由两个作为进出线的负荷开关柜和一个变压器保护柜(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成电器柜。由于我国在城网建设和改造中,推行环网供电,以减少供电的中断,预期环网供电单元将有大的发展。
SF6环网供电单元的特点是大大提高了人身安全,同时安装容易,维修少,省地方,经济效益显著。环网供电单元由间隔组成,一般至少由三个间隔组成,即2个电缆进出间隔和1个变压器回路间隔。
城网一般用环缆,在用架空线的地方,可将架空线引至环网供电单元旁,再由电缆引进和引出。一般来说,母线和开关封闭在充SF6的壳体内。由于壳体封闭,故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又由于用SF6绝缘,故可做到体积小。还由于充气压力低,密封等问题也容易解决。
4变压器的匹配和散热处理
箱变用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一般将10kV降至380V/220V,变压器容量一般为50~1600kVA,箱变最常用的容量为80~630kVA。变压器选用S11或更高等级全密封、免维护、低噪音、性价比高的油浸式变压器(噪音≤50dB)或新型干式变压器SCB10等。采用干式变压器时,变压器室必须配散热系统。目前,省内要求采用S11系列配电变压器,有的也采用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其优点是空载损耗很小,只有1/4~1/3,但其价格高出1.3~1.6倍,但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一旦价格降下来,非晶合金变压器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要求,接线组别必须使用Dyn11联结。
变压器设置有二种方式:一种将变压器外露于空气中,但仍在壳体内,更换方便(欧式箱变布置);另一种将变压器安装在封闭隔室内(美式箱变布置)。后者变压器室为防日照辐射使室温升高,采用四周壁添加隔热材料、双层夹板结构,顶盖设计成带空气垫或隔热材料的气楼结构,内设通风道,装有自动强迫排气通风装置(轴流风机或幅面风机)。通常装置的开启和停止,由变压器室的温度监控装置自控,其温度的整定值按允许温度的80%~90%设定;室内正常温度下,靠自然通风来散热。
5低压侧功能特点
低压(0.4kV)侧,出线保护可以配多路空气开关或刀熔开关;自动循环投切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一般为变压器容量的30%;具有独立电能计量箱。
低压开关配置智能控制器可实现预警功能,并可提供信号单元及操作控制,同时还有表计功能。
6外壳制造工艺
表面防护层的附着力差、寿命短制约了普通钢板用于户外型箱变。外壳有的采用不锈钢板、铝合金板或聚苯乙烯复合板,而非金属外壳(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彩色板等)的采用是一种流行趋势。在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时,为了采光和防止雨水淋入,可将顶盖做成表面光滑的防水滴缘。
7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38-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网运行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整个电网设计中,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网是否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工作。
二、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组成及存在的风险
1、变电站设备
旧式的变电站在升级成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当中,需要安装大量的智能化装置,通过这些装置来完成设备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达到监控电器设备的目的。在实际当中,将变电站当中的PMU和测控装置进行结合,可以加强智能调度对信息的感知力,优化高级应用的精度,增强自动化功能。
2、通讯网络
随着计算机及其附属的技术不断的进步,目前的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已经完全达到了二次系统的设计要求。在整个智能变电站当中,所有的电力设施设备都与通信网络相连接,从而保证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节。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设备设施都应当与网络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协调,使变电站运行效率达到最大化。
3、变电站二次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在现阶段,变电站二次系统病毒主要是借助网络、U盘、局域网等来进行传播,设计安全防护方案时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并且能够使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包括:第一,网络入侵者通过发送非法控制的命令,进而使电力系统出现事故,更甚者会造成系统瓦解;第二,未经授权就使用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资源或者计算机,导致负载过重,进而使系统出现故障;第三,将大量数据发送给通信网关或者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而使监控系统或者网络瘫痪。
三、直流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1、系统接线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变电设备的变化,考虑到安全、可靠、高效等因素,应该加强对新型设备的使用,许多传统变电站中的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为1组阀控蓄电池搭配2台充电机,以当前的技术角度来看,这种接线方式并不合理,我们应当对变电站二次系统接线的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改进。在进行系统接线设计时可以采用2台充电机和2组防酸蓄电池组合,这样的搭配就组成了2个小型的直流系统,这2个小型的直流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互不干扰,即使其中一个直流系统受到损坏,另一个直流系统也能够承担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避免因故障导致整个直流系统的瘫痪。
2、蓄电池选用
当前直流系统中蓄电池主要选择类型有2V和12V两种,2V蓄电池和12V蓄电池的优缺点如下:
(1)2V蓄电池的优点在于电池寿命长、可靠性高、可短接,但是缺点在于造价高、维护量大、占地面积大。
(2)12V蓄电池的优点在于维护、更换方便,造价低、占地小,但是缺点在于电池寿命短、不能短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2V蓄电池在损坏1-2节时,可以将其短接,这种短接的方式并不会对系统的电压造成很大的影响,12V蓄电池并不能短接,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整体的进行更换,综上所述,两种不同的蓄电池类型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综合分析来看,110kV变电站主要使用2组12V、100AH的蓄电池,而330kV或者以上的变电站主要使用2组2V、容量大于300AH的蓄电池。
3、蓄电池放电
蓄电池的对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要在日常的检查过程中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蓄电池的功能,所以在进行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设计一个蓄电池的放电回路,在设计蓄电池放电回路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设计的方式,这样一来,在进行蓄电池检查维护的时候,就可以使被检查的蓄电池退出运行状态,而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之后就可以顺利的对其进行核对性充放电。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放电系统逐渐被人们开发利用,即可以根据蓄电池的参数进行参数设置,在需要放电的时候,智能放电系统就能够根据蓄电池参数的不同合理的选择放电方式,实现蓄电池的合理放电。
四、非有效接地系统消谐措施设计注意事项
1、消弧线圈的使用
系统中的消谐器能够对谐振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消谐器智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谐振,却不能阻止谐振的发生,这就给消谐器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消谐器对互感器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如果互感器的一致性较低,则会产生零序电压。基于以上,我们在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中可以选用消弧线圈来减小谐振,消弧线圈能够有效的抑制TV铁芯的饱和,相较于消谐器,其减小谐振的效果更加明显。
2、TV的选择
谐振的发生和谐振的强度与TV本身的性质息息相关,不同厂家生产的TV,其抗谐振的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这主要是由TV本身的参数所决定的,励磁性能好的TV,其抗谐振的能力就强。所以在进行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TV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抵抗谐振,我们在选择TV的时候,可以将TV的励磁性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在研究TV的励磁性时,其励磁特性的一致性和量值是主要的衡量标准,因此要尽量选择励磁特性一致性较高的TV。
五、主变保护设计
1、主变差动保护动作
差动保护动作条件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合理导致差动保护范围不包含断路器。根据相关要求,差动保护电流必须来自于开关与母线刀闸之间的电流互感器,所以在变电站二次系统主变保护的设计中,应当充分注意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保证其安装位置的合理性,根据一般情况来看,主变低压侧应当装设四组电流互感器,其中两组电流互感器作为差动保护装置与第一套后备保护装置,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应位于开关与母线刀闸之间,另外两组电流互感器作为测量计量和第二套后备保护装置,其安装位置应位于开关与主变侧刀闸之间。
2、电流后备保护设计
电流后备保护设计是主变保护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对降低事故发生几率,防止事故扩大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相关反措要求,电流后备保护应在各侧复合电压组成的或门之后开放,即有一侧的复合电压继电器发生动作就应当开放电流后备保护。当前,有些厂家的电流后备保护装置只考虑了高压侧的复合电压,这样就使得保护并不完全,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引起事故范围的扩大。因此,在进行电流后备保护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保证各侧复合电压能够经过硬压板或者软压板投退,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多设计一个后备保护形成双后备保护,对于事故频发的低压侧,尤其应当设置双后备保护,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其设计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从而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全面把握设计的要点,以保证整个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杨西银,杨军,谢正宁,刘伟明.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建设[J].宁夏电力,2012,06:13-16.
篇3
【关键词】衬垫系统;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景观池塘
1工程概况:
使馆工程采用了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作为景观池塘衬垫系统材料,2007年5月开始室内、外装饰工程,2008年7月装饰工程结束。工程由四个主要单体组成,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位于使馆南侧贯穿西东的景观池塘衬垫系统采用了三元乙丙卷材,总施工面积约3,200平方米。
2材料性能
2.1 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
三元乙丙卷材系采用具有优异的抗臭氧老化性能的三元乙丙橡胶为主要原料,辅以丁基橡胶、天然橡胶及炭黑、硫化剂等多种原料,经混炼、压延、硫化等工艺制得的高档防水卷材,厚度为1.52mm。 它不但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同时还具有极好的伸长率、回弹率和耐低温性能,而它具有的特别优异的抗臭氧老化性能是其它防水卷材所无可比拟的,经最早开发此类产品的美国防水界论证,其最长寿命可达五十年以上。
2.2 三元乙丙衬垫系统辅助材料
2.2.1 基层粘合剂
氯丁橡胶基粘合剂,用于基层与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的粘结。如木基底、金属基层、砌筑材料等非橡胶类基层。
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老化性能及粘结强度,抗热、抗冷、抗水性能强。
2.2.2 接缝胶带
双面丁基胶带宽度为76mm,专门用于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接缝的密封。
该材料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及抗热、抗冷性能,粘结力强。
2.2.3 自硫化泛水胶带
自硫化泛水胶带是指将自硫化EPDM泛水预先层压于聚合橡胶胶带上。该材料主要用于处理非常规形状基层,如阴角、阳角、管线、洞口及其他类似情况。
该材料专门为处理非常规形状基层设计,延展性强并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能。
2.2.4 搭接底涂
搭接底涂是在使用接缝胶带密封三元乙丙橡胶土工膜接缝前,用于土工膜搭接区域的一种底涂。它能够有效增强接缝胶带与土工膜的粘结力。
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老化性能及抗冷、抗热性能,干燥后为透明状,便于接缝处的辨认及施工。
3主要施工方法
3.1基层处理
(1) 本工程基层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周围的土壤:必须夯实至95%的密实度。
(2)土工布:在基层土和土工膜之间铺设土工布,根据土壤类型和表面的粗糙程度,选择了克重在200-500g/O的无纺土工布
3.2 施工方法
(1)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不能折叠,从高处往低处施工。
(2)铺设前和铺设过程中,应该检查外包装和土工膜本身是否受损,铺设从边坡的覆盖开始,从边往内铺设。固定土工膜,防止其从堤坝上滑落或者被风吹起。根据实际情况,土工膜可以固定在堤坝顶部,基层或中间的平台上。确保土工膜下面没有任何尖锐物体。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避免土工膜的重叠和基层上的破损。打开的卷材可通过抖动使其下面充气从而做侧向的左右移动。在铺设、剪裁或搭接之前,每一片卷材都应给予至少30min的自然松弛时间。尽量避免水平方向的搭接。在松弛时间过后,立即用搭接的方法来接合土工膜,土工膜不能有褶皱。
(3)细部处理:
①与混凝土立墙面连接:混凝土周围的土基必须要夯实,基层必须平整、干燥,无任何局部突起或凹陷。先将土工膜贴着墙放好然后把卷材反过来使得它的下表面向上。除去土工膜和墙上的污物,彻底搅拌粘合剂,用滚刷把它同时涂抹在墙面和土工膜背面。用滚转从土工膜的边端开始,把土工膜和基层粘结在一起。收头采用收头压条和铆钉以间距为200mm安装。将止水密封膏注入墙体和土工膜末端位置。收头压条应装在最高水位以上,沿收头压条上部打外用密封膏。
②阴角处理:先铺土工膜,再在上面涂搭接底涂,区域为水平覆盖150mm,垂直表面250mm。 等底图完全晾干,贴两片自硫化泛水胶带,229mm宽,300mm长,并且把所有的角剪圆。首先把第一块自硫化泛水胶带沿其本身长度方向向回折,要确保折痕是在大约离该中心10mm的位置。在较小的半块胶带上折一个方形基层,并剥掉剥离纸。在水平表面上安置折叠基面的位置,偏离竖墙10mm,胶带紧贴到脚上,继续对立垂直面上的接缝。向其余的另外两个拐角上来操作自硫化泛水胶带,以形成一个猪耳状。从基面上开始,把该胶带压到立墙上,形成猪耳状折叠。从折叠的基面开始,把叠面里的空气排出。在撕掉保护膜之前用压滚轻轻地滚动自硫化泛水胶带。把猪耳覆盖住的区域涂刷搭接底涂,并把猪耳粘在垂直接缝的侧边上。用压滚滚动所有自硫化泛水胶带粘贴部分。在指定区域重新涂刷底涂后,用第二块自硫化泛水胶带来覆盖住猪耳折叠。要确认把第二片胶带的中心位置盖住第一片的边缘,而且要让它完全地服帖到拐角的位置。用压滚滚动整个泛水。用外密封膏密封所有暴露的切口。
③阳角:用229mm宽的自硫化泛水胶带来防止水渗漏。胶带末端被剪成大圆形,另一端的角要剪圆。墙角上垂直接缝(最终)完成后,用底涂清理墙角区域,把自硫化泛水胶带对折,让剥离纸在外面。把上片剥离纸剥掉。让胶带的中心与拐角成直线,以此来把胶带定位。用胶带围绕拐角把墙角包裹住,并使它与垂直立墙服帖。把第二部分剥离纸剥掉,同时剥掉保护膜,然后在拐角部位从胶带面安装自硫化泛水。将胶带弯成角状,在水平基层面上伸出约20mm,不要过分拉伸片材。在胶带上的呈菱形的影子应该一直是可以肉眼看到的。把其余的圆形部分折叠到水平表面上,注意均匀分布应力。从内到外用压滚滚动墙角构造部分。沿着自硫化泛水胶带暴露的切边用外密封膏。
④管道泛水处理:所有管道必须固定,因为管道松动时可能损害泛水。用两个同样的自硫化泛水胶带,尺寸由两个要求决定:一要保证与基层卷材在四周方向上的搭接宽度都在75mm; 二要两片胶带间的搭接宽度也为75mm。因此整个搭接的尺寸为(150+?)×(75+(75+ ?)/2)。直径大于225mm管根需要一片或两片自硫化泛水胶带,采用常用的接缝技术安装。在管根及管周围的底部片材涂搭接底涂,让底涂完全晾干。把第一块自硫化泛水胶带服帖在管子上,然后在片材的背面用笔把管径大小标记在上面,再在上面剪成一个马蹄形切口,并留有与管件25mm的搭接高度。撕掉保护膜,在自硫化泛水胶带不受任何拉伸的状态下与管道完全粘牢。从两侧外边缘开始保持一条直线,一直把自硫化泛水胶带贴牢到管子的底部。然后把搭接底涂涂到重叠的区域,在安装第二片胶带时重复以上工序,形成至少75mm的搭接。用50mm宽的压滚在胶带上滚压。测量第三片自硫化泛水。此片应该与基层泛水搭接至少50mm。其长度是管件的周长加上75mm来确定的。把这个外包片向上折50mm与管件的基底相接触。当此外包层的前1/3部分沿管壁垂直粘结后,把操作停顿一下。用拇指和食指把折叠的第一个部分向下向外压铺。把自硫化泛水胶带内的应力传到外侧边缘。在搭接区刷搭接底涂,做搭接,完成外包层。最后,沿反方向粘贴搭接的余下部分。用外密封膏把外露的边密封。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及临床资料。结果:37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干预,治愈29例,占78.38%;好转6例,占16.22%;无效2例,占5.41%;总有效率945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配合精心的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外伤;前房出血;护理配合;中西医结合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及时观察病变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岁~68岁,均龄32.5岁。37例均为外伤所致前房出血。根据积血占前房的容量分为3级[1],其中i级8例,ii级21例,iii级8例。
1.2方法
1.2.1西医疗法:双眼遮盖,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此为基本的处置方法。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500mg肌内注射,50%葡萄糖液40ml与维生素c500mg静脉注射1次/天,对促进前房出血的吸收有较好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前房内血块或纤维的形成,也可减轻虹膜反应,便于血液随房水循环而排出。
1.2.2中医疗法:出血5d以内者,中药以止血凉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出血5d以上者,前房已无活动性出血,且出血已部分吸收,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经过5~16d治疗,前房出血大部分吸收或残留部分凝血块,边界清晰,呈暗红色。为加快出血的吸收,宜于活血化瘀基础上结合软坚化结。
1.3疗效标准。治愈:角膜透明,前房出血全部吸收,眼压正常,视力恢复伤前水平。好转:角膜基本透明,前房内无明显积血,裂隙灯下见角膜内皮水肿,丁道尔现象阳性,视力提高未到达伤前水平。无效:角膜混浊水肿,前房积血吸收缓慢或不吸收,视力无改善。
2结果
37例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29例,占78.38%;好转6例,占16.22%;无效2例,占5.41%;总有效率94.59%。
3护理配合
3.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外伤累及眼部,视力骤降造成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交流本组37例均有类似心理表现,均担心眼睛失明,部分患者担心失明的同时忧虑因眼部外伤而影响美观。
针对患者的上述心理障碍,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自行体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充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在执行医嘱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为患者解答患者所需及对眼部外伤的担忧,使患者稳定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起到药物和手术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2]。
3.2一般护理:急性出血期,患者取半卧位休息,保持头部相对固定,包扎双眼,限制眼球活动,嘱患者避免做挤眼或频繁转动眼球活动。出血停止后,鼓励病人适当下床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调动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房水正常循环,帮助积血的吸收。对于幼儿患者,则尽量避免下床玩耍、跑、跳灯较剧烈的运动,防止患儿摔倒、撞伤等再次加重病情,此时护士应多于患者家属沟通,嘱家属配合看护好患儿。同时亦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3.3中医疗法护理配合
3.3.1住院期间我院采用中药房统一煎药,煎好的药物由护士到中药房取,故护理人员应做到三查七对,在每袋煎好的药袋上著名患者的姓名及床号,避免发错药。
3.3.2中医服用护理指导 取回药并准确发放给患者后,护士应告知患者服用最佳时间、药物温度及饮食禁忌等事项,确保药效达到最佳效果。药物不宜与食物同服,可采用饭后1小时或于两餐之间服用,药物温度宜适中,避免偏冷或偏热;服药期间忌吃辛辣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茶类饮料、萝卜、瓜果、生冷类食物,避免降低药物的功效。
3..4西医疗法护理配合 西医疗法在重视心理护理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主要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继发性前房出血、角膜血染及继发性青光眼[3]。继发性前房出血最常发生于钝挫性眼外伤后2~5天内,一旦发生再次出血则治疗较为棘手且预后不良,本组37例有6例出现再次出血,通过其随访观察愈合效果欠佳,故预防其出血非常重要。其主要的预防点在于患者在伤后1周内不能揉眼、活动及咳嗽等引发眼压增高的因素。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眼压变化和积血吸收情况。角膜血染预防的有效措施就是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若5d内积血仍不吸收则应行前房冲洗,出血初期,我们对患者适量应用了止血剂,通过观察效果亦好。继发性青光眼为最常见的并发症,防止或控制眼压的最有效措施为促使积血迅速消散和防止再出血。
4讨论
眼部外伤后可造成角膜裂伤、虹膜破口等眼部结构的损伤,进而伤及虹膜周边部和睫状体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侵入前房引起系列并发症。外伤性前房出血属于中医学“血贯瞳神”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疗法结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中医疗法本病在早期治宜凉血止血为主;病情好转、出血停止、稳定后则治宜活血化瘀与软坚化结为主。
精湛的治疗离不开有效的护理措施,中、西医疗法的护理配合有很多类似之处,其相同点在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不同点在于服中药期间为使功效达到最佳,护理人员在督促、监督患者服药上应多与患者沟通与指导;而西医护理配合则偏重于其一系列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上,二者有效的结合,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8
篇5
关键词:肠梗阻;误诊;临床分析
肠梗阻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各种不同原因引发的肠道通过或运行障碍,不能顺利通过或运行,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不顺畅等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经验的丰富,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其它病症有许多相同点,因此容易造成误诊[1]。笔者结合近年收治的4例肠梗阻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梗阻的确诊方法和误诊发生的原因,以减少肠梗阻误诊病例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7月,共有32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入院治疗,其平均年龄59岁,男性患者204例女性患者121例。这325例患者均在发病3d之内进行入院治疗,致病原因以粘连性、肿瘤性、疝为前三位,其比例分别为51.69%、29.85%、6.46%。325例肠梗阻患者的具体资料见表1。
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将误诊的4例患者组成观察组。本组病例男2例、女2例,其中患者1:女,47岁;患者2:男,27岁;患者3:男,54岁;患者4:女,70岁。
1.2 误诊病例临床表现 患者1住院原因为腹痛、呕吐,时间为1d,临床表现腹部平软,腹肌稍紧张,肚脐周围按压有明显疼痛感觉,没有反复跳痛感觉,肠鸣音未见异常,腹部肠管轻度扩张。患者2住院原因为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时间为两天,临床表现腹部绞痛难忍、轻度脱貌、腹部有轻微隆起、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正常,肠鸣音减弱,并且在腹部有一手术疤痕、腹部肠管扩张,胆囊体积稍大。患者3住院原因为腹痛、恶心呕吐,时间为1个月,临床表现腹部稍稍隆起,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腹腔积液,对腹水进行常规检查,结果为腹水呈草黄色,蛋白(+),红细胞0.05×1012/L,白细胞22.7×109/L,中性粒细胞0.96,淋巴细胞0.04;涂片未见结核杆菌及恶性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患者4住院原因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时间为5d,临床表现,体温37.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呕吐物为墨绿色胃液,肠鸣音正常,腹部压痛、反跳痛,血白细胞9.6×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8,肝脏肾等器官正常。
1.3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不同的表现,要进行不同的相应检验或是治疗,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当患者患者临床出现均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或停止排便等症状时,要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②当患者出现腹胀、肠型、蠕动波患者是非对称隆起或肠鸣音增多且亢进时,要调高金属仪器的声音[2]。③如果患者临床出现窄纹或者是穿孔,则有可能是腹膜炎。④另外B型超声可探及部分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蠕动改变,或可探及狭窄部位,提示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基于以上4点,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结合辅助检查技术进行诊断以及治疗。
1.4方法 患者治疗都由禁止进食、对胃肠进行减压以及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酸碱、增强抵抗力这几点为基础治疗,同时还要检测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依据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结合上文中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方法。
现阶段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以下3种: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时手术疗法现阶段是最常用的疗法,具体治疗流程为在应用中药攻下通便解除梗阻后择期手术,这样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降低了手术危险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术后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够提高远期疗效。②对于疽结型肠梗阻患者,如果其肠管已发生绞窄或坏死的现象,则要在临床上采取急诊手术的形式以解除梗阻和切除坏死肠管。③针对痞结型和瘀结型肠梗阻患者,若果其在临床上表现为各类单纯性肠梗阻,无血运障碍的粘连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梗阻等及早期的肠扭转、肠套叠,则要通里攻下和活血化瘀法治疗,另外在治疗过程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一旦出现血运障碍表现,要立刻中转手术治疗。基于以上3点,在肠梗阻治疗结束后,还要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查,具体包括消化道和彩超,基于这两点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明确 病因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治肠梗阻。
观察组的4例患者治疗过程如下:①患者1诊断结果为上消化道出血或肠梗阻。在住进医院之后,治疗方法为禁止饮食,通便,防止发炎,止血等,患者的情况有明显改善,第2d复查,肠梗阻消失,因此给患者食用流状饮食,但是患者出现了水样便,并低热、腹痛、腹胀、体腹稍稍隆起,肚脐周围按压同感仍然明显,没有反复跳痛感觉,麦氏点没有明显压痛感觉,肠鸣音弱。②患者二诊断结果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入院之后抗炎处理,腹部减压,静脉输液补充营养,2d之后,腹胀现象基本消失,但腹部仍疼痛,腹部压痛、反跳痛,有包块,胆囊体积大。③患者3诊断结果为急性胃肠穿孔并肠梗阻,治疗方法:进行剖腹手术,从腹腔吸出草黄色积液,肠壁有空泡,无囊液,肠管水肿。④患者4诊断结果为胆囊炎。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胆囊,禁止饮食,通便,抗炎,补充营养,胃肠减压,3d后进流食,后又呕吐墨绿色胃液,继续胃肠减压,引流胃液,2d后仍呕吐,又诊断为肠梗阻。
2结果
325例患者痊愈319例,死亡6例(1.85%),主要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其中手术96例(27.27%),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理想。
误诊病例:患者1后转至外科剖腹探查为肠梗阻误诊,实为阑尾脓肿穿孔,经对症治疗15d后痊愈出院。患者2后经剖腹检测为胆囊扭转,剖腹之后腹腔内渗液良多,颜色淡黄,肠管无粘连,胆囊游离,颈部顺时针扭转270°,肝脏胆等其他器官未见异常,后切除胆囊引流治疗,10d后痊愈出院。患者3后诊断为回肠气囊肿,术后引液,静脉注射营养,抗炎抗感染,1个月后痊愈出院。患者4后又诊断为股疝,在术后10d进行剖腹检查发现左幅部股沟处有一包块,部分嵌入肠壁内,后切除行肠并吻合,手术之后恢复情况正常,1w后出院。
3讨论
肠梗阻是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腹部立位片检测进行确诊。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许多病症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例如急性阑尾炎、胆囊扭转、回肠气囊肿、股疝、铅中毒等疾病。急性阑尾炎临床的表现症状为恶心、呕吐,易穿孔,穿孔后易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对于患者的急性阑尾炎应该早期诊断治疗,反之误诊耽误病情,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胆囊扭转症状在临床诊断时并不常见,因此在剖腹诊断之前很难给出明确的诊断,而且患者二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因此怀疑肠梗阻。如果高度怀疑胆囊扭转,最好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回肠气囊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很难得出正确判断,一般是通过剖腹检查和病例检查才能发现,因此此类误诊情况较多,对此治疗为肠切除及吻合。股疝是在中老年经产妇中常见的症状,在诊断的时候,股疝局部肿块小,位置不易被发现,而且无明显症状,一般容易误诊为其它病症。建议中老年妇女定期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腹部股沟的检查[4]。
因此,应先保守治疗,对患者的症状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先禁止饮食,胃肠减压,补充营养,抗炎、通便等保守方法治疗,再对患者的体温高低、腹部包块及其他方面进行检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剖腹检查,不能一味的通过观察确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5]。
对于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病例的治疗方法,实行辩证施治,只有这样才能偶一方面减少盲目手术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降低中转手术的情况,减少由于多次手术而导致患者伤口严重粘连的现象。另外,在进行给手术治疗时,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药注意强调有针对性的治疗,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急攻、缓攻或者是攻补兼施的方法,因证施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同时还要侧重于其胃肠的检查,利用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胃肠道呈现低压状态,一方面加强患者体内的营养支持,另一方满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和中医补气养血相结合的疗法改善周身的营养状况,为攻下药的应用创造条件。对于不适合重要治疗的患者,可以在胃肠减压的基础上进行保留灌肠的疗法,种种从胃管中强行灌入,也可以发挥出推动肠管运动的作用。
肠管与原手术切口粘连成角畸形会导致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临床表现为肠管间广泛的膜性粘连使肠腔部分狭窄,无肠绞窄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应用中药攻则通,停即堵,对此类肠梗阻在梗阻攻通后择期行粘连松解手术。另外对多次行开腹探查手术粘连十分严重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攻通后,行内置管支撑法肠排列术,术后以活血化瘀中药为主进行后续治疗,这样的疗法大约以5个月为治疗期限,5个月后即可康复痊愈。
本组4个病例都是肠梗阻常见的误诊案例,由于上述病症的临床变形和肠梗阻类似,而且部分病症不常见,这就导致了误诊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要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医疗工作者在诊断病症的时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平时多了解误诊案例,以免再次误诊。
参考文献:
[1]江来.肠梗阻病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1.4(1):34-36.
[2]兰跃富.肠镜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2):95.
[3]丁连安.几种少见特殊类型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9(9):46-50
篇6
编者按:不得不承认,东西方文化是有极大差异性的。但东西方文化似乎也一直在寻找彼此的相同点,以期融合、互补。对“进补”而言亦是如此。然而,至少目前来讲,无果。
西方人没有进补的概念,他们的“进补”是被量化了的实验室标准,而我们则是几千年来的传承与经验。
西医看中医和中医看西医,角度终归是不一样的。都说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我们很期待。
现代社会,文化杂糅,西医东渐,在继续实践着传统“进补”之时,我们也越来越想从另一方的眼光打量“进补”。
我们当然好奇,西方人“进补”吗?西医如何看待“进补”这个概念?西医如何研究食物与健康之关系?
“如果从食物促进健康的角度看,每个地方的人都在‘补’,只是具体操作不一样。”刘庆春大夫说。
这位武警总医院副主任营养医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20年,他从医学史与营养学的角度讲解了关于“进补”的看法。
进补为经验智慧 营养讲量化研究
冬季“进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包含着两种观念。一是节令观,要顺应自然的力量调和身体;另一种是“阴阳”、“虚实”、“气血”等“人体观”。这都是中国古人经久经验总结的智慧。
那么西方人怎么看呢?“严格说来,西医中没有‘进补’的说法,但也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是营养学。”刘医生说,他认为在“通过食物搭配使人体健康”这个观念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操作和人体观则不同。
营养学是从更为微观的角度,研究人体运行所需的各种物质及其具体含量,它会通过严格多次的实验探究出一种食物的具体成分,人体各个器官的具体所需。
“两者最大的不同或许是,营养可以量化,它会研究出,比如人体一天所需摄人的钙物质应当是多少毫克。‘进补’的缺陷可能是无法量化,或者说量是根据经验而来。比如补人参,很好,可补多少呢?”
另外,还有一大不同乃是营养学不会考虑季节变化,认为人体所需跟节令无关。但在这点上,刘医生很赞同“进补”等中医方法的节令观,“比如秋天就是很燥,需要润,我在营养指导中常常也要考虑季节因素”。
“进补”与“营养”是怎么岔开的
有人说,中国很早就有营养学的意识理念,“进补”与“营养”一定有共通之处,但它们是怎么各自发展的呢?这还是要看医学观。
在人类历史早期,医学以哲学形式出现。人类审视自身身体,形成不同的“人体观”,然后提出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
且先来看一条有趣的资料,《剑桥医学史》对古希腊医学有一个简单描述:“它是一种整体医学,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个传统中,要求医生应当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它关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强调的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主动合作。”
这与古老的中医何其相像。其实,在古代,东西方医学确实是很相通的。比如2000年前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与中医类似的食疗法则:“把你的食物当药物,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这正是多吃食物少吃药,以预防疾病为主的医学思想。
而岔路口在哪里呢?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西医的发展实际上是在逐渐背离自己的传统。大约在1616年,笛卡尔树立了新的思维观点,其中一项分解思维极大影响了各个学科的发展。人们向着更具体,作用机理的过程方面开拓研究。影响之于医学即把人的器官分解研究、把食物分解开来研究。
此时的中国,出了李时珍等医学名家,确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就是关于食物温、热、寒分类。《本草纲目》等专著代表了中国古代食疗的高峰。
1900年,科学家发现碳水化合物,逐渐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营养学。
多看看《中国膳食指南》
西方人“进补”吗?也许可以这样说,虽然“补”的不一样,但“进”则同样是讲究的。刘医生介绍说,营养学研究成果的最有指导意义的呈现就是“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建立于科学成果与人口健康状况调查之上的饮食指南。它针对各国各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引导民众合理选择并搭配食物,达到平衡、合理膳食,减少疾病,促进全民健康。”
如若检视“膳食指南”之历史,便可发现,这乃是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后,建立于公共管理制度之上的对于食品的现代规划。
膳食指南是公共卫生政策的一部分,从最开始政府推荐儿童膳食应当有牛乳到一步步添加,在其上百年历史中它由早期的食物目标推荐,历经膳食供给量、膳食阶段目标演变而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主要死因,其发病率与膳食构成的关系引起注意。此时实验证明血脂可受膳食影响,流行病学观察发现脂肪的种类和数量与心脏病死亡率有关,于是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为心脏病而指定膳食指南。1977年美国提出了膳食目标,成为膳食指南发展的里程碑。1980年美国将膳食目标改为《美国膳食指南》。其他国家也纷纷于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各自的膳食指南。
1989年我国修订了第一个膳食指南,1996年对原有指南进行修改,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并于1997年,2007再次修订。
篇7
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止泻散和灌肠合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用药疗效。方法 统计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组汤散合用,与中药灌肠联合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用单纯汤剂治疗。均按常规用量治疗,10 d为1疗程,观察服药后30 d后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辩证论治;结肠止泻散;灌肠合剂;用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149-02
慢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疾病。症状为左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粘液、便秘或泄泻交替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具有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特点。西医多以抗菌消炎止泻调节菌群为手段,复发率高。西医称之为不治之症。祖国医学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确切[1]。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确定该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特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临床数据,评价我院特色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来源于该院治疗的200例典型患者,经电子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
1.1.1性别与年龄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者65岁,20~30岁30例,30~40岁84例,40~70岁86例;病程:3个月~1年44例,1~2年102例,2年以上54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39.85±4.41)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38.85±4.7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
1.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在3~5次/d,左下腹部或脐周部压痛,多数有黏液血便及有“腹痛-排便-缓解”的规律。疾病类型:其中脾胃虚弱型30例;湿热型35例;脾肾阳虚型36例;肝气郁滞型22例;中气下陷型15例;寒热虚实夹杂62例。
1.1.3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相关诊断标准。治愈:用药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显著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或加重。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辩证的方法。以中药汤剂送服结肠止泻散,配合中药灌肠[3]的方法,汤散合用,内服与灌肠同用。疗程为30 d。
结肠止泻散其组成: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2 g,车前子10 g,乌梅30 g,苍术10 g,半夏10 g,陈皮10 g,防风10 g,白芍12 g,厚朴10 g,木香10 g,郁金10 g,当归10 g,山药30 g,秦皮10 g,五味子12 g,苦参5 g黄柏5 g,补骨脂10 g,肉豆蔻12 g,甘草10 g,吴茱萸5 g肉桂5 g,干姜5 g,研为细末,用药袋分装,9 g/袋,2次/d,1次/袋,10 d为一个疗程。
中药灌肠方:
肠炎合剂:黄连20 g马齿苋20 g白及20 g三七10 g海螵蛸30 g白头翁10 g苍术10 g苦参20 g乌梅20 g独活10,防风20 g香附10 g白芍30 g煎取200~300 mL保留灌肠。1剂/d。10剂一疗程。
注:上述药材饮片均来自该院中药房,从达标商业药材站进货的地道药材如山西党参,浙江白术、白芍,郁金;云南茯苓,三七,吉林五味子,车前子,四川乌梅,黄连;河南怀山药,富阳半夏,临安吴茱萸,内蒙甘草;宜宾干姜;甘肃当归,庆元厚朴,江苏薄荷,苍术等。
1.2.1脾胃虚弱型腹泻伴有纳差、乏力、消瘦、舌淡、脉细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4]。
1.2.2湿热下注型腹泻伴有灼热,舌质红,苔薄黄根腻,脉滑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1.2.3脾肾阳虚型腹泻伴有脘腹冷痛,腹软喜按,得暖则舒,口淡无味,舌淡胖,苔滑润,脉沉细弱。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5]加减。
1.2.4肝旺脾虚型腹泻伴有心烦易怒,情绪不宁,抑郁不舒,多有嗳气频作,舌质红,脉稍弦。方用痛泻要方[6]加减。
1.2.5中气下陷型腹泻伴有脘腹坠胀,倦怠乏力,气短,食后饱胀,纳呆食少,舌苔薄白脉沉细。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1.2.6症状相兼错杂型联合以上汤剂合而治之,仍然处方后送服结肠止泻散,配合灌肠治疗。
对照组:根据辩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汤剂单独治疗。疗程30 d。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当前,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特发于结肠部位的自身免疫机制低下、黏膜和黏膜下血管、神经变性、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炎症性功能性并存或交替出现的症候群[7],治疗以激素及水杨酸制剂为主,尚能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高。
该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与近期临床研究成果比较,我们发现:该院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98%高于单纯中药灌肠组朱乃宾等有效率95%;谷越涛用痛泻要方加减治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5%-;大于尹玲用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7%;与崔世军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8%治愈率80%好转率18%),比较有效率同为98%,但我院治愈率88%,好转率10%,该院治愈率88%>崔等80%,具有明显优势。充分证明了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明显优于西药,和单一方式给药,具有疗效高,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慢性结肠炎久泄则累及肝肾,病程缠绵,虚证居多。多以虚实夹杂,标本互见,寒热并作为其特点。治疗慢性结肠炎[8]:善抓各期特点,急性期清热燥湿为主,不忘调理肝气,善用风药,内服结合灌肠;恢复期,补脾益气,行气活血,注重温补肾阳,及生活调摄,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院在用药方面既继承了祖国医学的经验,也借鉴了现代文献成果,其相同点,即疏肝利湿止泻治标,健脾温阳补肾固本;其不同之处,即多剂型给药,多方式给药,多脏腑调节,攻补结合,标本兼顾,善治疑难复杂症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
分析近代研究成果表明 :中药灌肠给药是有效可行的,祖国医学经验为内服汤药和结肠止泻散的组方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充分证明我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诚然,结肠止泻散和灌肠合剂应用也常有局限,如菌群紊乱需结合益生菌效果会更好;溃疡糜烂型需结合云南白药或粘膜保护剂应用,有的患者特殊体质,如对药物过敏或存在心脑疾病不能使用药物或灌肠,都影响治疗的疗效。中老年不明原因的腹泻应进行超声、CT、结肠镜等检查,排除胰腺,结肠肿瘤,必要时进行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辩证施治,注意饮食卫生调理,保持情绪舒畅等全面考虑。才能较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该院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辩证的方法。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虚实夹杂,标本互见,寒热并作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纯艳,徐进,纪小亮,等.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中医药学报2011(4):107-108.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0-133.
[3]路欣.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71-1672.
[4]崔世军,高世真.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22):200.
[5]尹玲.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慢性结肠炎8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9):71-72.
[6]谷越涛.治慢性结肠炎-痛泻要方加减[J].家庭医药,2009(12):124-125.
[7]朱月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424-3425.
- 上一篇: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 下一篇:餐厨垃圾处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