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8 17: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医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医学的作用

篇1

本文作者:郭鑫王艳工作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分组原则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自主性选择,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分组,或学生自愿分组后由教师进行微调。但无论哪种分组形式,都要考虑到某些特定的因素,例如人数、性别、性格、英语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小组规模应以4~5人为宜,人数过多会减少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小组分配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尽量使每个组都具有英语水平较高、口头表达能力好、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如果组间的比例失调,一组能力太强,而其他组能力太弱,会影响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后,教师还要促进小组成员间的良好合作,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二)任务安排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让各个小组去完成。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明确清晰,但环节不能过于简单,需要组内所有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讲授一出戏剧的时候,可以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查找背景资料,让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写人物性格分析,让口语表达好的学生做presentation,让表演能力好的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总之,组员之间要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个人的努力为集体带来的荣誉,也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要督促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任务,防止个别学生消极怠工和不着边际的聊天,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三)评价原则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地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应采取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在小组内的表现,也要考虑小组总体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要包括对其参与度、小组角色完成情况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评价。“在进行小组评估时,可以根据参与程度把合作学习分为三个水平:全部参与的为合格,达到学习目的为良好,有创新精神的为优异。合作学习小组的最终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书面报告、课堂演示以及演示后的提问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2]

(一)课前阶段的合作英美文学课的课前合作主要体现在资料搜集时的分工协作。在下节课的主题确定之后,先进行分组,并细化小组成员各自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海明威小说”这一主题时,每组负责介绍一部海明威的小说,小组中有的学生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查找相关图片及影视片段,有的学生收集该部小说的相关评论。总之,在学生收到任务之后,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搜集到足够的材料之后,每组学生还要根据现有的资料做出PPT,并总结出该小说的语言特点、人物特色及写作风格。通过这样的分工协作,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还可以在课堂学习前就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够在搜集资料、制作PPT和总结语言特点、写作风格的过程中,发现难点和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和解决。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有所帮助。(二)课中阶段的合作英美文学课的课中合作主要体现在课堂展示、讨论和模拟表演等方面。[3]首先,各小组派代表通过PPT和presentation的形式展示课前阶段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分别对该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针对整个准备和展示过程中的问题和学生反映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课前未让学生准备的问题进行课中的讨论,以此锻炼和考察学生现场的应变、合作和分析能力。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们现场分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快速形成本组的观点。教师在每组学生中随意提问一名同学作答,避免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的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观点的多元化,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在文学作品的模拟表演时,每次要安排各组分别进行表演,以形成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局面。但在角色的分配上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由教师指定。要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模拟表演,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要给其锻炼的机会。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的难易程度分配角色,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负责台词较多的角色,而语言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负责台词较少的角色,以免程度稍差的学生由于记不住台词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此外,除了教师要积极做出评价外,台下其他组的学生也要充当评委,他们的职责是观察演员的表演,留意进行表演同学的语音、语调、动作及表情,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并做出记录和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组没有进行表演的时候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就避免了学生被动旁观,甚至事不关己地做无关的事情。这种评价机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还可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然,不是所有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些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的讲授或采用其它的教学模式。

篇2

在我国,法医学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法医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可见法医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阶段的司法活动中,法医学鉴定得出的结论会对案件的定性与判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增强司法公信力的后盾支撑力量。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法医学鉴定工作的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法医学鉴定的现状分析

1、法医学鉴定机构的鉴定效力界限不清楚

目前,在我国负责法医鉴定的机构数量很多,隶属于公安局的司法鉴定所与社会上包括医学院校附属的鉴定机构并没有划分出明确的鉴定职能,鉴定效力也没有相应的等级区别。虽然这些鉴定机构的公信力都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会因为职责与效力的不明确,甚至是某种重叠性而出现不必要的司法资源的浪费。

具体分析:针对同一个客观事实,不同法医学鉴定机构最后得出的鉴定结论很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公检法机关办理案件时的效率以及公正性,进而影响到诉讼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法医学鉴定的严肃性。

2、利益引诱,背离本质

在法医学鉴定中,一些从业人员因为会受到多种利益诱惑,下意识地迎合当事人或者办案人员的要求,这样的法医学鉴定工作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严重损害到司法鉴定机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鉴定标准不统一,不明确

在近些年中,关于鉴定结果不一致或者质疑鉴定结果公平性的相关事件频繁被爆出,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其中必然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结果,但是,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的法医学鉴定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鉴定标准,不同的鉴定机构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或者案件事实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这就使得鉴定结果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这对于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是严重影响的。

虽然新的法医学鉴定标准已经运行四年的时间,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现有的司法环境。鉴定标准不统一、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出现的问题无法回避和解决,基层鉴定人员难以靠具体的鉴定标准来规避鉴定困境。如果按照主观臆断,显然会对鉴定的公正性产生必然的影响。

二、关于推动法医学鉴定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

1、提高鉴定人准入门槛

法医学鉴定工作与一般工作不同,法医学鉴定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其对专业性和严谨性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在鉴定人的准入门槛上下功夫,要严格规定成为鉴定人的资格条件,不满足条件者绝不予以进入。

具体措施是:必须要设立资格型鉴定人制度,对所有想要进入鉴定机构的人员都要求其参与考试考核,只有通过考试和专业考核的人员才能够授予鉴定人的资格。

2、严格审核法医鉴定机构资质

目前,我国法医鉴定机构的数量与日俱增,这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司法部门绝不可因为社会需求的增加就降低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审核的标准。相反,司法部门要不断提高资质审核标准,要确保每一个取得运营资质的鉴定机构都是高质量的。

具体做法是:每一年选定固定的时间,来对社会上的法医学鉴定机构进行资质审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诸如听证会、信用登记等形式来挑选出一些资质高、信誉良好的法医学鉴定机构,并将这些机构的名称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法医鉴定机构名册,将其推荐给当地公检法等相关政法部门,如果需要法医学鉴定,公检法等相应政法部门就可以给当事人推荐法医鉴定机构名册中的鉴定机构。

3、建立错案登记、追究以及赔偿制度

任何一个法医学鉴定机构都没有办法确保自己得出的鉴定结果是百分百正确的,这就意味着法医学鉴定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既然会犯错,那就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因此,必须要针对此问题设立专项错案登记、追究以及赔偿制度。如果经调查确定是鉴定机构自身的原因导致的鉴定结果出现错误,那么,鉴定机构就必须要赔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如果鉴定机构不予赔偿,那么,当事人有权利向有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进行申诉。之所以要建立起严格的错案登记、追究以及培养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帮助鉴定机构树立起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在实际检验鉴定中,一定要站在科学公正客观的立场上来做好所有的鉴定工作。

4、明确法医学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

篇3

关键词:法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90-02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说教”为主,导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医学学科,法医学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法医学生掌握法医鉴定的基本技能,熟悉法医现场勘验、鉴定程序和方法是最基本的要求。结合法医学专业的就业趋向能够看出,学生毕业后多在公安、检察等司法部门及社会鉴定机构就业,其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案件的侦破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法医学教学改革,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当前法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途径及实践等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这一问题。

一、当前法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医学不同的是,法医学不光是一门医学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其工作范围是面向社会、面向法律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对法医学学生的社会意识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法医学的实际教学中,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医专业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但在传统招生中,除个别学校属提前批次录取外,很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并非法医专业。因此,如果入学后的思想教育被忽视,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易受影响。②法医专业学生课程多、任务重。在同样的五年时间内,法医专业学生不光要学完主要基础及临床科目,同样还要学习法医专业基础课目。因此,他们必须放弃一些医学课目及减少临床实践时间,这样会弱化学生的医学基本功。③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二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专任教师工作重点在于理论研究,只有少部分时间用于现场检案,实践性经验有限。加上法医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因此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讲清楚、讲透彻。即使聘请部分现场经验丰富公安法医专家讲课,但由于他们缺乏一些授课技术,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④实践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升,由于法医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实验室只能完成一部分实验内容,且大部分是通过动物模型完成的,现场部分受师资力量、现场保护、案件保密性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深入现场进行实践活动,系统的实践理论不完整。即使有公安实习阶段,但也常因缺乏总结,实践能力差。因此,多数毕业生在第一次亲临凶杀现场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⑤其它能力的提高。如逻辑性不强,无法突出案情重点,辞不达意,等等,组织沟通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法医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及实践

1.创新教学及培养模式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法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分组教学法的应用。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分组教学,能够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弥补小组成员间的不足。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顾名思义,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其在情境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使用该模式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创新能力。③PLB教学法的应用。PLB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目前国际及国内较为流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法。它与传统的讲授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培养学习时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步骤为教师确定教学点的案例、编写案例,讲解教学计划与安排,学生围绕所提出的教学点问题于课外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展开集体讨论,集中讲评和总结。虽然PBL的全新教学具有较多优点,但占用学生学习其它理论和基础的知识时间较多,使学生缺乏对本专业学科的系统学习。因此,因地制宜采用一定学时的PBL教学,不仅有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也能避免减少对学生太多时间的占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④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学校与公安机关建立长效联合培养机制,根据公安工作的发展需要,共同修改教学大纲,制定培养计划,公安教师进行授课培训,高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共同提升教学队伍素质,学生全面进入实践阶段,真正培养出高效实践型人才。⑤其它。如提供学生见习参加庭审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控辩双方对案件的争议点的相互辩论,参与对证据的质证、采信过程,增加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司法鉴定工作程序的合法性,结论的科学性、公正性的重要意义。

2.充分开展多媒体教学

一般来讲,法医学实际上是一门着重介绍活体或尸体的各种与法律问题相关的损伤形态的科学,基本上属于形态学范畴,因此直观形象地再现各种法医现象是法医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当前我国法医学的教材能够看出,其法医理论知识多呈现出琐碎、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实际掌握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法医理论知识系统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与此同时,教师在课间制作中,应注重内容的直观性与可读性,除了应用病理实验室与法医相关的标本照片外,从网络、各种法医学教材、公安局刑警法医解剖部门等多种途径,收集与法医教学有关的照片、图片、动画、录像等形象材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为其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3.使用案例教学法

法医学理论是在无数的法医实践中形成的,是无数法医学典型案例的总结,因此,在法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将案例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并从中找出关键问题及相关联系,将教学重点及相关理论知识穿去,以此来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与传统医学教学不同的则是:案例教学法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能将法医学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此外,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将法医学理论知识渗入到案件分析中,在充分理解消化的同时,还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程度与知识点的数量,每个案例分析教学单元由1个或数个典型案例组成,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同时,还能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在法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除了创新培养及教学模式外,还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由以往的“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培养出高效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小锋.我国政法院校法医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

[2]丁锵等.法医学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2).

[3]竞花兰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法医学优秀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3).

篇4

关键词:法医学;三维虚拟技术;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给使用者创造一个三维虚拟世界,并可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让使用者沉浸于一个观测与该虚拟世界交互的三维界面,可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工业、医学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现实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号)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全国各个高校根据本学科及本专业特色,建设了贴合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法医学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是一门对专业与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专业知识在培养目标中都非常重要,公安院校重点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法医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本文将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建设内容与应用、建设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公安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实训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现场勘验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缺陷,既往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知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是以试卷考试方式为主,侧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也开设一定的实验操作课,但因实验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简单、过时,无法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且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要求在规定场所规定时间内完成,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法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场地局限于校园,而如命案、杀人、交通事故、灾难事件等真实犯罪现场的实验实训场景难以模拟,学生在实训中不能体验真实现场的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过程,实训教学缺乏生动性;再加上任课教师自身常年从事单纯的教学工作,并非实战部门的法医,缺乏实战经验,实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实习阶段,因为公安实践中案件的突发性以及现场勘查的及时性等特殊要求,学生所能获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也十分有限。因此,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真实案件时,难以迅速担任现场勘查等专业任务,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摸索才能胜任。三维虚拟仿真实验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将传统的学习变成直观展示、动态可变的虚拟仿真的沉浸式体验学习,使学生可以沉浸于虚拟的案件现场,模拟勘查员或者法医进行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搭载智慧教学系统的三维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也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进行模拟操作,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步骤的目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更符合公安院校学生学习法医学的需求。

2法医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

2.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学院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建设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与共享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开课、选课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化管理(课前预习、课中考勤、实验过程考核、线上实验报告、实验成绩评分)、在线学习(视频课件学习、在线练习、在线考核、在线答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导读)、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开放实验管理等,同时可根据学院的需要对接云平台上第三方虚拟实验课程资源或自建课程资源,为学院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应用平台。另外,此平台可以与学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校级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远程视频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与共享管理平台的智能管控,实现实验教学的“虚实结合”,“智能、智慧型”管理。如图1。

2.2三维虚拟仿真命案现场勘查系统的建设

通过虚拟仿真引擎工具为技术开发平台,结合3D建模、计算机网络、动画模拟、人机交互等手段,结合二维和三维多种方式,仿真模拟一个现代小区场景,提供一整套三维场景,包含犯罪现场场景(外景、中心现场场景)、指挥中心场景、法医解剖室、讯问室场景、痕迹实验室场景、声像实验室场景、专案组场景、物证技术室内场景等场景,虚拟仿真还原真实案件的全过程,包括接报案、立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现场走访、案情分析、物证技术检验、侦查措施与侦查技术的应用、抓捕、讯问、结案等环节的案件侦查综合实验。通过三维仿真技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模拟现场勘查的整个过程,包括现场巡视、拍照、获取现场视频资料、寻找案发中心现场,在现场勘查时,对现场勘查箱里的常见工具、设备、试剂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对这些工具、试剂和设备仿真模拟操作,模拟在现场勘查中的发现、固定、提取、包装并记录现场生物物证以及足迹、手印等痕迹物证,通过虚拟命案现场的仿真操作,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来实现物证的发现提取方法,从而掌握现场检材的正确勘验方法,系统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及规范,对操作错误的地方进行启发性指导,并在后台进行记录、扣分等处理方式,加强学生对易错环节的记忆。打造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案件虚拟仿真勘查操作系统,具有紧贴公安实战、案件现场高度还原、操作深度参与的特点。通过对虚拟物证的反复操作训练,让学生对各类物证的发现、固定、提取及包装能更规范、更全面,进而掌握案件现场勘查的基本技能与勘查思维。如图2。

2.3建设三维虚拟仿真尸体检验系统

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操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入现场内,完成案发现场的初步尸体检验,模拟办案的常规步骤,进入虚拟仿真的法医病理解剖实验室(如图3),并通过对解剖工具进行三维建模,模拟法医分别对尸体进行衣着检验、尸表检验及尸体解剖,模拟检验、记录衣着情况,衣服损伤情况等,尸表检验则对建模的尸体进行常规尸体外表检验、创伤检验、尸体现象等的模拟检验,尸体解剖则模拟选用不同解剖工具对人体体腔、器官进行解剖检验,模拟检验还需记录各种阳性发现和阴性结果,并尽可能全面提取组织、体液、毛发、指甲等生物检材以备检。通过虚拟操作尸体解剖检验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以及损伤特征,三维虚拟仿真的尸体检验系统能将抽象的人体结构与损伤逼真地呈现出来,通过虚拟操作,加深了无医学基础知识的公安院校学生对法医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规范保护、处理尸体以及物证的能力。图3三维虚拟法医病理解剖实验室上述的现场勘查系统与尸体检验系统在虚拟操作时分为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在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重复实验操作练习,并提供实验操作流程的详细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操作提示一步一步进行练习,如果学生操作错误,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及规范,对操作错误的地方进行启发性指导,并在后台进行记录、扣分等处理。考核模式下则不提供指导,系统统计学生错误点自行扣分,老师可导出成绩到指定的虚拟实验管理平台,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带有摄像头的电脑,可间断性的采集正在做实验的同学头像并进行存档,用以监控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虚拟勘验结束之后学生可进入现场调查访问、实验室物证检验、办案人员案情分析等场景,物证检验环节则将学生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过程中提取的物证进行检验分析,包含手印分析、足迹检验、生物物证的DNA检验等,学生需根据检验结果、调查访问情况等对案情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对案件性质、死者死亡原因、致伤物等作出判断。最后,系统根据学生的操作和答题情况给出得分和成绩分析,实现整个虚拟实验过程性评价。

3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与不足

篇5

(一)严格的司法鉴定机构准入制度在德国,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鉴定机构的准入管理非常严格,德国的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有将近一百年的经验,德国国家认证中心(DAKKS)承担德国认证认可的所有工作,涉及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检查机构、产品认证机构、人员认证机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领域,该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德国的第三方认证体系成熟,条件优越,经验丰富,这无疑给司法鉴定机构的准入认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鉴定机构独立,分工明确欧洲被国际上认为是法医学发展最迅速、体制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德国,德国的法医鉴定工作是由各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研究所承担,法院、检察院和警察局均不设法医。法医学研究所、法院、检察院和警察局均为独立的机构,分工明确,互不冲突,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研究所不承担刑事诉讼的职责,其鉴定结果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少,这样有利于保证法医鉴定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以学术科研为依托的鉴定机构在德国,各大法医研究所的教授和资深专家均有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与警察局有专业协作和科研合作关系,其科研成果对具体的法医鉴定工作起到辅助作用。在荷兰,鉴定师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需要进行技术研究项目,保证鉴定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美国,法医鉴定体系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其质量控制包含能力验证、实验室审计、技术审查和纠正措施程序。通过能力验证可以评估技术人员所运用鉴定方法是否恰当、结果是否正确、对材料的污染以及实验室的真实情况。实验室审计由内部同行审计到由ASCLD/LAB(美国社会犯罪实验室/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证检查员组成专业小组执行全面的审计工作。纠正措施程序是要求一旦能力验证发生偏差或者实验室出现错误的情况立刻察觉并要及时改正。美国的法医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我国法医鉴定体制

从国外的法医鉴定体制的特点来看,其发展状态已经呈成熟趋势,只有健全的法医鉴定体制,才能够体现法医的司法公正,与国外法医鉴定体制相比,我国的法医鉴定体制发展延迟,现将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缺陷总结如下:

(一)司法鉴定机构准入制度松弛在我国,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社会中介机构,同时,很多司法鉴定机构也是为了应对政策而仓促设立的,许多条件相对不足的机构趁机混入司法鉴定队伍,导致鉴定机构过多过滥。由于鉴定部门数量众多,各鉴定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层次不齐,当事人根据有利于自己的鉴定结论为依据选择鉴定机构,导致了社会上重复鉴定、多头鉴定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公正和公平性。

(二)法医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国家没有法律明确法医鉴定工作的主管领导部门,造成长期以来鉴定机构缺少宏观调控的政府管理机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各鉴定机构的技术水平不均衡、鉴定机构及鉴定人资格准入的权限随意性大、缺少统一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技术标准、没有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领导班子职责不清等,导致了司法鉴定体系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大都各行其事、混乱无序。最终严重阻碍了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更无从谈起发展和进步。

(三)缺乏法医司法鉴定标准在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下必然导致缺乏统一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各系统按照自己情况制定标准,鉴定标准五花八门,互不影响约束。证据采信存在任意性,缺乏公允性。在鉴定结论的认定上,无法律规定的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裁判的公正受到质疑。

(四)法医职责制度不明朗在国内,多数法医学专业人才出自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许多法医学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很难进入司法机关从事法医学专业技术工作。法医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他们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从事法医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最终会直接影响到法医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由于法医工作者是属于高体力、高脑力和高风险职业,相比于法官、检察官等职业,收入较低,待遇较差,导致法医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差,从而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

三、讨论

篇6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法医临床学教学,PBL教学法可优化为以“案件”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法医临床学教学中推行PBL教学法,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法医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PBL教学法在法医临床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经典PBL的实施包含八个步骤[1]:①确定不熟悉的、难以解释的词汇和语句,寻求其他小组能提供的解释。②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解释所讨论的问题。③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常识,对问题提出所有可能的解释。④仔细分析所产生的解释。⑤协作小组共同协作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实现的、综合的和恰当的学习目标。⑥学生通过各种资源发现有关学习目标的资源。⑦小组间共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融合成综合性的解释。⑧讨论经验。

在法医临床学教学中,具体过程如下:①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针对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②针对提出的问题,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预习教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求答案;③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由授课教师指导,对讨论结果予以肯定;④回顾总结:最后教师对该次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可对某些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讲解,扩展学生知识面。例如,在讲授眼损伤章节时,选择眼损伤典型案例。被鉴定人张某,男,48岁,2010年2月21日与他人发生纠纷,被对方用拳头击伤左眼部。2010年2月21日某医院住院病历记载:因“头面部、背部被殴击伤疼痛,左眼视物不清1小时”入院。体检:神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可。头颈部、胸腹部、四肢、脊柱无异常,肾区无叩击痛。专科情况:视力右眼0.5,左眼手动/30cm,红绿光可见。左眼睑肿胀,皮下瘀血,球结膜下广泛性出血,角膜透明,前房水清,正常深浅,瞳孔圆,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下方可见团块状黑影。眼底模糊,视不清,眼压Tn。右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大小,光敏,鼻部肿胀。CT扫描示:左眼眶软组织挫伤,双侧眼球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左眼玻璃体积血;左眼视网膜震荡伤。入院后给予扩血管,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等治疗。出院时患者仍诉左眼视物不清,查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圆,光反射存在,晶体透明,玻璃体较混,无积血,眼底视网膜无出血,视无水肿,境界清,黄斑中心反光不清。鉴定事项:对张某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法医检验:2010年9月18日活体检查:一般情况好。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1(矫正不能提高)。角膜(-),晶体周边部微混,玻璃体(-),左眼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欠清,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和水肿。眼压:左眼17mmHg,右眼16mmHg。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提示:左眼视网膜功能降低;左眼视路功能降低。眼底造影:左眼可见荧光渗漏。

在完整的资料显示完后,提出问题:①能认定张某的哪些损伤?②主观检查法得出的张某左眼视力障碍有无损伤的基础?③张某左眼视力降低与外伤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④张某的损伤程度如何判定?⑤何为视网膜挫伤,与视网膜震荡如何鉴别?然后我们推荐或提供部分相关文献、资料,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学习和利用资料,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在与同学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损伤程度鉴定原则,损伤因果关系判定的方法,伪装视力低下的鉴别方法等。要求学生以法医鉴定人的角色对此案进行鉴定,启发学生通过对案件资料的全面分析,认定张某的损伤为左眼视网膜挫伤,损伤程度为轻伤。通过以此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将知识点融汇于案例中,不但形象生动地学习了眼损伤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和法医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法医学实际检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效果及体会

笔者认为PBL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各基础及临床相关学科知识融入问题中,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原有知识;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PBL教学,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学,这样就可以通过预习材料、文献检索、资料归纳和分析、观点提炼以及人际交往来提高资料收集、人际沟通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阐述、相互点评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①个别学生有消极参与的情绪,依赖教师课后总结而不积极参与讨论,或仅抓住表面现象而忽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②资料信息收集简单。有的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不进行认真仔细收集;③花费时间太多。[3]

综上所述,通过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在教学中模拟法医的实际工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理论知识于实际案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案件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提升法医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4]也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Yiou R, Goaenogh D. Apply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J]. Surg Radiol Anat,2006(2):189

2 王 荃、李自良、刘 彦.口腔颌面外科学PBL教学实践与研究[J].吉林医学,2010(24):4223~4224

篇7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即“爱屋及乌”;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疑有着相互促进的关联。

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挖掘数学情趣。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是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因此产生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几何内容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再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二,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篇8

关键词:猝死 心脏性猝死 鉴定依据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27-02

1 案例资料

2009年3月13日上午8时,材料厂中街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尸检所见:①衣着检验:上身穿浅蓝色袄,深色条纹状格格呢子外套,黑色保暖衣,枣红色毛衣,黑、红、粉红间条纹秋衣;下身穿灰色裤子,深咖啡色毛裤,棕黄色毛裤;褐色棉鞋,深灰色袜子(外)浅灰色袜子(内),均有被损。②尸体检验:a.尸表检验:男性尸体,尸长170cm,发育正常,营养差,尸斑呈暗红色,背侧位于低下部位,指压不褪色。头面部:黑色头发,顶部发长5.0cm,角膜混浊,左、右瞳孔直径为0.5cm,双眼球睑结膜苍白。余体表检验未见明显异常。b.解剖检验:冠状切开头皮,头皮下及双侧颞肌未见异常,颅骨完整无异常。打开颅腔,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未见异常,脑室无异常,小脑无异常,颅底完整无异常。直线形切口从颏下至耻骨联合切开颈、胸、腹部皮肤,分层解剖颈部,颈部皮下及肌肉未见明显异常,舌骨无异常,气管内洁净;打开胸腹腔,各脏器位置形态未见异常。c.提取检材及处理:用纱布拭子提取死者心血1份,部分肋软骨送DNA检验;提取大脑,左肾,部分肝,脾,胰腺,左、右肺送病理检验。③其他相关检验结果和材料法医病理诊断:a.肺粟粒型结核及空洞型结核并感染;b.右心腔内混合性血栓;c.心脏、肾脏间质血管充血。根据尸表及解剖检验、组织病理学和理化检验结果分析:死者额部、面部、鼻部及唇部有多处擦伤,右膝部有一处擦伤,余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各脏器未见明显损伤,故可排除机械性损伤所致暴力性死亡;病理检验;诊断其有冠心病,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从开口向下2cm内可见粥样动脉硬化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狭窄达IV级,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改变,另肺、肝、肾淤血水肿;脾淤血,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结合尸体解剖及该案件调查情况,我们组织专家会诊综合分析认为:死者无名尸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从开口向下2cm内可见粥样动脉硬化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狭窄达IV级)引起心源性猝死。死者无名氏符合心源性猝死。

2 讨论

猝死是一种自然死亡,(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其特点: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原不涉及法律问题,但有些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易被怀疑为中毒死;有些在工作中或劳动中发生,或在医疗过程中或之后短时间内发生,易引起纠纷,临床医生难免会卷入到这些纠纷中;还有些案例,在与人争吵、口角、殴斗、厮打以及不明情况下突然发生死亡,被怀疑为暴力死,甚至他杀,易引起纠纷;也有犯罪分子故意用暴力手段致人死亡后,伪报猝死以逃脱责任。以上的种种情况,为了查明死因,澄清死亡性质,都要求法医学鉴定的介入。本案中就是最常见的心脏性猝死。大约80%左右的猝死都是跟心脏直接相关的。而在心脏性疾病引起的猝死里,如果按病因来分,最多见的是冠心病,其导致猝死的概率占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猝死的总概率的52.5%。而在冠心病死亡的形式中最为常见的是心律失常,80%以上的因冠心病而导致猝死的人群都是以心律失常的形式死亡的。在这些人之中,又有80%之上的是快速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人常常不到几分钟就可以被置于死地,而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在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发生猝死。除去因冠心病死亡的人群,剩下的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群中,也有因心动过缓而引起的死亡,或者心脏停搏引起的死亡。从专业的角度上归纳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具体如下:宏观分类,具体表现病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炎、主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心包疾病等等,不可否认的是,猝死不可能是单纯由这些纯粹的医学原因引起的,大多数猝死的发生,一定也有某种因素在起着诱发的作用。这些诱发因素常见的如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因素是对患有潜在的严重疾病的人起诱发作用的)。①精神、心理因素,情绪的剧烈波动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诱因。②气温骤变,当相对气温和相对湿度都较低的时候,体内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增高,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的人,容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这些也是属于猝死范围之内的。③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者过度疲劳,都可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对患有潜在性心血管病患者,可引起猝死。

法医学在对猝死的鉴定中所进行的前两个步骤。即,第一,案情调查和现场勘察(案例回顾部分反映的就是这一阶段的工作)。第二,尸体检验。这是法医学对于猝死的鉴定中最为专业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猝死的一般病理主要有尸斑、心脏及大血管、点状出血等方面。在进行了上两个步骤之后,法医学就将在对上两个步骤结果的分析上进行对死因的推这也是法医学对猝死的鉴定的最关键的任务。死因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各种原因在死亡过程中的住此位置、各自因果关系及其责任“参与度”等。不能将死因与死亡机制混为一死亡分析意见大致有一下几种情况:死因非常肯定;死因基本肯定;解剖未发现致死性病变者,须结合症状进行分析;病史和病变均不能说明死因者,应通过排除法,现场勘验,作出“死因不明”的结论。这里再以冠心病为例,说明冠心病的猝死鉴定步骤:①详细了解案情;②全面系统的法医尸体解剖;③认真细致的心脏及其冠状动脉系统检查;④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⑤排除暴力性死亡;⑥排除其它疾病致死;⑦病变程度与猝死的关系分析。可以说,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在猝死鉴定方面也开始逐渐形成更为完善,具体并且科学的鉴定机制,这套机制在法医学对猝死的鉴定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作用。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医学统计学;应用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处理医学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它运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和理论来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该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尤其对医学生来说,缺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基本理论和原理在理解上感到吃力,不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双方缺少互动和交流最终导致学生上课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对医学统计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合作教学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强调学习者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个人发展与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兴趣[1]。笔者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我校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班随机分成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47人),对两个班级进行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班由同一老师授课。

1.2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法。课程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学习兴趣是否提高进行评价。全部数据用Excel2003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x±s)

从表1可见,实验组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及学习兴趣的评价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们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学习兴趣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效果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而合作学习法教学特点是启发式,不再是注入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合作学习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2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共同提高首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学生们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单独学习的同学很难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而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同学之间集体学习,他们之间比较容易发现彼此的不足,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3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各成员为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通过经历竞争和成功,既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这种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冷漠,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总之,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校派;学校改革发展;积极作用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派工作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派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与派一起在高校中努力营造好“,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氛围,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高校派的特点和优势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架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是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高校汇聚了一大批文化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各级派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传统阵地和重要窗口,同时在高校的改革发展中扮演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和他们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密不可分。

(一)派种类齐全,组织健全。一般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高校,都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七个派都设有总支委员会或者支部委员会,组织机构较全,成员之间内部联系比较紧密,有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二)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和综合素质高。高校派骨干成员基本是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专家教授,普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都是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甚至是两院院士。

(三)政治责任感强,参政议政能力强。高校派成员普遍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不仅专注于自己教学科研的某一领域,同时视野开阔,科学人文素养俱佳,能够而且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发挥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或者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甚至是自己亲躬。

(四)对外联系广泛,社会影响力大。高校派的这些专家学者,因为自身的一技之长,往往和国内外同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有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有些担任国家、省或者市人大、政协委员的派专家,他们的提案、建议能够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五)高校派是学校党外干部的重要摇篮。高校派经常为学校各级重要岗位输出自己的骨干,安排他们担任领导职务,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在高校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高校派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政治协商,发挥高校派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学校各方面的关系。随着高校管理体制、人事改革和收入分配形式的不断深化,高校内部诸多利益群体之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随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多矛盾和不满,这些都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的不利因素。改革发展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高校稳定团结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是高校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派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商沟通,解决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把教职工的心声反映上去;高校派可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谏言权,围绕高校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议案,平等协商予以解决;高校派可以协助高校党委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增进高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起到避免问题堆积,或者使各类矛盾找到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

(二)重视参政议政,发挥高校派在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中的作用

派作为参政党,履行职责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参政议政。高校派参政议政,就是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把握高校建设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提高高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一是需要建言献策的能力。建言要准、献策要精,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做到知世界高校发展潮流,明国内高校发展动态,知自己高校之不足,围绕本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分析,提出有效方案,才能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二是需要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派参政议政的基础,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坚持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调研选题、调研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做到选题要准、方法要好、研究要深,尤其是要将调研重点放在高校亟需提高解决的问题上面;三是需要开拓创新的能力。开拓创新是高校派形成自己参政议政特色和提高派影响的重点。高校派成员要努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国家重大政策新调整、人民生活新变化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依托自身的专长和特长,培养创新的思维、增添创新的本领、投身创新的实践,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服务。

(三)创新用人机制,发挥高校派在人才强校工作中的作用

人才是高校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人才强校”的核心就是学校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机制,确立公开、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与完善良性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实现人才兴校、人才强校。高校派中汇聚了一大批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的宝库和高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他们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人才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创新用人机制,科学、合理使用好这些派成员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不仅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学术科研工作,以及科研申报、职称评定和出国培训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外部环境,更要对其中的一些骨干按照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关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在校内重点培养和选送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经考察合格的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锻炼。

(四)当好监督喉舌,发挥高校派在党风廉政、学术监督中的作用

民主监督是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派在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中当好监督喉舌,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是高等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尤其是涉及到党风廉政的问题,从制度到内容,派都能够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对不正之风和以权谋私的行为,都可以向党委和相关部门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避免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造成损失和危害。

同时,在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应该也是反学术腐败的主阵地。遏止学术腐败,高等学校首当其冲,任重道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派的监督职能还可以拓展到学术监督的领域。充分发挥派中高知成员的学术权威和民主意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高校学术腐败的监督和遏制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善于交心结友,发挥高校派在营造良好的高校发展外部环境中的作用

高校的改革发展,除了立足自身练好“内功”,还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派成员约占我国派成员总数的15%,派中央主席有一半来自高校,派省级领导大多数来自高校。此外,高校派中还有一大批社会各领域的知名教授,他们既是学校的一员,同时也是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高校应该充分调动这批派成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他们结交和团结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在政策、资金、科研、学生培养等各方面给予高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扩大高校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努力营造好高校派发挥作用的氛围和空间

(一)坚持做好制度建设,认真落实统战政策

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应该始终以制度为保证,作为高校派发挥作用的前提。一是要认真制定、贯彻和执行高校党委制定的有关制度,比如说党委领导干部与派成员联系交友制度、定期召开派成员座谈会和进行情况通报制度、向派传达文件的制度等;学校党委召开的各级重要会议和作出的重大决定,要邀请派成员成员参加或者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干部的考核、调整,也要以派成员的意见作为参考;二是要健全各派内部工作制度。比如派基层组织定期换届制度、党派干部推荐选拔制度等,激发派成员的政治热情,营造平等和谐的党派内部环境。要积极推动派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以活动为载体,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提高各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互谅互信,畅通建言献策的渠道

高校党委和派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谅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与平台,这是提高合作共事能力的基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同追求的目标。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双方就不可能发挥1+1大于2的功效,也就没有高校的大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有效、通畅的沟通机制平台,畅通派建言献策的渠道。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可以是多种多样,时间上可以是定期与不定期的。既有高校定期召开的“两代会”这种的固定模式,也应该有日常中的沟通渠道。高校党委要重视派提出的建议意见,逐条研究解决,对无法解决的要及时给予解释和反馈,反馈意见时要明确反馈的部门、渠道、时限。工作中要有主动意识,主动听取意见,主动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三)坚持做好中青年派骨干培养,加强派自身建设

高校党委要重视和支持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派整体素质。派职能得以发挥,离不开自身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需要成员不断强化参政、监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建设方面,派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政治理论、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政党制度、形势政策学习,提高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在组织建设方面,加强派领导班子建设,增加领导干部实践锻炼的机会,高校党委可以有计划地把派领导干部送到省、市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党委要立足高校实际,帮助派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规范化运作制度。高校党委要总结派建设经验,帮助派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学习制度、重要事项请示汇报制度、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会议制度、组织发展制度等。

要把对中青年派骨干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对对那些综合素质好、学术科研业务精的骨干的宣传,树立他们的良好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把他们纳入到派后备干部序列中来,进行动态管理,这是让老一辈派的优良传统能够薪火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的重要手段,也是永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保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要把其中合适的同志推荐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上,让他们有更大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