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浪费粮食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浪费粮食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浪费粮食的看法

篇1

你有过这样的行为或想法吗?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以至于浪费粮食的现象不时出现:垃圾桶里、食堂餐桌上,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吃剩的米饭、面包、馒头、鸡腿等食物;有的同学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不假思索就随手倒掉,情愿再花钱买一些不健康的零食填肚子。

四年级学生小妍对于“倒饭”行为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同学的观点。她说自己有时也会倒饭,一般主要是因为:饭菜不合胃口;身体不舒服;饭菜给得过多,吃不完。小妍觉得只要不是出于故意,偶尔把剩菜剩饭倒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还有的同学会说,饭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愿意怎样就怎样。可是你是否知道,在地球上的很多贫瘠地区,饥饿的人们正流着眼泪哭泣,一捧粮食对他们来说,就代表一次重生——

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一个孩子的身体居然可以发育成这样,你想象得到吗?然而,在乌干达等许多缺乏粮食的国家,每年会有300个这样营养不良的孩子要接受医院治疗。

看看这个小朋友干瘦的手臂和饥渴的、略张开的嘴唇,如果他想要说什么,那一定是“我需要足够的食物来成长”!

在孟加拉国,这样用盆到处捡大米的人比比皆是。盆里有碎石,也有乱草,而大米永远少得可怜。但他们仍然不停地捡,不然就连最后一线生机也将失去。

粮食危机,或许你感觉不到,或许你以为这是发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那么就再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我们浪费得起吗?

目前,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其实并不丰富。据我国政府粮食白皮书的预测,按人均400公斤算,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需求为6.4亿吨,然而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只有5亿吨。

另据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5000万人吃一年,这是多么惊人的浪费呀!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个浪费粮食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饭菜不好吃;饭菜种类少,没有选择的余地;吃不了又不能拿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似乎是对他人而言,与己无关。小编就曾看到:一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女生把学校午饭中的鸡腿用塑料袋包好,留到晚饭时与父母共同享用,而在她身边,另一些同学却将吃了几口的鸡腿扔进了潲水桶。

对此,六年级学生乐乐和她的同桌小赖说,刚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任何不尊重他人劳动、浪费粮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随意倒掉饭菜,你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人们的血汗,你丢弃的也不只是些食物,还有勤俭节约的美德。要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伯伯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呀。再说,同学们的生活费都是由父母承担的,浪费粮食实际上就是浪费父母的血汗,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啊!

真心珍惜,自觉行动

知道了粮食的可贵,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1. 量力而“食”,拒绝一切浪费的理由。饭菜吃不了或身体不适、没有食欲,可以将其打包带回家;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先少要一些,不够了再去添,不要看见好吃的饭菜就多要,忘了自己的食量有多大。如果学校食堂的饭菜长期不合口味,大家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要求改善。

2. 组织访农小组,到农村走访,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体会种粮的辛劳。

3. 听长辈说历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前在旧社会经历过许多苦难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被活活饿死……从过去的事情中认识到即使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苦难的岁月。

4. 在世界粮食日这天,收看相关的新闻,进一步认识粮食的重要性。

5. 针对“撒两粒饭算个啥”做一道特殊的计算题:50克大米=3200粒,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3亿人1天就可节约( )千克、一年节约( )吨米;如果1个儿童1天吃1斤米,这些粮食就可以解决( )万儿童1年的吃饭问题。如果每天节约2粒、3粒……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际计算得到相关数据,从而引起对节约粮食的高度重视。

篇2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到乡下去吃饭。嘿嘿!餐桌上的食物可丰富了!这让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恩恩,真好吃!”我高兴地吃着。不注意,掉了几粒米饭在桌上,我却不以为然,顺手就把它刨在了地上。这时,公公看见了,马上放下筷子,蹲下把米饭捡了起来。爸爸见了,十分生气的说到;“女儿,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不就几粒饭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嘟着嘴说道。“一粒米就是一滴辛苦的汗水,你知道一粒米有多么的重要吗?”爸爸一手牵着我的小手,一手拿着一粒我撒落的饭粒,走了出去,把一粒米放在了地上,过了一会,一只蚂蚁爬了过来,它怎么也搬不动,接着援兵来了,我突然发现,米粒在慢慢移动,爸爸意味深长说到:“你看,有多少只蚂蚁,小小的米饭对它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惊奇的说道:“对呀,小小的一粒米可以供好多蚂蚁食用,如果我们每人都节约一粒粮食,那该供多少人吃啊!”我呆呆的望着那一粒米,让我不禁想到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道:“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多么的强大啊!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从古至今都有节约的传统美德。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如今我们正在提倡‘光盘行动’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那我告诉你们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就内参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的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有人说,南美洲有一种蝴蝶的翅膀,引起若干年遥远的地方的海啸。我相信,从身边小事做起,一个个美德慢慢践行,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让世界变成爱的海洋。

篇3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市场粮油 粮食系统粮油 质量管理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粮食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但涉及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下面,就市场粮油质量管理和粮食系统粮油质量管理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大市场粮油质量管理力度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粮食由粮食部门独家经营,粮油监测站对粮食质量实行系统内监督,堵住了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出库,就等于管好了市场。近十多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粮食价格、粮食市场、粮食经营放开,就粮食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市场销售的小麦粉一部分是小规模的制粉公司生产的,质量很难保证。销售单位多数又没有《检验合格证书》。目前还没有对这部分粮油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相反,粮食企业有技术监督局,粮油监测站等部门的严格把关,出厂、出库的粮油都符合国家标准。两者相比,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劣势,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竞争的原则。又如近几年“有毒大米”流入了市场。“有毒大米”是不法分子用陈旧米掺入白蜡油等工业用油,进行抛光处理而成的。是严重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行为。截至2008年12月份,全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绿色食品,最近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抽查检验表明,有十多种是假冒绿色食品,其中“农家女”绿色大米就假冒绿色品牌,是用工业原料加工而成为绿色。这都是由于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优难胜、劣难汰相当普遍,质量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一是粮油销售单位采购粮油时应索取《检验合格证单》。没有检验证书的要到县级以上粮油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检验。没有检验合格证书,不符合质量、卫生、标签、包装、计量等规定的粮油,不得销售;二是技术监督部门和粮油质量监测机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抽查检验,对外地调入的不合格粮油,可将《检验报告单》寄回调出地的技术监督部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合作,严厉打击制造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三是粮油质量监测机构要改善监测条件,增加投入,逐步做到检测设备齐全,手段先进,以保证对品种繁多的粮油进行检验和监测;四是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要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国家标准。

二、粮食系统的粮食质量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粮食企业担负着国家的战备粮油、专项储备粮和市场粮的储备任务,处于粮食流通的主要渠道地位。粮食系统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粮食政策的落实,关系到粮食的安全储存和粮食企业经济效益。从2009年5月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情况看,质量工作一些地方不受重视,开展工作困难较大。一是不少企业经费不足或根本不落实,影响质检队伍的稳定和机构的健全;二是一些质检机构化验仪器设备老化,无力更新,导致一些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计量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仪器检定的主动性,导致部分仪器未按周期及时检定,甚至不检定;四是一些质检人员对粮食政策、国家质量标准不熟悉,业务技术素质较低,不能满足质检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和困难影响到质量工作的正常开展。

1.应加强对质检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质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质检人员工作好坏,事关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企业形象,直接关系到农民、企业和国家利益。因此,加强对质检人员多方面的培训,是搞好粮油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

(1)要坚持经常抓好质检人员队伍建设、行为建设,在检验过程中,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随意更改实验数据,统一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保护农民、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2)加强对国家的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质检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

(3)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做到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4)从2009年5月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清查看,超期储存粮占很大比例。这就要求质检人员掌握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并能对储粮品质进行检测,只有及时掌握储粮品质变化情况,适时推陈出新,才不致于出现超期储存粮或陈化粮,减少国家财力、物力、人力的损失和浪费。

2.应加强对粮油质量的监督管理

粮油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要把质量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对粮食收购入库的质量管理。收购时,要求质检人员按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严格把好质量关。入库的粮油,要按种类、等级、干湿、新陈、有虫无虫分开存放,收购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全面质量复验、建立库存质量档案;二是加强对粮食储存环节的质量管理。在粮油储存过程中,要坚持质量检测制度,每半年检测一次库存粮油品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或提出轮换意见。对入库和出库的粮油必须进行检验,准确填写检验证书;三是加强对粮油加工的质量管理。粮油加工企业要严把进厂质量关,禁止无标准生产。凡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如果企业制定内控标准,应必须高于现行国家标准。企业要对其质量、卫生、标签、包装、计量等必须进行严格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书后方能出厂。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粮油质量管理机构要坚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措施,提高全国粮油质量的总体水平。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内涵意义研究

从历来的教学实践工作来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是教学效率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度注重自我授教,未能从学生的根本需求着手,研究相应的互动策略,与学生之间展开必要的学习交流,造成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如此一来教学工作成效也必然会难以提升,这一失败情况的出现,同教师没有提出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问题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时期,而教师的一味授讲让小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习惯也没有适时养成,极不利于之后的学习。若教师能够恰当地在课前进行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应时应景地予以艺术形式的提问,那么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研读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目标。那么如何做艺术性的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分析:

二、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的教学原则要求研究

(一)所提问题必须具备针对性

所谓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目的必须明确具体,而非随口提问,应当保证所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均具有同课堂授讲内容的关联性,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提出的。其次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需要统筹教学的根本目标进行,确保问题可以紧扣教学重点,能够针对教学难点予以提出,或者采取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

(二)所提问题须具备启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精力着重放在对学生问题思维的启发诱导上。因为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绝对不能够由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一味作课堂授课,代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到知识要领及方法,进而尝试着自我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读书学习的能力,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及满足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积蓄更多优异的学习方法经验。

(三)专注于提问形式的多元变化

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使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那么必然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呼吁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真正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活跃特性,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很容易被调动的,但是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灵活度决定的,因而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的整体氛围进行提问。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意识是学习中所必需的一种思想维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遭遇相应难解问题及理论实际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困惑心态和研究心态,在此态势下,学生即会产生提问问题的想法。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对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方面产生问题,想问敢问,方能更加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关注问题研究解决的过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此一来课堂问题教学方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措施研究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令学生产生质疑

小学学生具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想要训练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那么一定要从学生好奇心理入手,好奇心理是每一个学生共有的特性,具有潜在的创新动力,从根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理越强,那么对于教师来讲便越有利。因为学生好奇心可以强化其对于外界信息方面的剖析欲望,即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身不够熟悉的知识内容的探究欲望。学生想学,那么他们便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追根溯源,着力探索,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问题质疑的习惯。

2.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教师应当意识到,当前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较低,而其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应专注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以就彼此间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中要针对课堂实际对话题进行设置,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在课堂出现不同的意见及问题,令学生在此情境下分析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程时间设置相应的讨论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完毕后各组派出代表,畅谈小组看法。笔者在教学中即提出了以下一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在《悯农》一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浪费粮食这一情况呢?学生们即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农民伯伯种庄稼非常辛苦,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有的学生认为浪费粮食非常可耻;有的学生说节约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良性解决了悯农一文存在的知识难点问题,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节约意识的形成,锻炼了学生的讨论能力,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问题式学习模式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09(9).

[2]罗支柳.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3).

篇5

笔者非常认同鲁教授这番话,德育不能只靠课堂,还要在生活中,在课后作业实践中去感受、浸润、历练和升华。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品德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能实现品德课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引导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及习惯。那么,如何精心设计品德课后作业,并通过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引导良好品行,使德育在课后得到延续?

一、O计实践性作业,寓德育于生活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教材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来源于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和案例。课后作业设计应考虑与孩子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多方面挖掘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体验、探究、调查、访问、游戏、制作、生活实践等充分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其触动学生心弦……

在教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粮食来的真不容易”一课后,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农村,了解庄稼的生长过程,拍摄劳动的典型镜头,采访农民的辛苦劳作,有条件的还可亲身体验简单农事,真切体会农民腰酸背痛、日复一日的艰辛,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又引导学生课后对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进行观察、调查,组织一次交流分享会,谈一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浪费粮食的现象,例如:有的同学一碗饭只吃了一半就倒掉了,有的同学一个大馒头只咬了一口就扔掉……通过这些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使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要继续延伸,要求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孩子和长辈之前的相处,发现平时都是长辈为子女做事,为孩子服务心甘情愿,而孩子却很少想到要为长辈做些什么。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再布置家庭作业:帮父母等长辈倒一杯水,削一个水果,饭后主动收拾碗筷,主动打扫家里卫生等;从而让学生体会长辈们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理解、孝敬长辈,使学生架起与长辈沟通理解的桥梁,实现情感的升华、自我的成长。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寓德育于玩乐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无效变有效,使低效化为高效。而且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趣味性活动参与心特别强,那些灵活多变、充满刺激的在玩中学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会做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在品德课后作业设计中,应该遵循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乐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

如果我们能对品德课后作业进行精心包装,学生就不会把作业当成是负担,而是会当礼物一般对待,并乐此不疲。

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地球真美丽》的第一主题“共同的家园”,其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知道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从而体会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教学“共同的家园”第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或资料的作业时,老师巧妙地美化装潢了一下这道作业:“同学们,大家刚才在课堂上看到了视频,美丽的蓝色世界――地球后,地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办法使地球永远保持美丽?自然界的生命中,近来有许多受害者纷纷向我诉苦,他们中有沙漠、花草树木、海洋、空气、动物……他们都纷纷诉说受到了人类的破坏。下节课,我们准备开设‘环保法庭’,开庭审理这些投诉的案件,谁愿意当他们的律师,为他们申冤?”学生们一听这话,学习热情立即被激发,法官、律师一向在学生印象中都是为民伸张正义的,孩子们终于也可以打抱不平,主持公道……当然兴致勃勃。老师趁机布置任务:“各位小律师,你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甚至取证,看看这些大自然的生命,到底何冤之有?到时我们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最正义的小律师!”霎时,教室里欢声雀跃,孩子们都为即将能做“律师”而欢呼。最后,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反馈,这次作业完成效果前所未有,呈现形式多样,有倡议书、视频、歌谣、实物照片等样样齐全。可见,经过精心包装后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任何生命的公民责任意识,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寓德育于探究

对于学生最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学习,就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探索还没掌握的知识,或者是充分地给予更多的创意的空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内心里最渴望的需求,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儿童的这种需求会更加强烈。”现在的品德教材很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因此,品德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收集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创新、拓展,让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的,从而促进道德内化、达到知行统一;使学生从传统单一的作业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如在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是社区小主人”后,抓住学生好奇有创意的天性,笔者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设计实践作业时适度给予学生更多创新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设计了如下作业: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更美更合理的社区,为完善大家生活的社区出谋划策。这样的作业,为学生在社会中设置相应的一个“岗位”――社区小主人,让其承担主人的这种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实践,从行为践履中孕育出相应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

又如,在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后,学生们都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确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但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认识到这些负面的影响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为了激发孩子爱科学,激发创造发明欲望,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题:“生活中处处有科技发明。你心中又有哪些发明创意呢?赶快把你的奇思妙想写出来吧,你也可以画一画,做一做。”通过这一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质疑、反思、批判的能力。

四、设计交流性作业,寓德育于分享

品德课堂、学生的实践作业究竟对形成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有多大作用,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评价,而必须要经过学生的交流反馈,在孩子们的相互交流分享实践成果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和良好品行。

我们提倡学生课后进行实践,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有所触动,从而将学到的知识在行动中得到落实。如在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的主题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课题1:节俭日里话节俭,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认识节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并能区分什么样的行为是节俭,什么样的行为是浪费,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懂得什么是量入而出。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进行正反双方的辩论,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剑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辩论交流中总结出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P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进行正确引导,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随后布置课后作业:请家长阅读自己记录下来的全班总结的观点,与家长交流讨论,并请家长发表意见,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加深对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从而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包括长辈的各种节俭行为,以节俭为荣,以挥霍为羞耻。此类实践作业,我们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或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辩论中深化明理,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实现了道德的认知和反思,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在课外也得到延续。

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把课堂延伸、扩展到课外,课外导行,使学生知行统一。品德课后作业通过实践性、趣味性、探索性、交流性等多种形式的精心设计,寓德育于生活、寓德育于玩乐、寓德育于探究,寓德育于交流中,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实践,参与社会,丰富学生的认识,从中扮演某一角色,找到某一岗位,明白某一道理,获得某种感受,学会某种本领,养成某种品质,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篇6

天空,依旧碧蓝,大地,依旧广阔,然而,人们,却变了,变得,好陌生。

——题记

时光飞速流逝,渐渐地,我已长大了。曾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心中是多么渴望能够长大,可现在,我后悔了。

时光,好无情,它让我长大,让我看清善恶丑美,让我知道了人心叵测,世态炎凉。事实,好残酷,它让我不得不相信好友的离去,让我不得不学会伪装自己,只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很乐观,很幸福。我也曾认真想过一个问题:我乐观么?我幸福么?这个问题真是纠结,我想了许久,最终得出的答案是: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不一样,无法衡量,也许,幸福就只是在那么一瞬间。幸福,终究会远去,终究会变得虚无缥缈,那时,我不再幸福,剩下的只是悲伤与无奈,还有陌生。

也许,人真的是很善变的,或许说,我从来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她。

就是在那一个转身的距离,她变了,变得让我感到陌生,甚至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就是在那短短的一瞬间,她变了,由原来原来的天真可爱,变成了一个恶魔般的面孔,她的目光紧逼着我,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惊慌。她用冰冷的语气咬牙切齿地对我说:“你不要再痴心妄想我们会是朋友了!我讨厌你!告诉你,我们从来就不是朋友,以前只是我在利用你!呵!”伴随着她那狰狞的笑声,她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在原地呆住了,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当时总是痴痴地想让她回心转意,为此,我付诸了许多努力。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已经覆水难收了,我和她不会是朋友了。

现在,每每想到这件事情,总是冷笑。我笑我当时太天真,我笑我当时不谙世事,我笑我当时没有看清她的真面目。

世态炎凉,本以为在书中才有,但是我错了,事实就是那般残酷,它让我认识到了那个陌生的、阴暗的一面。

记得有一天,我路过一栋居民楼,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中年男子把一个老者赶出来,嘴里还说着:“爸,您就走吧,你看你老不死,我们得养你多少年啊,得浪费多少粮食啊,还有,我们照顾你那么多年,这套房子留给我们也不为过嘛。”老人听后不由得猛一哆嗦,晕了过去。我怔住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

篇7

——浅谈对面粉行业的认识和看法

实业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市,是**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设大型面粉厂、挂面车间、食品公司等分支机构,是集粮食储运、加工、科研,食品生产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产品“雪健”牌小麦粉先后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面”产品,一直畅销南方数省。

我们公司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市郊粮所,97年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我们始终认准一个道理:凡是市场需求的,就是我们追求的,所以,尽管历经蹒跚,我们还是在市场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可是,与一些兄弟企业相比,以及从长远来看,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另外,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也对面粉行业产生了感情,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所以,借此机会将我的认识和看法作以阐述,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斧正。

面粉行业是一个门槛与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所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面粉生产企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面粉行业“利润偏低,竞争激烈、发展艰难”成为了制约面粉业发展的瓶颈,真正让老百姓熟知的品牌少之又少。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成本的压力更大,资金、基础管理水平、技术实力、资源获取和控制能力占居了市场主动权和竞争力。作为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管理理念的较量、技术人才的争夺更是激烈。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加快,面粉行业的整体质量和观念也在逐渐提高。并且面粉产品将是以高品质的小麦专用粉、专供粉为面粉行业的盈利趋向,行业也已经由产品同质化为特点的竞争逐渐向以品牌化为主导的市场过渡,而那些规模不大、品质不高、品牌不名的小生产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对于面粉行业而言,要想长盛不衰,做大做强,就要求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过人的胆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概括起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大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的业绩、利润、市场占有率、市场上领导地位、持续性竞争优势以及长远发展潜力等,因此,面粉行业应在产品品质、管理水平、未来规划、企业使命、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全面启动,积累做百年企业的信心和能量,在整体企业形象、品牌推广上下大工夫,进行专业化、有效合理的适度宣传,并注意持续开发和保护品牌,不断管理、创新,赋予品牌更多的意义和内涵。目前,许昌“湖雪”的大手笔宣传已经给我们做了典范,值得我们学习。版权所有

二、产品专业化、品质优良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面粉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吃面”,而是吃好面,吃健康、营养化的面粉,所以面粉行业已经向产品专业化、品质优良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粉生产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将产品方向做适度调整,在质量控制上做大文章,不能仍依靠各种添加剂的使用来保证品质,并且使产品更加多元化、品质化,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三、规模扩张、人才积累。

目前,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面粉行业不可避免进行着一轮新的整合,那些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企业将要面临危机,所以,面粉行业要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逐步实施规模扩张,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面粉行业的竞争还表现在人才的竞争。面粉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现状不尽人意,特别是制约企业技术的关键的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制粉工程师更是数量不多,所以,面粉企业应同一些专业院校搞好技术往来外,还要吸收一些能够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技术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篇8

关键词:土地抛荒 农村 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以来,土地抛荒成了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朱婷等(2014)学者考据,我国比较大的土地抛荒有三次:第一次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第二次出现在1992年前后;第三次始于1997年至今尚未结束。对于土地抛荒的影响,政府和学术界有着不同看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土地抛荒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加大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难度,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熊祥强等,2006;皮修平,2002),很多人甚至发出了“中国未来谁来种地?”的惊呼。但有的学者认为,土地抛荒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中引发粮食生产过剩条件下,市场经济作用于土地调整的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对此不必过于悲观(薛云等,2003)。谢洋(2004)进一步指出,尽管有些地方近年抛荒现象逐年严重,但农民收入还是稳步增长,抛荒现象未给农户的收入和农民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农民弃耕从事二、三产业,有主动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而抛荒后留下的空白正好为其他的种田大户接管创造机会,农民的抛荒是农村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认为,土地抛荒究竟是不是问题,首先要界定清楚问题的主体是谁。对农户来说,若土地抛荒后能够使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那土地抛荒就是农户的理性选择而不是问题;但对社会来说,本可耕种的土地被闲置,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那就是问题;同时,对环境来说,土地抛荒带来水土流失或实现了土地的休养生息,其意义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土地抛荒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土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在贵州省水城县箐头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旧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土地抛荒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土地抛荒的个案现状

水城县鸡场镇箐头村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据该村年度调查统计,2013年箐头村有1472户6390人,人均纯占有粮430公斤,人均总收入3220元;平均海拔1650米左右,立体气候显著,主产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箐头村共辖15个自然村,本文对其中的一个自然村(旧村)进行了深入实地调研,收回有效问卷40份,对十余个关键知情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旧村总占地面积1900亩,耕地面积有286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58 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该村土地抛荒面积达88亩,占受访农户承包总耕地面积(144亩)的61.1%,土地抛荒程度高,且仍呈增长趋势。

旧村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一是坡度大、不便灌溉的土地抛荒多。由于当地大部分耕地是坡地,加之水利条件较差,灌溉成本较高,有的农户选择种一季荒一季,有的农户索性直接抛荒。二是贫瘠的土地抛荒严重。近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的价格相对偏低,有的肥力差、产量低,土地的产出甚至小于投入,农户耕种意愿不强,选择土地抛荒。三是离家较远、交通不便的土地抛荒多。当地的土地分散,田间道路不畅,不少农户每天要花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耕作地,费时费力使得耕种的间接成本较高,于是放弃了种地。四是有其他务工机会的农户抛荒多。家有青壮年劳动力的农户,多选择到临近城镇煤矿工作或者外出务工,有的一面挣钱一面半耕半荒,有的干脆完全抛荒。

二、土地抛荒的原因

旧村土地抛荒现象是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少且贫瘠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总收益

实地调查发现,受访农户认为自己承包的土地大部分为肥沃的有6人,占比15%;承包土地只有小部分肥沃大部分贫瘠的有24人,占比达60%;认为自己承包的土地都是不肥沃的有10人,占比为25%,可见当地土地贫瘠是一个普遍现象。旧村大部分土地坡度大、地块小、土层瘠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耕作,产出少而成本高,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以旧村农户陈某为例,全家4口人共有8亩耕地,2014年一共收获玉米2500斤,市价1.2元/斤;土豆500斤,市价0.7元/斤;大豆40斤,市价2.5元/斤,收获的作物折合现金共3450元。同年购买种子花费200元,购买化肥、农药1300元,生产服务费用(灌溉、耕地、收割、雇工等)800元,总计2300元。也就是说,耕作一年的净利润只有1150元,加上政府粮食补贴每亩土地90元左右,农业净收益为1870元,每亩净收益只有200余元。事实上,若不考虑家庭用工成本,按净收益/总成本计算得到其农业比较收益超过80%,与多数行业净利润率10%比较,这一比较收益并不低。但旧村和全国大多数农村情况一样,平均分配土地后户均拥有土地数量有限,使得总收益太低,无法发挥农业比较收益的优势。学者研究认为,在不改变粮食作物种植前提下达到村庄中等收入水平,需要家庭经营规模至少达到20亩以上,耕地面积50亩左右将达到净产值最大。

(二)土地通勤不便,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旧村农户承包土地分散且离家较远,这意味着农户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路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隐形成本。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承包的土地比较集中的仅占10%,绝大多数农户的土地都很分散,并且农户居住地离土地距离较远,从家走到农地的时间(单程)超过半小时的农户占比高达80%,不少农户往返一趟甚至要花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同时,旧村多为山地丘陵,受地形和投入限制,通往农地的路都比较窄且路况较差,农用车或三轮车都无法通过,因此旧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多还是传统的牛耕、人背、马驮,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高。

(三)缺乏水利灌溉设施,不利于抵御自然风险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旧村的耕地基本都是旱地,原有的少量沟渠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无用,农地附近也没有铺设水管或蓄水池,当地农业生产基本靠“望天吃饭”,抵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很薄弱。调查结果显示,37.5%的受访农户土地灌溉比较方便,受访农户土地不方便进行灌溉的占到62.5%,这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收益,打压了农户生产积极性。

(四)外出务工机会增加使得当地劳动力缺乏

黄宗智(2006)指出,农户兼业、非农就业主要是为了解决总收入不足,同时外出打工的风险又迫使人们依赖农地承包作为保险,旧村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旧村的青壮劳动力纷纷选择了外出打工,主要流向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从事纺织、建筑、养殖等工作,还有少量在附近打零工。40户受访农户共有劳动力107人,其中长期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达71人,占比为66%;还有8人选择了半工半农,占比7%。比较机会成本后,农户放弃务农选择了外出务工,但考虑到务工存在失业风险,农户又不敢完全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只好家庭内部重新分工,农地经营以女性和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往往有心无力,使得劳动力不足而出现土地抛荒。

(五)农业补贴模式不能有效激励农户种地积极性

旧村按计税面积发放种粮补贴,目的是为了鼓励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入。但事实上前者被明显淡化了,种不种粮一个样,即便农地丢荒也可以拿到同样的种粮补贴,显然未能有效地瞄准目标群体,起不到导向性的作用。受访农户中认为农业补贴政策合理的为5人,占比12.5%;认为农业补贴政策不合理的农户为35人,占比达87.5%,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六)土地流转不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旧村土地流转处于随意、无序、零散的状态,流转比例不高,且容易产生纠纷。在受访的40户农户中,有28位农户希望实现土地流转,占比70%,但这一流转意愿未得到充分实现,实际土地流转比例不足30%,并且基本上都是以口头约定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以书面协议完成土地流转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事实上,即便采用了书面协议,也都是由农户自己拟定的,条款比较简单、不规范,也没有征得村组的同意。

三、针对土地抛荒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应重点围绕“水、路”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修整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疏通沟渠)或新建蓄水池、水窖,能够基本解决当地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同时,修建机耕道能够节省体力、节约时间,在当地呼声很高,在大量农地被抛荒的背景下,通过合并和改造田埂修建机耕道并不困难。事实上,上述基础设施修建并不需要政府全额投资,在调研中绝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愿意集资甚至投工投劳,这不仅能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更有助于道路、水利设施建成后,持续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二)解决农户后顾之忧,推进土地流转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非农就业收入不稳定,农户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或长期转包自己的土地;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承包权、可靠的收益权,有剩余劳动力的农户也不敢多包地,无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在农村建立类似于城市的社保制度,农民可以通过自己购买、加政府补助的形式享有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优势,加强农地流转程序管理,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鼓励农户有序流转农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调整政策目标,探索补贴新模式

受限于行政管理成本,难以直接瞄准种粮户,现行的种粮补贴实际已经变成了承包福利,这种“普惠制”在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上的作用并不明显,应当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政策目标,探索补贴新模式和管理新办法。对旧村这种土层薄、坡度大、亩产低、生态脆弱的地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环境生态”和“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比“鼓励农民种粮”更适宜作为农业补贴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J].读书,2006(02):31- 35.

[2] 金星.新土地抛荒的经济学视角[J].农村经济,2013(03):25- 26.

[3]刘勤,周静. 农地缘何被抛荒:基于湖北农村土地现状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4(01):31- 34.

[4]皮修平,娄炳林.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求索,2002(01):25- 27.

[5]吴新慧,孙秋云.社会学视野下的近年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浅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01):51- 54.

[6]谢洋.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2004(11):78- 79.

[7]熊祥强,沈燕,廖和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36- 2538.

[8]薛云,宋卫平,薛振忠.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土地抛荒[J].农村・农业・农民,2003(03):38.

[9]杨惠敏,覃巧兰.丘陵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以犍为县为例[J].商业文化,2011(11):123- 125.

[10]詹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07):1752- 1754.

篇9

有人说,为什么要把自己所得的一部分无偿交给国家,自己留着用不行,社会主义也要交税?其实不然,没有税收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重要依靠。军队、建设、人民福利、社会公益,无所不需要资金。一个个大的国家性项目,一个个国家性质的公民福利性项目,投资从哪来?无不是以财政税收为主力,再加上融资,合资等一系列各方渠道才得以达成。对于那些长期的国家性的投资项目,对某个或者一系列的企业来说,如果光靠他们投资,收益周期未免太长了。而政府国家却不然,有了财政这个重要的手段,政府就有能力通过财政杠杆投资一些企业所不愿意投资的项目,比如公民的福利性项目,如医疗保险的初级投资等等。甚至一些注定亏本项目也靠财政来主导,社会福利资金为辅。如福利院、敬老院等等。

更多的,财政税收作为一种国家,用来干预市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有了税收保证才有了财政的基础,才有了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的能力。当自由市场发生了在其自身运行中发生的而又不能由市场本身矫正的弊端时,市场无法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财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而财政的基础就是税收。为了建设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政府监管调控市场最重要的手段则就是财政支出以及税收。

举个例子说,当市场发生危机时,如果某一个市场领域发展过快、投资过热,则政府通过多征税来宏观调控过热的市场环节,防止泡沫经济的进一步上升,以至防止出现不受控的现象――发生金融危机。再者,如果某一个投资领域发展过冷,甚至影响了总体经济的成长,政府就可以通过少征税来刺激该行业的发展,甚至不收税,更有甚者,可以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多方面的政策优惠等等。

还有,公共产品的投入也是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导。对于那些基础性的公共设施,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回报。政府的投入决定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决定了该地吸引外资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中国的财政目的是以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经济福利和效用最大化。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中国的财政制度的根本原则。人民的钱还是要用在人民身上。

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在中国大陆的13亿人口中,有大约5亿8千3百万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两美元,其中更有至少两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连1美元都不到。而据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说法,仅仅是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也在0.5以上,基本在0.54左右;这还不包括农民,如果加上广大农村居民,这个数字会大很多。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在当下的中国,占社会20%的富人,拥有的财富占国民财富的60%,甚至更多。而对其他80%的人来说,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是生活中每天都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包括笔者在内的有着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存的痛苦和压力。 这也是现阶段中国财政税收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多收富人的钱、少收穷人的,再通过福利、保险、教育等一系列福利措施将社会资源尽可能公平的分配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当今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贫富差距之大,并且有拉大的趋势。如何动用税收杠杆来尽可能的达到一个公平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是如今政府的主要议题之一。

财政税收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国际收支的平衡。相对这一项的税种就是关税。关税是保护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体系稳定的最重要的屏障。最好的例子,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在世界上相对来说,几乎纯手工业的种植,生产力低下,成本高。如果完全打开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限制,国外廉价的农产品就会倾销中国国内的市场,造成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破产,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稳定造成巨大冲击。第一产业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破产了工业和服务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靠关税的保护。而最近世界粮食价格飞涨,如果没有关税,中国国内的粮食必然会大量出口,国内的粮价也会随着大涨,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在国际上,国家的关税不仅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外汇奇缺,国家就通过关税出口退税来刺激出口,为国家换取紧缺的外汇。而不久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资源已达到世界第一,国家又通过减少关税的出口退税来平衡进出口。但是如今金融危机,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时国家又调高了关税出口退税率为出口型企业减压。

从经济总体来说,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的学派却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税收对一个国家来说的经济效益巨大。税收在经济方面有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可以在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上发挥该有的效果。税收对劳动供给者、居民储蓄者、投资、社会公平分配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当今中国税收还面临许多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各级财政税收的浪费和偷逃税现象严重。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有所谓的公关费、驻京办等形式各异的支出。全国每年各级政府安排吃喝的花费就有好几十个亿,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税收浪费。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社会经验,当你到商场时都有两种价,开票价和不开票价,不开票价往往便宜不少,像这样的偷逃税现象已经见怪不怪,随之流失的是大量的税源。

篇10

“核心经营骨干参与要素分配的招标式竞价”――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又创新招。前不久,绿地集团成功受让宝钢集团二级子公司宝钢建设,便是在这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其设计的全新模式下完成的。创新的意义并不在于度身定做,如何看待这一创新,如何发掘创新的真正价值,势必引发国企产权转让改革的新思路。

为强劲主业发展,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宝钢集团于2005年4月将其二级子公司宝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联交所挂牌。在宝钢建设国有产权整体转让中,集团又提出了“稳定管理者队伍,确保核心经营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不流失”的要求。如何兼顾出让方、受让方的积极性,着实给上海联交所出了个难题。

上海联交所有关人士指出,依靠进场交易转让国有产权,能够防止低价收购和暗箱操作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在内部人员激励上却不能起到积极作用。于是,上海联交所与宝钢集团联手推出“核心经营骨干参与要素分配的招标式竞价”模式,对产权转让进行了一次大胆创新。宝钢建设40%的产权转让优先考虑核心经营骨干持股,其余60%采用招商竞价向社会公开征集,且核心经营骨干持股价格采用招商竞价价格。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交易”,最终绿地集团以高于评估价28%的价格――5400万元中标,从而宣告了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

产权市场打造全新模式,将带来企业新的发展机遇。上海联交所有关专家指出,管理经营者优先持股,对于企业有效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大意义。而产权转让进场交易,以公开竞价方式为企业找到战略合作伙伴,无论从产业结构上,还是发展资金上看,均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这种新方式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企主辅业分离的双重目标,将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新思路。对于宝钢建设来说,依靠绿地这一优势企业,企业平稳转制,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业务拓展机会;而绿地集团成功受让宝钢建设,其产业链也将因此得到延伸。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产权交易“珠海模式 ”

所谓城市公共资源,专家的一致看法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利用国有资源、政府投资,或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职能、政府信誉,拥有、控制或掌握的公益性、垄断性、专有性的资源,包括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相关延伸资源。

从城市公共资源的定义和范围看,城市公共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城市是有价值的实体,城市是巨大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注重了社会性,忽视了经济性;注重了公益性,忽视了效益性,造成了长期的城市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会看到是政府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政府应如何盘活城市公共资源这一盘棋?

珠海市从1999年开始,通过产权市场在积极探索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共资源的招投标、公开竞价、拍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被行内专家称为“珠海模式”,这种模式对如何配置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平台。同时也对国有企业改制推进较快、较早的地区的产权交易中心扩大产权交易服务品种,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推进产权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借鉴作用。

1999年2月1日,珠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珠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珠海市财贸办公室、珠海市粮食管理储备局在上报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方案的请示中:“粮食批发市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在确保‘市场经营宗旨和方向不变’、‘市场粮食必要的统筹调用’,‘市场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标”。1999年2月11日,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对市财办等部门关于珠海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方案的请示上做出批示:“赞成,请粮食局、产权交易中心拟定招标文件,国资、财办,审定后由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并接受新闻全过程报道,粮食局、财办加强日常监管,保证按政策做好。”

这是城市公共资源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交易的第一个项目,打开了城市公共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交易的序幕。此后,城市公共资源的市场配置成为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业务之后的一项主体业务。其交易的范围从政府的特许经营到市政设施、户外广告牌、公共物业管理、缉私罚没专营、出租车牌照、农贸市场经营权、教育后勤产业等领域。

珠海市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从不了解到取得各界共识是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由于资源占用单位习惯于沿用己久的行政审批制,而且往往这种配置方式存在部门权力和利益分配,以致以对通过市场配置有着本能的抗拒性,因此,要达成各界共识,加强宣传和法规的建设尤其重要。

2000年3月2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珠府办函[2000]41号,下发了关于委托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公共资源市场配置招标人的通知。2003年7月23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9号《珠海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七条:“广告设置使用权交易在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

2003年9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3]75号《关于国有集体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的通知》规定:“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或部分产权(资产)转让,拥有国有、集体资产的公司制企业(不含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产权(资产)以及市政公共资源的有偿转让,除在同一授权经营机构或企业集团内发生产权变动,或经依法批准免予进场交易的产权转让外,都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2004年9月2日,珠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珠海市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行为的报告》中指出:“建议今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政府掌握的可开发或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交通旅游等公共资源以及城市特色文化、名称、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的有偿使用、租赁、转让,都必须进入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

2005年4月,负责珠海市城市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的新设机构珠海市城市管理局正式挂牌运作。2005年4月,珠海市有形要素市场管理办公室李祥主任考察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时,要求中心要不断创新产权交易服务品种,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要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开拓工作。

目前,城市公用事业项目的并购是全球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热点,公用事业民营化是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值得产权界的同行密切关注。

耀江模式的另类MBO

2004年11月16日,浙江耀江集团整体产权公开转让签约仪式在浙江产权交易所举行,这是浙江省2003年启动省属国企改革,同时也是国务院颁布3号令以来,第一个实行整体产权挂牌转让的企业。

2004年下半年,浙江产权交易所分别在浙江产权交易信息网和《浙江日报》对耀江集团整体产权转让项目(项目编号:PGQBS004090801)进行挂牌和公告,至2004年11月1日。

公告挂牌期间,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昌房地产)和由汪曦光为控制人组建的耀江联合体成员(39名自然人、2名法人)两家提出受让申请。最后由浙江省国资委及省政府确认,浙江产权交易所对该项目借用招投标的形式进行组织转让。

经过一天紧张地评标,耀江联合体成员以微乎其微的优势成为耀江集团整体产权公开转让项目的中标人。转、受让双方于2004年11月16日正式签订 《国有产权交易合同》(合同编号:Z040002),于11月18日完成清算交割和交易鉴证手续。

据悉,耀江集团公司转让股份的数量及比例为3600万元(占耀江集团公司股份比例的42.353%)和耀江开发3000万元股份(占耀江开发股份比例的100%)。

经中介评估,转让股份调整后的净资产为2亿元,挂牌价为2.2亿元。耀江集团以2.3亿元的转让价款(整体作价,含耀江开发100%股份),赢得本次标的。

改制对象其一的耀江开发,原独家出资人为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系浙江省财政厅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改制完成后,汪曦光为耀江开发第一大股东,持股31.498%,耀江联合体中的两名法人,浙江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各持股12.5%,周全新与张翼飞各持股10%。

另一改制对象,耀江集团公司,改制完成后,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未发生变化。

两家公司通过此次股权改制,从国有控股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不难发现,此次转让的受让方虽然名曰“耀江联合体”,实际上,主要持股人是耀江集团公司管理层,联合体成员中,除了以上提及的董事长兼总裁汪曦光,周全新、张翼飞、张经业均是担任副总裁职务的高管,即耀江集团改制的方式是实行管理层收购(MBO)。

这表面看似平淡无奇的国有企业转制,何以被业界称作“耀江模式”MBO?

一大特色是其收购主体,由汪曦光为控制人组建的“耀江联合体成员”(39名自然人、2名法人)。这一创新概念之前从来没有在非上市国有产权转让文本中正式提出过。由于法律上对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是否属于MBO条文中所限制的“管理层”便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