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严隽陶,男,1942年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三批中医药临床师带徒专家。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工作46年,在全国推拿专业领域学术地位高、理论造诣深、临床疗效突出,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严隽陶是推拿学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奠基人,在临床、科研及教学领域为中医推拿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 学术思想
严隽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对推拿学科发展的认识严隽陶在分析推拿学科的内涵时,把推拿学的发展分成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来认识。第一阶段是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产生和发展期,表现为推拿疗法与其他外治法在中医防病治病的协同应用及推动中医理论的完善发展所起的作用。人所公认的推拿起源早、历史久,就是指这个时期。第二阶段是推拿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发展期。严隽陶提出推拿学萌芽于明清时期,学科体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因为明清时期,推拿的实践已经发展到有特殊的穴位应用及其特殊的手法操作,既有独特的诊断方法,也有自身的理论总结,既有其特殊规律的理论,也具备了独特的治疗技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推拿临床和基础理论的丰富和充实,以及应用手法时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增强,标志着推拿疗法日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988年推拿学被国家教委批准成为高等中医院校的本科专业。
严隽陶对推拿学发展史的认识,既充分注意到推拿的悠久历史,重视对传统推拿疗法的继承和发掘,又意识到推拿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历史尚短,应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1,2推拿学科的多元理论指导严隽陶认为,推拿作为一种疗法在治疗不同系统疾病时,临床思维方法和诊断、治疗理论表现为多元化的理论指导。如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基本采用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治疗内妇科疾病时,采用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的理论;治疗儿科疾病时,则是按照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等独特的理论进行治疗的。这种理论学说上的多元性,容易催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如果多元现象长期不能融合起来,则说明学科的不成熟性。所以他主张构架推拿学科的学术体系必须打破多学科的理论壁垒,将推拿手法、功法防病治病的特点作为融合点。
1,3推拿学科的现代研究思路严隽陶认为,推拿学科的现代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例如,在手法力的研究方面,需要与生物力学相结合;在推拿临床疗效评价方面,需要和康复医学相结合;在推拿生物学效应方面,需要和神经生物学相结合。只有通过与多学科的交叉结合,才能提升推拿学科的学术水平。
2 临床成就
严隽陶先后从师一指禅推拿代表人、名中医王纪松先生,及滚法推拿创始人、名中医丁季峰先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了一指禅推拿流派和滚法推拿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完整继承了两个学术流派的学术精华。严隽陶通过四十年余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法技能和学术思想体系。他擅于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手法操作以“刚柔相济,柔者为上”为特点,其代表性手法滚法及一指禅推法舒缓柔和、持久深透,他强调滚法操作与肢体被动活动相结合,以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他也强调推拿功法训练,不仅用于推拿医生体质的训练,也作为患者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他的临床经验、诊疗思路、操作特点被整理归纳,贯穿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中。
3 科研成就
3,1确定推拿生物力学研究方向 推拿手法以“力”为本质特征,对推拿手法中力的应用研究是推拿学研究的基础。手法操作用力,具体表现在手法作用形式、用力大小、方向、时间和操作频率。随着生物力学的兴起和发展,采用其理论和技术对推拿手法进行研究逐步成熟。通过手法动力学研究,可以阐述手法力是如何发动的,并对手法力定量化、规范化和客观化。根据手法力方向的不同,可以对推拿手法需要重新认识和分类。
严隽陶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并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推拿手法深透性与生物组织作用机制研究”、“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动力学分析”、“中医推拿滚法及振法血流动力学研究”、“推拿滚法操作动力学参数优化及行气活血效应机理研究”,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研制成功了Ⅱ型推拿手法测试仪,阐明了手法在人体的传导规律,揭示了摆动类手法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理。
3,2坚持“推拿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原则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医学回归自然,中医走向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吸收现代医学中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推拿学科的自身发展提供新的途径。现代康复医学的兴起,为推拿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康复评定成为推拿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共同语言和平台,为推拿疗效客观化、定量化的评价提供必要的方法和途径。严隽陶及时在推拿学中引入现代康复医学评估理念,成立了康复功能评估室,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功能评估设备,并先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规范化研究”、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中西医结合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上海市卫生局项目“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规范化研究”、“滚法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等研究项目,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设计,客观系统评价推拿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推拿对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3,3开展推拿生物效应研究推拿的生物效应是临床疗效的基础,严隽陶将其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于传统的中医理论,总结手法的“通”、“松”作用,可以达到“正骨”、“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使“经脉流畅”、“气血流利”、“通则不痛”的治疗经验;第二个阶段是从解剖、生理、病理多方位人手,从多个系统研究其生物效应。严隽陶带领的科研小组已在生理功能、蛋白质代谢、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探索手法的生物学效应,先后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对B-内啡肽基因表达的影响”、上海市卫生局项目“推拿防治老年性骨骼肌衰弱的临床研究”、“骨骼肌增龄性变化特征及手法干预机理研究”等,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同时也证实了传统推拿功法训练增强体质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应用于防
治老年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4 教学成就
4,1创建推拿专业1979年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招收本科生,使推拿学科走上高等学府的殿堂。1986年,在严隽陶及推拿同仁的努力下,推拿教学专业课分化为推拿学基础、骨伤推拿学、内妇推拿学、小儿推拿学、实验推拿学和推拿古代文献与学术流派等六门专业课程,并正式成立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1988年,国家教委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正式颁布将推拿学专业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直到1998年,国家教委实行专业合并,推拿专业再次与针灸专业合并,重新成为“针灸推拿专业”。
4,2创建推拿专业博士点随着推拿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在严隽陶及推拿同仁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推拿学科与中医骨科联合,成为全国首个推拿专业博士点,严隽陶也成为全国第一位推拿专业博士导师。2001年,推拿专业博士点再次成为全国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严隽陶也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至今,严隽陶已经先后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7名,硕士20余名。
4,3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严隽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推拿学教材及教参的编写工作;2003年,他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作为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沿用至今;目前,他再次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的主编。此外,他作为主要的编写者及组织者,参加了大型权威性的中医学术工具书推拿条目的编写,有《中医大辞典一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等。
篇2
关键词 高等医学教育 考试改革 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
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入进行,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的成就虽然很大,但是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过程中,传统的考试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改革质量的制约性逐渐凸现出来。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中医院校主要的临床课程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推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考试作为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检测手段,其改革没有跟上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虽然在一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是仍然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进行,已经成为阻碍教学改革深化的“瓶颈”。
目前推拿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并将期末考试的分数作为学生推拿课的最后成绩。而推拿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推拿手法、推拿科临床诊断方法和疾病各论等等,这些内容均在理论知识基础上以临床操作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推拿学时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但目前学生对推拿课的学习和掌握却出现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脱节,可以说现行推拿学的考试内容和方式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运用考试指挥棒的逆向推动原理,充分调动学与教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能力,更加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提高,我们根据国内有关医学考试的研究成果,参考其他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研究思路,借鉴国外医学考试模式的优秀经验,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以及中医推拿学课程特点,改革传统考试模式,建立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并进行试点研究。
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选择观察对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具有推拿学教学课程的2005级中医临床方向和中医妇儿方向专业统招本科学生,选择2005级中医临床方向专业(48人)为实验组,2005级中医妇儿方向专业(51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模式,即理论闭卷考试。开课之初分别告知两个班级学生本课程将要采用的考试方式。
2 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多方面测试,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临床实践能力水平。
(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考试部分采取闭卷形式,题型设置在传统题型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临床应用题的比例;
(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考试部分主要检测推拿手法的掌握情况,采用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进行评分;
(3)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考试部分采用多站式考试以及OSCE模式,并结合学科具体情况,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实际临床技能水平。
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采用传统考试模式,即理论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并以此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推拿课的学习成绩。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于推拿手法讲解结束后两周,应用ZTC-I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上海尼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对学生推拿手法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满分100分,此分数占该课程最后成绩的20%。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该成绩占本课程最后成绩的50%。最后于推拿科门诊随机抽取常见病例,由学生根据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的情况完成其完整的书面门诊病历,由任课教师对病历进行打分,满分100分,此分数占总成绩的30%。最后将三项成绩,即手法、理论和门诊病历成绩综合计算作为最终成绩。
之后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考核。此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内容包括推拿手法、病史采集、查体与辅助检查、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考核分四站进行,第一站手法考核应用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检测;理论、查体和临床实践考核采用面试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病例,依次完成各站的各项操作、回答提问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考核人员分别对其记录评分。
4 观察结果
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技能水平考核中手法、查体、理论以及临床实践考核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综合考核评分对照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
5 讨论
医学是需要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推拿学是中医学体系中能突出显示中医临床能力的临床学科之一。现行的灌输式课堂讲授和理论考试的教学与考试模式使学生只能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单纯的记忆和抽象认识,而不能深刻理解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这是造成医学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就业或不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并承担其工作任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推拿学综合考试模式,以培养学生“三基”为宗旨,采用理论知识检测与各项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实习期间端正态度,改变平时不努力、临考突击复习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应付考试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也普遍认为这种综合考试模式改变了一张理论知识考卷定成绩的现象,考试内容全面,考试结果客观、公正。这种考试模式,确实能较全面、系统地评价教学效果,有效地考察出学生临床操作、临床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医患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重视l临床实践,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也促使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更新临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中医专业本科生; 考研; 就业; 专业; 学位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平台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220)
一、背景
据教育部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每年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国165.6万人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医类专业学生选择考研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部分学校有考研意向的人数占到70%以上,甚至有的班级全班考研。而中医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中医方面的文献及相关知识,还需要了解学习现代医学专业内容及最新成果,但本科阶段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如此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对中医类专业本科生考研加以关注,并通过调研进行认真研究。
二、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调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类专业(中医五年制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共696名同学。其中一年级170名;二年级170名;三年级178名;四年级178名。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由项目组成员自主设计,首先分工设计条目,再集体研究讨论决定问卷初稿,将部分问卷试发放给部分同学填答,根据同学们的填写情况和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最后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确定问卷终稿。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关于考研的认识、考研意向、考研动机、考研专业院校选择以及考研压力和考研过程存在的困难等。问卷共涉及10个问题,题目类型分为单选与多选。
3. 数据分析
针对调查表中的每个条目,进行归纳,再利用spss软件17.0统计分析,并作出图表。
三、 调查结果
1.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比例
调查的696名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人数为515人,占调查总体人数的74%。
1.1.不同年级考研意向比例:
表1:各年级考研意向比例
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医类专业本科生中,有考研意向的人群比例为74%,大一大二同学的考研意向率相对较低,不到70%,而大三、大四同学的考研意向率都在75%以上。
1.2.不同专业考研意向情况
图1:各专业考研意向比例
在所调查的专业中,针灸推拿学专业的考研意向率相对较低为58.3%,中西医临床专业的考研意向率最高,比例为82.5%。体现了因专业的不同而导致的考研率的差异。
2.对考研流程的了解
图2: 对考研的了解程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考研流程全面了解的人数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同学对考研流程缺乏足够的认知。
3.影响考研的因素
3.1.考研动机
在考研的原因中,有两大因素占了绝对的优势比例:一是认为学历很重要,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二是认为自己本科阶段没有学到太多东西,想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两者比例相当。此外,在当今形势下,很多医院已经趋向饱和状态,而且很多医院只招收西医院校的毕业生,使中医类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就业异常艰难;中医因其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丰富的传统医学知识以及现代医学知识和长期的临床经验,但是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因过于笼统且没有方向性,很难满足工作中的需求,这也是许多中医类专业本科生选择考研的深入原因。
3.2.不考研的原因
在不考研的同学中,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该学科对医务工作人员的针灸、推拿手法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把实践操作能力放在第一位。其中有63.3%的人目前对未来的规划是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进行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而寻找兼职、考证书、想出国留学的人数相对较少。
4.专业与院校选择
关于学校及专业选择的问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学校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分别占到66.1%和60.6%。其次,学校及老师的名气所占比重也较高为47.6%,其他原因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
5.跨专业考研情况
中西医临床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选择跨专业考研的人数相对较多,比例分别为43.6%和38.7%。中医五年制专业跨专业考研意向者相对较少,只有17.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并立志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只有少数人因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而选择跨考。
6.考研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图3:考研障碍
从图中可以看出,考研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协调好考研与实习的关系;其次学习中的心理压力、是否有足够毅力也是备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此外,考研与工作机会的冲突也占据不小的比例;其他影响因素所占比重均相对较小。
四、讨论
本项目的调研结果显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飞速发展的医学行业,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该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医方面,对于经验的积累及工作能力更是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因而使绝大多数中医类专业学生选择了考研这条路。
中医类专业包括中医五年制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以及针灸推拿学专业,由数据可以看出因专业的不同而导致考研率有部分差异,但总体来看中医类专业学生有考研意向的人数较多,明显存在着“考研热”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只是确立了考研的目标,然而对考研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备考过程也没有详细的规划。这可能会导致将来备考的忙乱与焦虑。
中医类专业大学生最主要的考研动机是提高学历、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治病救人是其存在的意义,因而该学科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医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古代医学文献知识,更要了解现代医学最新成果,熟悉临床各种操作技能,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因避开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人数远远少于我们的预计值,这说明了大部分医学生是渴望掌握更多医学知识,成为真正的人才,而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篇4
今天,当成千上万的中国学子不远万里到美求学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选择远渡重洋留学中国。据中国教育部统计,近几年美国赴华留学生的规模呈稳定增长趋势:2006年美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1784人,2007年为14758人,2008年是19914人。如今,在中国留学的美国留学生不仅进修中文,还开始选择如医学、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国梦最终不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但一定要到了中国才能实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2011春季班在读学生Stevie如此阐释自己的“中国梦”,她打算学有所成后回美国发展。
此前,经过14个小时的飞行,跨越1万多公里的距离,来自德克萨斯州的Stevie2月底从美国飞抵广州“学中文”。她形容此行是“到中国圆梦”,因为“我想当一名中英翻译,或者到大学里教中文”。
目前,美国在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校。
在广州,美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暨南大学这5所高校。其中,中山大学有50人,暨南大学国际学院有21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有15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合共7人。
广州之所以较受留学生欢迎,既因为气候适宜、生活水平高,还因为广州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知名度高。记者近日走访了几所广州高校,与一些美国留学生进行交谈。
打算毕业回美国开中医诊所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见到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黄国华时,他手里捧着一大叠医书,每本都厚如字典。阳光帅气的他今年29岁,来自芝加哥。
黄国华说,他父亲是一名中国医生,但他自己从前对行医不感兴趣,直至到中国后见识了针灸推拿的“神奇”才开始对中医着迷。2005年,黄国华在广州亲眼看到了“病人坐着被推进针灸病房,却站着走出门”的奇景,就是这么一“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已经拿到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管理本科学位的黄国华决定从此弃商从医,到中国学医,这在他的许多美国朋友看来“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初到广州,黄国华人生地不熟,一切皆从“零”学起。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埋头学中文,并最终通过了中国汉语水平(HSK)六级考试,报读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推拿学本科课程。
黄国华向记者介绍了手中的教材:《伤寒论》、《针灸治疗法》、《推拿治疗法》各有中英译本,平常他都是中英译本对照来看。课堂上,老师用英语讲授,课外作业也用英语完成。
据该校国际学院院长王洪琦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从2007年起为海外留学生开设全英教学班,学生不再需要通过汉语六级考试,就能直接进入专业学习。而在此之前,留学生需要通过汉语六级才能报读该校,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大难题。
已经大学三年级的黄国华除了完成课业外,还在与广州邻近的顺德市找了一家医院,跟着医生学习治疗颈椎病。“我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黄国华说,“每天早上起来后我都会练习气功八段锦,强身健体。”
黄国华说,打算毕业后回美国开一家中医诊所,将神奇的中医发扬光大。他在中国留学学中医的同时,其在美国的弟弟正学习西医。他戏称他们兄弟俩是“中西合璧”。
到广州学习如何做生意
遇见Ousman与Chris是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小露台,那是留学生课余时间的聚集地。这两个大男孩正手舞足蹈地用英语聊天,他们还在回味着周末到广州天河城广场游玩的美好时光。“那里很大很漂亮,我们足足逛了一整天,看电影、购物、吃午餐,还在娱乐场里练投篮。我在美国没有见过像它这么棒的地方。”来自纽约的Ousman边用手比划边说,期间他还“秀”了一下身上那件刚买的新外套。
Ousman与来自加州的Chris学的是同一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因为父亲在广州经商,所以就来了。”两人不约而同地说道。在Chris眼里,广州有很多人也很热闹,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我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在这边办厂”。
Ousman与Chris都不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而是与亲人租住在与学校一条马路相隔的公寓小区里,但他们都是学院的活跃分子。去年广州举办亚运期间,他们也成为了城市志愿者,穿上统一的绿色志愿服和运动鞋,挂上统一定制的腰包,到动物园里做向导。期间,他们常常遇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的游人,这留给了他们一个印象――“广州人很热情友好”。
Chris说:“李小龙是我的中国偶像。”他还为此学了几个星期武功。而Ousman则十分崇拜孔子,他认为,从孔子身上可以了解到很多中国文化,对做生意很有帮助。
除了专业学习外,Ousman与Chris每周还会上一至两堂中文课,从拼音、写字学起。“我希望自己的中文水平能让我在中国做生意时不需要翻译。”现在还只会说“你好,谢谢,再见”的Ousman有如此憧憬。曾经去过广东珠海旅游的他还打算,退休后到珠海养老,因为那里的天空很蓝。
在“小联合国”为梦想努力
留学生越来越多的广州高校,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文化交融画面。活泼外向的Ousman每逢西方节日都会策划派对,邀请中国朋友和其他国家留学生一同参加。而一心要当翻译的Stevie常常与中国学生结伴,她说:“他们教我中文,我教他们英文”。不仅如此,Stevie还是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等地留学生的“英语老师”。她说:“我们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种人生经历很难得。”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书记刘明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留学中国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与中国签署了学历学位证书互认的协议。
学费也是原因之一。就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推拿学全英教学班的黄国华算了一下自己每年在中国的开销:学费3万元(人民币,下同),住宿费1.6万元,再加上每月的日常开销,合共才不过6万元,“这比在美国读大学便宜很多”。
篇5
纪主任: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N”等。“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明代钱汝明在《秘传推拿妙诀・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曰按摩,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据《史记》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石F引,案N毒熨。”秦汉时期的中医学著作《素问・血气形志》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可见推拿作为治疗手法开始之早。
推拿的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病痛和损伤,往往会用手不自觉地抚摸、敲打感觉疼痛的部位,有时这种方法能使疼痛减轻,而后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就形成了推拿医学,并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科学生活》:推拿的理论是否和针灸一样呢?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效果的呢?
纪主任: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其理论根据都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只不过,在治疗方法上,推拿与针灸有所区别,针灸有针刺法与灸法,推拿主要是通过医生的手法作用于特定治疗部位而产生相应作用。
推拿在中医基础理论应用方面,尤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腧穴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是经络学中的“经筋”和“皮部”以及十四经穴和一些小儿特定穴,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理论,通过选用合适的手法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其实“推拿不使用其他工具”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病症,在治疗手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加强作用。如棒击法,主要针对肢体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等症,通过桑枝棒击打施术部位,起到宣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科学生活》: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作用的呢?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纪主任:除去工具不谈,仅医生推拿的手法而言,推拿所用的手法关键并不是施加力的大小,即用的力是否重,而是通过医生手法操作以后产生“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力渗透到患处,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患处使用过大的力度,对患处组织还是有损害的。
推拿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与推拿本身的作用原理相关,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从而对人体的各种机能产生影响。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及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筋骨关节,通过力学的直接刺激,纠正骨错缝、筋出槽等,达到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目的。
推拿的临床治疗范围较广,涵盖了骨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病症,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疾病种类涵盖了临床各学科。推拿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主要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理论;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主要基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理论;而治疗儿科疾病时则是基于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指导的。
虽然推拿临床应用广泛,但并非所有病症运用推拿都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疾病产生的不同病理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无效及运用推拿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需加以注意及避免。
《科学生活》:现在大多数白领都有颈椎、腰椎的不适,正规医院推拿科是如何诊断与治疗的呢?要治疗多久呢?
纪主任:我们讲需要诊断一种疾病,必须有严格的评判标准。通过询问患者相关临床的发病经过,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查体,并且需要有实验室或影像学的诊断等资料,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判断来明确疾病的诊断。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或一张报告就随意下结论作断。
以白领主诉颈椎、腰椎的不适为例。应先了解发生不适的部位的具体情况,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及有无相关治疗等情况,然后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结合影像资料的判断来明确有无颈椎病或腰椎相关疾病。人的脊柱是有一定的生理弧度的,由于颈椎、腰椎的生理特征加之活动度大,若是平时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习惯,便容易导致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当病变影响到周围的神经、脊髓或者局部肌肉紧张痉挛从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可以定义为颈椎病、腰椎病。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单单根据片子来看,还应多方面共同考虑。
总的来说,推拿检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整体情况。其次,要询问一下患者有哪些不舒服。最后,针对不适的情况,进行诊断检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略有差异。
通过上述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再根据患者当时的症状、整体情况,若明确诊断,则可选择在推拿科进行治疗。在具体推拿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局部治疗结合远道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有些颈椎病患者来推拿科治疗时,疼痛难忍,无法进行直接颈椎部位的推拿,这时就可选择先进行远道取穴方法治疗,等局部肌肉紧张缓解后再进行后续治疗。根据患者每次的症状、个人情况,每次治疗的方式方法都可能不同。有不适要尽早治疗,每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时长也不同,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建议患者不要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来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配合做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发挥主动性,从改善平时的不良姿势习惯入手,减少发病次数,秉承预防为主的理念。
《科学生活》:我们在推拿时常常能听到“哒哒”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呢?
纪主任:推拿时发出声音,要看是在关节上还是在其他部位。若是手法作用于关节所产生的弹响,则是小关节之间位置调整时所产生的声响,一般提示手法整复的有效性。而在其他部位,比如推拿作用于一些肌肉的起止点时发出的声响可能是局部肌腱劳损钙化所致,是局部产生的病理变化,需进一步治疗。
《科学生活》:推拿也有很多种手法和类型吗?有“正骨”这种说法吗?
纪主任:推拿治疗的手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推拿手法的诸多分类方法。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将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即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根据手法的力学特点可分为垂直用力手法、水平用力手法、对称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和综合用力手法等;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根据手法动作的简繁程度分类有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和复式手法;根据推拿流派分类,有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和正骨推拿手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教科书分类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复合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怎么用力也很有讲究,有水平力、对称力、对抗力、拔升力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又分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掌根、大鱼际、小鱼际、全掌等,一般除去摩擦类手法,尤其是一些需要局部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的手法,操作时不应对皮肤产生摩擦所以说,一般手法运用得当的推拿医生的手上是没有老茧的。
“正骨”是某些地方对运动关节类或脊柱推拿手法的一种别称,其本质也属于推拿手法治疗,对有些病情尤其是小关节紊乱的病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其神化。很多患者认为“正骨”非常高大上,可以将原来位置不好的关节、骨骼恢复到应该在的部位。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一些退行性疾病,是不可能通过“正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通过推拿手法,将原来紊乱的小关节进行松动调整,可获得症状的缓解,但不能说得到治愈,因为手法治疗仅仅能够改变关节之间不良的位置,同时小关节的紊乱又有比较容易复发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腰突症、颈突症患者前来就诊时,希望医生通过推拿将原来突出的腰间盘“推进去”,而这在医学上是不可能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受到急性的外力作用或是长期的退变导致髓核的突出椎间盘突出,一旦形成便无法逆转,我们推拿医生所能够做的是通过手法的治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
《科学生活》:推拿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吗?不正规的按摩会引起哪些可怕的后果?
纪主任:正规医院的推拿科医生是正规医科大学毕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等考试。
不正规的按摩由于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如果手法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局部肌肉或关节的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科学生活》:网上、坊间,有很多如何缓解腰椎颈椎不适的说法,“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等“小知识”,这些正确吗?
纪主任:“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正常的颈椎有一个凸向前的生理曲度,若是平躺时不垫枕头将会使得颈椎得不到应有的支撑,从而导致颈部两侧及肩部的肌肉紧张,颈椎本身得不到放松,便会进一步加剧颈椎的不适。若是将毛巾卷垫在颈椎下单单将颈椎抬高,短时间内颈椎受到支撑和牵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的不适,但是如果整晚将毛巾垫于颈椎下则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疲劳紧张,反而会加剧颈椎的不适感。这两种情况,颈椎都得不到休息。
篇6
阴阳在运动中保持动态平衡,同时阴阳双方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这种消长转化,就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这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阴阳平衡的核心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胜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精、血、津、液)的平衡。举例来说,如脏腑间的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阴阳平衡的基本特点: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表现出来就是: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容颜明亮发光,具体来说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2]。
用阴阳平衡的观点来分析体质体型,中医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体型的划分,按五行特性、阴阳多寡、性格刚柔勇怯、形志苦乐、形体机能特征以及地理气候影响等方面对体质体型所作的多种分类。后世医家则着重从病理学的角度并结合临床辨证来对体质体型分类,从而形成中医病理体质观念。如明代张景岳从人体禀赋阴阳脏腑的强弱、饮食好恶、用药宜忌等,将体质体型分为阳脏人、阴脏人、平脏人3类。至清代陈修园、程艺田又予以充实,形成了脏象阴阳体质分类方法。此种方法至今仍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教材所采用。清代章虚谷以人体阴阳的盛衰强弱,将体质分为阳旺阴虚、阴阳俱盛、阴盛阳虚、阴阳两虚四种。叶天士、华岫云则根据形体特征、肌肉软硬、面形和肤色等,将体质分为阴阳两类。现代中医领域无论理论还是临床,也大都禀承明清以来的带有显著病理特点的分类。比较典型的有王琦氏的七分法,即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这些分类方法基本体现了目前中医领域对体质体型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即都是按照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和气化代谢的强弱,尤其是从阴阳平衡生理和阴阳失调病理的角度来对体质体型进行认识和表述。
目前一般主张将人的体态分为阴脏人,阳脏人和阴阳平和之人3种类型[3]。若阴盛阳衰,则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体姿多后仰,此为阴脏人;若阴亏阳盛,则体形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体姿多前屈,此为阳脏人;若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阴脏人若阳气过于不足,则津液代谢出现障碍,津液代谢化为湿邪,湿聚成痰,积于皮下,形成肥胖症。阴脏人也即体质偏寒的人,平时多喜欢温热的食品,脸色较苍白,一般不口渴,大便多稀薄,此类人群多消化系统功能比较差;阳脏人也即体质偏热的人,多消谷灼液易形成消瘦症,平时多喜欢寒凉的东西,脸色多红润,容易口干,大便多干燥,此类人群多容易烦躁;阴阳和平之人介于两者之间,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是大多数人的体质类型。
从现代体型异常的病症来讲,一般分为肥胖症和消瘦症。按中医传统的体态分类肥胖症多属于阴脏人,而消瘦症多属于阳脏人,肥胖症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遗传、体质、代谢、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等因素有关。中医对肥胖症的分型大致有:痰湿蕴结型、湿热阻滞型、胃强脾亢型、肝郁气滞型、脾胃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胆湿热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心脾两虚型。
消瘦症是指肌肉瘦削,体重轻于正常范围,甚则骨瘦如柴。属于中医学中“风消”、“脱肉”、“脱形”、“大肉消脱”、“赢瘦”等范畴。消瘦症主要原因为气血阴阳不足、脏腑虚损,久病失养、先天不足、形神相失所致。如父母身体虚弱,肾精亏虚,胎中失养,先天之精不足;或幼儿期喂养不当,成年期饮食不调,身体充养不足;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或偏嗜辛辣,胃热炽盛,消谷善饥;或烦劳过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肤失去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胃虚弱,无力腐熟运化;房劳过度,五志化火,精血日亏等均可导致身体日渐消瘦。中医一般将消瘦症分为:气血两虚型、脾胃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胃热炽盛型等。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辨治,我们认为无论是体型过瘦的一类,还是体型过胖的一类其本质都属于阴阳失去平衡,即阴阳失调,治疗总则均应协调阴阳,以平为期。
肥胖症的病理主要是痰湿、痰热或兼气虚。治疗总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4]。补法常用温化水饮或健脾益气以除痰、化湿、导滞;泻法有涤痰、祛瘀、消导、利水、通腑,以祛湿浊、痰热、膏脂。消瘦症的病理主要是气虚、血虚、阳虚或阴虚。治疗总则也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法常用补益气血或滋阴养阳以达到气血充盛、脾肾阳气充足、肝肾阴液充盈、丰肌健体。
中医治疗肥胖症或消瘦症的方法很多,除可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外,还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耳穴疗法、体穴疗法以及按摩和导引等[5]。如能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运用,定能取得佳效。我们针对无论是体型过瘦,还是体型过胖进行调治,在治疗原则上无论是泻还是补,在治疗上所采用的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等都属于调理阴阳,最终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体态恢复到正常。从临床实践来看,无论是减肥还是增肥:①用正确理论作指导,即要调理阴阳,复归于平;②综合治疗,方法得当,不求速效;③坚持毅力,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总之,体态体型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都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而致的病理状态,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的各种证型表现都属于阴阳失调,病态的肥胖或消瘦的中草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调整和治疗都属于调理阴阳,直至机体阴阳平衡,体质体态恢复到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8-22.
[2]吴景东.美容中医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5):176-186.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6-17.
[4]黄霏莉,佘 靖.中医美容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98-301.
篇7
在传统的针灸推拿课程实验教学中,实验课教师对每一实验内容先讲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流程、注意事项,进行示范操作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给予指导和纠正。传统实验教学课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大部分实验教学内容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严重不足[2];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3]。
医学教育是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的,没有临床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医学生投入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同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临床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加之近年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传统的在临床环境中学习的教学受到限制。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许多医院也限制了实习医生在病人身上进行操作,学生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临床操作能力偏低,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生[4]。
正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长期以来中医药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等现象,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当前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可见,现有的中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我校培养创新性实践人才目标的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5]。
面对中医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医课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模拟医学教学(Sim ulation Based M edicalEducation,SBM E)是使用模拟技术创设仿真病人和临床情景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模拟医学教育为临床技能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可以解决当前诸多高校面临的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以模拟教学理论作为指导,配合模拟人等媒介工具,或由学生、教师模仿病人、扮演医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教学法。通过预先设计就诊内容, 由模拟病人叙述病情, 四诊采集的素材由多媒体媒介( 如模拟人、图片、声音等) 提供,,“医生”对模拟病人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临床见习、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如何将模拟教学更好的应用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实验教学中,笔者认为我们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念更新:
在教学理念上,中医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7]。应认真分析中医学及各基础课程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不再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统筹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8]。
首先应该提高各方面认识,转换观念。强化中医实验教学, 使实验课程成为中医院校本科及研究生学生学习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侧重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尽快进入临床角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标准,为将来进入临床学习乃至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更新:
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将各门实验课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既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又具有实验课自身特点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能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改革以往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的课程模块;改革现有的交叉、重复、随意的中医实验课程模式,加强相近学科实验课程的合并、重组和改革,按不同的实验特点划分课程模块。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组建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教授组成的实验教学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专业特色,确定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实验教材,使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设备更新:
模拟教学要模拟实际临床教学情景,需要在设备上进行相应完善:(1)模拟人体模型,对于一些临床查体、急救、 针刺等教学内容,可以在模拟人上进行反复训练。(2)模拟诊室、病房,中心建立有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以及模拟护士站、治疗室、准备室等设施,配备各类医疗设施和器材,尤其是模拟重症监护室和模拟手术室的设计,包括模拟CPR 病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装置,完全模拟临床实际。(3)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近年来,中心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9-1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先后购置和研发了1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开设了必做实验项目50余项,面向我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10个专业约8000名学生,促进了我校的网络化、信息化、绿色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校建立了针灸临床操作能力训练室,运用自主研发的针灸虚拟仿真系统,模拟临床病例,学生可进行选穴、针法、灸法、罐法等各项临床操作,实现“动脑”与“动手”能力模拟教学的完美结合。
四、考核更新:
中心在原有实验教学考评方式的基础上,增添实验考核方式,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以及多元化的实验考评体系。在实验考核方面以“重在过程”为指导思想,各门实验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和标准。在考核手段上,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niation OSCE),其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测试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方法,是评价临床能力较全面的评估体系。
中心建设有OSCE考站,在考站的设置上,以学校制定的各个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为准,并参考国家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考试模式。在已开展七年的临床技能三站式考核探索基础上,不断增加考站内容和考试方法,完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考核;结合先进的教学考试理念,设有OSCE常设考站8个,分别为中医专业四站:中医辩证论治、中医四诊技术、针灸推拿技术、中医临床答辩,西医考试四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辅助检查、西医临床答辩。另外可根据老师需要设置临时考站。
结语
模拟教学在中医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中医实验教学,突出中医特色, 更好的提高学生中医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完成传统医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刘杰书.对中医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4,23(5):9-11.
[2]高秀娟,江春花,齐峰,等.中医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整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602-603.
[3]成信法,来平凡,孙秋华,等.中医临床课程模拟教学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76-78
[4]徐志伟.中医药专业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报告[S].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19.
[5]张明亚.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5) : 646.
[6]杨朝阳. 《中医诊断学》模拟教学法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2):65-66.
[7]季旭明,闫滨,孙敬昌,等.四步法中医教学[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6):560-562.
[8]陈洁,罗华丽.中医实验室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2,41(24):2554-2555.
[9]左令燕,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2,15(5) : 260.
[10] Leeb R,Keinrath C,Friedman D,et al. Walking from thoughts: Not the
篇8
本文对中医手法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总结出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这将为手法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手法 力学 教学
手法是推拿和骨伤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和骨伤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学生对手法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对本学科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手法教学是推拿和骨伤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手法的教学和临床带教过程中,深切地感到传统手法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纯粹“继承”式的学习,所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将手法医术发扬光大,换言之,传统手法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能力,打不开思路,找不到“将手法医术发扬光大”的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学生思维的愚笨,而是整个教学模式根本就没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节,没有给学生必需的启发和提示。我们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发现在手法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入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将把手法的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 传统手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手法课教学里,内容上都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一指禅推、按、揉、扌衮、扳、拔伸、推等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传统经典手法,主要是掌握手法的术式结构和临床运用,熟悉这些基本手法所派生的其他手法,辅助学习端、提、接、劈等其他各家各派的手法,教学的方式也都是沿袭老师先讲授手法的动作要领、再进行示范动作表演、同学再在课堂上进行手法练习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完、学生练完,手法也就学完了。这只是一种“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手法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动作模仿式”的学习,毫无创造性可言!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流传了几千年的祖国传统手法医学将永远停滞不前,一代复一代的继承,不会也不可能向前发展。虽然有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深感这种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刻板、机械和陈腐,做出过各种努力试图去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比如把教学地点放在临床上或手法实验室里,或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但其本质并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观念没有质的改变,我们不能够只是教授给学生“经验式”的知识,不能够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像“工匠”式的操作就行了,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明白和理解手法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效应,才能让学生对手法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深的层次。
手法教学要突破几千年来的教学模式,使手法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从根本上跳出“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手法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剖析其作用原理和生物力学效应,运用现代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等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对古老的中医传统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够让这门古老的祖国医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并与世界手法医学接轨。
2 对突破传统手法教学模式的思考
要使手法传统医术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就必须在整个手法教学过程中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根据近年来医学界对手法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西方医学对手法的认识观念,我们认为手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手法作用于人体,以力为作用特征[1]”。因此,可以把“力”的概念作为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手法医学的桥梁和纽带。力学,横跨于手法医学和现代科学之间,力学概念的全面引入,可能为我们研究手法医学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推拿界有一句至理名言,曰“其疗法的独特性在世界医学中独树一帜[2]”,但多年来,我们对其“独树一帜”的理解好像紧紧停留在一种感觉和模糊的认识上,对其“独特之处”并没有十分明确和清醒的认识,几乎所有的手法医学工作者都明显感觉到了其治疗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但都不能明确指出它为什么与众不同,其“独特之处”到底在哪儿?综观整个医学体系,不同学科治疗疾病的手段各不相同,内科医生用药,外科医生用刀,针灸医生用针,心理医生用语言,就是手法医学是以“力”为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手法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力”的运用过程,手法的治疗原理其实就是力学效应。当然,这种效应不应该仅仅单纯地理解为现代物理学上的力学效应,它还应该包括生物力学效应。
力作用于人体可以产生各种反应或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包括血液循环的改变、各种神经反射的出现、肌肉的运动和变形、骨关节位移、胃肠道的蠕动、内分泌的平衡以及精神心理活动的改变等各个方面。现代力学研究对象是物体,将其研究方法运用于生物体研究,在某些环节可能有不尽合理之处,但这并不妨碍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时的引入,因为这毕竟是一条手法医学与现代科学接轨的必由之路,不足之处仅在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够完全诠释手法医学的精妙之处,原因和错误不是现代物理学的笨拙和肤浅,而是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人与物体毕竟是不可完全划等号的两件事物,人有精神和心理,而物体则没有[3]。
3 力在手法量效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手法的量效关系历来都是手法医学界争论的焦点话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手法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基本性问题,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为至今仍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要了解手法的量效关系,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手法的量效关系又是手法医学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手法医学要现代化,就必须认真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量效关系的研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手段来对手法医学进行研究。力学概念的引入,将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手法教学历来都十分注重和强调力、能和信息的渗透性,但多年来对其渗透性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医生和病人的一种感觉,这不符合现代中医医学的发展趋势。自古以来,中医自外向内都有皮毛、络脉、筋肉、经脉、骨骼和脏腑之分,手法的作用效应到了人体的什么位置层次,应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衡量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对手法的操作规程进行客观量化,是正确运用手法和产生疗效的关键所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正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不失为解决手法作用层次的突破口。
4 力学概念在教学中的运用
4.1 力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手法教学中力学概念的引入,首先应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刚体、力、力矩、张力、变形、平衡、位移、旋转、自由度、笛卡尔坐标系等,还应该介绍力学的一些基本要术,比如力的大小和方向、作用点、时间、长度等,与之相关的还有向量、质量、速度、加速度、频率和固有频率等等。这一章节的内容应在学习具体的手法之前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力学概念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生物力学的知识。课时数以两节课左右为宜,可以结合其他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如果在教学计划中有安排手法的力学分析课,则需要在这一阶段增加学习力学分析图和力学计算公式的内容,为学生掌握手法的力学作用方式、有效力和无效力打下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力技巧。
生物力学是研究力或能量作用于生物体、生物材料或生物系统时力的运动和形式的一门科学。在物理学概念基础上,结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学习一些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动力型位移、静力型位移、张力型位移、生理性载荷、病理性载荷、功能性载荷、组织结构力学、剪切力、拉伸力和压缩力等等。而刚体生物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这两个部分,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各自独立的研究内容和评价标准体系。在生物力学中,移位、载荷、阻力和时间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四个概念均可以用现代物理学方法对其研究和分析,但学生要了解其中的一项内容,就必须了解其他三项内容,其关系密不可分。这一部分可以结合疾病和临床进行分析和讲解,将增加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兴趣。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关系的时候,最好是将其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结合起来讲解,比如,可以将位移与骨关节、位移与脊柱、变形与肌肉组织等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章节的内容也应在学习手法之前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其课时数可以考虑安排二至四节为宜。
4.2 运用力学知识对手法进行分析,促进手法教学质的飞跃 物理学概念和生物力学概念的学习,仅仅是为分析手法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奠定基础。在学习手法时,应重点讲解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手法的作用原理和实质。例如,各种外力造成的骨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错位(错缝),肌肉组织形态的变形、神经传导的主阻滞、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内分泌平衡和胃肠道蠕动加强等方面。老师在讲解每一个手法时,都应该画出手法的力学分析图谱,对手法的有效力、无效力进行分析,通过力学分析来剖析手法的作用实质,加强有效力的运用,剔除手法中的无效力,并通过这一途径来帮助学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古老的手法,认识手法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从而更合理、更高效地运用手法来解决临床问题。
在手法教学中引入力学概念来对手法进行分析,并不是力学概念引入手法教学的终极目的。通过运用力学知识对手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力学角度来对古老手法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手法的创新能力,创造出新的手法,结合临床培养学生手法的再组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古老手法进行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将为培养高素质的手法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也为古老的手法医学走向世界并与现代医学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应穿插在每一个具体的手法中进行讲解,对每一个手法都应进行生物力学效应、手法的作用原理和实质分析,这将实质性地提高学生对手法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掌握手法的操作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手法的基础和前提,故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应在学生掌握手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传统的手法教学内容是学习手法的概念、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分类、功效及主治和临床运用等几个方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考虑增加手法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力学效应这两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对传统手法教学模式的认识是:老师是将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知识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只能被动地“继承”前辈们的经验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手法创新能力,很难打破常规去产生和创造出具有临床现实意义的新的手法,也不可能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去重新设计和组合手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现代物理学的力学概念引入到手法教学中,只要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这将对手法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隽陶.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6.
篇9
Abstract: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social attentio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trongly professional, so the employment work of these students ahs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USEM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model,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a college of TCM,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find out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help them obtain employment.
关键词:中医药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Key words: students of Chinese medicine;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78-03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形式不同于产生于近代科学基础之上的其他学科,其就业特点也与其他类别高校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制定的中医药发展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中医药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但是,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了中医药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USEM模型分析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探讨有效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 USEM模型的基本原理
2.1 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掌握大学生能力、素质现状,提升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竞争力分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主要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意志、品质、诚实正直、敬业精神、获取信息能力、责任心、创新精神、心理调整能力等方面;核心竞争力包括职业定位能力与就业期望、专业实践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内容;环境竞争力包括专业方向、学历、学校品牌等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基础竞争力是进行高质量就业的支撑环节,更加强调人才的基本素质,不但要求毕业生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更加强调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的“人”所拥有的各方面技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竞争力强调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功能性、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能力,指毕业生能够顺利的就业,被用人单位认可;环境竞争力是指毕业生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力。
2.2 USEM就业能力模型
关于就业竞争力不同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动态关系上,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些就业竞争力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英国的学者彼特・奈特和曼兹・约克从心理学角度构建了在就业竞争力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该模型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学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以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构成。该模型不但指出了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还理清了各要素直接的相互关系,对研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为了解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本研究主要以某中医药院校2013届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调查问卷122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753份,回收率61.3%,共覆盖该校中医学、中医学(专升本)、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药物制剂共14个本科专业。
以USEM模型中所涉及的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四个基本要素为基础,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 学科理解力调查结果及分析
理解力,顾名思义就是理解能力。杜威说:“所谓理解,就是把握住事物的意义。”而他认为“意义”就是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科理解力就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对自身所学专业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专业知识与原理、专业素养、专业前景及相关专业知识。
学科理解力的调查可以通过工作与专业相关程度、继续深造转换专业比例、就业现状满意度和离职原因等方面来体现。在本次所调查的研究样本中,该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6%,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高18%,其中相关度最高的是中西医临床医学96%,最低的是公共事业管理64%;继续深造转换专业比例中,有26%的调查者转换了专业,低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就业现状满意度总体来看为57%,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持平;毕业后半年内有18%的学生有过离职经历,低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8个百分比,通过调查发现,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是导致离职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32%的被调查者因为想要改变职业或行业而离职。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研究样本中反映学科理解力的数据均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可以说研究样本的学科理解力总体优于平均水平,这是由于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所决定的,中医药院校的大多数专业都与医药行业有关,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相应地,毕业生工作也比较稳定,职业前景良好。
学科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的选择,但是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大多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只是通过家长、学校及周围人的建议或者所谓的热门专业进行选择。因此忽略了自身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导致部分学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理解力的发展。
3.2 技能调查结果及分析
技能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动方式。美国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了三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包括大学生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能力、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可迁移技能以及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技能是USEM模型中影响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调查中通过专业知识满足度、可迁移技能满足度、创新能力满足度等方面来体现。在本次调查样本中,专业知识满足度总体为79%,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基本持平,其中专业知识满足度比较高的知识是护理学专业所涉及的中文语言类知识,满足度为86%,最低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法律与政府方面知识,满足度只有68%;可迁移技能可分为五大类,包括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总体可迁移技能满足度为80%,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基本持平,其中针灸推拿学的聆听能力满足度最高,为85%,达到高等水平,最低的同样也是针灸推拿学,学习能力满足度仅为54%,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创新能力满足度,调查结果为81%,与其他非“211”本科院校持平,其中批判性思维的满足度最高,为84%,普遍认为影响创新能力比较重要的积极学习满足度为78%。
专业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很多,宏观上比如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微观上体现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被调查对象中,毕业生核心课程满足度仅为60%,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和中药学满足度为35%-53%,均低于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加强;教学满意度为86%,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高5个百分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就是实习和实践环节没有达到学生所需水平,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一大因素。培养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组织参加各类校园活动来锻炼和提高。
3.3 自我效能感调查结果及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工作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状态,是一种正能量,受到个人成败经验、模范榜样、周围鼓励、情绪反应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USEM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就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即激发自身潜能的信念。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比个人能力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调查结果中,6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的人生乐观态度得到了有效提升;5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今后可以取得事业成功;55%的人认为他们更加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了。相对其他技能来说,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比例较低。
3.4 元认知调查结果及分析
元认知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提出的,他将元认知表述为“反应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在USEM模型中,元认知用来反应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反思能力、控制自我的执行能力以及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在研究样本中,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9%,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3个百分点,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为制药工程、中医学,较低的为公共事业管理,其中39%的人认为职业不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39%的人认为职业不符合自身兴趣爱好,11%的人认为职业不符合自身生活方式,11%的人认为不符合自身性格;而在学习积极性调查中,积极学习满足度也只有78%。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较早的认识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有计划的主动学习,锻炼自身能力,直到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种种的不适应。
4 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USEM就业竞争力模型,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立足的根本,也是决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高低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适应社会需求,深入到用人单位中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不断加以完善。在新生入学时,应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主要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就业方向和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学科理解力,有助于学生构建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专业知识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课程学习中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理解及其运用,把知识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任课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避免照本宣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核心课程的培养时机,避免将核心课程安排的过早或过晚。
第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相比于学科理解力和技能等因素,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并没有达到期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的。在很多师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是专门为临近毕业的学生设置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涵盖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求职技能,更重要的内容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最终帮助学生进行决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目标并为之行动。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包括:大一进行自我探索指导,让学生了解自身性格,兴趣和价值观,这就是一个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大二进行职业探索,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对能力的要求,根据自我探索的结果与职业世界进行匹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制定自身能力提升计划,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各项能力;大三进行求职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就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商务礼仪等方面,为大四求职做准备。通过这一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加大各环节实习、实践培养力度。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学校所设置的实习环节不满意,主要原因就是实习环节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通过参观实习、社会实践、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外应扩大暑期社会实践规模,避免社会实践单纯只有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与,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加公益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意识。
第四,运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的概念在各高校中已经十分普及,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模式,通过学科前沿讲座、人文素质讲座、专业技能比赛、课题研究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辅导,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且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策划、领导、沟通、团队意识等可迁移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社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规范和完善高校学生就业制度;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有用人才;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应端正自身求职态度,踏踏实实学习,树立正确的求职目标,并制定计划为之努力。相信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2]白剑宇,吴春.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 体育保健 经络腧穴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反射疗法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9-02
引 言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大众自身健康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使得对体育保健的关注度也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经络腧穴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当中的普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相关的专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到对客观实际的有效结合,还应该做好《经络腧穴学》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做到对《经络腧穴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真正掌握,则可以通过对《经络腧穴学》体育保健的知识的充分运用来对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进行自觉指导,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保健人才的客观实际需要,通过对《经络腧穴学》课程所做出的探索性和常识性的改革,这样在体育保健专业教学实践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有着特别广泛的涉及知识面,其中也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达到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这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对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课则把握的度为够用和必需,确立教学重点为强化应用和厘清概念,为后续课程《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实践应用教学课程做好铺垫。
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导向。由于体育保健专业《经络腧穴学》课程教育应该将着力点放在能力本位教育上,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做到掌握,还应该要让学生在今后长期的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过程当中具备基本的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做到向他人传授和讲解体育保健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看,使其知识结构更合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立足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把《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分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为基本概念,提高模块为进行经络腧穴的相关应用方法,应用模块则为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内容。
另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对于体育保健《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作为切入点,把握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基础模块则应该把握够用和必需的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厘清概念和应用强化。而由于新的保健知识、理念层出不穷,一般教材都很难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为有效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则应该在教学当中尽一切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还有这比较强的技术性,所以教学方法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积累。
一是作业合理布置。反对学生在对作业完成只是机械性的抄写,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意义有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当中,则应该选取诸如:“怎样理解经络腧穴物质性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怎样理解腧穴名称的医学意义”等一些具备实际意义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分析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独立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继续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巧妙设置问题,做好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灵魂是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新颖并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则在思考、讨论中启发,而达到掌握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目的。例如,学生在没有开始临床或社会服务应用前,要记住腧穴的位置和属经都比较困难,老师可以把同一经络的腧穴前后联系起来,把腧穴与解剖位置联系起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何找出趣记的方法。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老师还因此而整理出版了《腧穴位置与属经的趣记方法》的小册子。
三是授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对讨论式、启发式、讲授式等多种手段的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把经络腧穴的知识贯穿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事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当中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仅使得授课显得更为生动,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集中讲授重点内容,而使用课后自学、课内集中让学生对上讲台讲解讲授非重点内容;具备比较强实用性的内容,则使用讨论法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另外还有在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教学示范手段形式多样,加强师生交流,师生角色换位等教学方法尝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针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则始终做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做好实践教学,做到理论和时间的有效结合,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人体模型。为增强学生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则可以充分利用人体解剖模式与针灸铜人模型,通过这些人体模型的使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认识腧穴的解剖位置与针刺层次,将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是注重人体自身腧穴定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做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则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体自身腧穴定位,这样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不受到空间的局限,都可以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
三是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有足够的见习机会。为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对经络腧穴的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大力加强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而让学生在足够多的见习机会的实践当中,使其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能力的有效增强。
四、利用学生社团,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课学时是有限的,可是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当中做到对丰富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其中具备一定的难度。而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的特征,为有效对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做到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是开展专门性健康知识竞赛或保健技能比赛。在对课程开展的中后期,为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以学校团委和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把不同专业分成专业组和业余组来开展专门性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学生们在积极抢答或技能展示的过程中,把内向的学生也带动了起来,也向别人证明自己对经络腧穴知识的掌握。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这样也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突出。
二是开展专门性讲座。教师在课堂学习空闲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主题进行选定,准备材料,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专业内部举办专门性的讲座,比如以经络腧穴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等方面关系为内容进行探讨。把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从而将体育保健的魅力进行展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对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做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组织开展操作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协会会员于每周星期三晚上7:00-9:00在体育保健实训中心开展反射疗法技能训练(经络腧穴的具体应用训练)。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验,共同提高。协会活动把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到一起,有利了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有效提高校内师生的健康认知。
我们还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协会的利用,组织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状况,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多彩丰富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对方面发展的客观需求的满足,让学生的实践愿望和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五、考核方式做好灵活多变
对于期末考试突击的想法进行转变,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效结合考和学,在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的比例和构成。传统的考核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可以表现为试卷、口述等,而实践又可分目测、体测等方式。自学完成作业、出勤率、小论文、口试、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某一项特别突出,还可以进行加分。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和学习模式打破,将关注重点由结果变为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得到提高。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推荐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频评定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普及,而且绝大多数的手机都带有较高像素的录像功能。据此情况,我们进行实践考核时,要求学生在自己描述某一经络和其中的腧穴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此经络的循行,主治功用,或者描述腧穴的解剖定位、针刺层次及临床应用等,并由其同学把这个过程录下来。录成视频后,如果学生觉得表现不满意还可以重录,值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师把学生录成视频收集并时行评定,评定不过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录。这样的评定方式,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旁观自己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其改进提高;并且,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当然,在对学生录成的视频进行成绩评定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分析
在对一定时期的实践之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比较好,学生能把经络腧穴的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如《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的学习实践中。
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在改革之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维,饱含强烈的动手愿望,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课后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和学生对于在学习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都感觉训练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学习、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等。
三是增强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在这门课程完了之后,通过见习实践,让学生有着完整的了解体育保健课程体系,让学生有着一次全面锻炼的机会,有效提升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在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在实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张素珍,沈步乙.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2]谢军,吴初竹,李学武.用当代人才观指导体育课保健康复专业课程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3]李荣源,辛振璐,常建华.民族地区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本科教育现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