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

篇1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智慧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是当前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促使旅游产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广泛应用的一种全新形态,智慧旅游的出现,在改变传统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同时,也给旅游从业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手段、职责与要求等多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相应地对旅游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其开发和运营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支撑,这种人才,不仅要精通旅游,还要擅长于现代信息技术,会进行在线营销和在线经营管理。传统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注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门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以导游人员、景区讲解人员为主。而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严重挤压学生的就业空间,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智慧旅游新形势下,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

旅游在线营销需要大量既懂旅游,又懂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通过加大营销课程和电子商务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在线营销技能的培养,为旅游企业输送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二、培养外语旅游人才

虽然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设备及其软件具有一定的翻译功能,但并不能满足整个行程中所有情景下的翻译需求,外语旅游人才的需求仍十分突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大外语课程比重,强化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旅游企业输送外语旅游人才。

三、培养问题解决型的旅游顾问

虽然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技术能部分取代导游人员的工作内容,但旅游产品是一个综合产品,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甚至学、医、竞技等各个方面,游客在整个旅游行程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一台预先设定好程序和情景的智能设备无法全部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靠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拥有丰富经验的旅游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处理。在智慧旅游时代,游客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做帮手,问题解决型、顾问型的旅游人才将备受青睐。培养学生成为为游客提供全程帮助的问题解决型旅游顾问,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方向之一。

四、培养旅游规划师

据旅游机构统计,近两年来从旅行社预订机票+酒店的半自由行人数增长比例在四成以上。来自中青、华远旅行社的数字,自由行人数已占到出境人数的两至三成。自助游、自由行正成为备受广大旅游者青睐的出游方式。在智慧旅游时代,根据游客的特点和个性化要求帮助游客规划独具特色的旅游行程,进行私人定制的旅游产品设计,成为旅游定制化专家,也是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

五、培养智能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

智慧旅游平台每个功能的发挥都有相应的设备、软件需要操作,也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后台维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增设旅游智能软件应用,智能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课程,从培养智能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方面拓宽人才培养目标。

六、培养数据处理人才―调研员

智慧旅游是以感知互动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要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必须对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这使得旅游行业对旅游信息处理人才的需求变得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可以加大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市场调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旅游市场调研者。

七、旅游教练/培训师

随着旅游体验往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垂钓、攀岩、露营、冲浪,潜水、瑜伽、跑马、蹦极、跳伞等项目逐渐走入大众旅游的视野,这些项目的体验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高职院校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通过培训、考证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种相关技能,获取相应的从业资质,使学生成为游客旅游行程中的教练或培训师,拓宽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

八、结语

篇2

关键词:旅游营销;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吴旭云,龙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

引言

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求课程教学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配备明确的实践教学内容,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技能相关训练,通过课程实践有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最终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通过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较好地构建了一个市场营销岗位与课程对接融合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在实践产教融合和提高课程质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主的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成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旅游产品需求逐渐转向“定制化”和“多样化”,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构成。面对旅游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旅游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精通互联网应用、熟悉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营销人员成为旅游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传统旅游营销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上变化都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结合旅游产业的变化,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我校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旅游营销实训课程开发,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模块,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真实性旅游实践任务引入课程体系,探索培育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又较好融合营销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实践课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尝试

在以往办学实践中,我校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依托在沪旅游企业一直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但囿于教学条件限制,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设计实践性不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效果注重书面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行业变化和课程教学现状,我们明确了此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中积极获取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学团队并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将相关营销专业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具有真实性的旅游实践任务中,在课程中融入互联网调研、营销情境实战、定制旅游、新媒体营销等符合当前行业动态的实践内容,形成自身特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行业变化和自身办学积淀,通过对原有的高职旅游营销课程知识的梳理和企业调研,在营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实践,按营销知识的纵向铺垫为经线,按业务实践的横向穿插为纬线,从抽象到具体对课程学习进行统一归类布局,设置为若干项目,并针对每一项目分别设计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分层次递进开展基本理论学习、案例和相关知识拓展、核心实战技能训练,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环节一体化、互相支撑的课程开发模式。目前设计的六大项目为:

①旅游营销认知:在学习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各种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础上探讨旅游市场及相关营销的特征,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写作方式,掌握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设置构成。

②旅游营销调研:明确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优缺点、适用情景,掌握旅游企业微观和宏观环境包含的各种要素。对具体旅游企业开展网上调研,尝试利用问卷星网站设计和收集互联网调查问卷,并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

③旅游营销STP分析:掌握营销战略分析与策划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本流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完成旅游企业具体项目的目标市场细分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学习利用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情境实战。

④旅游营销组合:学习旅游产品开发及组合、定价、分销渠道及促销的相关知识,掌握新产品开发程序、品牌和包装策略,利用互联网搜索旅游企业相关案例,并尝试进行具体在线旅游产品的开发策划、品牌设计、定价、渠道选择及促销活动筹划等。

⑤旅游新媒体营销:学习新媒体营销的基本理念和常用手段,掌握微信、微博、APP等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的单项操作技巧,并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推送产品和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践训练巩固相关技能,在掌握单项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完成具体旅游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和新媒体官方平台的运营策划书。

⑥旅游定制化营销:了解定制化旅游营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流程,掌握旅游消费者网络数据库维护的一般方法和定制系统内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的常用模式,并通过实践尝试在线旅游顾客数据库的建立和在线旅游产品定制的具体步骤。

(2)教学目标调整

在确定基本课程模块构成基础上,课程教学和实践目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旅游营销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出发点,分别设立了知识、素养和能力三大目标。课程教学除了营销知识目标外,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课程中侧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教学目标构成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36

(3)实践环节渗透

课程实践分为三类:①课内实践教学:在营销课内引入企业讲师,通过行业真实案例导入讨论和面谈销售、客户拜访、客户管理、电话销售、网络营销等真实岗位场景模拟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引入一定课时的营销软件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上机模拟提高对营销实践的认知。②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园调研、第二课堂活动和学校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实训室及学校实训周活动,把教学计划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与营销课程内容融合,通过进一步的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③校外实践实习,包括营销课程专业认知见习、专业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利用目前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的几大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使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指导评价,让企业以“校企共建”的方式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1)基于课程基本理论的以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教师主导授课

课程内容的六大项目均以旅游营销基本理论和知识点为逻辑,设立课程情境和教学知识模块,以案例为载体由专业教师展开授课。课程相关案例主要介绍展示最新的行业案例或经典案例,案例库由企业人员提供,课程知识框架和具体案例编写由专业教师为主编撰完成并由合作企业审定,以贴合行业实践。

(2)基于能力培养递进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导的项目实践技能训练

合作企业分工参与布置各项目具体实践任务,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联合指导下分组以任务为导向分工协作完成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各类实践模块,并按不同实践内容分别计分纳入考核评价,以此达到课程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的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紧跟行业热点。

(3)基于鼓励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学生主导课外拓展提升

在校园实践周和专业生产性实训环节,利用学校已有的中教畅享系列企业营销软件开展营销模拟实战操作,并与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等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学生以微信营销、直播视频等活动开展综合实践,并鼓励学生通过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能力。

在此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中心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学生从参与实际的实践技能活动开始过渡到独立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任务,而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逐渐从“台前”退居到“幕后”,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3.教学评价

在考核形式上,课程教学不再以一元性的评价和唯一正确答案为依据,构建了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样化考评体系,强调质化评价,着重记录学生成长转变的轨迹。

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方式。

平时成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表现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和同学间互评,主要考察学生及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每次任务的完成质量,迟到、旷课、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讨论、任务完成度等都纳入考核评价范围。

期末考核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综合能力和整体的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做出考核和评价,包括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并且将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践、实习、考证、竞赛等环节表现纳入考核中,注重调动学生平时实践学习和参与考证竞赛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

本课程开发以学生营销技能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根本,通过在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设置方面的调整创新,打破原来的课程教学时间界限,把课程开发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课内实践教学外,还在校园实践周、生产性实训等环节进一步开展营销软件操作、旅游企业社会调研、微信营销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开展校外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学校部委及行业参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相关实训项目的成果,让学生多环节多层次利用多种平台开展营销实践,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

篇3

论文摘要:主题公园是指围绕特定主题而规划建造的有特别环境和游乐项目的新型公园。我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启动发展是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近年来部分主题公园出现亏损的现象,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管理,在新环境下重新建立竞争优势,促进我国主题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商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征和游园的线索。沃尔特。迪斯尼建成迪斯尼乐园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的出现,自此产生叮主题公园”的概念。

    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做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的预测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最近20多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和媒体娱乐公司均对亚洲和中国的商机表示了很大的兴趣。

    主题公园是中国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极为重要的、独特的产业现象和产品系列,是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出现和壮大的,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2500个主题公园,投资人民币近1500亿元,这些主题公园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题公园己经在中国这个旅游资源大国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会越来越充裕,也为中国主题公园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但由于中国主题公园投资建设统一协调性差,各地上项目十分随意,从而导致目前中国主题公园在总量趋于饱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而相当部分质量低劣的主题公园在某些区域市场还起着劣币驱除良币的作用,危害了主题公园整体产业的发展。使得这些主题公园对国内旅游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供求关系地变化还降低了行业利润率,据统计,我国约2500家主题公园的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盈利者只有10%左右,约有2/3的主题公园难以收回投资。北京市审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的观光主题公园多达35处,由于投资规模小,品位较低的占多数。除世界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已收回原始投资外,大部分人造景观亏损严重。

    二、关于我国主题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搞好市场调研、项目策划、选准主题、创出精品是关健

    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和负担。因为传统文化中也夹杂着许多封建时代的糟粕、落后的意识和陈旧的观念,即便是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未必都适合主题园的娱乐形态和商业包装。主题开发的精致化即是要识别美丑善恶,选择那些既真正能代表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又易与主题园的娱乐形态相结合,易于表达、辨识及具吸引力的主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方式来表现严肃文化的主题,宁可卸去这个重担,去寻找日常生活中浅显有趣的题材,只要认真挖掘和雕琢,也可以表现出精致的文化内涵。

    主题公园的主题开发是属于开发者(或经营者)所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主题公园的开发者是民间机构或地方政府部门,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往往因为本位主义而盲目选题、选点,缺乏相互协调。从这点上说,主题开发的精致化还必须依赖高层次的政府和规划部门参与干预、引导方向。最好能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机构来管理各层次的主题园和投资,制订开发政策,提供主题选择的咨询和建议等。这样不仅可在题材选择、地点分布上统筹计划,而且能把投资相对集中,用来研究或引进高科技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主题园的品味方向,限制庸俗的题材,改变目前一些主题公园文化媚俗的形象,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化。

    (二)规划设计的优化和严谨的施工是保障

    与自然风光及文物古迹的景观不同,主题公园完全是由当代人凭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付出的智慧和汗水越多,市场调研做得越精确,策划的功夫下得越大,科技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主题公园的设计建设水平就会越高,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

    主题公园虽以主题情节取胜,但最终需落实于具体的物质环境,对这个物质环境处理的优劣直接导致主题呈现的优劣,而这处理的最重要部分就是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主题园建设中对规划设计都不甚重视,即使重视也缺乏对这一特定专题地深入探索,使不少有创意的主题由于规划设计者无甚匠心和处理手法呆板僵硬而降低了表现力。而工程施工的不严谨更是极为普遍,开发者方要求的都是如何省钱省时,施工单位则在工地上对一些细节要求不严、任意修饰、结果造成整个环境的粗糙简陋。因此,不论从主题园的文化生命力还是商业感召力来看,都有必要强调精致的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水平。

    精致的规划设计要求规划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利用各种手段让主题强烈地呈现出来,其涉及的层面除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工程设计,还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游憩心理调查、市场调查等等。我国主题园中有许多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而真实历史的可看性是有限的,因而规划设计还应寻求一条适合表现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能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历史而又不降低其精神力度和震撼力的途径。

    (三)开拓思路、提高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具体实施手段

    主题游乐、主题商业、主题演出、主题文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游客服务设施、管理和维护保障设施,在主题公园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没有了它们,主题公园就失去了对游客的根本吸引力,不能制造尖叫与欢乐的主题公园是不能被游客认可和长久生存的。

    精致的经营管理是对同主题公园相关的一切细节作精心的计划和安排。它包括‘硬”经营与“软’经营两方面。前者保证主题园的物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它依赖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实现。例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内旋转木马的铜把手每夜要拭擦光亮,射击场每天清晨5点要重新油漆,地面的烟蒂在20秒内清扫干净,同时园内各游乐设施点都有摄像机监视其运转是否正常。软经营的目的则是保证主题园内所有要素处于最佳组合中,建筑、设施、服装、音乐、色彩都是传递主题的媒介,使游客不断受到吸引,点燃想象的火花,获得高品质的游憩体验。软经营比硬经营更重要,也更复杂,它需要在主题园开始规划的同时就加以考虑。再举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它每天制造气氛的大游行让人人参与其中,随着米老鼠、唐老鸭狂欢,游客因行为和主题情节的契合而会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我国许多主题公园的经营方式却显得平淡,大多注重静态观赏而少有参与性活动,缺乏游客融入主题情境的机会,自然也就降低了游客的刺激体验深度。这可能是许多主题公园难以吸引“回头客”的重要原因。如果说硬经营的不足还可以依靠时间、人力或技术来弥补,那么软经营的精致化则非要经营者弹精竭虑,细致组合每一要素,并以开放的经营方式激发游客的能动体验才能实现。

篇4

一、从“借船出海”到“自主产权”,实现品牌突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近年来各地举办艺术节的指导宗旨,各省市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中国大江南北推出了诸多特色节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个平台。艺术节开幕和闭幕庆典晚会也随之成为各地艺术节的头牌衍生产品,用以招徕各方宾朋,以资树立当地形象,彰显地方综合实力。于是已然成熟的央视品牌节目如《同一首歌》、《中华情》、《欢乐中国行》等成为各地文化节“借船出海”的首选,借助央视平台海内外的推广能力和品牌节目自身的受众群体,在全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推广各地文化节品牌,以期增强受众认知度。不能否认,在艺术节举办初期,“借船出海”的思路确实取得了“短、平、快”的成效,借助各大品牌节目的走进紫盗小Ⅶ攘紫盗校大家迅速认识了西瓜、豆腐、箱包、服装、五金、玩具林林总总的地方艺术节。但电视歌会受其电视传播媒介手段的制约,终究只能是各地艺术节的一次性宣传消费产品,艺术节年年唱戏,总不能唱同一出戏。因此,在“借船”数余艘之后,各地艺术节的开闭幕庆典演出先后面对一个瓶颈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演出《孔圣・九章》在项目策划之初便立意高远,意味着地方文化节开始探索一条打造自身品牌,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发展道路。在开幕演出的烟花和喧嚣散去之后,与以往开幕演出的“人去楼空,曲终人散”不同,《孔圣・九章》将作为一个自主产权的文化品牌,留在孔圣之乡,吸引更多的四方宾朋,成为孔圣之乡一个新的文化品牌,围绕这个品牌当地政府将打造和培育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

二、从“他山之石”到“坚持原创”,实现文化突围

总揽各地办节的开闭幕庆典晚会,大都高举地域文化大旗,但真正和当地文化沾边的实属皮毛,如果没有主持人蜻蜓点水似地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曲穿针引线缝在地域文化的衣裳上,到头来心满意足的却是台上在各地飞来飞去的演艺人员和走穴明星,不同的文化节却唱着同样的歌,艺术节开闭幕庆典晚会成了老百姓看明星看热闹的舞台,而文化却被湮没在流行的泡沫之下。有明星捧场固然是好,“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客观上讲的确提升了地方艺术节的市场规格和影响力,长的也是自家门面。但随着各地艺术节对开闭幕晚会的趋之若鹜,再加上近年来演艺市场上艺人青黄不接,所借“他山之石”不断出现雷同和重复,弄得各地艺术节开闭幕晚会反而都成了一副面孔。如何突破这个“他山之石”堆积、重复的瓶颈,如何在开闭幕演出中充分体现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孔圣・九章》在创作阶段选择了“原创”之路,只有原创,才是不重复他人的,才是不被他人重复的,才是真正意义上地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从当地文化出发,让受众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孔圣・九章》创意缘起记录孔夫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从中节取了9个具有儒家思想代表性的章节作为整场演出的主线,另一方面“9”也是中国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中华文化的长久,象征着“九州景仰,万众归宗”。歌曲《天地圣贤》、《孔子曰》、《大浪淘沙》、无伴奏合唱《论语节选》、九段朗诵配乐《孔圣・九章》等全部是为孔子文化节特别创作的原创歌曲。此外,舞蹈、服装、舞台、多媒体也是专门为此台晚会特别设计和制作的,使得整台晚会儒家文化内容集中、突出,孔圣故乡特色鲜明。

三、从“包场看戏”到“联合出品”,实现机制突围

“文化搭台”的目标是“经济唱戏”,无论起步阶段是“借船出海”还是借“他山之石”,客观上都是将开闭幕演出定位成为一次大型品牌普及推广活动,而不是一个文化经济产品。因此,在传统思路的指导下,对于开闭幕演出来说,主办方关注演出的推广效果更甚于演出自身所能带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便近年来各地开始有意识地对开闭幕演出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也只停留在融资渠道上的探索,而没有挖掘演出自身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于是各地艺术节的开闭幕演出更像是各地“包场看人家的戏”,只不过排场大小、规模有所区别。2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演出《孔圣・九章》在定位上便实现了从文化节的推广活动到文化节的文化产品这一转变,济宁市孔子文化节领导在亲赴上海、北京两地演出市场调研和观摩之后,决定借鉴上海《时空之旅》的文化产业模式,从传统的开闭幕式演出承办单位转变为文化产品出品单位,与成功出品《时空之旅》、《少林雄风》、《龙狮》、《茶》等原创演出产品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手,借孔子文化节这个业已成熟的文化节平台,联合出品大型原创晚会《孔圣・九章》。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合作,也为《孔圣・九章》下一步在曲阜长期演出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巡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杂技团马戏城三方投资制作的原创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是近5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前线的一道靓丽风景,先后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第四届中国演出十大盛事最佳娱乐演出金奖、文化部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荣誉,运作该项目的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被评选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是全国范围内精品、人才、效益三者辩证统一的典型。之所以会有《时空之旅》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长年来在文化演出领域中举足轻重的行业经验与智慧,离不开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对本地文化和旅游市场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和决心,离不开上海杂技团马戏城对传统艺术本身创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和信仰,强强联手成功探索出了“文化演艺的奇迹,文化创新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时空之旅》不仅树立了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模式,也树立了一种新的产业合作模式。

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养生 产业 开发

传统养生的内涵及其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传统养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经验和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类健康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其内容涉及饮食、起居、劳逸、导引、情绪等方面,遵循顺应天时地利、练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原则、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活动原则,①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理和人生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的增多,迫使人们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加大,健康和生命已经成为人类自身的基本关怀。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医学家及相关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我国的传统保健和养生方法上,并掀起了一股研究东方传统保健与养生文化的热潮。

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简单易学,且能增进健康、使人延年益寿,还有利于大众的心理健康,因而很适合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推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推广需用产业化予以加强。可见,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化顺应了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强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自我发展能力,维护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养生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不完善。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从1998年起,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逐步把运动项目管理的职能从政府机关中分离出来,重新组建了21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由它们来分别管理各个运动项目。其中,民族传统养生的主管部门是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然而,改革后成立的各个中心既是政府行政机构的直属事业单位,又是各单项运动协会的办事机构,显然这种集经营、管理大权于一身的双重职能机构的存在,直接导致出现了政府以管代办、管办不分、管办角色混淆的状况,这对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开发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事实也证明,政府的直接经营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发展。以民族传统养生竞赛市场为例,其竞赛市场由管理中心全权控制,地方上成立的各个协会、俱乐部因种种原因无权进行市场操作,加之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组织,使得原本就缺乏市场参与的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各项工作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市场化、产业化了。可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开发的瓶颈。

缺乏科学规范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由于当前我国未将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中,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②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民族传统养生产业,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相关部门无法对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发展状况做及时、全面的了解,以至于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专门性的政策十分缺乏,甚至有的政策还严重地影响了它的良性发展。

传统养生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通常,不同类型的体育产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得到相应政策的扶植,在管理方面,也需要有规范的法规制度来加强。国外的一些体育产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美国规定了“凡投资体育业,赞助体育的企业,均获得国家免税”,等等。③当前,民族传统养生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其次,与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发展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因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是一种法制经济,在本质上,它与命令式的经济方式是格格不入的,客观而言,其秩序和运行环境需要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调节,为了保证平等的竞争环境,促使经济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然而,目前与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发展相关的法规不健全,这主要与我国没有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有关,虽然有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制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④但是,总体看来,这些法规既不成熟,也不系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制约了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发展。

传统养生产业市场主体不成熟。根据传统养生产业市场的特性,其市场主体主要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目前,大多数经营者在投资民族传统养生产业之前,很少进行市场调研,加之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难以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灵敏的反应,很容易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对于消费者而言,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观念并未完全转变,大多数人都是在生病之后才会想到要进行养生。平时从事养生活动的理念、习惯并未形成。在参与群体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从事养生锻炼的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而对于占人口总数较多的青少年和中年人来说,参与率与选择率较低。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养生产业市场份额的萎缩,非常不利于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发展。

缺乏专业的养生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我国民族传统养生的产业化需要依赖于一支高水平的、熟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精通市场营销技巧、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⑤然而在目前,这类人才极为缺乏,很多养生产业的从业人员要么只懂民族传统养生方法,不懂经营管理;要么只懂市场经营管理,不懂民族传统养生方法,显然这种不全面的人才结构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纵深、持续发展。

发展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产业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相关政府部门应适当放权,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管办分离,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和事业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首先,制定扶持传统养生产业的相关政策,比如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提供一定的低息贷款或者贴息政策。其次,建立传统养生产业的市场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市场经营管理办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划分传统养生产业市场的管理权限,完善和统一管理秩序,加强对其市场的监督、指导和检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建立科学规范的养生产业统计体系。传统养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既符合养生产业自身规律,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这个指标体系应该在统计的内容、形式、以及报送流程、途径等方面做出一个统一的规范,并制定相应的统计制度。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将这一制度纳入各地、各级的统计系统,进而增强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开发新的民族传统养生运动项目,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在传统养生消费群体中,青少年、中年人的参与率、选择率相对较低,面对这一现实状况,相关研究人员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传统养生项目的挖掘、整理与创新工作,开发出新的民族传统养生运动项目,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

加大民族传统养生的市场开发力度。首先,经营者可以根据不同民族区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对民族传统养生旅游市场进行配套性质的开发;其次,可以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项目,来开发技术培训和咨询市场,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木兰系列技术培训等;最后,可以选择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强的项目来开发竞技表演市场,如太极推手、功力竞赛等,从而加强民族传统养生的市场开发力度。

加快传统养生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前,养生产业的开发急需一批既懂养生又懂市场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首先,体育院校应在课程改革中,增加民族传统养生专业课的设置,并尽量在课程结束时为学生联系实习基地,在实践中增强综合能力;其次,社会应广泛建立养生人才专业培训中心,将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策划营销、公关等综合素质的人才送到培训中心进行民族传统养生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为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作者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湛育明,“论传统养生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5期,第196页。

②吴家琳,田新德:“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33页。

③侯德红等:“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现状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