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浪费粮食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解决浪费粮食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传统对策题发生了新变化
传统的对策类试题是根据问题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如:2011年国考市地级综合类申论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明确。
让我们根据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依据原因制定对策盘活农村教育资源。这种传统的对策类试题在2010年下半年9月18日联考中发生了新变化。
“给定材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由传统的分析原因,由有因制定对策;变成了给出相应对策,然后根据问题和给定的对策寻找制定对策的原因。
二、对策判断分析
传统对策题是依据原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而对策的判断分析类试题则是直接给出一个或多个对策,让考生判断对策的正误并谈依据或进行修改。如2009年国考第三题的第二问题:
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了“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生产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场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和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0分)
要求:1.明确提出存在哪些问题;
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 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条例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让考生对“四点对策”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政策对比分析类
政策对比分析是让考生将两个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不论是现实工作中的政策还是申论中的对策,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对政策的比较分析,其本质也是对对策的判断与分析。如:2010年河南省政法干警申论考试中依据给定材料4、5,比较广东、重庆户籍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异同。
要求:
篇2
关键词:大学生;饭菜;浪费;调研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90后或者95后的大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日趋薄弱,很多大学生渐渐淡忘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就大学生饭菜浪费的现象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案例分析这些方法探析这些浪费的原因,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2份。经过小组制成统计图对图表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右图为第一个问题的统计图。由此图可以看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同学花费在4元以下,大多数同学平均每餐花费4元到10元。我们对这些花费4元以下的同学进行个人访谈得知,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并且家庭情况并不允许他们浪费食物。而花费10元以上的同学较少,大多数来自富裕家庭。访问他们对食物浪费问题的态度时,好像并不以为然,觉得无所谓。这张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同学们每餐的花费和他们的家庭情况息息相关。
左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不会把剩菜打包。当我们小组成员问他们原因时,大部分的回答是觉得没必要而且太麻烦。仅有百分之四的同学会把剩饭打包,他们所给的回答是其实很少剩饭,吃多少点多少,意外情况会把饭菜打包,比如当时没胃口,有急事需要处理等等。这幅图可以反映大多数同学没有节约粮食的意识,对剩饭的处理方式不当,以致造成浪费。
对于此图可以知道同学们大多数会点太多吃不完导致食物浪费。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认为饭菜不好吃导致浪费,对于这个选项有位小组成员感觉诧异,便向这部分同学提到这个问题,他们解释说在家也很挑食,这是个人原因。由此图可知部分同学没有去考虑自己的饭量导致浪费。
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别人浪费食物和自己无关,只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觉得可惜,极少数同学会上前制止提醒不要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食物浪费问题置之不理,节约意识薄弱,没有勤俭节约的观念,缺乏社会责任感。
此外,大部分同学是愿意参加节约粮食绿色活动的宣传的,对于部分同学的个人访谈得知,他们很愿意参加这种活动,只是个人能力有限,而且这种组织又少见。说明同学们有这个节约意识,如果加强对节约粮食的宣传,也有利于建立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
结论:食堂饭菜浪费情况严重,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节约意识,还和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关。浪费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希望,作为一名高素质人才,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我意识修养,发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希望这次的问卷调查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予以反思,呼吁更多的人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二、相关建议
本次调研报告让大家认识到了浪费粮食的严重性,我们必须以身作则,采取措施减少浪费势在必行,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这需要大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个方面共同努力。经过小组整理分析,就本次调研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方面。增强个人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节约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鼓励身边的人,向他们灌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饮食要有规律,采取吃多少打多少原则。
(二)学校方面。首先,要提高饭菜质量,加强卫生安全意识,餐具要进行彻底消毒,认真监督后勤人员是否尽责,招收优质厨师等等。饭菜是否可口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浪费,这是学校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提倡食堂接受大学生建议和投诉,可以有效改善浪费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将来进入社会时就会把这种风气带到社会,所以学校在宣传节约粮食绿色活动方面势在必行。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大力宣传,鼓励同学们参加绿色活动。其次,打饭阿姨应该控制饭量,女生胃口小可以少打点,以免饭多造成浪费。对于菜品可以展开评选活动,对于同学们不喜欢的菜进行淘汰,也可以减少因为饭菜不好吃而造成的浪费。对于我们学校的打饭方式,我个人觉得可以换小一点的勺子,菜的量打少一点,降低菜价,换可以打三个菜的托盘,不仅不会多花费餐费,还可以增加菜色,增加营养,也不会因为某一个菜打的多导致口味不好。再次, 加强就餐环境的改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情,继而会影响人的胃口。及时清理餐桌,夏天较热情况下要打开空调,以免影响就餐环境。营造舒适干净的就餐环境。
(三)政府方面。要制定相关有效政策力行节约。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市民节约粮食。对于严重浪费的群体或个人,进行通告批评,媒体曝光。对各高校进行评比,实地考察各高校食堂浪费情况,对进行节约活动有效的学校进行表扬和奖励。
篇3
1月23日至28日,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700多名委员为河南的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省政协主动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全省人民新期盼,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助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0年是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轮甲子的开启,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三农工作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局,部分政协委员关注三农的情怀,让民众看到了三农的希望。
孙运锋,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工程师
孙运锋:
与时俱进,
推进村镇银行建设
村镇银行发展是大势所趋,总理也曾说过:村镇银行和农村经济发展要相辅相成,农村经济搞好了,村镇银行才有发展的基础;村镇银行对农业和农户进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更好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只有通过民间借贷等途径缓解,还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得不到解决,河南应该怎样推进这项工作呢?加强指导,明确村镇银行定位,将村镇银行办成民间资本的运用者和中小企业及农村的利益合作者,以中小企业及农村最需要的融资服务为特色,不与大银行争大客户,不以存款论英雄,以做“小而精”为品牌,以民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快、简、便为服务特色,为县乡经济发展做好金融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完全竞争机制,引导、支持信用好、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投资组建;实行贷款保险制度,对于村镇银行的贷款进行保险,控制、降低风险,以避免因经营不善波及社会稳定;为村镇银行发展做好人才支持,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严格金融监管,要建立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诚信记录和监督机制,建立强有力的诚信约束机制,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金融秩序。
姚龙: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没有捷径可走。一是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支柱产业规模扩张,强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优化投资环境、盘活民间资本,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二是建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工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竞争力;三是建议在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上下工夫,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对接融合,缩减自然村数量,加快建设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配套完善交通公路等服务网络;四是建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重点先放在县城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并轨,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五是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离城较远的农村社区及其居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六是建议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加快户籍改革,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营、安家落户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其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七是建议在实现一元化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加快实现社会管理一体化。
肖宏滨:
农村环境治理不可忽视
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和垃圾;二是农民使用农药、化肥,焚烧秸秆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三是个别小型工厂和矿山企业,以及不适宜城区而向郊县转移的产业造成的污染。
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公开进行剖析,营造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学会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制订省级的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及细则,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倡导垃圾减量化的生活方式;三是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农村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村环保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继续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措施,从全局角度,统筹发改、环保、农业、建设、畜牧、科技、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资金和物资,做到全面规划,有的放矢;五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设施,按照“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六是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提高沼气在农村的普及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废弃物处理问题;七是要建立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养殖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卢大铮:
培植农业种粮大户
意义重大
培植粮食种植大户对于巩固“中原粮仓”、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种粮大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经验和技能,缺乏农业生产的风险意识,人才、技术等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共赢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及一些部门为农业种植大户服务的意识不到位等影响生产大局,阻碍了种植大户发展,如不及时解决,将有可能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建议首先,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把服务农业种植大户纳入大学生村官、县乡(镇)政府、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业种植大户的发展;其次,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流转,采取股份合作经营,谋求共生共赢,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其三,加强对种粮大户生产、管理技术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进行经营成本核算,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为粮食种植大户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其四,制定政策、措施,引导种植大户改变重视基础设施投资,轻视人才、技术投入的现状,努力提高农业产量、质量、产值,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其五,建立种粮大户贴息贷款扶持基金,减少无偿补贴,增加贴息贷款,扶持种植大户扩大经营规模,培养粮食种植大户诚实守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董撵群: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如期实现粮食增产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资源保障程度不高,抗旱能力不强;二是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差,粮食产量不稳定;三是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尚待提高;四是水资源管理薄弱,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为此,应该重点加强粮食核心区内灌区建设、重要支流治理、低洼易涝地治理和水库建设等4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粮食核心区现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及末级渠系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灌溉保障;新建引黄灌区,扩大灌溉面积;治理粮食核心区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的重要支流及低洼易涝地,完善排涝工程体系,增强农业生产抗御涝灾的能力,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在粮食核心区黄淮海上游山区和山前平原地区,兴建大型洪水控制工程,增强对上游山区洪水的控制能力,提高沁河、淮河干流及沙颍河防洪标准,保障粮食核心区防洪安全。建议省政府协调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改造投资力度,设专项资金对粮食核心区内的新建灌区、水库工程及重要支流治理给予资金支持,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国家规定建设实施。
刘建发:
发展生态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政府要积极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力度,实行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地市级和县(市、区)级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扶持具备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真正使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民得到实惠;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要通过大力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和大量损耗资源造成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误区,从而树立走生态农业之路是必然的选择的价值观,自觉拒绝污染和不安全食品,提倡自觉绿色消费。
张振元:
理性应对,
推进新农村建设
资源和产业在空间上的积聚与集中,必然加速农村的“三要素”流失,怎样在这种情境下既不影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兼顾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关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和农民离农机制的培育问题。如果农民移民进城,那么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如何界定,如何定价,如何流转出去,都需要寻求市场化途径来解决。从全省来看,二、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85%,城镇化水平也达到1/3以上,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地盘缩小趋势难以避免;二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应该在全面确权的基础上,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沟、渠、村实行综合国土整治,利用新增加的耕地面积获取来自城市的占补平衡费;对经由宅基地和其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农民置换更高的土地收入;三是农村生活形态的变化问题。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应作出调整,必须由初期立足于现有村庄格局和以全面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的普惠制,向充分考虑到农村生活形态尤其是村庄形态变化基础上的重点推进阶段转变,要把握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节奏,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预见性。
郑高飞:
培育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鲜事物,现存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选择典型,以点带面,对于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善机制,规范发展。对那些符合条件、运行效果好的协会要进行重新登记,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各个层面上和各个行业内,组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设施先进的行业协会,负责全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使其形成上有行业大协会,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二是打造品牌,整体推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力创代表本地发展水平和特色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加大扶持,优化服务。各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扶持和保护其发展,运用更多经济手段、优惠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支持,以切实的措施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与管理。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良种”工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扶贫攻坚等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主体,予以立项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增强其“造血”功能。要把重心放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上,加强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农产品购销平台,开拓市场。
高九思:
农业产业化模式
篇4
亲爱的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文明就餐,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个人美德与魅力的充分展示。为落实学校以“文明餐桌,俭以养德”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深化我校青年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理念,校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文明就餐、节约消费”倡议。
1.文明就餐,提升素质。餐厅内禁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和食物残渣;就餐时注意穿着、言行举止,严禁吸烟喝酒。
2、环保就餐,讲究卫生。减少使用塑料袋等有毒有害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讲究就餐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3.排队就餐,保障秩序。自觉排队买饭,文明礼让排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就餐环境。
4.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节约粮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表现,也是大学生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自觉养成艰苦朴素、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
5.爱护设施,回收餐具。爱护餐厅设施,不蹬踏桌凳,不乱涂,不乱刻,不恶意损坏或丢弃餐具;吃完饭后主动将餐具和杂物带到回收处。
6.尊重他人,合理建议。尊敬工作人员,不侮辱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若有建议可及时向餐厅管理人员或者学生会生活权益部反应。
“播种的是习惯,收获的是品格”。文明就餐、节约消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用文明演绎生活,用行动展示形象,为共同营造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而努力!
“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维坚”。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作为市级文明单位的一员,更应从点滴中彰显她的文明形象。今天,特向全体师生倡议:
一、遵守餐桌礼仪,礼貌用餐,礼让他人,遵守用餐秩序,爱护用餐环境,谈吐文雅,不吵闹、不喧哗。
二、讲究科学饮食,注重营养,追求健康,不酗酒,不暴食,摒弃不良饮食陋习。
三、坚持合理消费,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点餐适量,剩菜打包,不求奢华,不讲排场。
四、珍惜生命,遵规守法,拒绝酒驾,开车不饮酒,酒后不驾车。
五、遵守行业规范,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真诚服务顾客,坚守食品安全,务求用具卫生。
六、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行业服务品位,营造文明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合理饮食、文明用餐、科学打包、避免浪费”。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将环保进行到底,吃出文明的修养,吃出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明就餐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民以食为天,作为寄宿学生的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餐厅,餐厅就餐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文明、节约、清洁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我们中学生的整体形象。在学校积极建设文明校园工作以来,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同学们在文明就餐方面的可喜进步,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极少数同学在就餐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确文明就餐的注意事项,真正做到就餐中人人文明,个个节约,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就餐途中请不要奔跑,不要追逐打闹,安全第一;
2、按顺序排队就餐,不插队,让整齐有序的就餐队伍成为餐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打饭亲力亲为,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请不要代人打饭或要求别人带饭;
4、按实际需要点菜打饭,不浪费粮食,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
5、用餐后自觉将餐桌收拾干净,按要求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并摆放整齐;
6、不乱扔餐巾纸、包装袋,不随地吐痰,创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
7、捡到校园卡要及时和失主联系,或交给相关管理人员寻找失主;
8、言行举止文雅大方,一人一个餐盘,一人一份饭菜;
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保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几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施工以及管理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实现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管理的加强,才能保证其有效的发挥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对水利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增加了高标准农田的面积,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⑴部分工程在建设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灌溉和排水涵管漏水,水闸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得使枯水季节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田缺水灌溉,丰水期内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涝灾。
⑵个别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由于顾及形象工程,有时造成了个别重点地方重复建设,有些项目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出现半拉子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建设及管理中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工程纠纷比较多。
⑶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⑷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由于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⑴着眼大局,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关系着农民生产、生活的质量问题,是民生问题,要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从打造粮食核心区的高度,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确县级政府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⑵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建设
政府应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⑶增强管理职能,协作配合打总体战
市以下各级成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机构,政府应赋予该机构一定的权力,对上级各个部门下达的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避免各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自己说了算的现象。对同类型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打捆使用资金,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扩大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机构重叠,人员重叠,项目重叠,重复建设等弊端,实现项目建设规模化,资金效益最大化。
⑷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工程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与建设同等重要,对现有农田水利项目,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对有专门机构管护的水利工程,要尽快解决人员定岗定员问题,让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对大多数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管护的农田水利项目,应在工程建设资金总额中预算管护费用,以便落实专人进行工程维修管理。在项目未列入管护费前,县级政府应落实一定资金对管护人员进行补贴,对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的工程,要拨付专项资金及时进行维修。
⑸加强项目建设宣传,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
农田水利项目确定下来后,项目实施的部门应该及时主动地与项目建设区的镇(街道)党委政府进行勾通和协调。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与镇(街道)村干部一道,深入到项目区群众中去,宣讲党的惠农政策,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标准、工程作用,坚立项目公示牌,让群众清楚了解项目内容,获得群众支持,使项目区群众要变我要干,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人翁,真正把项目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建设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使项目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的基础工程,要确保建设合格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合格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长效效益,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顺利进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以实物援助为主的美国粮食援助
美国粮食援助主要由六个具有不同类别、功能和政策目标的粮食援助计划组成,这些计划由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国际开发援助署(USAID)分别进行管理,如表一所示。480公法(也称“粮食为和平”法案)是美国粮食援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项下的480公法第二章(P.L.480 Title II)是目前美国最大的粮食援助计划,占美国粮食援助的比重超过了70%。第二章下的粮食援助包括紧急和非紧急两种类别,随着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世界粮食价格高涨,第二章 下紧急粮食援助的比重不断增加;480公法第一章(P.L.480 Title I)是政府间捐赠或者优惠销售信贷粮食的计划,该项计划曾经在美国粮食援助历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在美国粮食援助中所占比重已经很低,2007财年甚至没有发生该项目下的援助。粮食为进步计划(FFP, Food For Progress)通过粮食援助帮助受援国加快民主化改革进程,粮食为教育计划(FFE, Food For Education)则将援助的资源用于改善受援国儿童的教育状况,这两项非紧急粮食援助计划每年都得到美国财政稳定的资金支持。第416节(b)作为一项悠久的美国粮食援助计划,通过商品信贷公司(CCC)为480公法第二章和粮食为进步计划捐助其剩余粮食,但由于该项计划容易产生贸易扭曲效应,因而受到WTO相关规则的限制,使其目前只能保持较低比重,与480公法第一章一样,2007财年也没有发生该项目下的粮食援助。比尔埃莫森人道主义信托基金是用于紧急援助的粮食储备,在480公法第二章不足以满足国外紧急粮食需求时,该基金可以用于实施紧急粮食援助。2008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就授权使用比尔埃莫森人道主义信托基金对朝鲜进行了粮食援助。
粮食援助分为不同的类别和方式。一方面,粮食援助按类别不同分为紧急和非紧急援助。紧急粮食援助以捐赠形式用于应对地震、海啸、战争等自然及人为突发事件,近年来所占比重呈增加态势,美国2007年紧急粮食援助160万吨,占当年援助总量的61%;非紧急粮食援助(包括计划和项目援助)目的在于解决长期困扰贫困国家的饥饿及粮食安全问题,每年有相对固定的受援国和稳定的援助数额,与紧急援助的无偿捐赠不同,非紧急粮食援助在受援国当地分配时部分是用于出售的,即粮食援助的“货币化”(Monetization)。另一方面,粮食援助按方式不同分为实物(in-kind)援助和现金(cash)援助。前者是由援助国将本国粮食通过运输运往受援国,后者则由援助国使用现金直接在粮食受援国或者周边地区采购粮食。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粮食捐赠国,美国的粮食援助一直是以实物援助形式为主,2007年美国实物粮食援助占其援助总量的比重达到了99.3%,这与欧盟等以现金援助为主的捐赠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以实物为主的粮食援助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美国的实物粮食援助需要通过远距离运输才能抵达受援国(如南部非洲地区),实物粮食援助必须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根据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2007年的报告分析,日益增长的商业和运输成本已经导致了粮食援助数量降低了43%,在最主要的粮食援助计划――480公法第二章中,商业和运输成本已经达到总成本的65%。此外,美国政府规定粮食援助总量的75%必须由美国海运公司运输,致使粮食运输因缺乏竞争而变相提高了成本。其次,实物粮食援助在应对紧急粮食援助时缺乏灵活性。美国农场仓库中的粮食,经过加工、包装、国内及远洋运输,常常需要4-6个月的时间才能送达。随着近年来世界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撒哈拉南部非洲及亚洲一些贫困国家对紧急粮食援助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而美国粮食如此缓慢的援助速度可能会错过救援的最佳时机,致使紧急粮食援助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不仅如此,错过最佳时机的粮食援助,很有可能冲击或扰乱受援国当地的粮食市场,在受援国摆脱危机之后运抵的粮食将导致当地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大幅下降,对该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冲击。再次,美国实物粮食援助的货币化不仅扭曲粮食国际贸易,而且扰乱受援国的市场。实际上,在美国的实物援助中,包括粮食为进步和粮食为教育计划在内,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在受援国当地以优惠价销售的。这种将粮食援助货币化的行为受到了广泛质疑,一方面,以优惠价销售粮食援助无疑会替代受援国的商品粮进口,粮食援助也就成为变相的粮食出口补贴,必将扭曲正常的商品粮贸易。因此美国粮食援助的货币化受到了以欧盟为首的粮食主要援助国和出口国的强烈反对,同时也与WTO的农产品贸易规则相抵触。另一方面,在受援国当地出售粮食也会冲击粮食受援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使受援国本来就恶化的粮食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总之,目前美国粮食援助问题重重,在目前对紧急粮食援助的需要日渐增多的情形之下,以实物为主的粮食援助更显得缺乏有效性。因此,无论是美国国内的各相关团体,还是参与国际粮食援助的其他国家,都呼吁美国政府增加在受援国周边地区运用现金采购粮食的比重。美国政府也深刻体会到了针对粮食援助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在2008年农场法案征集意见期间,布什政府提议将480公法第二章计划资金的25%(约3亿美元)作为现金援助,用于在受援国当地或周边地区采购,以提高实物粮食援助的效率。
二、对美国2008年农场法案中粮食援助政策的评价
与以往历届农场法案制定过程不同的是,由于布什总统对新法案的内容不满而对该项法案行使了否决权,但该否决随即被国会投票否决,使这项总值达到3070亿美元的《食物、保护和能源法案》(2008农场法案)最终获得国会授权,并成为法律。新的农场法案中,粮食援助仍然是贸易议题(法案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究竟是新的法案能够对粮食援助政策做出人们期望的调整,还是仅仅在细枝末叶的规定修改上做出表面文章,需要对法案中粮食援助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其一,针对各方广泛关注的粮食援助由实物援助向现金援助转型的议题,农场法案出台的新规定令人失望。法案并未对480公法第二章的援助形式做出任何改变,很明显,政府关于为现金援助拨款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意味着这项粮食援助计划仍将维持现有的实物援助形式。虽然法案中新增了一项总值为6000万美元的实验性计划,在不同年份中设定不同的现金援助数额,以评估现金粮食援助的效果,但相对于总额为20亿美元的粮食援助,该项实验性计划所占比重仅为3%,其产生的援助效果可能因不显著而难以评估。而另一方面,由于现金援助的效果在其他国家的援助过程中均早已得到证明,特别是在紧急粮食援助过程中,现金援助已基本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率的援助方式之一,因而似乎也没有建立实验性计划的必要性,设立该项计划可以看成是延缓实物粮食援助改革的“缓兵之计”。
其二,针对美国实物粮食援助交付周期长的问题,农场法案也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粮食从美国农场运到海外受援国市场需要经历诸多中间环节,如果衔接不畅,将会延长粮食运抵目的地的时间。为使已包装粮食可以更便捷地准备、贮存、运输和交付,从而加快粮食援助的运转周期,新法案将用于中间环节的预算上限由每年300万美元提高至800万美元。除此之外,为缩短粮食援助的交付周期,美国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多处预先贮存地点,即定点储存,以在应对紧急粮食援助时加快援助反应速度。法案将用于粮食援助国外定点储存的预算上限由200万美元提高至1000万美元,并允许使用这些资金评估并建立新的储存地点。这些规定只是在原有粮食援助框架之下做出的改变,即以保证实物粮食援助为前提,增加资金预算来提高粮食援助应对紧急事件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显然,这些新的政策规定增加了政府的资金支出,但没有增加用于援助粮食的数量,只是用增加资金预算来换取缩短粮食援助的反应时间,这必然导致更多的粮食援助资金的浪费。
总之,美国2008农场法案没有采纳布什政府的3亿美元拨款用于现金援助的建议,而是建立了一项总值为6000万美元的实验性的当地采购计划,以应对各方对粮食援助低效率的不满,但设立实验性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难以评估;增加了实物援助中间环节的资金支持,强化了实物粮食援助,在提高实物援助时间效率的同时却增加了资金浪费。总体来看,这些新的规定并未对粮食援助政策做出实质性调整,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以实物粮食援助为主的现状,只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如建立试验性计划)做出了一些表面文章,实际上仍强化了对实物粮食援助的支持,美国粮食援助高成本、低效率以及货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美国粮食援助政策调整艰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美国粮食援助存在高成本及低效率的问题,但2008年农场法案并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可见针对粮食援助政策的调整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究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粮食援助中各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的结果。美国与粮食援助紧密相关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农场主、运输部门、跨国粮食贸易公司以及私人志愿组织,这些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其在实物粮食援助中的既得利益,极力反对任何针对粮食援助可能的政策调整。
第一,美国农场主是实施实物粮食援助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美国的农业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补贴,农产品尤其是大宗粮食产品生产过剩问题长期困扰着美国政府和农场主们。在国内市场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政府就把目标放在了国外市场,期望通过出口农产品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粮食援助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登上历史舞台的。虽然目前第416节(b)计划下的援助已经很少,但粮食援助在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下将粮食运往国外,显然具有补贴粮食出口的作用。粮食援助也可以看作是美国以人道主义援助为托词,实施的一种变相的隐蔽的出口补贴政策。因此,粮食援助一直受到美国粮食生产者的支持。美国小麦协会就反对用于非紧急援助的受援国周边地区采购,并支持适当的粮食援助货币化行为。美国农场主是阻碍粮食援助改革的利益集团之一。
第二,美国的运输部门也是实物粮食援助的受益者。美国政府规定不低于75%的粮食援助要通过本国的轮船公司运输,为运输部门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近年美国粮食援助的资金支出中,约有10亿美元用于支付运输费用,约占预算总额的一半,可见运输部门在粮食援助利益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改革实物粮食援助,将其部分用于在受援国当地采购,则必将减少粮食运输量,从而降低运输部门的收益,这其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运输部门是现金粮食援助最强烈的反对者就不足为奇。2008年农场法案向粮食援助顾问组中新增了运输部门的代表,将会强化其阻碍粮食援助改革的作用。
第三,跨国粮食贸易公司和参与粮食援助分配的私人志愿组织(PVOs),也是实物粮食援助的支持者。跨国粮食贸易公司主宰着世界的粮食贸易,从粮食的加工、包装到运输等环节,都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身影。实物粮食援助由美国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为粮食跨国公司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私人志愿组织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请粮食援助,然后在受援国当地部分地优惠出售用于援助的粮食,将出售款用于该组织在其他方面的援助,以实现其人道主义救援目标。由于这些私人志愿组织已经形成了对美国粮食援助的依赖,因此也是美国实物粮食援助的支持者。如果美国政府直接通过现金进行粮食援助,这些组织就失去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无法实现其援助目标,这是他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利益集团在美国粮食援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政策改革可能会损害其利益,这些利益集团就会竭力游说国会议员,对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改革建议投反对票,阻碍粮食援助政策的改革进程。只要这些利益集团依旧存在且在国会决策中仍然具有发言权,针对美国粮食援助政策的调整就很难进行。尽管WTO和欧盟始终在敦促美国粮食援助进行改革,但也因不具强制力而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撼动美国粮食援助中各利益集团的主导地位,无法使美国粮食援助政策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因此,美国以实物为主的粮食援助仍将继续。
四、结论及启示
总之,尽管美国以实物为主的粮食援助效率低下,在紧急粮食援助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但由于强大的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反对改革,2008年农场法案并没有使粮食援助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国粮食援助高成本、低效率以及货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美国粮食援助并没有真正起到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其最大受益者恰恰是美国的农场主、跨国粮食贸易公司以及运输部门等不同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分享了整个粮食援助利益链条的大部分,而作为粮食受援国的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只是美国利益集团对援助政策博弈胜利果实的副产品。美国粮食援助若要重新走上正轨,解决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必须要削弱利益集团对援助政策的影响,使粮食援助真正成为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自2005年起,我国从粮食受援国转变为粮食援助国,在国际援助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保证国内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政府最主要的粮食政策目标,我国开展对外粮食援助应以不影响国内粮食安全为前提。虽然我国目前还无法成为象美国那样的世界重要粮食援助国,但开展粮食援助不仅可以减轻世界饥饿现状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还有助于增进我国与受援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因此,在政府财政资金允许的范围之内,我国仍具备开展对外粮食援助的必要性。在实施粮食援助的过程中,我国应依据援助国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援助方式。一方面,对于大洋彼岸的南撒哈拉非洲的国家的援助,应以现金粮食援助形式为主,如2008年12月份我国对非洲南部国家莱索托的粮食援助,就是通过向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捐助100万美元现金,在受援国当地采购了1336吨的玉米面用于救助,产生了非常好的援助效果和国际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周边发生粮食危机国家的粮食援助,应以实物粮食援助为主,如对朝鲜和缅甸等国的粮食援助,及时缓解了这些国家的饥饿状况,有效的实施了人道主义紧急粮食援助。
参考文献:
[1]Sophia Murphy,Kathy McAfee 2005.U.S. Food Aid:Time to Get It Right[R]. A publication of IATP’s trade and global governance program.pp1-34.
[2]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R].Foreign Assistance:Various Challenges Imped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U.S.Food Aid. GAO-07-560, April 13, 2007.
[3]Christopher B. Barrett,Daniel G. Maxwell 2004. PL480 Food Aid: We Can Do Better[J]. Choices. pp 53-57.
[4]Title III: Trade.2008 Farm Bill Side-By-Side.[EB/OL]ers.usda.gov/FarmBill/2008/Titles/TitleIIITrade.htm#food.
篇7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物体质量单位的认识,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2.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对质量有进一步的体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3.在生活中,乐于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活动关键:称―掂―估―称。
教具准备:两袋盐、硬币、苹果、铅笔、台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本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读读课题,说说本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①测量物体的重量,需要哪些常用单位?
②这些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③每个质量单位有多重,怎样使用这些质量单位?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问题是人们求知的动力基础,思维的起点。”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课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出最想研究学习的三个问题,从而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学路建议(请同学们按下面的学路建议逐个探究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
第二步:称一称,掂一掂;
第三步:估一估,称一称;
第四步:练一练,用一用。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教书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按教师给出的学路建议去有条理地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
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8页,仔细观察、阅读上面的两幅情景图,从图和文字解说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汇报结果)
生:①小明的体重30千克,一只小鸡的体重只有50克。
②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③称非常轻的物体使用天平,一般的物体用台秤,比较重的物体用磅秤。
3.学习第二步:称一称,掂一掂
①拿出两袋食盐和5枚硬币,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称出它们的质量,汇报结果,从结果中你又获得了什么?
生:一袋食盐500克,2袋食盐1千克,说明1千克=1000克。
5枚硬币重5克,说明1枚约重1克。
②用手掂一掂1千克和1克的质量。
③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约重1千克?
④自学教材第18页最后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1kg=1000g.
4.学习第三步:估一估,称一称
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秤称出了1千克和1克物体质量,并亲自用手掂了掂,具体感知了一下1千克和1克的质量,下面就来考考同学们的感知能力怎样?
①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称一称,看谁估得准确。
②估一支铅笔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
③小组合作选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5.学习第四步:练一练,用一用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使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解决问题,看谁能活学活用。
①一个鸡蛋重100( ) 一个西瓜重5( )
小明重30( )
②2kg=( )g 7kg=( )g
4000g=( )kg 8000g=( )kg
③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④你知道吗?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
1克米大约有50粒,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那么全班55人,一天就浪费约1克;全市370万人,一天就浪费约74千克;全国13亿人,一天就浪费26000千克,合26吨。
篇8
【关键词】河南省;城镇化;耕地保护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另外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也减少了大量的耕地。河南省是中国的粮仓,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因此耕地保护迫在眉睫。
伴随着城市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日益向城市化与其他环境、生态、资源因素关系的纵向探讨【1】。城市化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动及耕地保护的关系也就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侧重于探讨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耕地保护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河南省位居华夏腹地,境内资源丰富,历史上长期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地域【2】。
2008年,全省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5年增产。总产量达536.55x109kg,比上年增长2.370%,连续3年超过 500 x109kg[1],为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
2.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城镇化率2000年已达到23.2%,2005年突破30%达到30.7%,步入了城镇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中原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体制逐步消除。
3.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对耕地的影响
3.1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2008年,河南省的常用耕地面积为7202.2千公顷,比1989年减少257.8千公顷,年均减少1289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最多为5156.3公顷,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其次是生态退耕。生态退耕虽然会减少一部分劣质耕地,但是有利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从长远来看,城镇建设将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3.2 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耕地质量是指构成耕地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条件状况的总和,表现为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耕地环境状况的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的高低。为了定量说明各市耕地质量变化,我们采用各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乘以复种指数来反映耕地生产力水水平,同时用各市耕地生产力除以全省耕地生产力平均水平,得到各市耕地生产力的相对指数,以此来反映各市耕地生产力的差异。公式表达为:
Xi= Yi Mi/(YqMq)
式中,Xi为各市的耕地生产力相对指数,Yi为各市粮食单位面积产量,Mi为该市的复种指数,Yq为全省平均粮食单产,Mq为全省平均复种指数[2]。生产力相对指数大于1,说明该县耕地生产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于1,说明生产力低于平均水平。
本文用各市土地利用质量变化率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定量描述土地利用质量的变化速度。耕地质量变化率表示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耕地质量的相对变化,公式为:
K=(Ab-Aa)/Aa×100%。式中,K为1997—2004年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率,Aa、Ab为1989年、2008年的耕地数量(生产力)。
从表1中可见,生产力相对系数超过1,即耕地生产力水平超过河南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12个地市。其中有六个市的生产力水平小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除了三门峡市和济源市,全省其他市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表1可见,耕地质量变化率比数量变化率大。一般数量变化率大,质量变化率就相对较小;数量变化率越小,质量变化率越大,也就是耕地被占用的越多面积减少越快,反而耕地质量能更好地保持原来的水平。为了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河南开发了大量的后备资源,数量可维持在原水平,但质量却大大降低。如濮阳市耕地数量变化率虽然很小,但质量变化率却达到了-90%。可见,当地为了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虽然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但却付出了耕地质量下降的代价,类似情况的还有商丘市、信阳市鹤壁市等。
4.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4.1.1 耕地利用粗放
农地结构不合理、政策引导不到位、农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耕地利用粗放浪费。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盲目招商引资上项目、扩大城市规模,不惜以耕地资源为代价,造成耕地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效益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弃地外出打工,造成农村耕种劳动力不足、耕地撂荒或是耕地用途转变现象严重。
4.1.2 农村宅基地占地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人口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村民个人出资改建、扩建、新建住宅。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城镇人口快速增长,这势必造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但同时仍保留原农村宅基地。农民这种既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又使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双重“占地”现象成为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2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建议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这就使得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但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城市化率又不得不占用一土地,包括耕地。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城市发保护耕地之间的这对矛盾。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和耕地保护意识。二、严格控制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挖掘城市建设用地潜力。三、坚持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农用地审批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四、建立改善耕地质量的补贴制度,制订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增强耕地改良权威性。五、努力做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六、控制人口过速增长, 减轻对耕地总量的巨大压力。七、提高劳动者素质, 使之成为土地利用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优势产业;新兴产业
我国目前全社会物流费用的支出约占GDP的20%,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仅10%左右。聊城市作为国家内陆粮食流通节点、作为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水平,全社会物流费用节省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字。因此,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聊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聊城市粮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聊城市各类粮食市场主体达700多家,各类大中小型粮库(所)仓储能力约为50亿斤,粮食流入流出半径2000余公里,年粮食流入流出量80亿斤左右,购销量逐年增长,仓储能力进一步扩大,散粮接收、发放、运输开始起步,形成了上连京、津,下接广、沪,中连晋、冀、鲁、豫,辐射全国的粮食流通网络,粮食资源正在整合,新型粮食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但聊城市的粮食物流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有粮食仓储设施与国内粮食现代化物流发展差距太大。国内的大连北良港2006年建设的散粮物流项目投资达78亿元之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而聊城却没有起码的、规范有序的粮食批发市场。二是中转运输方式相对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装包、拆包方式,环节多、耗材多、损耗多。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仅是包装不善造成粮食破包散露率在48.6%以上,平均散露率达5%,数字浪费惊人。再就是人工搬倒装卸费用大、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粮食物流必须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截至2007年底,聊城市规模以上正常开机生产的面粉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企业为105家,其生产能力为年生产面粉43.6亿斤,年生产植物油10.8亿斤,年生产饲料37.2亿斤,“三多三少”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粗放经营多,深度开发少;原粮加工多,转化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品加工少。在省内属落后地区,临近的菏泽、德州、滨州等地市也远远超过我们。聊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基地,应借鉴、吸收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业尽快成长,使自身原粮优势变为产品优势,由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粮食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加快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一)发展时机成熟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已经连续安排支持黄淮海等6大粮食通道60余个物流重点项目的建设。聊城市属黄淮海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之一,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是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粮食资源丰富
聊城市是产粮大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夏粮实现5年增产,2007年粮食总产达91亿斤。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每年小麦和玉米的商品流动量为40亿-50亿斤;大米全部从外地流入,每年约3000万斤左右;本市玉米加工转化企业用量较大,产不足需,年需流入玉米原料10亿斤左右。随着聊城市粮油食品加工业、饲料饲养业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还在不断扩大,预测年粮食流入流出量90-100亿斤,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三)地理优势明显
聊城市地处3省交界处,既处于环渤海经济区,又处于中原经济区,是连接南北、东西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可通向国内6个省会城市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市场,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交通运输方便快捷有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高速公路及各类国道、省道加之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黄金大十字”,为粮食物流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三、聊城市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建议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一是科学地配置与组合粮食资源,以市政府驻地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纳入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以市级粮食储备库为依托,采取改扩建的方式,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形成集粮食储备、加工、中转、批发配送、质量检测、电子商务、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物流基地。目前,粮食加工项目主体工程既将完工,争取国家资金扶持申请正在报批,项目实施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二是结合旧城改造,实施退城进郊,发展粮食物流园区,改善仓储设施,发展粮油加工,建设批发市场,形成粮食产业集群,搭建粮食产业发展平台。三是以现有粮食加工、粮食购销龙头企业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改造扩建、资产重组等形式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充分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实现粮食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粮食物流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散”上,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要下大力气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购销企业同步发展,特别在粮食加工环节,针对聊城市目前的加工状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技术、管理、机制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确保粮食物流环节始终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现粮食物流快捷、高效。
(三)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
依托聊城市粮食资源、交通、通讯等优势,以城乡集贸市场和超市等零售市场为基础,加快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形成粮食现货批发交易与粮食期货交易于一体,资源、信息共享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四)大力实施粮食转化工程
以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为重点,在现有总体规模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个体规模膨胀,提升科技水平,研发高、新、特、精产品、营养保健食品,争创名、优品牌,提高加工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通过实施粮食转化工程,促进优质粮食基地建设,指导引导农民优选品种、规模种植、订单收购,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高产、高油、高淀粉、高糖玉米,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农企共赢。
(五)为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粮食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公益性产业。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成立粮食物流调控机构,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协调和论证粮食库、厂建设规模和建设类型等前期工作,经济合理地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粮食物流的整体统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约束粮食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管理力度,规范和监督粮食商品流通过程,为粮食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制定发展粮食物流的长远规划,在资金、贷款贴息、税收、人才等方面制定扶持粮食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使聊城市的粮食物流尽快形成规范协调、功能完备、科学合理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胡非凡,施国庆,吴志华.试析我国粮食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J].经济问题,2007(2).
2、韩晶群.当前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粮食经济,2004(12).
3、李晓敏.完善武汉市粮食批发市场的对策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2005(12).
4、颜波,石少龙.新形势下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1).
5、任珊珊.我国社会物流发展与国外经验对比分析及建议[D].同济大学,2008.
6、刘雪梅.我国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
7、赵静.企业采购物流成本降低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篇10
2009年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势头愈演愈烈,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广州等地的房价都处于历史最高点。建议,一是重点城市在土地供应上要分类,扩大对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供地规模,着力解决地价推高房价的问题。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要在大型城市增加限价房供应。三是对投资多套住房的,考虑对其持有阶段征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无论是从城镇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都是关键,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差距还是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资源得不到开发,劳动力得不到转移,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差距还很大。加强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和发展的条件,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支撑,有利于发挥中部的资源、区位和劳动力优势,推进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议加大对林业的扶持
一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二是考虑到林业生产的特殊性,提前下达相关生产和投资计划。三是适当提高西部造林的财政补贴标准。
希望中央多理解,多考虑地方实际困难
一是中央投资的地方配套资金要求,使地方负担很重,希望中央多理解,多考虑地方实际困难。二是对于天津机场建设,希望能与北京机场统一规划、统一考虑,成为北京机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从而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导向。二、加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研究。扩大内需主要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企业资产增长相适应。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涉及很多方面,不仅是工资,还有税费,有些政策可以从东部地区开始试点。三、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提得很多,现在关键是加强政策研究和政策支持。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城乡差距太大,应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倾斜。四、赞成控制新开工项目,包括对“两高一资”项目的限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集约化水平。目前一些地方的开发区面积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的产值很低,要进一步推进集约式发展,在具体政策上可以因地制宜。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2010年经济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做到“三个思想统一”,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三是要转变作风,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此外,在帮扶企业方面,不仅要服务好、支持好、培育好各类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大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做好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工作
福建省2010年要着重做好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工作,在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振兴的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努力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同时,稳定外部需求;在加强“三农”、社会事业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快闽台产业对接,允许福建多一些“先行先试”。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加大投人和政策扶持。四是增加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入,在“家电下乡”的同时也要“送电下乡”。五是鼓励煤炭、矿产等重大战略资源进口,并给予进口环节税收优惠。
建议宏观调控政策要区别对待促进东北振兴
第一,宏观调控政策要避免“一刀切”,还是应该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刚刚开始复苏并出现良好发展态势的东北地区,应该给予政策支持,使之走出困境,实现振兴的目标。在投资上,技改贴息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小钱办大事的作用,希望能够继续实施。第二,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拓宽融资渠道。中央投资项目要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整改百分之百和开工百分之百都能做到,最难的是资金配套百分之百,尤其到县一级难以实现。应该拓展地方融资渠道,扩大地方债融资规模。第三,国家应出台启动民间资本的政策。不仅要有选择地引入外资,还要启动民间资本,要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处于观望阶段的民营资本。第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议将沈阳经济区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希望继续给予政策支持,使之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增长极和东北振兴的平台。
建议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措施尽早出台
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有多种优势,第一,我们已经充分发挥了社会政治制度优势和组织动员方式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第二,居民的高储蓄率也是优势,建议在赤字上适当放宽一点,目前的负债仅仅是账面的,还没有把水库、森林等资源放进去,如果放进去,还有更大的空间。第三,我们是成长型国家,有明显的需求优势,目前轿车产量一年900万辆,而需求至少有1300万辆,现在还处于需求增量阶段,即便到了存量替代阶段,每年更换10%,需求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2010年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不少,就吉林省而言,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虽然不错,但是绷得比较紧,财政收入税费结构中费的比重提高了,长远来看,费的比重低一些会对休生养息更有好处。建议:一是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措施尽早出台,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个明确说法,地方非常害怕“针对性和灵活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三是加强东北粮食储备体系的改革和管理,避免储备体系自身原因导致的粮食浪费;四是延长“五一”等黄金时段休假时间,否则刺激消费的时间和力度均不够。
发挥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自然禀赋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黑龙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自然禀赋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的综合试验区、综合发展区或综合改革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二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税制改革,尽快把资源税改革提上日程,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以更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适当调整国民收入格局,增强地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调整结构的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建议统筹考虑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涉及的移民、职工妥善安置等问题。四是政府财力更多向公共服务倾斜,进一步改善民生,缩小地区间差距。
改善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握好2010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010年河北经济工作将主抓三个方面:一是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二是把加快河北沿海重点区域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三是把推动产业聚集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此建议,一是将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带动河北整体发展。二是切实把握好今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中央出台政策尤其是惠民生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压力。
内蒙古将“三保”与“三长”相结合
内蒙古2010年经济工作要将“三保”与“三长”相结合,即把保增长与长周期结合起来,把保民生与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保稳定与长治久安结合起来。为此建议,一是尽快形成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自治区长久发展。二是中央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要求,或由中央帮助地方举债,解决地方资金配套压力。三是在资源税改革中,对以资源为优势的少、边、穷地区,给予合理的补偿,均衡各地利益。四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和草场补偿等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五是支持内蒙古充分发挥风电优势,发展清洁能源。
建议加大对灾后重建的支持力度
―是进一步加强对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加大对灾后重建的支持力度,实现灾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今后的工作安排上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域调控的原则,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项目安排力度,做好西部地区重大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把握时机,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探索建立资源产地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是2010年除了政策取向不改变外,执行力度也不能减弱,在项目审批上要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政策执行上要有弹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民族地区要维持稳定的局面,关键是要加快发展。近几年,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希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同等条件西部优先的原则。三是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补贴力度,在民生项目上,降低西部地区地方配套资金标准,对县级以下政府取消配套资金要求。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
建议调整政绩考核体系 要保持投资力度
一是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可以考虑逐渐淡化和弱化地区性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等指标在考核中的比重,在改进的基础上强化民生、环境保护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二是逐步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在中小学校舍、民房、旧区改造和城镇化建设中,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控制大拆大建,鼓励修建。三是在政策取向不变的同时,保持投资力度不减弱。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是打基础的,事关长远,对于社会投资也没有太多挤出效应,还是要保持投资力度。要建设好在建项目,也要把怎样扩大在建项目的效益作为投资重点。另外,在推进城镇化和拉动消费方面,也需要加强投资。
希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西部的特殊性
2010年经济增长8%左右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等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西北几省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投资拉动还是起主导作用,促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困难很大;二是西北几省作为能源大省,高能耗产业比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国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地方配套资金的压力很大。希望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西部的特殊性。为此建议:一是要抓住国家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各项改革力度,特别是进一步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粮食价格;加快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加快物业税、财产税等税制改革。二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完全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当前,我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要警惕,但不要过度忧虑。二是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把收入分配调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太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建议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资性支出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水平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