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

篇1

台 湾 在 战 後 能 开 出 傲 人 经 济 成 就 的 根 本 原 因 , 是 它 在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60 年 代 初 期 曾 放 宽 外 汇 管 制 、 采 行 出 口 扩 张 的 经 济 发 展 路 线 。 这 十 年 中 , 民 间 企 业 家 释 放 出 来 的 企 业 家 精 神 重 新 调 整 台 湾 资 源 的 配 置 , 使 出 口 增 加 率 由 5.8% 提 升 至 24.5% , 经 济 成 长 率 平 均 值 高 达 10% 。 诚 如 蒋 硕 杰 所 说 , 在 当 时 经 济 学 界 大 都 沈 迷 於 凯 因 斯 学 派 或 世 界 体 系 理 论 的 大 环 境 下 , 台 湾 竟 然 采 行 了 与 流 行 学 术 思 潮 相 逆 的 经 济 发 展 路 线 , 可 算 是 极 大 的 幸 运 和 奇 迹 。 然 而 , 在 这 奇 迹 背 後 , 则 是 一 批 以 蒋 硕 杰 为 首 的 自 由 经 济 学 者 的 远 见 和 坚 持 。 今 日 , 开 发 中 国 家 已 纷 纷 采 行 开 放 性 的 经 济 发 展 策 略 , 蒋 硕 杰 的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终 获 得 全 球 性 的 肯 定 。

但 在 三 十 年 前 , 当 众 人 皆 酣 醉 时 , 何 以 蒋 硕 杰 能 独 醒 ? 我 们 所 接 触 到 的 文 献 大 都 归 因 於 他 敢 挑 战 权 威 的 独 特 风 格 。 我 们 曾 指 出 : 蒋 硕 杰 长 期 地 接 受 与 使 用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派 的 「 时 间 维 度 概 念 , 他 一 生 坚 持 反 对 政 府 介 入 货 币 和 信 用 创 造 过 程 的 主 张 甚 至 可 说 是 推 导 自 此 概 念 。 毫 无 疑 问 地 , 蒋 硕 杰 的 经 济 思 想 及 自 由 经 济 信 念 深 受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影 响 , 但 是 影 响 到 何 种 程 度 ? 众 所 周 知 , 奥 地 利 学 派 几 乎 全 面 性 且 毫 不 妥 协 地 反 对 政 府 介 入 经 济 活 动 。 於 是 , 我 们 想 问 : 蒋 硕 杰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坚 持 是 否 也 是 毫 不 妥 协 与 全 面 性 的 ? 或 只 是 选 择 性 地 反 对 政 府 某 一 方 面 的 过 度 介 入 ? 如 果 答 案 是 後 者 , 而 且 我 们 也 相 信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逻 辑 推 理 并 无 重 大 缺 陷 , 那 么 蒋 硕 杰 是 如 何 对 自 己 的 选 择 自 圆 其 说 ? 他 早 期 的 选 择 是 否 会 随 著 他 的 研 究 发 现 而 逐 渐 失 去 说 服 力 ? 而 这 些 转 变 又 是 如 何 发 生 的 ? 转 变 後 的 选 择 是 更 接 近 奥 地 利 学 派 , 还 是 更 远 离 ? 对 於 这 些 问 题 , 本 文 尝 试 从 已 经 披 露 出 来 的 相 关 资 料 去 探 索 。

在 文 章 结 构 方 面 , 除 了 第 一 节 的 前 言 外 , 本 文 把 蒋 硕 杰 的 学 术 生 涯 分 成 三 段 时 期 , 分 别 於 第 二 节 到 第 四 节 讨 论 。 第 二 节 讨 论 的 是 他 自 伦 敦 政 经 学 院 毕 业 後 的 十 年 。 我 们 认 为 他 在 这 十 年 间 抱 持 一 种 类 似 於 米 德 (james e. meade) 之 中 间 路 线 的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 并 不 完 全 反 对 经 济 计 画 。 第 三 节 将 讨 论 他 从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70 年 代 後 期 的 二 十 年 。 在 这 段 期 间 , 他 从 反 对 瓦 拉 氏 法 则 ( walras' law ) 的 误 用 , 逐 渐 了 解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错 误 。 然 而 , 由 於 未 能 找 到 信 服 的 替 代 性 的 理 论 , 他 在 此 时 期 仍 未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 第 四 节 讨 论 他 回 到 中 华 经 济 研 究 院 以 後 的 时 期 。 在 这 段 期 间 , 他 从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经 验 的 研 究 中 , 深 刻 认 识 到 自 由 经 济 的 本 质 在 於 企 业 家 的 创 新 及 自 由 竞 争 的 发 现 过 程 。 由 於 这 两 项 本 质 分 别 是 奥 地 利 学 派 (austrian school) 的 米 塞 斯 (l. mises) 与 海 耶 克 (f. a. hayek) 在 「 社 会 主 义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中 所 坚 持 的 观 点 , 後 期 的 蒋 硕 杰 找 到 了 可 以 让 他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的 替 代 性 学 说 学 说 。 在 最 後 一 节 的 结 论 中 , 我 们 略 述 他 在 重 新 肯 定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说 之 後 , 对 於 民 主 过 度 膨 胀 以 致 伤 害 到 自 由 经 济 的 担 忧 。

第二节 接受「中间条路的时期

根 据 自 述 , 蒋 硕 杰 於 1941 年 任 职 利 物 浦 领 事 馆 时 便 体 认 到 「 五 鬼 搬 运 法 的 不 道 德 和 窃 盗 行 为 , 也 於 1945 年 担 任 「 东 北 经 济 委 员 会 调 查 研 究 处 处 长 时 深 刻 了 解 物 价 管 制 的 荒 谬 。 这 些 自 述 明 显 地 道 出 他 在 1940 年 代 末 期 是 反 对 政 府 过 度 干 预 经 济 事 务 。 这 时 他 刚 从 伦 敦 政 经 学 院 毕 业 , 对 於 海 耶 克 及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经 济 思 想 应 相 当 熟 悉 。 因 此 , 他 反 对 政 府 过 度 干 预 经 济 事 务 的 态 度 并 不 出 人 意 表 。 相 反 地 , 倒 是 他 对 於 自 由 经 济 的 支 持 程 度 叫 人 好 奇 。 在 1948 年 的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一 文 中 , 他 曾 提 到 两 点 他 不 能 完 全 同 意 自 由 经 济 理 念 的 观 点 :

1.最 理 想 的 自 由 企 业 在 提 高 生 产 一 点 也 可 能 有 一 严 重 的 缺 陷 , 即 自 由 价 格 机 构 可 能 无 力 使 社 会 之 储 蓄 倾 向 与 投 资 保 持 一 种 必 需 的 关 系 , 以 不 断 的 产 出 足 够 的 有 效 需 要 , 来 维 持 各 种 生 产 因 素 的 充 分 利 用 。 因 此 常 易 发 生 失 业 的 现 象 。 … 只 要 政 府 能 随 时 以 不 与 私 人 企 业 冲 突 的 公 共 投 资 来 弥 补 私 人 投 资 的 不 足 , 自 由 主 义 社 会 中 的 失 业 不 是 无 法 消 弭 的 。

2.我 们 应 该 探 讨 的 途 径 , 是 如 何 使 社 会 主 义 兼 而 有 理 想 中 的 自 由 主 义 的 优 点 。 … 其 实 集 体 计 画 经 济 并 非 社 会 主 义 必 要 的 附 随 条 件 。 …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 尽 可 采 用 一 种 分 权 的 经 济 制 度 , 而 使 之 兼 有 完 全 竞 争 的 自 由 主 义 之 长 处 。

第 一 段 话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凯 因 斯 式 口 吻 , 认 定 自 由 企 业 的 社 会 本 质 上 存 在 有 效 需 求 不 足 的 问 题 , 不 过 政 府 有 能 力 利 用 公 共 投 资 加 以 消 弭 。 第 二 段 话 属 於 修 正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基 调 , 一 方 面 相 信 市 场 机 制 本 质 上 是 失 灵 的 , 另 一 方 面 承 认 集 体 式 社 会 主 义 运 作 上 缺 欠 效 率 。 从 这 两 段 话 , 我 们 提 出 的 臆 说 是 : 此 时 蒋 硕 杰 虽 反 对 集 权 式 社 会 主 义 , 却 保 留 很 大 的 空 间 允 许 政 府 介 入 经 济 事 务 。 传 统 的 自 由 经 济 信 念 要 求 政 府 完 全 地 撤 离 经 济 与 社 会 领 域 , 仅 保 留 外 交 、 国 防 与 警 政 方 面 的 机 能 ; 相 对 地 , 集 体 式 社 会 主 义 则 要 求 政 府 全 面 接 管 所 有 的 人 的 所 有 活 动 。 此 时 他 在 这 两 极 之 间 选 择 了 他 称 之 为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中 间 路 线 。

根 据 他 的 说 法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是 「 容 许 自 由 竞 争 的 私 人 企 业 , 与 遵 照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的 国 营 企 业 并 存 的 经 济 制 度 。 他 允 许 自 由 竞 争 存 在 的 理 由 , 并 不 是 为 了 模 拟 国 营 事 业 所 需 遵 照 的 「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 国 营 事 业 是 指 向 「 容 易 造 成 独 占 或 寡 占 的 形 式 的 工 业 , 势 必 要 与 自 由 竞 争 的 工 业 在 产 业 别 方 面 截 然 分 开 。 一 但 截 然 分 开 , 采 取 国 营 企 业 的 产 业 就 不 再 存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市 场 , 也 不 存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产 品 价 格 , 该 产 业 也 就 无 从 计 算 出 所 谓 的 「 完 全 竞 争 的 生 产 原 则 。 明 显 地 , 蒋 硕 杰 当 时 并 未 注 意 到 此 问 题 。 他 主 张 保 留 部 份 私 人 企 业 的 理 由 , 主 要 是 为 了 「 保 障 民 主 政 治 的 存 续 。 他 说 到 :

现 在 国 内 颇 流 行 一 种 看 法 , 即 经 济 的 平 等 重 於 政 治 的 民 主 , … 这 种 看 法 是 非 常 危 险 的 。 我 们 不 能 有 了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制 度 就 放 弃 民 主 的 政 治 制 度 。 相 反 地 , 我 们 如 果 采 取 了 社 会 主 义 之 後 , 将 更 需 要 有 个 可 靠 的 民 主 政 体 。 因 为 在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制 度 ( 尤 其 集 体 计 画 式 的 ) 之 下 , 政 府 对 人 民 之 统 治 权 利 深 入 人 民 生 活 之 各 方 面 。

换 言 之 ,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类 似 於 英 国 费 边 社 (fabian society) 的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 与 集 体 ( 计 画 的 ) 社 会 主 义 的 差 别 在 於 民 主 。 两 种 社 会 主 义 的 另 一 项 争 议 在 於 对 凯 因 斯 (j. m. keynes) 经 济 管 理 政 策 的 态 度 。 当 自 由 经 济 被 认 为 无 法 克 服 垄 断 与 外 部 性 等 导 致 市 场 失 灵 的 因 素 後 ,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者 较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者 容 易 接 纳 市 场 机 能 带 来 的 效 率 , 只 要 求 将 市 场 活 动 限 制 在 政 府 的 监 督 与 控 制 之 内 。

接 著 , 我 们 以 两 个 例 子 说 明 蒋 硕 杰 当 时 对 於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仰 :

1.1949 年 , 他 采 用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时 间 延 续 性 , 推 论 出 经 济 落 後 国 家 应 该 「 先 办 轻 工 业 、 再 办 重 工 业 的 发 展 策 略 。

说 明 : 当 时 经 济 落 後 国 家 多 采 行 命 令 式 经 济 计 画 , 主 张 应 先 发 展 重 工 业 , 等 重 工 业 有 了 成 果 後 再 发 展 轻 工 业 。 蒋 硕 杰 反 对 这 种 「 重 重 轻 轻 的 策 略 , 认 为 轻 工 业 的 投 资 可 以 很 快 地 取 得 回 报 , 提 升 所 得 , 从 而 扩 张 有 效 需 求 。 如 果 再 配 合 政 府 正 确 的 储 蓄 政 策 和 利 率 政 策 , 人 民 的 储 蓄 也 会 和 有 效 需 求 同 步 成 长 。 等 储 蓄 提 高 、 投 资 资 金 来 源 稳 定 之 後 , 新 的 投 资 便 会 转 向 资 本 密 集 度 较 高 的 产 业 。 如 此 循 环 下 去 , 重 工 业 也 会 逐 步 发 展 起 来 。 在 这 文 章 中 , 他 以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时 间 持 续 性 为 分 析 工 具 , 以 凯 因 斯 的 有 效 需 求 为 政 策 的 追 求 目 标 , 思 考 著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计 画 的 进 行 路 线 。

2.1952 年 , 他 於 休 假 回 台 时 介 绍 尹 仲 容 阅 读 米 德 所 著 《 计 画 与 价 格 机 制 》 一 书 。

说 明 : 根 据 自 述 , 蒋 硕 杰 介 绍 该 书 的 推 荐 词 是 : 「 第 二 次 大 战 期 间 , 英 国 全 国 的 经 济 政 策 都 是 由 战 时 内 阁 制 定 , 他 (meade) 身 为 内 阁 的 经 济 处 副 处 长 , 到 战 後 升 成 正 处 长 , 管 的 事 情 很 多 , 经 验 很 丰 富 , 看 这 本 书 你 可 以 得 到 他 真 正 的 经 验 之 谈 。 蒋 硕 杰 对 此 「 他 真 正 的 经 验 之 谈 的 解 释 是 : 「 这 本 书 主 要 是 讲 价 格 机 能 的 功 能 在 什 么 地 方 , 可 以 如 何 少 掉 计 画 者 多 少 的 事 情 , 如 何 解 决 多 少 的 麻 烦 。 此 书 虽 道 出 「 价 格 机 能 对 经 济 的 重 要 性 , 但 不 宜 忽 略 地 , 米 德 毕 竟 是 一 位 典 型 的 「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者 。 他 在 〈 序 言 〉 中 清 清 楚 楚 地 说 该 书 旨 在 於 推 动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的 「 中 间 路 线 。 当 蒋 硕 杰 推 介 该 书 给 尹 仲 容 和 负 责 经 济 计 画 之 官 员 的 同 时 , 也 将 社 会 主 义 的 中 间 路 线 引 进 我 国 。

米 德 表 明 他 写 该 书 是 为 了 对 於 「 是 否 该 采 行 经 济 计 画 这 个 当 代 大 议 题 表 示 他 的 意 见 , 因 为 「 已 经 有 很 多 的 经 济 学 家 发 表 了 他 们 的 观 点 。 他 点 名 了 一 些 知 名 的 经 济 学 家 和 其 著 作 , 其 中 包 括 海 耶 克 的 《 到 奴 役 之 路 》 以 及 蒋 硕 杰 时 常 提 及 的 罗 伯 逊 (d. h. robertson) 的 演 讲 内 容 。 米 德 所 加 入 辩 论 的 「 大 议 题 , 其 实 是 自 1920 年 代 就 已 经 展 开 的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the socialist calculation debate) 的 延 伸 。 海 耶 克 在 1940 年 代 末 期 出 版 《 到 奴 役 之 路 》 之 後 就 不 再 发 表 经 济 学 方 面 的 著 作 , 因 为 他 和 米 塞 斯 的 论 点 在 此 辩 论 中 被 经 济 学 界 误 解 。 当 时 学 界 普 遍 认 为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者 和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者 联 手 击 败 了 奥 地 利 学 派 , 因 为 他 们 误 以 为 : 分 权 式 的 社 会 主 义 不 仅 能 达 成 自 由 经 济 体 系 的 生 产 效 率 , 亦 能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的 分 配 正 义 。 米 德 和 朗 其 (o. lange) 对 於 分 配 正 义 的 坚 持 度 略 有 不 同 , 但 是 都 主 张 以 分 权 式 经 济 计 画 作 为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的 修 正 路 线 。 蒋 硕 杰 这 时 也 同 样 地 接 受 这 个 错 误 的 判 定 。 在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文 中 , 他 便 说 到 :

武 断 的 集 体 计 画 既 然 代 替 了 消 费 者 自 由 的 选 择 来 决 定 一 切 的 生 产 , 则 消 费 者 之 主 权 不 啻 被 侵 犯 剥 夺 。 近 年 来 经 济 学 界 对 社 会 主 义 之 论 争 均 以 此 问 题 为 焦 点 , 但 是 今 日 我 国 之 侈 言 计 画 经 济 之 论 客 , 似 乎 仍 多 昧 於 此 义 , 所 以 我 们 需 要 特 别 加 以 强 调 。

此 处 的 「 经 济 学 界 对 社 会 主 义 之 论 争 即 是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 这 个 大 辩 论 的 当 时 「 结 论 让 蒋 硕 杰 除 了 了 解 集 权 社 会 主 义 的 种 种 荒 谬 之 外 , 同 时 也 引 导 他 进 入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世 界 。

第三节 转变时期

蒋 硕 杰 对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心 一 直 持 续 到 1978 年 , 虽 然 他 的 信 心 逐 渐 在 消 失 。 1978 年 , 他 与 邢 慕 寰 等 五 院 士 共 同 发 表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 还 对 经 济 计 画 怀 抱 远 景 , 并 计 画 将 全 国 可 用 於 投 资 之 资 源 都 加 以 规 划 。 这 些 规 划 包 括 了 调 整 关 税 与 商 品 税 、 允 许 厂 商 对 其 投 资 自 由 折 旧 、 发 展 资 本 市 场 、 筹 建 大 汽 车 厂 、 扩 大 经 济 建 设 委 员 会 之 权 责 等 建 议 。 由 於 他 并 不 信 仰 集 体 社 会 主 义 , 因 此 该 文 的 结 论 强 烈 地 呼 吁 市 场 机 能 :

若 政 府 不 明 顺 应 之 道 , 强 加 干 涉 , 则 如 治 丝 愈 棼 , 欲 益 反 损 。 故 凡 市 场 机 能 灵 活 运 行 之 国 家 , 其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皆 超 前 ; 凡 是 市 场 机 能 滞 碍 不 畅 之 国 家 , 其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类 皆 落 後 。 史 实 昭 然 , 无 待 列 举 。 即 以 台 湾 而 论 , 倘 非 四 十 年 代 末 期 以 至 五 十 年 代 初 期 政 府 毅 然 取 消 一 连 串 之 管 制 措 施 , 并 将 复 式 汇 率 改 为 单 一 汇 率 , 则 经 济 发 展 决 不 可 能 到 达 现 今 之 阶 段 。

像 这 样 既 强 烈 主 张 计 画 经 济 又 极 力 呼 吁 市 场 机 能 的 文 章 , 除 了 令 人 怀 疑 五 位 院 士 对 经 济 制 度 的 观 点 南 辕 北 辙 外 , 另 外 可 能 的 解 释 便 是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容 易 接 受 模 糊 的 折 衷 主 张 。

该 文 也 以 相 同 角 度 去 解 释 台 湾 早 期 经 济 发 展 的 成 功 经 验 : 政 府 能 在 不 干 预 市 场 机 能 前 提 下 采 行 指 导 性 的 经 济 计 画 。 为 了 继 续 这 些 成 果 , 该 文 支 持 中 央 政 府 规 划 的 六 年 国 建 计 画 , 主 张 重 建 一 个 拥 有 实 权 的 「 中 央 计 画 局 ( 即 经 济 建 设 委 员 会 ) , 专 责 於 模 拟 市 场 的 运 作 机 能 , 寻 找 产 业 发 展 方 向 , 并 利 用 机 制 设 计 引 导 产 业 走 上 规 划 的 发 展 方 向 。 这 种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 一 方 面 相 信 市 场 的 生 产 效 率 高 过 计 画 经 济 , 另 一 方 面 却 又 相 信 市 场 是 由 短 视 且 资 讯 不 足 的 自 私 者 组 成 。 因 此 , 只 要 中 央 计 画 局 拥 有 充 分 的 资 讯 和 无 私 的 官 员 , 便 能 正 确 地 规 划 出 国 家 的 经 济 结 构 和 长 远 发 展 方 向 。 他 们 相 信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能 力 , 也 相 信 政 府 在 远 景 、 资 讯 、 计 画 、 甚 至 道 德 方 面 都 优 於 个 人 。

然 而 , 蒋 硕 杰 在 主 持 中 华 经 济 研 究 院 时 期 , 对 政 府 计 画 与 指 导 的 能 力 就 不 再 具 有 如 此 信 心 。 他 说 :

政 府 帮 忙 找 寻 新 的 比 较 利 益 工 业 是 对 的 , 像 新 竹 的 工 业 科 技 研 究 院 做 得 很 好 。 但 是 , 光 靠 政 府 是 不 够 的 , 应 该 改 善 国 内 的 投 资 环 境 , 招 募 私 人 企 业 来 参 加 , 让 他 们 自 由 竞 争 、 发 展 。 而 且 完 全 由 政 府 工 业 政 策 领 导 也 不 好 , 因 为 政 府 可 能 有 错 , 而 把 全 国 的 资 源 用 到 错 的 方 向 去 , 不 是 个 好 现 象 。

这 段 话 说 得 很 委 婉 , 但 他 的 转 变 已 很 清 楚 。 毫 不 惊 讶 地 , 他 会 在 《 访 问 记 录 》 中 坦 白 道 :

我 的 中 文 著 作 中 有 一 篇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 与 现 在 的 六 年 国 建 计 画 有 关 系 。 这 篇 是 我 与 邢 慕 寰 、 顾 应 昌 、 费 景 汉 、 邹 至 庄 等 院 士 合 写 , 於 民 国 六 十 七 年 提 出 来 的 。 那 时 候 眼 光 所 及 并 不 见 得 比 现 在 深 , 不 过 对 通 货 膨 胀 的 危 险 比 较 重 视 。 现 在 我 觉 得 国 建 六 年 计 画 中 , 政 府 要 支 配 这 么 大 比 例 的 国 家 资 源 , 不 太 好 ! 因 为 政 府 眼 光 看 得 到 的 不 一 定 都 是 对 的 , 还 是 把 它 分 散 一 点 , 由 许 多 的 私 人 企 业 家 共 同 分 摊 责 任 比 较 好 。

明 显 地 , 在 1978 年 到 1990 年 之 间 , 他 对 政 府 的 能 力 和 经 济 计 画 的 态 度 完 全 转 变 了 。

他 的 转 变 始 於 何 时 ? 如 何 开 始 的 ? 我 们 认 为 他 在 1960 年 初 期 可 能 就 已 经 开 始 怀 疑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在 经 济 理 论 上 的 正 确 性 , 但 由 於 未 能 找 到 另 一 套 令 他 信 服 的 替 代 理 论 而 未 完 全 抛 弃 。 我 们 认 为 : 引 导 他 开 始 怀 疑 社 会 主 义 的 是 他 在 1960 年 代 初 期 对 於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研 究 发 现 , 而 最 後 让 他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的 则 是 他 在 1980 年 代 初 期 对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研 究 发 现 。

瓦 拉 氏 法 则 不 仅 是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分 析 经 济 体 系 达 到 均 衡 的 核 心 假 设 , 也 是 凯 因 斯 学 派 发 展 货 币 理 论 的 基 本 假 设 。 蒋 硕 杰 是 从 柏 廷 肯 (d. patinkin, 1958) 的 一 篇 文 章 警 觉 到 瓦 拉 氏 法 则 被 普 遍 误 用 的 现 象 。 他 假 设 一 个 仅 包 括 一 个 ( 总 合 ) 商 品 与 一 个 债 券 的 货 币 经 济 , 而 各 经 济 单 位 在 各 期 期 末 的 预 算 限 制 式 加 总 起 来 可 写 成 : md + bd= m0 + bs + (cs-cd) , 其 中 cs 和 cd 表 示 各 经 济 单 位 在 这 期 间 内 对 商 品 的 总 供 给 与 总 需 要 , bs 和 m0 表 示 期 初 全 经 济 的 货 币 供 给 和 债 券 的 供 给 , 而 md 和 bd 表 示 各 单 位 在 期 末 对 货 币 和 债 券 的 总 持 有 量 。 假 设 期 末 时 债 券 市 场 与 商 品 市 场 同 时 达 到 均 衡 , 这 两 市 场 的 均 衡 式 可 写 成 cs=cd 和 bd=bs , 带 入 预 算 限 制 的 加 总 式 之 後 , 可 导 出 : md=m0 。

蒋 硕 杰 问 道 : 这 是 否 为 货 币 市 场 的 均 衡 式 ? 若 是 , 当 商 品 市 场 与 债 券 市 场 同 时 达 成 均 衡 时 , 货 币 市 场 便 会 自 动 达 到 均 衡 。 这 等 於 是 将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应 用 范 围 , 由 纯 粹 的 商 品 交 易 经 济 推 广 到 货 币 经 济 。 若 接 受 该 法 则 , 在 分 析 均 衡 状 态 时 , 我 们 便 可 丢 弃 其 中 任 一 个 市 场 。 这 个 「 被 丢 弃 的 市 场 可 以 是 商 品 市 场 , 或 是 债 券 市 场 , 也 可 以 是 货 币 市 场 。 然 而 , 蒋 硕 杰 却 指 出 : 利 用 预 算 限 制 式 加 总 出 来 的 md , 是 各 单 位 在 期 末 时 所 持 有 的 货 币 总 量 , 最 多 只 能 称 作 货 币 被 作 为 价 值 储 存 ( 到 下 一 期 ) 的 需 要 , 并 不 包 括 各 单 位 在 这 期 间 内 为 完 成 商 品 交 易 而 ( 预 先 ) 持 有 的 数 量 , 亦 即 货 币 作 为 交 易 媒 介 的 需 要 。 因 此 , 在 货 币 经 济 里 使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 不 论 是 丢 弃 货 币 市 场 或 是 债 券 市 场 , 都 同 样 地 误 解 了 货 币 的 功 能 。 其 结 果 将 高 估 货 币 作 为 价 值 储 存 的 影 响 , 并 忽 略 货 币 作 为 交 易 媒 介 的 影 响 。 只 要 交 易 或 投 资 计 画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 采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分 析 便 会 带 来 错 误 的 结 果 。

那 么 , 交 易 与 投 资 计 画 是 否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 这 是 「 社 会 主 义 者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所 争 议 的 主 题 。 当 时 辩 论 的 两 方 分 别 是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米 塞 斯 与 海 耶 克 , 和 新 古 典 学 派 及 社 会 主 义 者 的 泰 勒 (f. m. taylor) 、 笛 肯 生 (h. d. dickinson) 、 朗 其 等 。 前 者 质 疑 社 会 主 义 之 集 体 计 画 的 可 行 性 , 而 後 者 辩 称 中 央 计 画 局 绝 对 有 能 力 解 决 问 题 。 米 塞 斯 认 为 货 币 不 仅 决 定 商 品 的 货 币 价 格 , 也 解 决 各 种 计 算 问 题 , 如 消 费 者 对 效 用 的 计 算 和 生 产 者 对 利 润 的 计 算 等 。 经 济 社 会 若 无 货 币 , 则 一 切 的 经 济 计 算 都 会 无 法 进 行 。 泰 勒 辩 称 : 当 代 数 理 理 论 和 计 算 技 术 的 发 展 已 经 解 决 了 大 型 方 程 式 组 的 解 值 问 题 , 因 此 经 济 计 算 并 不 需 要 再 借 用 货 币 和 货 币 价 格 。 笛 肯 生 也 接 著 呼 应 他 , 认 为 : 统 计 学 和 抽 样 技 术 的 发 展 , 也 已 经 解 决 了 商 品 的 需 要 函 数 和 生 产 函 数 的 估 测 问 题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新 古 典 学 派 学 者 是 以 瓦 拉 氏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作 为 模 拟 市 场 机 能 的 工 具 , 并 以 商 品 的 相 对 价 格 去 回 应 米 塞 斯 所 提 出 的 货 币 价 格 。 至 於 米 塞 斯 所 提 出 的 利 润 计 算 和 企 业 家 精 神 的 问 题 , 则 在 社 会 主 义 者 的 鄙 视 下 被 故 意 漠 视 。

在 这 场 辩 论 中 , 米 塞 斯 坚 持 没 有 货 币 就 无 法 进 行 经 济 计 算 , 自 然 无 法 进 行 交 易 和 投 资 计 画 。 交 易 经 济 的 本 质 便 是 货 币 , 以 物 易 物 的 经 济 只 能 存 在 於 想 像 的 社 会 。 蒋 硕 杰 并 不 否 认 瓦 拉 氏 法 则 使 用 於 以 物 易 物 之 经 济 的 正 确 性 , 但 那 只 是 理 论 分 析 的 起 点 。 一 但 考 虑 真 实 世 界 , 交 易 和 投 资 计 画 都 必 须 仰 赖 货 币 来 进 行 , 而 此 时 瓦 拉 氏 法 则 却 是 不 能 使 用 的 。 然 而 , 社 会 主 义 的 经 济 计 算 却 必 须 仰 赖 瓦 拉 氏 法 则 。

蒋 硕 杰 对 於 投 资 计 画 必 须 使 用 货 币 的 理 由 是 : 「 每 个 支 出 单 位 至 少 会 为 了 短 期 ( 未 必 有 一 个 固 定 的 期 间 ) 的 计 画 性 支 出 , 而 合 理 地 持 有 足 够 的 现 金 , 以 避 免 在 此 期 间 内 必 须 去 面 对 不 规 则 又 无 法 预 测 的 现 金 收 受 情 况 。 这 一 点 , 当 海 耶 克 於 1933 年 加 入 辩 论 时 也 同 样 地 指 出 : 社 会 存 在 千 万 个 经 济 决 策 单 位 和 商 品 , 解 值 问 题 实 际 上 并 不 可 行 , 更 何 况 影 响 各 经 济 单 位 的 决 策 因 素 亦 随 时 在 变 。 然 而 , 朗 其 在 修 正 瓦 拉 氏 的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後 提 出 他 的 解 决 办 法 : 生 产 工 具 在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指 导 下 交 由 国 家 工 厂 制 造 , 但 一 般 消 费 性 商 品 则 交 由 私 人 制 造 , 并 允 许 市 场 进 行 交 易 ; 在 计 画 之 初 , 中 央 计 画 局 先 估 算 一 组 各 种 商 品 的 初 设 价 格 (initial prices) , 私 人 根 据 这 组 价 格 决 定 供 给 与 需 要 , 中 央 计 画 局 再 根 据 市 场 出 现 的 超 额 供 给 或 超 额 需 求 去 调 整 各 种 商 品 的 价 格 。 朗 其 放 弃 了 集 权 式 的 经 济 计 画 , 把 中 央 计 画 局 重 新 定 位 为 瓦 拉 氏 理 论 中 的 「 拍 卖 者 , 并 让 「 试 误 过 程 去 决 定 各 种 商 品 的 价 格 。

海 耶 克 仍 不 同 意 朗 其 的 修 正 观 点 , 并 於 1937 年 的 〈 经 济 学 与 知 识 〉 一 文 指 出 : 资 源 的 利 用 决 定 於 个 人 拥 有 的 知 识 , 这 些 知 识 不 仅 决 定 个 人 的 生 产 与 需 要 数 量 , 更 决 定 商 品 的 种 类 和 生 产 的 方 式 。 之 後 , 他 又 於 1945 年 发 表 〈 散 在 社 会 的 知 识 之 利 用 〉 一 文 , 指 出 : 这 些 知 识 不 仅 零 碎 地 分 散 在 个 人 身 上 , 更 只 存 在 经 济 活 动 的 现 场 , 有 时 也 出 现 相 互 冲 突 的 情 景 。 中 央 计 画 局 绝 对 无 法 整 合 这 些 知 识 , 因 而 无 法 正 确 地 决 定 资 源 的 配 置 。 不 幸 地 , 他 的 观 点 在 当 时 被 经 济 学 界 解 释 成 奥 地 利 学 者 逃 向 认 识 论 的 宣 言 , 也 遭 遇 到 和 米 塞 斯 的 利 润 计 算 和 企 业 家 精 神 一 样 被 鄙 视 的 结 局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了 解 : 当 米 塞 斯 所 提 的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海 耶 克 所 提 的 知 识 的 利 用 被 忽 视 後 , 市 场 机 能 所 扮 演 的 资 源 配 置 都 能 由 中 央 计 画 局 顺 利 接 手 。 如 果 再 考 虑 第 一 福 利 经 济 学 定 理 , 中 央 计 画 局 的 成 就 不 仅 不 低 於 市 场 机 能 在 完 全 竞 争 下 的 表 现 , 更 可 补 救 不 完 全 竞 争 的 缺 点 。 换 言 之 , 除 非 重 新 正 视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知 识 之 利 用 的 问 题 , 否 则 我 们 难 以 看 出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的 错 误 。 故 当 蒋 硕 杰 在 批 评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误 用 时 曾 不 含 糊 地 将 其 罪 源 追 溯 到 朗 其 身 上 , 也 感 觉 到 隐 藏 在 瓦 拉 氏 法 则 背 後 的 社 会 主 义 倾 向 和 危 机 , 却 依 然 对 朗 其 所 发 展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有 所 期 盼 。

经 济 学 家 都 明 白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要 条 件 在 於 有 限 资 源 的 使 用 效 率 , 也 了 解 人 力 资 源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项 , 却 对 人 力 资 源 的 利 用 方 式 持 不 同 的 主 张 。 譬 如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就 认 为 科 学 研 究 人 员 以 外 的 人 员 , 包 括 经 济 计 画 局 的 官 员 和 工 厂 的 管 理 者 并 不 拥 有 创 造 能 力 , 因 此 人 力 资 源 也 就 如 其 他 资 源 一 样 也 存 在 资 质 ( , 包 括 天 资 、 能 力 、 技 术 与 学 问 等 ) 的 差 异 , 也 必 须 妥 善 安 排 与 计 画 。 安 排 原 则 是 把 资 质 较 佳 的 人 才 安 置 於 政 府 机 关 , 因 为 政 府 政 策 的 影 响 层 面 远 较 生 产 事 业 为 广 。 然 後 由 上 而 下 , 按 资 质 的 不 同 逐 层 安 置 。 在 未 完 全 抛 弃 社 会 主 义 之 前 , 蒋 硕 杰 也 持 此 态 度 。 譬 如 在 1977 年 的 〈 如 何 维 持 台 湾 经 济 快 速 成 长 的 问 题 〉 一 文 中 , 他 便 说 到 :

我 国 於 抗 战 期 间 , 工 业 人 才 大 率 荟 萃 於 经 济 部 及 资 源 委 员 会 ; 迁 台 初 期 , 亦 复 大 致 如 是 , 故 迁 台 初 期 一 切 民 营 企 业 之 投 资 计 画 , 需 先 经 政 府 官 员 之 审 核 , 或 颇 有 理 由 。 但 时 至 今 日 , 旧 时 资 委 会 之 工 业 专 家 多 已 老 去 , 或 因 待 遇 之 偏 低 , 而 逐 渐 离 散 , 而 民 营 企 业 经 此 二 十 余 年 之 蓬 勃 成 长 , 已 自 培 育 或 罗 致 若 干 新 人 才 。

当 政 府 无 法 罗 致 优 秀 人 才 之 後 , 人 才 自 然 「 散 处 民 间 , 故 他 主 张 「 此 时 应 鼓 励 企 业 家 自 己 出 国 考 察 国 外 市 场 , 以 发 现 新 外 销 产 品 , 同 时 应 注 意 到 「 企 业 家 所 发 现 之 新 外 销 产 品 未 必 即 为 政 府 认 为 应 接 受 奖 励 者 。 宜 注 意 的 是 : 这 些 人 才 如 果 还 留 在 政 府 , 政 府 就 可 以 进 行 经 济 计 画 。 同 样 的 观 点 亦 出 现 在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 他 一 方 面 主 张 : 「 盖 有 利 之 投 资 方 向 , 须 待 众 多 之 企 业 家 , 分 别 自 各 方 面 发 掘 寻 找 。 其 所 选 择 之 投 资 方 向 , 未 必 属 於 政 府 所 限 定 之 类 目 。 另 一 方 面 则 认 为 : 「 晚 进 国 内 外 专 家 多 认 为 机 械 工 业 为 我 国 下 一 阶 段 工 业 发 展 之 最 好 方 向 , 则 此 时 正 可 大 胆 以 四 、 五 亿 美 元 之 投 资 , 促 其 建 立 。 换 言 之 , 此 时 期 他 仍 视 新 外 销 机 会 和 可 外 销 的 新 产 品 为 客 观 的 存 在 , 只 要 资 质 够 高 的 人 才 就 有 能 力 发 现 它 们 , 不 论 该 人 员 任 职 於 政 府 或 是 经 营 私 人 企 业 。 如 果 人 才 开 始 散 布 , 政 府 便 无 力 管 理 全 面 的 经 济 活 动 , 此 时 不 妨 专 责 於 「 防 止 严 重 的 失 业 及 不 景 气 的 发 生 , 而 将 开 拓 市 场 的 职 责 交 给 私 人 企 业 家 。 这 便 是 蒋 硕 杰 对 於 「 自 由 竞 争 之 社 会 主 义 的 解 释 , 也 是 朗 其 修 正 後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

第四节 接纳自由经济的时期

诚 如 上 节 的 讨 论 , 蒋 硕 杰 早 在 1960 年 代 初 期 便 警 觉 到 朗 其 使 用 瓦 拉 氏 法 则 的 不 当 , 到 了 1970 年 代 後 期 开 始 怀 疑 政 府 对 经 济 活 动 的 全 面 操 控 能 力 。 然 而 , 除 非 他 认 识 到 企 业 家 精 神 和 个 人 的 知 识 对 经 济 成 长 的 贡 献 , 否 则 逻 辑 上 就 难 以 完 全 抛 弃 朗 其 式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 一 旦 资 源 ( 包 括 人 力 ) 的 配 置 效 率 被 解 释 成 在 既 有 知 识 下 寻 找 柏 瑞 图 最 适 配 置 组 合 , 则 中 央 集 权 式 的 经 济 计 画 会 是 在 考 虑 知 识 的 搜 寻 与 汇 聚 下 成 本 最 低 的 配 置 机 制 , 而 朗 其 式 的 市 场 社 会 主 义 也 会 是 进 一 步 考 虑 到 代 理 人 问 题 与 诱 因 激 发 下 的 最 低 成 本 的 配 置 机 制 。 然 而 , 海 耶 克 却 指 出 : 自 由 竞 争 的 价 值 并 不 在 於 资 源 的 配 置 效 率 , 因 为 我 们 无 从 加 总 那 些 零 碎 地 分 散 在 个 人 身 上 、 只 存 在 经 济 活 动 的 现 场 、 有 时 也 出 现 相 互 冲 突 的 情 景 的 个 人 知 识 。 一 但 个 人 知 识 无 法 加 总 , 资 源 的 配 置 效 率 就 无 法 定 义 。 他 改 以 「 发 现 过 程 作 为 资 源 配 置 机 制 的 评 价 标 准 , 把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改 写 为 : 如 何 寻 找 出 能 以 最 低 成 本 提 供 个 人 评 价 最 高 之 商 品 的 供 应 者 ? 如 何 寻 找 出 愿 意 以 最 佳 条 件 交 换 个 人 生 产 之 产 品 的 消 费 者 ? 如 何 不 断 产 生 出 能 以 更 低 成 本 满 足 个 人 欲 望 的 新 商 品 ? 如 何 不 断 扩 大 现 有 的 交 易 机 会 ?

海 耶 克 较 先 触 及 「 发 现 过 程 的 著 作 是 1960 年 的 《 自 由 的 宪 章 》 , 其 较 完 整 的 著 作 则 是 1968 年 的 〈 竞 争 作 为 发 现 过 程 〉 一 文 。 这 段 期 间 在 蒋 硕 杰 推 荐 米 德 的 中 间 路 线 之 後 , 自 然 不 会 影 响 到 他 对 社 会 主 义 的 信 念 。 但 是 , 这 段 期 间 则 在 他 和 其 他 院 士 共 同 提 出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一 文 之 前 , 为 何 它 没 影 响 到 蒋 硕 杰 ? 这 点 我 们 并 不 清 楚 , 只 能 猜 测 他 在 这 段 期 间 正 全 心 於 澄 清 瓦 拉 氏 法 则 之 误 用 。 然 而 , 到 了 1983 年 发 表 的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一 文 时 , 蒋 硕 杰 似 乎 完 全 掌 握 了 海 耶 克 对 「 发 现 过 程 的 精 髓 。

蒋 硕 杰 提 到 : 1950 年 代 的 台 湾 是 个 贫 困 而 落 後 的 社 会 。 当 时 八 百 万 的 人 口 在 接 收 日 本 人 带 不 走 的 糖 与 米 的 生 产 事 业 外 , 只 有 规 模 甚 小 的 炼 铝 工 业 , 以 及 移 转 自 大 陆 的 棉 毛 工 厂 。 当 时 每 年 的 国 外 贸 易 总 值 约 两 亿 美 元 , 其 中 贸 易 逆 差 为 三 千 万 美 元 , 出 口 值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都 来 自 糖 与 米 的 出 口 。 蔗 糖 出 口 由 国 际 协 定 所 决 定 , 每 年 由 参 与 国 际 蔗 糖 协 定 的 产 糖 国 家 共 同 决 定 市 场 分 摊 的 额 度 ; 稻 米 则 专 销 日 本 , 每 年 的 数 量 和 价 格 都 由 两 国 政 府 直 接 磋 商 决 定 。 因 此 , 这 两 种 主 要 出 口 品 的 弹 性 实 际 上 是 等 於 零 。 在 无 法 增 加 出 口 值 以 减 少 贸 易 逆 差 的 情 形 下 , 让 外 汇 汇 率 由 市 场 决 定 , 无 疑 地 会 造 成 台 币 的 贬 值 , 并 使 国 内 的 进 口 货 物 价 更 为 上 涨 。 但 蒋 硕 杰 当 时 依 然 坚 持 市 场 法 则 , 反 对 政 府 干 预 汇 市 。 他 回 忆 道 :

「 我 们 始 终 认 为 , 即 使 传 统 的 主 要 出 口 品 是 面 对 著 低 弹 性 的 国 外 需 要 , 但 是 必 定 仍 有 好 几 百 种 新 的 产 品 , 能 以 廉 价 的 劳 工 来 生 产 , 而 且 易 於 推 销 到 劳 动 稀 少 而 工 资 昂 贵 的 国 家 。 台 湾 拥 有 充 沛 而 廉 价 的 劳 动 , 实 在 不 应 由 人 为 的 高 估 了 的 币 值 将 之 遮 掩 起 来 。

幸 运 地 , 政 府 接 纳 了 贬 值 的 建 议 。 1950 年 代 初 期 占 出 口 大 宗 的 蔗 糖 与 米 , 其 实 只 是 战 前 日 本 有 意 兼 并 台 湾 而 采 行 之 「 工 业 日 本 、 农 业 台 湾 计 划 下 的 产 品 , 并 不 适 合 人 口 高 度 密 集 的 台 湾 。 但 是 , 具 有 比 较 利 益 的 产 业 是 哪 些 ? 值 得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产 业 又 是 哪 些 ? 要 如 何 去 发 现 它 们 ? 该 由 谁 去 发 现 ? 这 些 都 是 计 画 经 济 者 , 包 括 指 导 性 计 画 经 济 者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 然 而 , 从 台 湾 的 经 济 发 展 经 验 中 , 蒋 硕 杰 找 到 了 答 案 :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找 出 了 自 己 具 有 比 较 优 势 的 商 品 。 他 说 到 :

新 的 农 业 出 口 则 系 极 为 劳 动 密 集 而 使 用 较 少 土 地 者 : 先 是 洋 菇 、 芦 笋 , 接 著 是 鳗 鱼 ( 输 往 日 本 ) 和 食 用 蜗 牛 ( 输 往 法 国 ) 。

以 国 际 市 场 而 言 , 两 国 相 对 的 比 较 优 势 不 时 地 在 变 化 。 任 何 一 方 工 资 率 的 变 动 、 法 令 的 修 改 、 资 源 价 格 的 波 动 、 技 术 的 进 步 、 技 工 的 训 练 、 以 及 资 金 的 宽 紧 等 , 都 会 改 变 两 国 现 有 的 比 较 优 势 。 当 一 国 在 某 些 商 品 呈 现 出 比 较 优 势 时 , 就 是 所 谓 商 业 机 会 的 出 现 。 然 而 , 商 业 机 会 是 主 观 的 , 是 企 业 家 综 合 了 个 人 的 资 金 运 用 状 况 、 掌 握 员 工 合 作 的 能 力 、 对 该 国 法 令 的 了 解 与 运 用 能 力 、 以 及 和 其 他 协 力 厂 家 的 人 情 网 络 等 的 判 断 。 蒋 硕 杰 生 动 地 描 述 台 湾 企 业 家 对 国 际 间 商 业 机 会 的 掌 握 能 力 , 说 到 :

为 求 出 口 持 续 成 长 , 台 湾 只 有 不 断 的 设 法 开 发 新 产 品 和 寻 找 新 市 场 , 我 们 可 以 在 台 湾 的 农 业 和 制 造 业 出 口 品 中 找 到 许 多 例 子 来 说 明 。 正 如 上 面 提 过 的 , 台 湾 的 人 口 密 度 快 速 增 加 , 使 得 生 产 稻 米 变 为 无 利 可 图 , 於 是 台 湾 开 始 生 产 只 要 很 少 量 的 土 地 , 而 可 在 小 棚 中 一 层 一 层 的 稻 草 堆 中 种 植 的 香 菇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作 物 , 此 种 作 物 很 快 地 扩 张 成 新 的 主 要 出 口 物 , 一 年 出 口 值 超 过 一 亿 元 。 然 而 , 美 国 很 快 地 便 对 台 湾 的 洋 菇 出 口 设 限 , 台 湾 只 好 另 外 找 到 欧 洲 共 同 市 场 作 为 洋 菇 的 新 生 路 , 同 时 又 开 发 芦 笋 作 为 新 的 出 口 作 物 。 但 是 , 同 样 的 故 事 也 发 生 在 芦 笋 , 美 国 及 欧 洲 共 同 市 场 也 很 快 地 对 台 湾 芦 笋 出 口 量 设 限 。 因 此 , 台 湾 就 得 不 断 的 开 发 新 的 出 口 品 和 寻 找 新 市 场 , 如 销 往 日 本 的 鳗 鱼 和 洋 葱 , 以 及 销 往 法 国 的 食 用 蜗 牛 等 等 。 制 造 品 的 扩 张 也 遵 循 相 同 的 路 线 : 纺 织 品 、 鞋 子 、 洋 伞 、 黑 白 和 彩 色 电 视 机 、 机 械 和 电 动 玩 具 等 等 都 曾 次 第 遭 受 美 国 和 西 欧 国 家 的 设 限 。 台 湾 出 口 成 长 之 所 以 能 够 如 此 辉 煌 , 完 全 是 由 於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能 不 断 的 发 展 新 出 口 商 品 和 不 断 的 开 发 新 市 场 。

至 此 , 他 改 变 了 与 五 院 士 联 合 建 言 时 对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解 释 , 不 再 将 台 湾 的 成 功 归 因 於 政 府 的 计 画 与 指 导 , 而 归 功 於 政 府 放 宽 外 汇 管 制 和 台 湾 的 企 业 家 。 松 绑 管 制 之 後 , 商 品 价 格 与 汇 率 会 回 归 市 场 , 而 这 些 不 被 扭 曲 的 价 格 结 构 提 供 企 业 家 做 正 确 的 利 润 计 算 , 投 资 於 具 有 比 较 利 益 的 产 品 和 生 产 方 式 。 之 後 , 毫 不 惊 讶 地 , 蒋 硕 杰 以 更 清 楚 的 自 由 经 济 去 定 义 被 误 解 的 「 出 口 导 向 发 展 策 略 :

真 正 意 义 是 以 自 由 贸 易 、 自 由 竞 争 方 式 找 出 本 国 在 国 际 间 最 有 优 势 的 生 产 事 业 , 给 以 自 由 扩 充 的 竞 争 环 境 , 使 之 至 海 外 市 场 尽 可 能 的 去 发 展 , 然 後 以 其 所 赚 得 之 外 汇 购 进 国 内 无 生 产 优 势 而 有 劣 势 之 产 品 。 … 这 是 我 们 在 经 济 成 长 起 步 之 时 , 首 先 极 力 提 倡 以 开 发 对 外 贸 易 易 为 推 进 经 济 起 飞 的 动 力 的 主 因 。 此 中 道 理 , 往 往 不 为 一 般 人 所 了 解 , 而 被 扭 曲 为 『 出 口 至 上 、 『 一 切 为 出 口 的 政 策 了 。

第五节 结论

没 有 人 会 怀 疑 台 湾 在 1950 年 代 後 期 到 1960 年 代 初 期 采 行 自 由 经 济 路 线 的 成 果 。 在 这 段 期 间 , 台 湾 幸 运 地 出 现 过 几 位 提 倡 自 由 经 济 的 学 者 , 蒋 硕 杰 是 较 具 代 表 性 的 人 物 。 他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认 识 与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 值 得 经 济 学 者 铭 记 於 心 : 在 1950 年 代 , 蒋 硕 杰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认 识 只 是 反 对 政 府 的 货 币 政 策 和 物 价 管 制 , 却 帮 助 台 湾 坚 守 这 少 许 的 自 由 经 济 而 开 出 经 济 奇 迹 ; 到 了 1980 年 代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成 功 经 验 反 过 来 提 升 他 对 自 由 经 济 的 体 认 , 使 他 转 而 强 调 民 间 企 业 家 在 自 由 市 场 内 所 能 发 挥 的 创 造 力 。

在 深 入 了 解 自 由 经 济 的 意 义 後 , 蒋 硕 杰 开 始 提 出 民 主 风 潮 会 伤 害 自 由 经 济 的 警 语 。 1987 年 , 他 说 到 : 「 令 人 担 忧 的 是 , 尤 其 在 民 主 国 家 , 揠 苗 助 长 性 的 经 济 政 策 更 具 有 令 人 难 以 抗 拒 的 政 治 压 力 。 1988 年 , 他 说 到 : 「 贸 易 自 由 化 过 程 中 最 大 的 阻 碍 是 , 处 於 新 进 的 民 主 化 社 会 中 , 我 国 政 府 基 於 政 治 上 的 考 虑 , … 使 得 政 府 推 动 进 口 自 由 化 的 工 作 难 以 进 行 。 他 这 时 对 於 民 主 的 态 度 已 经 完 全 异 於 他 接 纳 「 自 由 竞 争 的 社 会 主 义 的 时 期 。 转 变 之 前 , 他 为 了 保 护 民 主 而 主 张 保 有 部 份 的 私 人 企 业 : 转 变 之 後 , 他 为 了 保 护 自 由 而 担 忧 民 主 势 力 的 过 度 膨 胀 。 参考文献:

邢 慕 寰 , 1993 , 《 台 湾 经 济 策 论 》 , 台 北 : 三 民 书 局 。

— — — , 1995 , 〈 一 本 书 改 造 了 尹 仲 容 先 生 -- 追 怀 蒋 硕 杰 先 生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集 》 。

吴 惠 林 ( 编 ) , 1995 ,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录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陈 慈 玉 、 莫 寄 屏 , 1992 , 《 蒋 硕 杰 先 生 访 问 记 录 》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

张 忠 栋 , 1998 , 《 自 由 主 义 人 物 》 , 台 北 : 允 晨 出 版 社 。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 1996-97 , 〈 强 制 的 健 康 保 险 制 度 — 是 海 耶 克 一 贯 的 主 张 , 还 是 矛 盾 ? 〉 , 《 经 济 前 瞻 》 , 分 三 部 份 刊 於 一 九 九 六 年 九 月 、 一 九 九 六 年 十 二 月 、 一 九 九 七 年 一 月 。

— — — , 1999 , 〈 蒋 硕 杰 的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与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关 连 〉 , 《 经 济 思 想 史 与 方 法 论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 台 中 : 逢 甲 大 学 。

费 景 汉 , 1995 , 〈 蒋 硕 杰 先 生 生 平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悼 念 录 》 。

蒋 硕 杰 , 1948 , 〈 经 济 制 度 之 选 择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77 , 〈 如 何 维 持 台 湾 经 济 快 速 成 长 的 问 题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78 , 〈 经 济 计 画 与 资 源 之 有 效 利 用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83 ,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 — — , 1984a , 〈 亚 洲 四 条 龙 的 经 济 起 飞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 — — , 1984b , 〈 现 代 货 币 理 论 中 的 『 存 量 分 析 和 『 流 量 分 析 之 比 较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 — — , 1985 , 〈 自 序 〉 , 《 台 湾 经 济 发 展 的 启 示 -- 稳 定 中 的 成 长 》 , 台 北 : 经 济 与 生 活 出 版 公 司 。

— — — , 1987 , 〈 「 揠 苗 助 长 的 经 济 政 策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时 论 集 》 。

— — — , 1988 , 〈 贸 易 失 衡 的 症 结 与 解 决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时 论 集 》 。

— — — , 1990 , 〈 当 前 台 湾 经 济 问 题 及 政 策 方 向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91 , 〈 台 湾 「 出 口 导 向 发 展 策 略 的 再 检 讨 〉 , 收 於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集 》 。

— — — , 1995a , 《 蒋 硕 杰 先 生 学 术 论 文 集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 — — , 1995b , 《 蒋 硕 杰 先 生 建 言 录 》 , 台 北 : 远 流 出 版 公 司 。

caldwell, bruce. 1997. "hayek and socialism,"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 1856-1890.

coase, ronald. 1937. "the nature of firm," economica n. s. 386-405.

lavoie, don. 1985. rivalry and central plan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yek, f. a.. 1936.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reprinted in hayek (1948).

-------------.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reprinted in hayek (1948).

-------------. 1948.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960.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 1968. "competition as discovery process," reprinted in hayek (1978).

-------------. 1978. 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sing, mo-huan. 1995. "professor s. c. tsiang's views on economic policies in taiwan," in s. c. tsiang: 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y, tzong-shian yu and joseph s. lee, eds. taipei: chier.

kresge, stephen and leif wenar, eds. 1994. hayek on hayek: an autobiographical dialogue. london: routledge.

meade, james e.. planning and the price mechanism. london: puckering & chatto limited.

patinkin, d.. 1958.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loanable funds: stock and flow analysis," economica, 300-318.

tsiang, s. c.. 1949. "rehabilitation of time dimension of investment in macrodynamic analysis," economica, 204-217.

-------------. 1951. "accelerator, theory of the firm and the business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325-599.

-------------. 1966. "walras' law, say's law and liquidity preference in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7(3). reprinted in tsiang (1989).

-------------. 1989. finance constraints and the theory of money: selected papers. meir kohn, eds. boston: academic press.

-------------. 1989. "introduction," in tsiang (1989).

yu, tzong-shian and joseph s. lee, eds. 1995. s. c. tsiang: 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y. taipei: chier.

注脚

1.本 文 采 用 这 段 期 间 的 理 由 有 二 。 第 一 , 在 这 段 期 间 , 「 我 们 看 到 外 汇 和 贸 易 管 制 大 幅 放 宽 , 外 汇 汇 率 的 差 逐 步 缩 小 以 致 於 完 全 消 灭 。 ( 邢 慕 寰 , 1993 : 242 ) 第 二 , 蒋 硕 杰 (1984a) 认 为 1963 年 是 台 湾 经 济 开 始 起 飞 的 年 代 。

2.蒋 硕 杰 (1983) : 63 。

3.除 了 蒋 硕 杰 及 中 研 院 的 经 济 学 五 院 士 外 , 周 德 伟 与 夏 道 平 等 经 济 学 者 也 积 极 为 文 阐 释 自 由 经 济 思 想 。

4.这 种 观 点 普 遍 地 出 现 在 吴 惠 林 (1995) 或 yu and lee(1995) 等 纪 念 蒋 硕 杰 的 论 文 集 中 。 蒋 硕 杰 在 学 生 时 期 就 开 始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 与 大 师 争 议 , 因 此 , 这 类 观 点 很 容 易 被 接 受 的 。 然 而 , 不 论 是 「 唯 我 独 醒 亦 或 「 风 格 独 特 , 都 必 须 假 设 蒋 硕 杰 在 涉 入 政 策 之 际 其 思 想 已 趋 於 成 熟 。

5.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9) 。

6.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36 。

7.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44 。

8.蒋 硕 杰 (1948) : 206 。

9.蒋 硕 杰 (1948) : 210 。

10.蒋 硕 杰 (1948) : 211 。

11.蒋 硕 杰 (1948) : 214 。

12.蒋 硕 杰 (1948) : 213 。

13.蒋 硕 杰 (1948) : 212 。 这 段 话 显 示 出 蒋 硕 杰 虽 然 也 接 纳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 但 较 台 湾 早 期 的 其 他 自 由 主 义 者 , 如 殷 海 光 、 夏 道 平 等 学 者 , 约 早 了 十 年 认 识 到 「 经 济 平 等 背 後 隐 藏 的 政 府 集 权 。 请 参 阅 张 忠 栋 (1998) : 31-33 , 103-108 。

14.tsiang (1949) 。

15.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80 。

16.邢 慕 寰 (1995) 认 为 : 「 蒋 硕 杰 所 没 有 说 的 , 还 有 可 使 生 产 资 源 的 利 用 效 率 提 高 , 因 而 使 战 时 物 资 供 应 较 为 充 裕 。 (55-56) 我 们 不 知 这 是 否 邢 慕 寰 私 下 得 到 的 资 讯 , 但 如 果 只 是 他 的 个 人 推 测 , 那 么 其 正 确 性 可 能 不 高 。 理 由 是 : 米 德 在 该 书 的 第 一 章 起 头 处 便 明 言 「 should we in peacetime continue a policy of economic planning? or should we restore the working of the price mechanism? 换 言 之 , 这 是 一 本 在 为 战 後 复 原 而 写 的 书 , 并 不 是 为 战 争 的 动 员 而 写 的 书 。

17.米 德 (1948) 指 出 的 其 他 学 者 包 括 : 罗 宾 斯 (robbins) 的 《 和 平 与 战 争 时 期 的 经 济 问 题 》 , 裘 凯 士 (jewkes) 的 《 计 画 的 折 磨 》 , 汉 德 生 (h. henderson) 的 《 经 济 计 画 的 利 用 与 滥 用 》 , 法 兰 克 (o. frank) 的 《 战 争 与 和 平 时 期 的 经 济 计 画 和 控 制 》 。

18.关 於 「 社 会 主 义 之 计 算 的 大 辩 论 , 请 参 阅 lavoie(1985) 或 caldwell(1997) 。

19.米 德 (1948) 称 他 的 自 由 社 会 主 义 为 「 中 间 路 线 , 并 给 了 明 确 的 定 义 。 他 说 到 : 「 the middle way, which--for reasons which will i hope become clear--i have called the liberal-socialist solution, must proce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money and pricing systems, but so controlling those systems that three fundamental conditions are fulfilled: first, that the total monetary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is neither too great nor too small in relation to the total supply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mad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secondly, that there is a tolerably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money income and property so that no individual can command more than his fair share of community's resources; and thirdly, that no private person or body of persons should be allowed to remain uncontrolled in a sufficiently powerful position to rig the market for his own selfish ends. (11)

20.蒋 硕 杰 (1948) : 209 。

21.该 文 提 到 : 「 经 济 计 画 之 要 义 , 在 於 规 划 全 国 可 用 於 投 资 之 资 源 , 如 何 加 以 分 配 利 用 , 以 达 成 最 高 度 之 人 民 福 利 , 或 最 速 之 经 济 成 长 。 ( 蒋 硕 杰 , 1978 : 77 )

22.蒋 硕 杰 (1978) : 98 。

23.蒋 硕 杰 (1990) : 275-276 。

24.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1992) : 119 。

25.蒋 硕 杰 认 为 : 「 用 walras' law 看 , loanable funds 与 liquidity preference 两 种 看 法 都 是 一 样 的 , 两 个 各 自 去 掉 一 个 equation 没 有 什 么 不 同 。 这 真 是 误 用 了 walras' law 。 ( 陈 慈 玉 和 莫 寄 屏 , 1992: 101 ) 。 蒋 硕 杰 认 为 这 是 对 瓦 拉 氏 法 则 之 「 误 用 , 因 为 「 walras 从 未 将 这 个 法 则 用 在 他 的 货 币 理 论 。 (tsiang , 1989: 9)

26.tsiang (1966): 136 。

27.关 於 蒋 硕 杰 对 於 瓦 拉 氏 法 则 被 广 泛 误 用 的 不 满 , 请 参 阅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9) 。

28.tsiang (1966): 137 。

29.他 说 到 : 「 奥 斯 卡 . 朗 其 是 第 一 位 给 瓦 拉 氏 法 则 命 名 的 人 。 (tsiang , 1989:173) 。

30.蒋 硕 杰 (1977) : 66 。

31.蒋 硕 杰 (1977) : 71 。

32.蒋 硕 杰 (1977) : 67 。

33.蒋 硕 杰 (1977) : 67 。

34.蒋 硕 杰 (1978) : 84 。

35.蒋 硕 杰 (1978) : 85 。

36.蒋 硕 杰 (1978) : 84 。

37.寇 斯 (r. coase, 1937) 也 从 单 一 厂 商 的 存 在 说 明 了 市 场 未 必 是 交 易 成 本 最 低 的 选 择 。 然 而 , 寇 斯 同 意 厂 商 可 能 取 代 市 场 的 推 论 是 以 普 遍 运 作 的 市 场 机 制 和 商 品 价 格 为 前 提 , 一 但 市 场 消 灭 , 也 就 无 从 了 解 厂 商 存 在 的 意 义 了 。 当 1920 年 代 俄 国 进 行 计 画 经 济 时 , 米 塞 斯 认 为 俄 国 仍 可 参 照 自 由 世 界 的 价 格 结 构 进 行 经 济 计 画 , 因 为 它 就 像 市 场 中 的 一 个 厂 商 。 但 如 果 全 世 界 都 进 行 计 画 经 济 , 则 经 济 计 算 便 无 从 下 手 。

38.关 於 海 耶 克 在 「 发 现 过 程 方 面 的 讨 论 , 请 参 阅 黄 春 兴 、 干 学 平 (1996-97) 。

39.蒋 硕 杰 (1983) : 61 。

40.蒋 硕 杰 (1983) : 64 。

41.蒋 硕 杰 (1983) : 66 。

42.蒋 硕 杰 (1991) : 277 。

篇2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提出了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 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2011年2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 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级学科。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协调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要求经济统计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 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经济统计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尽管如此,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经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二是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三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金融统计等。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落后,没有体现理论前沿

 

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课程教学。

 

2.3 缺少实际应用,难以学以致用

 

当前很多经济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侧重点还仅仅停留在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简单、重复性地介绍经济统计知识上,这样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材“教书育人”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了“教书”方面。考虑到经济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点,目前的教材编写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教材建设亟需规范

 

教材建设是事关经济统计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我国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核心教材(如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质量参差不齐。尽管有些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教材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如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材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3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定位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3.1 强调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总体来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学科,它既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又属于经济学的分支。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别于其他的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强调经济统计学的科学特色,既要突出统计学的方法论特点,又要注重经济学的应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3.2 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人才培养已经涵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经济统计学学士培养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利用统计软件;经济统计学硕士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学博士培养则注重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充分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3 兼顾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特色性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3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这其中以财经类院校居多,同时兼有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不同高校开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总体相同,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有的院校注重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有的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学和软件学习。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存在一定的特色性。

 

4 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扎实理论功底

 

尽管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但是其对基本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对于统计学基础理论,尤其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教学,适时增加课时量;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要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建议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理论,要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对于C语言、C++等基本编程语言要有系统的课程讲授。

 

4.2 重视教材建设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建设尚存在明显不足,完善教材建设是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建议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程教材的主编,亲自动手编写。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门学科的先进水平,又要简明易懂和便于教学。同时,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全面推广普及,让不同高校的教学从中受益。最后,教材编写还应该重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统计学知识。

 

4.3 注重实践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践应用。注重统计学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践实习平台;课堂内,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课堂研讨、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分析结果等过程完成;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选定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及经济指标,让学生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数字的解读,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

 

4.4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引入中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SNA(2008)、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另一方面,可以将目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现有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4.5 搭建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重大。尽管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统计学精品课资源,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很大欠缺。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院校经济统计学的资源共享。其次,可以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品课,重温课上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6 创新教学形式

 

大部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占据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并不合适。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在大一、大二学生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则更多的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演练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等课外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应用能力。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统计学;江村经济

[基金项目]财政部201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团队”(0003016188)

[作者简介]欧进锋(1989—),男,广东高州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2-0259-03[收稿日期]2019-12-23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特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方式现代化、网络化的特点,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层次。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潮流,教师通过网络渠道或智能教学工具,在智慧数字平台上精准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教学覆盖率。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创新,其核心目标仍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创新优化,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目标。在此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统计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1]。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的重要工具,凡是有数据的地方,均有统计学的用武之地。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为多学科提供重要分析工具,在如何有效地甄别、提取有价值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在统计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同学先入为主地认为统计学难学、难懂,自己未来不从事数据统计工作,与其花大量时间学习统计学,不如学一门专业技能。深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统计学产生畏惧心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讲授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与教师实现交流共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对统计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培养统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早年著作《江村经济》为例,重点剖析典型案例教学法内涵与优势,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实践结果评估与反思。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是统计学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统计学课程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公式较多、难度较大,加之部分学生是文科生,数理基础较弱,这无疑也提高了统计学学习难度。尽管经管类专业学生都开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掌握程度不高,难以理解相关统计公式,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既不预习又不温习,课堂上一次、两次听不懂后,就可能选择放弃了。

二是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高、知识跳跃性较大,尤其体现在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理论的结合度不高,例如“最小二乘法”内容的讲授,教师仅是简单进行运算教学,但对于运算背后的原理介绍甚少,学生难以知其然,也难知其所以然。另外,统计学教学存在重基本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由于缺乏具体专业领域的实践,学生更难掌握统计技能或锻炼统计思维。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案例式教学较少。统计学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黑板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2]。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过于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缺乏情景性,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统计学涉及理论和公式较多,理解难度大,如果仅采用传统单向的讲授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公式和理解其中经济含义。

四是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统计学为专业必修课,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包括单项、多项、判断、计算,考核内容侧重统计学基本公式、原理等内容的测验。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等应用能力的评价。相反地,在这种评价指导下,学生可能只需要期末考试周对知识点进行重点突击强化,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能考取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文化会在不同年级间流传,影响下一届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性、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案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教学案例源于具体社会实践,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3]。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探讨理论的来龙去脉,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交替上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是一個不断学习、不断打磨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素材等内容进行总结,尤其是更新丰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和案例库,将实践经验升华成为一般性教学理论,从而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而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案例探讨的主体,学生需要根据案例具体场景,针对具体问题独立主动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教学方法的转变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下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材料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基于不同的维度,对于同一个研究问题存在多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熟悉案例材料的基础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料,对研究问题形成整体认识,组成学习小组对研究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总结讨论结果,设计最优解决方案并形成总结汇报材料。同时,案例教学法倡导不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小组主动学习、集各成员的智慧成果,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质量。自然而言,在案例研究学习中,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统计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践

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侧重数学公式的推导,忽略对学生经济学直觉或经济现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统计公式,不理解公式背后具体统计学意义。统计公式只是分析工具,影响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是数据,实地调研是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关键环节[4]。《江村经济》是先生根据自己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做关于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实地调查资料而形成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如何做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意义[5]。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农村实地考察写成,旨在说明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内忧外患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作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文中数据丰富、研究内容详尽,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农民社会生活的画像,是研究学习实地调研的重要文献。因此,本文以著作《江村经济》为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型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文献,深入了解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撰写调研论文,并以小组形式形成汇报材料开展课堂讨论。

(一)理解案例材料内容

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在案例讨论之前了解案例内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对研究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表达为什么选择《江村经济》作为统计学课程精读的文献,更进一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分享自己精读《江村经济》的读后感,并结合自身实地调查经验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分享社会调研中遇到的奇闻趣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提供相关参考书单,引导学生课外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书籍,尤其需要加强对《江村经济》时代背景的了解,利于学生加深对案例分析材料的理解。

(二)明确案例分析目标

教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案例教学安排时间进度表,学生要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阅读文献是一件主动的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江村经济》内容分析是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例如作者是如何进入调查现场?如何制定调查方案?通过何种方法获取数据?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在数据分析阶段,作者是如何基于当时经济背景对农村手工业向机器制造业转变进行分析等等。其实,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一次统计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加深对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认识与理解。例如,社会调查首要任务是以合适的方法进入现场,否则会被认为是“入侵者”,即使在现场也无法收集到可信的数据。针对这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结合文献资料,可寻找中间人等。在实地调研中,“中间人”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纽带,影响调研收集数据的好坏。《江村经济》中,作者选择其姐姐为中间人,从而顺利进入现场,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实地访谈有序开展。

(三)小组讨论与实践

开展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此环节既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加强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分析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可通过提供参考范本,与学生分享如何撰写调研方案、如何根据文献内容撰写汇报材料的经验,提高学生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效率与质量,保证研究成果汇报环节有序展开。在此阶段,小组成员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准备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各小组的研究进度,确保各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四)研究成果的汇报与点评

在案例讨论分析课堂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筹划者,组织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内容进行汇报,引导各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多维度分析问题,不同观点、不同想法相互碰撞,从而实现对研究问题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重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展示出案例故事背后意义。最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不仅是课堂成果汇报展示,也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层面,通过此次的案例深度学习,学生是否掌握社会调查流程,培养逻辑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在实地调研中培养了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四、案例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篇4

调查问卷共分三种:“学校卷”、“教师卷”和“学生卷”。“学校卷”由讲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院系组织填写;“教师卷”由经济学类专业任课教师(不含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填写:“学生卷”由已修完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高年级本科生填写。统计学课程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3所学校、587名教师和1586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计量经济学课程问卷调查共回收了27所学校、211名教师和728名学生的有效问卷。总体看,回收问卷覆盖了全国七大区域和绝大多数类型的高校,学校层次既有211院校也有省市共建的院校。问卷填写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满足分析需要。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统计学课程的调研,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视程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结果显示,统计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普遍受到学校、经济学类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认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教学具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课程实践、缺乏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统计学课程必要性和重视程度状况

(1)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必要性。总体看,教师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占47.5%,认为比较需要的占38.2%,总计超过85%的教师认为开设统计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应用经济学专业教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53.8%,高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教师的30.1%。职称越高则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越高,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重依次为32.8%、47.4%、49.0%和54.1%。

(2)对统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看,30.7%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52.3%从学校角度看,33.3%的院校认为学生对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59.5%的学校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总体看,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3)虽然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当将其应用到具体学科时,必然要与背景学科相结合,从而会产生新的特点。调查发现,有76.7%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不同。88.4%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有所不同。67.3%的经济学类专任教师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对不同的专业编写专门的统计学教材。

2.统计学课程教学状况

(1)教学队伍。整体较好。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7.1%,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教师占19%,具有统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占31.1%。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且增速在不断加快。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2)教学内容。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内容包含基本概念、数据的描述性整理、概率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实践内容方面,多数院校设计了实践活动。

(3)教学条件。超过一半的院校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83.7%的院校认为使用的教材很好或较好。各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课时平均为52课时,其中讲授44课时,习题4课时,上机4课时。各院校普遍认为课时偏少,特别是实践课时。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课时数为60课时。实践教学中,超过一半的学校选择Excel,1/3的学校使用SPSS。仅有少数院校使用SAS。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被各院校采用。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院校和学生有所不同。学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偏高,83.4%的院校的评价集中在比较丰富或一般,与学校的评价相比,学生对此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比较丰富或一般的学生仅占68.2%,还有21.2%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较缺乏。可见,网络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4)教学方法与手段。76.7%的学校使用板书和投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绝大多数院校和学生持肯定和赞成态度。42.9%的院校和21.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另有54.8%的学校和63.6%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近一半的院校作业次数在7~9次,约4成院校作业次数在3~6次,还有14.3%的学校作业次数在9次以上。关于作业的批改,大多数学校要求全部批改或批改2/3,不到30%的学校要求批改1/3或教师自行掌握。几乎所有学校(95.2%)统计学期末考试都采取闭卷形式。最常用的出题方式依次是临时统一命题(38.1%)、分别自行命题(28.6%)、题库(23.8%)、卷库(9.5%)。而教师和学生认为更合理的出题方式依次为题库(38.1%)、卷库(26.2%)和临时统一命题(19.0%)。

(5)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各院校授课教师除了对学生课前预习评价偏低以外,对于课堂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普遍较好。在对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9.5%的教师评价很好,46.8%的教师评价较好,二者合计达到56.3%。学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评价最高,72%的学生对教师敬业精神评价很好或较好,然后依次是教书育人、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偏低,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只有40%。

(6)主要问题。教师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为缺乏课程实践(64.3%)、忽视个性培养(54.8%)、教师数量不足(52.4%)、缺乏案例教学(45.2%)和学生数量过多(42.9%)。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9.1%)、教学方法单一(55.7%)、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48.6%)、忽视个性培养(46.5%)和缺乏案例教学(42.9%)。两者有三个问题相同。特别是缺乏课

程实践和缺乏案例教学这两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调研同样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视程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结果显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样普遍受到学校、经济学类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认同;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基本分析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教学具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课程实践、缺乏案例教学和忽视个性培养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计量经济学课程必要性和重视程度状况

(1)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总体看,教师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占49.3%,认为比较需要的占36.0%,总计超过85%的教师认为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应用经济学专业教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55.6%,高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教师的33.3%。职称越高则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越高,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重依次为32.1%、44.8%、51.9%和64.9%。

(2)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看,32.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重视程度一般的占50.5%;从学校角度看,59.2%的院校认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40.7%的学校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总体看,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3)调查发现,有高达96.3%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不同。92.6%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有所不同。

2.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状况

(1)教学队伍。整体较好。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1.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5.7%,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教师占21.4%,具有计量实践经验的教师占49.7%。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2)教学内容。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内容包含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解释变量、虚拟变量、滞后变量、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内容,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

(3)教学条件。44.4%的院校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92.6%的院校认为使用的教材很好或较好。上机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建模的实际操作,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校(96%)使用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EViews软件,仅有少数院校使用SPSS、SAS。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被各院校采用。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院校和学生有所不同。学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偏高,81.4%的院校的评价集中在比较丰富或一般。与学校的评价相比,学生对此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比较丰富或一般的学生占64.7%,还有30.1%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较缺乏。

(4)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绝大多数院校和学生持肯定和赞成态度。22.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62.1%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4.4%的院校作业次数在3~6次,40.7%的院校作业次数在7~9次,还有14.8%的学校作业次数在9次以上。关于作业的批改,接近一半的学校要求全部批改,1/4的学校让教师自行掌握。几乎所有学校(92.6%)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都采取闭卷形式。最常用的出题方式依次是题库(29.6%)、临时统一命题(29.6%)、卷库(25.9%)、分别自行命题(11.1%)。而教师和学生认为更合理的出题方式与各院校实际采用的出题方式顺序相同。

(5)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各院校授课教师除了对学生课前预习评价偏低以外,对于课堂出勤、作业完成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一般。在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知识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10.4%的教师评价很好,有42.7%的教师评价较好,二者合计达到53.1%。学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评价最高,有73.2%的学生对教师敬业精神评价很好或较好,然后依次是教书育人、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评价最低,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只有44.2%。

(6)主要问题。教师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为教师数量不足(70.8%)、缺乏课程实践(52.5%)、缺乏案例教学(50.0%)、学生数量过多(37.0%)和忽视个性培养(37.0%)。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4.0%)、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7.8%)、教学方法单一(52.1%)、缺乏案例教学(47.5%)和忽视个性培养(44.7%)。两者有三个问题相同。表明各院校在教学中讲授理论普遍过多,讲授具体应用太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计量经济学的价值。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三、对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

(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系统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经济活动风险加大。要准确的认识经济运行状况、测度风险,必须依靠定量分析工具,作为数据分析方法的统计学必然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和著述的人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可见,熊彼特认为对一个经济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三门学问是经济史、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在具体谈到统计对经济学的作用时,熊彼特说,“……我们至少在原则上要承认:统计方法是经济分析工具的一部分,即使不是为了经济分析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也是如此。”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也曾谈到过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他认为“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并分别确定它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统计学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已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共识。

(2)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20年来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使经济学在精确化和定量化方面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使经济学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它自身也成为经济学家对经济概念和定律进行定量化的工具,成为经济学家检验经济理论,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工具。尽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但不可否认它的方法性和工具性,即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探索经济变量间关系的有用方法和工具。无论是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身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来看,还是参照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我们认为把该课程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

(3)各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到了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但在重视程度方面二者相比有所不同,学生中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计量经济学的比例要高于统计学。对此,我们认为,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尽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都是定量分析方法,然而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简单地说,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而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由此不难看出,统计学更多地说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和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在开始阶段要有经济理论作为指导,而且在应用的最后阶段还要运用经济理论对产生的结果进行解释。此外,我们从两门学科的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之一,计量经济学大量使用了统计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没有较好的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不可能的。因此,统计学应该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

(4)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到目前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两门课程教学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给予很高评价。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增强了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经济数据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从而对经济学的学有裨益。

(5)经过国内经济统计学界20世纪80年代激烈争论,统计学的方法论性质成为主流认识。随之,数理统计方法被大量引入统计学课程。但由此却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在新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原有的经济统计学部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课时均呈现下降态势,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统计学不仅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而且确实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经济统计对经济学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要依赖于数据,正确地理解数据是正确地处理和使用数据的前提。经济统计学的系统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数据的收集过程和计算方法,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统计指标的内涵,从而也就比没有学过经济统计的学生更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数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GDP,学过了经济统计,我们就知道GDP是一个时期指标,总量指标,既包括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服务的价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不同年份的GDP需要剔除价格因素后才能相互比较。如果没学过经济统计,没有定基、环比、基期、报告期的概念,在剔除价格因素时就会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错误。

篇5

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衔接来看,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和先导课程。目前,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高等数学等内容,统计学中的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都是通过数学演绎推理而来的,而且统计学课程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门重要的方法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课程。这些数学基础是统计学课程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计量经济学中有很多是涉及和使用统计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统计学又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这两门课程共同成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简单地说,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相当困难的。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篇6

    开课以来,经济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不断开展,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相对于专业教学来讲,由于统计学课程的特殊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统计学的教学仍主要处于理论部分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仍然延用中学时期的思维方法,偏重记忆和解题,而没有实际分析问题的锻炼,忽略了统计学的实用性。此外,由于课程中概念较多且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复杂、难度大,导致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思想负担较重,缺乏学习主动性,无法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该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开展实验教学,课堂学习与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相结合

    学有所用,这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非常少,另外,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统计学中的计算过程已经不应该再被视作教学的重点,而统计思想和案例应用才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经离不开统计软件的处理技术,而且在统计学中使用统计软件,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变得更为简单、直接和精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简单轻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经济系学生自学统计专业软件,如SAS、SPSS、Eviews,难度较大,而Excel软件作为一款常用办公软件,它提供的统计分析工具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统计软件,可由于它简单易学,更便于学生掌握。此外,很多高校都会在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具备Excel的基本知识,并且熟悉Excel的操作,因此,对于本门课程,我们可以采用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统计案例,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另一方面,如果把Excel软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演示,不仅可以简化分析过程中繁琐的计算,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也可增强学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这种加以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统计实用性的认识。

    二、推进考试考查方式的改革,尝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查方式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却没有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核,这很难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了通过考试,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对于统计学原理无法深入理解,导致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掌握水平,达不到考查的目的。

    因此,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建议在统计学教学的新模式下,对现有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尝试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对于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取传统闭卷考试方式,而对于数据处理等应用性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于已给数据,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开卷考核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助于考查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三、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统计 指标 经济规律

一、实际学习中的现状和成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统计方法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其它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该课内容复杂抽象、方法独特,尽管学习中教师以及学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俗语所说,教师忙、学生累,辛辛苦苦半年费,考完不知对不对。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习中客观因素的影响

1.学科本身性质所致。社会经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现象的具体量认识事物的质。所以其具有社会性、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的特点。

2.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断层,接触的社会经济现象少,客观上有一定的困难。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论基础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统计除了自己的专门方法外,要在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认识本质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规律性,而这些课程没有学过,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知道很少,又要按基础理论所规定的指标、方法和口径范围进行计算,描述社会经济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所以,在性质各异的现象中找到统计概念、方法所规定的表现标志不同程度的量,不论学习还是使用,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得过且过。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三)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一章至第七章,是统计入门知识的全部内容。这几章涉及的原理、计算方法,经过努力,要学懂的问题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际中不能灵活应用;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的统计抽样、统计预测,逻辑思维推理强,推导过程繁琐,比较抽象,学生从未涉猎过高等数学,只能不求甚解地使用结果。

2.文化课功底不深,理解力不强,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要进行大量的运算,前七章的计算原理、方法一般都能掌握,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如动态数列中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内容,理解不了是“增加”,还是“增长”,解题就无从下手。像这种学习能力不强造成的困难,其影响远远大于第一个不利因素,如果有些同学两种情况并存,就相当麻烦。

3.由于没接触过社会经济现象,事物显得抽象,难理解,加上用计算器进行大量冗长的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枯燥,缺乏兴趣。

以上方面的原因,给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学了不会用,倍感统计抽象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方面应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狠抓基本技能

1.实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授课前提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理论的同时,就知道此理论的实际应用,懂得该理论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到统计有用,学完后会用,在工作中管用。

2.理论教学中采用“双三边”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边展、边指导;学生边听、边学、边练习”。做到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充分体现职业教学特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提高对统计数字的计算、分析、图表的设计、绘制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印象,避免繁琐、枯燥的统计计算,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开展实习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可就地取材,师生共同确定题目,学生用统计学方法亲自进行调查,系统计算,对现实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写出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巩固教学,尽力搞好复习工作。

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课后复习的习惯和能力,要使其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在各章节教学结束和大型考试前进行扎实复习非常必要。

(1)抓住学科主线,复习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标和统计指数等内容,无不体现出“平均”的思想。以平均思想作为该课程的主线,再结合总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其他方法,会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收效。

(2)图表归纳、同类归并复习法。

对各章的内容,可把一些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名词联结起来绘出直观清晰、凝炼简洁的框图,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和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统计学原理中,有些重要名词内涵前后是一致的,但在各章称谓不一,比如,第四章讲的动态相对指标,在第七章叫发展速度,第八章又称为中义指数,它们都是反映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直接对比结果的同一个内容。这种现象极易使学生混淆而模糊,不易理解。把意思相同、内涵一样的名词归纳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加深同类名词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相关概念。

综上所述,学习《统计学原理》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能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克服不足,把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几方面能力的教育,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建设性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经济学;统计思想;探讨

统计学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内发现事物的规律。统计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统计思想,只有对思想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命脉是它与学科之间有着必要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复存在,那么统计学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统计学的应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万能工具”,它对人类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探究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参与。同样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少不了统计学这个“万能工具”。统计学的具体实施,第一步应用解决的就是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经济学作为当今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愈来愈高。想要在经济学中有效的利用y计方法,那就要充分的理解认识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人和社会如何将稀缺资源运用到各类商品中,并使这些商品供人们消费之用,正是这些资源的稀少和人的欲望,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的出现,使人们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经济现象包含了许多的变量因子,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对经济学的探索难上加难,所以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对经济学的探索。

二、统计思想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统计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的利用可以发现定性和定量之间的经济模型;对于统计学的利用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经验性分析的不准确性。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使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所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在经济学中,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建造出一个数学模型,从而对经济关系进行分析。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都是通过利用统计思想来完成他们对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可见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如果用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统计学的应用,因为统计学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在经济学实际理论中,用到统计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统计思想可以将经济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准备数据阶段,这其中包括收集与整理;第二阶段是分析数据阶段,利用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数据收集的统计思想

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共同组成了经济数据。其中宏观数据大多数是又政府部门进行收集和,而宏观数据只有利用现有的数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宏观数据主要是二手数据。微观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统计,所以只要涉及到微观数据的经济研究就要对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经济学原始数据的收集往往是采用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随机挑取几个数据,通过少量的数据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可见抽样调查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计思想。

(二)数据预处理的统计思想

无论是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可能数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数据缺少的情况,而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统计思想,其中信息分析是监测数据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是通过数据来反映研究主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插补方法是对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全局性思想。数据转换是在不对数据进行改动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数据变换,展现出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宏观数据平衡是使指标之间达到平衡,来从中找到数据的准确性,将平衡协调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四、经济学实证分析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现象描述出的统计思想

描述性方法是将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加工融合,来分析出这些数据特征。统计指标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将大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模式,用简单的数字来展现数据的重要特征,帮助总体想法的形成。统计表能替代较长的文字描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统计图更能生动的表达数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述统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经验思维,通过分析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来对事实进行整理、归纳,并归纳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描述统计方法属于推理性逻辑,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计量经济分析出的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如果只是对数据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数据的总体进行推断是有必要性的,从中体现推断性统计思想的重要性。推断统计是以样本观测数据作为基础来对总体特征做出的估计,其中包含了区间参数和总体参数两部分内容,从中可以展现出估计与检验的统计思想。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中的数据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其中的准确率较低,其结果大概就是区间内的概率。样本推断总体是在认识方法中将同类事物进行推断。只有样本和总体的性质相同,得出的数据才能代表总体。但是其中的样本可能带有偶然性,在估计理论中在样本的数据是非常严谨的。经济学的统计思想还包括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理论模型是必然经济规律的呈现,在理论模型转化为计量模型时,必须将随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预测中对必然性的要求很高,但是预测中都含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并不是每个预测数据都是准确的。只有对偶然性充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必然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计量模型估计参数的方法思想中,都是平均的在统计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偶然性,获取必然性。在统计预测中会发现,大部分的规律都存在概率特征,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只能给予适当的区间限定,从而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五、分析经济学中的统计思想

(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不同

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逻辑形式的不同,经济学偏重于演绎逻辑,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收集数据,从分析结果中找出事前提出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首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构建假设的数理模型,从假设的模型中得出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二手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而统计学大多数是利用归纳逻辑,以数据作为研究中心,通过描述碜龀鲎畛踅崧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出总体特征。统计学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针对于经济学中的问题,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统计方法制定最后的结果。

(二)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规律是人们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去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统计方法是在具有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去研究问题,找出一些可能存在的规律。统计方法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从数量关系上去寻找规律难免会产生误导的问题。而统计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结论的解释。在一个好的经济学实证分析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实证搞的过于复杂,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研究实证的正确性上,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统计思想的参与,所以要正确的认知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的实际运用中,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经济学和统计学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同,不要一概而论。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要注意正确的运用统计方法,避免一些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的恶果。

参考文献:

[1]龚友运.概率与统计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02(10):131-132.

[2]李原,何锦义.经济统计学的现状和出路[J].统计研究,2016,05(11):19-22.

[3]王璐.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12(03):196-223.

[4]屠建勇.浅谈中国古代统计思想文化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06 (04):63.

篇9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型人才;SPOC建设

1大数据的含义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数据,从表面来看,它就是实时性较强、种类较多、数据量大的一个集合,但其真实含义不仅仅如此,大数据的深层含义是在众多错综杂乱的数据中,利用科学方法及时提取出有效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政府、企业等决策者提供潜在价值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这就要求《统计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2大数据为人才培养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于培养学生能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从数量的角度去认识经济变量及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现代信息化扩大了统计学的应用范围,为统计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有效提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大数据时代出现前,只有当要分析某经济现象时,才会主动调查收集此方面的数据,且数据的收集只限于人工,查找一下有关的统计年鉴、权威性较强的经济报告等,遇到一些具体数据没有的,只能在文章中进行说明,用一些相关的数据去代替,所以说传统的数据收集来源存在不稳定性,且数据的可靠性较一般,这些特点对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的收集不再仅局限于人工,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建立在网民在互联网留存的信息,且数据收集更有针对性、数据质量也更为精确、数据的时效性更高以及数据更加全面。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收集,它更加省时、省力和省物。

2.2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传统的统计分析在分析总体的规律性时,由于数据收集的有限性,只能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总体的规律,其结果并不能全面、总体概括数据的整体情况。大数据的出现,为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利用现有的多种统计软件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对分析对象的了解更全面、更准确,为统计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3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与思想教育长期相互隔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你喜欢现在自己的专业吗?”“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等问题,但很多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专业将来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对自已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了。这些问题都显示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着问题,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高校的思政教育通常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如《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4》,分别设于大学生的前四学期,作为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比例也很高,但由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这些课程没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作用。高校的专业课教育虽然经过长期的改革及教师们的努力研究,专业课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讲解,但专业课教育长期与思想教育相脱离,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没有体现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辅相成作用,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失效。所以大学生的专业课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势在必行的。《统计学》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解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从数据得出规律性结论的一门学科,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提供经营管理的咨询、决策、实施管理的工具。《统计学》课程一定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统计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3.2SPOC建设不完善

2020年受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改为以“网上授课”为主。在疫情期间,教师为了监督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不断地更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利用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方式进行网络授课。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疫情期间,《统计学》课程线上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统计学》课程的网络资源很多,但由于各大高校的学情不同,很难从现有的线上资源找到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网络资源,尤其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较差,很难固定找到一个网络资源完全与民办高校的《统计学》教学大纲培养应用型人才相符。除了向学生推送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外,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考核学生在授课后其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也是非常重要。那如何能做到这些有效的监督呢?这就需要高校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课程SPOC建设,再以其他网络资源为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而现有的高校《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还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高校的《统计学》课程SPOC建设几乎为零。

4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建设

4.1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建设

(1)理论授课的要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第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统计学学科的性质等内容,它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为:认识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原始社会中只是有计数活动;到了奴隶社会为了课税和征兵,开始对人口进行普查、土地和财产进行统计;到了封建社会,秦汉、唐宋、明清分别对地方田亩和户口统计、土地调查和计算、人品登记和保甲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分工细化,直到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第二,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有两种: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对于间接来源数据,融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企业一些机密数据保密原则,遵守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对于直接来源数据,要“实事求是,对真实数据产生敬畏,做一个有思想不盲从的统计从业人员等”思政教育。第三,统计学的分析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其中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参数估计引入“以点概面、从局部到总体”、假设检验引入“事物的对立面”等思政教育。(2)课程思政融入于案例和实践教学中。检验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是否能进行应用去解决经济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以生活熟悉的案例为载体讲解统计学各种分析方法在软件的操作,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自选一个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作为研究。引导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审核和整理,此时融入“坚持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等”思政教育。在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融入“尊重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等”思政教育。在实训过程中,让每组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中某一问卷中的某一数据进行撰改后数据分析结果与未撰改数据分析结果相比,有何差别,引导学生们去认识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严谨、敬业、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热爱并有职业操守的统计职业人才。

4.2线上SPOC建设

《统计学》课程的SPOC建设针对校内线上资源建设,它的完善会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统计学》教师,笔者认为针对我校的学情,此课程的SPOC建设包括线上微课、线上讨论、线上答疑的建设。线上微课视频是指通过“碎片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结合实例讲解,以教学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时间短等特点。利用学习通等软件提前上传给学生,向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软件的一些功能,监督学生观看的时间,并设置在学生观看后,需学生总结出学习视频内容的心得,即理解内容、不理解内容,也可以提出问题及意见。这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为教师后续的课程改革提出方向及依据。线上讨论主要是设置在每一章理论课结束后,在线上设计一些案例,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对所提出的案例任务进行线上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在线上讨论的参与率及讨论效果给予学生平时成绩,也体现了各大高校对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项改革,侧重于平时学习的考核。而线上答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的一种答疑方式,教师可随时随地在线上看到学生的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答疑方式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反复学习和深刻理解提供了及时、较好支持,为其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给予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瑞香.浅谈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国际教育,2020(10).

[2]方万里.统计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

[3]杨潇伟.大数据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影响[J].产学研经济,2020(11).

[4]唐谦.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学,2020(10).

[5]马斐斐,尚增振.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

篇10

1.直观性和展示手段多样,更符合《统计学》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的实践能力,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应用式教学。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较多地偏向了统计学方法的数学推导和例题演示计算,更多是一种研究式教学,无法展示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为辅助手段进行案例教学,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对大规模案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等,直观、生动地进行统计方法的应用教学,更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授课信息量大、节约时间,能够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在传统板书教学中需要教师板书的内容也就很多,而多媒体教学由于将这些内容事先制作成演示课件,这就大大节约了板书所占用的时间,给教师充分的时间讲解。同时,还可以补充相关案例应用,授课信息量非常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3.高效率和实践性特征,更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改革

近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各高校纷纷展开了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面、培养创新人才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为此,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调整,通过压缩原有课程课时增加或调高实践教学比例,等等。而这些改革对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多媒体教学所天然具有的实践性特征既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其教学的高效性也能很好地完成压缩课时下的基本教学任务。

二、《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授课模式单一

《统计学》引入多媒体教学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多样,除了以计算机投影教学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以板书进行必要的公式推导、计算演示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合相关的统计软件操作演示,以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的统计分析能力,这些才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课件演示,过多地依赖投影课件使得多媒体变成了单媒体,很少甚至没有任何板书对《统计学》中的部分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计算演示,教学过程完全变成单一的教学课件展示,更不用提结合相关统计软件给学生演示统计分析过程了,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思考理解《统计学》中各种方法的思想和应用。

2.教学内容单一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本学科、专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理解也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区别和侧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制作《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内容时,对所有专业基本一样,没有区分,教学内容整齐划一,与专业结合不够,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作用,而往往把统计学看做一门数学课,更难以理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内容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在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模式、方法大多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而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课程考核方面,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的模式,期末考试的比例一般多为70%甚至更高,考试内容也基本上以教材理论内容为主,平时考核主要是考勤加课后习题作业。这种传统的“轻平时、重期末”课程考核模式对于《统计学》这样强调应用的课程来说弊端重重:

首先,平时考核以课堂考勤和课后习题为主,课堂考勤只是点名查到课情况,课后习题作业一般是学生课后完成,也可以通过照抄、拷贝完成,这就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和动力,无法有效督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改进。

第三,这种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与《统计学》的实践性要求相去甚远,难以锻炼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信息量过大、教学密度过高

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设备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大授课信息量。但是这一点优势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就会适得其反。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过多加大了授课信息量,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同时,教学信息量的加大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不能引起学生特别重视,这些都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5.课件播放速度过快

主要是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输入与学生接收效果的关系,授课节奏掌握不够好,经常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授,课件播放速度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要么忙于记笔记,而无法听教师讲解;要么听教师讲授而记不了笔记,上课成了“满堂灌”,严重影响《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通病”。

三、提高《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思考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接受者,也是教学效果的最权威评价人,因此,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统计软件操作和内容讲解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节奏与信息量,同时,在课间和课后要深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授课情况,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2.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发现问题、激发教学创新,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具体的,对于《统计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统计学》的授课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经验。

3.加强统计学实践、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统计学》教学效果。而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价值,吸引学生学习。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一定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和时间,如让学生课余就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亲身完成问卷设计和调查工作,并运用统计软件实践操作,完成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展示、概括性描述、模型分析等,体验完整的统计研究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统计学》多媒体教学效果。

4.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建立和完善有侧重的《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体系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专业,建立和完善有侧重的教学体系,这包括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侧重与不同。如对市场营销专业讲授《统计学》时,考虑到该专业实际中经常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分析调查数据,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方面适当多讲些,教学过程中可以案例教学为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教学软件方面则建议选择EXCEL、SPSS等市场研究中常用的基础统计软件;而对于经济学、金融学等经常需要统计建模分析的专业,则需要在统计推断、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部分有所侧重,可以理论教学结合研究式教学,选择EXCEL、Eviews等软件;等等。当然,这一点对于《统计学》授课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及该专业有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学生也能理解统计学和本专业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