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再利用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余垃圾处理再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厨余垃圾处理再利用

篇1

关键词:餐厨垃圾;预处理;厌氧消化

中图分类号:X799.3;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001-03

餐厨垃圾处理是近年环保行业新兴的热点领域,国内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08年以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基本以饲料化小规模作坊式生产为主。2010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的颁布,国内餐厨垃圾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逐渐成为热点,同年,重庆黑石子餐厨厂(处理规模500t/d)建成投产,引进瑞典相关技术,采用厌氧消化产沼发电工艺,开启了国内餐厨垃圾大规模厌氧产沼利用之路。2011年,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五批共100个餐厨垃圾试点城市,整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在建和已建餐厨垃圾处理厂超过120座,总计处理能力超过2万吨/日,吨投资约60万/吨,超过70%以上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产沼工艺,沼气利用方式主要为发电自用余电上网或沼气提纯制CNG工艺。

1 工程概况

2012年,常州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的选拔,成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第二批候选城市。项目设计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为200吨/日,主体工艺采用ACS(Automatic continuous separation)预处理工艺+ 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自用,沼渣堆肥处理,沼液经脱水后与填埋场渗滤液一同处置,项目于2016年初建成并试运行。由于沼气发电、沼渣堆肥属于成熟工艺,本文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重点探讨餐厨垃圾预处理及厌氧消化设计及运行参数分析。

2 餐厨垃圾成分及理化性质

根据现场运行监测数据,常州市餐厨垃圾的成分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常州市餐厨废弃物具有以下特性:

(1)含水率高,含水率高达约85%;

(2)易腐性,富含有机物,有机干物质占总固体物质高达85%(干基);

(3)油脂含量高,可达到1.3%。

现场餐厨垃圾照片如图1所示。

3 工艺流程及参数设计

3.1 ACS预处理工艺流程

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将接收输送系统送来的餐厨废弃物破碎制成浆料,同时将餐厨废弃物中的轻物质和部分不易破碎的重质物分离出来,此外还需对餐厨垃圾中的油脂进行分离,以减少由于长链脂肪酸对厌氧生物反应的抑制[1]。

ACS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接料、分选、固液分离、油水分离等步骤,具有自动化连续运行、无需人工干预、处理效率高、故障率低等优点。现场预处理工艺设备照片如图3所示。

(1)接料步骤。收集车将餐饮垃圾倒入料斗中,其底部设置螺旋输送机,同时料斗底部开孔用于沥水,通过输送泵将沥水输送至分选一体机。

(2)分选步骤。自动分选一体机集破碎、轻物质及大块杂物分离于一体,具有一体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结构紧凑、杂质分离效果好的优点。有机物损失

(3)制浆除砂步骤。自动分选后的物料进入带有螺旋输送装置的蒸汽淋洗系统,对浆料进行增温,升温后的物料进行挤压脱水固液分离,挤压脱水固相进入水力制浆机制成浆液,经除砂后泵入厌氧前端均质池。

(4)油水分离步骤。挤压脱水液相进入油水分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相离心机及碟式离心机组成,经两级离心分离的油脂含杂率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餐厨垃圾中的杂质得到分离,大部分油脂被去除,有机质被制成8mm以下的浆料。

3.2 CSTR厌氧消化设计参数

厌氧系统采用中温CSTR厌氧消化罐,餐厨垃圾经过30天左右的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经脱硫后发电利用。厌氧罐主要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4 运行参数分析

项目调试后,目前已正常运行将近1年,餐厨垃圾经ACS预处理+CSTR厌氧消化工艺后的运行参数详见表3。

4.1 预处理浆液水质分析

由表3分析可知,预处理后浆液含固率约10.4%,COD约96165.8 mg/L,氨氮约356.5mg/L,总氮约1580mg/L,pH值约3.9。从进出料总氮与氨氮变化来看,进料中总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为主,较低的pH值表明餐厨垃圾往往在收运及预处理阶段已经发生部分水解酸化。

4.2 厌氧消化罐内参数分析

由于本工程采用CSTR厌氧消化罐,其罐内物料处于全混状态,日常监测取样从顶部、中部及底部取样后计算平均值作为日监测数据,厌氧消化罐内物料参数详见表4。

由上表运行数据可看出,2座氧罐内物料pH基本稳定在7.6,大于7.2,而中性偏碱性的厌氧消化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厌氧消化产沼效率高[2];经厌氧消化后有机质被大量降解转变为沼气,COD降解率约97%;厌氧罐内物料氨氮含量较高,平均约为1757.6 mg/L,而氨氮既是微生物重要的营养物质,并提供厌氧消化体系部分碱度,但其过量后会对厌氧消化体系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甚至导致厌氧消化系统失稳[3],因此,氨氮指标在今后的运行中应严格监控;厌氧消化VFA/碱度是监测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4],正常的厌氧消化系统碱度不应低于2000mg/L,本系统碱度超过10000 mg/L,VFA/碱度在0.1-0.2之间,表明系统耐酸碱冲击的能力较强;厌氧系统单罐平均产气量约6585Nm3/d,容积产气量约1.6Nm3/d,产气水平属于合理范围,从而验证了整个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5 结语

(1)从常州餐厨垃圾处理厂实际运行来看,基于ACS预处理+CSTR厌氧主体工艺,具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适合常州餐厨物料特性,项目投产至今运行稳定。

(2)从预处理后浆液理化性质来看,餐厨垃圾往往在收运及预处理阶段已经发生部分水解酸化,因此设备的设计选型应特别注意防腐问题。

(3)厌氧消化系统是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核心,从COD降解率、氨氮、VFA/碱度来看,厌氧消化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但今后应注意氨氮累积可能带来的厌氧系统稳定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巧玲,等.含油量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2]韩艳霞,等.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试验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6月.

篇2

厨余垃圾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也容易腐烂变质,产生渗滤液和臭气,并易于传播病毒和致病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近年来,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处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欧洲:厨余垃圾变为有机化肥

欧洲各国十分重视对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并建立了完备的收集处理制度。比如,丹麦从1987年开始鼓励对厨余垃圾回收利用,荷兰于1996年起禁止国内垃圾处理厂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而改用好氧发酵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1999年,欧盟禁止直接填埋处置可生物降解型垃圾的垃圾填埋指令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可生物降解型垃圾的政策,以鼓励通过回收、堆肥等填埋以外的方式处置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这些方式随后为许多成员国逐渐采纳。

德国采用特殊颜色的收集装置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从而在源头上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来,这就为堆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爱尔兰等地,则是将厨余垃圾和其他有机废物统一进行收集,并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堆肥等。将厨余垃圾通过处理变为有机化肥的做法在英国很早就付诸实践,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厨余垃圾集中起来,堆肥发酵,最终成为有机肥料。

美国:推广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

厨余垃圾是美国第二大垃圾来源,但只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4%。这是由于美国在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和居民家庭厨房积极推广使用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将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再生循环处理。2009年,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器被列入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目前,80%的美国新建住宅中都装有食物垃圾处理器。

但从整体上看,厨余垃圾数量仍呈逐年递增之势,美国2000年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2600万吨,2010年已增至3400万吨。因此,近年来美国政府和民间也在积极推动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目前,通过蚯蚓堆肥、密封容器堆肥等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在美国一些州已获较多推广应用。

日本:“生垃圾处理机”变废为宝

为了减少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和资助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厨余垃圾处理机已在许多企业和社区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日本的“生垃圾处理机”像个电水壶,可安装在家庭厨房的水槽下方,与水槽的下水口相连。它会自动将厨余垃圾搅拌、粉碎,然后用热空气将之烘干成粉末。处理后的垃圾体积只有原来的1/7。人们只需定期将机器下方的抽屉拉出,清理粉末即可。厨余垃圾粉末再稍加工就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很多家庭将处理后的粉末进行简单发酵,制成肥料,为花草施肥,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循环再利用。

韩国:“从量制”收费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韩国的厨余垃圾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3%左右。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增设难度越来越大,韩国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解决厨余垃圾难题只有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首尔市自2011年起选定8个区针对厨余垃圾试行“从量制”收费。今年将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从明年开始将在全市25个区对居民住宅普遍实施厨余垃圾“从量制”收费。

“从量制”计费方式有3种:一是由政府统一制作厨余垃圾袋,居民使用的垃圾袋越多则付费越多;二是在各小区设置智能厨余垃圾桶,居民在倒厨余垃圾前必须先刷卡,垃圾倒入时自动测定重量并按重量计费;三是电子标签方式,居民使用统一规定的容器倾倒厨余垃圾,并须在容器上粘贴向政府购买的电子标签,政府在收取垃圾的同时回收电子标签。各区政府可选择任意一种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方式来实行。

篇3

关键词: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处理方法;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100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及“上海福喜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食品安全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要得以解决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维护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负有监管责任,广大消费者负有社会监督责任。

由“地沟油”、“泔水猪”等餐厨垃圾引发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地沟油”一般都是来源于酒店餐馆的排污管道、餐厨垃圾以及病死畜禽,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含有的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和腐败油脂对人身体有一定伤害。用泔水喂猪是过去我国农村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喂养方式,泔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和油脂,喂养出的猪膘肥体壮,但同时,由于泔水的不卫生,有的甚至腐败变质,致使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用这种方法喂养的猪发病率明显增加,各种病原体在猪的体内繁殖,还可造成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地沟油”和“泔水猪”问题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餐厨垃圾的无序管理造成的。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2010〕36号)。并于同年启动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试点工作,至2014年我国餐厨垃圾试点城市数目已达83个。国家发改委陆续于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确定了四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其中首批试点城市33个,第二批16个,第三批17个,第四批17个。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审批工作进展迅速,范围逐渐向全国蔓延,从《“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不难看出,至2015年,我国将有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对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国家对于餐厨垃圾专项工程的投资也将达到109亿元。但是,就目前我国试点城市的项目进程而言,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进展比较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从政策层面看:随着我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逐渐增多,各地纷纷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目前已经批复的多个试点城市中,很多城市出台的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不强,如有新闻报道“四川江油市一餐厨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几千万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仅运行了12天就被迫停产”的尴尬事件发生,原因是没能很好地捋顺收集、运输、管理、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但是也不乏出台了较好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城市,如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其中上海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餐饮行业剩余的餐厨垃圾必须交由指定的单位集中处理,同时还要缴纳一定的餐厨垃圾处理费,任何单位和个人如违反规定,私自处理或贩卖给不法商贩作为他用都将被处以3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高额罚款。正是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做支撑,上海作为全国较早进行餐厨垃圾处理的城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其作为全国先行试点餐厨垃圾处理的示范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国外的餐厨垃圾处理思路偏向于减量化、无害化,我国餐厨垃圾蛋白含量、油脂含量非常高,在处理思路上还应寻求资源化循环利用。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粉碎直排法:这是一种清洁、方便的厨房食物垃圾处理方法,安装于家庭厨房洗菜盆的排水口处,垃圾处理机上的粉碎部件,通过锤、切、撕、磨等动作粉碎垃圾,将菜头菜尾、剩菜剩饭等食物性餐厨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的家庭餐厨垃圾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直排,势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城市下水堵塞和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二是填埋法:填埋法处理餐厨垃圾,是利用厌氧消化处理,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最终达到将垃圾完全处理、无残留的目的。这种技术简便,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将餐厨垃圾与普通垃圾一起进行填埋处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达到餐厨垃圾的无害处理,但却是以消除垃圾为目的,并不能实现餐厨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随着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加强,我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餐厨垃圾的填埋处理率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已明令禁止对餐厨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三是利用餐厨垃圾生产肥料的处理方法:餐厨垃圾的肥料化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两种处理方式,达到消灭病原菌,提高肥效的目的,产品可用于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四是利用餐厨垃圾生产饲料的处理方法:餐厨垃圾的饲料化处理方法主要是使餐厨垃圾经过高温、灭菌、粉碎、干燥、油脂分离提纯等工艺过程,转变成可利用的动物蛋白饲料和油脂产品,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餐厨垃圾生产饲料设备很多,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

五是焚烧法:这种处理方法是将餐厨垃圾进行焚烧,以达到减量的目的,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达到资源的利用。焚烧法处理餐厨垃圾效率较高,能够达到减量90%的处理效果,但焚烧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不能达到无害化处理。同时,由于处理规模不够,发电量有限,使得发电后并入国家电网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这种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六是利用化学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如生物柴油,发酵法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如生物农药、燃料酒精等正成为新的餐厨垃圾处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正随着国家对于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视,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日益成熟。

解决餐厨垃圾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技术层面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严格规范的餐厨垃圾管理政策是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现就全国而言,餐厨垃圾的处理率还很低,要实现全国大中城市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方面仍需要各级政府做大量的引导和规范管理工作。随着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工艺的逐步成熟、各级地方政府规范的管理措施的出台以及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餐厨垃圾造成的公害必将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汪群慧,等.餐余垃圾的资源化技术[J].现代化工,2004,24(07).

篇4

关键词:厌氧消化;餐厨垃圾;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086-02

1引言

随着我国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突破了2万亿元,每天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巨大。据统计,我国城市餐厨垃圾每年产生量不低于6000万t。餐厨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将这些垃圾都利用起来,就相当于节约1200万亩耕地。因此,通过稳定可靠的技术工艺,将这些餐厨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并加以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2餐厨垃圾的特点

餐厨垃圾又称泔脚,是居民生活消费中产生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传播病菌。其主要成分是米、面粉类食物残渣、动植物油以及肉骨等,化学组成中有淀粉、脂类、无机盐以及纤维素等。餐厨垃圾营养元素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种,具有很高的产甲烷能力[1],兼具废物和资源二重性;此外,餐厨垃圾处理难度大。餐厨垃圾的固体含量一般在20%左右,含水率高65%~95%,油脂含量一般在1%~5%,脱水性能差;热值为2100~3100kJ/kg[2],和生活垃圾一起焚烧,达不到垃圾焚烧发电所要求的5000kJ/kg热值[3]。在高温条件下,餐厨垃圾变质速度快,其回收利用价值降低。

3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原理

目前,处理餐厨垃圾工艺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堆肥处理、饲料化处理、物理破碎、菌种扩培以及厌氧消化处理等。本文将详细探讨其中的厌氧消化处理。

厌氧消化法又称厌氧生化处理,是指在与空气隔绝接触情况下即无氧条件下,借助厌氧菌等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和稳定的过程。伯力特(Bryant)等人于1979年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了厌氧消化三阶段处理理论,即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产甲烷三个阶段,这也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理论模式。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由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羟产生甲烷[4]。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在经过上述复杂过程最终分解成以CH4和CO2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

4厌氧消化分类及特点

厌氧消化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根据废物中有机固体浓度大小的不同,厌氧消化可分为干法厌氧消化和湿法厌氧消化。干法厌氧消化,即在不改变原始固体废物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厌氧消化,具有运行成本低、稳定性好,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可在高温下进行;湿法厌氧消化是固体含量小于15%的情况下,液化、酸化和产气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易管理等特点。根据反应级数的不同,厌氧消化又可分为单相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其中单相厌氧消化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两相厌氧消化产气效率高,但维护复杂。依据运行是否连续,厌氧消化可以分为连续厌氧消化和间歇厌氧消化,连续厌氧消化可以实现连续进料,提升单位时间的餐厨垃圾处理量,但产甲烷效率不高;间歇厌氧消化时,进出料不连续,但其出料的脱水滤液可部分回流循环处理。根据厌氧消化中甲烷菌的适应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中温(30~40℃)、高温(50~60℃)厌氧消化,其中常温厌氧消化无法杀灭病菌实践中较少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成熟,能耗低,应用较多;高温厌氧消化的消化速度快,但稳定性差。

5厌氧消化法处理餐厨垃圾工艺比较分析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较为普遍的是干法厌氧消化和湿法厌氧消化技术。本文以现实案例的运用来比较二者在运营中的优缺点,为其他地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5.1湿法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

以北京董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为例[5],该垃圾处理厂设计处理量为200t/d的泔水,或者是100t/d泔水和100t/d的有机液态垃圾。采用Biomax湿式厌氧消化工艺(图1),选用中温反应器,厌氧细菌温度是33~39℃,储罐生物气体容积为2000m3,并设计有残渣脱水和稳定化的处理预案,稳定后的生物气可以燃烧供热,提纯后的生物气可以作为车用燃气,滤饼可以作为营养土利用或者经过深加工作为肥料出售,具有良好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价值,但此种工艺工程投资较大,工艺复杂,处理难度和运营成本较高。

5.2干法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

干法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应用得还不是很普遍,将干法厌氧消化运用到城市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处理中运用较多。马磊等[6]通过对一般干式厌氧消化工艺(图2)研究后发现,通过干式

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无需在调质时加入大量新水来稀释,后期沼液处理投入减少,而且干式厌氧消化具有更高的有机负荷率和产气效率。但由于餐厨垃圾容易酸化水解,因此干式厌氧消化工艺对pH值的稳定性把握较难控制,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工艺处理的能耗。

余瑞: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艺探讨环境与安全

6结语

总之,在采用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时,由于其工艺稳定,对水分要求不严格,而且可以回收甲烷,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用作有机肥等,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起独立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他城市可根据本地餐厨垃圾的特点有选择性地选取处理技艺,实现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参考文献:

[1]Lay J J.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high-solids organic waste[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 36(6~7): 493~500.

[2]王向会,李广魏, 孟虹,等.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状况概述[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2):41~43.

[3]任连海,田媛.城市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赵由才,牛冬杰,柴晓利,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5

To promote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and re-use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policies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policy.

本文依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行业标准,以及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城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标准,结合我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务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 2015年)》,以及《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我国关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措施进行了梳理,以便行业及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了解和掌握。

一、我国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自2009年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列入“十二五”规划中。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并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纺织行业层面来看,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的发展目标。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的重点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

我国现行的与废物分类、回收及再利用有关的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图 1),但缺乏针对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制度,无法满足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需要。

1. 立法层面

法律法规是保证废物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强有力手段。我国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提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为垃圾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在我国尚未进入立法层面。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为原则

在我国200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明确指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在我国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其中,所称的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仅就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制度建设而言,我国尚未在法律层面进行立法。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但未将废物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且缺少实施细则。因此,上述法律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中只起到原则性作用。

2.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层面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区分成不同的种类。

目前,我国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图 1),在上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标准中,对废旧纺织品的归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已将织物垃圾归为可回收物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的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六大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五大类。其中,织物是指旧的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毛巾、床上用品、桌布、书包、鞋等。

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志,2003年建设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涵盖了14个垃圾类别标志,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以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有关产品的外包装。

200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 — 2009)将我国生活垃圾按物理组成分类为厨余类、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灰土类、砖瓦陶瓷类、玻璃类、金属类、其他及混合类共11类。

上述 3 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行业标准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将废旧纺织品的名称统一为“织物”或“纺织类”,即英文为“Textiles”;二是将废旧织物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并视为可回收垃圾。

(2)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未将废旧纺织品纳入分类收集范畴

为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2010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并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但未将废旧织物纳入其中。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有差异

如表 1 所示,北京、广州和杭州等 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织物垃圾的归类、名称使用、回收箱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归类存在差异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将织物归为可回收物类,这与建设部颁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相一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但已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而广州和杭州将织物垃圾归在其他垃圾类中。其中《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其他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渣土类等生活垃圾。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②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名称使用的不统一

各个地方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织物垃圾的名称使用并不统一。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使用“织物类”,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中的名称相一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使用“布类”,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则使用“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

③城市社区回收箱设置不便于织物垃圾的回收

北京市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一般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等 3 类设置回收箱;广州生活垃圾回收箱则分为 4 种:有害垃圾箱、其他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厨余垃圾箱。杭州生活垃圾回收箱也分为 4 种,包括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虽然如此,但均存在一个问题: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难以让居民辨识,废旧纺织品究竟应投放在可回收类垃圾箱还是其他类垃圾箱,难以界定。

3. “十二五”规划层面

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均十分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技术层面和再生纤维利用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1)从国家层面提出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和分类制度建设(表 2)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另外,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需要制度保障,“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从产业层面提出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定(表 3)

在国务院出台的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中,针对废旧纤维制品的循环利用提出,到2015年我国再生纤维利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要提高到15%。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同时还提出,2015年我国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800万t的发展目标。该规划从产业层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再生纤维的利用水平。

(3)从技术层面提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主攻方向(表 4)

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从技术层面解读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50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包括 2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即纯化纤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天然纤维和混纺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研究合成纤维材料的生物改性及生物降解、纤维废旧料的回收利用、开发纺织废料回收及再利用成套装置及技术;后者主要指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清洗、分类分拣、再利用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以解决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废旧高分子材料产生量要超过4 000万t,同时提出了 8 项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二、发达国家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了对废旧织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在欧盟众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均涉及了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条款。例如:欧盟环境保护法(1990)第 2 部分,将废旧纺织品视为“可控制的垃圾”,列为回收、处理、可回收处理类的垃圾;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2008年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英国政府倡导全体民众将废旧织物视为可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并提出“零废弃经济(zero waste economy)”的社会发展目标,2008年英国织物再利用总量达2.7万t。

据调查,每年每个美国居民大约丢弃70磅重的旧织物,其织物垃圾总量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5.2%,其中只有15%的织物垃圾会被再利用,其余85%则被填埋处理。2011年底,美国纺织品回收协会(The 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提出到2037年实现织物垃圾“零填埋(Zero by 2037)”的目标。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减排

毫无疑问,生活垃圾不当处理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已无需赘言。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陷入了垃圾围城。据国家环保部门监测发现,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已超过1/3个陷入了垃圾包围当中,这其中几乎全部的大城市日均垃圾处理能力接近饱和,而垃圾的每日新增量却以几何级增长。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却依然陈旧,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落后使得大量垃圾未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后便排放至大气中,造成了持续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从生存角度上说这必将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而从国际范围内来看也将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干扰到我国碳排放政策制定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划定。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以及在诸如广东韶关这类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型城市试点来看,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先进垃圾处理方式不但在节能减排上具有明显的可行性,而且也符合我国国情。本文就以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产垃圾处理方式选择及尝试为例探讨了以上方式的可行性。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问题介绍

1.1 垃圾资源收集与运输中的碳排放问题

垃圾处理从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均存在碳排放问题。生活垃圾在未进入收集系统时就已经产生了不少温室气体,例如厨余垃圾,多是蔬菜及瓜果残渣,一经堆积极易发酵腐烂,从而释放出大量的 CO2,而遍布各个角落的垃圾桶垃圾也会因为长期淤积而发酵释放CO2;在运输过程中,在垃圾收集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产生CO2,如汽油的消耗,也有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大量的CO、CO2和NO2等温室气体。

1.2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

同样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除了垃圾直接埋入坑中会直接释放CH4外,在填埋中常用的渗沥液在渗沥液调节库中也会排放出NO2和CH4。当然,垃圾填埋作业中机械操作过程中因为消耗了化石燃料,从而释放部分的CO2.

1.3 垃圾焚烧中的碳排放问题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过程中碳排放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焚烧过程中会添加化石燃料以起到助燃的作用,如辅助燃油、点火用油等,在燃烧中会产生CO2;二是垃圾本身燃烧自身所产生的CO2、NO2等气体;三是焚烧厂贮坑中垃圾产生渗沥液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CH4。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在论证垃圾焚烧,如何在焚烧处理尝试新技术。

2 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减排策略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自然环境良好,但生态环境较脆弱,近几年致力于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随着韶关近十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造成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攀升。作为立足于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的韶关,面临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对此韶关在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韶关市唯一大型生活垃圾处理厂,近几年在尝试垃圾处理方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形成了垃圾从收集、运输、卫生填埋的全过程碳减排的垃圾处理新思路。

2.1 源头上的垃圾资源回收

从资源角度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此认识,加大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力度和水平是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碳排放量的最具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措施。因此,通过对垃圾中的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从而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电力消耗。主要减排途径在于提高各种废品的回收率。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的就是促进垃圾变资源,方便回收再利用。

2.2 垃圾收集和运输

前面提到过,垃圾在收运过程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从收集运输角度进行减排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优化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减少垃圾运输距离。如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大型垃圾转运车替代小型垃圾收运车,减少垃圾收运的总里程。韶关在市区垃圾量大的地区设置了垃圾中转站,专门配置大型垃圾运输车来取代数量众多的小型垃圾运转车,未来韶关还将考虑将运输车燃料天然气化,以较少化石燃料排放;二是采用节能指标高的垃圾车或采用清洁燃料(如生物质燃料、氢燃料等),在同等运输距离条件下也可以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

2.3 垃圾卫生填埋的减排处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垃圾终端处理方法。在我国卫生填埋占有处理方式的70%以上,属于应用最普遍的处理方法。

在卫生填埋过程中,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生化分解产生含有大量CH4和CO2的垃圾填埋气。同时含有少量氨、氧化碳、氮氧、硫化氢、氮等成分。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垃圾本身降解释放CH4以及渗沥液排放的CH4和N20。因此减排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垃圾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防止无序排放。包括火炬燃烧、发电、供热、制作替代燃料等;二是加强填埋场调节池的密封和气体收集处理;三是加强填埋场节水、节电、节能管理,减少能源消耗。

2.4 垃圾焚烧的减排处理

目前许多城市选择对垃圾进行直接焚烧来处理垃圾,实际上这种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但焚烧方式不当往往也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此从焚烧设施利用和焚烧资源再利用角度来说,减排的途径可以是一通过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绿色电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提高焚烧厂热能利用水平和热能效率,即提高垃圾燃烧率;三是在焚烧炉渣中回收金属。据ISWA 2009估计,垃圾焚烧的碳减排潜力为0.2~0.7吨CO2当量/吨垃圾,可见数量相当可观。

2.4 制定和实施垃圾处理技术的新路径

前面提到过,垃圾处理无害化、减排化和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实施垃圾处理技术革新的新路径。如针对比重最大的垃圾焚烧技术,在垃圾焚烧中应用干馏技术可以达到无污染、无排放的效果。干馏技术主要分为高温干馏技术、低温干馏技术和垃圾干馏-煤气化技术,从国外实践来说是能够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问题的技术。高温干馏是在无氧状态下将垃圾干馏,分解成为可燃气体后再进行燃烧,加热方式为外加热,可以实现无氧干馏,但是有可能会产生废气排放;低温干馏技术是将生活垃圾置于无排放无焚烧,无污染的低温干馏碳化炉中进行处理,杜绝了废气排放和其他污染。技术革新是释放垃圾处理减排潜力最佳捷径。

参考文献:

[1] 徐文龙,刘晶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低碳发展[J].建设科技,2010(15),28-34

篇7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解决城镇垃圾问题也是美好乡村的具体体现。

“十一五”期间,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安徽省大多数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十一五”末,安徽省也开始按规划逐年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省政府1号文件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安徽省的民生工程,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设施建设资金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地方配套为辅。通过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

2013年,我院参与了安徽省农村清洁中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组织编制工作组对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展开了调研。安徽省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广大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处理,环境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1)过多参考城市模式,设施建成后运行困难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起步较晚,很多省份都在摸索阶段,安徽省早期开展的农村清洁工程乡镇大多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在乡镇建成收运设施即可,无需建设末端处理设,一次性投入较少。建成的收运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多乡镇发现设施的运行费用过高,乡镇财政背负了很大的包袱。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垃圾产生相对集中,方便了生活垃圾的收运,而农村人口分布在散落的自然村内,垃圾产生面广。安徽省共1271个乡镇(913个镇,358个乡),15672个行政村,231619个自然村。按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原则,采用机动车收集和转运车转运,假设自然村的平均距离为3km,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收集一次需要车辆日行390公里,转运站距离城市垃圾处理厂(场)按35公里考虑,收集车和转运车油耗分别是15、22L/百公里,柴油价格为7.3元/L,该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油耗就为539.5元/日,加上驾驶员工资和车辆正常保险和保养费用,全年收集转运的运行费用约40万元/年,如果乡镇这财力相对薄弱,对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和负担。

(2)末端处理设施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已经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但截至到目前,仍有部分县未建成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因此这些县的农村清洁工程采用的是“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该模式中乡镇多采用焚烧的末端处理方式,乡镇所建的焚烧炉日处理规模5-20吨不等,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型焚烧炉存在环保不达标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3)农村环境意识淡薄,生活垃圾收运管理薄弱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的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这类人群环保意识淡薄,此外负责农村垃圾收运的人员多为临时工,年龄偏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直接上岗,工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工人流动性也相对较大。目前仅有很少乡镇的成立了生活垃圾收运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收运的不连续。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择合理的收运处理模式

末端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前端的收运方式,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关键在于选择末端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等原则。

①“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

原则上距离市县末端处理设施不超过30km的乡镇,如果乡镇财力条件较好、交通便捷也可采用这种方式。选择该模式乡镇只需建设收运设施,将辖区内生活垃圾收集收送市县末端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②“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

偏远山区或市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建成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既能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又能降低长距离运输生活垃圾成本。选择该模式需要在乡镇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前期建设投入较大,可以采取几个附近乡镇合建一座垃圾处理厂(场)模式。

(2)合理确定设计参数

①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垃圾产生量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设施规模,因此应高度重视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关键指标是人口数、人均垃圾产生量和日变化系数。人均垃圾产生量跟地区、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相关,可以根据历年统计数据确定。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是因为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农村都会有大量劳动力外出,节假日和农忙时期又会返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人口数据的统计,为设施建设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

② 清运频次

城市生活垃圾都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但农村村庄分散、垃圾产生量小,如果也做到日产日清将会使收运成本增加,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可以根据产生量多少选择两日清运一次或者是多日清运一次。在外出劳工返乡垃圾产生高峰期和其他垃圾产生高峰时期,可以适当提高清运频次。

③ 垃圾收运设施

垃圾收运设施包括生活垃圾贮存和收运车辆,城市垃圾一般是居民袋装化后送入垃圾收集桶或垃圾收集房内,由收运人员收集转运。收运车辆也逐步由人力板车为主向密闭机械化车辆为主过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也应发挥村民主动性,鼓励村民每家配置垃圾收集桶1~2只,在家庭中进行分类,村庄内保洁员定时对家庭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后送村庄内的垃圾收集房内。考虑到村内收集人员的年龄和工作强度,可以按照1名/50户标准配备清运人员。村庄内的清运车辆综合考虑购置成本、保养和安全等因素,建议采用密闭的人力三轮车或者板车。村庄的垃圾收集房应选址在村庄内对外主要道路上便于乡镇转运车辆收集转运,收集房的大小应满足清运频次内垃圾的贮存,并设置污水收集设施,禁止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乡镇配备的转运车辆建议根据乡镇大小选用3~5吨的密闭的机械化车辆,提高作业效率。

(3)实施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回收是解决农村垃圾根本出路

农村垃圾分类后,进入县(市)区一级垃圾处理场(厂)的垃圾量将会减少,可延长原有填埋场的使用期,减轻再建填埋场的压力,或缓解垃圾焚烧厂的处理量。由此可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既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又节约了政府投资,其综合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以浙江某村为例:实行垃圾分类前2-3天就产生一车垃圾,而实行分类处理后3-4个月才产生一车垃圾,可见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①实施垃圾分类,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原位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农村家庭的厨余垃圾如果按照城市家庭垃圾行走的路线进入垃圾处理厂(场)或者进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输和处理成本都很高;可不可以留下来,原地就近处理后回到大自然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以村为单位,厨余垃圾处理后形成的堆肥产量低,但品质好,可以就近作为肥料还田,这在湖南和浙江某些村庄多有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村民组安排专人或者自发协作将家中的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与农作物废弃物按一定比例就地堆肥;也有的是把可有机生物类垃圾分拣出来,集中放入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内,利用太阳能,可以加速室内有机垃圾腐烂。在出气口处装上活性碳进行除臭,喷洒刹虫剂灭蚊蝇。各地可以结合自己所需要的堆肥产品成分,合理确定堆肥工艺。

②农村也可以发展绿色回收产业

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前几年都有所增加,所以农村和城镇的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市场是很大的,关键要与市县商务局等主管部门协商,统筹解决城乡农户废旧物资回收渠道和模式问题。建议以县(镇)为单位,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回收网点;例如湖南攸县“四分模式”中,各村的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挂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原则上“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并鼓励居民将自家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由回收人员统一收购。

对于初期条件较差的村落,可以设点设户代收,达到一定量时来车接收,可回收、不可回及有毒有害垃圾一定要分开存放和收运。

如果这项工作做扎实,不仅可以减少垃圾最终处理量,而且可回收垃圾的收入还可以贴补部分村级垃圾处理费和有害有毒的废弃物的处理费;真正全面实现废物再利用和有毒有害物的有效处理。

有毒有害垃圾需集中收集后转运到附近城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4)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的科学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科普宣传片、广告牌、广告语、宣传单等形式广而告之,持续的活动来看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推广和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乡镇应组织专人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管理,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农村留守人群的特点,制定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农村垃圾管理可以从娃娃抓起,把村镇广大的学校和幼儿园课堂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的实验场地和宣传场地,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通过一双双小手,可以牵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的序幕,从每一天家中的垃圾分类开始,在家中留三桶,分别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一般垃圾”,家庭把垃圾分类好了,村庄分类才有基础,村庄分好了,集镇分类才有效果。

(5)转变观念,建设与运行并重,适当加大后期运营经费投入

要实现观念上的三个转变。一是将农村清洁工程由政府主抓为主转变为政府引导、群众的自觉参与为主;二是垃圾由简单收集的处置模式转变为将垃圾分类减量后再进行处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是将农村清洁工程从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主转变为建设与运行并重,转变农户的观念。资金中包含能力建设与前期运行费用。并鼓励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少用或禁用塑料袋,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

篇8

一、我国餐厨垃圾的特点

我国的餐厨垃圾主要来自家庭、宾馆、饭店及机关企事业等饮食单位抛弃的剩余饭菜。餐厨垃圾较之其他垃圾,具有含水率、有机物量、油脂及含盐量高,易腐败等特点[2]。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一是无害化处理,二是资源化处理,但直接填埋则存在着浪费土地、产生恶臭气体及渗滤液等问题,不建议推广,为此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及相关处理工艺已经被提上日程[3]。相比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对餐厨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我国是从进入21世纪以来对餐厨垃圾问题才开始逐渐重视。由于研究及分类处理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目前推广的技术种类不多,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4]。我国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盐度和油脂含量与国外不同,研制适合我国的技术成熟、效率高、运行可靠且经济适用的设备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对国内主要大城市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及相关处理工艺状况进行了实地或资料调查。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朝阳区、西城区部分饭店、宾馆的餐厨垃圾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餐厨垃圾中有机质较高,占87.2,C/N也较高,为33.41。此外,在调查中也发现,餐厨垃圾中仍然存在一些纸巾、饭盒、筷子、玻璃瓶等杂质,因此在处理前,需要增加除杂等前处理工艺。

二、餐厨垃圾相关处理工艺

(一)物理干燥技术

物理干燥制肥料或饲料技术,是经过预处理后,首先进行脱水,得到液体和固体两部分。液体是高油脂废水,宜先进行油水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油脂,然后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固体部分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将其高温加热,烘干处理,杀毒灭菌,除去盐分等,可以最终生成蛋白饲料添加剂。物理干燥处理后的餐厨垃圾饲用价值明显提高,既是良好的饲料原料,又方便回收油脂。目前西宁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宁波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苏州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和无锡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都应用物理干燥技术处理餐厨垃圾。

物理干燥技术的技术优点是资源化程度较高;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较小;生产过程易控制,操作、管理容易。缺点是对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污染无法很好解决、无害化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餐厨垃圾同源性的问题,对其用作饲料存在一定的顾虑。比如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很难去除霉杆霉菌等菌种,若提高消毒温度,又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热敏性物质),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二)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

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是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殖能力强的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中,对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降解和转化;不仅解决了各类有机物及时、彻底、无害化处理,减少人畜交差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资源循环系统工程,产出活性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按照不同的配方和特殊的工艺,经过深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生物蛋白饲料,应用在有机、绿色生态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目前北京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200t/d)应用该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资源利用率高;产品的市场销路较好,产品质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缺点是处理机单机能力小;受好氧发酵含水率要求低限制,需添加一定量辅料调节;能耗较大,资源化利用成本高。

(三)厌氧消化技术

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十分广泛,是一项被普遍采用的成熟处理工艺。欧洲主要厌氧工艺包括Passavant Roedige、O.W.S DRANCO、KOMPOGAS、Valorga、BTA工艺等。目前欧洲处理有机垃圾的发展方向是厌氧消化技术,在2000年以后厌氧消化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处理规模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分布来看,20世纪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大量使用厌氧消化工艺,而进入21世纪后,法国、西班牙、瑞士、加拿大、比利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都开始普遍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厌氧消化技术目前国内尚无成规模的成熟运行案例,但一些小型处理厂有工程应用。

厌氧消化过程是利用在绝对厌氧条件下,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降解,生成甲烷、水、氢气、硫化氢以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一般将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分为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在产酸阶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如乙酸等;产甲烷阶段是专性产甲烷细菌利用产酸阶段生成的底物或氢,生成甲烷的过程。主要应用于处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粪便等有机成分较高的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分为湿式和干式厌氧消化,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底物固含量是影响消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反应器内消化物料的TS(totalsolid)浓度的不同,厌氧消化可以分为干式(TS20%-40%)和湿式(TS

(1)湿式厌氧消化

湿式厌氧消化是一种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一般保持在固体浓度等于或者少于8%-15%的情况下,有机废物被厌氧发酵,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使用湿式厌氧消化处理人、畜和农业废物。目前的单级湿式厌氧消化技术大多采用完全混合消化反应器,消化罐内总固体浓度在10%-15%,可以进行高温或中温消化反应。其特征是在反应器中心设有一个用于气体循环的管道;消化残渣的污染物已于前处理环节分离,因此残渣可以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湿式厌氧消化的一个特点是必须加水,调整固体浓度达到所需的合理的浓度范围,这导致湿式厌氧消化中水分比例很高,在后续处理中必须进行脱水,同时也增加了沼液的处理负荷,增加了工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此外,搅拌设备和脱水设备能耗非常大,同时还会因为需要定期清除消化罐中的浮渣,从而造成生物气生产的间断。

(2)干式厌氧消化

干式厌氧消化技术作为新的垃圾生物处理工艺,与湿式厌氧消化工艺相比较,其有机负荷高,污水处理量少,单位垃圾所占的消化反应器体积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相比于湿式厌氧消化,干式法旨在保持固体废物的原始状态进行厌氧消化,仅仅浓度特别高(TS>60%)的进料才加水稀释,因此直接采用干式厌氧消化工艺,既不需加水也不需要脱水,简化了前处理,也节约了能耗,而且干式厌氧消化工艺因其能够处理高固含率废物的优点满足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的要求。法国的VALORGA,比利时的DRANCO和瑞士的KOMPOGAS等都是干式厌氧消化的代表。比如Valorga 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属于单级消化技术,消化罐内的总固体浓度为15%―35%,擅长处理成分比较复杂的垃圾,如园艺垃圾,有机垃圾或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由于该技术通过将产生的沼气在底部回灌到反应器内达到搅拌的效果,因此反应器内没有机械设备,可以节约维修的时间与费用。但是,国内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少,用于处理包含餐厨垃圾的消化技术基本上不多见,而且绝大部分的现有技术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以及设备。

三、几种处理工艺的比较

目前现有的技术种类都各有特点,我们对餐厨垃圾处理的物理干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和厌氧发酵技术进行了工艺特点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物理干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几种,国外较为成熟、先进的处理设施主要分布在欧洲、韩国和日本,但是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外处理技术并不能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

我国目前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如物理干燥技术、高温堆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应用还不广泛,很多技术是和处理设施主要从欧洲、韩国和日本引进,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在前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以及产品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之处。这其中一是要保障进料的纯度,减少异物的含量,所以在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上要有一定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跃勇,任福民,汝宜红,等.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理化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4):50-52.

[2]任连海,曹栩然.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233-238.

篇9

关键词:垃圾;分类;应对措施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科学、综合、高效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可以把垃圾中多种有用的部分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再进行处理既能够大大地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同时又可以减少垃圾最终的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垃圾经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后为垃圾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提供了可能。例如对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可以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对餐馆厨余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可以提炼生产油脂,用于工业生产,其残余部分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再利用;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对没有回收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后,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利于清洁生产和排废减量化[1]。

1 垃圾分类方法

从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以及本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中国的生活垃圾,存在多种的分类方式,有的分为两大类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城市街道上可看到许多这类垃圾桶。有的分为三大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把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不包括卫生间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废物。(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医院垃圾等。(4)其它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垃圾。

2 垃圾分类现状

生活垃圾是否分类收集及如何分类跟一个国家的经济生产水平,人的素质及政府的推广力度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主要经历不分类,简单分类,精细分类三个阶段,而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有的发达国家从提出垃圾分类到最终实现精细分类竟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经历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达到最终目标[2]。

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做了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和意义的宣传教育,环卫、街道、社区等部门走进居民进行直接性的号召,在学校、单位等团体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以及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居民在思想上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在行动上缺乏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概念仍然比较模糊。仅仅认为可用的,能够用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而对于电池一类的有害垃圾但却很少将其单独分出来投放,或想分出来却不知道该投放在哪里,在扔垃圾时也很少关注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已经很环保了,以至于形成了垃圾桶有分类但垃圾桶内的垃圾几乎都是混装的结果。

2.2 垃圾分类仍然以宣传、教育、引导为主要手段,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及监督机制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虽然社会上经常会举行一些宣传性质的活动,也会对参加人员实行适当的奖励,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行为,难以形成长期的、广泛的社会统一行动。

2.3 用于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匮乏。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环卫部门都是采用单一的垃圾车收集垃圾。受此情况的影响,居民则产生了即使分类投放垃圾环卫部门也是混合收集垃圾的想法,导致垃圾分类工作的恶性循环。

3 垃圾分类应对措施

在现阶段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工作,制定一些垃圾分类的法规政策,标准,因为对很多市民来讲不但没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没有垃圾分类知识,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和普及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4]。

3.1 号召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事业中,充分调动社会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氛围。

3.2 注重从国民教育入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尽快将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知识普及到学校中,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在大学也开设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讲座,把这项工作逐渐渗透推广至市民家庭,引导市民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

3.3 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宣传。目前,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还很薄弱,因此可以发动所有城管工作者当好宣传队,做好指导员,帮市民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而且,垃圾分类的执行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还要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环保举措,要求市民垃圾分类,是要全体市民放弃旧生活习惯,养成新生活习惯,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只是在街头摆几个分类垃圾桶,或在小区里发几份宣传材料就认为万事大吉,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要真正实现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需要从立法立规到宣传教育,从物质和精神准备到分类垃圾出路安排,经历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最后,要做好一些必要的科研工作,为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做好垃圾物理成份分析,通过做垃圾物理成分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为:垃圾成份复杂,含水率高,厨余垃圾比重大,低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多,高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少。总之,实行垃圾分类绝不是小事一桩,对广大市民和各级领导来说,更不是举手之劳。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规划,认真实施,垃圾分类才可能真正在城市立根,成为市民自觉遵守的一项工作。

4 结束语

实行垃圾分类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后面应该有相应的处理设施,不能只讲分类收集垃圾,不讲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因为收集上来的垃圾,最终是要被处理的。同时要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曹腾元.谈如何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J].才智,2011(31):20-24.

[2]李晶,华珞,王学江.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J].2009,5.

篇10

关键词:垃圾分类 制度比较 日本 台湾地区 制度启示

一、引言

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称为垃圾分类(Refuse sorting)。垃圾分类主要包括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城市中大量生活垃圾对污染显得尤为突出。

相比之下,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却更显成熟。鉴于此,本文着重对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具体操作进行介绍,吸收其有益的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二、日本:体系化且实效性强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垃圾管理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该国将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其法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基本法、综合性法律和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专项法律法规。主要有《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和《食品再利用法》。

本部分主要着重对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相关经验进行介绍,以期能有效借鉴,对我国的垃圾分类立法、管理和实施有所助益。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收集制度和收集管理制度的经验。

(一)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经验

日本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系统。其为了减少垃圾,增强回收利用,将生活垃圾按等级分成12类。各市政府还特别发送给居民相关手册,指导居民正确分类。

(二)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制度的经验

1.特种家电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日本不对居民征收一般垃圾的处理费,但投弃粗大垃圾时,居民要付费购买处理券,废弃家电则要付再循环费和收集搬运费等,如投弃一个旧电视要支付500日元,收费标准定期发给每个家庭。

2.处罚制度

在日本,假设每周一是规定扔纸类垃圾的,某居民却错把食品垃圾扔到了回收处,那么就会给整个垃圾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回收公司在发现之后,会经调查找到扔错垃圾的居民,按照规定可以对该居民进行罚款。在垃圾处理方面,不但只能按规定时间、地点扔垃圾,部分垃圾还要按规定处置或包装好才可以扔,否则会对居民进行罚款。

3.环境意识教育制度

日本的环保教育是“从娃娃抓起、全民总动员”,将垃圾分类收集的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庭影响社会。再者,各市政府下设一个环境课,向居民下发“垃圾分类收集日历”,专门负责各社区的居民垃圾分类收集。市政府还将环境教育与环境法律相结合,规定每年的10月为“再循环推进月”,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对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有功劳的人士加以表彰。否则,就可能会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遭舆论的压力。

三、台湾地区:制度详实而操作性强

(一)台湾垃圾分类的现状观察

台湾清运垃圾的时间是在每天下午。收集车一前一后,前一辆是大容量的环卫车,专收“一般垃圾”,后一辆是卡车,专收“资源物质”。环卫车播放音乐,居民们听到音乐响起就赶快提着分好的垃圾下楼,要是错过了只好等到明天了。

在台湾街头有个“旧衣捐赠箱”,居民们将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放在捐赠箱中,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群或地区。

(二)制度分析

⒈法制健全

台湾《废弃物清理法》分为六章,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废弃物清理的管理、奖罚规则,使台湾垃圾分类有法可依,相关制度很健全。

2. 相关制度的实施

(1) “垃圾不落地”,就是居民将产生的垃圾直接投放进收集运输车里,运输车将收集起来的垃圾直接送去处理,改变了过去那种将垃圾放置在街道两侧,收运者再把这些“落地”的垃圾装进车里的工序。

(2) 垃圾费随袋征收。对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的“一般垃圾”采取购买专用垃圾袋方式收费,对于“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则不收费。相关部门将费用加入垃圾收集专用袋中,当居民购买这种专用袋时,就支付了垃圾费。如果不用专门垃圾袋则会被处以罚款。

(3)建立完善资源回收站。资源回收站,已遍布台湾。台湾通过多种宣教形式,倡导民众树立“资源回收”、“废物再利用”的理念,重视建立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2万多名环保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居住小区,十几年间,垃圾回收量由3%提升到40%以上。

四、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上我们分析了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垃圾分类的制度和取得的实效,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日本和台湾人口少、经济发达,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有着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陆经济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我们仍然以过度消耗、牺牲环境为代价拉动经济发展,将会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现在,垃圾分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至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要马上落实,逐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事业特别是工业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