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18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骨伤科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骨伤科优势

篇1

发审委主要关注两个焦点:一个是严重依赖大客户,一个是其业绩的可持续性。其实,这两点也是因果关系,正因为新油股份的主营业务单一,近90%的业务来自中石油,未来其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才会存在重大隐患。

据新油股份招股书披露,近三年来,新油股份对中石油的营收依赖分别是89.65%、90.19%和87.93%,其中对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依赖度较高。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油田技术服务需求正在随着国际油价下行而减少,这对于依附于石油企业的新油股份来说显然是个“难关”。

除此之外,新油股份已经受到中石油业务收缩的影响。2015年,其主营业务同比下降了15.53%,加之油田助剂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新油股份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0.07%。IPO期间利润下滑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是一大忌。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也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同时,国家陆续出台针对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政策,导致传统体制下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原来的行政壁垒、区域壁垒逐渐被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下属各油田技术服务企业、民营油田技术服务企业以及国外油田技术服务企业获得相对公平的市场机会,各类油田技术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篇2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8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中收到显著疗效,较单独西药使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中医骨伤科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9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6-02

由于近年交通行业的发展,社会机械化进程加快,导致各种意外创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因此骨伤科患者也越来越多 [1]。骨伤科多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手术本身会带来创伤,且有适应证,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仍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因此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的研究仍然十分重要。在中西结合治疗疾病流行的当前,骨伤科也可采用中西结合的保守治疗模式,提高基本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骨伤科中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8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20-69岁,平均年龄(43.1±7.8)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两侧8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43.2±7.8)岁;左侧10例,右侧20例,两侧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患肢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生理盐水250ml、精纯克栓酶10U及尿激酶60万U混合液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生黄芪40g、鸡血藤20g、当归尾10g、牛膝10g、元胡10g、赤芍6g、川芎6g、红花6g、桃仁6g、地龙6g、姜黄6g、甘草3g、水蛭3g,用清水煎服,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疗程,1个月为1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2]。显效:患者疼痛消失,检查结果无阳性体征,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有效:患者疼痛有明显改善,检查结果无阳性体征,基本可以正常生活;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行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观察组治疗前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骨伤发生十分常见,特别是交通日益发达,社会日益机械化的今天,许多意外可能造成骨伤,因此骨伤科工作较重 [3]。目前骨科对于骨折主要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而类似股骨头坏死,也多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然而手术本身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会为患者带来医源性创伤,并且费用昂贵,因此部分患者仍然青睐保守治疗 [4]。保守治疗虽然无疗效优势,但总体效果基本令人满意,花费相对更小。

国内中西结合模式已逐渐成为保守药物治疗的一种,西医流入中国使祖国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骨伤科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5]。本研究纳入病例为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为骨伤科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致残率高,恢复周期极长,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而一些患者并不适宜进行手术,因此选用药物治疗,而传统药物精纯克栓酶与尿激酶虽然应用多年,但目前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联合中医治疗成为了提高疗效的一种途径。本研究选用药物补阳还五汤,药方整体效果为活血、补气化瘀通络。方中升黄芪为主,周行全身、补元起萎废。其余六味药物均有活血散瘀之效,通达患处,促进患处血液流通,利于患者恢复。药物治疗不在一时之功,急于求成可能因药物剂量过大产生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缓图之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采用客观的Harris评分进行对照观察,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补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中收到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昱,张.髓心减压植骨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股骨头坏死3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2):110-111

[2] 劳永锵.补阳还五汤预防下肢闭合骨折深静脉栓塞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149-150

[3] 刘志豪,肖学峰,贾琼,等.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11):982-984

篇3

解剖学是认识和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没有坚实的解剖学基础,诊断、治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在讲授桡骨远端骨折具体知识之前,应将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进行重点讲解,以利于学生对该病的理解和掌握。桡骨远端骨折指的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部位骨折,这个位置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属于解剖学薄弱处,遭受外力后容易骨折,而其中最容易被破坏的解剖学关系是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掌倾角是指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尺偏角是指桡骨远端的外侧茎突较其内侧长1.0~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这两个角度在骨折时常被破坏,因此整复时应尽可能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从桡骨远端解剖学角度理解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医骨伤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从解剖学角度出发把握全篇。提示学生在学习中医骨伤科学各个疾病时,注意理解和掌握每个解剖学部位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解剖学关系的薄弱之处。通过结合解剖学结构来理解和记忆,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病因病机、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中医特色疗法为讲授主线———重点突出,启发为主

中医骨伤学教材中“上肢骨折”章节包含12种疾病,每种疾病均有各自的主症、病机、移位方式和治疗方式等。除了要理解重点疾病病因病机外,还要掌握临床症状和中医特色疗法,其中包括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未曾涉及的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内容枯燥、抽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桡骨远端骨折的疾病病因病机、移位方向以及中医特色疗法讲授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即重点讲授学生较少涉及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熟悉或较易理解的知识,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骨折损伤的具体情况为主线,进行病因病机、移位方式、中医特色整复和固定的教学。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病机、移位方式、中医特色整复和固定中,病因病机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可在课下自学。《黄帝内经》中指出有“骨折的病因堕坠”“击仆”“用力举重“”五劳所伤”等。就本病而言,主要的病因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个方面,其中以间接暴力为主。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是指患者跌倒时由于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从病机上来看,人体受外因作用或内因影响而发生伤病,局部皮肉、筋骨组织的损害,均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和津液功能失调,一系列症状随之发生。正如《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指出局部与整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故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本课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骨折的移位方式,以及根据不同移位方式进行的整复和固定方法。因此,课堂上应重点介绍伸直型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及治疗方式。讲授时,应从移位方向入手,介绍相应的整复和固定手法,兼顾疾病自身特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患者腕背伸位跌倒,手掌着地后,感觉腕部剧痛,不敢活动,局部肿胀明显,有时可见皮下淤血,手指处于半屈曲休息位,不敢握拳,需要健手托扶患手方能减轻疼痛。如近侧断端压迫正中神经,则有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其典型体征有“银叉”状畸形,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背侧移位,近端有凹陷;“枪刺状”畸形,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桡侧移位,中指轴线与桡骨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直尺试验,正常时,将直尺放于腕尺侧,尺骨茎突距直尺在1cm以上,桡骨远端骨折时,尺骨茎突可与直尺接触;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直线关系,桡骨远端骨折后,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正常情况下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向远侧多出1.0~1.5cm[1]。不同移位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整复和固定方法。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整复方法:患者坐位,老年人则平卧为佳,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持上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min,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若仍未完全复位,则由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段尺偏掌屈,即可达到解剖对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方法:先在骨折远端桡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近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远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整复方法:由两助手拔伸牵引,术者可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远段骨折片向背侧推挤,同时用示、中、环三指将近端由背侧向掌侧挤压,然后术者捏住骨折部,牵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屈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屈曲型骨折的固定方法: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远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扎上3条布,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5周,儿童固定3周左右[2]。课堂上除了详细讲授移位方式和整复固定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如设计一个病例,让学生结合病例中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骨折分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总之,以病因病机、移位方式和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线进行教学,不仅能避免学生单纯凭借记忆进行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临床治疗思路,切实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因人施治

中医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套有效并且简便的疗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独具特色,夹板材料多种多样,取材方便[3]。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笔者认为应当因人施治。如对于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采用整复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在维持牵引下进行小夹板固定,固定期间可以进行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部活动等功能锻炼。仅仅进行骨折复位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中医内服汤药治疗调理。中医内治法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体遭受创伤,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不通则痛”,故需疏通气血。《血证论》《伤科补要》均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骨伤科疾病辨证施治的基础。一般按照三期辨证进行治疗:损伤早期(伤后两周内)宜采用“攻”法,治血与理气兼顾;损伤中期(伤后2~6周)宜采用“和”法,注重和营生新、续筋接骨;损伤后期(伤后6周)应采用“补”“温”法,以温通经络为主。三期辨证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旧、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精髓之一[2]。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骨折整复后的恢复情况。若中医整复失败或小夹板固定不能较好地维持,或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课堂教学时,向学生说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应因人施治,用西医的方式明确骨折情况,用中医辨证论治调理全身情况,同时运用小夹板和整复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

4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由于中医骨伤科学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听讲,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需要。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理解、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式,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密相关。教师除了进行具体知识的教授,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和现场演示以及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掌握骨伤科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如针对骨折后肿胀、畸形、瘀斑,骨折复位手法及夹板外固定操作程序等,可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详细阐述,简短的视频配合适当的讲解就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又如在学习诊断依据时,可以根据X线、CT片等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直观阐释,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得。在学习整复手法时,应用视频向学生讲授整复方法和注意事项。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B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和评价的网络教学平台[5]。教师可以将上课时应用的课件、图片、视频上传至BB平台,学生可随时预习及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BB平台,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可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6]。

5结语

篇4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病的精英汇萃于此,该院名誉院长尚天裕以研究小夹板治疗骨折享誉于世;院长胡荫奇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在老一辈骨伤科专家的带领下,多年来,望京医院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闻名于国内外。

各种急慢性骨折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该院骨科通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专治各种骨折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及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该固定器和疗法被卫生部列入十年百项科研成果,向全国普及推广。该疗法治疗骨折不用开刀,仅通过贯穿骨骼的2至3枚骨圆针并用骨折复位固定器连结,固定于体外,即可牢固固定骨折直至愈合,而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患者下肢伤后1至2周即可拄拐下地行走,生活自理,恢复近乎正常人的生活。由于这种疗法使骨折局部一直存在着生理性应力刺激,故骨折愈合快,骨痂质量好,而又不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还能使骨折愈合与关节活动的恢复同步进行。骨折愈合后拆除骨折复位固定器,拔除骨圆针,治疗即告结束,无须第二次手术,疗程大大缩短。此外,在治疗骨折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还创新性地应用小切口技术,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治疗四肢畸形(如“O”形腿、“X”形腿)、骨折畸形愈合,并研究开展肢体增高术。

该院骨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体滑脱症、脊柱外伤、颈椎病、脊柱相关疾病及各种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获得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技进步奖。他们采取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多数患者通过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药理疗、离子导入、封闭(局部痛点、神经根、硬膜外等)、三维多功能电脑控制牵引复位等治疗,可使疾病症状缓解或消失。

被世界称为亚癌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是医学界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该院骨科根据中医理论,以三期辨证为基础,以中药汤剂及胶囊内治,配合手法、牵引等外治为主,结合中药制剂输液及必要的手术,同时配合免负重支架及髋关节功能训练,能较快消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达到骨坏死修复与关节功能恢复齐头并进的效果。

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该院骨科采用一整套独具特色而疗效显著的治疗措施,如手法推拿、牵引、中药内服外敷、加研磨、理疗、关节冲洗、关节镜手术清理骨赘等方法,并系统指导功能锻炼,可迅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达到98%以上。

拇外翻多发生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响足部美观,造成行走不便。以往治疗采用大切口截骨,钢针或镙丝钉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需住院卧床3至4周。该院骨科创立了中西医结合小切口治疗拇外翻的新方法。该方法只用局部麻醉,采用小切口(不超过1厘米)手术,不作内固定,不缝合,不打石膏,愈合快,术后能下床活动。现已治愈2000多例患者,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所三级中医综合性医院,该院在内科、针灸科、妇科等领域也具有较强优势,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老年病、胆囊炎胆石症、外阴白斑、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的治疗上也独具特色。

望京医院以“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用其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高超的医疗水平带给广大患者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6号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邮 编 :100102

篇5

李飞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魏氏伤科立足于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突出“内外并重、气血兼顾”的整体观念,注重手法、强调导引、擅用方药,以内外合治调复平衡。作为我国早期骨伤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魏氏伤科中西交融、取长补短的思想使她在现代临床上紧跟时代的步伐,却同时保持着传统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手法检查——指掌间透摸X线、CT、核磁片无视的端倪

“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肌筋”

魏氏伤科手法兼具传统治伤手法和推拿的特点,独具特色,强调将手法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魏氏伤科运用“望、比、摸”三法作为检查诊断伤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摸法。通过望诊,并与健侧对比,再结合摸诊:必须用双手细摸受伤的部位及周围邻近部位,对损伤的骨和关节、肌肉都需用手进行触摸,依靠触觉可寻找压痛点,根据压痛部位、程度可确定是骨折、脱位,还是软组织损伤。

望、比、摸三法,不仅在诊断技术落后的过去举足轻重,即使在影像检查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如,家长幼儿园放学接回孩子,发现孩子不停哭吵喊痛,又说不清怎么回事。急急忙忙抱到医院,家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此时,望、比、摸三法就派上大用场,医生通过手法检查,能做到对疾病有一个基本了解,作出初步诊断。此外,影像技术虽然先进,但有些疾病却不能在X线摄片或CT、核磁片上显示,如:筋出槽、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肋软骨炎、小关节紊乱、骨膜损伤等,望、比、摸三法的作用不可忽视。

附图:魏指薪指导李国衡检查病人(复件伤科照片左下图)

手法治疗——精确、迅速,手底乾坤拨乱反正

“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深有浅、有顺有逆”

魏氏伤科在手法治疗过程中强调要按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疾病进行,并将手法细分为骨折复位手法(16种)、关节复位手法(10种)、软组织损伤手法(单式手法14种和复式手法18种)、内伤手法(8种)等,从而使手法的治疗更具精确度。

以魏氏伤科的基本手法督脉经手法治疗为例,督脉经手法是魏氏伤科治疗腰痛的基本手法,许多治腰手法均是在督脉经手法基础上进行加减的。术中在牵引的同时,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从脊柱棘突两旁自上而下进行点按,对压痛点进行强刺激,并点揉膀胱经穴以通利督脉、膀胱经之气滞瘀血,然后通过对患肢的提拉过伸达到拨乱反正、骨正筋柔、经络气血得以周流的目的。督脉经手法疗效迅速,如掌握适应证,排除急性炎症、脊柱结核、肿瘤或因内科病而引起的腰痛症,对年老体弱患者注意手法力量,往往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附图:督脉经手法治疗

导引锻炼——治伤不光是医生的事,病人也要动起来

“活动肢体,动摇筋骨,自身按摩,擎手引气”

魏氏伤科治伤除重视手法治疗之外,还格外注意结合导引锻炼治疗。导引疗法,或称为练功疗法。魏氏伤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以及几代人的实践,对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导引方法,其中有刚有柔,或刚柔相济,姿势齐全;有的还结合呼吸吐纳,对促进骨伤科疾病的痊愈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导引疗法尤其方便了很多外地、郊区和老龄病人,让他们免去往返奔波之苦,并因为能够长期坚持而获益。

图为魏指薪指导病人导引锻炼

生活实例

顾先生48岁。右肘酸痛半年,曾在国外作局部封闭,症状已有改善,但在旅行中拎了重物以后,症状又反复,疼痛加重。经局封和理疗等效果不佳,而来找魏指薪老师治疗。

魏老诊为右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指导病人做一套屈肘旋伸导引法。整套动作分三步,包括屈肘、旋后、旋前、伸直等动作(见图1、图2、图3)。三步为1节,连做5节为1次导引,每天需练3次,不间断。1个半月后,顾先生症状基本消失,继续锻炼4个月后随访,已获痊愈。

传承人的心声

李飞跃

魏氏伤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简、便、验、廉的诸多疗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享誉海内外。在注重手法和导引等特色疗法的同时,魏氏伤科在方药运用上注重辨证施治,总结出了三圣散、断骨丹、四肢洗方、蒸敷方、扶气丹等一系列名方和验方,并通过创新,研制出了三七巴布膏等更符合现代临床需要的新型伤科制剂。

然而由于经费不足,以前很多常用的、疗效确切的魏氏伤科成方因临床研究不足而达不到审批条件,被取消制剂批号,损失了一批廉价有效的药物。而具有魏氏伤科学术流派特色的治伤手法和理伤导引等传统技术,亦缺乏系统深入整理。

我们希望,百年魏氏伤科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能注入新的活力,得到系统整理和研究。她的特色能以课徒、著作、影像记录等各种形式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祖国医学治伤“简、便、验、廉”的无穷魅力。

篇6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治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08-02

doi:10.14033/ki.cfmr.2015.13.054

一般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一种因膝关节的局部损伤、炎症以及慢性劳损造成膝关节软骨变性与活动障碍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势在必行[1-2]。文章将以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予以深入的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2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上述58例患者其中包括男30例,女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8.2±8.7)岁,平均病程(62±7)个月;根据骨性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指标评价为1级10例,2级12例,3级 27例,4级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与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关节穿刺治疗与口服药物疗法:对此组29例患者进行一般消毒、铺无菌巾,用(2±0.4)%利多卡因实施浸润麻醉。以内外膝眼紧贴髌骨下端以及髌骨上放平行线和髌骨外端垂直线的交点做为穿刺位,予以11号针头边向内下端进针边抽吸,针位以关节间隙为准;若出现关节积液患者,抽到积液后再加深一点,多角度吸取积液,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伤及关节软骨,护理辅助人员要帮助按压髌上囊位置,予以关节积液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将玻璃酸钠(1.5±0.5)ml注入关节腔中,注射后被动屈膝部(3±1) min。每7天进行1次,每5次为一个治疗循环;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使用口服药物:塞来昔布胶囊,(188±30)mg/次,每天服用1次;硫酸氨基葡萄糖,(87±16)mg/次,每天服用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深入治疗,处方包括地黄(28.8±4.2)g,山茱萸(13.1±2.2)g,山药(17.8±2.3)g,

川牛膝(16.3±1.5)g,菟丝子(11.4±3.3)g,鹿角胶(9.5±2.7)g,龟板胶(8.6±0.4)g,桑枝(9.7±1.2)g,川芎(11.4±1.1)g,地龙(9.6±0.9)g,延胡索(11.2±0.6)g,独活(9.4±0.5)g,桑寄生(11.9±1.5)g,炙甘草(5.8±0.9)g。每天两次一剂用水煎服,(289±12)ml/次,一周为1个治疗循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通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与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180~400 d。通过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的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无效

(例) 有效

(例) 显效

(例) 临床治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n=29) 1 3 13 12 93.33

对照组(n=29) 7 7 6 9 77.67

3 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合人授,经络气血不畅,闭阻阻塞而为“痹”[3-4]。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膝是宗筋之所集合,如果肝肾异常,气血阻滞,同时伴随感风寒湿热之邪,造成经络气血不畅,长此以往,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形成骨痹症候,所以,此病属本虚标实、本赓标痹的典型。也就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基础,而气机不畅、湿淤内积、经络阻滞是肿痛的核心所在[5-8]。

此次研究中药方药中的熟地黄甘柔可以补血,同时还可滋肾填精;在此基础上加用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则可以健脾益气,菟丝子补肾固精,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龟板胶益肾健骨加强主药的药性,川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桑枝祛风通络、可以改善关节,独活、桑寄生祛风湿、止痹痛,川芎、地龙、延胡索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炙甘草调以及诸药[9-12]。总的来说,中医疗法在理论上是十分有效的。

此次研究利用对58例患者施以内服中药方剂以及塞来昔布胶囊,在此基础上配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等中西医治疗,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印证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颇佳,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詹强,唐君.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胫股角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唐君,詹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12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继教项目《推拿优势病种适宜诊疗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C].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周泉,王拥军,施杞,等.益气化瘀方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温州: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

[4]章建华,童培建,陈俊杰,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温州: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

[5]余健.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62例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6]白亚妮,钱澍,何子福,等.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桂林: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2009.

[7]静远,王恒和,葛永彬,等.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证候特点分析[A].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武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湖北省中医院,2007.

[8]朱翠玲,朱明军,刘新灿,等.中医药治疗心肌淀粉样变性案例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

[9]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4(5):521-523.

[10]时国建,常孝新.中药熏蒸加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3(1):105-106.

[11]吴剑,鲍同柱,肖长义,等.栀子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及IL-1 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15(2):218-210.

篇7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篇8

大家下午好!

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推进”活动进入攻坚阶段、全市上下奋力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之际,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南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加工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平潮镇党委、平潮镇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我们平潮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镇工业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7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7.0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工业投入5.5亿元,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完成时序进度任务,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在今年上半年南通市工业50强乡镇综合排位中,我镇名列第五。

今天的热加工中心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我镇今年的重大项目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踏上了新的征程。该项目是我镇今年引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4.88亿元。该项目落户于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的钢结构产业核心区——捕渔港村,占地400亩,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1亿元,新增利税1.35亿元。该项目的建设投产,符合我镇沿江产业的发展规划,必将为拉长和加粗平潮镇船舶钢结构产业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使热加工中心项目能够及早开工、尽快投产,我们将竭诚服务,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立一个理念,即“围墙内的事情企业做,政府不干预;围墙外的事情政府包,企业不分心”的合作理念,使对该项目的服务成为我镇下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组建两个班子,即“项目推进领导组和项目实施工作组”,倾全镇之力推进该项目建设进程。

三是实施三大服务,即“项目报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保姆式服务,后续发展跟踪化服务”,着力化解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平潮镇快速发展的昨天、今天,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倾心扶助和无私奉献;平潮镇精彩纷呈、魅力无限的明天,更是期待着在座各位一如既往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扶持。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唱响平潮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共同演奏平潮和谐进步的最强音!

最后,恭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南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加工中心项目前程似锦,兴旺发达!

篇9

[关键词] 津沽推拿;学术流派;源流

[中图分类号] R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20-03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of academic schools of "Jin-Gu massage"

DONG Hua WANG Jingui

Department of Massag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Jin-Gu massage is burgeoning massage innovative schools in Tianjin, but its theoretical basis stems from the massage innovative theory of massage masters Hu Xiuzhang, Li Molin and orthopedics masters Ye Xixian combining with professor Wang Jingui.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u massage and its two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y diseas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medical diseases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Jin-Gu massage, so as to further enrich the academic connotation of Jin-Gu massage, and expand its influence.

[Key words] Jin-Gu massage; Academic schools; Origin

王金贵教授将自己在推拿专业领域多年积累的临床与科研经验梳理后,融合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天津推拿名家的特色手法与理论精髓,整体出一套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推拿治疗体系——“津沽推拿”创新流派。虽然名为创新流派,实际上是将天津地区特有的推拿名家经验加以继承、创新,藉此规范了推拿诊疗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极大地丰富了各流派原有的疾病谱,提高了推拿专业在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生命力。

1 津沽推拿历史源流

天津是中国北方第二大城市,毗邻北京,因漕运而兴起,取“天子津渡”之意而得天子赐名[1]。“津”、“沽”均为天津的别名,既可单用,又可合称。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期,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界精英也随之云集至此,也因此促进了天津地区各行业的飞速发展。推拿因其独特的手法治疗体系与绿色无副作用的治疗理念受到众多患者的欢迎。众多推拿界的流派创始人纷纷留驻天津发展,为天津后来形成多个推拿流派奠定了人文基础。

1.1 胡秀璋腹部推拿

胡秀璋老先生先后跟师于安纯如、石汉卿两位名家门下,分别学习腹部推拿和外伤推拿。在津行医数十载,运用手法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并留下《腹部推拿学简编》、《推拿学讲义》等著作。胡老腹部推拿的特点[2-3]:①以脏腑与经络的关系为基础并善加利用,特别强调冲脉调理周身气血(即腹部推拿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源泉)的生理功能;②胡秀璋腹部推拿的独到之处——分层导疗理念,将腹部推拿理论化、系统化;③强调推拿功法的习练,指出医者只有做到了“心、意、气、力”四者合一,方能以自身的正气攻伐患者邪气;④胡秀璋认为只有规范使用手法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同时保护医者自身健康,是推拿手法规范化的先驱。胡秀璋的推拿理论基础丰厚,充分运用藏象理论,讲究调控本脏以改变相应系统的功能,因此在功能性内科病治疗上有着深厚的潜力可以挖掘。

1.2 李墨林按摩疗法

李墨林老先生擅长以手法治疗软质损伤类疾患。李墨林自幼随父研习正骨按摩技术,后又受业于少林。目前留世的李墨林著作有《按摩》、《李墨林按摩手法》等。李墨林按摩疗法的特点是:①重视经络腧穴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经穴在舒筋通络、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方面的功效;②对指针(又称穴位指压法)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并将配穴与现代解剖相结合,取得事半功倍之疗效;③重视手法补泻的灵活运用,在单次操作及不同的治疗阶段适时调整手法力道。

1.3 叶希贤推拿手法

叶希贤老先生先师从屈连海学习正骨,后至国医学馆学习中医。叶希贤在伤科疾病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凭借其在骨伤科方面特有的治疗手法,获得了多位国家首脑的肯定,赢得多项国家奖励和荣誉。他撰写的《中医按摩治疗肩凝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正骨讲义》等著作至今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习资料而被广泛传播。叶希贤治疗伤科疾病的特点[4-5]:①重视药物在伤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与手法的协同作用;②提出伤筋治疗重在顺理;③总结提出了包括治疗“九步按摩手法”“十步手法”等伤科手法治疗体系用于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推拿流派代表了天津地区近代的推拿发展水平,在当时均属于全国领先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三大推拿流派都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如胡秀璋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生命力正逐渐减弱。李墨林按摩疗法强调通过腧穴、经络的调节,放松关节和软组织,过度依赖自行恢复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叶希贤正骨手法强调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但按照原有的操作理念,把握不好易引发医源性损伤。如果不加以发展创新,天津地区的推拿疗法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 津沽推拿的形成

与其说王金贵教授创立了“津沽推拿”,不如说是挖掘整理、提出了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津沽推拿”。他主要针对两方面疾病——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功能性内科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技能技法整理。

2.1 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王金贵教授以叶希贤与李墨林推拿理念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新性理论,针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提出了“松筋易骨”推拿疗法[6-8]。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范畴,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经脉瘀阻、筋肉挛急、气血凝滞,经云“不通则痛”而发此病。王金贵教授将自己总结的手法适时应用理论、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理论以及综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处方式配伍”综合治疗的创新理念引入“津沽推拿”,针对“筋出槽、骨错缝”分时辨证施治,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应用李墨林按摩疗法和叶希贤正骨手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经过了科研验证,形成“松筋易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这一研究方向。

“松筋”手法主要是针对“筋出槽”疾患存在的筋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借鉴李墨林手法特点,将指针手法在针对性选择的经穴或神经走行部位施以指压法,辅以弹拨及牵拉手法,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又减轻了传统手法治疗过程中伴随出现的疼痛等不适。“易骨”手法则是在“骨错缝”类疾病的治疗中,借鉴叶希贤“九步按摩手法”和“十步手法”中的操作手法和治疗理念,通过被动运动患者关节,纠正异常的解剖位置,恢复紊乱的关节结构。同时,在“松筋易骨”手法的基础上、配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并进行“处方式配伍”,结果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及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2 功能性内科疾病

胡秀璋腹部推拿认为推拿功法锻炼和手法规范化是一切疗效的基础,重视脏腑经络、“伏冲之脉”的介导作用,强调分层导疗理念。王金贵教授在原有腹部推拿传统理论基础上,从脑-肠互动途径解析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病的机制,围绕开展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为“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在机制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通脉健脾”“通脉调气”“通脉调神”为主的三套腹部推拿治疗方案,并将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进行“处方式配伍”,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心理生理性失眠等功能性内科病,确立“通脉”为功能性内科病治疗总纲,继承发展了传统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在手法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11]。

推拿与针灸、中药同为中医经典治疗手段,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其无创性疗法与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相对其他学科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后西医东进,中医发展遇到瓶颈,推拿的地位更是日益衰落,直至今日以盲人为从业主体,治疗对象局限于运动系统疾病。

此外,由于推拿学科自身特点——历代传承多为口传心授,少有专著,仅存的资料多散见于其它著作之中,且多散落于民间。推拿的古籍文献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资源,其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需求[12],然而推拿特别是内科推拿起源于天津,发展于天津,因此,就必须尽快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将其数字化,使大量散落在民间的记录资料重新焕发时代风貌,然后将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王金贵教授通过走访传人、搜集文献,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融入自己的学术经验,通过“原始创新”,总结出了“津沽推拿”治疗流派。在继承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名家的学术成就基础上,又将王金贵教授总结提出的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手法适时应用、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处方式配伍”等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和功能性内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推拿创新流派——津沽推拿。希望借此改变推拿仅仅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单一局面,使推拿专业实现跨越性发展,巩固天津推拿专业的学术地位,最终成为全国推拿专业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 航鹰.近代中国看天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51.

[2] 王金贵.胡氏腹部推拿法及其理论基础[J].按摩与导引,1999, 15(89):3-4.

[3] 孙庆,张树津,张震宇.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44.

[4] 张君涛,古恩鹏,孔令勤,等.津门中医伤科名家叶希贤之手法特色及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41-1844.

[5] 王平,古恩鹏,李远栋,等.叶氏伤科(叶希贤)正骨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64-65.

[6] 王金贵.辨证分期推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0,3(6):421-423,441.

[7] 王金贵,赵强,谭涛,等.“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8,25(4):345.

[8] 王金贵,孙庆,张震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手法治疗[J].中华脊柱医学,2004,1(2):34-35.

[9] 王金贵,王艳国,骆雄飞,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白兔模型不同脑区激活特征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8,25(5):377-379.

[10] 王金贵,王艳国,孙庆,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结肠组织脑肠肽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26(1):19-21.

[11] 王金贵,王艳国,谭涛,等.腹部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9):2-3.

篇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其标志性特征是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十分痛苦,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祖国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专门的记述,但根据其发病特征、典型症状来辨证分析,本病应属中医之“痹病”范畴。对于本病的治疗,国内外中西医均有较多报道及论述,现对本病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李扬 [1] 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将本病分为3型:血瘀气滞型,选用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风寒夹湿型,选用祛风散寒、除湿通脉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肾虚型,选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左归丸、右归丸加减治疗。王立新 [2] 将本病分为:风湿型,治以祛风湿、通经络,方用独活寄生汤;湿热型,治以清热祛湿、宣通经络,方用宣痹汤;风寒型,治以祛风寒、温经络,方用活络丹;血瘀型,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肾虚型,肾阴虚者治以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肾阳虚者治以温补肾阳,方用青蛾丸加减。陈建新等 [3] 将本病分为4型:寒湿型,方用独活寄生汤;肾虚型,方用补肾壮筋汤;湿热型,方用四妙丸;陈伤瘀血型,方用活络效灵丹。刘鑫等 [4] 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发时治标,缓时治本,急性期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为主,缓解期以温通肾阳、疏筋通络为主。各方均有有效病例佐证。

2 单验方治疗

崔惠全 [5] 自拟腰腿痛方: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延胡索12g,香附12g,枳壳12g,川芎12g,鸡血藤30g,独活12g,细辛3g,威灵仙15g,地龙15g,川牛膝15g,桑寄生30g,生黄芪20g,当归15g。气滞血瘀型加厚朴10g,丹参20g,地鳖虫6g。风寒湿痹型,风痹加防风12g,五加皮15g,全虫6g;寒痹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湿痹加白术15g,薏苡仁15g,木瓜12g。肝肾虚型偏阳虚加川断30g,羊藿15g,杜仲12g;偏阴虚加鳖甲15g,龟版10g,枸杞子30g。7剂为一疗程。宋淳 [6] 自拟当归止痛汤治疗本病,对于急性发作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基本方组成如下:当归15g,元胡10g,三七粉(冲)3g,赤芍15g,桂枝10g,木瓜10g,川牛膝15g,生甘草6g。按常规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或每周5剂,最多服60剂,最少服10剂,平均29剂。钟琪 [7] 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本病:独活12g,川芎、当归、三七粉(分冲)各10g,怀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白芍20g,蜈蚣2条,全蝎6g。偏于气虚者加黄芪60g,党参30g;偏于寒湿者加威灵仙15g,细辛6g;偏于湿重者加薏苡仁20g,防己10g;偏于肾阳虚者加肉苁蓉、骨碎补各12g;偏于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g,山茱萸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刘忠、刘汉英 [8] 从1997年6月至今运用益肾健骨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方药组成:鹿鞭6g,当归15g,枸杞18g,杭芍20g,锁阳12g,何首乌18g,乌梢蛇15g,龙骨24g,牡蛎24g,女贞子12g,杜仲15g,生地12g,山萸肉12g,土鳖虫9g,苏木9g,海狗肾6g,丹参30g,秦艽9g,元胡9g。蜜丸9g,200丸,每次10丸,每日2次,黄酒或白开水冲服,1个月为一疗程。

3 按摩牵引疗法

成鹏、郎海涛等 [9] 研究比较了传统牵引疗法及多方位牵引疗法(即一维牵引疗法和三维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其显效率分别是40%和71%,总有效率分别是83.5%和95.3%,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多方位牵引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牵引疗法。招仕富 [10] 采用平衡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0例,分别运用背部手法:提升按压、扳肩推按、牵拉推顶、抱顶、悬肩转胸、点揉按捏背腧;腰部手法:推按牵抖、牵提按压、提拉推腰、推肩扳腰、旋转推挤、按捏夹脊;骶(髋)部手法:按压骶髂、提按骶盆、屈髋按压、斜扳盆髂、旋髋蹬腿、摇盆摆腰。对照中西药物及牵引治疗组其结果在优良率、复发率、有效率的比较上都有明显优势。屈冰、卢一国 [11] 介绍运用民间经络收放点穴疗法配合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第1步患者仰卧位,取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点按;第2步患者俯卧位,在腰痛点上反复按揉,再取双侧气海俞旁开约1cm处点按约3~5min,后沿膀胱经承山、委中、承扶、环跳顺序点穴;第3步患者俯卧,手法整复脊椎小关节;治疗后嘱患者休息。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果治愈219例(57.03%),好转137例(35.68%)。赵军 [12] 介绍牵引推拿同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机械牵引后运用牵引抖腰、按揉捏脊、斜扳牵引、患肢腰髋压伸、屈膝屈髋下压,再配合骨盆牵引及脱水疗法治疗129例,痊愈43例,显效57例,有效24例,无效5例。

4 针灸治疗

采用针灸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李扬 [1] 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常用穴位有夹脊、环跳、承扶、委中、承山、命门、阿是穴等;随证配穴:寒湿重者加风府、腰阳关,劳损者用膈俞、次,肾虚者用志室、太溪。临床辨证应用补泻手法。刘鑫 [4] 取穴以华佗夹脊穴、关元俞、环跳、委中、昆仑、阳辅等为主;肾虚明显者加肾俞、太溪;阳虚明显者加温针灸夹脊穴1~2壮;亦可用药物作穴位注射。李俐 [13] 等运用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疗法,取穴为与椎间盘突出部位相应的腰夹脊穴及膀胱经穴位(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殷门、承山),胆经穴位(环跳、阳陵泉)。同时,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研究,朱碱、龚飞 [14] 等报道用温刺借助艾火热力,温通经络、宣通气血,热能不但传导到发病部位,扩散到周围病变软组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还有直接热疗作用,指出针、灸叠加作用可使镇痛效果加强。

5 中药导入疗法

周小波、金涛 [15] 将中药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鸡血藤30g,红花10g,桃仁10g,白芷20g,苏木16g,附子10g,麻黄6g,按常规煎好,将浸好中药液的药垫正极放在腰部病变部位,负极放在患侧坐骨神经通路最疼痛处,开通电源,逐渐加大电流,使患者自觉腰部有电流沿患侧坐骨神经向下串行,感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10~15min即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并与未加药40例对比,疗效明显优于未加药组。钟琪 [7] 报道将川乌、草乌、当归、三七、乳香、没药、白花蛇各20g,续断、怀牛膝各30g,分别粉碎,过40目筛,用40%酒精浸泡半个月,过滤制成50%酊剂。操作时选择腰椎病变部位两侧旁开2cm处或腰部痛处、下肢痛处,将酊剂浸透滤纸,放于4~6层衬垫上,将4极的橡胶板插于衬垫中,固定于上述部位,接通电源,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治疗组治愈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57.1%。

6 注射疗法

张荣环等 [16] 采用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余例,分行盘内注射等治疗,随访193例,优良率达91%。王仁等 [17] 报道采用胶原酶溶核技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滕蔚然 [18] 总结胶原酶溶核术临床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文献有效率为72%~86%,在国内开展20多年有效率为77%~96%。

7 手术疗法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一部分患者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包括 [19] (1)症状重,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接受牵引按抖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者;(2)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有完全或部分截瘫者;(3)伴严重间歇性跛行非手术疗法无效者;(4)合并腰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者;(5)反复发作的中青年患者。目前临床普遍采用髓核摘除及减压手术。张禄堂 [20] 等运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手术患者各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疗效相似,但软骨板 破裂型及弹力型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达100%。我科总结椎间盘摘除术132例,以开窗减压术为主,优良率98.2%。张玉良 [21] 等采用单侧小切口显露,行黄韧带切除开窗法摘除突出的髓核,治疗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优8例、良3例,所有病例腰腿痛均消失,其中3例良者偶感腰部僵直不适。及时恰当的手术治疗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其劳动力,远期效果好,但如处理不当,也可发生严重的合并症。这就要求术者有高度责任心,正确掌握适应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手术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适当的手术器械。侯树勋、李明全 [22] 等对1981~1993年间行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信件问卷随访(随访时间8~20年,平均12.7年),收到有效回信104封,提出针对椎间盘突出不同病理改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开窗法适合一侧症状、单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半椎板切除适用于一侧症状、相邻双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对一侧症状而影像学提示对侧突出明显的在有症状侧行开窗手术;对双侧症状椎间盘突出可根据影像学改变采取主要突出侧开窗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除巨大的中央型硬膜囊内椎间盘突出外应尽量避免全椎板切除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突出,除突出间隙有明确的不稳征象外,摘除髓核后不必行预防性椎间融合;手术中应注意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这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的关键。

8 综合治疗

目前,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许多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单纯的牵引、推拿或硬膜外注射疗法损伤大,有效率不高,而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因其有效率高、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已逐渐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朱敏等 [23] 报道在临床采用脱水结合腰大肌肌间沟封闭和骨盆牵引及推拿联合疗法治疗本病153例,随访125例,随访时间2~8年,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病例中男92例,女61例,年龄22~58岁,病程5天~15年;治疗过程中先进行脱水措施,用20%甘露醇250ml合50%葡萄糖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mg,每日4次分别交替静脉推注,一般使用2~3天后进行腰大肌肌间沟封闭。患者健侧卧位,将混合有醋酸强的松龙50mg的1%普鲁卡因40~50ml按常规注入患侧腰大肌肌间沟,约10~20min,药物显效,患者感腰腿痛缓解,患侧下肢无力,检查见下肢肌肉明显松弛,再进行骨盆牵引,牵引力量适中,维持15~20min。最后进行大推拿手法按摩,按传统八法进行:(1)直腿抬高;(2)摇髋拽腿;(3)侧卧斜扳;(4)回旋震腰;(5)揉腰封背;(6)颤腰;(7)牵抖摇晃;(8)穴位弹拨。以回旋震腰及斜扳为主。以上疗法除脱水1项在初期使用外,其余3项每周1次,常规使用3次。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3周后下床活动,同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结果优良率94.4%。这种综合疗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各自治疗的特点,又相互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阻断了因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突出压迫水肿、粘连加重压迫这样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治愈率。但这种疗法以中央型或巨大椎间盘突出、多间隙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半钙化、椎间盘突出伴椎管或侧隐窝骨性狭窄为禁忌证。李国庆 [24] 等也采用脱水疗法配合电动牵引、推拿整复、内服中药及功能锻炼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

9 其他疗法

刘志群等 [25] 运用中药熏蒸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药物蒸气熏蒸药力直接作用于患部,改善深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疗效显著。沈钦荣等 [26] 运用灵仙痛消散热熨疗法,药用威灵仙20g,制马钱子10g,蕲蛇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制附片10g,肉桂10g,独活10g,宣木瓜20g,陈艾叶10g,白芥子10g,川萆20g,寻骨风10g,伸筋草10g,地鳖虫10g,三棱10g,莪术10g,杜仲10g,丁香10g,细辛20g,冰片10g,共研为末,装袋放于患处,用白酒浸湿,上敷热水袋加热,每日1次,每次40min,取得良好疗效。

10 小结

综上所述,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证实,除了约10%的患者须行手术治疗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得到临床认可和发展。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本病时常重视局部,很少从整体观进行分析总结,中医理论恰恰能弥补其不足,所以应当在诊断治疗中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另外,还要注意本病在治疗方案选择时的禁忌证,要严格掌握,以减少误诊、漏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完善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扬.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0,2:33-34.

2 王立新.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6例.中国骨伤,2000,513):291.

3 陈建新,陈定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保守治疗.福建中医药,1998,2(29):11.

4 刘鑫,周远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中国骨伤,2000, 5(13):297.

5 崔惠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中国骨伤, 2000,9(13):563.

6 宋淳.自拟当归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初步体会.北京中医,1998,4:18-19.

7 钟琪.中药透入配合中药内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新中医,2000,3(32):19-20.

8 刘忠,刘汉英.益肾健骨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与析.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9:279-280.

9 成鹏,郎海涛.两种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中国骨伤,2000,5(13):287.

10 招仕富.平衡整脊三部十八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9:304-308.11 屈冰,卢一国.点穴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 新中医,2000,3:26.

12 赵军.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9例分析.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9:269-270.

13 李俐.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福建中医药,1999,1(30):32.

14 朱碱,龚飞,童刚.温刺镇痛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00,3(21):235-237.

15 周小波,金涛.中药导入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中医,1998,5:40.

16 张荣环,李勇强.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2000,5(13):286-287.

17 王仁,朱世东.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00,1(21):55-56.

18 滕蔚然.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9:40-43.19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23-1524.

20 张禄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及临床意义.中国骨伤,2000,5(13):259-261.

21 张玉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诊治体会.中医正骨,2002,2(14):42.

22 侯树勋,李明全.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3,9(23):513-516.

23 朱敏,凡道斌.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2000,5(13):298-299.

24 李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中国骨伤,2000,5(1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