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7 15:0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存在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习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高危新生儿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68-01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围产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生儿的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针对高危新生儿建立了重症监护的病房[1]。但是高危新生儿是较脆弱的群体,在新生婴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主要的是脑损伤,也是导致幼儿时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对预后进行改善,减少和避免由于脑损伤而导致的后遗症,让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不断实践探索的主要任务。现在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80例干预组和80例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护理措施。首先对两组患儿进行确诊,对于不符合治疗标准的患儿进行排除。跟患儿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出现智障的可能性,根据家长的意见,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早期干预的主要方式是:住院期间患儿的病情稳定后让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视力、听力和触觉等感知进行训练;出院之后进行护理干预,让高危新生儿进行定期的复诊,医生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营养饮食建议;让患儿积极地定期参与早期的干预训练,家长要耐心全面的配合。
1.2.2在随访中如果发现可能出现高度脑瘫的患儿要及时的就医,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训练。定期的让患儿进行体检,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合理喂养的指导,配合做系统的干预训练,预防疾病。根据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智能和运动发育的指数进行测试。
1.2.3对两组高危新生儿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智能发育,新生儿在0到2岁的时候是中枢神经系统最迅速的发育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2]。未成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虽然会受到有害因素影响,生理性的神经细胞死亡增多,但是在脑部的区域还能够再产生新的细胞。在一些情况下,神经元皮层的结构会受到损害,但是对功能上的通路影响不大,能够在功能上得到代偿。以上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说明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能够对高危新生儿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智能和运动指数得到提高,改善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因此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3]。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干预,能够对改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随访,采取早期干预的新生儿能够及时发现高危新生儿出现脑瘫,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早的赶上同龄人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对高危新生儿在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采取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和预防脑瘫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4]。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首先能够让新生儿的家长进行积极地配合,根据医生的指导,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进行干预训练,对训练方案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达到更好地效果。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利凤,熊月娥,腾林海,王芝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中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58(06):58-59
[2]李小洁,姚志红,高永芳.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73(02):73-74
篇2
1准备抢救工作
为了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我科相对固定了有经验、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操作的护士来负责组织高危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当班的护士在接到高危新生儿入院的通知后,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暖箱、辐射抢救台、被服、尿布的预热、氧气机供氧设备、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患儿入院后迅速及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
2注意保暖
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致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硬肿症,还可造成低血糖,因此应加强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应放置暖箱内,按日龄和体重给予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使其的体温维持在36.5℃~37.4℃,以减少能量消耗。体温不升者按1 h升温1℃逐渐复温,复温期间测体温1次/h,稳定后没4 h测体温。随时注意温箱的变化,各项护理尽量在箱内进行,随时关好箱门,以减少温箱的波动。
3监测呼吸
在高危儿中尤其是早产儿和窒息儿常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通气和换气功能的障碍,而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机体的氧合和新陈代谢,造成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代谢紊乱,所以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对入院时已存在紫绀或呼吸困难的高危儿,应立即给予吸痰或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情况,调整供氧的浓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翻身、拍背、吸痰1次/2 h,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监测血糖
新生儿因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体内的糖元储备不足,而耗糖相对较多,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对高危儿在生后24 h内,尤其是8 h内应常规监测血糖,是血糖维持在2.2~6.1 mmol/L,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高度重视,避免缺氧、低体温,同时要注意观察低血糖的症状,其症状为非特异性,仅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呼吸暂停、惊厥等,若不仔细观察常被忽略。
5合理喂养
篇3
【关键词】护理风险 防范
本文就产科爱婴区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出防范对策。
1 护理风险隐患
1.1产妇多,周转快,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护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观察不及时,产后出血抢救不及时或病情变化快等纠纷。
1.2新生儿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够成熟。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生意外,来势凶猛。
1.3脐带夹或气门芯胶圈松脱,致脐带出血,病房护士未按规定时间观察发现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异常情况,造成新生儿出血性休克、死亡。
1.4淋浴时发生新生儿烫伤。
1.5发生新生儿卡介苗重复接种差错,或将卡介苗接种至皮下组织,甚至超量注射。
1.6新生儿性别搞错或婴儿被盗也常诉诸法律。
1.7护理文书书写潦草,内容不全面;护士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沟通不到位等。
1.8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难度大,院内感染机会多。
1.9如厕的安全,产妇第一次小便后滑倒摔伤。
1.10流动人口多,保健知识不够健全,经济相对困难。易发生偷走,不结账的现象。
2 防范对策
2.1开展护士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的学习班及讲座,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学习,使人人达到学法、懂法、守法,并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加强护理质量监测 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制订护理纠纷防范预案,强化安全意识。积极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一些温馨提示,并及时告知产妇要注意的问题。
2.3注重“高危因素”把护理纠纷控制在最低限度
2.3.1高危人群 (1)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早产、产后出血;(2)要求较高、特别计较的人、教师、家属是医务人员或从事法律有关的人员及与新闻媒体关联的人群;(3)重男轻女者。
2.3.2高危时间 夜间、中午、双休日、节假日,是护理纠纷的高发时间,节假日前后及刚上班或临近下班时间,人们的安全意识松懈,也是事故高发时间。在此时间内,护士长要带头值班,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搭配。实行APN班,在高危时段加强人力,减少交接班次数,实行层级管理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2.3.3高危环节 (1)门岗把关,防止新生儿抱出爱婴区,限制小孩来病房探视;(2)预防接种:为防止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错误,将两种疫苗分开接种并安排经过专业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专人接种并做好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
2.4杜绝惯性思维以及“想当然”的做法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疾病的评估能力,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
2.5加强新生儿管理 新生儿入室时,认真与产房人员交接班,并与产妇核对、签订婴儿安全确认书一式两份,不断修改及完善相关内容。详细向产妇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发放温馨提示,对高危儿或窒息儿复苏后及时请儿科医生会诊或转新生儿科处理。
2.6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护士素质,写好护理记录 我院通过继续再教育、学历再提高、定期业务、护理文书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提升。要求每一位护士都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做到内容详细、真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晰。并注意护理文件与其他医疗文件同步性,对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措施,严格履行与患者的签约制度,每一份病历经过两人质控。
2.7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执行制度不严和违反操作规程是引发医护纠纷原因之最,重点抓好输液输血双人查对制度落实,护理操作中要做好三查七对并做好细节护理。
2.8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工作非常辛苦,在倡导给患者“人文关怀”的同时,护士也应得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长应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现代护理管理之中,关心护士的身心需要,善于发现她们的不良情绪和变化,并正确引导,为护士的专业发展和进取提供机会,在科室营造一种团结协作、充满进取与友爱的氛围。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 结论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院爱婴区近五年来,未发生护理纠纷,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以上。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5-02
高危孕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危险,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1]。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进行研究,探讨加强高危孕产妇妇管理在改善孕产妇生产结局中发挥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妇120例进行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高危孕妇诊断标准:孕妇存在骨盆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甲亢、并发外科疾病、胎位异常、3次以上人流、生育畸形儿史、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或高龄初产妇、乙肝等情况。在对照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57±6.23)岁,孕周12~40周,平均孕周(38.76±1.21)周,48例经产妇,72例初产妇。在观察组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36±6.45)岁,孕周15~40周,平均孕周(38.17±1.05)周,45例经产妇,75例初产妇。两组高危孕妇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高危孕妇应用常规高危孕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胎动、血压、体重等指标,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支持,并遵照医嘱给孕产妇使用适宜的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应用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有:
1.2.1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
建立高危孕妇筛查小组,定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筛查。筛查小组主要有妇产科主治医师、内科医师和护理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高危孕妇筛查工作,并建立高危孕产妇档案,严格根据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保证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诊治。
1.2.2建立高危孕妇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其中,建立健全转院会诊制度的同时,成立高危孕妇急救专家小组,并对各个地区的助产方法和技术进行指导,保证各个地区的助产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将高危管理规范制成宣传册,并督促各个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人员学习相关规范,保证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顺利进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高危孕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高危孕妇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管理质量。
1.2.3加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
孕妇出现不良情绪时,医务人员积极与孕妇沟通,鼓励孕妇,帮助孕妇树立顺利生产的信心。医务人员向孕妇讲解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嘱咐高危孕妇加强自我管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嘱咐孕妇多食用低钠、高蛋白、高钙、高钾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饮食量,保证孕妇体重在合理范围内。护理人员应指导高危孕妇合理休息,并注意采取正确的。医务人员指导高危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情况,并勤听胎儿胎心,且医务人员应加强临产孕妇的胎心监测,如果发现胎心、胎动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医务人员指导孕产妇每天间歇吸氧,并对高危孕妇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如果产妇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阵痛的情况,医务人员应指导其卧床,并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使用对应药物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高危孕妇的分娩结局,统计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危妊娠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年龄大于35岁、妊娠3次以上、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以及接触过有害物质、病毒、放射线等情况均可能会引发高危妊娠[2]。以往高危孕妇的管理工作重心均在高危孕妇的临床护理等方面[2]。目前,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加强了对高危孕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且取得的效果较理想[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无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了高危孕妇的筛选工作,建立了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规范,并健全了高危孕妇的转院和诊治制度。这些管理措施均有效提高了高危孕妇的管理质量,促使高危孕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上引发高度危象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并发外科疾病、不良孕史等[5]。对此,医务人员加强对此类不良因素的控制可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医务人员加强对胎动、胎心的监测,能够实时掌握胎儿的情况,且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尽早改善高危孕妇的不良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健全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并控制可能引发危象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翁海霞.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规范管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08):970-971.
[2] 蔡叶萍,黄书炜,吴爱芳,等.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筛查、监测和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06):813-815.
[3] 王海鸥.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对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07):124-125.
篇5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其对母婴危害较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各项身体机能仍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其生理过程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时期为新生儿各种疾病的高发时期[1]。
1 原因分析
2.1低血糖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代谢性紊乱疾病之一,但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2]。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新生儿有症状性低血糖。常不易被发现。妊娠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首先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高,大量葡萄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多,发生高胰岛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葡萄糖来源突然中断而胰岛素水平仍然较高,易发生低血糖。
2.2出生后新生儿肝糖原储存量较低,消耗大。吸吮奶量不足,致使其体内肝糖原迅速下降,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的情况。并且足月双胎儿出现低血糖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双胎儿的本身体质量较低;再者足月小样儿的出生率较高,并且低体较低的婴儿也容易发生低血糖情况,由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婴儿的体糖原较少,皮下的脂肪较薄,其各个功能也较差,这就导致早产儿及体质较差的新生儿无法保持稳定的血糖,进而出现低血糖情况。
剖宫产的新生儿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其原因为在进行剖宫产术前产妇必须禁食,极个别产妇的禁食时间较长,而术中进行常规的平衡液补充,葡萄糖的补充较少或较晚;再者剖宫产的新生儿不能像顺产的新生儿一样,不能立即进行早吸吮导致摄入不足,进而发生低血糖。在巨大儿中低血糖情况也比较多,其原因为胎儿代谢旺盛,出生后胰岛素分泌较高,容易发生低血糖,考虑与消耗大,进乳少有关。新生儿出生1~2 h内血糖最低,持续时间大于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由于血糖是大脑细胞主要的能量来源,低血糖可以影响脑细胞能量代谢。因此持续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复发生和严重低血糖,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极易影响新生儿脑细胞代谢。均可引起神经系统急性及远期的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不可逆性的神经系损伤。临床上出现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视力与认知障碍,遗留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癫痫、脑瘫等后遗症。
2 护理措施
2.1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和新生儿出生后6 h血糖动态监测。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婴儿能量的消耗。其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0%~60%,一定要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足月儿出现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或放热水袋。体重低于2000 g的新生儿,应尽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体重越轻,出生天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在36℃~37℃之间。 另外,母儿皮肤接触可以提供一个最佳的温暖环境。帮助保持新生儿身体的温度,必要的皮肤接触,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2.2早期多次足量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关键措施。早喂养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粘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和黄疸光疗的时间,防止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尿酮症的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过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应首先进行母乳喂养,如产妇产后没有及时的泌乳,可在生后1~2 h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乳喂养。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吸吮吞咽功能较良好,可直接进行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较差的婴儿,应使用鼻胃管进行喂养,同时进行非营养吸吮,可以使婴儿的胃排空加快,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使早产儿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尽快的进行母乳喂养。若热能仍不足或存在有不能经胃肠道喂养问题者,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对有发生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采取早开奶,早喂养,按需哺乳,补充脂肪和外源性糖类,维持能量代谢平衡,可有效避免或纠正新生儿低血糖情况。
2.3密切的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定时对婴儿监测外周血糖,以及定时的监测体温、心率、脉搏和呼吸等情况。严密的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哭声、肤色、肌张力、吃奶、大小便和睡眠状况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措施,确诊后应尽快的进行治疗。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是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最有效措施。如新生儿出现低血糖情况,无论临床症状是否严重,都应严格按照医嘱及时补充葡萄糖,尤其是有症状者,更应尽早适量补给。常用方法为:立即静脉注入25%葡萄糖液2~4 ml/k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 ml/kg),速度为1 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3~5 ml/(kg・h)[5~8 mg/(kg・min)],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经上述治疗,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者,改用12.5%~15%葡萄糖溶液以8~10 mg/(kg・min)速度输注。如经上述处理,血糖仍不稳定者,按医嘱给予氢化考的松5~10 mg/(kg・d)静滴或强的松1 mg/(kg・d)口服直至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24~48 h后停止,如血糖仍不升高,可给肾上腺素、二氮嗪、胰高血糖素治疗,并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对因处理。
总之,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要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好。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实施系统的高危新生儿监护,及时监测新生儿出生后血糖,给予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最合适的喂养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防止持续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282-283.
篇6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特对新罗区1998~2003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我区围产保健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新罗区18家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围产儿资料。
具有新罗区户口,在医院和家庭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方法和质控:根据每月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由我院信息科专人审核,每年进行1次出生及死亡漏报调查,及时补漏和进行质控,死因按国际疾病ICD-9分类。
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及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
从结果看,6年围产儿出生218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0.75‰,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X2=8.14,P
6年围产儿死因顺位及构成比:结果显示早产是围产儿死亡首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各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32.8%、20.4%、18.3%、15.3%。各年度之间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不同,1998年前4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1999年为早产、脐带因素、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2000年为早产、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2001年为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2002年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脐带因素;2003年为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早产、先天畸形。
篇7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c)-0160-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WANG Huan
Neonatal Department,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Methods 60 neonates with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high-quality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nurs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ure rate (66.67% vs 43.33%)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属于一种获得性疾病[1],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与患病新生儿中间[2],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肠黏膜损伤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新生儿小肠、结肠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3]。其主要症状是腹胀、便血等,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4]。近年来关于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症的治疗及护理方式有很多,但何种方式更具疗效是目前医学领域重点研究对象[5]。对此,该院采用优质护理针对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其中42例胎龄>35周,32~35周的18例;44例患儿出生时体质量>2 000 g,1 800~2 000 g的1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龄(35.1±0.3)周,原发病:新生儿肺炎15例,窒息3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胎龄(35.0±0.4)周,原发病:新生儿肺炎16例,窒息4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原发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禁食1~2周,恢复喂养并从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与浓度,保证患儿舒适并防止腹胀,注意患儿早期征象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NEC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及干预。
1.2.1 新生儿NEC高危因素的评估 ①胎龄评估:NEC主要是发生在早产儿与患病新生儿中间,早产儿因其在发育的特殊时期,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易引起肠黏膜缺血性损伤,另因其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内胃酸少及各种蛋白酶活性低,肠道的穿透性较高,以及肠道分解产物不完全,导致细菌容易侵入肠壁内繁殖,导致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病死率也高于足月儿。在临床上胎龄是判断肠道发育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新生儿进行胎龄评估,对于胎龄小的新生儿将其列为可能发生NEC的高危儿,及时进行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②体重评估:新生儿出生体重越轻,其NEC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因肌肉及肠壁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另轻体重新生儿需进行长期住院观察而更容易引起感染,都会引发NEC。因此需对新生儿体重进行评估,体重轻的需对其列入NEC高危儿,进行重点观察。③窒息评估:NEC发生及发展的基础是因其肠道黏膜损伤。新生儿发生窒息缺氧时,会导致肠道血管的收缩,血流量变少,导致肠粘膜缺氧,从而引起黏膜损伤。因此围产期新生儿患有窒息史的需将其列入NEC高危儿,进行重点观察。④感染评估:细菌感染易导致NEC的发生,肠道内病菌过多会直接导致肠道的损伤,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临床表现为典型、全身状况差、发病进展快,预后效果不理想,通常易导致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因此需对患儿进行感染状况的评估,如有感染者将其列入NEC高危儿,需进行重点观察治疗。⑤喂养评估:肠道运动方式不成熟、消化能力降低都易引起新生儿发生NEC,针对新生儿免疫、营养、生理等方面而言,母乳对新生儿脆弱的消化道更适宜,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喂养。⑥药物评估:新生儿的各项功能都比较不成熟,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肠道黏膜损伤等,从而引发NEC。另可通过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1.2.2 新生儿NEC的干预 ①病情观察:早期NEC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早期患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发生误诊现象,故在护理过程中应全面、系统的进行观察患儿的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精神、面色、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是否有烦躁不安、心率减慢、呼吸暂停等到现象;密切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性状、量、次数,如排粘液便或鲜血样便,应立即送检;观察呕吐物的量及颜色,如为黄绿色、鲜红色及咖啡样色应注意;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并伴有肠鸣音减弱,应及早拍摄腹部 X 线平片,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②胃肠减压:胃肠减压的有效性能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是治疗NEC首要方法,具体方式可用经口插胃管连上胃肠减压器,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护士每班测量胃肠减压引出的胃液量及性质,并详细记录。③正确:错误的易引起患儿发生窒息及猝死现象,应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④感染预防:患儿感染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死亡,因此需对感染问题进行预防,集中进行护理操作,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床边保护性隔离,各种器具应定期消毒。⑤合理喂养:在静脉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恢复饮食要循序渐进,一般先试喂5%葡萄糖水,连续试喂2~3次后,患儿如无腹胀和呕吐,可通过微量配方奶或母乳进行喂养,从少到多,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⑥药物合理使用:为避免错误用药导致患儿不良反应,需严格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因药物引起的相关副作用,及时采取措施。⑦情绪护理:患儿由于长期禁食、腹痛而易烦躁哭闹,可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病室内播放轻柔音乐,使患儿安静,以利于疾病恢复。因患儿出生时就被送进监护室隔离治疗,易导致家长心理焦虑、紧张等,从而对治疗不配合,因此需积极主动的讲解病情并进行安慰,让其得到正确的了解,减轻其顾虑,增加信任感,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儿不同胎龄、体重与发生NEC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③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通过数据SPSS16.0软件来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使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
2 结果
2.1 观察患儿胎龄、体质量与NEC严重程度比较
胎龄小及体质量轻的患儿,其NEC越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8±1.5)d,对照组为(29.1±3.6)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以小肠急性广泛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急症,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节段性肠炎[6]。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的症状,起病快速,病情变化也快,多数患儿的症状严重,病死率极高[7]。如治疗不当或延迟,患儿可能数天就会导致死亡[8]。其护理的好坏同样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对患儿的恢复及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优质护理通过提前对患儿进行相关评估及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
通过该研究发现,NEC轻微的有37例,胎龄为(36.89±2.05)周、体质量(2245.73±228.56)g;较严重的有15例,其胎龄为(35.85±1.73)周、体质量(2144.63±215.57)g;严重者有8例,其胎龄为(34.76±1.62)周,体质量(1982.11±152.41)g,说明患儿的胎龄越小并体质量越轻,其NEC越严重,护理过程中对胎龄小及体质量轻的患儿需进行重点关注。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患儿有20例(66.67%)治愈,10例(33.33%)好转,;对照组患儿有13例(43.33%)治愈,17例(56.67%)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患儿进行相关因素进行评估,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观察及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因疏忽而无法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通过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琳.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69.
[2] 朱樱梅,任雪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4(1):44-46.
[3] 林剑清.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266.
[4] 王淑秀,梁彩平.早产儿86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330-331.
[5] 王琴.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2):1397-1398.
[6] 杨颖.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43-44.
[7] 孔祥永,黄俊谨,陈颖,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监护病房胎龄小于32周极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66-1570.
[8] 温晨露,王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9):2707-2708.
[9] 陈文敏.双歧杆菌联合护理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2):189-190.
篇8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3-02
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远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筛查的发病率,约为1‰-3‰[1]。我国1994年颁布,自199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出在全国逐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1999年卫生部、残联等10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首次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检查项目。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推广,目前在本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已逐步广泛地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i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
然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的社会优生工程,包括“筛查”、“确认”、“干预”、“跟踪随访”和“质量评估”5个环节[2],它依靠医疗机构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合作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配合得以完成。
1筛查前的护理干预
1.1创造良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环境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常在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进行,控制病房环境噪声在45-50dB(A)以下,以免影响听力测试的结果。有条件的在病房选择相对安静的房间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专用房间,温度调节适宜,光线柔和,让婴儿感到舒适、安全。
1.2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路径[3]的启动阶段措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有效而连续的健康教育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合作和理解,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顺利开展有着促进的作用;其实施的效果影响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3]。2003年开始制定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路径,4个阶段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于临床:UNHS的启动阶段UNHS初筛、复筛阶段UNHS听损伤诊断阶段UNHS随访与干预阶段。
UNHS启动的健康教育,利用婚前教育课程、早孕登记、产前检查介入UNHS健康教育,①介绍UNHS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②指导孕期保护胎儿听觉发育的具体措施,指导听力高危因素评估登记、安全用药、预防感染、科学胎教及其注意事项等等;③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如讲座、录像、宣传画册、电话及网上咨询等方式,在喜闻乐见中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
2筛查中的护理干预
2.1婴儿准备的护理
2.1.1安抚婴儿,使婴儿处于安静或安睡状态。
2.1.2清洁新生儿外耳道,轻轻旋动小棉签清除外耳道的分泌物或胎脂,以免堵塞耳塞探头小孔。
新生儿听力筛查使用TEOAE/DPOAE耳声发射筛查仪,探试音通过耳塞探头扬声器传输至新生儿外耳、中耳、内耳,同样通过耳塞探头接受器接受来源于内耳听觉细胞反应所产生的音频能量。如果新生儿躁动或哭闹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本底噪声,干扰听力测试的结果。因此常选择新生儿安静或睡眠时测试[4]。
2.2测试过程必要时转动婴儿头部,动作轻柔,避免过快、过猛,引起婴儿不适,同时注意观察婴儿有否溢奶、呕吐,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NICU的患儿注意有否出现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操作过程中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避免受压,受折。
2.3准备足够的耳塞,一人一换,防止交叉感染。
3掌握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解释
耐心地解答家属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疑问,解除家属的疑虑和担忧,以免影响产妇产后的康复以及影响筛查的复筛进程。
3.1疑问1新生儿听力耳声发射(OAE)筛查结果为“通过”=听力正常?由于耳声发射主要是检测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它不能完全反应耳蜗以及蜗后听神经通路的功能。因此耳声发射(OAE)筛查结果为“通过”≠听力正常,还要警惕听神经病[5-6]的存在。即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通过”也建议家长在孩子三岁注意观察其听力及言语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迟发性听力损伤(进行性听损伤)[7-8]的出现。
3.2疑问2新生儿听力耳声发射(OAE)筛查结果为“未通过”=“耳聋”?新生儿听力筛查通常在新生儿出生2-7天进行,可能由于新生儿外耳道存留胎脂、羊水或中耳因素的影响;另外,听力筛查仪一般都有一个设定指标,如Me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新生儿听力筛查仪设定40dBHL筛查时,可检出许多轻度听损伤儿,但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被确诊做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时,可以出现正常、轻度、中度或重度听力损伤等各种表现。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耳聋”。
3.3疑问3临床上需要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重点筛查即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对高危新生儿,因听力障碍发生率比普通新生儿高几倍或几十倍且蜗后损失的发生率较普通新生儿高得多[9],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在通过OAE筛查后仍进行常规ABR测试是有价值的。
4随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中的重点和难点
4.1对未能在住院期间完成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发放“补筛查通知单”,并且电话随访敦促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家属在婴儿出生42天回门诊复筛。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
1.2方法
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判断是否做出抢救的重要指标[4]。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
2结果
通过积极的抢救和综合护理,2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有20例在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8分以上,占总例数的76.92%,有6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一系列抢救措施,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7分以上者有3例,占总例数的11.54%;5min时间内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有1例,占3.85%,并转入新生儿科继续进行治疗;2例患儿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占7.69%。
3护理措施
3.1加强保暖
窒息的新生儿保暖过程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可采用辐射保温台(31℃~32℃),维持的温度在37℃左右,维持最低的耗氧量,有利于新生儿复苏,在保温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婴儿的体温、环境温度以及保温箱的湿度和温度,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7]。
3.2加强吸氧
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应积极进行吸氧,给氧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到新生儿面色红润为止。在吸氧时注意吸氧的速度和流量。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应过大,防止肺泡出现破裂[8]。
3.3加强喂养
新生儿复苏后应加强喂养,主要依靠母乳喂养,可少量多次进行[9]。对于复苏后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紊乱等症状,应加强护理,减少羊水污染刺激引起的呕吐,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喂奶的时间,每次喂奶保持婴儿头部处于高位,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再次引起窒息。
3.4观察和护理并发症
对于窒息后复苏的新生儿,应保持安静,合并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生的患儿,为防止出血等进一步加重,应保持头肩部稍微抬高,必要时可遵照医嘱使用镇静剂。对出现颅内高压的新生儿应积极使用速尿和甘露醇,对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应积极吸氧,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保持气道通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 上一篇:地质学研究
- 下一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