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17 15:0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期间,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被黄染的一种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严重时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男52例,女38例,患儿年龄为12h~8d,其中,生理性黄疸47例,母乳性黄疸17 例,病理性黄疸26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的黄染,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后对其病情作出评估,做好基础护理,并进一步了解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病情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光疗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1)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及面部黄染的程度和部位,还要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同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吮吸情况等。
(2)消毒护理: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消毒,接触患儿前必须清洗双手,进入病区需换消毒衣服、帽子和拖鞋,患儿的生活用品及食具专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喂养护理: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喂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于鼻饲喂养的患儿要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患儿口炎和唇部干裂。
(4)皮肤护理:每天坚持给患儿洗澡,用温水认真擦洗腋下、腹股沟,做好臀部的清洁护理。用75%乙醇或0.75%稀碘酊擦拭脐带,每日2~3次,以防止脐炎的发生。
(5)心理护理: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安抚家属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最迟在第5d出现。本研究中,47例被确诊为生理性黄疸,小儿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反应良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勤哺乳,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分,促进胎便的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3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
本研究中17患儿被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d左右出现,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2周左右后持续不退,停止母乳喂养3d后黄疸症状减轻。护理方面提倡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以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促进胎便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但为了防治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也可使用顾平等设计的新生儿哺乳辅助器补充配方奶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积累,又避免造成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
2.4 病理性黄疸护理
本研究中,26例新生儿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采用光照疗法给予治疗。蓝光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患儿入箱前的准备。脱去患儿衣裤,并对患儿全身进行清洁,剪短指甲,佩戴黑色遮光眼罩保护双眼,用布条保护好新生儿的外生殖器,选择舒适的。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
(2)入箱后的护理。光疗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患儿全身均匀受光,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鼻腔是否受压,定时测量箱温和患儿体温的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患儿在光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皮肤脱水、呈现青铜色、惊厥、呕吐、呼吸暂停等突况,应暂停光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3)口服琼脂的护理。琼脂中的纤维素可以使光疗过程中转化了的胆红素稳定在溶液中,降低被细菌转化的可能,通过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琼脂用10%~15%的葡萄糖溶解后喂食,每次500mg/kg,6~7h/次。应在患儿情绪平静时喂食,以免呛咳,大便次数过多时应停止喂食。
(4)抚触护理。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可进行抚触护理,每日1次,每次10min~20min。对患儿头颈部、胸腹部及四肢、背部进行标准有序的抚触,头颈部和背部的抚触用指捏法,四肢的抚触用挤捏法,力度要轻柔,每个动作重复3次。抚触者需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患儿进行充满爱意的抚触,当患儿因疲劳、烦躁、饥饿有抵触情绪时应停止抚触。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等的分泌,促进患儿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胎便的排泄。
3 结果
4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和1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均痊愈出院;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平均时间为7~8h,疗程为4~5d,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均痊愈出院。
4 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对于生理性黄疸患儿,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就能痊愈。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容易导致生理性发展为病理性,持续时间过久会造成神经中枢收到损害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
综合有效的护理内容,是保证患儿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黄疸患儿发生的实际情和具体发病原因,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根秀.127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2(8).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疽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
篇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出生2—3天出现,2周左右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在85—103μmol/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大于307.8—342μmol/L时可称“临界浓度”,超过临界浓度者易致核黄疸。目前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现将我科2009年1月—12月采用蓝光照射治疗38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为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体重在2500—3950g,日龄24小时以内2例,2—7天5例,7—14天3例,14—28天20例,28—40天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
1.2蓝光治疗指针 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足月儿黄疸时间14天以上,早产儿黄疸时间28天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umol/L。
1.3 蓝光治疗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能迅速经胆汁及尿热排出体外,以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治疗安全、副作用少。
1.4蓝光治疗设备 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新生儿黄疸治疗床型号NBB-Ⅱ。
2 护理
2.1蓝光治疗前的准备
2.1.1患儿家长的准备 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治疗目的,说明蓝光治疗的原理和安全性。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1.2患儿的准备 进蓝光箱床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卧于蓝光床中,可用长条尿巾或尿布湿遮住会,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输液的患儿用纱布把手捆束固定。
2.1.3蓝光箱床的准备 将蓝光床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确保蓝光床上的衣套干净、干燥,将床内温度预热节到28—32℃方可将患儿放入。
2.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加强巡视,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口唇发绀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如出现青铜症,应立即停止光疗。
2.2.2注意体温变化 勤测体温,做到每2—3小时1次,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7.5℃,可以适当的敞开罩在患儿身上的蓝光床套衣,或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低于36℃,应给患儿加盖衣被。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为宜。
2.2.3防止脱水 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除补液外,每日要挤奶8—12次喂患儿,在2次喂奶之间要勤喂开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输液。
2.2.4皮肤的护理 观察皮肤黄染情况,要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擦净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光疗时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充血性皮疹,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诊,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可自行消退。
2.2.5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 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呕吐性质及量。另外,患儿每次喂奶不宜太饱,每次不超过30ml,以免引起呕吐。
2.2.6疗效观察 注意患儿皮肤、巩膜颜色。协助医生了解黄疸消退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持续光照24小时,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退黄不明显,可延长至72小时,同时注意患儿有无水肿出现,防止因照射时间过长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造成低蛋白血症。要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判定效果报告医生。
2.3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抱回婴儿床,加盖棉被。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作好各项记录及蓝光床的维护与保养。
3 治疗效果
3.1 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3天皮肤黄染明显消退,复查血总胆红素小于85μmol/L;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明显消退,复查血总胆红素85—171μmol/L;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消退不很明显,复查血总胆红素大于17μmol/L。
3.2治疗结果 显效2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
篇3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护理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为生理性或病理性。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而蓝光治疗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我院儿科自2011年1月至8月收治新生儿黄疸61例,均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NICU自2011年1月至8月应用蓝光照射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在生后1小时至35天,住院天数为3-19天,平均6天。其中溶血性黄疸5例,均治愈出院。
光疗设备:我院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HZ型黄疸治疗箱,双面光疗法,灯管与玻璃床的距离为20-25cm。
2 护理体会
2.1光疗前准备
2.1.1光疗仪器的准备 清洁光疗箱,用95%的酒精擦拭蓝光灯管,打开电源开关和蓝光灯开关,检查仪器性能,灯光亮度,水槽内加入蒸馏水,预热蓝光箱。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箱内温度30℃-32℃,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打开空调调节室温为24-26℃,或将蓝光箱放在较通风处,以降低箱内温度。
2.1.2患儿准备 出现光疗指征的患儿遵医嘱给予光疗,给患儿沐浴后擦拭干净,用黑色软布遮盖双眼,更换合适的纸尿裤或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必要时以软布包裹手足,避免光疗过程中抓破皮肤或摩擦使皮肤受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将患儿放置在有机玻璃床中间。记录光疗开始时间。
2.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2.1注意体温变化 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2]。测量体温1次/(1~2)h,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5℃为宜,冬季将蓝光箱内温度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因箱内温度高,患儿易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处理。 转贴于
2.2.2注意皮肤的护理 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新生儿皮肤易擦伤引起感染,应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便后立即擦净并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患儿应经常改变。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多。单照应2~4h翻身一次。
2.2.3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 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除。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其呕吐物性质及量。喂奶不宜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2.2.4喂养的护理 由于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易出现呕吐,喂奶时宜取左侧位,头偏向一侧且稍高。进食后20min取右侧位,以免溢奶和误吸,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注意水分的补充,患者在蓝光箱内水分丢失较多,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每日喂奶8~12次,2次喂奶期间要勤喂白开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2.2.5保护眼睛 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角膜有无充血,有异常及时报告。
2.2.6严密观察 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注意有无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2.2.7抚触 患儿与母亲分离,易产生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理人员可用手抚触患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抚触能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有利于生长发育。
2.3光疗后护理 光疗结束后应去除眼罩,给患儿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溃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健之素消毒擦拭。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3 结果
61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7-308.
[2]郑桂兴,赵炳华.儿科护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115.
篇4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和组织被黄染症状。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因其可以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备受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重视。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在常规应用西医各项对症治疗护理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腹部按摩,能起到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的作用。同时促进粪便排泄,防止便秘发生,减少肝肠循环造成的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间接起到把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粪胆红素原,从而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7月开始对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现代医学的各项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辅以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进行腹部(神阙穴)按摩,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8 h~28天,平均5天,全部患儿均以“新生儿黄疸”收入院。患儿入院后按西医诊疗常规输液抗感染、退黄、蓝光照射等治疗护理外,均辅以中医按摩,取得满意疗效。
2 具体操作
篇5
【关键词】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而蓝光治疗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 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我院儿科自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2例,均采用蓝光照射相配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6年2月~2008年2月应用蓝光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22例,其中男65例,女57例,年龄为出生后1 h~45天,平均8天。住院天数3~9天,平均6天。其中母乳性黄疸5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均治愈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环境准备及检查设备 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良好,配备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4 ℃~26 ℃,湿度为55%~65%。定期消毒。检查蓝光箱是否清洁,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灯管每周用95%的酒精擦拭1次。检查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一般灯管使用1 000 h必须更换。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室温低时要预热,待箱内温度升到并控制在30 ℃~32 ℃时,才能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2.2 患儿准备 应给患儿洗温水澡,擦干皮肤后不要扑粉,以免影响蓝光照射效果。给患儿换上清洁尿布,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
2.3 治疗方法 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33~50 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一般光照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当血清胆红素﹤10 mg/dl时可停止光疗。
2.4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神志、呼吸、体温、面色及病情变化,30 min巡视1次。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及反应是否灵敏,呼吸是否平稳、规律,有无急促及暂停现象。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并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易随环境变化,应每4 h测量一次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不升,均应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的程度;有无腹胀、腹泻;检查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四肢有无颤抖;大小便颜色及量并记录;监测血清胆红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黄疸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2.5 光疗的护理 光照期间每小时测箱温1次,每2 h喂奶1次,并及时更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给予喂温开水,如不能进水,应静脉或鼻饲补液,保持营养、水分的供给,并及时记录出入量。治疗及操作集中进行,输液可采用静脉留置针,经常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有渗出时及时处理。工作人员为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暂停光疗,并严格交接班。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于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包好患儿后抱出蓝光箱外,记录照射时间,并再次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
2.6 健康教育 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理解和信任并予重视,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使家长尽快接受治疗方案,适应新的角色,并积极配合治疗;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婴儿出生30 min开始哺乳,以促进肠蠕动,促使胎便及早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总量;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多喂水,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篇6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篇7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65例,女45例;日龄最小3天,最 28天均符合光照疗法的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5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49μmol/L,以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无尖叫、激惹、惊厥、嗜睡。住院期间均采用温箱加双面蓝光治疗,蓝光照射12 h~72 h不等,平均住院4 d,均顺利出院。
2 蓝光治疗前的优质护理
2.1 外环境的准备
我科设有专用光疗室,光疗室内清洁干净、通风良好,光线不能太亮,配备深色窗帘,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灯管不亮应及时更换,每根灯管的使用2000小时也应更换,以免影响光疗效果。每次光疗前在光疗箱的水槽内加灭菌用水一瓶,增加箱内湿度,使患儿舒适。床内温度预热到30℃左右方可将患儿放入,以免患儿着凉。妥善固定肤温探头,特别是小早产患儿,每3小时应更换贴探头的位置,以免长时间压迫损伤患儿的皮肤。并在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防止新生儿烦躁时撞伤头部。尽量为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
2.2 新生儿的舒适准备
光疗前给新生儿用温水洗澡1次,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更换尿布,禁止给新生儿皮肤上涂搽爽身粉及油类,以免影响光疗效果。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患儿哭闹时抓破皮肤。为避免蓝光对患儿视网膜的损伤,护士在光疗前给新生儿戴上眼罩,用尿裤遮挡会,但尿裤不可过高,除了眼部及会应尽量暴露其它部位,从而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3 蓝光治疗时的优质护理
3.1 心理的舒适护理
患儿初次接触光疗,由于身体,戴眼罩,并躺在硬质玻璃板上,舒适改变,而且环境陌生,无依无靠,缺乏安全感[3]。 护士可以间断的给予患儿抚触,通过对皮肤的刺激给患儿母亲般的情感,包括躯体抚触和腹部按摩,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来消除恐惧感,让患儿在安静和舒适的状态下接受蓝光治疗。
3.2 采取舒适卧位
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造成头颅变形,光疗时护士必须每3h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以利于身体各部位均匀接受照射,提高疗效。如果使用心电监护的患儿,应每3小为其更换血氧探头1次,避免长时间的压迫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压疮。
3.3 喂养及大小便的舒适护理
对新生儿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中途喂适量温水,以补充不显性失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所以易出现溢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减少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以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在患儿仍有哭吵的情况下,可给予安慰奶嘴。因为资料表明,安慰奶嘴能减轻患儿对疼痛的反应[4],也能减轻患儿对不适的反应,它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感觉舒适。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患儿解大小便后护士应及时为患儿清洗会,更换干净尿裤,以减少患儿的不适感。
3.4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在光疗的过程中,为了补充不显性失水及使用药物配合光疗,常需使用静脉输液。我科均采用小儿留置针穿刺,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并用微量泵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使药物均衡输入,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液体外渗。护士加强巡视,观察微量泵的工作状态,保证患儿安全舒适。
3.5光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光疗过程中加强巡视,特别应注意在患儿头侧的棉质软布应妥善固定,以免患儿烦躁时抓脱而盖住口鼻而引起窒息。注意患儿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每次更换尿裤时应注意观察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如出现青铜症,应立即停止光疗。及时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根据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箱温。
4 蓝光治疗后的优质护理
光疗结束后,注意保暖,如果是冬秋季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出光疗箱行沐浴或温水擦浴,并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护士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有无发热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动态,提供治疗依据,促进新生儿尽早康复。
5 护理体会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而蓝光照射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蓝光照射时间比较长,一般每次在16-24小时之间,且在光疗时需要身体,新生儿常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烦躁、哭闹等影响了光疗照射的顺利进行, 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整个蓝光治疗的始终,可以使患儿安静、愉快的接受治疗, 明显提高了蓝光治疗的疗效。同时,强化了一切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顺应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1.
[2] 王秀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卫生,2006,11:55.
篇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观察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利用胆红素具有的吸收蓝光光谱的特性,使胆红素异化,从而易于排出体外,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正确、精心的护理是蓝光照射治疗的关键[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156例,男92例,女64例,平均日龄2d-22d.患儿均全身黄染,其中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5例。
1.2方法:待温箱温度达到预热温度后,打开蓝光灯,将患儿裸放于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奶后窒息。采用间歇光疗法连续照射10-12小时为一疗程,后间隔1-2小时继续照射,连续2-6疗程。
1.3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更换水槽内蒸馏水至所需刻度,箱温升至30℃左右备用,相对湿度55% ~65% 左右。光疗前向患儿家属说明光疗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取得家长配合。清洁患儿全身皮肤,去除胎脂、血迹,以增加光疗效果。浴后将皮肤擦干,不使用爽身粉,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35CM,双眼、会阴用黑布遮盖,全身裸露。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人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人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哭闹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控制在36.7~37.3℃,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每2h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2],如体温超过37.8℃ 或低于35℃,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3] 。
2.2保持营养和水分供给: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环境,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40%[4],而且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泄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机体水分丧失更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2.3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疸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吸吮力有无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明原因,及时处理。
2.4皮肤护理。光疗过程中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易引起红臀。应加强皮肤护理,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
2.5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用经皮测黄疸仪监测胆红素。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每日擦拭,放在干净且温度、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位置。
篇9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68-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新生儿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较多,加之肝功能不完善、肝肠循环的特殊性,使得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是成人的2%左右,因此新生儿易出现黄疸症状。蓝光照射治疗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日龄为3d-26d,平均日龄为(13±224)d,其中ABO溶血症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8例,感染性黄疸12例,高危儿23例患儿均全身黄染,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我院均采用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B-300W的双面蓝光婴儿培养箱。
12护理方法
121光疗前护理准备准备蓝光箱,在使用前检查蓝光灯管是否全亮,如有问题要及时更换。使用95%乙醇对灯管进行擦拭,去除管壁灰尘等物,再使用02%-05%的消毒液清洁蓝光箱,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并将箱内温度调整到30℃-34℃之间,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上方保持40cm,下方保持25cm之内为好[2]。
122患儿治疗前护理准备在对患儿治疗前,医护人员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为其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并阐述蓝光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便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治疗前先用温水给患儿洗澡,将皮肤擦干并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为患儿戴上眼罩,穿好尿布,将患儿抱入蓝光箱内并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3]。
123光疗中护理患儿放入蓝光床中间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防因溢乳呛咳而出现窒息现象,尽量选择在患儿安静睡眠状态中进行光疗,若光疗时患儿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在允许时对患儿使用镇静剂。光疗期间护理人员要随时监测箱内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检测患儿体温,每2-4h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箱温变化。一般箱温应保持在30℃,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在光疗过程中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4]并注意喂奶方式,每次喂奶不宜太多,避免患儿出现呕吐溢奶等现象。
对于严重的高胆红素患儿应在光疗同时按医嘱按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静脉补液,护理人员在注射时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免在注射中因穿刺疼痛给患儿带来不适使家长不满。蓝光照射时间要根据患儿总胆红素的指数,护理人员配合医生进行判断并选择准确的照射时间。光疗期间对患儿每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如患儿需要连续照射,则每治疗12h以后间断2h再次进行照射。
124光疗后护理在对患儿光疗照射结束后,记录患儿的蓝光照射时间,解除眼罩察看患儿眼睛有无感染情况,并察看患儿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及皮疹,再给患儿洗澡,观察患儿皮肤有无黄疸反跳现象。
2结果
58例黄疸患儿,其中蓝光照射72h有19例,48h有26例,24h有11例,12h有2例,在经过蓝光治疗和舒适的护理之后,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黄疸完全消退的患儿56例;血清胆红素接近正常范围,黄疸明显消退的患儿2例,2例患儿经口服药物治疗3d后黄疸全部消退。经本院分析统计,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通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治疗效果有效率为100%,在治疗后患儿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100%。
3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主要适用于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的;产前已确诊ABO血型不和溶血病,出生后有黄疸现象的;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5μmol/L(10mg/dl)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者,此上四种均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在对黄疸患儿使用蓝光治疗时,如护理人员对护理方式不注意,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黄疸程度加重、黄疸消退延迟或是黄疸退而复现等情况。不良反应中患儿的皮肤损害是可以避免的,在进行蓝光照射时,护理人员要仔细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黑色纯棉布等制作的眼罩将患儿眼部遮挡,并用小块不透光尿布遮住患儿会位。患儿在光照治疗中消化系统的不良是常见的现象,患儿会出现吸吮能力下降、呕吐、溢奶、腹泻等,因此在对患儿光疗期间应充分保证患儿水分和营养的摄入量,如情况严重,则给予患儿进行静脉注射补液[5]。
本院通过对58例新生儿黄疸的照射治疗观察中发现,护理人员细心正确的护理操作方法对于黄疸治疗的成功率起关键性因素,而蓝光箱仪器的性能完好、患儿家长的积极配合、医院良好的治疗环境也对于患儿黄疸的治愈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治疗新生儿黄疸中蓝光照射治疗是理想可行的治疗方法,在光照治疗中护理人员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光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并密切观察患儿体征的各种变化情况与室内箱内温度的变化,并随时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才能保证黄疸患儿均能全部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洪黛玲儿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7:117
[2]朱志华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239-1240
[3]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篇10
【摘要】:蓝光照射能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生,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蓝光照射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及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利用胆红素具有的吸收蓝光光谱的特性,使胆红素异化,从而易于排出体外,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正确、精心的护理是蓝光照射治疗的关键
一、 操作方法
清洁光疗箱,水箱内加蒸馏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光疗箱运作是否正常,灯管是否全亮,蓝光采用波长450~460nm,335~600nm,主峰位置为425~475,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5cm左右,调节箱内温度30℃,湿度55%~65% 。冬季箱温达30℃,夏季达28℃时,患儿即可入箱。用大毛巾或包单围好箱周,以防磕碰患儿,暴露患儿皮肤放入预热好的光疗箱内,用黑眼罩遮盖双眼,会用专用光疗尿布保护,以防损伤生殖器和视网膜。尿布尽量小,以保证照射面积足够。为使患儿皮肤受光均匀,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及时清除污物,以免影响疗效。夏季为避免箱温过高,光疗箱最好放于空调病房内。光疗前,测体温、光疗时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及检查患儿全身皮肤黄染情况。蓝光管置于暖箱顶部,单面照射不够充分,患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变换一次,顺序是仰卧 右侧卧左侧卧俯卧,俯卧时让患儿面部向外侧,防止压住口鼻,尽量减少俯卧,尤其是病情严重者,以防影响呼吸引起窒息。记录入箱时间及灯管开启时间。本组病儿均采用间歇单面光疗,每天12~24小时,间歇12小时,持续照射时间均不超过3天。
二、 护理体会
1、 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
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加上对光疗缺乏认识,个别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情绪,甚至拒绝治疗。因此,需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只要保护好双眼及外阴,对患儿无不良影响,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疗。
2、 光疗前的准备
光疗前先用1:100金星消毒液湿擦蓝光箱,特别是灯管表面的灰尘,以免影响照射效果。保持蓝光箱温度在30℃~32℃,湿度55%~60%。夏天常在箱里放置1~2杯蒸馏水以增加湿度。冬天常在箱的四周围上白布保温。为患儿修剪指甲或用布包好手指脚趾以免擦伤或抓破皮肤。
3、 一般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