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7 15:0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小儿推拿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小儿推拿教学

篇1

关键词 推拿学 教学 素材库 构建 应用

《推拿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然而,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限制着合格推拿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推拿学》的教学多年,发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好、图文规范、声像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信息量增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年教学经验和临床体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设想,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2004年8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达成共识,当今现代化教学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各门课程的素材库建设上来,只有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从整体上切实提高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推拿学》作为中医临床学科,对实践技能掌握的要求较高,从疾病的查体到诊断,从单一的手法操作到治疗过程中手法的组合,都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书本作为单一的平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局限,只有在收集大量病例和进行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等信息加以整合,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源素材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授课内容,灵活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部分西医课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构建完成,而《推拿学》及其他中医学科还没有此类素材库的建设。因此,《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切实推进教学发展,对于整个中医学科素材库的建设,都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2《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结构与内容

《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推拿手法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小儿推拿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分为摆动类手法子模块、振动类手法子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按压类手法子模块、叩击类手法子模块、活动关节类手法子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包括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内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妇科疾病治疗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各收录常见疾病十五种。小儿推拿模块包括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小儿推拿穴位子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和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中既包含有手法相关内容的文字描述和古代医籍的相关论述,还包含有手法操作的视频录像;推拿治疗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的各种疾病,都包含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预后康复锻炼等内容,并且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视频录像。各模块相关内容之间联系密切,设有链接,方便查阅。素材库还包含了涉及到的古代医家和著作的相关知识。如在推拿手法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中“运法”条目中,有“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运动之也”的论述,点击此论述,立刻显现此论述出自于《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点击书名,又会显现《厘正按摩要术》的成书年代、作者信息、主要内容、学术价值等,拓展了相关信息。

3《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特点与应用

3,1链接巧妙,使用方便《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设计巧妙,通过链接手段使各个模块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方便操作。如在推拿治疗模块的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点击“颈椎病”条目,立刻显现该病的症状、检查、治疗等全部信息,每一条信息都链接有相关视频,如在“查体体征”中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的操作视频,让人一目了然;在治疗过程中有“揉颈项”的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颈项部揉法的操作视频,再点下去,还会出现揉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操作视频等推拿手法模块中的内容。

篇2

关键词 小儿推拿特定穴 演进 小儿推拿病谱

由于中医古籍的稀缺,使许多小儿推拿工作者并不很明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产生变化轨迹,本文借助追述小儿推拿特定穴出现的轨迹与小儿推拿病谱变化阐述小儿推拿特定穴发展演进的规律。

小儿推拿特定穴是指在小儿推拿穴位中除十四经经穴和经外奇穴的穴位。小儿推拿特定穴一般呈点、线或面分布,以双肘以下的上肢为多。因小儿推拿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从小儿推拿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小儿推拿没有形成自己完整体系之前,是不断借用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小儿推拿中许多穴位虽然名称与腧穴(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不同,但定位相同,一些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腧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小儿推拿特定穴主治作用却与腧穴没有关联。随着临床治疗需求的增加和临床治疗适宜性的要求以及借鉴或移植于相术的掌图分布和掌上五经理论的出现及其扩展,使两手和两前臂出现了大量小儿推拿特定穴。现代推拿教材及其他著作对小儿推拿特定穴记载的数量不一,金义成《小儿推拿》有104个,俞大方《推拿学》有45个,严隽陶《推拿学》有43个。

按历史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明代以前、明清时期(包括时间较短的民国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从建国到现在)。

1小儿推拿特定穴演进过程和小儿推拿病谱研究

1,1 明代以前 由于明代以前没有小儿推拿专著,在研究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和小儿疾病病谱时统计内容来源于《中华医典》中的《五十二病方》、《素问》、《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小儿药证直诀》9部医书中关于小儿推拿的记述,梳理出操作部位或穴位23个,虽然古籍中没有专门章节论述,但这些操作部位或穴位已经符合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定义和特征,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分布汇总见表1,出处见附表1。

春秋战国、东汉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只有零星记述,到唐宋元时期的综合性医学文献中关于小儿推拿的记载就逐渐增多起来。

明代以前小儿推拿穴位的分布,以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为多,形态以面状穴位为主,这是因为当时的按摩手法以膏摩为主,手法单一,其他手法如掐法、推法等应用较少,因而明代以前小儿推拿的面状穴位较多,点状穴和线状穴极少。这一时期的23个操作部位或穴位,在归经方面,只有2个穴位属于十四经穴,其余21个属于特定穴,占91.3%(21/23)。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儿推拿特定穴越来越多,并且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项、头及阿是穴细化为囟、鼻、齿、顶、耳中、眉目鼻面、舌、头,从脐细化为腹、上腹、小腹、脐,小儿推拿特定穴向着精细化方向演变。

这一时期的小儿推拿病谱如表2,具体病谱具体来源见附表2,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以前小儿推拿病谱又可以归纳为14类64种。

在明以前时期小儿推拿疾病病谱中排前3位的是皮肤病19种,占29.68%,惊抽类和消化类疾病各11种,各占17.18%,3类疾病占统计出病种总数的64.04%,并且出现了将粉摩应用于疾病预防的记载,几乎涵盖了以后小儿推拿的所有病谱,说明这一时期已经为小儿推拿的大发展准备好了基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皮肤病的种类在这一时期的病谱中以19种排在第一位,不是因为其发病率最高,而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病理学、病因学分类,只是单纯症状描述,有的今天是一种疾病,但因发病部位不同,就可能被记载为几种疾病;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使用的推拿方法主要是膏摩,只是增强药物疗效的手段,或者说膏摩是一种用药途径更恰当一些,与今天的膏摩用药物来增强推拿疗效是不同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于惊抽类的疾病,今天看来只是一个神经系统症状的抽搐,在当时被描述为很多种疾病,并且在治疗上也有区别,这是在现代医学,甚至整个科学体系还没有建立前的必然存在,当时的医学还处在简单的实践阶段,所以无论事实上有效或无效的疗法,在当时的医书中都有记载。这三类疾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人类整体的营养状况和卫生状况都很差,所以因感染导致的高热后的抽搐、消化道疾病、皮肤病、以及发育不良等是小儿推拿病谱中的主要内容。

1,2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小儿推拿的形成和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小儿推拿的穴位和手法都较明代以前有了长足进展,出现了许多儿科和小儿推拿专著,记录了大量新穴位和新手法,并且出现了只用于煅、灸、贴方法等治疗或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不用来推拿治疗的穴位,丰富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作用。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和小儿疾病病谱时统计内容来源于《中华医典》中的《小儿按摩经》、《厘正按摩要术》、《推拿抉微》、《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6部医书中关于小儿推拿的记述,梳理出小儿推拿特定穴128个,详见表3。

这一时期的小儿推拿特定穴有128个,其中上肢部有75个,占58.59%,超过其它部位的总合,说明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在向双手及双前臂集中。处于第二位的是头面部,有28个,占21.87%。这主要是临床治疗需求的增加和临床治疗适宜性的要求以及借鉴或移植于相术的掌上五经理论的出现使小儿推拿取穴脱离了14经系统的经络辨证限制,在两手和两前臂发现了大量小儿推拿特定穴。

这一时期小儿推拿治疗的病种或症状经统计有10类183种,见表4。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惊抽类60种,占明清时代小儿推拿病种的32.78%,消化类48种占26.23%,发热类18种,占9.84%。三者合计占68.85%,超出病谱的半数。原因依然是整体的营养状况和卫生状况差,医疗条件落后。

1,3近现代时期建国后,出现了一些小儿推拿著作,但从权威性和影响力方面考虑,还是选取《推拿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俞大方版《推拿学》与严隽陶版《推拿学》在特定穴的选择上统计出两版教材选用的小儿推拿特定穴如表5,这一时期选用的小儿推拿特定穴总数在下降只有46个,但从分布上看,上肢部有34个,居首位,占73.91%。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并没有降低疗效。

两部教材上的小儿推拿病谱有22种,其中第一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有7种,占31.82%,第二位的

是二阴病,有4种占18.18%,第3位的是呼吸类3种,占13.63%。前3位的总和为14种,占63.6%。因为教材使用的疾病分类方法更合理,避免了一病多名的弊端,更符合临床实际。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疾病的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变化的病谱又牵引了治疗取穴的变化,消失的病种必然导致一些小儿推拿特定穴放弃不用,例如治疗惊风的六筋等。

王军等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1978~2008年推拿临床观察类论文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现代推拿临床病谱。其中1177篇儿科疾病文献报道,归纳病谱78种,在《中国现代推拿病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一文中列出了前10位的西医疾病和前9位的中医病症,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从单个病种看首位的是小儿腹泻为392篇,占33.30%,第二位的是小儿肌性斜颈为145篇,占12.32%。按系统分类则消化系统有548篇,占46.56%。由此可见消化系统疾病是现代小儿推拿病谱中最主要的部分。遗感的是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关于小儿推拿病谱构成比例的报道,只能对病种进行研究,而不能对发病率和推拿使用率进行量化研究。

2分析

2,1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变化明代以前无论是小儿推拿使用的经穴、奇穴,还是小儿推拿特定穴都很少,这主要是还没有形成小儿推拿理论,小儿推拿使用的范围很小,或者作为辅治疗。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小儿推拿使用的穴位还是小儿推拿特定穴都达到历史最高数量,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是小儿推拿的兴旺发达时期,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理论体系,并且当时有几部重要的小儿推拿著作问世。各个医家因学术思想源流不同,所处地域不同,在临床中积累或在一些理论指导下发现了一大批小儿推拿特定穴。在近现代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基本稳定,但只及明清时期的35.93%,数量减少,疗效却更肯定了,病谱数目表面上是减少了,但考虑到明清时期单惊抽类疾病就有60种病名,加上消化系统和其它类别里面的事实上重复的病名,病谱大体是超过明清时代的。这主要因为小儿推拿的病谱发生了变化,而且有了西医治疗效果作为参照物并且出现了西医参与竞争的缘故,同时也有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和学者对小儿推拿疾病治疗方案的优化。纵观明代以前、明清时期、近现代3个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数量变化有一个由少到极多,又从极多到相对较多的过程。

2,2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分布变化明代以前,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分布以头颈部、胸腹部、腰背部居多,分别占同期小儿推拿特定穴总数的38.09%、23.80%、19.04%,而上肢部仅为4.76%,分别是头颈部、胸腹部、腰背部的1/8、1/5、1/4。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分布在头颈部、胸腹部、腰背部、下肢部的推拿特定穴分别占同期小儿推拿特定穴总数的为21.87%、4.68%、6.25%、5.46%,而上肢部为58.59%,即上肢部是其他部位总和的1.41倍。推拿学中上肢部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是其他部位总和的2.83倍。小儿推拿特定穴分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明代开始小儿推拿的操作手法开始丰富起来,小儿推拿疾病的病谱日益扩大,选用的穴位和发现的小儿推拿特定穴也越来越多,同时对小儿推拿操作的适宜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儿推拿特定穴开始向两前臂和双手集中,后世也自然地继承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变化。明代以前、明清时期、近现代3个时代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分布有向双上肢肘部以下集中的态势。

篇3

少儿推拿是推拿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运用手法技巧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触摸做功,产生能量,通过信息传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促使机体的相应部位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身体和调理少儿亚健康的目的一门科学。这种简便而又经济的外治疗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1、绿色疗法,安全有效

少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操作、无痛苦、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绿色自然疗法,少儿容易接受,能在轻松愉快中使少儿恢复健康,避免家长“是药三分毒”的担心,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并且疗效显著。推拿调理避免了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少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打针、输液必定给少儿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苦痛,就是服药,少儿也难以接受,经常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临床常因少儿不能和医生配合而影响治疗效果。应用少儿推拿调理,少儿不会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少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2、操作简便,易学好懂

少儿推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非常适合家庭操作。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几次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经常运用少儿推拿,可以增强少儿体质、提高少儿的抗病能力。少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辅助器械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双手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而且是在少儿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操作,这样不仅应用简单方便,避免少儿对医院的恐惧感,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节省时间和费用。

3、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实践证明,少儿推拿对少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效果更佳。中医学认为,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少儿推拿就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针对疾病的原因,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通过不同的手法,施以治术,使滞者疏,瘀者通,雍者畅,浊者清,气血调和,恢复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急性病,本来其脏腑气血功能就没有多大损耗,再加之推拿过程非常注意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既能急则治其标,更能护其根本,培补正气,故而不会产生遗留问题。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症,则可依据少儿体质状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损其有余,益其不足”,使少儿体质强壮,减少甚至避免疾病再发的机会,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少儿先天不足,身体虚弱者,推拿调理可以培补后天之本,增益先天之精,提高少儿的免疫功能及身体素质。

4、标本兼治,效果明显

做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少儿亚健康状态给少儿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有目共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少儿,非常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少儿推拿调理调整到健康状态。少儿推拿调理的是根本,是从平衡身体的阴阳着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亚健康问题,少儿的身体才能“长治久安”。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少儿推拿调理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少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少儿气血充盈,发育正常。另外,少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少儿推拿可以起到防止疾病传变,阻止出现危急病症的作用。

5、保健益智,适应面广

临床医疗实践证明,对反复感冒、咳嗽、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积滞、便秘、腹泻、湿疹、口疮、盗汗、夜啼、遗尿等疾病,少儿推拿调理的效果比较理想。少儿推拿调理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用少儿推拿调理,可以显著增强少儿体质和智力水平,提高少儿的抗病能力。

时至今日,少儿推拿的范围和适应症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年龄段由过去的5岁以内小儿为主要治疗对象发展到14岁以内的少儿也纳入到推拿治疗的范围,治疗疾病的内容也由原来的热、咳、吐、泻扩展到多动症、学习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等。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更是将少儿亚健康也列为推拿调理的范畴,少儿推拿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调理机能、保健身体、预防疾病为主的少儿推拿体系。

推拿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特别是对疑症、难症的特殊功效,为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欧洲称它为无痛疗法或无创伤疗法,日本称其为“中国整体”,东南亚一些国家叫推拿或按摩。

推拿疗法正在海外悄然兴起。这一中国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在国外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日本的推拿医家们在全盘继承中国的推拿导引疗法的基础上,顺应日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以东洋医学和汉方医学的理论为治疗方针,总结出了一套颇具日本特色的推拿疗法,在世界的手法医学(manual medicine)之中极有声誉。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教授今西二郎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他领导的微生物学和精神学研究小组用芳香推拿疗法治疗抑郁症患者,取得了明显效果。

篇4

关键词:摩法 抹法 推拿手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14-02

笔者在《推拿学》手法内容教学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第一版)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第二版),发现两版教材对“摩法”的阐述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就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将“摩法”和“抹法”以及“推法”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分析,以利学生学习和临床应用。

首先,两版教材对“摩法”的阐述,第一版表述为“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1],在具体“动作要领”的“指摩法”中也明确表明“通过腕、掌使指面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1];而上述内容在第二版中取消了第一版的“直线往返”字样,如第二版“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奏的摩动,称为摩法”[2],同样在“动作要领”的“指摩法”中表述为“通过腕、掌使指面做环形摩动”[2]。如此看来,取消“摩法”的直线往返特征是作者故意所为,而关于此用意在第二版“修订说明”里或其他杂志刊物中并未找到有关解释和说明。

摩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在《黄帝内经》有多处提到,如《素问?病能论篇》记载“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载有“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并提到可用于按摩的工具-员针,如“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而对于摩法的具体操作,并未见到具体描述。及至宋代《圣济总录》对按摩有详加之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也未见对“摩法”操作的具体描述。及至清《医宗金鉴》(1742年)“正骨心法?手法总论”中虽有“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并对摩法治疗骨伤病的功效做出了精辟阐述-“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但具体操作过程仍未明述。及查至清?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刊于1888年)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1612年)基础上,才列“摩法”并沿用周于藩和《小儿按摩经》(载于1601年刊行《针灸大成》)对摩法阐述及应用,如“周于蕃曰: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其后掐法属按,揉法,推、运、搓、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摩腹”具体操作为“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摩左右胁”操作:“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以掌心横摩两边,得八十一次,治食积痰滞。周于蕃”;“摩丹田”操作:“以掌心由胸口直摩之,得八十一次,治食积气滞。周于蕃”;“摩神阙”操作:“以掌心按脐并小腹,或往上,或往下,或宜左,或宜右,按而摩之,或数十次数百次,治腹痛,并治便结。周于蕃”;“摩总经、天河、曲池三穴”操作:“以右手大指侧直摩之,自能开胸退热。《按摩经》”。由此可见,摩法操作已具环形及直线往返之特点。

篇5

现年54岁的宫守汪,字海洋,道号宗慈。他身怀绝技,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他德高望重、慈悲仁爱,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他身兼多职,现任北京市宫守汪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国际皇家道医学会会长,中国宫氏道医养生国际集团总裁,中华传统医学研究会教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香港国际专利评审委员会高级工程师。

自小学习太极拳术医术

16岁进入道门拜师求道

大德道医宫守汪,1964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县,淮河岸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长子,下面有4个弟弟,而伯父家里生的是几个女孩。由于祖传的太极功夫及医术,传男不传女,因此宫守汪几岁起便跟着伯父,学传的宫氏太极拳法,以及太极针灸疗法和太极推拿接骨秘方。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宫守汪自幼就酷爱民间中医学自然疗法。但学习是辛苦的,练习针灸疗法时,需要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那时候,他小小的年纪,常常自己给自己扎得满身或者满头都是银针。而且,伯父非常严厉,操作手法稍有差错,就会遭到伯父的责罚,轻者顶水盆重者挨鞭打,那个年代父辈们的教育可能就叫恨铁不成钢吧。出错一次,就要站桩半小时,不是普通的武术中的马步站桩,而是头顶一盆水、站在木桩上蹲马步,需要纹丝不动。否则水洒了再次挨罚,有时候屁股会被鞭子打出几条印记……在伯父精心又严厉的传授下,宫守汪的太极拳术和医术进步很快。想想现在的成就,他深深的感谢伯父的严厉,怀念伯父的鞭笞,感恩他的祖先。

也许是望子成龙,为了使宗慈道长学习到更加神奇的技术,16岁那年,伯父把他送到了安徽蚌埠涂山上的道教宫观――禹王宫,拜道教龙门派荆怀堂第18代掌门李永德道长为师,学习道教内丹功法和医学文化。期间,他跟随师傅不但学会了道医文化的精髓,而且学到了师傅身上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大爱精神。一直以来,师父都在免费为方圆百里的百姓诊病治疗。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每天来禹王宫供奉水果、食物的信众络绎不绝。有一件事情,对宗慈道长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让他暗暗发誓立志,一定要以师父为榜样,普度众生,解除他人之病痛,弘扬道家医学文化,传播大爱情怀。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当地上洪村两个村民,背着一位面如土色、疼痛不已、下身衣裤满是鲜血的农妇,来到禹王宫求师父治病。原来,该农妇得的是一种叫“崩漏”的妇科疾病,当时病情很严重,只见顺着农妇的裤脚还在往下流血。因为家里穷,没钱去医院看病,家人便连夜把病人背到了禹王宫,找师傅李永德道长看病。眼见着师父用银针在她的手上只扎了一针,痛苦不堪的农妇立刻减轻了痛苦的,血也止住了,片刻能下地走路了……

师父一针治病的神奇令他非常崇拜道家医学,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更加潜心修行,跟着师傅刻苦学习道家医术,“一针疗法”,几年来他也很快掌握。

潜心修道学习道医文化

不断学习技术炉火纯青

春来秋去,19年光阴里,宫守汪一直潜心修道悟道、学习道家医术。

期间,为了不断提高,曾跟随师傅遍及云、贵、川、藏、浙、闵等地深山、道观庙宇、少数民族居住地,与更多大德高道及高僧学习与交流,同时云游各地为当地百姓免费看病。那时,他跟随师傅渴饮山涧水,饿食路边果,睡在天地间……在探索求学的路上,用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诠释着自己的人生。

他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技能,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1994年,进修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多年来,他拜访民间医药传人、德高望重的道长、身怀绝技的高人和中医学名老中医交流学习。曾拜武当山郭高一道长、积善寺陈荫大师、罗浮山白鹤道长、凌虚道长、佛家真广大师、智聪大师、晋代道医学家养生炼丹家葛洪第48代嫡孙葛奎先生、国际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针灸推拿界泰斗大成推拿创始人藏福科教授、国际著名正骨专家龙层花教授、中医五步定向正骨专家胡进江教授、中药学专家戴居云教授、湖北著名风湿病专家黄玉蓉教授、民间著名针灸大师吴一针老先生为师,学习掌握了多种旷世良方和治疗绝技,而且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他继承了道家辟谷食疗的精髓,修悟丹道之精妙。并把太极思想、神、意用于临床,创编了太极推拿减肥术、太极无影针法、道教辟谷自然疗法、一针疗法等技术。另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吸取前人经验,融汇中医、儒、道、佛、武医养生学术和师传秘法为一体,弃糟粕取精华,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发明了专利产品辟谷丹,肥必瘦,王母瘦身膏,黄金膏,风痛膏,骨神膏,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道医秘方结合现代中医养生学,发明的辟谷丹获得国家双向专利,并在国际专利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他独创的宫氏太极推拿点穴减肥术2000年获得国际行业金奖,太极无影针法于2016年也获得了国际金针奖,为祖国争得荣誉,为家族争光添彩。

一身绝技,当服务于百姓、回报于社会。积德行善、广施众生,是道家文化一直遵循的奋斗理念。为弘扬中医文化、造福一方,他结束了19年潜心修道、苦苦学医、奔波求学的生活。他辞别师父,回到家乡决定干一番大事业。即把伯父传授自己的家传技术、道长恩师们传授的道教医术、专家教授和民间老师传授的各门绝技,全都回报于社会、回报于家乡的父老乡亲……

34岁回家乡创办道医养生馆

行医治病弘道立德不断创新

为弘扬道教医学文化,为给家乡百姓解除病痛,于2003年借款在家乡安徽蚌埠市开了道医理疗养生馆。从此彻底走上医学探索、普度众生的健康道路。

他成立了蚌埠市宫氏太极医疗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材的研发,食品、保健食品研发、中医学文化交流、一类二类医疗器械、技术转让服务等。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面向各地学员推广技术,带动了当地很多人创业致富。

2016年,宫守汪在北京成立了国际医学研究院。为与国际接轨,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宫氏道医养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皇家道医学会,立志把祖传统道教医学文化、及中医学传统文化弘扬出去,让更多热爱道医学和中医学文化的人,学到一技之长,造福一方百姓。

他培养了一只专业的技术团队,是由多个技术过硬的专业老师组成。教学中,老师把理论穿插在实际操作中讲解,学员之间相互练习,每一个动作分解下来,让学员扎扎实实地学到真技术。多年来,推出的道家空手道减肥瘦身技术、道家无影针法、道家一针疗法、宫氏太极一指禅点穴推拿特技,及道家辟谷疗法等,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快乐,让各地学员成功致富。

道家辟谷丹秘方:专利产品辟谷丹(专利号:ZL20081024702.3),是由核桃、黑枣、山楂、黍米、黑米、黑芝麻、鸡斗灵、荞麦等药食,经道家九蒸九晒的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工艺及营养学精制而成。

其中,九蒸九晒制作工艺:每道工序要求严格,如第一道,食高温蒸熟后,需要拿到阳光下暴晒一天,让其吸收天地之精华、太阳之阳气,同时去除药食的不适味道;第二道,再蒸再晒,让药食发酵,为的是让其达到更利于人体吸收的目的……另外,食原料在打粉、磨制等环节,也有严格要求。比如,使用古老的石磨,绝不用铁器磨制,就是为了保证药效不被破坏……

宫氏太极疗法,之所以效果神奇,就是因为每个技术的推出,都来之不易。

宫氏太极疗法技术多

学会哪个都能事业旺

宫氏太极疗法,不需要任何基础均可学会――

1、道家空手道减肥术:该术为绿色减肥,仅凭双手就当场减重。腰围、臀围当场见效,塑三围。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脂肪肝、痛经、便秘、浮肿、尿频、内分泌紊乱等,均可得到有效调理。学习3-5天,学费3600元。

2、道家无影针法(速成大师班):打破传统、不记经络、不记穴位,对颈椎大包、颈椎反弓、颈椎病、(尤其是颈椎引起的头痛、头昏、眩晕等)、脊柱侧弯变形、弓腰驼背、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左突右突、腰椎反弓、强直性脊柱炎、肩痛手臂不举,一针除肉刺等。学习3至5天,学会为止,学费4600元。

3、道家一针疗法:道家秘籍,由宗慈道长亲传。特点:一针治多病,速度快、见效快,大部分疼痛几秒见效,不需要任何基础都可以学会。治疗范围:颈肩腰腿痛,头、脚踝、腕痛,膝关节、脚跟痛、乳腺痛、乳腺增生、腹痛、腹泻、痛经、闭经、崩漏、退烧、降压、咳嗽、哮喘、中暑、痔疮、便秘、各种扭伤、撞伤,跌打损伤等、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小儿半夜哭闹、不长个等症。一针戒烟、手脚冰凉及胃肠病一针见效。学习3--5天,学会为止,学费4600元。

4、道家徒手面部回春术:特技手法加点穴,颈、面部手法操作,面如桃花,当场见效。舒展皱纹、眼袋、发令纹、眼角纹、提升下垂的脸颊,疏通头面部经络、有效解决头痛、面部神经痉挛、眼皮跳、嘴巴跳,预防面部疾患,排头面部风寒,使面部如桃花般美艳,呈返老还童之象,延年益寿。学习3天,学费4600元。

5、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范围包括颈椎病、头痛、落枕、肩周炎、腰痛、痛经、便秘、腹泻、小儿腹泻、腹胀、小儿感冒发烧、不长个、半夜哭闹等。同时岁椎间盘突出、扭伤劳损,对中风、偏瘫、脑溢血后遗症,有辅助康复作用。学习3―5天,学会为止,学费3600元。

6、摸骨查病、观相查病:秘传绝技、无需病人开口,既知脊柱病变、肿瘤、男科、妇科、儿科、内科、心脑血管、高血压、子宫肌瘤、肠道肿瘤、脑瘤等疾病,提前发现及时预防治疗。并知天年寿命、运气福祸等。学习此技术,逢凶化吉、避难呈祥。学习3―-5天,学费3600元。

7、筋经整脊正骨术:落枕、扭挫伤、关节絮乱、脱臼、关节脱位错缝、脚扭伤、筋伤等。学习2天,学费2600元。

8、藏象拔罐:道家特技,对颈肩、大椎肌肉堆积、副乳肥大、腰扭伤、感冒发烧退热、乳腺增生、腰肌劳损等症,当场见效。对肌肉型、激素型肥胖有显著减肥的作用。学习2天,学费2600元。

9、阳痿、点穴特技班:宫氏独创、以指代针、绿色疗法、首次推广,当天见效。学习3天4600元。

道家辟谷丹+膏药系列

诚招各地和加盟

一、膏药系列产品,宫氏秘方,效果显著――

1、黄精膏:每次只用绿豆大小膏体,效果力拔千钧。四次左右康复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疼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各种陈旧性无名肿痛、网球肘、腱鞘炎、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鼠标手、关节积液,尤其对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疼、头昏头晕、恶心呕吐等效果显著,远离西药。

2、骨神膏:适用于各种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落枕扭伤、风湿类风湿、急性腰扭伤、椎管狭窄、退行型改变、椎间盘突出、脚跟痛、手脚麻木等。

3、风痛膏:怕风、怕凉、阴雨天加重、肌肉经络酸痛、急性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者。加盟以上膏药者,免费学习疾病辨证方法,免费传授脊柱病的相关知识和膏药的使用。

二、道家养生产品呵护健康――

1、道家辟谷丹:经道家九蒸九晒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道教修炼“紫金琼玉身”的重要方法。辟谷10天就可降体重30斤左右,康复因肥胖而引起的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老年斑、内分泌失调、经血紊乱、尿频浮肿、手脚溃烂等,减少或告别西药。

2、道家玉竹茶:减肥、降脂、降压、脂粘稠、老便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以上产品,可来人免费验证效果后,再经营。加盟养生产品,免费传授点穴减肥、藏像拔罐技术。

相关链接:

大德道医宫守汪,是一个济世利人、广做善事的人;一个专心于道教文化传播的人;一个医人疾病、送人健康的人;一个致力于用道医文化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有大爱情怀的人!

加盟宫氏太极疗法,所有技术和产品,都可以先体验、后合作。同时,免费享受总部定期上门指导技术的服务,以及终身免费进修、提升技术的超值服务。

一技在手,健康与财富双丰收!大德道医欢迎你!

宫氏太极医疗科技公司

宫氏太极疗法招商总部

地址:安徽蚌埠市新地城市广场6号楼11层1101室

电话:0552-3722679

微信手机同步:13615525688

18767688099

13630085507

篇6

1适时更新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根据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时安排和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增减等处理:(1)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该教材由汪受传、虞坚尔主编。教材具用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适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2)一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内容,如肺炎喘嗽、哮喘病、泄泻病等。安排学生自学临床少见病、罕见病如寄生虫病、胎怯病、硬肿症。(3)个别疾病虽然常见,但与其他疾病相似或学生较易理解,如咳嗽病、奶麻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学习。(4)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疾病,如腹泻病涉及的小儿液体疗法、小儿惊风等作为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讲解。(5)“多发性抽搐症”这一节多年来在儿科及针灸学均有讲授,为了避免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节省教学时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此节定为自学内容。通过精简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培养口径。

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备广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自学、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及较广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为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对于教材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章节如便秘病、鹅口疮等以此种方式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采取答疑、总结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2)小组讨论。分两种情况进行。对学生不分专业的给予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儿科有何特点?”、“对小儿推拿疗法有何认识?”。(2)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如第七章肝系疾病的第三节癫痫,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解答:①本病除与晕厥、癔病性发作鉴别外,还可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有哪些?②本病治疗上有哪些单方验方?而对于针推专业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癫痫发作期和缓解期取穴有何异同?②《千金药方》中的“十三鬼穴”为哪些穴位?3)病例分析。教师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学生典型病例,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如肺炎喘嗽和咳嗽病通过实际病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和区分。4)情景模拟。借助大学实训室、模拟人系统,模拟儿科常见急症如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等,检验学生对急重症处理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中医儿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在学生科室轮转学习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教师,对学生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同时,聘请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担任“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临床导师,并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予介人。学生经实训考核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教学中采取:人科告知一实际讲解一学生侍诊或独立操作一出科考试的程序模式。通过实习,带教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教学录像、典型病例讨论等方法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使学生在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处理病人等方面得到提高。

4建立网络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通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提供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练习自测、参考文献、外文资料及现场教学录象等,开辟了中医儿科学的专门网页,补充和丰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定期予以更新。(1)将相关教学资料上网公布,如教案、教学幻灯片、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以供学生自学或深入学习。(2)编写了中医儿科学相关病证的思考题和病案分析题,供学生讨论、练习,提高其辨证思维能力和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公布部分教授上课、査房、讲座的录像,以供学生观摩学习。开设教师E-mail与学生交流,加大互动力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并反馈回课堂教学作为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沟通,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成为课堂问题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水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提高。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实施教考分离

采用理论课考核形式和临床实践成绩评定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理论考试除在期末考试中采用闭卷考试、机考等形式外,还加强了中医儿科实习中的临床操作、诊疗技能、论文撰写等考试改革,注意考察学生解决临床基本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体现课程系统整合后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特点。临床实践成绩评定分为岗位准入、职业态度考核、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等几部分,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技能实践部分标准为蓝本,既考察学生的操作熟练度,也注重考察对操作意义的理解,并使用模拟人进行实际的单人考试,保证公平公正。

篇7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传统医学,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少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展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对中医儿科学的临床应用与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从医学教学方面入手,使现代中医儿科学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针对其教学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如内容、方法等,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在相应的人才培养及实践环节上不断地尝试,以推进儿科学的深化改革。

1中医儿科学的学科特色

学科的发展必须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传承,因此中医儿科的发展要以弘扬其学术精华为核心,尤其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要充分发挥其特色及优势的治疗方法,不断扩大学科服务范围,促进中医儿科更加快速、优质的发展。

中医儿科学优势明显,涵盖了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知识。中医学在治疗儿科许多疾病中显示出了其明显的优势,尤其对于脾系疾病而言,由于幼儿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需要疏导调整,仅采用西药治疗,常常会伤及脾胃。而不少中药中自身即包含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在摄入药物的同时也能起到滋养脾脏的作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按摩推拿等绿色疗法,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

中医儿科学的优势还体现在“治未病”的特点上。结合了现代儿童预防保健的特点,也适应了临床疾病治疗的特性,符合现代人对医学医疗的观点,即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多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儿科学教学改革方法

    2.1案例型讨论法  通过采用案例讨论的方法开发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案例中的主要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掌握的更为扎实牢固。在学生学习系统疾病时,比如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肺系疾病的教学中,增加病例的教学手段。这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等形式将这些疾病制作成病例,并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采用向学生描述一份经典病例的方式,对教学大纲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剖析。然后,模拟査房检查,让学生逐个说出病例中的特点、注意点等。给出初步的诊断与分析,并提交入院诊疗方案。

然后,再将相应的病例分析及影像资料及检査结果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做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在整个模拟学习的过程中,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掌握课程内容。因此,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提纲挈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主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方药等,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今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需要。

2.2模拟治疗法  模拟治疗就是对模拟病人进行的治疗,对临床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根据病人的文化、生活背景等情况模拟患者的情况。将教学大纲中的各种知识融入模拟病人的病例中,然后让学生们对模拟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够尽量再现临床的情景,并经过一定训练后能够逼真地反映临床的情况。例如在小儿泄泻、水肿、紫癜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中,增加模拟治疗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对已有病例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还可以在治疗原则以及方药组成方案等进行探讨、研究。儿科学教学中,增加病例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对传统病例的分析,并且还引入图片、数据等的分析。针对每个疾病特定的病因、基本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完整病理过程,抓住疾病每个阶段的病理变化,教其学会分析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转归,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2.3结合实际、互动式教学方案  世界医学教育学会曾建议:大量减少说教式教学时数,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应该在医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算是教学效果中最好的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儿科学领域,学生的要求更高,因为患者都是幼儿,在用药方面非常有讲究,不能出现半点偏差。所以,根据中医儿科学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加入案例、模拟病例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在临床具体包括问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辨证分析等方面,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培养、训练。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式回答,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增添更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及思考。

在见习课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精细设计,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中,采用讨论、辩论等互动方法加深知识的记忆,从而发挥授课的主导作用。在模拟病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判断,在分析中将模拟病史中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该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总结

进入21世纪以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这就对我们中医儿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儿科学要想发展,必须要进行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需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篇9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I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重要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是理论与实践课相联系的桥梁课。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虽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医案分析,突出临床技能培养,回归经典研习,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经典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临床诊治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服务于中医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1夯实基础

打下扎实的中医儿科学理论功底,是临床实践的基石,是灵活掌握中医儿科学疾病的根本要求。理论课的教学,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舍繁从简,对于病名、病因病机可以简单带过,以学生自学为主,从疾病的临床表现人手,重点讲解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学习知识的过程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一个个疾病的讲授过程,就像一个个患者诊治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提取,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扎实深刻,更有效的联系临床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其特色优势和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故中医儿科教学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及现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疾病与证候性质,明确病名、证名,确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指导患者生活调养全过程的思维活动I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学生中医药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中医儿科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活泼生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临床,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医案讲解、临床见习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教授,使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把启发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技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案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知和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临床上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病案录像播放给学生,开展医案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训练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使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适时医案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医学之诊疗技巧和临证时灵活机动的思辨能力,可补教科书所不及141。反复的临证模拟刺激学生将头脑中以前学过的孤立的、分离的知识,激活和重新整合,有助于学生储存知识、唤起记忆,组织长期记忆,使知识得到有效的保持和迁移,这既符合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也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

3实践回归经典

要建立中医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汲取精华气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国医大师周仲瑛也说:“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张仲景的著作更要熟读牢记,正如岳美中教授所云,熟读伤寒金匮,方能在临床应用时“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中医经典著作,其辨证论治理论及经典方剂对中医儿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根基。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注重中医经典的研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中医儿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领悟和模仿仲景等古代名医大家临床辨治思路、经验,提高学生临床辨治能力。引导学生将中医儿科理论、临床、经典融会贯通主动地构成网络,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倡导学生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理法方药,体现传统中医的魅力。

中医儿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领悟深意。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诊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叭在课堂中引入名老中医运用经典治疗小儿疾病的医案,训练中医辨证思维,拓展学生中医的思维层面。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医、创新中医的信念和志向。

    4关注学科前沿发展 扩展教学内容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于2014年5月选择参与了儿科护理学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学生在性格、成绩方面做到最大差异化。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共访谈了16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14名。

1.2资料收集方法

在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包括:此次教学改革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时与小儿及家属沟通的帮助、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小组成员的收获。访谈前先向学生解释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取得其同意。采用深度小组访谈1次,每组8名学生,时间为1.5h,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和笔录;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深入追踪的方法交流1~2次。

1.3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当天,将录音资料进行转录和整理。研究者反复阅读文字资料,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含义,并进行分类、推理,反复听取录音,回忆当时的观察情景,析取其中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并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逐渐提炼出主题。

2结果

共提取出4个主题: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1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

2.1.1学会了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此次健康教育模块改革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个案1:“角色扮演可以站在家长和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扮演的是得水痘的孩子,就会考虑她要如何表达出自己瘙痒难受的情绪,以后碰到类似的孩子时有了这份体验我也会更加耐心细致。”个案9:“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传递的核心,此次学习任务中的角色扮演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换位思考,让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个案14:“通过角色扮演,我们了解了不同人员在就医时的心理变化和角色定位,在以后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时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磕碰。”

2.1.2体会到用心是沟通的实质

护理专业的本质是服务,护理过程中彰显了人文关怀,学生通过健康教育角色扮演,体会到了用心是沟通的实质。个案11:“人与人的交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用心’两字是沟通的实质和万能的技巧,用善良和宽容去温柔呵护那些被疾病和痛苦所困扰的生命,是我们护理人员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个案15:“耐心倾听,同时用温馨的语言或抚摸等动作表示对患儿的友好,使患儿及家属从心理上主动接纳,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有爱心、有知识、技术好、对孩子有招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护人员形象。”

2.2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2.1取长补短,精诚合作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将来成为护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迫使学生们组成一个团体,在共同完成任务的磕磕碰碰中、在发生矛盾的泪水中、在成功完成项目的欢笑声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长。个案5:“大家学会了团队合作,遇到冲突的时候,学会先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取长补短,恰到好处地融合。”个案9:“这是一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力量最大化的方法,每个人将精力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大家串起来,最后呈现给大家的作品中包含了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心血。”个案14:“在排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我们相互点评组员角色排演上不合理的地方,彼此相互磨合,最终呈现给大家。”个案4:“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单个人可能有局限性,小组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小组成员的思路都可能是个创新点,都值得得到重视。”

2.2.2团队核心人物的作用

对于团队合作,有1名学生提到了团队核心人物对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个案7:“如果一个团队心不齐,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能力,所以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领导这个团队。”

2.3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

虽然是中医院校,但因为学生要应对护士资格考试,因此选用的教材还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儿科护理学》,那么如何在健康教育中传承中医知识呢?个案16:“也许在大家的认知中,中医是腐朽、是陈旧,但其中还是有值得传承的部分,作为整个中医队伍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个案9:“我们的健康教育更加体现了中医特色,以前在医院做志愿者时,自己也亲手做过小儿敷贴的药丸,对于哮喘的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疗效,印象颇深。因此中医的传统疗法应该通过我们让更多人了解。”个案12:“我们的创新点在于中医调养,根据中医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别制订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中医,学会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养。当然这些也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大家都是获益匪浅。”

2.4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学生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寻求素材和思路;为了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学生需要不断查阅文献,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案4:“之前大多数知识都是教师单方面传授,我不会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去探索种种现象背后的意义,现在我们对网上搜寻的各种资料,先进行批判性思考,确定无误后再加入健康文案中。这样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帮助我扩充了新知识点,也帮助我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个案5:“这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们自由发挥,这是一次很好、很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来获取知识,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家边学习边成长。”

3讨论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护理却包含着与人沟通的艺术,包含着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升华。本研究显示,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平台下,学生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得到了不少收获,比如在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方面,有的来自自身做志愿者的经历,有的受到家长职业的影响,有的甚至借鉴电影重新创作,这些发散性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这些主题,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有相关病例的同学、家人、朋友等的亲身体验;在角色扮演和视频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沟通以及互相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换位思考,促使他们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能积极主动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儿和家长,有效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后顺利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期。从本次访谈中也发现,由于条件的局限,学生们虽然在学校的模拟医院,甚至直接在医院进行角色扮演的演绎、录制,但“没有进入临床,所以没能更好地体会照顾患病儿童的那份心情”,这与梁熙德等的调查结果一致。鉴于健康教育模块改革的成效,今后应继续深入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的专业课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心理咨询方法中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促使学生接受从“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观点。如在内、外、妇、儿、老年护理等专业课教学中,留出部分模块由学生自行主导学习,迫使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运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同时,教师应注意收集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的健康教育文案和视频,有助于以后学生的学习和临床的推广应用。此外,中医院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中医食疗、推拿、针灸等简单易学、易推广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健康教育中,让中医能更多地走向临床,开展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护理及研究。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