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尾气污染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尾气污染的危害

篇1

一、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

汽车尾气是汽车燃油消耗后产生的气体化合物,主要是来自汽车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废气,含有很多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

1.一氧化碳气体

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烃化燃料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不能充分燃烧生成的产物,混于内燃机废气中排出。当汽车负载过大、慢速行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导致一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2.粒状悬浮物

汽车尾气排出后,尾气中含有很多固体悬浮颗粒,其成分较为复杂,并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

3.氮氧混合物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成分,氮氧化合物是在汽车内燃机气缸内气体中生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

4.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内燃机废气排放、曲轴箱泄露以及燃料系统蒸发。在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

5.含铅化合物

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铅燃烧后生成氧化铅排出。

二、汽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以扩散沉积的方式滞留在人体呼吸道不同部位,会引发热体呼吸系统疾病。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毛囊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削弱血液输氧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导致生命危险。

3.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含有苯醛类化合物、臭氧、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的刺激性浅蓝色烟雾,对人体的突出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氮氧混合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危害极大,可造成呼吸功能失调。

4.含铅化合物是一种毒性重金属物质,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铅污染,容易造成人体铅中毒,主要危害人体神经、消化、造血、泌尿和免疫等系统,人体中的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另外,汽车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的生长。

三、汽车尾气的防治措施

随着现代生活环保意识的增强,为了防治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在实践中提出了以下对策:

1.提高车用汽油质量

汽油质量对汽车尾气含毒物质的排放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燃油,会损害车辆供油系统,加剧汽车尾气的环境污染。提高汽车燃油的质量是当前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任务。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和硫含量,保持汽油中适当的含氧量和芳烃含量,是降低汽车尾气毒害成分排放的有效途径。

2.优化尾气净化技术

尾气净化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它是通过在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装置,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汽车内燃系统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净化的处理技术。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起步较晚,要在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基础上,加快研发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保障汽车尾气的高效净化。

3.开发新型代用燃料

依靠科学技术,坚持科技创新,开发新型的代用燃料,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的根本途径。使用天然液化气生物柴油等新型代用燃料可以杜绝或者大大降低汽车尾气的毒害气体。轻径作为石油化工的副产品,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与其他燃油相比,轻烃具有高热值、无毒害特点,对环境几乎达到零污染。

4.研发太阳能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理想的无污染型汽车,推广使用太阳能电动汽车是避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也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由于技术条件不够成熟,电动汽车还得不到普及,必须拓展和优化技术资源,开发有利条件,研发新型太阳能环保性电动汽车,避免汽车尾气的产生和危害。

5.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科学使用和合理保养汽车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重要措施。驾驶员良好的驾驶习惯和正常的保养维护有利于汽车的科学使用,合理的交通状况能够促使用燃料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另外,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和交通管理、也是减轻汽车尾气环境污染危害的有效途径。

6.宣传增强环保意识

汽车尾气毒害物质的排放超标,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为减少和防止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各部门要加强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环保意识,倡导正确使用和科学维护汽车保养,减少和控制机动汽车尾气污染。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有了重要认识。科学探索有效措施,实现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的实践创新,是保障和优化人们现代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磷肥;尾气氟化物;污染损害

中图分类号:X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102-03

1 引言

氟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化学元素之一,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结合成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对动物、植物具有较强的危害作用。环境空气中,氟化物多以固态类化合物CaF2、SiF4、气态类化合物HF等形式存在,其来源主要是磷肥、制铝、炼钢、玻璃等工业生产加工产生。本文仅根据在日常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执法中积累的知识,论述磷肥生产中产生的尾气氟化物HF、SiF4对林业和农业植物的污染损害。

2 氟尾气的产生和排放

2000年以前,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等是主要磷肥品种,一般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污染严重。2002年后,投入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化肥迅速发展,市场份额已超过前者。无论是普通过磷酸钙还是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均是以磷矿石和浓硫酸为原材料进行化学反应来生产。

2.1 氟尾气的产生

2.2.4 前装式压缩设备

前装式压缩设备,其突出特点是设有高位工作台,其作业原理为将压缩厢体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前置压缩设备对接集装箱体,从前面进行垃圾装运并压缩装载。集装箱装满后,通过移动前置的压缩设备,将集箱装移入运输车辆实现转运。和后装式压缩设备对比,本设备大大减少中转站的面积,而且不需提升,大大减少能耗,由于油路电气比较简单位,其维护成本较低,由于该设备造价低,占地小,清理维护方便,污水收集处理等优点,广范用于市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等区域的垃圾转运。

3 各种垃圾转运设备的比较

通过以上的介绍,目前市区主要的垃圾转运设备的类型有7种,包括碰撞式、吊装式、垃臂式、拉臂压缩式、压块式、前装压缩式、后装压缩式等,其主要性能指标及优缺点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前装式的垃圾转运设备具有有高效压缩、自动节能,方便操作,节能节地的特点,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是今后市区垃圾转运站建设的方向。而非压缩式的转运站设备由于存在转运量少,周边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已逐步淘汰。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华市区的垃圾转运也从无到有,从露天堆放农用车转运到现在的压缩式垃圾转运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市区生活垃圾转运能力,生活垃圾的转运已逐步走向了自动、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轨道,为我们城市优美的生活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氟尾气的排放

从上述磷矿石与浓硫酸化学反应过程看,产生的气体主要是HF。由于矿石与浓硫酸反应伴随放热过程,部分固态的SiF4也一并随气体排放,所以磷肥生产尾气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就是HF、SiF4等物质。荆州地区是我国华中磷矿区,矿石中氟化物含量1.5%~2.0%左右,磷肥生产中,尾气氟化物产生量占总氟化物的20%左右。磷肥企业由于采用的氟尾气治理技术不同,排放情况也不一样。一般过磷酸钙生产中,尾气治理采用的主要是水泼轮洗涤(一级)或水泼轮+文丘里(二级)洗涤;磷酸一铵生产磷酸工段多采用文丘里+二级空塔进行(三级)洗涤。前者处理效果可以达到70%~90%,后者处理效果可以达到90.0%~99.5%。

3 氟尾气对林业和农业植物的污染损害

3.1 植物叶片细胞组织的结构

氟尾气对植物的损害,主要是损坏植物的叶片内部细胞组织,对植物的根、茎直接损害不大。植物叶片主要是进行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其解剖组织结构主要是由角质层、表皮细胞组织、栅栏细胞组织、海绵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栅栏细胞组织、海绵细胞组织统称叶肉组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组织。气孔是植物表皮特有结构,由保卫细胞和孔口 以及孔下室组成,是叶片进行呼吸和蒸腾的场所。在阔叶植物的叶子中,气孔分布于叶片下表面。在针叶中,则整周都分布有稀疏的气孔(图1)。

3.2 尾气氟化物对植物损害的作用机理

尾气氟化物通过叶片气孔呼吸作用进入组织内,或与水结合直接进入气孔内。在组织内,经叶肉细胞间隙进入导管中,并随组织的蒸腾作用到达叶

图1 针叶、(阔叶)叶片纵切面示意图

的边缘和尖端。由于氟的化学活性极强,氟即与细胞内叶绿素和各种酶中的钙、钠等离子结合或使磷酸化酶、烯醇化酶和淀粉酶钝化,使之失去活性,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即出现坏死等病变。尾气氟化物对植物的污染损害,多发生在生理功能旺盛的叶片上。因为这些叶片的气孔张开得最大,呼吸强,所以受损害最重,而老叶和幼叶气孔开张小,一般受害较轻。气孔一般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所以,植物在夜间气孔开张度小时不易受到影响,而在白天气孔开张度大时,易受伤害。

3.3 植物受害症状辨别

植物叶片受损部位首先发生在嫩叶、幼芽上。阔叶树受害时,伤斑主要出现于叶尖及叶缘,叶片的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间区别明显,两者间形成一条红棕色带,未成熟枝叶受害易形成枯梢;针叶树受害时,当年生针叶尖端首先坏死,并逐渐向下发展,受害组织先变黄,然后逐渐变为暗黄色或红棕色,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细胞原生质凝结成红棕色团块,最后坏死脱落;禾本科植物受害时,首先在新叶尖端和边缘出现黄化、出现暗红色,随后向叶脉中间发展,后期出现枯萎。

3.4 尾气氟化物对植物危害类型

磷肥企业尾气中,往往是HF和SiF4协同产生危害,而其他燃烧型企业仅HF产生危害,前者污染损害程度一般大于后者。尾气氟化物对植物污染损害,分为可见伤害和不可见伤害2种。可见伤害分急性型、慢性型。

(1)急性伤害是磷肥生产中排出的较高浓度的氟化物,受气流、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停留在农林植物上,在较短时间内(几分钟内即可发生)使植物受到伤害。远景观察,污染带内,受害植物呈暗红色,污染带外未受损植物呈正常绿色,颜色区分明显。对农作物来说,如果此类损害发生在营养期(快速生长阶段),经过田间管理,基本可以将损失减少到20%左右;但是如果此类污染发生在农作物生殖期(授粉阶段),则会造成绝收。

(2)慢性伤害是指农林植物,因长时间或经常接触较低浓度的氟化物而出现的各种生理上的代谢障碍,如叶片生长发育不良、大小不一、出现不正常斑点甚至枯死,农作物出现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减产状态。叶片有时也能出现与急性伤害相似的症状,但大多数的症状是不明显的。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尾气氟化物对针叶林木的慢性损害是致命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年生叶片受损后逐渐脱落,老叶片生理功能衰退不断脱落,枝叶得不到更新,林木在3~4年内即成片死亡,松树林特别明显。此类情况一般发生在小规模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企业的上下风向500m左右的范围内,在此距离内,已很少看见正常生长的松树林。

3.5 尾气氟化物对植物损害必须具备的因素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氟化物的最低限值是7μg/m3,在多次氟化物污染纠纷中,监测的环境空气中氟化物浓度基本都在30μg/m3左右,对照点区域浓度在5~30μg/m3之间。研究污染事故现场发现,尾气氟化物对植物的损害一般具备以下3个条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5.1 生产企业排放尾气氟化物浓度

发生氟化物污染损害事故的大都是生产过磷酸钙的企业,而生产磷酸一铵的企业较少发生氟化物的污染损害。前者尾气氟化物排放浓度一般在20~70mg/m3内,后者的排放浓度在10 mg/m3左右,未发现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100mg/m3限值,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企业因治理设施故障出现超标排放而未被发现的情况。

3.5.2 气象条件

尾气氟化物对植物的污染损害,大都是发生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时间段内,这个时间段是大部分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当天气突然变成空气湿度大、气压低、上升气流弱、水平方向无风或微风状况时(夏天即将下雨前的一段时间,感觉天气异常闷热),企业生产排放的尾气氟化物无法快速爬升,不能有效扩散,在低空0~30m内,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如薄雾一般,向下风向缓慢漂移。在移动过程中,与植物接触,即发生污染损害。

3.5.3 障碍物

尾气在缓慢漂移工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会沿坡度上升,其前锋越过障碍物一段距离后,再缓慢降低行进高度,继续前行,这样在障碍物的被风面就会形成一定的安全区域。从与行进路径垂直方向观察,靠近障碍物一面的植物基本不受损害,而远离障碍物的区域,受损症状明显。

3.6 植物对氟化物抗性

由于植物叶片细胞组织结构、生长阶段、生化功能不同,不同的植物对氟化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抗性。一般植物叶片角质层厚、气孔少,对氟化物的抗性就相对要强,反之,抗性就弱。

3.6.1 树木的抗性

一般情况下,阔叶树木较针叶树木抗性强,常绿阔叶树木较落叶阔叶树木抗性强。阔叶树叶片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固态类的SiF4不易进入气孔,而针叶树叶片气孔是环形分布,气态、固态类氟化物均有机会进入。常见树木抗性由强至弱分别为樟树、女贞、大小叶黄杨、构树、银杏、榆树、柳树、柑桔、水杉、雪松、松树等。

3.6.2 农作物的抗性

实践中发现,叶片表面长有绒毛的农作物抗性强,叶片新鲜、表面光滑、细嫩的农作物抗性一般较弱。常见抗性强的农作物包括棉花、南瓜、番茄、茄子、辣椒、马钤薯等;抗性中等的包括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白菜、芥菜等;抗性弱的是:葡萄、甘蓝、菜豆、莴苣、花生、紫花苜蓿等。

4 尾气氟化物污染损害的防治对策

(1)在磷肥企业周围一定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抗性强的林木,如樟树、女贞、大小叶黄杨等常绿阔叶树种,增加对尾气氟化物的吸收,减少对其他植物的危害。农作物应选种马铃薯、棉花、茄子等抗性强的,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2)加大磷肥生产企业尾气氟化物的治理力度,改善尾气治理的工艺技术,提高治理效果。过磷酸钙企业尾气治理必须达到二级以上、磷酸一铵尾气治理必须达到三级以上,并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检查、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尽早出台新的磷肥企业国家排放标准,新标准要严于老的排放标准,老排放标准限值无法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4)磷肥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排污时间,在树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敏感阶段和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停止生产排污。

(5)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磷肥企业,新建企业应远离农作物种植区和经济林区(各种针叶林区),尽可能减少尾气氟化物与农作物、林木的接触,降低污染损害。

(6)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淘汰关停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危害大的磷肥生产企业,彻底杜绝氟化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 强 胜.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

0前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始终伴随着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6年我国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特别是12月份,全国有17个省市区受影响,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大规模的大气污染问题,给我国的环保工程敲响了警钟,如何改变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如何推动我国环保工程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环保人艰巨的使命。

1我国的大气污染

1.1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对生态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污染成分包括CO、CO2、SO2、萜烯类碳氢化合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等,主要的污染物包括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污染源包括风砂、生活燃煤、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会对自然造成严重的伤害。首先是对人身体的伤害,受污染的空气进入到人体,会引发呼吸类疾病,引发慢性中毒或癌变。其次是对地球生物的危害,大气污染会带来极端恶劣天气,如酸雨灾害,污染植被和水源,造成动植物死亡。最后是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在大气中的减少,会增强紫外线的强度,紫外线会杀伤细胞,很容易引发皮肤癌。

1.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分别是工业大气污染和生活大气污染。在城市当中,大中型的工业园区是污染的聚集地,如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等,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生活大气污染包括我们平常开车拍排放的尾气,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冬季供暖时大量的燃煤,这些都是重要的污染源。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大城市对大气污染的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正在向中小城市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城市的汽车数量、工厂数量和房地产开发都在猛烈增长,这给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

2.1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工程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保工程,而是应该让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领导负责制,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管理者加以处罚,使环保事业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另外,应当赋予环保部门实权,保障治理方案能够切实落实。

2.2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

首先,要对管辖区域的企业废气情况进行细致的摸排,对废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对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或者直接关闭,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推进。其次,要合理使用能源。对于一些烧煤炭的企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清洁能源替代,如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有效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然后,对于冬季供暖的煤炭使用,锅炉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应在处理后再排放,将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尽量降到最低程度。最后,应优化产业结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改进传统的生产模式,积极创新,使我国的环保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2.3加强汽车尾气治理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汽车尾气排放到我们呼吸的空气当中,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对城市内的所有进行科学、严格、规范的检测,一旦发现超标车辆,给予严格的处罚。另一方面要加强机动车燃料管理工作,加大对燃油公司的监察力度,使其生产出的每一辆车都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从根源上减少尾气的排放。

2.4加强绿化造林工作

环境工程一方面要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强大气污染的预防,只有两方面同时做好,环境工程才能健康快速发展。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利用树木来降低风速、沉坠灰尘和吸附粉尘,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此来净化空气。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工业区与居民区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也要建立起大量绿化带,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所造成的伤害。

3结论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如果不加强环境工程的实施力度,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提高管理力度,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心,个人要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我们的空气质量,使我们都能生活在一片干净湛蓝的天空之下。

参考文献

[1]韩明霞,过孝民,张衍桌.城市大气污染的人力资本损失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6(04).

[2]周媛,邢德山,谷建功,等.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02).

篇4

关键词:室内污染物;种类;来源;危害;防治

【分类号】:X6.3

由于室内装修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1]。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五类物质[2]了。

甲醛:化学分子式HCHO,也是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及媒体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空气中游离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备防腐作用。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防虫)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甲醛的熔沸点很低,因而很容易从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甲醛的危害很大,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3],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过 0.06mg/m3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 30mg/m3,会立即致人死亡。而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智力下降。

氨气: 氨的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 比重为 0.5)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部分人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苯(苯系物): 苯系物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可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它们都以微量和痕量水平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氡:氡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生成,是一种放射性气体。近年来对氡的关注主要来自于媒体对石材放射性的报道。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但并不是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都会得癌,一般从受到氡的照射到肺癌发病之间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

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

2 装修材料选择上要严格把关

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谨慎地控制污染严重有毒的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如选择对人体无害的天然建筑材料,或有主管部门核发合格证的绿色环保证书的化学合成材料。当材料用量大时还应进行必要的抽检和复检,重点应以控制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为主要内容。

3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加强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因此保持居室场所的通风换气是必须的,它可以保持室内污染物浓度低于一定的水平,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4用绿色植物治理室内污染

养花爱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往今来,人们精心地将花种植在阳台,或培育于花盆中,摆设在窗台、走廊等处,供作欣赏,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可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吊兰、虎尾兰、绿萝、芦荟等植物均可吸收和清除不同的化学污染物。

5进行必要的室内环境检测和空气处理

室内污染, 其实是化学污染, 所以, 不能简单地凭气味感觉来判断, 必须借助于专业设备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室内污染以投入使用的第1、2年危害性最大, 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并不能根本和完全处理这些污染, 所以, 室内污染一定要及时进行室内污染治理。

总结

室内装修等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 室内污染的防治应以事前控制为主,事后处理为辅, 双管并重, 双管齐下, 在事前控制中, 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是减少装饰装修材料产生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也是最根本的措施; 同时也必须注重建筑装修完成后投入使用前的污染处治, 把装饰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策略;环保

塑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危害。相关研究显示,即使将塑料袋埋在地下二十年,其仍然不会自行降解,而且还会污染土壤,对农作物安全、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生产塑料制品的流程与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只需投入少量成本,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许多小作坊和大小企业都批量生产塑料制品,并且流动到市场上,但因为其无法降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填埋塑料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目前垃圾处理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在土壤中埋入塑料和其他垃圾,然而塑料无法降解,即使掩埋得很深,埋藏时间达200年之久,塑料依然和深埋前的状态相差无几,不会发生腐烂降解,并且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老化的农用塑料薄膜通常会直接被农民扔掉,但田间残留的碎片不会分解,因此会使农作物对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受到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一些成捆成团的塑料会导致水流堵塞,使城市设施、水利设施等发生故障,甚至引起严重事故。以前人们曾焚烧处理塑料与其他垃圾,不仅污染空气,还会产生有毒烟尘与有害气体,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人体吸入后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乱扔塑料会使视觉环境受到污染。如今无论在湖泊、河流、铁路,还是风景区,我们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飘扬,仿佛沙子吹入我们的眼中,使人感到刺痛。由于我国的塑料用量很大,消耗的石油等原料也很多,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会释放雌激素类物质,使人体代谢受到影响。一些动物则因误吞塑料而死亡。

二、白色污染的防治策略

1.要加大力度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警示人们白色污染的各种危害,比如,将公益广告张贴在集贸市场、公交车、学校、社区中,开设专门的电视栏目,在中小学课堂中引入有关的环保知识等,说明颁布“限塑令”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将以废旧材料为原料制成的超薄塑料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潜在危害等,使人们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从而养成使用环保袋等卫生习惯。

2.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并尽快研究相关技术,开展环保替代品的推广工作

对塑料的使用加以限制很难单纯依靠群众的自律和自觉达到目标,政府需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致力于研发与生产可降解袋、环保袋与便民袋,采用植物纤维、纸浆等作为购物袋的生产原料。政府要对环保袋生产企业给予奖励或补贴,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售价,有利于产品在广大消费者中推广应用。

3.要完善监管机制与约束机制,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有关职能部门疏于监管是导致一些小作坊和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政策大量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政策,发现任何企业违规生产塑料袋后都要严格执行高额罚款等处罚制度,甚至要求工厂停工整顿,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的产生。另外,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回收利用废旧塑料,构建专门回收塑料的系统与机构,倡导商家与群众将塑料袋等交给回收机构统一处理。推广合理分类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大量塑料袋被混入垃圾中接受填埋或焚烧处理。废旧物资回收管理部门应重视回收利用和管理废旧塑料的工作,为物资回收企业提供指导,鼓励其完善回收网点,采取相关措施,如,提供优质服务、利用价格杠杆等有效开展废塑料回收工作,实现规模化分拣与分级利用旧塑料的目标,使塑料资源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4.政府要灵活运用税收杠杆,向塑料使用者征税

相比于收费措施,征税具有强制性,推行难度小,而且可获得显著效果。目前这一措施已经在荷兰、西班牙、德国、瑞士等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通过征收环境税、塑料使用税,再将税收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中,可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塑料用量。

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会长时间存在,如果不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我们的后代都将受到白色污染的威胁。高中生应切实发挥自身的力量减少白色污染,同时社会大众都应高度重视白色污染问题,了解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预防的同时加强治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海,金芳.充分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加强防治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3):23-24.

篇6

[关键字]辐射 认识 防范

[中图分类号] O4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17-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利用科技实现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也越来越依赖。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危害,辐射污染就是其中一例。21世纪的今天,辐射污染及危害已随处可见。辐射是指能量以热,光,声,电磁波等方式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方式。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种。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我们最熟悉的就是X射线和核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向四周扩散的电磁波。

1 辐射源的特点

电离辐射的应用:医学(诊断、治疗、消毒等)、工业(测厚、探伤、材料改良等)、能源(发电、供热等)、农业(育种、品种改良 )、地质找矿等。电磁辐射的应用:射频装置(移动通讯基站、微波、广播电台)、工频装置(电力传输、工业加工)、家用电器(微波炉、电磁炉)、医疗设备(微波理疗机、超声波医疗器械)等。

辐射具有多种特点,其一是隐藏性比较强,其二是潜伏性比较强,其三是对对象伤害具有长期性,其四是伤害的不确定性。

隐藏性比较强。在平时的生活,可能周围就有大量会产生强烈辐射的物品,但是,人们几乎是无法察觉到的。辐射太过于无形,对人进行伤害时会让人没有丝毫的感觉。

潜伏性比较强。对人的伤害,不会立即就能够表现出来,而是经过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后才表现出来。

对对象伤害具有长期性。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数年或者数十年。

伤害的不确定性。在对人们进行伤害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改变伤害的手段,或者是自身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2 辐射污染现状及防护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及监督力度的加强,参与辐射污染问题研究相日益增多。相关的一些辐射法律法规、管理名录及条例规定等相应的出台。同时针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限值标准及监测规范也相应的产生。如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等。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广播电视台发射设备的辐射功率很大,发射频率在300~1000MHz频段,一个发射塔上一般有几个电台或电视频道的发射天线,总辐射功率达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是城市中主要的电磁辐射源,在300m之外,电场强度达到一级区(安全区)限值。而移动基站手机采用的是GSM900和GSM1800,发射频率主要是是870MHz一880MHz,954MHz一960MHz及1840MHz~1850MHz频段,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W一60W范围,比起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功率要小非常多,移动基站功率密度在35m已低于10微瓦/平方厘米,符合一级(安全区)的标准要求。据有关监测统计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电磁本底水平处于0.2V/m~1.6V/m之间,远低于国内相关电磁环境和卫生标准。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在一天24 小时内,任意连续6小时按全身平均的比吸率(SAR)应小于0.02W/kg.;职业照射: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

电离辐射污染现状。自居里夫人提出“放射性”这个术语,针对放射性的研究络绎不绝,美苏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后,其研究成果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但同时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就散落于地球各处,原有的自然分散平衡随之被打破,辐射污染随处可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先后投掷两颗原子弹,致使71379位平民罹难,广岛生态环境也遭受极大的破坏;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也是自然对人类发出的第一次警告。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电离辐射的应用已十分广泛:X射线应用于医疗影像、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疗上的癌症治疗与杀菌消毒、工业上利用γ射线进行无损探伤等等。我国的《辐射防护规定》对辐射工作人员与公众人员分别设有辐射剂量当量限值,公众照射:5年的年平均剂量不大于1mSv(相当于现时40次X光胸部透视的剂量),任一年的剂量不大于5°mSv°;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

3 辐射对环境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危害。电磁辐射已被列为继水、气、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在众多辐射危害中,电磁辐射离我们最近,时刻相伴我们左右。比如电脑、手机、家电产品、变电站、无线电波等等。这些电磁辐射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电磁波磁场中,人群白血病发病为正常环境中的2.93倍,肌肉肿瘤发病为正常环境中的3.26倍。国内外多数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能诱发人体癌细胞增殖,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且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放射性辐射对环境的危害。人体受到过量电离辐射,会导影响中枢神经、人体新陈代谢、基因变异,甚至死亡等。日常生活环境中,较为常见的放射性有,一是在核电站的周围,辐射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影响;二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工业的进步,放射性产品的使用日益广泛,尤其是煤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辐射进行有效的监测,进行数据之类的记录,通过研究分析记录,来得出应对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工业企业计量等使用的仪器对环境的危害。因为这种仪器只是在工厂企业中使用,所以可以说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是很小的。然而,一旦它们因为出现了极严重的故障而无法继续使用,对于它们的处理就会显得复杂而又困难,这时它们所产生的辐射就视它们本身的具体情况而定。

天然大理石对环境的危害。尽管大理石的数量很大,尽管大理石的应用极为广泛,尽管大理石具有辐射,但是,它的辐射是极其微小的,因此,它的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是极小的。又因为它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说对环境的污染是极其微小的。

4 小结

辐射客观存在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当中,在现代社会,辐射的人工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人们所处的辐射环境更加复杂,人体健康所受的威胁也更大。因此,认识辐射、了解辐射污染的危害与现状以及辐射防护的基本途径,对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显得更为必要。本文试图对常见的辐射种类及其与人、环境的关系作一介绍与总结,以引起人们对环境辐射的重视,希望能帮助人们对辐射树立正确的观念,真正做到科学防范。

篇7

一、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HCH0)是―种无色有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190C左右,常温下易溶于水、醇和醚中,其35%~40%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甲醛是简单醛类,光照射时易催化分解。当室内湿度大时,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甲醛常温下易挥发.且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

二、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甲醛自1859年最早由AM Butlerov第一次发现,1868年首次由甲醇中提炼出来,直至1957年英国进行第一次人体暴露实验,现今已进入分子毒理学的研究阶段。但作为头号室内装修型化学性污染物,其毒性作用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然其具有两大毒性(1)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包括DNA链断裂、DPC、DNA―DNA交联和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作用等(2)气道刺激作用和甲醛的免疫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生殖毒性;已为人们所共知。在我国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君卓教授对甲醛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最为全面,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室内空气甲醛卫生标准(0.08mg/m3)甲醛为原浆毒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mg/m3时,可谓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230 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辰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力下降等。

(一)甲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甲醛对免疫系统有抑制能力,并具有致癌作用。通过吸入染毒法观察甲醛会使小鼠免疫器官质量下降,并引起小鼠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高剂量甲醛可引起抗体形成细胞明显减少,且引起小鼠足垫肿胀部位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可见,甲醛能影响并降低动物的免疫力。董红燕等人研究了甲醛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甲醛的急性细胞毒性较小,但能引起脉鼠肺巨噬细胞DNA蛋白质交链和DNA单链断裂,且交链与断裂程度与甲醛浓度有关:表明甲醛对呼吸系统深部细胞具有遗传性损伤,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2.甲醛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几年来才有报道,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紊乱。

(1)不同接触甲醛人群免疫系统的变化。甲醛对人体影响的个体差异较大。(详见表一)。大多数报道作用浓度均在012 mg/m3,以上,个别报道作用浓度0.06mg/m3~0.07 mg/m3。时,可使儿童发生气喘。美国对900幢住宅中近2000户居民调查显示,当甲醛浓度高于03mg/m3时,有近90%的人述说感到眼刺激.74%以上的人感到鼻和呼吸刺激,有42%~83%的人出现头痛。目前,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国,办公室和居室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大于70%。据李汉珍等报道,住进装修后的居室1个月,其甲醛浓度为0.14mg/m3,超过国家标准0.12mg/m3。被调查人中有50%的有头痛、眼刺激、气味刺激和皮肤刺激感觉。头晕者60%、记忆力减退70%、鼻刺激80%、睡眠不好90%。此外,长期低浓度甲醛蒸气可损伤作业工人的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长期慢性吸入甲醛浓度0A5 mgin。,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增加。产生头痛、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吸入高浓度大于60mg/m3~120mg/m3甲醛可导致肺炎、喉和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致死。据报道接触高浓度甲醛不仅抑制了细胞的免疫,同时促使体液免疫的异常性增强,具有自身免疫的性质。

而且短期接触相近浓度甲醛的人群对其免疫毒性反应更敏感。

(2)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长时间暴露在甲醛中,甲醛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快速代谢成甲酸二氧化碳单位代谢物。甲醛及其代谢物还可与氨基酸、蛋自质、核酸等形成不稳定化合物,转移至肾、肝和造血组织发挥作用,影响机体功能。长期接触甲醛神经衰弱、黏膜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与不接触甲醛者相比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随接触时间增长.而越明显。

(二)甲醛具有致癌性

动物实验表明甲醛为致癌物质,其对人的致癌性尚无确切证据。据美国对甲醛接触人群与非接触人群研究,没有发现超额死亡病例。但动物实验证明,甲醛能引起大鼠鼻腔扁平细胞癌。连续吸入1920 mqln。甲醛两年后,有50%的大鼠诱发出鼻腔癌

1.甲醛与胃癌关系。据刘金玲等对山东、上海等4个工厂5875名工人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甲醛组胃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接触组。用Poisson回归调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接触年限等变量后仍具有显著性(P

2.甲醛与肿瘤关系。动物研究表明甲醛既是致癌剂又是促癌剂,对人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但许多报道显示暴露在甲醛中的人群肿瘤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的人群。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

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黏性,还具有加强板强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用来合成多种黏合剂。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合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据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比较长,可达到3―15年。

2.含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布、贴墙纸、油漆和涂料等。

3.有可能散发甲醛的室内陈列及生活用品,比如:家具、化纤地毯、泡沫塑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上述有可能散发甲醛的材料在高温、高湿、负压和负载条件下会加剧散发的力度,其中,各类人造板材的甲醛散发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四、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治理方法

篇8

【关键词】放射性污染,放射源,防护,危害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在自然状态下,来自于宇宙的射线以及地球环境本身所具有的放射性元素通常是不会对生物产生危害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活动让人工辐射与人工放射性物质都大大的增加,进而使得环境中的射线强度也越来越强,对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产生了放射性污染。室外放射性污染其所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1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相当的广泛,自从人类对放射性元素大量使用以来,人为的放射性污染来源大量的增加,总的来讲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的两类

(1)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

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主要有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种。宇宙射线是从宇宙空间中射向地球的高能粒子流,包括有初级宇宙射线与次级宇宙射线。因为地球大气层能有效的吸收宇宙射线,所以宇宙射线的强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急剧的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纬度地区的宇宙射线的强度也会不同,并且宇宙射线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大气圈中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核素中很多都是通过散裂形式所产生的碎片,还有部分是稳定原子和中子或者介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活化物,其模式与特点与宇宙射线的强度相近。

原生放射性核素则是指的在地球形成期间所出现的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的品种很多,而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环境中的分布却相当的广泛,在岩石、土壤、空气、动植物甚至是人的体内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地壳则是天然放射新核素的重要存储场所。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和钍系。

(2)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

在当今,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已经成为了室外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放射源主要是来自于工农业以及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核工业生产中所排放出的各种废物、核武器的使用或者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等等。其中医用辐射所产生的辐射往往都较弱,只有在发生了事故、放射性物质溢出时才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核爆炸能够在瞬间就产生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而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并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2室外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人们对于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很多都还停留在和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相联系的程度上。从表象上来看放射性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工农业、医疗以及科研领域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广泛运用,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大大的增加。

放射线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效应,能够让机体分子产生电离与激发,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功能造成破坏。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就是射线直接作用于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引起电离与激发,使得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出现变化,导致人体生命过程出现变化;这种作用也可以是间接的,也就是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出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对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产生破坏,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生物效应,因为人体中水占了70%左右,这就导致了放射线的间接作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

射线对于机体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在同样的条件下,内辐射的危害要远远强于外辐射。大气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等多种途径进入到人体中,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入到生物循环中,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人和动物因为没有遵守防护规则而接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者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水与食品等等,都容易产生放射性疾病。

3室外放射性污染防范措施

3.1基本防范措施

基本防范措施主要分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这三种。

如果人体受照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照射量就越大,那么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体受照时间,对于那些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做到操作准确、敏捷,通过减少受照的时间来达到防护的目的。

距离防护。当人与辐射源越接近,受照量就会越大,为此,应该要远离辐射源,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屏蔽防护就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放置合适的屏蔽材料,通过屏蔽材料来对放射线进行吸收,以此来降低外照射剂量。根据射线的不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会不同:(1)对α射线的防护,因为α射线的穿透力较弱,射程也较短,因此用几张纸或者薄的铝膜就能够进行吸收,或者是通过封闭+手套方式来避免进入人体表以及体骨;(2)对β射线的防护,与α射线相比,β射线穿透力较强,但是却好进行屏蔽,通常可以用原子序数较低的材料,例如铝、有机玻璃等等;(3)对γ射线的防护,相对而言,γ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其危害也大,通常采用高密度物质来进行屏蔽,常用的有铁、铅、钢、水泥等。

3.2注重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指的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的,其浓度或者比活度要大于审管所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物。如果不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并且放射性污染造成的问题有的在短期内是难以发现的。为此出现放射性废物之后,必须要将气载和液体放射性废物进行必要的浓缩与固化处理,然后在与环境所隔绝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安全地存放。在废物被净化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控制的排放,让其能够在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弥散与稀释,而对于固体废物则要在经过去污、装备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污染料能够在去污之后再利用,则要考虑去污之后进行再循环利用。

总之,室外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的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放射性物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外照射产生影响,还能够通过呼吸、摄食以及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到体内,进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为此,必须对室外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明确,并做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传感器;低成本;叉指传感器

海鲜在人类饮食和优质蛋白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吃海鲜也可导致海鲜中毒。贝类毒素和鱼肉毒素是最危险的海洋生物毒素,贝类中毒能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PSP)、腹泻性贝类中毒(DSP)、记忆缺失性贝类中毒(ASP)、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和azaspiracid贝类中毒(AZP)。

软骨藻酸是健忘性贝毒主要活性成分,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记忆有关区域的损伤,导致记忆丧失。目前,存在的检测软骨藻酸的方法可以采用色谱技术、质子表面共振(SP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色谱技术是检测软骨藻酸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它们必须要有昂贵的设备、训练有素的职员和样品制备与先进的实验方法。

质子表面共振SPR已被广泛用来作为生物传感器系统的检测技术,但基于SPR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分析,不适合现场检测。

ELISA方法通常用来检测特定的一种毒素。

为了方便检测软骨藻酸分子,我们设计并制作新型平面叉指传感器。该传感系统以方便检测样品为目的,并可以现场提供快速分析海产品中的软骨藻酸,海产品中污染化学物质(软骨藻酸)的进一步分析也可在实验室利用昂贵技术完成。此传感系统具有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特点。

1.海产品检测工具(SIT)的原型

海鲜检测工具(SIT)的原型是检测贻贝中的软骨藻酸(软骨藻酸),它是由±9V电源、新型平面叉指传感器、SiLab C8051F020微控制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扩展板组成。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了友好界面软件,任何渔民在渔场都可以检测海产品。

1.1新型叉指式传感系统的设计

图1 构造的三种常规叉指传感器

研究工作的最初部分设计了三个常规平面叉指传感器,最初目标是了解常规叉指传感器与相应材料如何工作。三个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配置,以便评估它们的不同反应。设计的每个传感器有相同的有效面积(5.00mm*5.00mm),但是它们的高度长不同,分别为0.25mm、0.51mm和1.02mm。正负极具有相同的长度(4.75mm)和宽度(0.25 mm)。如图1所示构造的三种常规叉指传感器。

通过对三种常规叉指传感器的分析测试发现常规叉指传感器配置3优于配置1和配置2。但是设计方面,在正负极间有很大的空隙会增强电压波动,这会影响快速分析传感性能。如果增加正电极间的负电极数目,传感器会有更好的性能。这就是设计并制作的新型叉指传感器。

1.2电路分析

利用从200Hz到30kHz的频率观察新型叉指传感器的阻抗特性。同时也测量传感器的相位差,在10kHz的频率下,三个新型传感器有相同的相位差83度。虽然传感器2和传感器3在频率2kHz到8kHz之间有较好的相位差,但是选择10kHz的频率,这是因为在相同的相位差下有更好的输出电压。

电路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叉指传感器比常规传感器的性能更好。在这些新型叉指传感器之间,传感器1有最大的测量灵敏度和较好的等效电容均匀性。

1.3微控制器的简介与重要性

SiLab C8051F020微控制器用来生产必要的激励信号和数据采集,传感系统利用微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低成本系统。微控制器编程用于生成传感器的励磁正弦电压,在10kHz的操作频率下产生波峰为7.5V的正弦波形。通过微控制器首先产生阶梯正弦波,并且从平滑电路输出端获得平滑的正弦波形。

1.4传感系统的电子器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在低成本传感器系统的开发中,有效数据采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传感器的输出测量非常小,因此一个良好的电路设计是尽量减少噪音影响的设计和开发。由正弦波平滑电路和信号调整电路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微控制器。

1.5正弦波生成器

系统用平滑电路获得平滑正弦波,微控制器产生的正弦波具有很高的频率,因此必须要有低通滤波器来确定正弦波平滑。去耦电容用来抑制噪音,1MΩ的电阻将正弦波变为零,用100kΩ的电阻减少电流输入到非反相运算放大器以便得到更好的增益。

1.6传感系统的供电电源

传感系统的电源需要±9V直流电压,利用NE555产生-9V电源,制造的电源板如图2所示,一起生成的负电压与正电源用于放大器和其它需求双电源的电路。

NE555作为非稳定多谐振荡器操作,在集成电路的输出引脚3获得方波,当输出正电压时,22uF电容的电荷通过二极管D1。当输出引脚3接地时,22uF通过二极管D2放电,并且100uF电容充电。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用少量肌氨酸、脯氨酸和羟基脯氨酸(14毫克)作为样品,将每种化学品放在传感器的有效面积上,所有新型叉指传感器都成功地测试了三种化学样品,

2.1化学样品初步研究

最初的研究分析了传感器对三种不同化学品的反应,初始目标是评估这些传感器提供的良好反应并区别三种化学品间的不同。三种肽衍生物也就是肌氨酸、脯氨酸和羟基脯氨酸用于最初的研究,它们的结构与目标分子(软骨藻酸或DA)非常相似。

肌氨酸、脯氨酸和羟基脯氨酸三种化学品的初步研究是为了评估新型叉指传感器,最初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叉指传感器有很好的性能。实验结果还表明,新型叉指传感系统检测污染软骨藻酸的海鲜具有良好的潜力。

3.结论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设计和开发一个在海产品上市前就能提供快速分析海鲜中毒的工具,渔民在渔场可方便应用该工具现场审核。如果分析结果可疑,则海产品应隔离并送往实验室利用昂贵设备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使用微控制器和双电源电路设计了一种新型叉指传感系统,系统模型称为海鲜检测工具(SIT)。它是由SiLab C8051F020微控制器、信号处理电路、新型平面叉指传感器、扩展板和双电源电路组成。为了使没有技术的渔民能方便地使用SIT,开发了一个界面友好的软件,渔民可以利用SIT在渔场及时筛选贻贝。

图2 传感系统的电源板

参考文献:

[1] 杨雷,张建奇. 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尾气 尾气污染 危害 防治

一、城市机动车的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目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成分复杂而且多样,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巨大危害。其主要污染范围集中在离地面0.3~1.5米,这是城市人群主要的呼吸区域,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以下就各成分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长期吸入CO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它是汽油中的碳元素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当人体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人体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甚至窒息死亡等现象。

2.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合物进入人体肺泡之后,会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造成肺气肿。更有甚者,当人体吸入过量的氮氧化物,会引起人体的中枢神经的瘫痪和痉挛。

3.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虽然在机动车尾气中的含量不算最高,但是其危害性却不容忽视。据相关部门研究数据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成分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4.颗粒物

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多为可吸入颗粒,吸附性强。颗粒物中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能引起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肺部疾病。使常见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仅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大地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

二、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各地环保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台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性和积极防治尾气污染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大家积极参与,自觉自愿接受并执行有关的交通污染控制措施。此外,还要提倡和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样既可以节约费用,又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2.完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我国早已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应依法加强对城市大气质量的预报及对机动车尾气的监测工作。有关部门一旦发现违反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应严格执法。此外,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我国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并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在一些大中城市新车开始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对不符合以上标准的轻型汽车,机动车销售企业不得销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登记手续。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完善来规范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使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大大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3.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

利用科技手段控制和防止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的方式。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都在研究和应用压缩天然气(CNG)和石油液化气(LPG)作为代用燃料,这是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是一个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应该加大对天然气作为代用燃料的应用研究,这对控制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此外,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如太阳能汽车,以及利用以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制成的高能蓄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总之,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高科技成为机动车污染空气的克星。

4.加大城市街道的绿化程度。

城市街道两边的绿化植被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净化城市大气、吸附空气中的有毒颗粒、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等。因此,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应该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防治城市大气污染。

三、结语

如何防治和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笔者结合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加大城市街道绿化程度等方面加强对城市机动车污染的防治进行阐述,这对于当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丽,丁国良.浅谈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2]吴国正,马丽萍,贺克雕.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J].广东化工.2007.(05).

[3]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