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民健身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民健身的现状

篇1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全民健身 健身场所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让全民健身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加上国家积极修建健身场所和设施,为城乡居民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方便;同时,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一、我国城乡全民健身的现状

(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不均衡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健身运动参与人数呈递增趋势,但结构不平衡,一是男女比例不平衡,男性参与健身运动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二是参与健身运功人群的年龄结构不平衡,其中,14-30岁的青少年和66-75岁的老年人占绝对比例,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另外,一些偏远山区和广大农村的很多人们受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影响,认为日常劳动就相当于参与健身运动,对健身运动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和错误。

(二)经费投入过少,缺乏健身场所和器材

全民健身运动所需的场所和器材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各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由于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用于全民健身的政府拨款非常有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场所建设和器材维护。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很大阻碍,这些地区解决温饱问题已很费力,无暇顾及健身活动;二是城市社区建好的健身设施由于缺乏维护而受损严重。

(三)相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公民缺乏健身知识和技能

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在很长时期内没有足够重视起全民健身运动,使得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比较盲目。例如,有些人急于求成,希望短时间内就能改善体质,但健身并非一日之功,这些人就会对健身运动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人看到媒体对健身益处的宣传时,会走另一个极端,采取了过量健身的方式,反而适得其反。

(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偏好,过于强调增强体质,忽视了学生在运动中的乐趣,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形成正确的健身观念,促使健身运动均衡发展

各相关部门应利用电视、广告、报刊等媒体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识,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居民提高自身对健身的认识,让健身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结合科学的引导,促进全民的参与,最终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均衡发展;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挖掘和开展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完善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使全民健身运动真正走入城乡居民的生活。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健身场所和配套设施

当前,我国还没有固定的资金投资方式用于全民健身方面,形成多渠道筹资机制迫在眉睫。具体说来,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投入,将全民健身所需的场所、设施等纳入到城乡建设中,最大程度地增加场所、设施数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投资,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将收入再投入到全民健身中。

(三)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完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完善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保障,必须不断扩大其覆盖面,形成健全的机制。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要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在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形成一个职责明确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同时,街道办事处也要设立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和服务部门,承担起管理和服务全民健身运动的职能;另外,还要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到健身运动中。

(四)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的学习体育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期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使青少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运动要培养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此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全民健身意识淡薄、场地设施不足、管理不善等,这需要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创造一个适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全民健身;健身器材;现状;建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志曾题词号召:“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由此可见: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对广东省的农村4个乡镇,不同性格、年龄,不同生活水平的农村居民600户,计1800人,其中男1200人,女600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9岁。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乡镇1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5.6%,乡镇2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17.8%.乡镇3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0.9%.而乡镇4的健身器材设施总体为35.7%.因此可以看出各乡镇健身器材设施及不平衡。

农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表明:广大农民目前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整体上比较低,仅有45.6%的农民对我国的全民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而且,这部分居民对健身的意义了解得非常肤浅,更严重的是还有54.4%居民对健身的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此外78.8%的农村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认为劳动一天就是运动一天的一种错误想法。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就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身体锻炼”的错误观点。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于我国实行的全民健身活动认识得甚少。因此,认识不到健身的意义重大。对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的使用几乎没有,它是阻碍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广泛迅速展开的首要原因。

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不够深入,且缺乏力度,致使广大农民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自我健身意识薄弱。

经济也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多,反之越少。

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其场地设施投入也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设施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农民只能使用有限的健身器材锻炼。见表如下: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为:散步(48.2%)、游泳(29.1%)和打羽毛球(22.7%),其中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是散步,原因是散步这个项目活动强度较小,且活动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游泳则是夏季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

人们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就需要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运动服装,体育消费水平受消费者收入水平制约,而收入水平则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

篇3

摘 要 全民健身的实施,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立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专家咨询、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对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行了总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的全民健身工程促进了全民健身发展,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健身需求,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于政府投入,社会指导员数量逐年增加但仍不足,且指导效率不高。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 现状调查

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促进城市及整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有效载体。

包头是下辖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内蒙古的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属欠发达省市,具有后发优势。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西北部城市具有一定的带动和借鉴意义。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对地区全民健身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包头市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期刊网、图书馆、包头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资料室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

(二)专家访谈法

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3位研究全民健身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包头市体育局群体处4位管理干部以及5个市区级群体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三)逻辑分析法

通过上述两种研究方法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运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分析了包头市全民健身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场地设施与建设资金的现状分析

1.场地设施现状与分析。包头市的全民健身基本模式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全国优秀体育公园组成。按照体育局的要求,包头市体育局从2005年到2014年年底利用彩票公益金共投资建设的全民健身工程数量如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16个,雪炭工程3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3个,全国优秀体育公园1个(注:数据由包头市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资料整理,以上数据截止2015年8月底)。场地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全民健身的物质基础。包头市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与真正的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各级部门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2.全民健身投入经费现状与分析。全民健身投入的经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全民健身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体育彩票公益金。据调查走访了解,包头市全民健身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市场和第三方投入近乎空白。截止到2014年底,据统计政府对包头市全民健身工程总投入830万元,包头市政府对全民健身工程总投入900万元,分别占总投入的47.9%和52%,共计1730万元。部分缓解了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二)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现状与建设

截止2003年,包头市建有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各类体育协会33个;全民健身指导站共计建成256个。据调查,锻炼地点多为民众自发组织形成,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协会帮助形成的占少数。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

建设良好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基础,据有效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包头市已拥有56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国家级65人,一级86人,二级1527人,三级3526人。总体上看,包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而且多为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型指导员严重不足。应从人员数量、结构、服务领域方面进行合理有效配置。

三、结论

(一)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同时部分缓解了包头市群众对健身场地及设施的需求。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二)包头市全民健身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仍主要依靠于政府的投入,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市场和第三方投入近乎空白。截止到2014年,体育局和包头市体育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共计投入7千万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部分缓解了包头市健身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近年来,随着包头市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健身需求日益强烈,与落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形成的矛盾日益激烈。政府应加快建设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四)总体上看,包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多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指导率不高。应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和数量上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服务的整体功效。

参考文献:

[1] 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6.

[2] 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3]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4] 侯令忠.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5-38.

篇4

论文摘要: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有关现阶段全民健身和高校体育开展的现状的资料,针对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及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的潜在冲突进行了探讨。

一、 前言

全民健身运动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体系的一个部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问题与分析

(一)全民健身运动现状分析

查阅了大量全民健身现状的资料,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健身活动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预防许多高发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肥胖症和抑郁症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在高校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将使有关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育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从而促进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体育的开展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调查结果显示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重要性以及对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数锻炼较主动,且体育锻炼兴趣是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然而,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场地器材,懒惰,学习任务,其他因素、怕苦、怕累、怕脏、怕受伤,同学的影响,体育锻炼兴趣等。高校学生是一个较大并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应当使他们成为一批批经过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学生,成为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

(三)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的积极作用

1、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全民健身的意义。运动、健康、长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持欢迎态度。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外树形象的 “窗口”,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养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

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由增强体质转为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实施使体育教学目标从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注重能力、习惯、兴趣和个性的培养,使体育教学目标转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所谓目标是指某一活动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教学中按学生兴趣与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班分项目上课,这样做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化、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采用知识、技术传递式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单一封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主性。为了适应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出现了俱乐部制、选项制、三自主、三互动、课内外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

(四)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的潜在冲突

1、具体目标冲突

高校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增进健康,增加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现阶段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内容冲突

从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的内容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与运用为主,以全面性、规范性、教养性著称。全民健身运动也包括运动技术的练习,但主要是以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作为其特点。另外,全民健身所包含的内容比高校体育要广泛得多,健身方法的选择因条件、兴趣的不同而异,并无严格的划定。当前高校体育不具备这种功能,学生选择身体锻炼内容的余地较小。内容上的单一、缺乏弹性,是影响学生健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展望

随着2008北京“奥运”年的结束,我国必将持续一股健身热潮,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接轨或全面融汇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新理论与重视高校教职员工的体育健身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是高校全民健身体育新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教学思想使体育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符合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然而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具体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条件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冲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伯林.桂林市民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6

[2]丁丰斌. 普通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张金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J].太原大学学报,2002;3

[4]孙洪涛.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2000;1

篇5

上饶市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信江河贯穿市区,森林植被丰富,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环境。

上饶市健身人工环境分析

1、全民路径的配建选址

全民健身路径点在居民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等,便于群众健身并且安全的场所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场所选择和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应与城市、社区、公园等建设规划相配套,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防止扰民现象的发生。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布局与配建情况如下: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的布局与配建位置主要为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学校内和周边及街道办,其中居民小区所配建的路径点数量最多。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所在位置是否方便您锻炼的问题调查中,回答很方便的占10.2%,比较方便的占46.2%,不太方便的占43.6%。这表明,居民对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持肯定态度,占到56.4%,表明主管单位在选址时是符合就近、便民要求的,也表明全民健身路径实施条例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被问及全民健身路径最为合理的安装位置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小区、公园、学校内或周边,分别为33.3%、19%、15.4%。调查结果显示,小区所占比例最高,这同城市住宅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规划是相吻合的,反映出小区应是今后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所选择的重点。将调查结果与目前所配建的位置比较,发现我市布局基本符合群众要求。

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2.1、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

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使用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的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要性,很难调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的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

调查中,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满意。反映出上饶市目前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指导乏力,器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器材无人维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主管部门认真的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并借鉴兄弟省市的一些经验,来全面提高我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水平。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时,居民的回答排列序位依次是领导不重视;缺乏足够的资金;责、权、利不明确。

3、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从居民利用健身器械活动的频率来看,上饶市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60.9%。通常情况下依次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持续的时间不超过30min(与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的个数有关),上饶市居民每次锻炼持续30min以上的占54.8%,可见大多数居民在锻炼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形式的锻炼,科学锻炼意识增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上饶市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练习时间、强度表现出无所谓,有36%的人注意自己锻炼持续时间、练习强度,而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事实上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和其他体育项目练习一样,人们应依据自身条件(年龄、体质等)循序渐进地安排时间、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顺序。数据也显示了人们开始加强对健身路径锻炼时间、强度的注意度,既可避免安全事故,也可更科学、合理地锻炼自身。

4、全民健身的指导现状

对上饶市全民健身是否需要指导进行调查发现,有53.7%的居民认为不需要体育指导,需要指导的占28.3%,有18%持无所谓态度.对其分析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部分群众害怕增加经济负担;(2)部分群众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淡薄;(3)还有部分人认为作用不大;(4)一部分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5)全民健身的宣传不够深入;(6)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希望得到指导。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上饶市城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较为明确,由于年龄的差异,体育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较明显的年龄特征;上饶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多样性,强身健体是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动力;上饶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转化为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上饶市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后,居民每周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反映出“全民健身路径”在改善群众锻炼条件、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调动群众健身热情方面起到了作用;上饶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大都持肯定态度,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人数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应针对健身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发,从而使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上饶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上饶市区发展全民健身路径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上饶市健身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具备较好优势,良好人工环境建设需待进一步加强。

2、健身环境设计建议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饶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需达到的目的。(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活动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以展开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上饶市应狠抓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真正形成依法制体,使市民健身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应实行开门立法,建立立法听证会制度,通过媒体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包括利益相关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吸纳和体现民意;资金问题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上饶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主要可以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健身领域将会是全民健身发展的方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指导居民科学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我们积极稳妥的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1)制定中长远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严格建立规范程序,提高社会体育队伍建设质量。(3)重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政府及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即以替代强化来促进城市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使居民形成以文化、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真正使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形成联系得更加紧密。全面提高人们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正确引导“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为健康需要的满足而进行投资,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娱乐消费的欲望,从而不断引发体育消费的行为。

篇6

[关键词]体育产业 课题标书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7-01

怎样做好高校科研课题标书呢?

以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位发展态势耦合机制之研究为例

1.[选题依据]: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国外的研究 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对生态学理论运用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研究日趋流行,对体育生态的研究还尚未形成明显的体系。

1.1.2国内关于体育生态的研究 国内的理论定性研究和论述,大部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体育生态问题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设想。如王如松(2001)《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马玉华(2003)《体育的绿色思考》,熊茂湘(2003)《体育环境导论》,吴明深(2004)《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赵权(2009)《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初探》.

1.1.3国内关于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是中国目前体育界研究主流、将形成专门体系.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体育现象在我国至少有十余年,基本是零散、移植和提出问题式研究,随着体育之发展,特别运用生态学理论来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引起体育界学者的关注。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同一时空维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方面,今对两者耦合机制研究尚未见新。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主要是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的导引、湖南省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间的不均衡、及解决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要依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现代生态学理论的背景下进行。

1.2.1理论研究的意义 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伴随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全过程。实践中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没取得大的进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特别对体育产业发展与开展全民健身的问题始终没有将它处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机制上的耦合性研究,这是我们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困惑,迄今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另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条件与保障,它为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 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湖南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将急剧增长,居民的体育需求从量的方面还是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和谐的湖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1.2.2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方法意义,可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2.[研究内容]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体育生态理论研究评述;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理论研究评述;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湖南省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界定与分类;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环境与资源分析;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3.[思路方法]

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研究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区域特点和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区域竞争力特征,并构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从内容和机制上保证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同时也使体育产业增加值也显著提高。

3.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撰写课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3.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专家、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看法,并建立访谈记录。

3.3问卷调查法:拟定出湖南省各地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相关的生态资源、现状需求、演化途径等因素,设计问卷调查表、效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湖南省统计局、体育局进行课题研究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搜集。

3.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5理论分析法: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相关论点进行分析、综合与论证,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所需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3.6研究的重点难点

《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体育系统则将努力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既定投入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使两者协调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重点难点是拟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在实践操作中能真正统筹协调两者的关系,实现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之双赢。

3.7主要观点 了解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特征,以及湖南省体育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明确与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与耦合机制,提出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4.[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力求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上探讨关于如何构建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耦合机制,研究切入点和选题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地各种生态优势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湖南省生态优势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

5.[预期成果]

5.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排序不能够暴露作者姓名,按123456789排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兰州市;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对策;研究

2010年10月,兰州市政府副市长戈银生在谈到兰州市如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时,对兰州市近几年的体育工作做了如下总结:“几年来,兰州体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在科学认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5335”工作思路,即:用五年时间,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体育多元化服务和体育产业品牌化“三大战略”,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和体育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工程”,实现有基地、有活动、有人才、有赛事、有产业“五有目标”。根据这一工作思路,结合兰州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出台了《关于加快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兰州体育建设规划目标。

一、研究目的

1.1全面把握兰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概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5335”工作思路已经实施了多年,对兰州市群众体育快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之一,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把握“5335”工作思路实施以来,全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概况,为政府部门以后在制定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2参照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市体育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突破口

刘延东国务委员现阶段提出的“体育战线要准确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体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担当起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把全民健身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总体要求,开阔了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视野,体育战线各领域要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和便利性,坚持强基层,打基础,保基本的工作方向,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实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本文将吸纳和借鉴这些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兰州市逐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探索新的突破口。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部分著名搜索引擎,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文章、政策法规性文件、统计年鉴等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基本了解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内容及最新发展,熟悉了国家、甘肃省及兰州市有关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了解了相关研究的状况,为本研究搜集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实地调查法

对兰州市“三县五区”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校、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体育负责人、健身者、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老板等人员进行访谈,并结合实地情况,考察了兰州市群众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信息。

2.2.3问卷调查法

对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采用现场发送问卷,填完即收;对个别调查对象采用邮寄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1年10月5日—12月25日。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回收率是98%,有效率达到97.5%,回收率与有效率达到本研究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每周5次以上”最多,一般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多以以中等强度的为主,参与的健身项目因年龄呈现多样化,以“公路旁、街道边”为主要锻炼场所,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

3.2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兰州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全社会应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为主线,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大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责,建立 “大群体”发展格局。

3.2.1面向活动主体,在“民”上做文章。

围绕全民健身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环境,真正体现为民、亲民、利民、乐民,不能见物不见人。

3.2.2改进组织理念,在“变”上有思路。

要在“大群体”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优势,调动社会力量,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活动组织模式,切勿画地为牢。

3.2.3改进活动形式,在“新”上求突破。

要根据形势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面对新问题,开启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满足新需求,不能墨守成规。

3.2.4扩大活动覆盖面,在“广”上加力度。

除继续关注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外,要吸引企事业单位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防止顾此失彼。

3.2.5讲求效果,在“实”上下工夫。

要使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积极参与,身心受益,融入生活,杜绝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国家体育总局.2001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Z].2003.

[3]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4]《关于印发2012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EB], 中国大众体育门户网站:http:///ArtDetail.aspx?aid=6761.

[5]《兰州简介》[EB], 兰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zjlz/lzgk/lzgk/

篇8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 全民健身 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643(2013)09―0112―03

1 前言

随着我国对全民健身工程活动的重视,全民健身工程活动得以快速的发展。2009年10月1日颁布施行了《全民健身条例》,该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从:“一,明确了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工程中的权利,二,强调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三,结合不同人群特点,规范和促进全民健身工程活动的开展;第四,大力推动已有体育设施开放,利用各类公共场所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第五,规范全民健身服务,保障安全,推动体育市场与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对全民健身工程作出了规定。2011年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了:“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本文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五个方面的要求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目标,结合广场健身舞的特征,对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利用广场健身舞实践全面健身工程的途径。

2 广场健身舞的特征

广场健身舞是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起源于生产生活,它的创造者和表演者就是人民群众。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场健身舞蹈也以易学、简单而大众化的舞姿,以老少皆宜且通俗的音乐,以露天宽敞清新的场地,以零门槛的参与方式等崭新的姿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在艺术领域中异军突起,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广场健身舞就表演形式来讲,一般可以分为原生态的广场健身舞、经过加工的广场健身舞、新创作的广场健身舞三个类别。

2.1 广泛适应性,参与的群众性、集体性

广场健身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广场舞的迅速发展,各种流行元素被吸收到广场舞的编排之中,使广场舞几乎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社会层次人群。它一般都是在非常开阔的广场上来表演,表演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不分性别、年龄,无论是新手还是行家,也不用忌讳舞姿是否优美,均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尽显个性风采,场面十分红火热闹,所以广场健身舞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广场舞的这一特征能够充分符合《全民健身计划》总体目标中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的要求。

广场舞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器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广场健身舞。广场健身舞对年龄也没有限制,所以广场健身舞因其要求不高,参与面广等特性,符合很多锻炼者的需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2 健身、健心功效

广场健身舞以健身、健心、美体为核心。在进行广场健身舞的练习时,参与者的心率每分钟大概保持在120~150次,每次持续的时间在30分钟~60分钟,每周保持运动在三次以上。这从体育的角度来看,广场健身舞就是一种非常标准有氧运动。而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伴随着音乐进行的广场舞还能够帮助人们舒解疲劳,减轻压力,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宣泄释放压力,化解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参与广场健身舞还能广交朋友,增强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并对其他心理社会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艺术表演与欣赏性

广场健身舞把形态、姿态、动态、造型、精神等“五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肢体的动作,辅以节奏明快的旋律,能充分体现身体的美,动作力度与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们美学趣味。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能很好地提高审美情趣,在表演与欣赏中,体现动作的健美,合理的编排等,给参与者与欣赏者都会留下美好的印象。

3 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1 有效实践《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全民健身工程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群众体育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视。广场健身舞具有广泛适应性,参与的群众性、集体性;良好的健身、健心功效;丰富的艺术表演与欣赏性;这些特性,能够有效地实践《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使群众逐步形成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3.2 广场健身舞对场地器材要求低,可减少资金投入

现阶段我国人均体育锻炼的投入经费还很低,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每个锻炼者在特定的场地与器材条件下开展全民健身工程活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正常开展,广场健身舞运动就为这一思路提供了范式,广场健身舞运动不需要特别的运动装备与特殊的场地器材条件,能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与个人体育锻炼的支出。

3.3 广场健身舞简单易学,容易推广

广场健身舞项目内容丰富,风格迥异,技术要求不高,运动强度可以灵活自控,可以作为一种体育娱乐消遣方式进行活动,这就符合了广大群众锻炼的兴趣要求。广场舞非常具有感染性,且难度较小,不需要舞蹈功底,其规模通常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断吸引群众的参与热情,包含的人群年龄段也会逐渐丰富,逐渐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运动和凝聚群众的文化娱乐团体。

3.4 丰富体育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广场健身舞在培养群众审美情趣,丰富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了其社会文化价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它将精神的愉悦也最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众参与广场健身舞运动对提升社区、城市等文明素质,建立和谐社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群众可以利用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一些健身操、器械广场健身舞等活动,即增强了体质,愉悦了身心,还拓展了人际关系,这些都丰富了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4.1.1 提高体育、文化局对广场健身舞推广的重视程度

每一项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广场健身舞的发展仅靠群众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强加体育、文化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政策、为广场健身舞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相关的资金支持,并充分利用媒体、电视、广播、展板、传单等途径进行宣传,才能使群众充分了解广场健身舞,并融入广场健身舞的团体之中。

4.1.2 加强领舞者队伍建设

领舞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场健身舞能否健康发展。在队伍的建设上去考虑:(1)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专门培养广场舞专业人才,提高领舞者的素质。(2)由体育局定期举办领舞培训班,组织领舞者进行学习、交流,注重领舞者道德品质的提高教育,大力改善领舞者知识能力结构,提高领舞水平。(3)支持和鼓励部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好的中学教师当领舞者,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达到提高整个领舞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目的。

4.1.3 拓展广场健身舞运动内容

近年来,虽然我国广场健身舞得以蓬勃发展,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但要保持广场健身舞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拓展广场健身舞的内容,在编排上应不断融入当前的优秀流行元素,如戏剧、武术、肚皮舞、印度舞等与广场舞结合,尝试创编更多内容丰富、群众适应性强的广场健身舞内容,使得广场健身舞的发展体现出多样性特征。

4.1.4 加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研究

任何有效的体育锻炼手段,都需要群众的亲身体验。这就要了解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所以,要加强对群众体育调查研究,分析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与特征,积极探索群众体育发展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得群众体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同时,要加强广场健身舞运动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研究,为广场健身舞的创编提高科学的依据,通过针对性的科研活动,把适合群众锻炼的广场健身舞内容遴选出来,选择不同的人群进行实验,对生化指标等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广场健身舞内容通过科学依据。

5 结语

广场健身舞以其时尚、动感的运动形式,较为灵活的锻炼内容,受到广泛的欢迎,它对运动者身体机能的改善,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对运动者精神面貌与气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广场健身舞能有效实践了《全民健身条例》的基本要求,是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广场健身舞易开展性,能有效增加体育人口,节约资金,减少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广场健身舞运动在全民健身过程中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场健身舞运动的宣传和推广,继续拓展广场健身舞运动内容,建立广场健身舞指导员培训机制,使广场健身舞运动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R].1995.

[2]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R].2009-8-29.

[3]全民健身计划[R].中新网,2011-2-24.

[4]刘大维,胡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篇9

关键词:全民健身 锻炼意识 专业指导

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新农村体育建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健身意识和健身效果,改善农村地区健身条件和状况,本文将对新农村全民健身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针对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泸县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合江县三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中江县仓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江油市绵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安县绵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村民全民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翻阅书籍和查阅历年新农村全民健身建设状况等资料获取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状况的信息。

(三)问卷调查法。研究问卷设计了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信度为0.952,效度为0.961。共发放问卷2980份,有效回收2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性1656人,占63.7%;女性982人,占36.3%。

(四)专家访谈法。通过向当地群众体育部门领导、专家咨询的方式,了解新农村全面健身的实际情况。

二、四川省新r村全民健身的状况及原因

(一)缺乏正规体育组织与体育指导员。首先,在四川省新农村地区缺乏或者根本没有专门的农村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上一级的乡镇文化站无法有效承接体育管理职能,同时在乡村地区也缺乏正规的体育领导机构。其次,新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及传播工作者,这影响了体育运用的高效推广与全民健身知识的传播。由于缺乏或者没有农村体育指导员,因此很多村民得不到正规的全民健身指导,仅存的指导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及培训,在指导工作开展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二)农民群众缺乏全民健身意识。传统农耕思想在农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已经形成了耕地种田安稳生活的习惯,对于外来的流行观念比较排斥。在调查中发现,有3成以上的村民不知道体育锻炼的意义,有8成左右的村民不知道什么是体育锻炼。正是因为自身对体育健身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者存在误区,才导致了村民形成了干完农户就不用健身的观念。另一方面,很多村民人为“体育健身是富人才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做无关紧要。”正是因为村民对体育健身存在错误认识等原因,这才导致了村民全民健身意识低等现象的发生。

(三)农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首先受到时间与季节的影响。由于农民习惯春种秋收,因此大多数农民仅仅会在农闲时进行体育运用,在农忙季基本不会进行锻炼,因此受到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其次,四川地区农民在及全民健身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健体魄、娱乐、陪伴家人等。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健身大多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最后是缺乏体育活动场所。新农村地区缺乏全民健身设施与专用场地,因此农民选择的健身场地比随意,加上缺乏专用健身器材,因此农民对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不是很高。

三、四川省新农村全民健身问题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四川省新农村人口占据全身人口总量的8成以上,为了响应全面健身的号召,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农村地区体育广场、设施的建设工作;积极的进行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从而提高农民的全民健身意识,并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另外,要建立乡村体育文化站,并积极组办农村体育活动,吸引农民参加。

(二)完善农村体育机制体制建设。四川省要加快乡村体育协会及管理机构的建设工作,推行建立乡村级体育文化站,并完善基层体育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工作形式。积极建设体质检测站,推行定期身体检查的制度。从而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全民健身观念,提高其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三)通过多方筹资的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及器材的建设与购买。首先,为满足农村地区体育健身需求,降低农民经济负担。各级政府应联合体育部门、社会群体等积极的通过募捐的方式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筹措资金,并以此建立专项体育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体育场馆、广场的建设与体育器材的采购安装。

(四)实现传统与现代健身模式的有机结合。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应该融入创新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在农村地区引入健身舞蹈等潮流健身项目,比如积极推动农村大秧歌、划龙舟等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比如通过确定健身宣传周的而方式,让传统与现代体育健身项目同台竞技,从而激发农民的健身热情,丰富并创新全民健身的模式,满足当代新农村全民体育健身的需求。

(五)创建稳定的体育消费环境。农村地区村民收入有限,因此在进行消费环境的打造中要重视各阶层消费群体。所以,可以根据村民的年龄、消费特点等引进经济实惠、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操作简单的全民健身娱乐项目。从而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全民健身生活价值观,引导村民建立良好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

(六)强化农村地区全面健身指导员培训强度。政府部门要与高校、社会联手,为农村地区输送具有专业体育知识及健身技能的全民健身指导员。政府应定期定量对于社会体育工作者进行心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培训,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要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者待遇,建立公平透明的评估奖励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成绩优秀的农村体育指导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四、结语

四川省新农村全民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需不断的提高村民收入、加大农村体育建设、提高村民体育锻炼意识等,才有可能实现农村地区全民健身的目标,改善农民身体健康程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波,李慧萌.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结构[J].体育科学,2011,(02).

篇10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各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共60家为调查对象,对其负责人、工作人员和俱乐部成员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深入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加深对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设计《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合理的发放和回收。

3.访谈法:走访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工作人员及俱乐部成员,了解他们对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其发展的意见;访问河北省和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河北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对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及监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4.逻辑分析法:将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中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等整理归纳,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服务理念与方向定位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它们提供了较好的设施环境及系统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内容,在时间上、锻炼形式上更为灵活、机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并在锻炼的过程中都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指导,实现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运行机制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6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发现,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育组织,均设置了完备的体系,包括系统部、内务部、教练部、会籍部、服务部、前台、卫生部。这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需要。

(三)民众参与程度

1.健身目的,参加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的健身目的较为集中,但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51.1%的会员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同时塑造形体、休闲娱乐等也是促使他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此外,69.7%的会员参加健身的主动性较高,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参与达到健身、健美、调整心情的效果。

2.健身的时间、频度、年限

调查对象参加健身的频度65%以上达到每周3次以上,参加健身活动的年限多在3年以上,健身的意识已逐步形成。由于会员健身多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活动时间一般为1-2h左右且时间相对较集中,一般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77.5%的会员符合达到此标准。

3.健身项目及实施情况

调查发现,会员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会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并多侧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健身项目。而这其中又有77.3%的会员从未中断过健身,从而形成了适合自身情况且较成熟的健身体系。

健身项目、实施情况

4.对健身的认识与行为

参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人群中有87.6%对健身活动表示支持,其中46%的会员是由于家庭、工作等客观因素导致不能持续参加健身,此外有16.9%的会员对健身俱乐部设置项目兴趣不浓,还有37.1%的人群是因为所住社区周边的健身俱乐部环境较差。因此,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意识,提高健身场所的软硬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资源(资金)保障

经调查,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资金均由健身俱乐部自身资金投入和后期会员缴纳会费组成,这样的形式的弊端是:会员缴纳会费一般是以月、年的形式计算,所以在缴纳会费后的这段时期对俱乐部自身资金的运营要求比较高,要有较大的资金作为后期支持,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规模,给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政府扶持和引导

1.良好的物质条件及政策条件保障是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性投入。

2.社会要广泛支持和引导监督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

3.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体育健身俱乐部以优惠和支持。

4.河北省体育部门要充分将专业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吸收到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来,进行健身指导和训练指导,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河北省的广泛、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全民健身发展壮大。

三、结论

(一)健康是民生之本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了,民生才算真正抓到了根本,民生之本才能牢固。

(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关注,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展现。它体现了人权的重要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三)体育俱乐部是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既有良好的锻炼环境又有专业的教练,真正实现了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四)发现问题,促进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省体育俱乐部尚在起步阶段,在服务理念与方向的定位、运行机制、民众参与程度、资源(资金)保障等方面与“全民健身”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问题,我们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求解决之道,进而推动我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达到全民健康、促进民生的目的。

基金项目:“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2011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01115。

参考文献:

[1] 刁在箴,马更娣,张莹等.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