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暴力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校园暴力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就业基地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本文以保山学院教育学院为例,对就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 :就业基地 教育学院 建设 思考
一、高校就业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基地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有效桥梁,也是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实践能力,拓宽就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对减轻社会压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高校为了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了既有利于大学生锻炼就业创业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就业基地。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就业基地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高校对就业基地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高校与就业基地联系不紧密,就业基地缺少对毕业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基地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
二、高校就业基地建设的内涵
高校就业基地的建设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在校内建立就业基地,另一种是在校外建立就业基地。目前,高校就业基地大部分都是第二种,即挂靠或者依托大学生生产实习的国家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这样的校外就业基地虽然能满足各专业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但无法长期、系统、细致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就业基地,以模拟演练的方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的整个环节和全过程。
三、对保山学院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
保山学院是云南省保山市的一所地州本科院校,学生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学生对就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笔者以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为例,对就业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校外就业基地
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一所幼儿园和小学合作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并与其他几所学校保持着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定期去幼儿园就业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教学。教育学院还专门聘请了幼儿园资深教师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课程的授课,聘请资深小学教师承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试讲指导工作。然而,不论幼儿园还是小学,真正提供给学生进行教学技能锻炼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在大四的下学期,学生会有三个月的实习期,但绝大多数学生因为要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考试,真正实习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教学知识和技能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
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尽管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选择都是国家特岗教师,然而最终能被录取的人数并不多。结合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学院有必要和各类早教机构以及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合作建立就业基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校内就业基地
目前,教育学院并没有专门在校内建立就业基地,已有的校内就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教学技能比赛来进行的,例如,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等。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有专业汇报表演以及手工展。结合校外就业基地暴露出来的学生教学技能锻炼不足这一问题,教育学院可以建立教师技能培训中心,在学生大一到大四期间专门进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技能模拟演练;还可以从大一开始,每月组织一次讲课比赛、一次说课比赛,统一规定题目,引导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求新求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同时,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成长经历,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针对未来会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以及教师的价值组织主题班会讨论;假期组织学生去偏远山区的学校参观学习,熟悉未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就业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校园”,是提供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高校应该加大对就业基地的重视程度,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入手,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华蕾.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创建和维护[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9).
篇2
一、伤痛,让我不断深思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今年的这个节日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快乐,却给了我十年教师生涯中最震撼、最伤痛的一次难忘经历。
下午第三节课后,班里的孩子们开始了每周的例行工作――自由调整座位。
本学期我大胆地对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给予孩子们充分表达愿望的机会。正是这个机会,坐在A前面的两位同学,向组长诉说着不愿意再坐到A的前面,希望调整座位。本来也是一种正常意愿的表达。结果,A听了之后,像匹脱了缰的野马,向前面两位毫无反抗能力的女同学进行穷追猛打,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来帮忙阻止A对两位女同学的猛打。当我听说后,立即从办公室奔向教室,在通往教室的过道上碰上了打斗中的学生。我立刻拦住A的暴力行为,不停地说:“你先冷静下来好吗?”但A像疯了似的,说:“关你什么事,你帮她们来拦阻我,就打死你。”霎时间,他像发疯了似的,两只小手紧握着拳头向我扑打过来。我拼命地用手臂去阻挡他的攻击。在一番折腾之后,他挣脱了我的手,冲进教室。我忍着伤痛跟了进去。只见他把那两位女同学的书乱扔一气,然后一口气把四支圆珠笔的笔杆都折断,还当着全班同学在我面前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信不信,我一刀插死你。”然后,他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此时,痛楚、震撼、气愤、羞愧在我心里搅成一团,说不清什么感觉。我想起接班以来,自己每天为了他,苦口婆心、早出晚归、无微不至,却落得如此回报,禁不住潸然泪下。
我尽量克制自己,回到办公室,静静地深思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瞬间,此时手臂间隐约传来的伤痛,让我马上联想到,A不也在经历着伤痛吗?他的经历、他的家庭对他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A的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抚养。然而他的父亲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使他无法与父亲进行正常交流。他渴望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于是,他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学,严重地阻碍老师的教育与教学,以此来威胁父亲让他跟随母亲生活。在过去的三年间,他转了四所学校,根本无心向学。
六年级我接班后,决定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感化教育。从接手的第一天,我就有意无意地找他谈心,一开始只是随意聊聊,后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我真诚地当他是我的朋友,对他的苦恼尽量表示出理解,给予他生活的指导。同时,为他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请同学们给予他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让他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一职。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A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为的是赶上从大沥(佛山郊外的一个乡镇)到佛山的第一趟车,到学校来督促值日生打扫公区。这让我既感动又感慨:孩子是多么渴望为集体服务啊!于是,我把A的事告诉同学们,同学们无不投以赞叹的目光,正是这些赞许,使A脸上多了自信。上课时,他开始主动地记笔记,耐心地向同学、老师询问作业的不懂之处;走在教学楼的长廊上,时常能听见他的欢笑声。看到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就像喝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可惜,好景不长,在今年3月,他的妈妈以工作为由,打算将他交还给父亲抚养。孩子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觉得他唯一依靠的人也将离他远去,而变得失落。同时,现在学生们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大,相处中发生摩擦的频率也在提高。细想之下,因为这些原因,A做出这类失控的事情也符合人之常情。
我不断地思考:眼前是不是应该多给A一些耐心、信心、宽容、理解与引导,帮助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这样,他才可能缓解逆反心理,抑制报复行为,使他既不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不成为同学暴力的施暴者,更不至于越错越远。我凭借着多年班主任的专业敏感,认为应将这次事件作为教育资源,运用同学们的力量来帮助他,同时也教育其他同学。于是,我围绕“校园暴力”这一话题,策划了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让我不断觉醒
当天下午放学时分,我再次走进教室,发现A已经走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马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简短的班会――告诉孩子们A的不幸家庭生活,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然后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讲述A对同学施加暴力的事件发生的经过并进行反思。
晚上,我意外地接到A的道歉电话,询问我与同学的伤情。在电话中,我与A进行了交流,让他明白到用暴力的方式对同学、老师发泄不满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鼓励他向同学道歉。第二天的早上,我陪同他走进教室,让他亲自向两位受害的同学道歉,并说说自己的错误原因。看到A满怀歉意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4月2日,我有幸到佛山二中,参与“防范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班会研讨,在与专家、市区两级名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校园暴力很普遍,严重地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回到学校,我策划了第二次关于校园暴力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认识校园暴力的性质与分类。
4月22日,我又与同学们策划了“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活动。活动通过“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教育思路,引导学生正面了解校园暴力,敞现真实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在辨析交流中,对事件进行分析,认清事件的原因、危害,指导他们当真正遇到小矛盾、小误会时,懂得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升级为暴力,最终得出最适合本班实情的《制止校园暴力的智慧宝典》。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别人,尽可能地减少与避免校园暴力,促进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以下是第三次主题班会活动――“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过程。
第一步,视频展示,直击校园暴力现象。
1.直接引入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分类。
2.播放校园暴力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暴力现象。
3.提问:从以上事例中,你可以看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自由讨论。
5.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校园暴力没有赢家,是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步,全方位看究竟。(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1.自拍视频“学生在踢毽子时发生的小矛盾”,播放“毽子风暴”。
2.分小组讨论:
1)如果你是片中的施暴者,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片中的受害者,你又是怎样想的?
3)如果你是当时的旁观者,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从上面的个案中,谁知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学生自由作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辨析,更能体会暴力发生的原因。)
3.总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课件演示。)
校园暴力发生的导火线:小误会、小矛盾――升级为争吵――直至失控导致悲剧发生。
(设计意图: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暴力产生的原因,由此提出不让小矛盾升级为暴力的关键。)
4.如果你遇到视频当中的情况,将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结局,请演一演,进行比较。
1)以暴制暴。
2)握手言和。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演绎两个不同的结局,再通过对比,让他们明白握手言和的结局更适合,并且知道化解矛盾,避免升级为暴力,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5.小结。学会宽容,尝试容忍,放弃所谓的面子,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则矛盾升级之后带给大家的只能是后悔莫及。
第三步,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待人。
1.现在分小组设计《制止校园暴力智慧宝典》。
课件演示:
1)当小矛盾、小误会发生时,你会如何解决呢?(遇到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2)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3)你是怎样与老师友好相处的呢?
(设计意图:寻找大家乐于接受、最有智慧、最有效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别人、保护自己。这是这次班级主题活动的一个提升。)
2.老师作简单地点评,师生同唱《真心英雄》。
3.最后,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
三、研讨,让我不断成长
班会活动后进行了交流点评。
佛山市铁军小学谢先刚校长点评:1.从活动中看出老师对班上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很深入。2.老师采用系列班会的形式,用爱的情感和班主任的智慧来解决班中出现的问题,用一个教育主题引领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引领孩子的成长。3.班会在选材和案例上,牢牢地围绕班里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展开,很有教育意义。4.由学生主持、参与,事件的当事人、直接受害者及旁观者都身在其中受教育,都从多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5.建议:在班会活动的最后过程,让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来说一说当时发生事情的感受或从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可能效果更好。
佛山市铁军小学江玉珊老师点评:这样的主题活动,使孩子们都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处理小矛盾,防止它升级为暴力事件。但我们是否应思考:同学间矛盾发生时,更应教会学生求助,因为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山市第九小学张丽琴校长点评:1.班会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参与活动。2.老师在活动的策划、组织上,思路清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明确知道如何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3.建议:在学生主持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介入到活动中去,指导孩子更清晰地思考,让班会活动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佛山市第九小学龚坤明老师点评:A这名孩子是一名施暴者,同时他何尝不是一名受害者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成年人的行为都有其背后复杂的动机和原因,何况是一个孩子!他不幸的家庭遭遇,致使他有着不健全的性格。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与爱?
篇3
当我渐至盛年,当你长大离家,当路途把思念拉得遥远,当亲昵与依偎变成守望与对峙,当血缘之爱无法战胜理念之差异,我和你,该如何对话?
母亲:左艳文 公司职员
女儿:方云晓 高一学生
Round 1
老妈:
我同桌被打了,就是刚才。因为她与学校的某女生穿同一款限量版运动鞋。
当时同桌与我去上厕所,我们正在排队等着的时候,从后面上来几个女生,将我同桌一下子推到厕所门上。我与同桌被吓蒙了,其他同学立刻就跑了。那女生中的一个凶巴巴地指着我同桌的鞋说:“脱下来!”我才发现同桌的运动鞋与那女生的一模一样。我同桌很生气,不肯脱。那群女生大约五六个,只一下就拉扯着我同桌的头发,将她掀到了地上。我很想上前帮我同桌,可是却被吓得全身发抖,一动也不敢动。后来,我去帮同桌脱下了鞋子,扶着她光脚回到教室。
我难过得要死。老妈,我恨我自己不够勇敢,不敢奋力反抗那些女生;也恨那些女生,这样将人的尊严践踏在地;也对学校绝望至极,还是重点中学呢,居然还会有这种学生?
怎么办啊?妈!
女儿
女儿:
我思考了很久,也给不了你很合适的答复。我只能告诉你,如果我是你,突然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被吓蒙。但作为母亲,我却无比感激你那一刻的害怕:如果你冲上前去与她们对打起来,我不敢想象后果。甚至有可能,我会失去你。害怕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它能保护自己。在这一点上,我想你同桌的妈妈也与我一样。
同时,我深刻地懂得你的绝望与心痛。假如我在一旁看见我的朋友被伤害,却不敢上前帮忙,我也同样不能原谅自己。
所以,此刻如果你在我身边,我会一句话也不说,只紧紧拥抱你。
另外我想跟你说的是,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数据,说是杭州有49.2%的学生承认对别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更有高达87.3%的学生受到过暴力攻击。
这个数据并不能安慰你,但是说明了,就算是重点中学,校园暴力也会存在。
再者,我建议你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那些女生。她们有这样的行为,有很多原因的: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或者长期被父母用暴力对待。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们也是挺可怜的。当然,我不是要你原谅或者放纵她们的这种暴力行为,我只是希望,你这样看待这件事,绝望与难过也许能少一点。
关于校园暴力,事态严重的毫不犹豫地报警,不要怕。那些凶女孩也会怕警察。事态不严重的时候,告诉老师。这次的事件,你先报告给班主任老师。
老妈
Round 2
闺女:
你妈告诉我这件事了。你不用太难过。你因此而难过或者对朋友负疚的话,其实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你自己,太不值当了。这整件事是那些女孩的错,你与同桌在这种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的低头,是很正确的反应。在老爸我看来,哪怕是要将那双鞋送给那些女孩,也不要跟她们硬碰硬。
怕个啥,明天我早早来你学校,你从宿舍出来找我。我们俩在学校门口威风凛凛地站着,看到那些女孩后,我先用眼光吓煞她们。你背后有一个身强体壮、力气倍儿大的老爸,看谁还敢欺负你。别的意见,听。
老爸
老爸 老妈:
我已经把事情跟老师说了,他耐心地开导了我,并且建议我暂时不要跟同桌再聊起这件事情,说过上一两天,他会与心理老师将我们俩叫到一起聊聊这事。我很感激他能这样为我们考虑。至于更多的,老师没说。我觉得学校不一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不过就是谈话、记过处分、通报批评。但听说有两个以前就记了几次过,也有通报批评的,但对她们没有实质的震慑作用,她们压根不在乎这些。更多更好的办法也没有,让她们停课也不是长久之计,直接退学吧,也没到那种地步。
老爸的想法挺棒,用眼神吓退她们,哈哈。不过她们就算真的“收到”了老爸的煞气,那也只是我一个人得到了保护,她们对别的同学还是会作恶。难道所有的老爸都去学校门口站着?
我希望她们能主动真诚地给我同桌道个歉。我迫切期望的不是消灭校园暴力这种任重道远的事儿,而是我同桌这样一个善良开朗的女孩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有心理压力,不要因此在她的生命中留下阴影。
关于老妈追溯的她们成长环境的问题。我有另外的看法:我们都快成年了,已经有了是非观念与判断能力,正义与邪恶,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她们自己的问题。
女儿
Round 3
女儿:
曾听教育学家说,对于爱使用校园暴力的学生而言,这种攻击他人的暴力行为,是一个自我证明、赢得尊重和发泄情绪的渠道。选择这种方式来自我证明虽然可悲,但对于那些长期得到不到家长、老师与同学关注尊重的孩子,打架和攻击他人,是最直接最快捷的自我证明的方法。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女生也成了校园的施暴者,这真的让人很无语。女性本来是喜欢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发泄情绪的,现在也成了动手一族。我不知如何评说,但衷心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
其实你无论怎样不去惹事、穿衣也保守,你依然有可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完美的解决方法几乎不存在。你可以尝试一些基本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尽量让你的学习成绩更好,对那些施暴者形成一种无形的震慑;尽可能待人友善,与很多同学相处友好,你遇到危险时,才会有更多同学想办法帮助你;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最重要的一点,遇到这种事情,赶快求助,向父母向同学向老师向警方,这是能阻止一宗暴力事件升级的最好办法,而用暴力去对抗显然是最低级的办法。
前两天看到新闻说一个女贼被抓起来后,吓得尿了裤子。在正义与强大力量面前,这些施暴者其实非常胆小脆弱。所以当事态严重时,报警是首选。记住在手机里存着报警号码。
妈妈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立法;社会和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对一个孩子的全方位教育,而家庭教育作为早期性、基础性、独特性和终身性的教育,是最早也是最易被孩子接纳的教育,因此对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小觑。而目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相关法律作为支撑,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健康发展,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家庭教育却迟迟没有立法进行保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有序进行。
一、 家庭教育立法的目的
家庭教育立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并且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普遍降低,并且“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经调查报告显示,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一方面是社会的责任,社会教育存在缺陷,执法管教力度不够,社会不良因素及网络影响导致未成年未能正确认识事物;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存在漏洞,校园的法制教育力度弱,导致未成年没有相应的法律常识,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偏少,有限的法律教育并不能有效增强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个别教师甚至自身便带有不良行为却无法自察,而这些不良行为很可能已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然而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溺爱、专制、放任等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首要原因。当孩子被同学欺负时,一些家长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心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暴力的泛滥。面对家庭教育立法的缺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父母放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公安机关可以对父母进行训诫。姚建龙指出,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强制亲执教育制度,即教父母怎么做父母。这就为家庭教育立法架起桥梁,以促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进行,使家庭教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 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通过立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领域的种种现实问题,确保青少年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提高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并且通过立法的形式总结和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2009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少人就提出要为家庭教育立法,如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家庭教育立法,如日本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强调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责任。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专门颁布《家庭教育法》,之后又出台了《家庭教育法实施细则》等。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妇联提交了《关于将制定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纳入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规划的提案》,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将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纳入立法规划,尽快制定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这说明通过这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制定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重庆、贵州、辽宁省鞍山市妇联已推动将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列入当地人大立法计划,江西、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等地也启动家庭教育立法调研工作。通告在当地进行试点活动的形式,查缺补漏,将条例转为法律,更大程度的保障家庭教育立法实施。
三、 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路
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路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法律名称、功能定位和基本内容。首先,任何法律的出台都应该先解决名称问题。法的名称实际上是最直观,最显现的外在符号,可以透过名称,解读这部法的内容,因此这部法律可以就叫做《家庭教育法》。其次是制定本法的功能的定位,要通过立法保证未成年人受到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并且为其服务;规范的功能也要凸显,用以规范未成年人父母的行为,也要规范服务机构。最后是本法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家长的直接影响,也包括家庭环境的间接影响。一切立身形式的指导,都应该纳入家庭教育的内容当中。
推动家庭教育立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以倡导好的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以家庭的和睦文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学法和守法中,促使未成年人的父母和未成年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使得家庭结构更为牢固,以小家带大家,让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使得家庭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在立法工作中听取多方意见,进行多地调查,制定合乎具有中国现实意义的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对家长素质的提高,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促进具有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快家庭教育法的出台。
[参考文献]
[1]徐建、姚建龙。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4(5)
篇5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中、高考还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锍骐_Mn7:赞同这种做法,不过要避免出现一些和政治课相差无几或是过于宏观的常识性的内容,而应该让中学生学习真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蓝冰雨歆:我们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这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能让身边的人受益。比如和我们日常紧密相关的《交通法》,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知识之后,不仅能时时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在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提醒他们安全驾驶。
@坏孩纸:学生有了法律意识,就不会再冲动去做傻事。譬如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的学生正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令自己走上了歧途。让中学生尽早掌握法律知识,也可能会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喜欢上法律,长大后说不定就成了法律工作者。我觉得中、高考还应增加社会实践课程。现在的学生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根本不知道社会的复杂程度。让学生到社会上边实践边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所帮助。
@徐微:好!一个法治国家,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92万余人。中、高考增加法治知识内容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学法懂法,提高法治素养,将罪恶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这无论是保障青少年个人的成长,还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都是十分重要的。
@Mr石文昌:建议适当增加网络空间安全知识教育。现在的学生经常上网,关于网络造谣、网络侵犯隐私权等法律内容都应该列入学习考查范围。
篇6
剧情介绍:
六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少年(棒棒堂),一天竟然被告知他们共同拥有同一个富商父亲,并且可获得一百亿的财产继承权──然而获得这笔财产惟一的条件就是:在一年时间中,他们必须一起生活,念同一个学校,并且一定要成为相亲相爱的兄弟!这六个性格迥异、桀骜不驯的少年,不但彼此看不顺眼。还要面对新班级上九个强悍霸道的女同学(黑涩会美眉)的挑衅,互争班级领导权。这六个男孩是否能成为团结的兄弟,顺利通过财产继承的考验?他们和女同学之间会激荡出复杂的感情火花还是要面临手足的更大撕裂?《黑糖玛奇朵》,结合KUSO和爱情,快乐和期待,飞越2007。
当黑涩会遇上棒棒堂
《黑糖玛奇朵》以描述六位同父异母的男孩的曲折身世与他们在校园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件为主轴,讲述了爆笑而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这部剧可以说是为“黑涩会美眉”和“棒棒堂”两大人气组合量身打造的,15位艺人在剧中的性格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特质都很相似,而且在剧中他们主演的角色名字,也正是大家熟悉的他们现在使用的艺名,非常的“黑涩会”与“棒棒堂”。
两大团体滴五大纪律
两大人数众多的团体一起拍戏,全为自由散漫的新世代年轻人,最难的就是如何管理,为此经纪人特别宣布了“学校中”的五大纪律:一、两团不可借戏发展出戏外恋爱,严禁假戏真做!二、拍戏绝对禁止迟到,两团体共15人,个个档期超满,一但有人迟到,一定会拖延拍摄流程,影响很大,所以,迟到罚钱的规矩继续执行,严禁任何人有迟到情形发生!三、拍戏要专心,不可注意力不集中频吃NG,耽误拍戏进度!四、各成员要积极向上,抢戏才是王道,发挥演戏的潜能,互相激发好表现!五、倡导乖宝宝礼貌运动,鼓励15位成员,虽然是新世代,但是在片场工作中,都要保持礼貌,与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工作流程更加流畅有序。
同学们的答记者问时间:
如果违反校规中的“严禁迟到”,棒棒堂与黑涩会美眉要如何裁罚?
獒犬同学:我们有共识,如果有人迟到,就要罚穿黑涩会美眉的制服,然后跳“Shake it baby”,六个人一条心,只要有人迟到,我们六人都愿一起受罚,一起穿美眉制服跳舞!
其他同学爆料:拍戏最爱迟到的正是獒犬!所以其他成员只好每天把冷气开到最大,把他提前冻醒,以免误事!
黑涩会美眉中,谁最爱迟到?
Apple同学:是我啦,不过我已经有改进啦!很久都没有迟到了啦!
会不会担心戏剧播出后,被某些网友恶意谩骂没演技?
彤彤同学:我们当初就是被骂起家的啊!一点都不担心啦!(死硬派!)
小蛮同学:讲出来就好,如果不好的,我们就改啊!(乐天派!)
有没有什么情节是最想演或是最不喜欢演的?
獒犬同学:很期待师生恋,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喜欢姐弟恋!
Apple同学:最不喜欢校园暴力。
谁最适合演坏学生?
同学一致回答:演出坏学姐欺压弱势学妹的角色,应该很适合大牙。
《爱情烘焙屋》
剧情介绍:
名主持人安妮面临事业危机,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如希望她出国散心,于是安妮决定前往澳门找男友志原,希望得到感情上的慰藉。让安妮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澳门等待她的却是志原的无情出轨。心灰意冷的安妮在决定自杀时,意外吃到了一个美味的蛋糕,这让安妮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做一个最棒的糕点师。可惜的是,长大后,梦想渐渐在名利中偏离了方向,当了主持的安妮为了保持身材更和甜点绝缘。痛定思痛,安妮决定拜甜点师父东尼梁为师,拾回自己儿时的梦想,与大师兄景振一起学做蛋糕点心,并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生课题。
跆拳道选手曜瀚和喜欢香草的佳雯原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可惜佳雯却因为一场车祸永远离开了他。痛苦过后,曜瀚和佳雯生前所开的花草茶店“黄金菊”经营也遇到瓶颈,身为佳雯好友的安如,提议曜瀚到父亲安以恒所开的车厂打工,一方面让曾经是跆拳道高手的爸爸训练曜瀚,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曜瀚眼前的经济困境。
安如对曜瀚的情意,父亲以恒看在眼里,以恒明白安如对曜瀚的情感,心疼女儿的默默付出。而在澳门的安妮,则在名师东尼悉心指导下,烘焙技术逐渐纯熟。景振与安妮朝夕相处,对她日久生情,而安妮却只是把他当成大师兄般敬重。
数个月后,练就一手好厨艺的安妮,拒绝了别人请她返回电视界的建议,却一心一意开始卖起蛋糕。安妮与何曜瀚因为店面的租约问题相识,闹得不可开交,让夹在中间的安如很是为难。以恒索性提议将花草茶店变成复合式店铺,两人一起经营,如此一来,曜瀚得以保留佳雯从前的梦想继续卖花草茶,而安妮则可以卖蛋糕,开始她关于新生活的梦想。
曜瀚与安妮尽管意见不合,经常斗嘴,但在吵吵闹闹的过程中,距离却不断拉近,两人之间情愫渐生,终于情不自禁向彼此靠近……
电 视 台:台湾中视
主要演员:
戴君竹 饰 安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泸州市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此后,弗洛姆、霍尼、沙利文、埃里克森等人也对安全感进行了探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将其界定为“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1]。我国学者丛中、安莉娟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人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2]。此外,陈顺生、姚本先等人也从心理学角度对安全感进行了界定[3]。
目前国内对个人心理安全感的研究较多,研究者通常采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丛中和安莉娟2004年编制的《安全感量表》或自编问卷等工具进行测量,研究对象主要有患者、灾后群体、城市居民和学生等。国家统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群众进行公共安全、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对平安建设的知晓度等方面的调查。一些学者,如赫剑梅 [4]、江思雨等 [5]等主要从宿舍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感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社会安全感”,侧重于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安全感是指公众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安全状况的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和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上述学者这的研究视角,选择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研究内容上有所深化。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整群抽样与偶遇抽样两种方式,对泸州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抽取样本900个,回收有效问卷895份(样本分布详见表1)。问卷数据全部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二、泸州市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感到安全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安全与否,对他们的社会安全感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次调查中,87.8%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有安全感。其中,警院、泸职和化专的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可度均超过90%,而泸医学生的认可度较低,仅为67.5%。(详见表2)
表2 校园安全感
通过SPSS中的相关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校园安全感的高低,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否到位、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与校园安全感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01、0.319。此外,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对大学生安全感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反映最强烈是校园盗窃(84.0%)和校园食品卫生(72.0%),此外还包括校园暴力(37.5%)、校园安全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安全通道等)(36.2%)。
不同高校学生的校园安全感存在差异,与各高校的管理模式、学生成分和安全教育工作有很大关系。第一,在管理模式上,警院是一所公安院校,采取封闭式、警务化管理,学生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外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校园内比校外更安全”的观念;泸职和化专作为本地职校,校园出入管理也较为严格,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79.0%和82.1%;而泸医是一所医科院校,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和校外人员(包括前来泸医附院就医的患者)均可自由出入校园,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仅为54.1%。第二,在学生成分上,泸医不仅有专、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成人教育脱产生和外国留学生;而其它三所高校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且只有专科和本科生,成分相对简单。不少泸医学生在调查中也表示,校园内人员混杂是导致自身安全感较低的主要原因。第三,在安全教育工作上,警院、泸职和化专做得比较到位,学生的认可度分别达到78.5%、82.5%和84.8%,而泸医学生认为泸医做得不尽理想,认可度仅为62.8%。由于上述原因,泸医学生的校园安全感远低于其它三所高校。
(二)大多数学生对本市治安状况表示认可
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约束下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中,共有67.2%的大学生认为本市治安状况是安全的,其中警院、泸职和化专学生的认可度分别达到72.2%、71.5%和75.9%,而泸医学生的认可度明显偏低,仅为45.9%。
导致泸医学生治安安全感偏低的原因,与该校区位和学科特殊性有一定关系。泸医老校区毗邻市中心,新校区则位于城北高速路口和西南商贸城附近,人、车流量较大,治安环境复杂;而其它三所高校集中在城西地段,人、车流量适中,且警院附近便是市公安局,治安环境良好。此外,医学院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容易接触刑事、治安案件中的伤亡者,间接影响了他们对当地社会治安的看法。因此,泸医学生对本市治安状况的评价远低于其它三所高校。
(三)大多数学生对交通出行感到放心
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人口集中、流动性强、车流量大、交通状况复杂的特点,使得交通安全成为市民生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共有64.6%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出行是安全的,四所高校间差异不明显。
影响大学生交通安全感的因素包括行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交(协)警维持交通秩序的效果、交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交通安全教育普及程度等。此外,部分大学生在调查中反映,泸州市区内坡道较多,但无论是私家车、出租车还是公交车,车速都较快,部分车辆在经过人行横道或转弯时仍未减速,极易诱发交通事故,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交通出行的安全感。
(四)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感
食品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近年来,我国接连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三聚氰胺奶粉等,其中不乏知名商家和品牌,使得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为下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本次调查中,仅有2.9%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食品是“非常安全”的,41.4%认为“比较安全”,而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食品是不安全的,反映出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其中,警院学生的食品安全感最低,这与该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不佳,学生反映强烈但一直未见改观有较大关系。
通过SPSS中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食品安全感的高低,与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与食品安全感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83、0.373。超过90%的学生认为企业和商家片面追求利益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感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感一般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引发了网络安全的诸多隐患。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网民群体,他们的网络安全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交往是安全的,但也有42.6%的大学生对网络安全表示担忧。影响他们网络安全感的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70.9%)、个人信息泄露(70.2%)、网络诈骗(66.5%)和垃圾信息(62.8%)等。这反映出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泸州市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感、治安安全感和交通安全感较高,网络安全感一般,食品安全感则较低。调查数据反映出泸州市各高校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各高校的建议
校园安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各高校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在硬件设施上,定期检查门锁、教学设备、水电线路、天然气管道、消防器材等基本设施,及时更换老旧损坏的设施,防患于未然;在安全通道设置醒目标志,确保随时畅通;在校园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技防设施建设。
2、在宣传教育上,通过讲座、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加强防火、防盗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规范上网行为,警惕网络风险;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消防演练等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3、在日常管理上,严明校规校纪,禁止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外来人员、使用违章电器;加强对非本校人员的门卫登记和管理,对可疑人员进行必要的盘查;安排专人轮流值守查看校内监控画面,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灾、偷盗、打架斗殴等危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加强食堂卫生安全检查,确保食物新鲜、餐具清洁,让全校师生吃得放心。
(二)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维护社会治安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1、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切实树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出租屋、旅店、网吧等特殊场所的管理,提高街面见警率,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对学校、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加大交警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众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发动群众做好群防群治工作,警民携手共建平安泸州。
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抓好市场监管,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与长效机制,确保全市人民吃得放心、安心。
3、经信部门要抓好本市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联合公安网监部门,参与处置影响信息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和利用网络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全市人民构筑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李伯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765.
[2]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3]崔澜骞,姚本先.安全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卫生软科学,2012,26(10):878-880
[4] 赫剑梅.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DD一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社科纵横,2007,(12):269-270
篇8
《怒放》中有句台词颇为经典,大意
>> 大学校园的韵味 2011梅赛德斯-奔驰“青春网球校园行”:大学校园的网球盛宴 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的兴盛 新时期的大学校园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特色景观的营造 大学校园文明的缺失与重建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试论大学校园精神的构建 浅谈大学校园的园林绿化 论大学校园的标识设计 拒绝大学校园里的香烟 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开发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学校园里的“孤家寡人” 大学校园中的黑惑 大学校园暴力的危机干预研究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重塑大学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 世界最美的大学校园 中美大学校园教育的比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大学校园的摇滚青春 大学校园的摇滚青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怒放》教你怎么泡妞
《怒放》中有句台词颇为经典,大意是“那个女孩一看到玩乐队就往上扑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咯”。片中几个男孩为了赢得女孩的青睐决定组建一个乐队,结果女孩还真的动了心。在当下的社会中,像老狼歌中做“流浪歌手的情人”已经不是流行趋势,更多的女孩奔向了有房有车有奢侈品的大叔怀抱,不过章子怡姐姐和汪峰哥哥“在一起”的现状似乎又让摇滚圈出现了爱情的曙光,突破一切的真爱,最后玩的还是不羁的浪漫啊!在《怒放》里,不乏可以学习的泡妞手段。 吉他很必要
郑天亮在追求自己心爱的女生刘云时,扛着一把吉他到女生宿舍楼下弹唱,结果遭遇泼水。这招不是不管用,而是女生表达爱意的另类方式,不泼泼你,怎么收服你那不羁的摇滚之心?所以遭到这种情况,锲而不舍是上策。
当然了,弹吉他献歌时的表情节奏也相当重要,一直低头看琴弦是没错的,但是唱到关键歌词的时候抬头看女生一眼是必须的,紧接着继续低头看琴弦,唱到最后一个一音符结束,再抬起头看女生,眼神死死地盯住她,她就是你的了。
本刊鉴定:才华很重要有木有,还是有女生稀罕音符的。这是电影里面的为爱弹吉他的青年表现,没准汪峰哥哥就是这么搞定子怡姐姐的,才有了“ you are my music king!” 带她去看演唱会
相约去看演唱会,似乎是70年代人的共同情结,也算是件很奢侈的事。在《致青春》里也有昔日恋人相约去看演唱会的场景,结果一方还在路途中遭遇车祸,留下了理想主义的爱情。《怒放》里的一起看演唱会的段落表现,显得更真实,买不到票怎么办,以前的礼堂不都是有窗户的吗?趴在墙上让女孩站在自己肩膀上透过墙的镂空看进去。这个时代不愁没钱买不到票的情况,建议带她去看一个可以POGO的小场地演出,比如演出酒吧什么的,人挤人肉贴肉的那种,更容易得手。
本刊鉴定:演唱会能够让人热血沸腾,那些爱和理想的歌词啊,都是一种变相的荷尔蒙催化剂,带她去看演唱会,让她迅速地爱上你。 学会“粗口”文化
什么“操”啊,“丫”啊,“他妈的”,“傻逼”、“洋蛋”啊这些词语,在常规的规定情境中都是很见不得人的,被认为是没素质的粗口话。往往地,在摇滚圈中,这些脏话会被认为是反体制、不甘平庸的个性展现。有些女孩很吃这一套,你越粗口,她觉得你越带劲儿,越是纯爷儿们,这和一个男人勇于干架一样,这在一些女生眼中是酷的表现。
本刊鉴定:你看李敖当年天天骂人,他一样曾赢得了过胡茵梦的芳心,王朔的小说里到处是脏话,可是仍有一大票粉丝,最近还传出某演员给他生了一胎?张元拍过一部摇滚电影,片名就带有脏话,叫《北京杂种》。 表白必须强势
什么“我爱你”、“做我女朋友”、“和我吧”,这些表白都弱爆了,真正的表白无需言语只需行动。《怒放》中的马路虽然通过学吉他组乐队赢得了暗恋女生李艾的心动,可他始终说不出口的“我爱你”,也瞬间让他软了下来,丝毫没有摇滚的精神。再来看看李艾是怎么被抢走的,另一个花花肠子的乐队主唱什么也没说,干脆地将自己脖子上的挂坠摘下来挂在了李艾脖子上,立马搞定。
在郑天亮这里,他的各种耍赖皮式“你喜欢我会死啊?”都不奏效,结果在关键时候来了这么一句“和谁散了都行,就我和你不能散”。所以,表白要有艺术,首要就是展现出大男子的气魄。
本刊鉴定:通过给女孩系上一条项链的行为就从另一个男人那抢走了她,在摇滚圈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这个女孩,据说曾经让天后级的女人的老公劈了腿! 《怒放》教你怎样当摇滚青年 穿着
海魂衫这么标志性的衣着自然是摇滚青年中的经典了,当年何勇就是穿着海魂衫系着红领巾在香港红磡体育场蹦蹦跳跳,迎来无数香港歌迷的尖叫。《怒放》里的已经四十岁的马路让办公室的小姑娘网购了一件海魂衫,价值29元。偷偷告诉你,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15元就能买到。除去永不过时的海魂衫,皮衣、套头帽衫,印有个性图案的文化衫、以及带有铆钉的皮带和靴子,都可以成为摇滚范儿。
锦囊:区别于小清新和娘炮即可。 发型
齐肩长发是最容易让人辨认此人是搞艺术的标准。搞乐队嘛,就是要把头发甩啊甩,《怒放》里的主唱就是这么教导其他乐队成员的。第六代导演管虎拍摄的第一部摇滚电影就叫《头发乱了》。两个极端,不是长发就是光头。
锦囊:不是板寸和三七分即可。 道具
随身佩戴一些小饰品,但又不会显娘炮的道具是很奏效的。比如一些具有摇滚元素的吊坠啊,像和平标志,还有一些藏银的配饰,一些骷颅头的戒指等,都是摇滚青年们的心头好,关键的时候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给你相中的姑娘戴上,霸气十足,成效显著。
锦囊:如果要戴耳环别戴错了耳朵,耳环戴右耳表明你是gay。 歌词
别觉得写歌词有多难,比如“像梦一样自由”这样的比喻造句你造不出来吗?就像网友总结汪峰的歌词里出现过50次“生命”,34次“孤独”、54次“爱”。掌握一些容易获得认同和倾心的关键词很重要。
锦囊:如果实在不会写歌词,请参考情歌精选集。 南都娱乐周刊 卢庚戌
“那时候摇滚明星泡女大学生非常多”
南都娱乐周刊:《怒放》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里面吗?
卢庚戌:是有一些经历,在大学里也是为了追女生,学弹琴,我上大学那会儿这招还是挺管用,那时候摇滚明星泡女大学生非常多,那会都喜欢长发飘飘的。
南都娱乐周刊:是什么刺激到你要拍这么一部讲乐队和初恋的电影?
卢庚戌:是青春远去了,挺伤感的,这部电影是2009拍的,2008年底我39岁,马上40了。就想做这样一件事情 ,属于70后的事情,最开始纯粹是要做关于青春的一个电影。
南都娱乐周刊:你觉得70后的音乐人青春应该是怎样的?
卢庚戌:其实那一代人大家喜欢的就是稍微有点文艺青年范儿的,喜欢摇滚乐,喜欢民谣,那时候就是流浪歌手居多,清华北大都出了很多流浪歌手。我感觉当时我的身边全是这些故事。
南都娱乐周刊:就是说你的出发点还是以乐手心态去讲述一个和乐队有关的爱情故事,这类个人情怀电影在拉投资上顺利吗?
卢庚戌:确实以前没有这样的电影,我就想拍一个。2010年我做了一年的剧本,准备2011年要拍,后来有一些投资人,突然撤了不投了,演员不演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滕华涛导演挺身而出,做了这个电影的监制,他觉得要从一个更深的角度去释放青春,在腾导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进一步做了。
南都娱乐周刊:片子里有讲到乐队主唱单飞签约唱片公司的事,是暗指汪峰当年单飞放弃鲍家街43号?
卢庚戌:最初郑天亮这个主唱人物我是按照郑钧写,其中也加入了汪峰的故事。那些台词都是汪峰的原话,许晓峰把合同放在他面前,汪峰问能不能一块签,许晓峰说不能,我只能签个人。结果是汪峰想了一个礼拜,还是签了,单飞。汪峰后来在采访里说我就是一个孙子。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还有那句台词“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是郑钧后来的那首歌。我把他俩的故事都融进这个人物了。写起他们,我还是得心应手的。 《怒放》监制滕华涛说
一个热血沸腾的音乐人当导演需要一个理性的好监制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这部电影能真的做成,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情怀的抒发,没准一会儿就过了不想拍了,没想到卢庚戌和投资方一直都很执着,我就说好吧,做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认真,既然大家都这么执着,那我也就认真对待。卢庚戌原来给我看的那个故事只有少年版,是没有现在呈现在影片中二十年后他们的部分的。我的看法是要拍这样的一个电影,说70后这辈在学校的那些事,一定要确立一个电影主题在里面,《怒放》到底讲的是什么?不是讲一个谈情泡妞的故事,讲的应该是一个人年轻时想的是什么,而二十年后他又在想什么?这些变化是让人感兴趣的,当年的你是这样,二十年后的你又应该怎么样?这是让人思考的东西。 延伸:摇滚电影的前世今生
《怒放》作为一部校园青春片,主打是校园的爱情,年轻的理想,乐队的存在只是作为青春成长中的一种重要元素,严格来说,《怒放》并不是一部表现摇滚青年的电影,只是囊括了爱好音乐的大学生尝试做乐队的故事,主打还是青春时期的理想和爱情萌动。而那些的真正表现摇滚题材的电影是怎样的?他们没有《怒放》这么纯美,大多数都充满了焦躁和彷徨以及边缘化的表现形式。
《北京杂种》
《北京杂种》是张元的早期的作品,由摇滚教父崔健主演,其他演员包括都是音乐圈中的臧天朔、武拉拉,崔健、窦唯、何勇为该片做电影音乐。该片无疑是非主流,大量晃动不安的镜头,混乱的性关系、堕胎、贫穷,有深刻的思想性但给人非常不适的观感。
《有种》
《有种》是张元口中的最后一部文艺片,该片有涉及乐队的元素,乐队的发展同样也是动荡不安的,奋斗和反抗并存的摇滚精神无处不在。
《北京乐与路》
香港女导演眼中的摇滚青年仍然是表面上傲慢、倔强且有些漫不经心,但其实内心却是脆弱、急躁、缺乏安全感,其实在所有的表现摇滚青年的电影中,突出的都是同样特质。由于该片突出爱情元素,可看性还行。
《头发乱了》
管虎导演的《头发乱了》讲述了80年代末北京城的知青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摇滚、乐队基本上都被当成理想和释放的出口,摇滚乐队刻意的反叛形象,恣肆张扬吸引了北京的一个大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摇滚精神,《头发乱了》探讨的正是对生活的选择。
《昨天》
篇9
关于危机事件,罗森塔尔认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此定义出发,本文认为,关于高校危机管理则是指高校应该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以便能够处理严重危机高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并可能带来严重威胁后果的潜在的以及突发性的事件。这表明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即关于危机管理不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而言,同时也考虑到了一些潜在的暂时未显露出来但是在未来可能演变成危机的事件。高校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特殊性决定了它是各种危机潜存与易发的场所。从高校危机的特性来分析,其特征可以归纳为:(1)突发性和紧急性。危机发生前虽然有征兆或预警可能,但由于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程度不可预见,往往会超过学校人力配置所能控制的范围。高校危机的发生会严重干扰教学秩序,威胁到教职工与学生的价值和目标。(2)高度不确定性。由于所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人理性的有限性,高校危机往往表现出状态不确定性、影响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3)危机处理非程序性。由于危机的高度不确定性,决策者对于危机的处理时间有限,掌握信息和资源有限,危机情况下的对应策略基于人工判断,缺乏科学推理与思考。(4)具有“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一个坏的微小的因素,如果不及时地加以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高校属于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危机会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5)具有双重效果性。危机虽然可以产生较大的恶劣影响,但也潜存机遇,控制好了不仅可以转危为安,而且可以借此进行体制上的革新,以促进学校管理的完善。
二、高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动因分析
1.社会因素。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高校危机的发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高校人群高度密集、人才大量聚集,往往会成为社会危机蔓延的重点场所,而高校危机的发生反过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又是巨大的,因此,高校危机与社会危机存在着相互密切联系的联动关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竞争与就业压力也日趋激烈。这些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目标,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间接影响学校危机的管理能力。2.学校内部因素。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部资源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校内部关系也呈现复杂多样性,高等学校内部社会转型的问题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困惑交织在一起,使得高校的建设、发展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管理疏漏、管理真空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3.学生因素。如学生心理不健全、厌学、课业压力大、自我伤害、人际关系不佳、情感困惑、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人生观扭曲等都会引发校园暴力及伤害事件,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单亲家庭或问题家庭的学生更易发生问题。另外学生的运动伤害、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等都是常见因素。4.教师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教师对学生实行体罚或辱骂、教师本身不够敬业、存在心理疾病等都会引发师生之间的冲突事件。另外教师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危机来临时指挥不当也会使学校危机的影响扩大、损失加重。5.自然因素。来自于大环境的改变,如政治与社会的变迁;来自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海啸等;来自于政府教育改革以及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学校的传统运行造成的影响;来自于不法分子的蓄意破坏及外力入侵,如校外不法分子的滋事伤人、绑架等;来自于突发性流行病疫情在校园的蔓延。
三、高校危机管理的可持续性改进措施
1.树立危机管理意识。针对学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高校危机管理更要加强危机管理理论的学习,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的利益,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危机预警意识。不仅要对一些常见的易于发生的危机事件做好危机预警与控制,同时也要对潜在性的危机问题做好准备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领导与广大师生事前做好有效沟通,增强危机决策能力以及控制能力。一方面,在突发性危机面前能够做到沉着冷静,头脑清醒,果断处理危机;另一方面,对一些潜在性的危机问题,建立危机防范预警系统,未雨绸缪,以便危机发生时不会手足无措。2.将危机教育纳入校园文化体系在目前还无法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应该将危机教育的内容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将其主要内容分散至各门相关课程进行讲授。同时,整合多方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危机教育。从教师来讲,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知识灌输和引导;从管理者来讲,学校危机管理机构、学生管理部门、保卫及后勤部门,学生群团组织等都应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危机教育。3.建立学校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者应对危机的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须做好危机预报,高校的学生宿舍教室等是人员密集场所,应禁止私自使用高功率电器,并定时定点排查校舍、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和消防设施等,消除隐患,及时危机事件警报。建立定期的随机心理访问调查;对处于亚健康心理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在危机事故发生的时候,建立危机领导小组,立即展开危机拯救工作,事后建立危机调查报告,分析危机发生原因,做好下一阶段的危机预警防范机制,确保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事实证明,许多危机是有规律可循的,如节假日乘车安全,防盗,夏天下河游泳,比赛期间容易发生冲突等。4.增强危机预防及处理能力2003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制定《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认为危机的发展包括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重建期3个阶段。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的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和危机后的恢复四个环节。笔者建议按这4个阶段制定安全计划:在危机的缓解与预防环节,加强对大学校园的环境和安全设施审查,对校园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反应;在危机的准备环节,制定危机预案,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物资准备;在第三个环节,成立紧急反应命令中心,其作用是证实并评估危机级别、报告危机、指定控制区域,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危机信息;在危机后的恢复环节,将根据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采取合适的善后措施,包括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对危机的周期性回顾与评估,修改原有预案等。
作者:刘立霞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国君.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若干思考———基于过程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42-44.
[2]梁润,童蕾蕾.高校危机管理中紧急权的使用: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01):96-100.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 法律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92-02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其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加强其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可造就一代守法公民,而且还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国家法治化的过程就是逐步建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的过程。由于教育、法治现状、社会转型期信仰的缺失等原因,再加上自身年龄偏小,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和稳定,中职生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大多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并没有形成对法律的信仰,部分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为权力和金钱所支配。
2.法律知识不足,整体法律知识水平低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重要依据。由于中职学生是中考失利者,文化素质明显不高,他们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仅有的部分法律知识,多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和道听途说所得,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其在校期间所表现出诸多的不良行为,往往只有纪律上的处理,并没有在法律上对其警示,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社会危害缺乏明确认识。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盗窃概念十分模糊,偷多少,能构成什么罪,几乎一无所知,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误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3.法制观念淡薄
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与法律知识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仍是“应试教育”,中小学的课程中,很少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中职生法律知识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遇到矛盾时或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采取激烈的方式来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清醒认识,更有甚者,对法律缺乏畏惧,严重危害社会而触犯法律,比如,校园暴力中的伤害。这些问题无不反映了其法制观念的淡薄。
4.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中职学校都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老师会告诉学生,遇到问题、纠纷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当实际冲突发生时,有的学生就头脑发热,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处理矛盾;有的学生则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在日常购物时不知道索要购物凭证;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劳动报酬如何维权等。这些问题课堂上老师都讲过,可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由此可见,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依旧缺乏。
二 影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渴望独立却经验不足,情感强烈却不稳定,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自控力差,冲动易怒。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压力,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的功利心、自我意识过强,加之其薄弱的意志、消极的态度等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外界价值观念及社会负面的影响
中职生离开家庭在外学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社会,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中职生大部分都是没有考上高中,迫不得已才进入中职学校的,不仅在文化知识上,而且在人生理想、意志品格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易受外界环境和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各种负面信息也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本不成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金钱至上、崇尚享乐、自我中心等严重阻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习法律内容少,法制教育观念错位
一是中职生教学计划中,道德与法律课程,学时少,内容少,教材内容滞后,法条多,案例少,学生不喜欢;二是法制教育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使学生觉得“法律就是义务”,不利于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三是重条文轻理念,忽视现代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培育;四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厌倦和反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 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总书记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法律意识不能自发形成。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是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依归。对法律的信仰归根结底是法律体现着当代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当对法律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就会形成自觉。因此,对中职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用现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实现并保障了公平和正义,法律的内容是否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和其内心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完成法律意识的升华。
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及校园法治氛围
环境对于人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从社会大环境看,要培养中职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在司法领域,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教育示范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在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在学校小环境上,学校管理要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照章处理,不姑息、不迁就、不因人而异,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板报、知识竞赛、法制讲座、旁听庭审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以利于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