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全民健身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全民健身的建议

篇1

【关键词】 广场舞 全民健身

1 前言

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全国人民又一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深感责任在肩,因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健身体会以及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广场舞的积极作用,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2 我国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运动健身项目很多,但有的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而且收费很高,有的健身项目需要一定的体育技能,有的运动项目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所以人们很难找到一项适合自己作为锻炼身体的健身项目。广场舞蹈作为社区休闲的具有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流行性,很适合中国社会强烈的集体性一特点。 解决了以上难题。它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在广场、公园、操场、小路等有一块空地和一个音响就行。由于这些体育舞蹈组合,音乐用的都是比较明快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且4拍节奏。动作简单,舞步明快,简单易学,跟随领队教练模仿就会。目前,正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大小城市、城中村风靡,深受不同年龄段的男女老少喜欢。它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伴奏下,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身功效,结合在一起。广场舞蹈融合了锻炼和娱乐的双重功能,既能体现出舞蹈的审美情趣,又体现出健身运动的健美、健身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3 自古以来,我国尚舞蔚然成风

据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当人类没有语言时,舞蹈就被人类用于巫术、宗教、祭礼、图腾信仰等形式表达来交流情感。而广场舞它又是舞蹈之母,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子系统之一。在舞蹈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源于生活,广场舞蹈与民间舞蹈是分不开,他们不断吸取精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可健身和自娱自乐;又可作为节庆活动表演;又可作为竞赛表演项目。因此,祖辈相传、兴久不衰。长期以来,我们经常会看到广场空地、公园一带会有众多的男女老少,从中老年退休大妈、到中青年的妇女,再到男性、青少年参与者都会去跳广场舞,大部分跳的还是民间舞蹈。据我了解,郑州每个社区里的街心广场,公共公园等都有广场舞团。如:我们郑州普罗旺市社区几个舞蹈团,有民族舞、有扇子舞、有太极球、有交谊舞、太极等。其中一个舞蹈队,队长是一个退休职工,年龄六十多岁,她是一位舞蹈爱好者。刚开始是和几个要好的朋友或邻居一起锻炼,主要是喜欢跳民间民族舞,她们每天晚上,准时在普罗旺市街心花园练舞,到如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六、七十的规模。大家热爱舞蹈,她从网上学习,各个社区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再教大家学习。 从蒙古族舞到藏族舞,从绸带、藤圈舞、扇子舞、球操舞等等,展示了民间舞蹈的多种类。这说明民间舞蹈,来自民间,并且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4 广场舞健身的作用

4.1 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

广场舞能产生强身健体的作用,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它练习时身体各个部位的练习包括臂屈伸、绕环、上举,腿部运动包括抬腿、踢腿、腰腹以及髋关节扭动等各种动作,动作简单、动作美观大方、动作易学,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在练习时,身体各个部位几乎都参与活动,它是一个中等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提高与锻炼特别好,尤其是对人们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耐力等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在熟悉的音乐歌曲伴奏下,消除大脑工作的疲劳和紧张,轻松愉快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参与人的兴趣,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广场舞内容丰富多彩,适应广泛

广场舞作为一个独特的具群众性、流行性、审美性、健身性与娱乐性

领域的社区休闲运动,很适合中国国情。广场舞练习形式多样,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种类,有无器械的有氧操,如原地有氧操、行进有氧操。有用器械的有氧操。如:绸带、扇子、藤圈舞、球舞、绳舞等。人人可以参与,且无具备特定的场合,2~3人也可,40~80人也行,百十号人也未尝不可。任何一个音乐舞蹈时段,随时都可以到场和离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随来随练,自由进入的全民健身运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民健身中,体育场地器材总体数量不够、规划不全面、健身场所设施少、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没有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局面。

4.3 广场舞起到保健、心理安抚、减缓压力作用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在家上网比较多。宅男宅女日益增多,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肥胖症、富贵病等,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多,相互交往比较少,有的存在一些心理疾病,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以及医疗保健的高成本,使广场舞的功能价值不断增强,鼓励和提倡人们走出家门,投入到健身的行列来。广场舞成为一项减缓自身压力、娱乐身心的运动和健康长寿,参加者在优美动听和流行音乐中,展示美妙的舞姿。消除一天工作中的身心疲劳,感受轻松的氛围,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改善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休闲机会,而且增强社区活力。

4.4 广场舞蹈特性决定了它的自娱性

由于广场舞艺术的特性,在娱乐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使广场舞成为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镇城与城市舞蹈。现在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城市和城中村,甚至乡村,你不论早上、晚上出门,尤其是暑假,在不远处都能听到和看到跳广场舞的队伍浩浩荡荡,上至70多岁的奶奶,下至4-5岁孩子,有的跟着比划,不论动作到位不到位,节奏快与慢,你只要带着饱满的情绪来就行。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娱自乐当中。有的还拿手机录像,有时间回家学习,民众学习参与广场舞的兴趣空前的高涨。 他们不求得到,完全是为了自娱与健身。并利用广场舞来抒缓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内在情感得以释放,产生愉悦感。同时观看者也得到精神享受。也使舞者得到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产生自我认同和价值感。这也是广场舞自产生和发展以来经久不衰的理由。

5 对广场舞现状提出的建议

广场舞从乡村到城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现在各大城市社区的领队,体育舞蹈技能不专业,只有兴趣爱好,为大家服务的决心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有的领队教的动作不到位,对每一节操的理解和诠释不一样,大部分人比葫芦画瓢。达不到一定运动量,起不到锻炼健身的效果。 希望社区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帮助,让各个领队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魅力来对广场舞进行推广,广场中会有大量的追随者更多的参与进来。希望更多的体育院系培养一批体育社会指导员,进入社区免费为大家提供帮助,更系统地循序渐进的锻炼,达到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集一体。倡议更多的健身俱乐部,免费提高一些专业的健身教练,免费为大家服务,为社会和谐出把力。像我们身边有一个维体俱乐部,暑期来临,孩子和家人晚上出门散步的比较多,维体俱乐部每天晚上7点,自己搭台,为大家免费提供广场舞学习,教练的优美动作,音乐选取流行甜美,教一些简单易学舞蹈,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停下脚步,跟随教练跳起广场舞,或驻足观赏,赢得大家的赞誉。

6 结语

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改善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休闲机会,而且增强社区活力。从乡镇、乡村到城市的边边角角,广场舞活跃在祖国大地上,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百度网搜索“广场舞”三个关键词,尤其是百度网搜索“王广成广场舞”有2190个高清视频供人们免费学习。如:王广成广场舞教学版;王广成专辑;王广成广场舞火了火了火等。有的广场舞的教练还定期,每一月互通交流,看一看其他社区流行广场舞的,回来自己在教,舞蹈种类和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广场舞的开展,让更多的人老有所事,年轻人闲暇有去。因此,它对推动发展社会文化,维护安定社会,创造欢乐祥和,健体强身,促进个体完善和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审美能力起着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浅谈民间舞蹈对广场舞蹈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23),106.

[2]曹宁.浅谈广场舞蹈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J].大众文艺,2012,(12),209.

篇2

关键词: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投资;研究。

1 概述。

体育健身设施是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能否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保障,体育健身设施的投资资金则能影响到健身设施的数量、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从现有参考文献资料来看,尚未见有对全民健身设施资金投入进行系统研究和我国全民健身设施投资资金的相关报道,我们拟对全国全民健身设资金投入进行多年的整体的动态研究,以期发现其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研究对象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参考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并通过自己的一些访谈,相互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数据来源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3 研究分析讨论。

3.1 不同地区资金投资比较分析。

我们按照全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分类,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研究;根据全国东、中部、西部地区投资资金总量表我们觉得出现中西部地区增长率大于懂不地区的情况可能是东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基数较大(2002 年投资量) 因而中西部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部资金投入明显要超过中部西部(除2007 年外)而且这种差异有日趋扩大之势。只有全面、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群众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与健康水平。所以,弄清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全面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总体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缩小东部和中部西部的差距,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加大,但是西部经济实力薄弱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基础。健身活动的发展的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经济对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加强宣传,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为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不同级别投资资金的比较。

根据东部国省地县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以2002 年为标准数)反映出我国东部地区各个投资的投资金额,可以看出省投入的增长比例比较大,尤其是2006- 2007 年的增长幅度较大,中部地区2002- 2003 年国家投资呈现猛增趋势,县级投入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异常的增加,其原因不是很明确。往后的2004- 2007 年国家投资比较均衡。根据西部地区国省地县投入的增长比例表反映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等关系,总量比中部,东部低,但是转化成标准数来看发展还是比较平缓的2006- 2007 年呈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无论是国家投入,还是省投入等,都有大幅度增加。根据东、中、西部国家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2002- 2003 年国家投入比较大,其余年份还没呈现大投入的情况,东部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国家相应的投入较少,没有大的起伏。2006 年以前国家对西部的投资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2007 年突然猛增可能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根据东、中、西部省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得出,中部地区省投入虽然速度缓慢,但还是呈逐渐上扬的趋势、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2006- 2007 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扬,尤其西部最明显,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投入力度加强而带动省投入的增加。东部地区由于奥运场馆和全运会场馆的建设,所以省投入力度也相对加强。根据东中西部地级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可以看出2002- 06 年东中西部地级市投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2006- 2007年西部地级投入加大,可能是由于国家投入和省投入的拉动,有了质的飞跃。2006- 2007 年中部东部较前几年没有质的变化。根据东中西部县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02- 2003 年中部地区县级投入大幅上扬,相反东部,西部却成为下降趋势。2004- 2005 年中部和东部都有所回落,回到与2002 年差不多的水平,而后两年又呈现上涨趋势;西部地区由于国家,省,地级投入的带动,县级投资也有上涨。

西部之所以在2006- 2007 年的投资金额的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还有西部地区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得到西部人民的广泛拥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2002- 2005 年全国投资资金总额下降,2006、2007 年涨幅较大;4.1.2 2002- 2007 年中部地区投资资金总量呈剧烈波动增长状态;4.1.3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等关系,总量比中部,东部地区低,但转化成标准数来看发展还是比较平缓的,2006- 2007 年呈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4.1.4 东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较大,所以投资资金的涨幅不会太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基数较小,所以发展空间较大;4.1.5 东部地区投资发展的趋势引领全国投资资金的发展趋势。

4.2 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投资的建议。

4.2.1 应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全民健身意识宣传。早在20世纪80 年代美国就己经专门成立了“健身和体育总结委员会”,并在50 个州建立分支机构,旨在唤起民众重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因为我们要加强包括图画类的各种宣传,从而提升大家健身的意识,让居民从根本上认识锻炼的重要性。4.2.2 乡镇文体站,农民体育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大难点。能否解决好农民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把现代体育比赛形式与古代遗风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加工、改良,创新,摒弃其中的封建迷信色彩,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以乡镇文体站为支点,以小康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体育发展。4.2.3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最大限度的在保证健身消费者权利的基础上,制定《教练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行业人员管理岗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组织专门人员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对其经营过程进行监督。4.2.4 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服务项目。将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结合起来,多开发趣味性和少年儿童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使更多的人参与健身锻炼。不追求大而全的服务项目,发展“经营体育型”多功能大众化体育市场。

针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底子薄、场地少、器材缺乏的现状建议:一切可供体育锻炼的公共场所,包括公园、名胜、江河湖海,以及学校、机关、企业的体育场地均应向群众免费开放或低收费。

参考文献。

[1]谢亚龙等。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2.

篇3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举全市之力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帆赛和“十一运”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具有城市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加大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倾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掀起了重在参与、崇尚体育、踊跃健身的热潮,焕发了奥帆赛举办城市群众体育的生机和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民健身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政府、体彩、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入支持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全长43公里的**黄金海岸健身长廊、1655米长的**体育街、**市全民健身中心、**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健身大道、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1420条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等,各区、市还建设了山头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为群众健身需求提供保障。**体育街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为龙头,各区、市均成立了相应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所有街道(镇)建立了文体站(点)。目前,全市体育健身辅导站(点)3456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1010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0943名。各区、市还成立了田径、射击、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

(三)群众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我市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万人健康跑、全民健身万人登山、全民健身万人健步行、全民健身万人横渡汇泉湾、沙滩体育健身节和社区健身节等,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四方区糖球会期间组织系列体育比赛和民间体育项目大展示,黄岛区金沙滩文化旅游节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胶州市举办胶州秧歌大赛,莱西市举办青年自行车比赛。我市还成立了100个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开展帆船体验日、帆船夏令营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市、部门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高,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高、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海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篇4

【关键词】体育 娱乐节目 全民健身

1 前言

全民健身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全民健身思想等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继央视五套以体育为平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城市之间》播出之后,许多以体育竞技娱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也应运而生,例如:湖南卫视的《奥运向前冲》、《智勇大冲关》节目,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中央一套的《墙来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等等,这些娱乐节目的播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同时也强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这些体育竞技娱乐节目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是它们的主题思想是相同的――“展现体育魅力,带动全民健身”。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将掀起我国全民健身的热潮。本文立足于传播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分析体育竞技娱乐节目对促进全民健身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使体育运动深入人心,让人们都体会到体育带给我们的健康和快乐。

2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的概述

竞技体育是指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友谊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我们通常说的竞技体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水平运动员的体、技、战、心智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还具有娱乐和观赏性等特点。而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电视这个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因此竞技体育和电视娱乐节目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竞技体育娱乐节目既有竞技体育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同时也包含有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观赏性以及趣味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为竞技体育娱乐节目下定义:竞技体育娱乐节目是以体育为主题,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具有竞技性、对抗性、竞赛性的趣味体育娱乐节目。

3 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娱乐节目”的特点

3.1参与群体广泛、多元化

3.2明星助阵,影响力强

3.3节目风格、主题多样化

3.4节目内容丰富、惊险刺激

4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 对全民健身的影响

4.1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年的健身意识

当今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为事业而忙碌,为生活而奔波,为赚钱而不停的工作,但是他们却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忽略了,那就是身体,伴随他们的除了工作就是娱乐。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休闲、放松、娱乐、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这正是广大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唯有健身才能够给他们解压,竞技体育娱乐节目的播出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他们不再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而是到户外去锻炼身体,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赚再多的钱不如有个好的身体,不如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4.2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体育的认识

在多数人眼里体育只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疲惫而不是放松,那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给我们带来的是疲劳、枯燥、单调和乏味,这严重的影响了许多人对体育的看法。在体育娱乐节目中,我们看到的是新鲜刺激具有挑战性的体育,看了节目之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原来体育是如此的好玩,还有这么多玩法。

4.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男生女生向前冲》节目中,许多穿着特别服饰的群众来参加节目,他们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有的在挑战前还会为我们带来一些民间的艺术表演和各门派的武术表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新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许多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逐渐的消失和被遗忘。而竞技体育娱乐节目此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使那些被大家忽视或者是将要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被继承和传播。

4.4促进群众对体育安全性的考虑

许多人通过体育娱乐节目重新认识了体育,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体育锻炼方法,但是不排除有些节目是存在危险性的,在《星跳跃》活动中,由于发生意外伤亡事故而导致节目中止。体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意外,有的节目会对危险项目做出提示,所以观众在看体育娱乐节目的同时也能鉴别哪些是可以效仿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具有群众广泛参与、零门槛、节目内容丰富、影响力强等特点,在全民健生中起到促进青年健身的意识,让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提高了人们对体育安全的考虑。娱乐节目的发展,对全民健身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未来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2建议

5.2.1节目内容的创新型

5.2.2增加节目的举办地点

5.2.3增强安全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国务院2011-2-1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彭智,胡科.全民健生与奥运同行-湖南卫视“奥运向前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9(16).

篇5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择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现状 影响因素

“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对全面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现状不仅对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增强全民体质,及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36份,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8.8%。对所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全民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健康成为全民的需要,“营养”、“健康”、“运动”是全民的需求,当今“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流汗”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统计,现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并且出现年轻化,其病因多与紧张、焦虑、运动不足、肥胖等有密切关系[1]。这主要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达关系密切,“汽车”、“电梯”“电动”等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多坐少动,热能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运动、健身娱乐等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居民经济收入情况的分析

河南省是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情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基础。从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数据来看,在10000元以下年收入的居民最少,占调查总体的2.37%,其次是10001-15000元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15.6%,参加体育锻炼最多的是3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30.4%。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收入情况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和投资,也促进派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居民主要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得知:随站河南省全民健身器材的重视和投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增加,在不需要器材的跑步、散步的基础上,篮球、乒乓球等也成为大多居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在空闲时间还会举行篮球比赛。但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中年和老人较喜欢广场舞和健身走等;年轻男性较喜欢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年轻女性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隔网运动或健身运动的体育项目。

(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及强度分析

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称为锻炼频度。从调查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可以得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也存在着年龄差异,21-40岁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明显低于50岁左右的居民,分析原因可能是50岁以上的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要多于年龄较小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个年龄段一方面是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生活压力小等原因。

(五)影响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得知,“没时间”、“没兴趣”、“缺乏场地器材”、“无人指导”等是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观上认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各占56.3%和63.1%,成为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客观上认为“缺乏场地器”“无人指导”成为影响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占61.4%、58.1%。这说明河南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认识的培训和体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三、小结

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宣传,提高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大体育设施、器材方面的投入,增加各种休闲、健身、娱乐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开放。

参与文献:

[1] 邱建国等.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4):136-44.

[2] 刘飞平,龚秋玲.基于全民健身的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平台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17-19.

篇6

关键词:新建体育馆;群众体育;现状;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国家开始发展体育事业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近些年来,各地方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重修或改建,同时对体育设施进行完善,从而来满足群众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体育场馆是体育领域的基础设施,不仅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为建设体育强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和县新建体育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已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科技档案等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文件,研究发展的有关史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调查法:本研究准备去和县新体育场进行实地的调查和到和县体育局查找新建体育场建成后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和承办的体育比赛。

(3)数理统计法:通过数理分析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计算,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4)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和县新建体育场馆现状调查

新建体育场馆的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和县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和县城北新区,依傍新一中而建,环境优美,是一块理想的生态运动场地。总投资3000万,总占地115亩,其中核心建筑体育馆为4层建筑,占地面积4623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8平方米,内设3198个座位。核心体育馆内包括办公室、篮球训练馆、综合训练馆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采用全开放式供公众健身锻炼,馆内大部分对公众开放,可以承办球类、武术等大小型比赛。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群众对新体育馆的设施设备地理位置是肯定的,新体育馆设施设备对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新建体育场馆对和县群众体育发展促进情况调查

(1)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我县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分布。由此,体育馆要针对中间人群来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更好地推动全县全民健身服务,而且群众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更倾向于对抗性小、运动强度适中、对身体条件没有过高要求的运动项目。因此,体育场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锻炼群众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场地,更好地为群众锻炼服务。

(2)群众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次数的规律还不是很固定,一周只是偶尔无规律参加的占到了44.3%,而能一周3次及以上参加锻炼的群众却只占到10.9%。在这方面,我们体育场应该加强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健身方法指导。

3.新建体育场对承办大型体育比赛情况调查

对体育新体育场进行实地调查与访谈得出,新体育馆建成后相继承办全国性比赛1次,即全国摔跤锦标赛。全省性比赛1次,安徽省城市争霸赛。全县性比赛数次,即和县“久工建业杯”篮球比赛等。从调查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新体育馆建成后为我县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比赛提供更多的机会,对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本文和县新建体育场馆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结果表明限制体育馆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及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开展群众体育培训辅导情况、缺少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全民健身的宣传不足等原因。建议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制定体育场馆完善管理制度来解决限制全县体育事业发展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认识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重要性

体育场馆对群众全面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体育场馆自身的价值,所以要认识到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体育馆中的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全县群众的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积极地发展。

2.完善场馆管理制度

新体育馆应该逐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开放方式、开放时间、收费制度、财务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步调一致,使体育场馆能够更好地运行。

3.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和开展群众体育的培训辅导

体育场馆通过承办大型体育比赛来和开展体育运动培训辅导来宣传全民健身,从而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裘荣.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探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篇7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及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的重要性,但却忽略了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过度的健身运动不但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区100名中老年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锻炼者并不了解运动处方,应加强宣传。

关键词 衢州市 中老年全民健身 运动处方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断的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观念,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掀起了群众体育开展的热潮,有了政策的扶持,全民健身的氛围也逐渐形成。然而只有科学的合理的进行锻炼才会不断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盲目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损伤身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是一种个体化的科学锻炼的运动程序[1]。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衢州市中老年群众进行关于群众体育健身现状、运动处方的认识及使用等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运动处方健身模式在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得到推广和运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区10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从CNKI及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搜集关于运动处方在群众体育健身中的运用相关文章50余篇,从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10余册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制定《衢州市中老年体育健身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的健身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情况

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做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5个年龄段,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二)衢州市中老年人健身现状的调查分析

1.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体育锻炼态度也就是指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体育锻炼的评价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行为倾向。积极的锻炼态度会促使人们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有着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这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2.衢州市中老年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程度的调查

表3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已经知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表明纲要已深入人心,但仍有25%的被调查者仍不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3.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目的的调查

4.衢州市中老年人对运动处方知晓度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显示,衢州市中老年人对运动处方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

三、衢州市中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的分析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进行健身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况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2]。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运动处方的基本分类方法是按照运动处方内容分类,可将运动处方分为单一运动处方和多项运动处方。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运动处方的变式。

(三)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

1.个体化原则

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体质水平设计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千万不可盲目攀比,也不要逞强而使自己的运动量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

2.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处方应以最适运动强度为依据,循序渐进增加负荷,使运动强度既产生足够刺激,又力所能及。

3.自我评估

运动处方是渐进式的。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一个阶段目标,学会自我评估是向下一阶段迈进的最有效手段。

4.充分考虑气候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一)衢州市中老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但在运动健身的科学性的了解上程度不高,应在社区体育开展过程中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

(二)应关注中老年人常发疾病,有针对性地提出健身方案,指导中老年人有效地进行科学健身活动。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衢州学院201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RY1112。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全民健身;能力培养

1 引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由于它处在学校这个特定领域,实施内容被纳入学校总体计划,实施效果又有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从而与其它教育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是我国政府在1995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也是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所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全面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昌盛,而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恰恰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2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2.1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学校体育面对的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亦是全民健身的主体。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纳入体育教育中,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兴趣与习惯,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形成健康能力的多角度,发挥学校体育多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做贡献。

青少年和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既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期,亦是培养其体育兴趣,形成运动技能、发挥身体素质的奠基阶段。学校体育《新课标》的提出就是为学生体育终身受益服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阶段受益与长远受益相结合;现实目标与未来目标相结合,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全体国民的终身健康发挥促进作用。

2.2 全民健身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深化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讲,为了健康而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已经不仅仅是生理发育的需要,也是对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讲,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全民健身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影响青少年和儿童成人后能否坚持进行锻炼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因素。如何使全民健身的内容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既区别又有机结合,使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是目前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难点。

就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来讲:学校体育是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而全民健身则是以我们传统的养生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和锻炼的内容恰好和体育锻炼人群吻合,也符合这些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从着这两大人群所处的社会位置来说,老年人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颐养天年,以养生为;年轻人则正要或刚进入社会,需要在社会竞争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从这点讲,他们的锻炼内容亦符合其社会位置的。

学校培养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最终是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我们亦提倡学校体育不仅要有学生健康的近期效益,而且要有长期效益,这个长期效益就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是否有机衔接,是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根本保证。

3 建议

3.1 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不相吻合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学生无论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都不理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重视“三基”训练,强调阶段利益,对技术细节和过程强调过多过细,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会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没有很好的把握“三基”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没有依据终身体育的需要来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一直受全国统编教材的影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且在教学内容上不断的进行低级重复,现行的体育教学采用最广泛的体育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练习,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淡漠学生的自主意识,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教师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对学生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

中年人参加全民健身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大的缺口,也是制约我国体育人口、学校体育延伸到全民健身的瓶颈。就如何促进中青年人群的体育锻炼,将学校体育延伸到全民健身,使体育锻炼内容,由学校延伸到社会,由学校体育的以竞技为主要内容过度到具有全民健身特点的体育养生、体育保健等内容,是学校体育能否将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重点和难点。

3.2 加大学校体育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休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要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多样化、生动化。不要为学习而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兴趣索然,又怎能养成健身习惯。结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应大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思想,去体验,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只有会健身,会休息,会娱乐,才能感受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项目不断涌现。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喜欢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吸纳这些项目,像轮滑、攀岩、有氧操、独轮车等形形的运动,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传授体育知识,同时也传授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哪个人,良好的身体基础都是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因此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健身运动,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使健身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习惯是逐步养成的,好的健康的身体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4 结论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在活动内容、形式、管理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如何融入与延伸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形式上,保证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前提下,能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内容与过程有机结合,是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前提;在管理上,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具有相应措施的保障,而全民健身则是国民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不仅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对全民健身提供相应的措施保障。

发展学校体育会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俊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5).

[2] 李迎春.关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

[3] 郁建亚,吴 明.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补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2)

作者简介:

篇9

(一)加强文体设施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建好县公共体育田径运动场及建设完善田径场的配套设施;二是开工建设县游泳馆、体育馆;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新建1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15个村级篮球场。

(二)抓好群众文体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推进全县群众文体活动开展。着重抓好一些全县性、示范性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如“九九”重阳节大型广场文体活动、歌咏赛、篮球赛、羽毛球、气排球赛、象棋赛等等。

打响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继续组织开展“珠乡百姓大舞台”广场演出活动,坚持每月在还珠广场至少举办一场广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抓好文化馆(站)、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公益类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各种培训班,做好文化馆、图书馆(站)对外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公共文体设施管理,提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场馆的利用率、使用率,广泛开展阵地文体活动,更好地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认真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体育”下乡活动,下乡演出15场以上。加强与县直各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合作,举办至少1-2期全县乡镇级、村级文艺、体育骨干培训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充实农村基层文体骨干队伍,全面提高农村文体骨干的业务水平。共同推动__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日”和__体育节为平台,通过政府主办,体育协会承办,全社会共同参与来开展篮球赛、气排球赛、五人足球赛、羽毛球赛、象棋赛、健身操、健身舞赛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指导和帮助各单位、各协会积极开展各项全民健身活动,掀起全民健身,增强全民的健康素质。

(四)加强监管,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文化市场管理有关法规、方针、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电子监控平台的作用,做到常态化检查与集中整治并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工作。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市场、管理市场。

抓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年审工作。按照自治区和北海市要求,2-3月份全面完成网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的年审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证照的核发和管理,重点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对全县文化经营场所进行排查,对证照不全或无证经营的,要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围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网吧市场、音像制品市场,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构建和谐__、平安__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五)改善条件,科学训练,确保竞技体育出成绩。注重下乡选材,扩大招生规模;改善体育训练设施设备,科学管理,强化训练,争取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六)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继续实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会展活动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措施,加强体育彩票工作。加大体育彩票的管理销售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增机布点,设立流动销售点方便群众,增加销售量,以此获得更多体育彩票公益金弥补体育经费不足,资助全民健身活动的的开展,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

(七)落实措施,加强体育彩票工作。加大体育彩票的管理销售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增机布点,设立流动销售点方便群众,增加销售量,争取在2015年销售额1000万元的基础上递增10%以上。

(八)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发展旅游业。做好创建“__特色旅游名县”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举办好“赏花观景美食旅游节”;大力推进__文化园、__旅游区项目建议;设立旅游网站,旅游微信平台,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宣传旅游;做好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区和国家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

1.开展创建“__特色旅游名县”活动,争创__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

2.项目推进方面:重点推进__海上丝绸之路风情旅游线路建设。完善线路、航线、游船等方面的审批手续。建设县城简易码头,开通市区各码头到县城的旅游航线。重点推进__旅游度假区建设,编制建设性规划,筹建资金开展征地工作,并建设景区大门、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水街等旅游服务实施。重点推进__文化园建设,督促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投入运营。

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继续指导推进__乡村旅游区、小村故事等升级提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乡村旅游,力争2016年新增4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4星级农家乐2家。

4.筹建旅游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

5.建设北海、__到__风情旅游线路、__旅游度假区的

交通导引系统。6.编制“__之窗”风情旅游区规划。

7.筹资编制重点旅游区域保护性规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对重点工作做出具体分工计划,落实人员,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施做到有人抓、有计划、有检查,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文体队伍,为文体事业提供组织保障,在系统内开展“创建学习、规范型、效率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实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增强文体工作者的宗旨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民间文体团体组织作用,加强与文体各协会的联系,组织协调开展文体活动,积极扶持发展民间文艺、体育团体组织。

篇10

1.社会体育专业实施“课证融合”模式的必要性

1.1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精神,推进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实施“课证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宣传和落实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倡导师生积极参与,进而推动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它不仅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的需要。

1.2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有利于促进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教育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3]推行“课证融合”模式,院系可以根据区域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以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灵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更吻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职业岗位标准,培养职业能力,促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进而深化普通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1.3实施“课证融合”

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提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重要举措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技能岗前训练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学的一个有效探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提前认知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高质量就业添砖加瓦。同时,企业可以得到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在初步了解与沟通中通过它大大缩短了培训与评价成本,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时间效率。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培训和鉴定,培养出一批掌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体现了我国体育部门“人才兴体”、“人才强体”的指导思想,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2.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建设

我院体育系从2013年底开始着手基地申报准备工作,历经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逐级审核、批准,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2014年广东省第一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资格,将面向社会、行业、学校等开展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对全国范围内所有从事和准备从事特有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的一项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技能水平、规范人员管理的职业资格认证活动,对鉴定考核合格人员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我院社会体育专业通过培训基地作为载体,将职业考证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职业岗位标准更吻合,使学生毕业前获取“双证”,实现优质就业目标。另外,2015年10月,我院被东莞市体育局授予“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课证融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2社会体育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在校专任教师15名,分别为正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1名。其中,国家级裁判2名,一级裁判员13名。专任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国家一级指导员教练”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高级教练”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高达93%,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富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专任教师高度重视下企业行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曾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各项比赛的教练、裁判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在社会体育行业从事体育管理、健身、娱乐、休闲、保健、社区指导以及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自成立以来,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范畴包括:户外拓展培训师(8名)、健身健美(1名)、高尔夫(2名)、网球(5名)、体育场地管理员(3名)、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培训师(4名)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证,并取得了相应职业资质。这些都为“课证融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软实力。

2.3参照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后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必须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职业)证书,尤其是游泳、高空拓展等高危体育项目必须持证上岗。体育系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破以往采取相对封闭的学科知识汇总或简单重复的技能训练模式,积极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展培训师、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员等资格证书,促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例如,我院2015级和2016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证融合”的课程有: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拓展培训师等。

2.4毕业生双证率较高,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以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结合自己兴趣特点获取职业资格的平台,是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思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双证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据强有力的优势。例如,我院201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时双证率高达100%。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大多数同学能够如愿进入游泳会所、健身俱乐部等相关岗位工作,并得到企业或公司的高度认可。总之,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推行“课证融合”模式后成效明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社会认可度高,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整合,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和培训基地有序建设,推动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和谐转换,增强了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促进供需平衡。

3.“课证融合”模式适度推行的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唯证论观念凸显,考证功利性较强;考证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学生想考但由于负担过重而弃考(例如,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费用将近三千元左右);考证难度大、通过率较低(例如,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校内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实训效果不理想,校外实训基地接纳能力有限,实践效果不明显。

3.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