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建设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篇2
__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辖6镇、3乡、1区,524个村。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关怀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
1、__县文化馆于2011年、图书馆于__年通过了评估,因面积不足未达到三级馆标准。文化馆设有办公室、活动室、排练厅。主要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演出和创作工作,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导排节庆文艺晚会,指导社区、校园、企业和单位、乡村开展文艺活动,开展文化下乡演出。图书馆设图书室、图书阅览室、少儿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总控机房。图书馆总藏书3万余册。馆内场地、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每周开馆时间达到50小时,其中周六和周日全天开放。特别是在学生假期时间段,主动增加开放时间。
2、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主导,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6所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评估定级验收。一级站:龙店乡综合文化站。二级站:__乡综合文化站和桥头镇综合文化站。三级站:紫塔乡综合文化站、审坡镇综合文化站,赵桥镇综合文化站。乡镇文化站都有相应文化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3、全县52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建成农村数字书屋57家。全县有文化体育广场180多处。除县城新时代广场外,代表性的农村文化活动基地有清凉店文化广场、审坡村乔建的乡村文化大院、__镇魏长举的何庄村老年大学、赵桥罗庄文化广场等20多处。
4、基本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地面接收三种形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有县城数字影院一座,春雨院线__县服务站招聘的25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负责全县524个行政村的“2131”农村电影放映,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面积不足,未达到三级馆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__是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财政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一些文化工作开展的数量少、档次低,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改善。
乡镇、村的文化队伍多是群众和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社团,主要问题有:
一是活动需要的服装道具、伴奏乐器、音响器材等大多是由演员自带或集资购买,院团的长期发展因为经费困难,造成活动形式和演出剧目单一,多数局限于秧歌、广场舞、演唱等单调的文化活动。
二是尽管群众参与民间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由于活动经费不足,造成活动的相对场次少,档次低。
三是由于活动的自发性强,大多数团体欠缺技术性指导,导致持续性发展后劲乏力。随着许多老艺人数量的减少,文化骨干数量不足,活动质量和节目档次得不到提高。
四是活动场地少。鉴于文化广场属于公益性活动场所,投资太多,全县三分之二的村没有活动场地。
还有全县总体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队伍老化。尤其是文化馆面临年龄偏大,退休人员多,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一)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建设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争取上级资金建成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功能于一体的“三馆合一”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列入__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三极馆标准,计划利用5年时间分5批完成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二)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指导职能,发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作用,为民间文化队伍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培训,做好组织与引导。
篇3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18世纪英国诗人库柏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
时至今日,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老牌的“城市中心”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到无数的新兴城市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以及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等,全球70亿人口已有近一半居住在了城市,而到2050年,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将变成城市。
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已迈入“城市时代”。城市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繁荣和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冲突等诸多挑战。 优美宜居的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
矛盾无处不在,如何科学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有效解决城市问题的路径。
从全球来看,2015年可谓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年。在这一年,联合国通过了到2030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部17 个目标中,有11 个是“建设具有包容性、安全、有复原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与此同时,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全球城市以及美国西雅图、德国弗莱堡等其他领军城市也已经纷纷制定了到2030年要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战略规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城镇化”道路上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多重挑战。在中国,无论是北上广等率先发展起来的超大城市,还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小城市,其发展的过程几乎都是以高的生态消耗为代价,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疾病、冲突等问题都使得城市陷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的漩涡。
如何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不再只看重冷冰冰的数字增长,而要在规划设计、管理治理时更注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篇4
关键词:城乡;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能力;教学
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差异的现实不容忽视,认清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差异的现实需要我们以客观现实为基础逐渐减小差异,推动城乡教育体系协调发展。同时,乡镇地区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根据现有条件,自发地探求并研究出拥有乡村特点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乡村教育从业者不可以等到教学水平提高了再来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而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深层次的研究越来越透彻,促进了信息化教育水平内涵的深入探讨。当今,常见的狭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含义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李天龙教授给定的,主要表现在老师基于信息化教育氛围中进行授课,并在学生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在各种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上述能力与实际教学过程紧密相连,因此,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水平、信息化教育设计水平、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与挖掘水平、信息化教学实际操作水平、信息化教学品评水平、信息化教学控制水平等主要方面。
2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
针对发展滞后的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常常关注制约原因:(1)相对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软硬件环境较差,教育者们不能开拓数字化教育模式;(2)乡村学校数字化资源的欠缺,对教育人员通过数字科技进行授课和提升教育水平也是一种制约;(3)乡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相对较差,而且对信息技能的训练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2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瓶颈
影响乡村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低下的因素包括两方面:教师个体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包括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认知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制约乡村教育体系信息数字化教育水平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其中,内部原因中的教学理念方面是增强乡村教育者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主要限制因素。而且,乡村老师也没能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积极性来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方面的态度不够坚决,而且信心不足导致主动探究的实际行为跟不上,这也阻碍了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3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路径依赖
3.1送教下乡
为了积极展现骨干教育力量的标杆功能,共同利用高品质的教学资料和教育力量,同时加强城市教育资源面对乡村学校的融汇。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协调并部署重点初高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下乡任教。这不仅是城市教育力量支持乡村教学工作的关键,而且应该成为教育工作长期坚持的工作核心。这一工作实行的方式包括:示范教学、专家点评及报告、校内培训等方式,而且应该努力做到有效、实际、实惠。
3.2加强城乡学校的互助合作,为培养乡镇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城市学校老师的信息教学水平毫无疑问在乡村老师之上,而乡村老师大多都是民办转公办的。大多数的民转公教育者长时间驻扎于穷困地区辛苦工作,为乡村的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生。然而,随着年龄的慢慢变大这些教师也暴露出观念陈旧、知识欠缺等不足,难以跟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所以,强化城市与农村学校和睦关系,促进城市与农村老师的沟通,完善城市农村教育人员的协作机制,既有利于促进城乡学校协调与合作,也有利于教育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水平方面进行交流,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沟通,可以促进老师们互相学习,也可以促进教育人员自我信息教学水平,也可以提升学校的全面发展水平。而且,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等情况,构建城市农村校际兄弟关系有利于让农村教育人员得到到城市学校培训的机遇,而且经过沟通和互动有利于增强乡村老师的信息教学水平。由于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学校早晚要完善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人员一定要增强信息技术水平,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3.3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培训技巧
(1)加大培训力度和针对性。对培训内容而言,应该关注连续性和针对性。在教育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搜索水平、数据整理能力、对各种软件的掌握上提高培训的强度,努力弱化乡村老师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增强乡村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培训方式多样化。以现有培训形式为基准,丰富培训方式,将多个教学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信息技术平台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根据乡村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力度等计划出最适合的培训方案。培训人员要起到督促作用,通过与受培训者面对面的交流,或采用QQ、Email等网络工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受培训教师的学习进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4提高应用综合效益
为增强乡村地区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必须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促进城市农村教学工作一体化,并提高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以及利用,重点强化信息化教学建设的综合效益。同时提高自主参与意识,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增强教育人员的信息敏感度,将学用融会贯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多种模式培训,增强乡村地区教育力量的信息教学技能及水平,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5紧贴教学服务师生
紧跟教学,直接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服务。丰富的资源是网络的生命,在资源建设中,紧贴教学实际,一方面融合现有资源,对现存资源库群进行整合,建成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另一方面,发掘与开发各种优秀资源,开辟“名师在线”专栏,组织特级教师讲学,拍摄新课改示范课及中考、高考考前专家辅导讲座等,使农村、山区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享受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4结语
乡村地区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增强乡村地区教育数字化、减小城乡信息化差异以及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会长时间受到阻碍一定是多方面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需要多方面协调共同促进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
[2]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17.
篇5
关键词农村;文化内涵;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98-02
ExplorationonConstructionofRuralCultureConnotation
AN Yong-ru
(School of Management,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The measures of enhancing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connotation were elaborated,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related issues.
Key wordscountryside;culture connotation;construction measures
广大的中国农村,生活着全国人口60%的农民。加强当前农村文化内涵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4],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先进技术和举措与落后的农村文化素质矛盾的主要办法,是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从而为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6]。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地深化改革,为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增加收入而实施不少农业扶贫政策和改革方案,但农村文化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低,使得农村的很多工作存在推动速度慢,工作成绩不佳,发展不连续等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是农村发展进步的保证。农村农民文化内涵建设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的成败。为此,搞好新时期农村文化内涵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与薄弱的农村文化的矛盾,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绊脚石,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业转业培训
要发展三农,核心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化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更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解决此矛盾,必须得解决农民的从业培训问题,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转为非农产业和城镇的人力资源并非就舍去了三农的发展,相反能更进一步促进三农的发展,通过从业、转业培训到就业,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以此自然地链接城市与农村市场,通过培训实践就业对加强农村文化内涵建设、发展三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变
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文化基础薄弱,跟不上当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首先应该把如何提高农民农村文化内涵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当然在这个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运行成本和工作阻力较大,但是可以搞试点逐一推开来进行,或者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管理工作和通过政策引导优势行业反哺农业的发展。
3保护和挖掘农村历史风俗文化,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长廊作保障
历史上以农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曾是众多民间文化与工艺的舞台中心。民间的手工制作、戏曲、传统习俗等,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文化,有的需要继承和发扬,有的需要发掘和保护,更需要的是充实其符合时代进步的内涵。尊重和发展好农村历史风俗文化,对有技巧地抓好农村文化内涵建设,发展三农有着非常大的意义[7]。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长廊,要让农民自己充分认识其宝贵性,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特殊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间的传统的手工制作、戏曲、传统习俗可谓无价之宝,政府要进行引导和开发,并使其体现出具体的价值,让农民感到实惠。同时,进一步加工和包装,用来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代表性作品来抓,带动地区区域化特色经济的发展。
4支持和引导村民和村干部参加学历职业教育
要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建设,抽取部分年轻农民、村干部、农村妇女参加学历教育,切实做好文化扶贫。2006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与安顺市西秀区区委联合办学,成功举办了西秀区各村村干部“农业技术与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中职学历班,学员人数达342人,已于2008年完成第1期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班。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2007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又与关岭县举办了2007级学历教育班。通过这些学历教育,提高了村干和村民的素质,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5建设乡村数字信息系统,切实做好“三百工程”
建成农村数字信息系统,实行村村通宽带,培育新型的信息化农民,使他们能利用现代互联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农业区域定位等方面的知识,组建自己的市场信息系统。成就自主农业发展,降低行政成本。同时,整合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开展“三百工程”是新时期“惠民、富民”实践中提出的具有一种典型意见的农村科技创新模式,它既具有科技服务的统一指挥职能,又具有科技服务的分散指导特点,其核心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科学技术的指导需要有诚信的企业、专家和科研院校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为农村生产力服务。文化扶贫要结合产业扶贫并驱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6建设科技示范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采用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使农民、学生、游客等领略到现代农业全新发展模式。同时,生产的瓜果蔬菜、畜产品堪称绿色食品,倍受游客青睐。使园区成为科研、教学、实习、培训、推广、旅游的基地,是对农村文化内涵建设进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为切实抓好“三农”工作,2007年,顶云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大力推进土地“打包经营”模式,探索土地增效空间。在这个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政府发现规模经营土地不仅是整合土地问题,关键是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养殖技术水平跟不上,于是引进安顺市安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顶云乡石板村建成了1个4 hm2的生态示范种植基地,取得很好的成效,带动全乡搞了多次农民科技种植示范培训,带动全乡农户种植蔬菜逾200 hm2,切实为顶云乡建设完成颇有成效的科技文化示范。目前,已有一批教授、专家进园开展科研、教学、生产活动,并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这种模式对于抓好农村文化内涵建设在培训效果上直观而迅速,有效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8-10]。
7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新时代的农村文化,需要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赋予其新时代的主题。要引导广大农民,学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社会基本知识;要引导他们有一种放眼国家发展,关心外部世界的思维;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要引导他们培养法治观念、民主思想、公德意识和科学文化技术,使他们正确理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并为这个目标自我服务。中国农村最需要的是一种以开放思维、进取精神去做好新时期农村文化内涵建设。
8参考文献
[1] 赵学清.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N].人民日报,2008-01-15.
[2] 朱启臻.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15.
[3] 朱启臻,鲁可荣.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21.
[4] 聂华林,张贡生,李泉.中国西部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
[5] 蔡.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
[6] 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就业创业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5.
[7]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4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1-7.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
篇6
按照《县落实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对标任务,并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度任务落实推进情况
1、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作。
按中央、省、州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开展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应用相关工作。2020年一体化平台事项认领于4月完成,逐步推进形成统一、分级管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库。7月已将一体化平台升级为3.0版本,进行账号配置、行政区划重新设置等相关工作,并动态调整了《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2、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对16个乡(镇)具体经办人员进行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操作培训,依托省政务服务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通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3、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健全村级民事代办制度。
今年以来,积极配合州上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详细了解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民事代办点具体建设情况,与相关部门和乡镇衔接相关事项,推进有序开展民事代办制度前期建设工作,建立完善行政村民事代办帮办服务体系,以乡村组三级干部为代办员,依托驻村工作队,积极提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4、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在现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出我县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服务场所标准化、标识标牌标准化、功能布局标准化、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规范标准化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一是充分统筹整合和利用好村(社区)现有办公室条件,在其室外醒目位置规范设置悬挂便民服务代办点的牌子,并应统一字体、统一颜色;二是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室内布局,达到整洁、直观、醒目,应科学合理优化设置窗口标牌,摆放共享打印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将办理人员和代办人员信息、办事指南(流程图)、服务事项清单、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在醒目合理位置进行规范上墙公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为统一的公开栏,也可以是多块牌子公示;三是根据办理、代办实际情况,应规范建立台账,简要记录代办、帮办、协办等内容,作为有据可查、可考核的依据。
5、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工作。
按照相关要求,于2019年12月20日停止我县固定价发包摇号业务。自4月接手政府采购工作以来,采购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规范采购行为为重点,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依法采购、优质服务、规范操作、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和“重服务、重效率、重规范”的工作思路,按照“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资金效益,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规范运作,文明服务,公正立业”的工作理念,不断拓宽采购渠道,规范采购行为,积极认真地完成各项采购任务。
二、下一年工作计划
1、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加大承接中央、省、州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对明确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坚决取消;对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做好承接,配合编办做好相关职能部门事项向基层延伸下放工作,持续推动我县行政审批工作提速提效。
2、加快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扇门”。规范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对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配合省州升级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3、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下沉延伸。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一线延伸,健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点。
一是实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机构名称统一、申办事项统一、申报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运行平台统一,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和事项办理标准化。
篇7
关键词:和谐社会 电信业 普遍服务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1]
1、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 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 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 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2、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 社会层面
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 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 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 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3、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 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 没有约束作用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措施,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篇8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肩负乡村规划师职能职责,做好相应本职工作
1、协助赵家镇政府就启动赵家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指导上报总规修编请示报告,并积极参与总规修编的过程。
2、协助清江镇政府就启动赵家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指导上报总规修编请示报告。
3、协助推进官仓镇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重大项目港中旅温泉度假区项目的开展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衔接,做好相应协调组织工作。
4、在兼顾镇规划管理工作、建设项目方案把关的同时,按照成都市乡村规划师考核管理办法及岗位职责要求,及时更新工作博客,按照考核测评要求,完成相应的方案审查意见、镇规划工作建议等的书写。上半年参与项目审查12项,参与规划编制审查4项,提出乡镇发展建设思路方面的思考建议2篇。
4、及时参加市规划局组织的各类工作会议或专题培训会议,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二)做好分管片区乡镇规划管理工作
作为乡村规划师的同时,按照局里工作安排,同时分管赵家、清江、官仓、栖贤片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上年度参与审查及跟进规划管理的项目有:
1、赵家镇:参与完成赵家镇新汇名都遗留问题解决,协调设计单位完成片区规划管控,并出具用地红图;完成赵家15000亩农业项目核心区的选址及用地范围划定工作;完成赵家镇迎宾大道规划竣工验收及规划竣工合格证的办理工作;完成赵家镇三烈社区幼儿园项目的验收工作;参与完成赵家镇场镇赵碧路改造项目的方案审查及实施工作;参与赵家镇卫生院扩建项目的用地及方案审查工作;参与赵家镇垃圾压缩站项目选址工作。
2、清江镇:完成清江镇三级客运站项目的选址及方案审查工作;完成清江镇公立卫生院项目方案审查工作;完成清江镇燃气站综合楼项目的方案审查工作;完成清江镇场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的方案审查及现场踏勘工作;完成办结清江镇食用菌物流加工区道路及雨污管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3、官仓镇:重点参与协调管理港中旅温泉度假区项目,上年度参与对整个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专题审查并进行多次对接讨论形成初步审查意见;完成B1地块的规划许可工作及规划服务工作;完成B2D2地块的用地方案和规划条件,待上专委会审议;就该片区的污水处理及市政配套相关问题,多次踏勘现场并协调、配合港中旅、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多次展开专题工作,做好专题会议的纪要整理及相关事务协调工作。
4、栖贤乡:主要完成了基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背景下对于栖贤乡发展思路的思考建议,提交栖贤乡政府。
(三)协助科室做好重要文件的拟定和上报工作
在做好项目管理的同时,做好科室分配的重要材料及业务性文件函件的拟定、把关工作。
二、对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亮点工作思考总结
本年度,结合科室及个人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总结完善。在科室的统一领导下,个人工作能力也不断提升。
1、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台账:对于乡镇项目管理,改进工作台账的建立方法,注重编号和数字化操作,图表结合,形成"一夹、两图、一表",即每个乡镇一个文件夹、一套用地台账图和项目展示图、一张项目详细信息表格,确保项目结束,编码清晰,信息完整,便于查阅。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篇9
工业创造供给,城市创造需求;农业社会人们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工业社会人与人聚集在一起;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工业社会分工明确。
伴随着产业的狂飙突进。人与土地的脐带被切断。人聚在一起,城市应运而生,它又为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职业、方便其生活。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看来,21世纪有两件大事会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一件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另一件便是中国的城市化。
正因为城市因人而生,所以,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并不是城市的核心,人,才是城市的核心。也正因如此,城市化到城镇化,一字之差,彰显出本轮城镇化的特点:不单纯追求规模,不盲目崇拜数字,更注重农村向小城镇的产业升级,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
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3年城镇化率为53.73%,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更遑论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这其中有超过10%是“半拉子”的城镇化。
在本届政府将新型城镇化作为重塑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之时,各地面临着不同的纠结和困惑。山东的难题在于:尽管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三甲。但城镇化水平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内。也不乏一些城镇化试验较为成功的样本,或依托产业引进,或得益于民营经济,这些样本城镇,在各自寻找着城镇化的求解方式。
产城一体化:自觉性VS规划性
城镇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发形成的。从经济学上说,城镇自发形成的内在机理在于城镇的核心是“市”,而非“城”,城镇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市”,先有“市”,再有“城”。实际上,在城镇化过程中最难解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社会保障上的各项投入,都离不开资金。产业,是带来资金和财富的法门,也是城镇化的先决条件。
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大体便是沿着这样的―条路径由农村变为城镇,又向着小城市逐步进化。现在的李哥庄镇,街道干净整齐,楼房美观宜居,俨然一个安逸的小城市,走在这里,人们或许不会想到,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靠着大沽河的滋养,人们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谓的第二产业,也就仅限于稻草加工。
先有产业推动,进而形成城市,这是在珠三角、江浙一带较为普遍的现象。依托发达的民营经济,将农业人口转移出来,非农就业,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李哥庄镇的做法大体一致。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第一家生产发渣制品的外资企业以来,李哥庄镇一直遵循着通过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的路径,这个小镇集聚的200余家制帽企业以及发制品等其他相关企业支撑起它“中国制帽之乡”的美誉,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也聚集对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人气。目前,全镇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有50%是外来人口,而镇建成区面积仅13平方公里,聚集了人口6.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5%。
尽管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是各地的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的做法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李哥庄镇这种“自觉性”的城镇化得益于当地民营经济自然而然的带动,那么胶州市铺集镇和莱西市的姜山镇的产业集聚,则多了些“规划性”。
历史上有着“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的铺集镇,在改革开放之后却因为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而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在胶州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要发展,必须依靠项目,铺集镇政府合理规划,沿着朱诸路布局了三个工业园区,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17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投资过亿元内资项目26家,过1000YY美元外资项目4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22家,过亿元的10家。
同样的思路也在莱西市姜山镇得以体现。“建楼很容易,但是光建起楼来没有产业,城镇化就是空谈。”姜山镇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国师如是说。据了解,目前一个姜山镇,落户企业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40家,其中投产开始纳税的企业296家。这些企业在2013年,为姜山镇带来了2.29亿元的财政收入,也带来了数万个工作岗位。
产城一体的“规划性”体现在政府主导的园区建设。工业园区为落户企业提供统一配套的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园区内部资源统一共享,对外提供统一平台,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李哥庄镇的“自觉性”与铺集镇、姜山镇的“规划性”并不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城镇化的过程,也需要正确处理“市场”和“市长”的关系。“自觉性”的产业集聚,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规划;而“规划性”也不是政府包办一切,适度简政放权,开放搞活,“市场”和“市长”各自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才是城镇化的前途所在。
人的城镇化:速度VS质量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根据城镇化目标,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3.73%。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到了十则提出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意味着中国开始走进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
谈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01%,将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60%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中国大约只需要30年。
若论质量,相关数据并不令人满意:就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比较来看,据统计,2000-2009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69.8%,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75.1%,但城镇常住人口仅增加了28.7%,人口的城镇化远远滞后于土地的城镇化。
另一方面,城镇化与工业化也并不匹配。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而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9.8%,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的合理范围在140%-250%之间,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约为51%,工业化率约为40%,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为127.5%,远低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比例的合理区间。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这是中国的特殊之处,我国在一个较低的城市化率下就支持了一个较高的工业化,这固然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工业多停留在低层次加工制造业有关,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工,而这部分人并没有市民待遇,此外,户籍制度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实际上,这已经是导致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顽疾”。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21216336万人;而2013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总量就已达到了17392万人。这个身份尴尬、规模庞大、生在夹缝、居无定所的特殊社会群体,大部分在城市无法享受包括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方面长期处于既难以“市民化”又被“边缘化”的困境之中。
有工作机会的发达地区,家乡的中心城镇和原来的乡村,这是农民工生活的三个主要维度,其中的难题就在于:有就业的地方房价和生活成本都很高,而物价低的地方没有就业。
城镇化的质量,关乎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是否能够实现城乡一体,这是核心,是内涵。而速度与质量的矛盾,根本上还是内生动力的不足。以李哥庄镇为例,凭借着遍地开花的民营经济,该镇目前务农的人口只占1%,算得上完成了农村向小城市的华丽蜕变:就业有保障,不但本地人口就近实现非农就业,还吸纳了与本地人口大致相同的外来人口;医疗、养老有保障,在企业上班,有社会保险,在农村,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不同于其他农村,劳动力都涌入大城市打工,难以融入城市,李哥庄镇人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无须承担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山东省唯一的一家在镇上的数字影院,昭示着它不俗的经济实力和相对超前的“内涵城镇化”。
对于姜山镇来说,“人”的问题似乎也不构成问题,全镇8.3万户籍人口中,有两万人被为数众多的企业吸纳;每年都在相应提高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建设中的“姜山新城”中,投资1.5亿元的教育中心,将中心小学、中学全部迁入,大企业在当地投资兴建的学校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条件;未来村庄搬迁将探索实行的“35+8+1”(人均楼房35平方米、商品房8平方米、土地入股)模式,也有望解决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后的住房和后续发展问题。
然而,即使如李哥庄、姜山、铺集这样城镇化率达到了60%以上,在青岛数得上先进的地方,与江浙、珠三角等地也有着较大差距。尽管李哥庄镇、姜山镇均在2013年被确定为青岛市小城市建设的试点,但在权力下放、产业引进和发展方面,也面临着资金、土地等这样那样的瓶颈。在数量更多的欠发达县、落后县,城镇化的发展更是步履蹒跚,甚至误入“房地产化”的歧途。农村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比较缺乏,县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功能缺失,这依然是巨大的困境。
归根结底,“人的城镇化”内涵便是让人们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正如铺集镇宣传委员徐永治所言:“城镇化不能停留在盖楼、让农民上楼这个层面,城镇化就是人性化、民生化。”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总理的话为本轮城镇化定下了基调,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点,将带来数以万亿元的GDP,更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口转移到城镇,如何兼顾速度与质量,获得GDP和“人”的共同发展,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双赢,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农村现代化:失落VS再造
2000年,中国有370万座村庄,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260万,这就意味着,每天大约有300座村庄消失。
数十年来,人们自愿离开土地,为找工作而迁移到城市。令一方面,悬殊巨大的城乡二元体系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将村里的年轻人带走,让故乡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举棋不定的土地政策,让故乡的田园和老宅被挖得千疮百孔;粗放式经济模式,又让乡村的山变得丑陋,让乡村的河变得污浊。
“好像挺矛盾的,一方面想要发展,想要跟上时代,想要大商场,想要高楼,想要坐上现代化的马桶,想要有大的抽油烟机。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小时候的记忆,一张石凳,门口的一棵树,想要看到炊烟袅袅,想要夏夜的星空,冬晨屋瓦上白色的霜,春天滴答落雨的屋檐,秋日踩上去喀拉响的落叶,怎么办呢?”网友的纠结,也是农村的纠结、农业的纠结。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去年中央城镇化会议中的表述,略带诗意的同时给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生态上改善生活条件。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和中心市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各地普遍倾向于采取这种方式,值得思考的是,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山野之趣之间,如何寻找一个更加平衡的点。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被城镇化裹挟着飞速前进的乡村里,已经难寻踪迹。然而踏上姜山镇小村庄里干净的硬化路,望着静静伫立的农家小院,与门前晒着太阳的老人们随意拉几句家常,在乡村学校的操场上看看儿童嬉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颇有几分田园牧歌的意境。
这当然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在姜山镇,传统的农业已经很少,取而代之的是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规划1000亩,已建成400亩的晟仁果蔬;规划5000亩,一期1000亩的气雾培生产基地;已经开设了51家连锁奶吧的榕听牧业等,以及在李哥庄镇的鸿飞农场,飞机喷洒农药,高科技培育果蔬品种等,已经让农业脱胎换骨。
而农村环境的改善也是再造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消失的农村无法安放乡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的乡村更加不是诗意的栖居地。如今的姜山镇,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使农村环境大为改善,全镇规划建设12个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有3个建设完成。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尊重先有“市”后有“城”的规律,以人为本,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少一些GDP崇拜,多一些科学思维,这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正途。在这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中,除了欢呼,更加应当审慎。
链接
数字丈量城镇化
90%: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截止到目前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
35%: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官方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53.73%的数字中超过10%是半拉子的城市化。
2.5亿: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3亿:人口计生委2012报告,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去年已接近2.3亿
67:有研究表明,户口本上共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
3/200: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朝鲜、贝宁三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
10%: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国民收入差不多,但城镇化却落后10%。
1%: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约15%,年均增长1%
2.26倍:“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依然存在,北京农民的收入是河北农民的2.26倍。
8%:2011年,仅8%的农民工享有失业保险,大部分仍没有保障。
10%:全国仅10%左右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10
根据《辽宁联通2021年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工作要点》(辽联人力〔2021〕92号)要求,大连市分公司积极贯彻省公司部署,认真落实相关要求,深化用工改革,优化用工资源配置,提升全口径用工效率,年度全口径用工同口径减员率预计不低于3%,且紧密外包人员不净增。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1-6月减员情况
减员类型
合同制
紧密外包
总计
辞职
19
80
99
病退
1
1
辞退
1
12
13
死亡
1
1
退休
63
2
65
系统内调出
3
3
在职死亡
2
2
转签离职
15
15
总计
88
111
199
二、2021年1-6月增员情况
增员类型
合同制
紧密外包
总计
本科生招聘
14
14
研究生招聘
2
2
系统内调入
3
3
社会招聘
117
117
转签入职
15
15
总计
34
117
151
三、全口径用工人数预测
大连公司当前时点至2021年年底,预计完成合同制退休44人,辞职等减员16人,大学生入职31人;紧密外包人员社会招聘48人,辞职减员90人。预计年度全口径用工同口径减员率达到3%。{(3927-3809)/3927=3%}
时点
合同制
紧密外包
总计
202012
2111
1816
3927
202106
2058
1822
3880
预计到年底增员
31
48
79
预计到年底减员
60
90
150
202112预计人数
2029
1780
3809
四、2021年用工管控及规划
1、制定各部门紧密外包人员数量编制上限,严控紧密外包人员数量。
无论是逐步扩增自有营业厅、还是存量维系经理队伍建设,智慧家庭工程师补充均要求新增非合同制员工。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紧密外包人员严禁新增,目前已无空间增补营业员、存量维系经理、营维经理等以非合同制员工为主导岗位的人员。只能通过内部调剂、制定各部门紧密外包人员数量编制上限,严控紧密外包人员数量。
2、通过人员考核等方式,淘汰低效能紧密外包人员。与公众、政企、网络专业线运营组织体系变革同步谋划,对整体编制数量进行压缩,倒逼各单位退出末位人员,减少用工总数,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乡镇营业员新入。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乡镇营业厅开业需配备乡镇营业员若干,有一定的人员用工需求。
4、营维经理新入。根据省公司《关于补充综合网格营维经理提升客户触点运营能力的通知》要求,补充营维经理内部调剂满足不了的,允许营维经理日人均产能高于全省均值75%的单位,突破紧密型外包人员“零增长”的限制新招人员,但保证在年末前通过结构优化和调整,确保实现全年紧密型外包人员“零增长”的目标。
5、社会招聘岗位范围
- 上一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 下一篇: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