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由于老年人的增加,在相关医疗领域和老年服务等消费领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老年人希望能够得到健康的身体,于是,诸多投资商开始围绕老人开始创新发展,以期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服务。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冲击,势必会减缓增长的速度。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导致社会新兴劳动力减少,换句话说,年轻人的活力总量减少,在面对工作时所带来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削弱了社会创新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未来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经济的发达水平足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维稳城市发展,但对于内陆城市而言,随着老年人逐渐增多,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从根本上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劳动力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社会福利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而近年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已经达到1000亿,而随着老年人的逐步增加,我国养老缺口逐渐增大。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都没有养老保险,换句话说,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领取养老金。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形成一定的压力。而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不仅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我国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生产力严重不足,外加上社会压力大,增加了独生子女的生活负担。因此,全面放?_二胎政策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方面为了减少家庭因失去子女导致失独的风险,另外一方面,保证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两面性的问题。
第一,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递减,如果继续保持现有政策形势下,未来将会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而二胎政策的放开,让人口进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的社会劳动力量,维稳人口红利现状。
第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后,我国在儿童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中奶粉、尿不湿、奶瓶、儿童服装等企业也瞅准了市场,加大了生产力,进一步解决我国部分就业问题,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发展福利。
第三,男女比例失调更趋严重。截至到2014年,我国大概有9000万对夫妻符合二胎政策的生育条件,而由于社会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成本高,导致只有部分家庭可以生育二胎。而由于受传统思想或父母思想的影响,总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故而有可能导致性别失调的现象更加严重。
第四,教育负担增加。2013年,各省市开始试行二胎政策放开后,导致我国的婴幼儿比例大幅度增加,但我国的幼儿教育条件严重滞后。针对偏远的地区缺乏幼儿教育的问题始终亟待解决,这也导致农村、乡县的孩子大量涌入城市,争夺城市幼儿教育资源,而为了进一步维稳,诸多幼儿园开始出现费用高昂,入学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出现,这对于部分家庭而言,是不能承受的事情。外加上,现代教育成本高昂,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整个的教育成本无疑增加了二胎夫妻的生活负担。
篇2
关键词:二胎;家庭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生子女,就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如何迎接“二胎”的到来,如何解决由生二胎所带来的家庭问题与矛盾,可谓千头万绪。上世纪80年代,当独生子女政策推行时,出现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的问题。现在,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宽,又出现从独生子女向二胎教育转变的不适应,反映在第一胎孩子在二胎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行为”,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恶性事件。
二、调查分析
家是孩子入世以来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行、态度、习惯的形成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影响的,而多个孩子的家庭特别容易“厚此薄彼”。我们采取问卷法与访谈法的方式,对全园二胎家庭展开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对二胎父母对养育二胎的观点与孩子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如下表:
■
■
以上情况说明:
1.生育二胎会是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选择
父母对二胎的认识与期待偏于乐观,因此就会有更多的单独(双独)家庭选择养育二胎。
2.二胎教育的特殊性将会越来越显现
孩子的感受负面多于正面。单独(双独)家庭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他们的祖辈也只有养育一个孩子,因此如何让两个年龄相差不大(或者挺大)的孩子和平共处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大难题。
3.二胎家庭父母非常需要专业的育儿建议与策略
单独(双独)家庭的父母更需要有教育伙伴,有教育机构给予建议与对策化解难题,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给“二胎家庭”的建议
1.警惕比较心理,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
有了两个孩子,父母会不由自主地比较。有机会比较,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拥有的特殊待遇。不过,一定要警惕比较带来的不好的心理变化。如果父母只抱着分辨每个孩子的心态在比较,那么就当做陪伴孩子成长路上的调味品。如果父母把差异看成差距,并且因此给孩子定性或者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话,就必须要控制自己。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父母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天性,发现他们的差异和特长,鼓励个性,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功课。
2.给予孩子“退行”空间,设立与大宝的独处时间
二胎家庭,心理变化最大也最需要呵护的是大宝的心理。当弟弟妹妹出生的时候大宝往往会更加缠着妈妈,故意欺负婴儿或者做其他一些坏事惹父母生气,有些孩子甚至连生活能力都倒退了。孩子的“退行”行为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孩子“妈妈,我感觉寂寞,不要总是看着婴儿,你们也看看我,我爱你们”的真心。因此在大孩子故意欺负婴儿或者比以前更加让人操心的时候,请一定不要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尽量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想法,减少对孩子的忽略,让他得到和以前一样的爱和满足,尽早渡过这个时期。除了给每个孩子安排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和每个孩子制造出这样一种感觉:“有些事情,只能和我一起做,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孩子感受到这点,会对自己的独特价值更有信心,他就一定不会蛮不讲理地一直缠着妈妈不放。
3.淡然面对争吵,把纷争变为发展社会性的正能量
如果家里有两个岁数相差不大的孩子,平时他们之间的争夺、争吵是难免的。父母不必急着分清各自的对错,站定各自的立场。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些事情,这将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尊重、学会照顾,甚至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理解复杂的“欺负”与“被欺负”等概念。家长作为“监护人”,不要强制去“施加”给孩子自己的意见,而要学会与孩子交往,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用“隐性”的方法引导孩子,而不是“显性”的去替代孩子思考。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在一方犯了错误又不涉及旁人的时候,要给他制造一个兄弟姐妹不在旁边的机会进行单独批评。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父母要正确利用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让它成为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一、就业问题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劳动就业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部分,也是公民实行劳动权利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权。[2]为了保障女性的劳动权利,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我国在《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明文规定,女性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后代的家庭责任,在特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其劳动义务的履行。因此,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黄娟(2006)从职业发展历程方面将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分为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三个方面。[3]李晓宁(2008)从工资差距中得到分析结果,她将男性和女性在职业内和职业间的工资差距存在的人力资本差距所不能解释的方面简单归为歧视因素。可以看到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受到歧视的现象不仅存在与工资给付方面也存在于工作选择方面。有的岗位形象与选择男性劳动者而排斥女性劳动者。[4]在姚先国,谢嗣胜(2006)从职业隔离的角度,分析职业性别歧视现象。作者指出,职业隔离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方式之一。[5]石莹(2011)将目前我国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归纳了以下几点表现:一是劳动参与率反映出的性别差别。二是大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三是高学历的女性同样也面临着就业歧视。四是女性在工作中失业率高于男性而收入低于男性。[4]
张抗私(2009)同样指出女性在就业中受到的歧视表现为:女性就业门槛高于男性,男女收入差距大,男女“玻璃天花板现象明显”,高层次职位中女性处于劣势地位几个方面。作者又通过分析男女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研究得出,由于性别歧视因素的存在,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男性高于女性,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倾向又会很自然地“激励”性别歧视。[6]卿时松(2011)详细研究了男、女性职位晋升过程中的歧视因素,在研究中控制教育程度、在职培训和技术等级等人力资本变量,以及党员身份虚拟变量这些与职位晋升成正相关的因素后,职位晋升的过去表现以及未来预期仍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发现职位晋升对女性的能力要求高于对男性的能力要求。得出结论,女性职位晋升不足是由于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导致的。[7]
二、就业问题中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张抗私(2009)从经济效率原因和非经济效率原因分析两方面解释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经济效率因素包含比较优势、女性生育及相关成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三个方面。比较优势指男性在市场中的专业化程度往往高于女性。女性生育成本指女性职工在生育期间需要用人单位照常支付工资,承担岗位空缺成本在孕期、哺乳期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影响。补偿性工资差别指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在工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女性对工资的要求更高。非经济效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对女性的个人偏见、对性别差异的统计性歧视、保护女性权益而实施的制度法规。例如,差别退休年龄政策,由于政策性职业生涯的缩短,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周期较少,以及预期的职位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的不乐观,从而降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激励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这直接影响了女性的职位晋升,从这个角度分析,二胎政策的出台,会给女性就业造成更大的困难,因为企业会因同一个女性劳动者承担两次岗位空缺成本并且会使生产率受到影响。
姚鹤(2010)从宏观角度分析影响就业歧视的因素。经济方面由于理性经济人会利用其资本生产处最大的价值。在从雇主的角度看,雇佣劳动力是对其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的结果。雇主希望将雇佣的预期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考虑成本,女性有法定产假、工作年限较短及大龄员工不易管理且临近退休等因素,使得雇佣成本加大而预期价值缩水,这与价值最大化的初衷不符,于是造成对女性、年长者等群体的排斥及对其他群体的优惠。法律方面作者指出我国不乏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但我国目前的申诉和救济机制还不完善。地方政策导向方面作者指出我国存在制度性就业歧视,在制度规定时就将劳动者区分开来,进行排斥和优惠待遇。最后是社会心理方面,作者指出社会心理方面的歧视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刻板印象。石莹(2011)将就业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归为传统男本位思想残留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倾向偏重于男生两个方面。
综合来看,性别影响的就业歧视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门槛女性高于男性、社会整体劳动参与率女性低于男性、由性别导致的社会职业隔离现象明显、男性女性在工资方面的差距、男女“玻璃天花板现象明显”、女性在工作中失业率高于男性、企业在职业晋升方面对女性的能力要求高于男性、在参与高层次职位的工作时女性处于劣势、歧视现象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出现性别倾向。就业性别歧视的存在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女性的生理特征以及其在家庭生产中的地位决定女性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这导致企业在选择劳动者时更倾向于生产率稳定、不易受影响、对工作要求低的男性。第二,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是需要被保护的群体,所以不论在立法或者政策方面都有对女性的倾斜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就业的性别歧视产生了影响。由于前两点因素的存在导致女性就业时遭到歧视很可能由于二胎政策的实施而加剧,女性二次分娩以及需要照顾两个孩子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生产率降低,对比之下雇佣男性将是更好的选择。第三,申诉和救济机制的不完全。我国的法律不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但保障下的女性同样难以找到正确的渠道解决问题,所以性别歧视等就业歧视问题在长期内存在。
三、二胎政策的实施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的影响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性别劣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女性未来结婚、生育需要企业承担其产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但是作为始终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的经济人”,考虑到现实中女员工怀孕和生育期间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招聘时往往拒绝录用女员工或者倾向于雇佣已生育的女性。
但是在“单独二胎”实施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女性求职的隐形劣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符合相关生育二胎政策条件的职业女性要休两次产假,用人单位不得不重新考虑录用女性的雇佣成本和工作风险。这意味着该政策无形中又为女性求职增加了一道“隐形门槛”。许多女性已反应在求职中屡屡被问及是否考虑生育二胎的问题,一旦表示有意愿生育二胎就会被企业拒绝录用。“单独二胎”的实行使得曾经在求职中具有相对优势的已婚已育女性不再是企业眼中的“安全对象”也使得原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其他女性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改革带来的成果时,却让女性群体独自承担这一重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会有大量符合晚育条件的女性生育二胎。单独二胎的实施将改善当今我国人口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是利国利民之举。女性虽因其特有的生理条件成了该政策的直接承担者,却不应当因生育二胎而影响其劳动权益。缓解“单独二胎”政策对女性劳动权益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需要开拓出一条解决之路。虽不同于我国国情和特殊的生育政策,发达国家应对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的方法亦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反歧视政策对比借鉴
美国是最早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国家之一,在反就业歧视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既有国会制订、修订的宪法和有关专门性法律,也有总统单方面和修订的指示;既有反对所有就业歧视的基本法,也有只针对某种具体歧视的单项法律法规,在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方面显得比较成熟。影响较大的是1964年的美国《民权法案》,该法案第7条规定:雇主和工会不能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或国籍因素而对雇员进行歧视,禁止就业雇佣中的歧视行为及在就业中提出的各种就业条件的限制。此外,美国还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执行机构,以促进联邦人事措施的全面公正。
在英国,普通法并不禁止歧视行为,但随着英国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及国内平权运动的高涨,在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对于禁止就业性别歧视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对于同工同酬、性骚扰、母性保护等进行了详尽和周密的规定。此外,这些法律还规定了直接歧视、间接歧视、骚扰和受害等四种歧视形态,禁止在雇佣关中各个阶段的任何歧视。为了有效地防止就业歧视,英国依据《平等法》成立了人权与平等机会委员会,在应对就业歧视问题扮演了重要角色。
面对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三大支柱政策:创造男女能够共同承担工作与家庭育儿责任的社会环境。对于参与支援女性兼顾家庭育儿与工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激励。针对女性孕产哺“三期”中希望继续工作、育儿期后希望再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不同时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援。同时在立法方面,1985年就通过《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1999年制定了《男女共同参与计划的社会基本法》。
篇4
关键词:新计划生育;政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09-01
根据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人(含港、澳、台),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中国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此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有说法认为独生子女对中国的家庭伦理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中国应该坚持一胎政策还是实行适当放松的二胎政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我认为中国应该坚持现行的一胎政策,部分地区可因地制宜实行适当的放松的二胎政策。原因如下: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和平年代的“补偿性机制”和瘟疫等疾病的减少,中国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率相对较高。而这些人进入适婚年龄后又恰逢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中国出现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另外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一亿独生子女,并陆续进入生育年龄,一旦计生政策放开,可能会引起“补偿性生育”和“抢生”。实行放松的计生政策,“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尤其是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的存在,将很可能引起新的人口生育高峰。第三次生育高峰中人口增长的基数如此之大,以致于通过一代人的计划生育也即城市一胎,农村二胎,根本无法消化上一代多增长的基数。一旦放松政策,真如有些人所说的年轻人会不理会放开生育吗?但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人丁兴旺的梦想传统岂是那么容易可以改变的?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不均,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这就导致了东西部贫富差距的拉大。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东部的人口继续增多将会导致所剩无几的自然资源以更快的速度递减。中国地大物博,有资源的储备量排名均占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大量资源均靠进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是迅速发展,但许是“求快而轻好”,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人口的增多只会导致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人口的增多也将加剧竞争,使教育资源、社会福利等分配的矛盾更加突出,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将日益拥堵,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贫瘠,人口的增多,尤其是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人口只会带来共同贫穷。如此一来,贫富差距问题将更为突出。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抓与宣传,庞大的人口数量带来的恶果,城市居民也许会认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培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逐渐增高,一些人反而不愿意生二胎。但农村居民不一样,他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程度也不高,“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思想浓厚,一旦放开计生政策,生育率很可能反弹。在计生政策严格实行的时期,在较为落后的农村,超生、逃躲计生委、宁愿罚款也要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紧抓政策尚且如此,更何况放开政策?
新的计生政策中明显放开了对农村人口的生育限制,这将难以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如,如今在城市暂居,户口仍在的农民工人口如果生了两胎,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导致城市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失业率增加,农民工的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也将成为有效城市管理的一大瓶颈,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若农民工无力将儿女带在身边,家乡又只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又会日益凸显。即使农民工子女在农村工作,也只会造成农村本就贫乏的人均教育资源、医疗设施的减少,加剧本就有限的工作岗位的竞争。
现如今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人口政策的放松也将导致教育与人口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村人比较不重视教育,到法定年龄就让孩子去打工,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读书好,却因自身素质等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孩子更愿意打工而非接受教育。此外,从客观方面来说,农村的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有些村子甚至关掉学校,只在镇上或是市里开学校。人口的增多,只会让农村人均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质量下降,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廉价劳动力。城市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农村那么严重而已。这也为国家增加了教育投入的负担。一胎更有利于家长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而二胎则加重了父母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压力。“未富”不是人不够多,而是人才不够多。
有些人将人口老龄化问题归结于计生政策,但实际情况是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出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另一方面,医疗条件的提高与生存环境的改善应该才是老年人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孩子是有一定压力,但是并不如传闻中的夸张,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拿,且不会要孩子太多赡养费。当今社会倒是存在不少对父母不闻不问的人,压力从何谈起?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应当从放开计生政策入手,如何使新生劳动力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使老年人口不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至于计划生育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观点,也是不全面的。实际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地区人口性别比失调,主要是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教育落后问题、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违规使用等。
总而言之,计生政策一旦放松,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高效的生产方式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行一胎制,但应注重实施的方式与力度,特殊地域特殊对待,实行适当放松的二胎政策。只有专注于一胎的培育,用发展的效率优先取代速度优先,人才的高素质为主取代高数量为主,才能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郭虹飞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篇5
摘要:本文把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作为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了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各自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就越偏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较稳定。当性别选择率一定时,出生性别比本身值越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也较稳定。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9)03-0026-05
近年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调。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9.92,已远远超过正常值范围。根据联合国人口司提供的2000~2005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婴儿出生性别比数据显示,177个国家在104~107之间,6个国家为101~103,5个国家为108~109,超过110的国家仅有4个。可见中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失调在世界上是非常严重的。从城乡来看,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要高于城镇。2000年,中国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15,镇为119.90,乡村为121.67。从胎次出生性别比来看,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第二胎为151.9,第三胎为159.4。
一、研究背景
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因素,不少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解振明认为,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即男孩偏好的增强、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和综合治理乏力,管理不规范这三个因素是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原新等把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因素归因为三个,第一个是基础性因素,即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尤其是生育文化;第二个是促进性因素,即现代社会少生孩子的愿望;第三个是技术性因素,即性别鉴定技术和人工流产技术。穆光宗则把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归结为“生育选择空间的狭小”和“偏男生育意愿”相互冲突的结果。认为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导致有男孩偏好的人群无法在狭小的生育选择空间内保证有至少一个男孩,再加上B超技术的普及,因此使得人们通过选择性人工流产干扰了人口出生的生物学规律从而引起了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乔晓春把出生性别比作用因素分解为四个变量,其中男孩偏好和计划生育政策是确定性变量。女婴漏报、选择性人工流产和溺婴是中间变量。并且认为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本源,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孩子数量的限定使这种愿望得到了强化。本文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生育率偏高的广大农村地区,把这些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归结为是少生孩子的愿望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而中国城市居民的生育率低于农村地区,按照上述观点少生孩子的愿望应该更强烈,出生性别比的失调也应该更严重。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城市出生性别比远远低于农村地区。同时,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一种传统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观念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小,不可能会增强。因此,本文提出,男孩偏好和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两个主要因素。从最终影响因素来看,性别选择和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两个主要因素。男孩偏好作为一种观念导致生育过程中的选择性人工流产,即性别选择行为,从而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调。但有男孩偏好的人并不一定做选择性人工流产,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成功率也并非百分之百,因此,成功的性别选择行为才是最终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因素。男孩偏好、人工流产技术和管理不规范通过作用于成功的性别选择行为而对出生性别比产生了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偏好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观念不会受生育政策的影响,即性别偏好引起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互不影响,两个因素彼此独立。
关于这两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目前还缺乏定量的研究,穆光宗和乔晓春曾进行定性分析,对于二者各自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大小仍难以确定。笔者认为通过定量方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各自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否则,可能会夸大某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尤其是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比如有不少学者通过定性的分析认为目前的生育政策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只要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出生性别比的失调问题就会大大缓解乃至解决,“导致性别比失调的直接诱因则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使农村和城市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无论农村和城市,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胎。”“由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取消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二孩的限制,同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生育二孩父母的合法权益,使生育二孩合法化。”那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一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仅仅把目前的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能不能大大缓解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分析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首先必须控制性别选择这个变量。在同样的性别选择率下分析不同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才能真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分析与推理
(一)现行生育政策及其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失衡
我们首先简要说明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中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分地区和城乡来执行的。城镇主要实行一孩生育政策,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多数实行“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一孩半”生育政策在19个省(区)的农村地区实行,二孩生育政策主要在5个省(区)的农村地区实行。另外,实行三孩以上生育政策的主要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孩生育政策和“一孩半”生育政策的人口占绝大部分(88.8%)。从实行不同生育政策地区的出生陛别比来看,实行三孩以上生育政策的少数民族地区并未出现出生性别比的偏高。实行一孩生育政策的城市出生性别比为114.15,略微出现了偏高,实行同样的一孩政策的城镇出生性别比则达到了119.90,高于城市,而实行“一孩半”和二孩政策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更为严重,为121.67。
从分胎次出生性别比来看,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基本是正常的。而第二胎出生性别比则高达151.9,第三胎更是达到了159.4。也就是说第一胎基本没有性别选择行为的发生。性别选择往往是在第二胎和更高胎次时进行的。对于城市的出生性别比略高,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一小部分夫妇违反了一孩政策,生育了二胎或二胎以上,并且在生育过程中有性别选择行为。也就是说,对于执行一孩生育政策的城镇来说,遵守一孩生育政策的人群对城镇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没有影响的。违反一孩生育政策的人有一部分在第二胎甚至更高胎次时进行性别选择才是引起城镇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对于这部分违反生育政策的人来说,他们相当于遵守了“一孩半”和二孩生育政策。由此我们得出,遵守“一孩
半”和二孩生育政策的人群是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群体。因此,在性别选择率不变时,分析“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才是最有意义的。
那么对于遵守“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来讲,当进行性别选择的人所占比例一定时,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有无差异?如果有差异,那么差异究竟有多大?通过把“一孩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能否引起出生性别比的大幅下降?笔者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推导出这两种不同的生育政策下性别选择率和出生性别比的关系,比较在性别选择率相同的情况下“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出生性别比差异,同时论述在特定生育政策下性别选择行为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二)推理的前提
在推理之前我们必须说明几点情况:
首先,笔者认为性别选择即男孩选择主要通过对孕育的女婴进行人工流产来实现。而溺杀女婴由于在实际中较少存在,对女婴减少产生的影响极小。此外,女婴漏报导致的只是统计上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并不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失调。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因此要剔除溺杀女婴和女婴漏报这两个因素。
第二,对于遵守“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来说,我们假设他们的生育意愿是两个或超过两个孩子,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数量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由于计划生育对超生的处罚较严,他们都严格遵守国家的生育政策,即在一孩半的政策限制下,第一胎是男孩时不再生育,而第一胎是女孩时则再生育第二胎。而且由于惧怕超生带来的政策性惩罚,生育子女数最多为两个。
第三,育龄夫妇中有男孩偏好的人群在生育第一胎时不会进行性别选择,同时在有一个男孩的情况下也不会再进行性别选择。也就是说,育龄夫妇中有男孩偏好的人群一旦满足了生育男孩的愿望就不再计较以后出生的孩子的性别。
第四,假设在性别选择中被流产的100%是女婴。
(三)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的差异分析
根据出生性别比的生物学规律,在没有人为选择的自然生育状态下出生性别比大约为1.05:1(注:笔者取的是世界出生性别比的平均值),即男孩在正常情况下出生人数占总出生数的比例为0.512,女孩为0.488。我们可以得出,假如没有性别选择,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下出生的男女数量之比符合自然生育状态下的出生性别比,二者没有差别,大约都是105。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有性别选择存在并且性别选择率相同时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
1 “一孩半”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关系式
我们假设有10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夫妇,在“一孩半”生育政策下,第一胎出生的男孩数为5.12,女孩数为4.88。第一胎生育男孩的妇女不再生育第二胎,而第一胎生育女孩的4.88个妇女在生育政策的允许下生育第二胎。在第二胎生育过程中生育妇女怀孕男孩数为4.88×0.512,这些男孩全部被生育下来。怀孕女孩数为4.88×0.488。由于其中部分育龄夫妇有男孩偏好的思想,因此会有一部分人通过选择性人工流产堕掉女婴,而通过再生育获得男孩。我们假设第一胎为女孩并在第二胎怀孕女婴时通过流产女婴和再生育成功进行了男孩选择的妇女占这4.88×0.488个妇女的比例为a(我们称之为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那么第二胎出生的孩子数中,因性别选择而出生的男孩数为4.88×0.488a。这4.88×0.488个妇女中未进行选择性人工流产而自然出生的女婴儿数为4,88×0,488(1-a)。这样,男女出生性别比Ral就可以表示为关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的表达式:
Rsl=[5.12+4.88×0.512+4.88×0.488a/[4.88+4.88×0.488(1-a)]
化简可得:
Rsl=(7.62+2.38a)/(7.26-2.38a) (1)
2 二孩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关系式
在二孩生育政策下,如果以上假设条件不变,那么第一胎出生的男孩数和女孩数依然各是5.12和4.88。在生育第二胎的4.88个生育妇女中,第一胎所生是男孩的5.12个妇女在第二胎不进行性别选择,那么这些妇女所生育的男女数各为2.62和2.5。第一胎所生为女孩的4.88个妇女在第二胎中生育的男孩数为4.88×0.512,对所怀孕的女婴进行性别选择而出生的男孩数同样为4.88×0.488a,未进行选择性人工流产而自然出生的女婴数也同样为4.88×0.488(1-a)。这样,男女出生性别比Rs2同样可以表示为关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的表达式:
Rs2=[5.12+2.62+4.88×0.512+4.88×0.488a/[4.88+2.5+4.88×0.488(1-a)]
化简可得:
Rs2=(10.24+2.38a)/(9.76-2.38a) (2)
从上述两个关系式可以得出,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出生性别比的值就越偏高。在“一孩半”生育政策下,根据计算公式Rs1=(7.62+2.38a)/(7.26-2.38a)可以得出,当a取最大值1时,即怀孕第二胎是女婴,同时进行100%的性别选择时,出生性别比Ral=205。在二孩政策下,当a取1时,据公式Rs2=(10.24+2.38a)/(9.76-2.38a)可以得到出生性别比Rs2=171。当a取0时,Rs1=Rs2=105。
对公式ns1=(7.62+2.38a)/(7.26-2.38a]和Rs2=(10.24+2.38a)/(9.76-2.38a)做差可得:
R1=Rs1-Rs2=(1218a+0.03)(7.26-238a)(9.76-238a) (3)我们称之为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
把该结果写成一个函数形式:
f(x)=(12.18x+0.03)/(7.26-2.38x)(9.76-2.38x) (4)对这个函数式进行求导可得:
f/(x)=(864.21-0.4x-69x)(7.26-238x)(9.76-2.38x)2 (5)
由于第二胎进行性别选择的妇女比例取值范围在0-1之间,因此,f(x)/的值始终大于0。所以在0-1区间上,R1=(12.18a+0.03)/(7.26-2.38a)(9.76-2.38a)的值始终大于0且是增函数,函数值随着a值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当成功性别选择率a值增大时,“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的绝对差值也会增大。当a值为0时二者的绝对差值最小,也为0。我们也可以看出,Rs1和Rs2各自的值也是随着a值的增大而增大的。也就是说,a值越大,Rs1和Rs2的值越大,二者的绝对差值也越大,反
之,a值越小,Rs1和Rs2的值越小,二者的绝对差值也越小。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的相对差值。如果我们用二者出生性别比的差值Rs1-Rs2除以Rs1-105,可以得出与原来出生性别比的值相比下降的相对值R,即二者的相对差值。R的计算公式如下:
R=(Rs1-Rs2)/(Rs1-105) (6)
3 相同条件下两种生育政策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差异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在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相同时,“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以五普数据中出生性别比失调最严重的江西为例,江西省的出生性别比为138。通过一孩半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和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关系式可以得出,a=42.35%。把该值代人到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和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关系式中,可得出生性别比为128.5,二者的绝对差值为9.5。再把数值带入到相对差值计算公式中,结果得相对差值为28.8%,即相对于原来的值下降了28.8%。如果我们取“一孩半”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为115,那么与上面的方法相同,我们可以计算出二孩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为112.3,二者的绝对差值为2.7,明显比性别比为138时二者的绝对差值缩小了很多。相对差值为27%,基本与138时相当。通过其他一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不变时,二孩生育政策与“一孩半”生育政策相比,政策范围内的出生性别比确实有所下降。下降的相对值较稳定,相对差值大约为27%,下降的绝对值随出生性别比本身值的变小而变小。
4 不同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对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变动对两种生育政策的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影响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即某地区出生性别比值的大小与该地区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大小。这两个因素的值的变动与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变动都是同向的,即这两个因素各自的值越大,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就越大。而某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大小是受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影响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就越高。因此,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大小实质上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即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值的大小。a值越大,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比较小时,出生性别比也不太偏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的绝对差值也较小,将“一孩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生育政策并不能使出生性别比的值显著下降。而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较大时,调整生育政策才会使严重失调的出生陛别比有明显下降。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一孩化;人口红利;失独家庭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效果,40多年来,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四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然而,我们在看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带来的重大贡献的同时,“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也日益严峻。
一、一孩化政策的弊端
(一)生育水平明显降低
对于大多数的居民实行只生一胎的限制政策,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在这些年中实行一胎限制在控制我国的人口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过去三十几年的“人口红利”时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适合工作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的抚养比率低,而这些现象都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是不小的,这也就是我国在这个时期出现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现象的原因。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这段时间,我国的生育率已经从2.2-2.8的较高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仅有1.18,其实这种低生育水平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早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人均寿命相比比以前要变得更长,再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会产生人口的增长惯性,由于这两条原因,我国的人口数量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但是,如果继续实行对大多数人的一胎限制政策,在未来的30年的时间中,我国的人口结构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近些年已经出现一些征兆的了,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比2011年的数据减少了345万人,这也是我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首次劳动人口急速的下降,这也就显示出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已经要走到了尽头,同时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路上一个巨大障碍。我国进行长时间的一孩化政策对于我国的生育理念产生了影响,现在大多数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生育意向不是很高,我国若是想让生育水平回升,这将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点。他们的经验说明,如果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经历了从高到低的转变,再想使其上升时很难的。
(二)出生孩子性别比异常
无论是从一定时空条件上的出生婴儿总数看,还是从其分孩次出生看,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概率虽有差异,但各自的出生概率上基本相对稳定或略有微小波动的,其出生性别比通常波动在102~107之间,并不是绝对的1:1的比例。如果出生性别比不在这个范围内,则说明社会、环境、医疗水平对这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从1949-1980年间,出生孩子的性别比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之间,但是自从实行一孩化政策后的30年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到120左右了,从表1-1就可以看出。
数据来源:(1)1976-2000年《中国人口信息网》;(2)2001-2009《中国人口统计年鉴》;(3)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各地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一孩半”政策: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农村居民,其夫妻仅生育过一个女孩,可以生二胎,又对出生男女性别比过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项政策也就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说明了生男孩好的这一观念,使得重男轻女的观念更见深入人心,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鲜明的现象,城乡性别比差距逐渐扩大。
(三)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变大
现阶段我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符合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即独生子女家庭,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一孩化政策的原因。在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一代父母,他们那一辈的大部分都有最少一个兄弟或姐妹,因此,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压力普遍比较低,同时由于只抚养一个孩子,在照顾孩子方面负担也相对较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我国正式走入的“人口红利”时期,正是由于这人口红利期,我国的经济才得到了发展的最好机会。但是,随着这一代孩子当上了父母,我国也就快要走到了“人口红利”的末期,如果计划生育的政策不对此种现象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必然会对我国为来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同时,四二一模式的家庭面临的风险也将比他们父辈那时的家庭所要承担的风险要多很多,第一,孩子的成长风险,为了抚养唯一孩子,父母必定都将倾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照顾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了严重的疾病,或者意外导致其死亡,如果实在孩子的生命周期早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可以通过补偿性生育得到消解,如果是大龄独生子女夭折或者发生严重伤病残事件,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地震中很多父母都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同时他们年纪也大了,过了适合生育的年龄,他们到老的时候膝前无子无女,没有办法养老,到老了过得将是何等的凄凉;第二,空巢家庭的增多,随着独生子女到娶妻生子的时候,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搬出去住,这样便会产生了大量空巢家庭,这也是长时间实行一孩化政策的弊端。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成功实行了三十多年,但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过程当中,对这项政策的激励措施做的却不是很好,就拿补助政策来说,现在很多地方依旧使用的时每月给独生子女家庭10元的补助,这些钱在三十多年前还可以,但是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飞涨的现在却显得微乎其微,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同时,在对失独家庭补助上也存在补偿过低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对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是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应超过了100万,而且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从这些数据上就可以看出失独家庭已经是成为了社会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失独家庭的补助却是不多,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而且领取的年纪也较大,对于他们的帮助也很少。
(四)导致人口素质的忽视
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过程当中,我国很好的完成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控制生育率这一任务,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执行好这一政策。在计划生育提出的初衷不仅仅只是控制好人口,同时也要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的任务不好用量化的指标来度量,所以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各地政府主要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上,因为比较好观测成果,而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并不会快速的反应出来,所以,也就容易被忽视。同时,我国实行的人口政策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存在不同的地方,多数的少数民族都可以生两个孩子,有的偏远地区的牧民或少数民族可以生三个孩子。而在这些少数民资当和一定区域的民族相对比较封闭,有的甚至禁止与外族通婚,由于这个原因和其他一些原因,他们族内的通婚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他们的孩子有较大的几率患有先天性的疾病,再加上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封闭落后,使得这些民族的孩子没有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适当的年龄接受教育,从而使得他们的文盲率较高。2010年少数民族的平均成年人文盲率为8.12%,而汉族为4.88%,其中还有不少民族的文盲率高于10%,比如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哈尼族和傣族,其中藏族的文盲率高达29.59%。这对于少数政策的宽松的生育政策,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增加了,但是人口的素质却没有跟上去,出现了断层,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提高人口的素质,有一句话说的好,“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以经济发展作用生育控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现在应当加强对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关注和投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我国的人口的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也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从而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会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人口的生育观念,从而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这是一个良性的连锁反应,我们应当好好的运用这一点。
二、放宽二胎政策的益处
(一)刺激经济
今年年初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重大,投资者纷纷向婴儿用品进行投资,奶粉生产商雅士利在香港的股价升了接近12%,婴儿床制造商好孩子国际集团则升了6%,在医疗保健部门,山东威高的股价从去年13日开始股价跃升了超过40%,同时《经济日报》报道,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单独二胎”开放有望在五年内新增800万新生儿,摩根大通报告则指,计划生育政策放宽后,预期每年将有180万名额外婴儿出生,较现有出生婴儿数目增长11%,预期可提升整体婴儿产品市场盈利4%。除了婴儿奶粉最受惠以外,尿布、婴儿及儿童高性能产品、衣服及儿童耐用品等行业也有2%到3%的盈利增长空间。
出了对股市的影响外,同时也将影响到房地产行业,因为实行了30年的一孩化的生育政策,很多34岁或34岁以下的中国夫妇是双方共四位父母的唯一继承人,四位老人去世后,他们至少会多出两套房子,鉴于现在很多家庭对方地产的投资很多,多出的数目可能会更多。虽然现如今的房价尤其是诚实的房价很高,但是由于会产生过多的房屋供给,供给会大于需求,按照经济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这些过多的供给会导致房价的暴跌。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最终可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享有世界工厂的美名,但是,这个名称是与我过的生产方式有关的,我国的生产方式的劳动力密集型,有着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很多国家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但是由于一孩化政策的影响,我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这种优势正在逐步市区,但是,现在放宽二胎政策,这有利于放缓这种趋势。
(二)对家庭有利
放宽二胎政策对家庭以及子女都是有好处的。现在很多家庭大多都是一孩化的政策下只剩一个小孩,全家人宠爱一个小孩,娇生惯养的小孩从小就非常自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也习惯了在长辈的溺爱下成长,脱离家庭就失去了庇护,不适应社会,与社会脱节,会遇到种种不顺。如果有两个小孩一起成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大多都会养成懂得分享、关爱他人、孝敬长辈等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他们走向社会最基本的。同时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兄弟姐妹,有了知心的小伙伴。
同时放宽二胎政策对于孩子和大人也有益处。我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的社会,由于30年的计划生育,使得在次期间出生的孩子到成人后,就要抚养四个老人,压力繁重。但是放宽二胎以后,使得下一代抚养父母的单子就会轻多了,他们可以一起照顾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一起商量,和自己最近亲密的人一起度过,不再感到孤单。
(三)对人口的影响
放宽二胎政策同时对于我国的老龄化起到一定的作用,近期来看,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影响到老龄人口绝对的数量,但是从长远来看,二胎政策可以缓解我过老龄人口的比例,据测算,单独两孩政策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2030年老龄化水平将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
同时放宽二胎政策会导致婴儿潮的出现吗?我认为不会,例如,1985年山西翼城成为我国第一个特批的二胎试点地区,对于翼城这个农业生产县,在过去的28年来出生率低于全国水平,男女性别比也更趋合理,同时1987年批准的甘肃酒泉、辽宁长海、广东南海等11个县市和地区的试点在近20多年来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因此,这次放宽二胎政策,不会出现所谓的婴儿潮,同时我国的男女性别比也会得到改善。
三、总结
我国最近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从长远的来看,对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缓解下一代年轻人抚养老人的压力,对经济有刺激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出生率上升,有利于达到人口更替水平。(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金营,再认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35
[2]王桂新,少了老龄化:计划生育遗症,社会观察,2012(09):28
[3]毛雪颖,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探讨,两北人口,2006(3):59
[4]汗小英,周艺,关于中国人口质量制度引导机制的思考,西北人口,2011(1):22
篇7
手续:需要哪些证件
办理二胎准生证,比第一胎手续更为繁琐一些,因为这里必须具备一个关键证件:独生子女证。如果你或者爱人的独生子女证完好,只要按照程序像申请第一胎准生证一样即可。但如果你或者爱人的独生子女证不幸丢失了,则手续相对麻烦了。这时,你需要到你们父母双方所在单位或所在社区、街镇计生部门开具他们确实只生育一孩的有关证明,然后再到所辖的街道计生办核实盖章,那么这张证明就如同独生子女证,可以作为准生证审批的依据。如果夫妻曾有一方在所在单位领过独生子女奖励,还必须退还已领取的奖励费。
准备2
身体:孕前女性是否要调理?
男性如何调养身体?
据报道,自从国家的政策公布后,各省妇幼保健院每天都接待了不少符合条件、前来咨询二胎备孕注意事项的女性。有的省份的妇幼保健院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群的要求,还筹备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为想生育二胎的家庭服务。
对于生育二胎,妇幼保健院专家建议,夫妻双方应根据自身条件谨慎并有计划地实施,切不可盲目匆忙怀孕生产。
在传统观念里,生育是人的天赋,是不需要计划和准备的,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的长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了。我们的身体已经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所以,如果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二宝,我们还是“遵医嘱”好一些。
通常来说,专业的医生指导包括孕前再生育咨询及相关检查、生育二孩风险评估、优生指导及相关服务、避孕措施结束后的怀孕指导等。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每位备孕妈妈的实际情况,给出详细的建议,为其制定最合适的检查方案,如在何时怀孕比较适合,下一次分娩用何种方式等,帮助其健康平安生产。此外,医生还会提醒备孕妈妈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A :高龄
38岁的李女士,她的先生是独生子,他们已经有了一个7岁的女儿,现在国家放开“单独”家庭生育二孩,他们一家都特别高兴,他们一直想要再生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好。因为年龄偏大,李女士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帮助,以再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专家认为,一般25岁至30岁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其生育能力与年龄是呈反比的,即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因为卵子老化,加上环境污染、电磁波辐射、化学品影响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卵子的质量。医学上将35岁以上的产妇,称为“高龄产妇”,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高龄怀孕将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风险,还有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流产、早产等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龄就不能生育。只要身体健康,有生育的能力,都可以要二胎。如李女士一样的高龄产妇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相信自己,其次在生理上加以调理,就可以要第二胎。
关键词B:妇科病
蔡女士36岁,流产过四次,患有盆腔炎五年,一直药物和物理治疗。现在想生健康的二胎,备孕四个月总是没有怀上,心里有点着急。
像蔡女士这样的情况,属于比较不容易怀孕的人群。育龄女性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一些妇科病,尤其是生完第一胎后,妇科病的程度还有可能增加。如果还曾有多次怀孕、流产经历,更会加重病情。这些疾病都会影响怀孕的几率。同时,35岁之后,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等疾病正是高发时期,这些疾病也是高龄难孕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蔡女士应该先到正规妇科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的嘱咐和建议下,调理身体,等妇科疾病治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考虑备孕。这不仅是对孕妇自己负责,也是对二宝的健康负责。
关键词C:孕前检查
杨女士按照生育政策申请生二胎,但村计生员说要先去计生指导站做孕前检查,才能去乡政府审批,为什么不能先审批了,等想生了,再去做孕前检查?
为了优生优育,有的地方会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二胎孕产政策。杨女士所在地正好属于这种情况。妇产专家建议,备孕女性最好进行优生检查以及基础的孕前检查。孕前检查项目主要包括: 1.生殖系统:通过白带常规筛查滴虫、霉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阴道炎症,及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2.脱畸全套:包括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 3. 肝功能:肝功能检查目前有大小功能两种,大肝功能除了乙肝全套外,还包括血糖、胆质酸等项目,比较划算。 4.尿常规:有助于肾脏疾患的早期诊断,10个月的孕期对母亲的肾脏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身体的代谢增加,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 5.妇科内分泌:包括卵泡促激素、黄体生存激素等6个项目。6. ABO溶血:包括血型和ABO溶血滴度。 7.染色体异常:检查遗传性疾病。
对于高龄产妇来说,还需要检查有无不适合怀孕或高风险的内科疾病。此外,以前生过畸形儿,或有遗传性疾病的,再次怀孕依然会有同样的风险,因此必须做产前筛查。
如果女性患有心脏病、肝脏类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或糖尿病10年以上,都不适宜再次怀孕。
关键词D:男性育前身体准备
赵先生在一家银行工作,已经有一个5岁的女儿,家庭收入也较为丰裕。赵先生是独子,他父母很希望能再有一个孙子,凑成一个“好”字。赵先生和太太发愁如何能顺利怀上男宝,以圆长辈们的抱孙梦。
虽然重男轻女的思想已渐行渐熄,但不少父母在考虑生二胎时,仍会希望能够儿女双全。坊间有个玩笑说“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玩笑之余也透露出现代年轻爸爸妈妈们的育儿压力之大。如果第一胎为男孩,很多爸妈选择不生二胎,因为一旦二胎还是男孩,压力山大啊!如果第一胎为女孩,爸爸妈妈们更趋向于生二胎,因为二胎不论是男孩女孩都能让人欣喜。
由于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由男性控制,所以,准爸爸的身体状况直接决定了胎儿的性别。因此,男性在育前也要相应地做身体调理。像赵先生一样,很多在IT、银行等运动量小、电脑辐射大的工作环境中的男性,工作环境会影响到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胎儿性别。因此这一类准爸爸们要适当加强身体锻炼,定期做有氧运动,保持充沛精力。在备孕前也应到正规医院做相应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检查等。
准备3
怀孕和工作怎样兼顾?
刘女士夫妇是双独,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两个孩子给生活来了乐趣和幸福,也时常让刘女士深感头疼。为了家庭事业两边兼顾,刘女士常常争分夺秒、脚不沾地。常常“一天中仅有的自由时间”只是下班刚到家、老二在睡觉、老大还没放学的半小时。
就个人来说,何时生二宝要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生孩子对男性的影响除了经济压力增加,其他方面影响都不大。而对女性来说,不仅影响到女性身体恢复、经济压力,还会影响到女性的职业发展。很多女性在生孩子之后无奈离开职场,当起了全职妈妈。但更多的女性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如刘女士,这无疑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身心挑战。因此,女性在决定再次生育前,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重新的规划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生育二胎才能真正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
准备4
顺产还是剖腹产?
林女士今年39岁了,计划生育二胎。她生育第一个孩子是剖腹产,但她听说年纪大了顺产困难。林女士的一个朋友,35岁,因为留学过,非要自己生,但是朋友的身体情况不允许,生产前一群人去给朋友做思想工作。林女士很担心:是不是高龄产妇最好剖腹产?
关于生产方式和妊娠时间,因孕妇身体素质状况不同而有不同。妇幼保健院专家建议,如果第一胎是顺产,那么第二胎妊娠最好在产后的半年到一年,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最好在产后两年再妊娠。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妊娠时会加大前置性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等风险,再次进行剖腹产还可能出现大出血的。因此专家建议想要二胎,第一胎最好顺产。
但专家说,并不是说两胎相隔的时间越久越安全,如果超过6年,子宫切口的疤痕会逐渐变薄,肌纤维会变成结缔组织,张力变差,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一般建议产妇在剖宫产后的2至6年内再生育,不宜隔得太久。
如果只是因为宝宝胎位不正的原因而剖宫产,那么再生育时只要排除这些因素,还是可以顺利生产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胎是剖宫产,怀第二个的时候,准妈妈要多做几次产检,请医生关注子宫和胎儿状况,一有出血、腹痛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准备5
产假和生育津贴
南京市民王女士已有一个5岁大的女儿,看到“单独二孩”的政策后,她很心动,想再生一个:“我生女儿的时候已经报销过生育保险了,再生一个还能不能报销?”
根据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确知,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并根据产假时间报销生育津贴。针对王女士的情况,江苏省计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产假中的晚育假只能享受一次。不管是“双独”还是“单独”生二孩的,都不会再有晚育假,即女方是98天的产假,不再延长30天。同样,男方也没有护理假了。值得庆幸的是,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二胎,仍可享生育津贴。南京市社保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生育二胎的费用都可以报销,报销标准都一样。”
虽然会少30天的晚育津贴,但这仍给生育二胎的准爸准妈们减轻了一些负担。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生育时有关的检查及生产住院的医疗收据收好,休完产假就可享受生育津贴了。
准备6
经济:孩子的教养费用
有好事人士曾经列出一张长长的账单,从孕期营养品到孩子上大学,计算出生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50万。这个数字对富人来说虽不算什么,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有压力的。既然排除千万顾虑决定迎接第二个宝宝,那么,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在家庭收入和支出上稍作调整,群聚智慧,集思广益,给孩子们一个稳定安康的成长环境。
支出A:家庭日常开销增加
武汉刘女士自从生了第二个孩子欣欣后,就不上班了,挣钱的重任落在孩子爸爸身上。有两个孩子,家庭日常开销增大,刘女士明显感到原来的支出大大不够用,就二宝的奶粉、尿不湿和衣服,每月就增加近千元。所幸的是两边老人都有退休工资,不需要额外出赡养费。刘女士不敢想象以后孩子上幼儿园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是很多即将生育二胎家庭都将面临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孩子生下来,就要对他负责,就要担负起教养的重担。刘女士一家的对策是家庭重担孩子爸爸一肩挑。尽管刘女士丈夫把原来周末两天的休息压缩成一天,工作日更是加班加点,全国各地飞,一年下来,刘女士丈夫皱纹、白发添了不少,但是家庭经济压力依然很大。
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许是:刘女士可以考虑等孩子再大一点重新出去找工作,以减轻丈夫的负担;在孩子生活支出上,除了必备的奶粉尿不湿,衣服可以考虑大宝或者亲戚朋友的旧衣服;幼教项目可以考虑利用第一个孩子的已有资源,以大带小,充分利用。
给孩子最好的,并不一定就是给孩子最新、最贵的。
支出B:是否换大房子
单独二胎政策一出台,催热了不少地产业。很多地产集团打着“给宝宝们一间温馨儿童房”噱头炒楼盘。不少爸妈们头脑一热,也开始考虑小房换大房。对于这一问题,家长们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孩子着想。但要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跟风,以致最后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教养计划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准备7
心理:安排好“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
家里多了一名成员,必然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动。年轻父母们在欣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长辈们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上的分歧,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安排好“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
心理准备A:再一次体会带娃的辛苦
经历过一次带娃的艰辛,很多年轻父母,特别是妈妈们都自认为经验丰富,对于带好第二个孩子充满了信心。但是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往往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人职业发展,是否真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呢?这时你需要提前认真规划你的带娃模式。
心理准备B:一碗水要端平
篇8
之前的改革可以部分依靠低成本来获得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即使改革红利并没有被公平分享,但借助广袤的领土,中国依旧实现了“用空间换时间”,通过各地不同的地方实验,为紧迫的改革赢得了时间,从而实现了依靠试点改革逐步推广的“渐进改革”,部分缓解了“城市化、老龄化和制度转型”带来的压力。
但这一切已经在改变,“廉价劳动力”即将成为历史。这一来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放缓,一边是出生率增长放缓,另一边是老年人增多;二来意味着劳动力价格将面临很大的上涨压力。由于这种转变是全局性的,因此很难继续通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继续推行“渐进改革”。也就是说,中国即将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那么将要如何应对由“城市化、老龄化和制度转型”带来的挑战呢?
就目前的城市化问题而言,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能进一步释放的经济潜力。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言,计划生育恶化了这一趋势,同时扭曲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供给。就制度转型问题而言,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流动不自由、劳动力成本又持续上升,都迫切要求实行制度改革来应对这些长期的全局性挑战。
一方面当然还是要在量上做文章,对应需要改变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即便放弃目前讨论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走全面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道路,恐怕也很难扭转劳动力供应放缓的趋势。理由是经济发展提高了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而计划生育政策则恶化了这一趋势,所以亟待全面改革。
另一方面则要提升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要提高人力资本。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唯有劳动力提升人力资本释放出的力量最大。典型的例子是企业家精神的释放,能带动巨大创新,从而产生“创造性破坏”,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制度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尽管技术进步也会推动制度转型,但技术进步的关键最后也是要落实到人。
篇9
就人口数量而言,广东申请二胎试点好像显得杞人忧天:全国人口最多,经济产出最大,且近年来人口迅速增长。但仔细审视,广东人口增长大多来自移民,据统计,超过1/4的广东居民是外省移民,许多人只呆几年就返乡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0至14岁人口为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6%。对此人口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少子化”社会,将直接导致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给人口均衡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如今,随着内地省份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广东劳动力的供应逐渐紧张,招工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若想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在家门口寻找到足够的劳动力。统计表明,几十年来广东省的生育率已暴跌。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广东女性平均会生4个孩子。上一个10年的中期下降到1.5个,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数。但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计划生育政策在广东农村执行得很宽松。在城市里,超生孩子的家庭只要缴纳金额不算大的罚款就行。换句话说,如果想生,许许多多广东夫妇早就拥有不止一个孩子了。然而,他们依然选择只生一个,广东出生率持续低迷,人口逐渐老化。
其实这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广东虽有内地最高的家庭收入水平,也是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省份,66%人口住在城市,拥有全国最高的教育水平,但三个因素影响生育率:收入、城市化和教育。简单地说,生活在城市里富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如今生孩子更少,生育更晚,每胎之间的时间间隔更长。在房价昂贵、居住面积小的城市中这种趋势更严重。对许多夫妇而言,在照料4名老人的同时,为二胎搬到更大公寓,这种成本太高了。即使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也难以改变现状。不敢生的问题不仅广东有,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按照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生存公式,“房奴”加“孩奴”等于“终其一生为奴”。这说明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生儿育女成本令人无法承受。
篇10
劳动部对部分省市妇女就业的调查表明,1996年底全国下岗职工女性占59. 2%。可见,在一胎政策实施期间,女性下岗率很高,性别歧视明显。如今在一些高层次的工作中,已经有女性的身影,但是普遍女性就业层次依然很低。女性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无形的障碍,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玻璃天花板”效应。康宛竹(2007年)用系统抽样法研究2004年深,沪两市上市A股公司女惶任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董事,监事,高管仅占13. 5%,公司高层中没有女性占有11. 9%。随着职位级别的不断升高,那么女性的就业歧视相应的也会加重,这样必然会影响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全面二胎“政策之下,对于女性就业的歧视将会越来越严重。3对女性就业的影响3.1女性就业准入门槛提高
用人单位大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未婚女性婚后产假的原因无形之中会被企业淘汰。在二胎政策开放之前,三十岁之后的已婚女性相对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但是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行,这一黄金就业年龄将可能推迟到四十岁左右。这样无形之中会增加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女大学生与女研究生的就业之路会更加的艰巨。这就使得在相同的条件之下,企业更加愿意选择男性。即便是女性还是可以获得工作机会,但是女性相比男性而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势必无形之中提高了女性就业的门槛。3.2职业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岗位往往需要职员拥有稳定的工作时间,例如一些科研项目,公司一些重大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等等。这时,公司在考虑该岗位人选时住往会关注女性是否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有生育意愿,甚至有些企业直接不考虑女性。因为女性如果有生育意愿,必然会使得项目有中断的风险或者是项目会临时更换负责人,这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3.3工作质量下降
根据研究表明,平均女性因孩子原因误工14天,而男性仅为0.5天。与男性相比,女性因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生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女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这样在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工作的投入度就会大不如从前,工作效率也会有所下滑。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甚至有些女性为了能够照顾孩子而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得不到相应的岗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女性的自我发展。4立法现状
第一点,我国现行对于女性就业方面的保护主要集中于《宪法》和《劳动法》,主要是:《宪法》中规定了就业平等权,这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就业平等具体体现在哪里,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另外,在《劳动法》中也指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对女性有性别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也对妇女的权益进行了相关保护,并且在我国《行政法》中也明确提出不可以无理由的解雇正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的妇女。5缺陷
~是立法上,法律条文规定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
虽然《宪法》、《劳动法》中都有提到女性就业的相关问题,但是其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只是表明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并没有具体的细则,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在这些法律规定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依据,这就造成许多企业可以肆意妄为在招聘时,公开的招聘启示中不会涉及性别歧视的条款,但事实在内部操作时,如面试环节,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明显有性别歧视。
二是法律本身存在的歧视。
在关于退休年龄方面,男性为60周岁,对于长期从事生产性工作的女性退休年龄为50周岁,对于长期在管理层面的女职工时间延迟的55周岁,女性工作年龄相对较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某些岗位会录取工作年限更长的男性,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是执法方面。
为了保护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国家设立了许多相关机构,但是从今年来的执行状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各机关的责任分工和职权相对模糊,无法各司其职,并且程序相对繁琐。即使女性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有时为了避免程序的繁琐,一般不会选择向这些机构申请救济,在执法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罚、处罚的数额为多少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定。我国缺乏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这些执法部门进衍监督。
四是保护范围过窄。
劳动法偏重调整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就业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处在求职阶段还未签订劳动合同,尚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方面却鲜有涉及。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就业歧视现象常常出现在的是后一种情况。同时相关意见明确规定公务员、军人和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这些行业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6解决措施
一是立法建议。
(l)对现有法律进行完善,《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公民维权的最基本依据,所以应该弥补《宪法》在女性维权反面的空白,打破现行法法律仅对公民平等就业权作出规定的局限性,为女性平等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
(2)有针对性的修订部门法,虽然现行的部门法,例如《劳动法》中对于女性就业行进了较为详细的固定,担任然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当前在修订这些法律时,应该适当增加惩罚性规定,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将《劳动法》中关于企业活动中对女性的歧视行为界定范围扩大到确定劳动关系之前。
(3)制定《反女性就业歧视法》,通过颁布新兴的法律,明确禁止各种形式的女性歧视。用单位性别歧视的行为五花八门,总体可分为:显性歧视和隐形歧视。显性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叨确规定某些岗位只招收男性,将女性拒之门外;隐性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并没有任何设计性别歧视的条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录取意愿中偏向男性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在立法过程中,更要注重对隐性歧视的限制。
二是执法建议。
(l)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简化执法程序。增强我国现设的关于保护女性合法权益执法机构的专fr]性,明确下设机构职能分工,完善部门管理体系,打破各部门相互扯皮的混乱局面。同时下设多个专门组织单位,并且各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各司其职,为女性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2)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将执法深入到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到企业招聘、企业运行、年度考评中,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对于用人单位中的任何歧视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充分利用求职者的监督权,若发现用人单位有歧视现象应立即向执法机构申请救济。
三是司法建议。
(l)增加宪法诉讼。女性就业歧视可通过现有的三大诉讼法进行法律救济,但《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女性权益得到保护的最原始的依据,所以增加宪法诉讼机制可更有效的保护女性权益。
(2)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采取的是仲裁前置诉讼在后的模式,此模武会加大劳动者申请救济的难度,增加救济成本,应取消。给予劳动者更大的自由选择权。
四是完善制度。
(l)健全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指女性在怀孕或哺乳期间会停止工作,为了保障其正常的需要而向社会获得的一种经济支持。在我国,这部分负担主要由企业来负担,所以导致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收女职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该减轻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将女性生育保险资金分散到社会中,将其社会化,为女性的权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完善受教育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女性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因此,为提高女性就业竞争力,需设立专门的机构与平台对女性进行就业培训。7结语
- 上一篇:全民健身的概念
- 下一篇:浅谈全民健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