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建筑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定义: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房屋称为建筑工程。人们对拟建房屋及其附属工程在建造前,对其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都得事先加以计算,以衡量自己有没有力量去建造它。因此,根据拟建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有关规定等,预先计算和确定每个新建、扩建、改建和复建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则称为建筑工程预算。
分类:按设计阶段划分,可分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设计预算两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在我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为高层建筑,此处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设计;建筑工程定额
一、课程体系开发综述
在课程开发时,我们实现了以下三个理念的转变:一是主观上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单一的、缺乏有机联系的分析知识点和能力点。二是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三是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应用起来。在课程的开发中,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整合,结合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个人发展目标、教学分析以及教学设计,通过从典型工作到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和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发。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确定造价员为造价专业的主要岗位。造价员的工作过程包括工程消耗的计算、工程单价的确定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通过定位典型工作,来确定教学领域中的学习情境。本课程总体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
1.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期定额的应用为主线,重点培养造价技术岗位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通过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善于科学分析信息数据的职业习惯,以及细心做事、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
2.课程内容必须够用,兼顾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性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如定额的内容编制以认识及理解为主,要求学生认识定额的内容组成,能根据定额的编制方法编制简单的定额;实践技能以应用定额为主。此外,对学由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选修实践项目。
3.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以真实项目为依托,通过工程现场与校内模拟实训场的结合构建学习情境,课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建筑项目为载体。校内教学以边讲边练为主,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定额的选用与换算。利用暑期引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通过工学结合,在现场工程造价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工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校内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四、教学实施
以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以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工程项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设计思路,参照技能考核标准及造价员考试大纲,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入实训项目中。坚持结合真实项目,实施教学做合一,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学习情境一:消耗量定额的应用。以实际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套用定额和换算定额的方法。在消耗量定额的编制中,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采用六步教学法,通过编制具体项目的消耗量定额使学生掌握消耗量定额的编制方法。具体实施过程:
(1)资讯和决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消耗量定额的含义和编制方法后,分析确定编制某分项工程的消耗量定额。
(2)计划和实施。分组进行消耗量的测定,首先,确定工作内容、测定方法及施工工序。其次,编制实施计划,进行分工协作,通过教师指导,将测得的数据分析并计算。
(3)检查和评价,参照省定额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习情景二:费用定额应用。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事先列举一些常见的工程材料,让学生到建材市场通过调查获取价格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材机单价的构成。
3.学习情景三:工期定额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项目为背景,通过查阅工期定额,引导学生完成建筑工期的计算。最后通过综合实训,综合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考核。考核标准分为知识部分和技能部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逐级递进考核,在期末考试中考核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过程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操作方法和职业技能。通过真实项目操做考试,考核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五、教学评价
通过改革,学生普遍认为在后续课程――建筑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学习中轻松了不少,对于工具书的应用驾轻就熟。
六、存在问题
一是本课程专任教师较少,校内实训场地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基价;费用组成;区别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the author's working practice of simple to 2003 "hubei province construction consumption quota and unity base price list" and 2001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quota" basic price and cost composition a comparison.
Keywords: hubei province construction consumption quota and unity base price list,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quota; Basic price; Cost composition; Difference between
中图分类号: 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鉴于冶建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多半是冶金厂房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计价经常采用全统建筑安装定额地方基价表,缺项部分执行专业定额的方式,所以分析全统定额与专业定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很有帮助,现根据我的工作实践简单的对2003年《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以下简称全统定额 )与2001年《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冶金定额)基价及费用组成做一下比较。
I、基价比较
《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的基价组成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和管理费。
《冶金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的基价组成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很明显的在定额基价中全统定额计取了管理费而冶金定额没有计取。这是两种定额在基价计取上的差异。
II、费用定额比较
2003年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
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四部分组成。
一、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一)直接工程费(项目工程费):是指消耗量定额的基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含主材或未计价材),机械费;人工费指消耗量定额中人工费。
(二)措施费包括施工组织措施费和施工技术措施费。措施费应计取施工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
施工组织措施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环境保护;
2. 安全施工;
3. 文明施工;
4. 临时设施;
5. 夜间施工;
6. 二次搬运;
7. 冬雨季施工;
8. 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9. 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
10. 施工降水、排水费。
施工技术措施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大型机械设备机出场及安拆;
2.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
3. 脚手架;
4. 已完工程及保护费用。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在措施费中增列了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点交,场地清理费。
二、 间接费由规费和施工管理费组成。
(一)规费指经省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收费项目,是不可竞争性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工程排污费
2.工程定额测定费;
3.劳动保险统筹基金;
4.职工特业保险费;
5.职工医疗保险费。
(二)施工管理费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管理人员工资;
2.办公费;
3.交通差旅费;
4.固定资产使用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
6.保险费;
7.财务费;
8.税金;
9.其他。
三、计划利润:是指按规定应计入建安工程造价的利润。
四、税金:是指国家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经费附加。2003年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价格项目表
2001年冶金工厂建设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
冶金工厂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四部分组成。
一、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
(一)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二)其他直接费:是指定额直接费以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2. 夜间施工增加费;
3. 材料二次搬运费;
4. 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5. 检验试验费;
6. 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
7. 特殊工程技术培训费;
8. 生产干扰施工增加费。
(三)现场经费: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临时设施费;
2.现场管理费;
3.远地施工增加费。
二、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组成。
(一)企业管理费,是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人工费;
2.办公费;
3.差旅交通费;
4.固定资产使用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
6.保险费;
7.工会经费;
8.职工教育经费;
9.劳动保险费;
10. 职工养老保险费及待业保险费;
11. 税金;
12. 其他费用。
(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短期贷款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三)其他费用,是指按规定再支付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定额编制管理费及劳动定额管理部门的定额测定费;按有权部门规定支付的上级管理费;施工调迁费。
三、计划利润:是指按规定应计入建安工程造价的利润。
四、税金:是指国家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经费附加。
2001年冶金工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表
对比会清楚地看出冶金定额的直接工程费是含直接费(即定额基价*工作量)、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的;而全统定额直接工程费(即定额基价*工作量),全统定额的直接费是含直接工程费、措施费,也就是两种定额的直接费和直接工程费含义是不同的,这个需要我们在合同谈判和工程预结算工作中要特别注意。
2001年冶金定额其他直接费中的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工程交点、场地清理费属于全统定额中直接费的施工组织措施费范畴。冶金定额现场经费的现场管理费和间接费的企业管理费中均含有管理人员人工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和保险费,这是由于冶金建筑工程的特殊性针对现场和公司总部双重管理而计取的费用,属于全统定额中定额基价管理费和间接费的施工管理费范畴 。
利润、税金等费用基本是相同的。
篇5
【关键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执行监督 机制构建
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七十三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作为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无疑是司法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具体执行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却因我国现行立法不够完善、制度设定过于原则等原因出现了执行主体混乱、案件适用范围不明确、执行监督乏力等现实问题。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是否规范不仅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人权的保障,而且对于规范办案程序,提升办案质量,减少办案安全隐患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亟需引起重视。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主体混乱
新《刑事诉讼法》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主体定义为公安机关。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检察机关自侦职务犯罪案件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则事实上基本由检察机关自己在派员执行,或者是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共同派员执行。究其原因:一是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均允许检察机关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二是检察机关对于自侦案件担心公安机关介入会对案件泄密而不愿公安机关介入;三是公安机关由于人少工作量大等因素,不愿介入检察机关决定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四是经费落实不明确,公安干警参与到检察机关决定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生活补助等相关费用由谁承担,目前仍无法律法规或政策加以明确。
(二)执行场所安全隐患多,难以符合规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了指定的居所应当具备三项条件,即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便于监视、管理;能够保证办案安全。由于上述规定较为原则,加之不能是羁押、监管场所以及专门的办案场所、办公区域,实践中很难找到既满足上述条件,又能与外界有效隔绝,保证侦查顺利进行的居所。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为节约成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指定的居所往往是固定的小宾馆、小酒店等,这些场所普遍缺乏必要的安保设施,且执行中也存在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规范发放药品等安全隐患,很容易形成变相羁押,也很难保证办案安全。
(三)适用案件范围模糊,难以准确把握
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案件范围。同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还规定了“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认定界线。虽然这些规定表面上看很全面、完善,但由于规定还不够细致,实践中办案单位仍然出现了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认定数额是以举报的还是初查认定的或是以实际查证的为准;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该如何界定在理解和把握上不一致等情况,容易导致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被扩大使用。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案件信息渠道不畅通,各业务单位、部门之间协作不到位
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第四款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赋予检察机关予以监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二十条则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权赋予了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但由于《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均没有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职侦、公诉部门,人民法院在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要通知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参与监督;对于检察机关侦监、公诉部门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监督的结果也没有规定向监所检察部门予以通报。且在实践中,办案单位由于考虑案件保密要求等因素,当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案件时也不会主动通知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执行监督,导致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在实践中及时、准确掌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案源信息仍然存在较大障碍,且对信息不畅缺少有力的监督手段。
(二)法律规定不明确影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成效
监所检察部门在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时必然要对照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执行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衡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是否规范。但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规定并不完善,监所检察部门也就难以有效开展监督工作。例如:由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均允许检察机关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且公安机关究竟该如何执行目前也无规范性文件加以明确,实践中监所检察部门对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执行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很难区分谁是真正的执行主体,公安机关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也就难以有效开展监督。又如: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场所和案件适用范围,如前所述,由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或较为原则或不够细致,监所检察部门在开展执行监督中对指定居所“保证办案安全”条件的认定;“特别重大贿赂案件”认定数额是以举报、还是初查认定或是以实际查证为准等也难以准确把握,也就难免影响监督的成效。
(三)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程序不健全,监督力度弱
目前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的内容和程序,《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只规定了五种违法情形监所检察部门可以提出纠正意见,但对于执行监督中发现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就超越了五种违法情形的范畴,是否可以提出纠正意见,是向决定机关、执行机关还是协助执行的检察机关法警部门提出都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具体问题。此外,《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虽规定了对五种违法情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但却没有规定具体有力的监督手段。由于纠正意见本身没有强制性,违法行为能否纠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纠正单位的认识、配合程度,导致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监督方式和手段单一,监督效果有限
目前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主要还是依靠不定期现场巡查、查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文书、询问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嫌疑人等手段,监督方式不够深入,监督手段相对单一,而且实践中还往往受到办案单位以正在讯问嫌疑人不便开展监督等理由加以推脱。这种监督方式和手段虽可以发现一些表面的程序性问题,但对于更深层次的为被监视居住嫌疑人、被告人通风报信、私传信件、物品;对被监视居住嫌疑人变相体罚虐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中止对案件的审查办理等违法情形则很难被发现。
三、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和机制构建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解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和监督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笔者对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完善执行监督机制构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立法,细化规定,提升法律适用性
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案件范围不清的具体问题,建议对“涉嫌贿赂犯罪数额在五十万以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以及“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等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形运用立法或司法解释进行具体规定,细化适用条件,避免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为常态化强制措施扩大使用。
同时,针对现行立法对于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的内容过于狭隘,监督程序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强制力的弊端。建议运用立法或司法解释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的具体监督内容,明确监督程序。同时,建议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增设监督的强制措施。如规定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不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后,公安机关应在十日内回复。无正当理由不回复的,检察机关应督促其纠正和回复等,提升监督的法律效果。
(二)加强内外沟通,提升实践操作性
检察机关一方面应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联席会纪要,出台会签文件等形式,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公安民警调配制度并由财政部门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期间的相关费用予以保障。加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场所建设,尽快建成既能满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生活需要又有较好安全防范设施,便于监督管理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专用场所。建立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落实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对于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案件后应及时将相关信息抄报决定机关同级的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决定机关变更、解除或者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应当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抄送相关法律文书等。
另一方面,应建立检察机关内部信息互通机制。监所、侦监、公诉、职侦、案管等部门联动,及时互通掌握的办案机关有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相关信息,以便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及时启动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监督活动。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监督成效
目前检察机关开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还存在手段单一,监督方式不够深入,监督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为此,建议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监督能力;另一方面,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开展执行监督时除应坚持传统的书面审查与实地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外,也要拓展、创新自己的监督方式,如建立办案机关定期向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通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期间办案相关情况制度;实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全程录音录像并定期移送监所检察部门审查;通过设立检察信箱等方式畅通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和辩护人的申诉渠道等,不断拓宽违法线索发现渠道,增强发现违法线索的能力,进而提升监督效果。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作为检察机关一项全新职能,对于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依法维护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规范的制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更加规范。
篇6
关键词:方法器具标注计量结果报告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检验批的确定
1、检验的批次要到生产现场或者包装现场进行现场的检测。检验人员要对待检的商品进行监督,严禁擅自变动检验批次商品。
2、对于在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仓库存放的大量的定量包装商品,应该按照同一批次同一位置进行存放,对于这样的大宗商品,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取分量检验的方式,把同一批次的商品分成几组,之后按组进行检验。
二、抽样方法的确定
1、等距抽样法。对需要进行检验的商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者一定单元数量进行抽样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一般适用于生产线形式的的产品合格检验。
2、分层抽样法。对于堆放的大宗商品,按照每层单位商品的数量,以特定的比例,在每一层抽取一些样品进行检验。
3、简单随机抽样法。这种检验方式就是从多个单位的商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方式主要适用于零售现场抽样检验。
三、计量器具的选用
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定量包装商品的扩大测量的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净含量应不超过0.2T(T为允许短缺数量),置信度要达到95%。这种置信水平会受到测试和测量仪器和方法影响。
四、净含量标注的检验
1、单件商品的标注
第一,定量包装商品包装的显着位置应适当,并明确标示净含量,并应列出产品名称,这些都应放到包装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上并进行独立的标注;产品说明书或其他标志性的文本应该清晰标注,不应该混杂。
第二,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在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单位写法问题,必须要清晰的注明单位的中文名称等。
第三,净含量标注。在进行检测的时候,一定要主要净含量的标注,不可以用“大于”、“小于”等文字或符号来进行标注,有的商品包装上出现净含量控制误差值,这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应该出现的。
2、多件商品的标注
有的定量包装商品包含多件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标注在符合单一的商品的包装要求之外,还应该符合下面的这些要求:
一是在一个包装的商品内如果包括多个相同数量的定量包装商品,就应该在标注每一个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以及总数量,并对总净含量进行标注。
二是在实际的检验中,应该针对包装内的商品来来确定检验商品的方式,对于需要分开销售的商品就可以拆开包装进行抽样检验,对于整体包装进行销售的商品,就在尽量不拆包装的情况下进行检验。
五、净含量的计量检验
1、皮重的确定
在进行皮重测量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包装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擦拭干燥才可以进行测量。除净的标准为以眼睛看不见表面还有残留量为准,切记不要尽情皮重本身的重量。在进行皮重的称量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对于包装的商品的内部物品以及附着物都被视为皮重的一部分,不能在称重时为了直接称商品而撕去外包装皮。
2、冷冻商品的净含量计量检验
这里所说的冷冻产品是指存储的时候处于冰点以下的已经凝固的商品。有些商品可能被保存在0℃以下,但它仍然是不凝固的液体,因此这类商品不能被认为是冷冻产品。冷冻商品按照加水与不加水两种方式,被分为无水冻和含水冻两种,进行测量的时候,含水冻商品在解冻后的水不能放到检测商品行列中。
3、固液两相商品的净含量计量检验
这类检测的商品多是各种肉类罐头,因为这样的商品在常温的情况下它的肉汤和油脂等仍然是处于凝固的状态的,只有对这类商品进行加热之后,才能使固体和液体进行有效的分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商品加热之后,分离出的液体一般包括汤和油脂,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要把油脂作为固体处理,一并添加到所要测量的固体的净含量中。
4、以体积标注净含量商品的计量检验
对于此类货物的体积,一般应在温度为二十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允许产生的温度误差为正负二摄氏度。一般进行标注净含量的体积测量检查方法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是绝对体积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易流动、粘度比较小的商品。在对这样的商品进行净含量的检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缸的准确性的水平应符合要求,液体包壁量应尽可能小,从液面上去进行读数值的测量,读数应该是准确的。
二是容量比较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透明包装、在光滑的上表面上进行流动的商品(如酱油醋、酒类等)的检测。这类商品的检测方法一般都是使用测量容量瓶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测量容器瓶的净含量标注的读数单位尽量与所要测量的商品的单位一致,这样能够使测量的数据比较准确,能减少读数误差。
三是采取密度测量法。此方法适用于密度均匀液体类的商品的测量,比如牛奶、食用油、饮料、酒等,这种测量方法大致原理与容量比较法相同,可以使用容量瓶进行比较测量,也可以使用带有密度值的量杯进行测量,密度杯在使用前要做好标定。
六、检验结果的评定
1、标注的评定
凡是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都被视为净含量标注不合格的产品:商品包装的显着位置没有正确、清晰地标注净含量;没有按照测量的基本要求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净含量标注的字符高度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同一包装中包含了几件同种定量包装商品或者同一个包装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定量包装商品,没有标出单一商品的净含量,没有标注商品的总件数和总净含量。
2.净含量的评定
对于定量包装商品要求执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商品以及允许净含量短缺的定量包装商品,必须进行严格评估;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的,就可以按照下面几项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如有有不符合的,就属于不合格的商品:一是抽检商品的实际的样本平均净含量小于样本实际含量的修正量;二是单件的定量包装商品,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数量要求;三是定量包装商品短缺的量大于标准要求短缺量的两倍。
七、检验报告的出具
最后在检验完成后要进行检验报告的出具,检查报告应包括足够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客观和标准化。并按照检测的结果给出相关的检测结论,一般在报告中有几下几种需要出具:一是检验批的净含量标注符合要求是合格的,就可以给出总的结论是:检验批的净含量标注和净含量合格;如果如果检验批的标注合格而净含量不合格,总的结论是:这个批次的商品净含量标注合格,净含量不合格;如果检验批的标注不合格而净含量合格,就可以给出总体结论是:检验批次的净含量标注不合格,净含量合格;如果检验批次的净含量标注和净含量都不合格,总体结论是:检验批的净含量标注和净含量都不合格。
参考文献:
[1]姜玲.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计量,2008,(09)
篇7
关键词:整体组合顶梁悬移液压支架 边角煤柱 支护
0 引言
望云煤矿分公司现采3#煤层。受庄头大断层(落差60~84 m)影响,井田内次生断层多,布置正规综采工作面难度大,直接造成大量的边角煤柱滞留回收问题。以前,采用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进行边角煤回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面产量低,材料消耗大,安全生产条件差。
1 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煤层厚4.4m,倾角3~6°,硬度f=1.5~2,局部夹矸石,厚0.10m左右,节理、裂隙发育,单轴抗压强度13.7mpa,单轴抗拉强度0.84mpa,属中等硬度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赋存较稳定。工作面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2m左右,极易冒落,直接顶为中砂岩,局部含粉砂岩,可以随采随冒,老顶为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质地坚硬,钙、硅质胶结,一般不易冒落,煤层底板为黑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顶、底板硬度。顶煤冒放性为三类,适合于放顶煤开采。
1.1 工作面布置
工作面走向230m,倾斜75m,倾角平均5°采用“u”型方式布置,运输巷及回风巷均为单巷。全工作面75架支架,配备sgb620/40t型刮板机1部。
1.2 支护设计
根据矿压理论,工作面支架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8倍采高顶板岩石的重量,现取8倍采高的顶板岩石重量计算:
p=k×h×l控×b×γ×g
=8×2.2×3.6×1.0×2.5×9.8=1552 kn
式中:
p——工作面上覆岩石所需支撑阻力;
γ——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5;
h——工作面采高,2.2m;
l——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取3.6m;
b——支架宽度,0.96m;
g——重力换算单位,取9.8;
k——上覆岩层厚度和采高之比,一般为4~8,取8。
所选用的zh1600/16/24zl型支撑式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1600 kn,经验算比较,所选支架支护强度符合要求。
2 与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对比
2.1 xdy-1t型分体顶梁悬移支架存在问题
2.1.1 移架、支柱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
2.1.2 支架横向稳定性较差,老空顶煤回收率超过70%。顶板来压时,老空方向推力容易推跨工作面支架而发生安全事故。
2.1.3 全工作面铺顶网,金属网消耗量大,吨煤生产成本增加4元,后工作面顶煤回收率也受到一定影响。
2.1.4 工作面支架支柱支护工作阻力较低(18mpa),顶板来压均需支设大量戴帽中柱,坑木及单体柱消耗量均较大。
2.2 zh1600/16/24zl型整体支架优点
2.2.1 移架操作时,工人只需操纵集控阀组将前后4柱同时提起前移,动作简化,速度快,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回采工效有效提高。
2.2.2 支架稳定好,不倒架。工作面所有支架通过托梁系统连为一体,使得支架稳定性及安全性大大提高,工作面不会出现倒架、扭架现象。即使支架上方出现局部空顶现象(宽度≤3m,高度≤1m)或未支撑好,相邻支架将抬着该支架并帮其支护顶板。
2.2.3 护顶面积大,放顶煤不用铺网。该支架顶梁采用整体箱式结构,宽0.96m,长2.6/3.0m,护顶面积可达到95%以上,对顶板实现了全封闭管理。破碎顶板工作面不会出现漏顶现象,也不会出现分体式支架的网兜现象。
2.2.4 对松软底板工作面适应性较强。该支架在坚硬底板工作面使用时,可不用底盘;在中软底板工作面使用时,支架可两前柱共用一个底盘,两后柱共用一个底盘;若工作面底板非常软时,支架前后4柱可共用一个底盘,底盘面积可达1.2m2以上,可有效解决工作面支柱严重穿底现象。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整体顶梁悬移支架护顶面积大,基本取消了铺设金属顶网工序,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后工作面顶煤的回收率,但支架后侧流矸可能会大量涌入工作面发生伤人安全事故。
3.1 解决办法
3.1.1 根据煤层倾角合理布置工作面,尽量采用仰采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放顶煤和移架过程中支架上方矸石大量涌入工作面,同时也可防止采空区侧冒落的顶板矸石冲击支架后柱。
3.1.2 禁止正对放煤口捅煤,大块煤可临时提起1棵后柱,严禁将支架两后柱同时升起,防止大块煤矸涌出伤人。必要时,采用防串矸设施进行临时遮挡,流入采场的大块矸石要尽量堆放采空区侧。
3.1.3 移架应选择采用邻架操控方式,所移支架前后5m内严禁无关人员驻留。
另外,由于该支架为整体顶梁悬移支架,工作面所有支架均被托梁套联接成一整体。虽支架横向稳定性得到加强,但支架组合梁上下、水平弯曲的活动空间也因此受限。工作面内局部坡度较大、顶板出现较大高低错差或者遭遇地质构造时,就容易造成局部地段空顶接顶不实现象,或发生支架上串、挤架、损坏托梁问题。为此采取:
3.1.4 加强工作面“四直、一平、二畅通”管理力度,即:煤壁直、煤溜直、支架直、托梁直、支架平、工作面上下出口保持畅通。
3.1.5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若遇地质构造或顶板不平时,在开帮煤后应及时在支架顶梁上方铺垫小方木接顶处理,保证支架接顶严密;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时,须在支架上方铺设金属顶网。
3.1.6 回采过程中遭遇地质构造时,应尽量使工作面保持大致同一坡度,必要时可在局部地段留底煤或破底板推进。
篇8
关键词: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节能
通常情况下,公共建筑的外墙以混凝土或者粘土砖为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幕墙被广泛地应用到公共建筑上[1]。玻璃幕墙相对于混凝土或者粘土砖来说保温性能比较差,不能有效阻止夜晚热量的散失,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来说,玻璃幕墙热量散失比较快,会增加空调的使用,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玻璃幕墙节能分析和研究,使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更加节能。双层玻璃幕墙和真空玻璃幕墙是提高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保温性能的最有效和最常用的两种幕墙,通过双层玻璃幕墙和真空玻璃幕墙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有效节能。
一、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
双层玻璃幕墙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从而促进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为了对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从双层玻璃幕墙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以及具体分类来进行相关研究。
1、双层玻璃幕墙的含义
双层玻璃幕墙由内外两层幕墙组成,在这两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可以进行有效地换气通风,因此双层玻璃幕墙具有热通道的功能[2]。双层玻璃幕墙又被称作热通道幕墙和呼吸式幕墙,其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内外两层之间的空隙设置了出风口和进风口,这样就能使通风层可以实现自由的开合,从而使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有利于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
2、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
在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使用双层玻璃幕墙能够达到保温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双层玻璃幕墙在内外两层玻璃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样就能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从而实现保温的目的。
3、双层玻璃幕墙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双层玻璃幕墙根据通风层的具体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双层玻璃幕墙和敞开式双层玻璃幕墙。首先,封闭式的双层玻璃幕墙使用中空玻璃和断热材料来对公共建筑的外墙进行封闭式的处理,封闭式的双层玻璃幕墙内层既可以设计成开启玻璃,也可以设计成单层玻璃。封闭式的双层玻璃幕墙的换气层和公共建筑的整个通风系统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空气的循环,从而保证内部的玻璃幕墙的温度和室内的温度相同,这就是封闭式的双层玻璃幕墙能够实现保温和节能的关键。其次,敞开式的双层玻璃幕墙的外层是非断热的单层玻璃,它的透过率非常好。敞开式的双层玻璃幕墙的内层和外层之间也存在着通风换气层,在通风换气层的两端有排风和进风的相关设备。在寒冷地区,冬季的室外温度非常低,那么我们可以将敞开式的双层玻璃幕墙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关闭,这样双层玻璃幕墙的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中间的空气就不能自由流动,无法排出,当夜晚来临时,室内的热量不会迅速散失,从而实现了保温的目的。总体来说,在冬季供暖时,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中应用双层玻璃幕墙可以节约43%到51%的能源。
二、真空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
真空玻璃幕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将两层玻璃之间的中间层达到真空的状态来阻断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实现保温和节能的目的,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来说,使用真空玻璃幕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隔断噪音和抵抗风压。接下来我们从真空玻璃幕墙的含义、工作原理和保温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1、真空玻璃幕墙的含义
真空玻璃幕墙主要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的中间层的空气抽走达到真空的状态来实现保温和节能目的的一种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幕墙所使用的两块玻璃平板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大约在02毫米以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两块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抽空,可以达到一种真空的状态,这样室内的热量就被真空的玻璃幕墙有效阻断,不能实现快速的散失,因此就会使得室内温度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2、真空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
对流传热是玻璃传热的最主要的方式,它占玻璃总传热的75%左右,因此通过将玻璃平板之间的空气抽空,从而达到真空状态可以有效减少玻璃幕墙的对流传热[3]。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都是由两块相互间隔的玻璃组成的,因此二者在结构方式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真空玻璃两块平面玻璃之间的中间层是真空的,而中空玻璃两块平面玻璃之间的中间层是大量的空气。其次,真空玻璃两块平面玻璃之间的距离在02毫米以下,而中空玻璃两块平面玻璃之间的距离在10毫米以上。
3、真空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
真空玻璃有着非常好的保温性能,有关资料表明,厚度为5毫米的真空玻璃,其保温性能相当于360毫米厚的粘土砖。另外还有资料表明,使用真空玻璃幕墙的公共建筑,其空调能够节能一半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真空玻璃幕墙的良好的保温性能。除此之外,真空玻璃幕墙还具备非常优秀的防结霜性能,因为真空玻璃幕墙的内层是真空的,因此其温度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而迅速降低,这样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而言,真空玻璃幕墙可以防止冬季室内出现结露的现象。另外,我国寒冷地区一般都多大风地区,真空玻璃幕墙的两块玻璃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其抗风压的性能是中空玻璃的2倍左右,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抗风压性能、总体来看,将真空玻璃幕墙应用到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温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能耗比较大,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保温,因此,提高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是实现节能目的有效方式。双层玻璃幕墙和真空玻璃幕墙有着非常优秀的保温性能,双层玻璃幕墙由内外两层幕墙组成,在这两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可以进行有效地换气通风,从而可以实现保温的目的,真空玻璃幕墙将两层玻璃之间的中间层达到真空的状态来阻断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实现保温和节能的目的。将双层玻璃幕墙和真空玻璃幕墙应用到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中可以有效提高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节约因供暖所耗费的能源。然而科技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当继续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使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节约更多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刘启波,周若祁.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群评析及构建[J].建筑技术,2014,11:1045-1048.
篇9
关键词: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物;防雷设计评价;防雷级别分类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6-0061-03
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方案技术评价,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设计单位所作的防雷设计施工图或方案,就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技术评价。目前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所依据的规范主要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防雷装置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等。
而对公共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给出的定义是指用于公共目的的建筑物,而结合《消防法》(2009版)给出的解释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这个概念,新《消防法》(2009版)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出于社会公益目的或者是纯商业目的的公共建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单个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且其建设地址常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人员流动量大,建筑物内容纳的人员数量多、密度大。对此类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评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如何充分发挥防雷减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驾护航的作用。
下面就分别从几个方面就此类建筑的防雷设计方案技术评价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1 防雷级别分类方面
根据2011年10月启用的新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这与之前的旧规范在防雷类别的划分上有些许差别,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应查阅设计图中的防雷平面图和立面图,取其长宽高数值,计算该建筑的等效截收面积,结合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来计算该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以便给予其准确的防雷分类。因为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决定了应以什么样的的标准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所以准确的防雷类别划分,是设计方案评价重要的第一步。
若建筑物的形状较复杂,难以直接量取其长宽高尺寸,有条件的话建议联系设计单位,获取该项目设计图纸的电子版,通过计算机CAD作图法,来计算其等效截收面积。
2 直击雷防护方面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直击雷防护,是此类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重点。其评价方法,主要审阅该项目的天面防雷平面图、基础接地平面图及立面图等,评价其天面避雷网格是否符合该防雷类别标准,引下线间距是否达到该防雷类别要求。天面各类金属物是否与防雷装置良好连接,非金属物是否在防雷装置滚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带支架的高度是否达到150mm的要求等。
若该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计高度超过45m,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相关规定,查看其接闪带是否沿屋顶周边敷设,是否敷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如若未按规范执行,则应提出意见。屋面设计有阳角的,我们出于防雷安全的考虑,建议其在阳角处设置短接
闪杆。
3 均压环及侧击雷防护方面
均压环,顾名思义,主要作用就是均压,其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该环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避免因高电位差而产生的危险放电现象。一些设计单位会在设计有均压环楼层的防雷平面图上详细画出均压环的敷设方法,这比较容易让我们评价该建筑均压环的设计,而较多的设计单位则是在电气设计总说明里以文字方式表述其均压环的设计方案。《防雷装置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里,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明文要求其从首层起每两层设计一个均压环,并将每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的预留端子作电气连接。由雷电学的相关原理可知,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雷电流,特别是电流值较小的雷电流,不单只会从建筑物的天面击中建筑物,还可能会从建筑物的侧面击中建筑物,所以在设计均压环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将每层的金属门、窗与就近均压环可靠连接,做侧击雷防护使用。
而目前有许多像大型商场之类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在设计上为了美观都喜欢采用玻璃幕墙做外墙,对于这种设计有玻璃幕墙的建筑,我们要求其每层均应设计均压环,并将每层的玻璃幕墙与均压环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对于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内常设计有的自动扶梯,其自动扶梯导轨上下两端应接地,以实现等电位连接。
4 SPD设置方面
SPD即浪涌保护器,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产生的瞬态波对建筑管线系统的破坏。新版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于SPD的要求较为详细,除了对其安装的位置做了要求之外,还对SPD的具体参数做了详细要求。所以我们在评价其电气系统图时,除查看其SPD是否安装、安装位置外,还要查看其所示的参数值,即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和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是否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对于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内常设计有的封闭式电梯和自动扶梯,由于封闭式电梯作为一种特殊场所,若电力线路遭受雷电电磁脉冲侵入,导致线路损坏,人员会被困于封闭的空间内,造成危险。而自动扶梯作为一种载人的活动装置,其电力线路若遭受雷电电磁脉冲侵入,同样由于电力中断、运转突然停止而导致人员挤压和摔倒,造成危险。所以我们要求电梯和自动扶梯各自的专用配电箱内都应加装一级适配的SPD。
对于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里常设计有的自动消防报警装置,其连接至消防报警中心的119电话外线也应加装一级SPD,以保障其与城市消防指挥中心的通信畅通,及时将火灾危险情况通知消防指挥
中心。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无论是其设计方案还是建成后使用,都存在其特殊性,要做好此类建筑的技术评价,首先要了解这类建筑的特殊性,包括建设地址、建筑规模、内设装置、内部布线方式、今后大致的使用人数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充分地、准确地利用相关规范,对其做出一个客观的、正确的技术评价。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防雷装置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
[4] 虞昊,等.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篇10
关键词:地域性;城市文化;城市价值;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建筑
Abstract: Regional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urban culture and urban val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ulture come from the history,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ty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variety of urban public life. The urban public space is the stage of urban culture. The architecture in the city build the urban public space. At the same time, urban public space has become the soil of the express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al. The architecture, which considers the urban public space, reflects the character of the urban life. It will be the basis of the contemporary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not only meets the request of variety, regional urban life, it can further inspire the passions and creations of the citizens to make more vitality urban life form. The characters of urban life create the urban culture; urban culture creates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city. And the architec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catalytic role in the process.
Keywords:regional;urban culture;urban value;urban public space;urban public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063-02
1城市地域性与城市文化体现
城市地域性一直是备受关注和比较沉重的话题。在以往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规律性,物质形态的城市建筑、自然景观等变化也是缓和并具历史传承性的(图1),城市由于不同时期的功能需求而产生延绵式的变迁且与城市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文化构成城市空间和形态地域性的源泉而非包袱。但在当前城市化急速发展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物质形态的还是非物质形态的城市文化均受到了巨大冲击,经济和信息的全球一体化,使得规划理念、设计手段、建筑形态等均产生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向也使城市地域特征逐渐模糊化,而且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从多方面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如交通方式(依赖机动车)、工作性质(写字楼内进行)、生活方式(购物、休闲、会友)等,从表象上看人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差不多的活动,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同质化”和“趋同化”,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面临着“特色危机”,所以人们开始呼吁城市文化特色的重塑和城市文化理想的回归。
2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地域性的窗口
基于城市文化对地域性的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生活的舞台成为体现城市地域性的窗口。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集中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环境、市民生活形态,因而当前城市建设若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上多做文章,对于孕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文化、体现当代城市的地域性是至关重要的(图2)。
中国的城市急速建设和发展,优秀的建筑也在不断涌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城市不断扩张、旧区大规模改造,城市中作为实体的建筑物大量增长,城市空间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变得越来越缺乏,而且既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建筑也不能真正满足市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城市中人的活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也必然是多样的,这不是“通道式”和“孤岛式”的开放空间能满足的。建筑作为城市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在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上责无旁贷,但由于公共性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在这一方面少有作为。因而建筑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来创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强化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要让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有机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从户外空间、灰空间到室内空间的层次感,适宜市民进行各种类型城市生活、各种公共性的社交活动,具有活力和具有场所感,并在实施过程中让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取得共赢。
3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
人是建筑的主体,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人们生活的环境,这一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城市中与人的活动紧密相关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包含诸如广场、街道、绿地等形式的空间,且都与建筑相关,建筑物起到了限定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支持、形成城市标志物等的作用,是与人们认知城市公共空间直接相关的要素。生活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通过建筑来感知城市公共空间,因而从城市视野看建筑,建筑可以说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者(图3)。
地域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从建筑在城市中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筑的城市价值,分析建筑是如何为城市公共空间作贡献,以避免“唯形式论”争论的尴尬。尽管通常人们在谈论建筑的时候会更多地关注建筑风格、形象,而实际上建筑是否能真正为城市居民创造生动活泼的、承载地域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才是决定建筑成败的关键,这也是由建筑及城市本身目的所决定的。扎哈・哈迪德有一句名言:“建筑不是去占有一个场所,而是去定义一个场所。”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城市价值,如果建筑能够定义一个场所,创造一个城市市民喜欢的城市空间,那么其价值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从而产生对形式的认同。
因此,从建筑的城市价值分析、研究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为建筑如何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相关的操作模式;第二,为城市规划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第三,为评价城市公共建筑及重要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一种新的价值体系。
4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现状
文化特色是城市发展的主题,任何城市的文化特色都不是短时期内创造出来的,当前大规模的造城活动在短时间内是谈不上积淀的。当今城市文化既面临着传统文化形态逐渐淡化、地域文化特征日益趋同的窘境,同时又承担着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历史使命。
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市民的生活形态(图4)。以前的城市容纳着市民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与这些活动相适应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成为城市体现文化的舞台,因而城市的地域性自然而然地由这些市民文化中体现出来,而非刻意地在城市建筑物的外形上用某些符号表现出来。这样质朴的城市生活在我们当下的大都市中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成为城市标志的大型公共建筑,而城市鲜活的文化却在走向消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认为并不是这些建筑没有传统的符号象征,而是我们目前的城市建设正将目光集中在如何建设建筑物上,而在建造这些建筑物时如何去营造城市公共空间却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正是建筑的本位观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内涵的缺失,离开了城市生活舞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物则失去了地域性表达的土壤。
5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多向发展变化的趋势:更广范围更深层面适应人们活动提出的要求,即多层次立体化组合,即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化;打破不同类型空间之间的界限,加强室内外的渗透和沟通,即城市公共空间的室内化;综合各专业、各层面、各因素,适应多方面需求与条件,即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化。
5.1立体化
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化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已经被证明是克服交通矛盾、提高土地使用率、解决人车分流、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立体化开发,意味着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发展,在垂直方向上又包括向高空和向地下发展两个方面。国外又将空间立体化发展称为“三维化发展”。
5.2室内化
现代城市功能日益复杂,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一定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同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方向正在逐渐打破原有建筑、规划和景观的界限,使各领域交叉渗透,统一在一个整体之内。因此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也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向,室内外空间概念的界限被打破,室外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室内空间相互渗透,室内空间呈现出室外化的倾向,而室外空间也正在向室内演化。
5.3综合化
综合化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化最主要的趋势,同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有可能同时表现出好几种特征。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民主社会中,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满足广大市民越来越丰富的要求。同时,现代社会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是从前所没有遇到过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通过单一手段就能解决的,往往都需要用许多手段综合解决。因此,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同时解决多个问题、满足多种需求的综合化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德民.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04) .
[2]王志辉.谈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营造[J]. 美术大观,2010,(03) .
[3]张葳,朱雯.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微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2) .
[4]刘华英.城市公共空间的规训功能――以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0,(01)
[5]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S1).
[6]杜佳,胡争艳,王丽丹.新城市主义与城市公共空间品质[J].华中建筑,2005,(06).
[7]黄天.社会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J].安徽建筑, 2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