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展望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展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十年来国内朱光潜研究综述 “课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 国内近十年来关于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国内性教育研究三十年:文献计量及内容分析 近十年来国内显义研究研究综述 十年来四川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科学基础方法论》十年来对国内方法论研究的贡献 国内语言测试构念效度验证研究近十年来的发展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十年回眸 十年来国内协商民主研究:梳理与评价 近十年来国内邮轮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近十年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内公共考古学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内教育博客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教师语言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大学生兼职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2003―2012)国内人格发展研究概述 近十年来国内竞争情报研究进展 十年来国内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理论学刊,2002,(5):57-60
[4]吕卫华.时间管理与青少年成长[J].当代青年研究,2007,(7):75-80
[5]刘燕.时间管理倾向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95-96
篇2
做好农技信息服务 实现发展新跨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信息服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地方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技术棚架”现象。开封县农业局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实现了新跨越。近日,记者对开封县农业局领导进行了采访,该局局长李清来对搞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实现新跨越充满了信心。
在开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封县农业局狠抓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确保了该县农业连续五年持续增长,粮食平均商品率达65%以上,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3.9亿公斤。开封县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具体来讲,该县农业局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主要实现了五次跨越。
1.发放信息宣传单的服务时期。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县农业局在农作物管理关键时期,将《麦田春季管理》、《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麦收后的棉花苗期管理意见》、《秋作物播种管理技术要点》等资料印成技术明白纸张,张贴到村,或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问题。
2.以技术培训为主的服务时期。90年代中后期,县农业局积极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或奔赴乡村,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截至2008年底,累计培训农民70多期,培训农民群众3.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
3.以电视讲座为主的服务时期。进入21世纪,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处在农村生产一线的农民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下降。乡镇改革取消农业8大站,使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基本断层。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农业技术服务有了很迫切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李清来局长深切地感受到要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情况下满足农民的技术服务需求,才能切实解决乡镇和农民之间的技术棚架问题。为此,他们与县电视台合作,创办电视技术讲座。每到农作物管理的关键时刻,就播放田间管理技术讲座,每周4次,直观地将田间管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使农民一目了然。
4.以手机短信为主的服务时期。2006年元月份,该县农业局为了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对温室蔬菜产生的影响,将温室大棚集中区域的科技示范户手机号码统计起来,纳入移动信息平台,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及时地把关键技术传授给示范户,由示范户辐射带动周围农户,初步实现了技术直接入户。扩大了农业技术服务范围,缩短了技术人员与种植户之间的距离。尤其是2008年在冻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温室大棚户及时掌握了应对灾害天气的关键性管理技术,全县没有出现塌棚及毁苗现象。自2008年元月份以来,共发送短信40余期,惠及农户6000户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5.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服务时期。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县农业局先人一步,应用计算机把图、文、声、像综合集成,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和LED显示屏的生动性、可视性、直观性等特点,进行技术管理和推广,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传播,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
展望未来,李李清来局长谈了县农业局的长远打算。
一是,多项技术并用,加快开封县农业信息化进程。在开封县农村应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技术方面,建立利用全国农业技术成果的可视化远程技术推广体系,加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完善和建立开封县多媒体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使全县逐步实现数字化农业信息服务,达到信息共享,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成为现实。
二是,加强农业网络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县农业局将建设各类农业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数据库,建立数字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篇3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站)的责任使命
就目前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当地政府举行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优秀文化,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举行一些必要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非营利性。文化馆就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共文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实现文化馆的数字化
为了保证文化馆能够真正发挥其效能,要落实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工程以及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统筹,不断拓宽维护群众文化权益的途径,对群众文化服务功能进行创新,实现优秀文化资源的创新。
(一)要建立文化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平台,县级的文化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络,建立各个乡镇的基层服务点,要加强基层的远程教育,同时要加强内部的整合力度和管理力度,不断扩大总的资源量,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做好惠民服务,加强对农村地区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要有效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与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二)要建立数字图使馆的推广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就是要建立虚拟的图书馆网络、数字图书馆平台以及资源库群,从而形成比较完整和规范的体系,更好的做好数字文化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不断扩展资源量,实现文化资源的贡献,最终形成很大规模的效益;同时还要从根本上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要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有效的增加服务人民的需要,加强文化站标准化、开放性以及现代化的建设,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和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工作,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实现文化站资源量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均衡增长。
三、文化馆要不断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文化观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群众文化包括文化活动、文化工作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性的特点。文化馆在进行创作群众文艺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我生活、我表现、我创造”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包括很多具有内涵丰富的形式和精神。很多的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来源与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方韵味和民间特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因此,文化要不断积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猜疑,在精神得到满足,提高活动的情趣,体现民间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点。
(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挥文化馆的职能:文化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责,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帮助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风格、信念以及道德,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创新精神,培养人民群众热爱加强和追求艺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操;保证人民群众在劳动之余,能够积极投身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同时文化馆要落实好各项活动和任务,不断发现和培养各种民间艺术类的人才,大力发展当地的民间艺术,不断丰富城镇和乡村以及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具有极具特色的基层文化团队,不断丰富各种文化建设的门类,有效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另外,文化馆要不断组织和策划大型的文艺活动和比赛,不断建设业余团队的队伍建设,做好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专业人员文化艺术培训,最大限度地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二)要把握好最先进文化的方向:文化馆在落实各项活动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下,抓住文化工作的根本,要以现代科学的理论不断武装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采用正确的舆论进行合理引导,大力发展先进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有效消除和改造落后消极的文化,坚决抵制各种出现的腐败和腐朽的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道德信仰。另外,文化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时代前沿和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积极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文艺方针的政策和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在当地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形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其繁荣发展,保证各项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和形式多样。利用先进的文化不断净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不断开拓县级文化馆落实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和新思路,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建立群众文化活动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进行引导和创新,加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拓宽维护群众文化权益的途径,对群众文化服务功能进行创新,促进群众文化和谐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怡然.台湾地方文化馆研究:理念、实践及启示[D].云南大学 2013
篇4
关键词:通信;消防指挥;数据库技术;消防通信
Abstract: this paper as the foundations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of database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pray for the fire communication command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ticle fire command system database technology to the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its own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mand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and fire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mand system development trend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communication; Fire service; Database technology; Contro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N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深入到各行各业,然而这些应用软件都必须基于数据库技术之上,因此数据库技术相当重要。面对当前的新技术和当前火灾的新特点,必须实现消防警报接入的数字化,灾情判断智能化,指挥系统网络化,人员调度集群化以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想实现以上的消防需要,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消防指挥平台,其中数据库技术是其实现的后台技术,是其实现的基础。因此加强数据库技术在消防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数据管理的方法,能够高效的获得并处理信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的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数据库技术在某一领域应用往往要结合一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数据库系统。
二、数据库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库系统在城市消防通新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 以及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三个地点。过程上分为火警受理、火警指挥火警相关信息查询三部分组成,对数据库的功能、性能和内容有以下要求:
(一)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对数据库的功能要求
一个城市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包括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站点、移动指挥中心、消防重点监控单位、联防辅助单位等组成。在一次的火警的过程上又分为报警阶段、火警受理和信息收集阶段、通信指挥中心综合调度阶段。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数据库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数据库应包括火警接收、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下达出警命令、火场事故处理辅助计划、灭火作战记录等。
2.能够方便显示火警电话呼入和报警主叫号码以及用户名称和地址。
3.有方便的数据统计窗口,对报警信息详细的分类统计。
4.能够自动或人工对火灾类型进行识别,制定出警方案,下达出警命令。
(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
作为一个城市消防的主要组成部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数据库应满足以下的性能要求,
消防案件报警时,数据库消防案件受理子系统必须做到通信网络的畅通,通过数据的准确全面的采集、以及完备的与消防有关的信息。他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1.火警电话受理,对报警人,报警人的电话和报警主叫号码以及用户名称进行记录。若能拥有足够的硬件资源,配有电话报警的录音系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确定火点,根据报警人所提供的报警信息,确定火点发生的位置,并结合自身数据库提取有关的GIS数据,完成火点定位。以便对火场地点的信息进行完善的查询,方便出警信息的编制。
3.案件记录。记录火警案件的信息,通过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火警立案信息,对立案时间、报案人、报案人的通讯方式、案件类型、案发地点等。
确定合理的调度方案。根据火场位置确定最近的消防站点和其他可利用资源。
(三)数据库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提供的内容
为满足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功能要求,其数据库数据应包括以下内容:
1.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消防水源分布、消防救援工具数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当地气象数据、化学品数据、灭火救援解决方案、不同火灾特性数据、出警灭火记录、模拟训练记录。
2.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包括:
(1)消防站点分布及消防实力。详细内容包括站点名称、主要负责人姓名、消防战士数量及质量、通信员姓名、消防车辆编号及状态、其他消防用品配备情况。比如,消防救援用品名称、数量和质量、放置地点等。(2)本市的消防地图,不仅要包括城市的消防地图,还要包括城乡结合部和远郊乡村地图,要详细到街道。包括街道的名称编号、宽度、长度、及路面情况以及其岔路口。标明附近的消防站和相关救援单位的分布,火灾现场的消防水源分布、消防器材分布等。对水源的数据应详细到名称、位置、水量、压力、管网及其接口分布等。
三、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效率
从以上我们基本知道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对数据库的基本要求,那应该给消防通信指挥系统配备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库,怎样配置数据库呢。对此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要根据所在城市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决定。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预算、城市规模,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数据库容错能力等。要根据不同的预算来确定要实现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功能和规模,让后再根据功能和规模来确定系统需要数据库的软硬件达到的水准。
四、未来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数据库应用展望
例如已在部分省市实施的三警合一的模式等。目前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我们看一下数据库在其中的作用。
(一)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一体化
为了能实现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率,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情况和巨大数据流,实现各通信单位的互联互通,各设备的集中管理,对数据进行控制和共享,数据库智能化水平必须提高。(二)虚拟城市技术
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虚拟城市成为可能。将会给未来的消防通信指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小房官兵的作战效率。作战指挥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场情况。以便迅速做出作战部署,节约时间。实现消防作战的快速反应、智能决策和科学指挥。要想做到以上几点,其数据库就必须满足存储虚拟城市对大数据量的存储要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三)城市监控网络分布及其智能化
为了提高城市的防火救火能力,就必须加大对城市的火灾发生情况的监控力度。提高监控设备对火灾火情的判别与应对能力,这就要求监控设备必须拥有一定的智力,其智力需要大数据量的支持。没有一定的数据量也就没有相应的智能化水平。所以说必须保证监控设备的数据储量和运算能力。
结语:
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的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正由原来概念逐步走向现实应用。数据库技术作为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必将在未来的西方通信指挥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消防通信指挥中心要不断加大自身数据库管理人才的管理力度和培养力度,提高消防指挥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德群.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3)
篇5
二、项目规划情况由于七个克木人居住的村距坝区较远,最远的曼咪村距嘎洒镇政府有20多公里,因此在项目规划的初期,根据投资情况我们提出用直播卫星覆盖的解决方式,来解决七个村小组的看电视、听广播问题。采用直播卫星方式,每户投资仅340—360元,可以收看到包括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各省卫视节目在内的47套电视节目和3套广播节目,比用光缆方式解决所用投资要少得多。方案提出后,克木人群众提出了要看州和XX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希望看民族节目,关心我州、我市其他民族,其他村寨的发展,了解我州,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希望看上数字电视的要求。采用光缆联网,仅光缆干线架设每公里就需2万多元,入村后还要架设同轴电缆网,将电视信号送到各家各户,配上机顶盒,才能收看电视。为了满足克木人群众的愿望,我局与州广电局、州广电网络公司协商,提出了用光缆联网解决七个克木人村小组看电视,听广播问题,经过实地测、设计计算,计划架设光缆干线23.8km,电缆支干线53km,入户安装257户,预算总投资118.6345万元。由于投资超出了原来的预想,我局和州广电局积极与省广电局联系,争取省广电局的支持,由省广电局协调省发改局部门,安排资金48.13万元,不足的70.5045万元则由州广电局网络分公司负责,工程交由州广电网络分公司负责实施。
三、项目建设情况光缆联网项目在报经省广电局同意后,于2008年5月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穿越森林,胶林,农地,河流等困难,在工程监理人员的严格把关下,纠正了一些不规范的施工方法,用了7个月的时间共架设光缆干线23.8km,在各村架设同轴干线,完成了7个村小组的光缆联网工程,实际安装了257户数字机顶盒,共投入资金118.6345万元,解决了1000多克木人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四、取得的效益广播电视进村寨解决了多年来克木人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让村民单调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广播电视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了村村寨寨,改变了村民的观念,促进了山村的经济发展,营造了村寨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收看电视增强了克木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家园的信心,为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广播电视没有进入村寨以前,许多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空闲时就打扑克、打牌、搓麻将,或者聚众酗酒,甚至用赌博来打发时间。广播电视入村到户实现后,多数人都转向看电视、听广播,他们在其中得到多种文化生活享受,一些有志青壮年还学习到科学致富的知识和技能。
五、主要做法和经验为尽快按质按量完成克木人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我们采取了五
项措施:一是要明确目标。按照市上下达的指标任务,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科学规划,编制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村村通”建设任务。把建设任务分解到嘎洒镇,并与各施工单位层层落实责任,签订责任书。二是调整技术方案。这次解决克木人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原计划是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覆盖,后根据群众的愿望,我们提出在不增加政府投资的情况下,改为技术标准更高的光缆联网、数字电视方案,既保证了收看质量,又扩大了州、市节目的覆盖。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在施工中,我局派出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光缆干线架设,入户同轴电缆网施工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作为施工单位的XX广电网络西双版纳分公司也把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抓好质量管理。工程完工后经初步检测,收看质量优良。四是用好资金。工程方案由直播卫星覆盖调整为光缆数字电视联网覆盖后,工程预算总投资由48.13万元增加到118.6345万元,省级政府安排的资金48.13万元由省广电局直接拨到了XX广电网络西双版纳分公司,其余的70.5万元由网络分公司自筹解决,政府安排的有限资金发挥了大作用。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最经济、最可靠,便于管理的技术手段综合覆盖。避免了有线和无线交叉覆盖、重复投资,在实施过程中,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把覆盖面广、容易联网、受益群众多、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先规划先建设,形成带动效应。对入网积极性不高的村,立示范户,以优质的传输信号,丰富的节目内容吸引群众入网。
六、后续管理和远期展望
篇6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教师在知识选择、教学行动、学习方式、评价反馈等方面应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持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然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工作环境和文化生态所限,乡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陈旧,导致其课堂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虽然现有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但大体上都把教学能力看作是教师进行教学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专业能力。如有研究者就认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1]65-71不难看出,教学能力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特点。根据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所需的相应能力,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方面:知识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一)知识选择能力
知识选择能力是指教学活动前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选择能力。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其中课前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学设计的一个基础就是对课程知识、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选择。就教学活动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知识都能进入课堂,教师需要对浩如烟海的知识进行选择和确定,需要凭借专业视野判断哪些知识可以进入教学环节,哪些知识需要进行二度开发,哪些知识需要舍弃和搁置。这种信息选择能力非常关键,它可以在教学的起始环节对教学内容予以保障,保证“教什么”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知识选择能力与教师的知识管理、学科素养和专业判断有密切关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设计能力
所谓教学设计,乃是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依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和策略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制定课堂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活动能否有效,与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相关。传统的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的传递和输入,所以教师备课时过多依赖教科书和权威定论,强调教学过程的按部就班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过程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新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理念上,要求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设计策略上,强调对教学活动各要素的合理搭配和有效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设计内容上,重视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构建融洽且民主的课堂文化生态;设计目标上,强调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在设计中重视教学方案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创新性。
(三)课堂实施能力
课堂实施能力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技术、师生互动、课堂调控和学习指导等能力。课堂实施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传递,教师的课堂更多是一种单向的活动,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匮乏,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课堂很难说得上是高质高效的。事实上,教学活动不只是单通道的知识输入过程,它更应聚焦师生互动、学习指导和探究合作等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2]7-8这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单向传输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更高的教学智慧,更强的专业素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评价反馈能力
评价反馈能力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教”与“学”的价值判断、诊断反馈、效果监测等综合能力。这里的评价反馈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教师“教”的价值判断,即能够分析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效果达成度;二是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反馈,即诊断监测学生学业方面学得如何、如何改进以及发展路向。评价反馈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的导向功能的发挥。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方案、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保障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推进课程顺利实施。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例,评价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就够了,教师还要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助推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促进其可持续地发展。评价反馈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对“教”与“学”的诊断与分析,通过诊断分析,确立对教学活动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便选择合理、科学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五)创新应用能力
创新应用能力贯穿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再到评价反馈,都可能融入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创造性理解与执行。创新应用能力是教师高层次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的保证。这是由教学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是复杂的“人”,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品质,机械僵化的教学过程显然无法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课堂环节也复杂多变,教条式的教学活动显然难以应对多元的课堂生态。如果缺乏创新应用能力,教师就很难适应今天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新挑战。具体而言,教师的创新应用能力,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体现为知识的深度、厚度和梯度的科学配置;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为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目标设置;在课堂实施上,体现为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的开放性活动过程;在评价反馈上,体现为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应用。
二、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困境
当前,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其中,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
(一)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乡村教师受现实条件、文化生态及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其教学能力发展受到抑制,课堂教学的统一化、知识化、灌输化和教条化等问题突出,进而很难建构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具体表现在:1.知识选择与更新上的滞后。进入课堂的教学知识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静态类知识,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二是动态类知识,如教师和学生依据社会阅历、生活体验生发的价值判断,三是建构类知识,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创生的新知识。乡村教师因知识选择和更新的滞后,其教学能力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教学设计上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和现成教案,课堂教学重视程序化、结构化,把静态类知识作为教学知识单一来源,很少关注动态类知识和建构类知识。乡村教师这种知识选择能力,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能力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未能理解教学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学设计无法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理念和精神。2.策略选择与运用上的陈旧。乡村教师与外界联系不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其教学方式很难得到及时改进和创新,故而课堂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痕迹严重,部分教师喜欢采用“讲授式”“注入式”方式教学,强调知识的生搬硬套,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离。特别是教学策略的运用,乡村教师多是简单搬用,未能准确理解新课改倡导的要义,如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往往把学生的“主动参与”理解为“放手”,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实则是无意义甚至无效的教学活动。再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方面,乡村教师偏向于“如何教”,却不重视学生“如何学”,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学生的参与探究。3.技术应用与创新上的缺失。乡村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仅停留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甚至部分教师还排斥现代化教学手段,固执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当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养。所谓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应具备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然而,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4.教学反思与探究上的匮乏。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主动发展,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探究能力体现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深入思考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真义。当前,乡村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探究能力还较缺乏,教学活动中多凭感性行事,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诊断和分析,更无法进行教学创新。
(二)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
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既受到教育理念、发展动力和反思品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到生存境遇、工作条件及专业支持等外在因素限制,其中,较为突出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因教育理念滞后,教学能力提升意识没有形成。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乡村教师认为自己上好课就行了,专业发展似乎与自己无关,更无意愿去主动发展和自我提高。加上农村教学工作琐碎、生存环境不佳、教学生态压抑,严重抑制了乡村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正是这种滞后的教育观念,乡村教师在知识更新、专业技能、反思创新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其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二,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路径不畅。乡村教师系统提升和培训的机会很少,且受培训经费、时间及精力所限,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非常狭窄。即使贴近乡村教师实际的校本培训,也因乡村教师自身能力以及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对乡村教师而言,其职后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并不顺畅。其三,乡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不足。乡村教师生活在一个较为闭塞的文化生态中,信息渠道不畅通,加上乡村教师本身乐于求稳,安于现状,对变革不感兴趣,导致其文化理念较为滞后。[3]123-127这种生存现状决定了乡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不足,教师一旦缺乏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影响其发展意愿和进取心。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发展意愿了,外部的支持和助推就很难起到作用,要提升其教学能力就非常困难。
三、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针对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教育发展的实情,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应结合其知识更新、能力诊断及技术创新来寻求突破。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知识管理”原本用在管理学领域,进入教育学领域后,主要指课堂教学知识所运用的一种管理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实现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让知识在不断产生、累积和升华中推动课堂教学知识的创造和传播。[4]21-23知识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知识的累积、更新、选择和生成。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靠专门的专业性训练和学习来获取,更多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积淀并转化而成。这是一种隐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智慧和经验,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内容。乡村教师如何去丰富和扩展自己的隐性知识呢?教学观摩、实践和体验是最有效的方式。这是因为隐性知识不靠正规化的语言来传递,它更多是随个体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而习得。基于此,乡村教师应主动深入课堂观摩,观察同伴教学时的细节处理、调控艺术、策略运用以及教育理念的呈现等,用心去体悟课堂,不断去丰富和生成自己的隐性知识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实践。知识管理的关键还在于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整个教学共同体的力量。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如何让其他教师也能受益?这就需要考虑将优秀教师的“示范性经验”转化为共同体内每个成员都可共享的知识。其他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个体在知识、能力、经验和素养等方面各有差异,在教学领域上也各有擅长,但由于个体封闭及自我保护等原因,教师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得到共享,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如何实现这类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乡村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以学科为纽带的教学共同体,开展常态化的教学研讨与学习交流,教师之间就课堂教学活动共享心得、感悟和经验,同时,将各位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经过整理、分析和挖掘,建立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知识资料库。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可以把乡村教师凝聚起来形成学习型组织,为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专业视野,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示范性的资源平台。
(二)基于教学诊断的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从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美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塔尔指出:“教师看到学生学习中存在困难,精确地找到这个困难,并发现产生这个困难的原因,这就是诊断。诊断后的教学必须纠正错误的东西或补足缺乏的东西,没有诊断,教学就没有方向。”[5]239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李如密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诊断是诊断者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诊断,通过总结经验及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策略。[6]41虽然众多研究者对教学诊断的理解角度不一,但在教学诊断的指向及功能上大体形成共识,即把某些教学特点从没有认识或只有模糊的轮廓式认识变为清晰而深刻的规律性认识,使以后的教学活动由下意识的活动变为有意识的活动,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奠定扎实基础。当前,乡村教师普遍缺乏教学诊断意识,没有认识到教学诊断能力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诊断能力,其一,要做到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让教师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引导教师从理论高度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超越日常教学的经验化和技术化,培养教师的理性自觉;其二,打造良好的教学诊断文化,教学共同体之间以课堂为纽带开展平等的教学对话,在理性探讨、智慧分享以及思维碰撞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通过教师间相互分析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三,建构有效的教学诊断机制,把教师的教学诊断纳入日常的教学组织活动,突出教学诊断的系统性、合作性和聚焦性等特征,让教师在提高诊断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教学能力。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给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也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向教学、情境教学和在线教学等新型模式,也促进了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形成及教学能力的提升。现代教育正在呈现新的特征,数字化、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越来越明显,这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要求,乡村教师亟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素养,具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应对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要促进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有效的技术路径之一,是加大对乡村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基于教育信息化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此促进乡村教师能够应对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理念层面,引导乡村教师确立现代教学理念,勇于接纳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来变革课堂生态,帮助乡村教师与国际国内教育新潮流、新趋势接轨,革新乡村教育陈旧、落后的教学文化生态。技术层面,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实现城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搭建城乡教师实时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践层面,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利用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策略,发挥教育技术应有的教学辅助和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进红.乡村教师现代化发展困境及突围[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2).
[4]李才俊.略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J].教育探索,2006(05).
[5]L•H•lark.中学教学法(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篇7
2011年11月4-5日,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中国美术馆主办;伦敦亚洲艺术周协办的“再造山水-伦敦国际论坛”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包括为期半天的圆桌研讨会以及为期一天的国际论坛。在研讨会上,大家就徐龙森的大山水艺术实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中国山水艺术的国际身份,继隋唐北宋、南宋至元的两次山水发生学之后,全球化文化视域和当代公共空间是否为山水画的第三次发生学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伦敦大学著名汉学家韦陀(Roderick Whitefield)、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hane MaCausland、牛津大学Shelagh Vainker、伯明翰大学姜节泓、罗马批评家Angelo Capasso、艺术家徐龙森、南京艺术学院李小山、北京大学王岳川、《国际工作室》杂志副主编Janet McKenzie等人参加了研讨会。
一号地为文博会添彩
2011年11月9-30日,第六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分会场――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围绕“传统对话现代,艺术对接市场”的主题,推出多场文化艺术活动。文博会期间,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分为A、B、C、D四个展区,D区举办2011中外艺术联展。A-SPACE艺术空间、时间机器影像中心、任思鸿工作室、侯冠滨工作室、璃墟艺术中心分别推出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影视、油画作品、三维数字美术馆虚拟技术、玻璃钢烤漆雕塑等。其中,璃墟艺术中心举办的密歇勒・阿雅尔艺术品家具展,展出多件奢侈品家具。位于北京郊区的一号地按照“土地+艺术”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全新模式,于2006年开始规划建设,2010年,一号地所属的何各庄村获评“北京最美的乡村”。2011年,一号地意欲借文博会东风吸引更多眼球,结合自身特点打造798、草场地之外另一艺术阵营。
汉方美术馆首展开幕
为配合文博会召开,一号地C区汉方智圣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的汉方美术馆策划了2011年度《书画研究》学术提名展,宣传、展示、研讨其作品和研究成果,为艺术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同日,汉方美术馆揭牌仪式举办。此次活动是汉方智圣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配合文博会召开而主办,展览由许华新、师界弘、吴秋雨先生共同策划,依据《书画研究》杂志一贯的学术观点,对48位活跃在当代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点评与研讨,提名了书画界有研究成果与发展潜力的艺术家。
One of You:君士坦丁新作展
2011.12.03―2012.02.19 全艺社
这是俄罗斯籍艺术大师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的首次北京个展,共将呈现25件近年的最新力作。这些作品中除了大家熟悉的架上绘画外,还有一件结合高科技数字媒体和3D影像技术所做的雕塑及装置作品。在他早期的绘画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老彼得・勃鲁盖尔式的荒诞和幽默:人物呆滞的面容和可笑的举止。本次展览中,有几幅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典艺术的静穆、伟大。《跟方托马斯一起》系列作品是君士坦丁在创作上的新突破。君士坦丁用特有的幽默调侃着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粗狂的笔触和轻巧的色彩让这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和场景显得亦真亦且。
冷快乐:付豫 & 张霜双人展
2011.12.17―2012.02.12 成都那特画廊
“冷快乐”一词可相似于“冷幽默”来理解:一种欲快乐的意图与冲动,但是否能感到到真正的快乐,取决于观者的内心感受与实际经历。一直以来张霜的创作都在纸本上进行,纸本初始的空白与其本身的质感给张霜带来了无限扩大的创作欲望与不受束缚的内心表现。通过形态与表情不同的人物角色、人物与周围环境的无形沟通,营造了比张霜前几年的“小魔女”系列更为丰富的更充满情节感的画面效果与情绪传递。付豫在创作中将动物赋予生命与灵魂,转换成形形人物形象,置于相框中,再将相框置于特殊的场景中;所有元素的存在与构图都源于付豫内心的感受与记忆。
行云:中国当代新艺术展
2011.12.20―2012.01.08四川博物院
参展艺术家:方力钧、郭伟、何多苓、毛旭辉、庞茂琨、王广义、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展 望、张晓刚。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这个期间,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获得了人类文明的更加广泛的知识。进入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重新反省自身的文明与传统,通过艺术实践,他们已经开始将中国资源纳入到了与整个人类文明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中。“行云”当然是一种态度,是经过了30年批判性思想、历史与社会问题反省之后的精神复归,是一种可以将不同文明资源给予创造性融合的出发点,也是寻求当代艺术新方法和新风格的开始。
就势:洪浩个展
2011.11.26―2012.02.26 北京公社
《就势》从字面上理解有因地制宜、见机行事的意思,指依照现有的事实或规则去生成新的存在物;作为洪浩此次个展的题目,《就势》同时提示了作品的工作方式,即有选择地借用现成生活用品的形、功能和引申义,制造一种消除了距离感和陌生感的“新”,表达对当下社会内部机制的思辨。展览内容以洪浩近期创作的几组装置作品为主,是他的艺术实践中一个新项目的起点。对于那些擅长文本解读的观众来说,这个展览所承载的隐义十分清晰,它所指向的体制话题既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
塞翁持火:王一凡个展
2011.12.03―2012.01.20 星空间
该展将呈现4幅绘画及3件装置作品。“塞翁持火”是王一凡结合中国成语“塞翁失马”发明的新词,“塞翁”在这里被艺术家用来指代成语下半句里“焉知非福”的不确定状态,反省了功利社会过于短视追求 “得与失”的态度,表达了艺术家一种辩证的世界观。王一凡的作品大多带有高度的个人化色彩,以及很强的叙事性。同名绘画作品描绘了一位耄耋老公手持火柴的形象,象征能量的火和这位叫塞翁的老头其实是艺术家自己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譬喻。
我的宇宙:展望作品展
2011.11.26―2012.02.25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我的宇宙》是该系列作品继2011年5月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展示的《初始》之后的完整呈现。从筹备《我的宇宙》之初,展望就开始了大量艰苦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与创作。他在山东费县将一块巨石在空中爆破,并用每秒2000帧的高速摄影机从6个几何面将这一瞬间完全记录下来。在后期制作中,他将几毫秒的时间慢速剪辑成3分钟,这6个角度的高清影像投映在UCCA大展厅的巨幅银幕上,从而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清晰地看到每一块岩石被爆破的过程和轨迹。另外,展望用不锈钢材质将爆炸出的7000多块碎石片复制并悬浮在展厅空间,这些不锈钢石块的表面同时反射着大爆炸的画面,从而创造出一个无尽的想象空间――宇宙的诞生。
亨利・摩尔艺术全集
作者/ [英]摩尔
译者/张恒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定价/ 88.00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
亨利・摩尔是国际艺坛备受推崇的现代雕塑大师,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其作品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和展览。他将立体造型艺术简练至最单纯的形态,在现实与超现实、具体与抽象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受到东方文化影响,摩尔突破性地在雕塑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孔洞”,雕塑人物的空间感,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有人认为“孔洞”象征着“上帝死了”之后的破碎与空虚,也有人认为它代表着摩尔对“救赎”的内心渴望。同时,摩尔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味道,并往往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彰显人性的温暖。本书讲述了亨利・摩尔光辉的一生,搜集了他各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并附有亨利・摩尔访问录、自述、评论等文字,生动地传达出这位世界艺术大师一生艺术创作的全貌。
藏家养成计划
作者/赵孝萱 沈天舒 秦思源 姚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 88.00
出版时间/ 2011年7月
不懂艺术也能做艺术投资吗?艺术投资背后有什么风险吗?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品的行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藏家?本书是一本帮助新手藏家了解艺术市场基础情况的入门书。全书用100个关于艺术和艺术市场的基本常识、艺术品投资的方法与渠道、艺术收藏的价值与观念的问题,以及通俗易懂的实例和轶事,言简意赅地让有意入市的人士只需花费最短时间就可对艺术投资与收藏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放任自流的时光
作者/ [美] 苏西・罗托洛
译者/ 陈震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定价/ 36.00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鲍勃・迪伦的歌迷肯定都会记得他的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的封面。迪伦和女友依偎着走在冰雪覆盖的格林威治村琼斯街路口。那时的迪伦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在行风中冻得直哆嗦,但那女孩挽着他的手臂,一脸幸福。这个女孩就是本书作者苏西・罗托洛。她不仅仅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个真爱”,而是一位17岁就参加美国最重要的民权组织之一“争取种族平等大会”(CORE),并亲历过多个里程碑式的民权运动事件的女人。正是她的左派政治观念和音乐爱好,启迪迪伦创作了不少让他一夜成名的抗议歌曲和情歌,她就是他的“缪斯女神”。与迪伦分手之后,苏西成为了一位艺术家,直到今年年初,因肺癌病逝于纽约。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女人对自己旧情人最后的怨叹和回忆,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她那段著名的爱情,作为民谣复兴运动的亲历者,她讲述的是那个她和迪伦共同走过的1960年代。
时尚传奇DVF
作者/ [美]黛安・冯芙丝汀宝
译者/李冰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 35.00
篇8
关键词 台湾民宿 农家乐 乡村旅游 家庭旅馆 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76
Development of the B & B Industry in Taiwan
LI Jing, LIN Jing, LIU Jingbo, LIU Haibin
(Hebei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e, Hebei 067000)
Abstract Taiwan Bed and Breakfast industry 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aiwan's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brand in the world, and to the mainland, "farmhouse" to represent the Bed and Breakfast business operators disorders, a single product can not meet the target customer expectations, we have come to a much-needed restructu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Breakfas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aiwan as a benchmark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is desir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st bed and breakfast business.
Key words B & B Industry in Taiwan; farmhouse; rural tourism; family Inn; Leisure Agriculture
0 前言
无论台湾民宿起源于日本还是欧洲,这种体现原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的住宿模式已经扎根台湾,与独特的台海文化水乳相融,成为旅游六大要素中住宿业的领军力量,使台湾旅游大放异彩。台湾民宿行业协会在民宿业发展中一直恪尽职守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加之近年来二代民宿业经营者整体素质提高、监管法律逐渐健全、政府出面鼓励创意民宿产品和引领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台湾民宿业的前景愈见广阔。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意识到乡村旅游模式(农家乐)粗狂有余精细不足,正在推出偏重于体验的休闲农业,这是很好的现象。台湾与大陆民宿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共同之处,特此进行研究。
1 民宿的起源及定义
1.1 民宿起源
对台湾民宿的创意来源一直有两种说法,其一起源于欧洲的B&B(BED AND BREAKFAST),即主要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此模式其后发展为乡村旅馆。另一个说法起源于日本长期以来存在的MINSHUKU,即为运动爱好者或温泉旅游者提供的当地原住民房屋,“民宿”一词音译也来源于此参考。考察台湾漫长的殖民史和至今保留的日本遗风不难发现民宿起源日本的说法更为贴切。台湾民宿的萌芽和日本相似:游客去往著名的风景区旅游,并投宿于当地人的房屋,长此以往当地人将房屋改建成了具有一定活动项目的家庭旅馆。①
1.2 民宿定义
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于2001年颁布《民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款明确了民宿的定义:利用自用住宅空间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②此定义及后续限制法律表明了民宿不同于常规旅馆的四个特点:(1)法律对民宿的产生区域做了严格的限制,乡野地区包括观光地区、原住民地区、离岛、自然村落等区域,直接排除城市的旅馆、酒店和大型度假村。(2)民宿所提供的服务需要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民宿经营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经营者与住客进行具有人情味的交流,以此为基础产生相关附加价值。游客所得到的体验乡野风情,而非常规旅馆提供的标准化服务。(3)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直接缩小了民宿的规模,法律规定民宿客房数限制在15间以下,客房总面积200平方公尺以下,这样做保持了乡村民宿的纯正性,从而进一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4)有条件的民宿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提供与乡野有关的活动,扩展民宿的服务项目,使住客深度接触当地自然和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活的像个当地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台湾民宿努力打造小而精的乡村住宿资源,更加重视满足游客的体验效果,这也是台湾民宿在世界住宿业中具有话语权的重要原因。③
2 台湾民宿业的发展
2.1 台湾民宿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宝岛台湾位于热带地区,物产丰富、旅游资源品质和种类极佳、旅游适宜期长。上世纪中后期台湾政策平稳,经济产业均处于上升阶段,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旅游渐渐成为风尚。最先意识到旅游人数增多、住宿不足的地区是度假胜地及风景名胜区周边,当地每逢节假日酒店、旅馆的客房供应不足,由此民宿业应运而生,萌芽期开始。
台湾民宿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台湾加入世贸组织,传统耕作农业因成本高受到冲击,政府在这样的压力下实施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农委会全力扶持农业区和原住民区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同时,为改善山区原住民的生活状况,政府鼓励原住民利用当地特有自然和人文资源,将空闲房屋改建成民宿,以增加收入。双管齐下,台湾的乡村旅游业蒸蒸日上,山区、产茶区和农业休闲区等出现了很多民宿,因为价格实惠、能够深入接触当地居民、服务热情等特点推动了当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台湾民宿的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2001年。同年台湾交通部观光局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业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台湾政府也于同年贯彻周末双休日制度,使民众有了旅游所需的闲暇时间,旅游偏向由观光向休闲转变,民宿作为与原住民深入接触的桥梁得到大力发展。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的持续的数字显示最早的民宿数据记录于2003年2月,全台湾7市18个县共拥有合法民宿65家,房间数280间。而到2010年1月为止,台湾的合法民宿数量为2929家,房间数11678间,7年时间里增加了45倍之多,平均每年增加409家民宿。
2.2 台湾民宿业现今态势
根据截止到2015年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目前拥有合法民宿5454家(未合法民宿数量393家,2320间房),房间数22000间,相比较2010年增加了2525家,五年里平均每年增加505家民宿,增长比率明显加快。民宿分布呈现地域集中性,19个县市共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集中分布在台湾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几乎涵盖了台湾东部大部分海岸线,包括花莲县、宜兰县、台东县、南投县,这四个县的民宿数量占据全台湾民宿总数的67%,第二梯队占据24.5%(包含新北市、苗栗县、嘉义县、屏东县、澎湖县、金门县),从南至北散落分布在台湾西部海岸线和离岛地区,第三梯队占有民宿总数的8.5%。
3 台湾民宿业的优势和劣势
3.1 台湾民宿业发展的优势
3.1.1 民宿行业协会是民宿发展的中流砥柱
台湾民宿业如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一样,都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每一次量变和质变都离不开民宿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管。行业协会的第一次举措就对台湾民宿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地农委会农委会大力推广农业区及原住民区利用自家空屋招待旅游者,才使得民宿由单一的位于风景名胜区周围开始进入农业产区和民俗特色区,从而为今后的乡村民宿打下基础。2001年前政府并未对民宿出台具体政策,还处于观望和尝试阶段,探索式对民宿经营者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走过了艰难的道路,并为政府在2001年设定民宿管理办法出谋划策。进入新时期,台湾民宿业最大的瓶颈是民宿产品片面强调住宿,早已老化单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同民宿或爆满或无人问津,没有稳定客源。为此民宿协会采取各种措施奖励新颖、独特并符合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的特色民宿,并指导民宿经营者扩大经营项目,从单一住宿向提供特色饮食、周边旅游服务、开设民宿纪念品店和增加休闲设施等推进,并形成策略联盟,创立民宿营销网站,将所有民宿集合出售形成行业集聚效应。行业协会逐渐将民宿推举成台湾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民宿经营者的整体素质高
台湾民宿发展之初,大多由乡村居民或原住民担任民宿经营管理者的角色,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视野不开阔,没有掌握管理方法,对各项政策模棱两可,无法将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原住民的民风民俗融入民宿的建筑装修和扩展项目上,使得民宿经营走不出当地。在民宿发展已成大势所需之后,很多出身乡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城市打拼几年后回到家乡,或继承父母的民宿经营或自己开设民宿,这群年轻人在外接受的文化教育和人群完全不同,给乡村民宿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进一步促进了民宿融入当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城市人群。台湾观光局在2009年举行过一次浩克民宿遴选活动,依据建筑造型、生态景观融入度、人文交流等进行评选,于全岛千家民宿中寻找出323家“好客民宿”,一半以上民宿业主具有高等学历甚至有海外留学经验,他们借鉴欧洲的B&B模式和日本的民宿经验并在台湾发扬光大,在国际住宿查询网站上注册营销,供即将前往台湾的国外游客查询,直接提升了台湾民宿的影响力,旅游者人群的改变也促进民宿设备设施的改进。
3.1.3 监管、指导民宿的法律法规健全
2001年台湾交通部观光局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及相关解释函,此办法共四章38款,对民宿定义、土地使用标准、建筑物标准、申请条件、监管奖惩制度等提出明确规定,并附有27则制约法律,这些法律同时制约台湾民宿,对其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如:法律规定开设民宿的区域限制在风景名胜区、原住民地区、离岛地区、经营农场或休闲农场并具备相关许可证明的地区、自然村落、非都市地区等,并限制客房数15间以下,客房总面积200平方公尺以下,这直接将都市开设的旅店排除在外,保持了民宿的自然原真性,也便于经营管理。
3.1.4 地势条件和政府引导使民宿产品创意无限
台湾民宿产品之所以推陈出新,一方面由于台湾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民宿业者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另一个原因是台湾与众不同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台湾的山海拔高温差大,拥有从热带至寒带的垂直自然带,林带动植物、温泉、瀑布随处可见,台湾四面环海、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而各地的民俗风情各有不同、千村千样,加之热带地区常年适宜游玩,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景观聚落带使民宿产品在创建之初就得天独厚,只要合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必然呈现千变万化的民宿风格。目前为止台湾已经出现了体验式民宿(艺术、运动、农家、自然、民俗主题)、依地理条件开设的民宿(原住民部落、温泉、海滨、农园、传统建筑主题)和个性主题民宿(巧克力、怀旧复古、人文沙龙主题)等多种民宿资源,比如亚洲第一家单车主题民宿就在台湾落地生根。
3.1.5 营销手段多样
行业的产品营销方式与其发展阶段相辅相成。在台湾民宿业发展初期,民宿业主利用传统媒介进行营销,如参加政府和媒介举办的会展等。随着发展渐趋成熟和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方式改变,亟需顺应潮流的营销方式出现,在这一阶段民宿协会担任了主要作用,他们利用新兴的网络资源创立了第一家同业民宿网站“旅宿网”,旅游者可在此挑选预定全台民宿,协会鼓励台湾所有民宿业主登记其中,并将旅宿网连接到各大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目前为止全台5454家合法民宿全部加入旅宿网。高素质的民宿业者也开始探索网络营销模式,他们在世界民宿网上登记并销售民宿产品,有些业主还创立了自己的网站吸引了大量游人。比如位于高雄旗山的“旗山丽景民宿”,店主开设独立网站,设有丽景民宿介绍、住宿咨询、优惠情报、访客留言、网络相簿、临近景点和交通指引等项目。除了网站外,民宿业主也开始利用微博和交流媒介(The Face Book)等与游人和潜在旅游者沟通,及时掌握旅游动向,指导民宿改进产品和经营理念。
3.2 台湾民宿发展的劣势
3.2.1 民宿范围被人为扩大
《台湾民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民宿所处的环境为乡野环境且与当地自然人文合为一体,直接把城市酒店、旅馆和超过规模的度假村排除在外,保持民宿血统纯正。而笔者在收集台湾民宿资料时发现无论是官方网站、民宿销售网站还是与民宿有关的电视节目,都有意扩大其范围,刻意将不属于民宿的都市旅馆、规模50人以上的度假村等归入民宿行列,以供旅游者选择。这样做扭曲了民宿本质,降低了民宿的实际体验效果,正在为民宿这个明星品牌降低档次。
3.2.2 非法民宿大量存在
通过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最新的民宿数据显示,台湾目前拥有合法民宿5454家,非法民宿393家,共计5847家,但在同业民宿网站“旅宿网”上注册的台湾民宿多达一万多家。这种情况一方面由于台湾对合法民宿的审批非常严格,主要土地管制条例严格,审批困难,且作为民宿主要经营者的农民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另一个方面要归因于台湾政府对于非法民宿暧昧的态度,在政府官方网站上的民宿数据明确标有非法民宿及其资料,并未对其进行限制。
3.2.3 无关投资商进入该行业
在台湾民宿成为吸引世界的品牌之后,台湾民宿的数量逐年上涨速度飞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量投资商看中该行业并进行投资,他们拥有资金优势和服务优势,容易进行土地审批,很快分了一杯羹。但是这些投资商往往以民宿之名行旅馆之事,违背了通过民宿让旅游者体验当地风土民情的初衷,而且他们不断扩大民宿要求的规模,使部分民宿变成了旅游住宿中的另一个业态。
4 中国民宿发展前景展望
4.1 明确民宿标准,尽快与住宿业其他业态剥离开来
现今我国颁布的民宿(农家乐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部来自住宿业和服务业的法律标准,并未出台专门针对民宿的定义范围、土地使用标准、经营方式、申请条件、相关监督单位、建筑装修标准等,这使得依靠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情感交流为基础,为住客提供入乡随俗乡野住宿体验的民宿无法与提供标准服务的住宿业其他分支剥离开,模糊了与其他分支的界限,无法体现其独具一格的人本优势。
4.2 慎重开办民宿,依附当地资源进行产品创新
民宿的进入门槛低,很多经营者看准时机纷纷开设农家乐等民宿,然而由于缺乏优美的乡村风光和浓厚的人文资源,经营农家乐只能提供基本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大多数客人去农家乐用餐后便离开,无法延长逗留时间,使经营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由于经营者无法提供贴合当地实际的创新民宿产品。我国应首先就田园风光旖旎多样、适游期长、民风独特的村镇开设农家乐,针对幅员辽阔的自然景区开设景区客栈,这样首先保证了民宿所处环境优良独特,留住顾客开拓民宿活动项目。而自然人文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则需要在民宿走向成熟时进一步开发。
4.3 政府和行业协会主导,扩大民宿营销手段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提供民宿的网上咨询和交易平台、组织民宿推介会或让民宿经营者参与旅游宣传活动、指导经营者利用微营销(微信、微博)进行宣传,保证民宿销售的开放性。目前我国虽然有民宿官方网站,叫“农家乐协会”,这个网站实在笔者刻意查询的情况下才找到的,上面只有农家乐的电话和地址。
5 结语
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大陆民宿业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于台湾民宿在2001年之前的探索发展时期。然而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不同于国内的政策导向,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提出切合大陆实际的民宿发展策略。
注释
① 蒋佳倩,李艳.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4,04:16-22.
篇9
关键词:小额信贷 降贫效应 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45-04
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由于缺乏抵押品而被正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这样使得他们缺乏初始资金或技术改造资金而丧失了很多有利可图的经营机会,而陷入贫困或低水平陷阱不能自拔。为了解决此类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的困难,小额信贷由此产生。“小额信贷”(Microfinance),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小额信贷最初起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下面将重点介绍小额信贷发展和降低贫困效应的国际比较。
一、小额信贷发展和降低贫困效应的国际经验
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小额信贷的实践,但各国的国情不同,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及发展路径具有差异性。各国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也具有多样性,包括国有机构、国有政策性或发展银行、商业银行、非政府组织、信用合作社以及非正规的社区团体。下面将介绍几种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
(一)孟加拉的乡村银行(Grameen Bank,GB)
孟加拉是小额信贷的发源地。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默罕默得・尤努斯教授在吉大港大学教经济学,他认为有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乏初始资金丧失了很多可以自救的经营机会。1976年8月他和他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村做了个试验,利用他自己的财产担保说服当地的农业银行向贫困农户提供一些贷款,发现“给贫困农户提供贷款可以促进他们组织生产自救”,而且贷款的回收率也比较高。在成功效果的鼓舞下,1983年孟加拉的中央银行与政府相关机构共同出资创立了孟加拉的“乡村银行”,主要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扶贫模式。“乡村银行”的组织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身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另一部分是借款人机构,分为3级,即会员中心――会员小组――会员。乡村银行的服务对象只限于穷人,只有家中土地少于半英亩(3市亩)或家中拥有全部财产等值不超过1英亩(6市亩)土地价值的农户才拥有贷款资格,而且每户只限一人。由于妇女持有资金更有助于改善家庭成员和孩子的福利水平,因此96%的贷款是发放给妇女的。贷款仅资助生产性项目,特别是非粮食生产的各类小型生产项目,主要是小手工业和副业。
在孟加拉的金融实践中,小额信贷是一种小额、短期信贷方式,不需要担保,直接贷款到户,手续简单方便易行。其主要特征有
1、向穷人贷款,但不是直接与单个贫困农户发生联系,而是与项目实施最基层的小组和中心发生关系。一般5人自愿组成一小组,5至6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
2、提供小额短期贷款.连年扶持。贷款期一般为一年(52周),从第二周开始还贷,每周还本金的1/50,50周内还清。初次贷款金额为1000元,如借款人能按规定还本付息,第二次可贷1500元,最高一次可贷3000元,连续扶持直至脱贫为止。
3、贷款以小组内联保代替担保。贷款的发放,一般按“二二一”顺序,先贷给两个组员,观察两周后再贷给另外两名组员,最后贷给小组组长。每次借款必须储蓄一定数额作为所有组员的共同担保或保证,一般规定借款者每周须向项目存1元钱:发放贷款时,农户需把5%的贷款部分作为基金扣留等等。
4、小额信贷往往以妇女为主要对象。这当然不排除男人的参与,只是强调妇女作为主要牵头人。
5、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小组会,每半个月左右召开一次中心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进行收款活动,也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等。
6、银行资金来源多元化。最初的乡村银行完全是政府所有的,银行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于联合国发展金融组织、福特基金、挪威援助组织以及孟加拉政府。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银行允许会员持有乡村银行股份,目前,乡村银行目前的股份92%是由借款人持有,而政府只持有8%的股份。而且乡村银行对低成本资金的依赖也逐渐降低,从商业资源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可借贷资金,实现了乡村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孟加拉小额信贷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效果。从借贷户的经济社会指标来看,小额信贷有较明显的正面效应。表现在投资的收益、家庭收入、就业率、流动资金、购买土地等的增加。调研发现,加入小额信贷项目几年后的成员与新加入者或对照组人群相比,生活境况有了好转。收入和资产有改善,且抗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了。而且小额信贷成员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时和灾害重建期,能得到小额信贷机构的帮助、扶持。调研还发现,相对生活境况好的户收入增加快于贫困户,穷人发展的制约条件比一般人更多。另外,在两年时间内,接受小额信贷的农户,人均收入大约可以增加32%,而整个孟加拉国的人均收入只增加了2.6%。与对照组比,受小额信贷贷款的农户平均消费,用于保健的是对照组的2.3倍,房屋是2.4倍,穿衣是3.7倍,识字率和接受计划生育率的水平都高得多,银行已能用比较容易的条件将稀缺的资金传递给缺少资金的穷人,成员现在看到了在他们面前打开的有无限可能性的大门。
(二)马来西亚的AIM
马来西亚科学大学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大卫・吉朋斯(Davids・Gibbons)是学习、引进GB扶贫模式的复制者和实践者。1986年1月,他在马来半岛的阿曼那进行GB式的放款操作。1986年6月,大卫・吉朋斯教授把项目更名为扶贫信贷组织(AIM)。AIM的正式名称是“注册马来西亚伊克提亚公司基金理事会”,按照定义,它是一个以资助穷人为目标的,非盈利、非政府的私人信托投资公司。AIM的创始资金是马来西亚伊斯兰经济发展基金提供的原研究项目的结余资金。AIM的机构分为三个层次:总部、地区办事处、分支办事处。AIM的资金全部来自国内,按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借款资金,一部分为项目启动资金和行政经费。其项目启动资金和行政经费也有两个来源,大
部分来自政府和APDC(亚太发展中心),其中APDC的资助约占一半;小部分来自公司自身收入。AIM对基层外勤工作人员的管理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他们经济上可靠,而且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品性修养。
AIM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套有效识别目标群体的做法。就GB而言,这方面不存在困难,因为孟加拉大部分的农户都非常贫困,其中50%的最贫困户根本没有土地。在这种情况下,GB工作人员只要对农户的土地、财产和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进行调查。但在马来西亚困难就大得多,因为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户很少,贫困与不贫困的界线不清晰。经过长期摸索,AIM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它包括:(1)住房指数。所谓住房指数,是根据农户的住房情况,制订出一卡打分标准,并根据一定的分数线指标,来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2)收入考察。收入考察是类似于我国农户调查问卷中的收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家庭就业结构和收入、生产和消费情况、生产资料占有情况等,还有一项家庭简史的内容,以便了解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3)贷款动员。由于最贫困农户缺乏创收和还贷的信心,因此被列入贷款对象的农户,往往是最不愿借贷的农户。因此,贷款户动员成为AIM的一项重要工作。
2、AIM实验项目由于忠实地执行了妇女借贷优先原则而使它获得了成功。因为妇女目前占AIM受益者的90%,GB也发现贫困的农村妇女是更值得贷款的,并且对妇女采取优先的政策。到1990年2月,GB的借贷者有89%为妇女。上述做法是仿效实验GB方法,即未来构想决策应建立在给有潜力的妇女借贷者优先权基础上。
把妇女作为优先的潜在借贷者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排除男子。如果要达到目标,贫困的、男性当家的农户必须得到机会。妇女借贷者可能决定允许丈夫使用一部分贷款,但不应允许丈夫使用全部,因为那会增加她对丈夫的依赖。
3、AIM的传递系统是专为把贷款传递到贫困居民手中而设计的,任何一个向农村贫困农户传递贷款的系统设计都应具有下列特点:(1)只集中于非常贫困的农户。(2)严格的工作人员培训。(3)使用贷款系统的条件:无需附属品担保和保证人担保;贷款必须给予非常贫困的农户;程序简单;由有潜力的借贷者组成小组;自己选择贷款项目;集体连带责任;小额贷款和按周偿付;交错发放;严密监督;随后贷款的可能;强制的小组基金储蓄:开放所有经营项目。
4、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由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存在消除该国极度贫困的《展望计划大纲》的承诺,使得AIM的工作进展顺利。当计划大纲接近完成的时候,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极度贫困的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又在寻找更有效的减轻贫困计划。伊克提亚正是在这一恰当时机加入进来,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简单了解就能做出基本判断。
AIM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效果。下面介绍一个成功的实验案例作为佐证。伊克提亚是以实验小额贷款减缓贫困计划在马来西亚半岛成功的案例,它以合理的条件专给非常贫困的农户发放小笔贷款、资助额外的增收活动为主。到1990年3月底.伊克提亚有1,123受益者,他们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的5个地区。
从列示的“马来西亚阿曼马那・伊克提亚固定积累表”(表1)可以看出,有50多万灵吉特(约合35万美元),被用于小笔贷款,尽管进展很快,但偿还率仍达99.7%,接近全额。另外,伊克提亚的借贷者已在小组基金中有愈8万灵吉特(约合5万美元)的存款。此外,借贷者已支付了近3万灵吉特(约合18000美元)用于贷款计划的实施费用。
这些数字表明,数以百计的非常贫穷的农村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生活水平,并使他们的家庭摆脱了令人烦恼的贫困。
(三)印度尼西亚的BRI
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业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Bank Rakyat Indonesia,BRI)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国有银行。在70年代,为配合苏哈托政府鼓励粮食增产和农户新技术的采纳,该行承担了国家发展金融的任务,主要对从事稻米等农作物生产的农户发放有政府补贴的小额贷款。但到80年代,农业技术革命获得成功的同时,农村信贷业务却失败了,3600家农村小额贷款单位年年亏损,陷入了经营危机。1983年,印尼开始进行金融改革,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贷款补贴,BRI也引进了新的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在1984年成立了乡村信贷部,作为BRI内部独立的盈利中心。BRI小额信贷系统3年即实现营业收支平衡,5年后开始盈利,并保持了较高的贷款回收率,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小额信贷提供机构,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提供小额信贷比较成功的例子。
BRI从1984年2月开始发放普通农业贷款,它只是一个一般的贷款项目,没有特定的目标,支持任何正在进行的有贷款价值的项目。普通农贷的规模从最初的2.5万盾(26美元)到100万盾(1000美元)不等,但是到1995年底,最大限额已经增加到250亿盾(10800美元)。贷款发放期间,村行和借款者保持密切接触,但是并不对贷款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测,因为BRI认为贷款者比银行更懂得如何使用贷款,也允许一定比例的贷款被暂时用于其他短期用途。但BRI贷款条件比较苛刻,所以贷款的发放面很窄,一般只占社区农户数量的4%5%。为缓解农村贫困,印尼政府在1979年启动了农村增收项目,项目的目标是低于贫困线的农民和渔民,参与项目的大部分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年人均收入低于320公斤大米)。BRI从一开始就承担了项目的信贷业务,但在发起的阶段(1980~1985年),仅仅充当贷款渠道。由于项目效果良好,从1990年开始,BRI成为项目的实施机构,承担贷款风险。在市场的竞争下,BRI为满足不同储蓄群体的偏好和需求,设计了农村储蓄、城市储蓄、定期储蓄等产品。农村储蓄是专门为满足穷人的储蓄需要而设计的。1984年首先在西爪哇的一个县试验,1985年后在12个县试验,1986年中向全国推广。农村储蓄发展非常迅速,从1987年以后一直是乡村信贷部存款的主要部分,占到60%~65%。
最后,近年来,BRI结合本国经济的发展,为大量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了信贷服务,支援了农业发展,服务了农村大众,在商业经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04年底,在BRI发展的4500个分支机构,有96%的小额信贷业务实现了盈利。BRI的盈利从一个侧面说明其扶贫效果的显著。
(四)印度的小额信贷RB1
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政府一直在鼓励发展小额信贷,并将其作为对“农村综合发展项目”(IRDP)类型的扶贫项目的一种替代,因为小额信贷活动的特点和优点是可持续性,印度财政部已经表示国家预算增加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投入。中央银行――印
度储备银行(RBI)在1999年4月宣布的信贷政策中专门提到鼓励发展小额信贷,而且现已建立小额信贷业务部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的小额信贷已到了起飞点,小额信贷机构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迈进。印度小额信贷起飞的成功经验是(1)印度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对小额信贷理念的改变。印度政府在成功小额信贷机构实践基础上制定出有创新的前瞻性的政策。适宜的政策与商业化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有机结合,使印度的小额信贷产业充满新的活力。(2)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建立了小额信贷网络。不仅帮助解决意识问题,还有助于经验交流,机构水平的提高,也能发展成小额信贷自律组织。
(五)埃及的国家开发银行(NBD)
埃及的国家开发银行(National Bank fDr Development,NBD)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由20000个股东出资的综合商业银行。1987年,国家开发银行(NBD)意识到向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有助于摆脱贫困、创造就业以及向那些被忽视的人群扩展金融服务,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帮助下建立了微型企业部,并在4个分支机构开始了小额贷款业务。最初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了1100万美元的贷款运作资金,但现在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能够以自己的存款支持不断发展的小额贷款业务,并很快实现了盈利。1995年,其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率达到了3%,大大高于发达国家银行的边际利润率。小额信贷业务丰厚的盈利率也彰显了其扶贫效果的卓有成效。
(六)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体系
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之后开始发展起来,包括PRODEM,FIE,IDEPRO,PROCREDITO,Agro Capital等。到1994年,小额信贷业务已经遍布玻利维亚。在总数大约为50万家的微型企业市场中有约10万家成为小额信贷的客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额信贷机构都实现了自负盈亏。在这些组织中,PRODEM在1992年获得了银行经营许可,并把它的城市客户转让给了玻利维亚的团结银行(Bancosol)。到1995年Bancosol的客户为6万.并在银行监管机构的CAMEL评级中,被认定为玻利维亚运营最好的银行。专家认为,Bancosol的成功在于它具有全部银行业务的许可证,因此它可以充分进行投资组合的运作,发掘、跟随市场,及时提供市场所需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Bancosol成功经验的影响下,玻利维亚颁布了“私募金融基金法”(Private Financia1 Funds,FFPs)。该法律采取对符合条件的小额信贷机构逐步发放经营许可的方式,促进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
二、几点启示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国际发展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1、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国家的金融改革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十分重要。GB从一成立到现在,一直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政府为银行提供的便利条件是:(1)提供资金支持,以4-5%的利息向GB提供贷款,累计超过50亿达卡;(2)法律支持,允许银行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从事金融活动;(3)政策支持,对银行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对该机构的支持表现在宏观政策和财务帮助两个方面,具体有:AIM在建立时就明确,自己是作为政府设计的扶贫信贷活动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而不是取代政府的作用。在马来西亚第七个发展计划中,政府向AIM项目提供了2亿吉林特(马来西亚货币名称)的无息贷款,在AIM全部本金中,政府提供的贷款占59%。
2、通过开展有吸引力的储蓄和贷款产品服务,制定适宜的工作激励和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监控系统,小额信贷是可以达到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
3、低收入群体有储蓄的潜力,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以讲求成本效益的方法动员他们的存款。对于没有储蓄观念的穷人来说,要求他们定期、少量储蓄,不仅是经营机构扩大本金来源的一种手段,更是帮助穷人了解储蓄是一种资本积累的手段,从而树立理财观念。贫困的原因有时并不仅仅是没有收入,而是在有少量收入时不善管理。
4、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如孟加拉一般5人自愿组成一小组,5至6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
5、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大规模地服务于众多的低收入群体和争取机构自身的金融自负盈亏这两个目标是可以一致起来的。
6、通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各类客户,相应提供他们需要的各类存、贷款服务,金融机构完全可能做到不断增加贷款所需的资金规模,降低平均交易成本和提高盈利水平。
7、小额信贷降低贫困的效果都很好。如在孟加拉,接受GB的农户,人均收入大约可以增加32%,另外,如马来西亚的伊克提亚小额贷款减缓贫困计划的成功案例。其他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大多盈利,扶贫效果也很好。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重要性;规划;设计
当今社会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校园扩建、重建、新建已相当普遍,校园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校园建设的灵魂和条件,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过程。正验证了唐代画家张彦远的诗句:“书画之艺,皆需意气而成……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无则无,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缩减资金投入,提高校园功能和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规划是设计的奠基石,它以人为本,创造和谐
校园的规划就好像一副画的构图一样,要认真研究校区周边的环境,熟悉校园布局的规范和要求,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要让师生有充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生活区、教学区、体育场区合理分布,避免房改后对校园正常的教学次序产生负面的影响。规划本身是一种创作,是创作就要追求创新,应该具有独立的个性,别具匠心。学校及建设处领导去国外考察比较有名的院校,吸百家之所长,形成一整套理念,再根据新校区的环境,最终生成“湿地书院”的校园文化理念,使我们的校区建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二、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广义来说,它包括学校的软件建设(如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文化建设等等)和硬件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建设等等)。从狭义来说,校园建设就是学校的基础硬件建设。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校园建设都包含丰富的内容,需要系统考虑、统筹安排。如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就包括建筑布局、建筑单体建设、景观、道路、河流等内容,要考虑环保、人防、消防、交通、生态、人文等因素。这些内容和因素本身又包含很多子项目。所有这些项目和子项目既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这些都决定了校园建设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要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预先规划。
更重要的是,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如斯坦福大学,1920年还只是一所“乡村大学”,但到了1985年就已成长为全美大学的第一名。立志做东方斯坦福的杭师大也在过去的100年里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师范类专科学院成长为综合性大学也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在新的100年里,我校也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成长为一所“省内来自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这就要求学校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要着眼于校园将来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斯坦福大学仅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科学的发展规划理念。我校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作用。需要用“大气的规划、大手笔的建设”来“请大师、造大楼”,确保校园建设100年不落后,建设成果既能满足当前使用需要,又能适应学校将来发展需要。
近十多年里,国内高校普遍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建设热潮,包括老校区的改建、扩建,异地分校、新校区的建设。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重新反思校园建设,逐渐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学校建设的突出重要性。“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
三、设计创作人性化,且适度超前
设计是在规划的基础和范围内对校区设施的创作过程。首先做到功能满足需求,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理、化、艺术等教学类分区,多媒体教室、报告厅、演播厅、舞台设计等细化功能用房,校园一卡通、广播网、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大到建筑单体,小到建筑和装修节点,我们层层把关,制定设计要求细则,把校园功能要求放在首位,把设计细则反映的图纸上,最终实现校园更具人性化的建筑特点。建设一所新校的目的是改善教学环境,使校园的环境成为无形的教育者。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因此校园的设计是“美”的创作过程,首先体现的是艺术美,建筑物、溪流、山丘、草坪、小桥、雕塑、树林等构筑了一副美丽的画面。
四、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建筑的总平、空间、立面、外观效果、内部装饰效果等设计,它是建筑设计的灵魂。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目前设计招投标形式主要就是方案设计招标,投标单位方案设计出彩、功能考虑细腻、经济实用、符合专家及业主的规划理念,最终取得中标。实现施工图到最终建筑实体的延续。说的透彻点,方案设计是设计成果的必备条件也是必经之路。建筑设计方案根据规划要求,还有城市文化、校园文化、空间舒适度、历史因素、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的影响。
设计贯穿建设工程的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工程建设阶段、竣工阶段以及后期安全使用阶段,周期较长。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说明,把好设计这一关,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 极为关键的一环。一座好的建筑物能延续数百年上千年,它蕴含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结晶。可以说设计是建设项目的灵魂和导向,项目资金的投入和设计分不开的,项目投资目标是通过设计得以实现的。
建筑外形的恢弘、亮丽,建筑品质的体现,质量的保证,节能环保,合理的内外部交通组织,各种功能的合理布局是通过设计来达到的。一座建筑不论外形还是内部功能所具有的设计思想先进性、创新性和唯一性以及建筑风格突出、艺术价值高和地标性,那么这座建筑则是成功的建筑,甚至数年后,它的品质都会得到延续和继承。
五、规划和设计的关系
校园建筑应有校园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探求适应学校的教育学习生活,反映学生的心理与环境作为崭新的建筑形式,是建筑师把握的关键。校园建筑的风格会给人以强烈的第一印象,更是代代已毕业的学子们永久回忆,校园建筑虽然有比较多的类型,有其各自的特色风格,但也注意建筑群体组合效应,适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在设计时注重校园建筑的整体性效果、建筑与校园环境有机融合,使其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校园环境与教书育人理念相融合,创造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别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是校园建设项目中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因素。
- 上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 下一篇:现代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