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

篇1

对于“2011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排行榜”的排名,高舜礼认为:市场竞争力要素、管理要素、发展要素都很重要,但竞争力排名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因为景区资源有些具有先天性,天生丽质和天生劣质是有区别的。港口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基础设施会好一些,不仅发展旅游,就是发展工业的条件也会好得多。因此,关键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或模式,十年八年也发展不好。

TOP: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有什么关系?

高舜礼:乡村旅游不是一个地域概念,应是一类旅游产品的概念,它是指利用乡村的资源开发出来的旅游,也有人说是利用三农资源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

有的人认为乡村旅游档次很低,就是采摘烧烤,就是农家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欧洲,乡村旅游已经发展了百多年,是很高端的东西,这也是未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

县域旅游则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或者是地域性概念,与乡村旅游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说县域里面有一种旅游是乡村旅游,或主要是乡村旅游,但不能说县域旅游就是乡村旅游,如云南的石林县、香格里拉县等。

TOP:著名的岚皋特色,栾川模式能否在其他地区推广?

高舜礼:经验可以借鉴,模式可以学习,但是模式不好复制,因为各地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不一样,领导的思路也不一样,乡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也不一样,硬性地输出是不行的。你可以宣传推广,别人也可以学习,但却难以照搬照抄。齐白石就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TOP:栾川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经营,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政府的手腕有点过于强硬,过于干涉市场,对此您怎么看?

高舜礼:这是一个中国特色,不仅在旅游,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没有政府作用的地方,可能是混乱的,但是政府的作用要发挥得恰如其分。强力地去发挥政府作用、强力依赖政府,在经济较为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地方,作用会发挥得比较明显,但这不是一种很先进的做法,有时也是迫不得已。

大家应该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乡政府号召大家必须栽种某一类果树,必须把原先的农作物铲除,栽种新的农作物。为什么?可能是当地农民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有限,他不知道推荐的东西比原来好多少,他也不会去做专门的市场调查,也不知道两者的市场附加值相差多少倍,所以需要领导比较强力地推荐。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假如领导本身是“二把刀”,只是听说这个东西在市场上好销,那明年后年市场会怎样变化呢?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个东西在某一个地方产量很高、种得很好,但是到你这儿就行了么?这些如果都没考虑就硬性推广,很可能造成农民的惨败。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很成熟的地方,往往不需要政府这么强硬。

旅游业也是如此。我们把发展实践中的规律性、经验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层面、模式层面的高度是必要的,这是在总结和探寻发展规律。但是,如果这套理论被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到新的发展实践中,则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离开具体的环境,简单地讲削弱政府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往往经不起现实的检验。

很多人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把规划城市、规划城镇的理念,不自觉地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实际上是搞了乡村的城镇化,破坏了原有宝贵的乡土文化和静谧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效果,这就是他受了理论的毒害、不结合实际的毒害,今天这样的事情在旅游业很多。

TOP:在县域旅游发展当中,政府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方面是什么?

高舜礼:我觉得政府主要关注的方面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发展旅游的意识,到了该发展旅游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发展旅游?这与县一级政府的意识密切相关,没有意识就没有行动;

第二个是县里边应该在旅游起步以后,懂得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而不是拿着发展农业和工业的作法来指导旅游,这样会出很大问题,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很多,尤其中西部;

第三个是旅游发展到今天,未开发的资源基本上是二流三流甚至四流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难度比较大,更需要按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去推动他。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条件改善也是很重要的。好多县说起工农业的数字一大堆,但是连三星级的宾馆都很少。

TOP:与第二代乡村旅游相比,大资本的进入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高舜礼:对这个问题应该客观来看,资本较多地进入县域旅游,说明旅游业整体市场前景看好。另外对待大资本不能简单欢呼,无论资本多大,都必须按照发展旅游经济的客观规律来看。大资本不等于大回报,大投入不等于大产出,大投入不等于大收入。搞不好,大资本等于大窟窿,大资本等于大的烂摊子。

在现在的情况下,即使有大的资本来到县里面发展,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也要该怎么做怎么做,不能因为资本大了欺负当地人,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主。

TOP:县域旅游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破解?

高舜礼:问题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从全国来看,第一个就是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县已经很有名气了,旅游经济发展成熟,另外一些属于中间类型,第三种是还没有发展旅游的动作;

第二就是县域旅游有待于建立良性的市场发展机制。目前很多地区都是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动力不足。有旅游的要素,但是旅游产业化不明显,发展前景不明显,这里面也有机制的问题,需要好好建立;

第三个问题是旅游的产出比较单薄。虽然统计了十几上百亿,实事求是地讲却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旅游的辐射效应、拉动效应、关联效应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旅游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应也没有得到完整的释放,这些是比较直观的一些问题。

TOP:一些旅游先进县开始做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在县里成立旅游公司,对资源进行统一的安排管理,您觉得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吗?

篇2

这里,更有中国沿海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探索、新奇观——近年来在苏北平原叫响的“三创农业”,从此走出创意农业、创新农业和创优农业交相联动、协调发展的“大丰之路”。

创意农业:让园区农业“点土成金”

到麇鹿故乡江苏大丰市,又有了不少新去处。城郊的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那尽展创意农业魅力的展示馆,便足以让人领略现代农业的绝妙新奇。

掀开装满包衣种子的门帘,走过脚下巨大透明的鱼缸,头顶上绿萝、吊竹梅、金冬草藤蔓条条,充满生机。左边是采用世界领先的橱壁式方式种植的罗莎、红掌,右边是蔬菜台灯、粮食画、易拉罐苗等几十种创意奇特的农产品……

在数字农业、物理农业、感知农业、生活农业等一个个展厅里,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注入更多的人类智慧、情感及文化内涵后,那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带给人们的别致风味,别样享受。

“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创意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逻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发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丰市委书记倪峰说。

占地50万亩、总投资已达13.6亿元的“丰收大地”,两万亩核心区以现代农业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物流园区“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如何打造沿海现代农业开发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实验区?大丰,让创意农业点金。

全国首家农业创意产业园“大地丰收”,以农业创意产业集聚为支撑,先后已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创意团队入驻,每年还将有不少于20家农业创意团队入园办公,将农业的融智融资融为一体,加快形成智慧农业高效产业链。

在创意园大楼内,著名教授干经天领衔的丰智现代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著名水产专家唐天德教授主持的唐天德教授工作室,记者见识了创意元素如何让现代农业实现产出和效益的倍增效应与农业创意的迷人风采。

占地20亩的三维园艺花卉超市,总投资2000万元,集花卉育繁、规模化生产、电子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拥有500多个品种的全省一流高、中档花卉超市,亩产出效益超过10万元。

园区内的现代育苗工厂,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脱毒苗和快繁技术,大规模生产草莓、马铃薯、铁皮石斛等优质试管苗,选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蔬菜新品种,年生产蔬菜瓜果种苗两亿株。铁皮石斛优质苗的亩产出效益可达30万元以上。

篇3

关键词 文化强省 农村 文化产业 政策

在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农村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市场化方式把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的系列经济活动。

一、湖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农村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南省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市场存在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扶持不够以及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一)农村文化资源丰富,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

1.发展优势初步形成。湖南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湖湘劳动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沉淀、积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据文化部公布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入名录的湖南省民间音乐有三项、民间舞蹈有七项、传统戏剧有十项,另外还有三项曲艺、八项民间美术、五项传统手工艺和技艺、三项民俗以及两项传统体育。这些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和前景。特别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如长沙湘绣、益阳竹编、花瑶挑花、土家族织锦、雅石、根雕等,有的已经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有的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2.大多数特色资源缺乏应有的挖掘和保护。湖南省农村地区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积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文化资源助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文化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尤其是一些偏远、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二)农村文化产业人才非常缺乏

从农村文化产业化阶段观察,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文化艺术内容、形式的创新,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与营销、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才这个核心要素。由于湖南省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以及本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局限等原因,农村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缺乏,具体原因是:第一,目前湖南省农村学历构成的主体结构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其中初中学历占最高比例,其次是小学程度,中专及高中学历仅占20%左右,基本上没有高学历从业者,本土人才十分缺乏;第二,农村文化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与湖南省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懂文化、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湖南省对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的扶持缺乏长效机制。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湖南省各级政府围绕三馆一站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现已建成乡村文化站2246个,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硬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由于湖南省地处中部,经济欠发达,文化体育和传媒投入与公共财政投入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对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投入更少,而且在投向上,一是倾向于农村文化事业投入,致使农村文化产业投入不足;二是重面子、轻里子,很多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实用性差,效果不好。文化场馆、设施由于人员供养问题、资金问题,导致场馆建成后缺乏后续管理,既缺乏观众,也缺少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造成公共文化实施利用率低。

二、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

一是因地制宜,各地要选择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具有本土优势、适合产业化的特色资源加以重点扶持,尽可能地将特色资源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进行融合;二是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二)延伸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品牌

对于一些有市场的特色优势文化产品,应将地方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传播技术以及自媒体相结合,丰富文化产品品类及表现形式,做大做强文化品牌。

三、促进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选准政策支持对象

政策支持要精准发力,财政支出政策必须针对农村文化产业链中发展滞后的重要环节、助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引领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等着力支持;税收政策短期内侧重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转企改制、转型升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金对农村文化领域的捐赠等,中长期应在促进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的民间传人和能人的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本地特色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鼓励民间传人传、帮、带,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与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文化艺术类高校的合作提升本地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吸引优秀的外来文化产业人才。

2.加大文化产业各类平台建设,夯实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载体。各级政府应正视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问题,重视农村文化产业通用技术平台、传播平台、招商平台、人才培养与引进平台,逐步消除发展瓶颈。

(二)创新支持方式

从支持手段看,一方面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运用某类政策时也要注重政策手段的适用性和实施效果。对文化人才可以采取财政补贴鼓励其创作和创新,对文化项目则可以运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以支持,对于某些重点平台建设就应该加大财政投入。从支持方式看,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根据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和文化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创新财政和金融支持方式,如根据农村文化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的特点,创新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特别是税收政策

在初期可以以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后则可以以此促进其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为长沙民政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玉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周建军.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6).

[4] 周云逸.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J].河北学刊,2010(11).

篇4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篇5

3月31日清晨,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女生卜睿,就在这里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早市有个“王小蒙”

昨日4时许,卜睿已经起床,准备去市场卖豆腐,同寝两个小姐妹蔡晓梅和汤倩也过来帮忙。刚到摊位,卜睿的父母已经把连夜做好的豆腐送了过来,卜睿和同伴准备开张。6时许,卜睿的豆腐摊旁已经排起了长队,戴着印有“大学生自主创业”绶带的卜睿、蔡晓梅和汤倩忙着给顾客装豆腐。

买豆腐排了很长队

“纯正用卤水做的豆腐。”卜睿边给客人切豆腐边说。“孩子,你念回大学,咋还出来卖豆腐?”一位老人接过豆腐。

“我是自主创业卖豆腐,跟上不上大学没关系。觉得好吃就再来。”3天下来,卜睿听到不少人这样问。“大学生自主创业?可得支持一下!”一名男子接了话。“你也别为了我是大学生就支持我,要觉得我家豆腐好吃再来支持我!”卜睿说。“我听说这两天早市上来了个女大学生卖豆腐,还挺好吃的。这得支持啊,这样的孩子很少了。”家住附近的田先生说。

“这好像《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一名女子说……8时许,10多板豆腐卖完了,卜睿和好友收拾好摊位,又往学校赶去。

初衷:让更多人吃到好豆腐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7月份即将毕业的卜睿,为什么不想办法找个清闲的职业,想着要做豆腐?“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好豆腐。”卜睿说,“除了磨浆不是用小毛驴拉磨外,我们家的豆腐都是传统做法。”父亲下岗后就一直做豆腐,放假时她就帮父母到市场上卖豆腐。那时候,卜睿就决定自己也要做豆腐,还要开一个豆腐加工厂。

2008年年底,卜睿家豆腐销售很好,卜睿产生了建豆腐加工厂的想法,父亲出技术,自己经营管理。接下来,卜睿开始上网搜集自主创业和豆制品加工厂的信息,也经常去市场和超市买豆制品尝。

卜睿说,目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父母已经花很多钱供自己念书,不忍心再让他们为她找工作费心了。政府和学校也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她想抓住这个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卜睿说,如果能办成豆腐加工厂,她想雇弱势群体来工作:“能帮助别人就帮一把。”

打算建豆腐加工厂

卜睿跟父亲提出毕业后自己创业时,卜先生根本没把女儿的话放在心上。卜先生觉得,一个小女孩大学毕业后应该找个“体面点”的工作,清闲一点,日子安稳就行了。卜睿没有放弃,一有机会就找父亲谈。年前,卜睿再次游说父亲,还拿出相关政策给卜先生看。禁不住卜睿的软磨硬泡,卜先生答应让她试试。

现在,卜先生和爱人每天都将连夜做好的豆腐送到早市,再由卜睿卖出去,先让卜睿熟悉一下市场。看到卜睿每天那么辛苦地奔波在学校和早市之间,他们十分心疼。

卜睿说,虽然市场前景挺乐观,但建工厂的场地却是个难题。办理审批手续、找哪些部门,难倒了这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女孩。

“我决定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绝对不会中途放弃。”卜睿说,以后,她还要成立自己的豆制品连锁公司。

要有“迫不得已”创业的决心

要善于抓住机会借“东风”

专家点评“大四女生卖豆腐”

数字

创业成功率最高也只有4%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还有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人称大学生就业形势进入了“30年以来的最难时期”。在此形势下,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过,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广东地区为1%,而这一数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

在今年的两会上,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陈凯委员提供的一份来自广州团市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

经验

前期要搞好创业规划

虽说创业难,可在我们周围,创业成果不错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一些。

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让自己成为少数幸运者的呢?

不少创业成功者不仅有勇有谋能吃苦,而且早早在大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本领,历练胆识,还善于抓住机会借“东风”。缺乏经验的学生不妨先择业再创业,不要误打误撞,同时要学会借力,尽可能找到专门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扶持的机构,获得前瞻性指导。大学生创业网负责人赵长升说,他自己就是从搞销售的大学生到国有单位的销售英雄,再到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一步步走过来的。

赵长升表示,他个人认为,创业需要一定“天赋”,比如,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很强的自制力等,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不同的行业,而所有创业者的前提是必须有“迫不得已”要创业的决心和勇气。大学生创业之所以有成有败,和最初创业方向和规划有很大关系,所以前期要搞好创业规划。有关部门最好也能搜集一些好项目,扶持有实力的毕业生创业,再由这些人带动下一批人创业,如此良性循环,来分担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优惠

相关政策今年5月出台

目前,我省也结合实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部长唐洪丰介绍,目前,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

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我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额度、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的相关问题的实施细则。

篇6

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900多亩,农户343户,村民854名,如此精细狭小的村庄,却吸引着一个庞大的群体: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仅此一项,足以称出“向往”的实际分量。而这,仅是冰山一角,还有一群密集的数字等着你:其耕地综合效益是传统农业效益的150多倍;村集体企业旗下有70多家子公司,涵盖了服装、电子设备、园林绿化、房产、生态旅游等行业;2012年,滕头村社会生产总值76.73亿元,创利税6.8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0多万人。

这,就是位于浙江省奉化城北6公里的滕头村,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而这些成绩的创造,都离不开一群在滕头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不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的外来打工者,都在为这份“向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走进他们,回忆和寻找他们与滕头的故事。

“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年轻后生打光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滕头村地势低洼,十田九荒,一年到头,村民连几十块钱的收入都没有。脱贫,成为老书记傅嘉良首先考虑的问题。1965年冬天,他铲起第一锹冻土,开始带领村民改土造田,“虽然当时有人说,要是能弄好就把脑袋给我,还有人直接把插在地里的旗子拔掉,但大多数的村民都毫无怨言地行动起来,而且一干就是15年。”傅嘉良曾回忆说,“我们村的村民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那时村里也就六七十个壮劳力,小雨小雪都不停工。硬是将1200块高低不平的低产田,改造成了200多块大小划一、沟渠纵横的良田。”

在滕头村的村口,有一个全村最高的建筑雕塑——中国古代农具“耒”的造型,它被视为藤头精神“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象征,也成为滕头人的精神图腾。“耕地的时候必须认准前面的目标,否则就会跑到岔路上去。滕头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内在的支撑动力就是这种精神。”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

1979 年,滕头村办起了村里第一家企业——服装厂,在一个经改造的养鸡场里,十几台家用缝纫机,1000多元的资金,滕头村兴办工业的道路开始了。傅企平回村工作,担任的就是村服装厂厂长,起初,由于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服装厂发展缓慢,傅企平为求发展奔波无数次,从上海请来退休“封剪”的“红帮”传人,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引进各路人才。他把村服装厂办起来后,把它交给善于搞经营的年轻人,而自己,又回归了农业 。

1986年,滕头村成立了农业公司,这是滕头村农业产业化的开始。在集体的土地上种什么,一直是傅企平带领的农业公司苦心钻研的问题,从做市场调查开始,他们先后在土地上集中种了粮食、梨树、葡萄,因为粮食附加值太低,不划算,就搞起了多种经营,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还进行了立体农业的尝试,在田间开河养鱼,地下铺设暗管进行排灌。最终,根据滕头村的土地、土壤结构,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个村民有些陌生的项目——花卉苗木上。

彼时,傅企平带领的农业公司,不仅有方向上的思考,还有操作上的思路。“种花卉苗木也好,搞其他东西也好,你一定要做得精,做得专,做得好。我始终觉得不管什么东西,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他说。他们先从国外引进品种,然后聘请园林专家进行改良,让品质变得更加优良,从成活率到专业服务上,都做到有保证。

发展,让滕头村出了名,参观考察的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1998年,滕头村又开始“冒险”: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最早收取门票的村庄之一。“一开始搞的时候一部分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纪大的他们想不通,你农村里面那些花花草草,你卖门票?谁能来啊?你不可能的,异想天开的。”傅企平说,可是后来,傅企平又成功了,滕头村的旅游产业成为村庄发展的一大亮点,不仅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而且,每年到滕头村的游客有100万人次,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3500多万,旅游的综合收益超过亿元。

在滕头村,没人不称赞这个4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叫傅平均,从车队队长、滕头集团办公室主任到滕头村党委副书记、滕头集团副总裁,一路走来,他创造的业绩,不仅让领导竖起了大拇指,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干劲,不管是在村庄治理,还是在集团发展方面,他都有着独特的想法。

2006年,滕头村发展关键的一年,在经历了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平稳发展后,滕头人没有满足,而是敏锐地觉察到要想做大做强滕头村办企业,必须向新的领域拓展,傅平均的嗅觉很灵敏,他已经在“悄悄地”做着调研,并向各种专业人士咨询,准备充分后,他大胆地向滕头村党委提出:进军投资行业。为了鼓舞士气,他还主动立下“军令状”,不做大投资公司就主动辞职。于是,宁波滕头控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旗下已经拥有滕头置业投资、滕头东方恬园农庄、滕头典当等十多家子公司。

2008年,傅平均开始负责上海世博会滕头馆的筹建工作,将乡土气息与艺术特质融合,突出生态、和谐的主题,一时间,世博园里的滕头馆名声大噪,吸引着各方游客,就连滕头人自己都说,“滕头这地方,地方不大,就是名气大了点哈!”就在人们沉浸在世博会带来的喜悦时,傅平均已经开始思考世博会之后的事情了,这被他称为滕头村的“后世博”经济:世博会之后,如何让滕头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作用于经济,拓展滕头村的产业链,继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后来,傅平均想到了“借鸡生蛋”的方法,即借用形象好、实力佳的企业的资金和管理为自己所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滕头村的资金实力和知名度,收购兼并一些有潜质的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快快速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傅平均在朋友家里喝到了一种挺不错的茶叶,朋友告诉他这是位于奉化尚田镇安岩村的一个叫黄善强的朋友送的,黄善强是一个种茶、炒茶的高手,因为资金紧张,他的茶场处于小规模经营状况。傅平均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滕头村能否创建一个茶叶品牌?市场调研后他发现,茶叶种植可以实现绿色经济、循环发展,符合当前国内发展大局,市场前景十分好,但同时,茶叶行业缺少技术强、设备好、规模大、品牌响的企业。于是,他仔细考察了黄善强的茶叶山,以及加工厂等,经过几次谈判,正式收购茶场,并重整资源,扩大种植规模,进行全新的品牌定位,“滕头白茶”由此诞生。之后,傅平均还把其推向全国市场,积极参加各类评比,凭借着优良的品质,“滕头白茶”连续四届荣获全国“中绿杯名优茶金奖”称号。

此外,为了改变农产品价格低、品牌少的现状,傅平均与一家企业合作,开创试点,包装销售本地农、土产品,通过授权有偿使用滕头品牌的方式,设立农产品销售公司,试图盘活滕头的无形资产,拓展本地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而且,也为本地农产品特色化、品牌化经营打开了思路。至此,奉化市滕头灵峰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奉化市滕头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充实了宁波滕头控股有限公司的实力。同时,傅平均还推出了“连锁滕头”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生态酒店,尝试开拓一条餐饮新路,以此克服滕头村区域面积小、发展空间不大的困境。

从3000万到2亿多元,6年时间,这是傅平均带领创办的宁波滕头控股有限公司的资产变化,“引领滕头经济向餐饮、金融、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扩张,实现着滕头经济的二次腾飞”,这是外界对傅平均的评价。藉此,傅平均获得奉化市创业创新杰出青年、奉化市劳动模范、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们村出了三个牛人,外面人不知道,以为他们是父子关系,都觉得傅企平是傅嘉良的儿子,傅平均是傅企平的儿子,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完全是上下级关系,而且都是上一任领导发现的培养人才,这足以说明我们滕头村用人的氛围。”滕头村外宣办主任钟水军说。

2007年两会期间,傅企平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台上说,“我发愁——为什么?缺人才啊。农村要发展,关键靠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我常说,我们要口袋和脑袋一起富裕。所以,我们村很重视教育,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家奖1万,研究生奖2万,博士生奖5万!我们村已经有51个大学生了。可这还远远不够,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吸引了500多个大学生来村里,300多位留下来了,对于进来的大学生,我们给最优惠的政策。” 这样的交流,在滕头村经常发生,因为这里已经成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热点地区,曾一个月就有全国各地几百名大学生来此实习调研。

“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手段,滕头人明确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只以工作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对广大职工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鼓励广大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成才、创业创新。” 在一份大学生的调研报告中,他们这样写道。

“这不是空话,来滕头村工作,你就可以实际感受到了。”李水冰这样评价这段话,“我就是看好滕头的平台和氛围,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就有空间和舞台。不要看我来滕头才一年,时间不长,但是我的收获很多,结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最近一个项目就由我来主持,这些锻炼和机会,得益于滕头给我的平台。”李水冰说。

李水冰理科出身,是个在办公室坐不住的人,“在滕头工作,合适的人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且还能发掘出你的潜力,比如我以前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但是来这一年多,不论是和同事相处,还是出去和客人交流,我的能力都提高了。我觉得在这里干几年比在别的地方干十年学的东西都多,因为见识和平台不一样。”他说。

和李水冰不同,周全是土生土长的滕头村人,现在任滕头村团委书记,“公司在招聘员工方面,一律按正常招聘流程走,就是看你的能力,村里对人才非常重视,还设了教育基金,平时也注重村民素质的培养,村民们去接受继续教育等,拿到文凭后就可以到村里报销,这些做法我最欣赏,一般农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读完书又回来了”。

1989年,滕头村设立了“育才教育基金”,每年的7月10日,村里都按例表彰优秀学生家长和教师。此外,村里还聘请优秀教师来学校执教,学校里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台村级天文望远镜,村先后投资6300多万元兴建滕头小学、村史展览室、多功能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教科文设施。

滕头村里也有一个“娜姐”,傅娜,她在外读完书后回村里的滕头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从导游干起,如今已是一个部门的主任,“我们村搞乡村旅游搞得比较早,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当时村里的理念是乡村旅游要以乡村为本,三农和旅游发展相结合,注意避免乡村旅游的城市化倾向,要形成滕头独有的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体系。这在当时非常新,很吸引我,我又是个爱玩的人,当然就回来工作了,这么多年下来,觉得非常受益,滕头村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想在前、走在前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创新,我的工作中,也需要这种思维,我还在不断学习与领会。”傅娜说。

尽管傅娜在村里干得不错,但是她在山东读大学的弟弟不太愿意回村里发展,“他学的那个专业,在村里不太能用得上,他想在外面发展,我们都很支持,村里对这些在外读书工作,还有自己创业的人,都是很支持的。‘基本保障靠村里,发家致富靠个人’,这是滕头村鼓励村民走出去的一句口号。”傅娜说。

黑龙江女孩房秀杰和李水冰一样,也是滕头的“外来客”,去年到滕头村工作,负责接待工作,至今她都不觉得自己是在农村生活,“这哪里是个农村啊?环境这么好,看看村民们住的房子,都是别墅,我们从外面来工作的人也有公寓住,一个人40多平米的房子,这在北京哪敢想啊?我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后来朋友介绍来滕头的,现在很满意,幸福指数完全不一样,现在都不想回到大城市了,就打算在村里混了。” 滕头村的房子,分为二代农家住宅区和小康住宅区。二代房建于1978年,为统一的二层楼房,前面是花园,后带小平房仓库,黑瓦白墙。三代房全部是别墅型,最大的单户别墅面积达360平米,二户型别墅的面积是200平方米,是由村中统一规划建设的,然后以成本价卖给村民。如今,四代房子已规划好,正在建设。

房秀杰确实打算在滕头村长期发展,今年弟弟大学毕业,找的工作就在滕头集团的一家下属企业里,更长远的规划,她想把父母也接到滕头来住。“这里空气好啊,村里都有自行检测PM2.5的设备,北京PM2.5指数好几百,这里只有几十,去年的平均数值不到20微克/立方米。”她说。

在傅娜的记忆里,已经没有父母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情境了,这样的画面仅限于去邻村的亲戚家玩时才有,她也习惯把“做农活”称为“娱乐”,这可不是她一个人的叫法,很多滕头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这么叫。其实,在滕头村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已被放进村里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靠工业和服务业富裕起来的滕头村并没有放弃农业,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千年传统农耕业,在这块田野上再也找不到踪影。”傅企平说,“村里的农民不再戴着草帽,而是穿着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尽管记忆都城市化了,但是傅娜还是习惯称自己为农村人,“农村嘛,人都起得早,我们就是7点上班啊,城市没有这么早的吧?这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有啊,我们习惯见了熟人,举起手来大声打招呼,农村都这样啊,嗓门大,但是城里人听着就不习惯,就嫌我们吵,但是改不掉啊,从小在村里生活,就是这样习惯的,意识不到的。”傅娜说。尽管每天都是开心的,但是有件事让傅娜“耿耿于怀”,那就是生在滕头、长在滕头、工作一直在滕头的她,因为出嫁,现在已经不算是滕头人了,850人里没有她的名字,村里的各项福利,她也享受不到。

篇7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制《县战备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和不断壮大规模。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2013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2.48亿元;98户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58.42亿元,实现增加值16.36亿元。2014年1-9月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0.71亿元,同比增长30.17%。

2、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

通过以节能评估审查为着力点,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我委严格按照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委内工作程序》要求,启动节能审查工作,对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节能审查情况进行了集中排查,对未作节能审查的项目要求补做节能评估。截止目前,共对58个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其中:鹏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钢渣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铸(锻)件项目、泽达创意产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已进行专家论证审查,另有56个固定资产项目已进行了节能登记表备案。

3、加强项目前期论证

以项目论证为抓手,从源头上促进项目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根据招商项目联动审批工作机制,积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我委主要从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工艺设备先进性、节能、环评、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证,在项目落户和产业合理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对梁式起重设备及铁路设备、年产1.6亿米绦纶布料生产线、塑料薄膜包装袋和箱包生产、LED照明产品生产、勇强模具、夯福模具等15个项目进行了论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合理建议,确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县产业发展需求。

4、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十二五”期间我县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实现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市产业布局领导小组错位发展思路,对二产定位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以奇瑞重工南方农机装备、宝骐新能源汽车、鹏程机械、模具制造检测平台、金牛变压器、顺荣油箱为龙头;电子信息以打造皖江区域电子信息基地为抓手,加快石英晶体谐振器、电子变压器、电子元器件等三大产业链建设,着力推进数字终端产业发展;新材料以永杰铜业、恒昌铜箔、电磁线缆为龙头,在原有铜基材料、光伏材料等产业基础上,着力引进电子级太阳能级硅基材料、电子级铜基复合材料、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三产定位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业。其中:文化旅游,一手抓泽达创意学院和创意产业园、影视产业基地等各类文化创意项目建设,一手抓国家4A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和小格里生态等景区保护开发;现代物流,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拓展,完善物流网络,提升物流配送和仓储能力,以商贸流通、仓储和运输业为重点,将建设成为皖南特色物流中心。在发展以上主导产业的同时,不断壮大矿产资源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市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我委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先后完成了《县三产规划发展纲要》、《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县“十二五”商务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从税收等方面对三产项目实行优惠,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保险业金融机构3家,证券业金融机构1家。顺荣公司成功上市金牛公司改制工作加快推进,被评为第七批“中国金融生态县”。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宇航物流、江南国际、模具城、城东汽车市场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物流项目,在建的现代粮食物流园、振运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大浦乡村世界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核心区实现整体对外服务。以产业招商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浙江泽达创意职业学院及创意产业园、影视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发展。

6、加大产业承接力度,以招商选资促转型

以科学推进招商选资为拉动,创新招商思维和方式,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着力引进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大项目,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新方式。截止目前,今年累计签约项目共82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7.2亿元由浙江泽达创意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泽达创意学院及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由铜陵市永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电子信箱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由杭州宝骐投资有限公司、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亚夏(杭州宝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由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5-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5亿元由中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高压LED照明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亚夏汽车商城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四川柯美特建材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万吨新型PVC建材项目、总投资8亿元由浙江瑞世纪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影视产业基地项目。

二、存在问题

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

1、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特色不明显。纺织服装产业品牌效应不突出,附加值不高,属劳动密集产业,具有很强产业漂移性;食品加工产业门类分散,精深度不高,缺少领军企业,存在竞争风险;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工方式单一,以粗放型开采为主,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产业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不完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竞争力有待加强。

2、产业配套条件较弱。县城外向交通条件主要以两条国道和两条省道等公路为主,交通方式单一,高速公路、航道、货运铁路等运输基础条件簿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大规模承接。同时,产业要素配套条件较弱,水、电、气需求难以满足,用地紧缺、用工趋紧影响了大项目落户。一些资源性重大项目因开采技术不够成熟或采矿权利益未达成共识,影响了开工建设,如姚家岭铜矿采矿权问题、钾长石矿非溶性钾矿等。

3、土地瓶颈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受土地指标因素影响,项目用地紧张,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进程受到不同程度制约,对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也造成冲突。同时,我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至今没有获得上级批复,也延缓了下步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发展。

4、受节能减排影响,能源供应紧张。市政府下达我县“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3年下降17%,二氧化碳排放较2013年下降18%的责任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较大。受此影响,拉闸限电措施,对工业用电量造成一定程度压缩,不利于装备制造耗能较大项目布局和发展。

三、明年工作安排

1、加快载体承载能力建设,培育和壮大产业布局空间。

省政府批复县经济开发区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早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布局需求,为此,我县正在着手加快经济开发区整合弋江、三里两工业集中区扩区报批工作。不断壮大许镇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做好省级开发区批筹验收工作,形成“二区二园”模式。同时,不断完善园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功能。

2、改善县对外交通条件,构筑皖南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目前,我县列入国家、省交通规划的重要通道项目有在建的京福高铁,拟建的铜南宣高速公路、漳河航道综合整治工程和徐黄高速公路等。同时,市政府也将我县作为民航机场、通用航空机场选址的首选推荐方案。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为县打造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步拟实施以下项目。高等级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滁黄高速公路(南繁段)、(高铁站)至(高铁站)快速通道、至长江疏港大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复工铜南宣高速公路。铁路方面:争取铜南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启动至高铁站轻轨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水运方面:漳河航道整治提级工程列入省、市规划予以调整设计和建设内容。航空方面:通用航空产业园布点我县。开展通用航空机场民用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3、加强规划引导,把节能、环保和资源消耗作为产业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依据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对招商项目开展前期论证,加强节能和环保审查,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入区项目用地管理。

4、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篇9

关键词: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将农畜产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农畜产品流动过程中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农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目前已形成了河套、土默川平原的优质小麦基地,西辽河流域的优质玉米基地,大兴安岭岭东的优质大豆基地和阴山、燕山丘陵区的优质杂粮基地。另外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六大草原生产的优质农畜产品大量销往区外和国外。这些农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大多数需要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环节。发展现代农牧业物流,有利于促进内蒙古农畜产品市场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是带动内蒙古农牧业大发展的新路径,对于加快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进程,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全国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内蒙古农畜产品大量自产自销的矛盾要求提高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

流通市场化是流通发展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我国流通产业还达不到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但是,近些年随着政府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扶持,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态势需要,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却仍然沿袭传统方式,即自产自销、小规模、无组织式的流通方式,这与蓬勃发展的流通市场化现状形成了反差。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萌芽阶段,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极为罕见,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其物流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1.2 内蒙古农畜产品供给流通的高成本与城镇居民需求农畜产品的低价格之间的矛盾要求提高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

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应采取措施降低农畜产品流通成本。内蒙古农牧区远离城市,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转运不便。加上地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运输条件差。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难以运输、加工。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造成农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农畜产品供给流通的高成本与城镇居民需求农畜产品的低价格之间的矛盾突出。加快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其物流建设水平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3 内蒙古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要求提高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内蒙古地区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原因是生产的东西销不出去,如2011年乌兰察布市的土豆、巴彦淖尔市的西红柿,尽管当年产量较大,但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却很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销渠道不畅。建立健全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和采购商数据库,开展农畜产品产销网上对接并建立长效机制,有助于指导农牧民生产与销售,促进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水平。

2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并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内蒙古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发展现代农牧业物流面临诸多机遇;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累计开工建设78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赤峰红山物流园、通辽经济开发区物流园、鄂尔多斯阿康物流园、巴彦淖尔临河农畜产品(保税)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内蒙古农畜产品专业化体系逐步形成。内蒙古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了一批农畜产品市场及冷链系统,培育并初步形成了粮油、瓜果、蔬菜、肉禽蛋等农畜产品物流体系。

2.2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2.2.1 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

条码及射频技术作为一种物品识别的应用,在我国企业中开展得较早,但在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中普及率不高。目前在内蒙古地区虽有一些农畜产品物流企业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计算机等信息手段,但仍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货运单元条码、储运单元条码以及位置码的应用还很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物流系统的运作,极大地限制了仓库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不高,还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与反馈,影响物流企业与农畜产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内蒙古现有的农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都是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的转型,规模相对不大,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2 EDI、GIS、GPS的应用十分有限

EDI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物流更加完善和迅速。然而EDI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真正意义上的EDI应用还远未开展。其原因在于:一是企业信息技术基础差,多数企业无法应用;二是开发成本高,多数企业无资金实力;三是上下游企业未达成共识,影响企业应用。GIS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在铁路运输中采用GPS使铁路通过率提高了33%,美国公路运输采用GIS和GPS后,空驶率降低了30%。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采用,在物流领域应用还十分有限。在内蒙古地区物流领域的应用基本为零。

2.2.3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行业运作水平较低

目前,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多数物流企业实力有限,难以提供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存在低附加值、被动适应、供给零散、成本高、市场乱等问题。行业技术、装备和运作水平落后。主要业务为运输、托运和少量的搬运装卸,至于深层次的配送、信息等服务则很少涉及。

2.2.4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人才相对缺乏

内蒙古目前既缺少高层次的农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也缺少企业层面的管理人才,而大量的操作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不少员工虽然有丰富的传统统物流实践经验,但对现代物流的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管理的作用也相当模糊,很多员工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致使许多自动化处理过程不能实施。

3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框架表示为7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1)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3)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4)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5)物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6)物流信息化政策法规环境建设;(7)物流信息化知识培训与人才培养(见图1)。

4 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措施

4.1 充分利用政府的信誉和资源推进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4.1.1 强化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

建议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物流相关的部门,如工业、商务、交通、海关、口岸、检验检疫、技监、税务、银行等参加,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内蒙古部门协调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各部门、各地方各自为政的状况。

4.1.2 统一制定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

加强对各地方宏观指导和总体协调,制定农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协调指导各地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引导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4.1.3 加强政府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扶持

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以及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和物流信息化试点项目等。

4.2 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市场环境建设

4.2.1 政府要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各种物流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竞争,自由流动,并提高农畜产品物流监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4.2.2 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

加快制定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完善农畜产品物流信息交换业务流程规范和单证标准,推广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结合国际通用标准,制定符合农畜产品应用实际的标准。

4.2.3 加快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物流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制定有关的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法律法规,如与物流相关的电子签名、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安全机制相结合,切实保障网络和物流信息内容的安全,促进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加快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的建设,完善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建立安全认证体系。

4.3 加快智能农畜产品物流建设

首先,对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进行定位,建设农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园区。其次,加强内蒙古农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将电子商务与物流有机结合,建设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再次,加强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将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有效地应用到内蒙古的农畜产品流通上,以期完成信息的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四,要加强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建设农牧业产品物流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价格指导和第二年产能投入指导,以宏观调控生产与市场交易。第五,加大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科研和技术攻关,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组织农畜产品物流软件的研究开发,支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农畜产品产业升级与改造的物流应用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攻关,如智能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智能运输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托盘流通信息交换技术等。

4.4 积极开展农畜产品物流金融整合创新

通过大力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利用“制度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加强对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支持。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引导并鼓励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投入。通过价值链联保小组,实现农户或农户联盟、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需求方四类主体共同发展。允许仓单质押融资,以农产品储存的价值凭证作为仓单,在乡村银行进行抵押。建立贷款保险基金,预防部分风险。充分利用乡村银行对农村物流业资金链条熟悉的优势,帮助农村物流企业合理安 排运营资金,并对会员农村物流企业进行流动性管理、资金保值升值管理,促进农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农村物流链的规模。

4.5 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人才培训

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高校加强农畜产品物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农畜产品流信息化人才的岗位业务。农畜产品物流培训要结合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教程,着力培养内蒙古农畜产品的实用性人才,特别是物流管理师和物流技术工程师的培训;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利用农畜产品物流协会、信息协会、电子商务协会、RHD协会等组织的力量开展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其开展信息化咨询、监理、人才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文俊.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 当代经济,2010(16):90-91.

篇10

1、项目名称:天津市万亩菜花基地建设2、承办单位:天津市汇禾盈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是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成立的带动农民致富的组织。3、拟建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4、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办公楼、种子晒场、请选设备、实验设备、储存种子仓库、冷库等。(2)建设规模:10000亩(其中首期开发200亩,第2期开发4000亩,第3期开发5800亩)。5、建设年限:三年6、概算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2396万元。7、效益分析:第三年可收回成本,第三年可盈余1000余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项目的由来

我镇土地比较多,农业生产以种植棉花和玉米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较小,特别是种菜花比较少,整个天津的菜花都是外地运来的。由于种植区域分散,种植品种混杂,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程度低,规模化经营效益差,营销组织不健全,导致蔬菜产业发展缓慢。与国内同类地区比较,我镇蔬菜产业水平差距甚远。我镇土壤属于黑粘土,土地肥沃,而且灌溉也极为便利,非常适宜菜花种植。由于种植棉花和玉米收入比较低,而菜花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5000斤,收入比较高,一年还可以种植两季,可以先种植小麦、洋葱后再种植菜花。我公司为发挥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种植蔬菜,大力发展菜花种植,借鉴外地蔬菜基地种植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计划实施万亩菜花基地建设,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运用先进的育苗、良种、生物、微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蔬菜示范基地生产水平,采用现代市场化营销手段,打通市场渠道,利用蔬菜示范基地的带动功能,逐步向规模、品种规模、优势品种规模化发展,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促进项目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发展菜花良种选育,促进蔬菜生产,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镇蔬菜栽培技术水平,调节粮经比例,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公司做大做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设万亩菜花基地,是保障市场蔬菜供给,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蔬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蔬菜的生产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路径。多年来,由于我地蔬菜种植较少,导致蔬菜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据统计,目前我镇每年要从外地运入大量蔬菜来充实市场,菜价高扬。为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议案要求尽快在建立蔬菜基地,以此来平抑物价,以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当前我镇蔬菜生产正面临起步的关键时期,发展菜花良种选育,建设万亩菜花基地,能迅速促进我镇蔬菜生产的步伐,全面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培育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建设万亩菜花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需要。

项目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座,因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淤积造成库容不足设计贮水能力的三分之一,项目区以机井水来发展灌溉,由于打井缺乏统一规划,机井布局不合理,致使灌区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明显下降,灌溉成本高;另一方面,种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大田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种植蔬菜,实施小畦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灌水资源,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

3、建设万亩菜花基地,是培育品牌产品,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大中城市对农产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后,给我镇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强烈的挑战。因此,建设万亩菜花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我镇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4、建设万亩菜花基地,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茬次多、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对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万亩菜花基地,发展菜花良种选育,可为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创立蔬菜新的品牌,拓展我镇农业新领域,示范和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标准,从而提升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在蔬菜生产领域的差距。菜花产业的效益是传统小麦生产的5到10倍。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既能大幅度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又能快速提高农民收入,为实现农民增收创造现实条件。

5、建设万亩菜花基地,是规模效益与企业竞争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市内外蔬菜生产局限于单家独户或少数农户联合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按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监测,规模效益不明显,建设万亩菜花基地,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适度规模化发展,对提高公司蔬菜产品竞争力,促进公司做大做强大有裨益。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农业蔬菜基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农业发展基本要求,也符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环保的具体要求,更是实现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同时,万亩菜花基地建设是基础性的建设,符合国家财力支持的方向,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建设示范园完全符合国家对农业的有关政策和投资方向,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自然条件优越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虽临近渤海湾,但半封闭的内海海湾对天津的气候影响不大。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气候条件适宜于各类蔬菜的生长发育。蔬菜种植基地范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资源充沛,基本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3、生产过程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由于当地土地面积较多,农民多年来广种薄收,靠天而种的习惯,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较低。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肥源充足,农家肥投入较高,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轮作倒茬制度,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出符合部颁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4、技术成熟有保障

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是农业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于蔬菜新品种的研制、种子的生产和开发,是专业化蔬菜种子公司。公司下设:新品种科研部、市场开发部、种子贮运加工部、良种繁育部、后勤保障部。公司现有员工18人,其中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4名,专业仓储人员3人,市场营销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公司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参照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规范化管理与生产标准》,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并且根据区内外市场需要,筛选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种,运用育苗、节灌、微生物等技术,试验成功了蔬菜品种59个,其中花椰菜品种“天雪”“天玉”系列7个,最新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雪剑”系列白菜花6个和“绿剑”系列西兰花品种3个;大白菜品种15个,青麻叶类型“天青”系列8个、“天白”系列白麻叶类型5个;油菜品种3个;青苤蓝品种2个;芹菜品种西芹类型6个,早熟实心芹2个;耐热黄瓜新品种4个;耐寒黄瓜新品种3个;茄果类品种5个;胡萝卜2种;小冬瓜1种。公司拥有试验用地30亩、外省繁种基地1800亩、温室5座、授粉大棚5座、常温库160平方米、低温冷库20平方米、晒场400平方米、加工车间50平方米、种子加工及清选设备12台套以及遍布全国的蔬菜种子销售网络800余家,种子销售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天津市汇禾盈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是我公司成立的带动农民致富的一种组织,作为承建单位之一,先后承担过多个较大项目的建设,积累了成功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另外,聘请了专家教授作高级技术顾问,从技术服务功能、技术先进性上能确保较大规模农业项目的完成。

5、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天津市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依托城市,服务市民,主动抢占本地市场,满足市民对各种新鲜蔬菜的需求。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粮食主产区省市加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压缩了蔬菜种植面积,这样为我镇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若在蔬菜产品上,进一步抓好品质,做好产地包装和预冷处理,钻市场空档,打蔬菜销售时间差,组织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以高品位优质蔬菜占领外地市场是完全可行的。

6、交通运输便利

本镇有京津高速津蓟高速京滨高速,北可到北京一个小时,南到国家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30分钟左右即可通达,交通运输非常便捷。7、优惠政策配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蔬菜生产一直相当重视,把“菜蓝子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天津市立足市情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建议我镇要把蔬菜生产列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商品蔬菜生产列入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对规模生产、开发种植亩以上的,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奖励。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我镇的自然条件适合露地蔬菜生产,市场大量需求菜花、白菜、萝卜、西芹等蔬菜,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优势,加之运用先进的品种选育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特别是运用冷藏设备,可以错开上市,可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外地一些老种植区因病害严重已无法规模化生产,致使生产原料不足,企业严重受损。所以,我镇发展蔬菜种植的时机已经成熟,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尽快扩大种植规模。

(三)无公害化生产是蔬菜产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对蔬菜无公害化得严格要求,无公害化将成为蔬菜准入市场的首要条件。我镇是传统的农业区,绝大部分地区不存在“三废”污染,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施用化肥、农药的水平较低,完全适合从事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根据区内外市场需求,筛选出具有一定区域优势,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种,组织无公害化生产,尽快培育出自已的蔬菜品牌,提高市内市场的占有率,并尽快与国内市场接轨,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加入WTO后,蔬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内外市场每年需要大量的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绿色蔬菜,仅天津市每年需要公斤无公害鲜菜,而周边老蔬菜区正在逐步变为城区,无公害鲜菜缺口很大,我镇发展菜花种植市场潜力很大,我区已经建有两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预计5-10年内,供不应求。

总之,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提升我镇蔬菜生产水平,满足市内外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公司做大做强。

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选址原则

(1)光照充足,避风向阳,排灌方便。

(2)地理位置适中,用电方便。

(3)交通便利。

(4)水井具备。

(5)通讯发达、信息传输便捷。

(6)按照无公害蔬菜基地要求选址。

2、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项目区资源丰富,农民科技意识强,对现代农业有学习和掌握的要求。

(2)水利条件:项目区生产生活用水正常,水量富集,符合国家饮用水及农业用水质量标准,完全能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农民有多年灌溉种植的经验,灌溉条件方便,适宜发展蔬菜种植业。但灌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水生产效益不高。

(3)运输、电力、通讯条件

项目区每个乡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运输条件非常优越。电力形成了以330KV输变电工程为中心,有连接紧密的送变电网络,电力供应充沛。程控电话、长途数字传输、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可视图像、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条件比较发达。项目实施后可全面辐射周围县区。

(4)区域条件:我镇处于北城区东部土地面积大、工厂少、污染轻,有利于大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

(5)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包括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浇地万亩,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亩,有大家畜万头,羊只。2009年,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亿元,人均有粮公斤,人均纯收入元。项目区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其次为经济作物,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蔬菜产业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6)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项目单位拥有一批懂管理、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经验和业务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可为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划和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10000亩。分三年实施,其中首期开发200亩品种选育基地,第二年开发4000亩菜花种植,第三年开发4800亩。2、产品方案:以时鲜菜花为主,引进部分外地名优新品种,选育无公害新品种。菜花价格便宜时,建造冷库储存。

第六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技术方案:菜花基地围绕无公害栽培模式进行生产,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农业厅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实施,以有机肥、沼液肥为主,采取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商品肥的使用次数和数量;在病虫防治上,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优质蔬菜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规范无公害化生产技术规程,扩大社会性宣传,推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发展。

2、工艺流程:品种选育--苗床整地—种子消毒浸种—播种育苗—大田整地—土壤消毒—小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市场销售。3、主要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自用的新品种选育建有试验用地、大棚、温室。公司要先建成一定规模:办公楼、种子晒场、请选设备、实验设备、储存种子仓库等,前期200亩为公司办公、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以及面向市民划出一部分实际“偷菜”项目。

第七章管理机构及运行方式

(一)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单位: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单位:天津市汇禾盈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

项目协作单位:镇政府

技术依托单位:蔬菜产业化协会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组长。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协调项目实施,负责资金的拨入,并对实施单位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验收;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内容建设及技术指导;项目协作单位组织协调所属农户,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二)资金管理

资金设专帐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按实施方案进行资金使用,实行财务报帐制度,按进度定期报帐,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三)运行机制

实行“三位一体”,一步到位的技术推广机制,即由公司、推广机构与基地农户共同发展。公司负责基地面积的落实,使任务落实到实处。推广机构与农户签订优质蔬菜生产技术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实施。公司支持基地农户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化组织和蔬菜产业化协会组织,负责执行蔬菜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联系技术人员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营销窗口,联络农村经济人,真正担负起基地牵动两头的运行机制,即示范生产基地和市场营销的义务。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该基地的建设:

1、合理规划布局,聘请专家加强指导,提高科技含量。

2、抓好组织管理,组建管理机构。

3 、抓好蔬菜生产的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种菜的科技含量。

4、构建三个网络,即:

⑴市场网。蔬菜销售涉及到运输、入市、服务等环节。其市场网络的编织极为重要,不仅要继续托靠贩运户、消费大户、菜农自销和蔬菜营销公司进行销售,还要扩大主体市场的网员设置,以及通过新闻媒介、网络无形市场加以促销。

⑵信息网。通过计算机入网,建立基地建设主页,发送产品信息,在网上交易要有突破。同时,与主体市场及其它市场加强联络,随时获取、交换市场信息。

⑶协调网。协调政府及其职能机构疏通“绿色运输通道”、市场准入通道和建立产品监测制度,改善销售环境。广大菜农为了协调一致维护自身利益,应成立自治利益联盟或产销协会,以便给联络工作提供一个接口,衔接产销、享受服务和指导。

5、培植品牌。在生产上调整产品组合,提供货真价实的品牌雏形;在销售中刻意打点、包装品牌;在宣传上雕刻产品,扩大影响,意图形成品牌。依靠品牌提升档次,这是我镇万亩菜花基地建设的一个战略目标。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396万元

其中:

(1)水、电、路基础设施费2000元/亩×10000亩=2000万元(2)大棚骨架、大棚膜、安装费、运输费15000元/亩×3000亩=4500万元

(3)蔬菜种子、农药200元/亩×10000亩=200万元

(4)肥料1500元/亩×10000亩=1500万元

(5)办公楼1000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200万元

(6)仓库20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20万元

(7)种子清选设备、实验设备50万元

(8)劳动工资、管理费用按产值的40%计算:

10000亩×5000元/亩×40%=2000万元

(9)冷库200万元

(10)劳动用具、植保器械等200万元

(11)土地租金

转租农民第一年500元/亩,每年10%递增租金,让农民得实惠。

即第一年:200亩×500=10万元

第二年:4200×550=231万元

第三年:10000×605=605万元

共846万元

(13)灌溉电费180万元

(14)不可预见费:1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10396万元

2、政府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

第九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第1年品种选育100元/亩×10000亩=100万元

第2年:4000亩×12000元/亩=4800万元

4800万元-(20%运销费、损耗、冷库储藏费用)960万元=3840万元

第3年:9800亩×12000元/亩=11760万元11760-(20%运销费、损耗费、冷库储藏费用)2352=9408万元

合计:13448万元投资回收期为三年,第三年可盈余1000余万元。

(二)社会效益:

建设万亩菜花基地,进一步推动蔬菜无公害化生产,全面提高蔬菜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吃得放心优质蔬菜,同时也为我镇蔬菜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另外,秋季复种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能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3000人,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效益

我镇蔬菜生产均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规模小,随意性大。项目建成后以示范区作为样板,总结完善无公害蔬菜栽培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为了做大、做强我镇无公害蔬菜产业,提高蔬菜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我镇的独特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我公司决定在该区域建立一个面积为10000亩,投资1亿余元的菜花基地项目。该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技术路线科学,目标明确,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农业生产政策和区域经济特色,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实施措施有力,项目实施有基础、有原料,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通过此项目我公司在种子育、繁、销、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地位,我镇将形成享誉全国的大型菜花种植基地。所以,实施该项目是可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