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民健身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民健身重要性

篇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蛋蛋满足物质需求,也更

>> 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看"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荷球在推广两性公平竞赛及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和推广研究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浅析农机推广的重要性 “终身健身”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浅议科普对妇女健康的重要性 论科普养生知识的重要性 林业发展与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论林业发展与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的重要性 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及应用 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的可行性探析 智能电能表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广场舞掀起全民健身大热潮 新疆冬季全民健身掀新热潮 浅议清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绿色施工的推广应用 楞次定律的推广应用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fr=aladdin

[2]路光,王永广.从西安市全民健身的现状看体育科普的势在必行[J].科技信息:201-202.

[3]毛俐亚,岳海鹏等.成都市街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22.

[4]杨毅谋.从全民健身的旺势看体育科普―以西安市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29-30.

[5]孙灿泉.健身意识与体育能力[J].衡水师专学报,2004(6):58-59.

篇2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思想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安排

2016年,我区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将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之一,早谋划,早部署,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区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层层分解,确保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二)开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素质

今年,我们提倡“体育生活化”理念,将体育健身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倡导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定期开办各种主题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积极推广广播操与工间操,保证在职职工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健身方式。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在教学制度设计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今年,我区还组队代表感市参加省十四运会的长阳巴山舞和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加快体育健身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同时,今年对辖区内损坏健身器材登记备案,并制定修缮计划。二是增加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自己购买了体育健身器材共***套,资金投入***元,同时,积极争取省市配发的体育健身器材,加大了体育建设器材的建设力度,为全区全民健身工作夯实了保障。

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了解全区国民的体质现状,为更好的开展下步体育健身工作夯实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关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思想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二是加强全民健身师资力量的建设。举办了社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使得全民健身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也为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存在问题困境

目前,我区在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不足。在推广全民健身工作中,因资金问题,造成了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二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全民健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广。

三是体育设施匮乏。目前,我区体育设施匮乏,很多体育设施由于时间久远,破损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结合我区实际,下一步工作主要计划如下:

一是思想重视,持之以恒。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重视,持之以恒。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希望财政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篇3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体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阐述了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类长期的理念,但始终又是一个难圆的梦,全民健身与终生体育,正是以这种理念为宗旨进行的两种理论和实践的尝试。全民健身的任务重点在于普及体育运动,终身体育则侧重于个体的持续性体育运动,但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现实实施的阶段上来看两者都立足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实现人类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也的确逐步成为全球性的时尚。为此本文就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索,供大家参考。

1、实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仅是人类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键康的体魄,这些需求的实现最终应求助于健身活动,而全民健身的优越性显然是其他单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不可代替的。因为它既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锻炼身体的权利,又能够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1.2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和社会,也无论什么时候,要实现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因为通过增强一个人的健康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全民健身便成为增进民族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全民健身”所规定的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广泛性”学校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娱乐”“社会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内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体育运动对象的全民化。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背景,我们不难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规范:全民健身指全体国民都有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身的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必需。这不仅指单纯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锻炼自己身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使他们懂得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健身的机会和场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并不只是权利的享受者,他们也必须担负一定的责任: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应当是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进身心健康。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识、基本的健身内容和基本健身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中的必要条件,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只有当人们的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有见识的决策。当然,全民健身并不仅仅是形式,它是终生体育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处在一种非常繁忙的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不断及时地调节身心以适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终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健身活动,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我国全民健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以来,应该充分肯定我国人民对全民健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逐步深化,健身意识和健身要求得到的加强,广大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健身效果和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依据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与1997年相比,群众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较深的由5%上升到23. 02%,知道有其事43 . 84%,从未听说过由原来的65%下降为11.65%。说明健身意识得到了加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后,人们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的达到了60.12%,没有变的为36.30%,在36.30%中约占总人数的20.90%是一年四季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所以说有81%以上的人有所增加或没有变的。全民健身的配建改善了群众的锻炼条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群众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证明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人们健身、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取得如此可人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到全民健身运动的美好前景。但在肯定成绩之后,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新挑战。

3.1中青年体育健身人口的“休眠化”

现阶段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中身强力壮、年富力强、极易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25-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却是一个参加健身活动的最少的人群,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全民健身计划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阻力的作用,制约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1)对全民健身的对象错误定位,认为健身的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2)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角色,使广大中青年无暇于健身锻炼,(3)中青年的文化层次与其健身锻炼的意识、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4)其他的娱乐活动抢占了健身的时间,如“麻将”“扑克”等。为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尤其要加大对中青年“活命哲学”的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宝贵生命的重要性。最终使他们从“麻将桌”与“扑克堆”中走向运动场。

3.2地区之间全民健身运动状况“差异化”

我国人多地广,地区间的人口素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而广大城市却以商品经济为主体,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与平衡,导致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投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多,广大居民的健身观念与意识逐渐得以加强,而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投人健身运动的配建经费也少。据九运会期间西藏体育局长介绍:西藏每年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只有十万元,有些地区人群中有些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意识和健身运动的问题了。因此,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结合地区间的差异性,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西部边远地区.加快农村与西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改变他们长期所形成的封闭、守旧、落后等,尽快使广大农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大潮中去。

3.3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贵族化”

健身运动的“贵族化”主要表现在运动项目上,如高尔夫球、网球和保龄球等;现代化体育场馆的高费用,如门票等,客观上限制了广大民众的参与,我们都知道上述这些设施的投人费用都是非常巨大的,与全民健身的配建费用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贵族化体育健身”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体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这种现象任意发展必定会导致人力、才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在体育经费投入方面应提高全民健身配建的比例,应多加强大众化、便民化的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多建立平民化的体育俱乐部和活动中心。这确实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起到催化作用。

篇4

上饶市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信江河贯穿市区,森林植被丰富,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环境。

上饶市健身人工环境分析

1、全民路径的配建选址

全民健身路径点在居民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等,便于群众健身并且安全的场所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场所选择和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应与城市、社区、公园等建设规划相配套,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防止扰民现象的发生。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布局与配建情况如下: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的布局与配建位置主要为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学校内和周边及街道办,其中居民小区所配建的路径点数量最多。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所在位置是否方便您锻炼的问题调查中,回答很方便的占10.2%,比较方便的占46.2%,不太方便的占43.6%。这表明,居民对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持肯定态度,占到56.4%,表明主管单位在选址时是符合就近、便民要求的,也表明全民健身路径实施条例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被问及全民健身路径最为合理的安装位置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小区、公园、学校内或周边,分别为33.3%、19%、15.4%。调查结果显示,小区所占比例最高,这同城市住宅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规划是相吻合的,反映出小区应是今后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所选择的重点。将调查结果与目前所配建的位置比较,发现我市布局基本符合群众要求。

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2.1、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

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使用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的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要性,很难调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的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

调查中,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满意。反映出上饶市目前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指导乏力,器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器材无人维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主管部门认真的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并借鉴兄弟省市的一些经验,来全面提高我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水平。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时,居民的回答排列序位依次是领导不重视;缺乏足够的资金;责、权、利不明确。

3、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从居民利用健身器械活动的频率来看,上饶市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60.9%。通常情况下依次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持续的时间不超过30min(与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的个数有关),上饶市居民每次锻炼持续30min以上的占54.8%,可见大多数居民在锻炼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形式的锻炼,科学锻炼意识增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上饶市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练习时间、强度表现出无所谓,有36%的人注意自己锻炼持续时间、练习强度,而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事实上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和其他体育项目练习一样,人们应依据自身条件(年龄、体质等)循序渐进地安排时间、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顺序。数据也显示了人们开始加强对健身路径锻炼时间、强度的注意度,既可避免安全事故,也可更科学、合理地锻炼自身。

4、全民健身的指导现状

对上饶市全民健身是否需要指导进行调查发现,有53.7%的居民认为不需要体育指导,需要指导的占28.3%,有18%持无所谓态度.对其分析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部分群众害怕增加经济负担;(2)部分群众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淡薄;(3)还有部分人认为作用不大;(4)一部分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5)全民健身的宣传不够深入;(6)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希望得到指导。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上饶市城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较为明确,由于年龄的差异,体育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较明显的年龄特征;上饶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多样性,强身健体是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动力;上饶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转化为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上饶市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后,居民每周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反映出“全民健身路径”在改善群众锻炼条件、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调动群众健身热情方面起到了作用;上饶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大都持肯定态度,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人数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应针对健身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发,从而使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上饶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上饶市区发展全民健身路径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上饶市健身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具备较好优势,良好人工环境建设需待进一步加强。

2、健身环境设计建议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饶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需达到的目的。(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活动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以展开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上饶市应狠抓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真正形成依法制体,使市民健身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应实行开门立法,建立立法听证会制度,通过媒体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包括利益相关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吸纳和体现民意;资金问题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上饶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主要可以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健身领域将会是全民健身发展的方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指导居民科学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我们积极稳妥的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1)制定中长远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严格建立规范程序,提高社会体育队伍建设质量。(3)重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政府及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即以替代强化来促进城市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使居民形成以文化、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真正使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形成联系得更加紧密。全面提高人们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正确引导“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为健康需要的满足而进行投资,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娱乐消费的欲望,从而不断引发体育消费的行为。

篇5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路径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继珍.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篇6

前言

国家体育事业最初发起于民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国家逐渐采取政策、资金等各种措施来鼓励这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将其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现阶段世界各国在对体验运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机制已经形成较强的系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和素养方面的追求,同时促使投资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体验健身市场当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有效促使公共事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融合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体育俱乐部对全民健康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俱乐部对全民健康作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大众体育的追求,各种新型的运动方式得以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选择的活动项目也随之增加,各种项目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全民健康的过程中,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人们在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由选择的项目较多,其中部分项目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够完成,还有部分项目仅需要几人就能够实现;部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掌握复杂的专业技能,因此对年龄存在一定限制,年龄过大和过小都不适于参加;而还有部分体育项目是专门针对儿童、女性而开展的等。由此可见,现阶段全民健身过程中拥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在对体育俱乐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各个阶层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对专业的技术指导,该俱乐部运行过程中,对运动爱好者的年龄、性别等限制性较低,多数体育项目都是针对全民健身而开展的,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体育爱好者的不同需求,还能够为人们的健身提供便利。

(二)有助于人们因地制宜展开体育锻炼

现阶段,尽管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速度加快,与之相适应的全民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却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而且普通群众在健身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选择高消费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时期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为不同层次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选择路边健身的人群高达40%,还有部分体育爱好者会选择在室内和公园中完成健身活动,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通过高消费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俱乐部的产生和有效应用,能够在为人民健身提供便利的基础上,节约成本。同时,广泛性和适应性强等是我国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特点,其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地形等特点,有针对性的为人民群众提供锻炼的空间和场所,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锻炼,都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满足人民群粽参与体育锻炼的多种需求。

(三)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

在体育俱乐部开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提供给参与健身的人民群众。现阶段,多样化已经成为体育运动形式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俱乐部将较多的运动方式提供给人民群众,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人民身心健康。现阶段,体育俱乐部运行过程中,能够举办武术、太极以及气功等多项活动,尽管此类体育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互动性较弱的特点,无法满足人民参与全民建设的娱乐需求,而在对体育俱乐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该俱乐部能够为人民群众举办和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周边居民参与集体活动,从而提升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极大的丰富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

二、我国体育俱乐部促进全民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简单

据有效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我国多数体育俱乐部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体育活动项目较少的现象,同时,重复建设现象在我国体育俱乐部之间广泛存在,包括类似的经营项目和经营模式等,甚至还存在国家、社区和区街相同的俱乐部经营模式和项目。

首先,体育俱乐部运行过程中,必须对各种运动设施的利用率进行充分的考虑,然而,由于资金来源不足,导致单一运动器材特点的产生,因此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居民的吸引力;其次,培养俱乐部客户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俱乐部成员通常情况下以中年群体为主,同时其拥有一定固定收入,这些客户成为体育俱乐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客户,然而,俱乐部却没有针对老年和青少年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健身项目,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健身全面性的现象广泛存在,加上较少的配套服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民健康发展,违背了全民健身的宗旨;最后,现阶段,办卡消费成为体育俱乐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对随机消费和单次消费产生了忽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导致全民体育健身市场基础被削弱。

(二)忽视社区体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健身运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区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是关键基础。而人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以社区为单位逐渐形成的习惯和特点就是社区体育文化。由此可见,在对社区体育文化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有助于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广泛传播。

现阶段,体育文化、体育品牌以及科学的管理等方面的缺失是制约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长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体现在:没有及时有效的创新服务内容,在对健身器材以及必要的场地进行出租的过程中,服务质量下降;日常经营过程中,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制定服务内容和措施,削弱了参与全民健康活动人群的积极性;同时,多数体育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过于注重为参与健身的人群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而忽视了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希望获取的娱乐和休闲因素,因此在对各种集体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环节。

现阶段,我国为了促进全民健康,积极制定并落实了全民健身纲要,在这一纲要的指导下,我国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体育俱乐部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多数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意识进行充分的判断,导致俱乐部的发展跟不上时展的需求,这种现象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三、解决我国体育俱乐部促进全民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增加对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各地的体育俱乐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想为全面健康做出重要的贡献,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行充分的掌握,各级政府以及当地的主管部门也应当给予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制度和资金支持,将该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营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促使其对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对不同健身爱好者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升市场细分的科学性,从而明确自身在市场经营中的地位[8]。同时,还应当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对自身经营范围进行拓展,努力开设各种全新的服务项目,凸显自身的特色,从而满足不同健身群体的需求。

例如,在体育俱乐部中,定期购进先进的健身器材、为有需求的健身人员有针对性的提供专项服务等。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从而对提升地区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增加对社区体育文化的重视

近年来,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体育俱乐部在经营过程中,要想将自身的促进全民健康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增加对社区体育文化的重视。体育健身锻炼理念的形成,是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同时这一理念也引领者体育新文化、新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当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时尚性和先进性,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社区整体生活中将存在体育健身这一重要的成分,为社区整体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广泛传播,有利于我国整体体育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将有效开拓大众体育健身市场。正因为如此,现阶段我国在积极促进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从而为带动社区体育文化和全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近年来,为了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进行服务、并促进我国全面健康的发展,“丽景体育俱乐部”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开始增加对客户消费习惯以及体育市场前景的深入分析,通过数据库服务模型的有效建立,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自身服务的针对性。

例如,其在进行球类健身项目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创新的运行模式,通过数据分析,“丽景体育俱乐部”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最受欢迎的球类项目为badminton,即羽毛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更多羽毛球爱好者的需求,其经营过程中,增加开设了18个场地,但是在一年的经营过程中发现,其中80%以上的时间,仅有12个场地处于运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丽景体育俱乐部”开始调整场地开放时间,在满足体育爱好者需求的基础上,节约了运行成本。同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还适当的举办了各种羽毛球项目比赛,有效吸引力社区的居民,例如,在男子单打、双打等比赛中,激烈的比赛气氛,迎来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同时也对体育俱乐部进行了宣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体育俱乐部将迎来更多的客户,同时也对全民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新建体育馆;群众体育;现状;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国家开始发展体育事业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近些年来,各地方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重修或改建,同时对体育设施进行完善,从而来满足群众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体育场馆是体育领域的基础设施,不仅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为建设体育强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和县新建体育馆。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已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科技档案等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文件,研究发展的有关史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调查法:本研究准备去和县新体育场进行实地的调查和到和县体育局查找新建体育场建成后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和承办的体育比赛。

(3)数理统计法:通过数理分析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计算,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4)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和县新建体育场馆现状调查

新建体育场馆的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和县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和县城北新区,依傍新一中而建,环境优美,是一块理想的生态运动场地。总投资3000万,总占地115亩,其中核心建筑体育馆为4层建筑,占地面积4623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8平方米,内设3198个座位。核心体育馆内包括办公室、篮球训练馆、综合训练馆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采用全开放式供公众健身锻炼,馆内大部分对公众开放,可以承办球类、武术等大小型比赛。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群众对新体育馆的设施设备地理位置是肯定的,新体育馆设施设备对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新建体育场馆对和县群众体育发展促进情况调查

(1)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我县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分布。由此,体育馆要针对中间人群来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更好地推动全县全民健身服务,而且群众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更倾向于对抗性小、运动强度适中、对身体条件没有过高要求的运动项目。因此,体育场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锻炼群众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场地,更好地为群众锻炼服务。

(2)群众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次数的规律还不是很固定,一周只是偶尔无规律参加的占到了44.3%,而能一周3次及以上参加锻炼的群众却只占到10.9%。在这方面,我们体育场应该加强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健身方法指导。

3.新建体育场对承办大型体育比赛情况调查

对体育新体育场进行实地调查与访谈得出,新体育馆建成后相继承办全国性比赛1次,即全国摔跤锦标赛。全省性比赛1次,安徽省城市争霸赛。全县性比赛数次,即和县“久工建业杯”篮球比赛等。从调查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新体育馆建成后为我县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比赛提供更多的机会,对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本文和县新建体育场馆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调查,结果表明限制体育馆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及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开展群众体育培训辅导情况、缺少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全民健身的宣传不足等原因。建议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制定体育场馆完善管理制度来解决限制全县体育事业发展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认识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重要性

体育场馆对群众全面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体育场馆自身的价值,所以要认识到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体育馆中的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全县群众的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积极地发展。

2.完善场馆管理制度

新体育馆应该逐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开放方式、开放时间、收费制度、财务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步调一致,使体育场馆能够更好地运行。

3.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和开展群众体育的培训辅导

体育场馆通过承办大型体育比赛来和开展体育运动培训辅导来宣传全民健身,从而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裘荣.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探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篇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进行探讨,在多方面论述了健身气功对全民健身中起到的健身养生作用,积极促进健身气功在新时代中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健身机理 措施

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愿望古人亦有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愿望予以强烈。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的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建设计划纲要》,力争让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让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健身气功便是在此基础上萌生出来的。其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同于竞技体育一般拥有较为高难度的技术要求,并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和作用。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特点,让健身气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探究健身气功的健身原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效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一、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

(一)传统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

在传统中医文学中,人体的精神状态可以以元气来判断,气是人体基本的物质基础,健身气功的锻炼机理及其重视培养人体的元气,围绕腰部为中心通过锻炼呼吸、意守丹田,使人元气充足,精气神极佳。健身气功运用阴阳平和的规律来指导健身,静为阴,动为阳,蓄力为阴,发力为阳,一阴一阳是为互补,不断调整姿势、整理呼吸,达到平衡阴阳的状态,可有效的提高练功效果。

健身气功可有效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健身气功中不少动作可以起到加强经气的流通的效果,以意念引导静脉中气血运行,促进经脉中气血流动,保证气血充盈、旺盛,促进体魄强健。

传统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还包括调和气血和调理脏腑。所谓“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表明了气血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练功过程中,以腰部命门为主,加强脏腑活动能力保证脏腑元气充足。健身气功在静养时,培养元气、调和气血和脏腑,可加强对身体的滋润作用。

(二)现代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

健身气功使用时,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肌肉协调能力,增强人的柔韧性,提高整体身体平衡能力,并达到增强身体机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改善人体体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增强性激素的能力。和传统健身方式亦相似的是,通过健身气功的使用和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意力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在健身人群中极受欢迎,健身气功不仅具有增强体质、温养筋骨、锻炼关节的养生功效,更具有如提神、益气、通经络、运气血、调脏腑等医疗功效,同时游客一定程度上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种对人身体健康极其有益的健身活动,促进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健身气功仍属于一种新型的健身项目,人们对于健身气功的健身养生功效了解还很片面,为了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应针对健身气功加大宣传,可以通过健身操比赛、健身气功功展示、气功文化宣传,利用各类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加大健身气功文化交流等方式对健身气功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加大健身气功活动的推广和普及。

(二)注重辅导员培训

在健身气功的推广过程中少不了社会辅导员的教导,辅导员自身具备高超的气功技术水平和足够的文化内涵是吸引人们对健身气功关注的主要方法。要求辅导员可以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养生理论与现代健身知识结合在一起,更高效的提高人们对于健身养生馆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帮助规范初学者在健身气功上的技术动作。一个好的健身气功辅导员对于气功的宣传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注重辅导员的培训。

(三)普及和提高并进

全民健身与健身气功都是以保护人的健康,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全民普及健身文化势在必行,健身气功要在推广及普及功法的同时,强化理论研究,以健身养生、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宗旨,进一步进行科学化的推广和合理的普及,使健身气功能在全民健身的新时机下迅速发展起来。

(四)不要忽视了对健身气功的提高

作为健身项目,要以发展作为长远目标,不断的改进和发现新的养生技术动作,加强创造新功法的编制,以适应不同的健身人群,使其更好适应比赛的竞争性、欣赏性。普及健身气功以提高奠定其在人群中的基础,通过不断提高健身气功的功法和技术动作,普及和提高并进,两者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使健身气功可以更好的给全民带来实惠。

二、结语

我国养生运动项目众多,健身气功可谓首当其冲,功效最为明显的运动之一,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目的。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进行不断的宣传,让健身气功在民间得以流传,让健身气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和科技培训专项-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科学普及路径拓展的科普活动”项目编号:2015S2006-17;体育局“创建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和精品展示”项目;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包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S2004-2-16 ;

参考文献:

[1] 陈默.浅谈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01:58-60.

篇9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市大众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众健身活动日益普及,体育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2013年止,北京市级体育社团84个,区县级体育社团、俱乐部334个,区县覆盖率100%,各级各类全民健身团队达到6 645个[1],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能够满足群众的归属感,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基层体育组织更好地发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效率,有效激发民众的健身热情,本研究针对北京市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调查, 掌握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和决策依据。

1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有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基本情况;第二,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第三,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遇到的困难;第四,提出今后的改进建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查阅体育社会组织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调查和论证奠定基础。

2.2问卷调查法

运用特尔菲法确定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东城区等16个区县中随机抽取100个街道(乡镇),在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和区县体育局的配合下,对100个街道(乡镇)的管理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3逻辑分析法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以及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提出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议。

3北京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现状

3.1现有本级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社会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民间组织,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战略的提出,体育部门也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构建战略。在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基层社区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既是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发动者,同时还是多元化体育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基层社区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是多元化体育服务生产与提供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社区居民自发建立与行政主导建立的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增加。通过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00个街道(乡镇)中现有本级体育社会组织436个,每个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均数为4.4个。

调查结果显示,街道(乡镇)现有体育社会组织名称不尽相同。主要是社区体育协会、全民健身协会、文体协会、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乡镇农民体育协会、单项运动项目协会等。其中:单项运动协会最多;其次是街道、乡镇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第三是全民健身协会;第四是老年人体育协会;第五是文体协会。

关于体育社会组织在街道(乡镇)备案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00个街道(乡镇) 中,只有29个街道(乡镇)进行了备案,进行备案的街道(乡镇)不到1/3。没有备案的原因主要是街道(乡镇)所管辖的工作比较繁杂,负责体育工作的管理者缺乏,而且群体工作的管理者多是身兼数职。管理者对备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外,一些基层社区的体育健身团队,组织条件比较薄弱,活动时有时无,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组织。

体育健身团队是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大众体育健身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健身团队活动时间、地点相对不固定,分布不集中,发展不稳定,管理部门在准确掌握团队信息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每个街道(乡镇)体育健身团队平均20.6个。

研究表明,目前由于健身团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场地等环节的差异,健身团队规模不一。由于城区的活动场地较紧张,大多数的健身团队规模不大,其中20人以内及21~40人的团队所占比重最大,绝大部分健身团队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地点,拥有3个活动地点以上的健身团队数量极少。在健身团队活动地点的类型上,大多数健身团队主要在广场、社区空地上开展健身活动,还有小部分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室内或室外场地开展健身活动。多数团队在活动项目安排上以健身操舞为主,健身秧歌、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也较为普及。此外,近年来,踢毽子、跳绳、健步走、跑步等活动的参与率也有所提高。从活动频率上来看,大多数健身团队每天都能坚持开展活动。健身团队活动开展的时间集中在早上9点以前,晚上7点以后,在上午和下午开展活动的健身团队数量较少。晚上开展最多的活动项目是健身操舞和健身秧歌[2]。

3.2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扶持情况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无论是居民自发建立还是行政主导建立,都离不开街道(乡镇)体育工作者的宣传与扶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也是街道(乡镇)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重要职责;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街道(乡镇)的专职体育管理者数量少,100个街道乡镇中只有104人,兼职人员和外聘人员共有538人(见表1)。其中,没有专职体育工作人员的街道(乡镇)35个,占调查样本的1/3。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管理体制改革和精简机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乡镇)办事处的人员编制有限,专职体育管理者少,需要兼职管理其他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街道和社区大众健身活动开展得越来越频繁,比赛、表演等交流活动增加。如何满足大众越来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基层大众体育组织和管理工作增加,造成管理者不足。

对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街道(乡镇) 管理者对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重要以上程度的占绝对多数(见表2、表3);但是,有37%的管理者认为,目前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限制较多,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支持和管理是体育社会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9%的街道(乡镇)有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与管理政策,而71%的街道(乡镇)没有。现有扶持与管理政策主要有6种类型(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在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有57个街道(乡镇)每年有从3 000元到70万元金额不等的扶助资金,其中扶持金额每年在3 000元到10万元之间的最多,占75.4%。而43%的街道(乡镇)完全没有扶持资金。

在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扶持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扶持方式排序见表5:资金支持占91.2%,提供办公场所占65.7%,提供固定活动场所占41.1%,提供优惠和支持政策占27.6%,提供培训机会占31.8%,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占22.8%。

对具体每一种扶持方式街道(乡镇)是否给予了具体扶持的调查结果显示:提供了资金的街道占57%,提供了办公场所的占35%,提供了固定活动场所的占73%;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的占29%,提供了培训机会的占66%,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的占5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是反映基层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提供体育健身服务,贯彻政府群众体育发展方针,实现体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层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还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街道(乡镇)层级的体育组织主要是单项体育项目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等。草根类体育健身团队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主力军。

2)各街道(乡镇)的管理者对建设本级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在扶持方面,主要采取了资金支持、提供办公场所、提供固定活动场所、提供优惠政策、提供培训机会、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等方式。其中,提供固定活动场所占第1位,提供培训机会占第2位,第3位是资金支持,第4位是协助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宣传。

3)街道(乡镇) 层级体育社会组织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备案率不高;管理人员不足,各组织之间缺乏沟通;组织资源有限,政策支持不够是影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4)街道(乡镇)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缺乏场地设施、缺乏组织管理人员、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等,组织条件不足、管理松散等严重影响体育社会组织稳定发展。

4.2建议

1)逐步完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建立由街道行政部门、街道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体中心或社区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形成四位一体的组织建设架构。

2)注重体育场地建设和管理与体育组织建设之间的内在机制,将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和管理与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结合起来。

3)通过税收减免与慈善捐赠扣除等手段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制订优惠政策,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拓展空间。

篇10

关键词: 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57-02

1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体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体育社会团体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活动点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都会对体育活动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包括体育的性质、内容、范围、结构、对象及时空关系等对象。

1.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1.1.1 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通过2004-2005年对西安社体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中抽样调研显示,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其中16.2%的人参加过1—2次业务进修, 33.8%的人能经常运用计算机上网了解体育信息、学习专业知识,至少有50%的人由于学历文化层次偏低及体育专业知识缺乏,徒有虚名。[10]

1.1.2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数量有待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我国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截止2004年底,全国已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3万多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3455,与1999年相比翻了一番。但是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1世纪全国城市和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要求,以现有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和乡镇计算,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尚需增加3~5倍。若按日本全国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计算,2010年我国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0万人左右,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差距较大。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大多数是体育爱好者,仅凭自身的兴趣去了解体育健身指导知识,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大量的健身指导者只是凭借爱好对健身者进些指导,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而大量的经过认证的专业人员去没有与社区联系,无法进些指导,满足不了社区锻炼人群的需求。

1.1.3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式单一我国指导员培训课程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主要是专业理论的培训占大部分,而且培训课程在专业技术指导方面操作比重偏小,以致培训的作用和区分度不大。第二,等级差别不明显。即使是同一级别,因为个人业务水平的高低,指导能力也难免有差别。不同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难对其实践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第三,指导员的类型单一。现有指导员的水平很难针对社区内不同人群采取分类指导,现阶段培养出的都是全项目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1.1.4 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低,效果一般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较低,指导效果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指导员队伍中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人数比例偏大并级别相对较高。这一部分人多数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基层进行指导,有的只参与管理服务。基层的活动大部分还是自娱自乐,还没有体会到运动效果有升华的感觉,较之学校体育的课外自由活动相似。

2发展对策

2.1 深化改革要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以全民健身组织创新为保障开展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市场调节运作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建立全民健身良性运行机制,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人人运动”计划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2.2 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全民健身领导机构的作用,落实组织责任制,要加大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将体育基本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一切推进“人人运动”计划的实施,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

2.3 广泛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特点优势,开展各项公益宣传,知识普及、新闻报道和专题讨论,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广大市民的科学健身意识,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同时,建立群众体育运动专业网络。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

2.4 制定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支撑性政策,作为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制度保障,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政策公共体育均给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并鼓励向社会开放。

2.5 依法管理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职责,做好保障工作,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各国体育法》并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要建立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加强监管,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化进程,提高法治水平,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长效管理。

2.6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与各级地方政府群众体育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政策法规,确定培训课程和考试标准,对培训机构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认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推荐。

2.7 加强管理部门具体培训方法我国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采取的集中培训方式,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自治区体委委托体育院校举办各种培训班,二级和三级采取自学与统一考试结合方式,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时数为80学时,一级为60学时,标准学时为45分钟,二级和三级采取自学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靠前组织不少于20学时的辅导。

3结论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离实际目标远远不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部门具体培训方法不够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没有层次分化,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过体育专业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量低。现阶段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对策是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深化改革,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制定政策,依法管理,加强管理部门具体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信息所.国外体育动态[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出版社,1998.

[2]现行体育法规汇编.《现行体育法规汇编1997-1999》[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国家体委研究组.《2005年中国的体育》专题报告[R].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国家体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1992.

[5]王幸平.高校体育与上海体育指导员[J].体育学刊,1996,(3):60.

[6]方志军.等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培训体制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J].体育学刊,1996,(3):15-17.

[7]我国不同阶层人口体育需求程度的调查和研究[EB].省略 2004-3-15.

[8]许川闽.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对策论[J].体育学刊,1998,(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