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五项措施强保障
(一)精心组织,周密布署,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自9月12日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9月13日召开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以大政办发[*]44号文件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乡党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为副组长,以中学、中心校、农科站、经管站、统计站、企业办、民政办、广电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统计站,由乡农科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1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以大政办发[*]46号文件拟定了大桥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进行了分工。14个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数字乡村办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从各小组成员单位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图片采集、图片编辑、网页制作、文字处理、数字处理和后勤保障4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数码相机6台、电脑5台、打印机1台、车辆2张投入到此项工程建设中,保障了全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进展顺利。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三)及时动员,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对全乡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布署,要求各村分别按各自所辖自然村分别进行数据采集,并于9月25日前全部上交到数字、文字处理组进行统一审核,图片处理组于9月17日开始按要求到每村进行图片采集。动员会上,乡“数字乡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对与会人员分别进行了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数字、文字审核等方面技术的培训,使与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同时,为了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安排了专车用于到各村进行图片采集和技术指导,乡党委、政府在乡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元经费,用于全乡“数字乡村”工程的培训及设备购置。
(四)、统筹安排,协调设备,全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于9月30日止,全乡已完成14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的数据采集、审核及录入,完成14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的图片采集及录入,共采集数据175份,录入数据175份,采集图片25000张,录入图片16000张。10月1日至7日,网页制作组工作人员对全乡25000张图片进行整理、处理,自10月8日开始进行离线数据录入,至10月16日止,已完成6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的离线数据录入,到10月28日前全部完成离线录入并在网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大桥乡“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采取会议、广播、标语等形式,对“数字乡村”工程进行广泛宣传,乡级召开专题会议5次,参会人员125人(次),张贴临时宣传标语6条,下发简报2期,出黑板报2期,各村共召开会议14次,参会人员203人(次),张贴临时宣传标语28条,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舆工程准确无误。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5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组织各村党总支书记、各单位(部门)负责人、“数字乡村”工程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召开了动员大会,结合大桥实际。
(一)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大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大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
(二)确定了14个村委会、161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14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
(三)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
(四)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4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3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二)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2048×1536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
(三)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一)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
(二)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数字乡村办公室主任及四个组长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
(三)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
(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乡数字乡村领导小组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县、乡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大桥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科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6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6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2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2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乡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2台、摄像机1台、电脑2台、移动盘2个、打印机1台补足了器材。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250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有的需要进入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场,拍摄反映农村经济的来源图片;还有的需要拍摄群众在田间劳作、休闲娱乐的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众们的热情配合,这也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伍。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图片的采集、录入、修改和数据上报工作,和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把关,参与工作难点的化解。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国庆假期,有的同志还带病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在分工不同的各个工作小组之间,需要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工作的开展。虽然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各小组成员都比平时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相互交流沟通,确保工作步调一致。
(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摸索开展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上离线软件的开发的时间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全乡的数据采集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工作人员中抽调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业务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当天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录入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测试录入图文信息显示、导入导出数据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了全乡离线数据录入软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为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技术到位,除了业务人员培训以外,实行“每天一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数据录入、图片处理、图片采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为了进一步使数字乡村工程发展、管理上一台阶。大桥乡党委政府,11月5日研究决定以大政办[*]52号文件下发成立会泽县大桥乡农业信息服务管理站,由乡农科站站长徐佑忠兼任站长,并抽调农科站2名精通业务人员组成,设办公室于农科站、电脑3台、数码像机2台、摄像机1台、移动硬盘2个、打印机2台,有牌子,明确了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管理规定。
六、存在的问题
篇2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234
总评: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篇3
世界电信日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信息产业部将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中国网通副总经理张长胜演讲。
国际电联确定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它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随着全世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在使用信息技术和连接信息网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均衡。因此早日缩小并消除数字鸿沟对乡村地区、对贫困地区、对弱势群体要加以扶持,使之与其他地区或群体达到信息的均衡共享目前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网通集团成立三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顺利实现了融合改制上市等各项工作目标,目前中国网通集团拥有覆盖全国各省省会城市和主要大中型城市数字电话交换网,交换机容量已经超过了一亿门。其中北方十省已经建成完整的本地电话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南方21省的本地数字电话交换网也已基本建成。公司拥有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亿户,无线市话用户达到了2500万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千万户,服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同。
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乃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不可期待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主要电信企业之一,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的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网通集团有责任、有意无、有能力为我国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历史机遇期,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积极推进网络的战略性调整,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网络的升级换代。使其严禁成为融语音、数据、图象为一体的款待信息网,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同时我们要坚持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解决好通信普遍服务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通信行业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力争用三年时间将中国网通集团建成亚洲地区一流的电信行业,为缩小数字鸿沟作出更大的贡献。版权所有
第二加快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实现手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面对通信行业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继续加大创新的步伐,紧跟世界潮流,立足于固定网络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通过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定位,积极开发新的业务,努力在语音、智能、数据、IP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多行业、多项目、全业务的全面开发的良好局面,以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第三,广泛开展社会合作,为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打造更具有活力的电信产业价值链。电信产业的可健康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起大巨大的推动作用,运营企业面对宽带通信方兴未艾的新形势必须走利益共享的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将重点加强与网络设备制造商、ICP、I和金融企业等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努力建设环环相扣、兴衰与共的宽带战略联盟,打造更具活力的电信产业价值链,同时不断加强与其他运营企业的横向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和合作发展。
篇4
一、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形成分级诊疗工作的合力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201*年我县确定开始分级诊疗工作后,及时将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并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意见》《××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细则》,确定了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明确了实施范围、工作重点、推进难点和时间节点。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配套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整体合力。目前,我县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分级诊疗工作奠定基石
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是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我县两所县级医院新院区均在建设中,保障医疗条件达到全省县级医院一流标准。县中医院新建工程预计2019年完工。二是强化医疗设备建设。投资3000万元购置了16排CT、1.5T核磁、日本东芝DR和数字胃肠、西门子彩超和GE四维采超等大型辅助检查设备,为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加快重点医学专科建设。县医院骨科成为市医学重点培养学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和儿内科被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培育单位,医学影像科已经申报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2所县级医院还不断加强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介入、肿瘤等专科的建设水平,减轻群众域外就医负担,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四是强化中医药能力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7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和中医特色村卫生室,使全县中医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支撑
建立健全完善、有序和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举措。一是规范医院管理。在教育培训、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优化了管理模式,在住院结算窗口设立转诊、转院优先结算窗口,转诊、转院病人优先就诊,及时、快速地办理转诊病人的住院手续,为就诊患者开辟了医疗、医保绿色通道,形成了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二是实施对口帮扶。主动对接省市县三级帮扶,重点在内、妇、儿科等乡村常见病方面,采取上级派员下乡坐诊巡诊、下级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大力度培养乡镇全科医生,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目前,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部分实现了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的覆盖。三是推进签约服务。积极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不仅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导群众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健康“守门人”。四是狠抓慢病管理。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尤其对列入分级诊疗的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开展有效对接,实施重点监测、规范管理。五是借力医保政策。开展适合我县的发展的新农合报销政策,制定了差异化报销补偿政策,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起付线、报销比差距。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缺少全科医生,缺乏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县15个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还达不到1名,仅有5个乡镇卫生院的6名医师转岗培训合格后注册为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科室分布不均、技术水平不高,能开展的服务项目少,分级诊疗病种受限,下转患者承接困难。
二是日间手术尽管便捷,但目前医保政策不支持门诊日间手术患者报销,制约了日间手术的开展。建议省市尽快制定日间手术目录,协调医保部门确认报销的目录清单,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医联体建设推进缓慢。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一项有力措施,但目前我县此项工作相对滞后。
四是乡村两级网采药品率、回款率面临挑战。“普通病门诊医疗费,按照每人每年180元标准划入社会保障卡,包干使用”。居民一、两次就医可花完,因网采药品比药店非网采药品贵,无特殊情况就不选择在卫生所就医买药;村医一般诊疗费补贴减少,村医门诊收入下降,居民不再选择卫生所就医,村医网采药品率下降,也会影响到村医享受药品零差率补贴政策,可能会导致全县基层基药药品网采率整体下降。
五、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平台运营,结合乡村医生签约逐步推进平台中家庭医生签约项目。积极与好医生集团协作,推进一大平台(分级诊疗平台)、三大抓手(家庭医生 - 学科建设 - 互联网+)共建项目,提升我县信息化建设水平。
2、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培训和转岗培训,2-3年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注册的全科医生。
篇5
[关键词]大比例尺 地图缩编 基础地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99-01
1.缩编原理
制图缩编以去粗取精、舍次求本为原则,对图中地物进行删除、合并、夸大、移位、选取、简化等操作,使其编辑后的图形保持与比例尺相应的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2.缩编方法与流程
在缩编工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作业顺序,才能保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不丢漏数据。应遵循“先主要地物,后附属设施;先面状、线状地物,后点状地物;先合并后删除,先连接后断开”的基本原则。在对地物进行综合时,无论是删除、合并抑或修剪,都须确保处理后地物与其周边地物几何与逻辑关系的完整性。
2.1 初步数据处理
2.1.1 删去次要地物
对于1:2000地形图,原图上部分地物不需表示,如阳台、室外楼梯、通风口、地下建筑物天窗、次要路面材料注记、建筑物材质注记、图根控制点、检修井、小型广告牌、宣传栏、电话亭、邮筒等要实施删除处理。查找出这些地物要素的代码,通过删除代码的方式进行批处理。
2.1.2 要素符号化处理
根据GB/T 20257.1―2007[2]的要求,缩编后当依比例尺的面状符号轮廓线产生的面积小于相应的不依比例尺的符号时,用不依比例尺的符号代替,如水塔、露天设备、地磅、抽水机站、亭等;当依比例尺的面状符号轮廓线产生的面积小于相应有向不依比例尺的符号时,用有向不依比例尺的符号代替,如水闸、船闸、电塔电杆等;当依比例尺的面状符号的图上宽度不超过1.0mm时,用相应的不依比例尺的符号代替如人行桥、级面桥、乡村道等。
2.2 图元综合细则
2.1.1 交通网处理
交通网的综合需要考虑到其类别、等级、位置、形状、结构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取舍标准是优先选取该区域内等级相对较高的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与水系发生矛盾时,一般保持道路的正确位置,而移动水系或采用共边的方法。
当道路上的弯曲按比例尺不能正确表达时,还要考虑道路的化简,化简后必须保持道路弯曲的基本形状。铁路一律按不依比例尺表示,铁路上的信号灯符号过密时,可按类或间距进行取舍;当道路边线与建筑物间距小于0.6m时,道路边线断开,以建筑物的边线表示;内部道路应适当进行综合取舍(舍弃时所围成的花台一并舍弃),保留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连通的主要干路或较宽的,并保持其贯通性,宽度小于2m择要表示;城区内,宽度小于1m的巷道可舍去;道路密集区乡村路、小路可适当取舍,但应保证居民地间有道路相通;乡村路均按单线表示,其宽度在图上超过4m时,按实宽大车路表示;当人行桥宽度小于2m时,改为不依比例尺表示;过人涵洞只表示位于铁路、公路、简易公路、沿江(海)大堤上的涵洞,涵洞宽度在实地小于2m时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2.1.2 水系处理
在处理面状河流和沟渠时,除类似道路的化简平滑外,还要考虑当水系面宽度小于一定值时,变为单线水系。在处理池塘湖泊时,要不改变地貌特征,先进行综合或拓宽,再进行化简和条件删除。
河流实际宽度小于2m的用单线表示,河流流向符号按300m间距标注;堤顶实际宽度大于2m的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的按不依比例尺符号也即用土垅表示;当沟渠宽小于2m时,用单线表示,大于2m时用双线表示,均需加流向符号,单线水沟过小路时不表示涵洞;密集的单线沟渠可择要表示,但要保持原图中沟渠的连续性;成片的水面间隔小于4m的可综合表示;小于16m?的独立坑塘、水塘、鱼塘不能综合的,视其重要程度选择删除;涵洞只表示位于铁路、公路、简易公路以及沿江大堤上的涵洞,实际宽度小于2m用半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丰水地区居民地内有密集水井的,水井可综合取舍。在对河流和沟渠自动处理后,需要进行修饰整理:
1)将异常断开的河、渠线进行连接、化简;
2)对河、渠交叉口的接头进行修饰;
3)处理图形的同时,生成相应的中心线,并中心线在交叉处剪断,从而提取新的属性信息(注记)。
池塘湖泊的处理。
为不改变大的地貌特征,一般池塘或湖泊只有在距离非常近且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才可合并,其他时候则大多采取边界拓宽或融合处理。
2.1.3 居民地处理
居民地综合的原则是要正确表示居民地的位置、轮廓形状、基本结构、通行情况,及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名称,要正确反映居民地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居民地与其他要素如道路,水系等之间的关系。
2.1.4 管线处理
管线及附属设施一般不取舍,仅需按1:2000图式规范正确表示。
管线要表示贯通性好的主干,出现压盖时,按照主次关系,尽量保留高压线等主要东西,低压线或通信线可适当舍弃或移位;在城区由于地物要素多图形负荷量大只保留高压线及与高压线相连的电杆,而低压线、通讯线及其电杆及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舍去;管线附属设施如消防栓、电缆标等,按照实际状况适当选取。
2.1.5 植被处理
对植被层的操作主要包括绿地的综合、取舍,以及边线化简。
一般道路上宽度小于2m的绿化隔离带可不表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隔离设施(如隔离墩)根据需要表示,隔离带图上宽度小于2m时用0.6m实线表示;居民地内及附近的零星散树可舍弃;居民区的小地块、小树符号、荒草地、临时种植地可舍弃;稻田内的田埂、地埂保留代表总体走向的田埂,可舍去中间较短的田埂;面积小于100m?的竹林、灌木林用独立符号表示;居民地中的行数、竹林等视图上负载情况,适当进行删除或综合。
2.3 作业手段
嘉兴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数字化缩编是在1:500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先利用WalkISurvey进行空间数据之间的制图综合,根据已定制的缩编规则,按1:2000数据库数据的要求对1:500的数据源进行全自动或人机交互的地图编绘,编绘完成后导出dwg格式的1:2000标准分幅图,再在cad中重新定义其图层、线型符号、点符号及文字注记等,最终形成成果数据。
缩编更新不同比例的数据库数据,提高了生产效益,缩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更新速度,同时,使数据库中的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发生有机的联系,促进地物、实体一体化的管理。
3.缩编技术难点
地形图综合缩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但要顾及图面各种地图要素,进行综合选取、删减、合并、放大等处理,同时还要考虑地形图要素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及地形图用途等。
1:2000地形图缩编时,地图上的符号常会发生占位性矛盾,通常采用舍弃、移位和压盖的手段来处理,但应舍弃谁、谁该移位、往哪移、该移多少,则由具有逻辑理性的定位优先级决定,点类符号的定位顺序别是:有坐标位置的点、有固定位置的点、只具有相位置的点、定位于区域范围的点、阵列符号。处理点符号的关系时,基本按上述次序定位,发生矛盾时动次级符号,当符号重要程度相当时在各自的范围类都进行移位,当有主次之分时移动次要的。线状号的定位顺序分别是:具有固定位置的线、表达三特征的线如等值线、具有相对位置的线、面状符号边界线。处理线状符号的关系很复杂,基本按各线符号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舍弃、移位和压盖,现在位优先级的确定基本靠人工或人机交互操作。
4.质量控制
在成果的质量控制环节,对成图和1:500地形图之间的要素转换过程中的数据错漏问题检查的关键,要参照原1:500地形图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成图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结束语
随着对基础测绘成果保障要求不断提升,1:2000基础地理数据库信息化的更新日趋显得重要,其缩编技术和方法的变化,使测绘基础产品更具有现势性,能更多更V地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文献信息 网络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医疗工作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的主体,不仅担负着医疗救治,而且还担负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职能,其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却比较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阻碍农村奔小康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是提高医生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文献信息以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更为读者所接受,以INTERNET为依托建立文献信息网络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本文仅就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1.乡镇院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中间环节的职能作用,对维护农村生产力再生产、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巩固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和分配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调整和改革,使作为农村卫生工作重要环节的乡镇卫生院职能作用上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同时,要具有应急事件和急诊急救处理能力,能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及孕妇的接生工作,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根据当地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及年度计划,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有关行业实行卫生监督管理,负责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具备对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计划免疫的开展与监测、一般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指导等职能。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2.文献信息在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每一位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而且要能够将最新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应用于救治病人的临床实践中,这就要求经常翻阅相关文献,跟上医学最新进展,全面提高医生素质。医院文献资源利用好坏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知识更新、学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继续教育的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文献信息以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更为读者所接受。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1995年卫生部建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网, 2000年又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引入了现代化信息传输技能,对医院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融入文献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理念,加强基础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拓展文献资源服务平台。
3.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根据调查,我国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图书馆,没有资料室,不能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最基本的文献服务。有一些必备的医疗手册和诊断标准等工具书,但大部分是私人收藏。随着网络和通讯设施的普及,互联网的资源方便利用,但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较少,不能普及。因此,如何在乡镇卫生院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村的医疗工作和患者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建设文献信息网络的主要障碍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人员。截止至2000年底 ,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56人,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十年规划》‘九五’阶段的意见”中规定:至2000年,全国平均每个应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数达到1.2 人;目前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有23 个省, 占全国31 个省(区、市) 的74 %。但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大量的无学历人员主要通过招工或顶替接班进入医疗卫生机构。
2.财力紧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集体福利基金建立和运营,由“生产建设财政”支撑。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转型以来,由于农村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经济支撑的衰落和缺失,以及县、乡财政在财税体制改革后的日益困难,乡镇卫生院所受到的财政支持与集体经济支持逐步缩减或“断奶”,卫生院在县、乡财政有限支持下亏损并勉强维持。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虽然已打破了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一些财政充足的县乡镇卫生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对国税和地税采取不同的包干办法。但是,“分税制”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并没有做到明确合理,地方政府实际上承担着许多本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意味着公共服务供应水平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各异,这样就加剧了长期存在的地区间不平等,违背了公共支出地区间公平的原则。2003年卫生部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揭示,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不到40%的卫生总费用。这就造成了农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可及性和公平性均远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卫生服务上的差距以及各种健康指标的差距。
3.缺乏基本设施。乡镇卫生院由于人力、财力困难,基本上没有文献信息利用设施,基本上没有图书馆或资料室,没有公用上网计算机,没有阅览室,缺乏文献资料。这直接影响了医生的素质和诊疗水平,进而影响了卫生院的收入,使人才外流,财力举步维坚。
三、建议
1.领导重视,配合医院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实用、廉价的文献信息网络。1995年卫生部建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网,2000年又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引入了现代化信息传输技能,对医院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乡镇卫生院不仅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和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工作,还负责普及卫生知识的工作,以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融入文献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理念,加强基础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拓展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文献的公众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方便医生和患者及时检索和利用最新的医疗信息和技术信息,必然极大提高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医院的服务水平。
2.普及文献信息利用知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普遍学历偏低,但面对大量的基层患者,必须提高诊疗水平,对于新的技术和标准和政策等要及时了解。加强信息意识,及时扑捉新的信息对于基层的医疗工作也非常重要。普及文献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的基本知识,提高医生的信息素质,显得日益迫切。
3.卫生院文献信息应以网络信息为主。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力比较紧张,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但信息网络基本畅通,乡镇卫生院都通了电话,具备上互联网的条件,只要购置一些基本的上网设施,即可共享资源。所以,乡镇卫生院的文献信息网络应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纸质文献为辅。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普及性读物需要购置外,其它资源应以网络资源为主。网络的免费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集团购买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数据库集团购买可以节约大量的财力,又能基本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琦,胡志,鲁超.建立农民健康保障制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 ,(18):695-697.
[2]詹克学,方春雷.加快贫困县医院建设的实践.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78-379.
[3]王元凤,曹建丽.医院面向农民服务的做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81.
[4]陈锡文.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高层次研讨会专集.2000.31-34.
[5]李长明,姚建红.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5-67.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时机;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1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40-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只是为了有人听才来讲话,只是在学生注意的时候才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相信不少英语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就很难达成课堂的目标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已进入乡村课堂。他那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画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感染力强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的轻松。但凡事都有一个度, 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关键处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1.在新课的导入处运用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节新课,导入环节必不可少,它犹如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等作用。作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恰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从而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例如:3B的unit5 How old are you?时,利用猜老师的有关情况来导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然后多媒体语音呈现结果与之相关的数字,这样学生对数子的记忆很深刻;学习数字时,也可播放相应的动画《Ten fat sausages》,在动画和音乐的刺激下,使学生快速的认识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然后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运用
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多的语法项目,特别是一些句型结构,教学起来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光凭一张嘴,一只粉笔也难很难使学生掌握。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来呈现激起学生的注意点,促进心理内化则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介词on、under,in、behind等时,我设计了一个人机对话的游戏。课件播放动画,一只小鸟在教室里不断地变换他的位置,让同学们猜猜它在哪里,利用人机对话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电脑里的小鸟对话,而且都能运用英语的方位词来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大增,对现在进行时的要素--动词be和现在分词印象非常深刻,对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也容易熟悉,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呈现课文情境时使用
语篇教学时我们常常会播放配套课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但是,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动画呈现的人物衣着,长相,动作等方面。因此在使用时,不可一味的从头至尾的播放完整的flas,要给他们一定的任务,在任务中激发思考,另外,可以利用金太阳光盘中的各种功能,播放有动作、有声音但没有句子出现的flas让学生进行视、听、说练习。播放只有动作,没有声音也没有句子出现的flas让学生配音。最后不用播放动画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画内容进行表演了。这样逐步提高,更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提高综合素质。
4.创设情境时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时能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学完寻找物品的句型后,拓展时出示相关时事新闻: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不小心钱被吹了一地,这时很多车的司机下车捡钱,到此让学生说说他们会怎么做;又如在学习完Animals时,拓展到动物保护,呈现成龙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通过这些声情并茂的和现实息息相关的视频,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在学习6B《Holiday》时,结合五年级学习的各个国家的名称与国旗,利用多媒体呈现了Japan、Canada、America等不同季节的美丽风景,激起学拓宽学生的生想要到这些国家去度假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尽快接受新知,既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5.能够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增强自信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时使用
刚刚学习的内容,如果让学生百分之百的快速回答上来,学生多多少少会胆怯,产生为难的情绪,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予一定的辅助提示,如:在学完了B部分单词后,利用多媒体的覆盖功能,先显示图片一部分,让学生猜然后出现答案,同时配以掌声,你真棒等或是遗憾的声音增强学生的自信;再如,在学完了4b的unit6的地点时,出示句子(I can buy some food and drinks in it. I can see many doctors and nurses there. It's very big. I can see many planes.……),让学生根据语句猜测地点,然后出现图片,文字呈现答案,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做到润"物"细有声。
参考文献
[1] 陈静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3
[2] 惠幼莲 洪子润《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
篇9
关键词:兴趣 悬念 质疑 铺垫 实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让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是欲罢不能的探求欲呢?我以为设置情境是最好的方式! 根据课文内容和着眼点的不同,语文课的情境导入我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提供活动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个开心的游戏或一个充满童趣的活动,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课堂上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学习。
《山村咏怀》是一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二十字的小诗,数字占了一半,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讲解这一首诗时,我给学生们出示了下面这样一组奇怪的画面,让学生们试着在三分钟内读出这首宝塔诗:
去
三 三
里
烟
村
五五 五五
家
亭
台
七七七 七七七
座
九九九九 九九九九
枝枝枝枝枝 枝枝枝枝枝
花
学生们一看兴趣可高了,纷纷议论了起来,有几个学生更是高声念了出来,可就是读不通顺。乘学生学习达到的时机,我提示学生说:“这首诗比较有特点,就是用了一至十的自然数加以修饰、形容,利用数字连用后产生的模糊概念这一特性,勾勒出了一幅美妙的乡村风景画。那么,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山村咏怀》。这时的学生已是急不可耐,没等我说完,有些性急的学生早已翻开了书本去读这首诗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使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设置问题情境,给予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课的开始如果能给学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一个悬念,就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就会自主去探究、去感悟,或和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感悟,从而获取知识的营养,并能始终保持在快乐、亢奋的激情中学习的劲头。
例如,在教学《狼和鹿》这一课时,我先引入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很快,鹿的总数就由四千多只变成了十万多只。但是不久,人们却把狼称为“功臣”。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老师及时设下一个悬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就从课文《狼和鹿》中寻找答案。
三、再现特定的情境,引起质疑。
上课一开始就设置“有情之境”,很容易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上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兴趣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一开始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对认知的对象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效果是无庸置疑的。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1)故事引入历史背景:“九一八”;(2)简介卢沟桥重要的地理环境(配上挂图或幻灯片) (3)出示等反映日寇侵华暴行录像片段,播放歌曲《大刀进行曲》用激情的语言烘托时代背景。(4)提出质疑:“”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致倍增,他们主动就打开了书……
四、运用多媒体拓展情境,进行铺垫。
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课程资源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动力,而且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呈现方式的变革。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铺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在教学《生命桥》时,我出示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桥: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让学生找出他们的优缺点,感受桥墩的重要性。为下文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作桥墩做了第一个铺垫。接着课件出示: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然后进行第二个铺垫:出示悬崖图,通过课件出示“悬崖”的画面,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悬崖”的险峻,并让他们说说对“悬崖”的印象,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羚羊所处的境地,立刻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五、创设活动情境演练,提供实证。
活动情境的创设是指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或尝试探索,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印证新的知识。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学习《学会合作》时,先设置了问题情境:“在一个小口瓶里,放着六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然后请六名同学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各自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看谁最快抽出彩球。”不言而喻,几个同学因为心里只想着自己,拼命拉彩球,结果彩球堵在瓶口,出不来了,实验失败了。然后,我拿出用同样的道具,对学生提出另一个要求:“这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考虑出逃生方案,要求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全部逃出”。很短的功夫,几个同学就想出了最好的办法,成功逃生。为什么第一次试验失败了,第二次成功了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学会合作》。”这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因为开头的一个小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浓厚了。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个人简历
何兰香,女,1987年毕业于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通过自学考试,1999年6月获得江苏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科学历。2006年6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历。
篇10
乡村教师为何源源流失
乡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条件简陋。
据《人民日报》不久前披露,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芦村镇双江小学在2013年9月初新学期报名时,学校陷入了一场师资短缺危机。全校10名教师一下子就有4名调走了,让这所村小一时无法开展正常教学。
调离该校的4名教师,各有原因。一名35岁的男教师参加公开招聘,考入了城区学校;一名在该校工作了19年的女教师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调到了城市工作;一名刚工作两年的女教师,考虑到生育问题,调到了丈夫家所在的村小;另一名教师则也是有种种原因,调到镇中心小学工作。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岗的其他教师也不一定留得住。
因为待遇低、条件差、没前途,只好想方设法往外走,这是农村教师的普遍心理。相比于袁州区其他乡镇,芦村镇的情况还算不错的。全镇现有的10所小学中,双江小学的规模、硬件条件也是数一数二的,学校给几名外地教师提供了休息的单间,还提供午饭。
但与现代化的城区学校相比,双江小学就显得寒酸了。教师办公室里唯一的电脑上落满了灰尘,旧款显示器显得十分笨重。全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但很少使用。除了硬件寒酸,软件也相当逊色。虽然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但没有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至于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更缺乏专业教师。
全校7个班级,每天大概要上6节课,一周全校总共200多节课,10名教师平均每人要上20多节课。而辛劳的付出,却换不来相匹配的回报,最现实的待遇问题,随时动摇着乡村学校的人才根基。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也能拿到1500~2000元的月薪。粗看起来,虽然收入有了保障,但这笔钱不足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乡村教师的生活空间十分狭窄,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同事和自己的学生,很少接触外面的新鲜事。地处乡镇集市的中心小学还要好一点,特别是一些在偏远的片小、村小,教师因交通不便、手头拮据等原因,一般没事很少出去,有的甚至一年四季都难进县城一趟。因此,找对象难,难找对象,这是长期困扰乡村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的现实问题。而“半边户”教师因背上夫妻分离的沉重包袱,他们一边要教学,一边还要为家庭生计辛苦操劳,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于是便想方设法找门路争取早日调出去。
“特岗计划”是国务院实施的一项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可一些特岗教师对于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顾虑政策有不确定性,编制问题不一定能够解决,因而将特岗教师当成一种暂时的就业跳板,随时寻找着更好的职业机会。
如今,愿意留在乡村的教师,要么是已成家的当地人,要么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在师资缺乏的困境下,请代课教师成了一些乡村小学缓解教学压力的常用应急手段。不少家长担心,代课教师都是本地农民,怎么教孩子?但学校表示,想请有教师资格证的、有经验的老师,不过很难请得到。
乡村教师由村流向镇,由镇流向县城,由县城流向市区,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趋势。总的看来,青年教师无家庭负担,再加上精力旺盛,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较高,因而流失率高。中年教师则为了自己的子女有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或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抱负致使流失率也高。
据2012年年底有关统计的数字显示,我国有120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其中农村教师占80%。尽管如此,但听着乡村孩子的琅琅读书声,不禁让人担忧:等到最后一批驻守在乡村的老教师拿不动粉笔时,谁来当孩子们的领路人?
乡村青年教师难留的成因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乡村学校硬件逐渐改善,但软件却难以跟上。这难的一方面,就是农村学校中缺乏青年教师,尤其是缺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学校的希望、未来。一位政治家曾这样说过:“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同理,谁培养了青年教师,谁就赢得了教育的未来。
许多刚刚来到乡村学校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最初对教育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干劲十足。工作上你追我赶,暗中默默地互相较劲,比谁的教学成绩好。不少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闲下来的时候,他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如何将课讲得精彩些,工作虽忙碌但觉得很充实。然而,相当一些青年教师满怀信心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面对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失落感油然而生。如此一来,往日的工作热情开始降温,日子稍长一点儿,就会萌生打“退堂鼓”的消极想法。
乡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和个人发展原因等方面,由此产生乡村青年教师失落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主观因素方面――
心理落差感: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和现在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所引起,尤其是明显的城乡差别使一些年轻教师心理失衡。一名青年教师在谈起自己目前在乡村小学的处境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小时候总梦想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当教师,可等我做了多年的教师后,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早日离开这个岗位。”
工作挫折感: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缺乏教学经验,不擅长管理课堂。每天的工作繁杂琐碎,常常弄得焦头烂额。虽然感觉自己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却看不到成效。这样就无疑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挫折感。如果他们无法将挫折化为力量,那么他们就会开始对工作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得过且过,甚至一有机会便“一走了之”。
外部因素方面――
现实环境: 乡村学校环境的艰苦,发展空间的狭窄,生活乏味,人际交往困难,往往令年轻人对乡村教师岗位望而却步。全国很多村小都地处偏远山区,大学生毕业后去当教师,越往村里走越绝望。即使坚守多年的教师,也常常因为现实问题,而主动选择离去。“跳槽”无望的,则迫使自己渐渐妥协于现实环境,机械地做着自己分内的事。
社会评价: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小学教师上课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廉价劳动,而到乡村学校去教书更是没有能耐的表现。对乡村教师来说,工作累点、生活苦点,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福利待遇:由于农村教师收入还没有完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相应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往往是一次性的整体上浮,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近年来乡村教师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属于清贫一族。
留住优秀的乡村教师就是留住希望
2012年11月间,党的十新闻中心举办网络访谈,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教育部将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推动城乡教师流动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回答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时,袁贵仁表示,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薄弱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展顺利。
一是完善补充机制,让青年教师下得去。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共招收6.3万名学生,毕业生中的92%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实施了特岗计划,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
二是改善地位待遇,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为此,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工资倾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三是提高业务水平,让农村教师教得好。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帮助350万名农村教师提升素质。把好“入口关”,积极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落实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2008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选择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3个地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以来,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104个地级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从而激发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
值得教育界高管注意的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推动不可,需要高位推动。
――科学制定农村教师编制,解决“超编缺人”的问题。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编制,解决城乡师生比例倒挂问题,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地区特点配齐、配足教师,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拓宽引进农村教师的渠道。尝试与本地相关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教师,特别是当前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体、美等学科要加大培养力度。同时,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各个学科的教师,特别是能在农村学校任职的教师。
――形成双向教师交流机制。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服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加大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针对农村教学实际需求,培养全科型小学低年级教师。
增强教师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音、体、美、小学英语等紧缺学科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普惠性;大力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共享、免费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师培训的网络资源,加强农村教师的远程培训;实施对教师进修机构的督导与评价,提升教师进修机构的培训质量。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农村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落实绩效工资。完善农村教师津贴补贴,设立“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工作津贴”,激励和吸引教师积极到农村地区从教。
2012年,江西省有序推进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的改善,成效显现。
――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不断完善。自2011年始,省财政在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中新增安排5000万元,由过去的1亿元增加到1.5亿元。省人保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文,提高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最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每年近9万名教师受益。
――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成效初显。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共同努力下,在2011年省财政安排的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中,支持吉安县、于都县、德兴市、丰城市、资溪县等5个县(市)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革试点。国家共安排1992万元,省配套奖补资金1698万元,五个项目县(市)共安排6836万元,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房74687平方米,2134套房。
培养和留住优秀乡村教师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民盟中央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加快农村教师的培养,通过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行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自2007年起,新东方与民盟中央联合发起“烛光行动――新东方社会责任行”活动,由新东方组织优秀教师走向全国贫困地区,免费对乡村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扶贫。该活动开展7年来,已在全国60多个贫困地区培训了2万多名乡村英语教师。
- 上一篇:汽车尾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 下一篇:尾气污染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