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1

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要求指出对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2014年国家申论试题第三题的第2题:

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的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有限的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满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根据某市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对策”,在内容上、表达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求:1、明确指出存在哪些问题;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可见,该题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四点对策,分别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点对策存在的问题是:认为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把“农业投资”当作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措施,并且“投资”的含义不明确;“保证出口”的提法与中央不一致。

应修改为:建议采用提高农民种田补贴、调控农业物资的价格、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等综合手段,保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

第二点对策存在的问题是: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有限的粮食,缺乏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应该为:建议国际组织协调将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的国家与严重缺粮的国家的关系,促进它们之间的互补与合作。

第三点对策存在的问题:只谈浪费粮食的现象,没有涉及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

应该为: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宣传和推广节约粮食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营造节约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点对策存在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国际组织没有能力和权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没有能力向受都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因为实施对策的只能组织机构不正确。此外,发展中国家不应把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身上,而应依靠自身的力量。

篇2

一、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构建产销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开展稻谷品质测报。通过对采集样品检测分析,结合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在市粮食局网站、荆州日报等媒体信息,推荐2017年适合全市种植的15个稻谷品种,得到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响应。二是发展订单购销经营,实现粮食产销衔接。各地粮食部门主动与农业部门配合,引导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合作,开展订单种植、订单收购,优化种植结构,提供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据统计,2016年,福娃、洪湖浪、太禾、宏凯等20多家粮油企业与农户共签订稻谷订单合同200多万亩,每年帮助农民增收2亿多元。三是坚守政策收购底线,切实维护粮农利益。2016年,针对全市农业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国内粮食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回落的实际,该市坚守“种粮卖得出”底线,通过积极向上汇报,全面启动托市收购政策。全市各类主体共收购粮食54.3亿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5.5亿斤。由于启动托市和临储政策,促进市场粮价合理回升,帮助农民增加卖粮收入5.16亿元。

(二)支持新型营主体,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一是鼓励参与政策收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近年来,荆州市先后将福娃、洪湖粮、太禾、等18家龙头企业纳入中晚稻托市租仓收购范围,积极推荐太禾、宏凯、丹宇、永盛等龙头企业参与省级成品储备粮竞争性分配;择优选择7家规模大、品牌响、资信佳、效益好的粮油加工企业,承储县级储备粮5000多万斤。二是支持仓储物流建设,增强粮油收储能力。全市现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2700多个,粮食专业合作社248个,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龙头企业20多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全市50%以上。近年来,积极组织申报收纳中转库、烘干整理、粮食晒场等项目,获批49个,补贴项目资金2126万元。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市粮食局先后与农商银行荆州分行、交通银行荆州分行联合发出关于共同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组织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破解粮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引导信贷资金为粮油企业“输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提升粮食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先后与广东、广西、福建、重庆、四川、贵州等销区省市签订粮食产销协议,组织企业参加粮油精品展销和产销对接洽谈,累计签订外销合同50多万吨。

(三)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2016年,全市粮油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1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40%。一是发展精深加工,推进转型发展。2016年度,全市粮食食品(酒业)产值占总产值20%,是5年前的4.1倍;特种饲料产值占总产值10%,是5年前的2.6倍。全市19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新上项目1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805万元,年新增产量38万吨,新增销售收入29.7亿元。二是探索全产业链,推进协调发展。福娃集团、洪湖浪米业、宏凯工贸、新裕农业、禾都米业等5家企业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洪湖浪米业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为核心,打造稻谷循环利用、生物能源和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条产业链。三是培育产业园区,推进集群发展。支持福娃食品深加工园区、中兴能源(洪湖浪)粮食循环经济园区、白云边酒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培植“楚娃”富硒食品、“荞得旺”苦荞饮品特色化;推进“禾都”再生稻米、生态虾稻等特色稻米产业化。四是实施科技驱动,推进创新发展。先后组织粮油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举行校企对接,促进院校科技成果到企业应用和转化。五是争取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意见》等文件,省粮食局先后出台粮油精深加工贴息、科技创新、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政策。近年共为30家企业争取产粮油大县技改贴息和精深加工、科技创新项目81个,获项目资金6030万元。

(四)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提升粮食收储能力

2016年,全市新增标准仓库容量7.5亿斤,维修仓库1亿多斤,添置各类仓储设施200台(套)。一是扎实开展仓储设施专项调查。开展规模以上各类粮食企业仓储设施情况全面调查,全市共录入规模以上的各类粮食企业203家,仓库1811栋,油罐416个,为粮食宏观调控和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依据。二是积极申报仓储设施项目。全市共申报仓储物流项目85个,获批54个,争取项目补贴资金6297.5万元。三是抓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全市“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仓容58.1万吨,新建仓库0.97万吨,总投资6584.6万元。

(五)建立“放心粮油”体系,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全市建成成品粮油批发市场1个、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9个、“放心粮油”连锁店176家、应急加工企业44家、军民放心粮油超市8个,形成了粮食应急供应、军供网点、粮情监测、“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四位一体”的粮食供应网络。一是坚持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荆州市 “放心粮油”市场体系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分三年到位。按照企业申请、集中评审、择优认定的操作流程,公开遴选建设主体,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改造,并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组建湖北荆楚粮油荆州分公司,主动协调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推动“放心粮油”、“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 2016年全市共完成“放心粮油”配送销售量2.9万吨,配送销售额1.9亿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维护“放心粮油”品牌形象。对进入“放心粮油”市场销售的粮油食品,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建立“放心粮油”产品目录库,共有164家粮油加工龙头企业、725个名优粮油精品进入“放心粮油”经营目录。

(六)加强流通监督检查,推进法治粮食建设

一是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完善行政权责清单,通过清理共保留行政职权15项。二是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印发《全市粮食行业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组织全局干部参加无纸化网上学法及考试,参学参考率100%,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机关干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三是简化审批流程。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全市共为542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审及换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事后监管,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

(七)推进粮企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截至到2016年12月底止,全市“一县一企、一企多点”体系组建、资产确权、中心库土地变性等全部完成,8个县(市、区)已按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并通过省粮食局验收,累计争取省财政改革补助资金445万元。

二、面临困难及问题

(一)托市政策有悖市场环境净化

一方面,托市价格虚高,带来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另一方面,政策性粮食去库存难,不仅影响正常粮食流通,而且导致粮食陈化贬值,同时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二)政策性粮食库存积压严重

目前荆州市政策性粮食库存15亿斤,达到近十年峰值。今年3月以来,由于市场粮价回落,2013―2014年粮食由于储存时间长、品质差,目前市场销售十分困难,建议国家采取定向销售或降价销售等措施,加快粮食出库节奏,为后期收购腾出足够仓容。

(三)粮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

一是相关部门对中小粮油企业发展指导不够,部分地方粮油粗加工产能过剩、深加工比重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有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没有真正起到推动粮油产业发展,实现农民、企业双嬴的效果。三是粮油加工企业融资难度较大。近几年,国家紧缩银根,政策性银行对粮油储备、加工、贸易企业贷款减少,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农发行对粮油加工企业只收不贷,造成企业资金紧缺,严重制约粮深加工发展,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艰难。

(四)新增县级储备规模贷款困难

目前,荆州市各县(市、区)政府对补贴资金来源进行了承诺,但县(市、区)农发行无贷款权限,需向国家农发行总行申请新增规模贷款核准,目前全市没有一家得到核准。

(五)国有企业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新组建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仍然存在实力不强、机制不活、业务面不宽、政策依赖性强(主要管理政策性粮油)等问题。

三、思考及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粮食收储政策措施

鉴于目前国际与国内、产区与销区、政策与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的实际,一是建议推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当市场粮价低于目标价格时,由国家财政将差价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户,让种粮农民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实惠,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二是建议实行油菜籽目标价格政策。2015年,国家取消临储菜籽油收购政策后,国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益减少,种植积极性接连受挫。建议国家对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生产地区实行目标价格保护政策,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由国家财政将差价对农民进行补贴,调动油菜籽种植积极性。

(二)切加大粮食“去库存”力度

一是降低竞价标的。2013―2014年粮食由于储存时间长、品质差,建议国家降低托市稻谷竞价标的,确保粮食顺利出库。二是定向邀标销售。开展小麦、稻谷定向销售,结合进口粮食配额进行竞价拍卖,消化现有粮食库存。三是实行竞价销售。建议将2015年托市中晚稻按入库成本价提前投放市场,实行竞价销售,避免稻谷陈化贬值。

(三)增加市县包干粮食风险基金规模

一是建议国家粮食局与农发行总行进行协调,解决当前县级储备新增规模贷款难问题。二是建议地方储备粮规模向主产区倾斜的同时,相应增加主产区包干粮食风险基金规模。重新明确市县包干粮食风险基金使用顺序,首先解决地方储备粮利费补贴资金,重新核定包括新增地方储备计划在内的利费补贴资金数额。三是建议对第三轮粮食企业财务挂帐实行统一上划,停止收息,便于市县财政有更多风险基金用于储备粮补贴和收储企业产权改革。

(四)大力支持粮食产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国家继续实施对现代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政策,推广新设施、新技术和新装备,实施科学储粮,有效节粮减损;建议运用财政、信贷等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粮食”,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五)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改革遗留问题

篇3

会议指出,粮食一头连着亿万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做好粮食收储既是当前紧迫工作,也是长期任务,事关重大。要多措并举,加强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一要大力促销腾库,采取定向销售等办法,消化临储粮和陈粮,为新粮腾出仓容。结合近期对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全面督查,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所有国家粮仓用于储粮,对挪作他用的,要坚决纠正、严肃问责。二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仓储设施建设。以东北地区和南方稻谷产区为重点,今明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支持主产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建设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三要完善粮食经营者库存制度,奖补结合,鼓励企业多购多存。在仓容矛盾突出的地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支持。四要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销区责任,严格落实地方储备任务,今年增加地方储备500亿斤。督促销区按照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要求,确保粮食储备到位。提高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保证粮储安全。

会议认为,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是新形势下更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会议确定,一是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保证农民基本收益;当产品市场价格升高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过快时,补贴低收入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二是明确政府责任。中央政府重点调控谷物、棉花、油料、糖料等,其他农产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地方政府也要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三是在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好进出口和国家储备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

会议指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要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好政府引导,让调结构和稳增长、惠民生互为助力。一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大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强化财税、金融等服务,做好人才开发和产业配套。二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注重政策引导,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升级和生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结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要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化资源型产业布局导向。有序推进西部煤炭和现代煤化工、西南水电、北方风电、沿海造船等基地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除热电联产外禁止新建燃煤发电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四要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在西部地区建设向西开放产业平台,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五要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切实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用水。通过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升级、行稳致远。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并研究决定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分析人士认为,在夏粮“十一连丰”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系列相关部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体现出国家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可持续性问题的高度关注,意义十分重大。

“国家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量节节攀升,仓储设施自然也要跟上。可以说,做好粮食收储对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做好粮食收储既是当前紧迫工作,也是长期任务,事关重大。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富说,粮食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很多,生产十分不易,我们要格外珍惜粮食,在各个环节上减少对粮食的消耗。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加强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这具有重要意义。

篇4

今天在这里召开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省委全会和省政府全体人员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凝心聚力,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扎实的措施推进下半年工作,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在7月5日召开的月度例会上,各处室、直属单位汇报交流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总的来看,省局各项重点工作基本按照序时进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局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的部署,紧紧围绕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我们集中力量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开局良好。今年,我们提出全省粮食工作“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凝心聚力,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新。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今年3月,我们和南京财经大学共同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江苏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按照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标准,制定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课题组专门到省农委学习制定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经验做法,多次深入市县进行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目前,指标体系经过几轮研讨,并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主要包括五大项(基础设施与装备、粮食科技进步、粮食安全水平、粮食流通效益及粮食政策支持)16个二级指标。

2、加快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全省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一工程”,这项工作自XX年启动实施,三年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截止目前,全省已新培育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典型,13家销售额和利税均达标;引进9个战略伙伴16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13个市、县产业园区基本完成粮食物流主要工程;建成粮油科技研发中心13家;新增中国名牌1个(隆元牌大米),中国驰名商标3个(射阳大米、东宝牌大米、龙嫂米线),省级名牌产品20个。今年6月,省粮食局与江苏省粮食集团、江苏省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及南京市建邺区政府还签署了共建“苏粮科技产业园”协议,预计两年内建成,将对提升粮食应急指挥水平、增强粮油科技研发能力、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等发挥积极作用。

3、积极推进“数字粮食”工程。去年11月,我省被确定为“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xx粮食科技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粮食局首批“粮食信息化示范单位”。今年上半年省局召开全省“数字粮食”工程推进会,明确实施“6+1+x”计划。目前,“数字粮食”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粮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联结市县粮食部门和重点粮食储备库的信息网络,开发应用了全省粮食部门公文交换系统,粮食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初步建成了省级粮食流通管理数据中心的基本数据库架构,实现了相关系统的数据交互。编制了《粮库信息化建设规范》并下发试行。地方储备粮可视化管理、粮食库存实时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制定完成数字粮库建设方案,全省16家数字粮库项目开始启动。

4、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结合省委开展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省局党组以“推进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为“三解三促”活动的主题,3月底至5月中旬,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七个调研组,分赴7个县的基层粮食购销企业驻点调研,形成了以做大做强市县粮食购销总公司为主抓手,以加强县中心库、骨干库和一线收纳库建设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内引外联、转型升级为特征的企业改革思路。同时建立了联系点制度,每位局领导均负责一个县级联系点,加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5、全面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适应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要求,今年4月份召开了全省粮食行业人才工作座谈会,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发展计划”(即着力培养十名行业领军型人才,百名高素质党政人才,千名能力突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较强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省粮食局重点抓领军型人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党政人才“双提升活动”,即提升精气神、提升创新力。举办了新任市县局长专题培训班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启动了领军型人才推荐活动。

(二)精心组织夏粮收购工作。坚持把做好夏粮收购、服务农民增收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目前收购进展顺利,收购情况总体良好,截止7月15日,全省累计夏粮收购149.27亿斤,同比增加9.79亿斤,收购量位居全国第二(河南xxxx亿斤、安徽xxxx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20.05亿斤(托市收购67.6亿斤),占收购总量的xxx.24%;全省油菜籽收购9.44亿斤(临时存储收购7.2亿斤),同比增加1.09亿斤。总体上看,当前全省夏粮收购进度较快,价格平稳,市场有序。

1、及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我省今夏小麦收购开秤初始,由于价格较低,市场形势不明,各类主体收购意愿不强。为保证农民售粮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并根据价格走势,严格按照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与中储粮江苏分公司、省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会商,争取在我省启动预案。6月12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我省除苏州市外的12个市、66个县(市、区)启动预案,确定第一批委托收储点354个,在全国率先启动小麦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随着农民售粮进度加快,我省又及时向中储粮总公司申请增加委托收储点293个。预案启动后,小麦价格回升至最低收购价水平,大多在xxx-102元/百斤,高于去年2-4元/百斤,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6月15日,国家粮食局批准在我省启动XX年国家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工作(中等质量标准油菜籽收购价格每50公斤250元,比XX年提高20元),确定我省油菜籽委托收购、加工企业45家。

2、优化为农服务措施。全省粮食行业以“百家农民满意粮食收购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努力加强政策宣传,创新收购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由于四月底五月初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连续阴雨,在盐城、淮安、扬州等部分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受灾小麦质量较差,给农民增收和夏粮收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省局及时召开全省夏粮质量检验分析会,并举办真菌霉素检验培训班。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提供整理场地和工具设施,指导帮助农民做好整晒工作,通过风扬、过筛处理等方法,最大限度降低赤霉病粒含量,通过提等升级减少农民损失。同时,加强夏粮收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粮食部门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严厉查处各种损农坑农、违法违规行为。省粮食局抽调人员组成三个巡查小组,深入各市对全省夏粮收购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3、积极协调解决问题。针对今年夏粮收购过程中出现的等外小麦出售困难、委托收储点数量偏少以及收购企业资金给付困难等问题,省局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汇报,徐鸣副省长率队专程到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关于等外小麦问题,积极争取国家主管部门适当放宽收购标准,进行专项收购,顺价销售,转作他用。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表示出台具体意见加以解决;关于委托收储点数量仍然偏少的问题,中储粮江苏分公司日前已上报第三批托市收储点150个,中储粮总公司将于近期审核下达;关于农民委托代保管粮食面临资金给付困难问题,我们积极协调将代保管符合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的粮食转为托市价收购粮。同时,要求各地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及时兑付农民售粮款。

(三)认真落实国家局相关工作部署。对于国家局部署的重点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有部署就有落实,有要求就有行动,并力争创先争优。上半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关于清仓查库工作。今年,国家粮食局委托江苏等6个省份,对辖区内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3月起,经过县级督导企业自查、市级普查、省级复查和国家抽查,共清查库存x万吨,其中中央权属粮占45%。检查结果显示,全省区域内粮食库存账实差率0.63%,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粮食质量总体良好,储存安全;粮食库存与银行贷款对应,各项政策性补贴基本到位。国家联合检查组对我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关于全国“百强军供站”创建。去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全国百强军供站创建活动,我省积极响应,认真部署,严格要求,全面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取得了“四个第一”的荣誉,即百强军供站总量第一(10家)、南京军供站列全国示范站第一、徐州军供站列全国百强第一、前20强中我省占了7家数量第一。此项工作得到了南京军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南京军区联勤部专门为此向省政府发了贺电。省长李学勇、副省长傅自应专门对全省军粮供应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全省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此外,省局还牵头召开了华东五省一市军供工作座谈会,取得了很好效果。

3、关于全国粮油加工业暨主食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5月30-31日国家局在郑州召开了全国粮油加工业暨主食产业化工作会议,这是国家局首次就粮油加工业发展召开的专题会议,对推动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省局党组专门听取了会议精神的汇报,并在全省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又做了系统传达。同时,组织开展了粮油加工业暨主食产业化专题调研,摸清底数,结合江苏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一工程”实施情况,将主食产业化纳入新一轮转型升级工程之中,全力推进。

4、关于在粮食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5月7日,国家粮食局召开在粮食行业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局党组专门听取汇报,成立了省粮食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传达部署,下发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江苏粮网开辟专栏进行宣传。5月底,省局对市县“打非治违”进行了抽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整改,并积极参与部门联合执法行动。

5、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情况。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后,省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进行认真研究并专题听取了各部门学习情况汇报。在征求各地粮食局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向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省政府法制办报送了对《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国家粮食局启动《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要求,组织局各处室、各地粮食局,对两部条例实施实际情况及修订提出意见建议。同时,为适应《粮食法》立法进程要求,我局就加快地方粮食立法开展了调研,专题向省政府呈报了修订《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和将《江苏省粮食管理条例》纳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计划的报告,这项工作正在协调推进中。

关于上半年局机关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会后办公室将会同监察室联合下发督查通报,请各处室、直属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及任务分解,认真对照检查,明确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回顾上半年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配合还需加强。主要是承担共同任务的处室之间配合的主动性、沟通的及时性、协调的有效性还不够,延缓了工作进度,降低了工作效果。二是超前谋划意识不强。有的处室大局意识和政治敏感度不强,有些人岗位责任不到位,对工作超前思考谋划不够,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有的疲于应付,有的需要领导提醒和反复催办。三是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有些重点和难点工作推进上进展不快,解决难点问题的办法不多,思路不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二、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粮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压力的一面,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思路,掌握主动。从积极方面看,一是领导重视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今年以来,李学勇省长亲自到扬州、宿迁等地视察指导“三夏”工作;石泰峰副书记、徐鸣副省长、任正晓局长莅临省局调研指导;石书记和徐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粮食工作汇报,会办粮食工作事项;石书记到xx视察“数字粮食工程”建设,徐省长视察下关粮食批发市场,并亲自带领我们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帮助争取政策、协调问题,等等,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国家局领导对江苏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粮食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二是党的十八大的即将召开和《粮食法》立法进程加快,对粮食工作必将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三是今年我省夏粮总产达228.7亿斤,实现“九连增”,为做好宏观调控和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压力方面看,一是经济宏观形势十分严峻,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尽管总体上稳中趋好,但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我们粮食行业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特别是粮食企业效益将受到直接影响;在粮食供求关系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XX年达到341亿美元,XX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全部净进口,全国粮食供求持续紧平衡,对我省粮食宏观调控和保供稳价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省委提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要求我们加快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步伐,在“五个一工程”完成后,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抓手,使我们的工作继续跑在全国第一方阵,这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紧迫问题;三是对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特别是今年夏粮收购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来更好地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服务,这对我们是新的考验。

从今年上半年的工作,特别夏粮收购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做好粮食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随时都会出现,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创先争优,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形成这样几点共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中心工作,时刻不能动摇;二是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必须坚定不移;三是食品安全要从原粮卫生这个源头抓起,一刻不能放松。

三、关于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要按照全年的目标任务要求,牢牢把握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主线,不断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着力实现“五个进一步提升”:

(一)抓好粮食收购,进一步提升服务农民增收能力。要继续指导做好夏粮收购扫尾工作,及早做好秋粮收购准备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满足农民售粮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信息服务,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及时协调各地收购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规范农村经纪人收购行为,坚决维护粮食收购市场正常秩序和种粮农民的合法利益。引导企业与中粮、中储粮等国内外粮油企业合作,通过委托收购、合作经营等形式,靠大联强,扩大经营规模,有效掌控粮源。

(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升安全保供能力。进一步督促苏州、xx两市尽快将新增储备计划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地方储备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产区三个月销量、销区六个月销量”的储备规模,结合江苏实际需要,组织对我省地方粮食储备需求规模进行进一步测算,务求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储备粮吞吐调节作用,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好稻谷接新前供应工作,在7-9月份,按照一定比例,均衡安排省储粮轮出,有节奏地投放市场,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三)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8个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完善20个中心库、提档升级50个骨干库。加强跟踪督导和协调服务,确保XX年提出的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五个一工程”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组织筹备好“五个一工程”总结会议,并认真谋划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抓紧启动“苏粮科技产业园”项目,争取将我省列入军粮应急保障现代化试点省份,积极推进“江苏省军粮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争取尽早研究制定出我省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数字粮食”工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争取省相关部门通过标准编制总体方案,年内推广一个标准、新制定二个标准。开发地方储备粮管理系统等若干个业务子系统,提高粮政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力推进“数字粮库”建设,试点建设第一批16个基层“数字粮库”。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以推动xx等县级粮食购销公司进行集团化改革为试点,积极探索实践民营资本参与模式,引导市、县粮食购销总公司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四)加快法治进程,进一步提升依法管粮能力。适应《粮食法》即将出台的形势需要,加快我省法治粮食建设进程。积极开展江苏省地方粮油储备条例立法调研工作。积极推进将《江苏省粮食管理条例》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并修订《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加强对“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的考核与问责,层层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全面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机构、装备、检测能力和队伍建设,健全执法体系。通过健全监管网络,及时更新企业信息库,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平台作用,建立区域监管机制和通报制度,对省内粮食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打击失信,扶持诚信,促进企业自律,提高监管效率。

篇5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内部明电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监管。

引导企业搞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针对粮食购销企业工作季节性和工种的特殊性,我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并召开两次企业法人代表会议,专题进行研讨,对“请长假人员”、“上岗保证金”等问题提出了较好处理意见。

做好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考评考核工作。年初我局对07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安全、产业化、经济效益和人事劳资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兑现了奖惩。今年,我局修改评分细则、完善考核办法,对国有粮食企业仍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和考核,并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招商引资等实行单项考核。

开展国有粮食企业财务资金检查核查。按照省局统一要求,为严肃财经纪律,杜绝“小金库”、帐外帐、公款私存和资金体外循环等现象,在企业全面自查的基础上,东至县粮食局从9月16日起,对全县所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财务资金核查工作。核查共抽调各单位11名财务人员参加,分成两个组,采取交叉互查的办法进行,县局安排人员带队。核查工作以20__年8月31日为时点,重点对各企业货币资金库存、往来帐款、不良资产、各项收入等情况进行清查和核实。检查结束后,县局及时总结,召开企业法人代表会议通报总体情况,对各企业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单独下发整改意见书,县局领导到基层督促整改,收效甚佳。

二、扎实开展“企业改制突破年”活动。

我局采取“分两步走”的办法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报经县政府同意,首先处置部分(28处)国有资产,所筹资金,用于解决“老人”托管问题和消化企业“老帐”。

这28处资产的处置,除涉及国有粮站仓库、土地报经省市粮食局批复外,县政府还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20__13号)。资产处置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公开挂拍。目前有12处资产已完成界址重新勘测、规划设计条件确认、土地评估等程序。三处资产通过11月份挂拍只成交一处(汪坡土地18万元)。

为全面了解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状况,为国企资产重组、进一步推动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我局已对近五年企业人员变化情况、企业分配制度和职工收入水平、企业职工的养老等“五金”缴纳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档案管理现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检查。6月中旬,我局按照要求,形成《东至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调研报告》上报省、市粮食局。

三、认真搞好粮食购销和储备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6月开始,作为我县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库点,东至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储粮黄山储备库认真开展小麦托市收购工作,收购小麦3000吨。

我县稻谷收购任务5.6万吨已全面落实订单。受菜油价格偏高、农民惜售等因素影响,我县国有企业菜籽收购有价无市,较大油厂以兑换为主,但菜籽收购量不足4000吨。

今年我县早稻收购和经营成效显著。全县共收购早籼稻2.3万吨,除4000吨县级储备外其余全部外销,每吨获利50-80元,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定价(收购价0.95-0.97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粮农的利益。

为做好今年早籼稻收购工作,我局提前谋划,着力做好 收购各个环节工作。及时签订外销合同,以销促购;积极筹措农发行早稻收购资金,努力争取外地客户前期垫付资金尽快到帐;鼓励职工收购积极收购,采取联络粮食经纪人、预约送货、上门收购和跨区联合等多种方式收购。

为发挥宏观调控、平抑市场粮价,国家于6月17日通过粮食批发市场挂牌将我县中央储备粮7429吨全部轮出。在减少保管费用的情况下,但东至国家粮食储备库仍积极配合,做好粮食出库工作。

东至国家粮食储备库10月份以来,积极收购中晚稻,目前已完成5000吨省级储备粮轮入任务,5000吨临时存储稻谷收购已完成一半,预计12月上旬结束。为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该库领导和职工做到早开门、晚关门,方便送粮客户和司机;为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保管,该库投入20多万元添置了3台皮带输送机、1台移动式圆筒式清粮机和1台抛粮机。为2幢仓库(1、12仓)安装地上槽通风网,并拟建机械棚。

经过县粮食购销公司及基层站库的共同努力,我县第一批3000吨县级储备粮(20__年晚籼稻)入库后已于今年3月份通过验收。同时通过县政府协调,7月份研究确定今年第二批4000吨县级储备粮(20__年早籼稻)已全部入库,并于11月25日通过粮食、财政、农发行三部门共同验收。

四、扎实开展“粮食流通服务年”活动。

《粮食流通条例》已颁布实施四周年,为进一步宣传条例,我局于今年5月26日举办了粮食监督检查业务培训会议,全县近50家粮食经营企业(户)参加培训。培训会上,总结了20__年度粮食监督检查工作,通报了监督检查信用等级考评及年检换证情况,学本文习了《安徽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对粮食经营统计台帐、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商品粮平衡报表的填报进行了详细解讲,县局领导还就油菜籽收购工作与大家进行了座谈。

通过参加皖赣鄂三省八县粮油收购工作联谊会和联络销区,我局将掌握的粮油行情及粮食收购政策动态通过召开会议和座谈等形式,及时反馈到基层粮食收购企业,并协调粮食收购企业与农发行关系,搞好粮食政策性收购和市场粮收购贷款工作,帮助企业做好粮油购销工作。

我局监督检查股通过办证或下乡检查机会,还及时为广大粮食经营户送去政策法规,提供粮油收购信息,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五、努力搞好园区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

为配合省局“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尽快启动“东至县粮食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我局上半年加大“退城进郊”(南门岭粮站退出,进工业园区)工作力度。通过梳理拆迁安置相关政策,认真处理因南门岭粮站的拆迁引发了职工群体上访,南门岭粮站拆迁工作按时顺利结束。

受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通过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__〕74号)及省发改委、省粮食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贸服〔20__〕897号)精神,我局目前正积极申报“池州市东至粮食物流中心”。该项目法人为“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选址在东至县查桥火车站仓储区,占地约200亩,总投资为1亿元,建设物流中转仓库和粮食储备库、建设粮食物流设施和粮食批发市场。该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我县粮食仓储设施状况、促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

六、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

按照省粮食局《关于大力推进粮食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认真部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一是4月份成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二是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反腐败工作进行了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解。三是制定了我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六项工作任务和具体保证措施。

全年对本局相关制度进行清理和立改废(立7条、改1条、废2条)。局纪检组还撰写论文《谈谈粮食系统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认真抓好廉政建设工作。为防止出现不正之风,杜绝腐败现象,在“退城进郊”和资产处置过程中,县粮食局一是成立专门班子,集体决策,县局和各粮食购销公司均成立了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不论处置何处资产,均由各企业根据解决改革遗留问题的需要,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原则,书面上报县局,并经县局资产处置工作小组审核后报局党组研究决定。二是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挂拍。所有资产的处置,县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公开挂牌和拍卖。对于南门岭、东流粮站的整体拆迁,我局于6、11月份以招标方式确定了拆迁施工队伍。

七、粮油产业化工作取得较好成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粮食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我县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使全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我县粮油工业产值17282万元,实现利税171万元。20__年的工作实现了“二个提升”和“一个突破”:即龙头企业整体发展得到大力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得到极大提升、粮食订单及基地建设形式有突破。7月份,我局与县农委等部门已为升金油脂、创威油脂、玉龙米业、朝阳米业、皖信粮贸等粮油加工企业申报了“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溪外贸麻油扩建的日产15吨的麻油冷榨项目已投产;禾健米业集团移地扩建的新厂区厂房和仓库已建成,日产150吨大米技术先进的加工设备正在安装中;辰鑫油脂新厂区正在 建设之中;创威油脂已经投产。

我县今年评为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家(龙溪麻油、辰鑫油脂、禾健米业、青清米业、兄弟米业),而且根据加工能力、生产实绩、销售收入以及龙头带动作用等评审得分位于全省前十位的大米加工企业—安徽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还获得了“粮食产业化行业排头兵”称号。

目前,我局正积极准备省局12月份“一会两展”(粮食产业化工作会议,改革开放30周年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成果展、第四届安徽粮油精品展)。保持我县十多家粮食龙头企业今年在南京参展的热情,把代表我县粮食产业发展水平的龙头企业和产品推荐到第四届粮油精品展示展销会上。

八、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四月份,县局完成粮食库存检查和春季粮食安全普查工作。为胜利姜东村163户村民配送了科学储粮示范仓,开展第三批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活动;督促指导国家储备库开展省级示范库活动。

2、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前已在网上公开信息近60条。加强党政信息报送,目前已上报省局政务信息89条,省局采用44条。

3、妥善处理尧渡、东流、神驰等公司因资产处置房屋拆迁及改革遗留问题引发的职工上访。本局办公楼地块置换工作已与县城司洽谈,相关置换方案已报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

4、抗雪防冻救灾,保粮油供应,促储粮安全;积极组织捐款、缴纳“特殊党费”、献爱心捐赠过冬棉被,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5、完成了县政府安排的如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

存在问题:

1、中晚稻政策性收购:与最低价收购普遍惠农政策不同,今年国家出台临时存储稻谷收购政策,我县仅安排5000吨收购任务,且只有一个承储点即河西库,其他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一是受农发行贷款限制、二因市场行情困扰,而无法敞开收购,在某些地方暂时出现新的农民“卖粮难”现象。

此种情况,建议上级增加我县收购任务和承储点能够解决。据了解,全省里将增加100万吨临时存储稻谷任务,我们正在积极争取。

2、资产处置工作缓慢。为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20__年县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的28处资产处置工作进度很慢。除各国有企业主观上不舍得处置外,挂牌前要做到净地也很难,而且因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已达净地出让的资产处置因购买方积极性不高或价格低没有交易。

此种情况,一等房地产市场回暖,二待改革时机成熟。

3、物流园区建设停滞不前。因火车站仓储区征地等客观因素影响,此处总体规划未形成,而且我局主要征地资金依靠“退城进郊”,南门岭粮站地块尚未挂牌也是主要原因。

4、粮油市场行情多变,企业经营受挫。因受国际粮价和食用油价格影响,粮食价格波动变动大,去年晚稻收购企业成本居高,已不能顺价销售,且今年新粮收购既无资金也难以判断市场行情,部分企业已有生存危机:粮油经营萎缩;人员多,负担重;职工收入水平低下。

20__年工作安排

1、大力推进粮食物流项目申报和建设。今年底及明年,我局将以“池州市东至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申报和建设为主抓手,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等部门大力配合下,委托有资质单位编报该项目可研性报告,力争进入20__年度国债投资项目。同时,我局将加大“退城进郊”处置南门岭粮站的力度,筹集物流项目配套资金,尽快取得该项目建设土地。

2、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全年油料、早稻、中晚稻收购工作,严格监管国有粮食企业最低价粮食收购和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工作,充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帮助企业充分调研市场,积极联络外销客户,拓宽经营渠道,搞活粮油经营,促进企业增效。

3、加强粮食储存和储备管理。为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我局要加强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管理,在现有7000吨县级储备粮基础上,明年再增加3000吨,完成总体1万吨县级储备规模。加强粮食安全储存管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__118号文),明年上半年,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完成我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

篇6

关键词:粮食收购;问题;对策;财务管理

从2005年起,我国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就江苏省建湖县(下面简称“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最低价收购粮食政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本人从事粮食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执行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仓容紧缺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许多仓储设施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年久失修;加之改制后大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前几年经营困难,一般不会投入资金对老化的仓储设施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不少基层粮库仓储设施老化、仓房条件差、仓容紧张,出现了有仓不能收粮的现象,已不能满足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的需要。有的企业只好打露天囤满足农民售粮,安全储粮存在问题。

(二)农发行系统“库、贷分离”的问题

2008年由市级农发行向中储粮直属库承贷,收购资金由中储粮直属库下划到各县粮食购销总公司,然后再由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会同县级农发行根据延伸收购企业粮食收购情况拨付收购资金;延伸收购企业逐期结报收购实绩,库存随之划转到中储粮直属库管理,这一模式看似合理,但是贷款人毕竟是市级分行,库存监管人却是县级支行,造成贷款、库存分别由上、下两级行管理,库、贷分离,难以实施有效的库贷挂钩管理。

(三)在途资金利息成本的分摊问题

由于收购辅底资金由中储粮直属库按预计收购量向市农发行一次性贷款全额下划到各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其利息按农发行同期贷款利息计算。而延伸收购基层企业的收购辅底资金是由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会同县级农发行为强化信贷资金管理,根据各延伸收购企业粮食收购情况先预付部分然后再按入库进度陆续拨付的,其利息只能按同样方法计算。对于未能全额下划仍停留在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账上的收购资金期间利息无着落,造成资金利息难以分摊。

(四)惠农政策不能完全到位的问题

在2008年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中,到收购点售粮除农民外,还有大部分是“粮食经纪人”,这样就有可能让国家的惠农政策不能完全受益于农民。究其原因,目前在农村,家中男劳力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在家留守的一般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出售粮食时,因家中缺乏壮劳力,往往图省事售给“粮食经纪人”,坑农损农事件时有发生,出现了国家惠农政策不能完全到位的现象。

(五)最低价粮食收购质量、价格难监控的问题

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它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的。有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但近几年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农村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加之2008年收割期间连续阴雨,给粮食收购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执行的主体是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预案》过程中,购销企业本身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现了个别企业以质量标准为借口,对需整晒入库的粮食,变相压级压价的现象,而且点多面广,价格监管难度较大。

(六)粮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机构还不完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机构至少应包括政策法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机构,才能保证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全面而有效地开展。还有基础工作不扎实、执法对象还不够明确、执法外部环境还不宽松、执法行为还不规范等等。

二、对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面对粮食购销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单位应发挥现有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做好新形势下国家最低价粮食收购工作。就我县基层粮食购销企业而言,大部分已采取了租赁经营模式,还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性质,享受的是国家税收减免政策,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国家最低价粮食收购业务。

(一)加大投入,解决仓容不足的问题

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最低收购价粮食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的维修及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除新建一批符合现代化储粮标准的粮仓。同时,还要立足现有仓库资源,给予专项仓储维修、建设费用,对其进行维修和改造,延长现有仓储设施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中储粮分公司、直属库和县级粮食主管部门都要建立起专门用于承担最低价粮食收储任务的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仓库维修方面的基金。另外,中储粮总公司还应根据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库存现状,适时开展移库调运、拍卖销售。可采取提前上市拍卖或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签定定向合作协议,消化吸纳一部分最低收购价粮食,以此解决当前仓容不足而影响秋粮收购的问题。

(二)加强对最低价粮食的质量管理,明确损耗补偿标准

1.要参照储备粮管理,推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及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对不具备清粮设备、通风设备及保管条件的企业,不认定其收购及代储资格,从源头上把好关。2.要严格把好收购质量入库关。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加强最低价粮食的质量管理。笔者建议在执行预案中明确最低收购价粮的正常损耗标准和补偿办法,在粮食拍卖后给企业一次补偿到位。同时,指定符合条件的专业检验部门为质量检测权威机构,成立粮食质量检测小组,对入库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要求在入库量达1/3、1/2及满仓时不少于三次抽查质量,出具书面质量检查报告,对一次检测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改正;对二次检测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资金投放,待整改到位后再行投放;对三次检测不合格的企业,收回已发放的资金,取消其承储和贷款资格。

(三)提高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保障政策效果不偏离

中储粮是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的执行主体,而承担最低价粮食收购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则成为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的责任主体。在最低价粮食收购工作中,为了严格执行政策,不打“白条”,直接向中储粮直属库申请收购辅底资金,这辅底资金与粮食收购入库存在时间差,期间利息则由收购企业承担。而最低价收购的粮食粮权在中央,企业除去微薄的收购费用,没有任何收益,不仅谈不上效益,还要为执行政策而背负沉重的利息债务,势必严重阻碍购销企业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信息沟通不够、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由于目前粮食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加上最低价粮食收购实行垂直管理,中储粮与地方粮食管理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预案》各条款,清晰地界定各执行主体、监督主体、配套服务主体的权、责、利,明确财政各项补贴费用的分配方式、在途时间、利息分摊合理方式。

(四)采取措施,方便农民,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针对部分农民对最低收购价粮食政策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粮食主管部门要借助新闻媒体,加强最低收购价粮食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到粮食收购点直接售粮。有条件的购销企业可以在交通不便、离库点较远的地方设置临时收购点等途径来方便农民售粮;还可以组织一些移动收购点,到困难农户家直接收粮等措施,使国家政策确确实实惠及到每一位种粮农民。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不畅压库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否则,将影响到秋粮收购工作,影响到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多方配合,着力抓好最低价粮食环节管理

1.在收购上,粮食主管部门和农发行要通力协作,实行“联手”管理。建立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管理联合督查小组,实行分片督查,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收购码单等措施,监控企业收购期间是否有“压质压价”等欺诈行为。如发现上述现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加以解决,保证托市粮收购正常有序进行,从源头上防范因价格而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对那些恶意抬价,扰乱粮食市场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对于“质”和“量”环节上的监管,要指定符合条件的专业检验部门为质量检测权威机构,对最低收购价粮食,按入库的进度进行质量检查。同时对最低收购价粮食贷款实行“预案”管理,要求企业缴纳一定的质量保证金,落实好相关风险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减少经营风险。2.在储粮保管上,由于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的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企业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为了获得30元/吨(在预案中规定50元/吨)的收购费用,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由于托市企业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使企业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无利润可谈。为争取每年70元/吨的保管费用补贴,企业从上至下都高度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来履行存储合同,以确保储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但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如水分减量、保管自然损耗等,得不到额外补偿,全部由企业负担。由于保管费是按实际保管月份拨付的,剔除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人员工资后,国家给的保管费用已所剩无几了。在此,笔者建议中储粮总公司根据2008年的实际情况,应补足20元/吨的收购费用,用以弥补承储企业正常的费用支出。在库存管理上,中储粮直属库、粮食主管部门和农发行要协调一致,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库存检查,做到既节约费用,又杜绝信贷风险。3.在粮食销售上,中储粮总公司要建立季节性、稳定性、可控性的最低收购价粮食多元化销售机制。国家指定的托市粮食拍卖交易市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的交易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在保证交易安全的情况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竞价销售,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要优先在网上挂牌销售,最大限度地方便客商,提高拍卖成交率,扩大销售量。承储企业必须凭《出库单》无条件地执行出库计划,并对出库费作出严格的界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地粮食承储企业在出库时,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质量、品种、数量交货。

(六)制定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措施

1.加大学习宣传粮食流通法规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粮食行政执法是当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准确,关键是看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这也是重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因此,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务必在强化、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上下功夫,特别要在学习宣传粮食流通法规方面下深功夫,加大工作力度。2.完善执法工作体系,夯实执法工作基础。争取增设政策法规、粮食监督检查、粮食质量监管等行政执法必需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尽快实施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和执法监督电话。探索在辖区内的乡镇政府设立或聘用粮食行政执法协管员的办法,以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3.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一方面,要在粮食系统内部经常交流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又要密切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学习执法技巧与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工商、质监、物价、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执法,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全方位开展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和粮食行政执法工作。

总之,只有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真正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良性机制,不断改进与创新,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位置上,使之真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才能执行好国家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摘要:“粮食安全”一直备受世界各地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公款吃喝、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我国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粮食安全”定义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粮食安全情况,说明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继而从国内外粮食市场相结合、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简单阐述了笔者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粮食安全;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保障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

(一)粮食安全的定义

粮食安全,顾名思义,讲的是粮食的有无和多少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国际上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首次给出了粮食安全的定义,其强调粮食供应的存在,粮食的可得到性和充足性。到了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定义为:“Ensuring that all people at all times have both physical and economic access to the basic food that they need.”这是对粮食安全深层次的阐释,其针对美国与严重缺粮国家相比之下出现的粮食过剩现象,强调实物上和经济上能够得到。1996年世界粮食峰会则在原有定义基础之上,强调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美国农业部对Food security定义为:Access by all people at all times to enough food for an active,healthy life; One of several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a population to be healthy and well nourished.该定义将其上升到一个最基本人权的高度,提出粮食获取权是上天赋予的权利。既看到粮食安全是一个宏观问题,也是个体问题,进一步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二)中国对粮食安全的理解

中国人有时把粮食安全归结为小麦、玉米等在消费上有保障,看似狭隘,但在情理之中。中国有时使用的粮食安全是指食物安全,包括粮、油、蔬菜、水果、肉、奶、禽、蛋等的安全问题。中国一直以来把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安全混用。1996年中国粮食白皮书指出:粮食自给率95%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2008年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继续强调国内粮食自给率95%以上。中国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在口径上存在很大片面性,作为人多地少的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实质性把握在于少数食物品种的高度自给。

笔者认为,在应对国际组织和美国有关全球性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我国应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借鉴他们的分析和结论,以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最高标准。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发展战略。目前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大体平衡,但粮食安全仍然是大难题:首先,粮食收入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青年人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其次,由于城镇的不断扩大,可使用耕地在不断减少,粮食生产量开始有所下降;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生产波动性较大,粮食持续稳定增长潜力受限;最后,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加剧,石油、粮食和金融这三大世界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拥有13亿人口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需要以世界7%的土地承载世界21%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2011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粮食问题做了如下阐述:“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可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问题,更是政治领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对解决“三农”问题、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对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面对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站在宏观且长远的角度,寻找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防止粮食安全隐患发生的措施。

三、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一)国内自给和利用国际市场相结合

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决定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靠提高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这又主要通过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含量的比重、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进一步使农民增收等措施来获得。

过去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粮食自给,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代价。然而,通过参与国际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资源,并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走到土地和水资源充沛的国家购买或租赁土地来生产粮食,既可以减轻国内粮食短缺,进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又可通过粮食交易,发挥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享受国际分工成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将成为主流,对粮食进行国际贸易将成为保障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有力途径。

(二)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建构尚不完善。该制度大多存在于党中央的政策文件中,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造成政策的不连续及不稳定。因此,现阶段应首先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坚持对农户种粮激励为核心,重点放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同时要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协调粮食主要产销区的责任,以实现地方政府利益均衡。由于现存制度忽视了市场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因此,更应该明确规定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三)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由于粮食储备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储备情况如何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在新世纪这个大环境里,我们应当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一是要充分保证粮食供应量,促使粮食供求平衡,并对粮食需求进行有效的引导,改善粮食供需环境;二是要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让粮食市场运作规范化,加快国家粮食产业化建设,提高自给能力,加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力度;三是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不断挖掘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提高公民收入,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其自行生产和购买粮食的能力。(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娟.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06期

[2]董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绩效评价》[J].中国知网.2012年07期

[3]邵立民.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02)

篇8

深入推进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粮油消费安全,积极创造顺畅、安全的粮油流通环境。和大家分享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总结一

2020年上半年,我局在区食安委的指导下, 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贯彻《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粮油消费安全,积极创造顺畅、安全的粮油流通环境。现就我局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升认识,加强领导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作为食品源头安全的粮食质量安全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局作为粮食监管部门承担着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能,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成立以局长陈航良同志为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粮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二、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2020年上半年,我局以保障粮油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中心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以全区为监管范围,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粮油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运输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做到环环相扣,不脱节、不遗漏,其中重点加强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监管。

我局通过开展粮油食品安全宣传、走访相关粮油经营企业等活动,深入企业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强力督促整改,拒绝走形式,并将工作与年终评比挂钩,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三、加强监管、落实检查

1、为促进粮食流通,服务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局组织下属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职工学习了《粮油储藏技术》、《储粮害虫防治》、《粮油检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参加自治区组织开展的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粮食流通秩序。

2、根据自治区、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2020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工作。4月22日,覃塘区两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对所储存的粮食进行抽样工作,两家国有粮食企业共抽取样品18个并于4月28日送到广西粮油质检中心进行检测。自查中所有存粮不存在霉变、杂质超标严重、食品安全指标超标、发热、结露、结块、严重虫粮等储粮安全隐患,粮食色泽、气味均正常。政策性粮食的主要质量理化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粮食质量,储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宜存要求。覃塘区粮食局直属粮库有质量检验人员2名,均持证上岗。粮食检验仪器配备齐全,能做的检验项目:常规物理指标、主要质量理化指标、储粮品质指标和快速检测原粮卫生如重金属镉、农药残留等。坚持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库存粮食储存期间一年两次的储存品质检验,填写归档质量管理档案。

3、按照区食安委的要求,多次开展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共出动了25人次,对22户粮油经营者进行了抽查和摸底排查工作,未发现一起粮油食品安全隐患。

4、5月21日选派两名业务技术骨干参加自治区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粮食检验检测学习班,使我区粮食检验检测人员达到6人,基本满足全区粮食日常检测能力。

四、强化措施,提升品质

在仓储实践中,着力推广“双低”、规范化、间歇熏蒸、缓释薰蒸、环流薰蒸、机械通风、电子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深入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执行“治早、治好、治了”的原则,杜绝了霉变、霉烂事故的发生,延缓了粮食陈化,提高了食用品质。

总结二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黄x会议并讲话,各县(市)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州县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百日专项行动、食用农产品安全整治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自4月开展“百日行动”以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部署,行动迅速、落实有力、成绩显著。“百日行动”打出了声势、打出了成效、打出了震慑。农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有明显好转。

会议提出,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作风,以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落实好最严格的工作标准、监管措施,不断巩固“百日行动”成果,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会议强调,打深打透打彻底,切实解决全州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突出问题。要在前期“百日行动”的基础上,更加聚焦聚力地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种养植和流通等重点环节监管。二是加大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三是从严从重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食用农产品安全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切实做到三个“克服”:克服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和克服厌战情绪;要全面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监管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桥头堡”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合力不强的问题。结合日常监管、重点监管和专项行动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我州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

总结三

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我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精心部署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假期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让全区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现将监督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全区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检查力度,我所专门成立了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责任制。在此基础上,经过周密部署,将保障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期间,工作小组领导及时对各科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巡回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确保专项检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本次专项检查以宾馆、饭店、餐馆、酒楼、饮食店、饮食摊点等餐饮业为重点,围绕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各个环节,集中开展并抓好人员用餐密集场所的饮食安全和重点区域的监管。检查内容:各单位是否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食品加工场所的布局、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设施的配备及使用情况;餐饮单位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以及采购验收台帐登记情况;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依法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落实情况;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及保洁设施配备情况等。本次国庆、中秋佳节期间,我所共出动餐饮安全执法人员14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台次,共检查各类餐饮经营单位64家,检查基本情况: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均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绝大多数餐饮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且内部卫生状况良好、布局合理。检查中,绝大多数餐饮经营单位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个别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也都按照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保管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并且未发现有上述餐饮单位在餐饮加工环节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本次专项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餐饮经营单位,执法人员当场出具执法文书共计12份。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餐饮经营单位改、扩建项目未向食药监部门申报审查,预防性监督工作未能实施,导致内部布局不合理 ,餐饮加工流程不规范。

(二)部分餐饮经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制度,也未完全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从而导致在食品原料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餐饮单位无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不落实,没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内部管理较差。

(四)少数餐饮单位特别是小饮食店从业人员未能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且,从业人员存在不良卫生习惯,如不穿工作衣、帽上岗、佩戴首饰、留长指甲等。

(五)部分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场所环境不整洁,存在“脏、乱、差”现象,同时没有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餐饮具在使用前得不到有效消毒处理。

三、下一部打算

(一)将针对本次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实际督查情况,分别组织餐饮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及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明确各自承担的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操作规范,提高各餐饮经营单位以及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努力做好我区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督促相关餐饮单位限期整改,同时加大依法处罚力度,对整改不到位和逾期不整改的,问题严重的坚决依法查处,并将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三)进一步加强餐饮建设项目预防性审查监督,促进餐饮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实食品安全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篇9

一、强化理论武装,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扎实认真

(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全区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立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中央、自治区领导的讲话精神,按照要求,精心准备,紧急行动。一是及时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设置了办公室及三个工作组,抽调4名工作人员,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为开展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结合粮食流通特点,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粮食工作新突破”的实践载体,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三是进行了广泛发动。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局机关各处室(中心)及时跟进,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再动员;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广大党员全员参加、全程参加,党员干部参学率达到100%,不是党员干部的职工参学率达到100%,确保了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受到教育。

(二)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我局坚持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通读原文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办法,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外出考察、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效果。一是保时间。周二,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周五,各支部集中学习讨论,并要求不是党员干部的职工参加;平时,要求党员干部每天至少自学2小时以上,从而保证了学习时间。二是读原文。把必读的“三本书”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十届六次、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以及国务院《意见》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精读的主要内容,做到了真学、真懂、真用。三是听讲解。局党组邀请了自治区党校专家、教授作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金定同志作了党性党风专题讲座,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四是写体会。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写好读书笔记,联系思想与工作实际撰写学习体会120篇,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五是谈认识。通过中心组指定发言人、组织演讲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查摆存在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认真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谋划发展。我局对调查研究高度重视,围绕解决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等方面,梳理出17个调研课题,由局领导带头,集中力量深入调查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做到一个领导一个题目,一个题目一套方案,分工负责,明确任务;各处室(中心)也立足行业实际,按照“带着问题下去、带着办法回来”的要求,由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指导意义较强的调研成果,为局党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紧密联系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我局紧扣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学习和调研成果,采取支部组织讨论、党组集中讨论等形式,把影响我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目标任务、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实践活动载体为主题的大讨论,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在事关粮食部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注重学用结合,坚持边学边改。我局坚持把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一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务院《意见》精神和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紧密结合,按照以项目促发展、以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思路,结合我区粮食流通实际,对全系统发展的项目进行论证,精心选编并向国家粮食局申报了“××粮食物流项目可行性报告”等22个项目,争取国家对我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项目的支持。二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回族自治区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修改完善了“关于全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三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去年10月份,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初,我区银北地区由于受低温阴雨和雨后高温暴晒的影响,稻谷整精米率大幅下降,农民出现“卖稻难”,我局及时建议自治区政府首次出台了稻谷临时储备政策,协调自治区农发行提供粮食收购资金,确定川区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定点、定库,按照政府制定指导价敞开收购,有效规避了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得到了第八检查指导组的充分肯定。按照陈建国书记的批示精神,克服没有资金、资产的困难,充分调动市级粮食局的积极性,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市、中卫市区建设了10家国有粮店,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城市居民对“放心粮油”的需求。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我局管辖的2个住宅小区100多户职工住宅的暖气管道改造,保证了职工的冬季正常取暖。根据职工的意见,办起了粮食局机关食堂,解决了职工的就餐困难。

(六)建立工作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为防止学习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我局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局领导联系点制度、考勤督查制度等七项制度,保证了活动的规范进行;建立了党员干部学习实践活动档案,把党员干部学习实践活动的计划、完成等情况按支部编序,装入个人档案,体现了活动的严肃性。认真进行“回头看”,重点对处室(中心)组织领导是否到位、开展学习是否深入、调研选题是否准确、查找问题是否突出、学习资料是否齐全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活动氛围。我局把搞好宣传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编发活动简报42期,在××粮食局网站设置了活动专栏,及时活动信息。通过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制作专题展板,开设专题学习园地等形式,深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深入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做法和进展情况。《××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自治区粮食局的活动信息,为开展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实事求是,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扎实开展

(一)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采取开设意见箱、网络信箱、发放征求意见函、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自治区粮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各地市、县(区)党委、政府及粮食局、自治区有关部门、粮食加工企业等发放了113份征求意见表,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08条,经过认真梳理、归纳为33条,作为分析检查的重要依据,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实际,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精心组织,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局党组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成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谈心活动,认真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金定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对班子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整改措施。班子其他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廉政自律方面的情况,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局党组及时召开了情况通报会,向全体党员干部反馈了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这次民主生活会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气氛民主活跃,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粮食流通工作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找准了工作对接点和切入点,达到了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加快发展的目的。

(三)深刻剖析,高水平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局党组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破解影响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难题、提升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广泛地听取系统党员干部、用粮企业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几易其稿,形成了“自治区粮食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了我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对全区粮食流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突出实践,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机关作风建设,落实效能建设目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一是针对机关效能低下问题,召开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座谈会”。各处室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整改,机关作风有了新转变,行政执行力有了新提高,我局获2008年度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二是针对我区玉米水份偏高、价格偏低、销售困难的实际,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四川省和中粮公司寻求合作、寻找商机,积极协调经委、铁路等部门,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缓解“玉米卖难”。四是针对全区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产业化发展问题,局领导带队到xx、福建、广东、吉林等省、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为推进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明确责任时限,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扎实有效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我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中列出的七个方面问题为依据,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了“五明确”,即:明确整改内容、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同时,将整改落实方案在××粮食局网站上进行公布,让群众了解改什么、如何改、什么时候改、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增加了整改落实工作的透明度。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我局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得实惠”上,在全面落实整改方案的基础上,把解决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通过努力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意见;为促进储备体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强储备粮管理体系建设意见;针对粮食产业集团运行困难的实际,提出了改革重组的意见,并及时组织清产核资工作;针对我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除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已解决的外,将突出问题细化量化为16项具体工作,将责任分别落实到了6位局领导、13个处室(中心、行业协会),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具备条件的立即整改;对需要时间的,抓紧落实;对需要上级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抓好落实,确保今年底前全部解决。

(三)认真做好总结测评。采取发放调查表、网上调查等方式,开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群众对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的满意率为95.8%。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率为100%。

篇10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中心工作,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改革和创新粮食流通体制,扎实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

(一)不断深化改革,基本解决了困扰粮食部门改革与发展的“三老”问题。我局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解决“老粮、老人、老账”问题作为突破口,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和专项资金近4亿元,分别采取补贴价差、内部退养与置换身份和分清责任、理清挂账的办法,基本解决了“三老”问题。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体系,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构建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根据我区实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改革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权责一致、精干高效、统一管理的粮食流通行政管理新体制。按照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要求,对自治区直属库和3个代储库实行集中管理,完善了粮食储备调节体系,保证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得动、用得上。积极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符合粮食收购许可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入市收购,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三)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我局始终把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流通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制定了《××粮食应急预案》,在全区确定了28家粮油应急定点加工单位和60家粮油应急定点供应单位。同时,加快粮食宏观调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全区粮食储备企业和部分粮食应急定点加工企业的远程监控。2008年9月,成功举行了××重大粮食应急预案演习,观摩演习的自治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对我区反应迅速、处置果断、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建立粮食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在全区建立了50个国家和自治区粮食价格监测点,及时市场价格信息,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三是调整和充实自治区储备粮规模与结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核定的指标充实了自治区储备粮库存,使自治区原粮储备达到国家核定规模;建立了由企业承储、定点加工、政府监管、适时轮换、确保数量的应急成品粮动态管理模式,审核确定了27家应急成品粮油定点储存企业,全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分别达到8500吨和4350吨,为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奠定了物质基础。四是积极协调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批准,建立了银川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并指导其开展交易活动。2008年交易量达27万吨,为调节区内粮食供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结合储备粮轮换,有效调节市场供求,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针对市场粮价波动,适时抛售轮换出库的自治区储备粮2万吨,满足了市场需求,平抑了上涨过快的市场粮价,保持了区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有效发挥储备粮调节市场供求、稳定市场价格的“蓄水池”作用。此举得到了国务院节日市场检查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四)坚持依法管粮,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管体系。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法规体系建设,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颁布了《××回族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条例》,制定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严格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采取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查处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我区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建立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及石嘴山、吴忠市两个通过国家级粮油质检机构认证的粮油质检站,初步构建了我区粮食质量监管体系。

(五)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直属企业实现整体盈利。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狠抓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通过与直属企业签订扭亏增盈目标责任书,指导企业拓展经营思路和空间,积极争取减免税等政策措施,完善企业内控机制,优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2008年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减亏50%,直属企业实现整体盈利,储备企业实现利润177万元。

(六)服务“三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粮食订单”,引导农民调优种植结构;认真做好粮食收购价格的衔接,科学分析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合理确定我区粮食收购指导价,通过流通环节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2008年4月,同心、中宁、红寺堡等地出现玉米滞销问题,我局及时召开全区粮食购销协调会议,引导××和外省区用粮企业入市收购,紧急协调经贸委和兰州铁路局,帮助落实铁路运输车皮2400多个,解决了玉米“卖难”问题。2008年秋收时节,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部分地区稻谷质量较差,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农民出现“卖粮难”。针对这一情况,局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农村和收购企业调查研究,把解决农民“卖粮难”作为当前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采取实施自治区临时储备政策和进行托市收购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

(七)关注民生,“放心粮油”工程惠及城乡居民。大力组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全区“放心粮油店”已达233家;支持和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逐步提高“放心粮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普及率,让广大城乡居民就近享受购买放心粮油的便利。我区军供“放心粮油店”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粮食局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同时,针对粮油食品价格易升难降的难题,前移粮食宏观调控平台,规划建设国有或国有控股粮店,发挥稳定粮价的“标杆”作用。

(八)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局党组从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以完善制度和提高行政执行力为突破口,以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为重点,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选拔用人机制,切实增强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能力。形成了一个风正、气顺、团结、务实、创新、劲足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组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突出实践这个根本,组成了六个调研小组,由局领导带队对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监督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储备体系建设和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等7个方面17个调研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区)粮食局、粮食加工企业、局直各单位发了征求意见函(表),分层次召开直属单位、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座谈会,走访部队和有关单位,广泛征求对粮食工作以及局党组的意见建议。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到吉林、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取经,找出差距。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原汁原味听取了收集到的108条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梳理归类。局党组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虽然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在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还是在自身科学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年来,局党组组织了多次学习班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够深,结合实践不够好。尤其是对全局的、战略的、长远发展的问题思考的还不够,还没有完全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依据科学发展观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还不够。

(二)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抓手少,政策、科技和资金支撑力不强。国有粮食购销和储备企业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观念滞后,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晰,产业化经营发展慢、效果不明显;龙头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辐射带动作用不大;粮食产业集团没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自身经营与发展陷入困境;产业化发展整体协调推动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没有可靠的保障机制,影响了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主要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定位还不够准;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对引导购销企业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对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重大问题调研的还不细,配套政策措施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和推动力还不大。

(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还不到位。一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综合执法队伍尚未建立,县级执法工作体系不健全,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粮食经纪人监管力度不大,特别是针对目前大部分粮食经纪人分散收购、规模小、不够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条件的,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监管工作存在空白点。二是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健全,全区三级粮食检测检验大格局尚未建立。三是对成品粮监管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成品粮油监管有责无权,难以有效监管。

(五)储备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整体合力发挥不足,盈利能力较弱。储备企业管理模式还不够科学,监管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购销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储备粮轮换机制不活、形式单一,整体合力发挥不足;企业积累薄弱,部分企业仓储设施陈旧、老化,机械设备严重不足;市场营销人才奇缺,管理粗放,适应和驾驭市场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经济效益不佳。

(六)粮食流通工作机制创新还不够,机关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与粮食生产、科研、金融等部门联系沟通不紧密,工作协调机制不规范,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发挥还不够。二是对粮食流通工作调研还不深入,尤其是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粮食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职能转变,如何围绕产业化发展,服务“三农”等事关粮食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新路子、好办法不多。三是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有些制度落实还不到位,行政执行力较差。四是有的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看不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看不到与兄弟省区存在的差距,看不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存在畏难和厌战情绪。五是个别处室之间沟通协调不紧密,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服务意识不强。六是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基层忙于应付。

(七)改进作风、服务群众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关注干部职工利益。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还不够,有些干部作风飘浮,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为干部群众办实事还不够;对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关心体贴还不够细致;干部职工文体活动不够丰富。

三、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区粮食流通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局党组认真进行分析,认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近年来,我区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发生变化较大,工作量不断增加,班子自身学习抓的还不够紧,学风不够扎实,特别是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还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有时还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和理论体系,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自觉性还不够;对制约和影响粮食流通工作长远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还不深。

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流通工作能力和水平还不够。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际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自觉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意识和应用能力还不够强,对粮食流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细致思考还不够。二是对扶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还不深、措施还不具体、整体推动力不强。三是领导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发展意识还不够强。近年来,我局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助农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粮食局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成绩面前,部分干部职工产生了一定的自满情绪,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进即满、盲目乐观的思想,忧患意识、抢抓机遇意识还不够强,有求稳怕乱的思想,缺乏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不畏艰险的勇气,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工作的眼界不够宽、思路不够广、办法不够多,攻坚克难、创新机制、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还不强,在推进工作时,仍然缺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大气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四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不够高。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取信于民的作风还不够扎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把握还不准,制定的有些文件和制度还缺乏针对性,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发挥还不够到位,独挡一面、责权统一的工作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反映出党组的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客观原因。

一是粮食流通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后,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体制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区粮食行政垂直管理只垂管到地级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委托当地政府管理,政令不够畅通,工作衔接不够紧密,客观上影响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作用的整体发挥。粮食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点在市、县,由于市、县粮食局执法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少编制和必要的行政执法经费、设施设备,特别是粮食流通市场监管部门多、涉及面广,粮食、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粮食流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粮食流通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工作不断受到挑战。目前,粮食流通依然存在法规体系、标准体系不健全和滞后的问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被迫承担了更多“消防队”的职责,往往是被动跟进,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在所难免;城乡居民粮油消费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技术保障不到位,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粮食产业化发展涉及部门多、牵扯面广、推进难度大。粮食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部门处在流通环节,在联系产、购、加、消等环节的衔接机制还没有形成,推进产业化发展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制约和影响了粮食产业化的经营与发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比较重,政策措施和改革资金筹措难,既影响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影响了粮食产业化的推进。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来抓,制定颁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把粮食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从我区粮食工作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努力把握粮食流通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的主动性、规律性,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各项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好影响我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局的重大和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采取专题辅导讲座、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座谈会等有效措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在领会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和指导粮食流通工作上下功夫,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二是抢抓机遇,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局党组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出台措施、部署工作时,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抓住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重要战略机遇,学好用好用足政策,紧紧围绕涉及粮食工作的民生工程、仓储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粮深加工,切实抓好项目规划、论证和实施,带动××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实现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切实提高区域粮食安全的控制力。一是制定《××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建立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沟通协作机制,促进优质粮食生产,进一步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符合××区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集粮食资源管理、粮油交易、政务管理三网一体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扩大全区城乡市场粮油价格监测的覆盖面,全面提升信息服务功能。三是坚持“提质、扩量、增效”的原则,创新经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储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四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分级落实应急保障责任,建立市县粮食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定点加工、供应单位职责,形成粮食购销、储备、加工企业和城市连锁店联动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粮食有效供给。

(三)着力完善粮食流通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对粮食市场的约束力。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要求,尽快完善粮食流通市场监管机制,切实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一是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尽快制定《××回族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实施办法》,理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由监管原粮质量向监管成品粮油质量的延伸。建立健全粮食经纪人管理制度,开展规范粮食经纪人试点工作,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年检工作,严格市场准入标准,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不留死角。二是建立区、市两级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操控粮价、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绝不让劣质粮食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生命健康。三是加强和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粮食质量检验工作力度,构建粮油“大质检”格局,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四)着力完善粮食产业化发展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是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市、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高度关注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争取和研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科研机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联营合作,通过企业重组、兼并等形式,盘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指导和鼓励储备企业、民营粮食经营企业、加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破产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化的市场投资经营主体。四是加快重组××粮食产业集团步伐,化解债务,盘活优良资产,为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五是进一步深化储备企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储备粮经营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储备企业间的合作,整合力量,扩大规模,发挥优势,逐步建立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运作的大储备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储备企业的盈利能力。六是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良好政策机遇,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落实好××粮食流通领域重点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建设任务,加快粮食流通物流体系和仓储设施建设,夯实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区储备体系的整体功能。

(五)着力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切实提高粮食行业的影响力。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充实服务内容、落实服务责任、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果,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是为“三农”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粮食订单,搭建粮食产销平台,促进粮食顺畅流通;认真分析研究区内外粮食产销形势,探索建立区内外粮食产销衔接协作机制,拓展粮食销售渠道,指导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切实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组织推广农村科技储粮技术,减少产后损失。二是为企业服务。加强引导,积极协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加工企业争创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着力提升我区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建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加工企业捆绑式和股份合作式经营的新机制,着力推行“龙头企业﹢农业科技部门﹢农户”、“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放心粮油店”等先进的粮食产业化组织形式,实现粮食生产与流通的良性互动;指导企业开办“粮食银行”和“四代一换”业务,拓宽业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为城乡居民服务。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按照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加强督查、稳步推进的原则,强化对“放心粮油店”的监管力度,有效提升“放心粮油店”粮油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粮店,不断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安全放心粮油消费的需求。

(六)着力完善高效务实的行政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力。一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粮食部门的良好形象。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科学界定处室职能,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运转程序,全面落实机关ab岗、限时办结制等效能建设制度,加强处室之间的协调,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效能考评等各项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在粮食收购、销售、行政许可审批、企业改革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严格执行各项检查考核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三是严格按工作规则办事,理顺工作关系,注重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克服越级行使职权现象。四是精减文件,改进会风,杜绝各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评比活动,提高粮食行政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