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现实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民健身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民健身的现实意义

篇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奥运遗产社会化、全民化的重要成果。为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结合我县情况,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设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活动原则

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的原则,注重8月8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年性、日常性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大型集中活动与小型多样的经常性活动相结合,根据本单位、本组织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三、活动主题

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突出全民参与、崇尚健康的主题。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提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活动口号和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宣传口号。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单位可以结合多年来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有效形式,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新晨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各单位要结合本系统群众健身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职业运动会以及体育休闲、康体旅游等其它形式的体育健身交流、比赛活动等,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六、具体要求

篇2

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完美的形体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全民健身运动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因为参加健身运动可以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排除烦恼、延长寿命,预防疾病,可以大大减少医疗支出,从而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现实意义

(1)全民健身场所不断扩大。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开始,各级政府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投入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面向市民的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设施相继建成,全民健身活动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带动下,健身长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专项路径、户外健身俱乐部等面向大众的各种类型健身休闲场地设施相继诞生,使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空前跨越式发展。如:2009年安徽省体育局出台了《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皖体群〔2009〕45号)及2011年《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热。

(2)各级政府树立为民的良好形象。各级人民政府从关心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出发,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了政府为民所思,恰恰也适应时展要求,很好地解决了市民就地、就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收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拥护,被广大群众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大大树立了地方体育部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民良好形象,也树立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形象。

(3)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发行体育彩票是中国政府给予体育事业的一项政策。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建设各项体育设施建设,也是对体育彩票销售一种较好的宣传,树立了体育彩票在市场销售的良好形象,从而不断提高体育彩票的发行量。与此同时,大批量的路径器材的安装、使用,也促进了室外全民健身运动器材的研发与生产,不断健康培育了全民健身市场,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生产行业的发展。据悉,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名列前茅。

(4)大大净化了城市环境,助推文明创城。在城市里,积极配合了社区、广场、公园、小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大大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环境的改造,美化了社区环境,丰富了广场、公园、园林建设内容,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部分路径工程的选址在城市、乡镇的边缘地带,健身路径的建设配合小区、公园、水域的改造,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

二、对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11工程”“雪碳工程”等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对中、西部地区等投资力度,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和具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全民健身习惯较好的农村地区先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三是各级政府出台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加大建设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力措施,宣传、鼓励和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安徽省2011-2015年,全省80%行政村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借助保险手段分散和规避风险,解决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后顾之忧。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方面,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之初,可以要求从事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安装的厂家投保产品质量责任险,将这作为其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前提条件之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拿出一定的经费,为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投保责任险。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使事故处理逐步市场化。通过引进保险机制,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经济应对准备,运用合理的手段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后的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篇3

关键词:农村社区体育;动力要素;考察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43-02

Exploration o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LIU Qingqing

(Zhijiang College, Zhejiang Indu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4, 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include the reform impetus,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y,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impetus, and economic support. The concern for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is the greatest concern for public health. The concern for public health is the deepest love and care for the residents of rural communiti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communities' sports development,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in rural communities.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sports; driving factors; exploration

1 改革推动力

1.1 社会转型带来了农村社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良性转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中国社会已经从高度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同质单一性向异质多样化的转变;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1]这种社会转型实质是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价值观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生命不止,运动不休;体育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体育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1.2 改革开放给农村社区居民带来的余暇时间增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社区体育将向更普及化、更组织化、更高水平化方向发展。据有关部门预测,在今后的十余年中,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职工的余暇时间将从每周的7 h增长到28 h,农村社区居民用于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时间也将大大延长。

1.3 不断完善的法制、法规建设将为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农村社区体育工作都有专门的说明。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并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7年4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农村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农村社区体育的主要职责与任务,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建设与作用,经费来源等方面,对市、区人民政府和五个部委分别提出了要求。 1997年9月24日,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1996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指出国家体育局决定将1996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简称为“全民健身工程”)。

2 政府调控力

2.1 政府授权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是发展农村社区体育符合国情的新路径 政府授权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典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联合国的文件规定,农村社区发展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政府支持,二是人民参与。政府授权与联合国关于农村社区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双边合作的定义是一致的,反映了农村社区发展政府授权的模式特征。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离不开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因此也同样具有政府授权模式特征。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政府授权模式除了行政上的领导、政策上的优惠外,它本身也从财政拿出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建设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这对调动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成员参与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2]

2.2 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农村社区体育政策的制定加速了农村社区体育区域特色的形成 农村社区体育政策是政府根据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对一定时期农村社区体育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国家或地方体育发展规划为目标,所制定的有关农村社区体育结构和农村社区体育组织调整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制定农村社区体育政策应先对本地区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再结合本地区体育资源的优势,经过科学分析后,确立主导性农村社区体育方式,通过主导性农村社区体育带动整个农村社区体育结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转变。[3]

2.3 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农村社区有助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全民健身服务是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村民生活条件和意识的改善,需求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保健、休闲娱乐、社交、时尚运动、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高涨,使得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性逐渐突现出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农村社区作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载体,其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如何,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

3 科技促进力

3.1 科技创新为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动力 科技创新为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科技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为企业的创新者提供了不断发展的条件。当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将增加农村社区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增强体育需求的欲望,攀升体育意识。与此同时,农村社区居民体育的大力开展将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团结意识,反哺企业。

3.2 科技进步为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技进步是农村社区体育发挥体育资源的优势、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农村社区体育中的科技进步具体体现在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体育产品上,它可以推动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和转换,促进社会体育观念和体育战略的发展。如果说科技创新将会推动农村社区体育中产生过程的一系列变革,那么高新科学技术和农村社区体育相结合,则将会促进农村社区体育一系列的变革,进而促进农村社区体育的不断进步。

4 文化推动力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中华武术、气功、围棋、中国式摔跤、马球、赛马、龙舟、舞狮、交谊舞等等,以及现在仍然在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这些在我国传统文化血脉中生长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易为农村社区居民所认同和接受,并转变为他们体育健身、休闲的活动内容,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体育文明在农村社区交映成辉,将更加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有利于推动农村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

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广泛民主、平等参与”,养成了农村社区居民特有的体育文化的心理倾向,为农村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准备了心理基础。

制度文化为农村社区体育的深入开展准备了法制化的前提。现代社区体育的开展不能没有制度、法律、法律的保障,法制化的轨道将是农村社区体育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制度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为农村社区居民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5 经济保障力

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在向人均GDP达3 000美元的小康社会迈进的进程中,均将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列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硬性指标。德国在1960年制定了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标准,开始实施“黄金计划"。政府先后投入400亿马克用于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 日本政府颁布《农村社区体育设施标准》。规定每10万人口,需建6个游泳池、10个网球和排球场地、5个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1个柔道或剑道馆,将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规定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硬性指标。 美国政府在国家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时,还拨出15亿美元专款用于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4]

为解决农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少的问题,1997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及地方体育局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分别投入10.5亿元在农村社区配建“全民健身工程"、实施“雪炭工程"、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这些健身工程虽然相对于全国城乡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但是,使千百万中国老百姓从中受益,赢得老百姓的广泛赞誉,被称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国内外事实告诉我们:经济是推动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发动机。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把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首次把“全民健身体系"列入三大体系之中。中华民族的体质建设不仅是构筑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国家竞争力,抢占世界前沿制高点的需要。

6 小 结

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广大群众身体的健康。保证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体能素质,始终是体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 关注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就是对大众健康的最大关心。关心大众的健康就是对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最深切的关爱。因而,重视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在农村社区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社会学》月刊,2001,7:12-17.

[2] 鲍恩荣.大众体育指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5:259-260.

篇4

关键词:定向运动;竞赛;现状调查;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0—01

一、前言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是利用地图和指北针选择道路、寻找目标的体育运动。由于前期定向活动通常在野外进行,因此也称为定向越野。[1]。2005年,社会上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首先涉足组织了河南省首次定向越野比赛“河南省老君山定向越野比赛”,定向运动作为一个体育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起,定向运动作为一个新的项目,开始在河南省各级各类学校推广和普及。为快速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从2006年至2011年6年间,河南省举行了一系列省级定向运动比赛。实践证明,举行比赛是对一项新的体育项目推广和普及的最好办法之一。对一项新的体育项目来说,体育赛事具有影响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对定向运动竞赛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这对于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河南省2006年以来的各级各类省级定向运动比赛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题访谈法、专家座谈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

三、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参赛率统计。从统计结果得出,2006—2011年,河南省先后举办了1次河南省大学生定向越野选拔赛、1次省定向越野挑战赛(商业赛)、5届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3届省青少年校园定向越野联赛、2届省青少年定向越野冠军赛共计12届次30场比赛。河南省的定向运动比赛参赛队员和参赛学校均有所增加。

(二)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完成比赛情况统计。由于定向运动在河南的开展历史较短,因此,在比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从5届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和3届7站省青少年校园定向越野联赛运动员完成比赛情况统计得出,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能力较低,发生打点失误率较高。校园定向越野联赛的场地全部是难度较低的校园,项目具有重复性,运动员的失误率对于锦标赛相对较低,同一年的联赛,运动员的失误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三)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场地设施情况。2006—2011年,河南省先后举办了12届次25场省级比赛,有18场比赛设在郑州市区进行,占总数的72%。这对外地参赛队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这样赛事场地安排确实欠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学校组队参赛的热情与积极性。[2]

(四)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经费来源。通过调查得知,在河南省举办的12届次省级定向越野比赛中,除2006年大学生定向越野选拔赛和2008年定向越野挑战赛外,其余的10届次全部没有专项经费,比赛所需经费主要靠收取运动员的报名费来维持,比赛可用经费有限。

(五)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裁判员队伍与结构分析。经调查统计,河南省现有国家级定向运动专业裁判2人,一级裁判员30余人;中级专业制图员1人,初级专业制图员30余人。从现有的裁判队伍来看,就目前河南省定向越野比赛的规模来说,河南省的裁判员队伍太小,高级别的裁判员太少,具备绘制比赛场地的制图员太少。另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现有具备资格的裁判员队伍中能参加比赛执裁裁判员太少,目前能每届次都能参加比赛执裁的裁判员还不到10人。

(六)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教练员队伍与结构分析。由于定向运动这一项目在河南开展较晚,经调查,这些教练员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目的学习,很少是专业学习定向运动出身,很多教练都是在培训当年就带队参加了比赛,由于教练本身对定向运动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因此对学生的指导也是有限的,学生在比赛中失误多也是在所难免的。

(七)河南省开展定向运动比赛的各组别运动员水平分析。作为终点主裁,本人参与了第3、4、5届锦标赛的的裁判工作,从各组别运动员完成比赛情况来看,高校组失误率相对较低,小学组相对较高,初中和高中组水平相当。第4届中高中组失误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裁判员布点误差造成前期出发的运动员漏打而造成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失误率也间接地反映出我们现有裁判员、教练员的水平,因为很多运动员是第一次参加定向运动比赛,裁判员的工作失误、教练员指导不到位,运动员失误率就会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们对定向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各学校的领导及有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参与定向运动的意义,定向运动在河南还没有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

2、作为省级比赛,收取报名费、比赛场地资源的不足以及部分场地重复使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参赛学校和运动员的热情与积极性,间接影响了河南省定向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3、现阶段裁判员、制图员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还需提高,与快速发展的河南定向运动比赛规模已不相匹配。教练员队伍参差不齐,整体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较低。所造成的后果是运动员的失误率较高,竞技水平较低。

(二)建议

1、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参与定向运动的意义,加大定向运动在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定向运动,使定向运动在河南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

2、为更好地开展定向运动比赛,政府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拓宽承办路子,丰富竞赛方式。作为省级比赛,建议主办单位拨付比赛专项经费,组织多层次比赛活动,以便有更多的学校和运动员参与到定向运动中来。

3、主管部门、各级领导以及有关学校要在定向运动裁判员、教练员、制图员培养方面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另外,结合河南实际,要利用现有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去开发新的场地资源。

参考文献:

篇5

健美操是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时尚性等特点,其凭借运动量适中、适用群体广泛和简单易学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当中基础组成部分,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接受。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健身活动普及发展的时期,对高校健美操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健美操教学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围绕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健美操;健身活动;教学;融合

健美操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兴的一种科目内容,其具有较为突出的教育功能和健身功效,对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实现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之间的有机结合。但是,从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形式单一、动作简单等弊端,无法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对高校健美操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和健身活动之间实现完美的融合。

1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健美操是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当中。从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健美操课程,其实际普及率较高,其开课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100%。但是在男女比例上面来看,普遍的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且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面仍然以女生为主,使得男生不愿意去学习健美操;同时,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大纲内容的设计较为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变低;另外,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还存在教学场地紧缺的问题,教学空间有限,但是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基础硬件设施的缺失对健美操教学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不利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对健美操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

2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融合的可行性

2.1顺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

在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体育教学也是如此,要求摒弃传统的以专业训练为单一目标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人本思想和健康理念,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将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实现融合适应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符合全面增强身体体质的实际要求

对健美操和健身活动而言,二者都是将健身作为主要的功能定位,在锻炼运动者的形体和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在全面健身运动日渐普及和发展的现阶段当中,高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运动之间实现融合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打破高校体育教学“唯成绩论”的束缚,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现出了巨大的社会实用价值,符合增强身体体质的实际要求。

2.3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现实需要

从国家的竞争来看,其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切实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现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之间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素质水平,教学内容的新颖,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等,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现实需要。

3高校健美操教学与健身活动相融合的原则

3.1教学内容以健美操为主

对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的融合而言,因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的教学元素,但是又各具优势,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二者进行融合的时候,需要对主次内容予以明确,不能盲目的扩大健身活动的内容,而过度的碱少健美操内容,仍然要将健美操教学放在主要的位置之上,对健身活动中的精华部分予以吸收。

3.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受到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我国国民的整体体质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对国民身体状况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进行融合设计的时候,应使得身体的多个器官都能够得到锻炼,且动作内容应尽可能的全面和多样,对动作的强度和节奏实现较好的把控,切实保证整体动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学生出现韧带拉伤等问题。

3.3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所谓“实践出真知”,高校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相融合还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对经典健美操和现代健身活动的系统的理论教育,注重对基本动作的教学和练习,然后再对融合之后的新组合的舞蹈形式进行理论学习,使得学生对其能够实现较为深入的把握;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最终实现体质的增强。

4高校健美操教学与健身活动实现融合的实施

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代谢运动,通常情况下,一套健美操的实践在4~5min的范围当中,通过对身体各关节、韧带、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机能,提高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最终实现体质的增强。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的融合可以从以下途径予以着手。

4.1健美操教学内容的编排融入健身舞蹈元素

健美操教学与健身活动的融合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内容编排加入健身舞蹈的元素。对健美操围岩,其运动强度适中,简单易学,制约条件较少,且健身效果十分显著,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所常见的一种形式。为了迎合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高校健美操教学应积极的吸入健身运动中的元素,从而对自身的教学内容予以充实,例如在对动作进行编排的时候,要凸显出大众化的特点,将游泳、羽毛球、仰卧起坐等健身运动的代表性动作元素加入其中。除此之外,在保留健美操原有特色的基础之上,从音乐、服装、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健身活动的元素予以吸取。

4.2建立高校健美操教学和社会健身活动之间的交流平台

实现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之间的融合,需要建立健美操教学和社会健身活动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得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着社会化和实用化的方面发展,这是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社会体育和融入其中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充分利用社会健身活动的资源优势来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积极参加到全面健身活动当中,从而对自身的健美操技能予以提高;再次,要依托社会健身条件建立大众健美操辅导员的体系,和街道社区之间实现联合,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4.3借助健身活动强化健美操教学节奏感训练

高校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之间的融合还可以健身活动来强化健美操教学中的节奏感训练。一方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健美操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实现准确的区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慢跑活动作为案例,解析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强弱和快慢节奏下的肌肉的具体用力情况,从而使得学生形成动作节奏的概念,在健美操的学习中能够将音乐和动作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健美操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力量、速度、柔韧、灵敏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如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俯卧撑练习。

4.4高校体育教师和社会健身教练之间的融合

要想实现高校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之间的有效融合,除了通过以上几点途径之外,还应注重高校体育教师和社会健身教练之间的融合,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健身活动在国内外深受欢迎,在目前已经有很多爱好者进行了专门性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专门的健身教学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对内部的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得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和健身活动的开发和发展实现正确且系统的了解,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在推进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相融合的过程当中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能力。

5结论

5.1健美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开课率基本上达到了100%,普及率较高;但是,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是以女生为主,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且硬件设施的缺乏对健美操教学还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5.2健美操教学和健身活动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二者都以健身作为主要的功能定位,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运动美和韵律美,健美操是社会大众广泛喜欢和接受的一种健身运动形式,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5.3健美操教学和健身互动之间的融合,要对健身活动中的相关元素予以借鉴和吸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凸显大众化的特征;同时使得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实践当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增强体质作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革平.高校健美操教学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61-162.

[2]李晶.民办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融入时尚健身舞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5(19):94-95.

[3]杨倩.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92,94.

[4]李敬敬.济南市健身俱乐部大众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赵倩.分化、跨界与融合——从健身健美操到全民健身操发展之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46-149.

[6]颜小燕.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设置中增设社会实践环节的可行性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2):109-112.

[7]姚星.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改革探析[J].运动,2016(8):121-122.

篇6

[关键词] 太极拳; 中医保健

[中图分类号] R2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84-0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太极拳的概念及与中医保健的关系,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太极拳最早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太极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医相结合,结合“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等内容,创造出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的拳术。太极拳拳术中,充分地运用了中医保健理论,像“阴阳学说”、“形神合一”学说等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都有发挥,而且中医理论中的“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内容也在太极拳中有所体现。(1)“形神合一”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中医讲形体与精神要互相结合,形体包括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精神即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活动。太极拳利用“形神合一”理论就要求练习者要形神兼备,在做太极拳动作时要全神贯注,要在动中求静,静中求守,要求身体要与精神保持良好一致性。(2)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失衡,太极拳拳术中通过“抗亢扶弱”等形式实现中医理论上平衡阴阳的内容。在太极拳套路中,既有阴阳变化规律,也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因此对人体机体的阴阳平衡也起到一定作用。另外中医认为经络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经络不通、气血不调等通常是中医上认为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而太极拳在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内气血运行不足的情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太极拳与中医有着很深的渊源,研究太极拳与中医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更好的将太极拳与中医联系起来,更好的发展太极拳的套路,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的繁忙给人们带来浮躁、紧张、压抑等越来越多,带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们患忧郁病、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及生活品质。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在运动过程中将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相互作用在一起,可以很好的让人们忘却烦恼,太极拳中加入中医的相关理论,更能很好的提高人们的体质。因此研究太极拳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们的生活健康等有重要作用。

3 建议和方法

3.1 太极拳与阴阳学说的关系 太极拳从内在精神与外在精神上都体现出阴阳学说。太极拳的内在精神非常丰富,太极拳在内在精神上的突出表现是“内宜鼓荡,外示安逸”。鼓荡指练拳时精神振奋,“内宜鼓荡”就是指内在精神要振奋,但表现出来的振奋是沉着的。按阴阳学说来讲,鼓荡为阳,安逸为阴,而人体外阳内阴,体现出阴阳的和谐。从外在精神上来讲,太极拳的每一套路都有体现出阴阳学说,举动没有体现出阴阳,则太极拳的动作就不标准。在太极拳拳形中有很多动作的开合、虚实、进退等都是体现出阴阳学说。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动静结合,形神兼备,外练筋骨张肌肉,内练五脏,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时,要讲究外三合、内三合。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外三合主要是讲究形体上的要求,在练习时要注意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保持在一垂线上,身体不能全倾后仰。内三合主要是指“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意合”,练习时调节呼吸以起到引领神气的作用。另外要注意套路中重心的变化,以更好的产生良好的身体反应。

3.2 太极拳与气血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人体构成的基本组成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以及通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太极拳着重在精、气、神的修炼,在锻炼身体时注重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促使在拳法套路中气血的运行流畅。经常修炼太极拳的人,即使寒冷的冬天在户外打拳,也不需要戴手套,这就是太极拳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3.3 太极拳与五行学说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是用来取类比象进行推演、归类人体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来指导临床诊断、拟定治则的。其具体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进行推演的。而在太极拳法中,讲、捋、挤、按、、、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律的。

3.4 太极拳与经络关系 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阴阳、气血、津液运行和神经的通道,经络是一个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特别系统。太极拳运动要求上则虚领顶劲,中则含胸拔背,下则气沉丹田;冲、任脉在人体的胸腹,督脉在背脊,上及于头顶,因此太极拳对冲、任、督、带四脉的作用较为明显,太极拳气沉丹田将意识、呼吸、动作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人体经络,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4 结论 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对人体健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生活压力增大,不仅威胁人体心理健康,也威胁人体身体健康。通过太极拳与中医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太板拳更好地应用于全民健身,对人体的健康、康复、养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金芳,魏纯镭等.从中医理论谈太极拳的保健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9,52(04):153.

[2] 王楠,李如银等.从医学角度看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J].大众武术研究,2010,01(03):89-90.

篇7

【关键词】 广场舞 全民健身

1 前言

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全国人民又一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深感责任在肩,因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健身体会以及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广场舞的积极作用,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2 我国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运动健身项目很多,但有的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而且收费很高,有的健身项目需要一定的体育技能,有的运动项目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所以人们很难找到一项适合自己作为锻炼身体的健身项目。广场舞蹈作为社区休闲的具有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流行性,很适合中国社会强烈的集体性一特点。 解决了以上难题。它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在广场、公园、操场、小路等有一块空地和一个音响就行。由于这些体育舞蹈组合,音乐用的都是比较明快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且4拍节奏。动作简单,舞步明快,简单易学,跟随领队教练模仿就会。目前,正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大小城市、城中村风靡,深受不同年龄段的男女老少喜欢。它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伴奏下,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身功效,结合在一起。广场舞蹈融合了锻炼和娱乐的双重功能,既能体现出舞蹈的审美情趣,又体现出健身运动的健美、健身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3 自古以来,我国尚舞蔚然成风

据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当人类没有语言时,舞蹈就被人类用于巫术、宗教、祭礼、图腾信仰等形式表达来交流情感。而广场舞它又是舞蹈之母,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子系统之一。在舞蹈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源于生活,广场舞蹈与民间舞蹈是分不开,他们不断吸取精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可健身和自娱自乐;又可作为节庆活动表演;又可作为竞赛表演项目。因此,祖辈相传、兴久不衰。长期以来,我们经常会看到广场空地、公园一带会有众多的男女老少,从中老年退休大妈、到中青年的妇女,再到男性、青少年参与者都会去跳广场舞,大部分跳的还是民间舞蹈。据我了解,郑州每个社区里的街心广场,公共公园等都有广场舞团。如:我们郑州普罗旺市社区几个舞蹈团,有民族舞、有扇子舞、有太极球、有交谊舞、太极等。其中一个舞蹈队,队长是一个退休职工,年龄六十多岁,她是一位舞蹈爱好者。刚开始是和几个要好的朋友或邻居一起锻炼,主要是喜欢跳民间民族舞,她们每天晚上,准时在普罗旺市街心花园练舞,到如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六、七十的规模。大家热爱舞蹈,她从网上学习,各个社区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再教大家学习。 从蒙古族舞到藏族舞,从绸带、藤圈舞、扇子舞、球操舞等等,展示了民间舞蹈的多种类。这说明民间舞蹈,来自民间,并且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4 广场舞健身的作用

4.1 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

广场舞能产生强身健体的作用,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它练习时身体各个部位的练习包括臂屈伸、绕环、上举,腿部运动包括抬腿、踢腿、腰腹以及髋关节扭动等各种动作,动作简单、动作美观大方、动作易学,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在练习时,身体各个部位几乎都参与活动,它是一个中等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提高与锻炼特别好,尤其是对人们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耐力等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在熟悉的音乐歌曲伴奏下,消除大脑工作的疲劳和紧张,轻松愉快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参与人的兴趣,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广场舞内容丰富多彩,适应广泛

广场舞作为一个独特的具群众性、流行性、审美性、健身性与娱乐性

领域的社区休闲运动,很适合中国国情。广场舞练习形式多样,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种类,有无器械的有氧操,如原地有氧操、行进有氧操。有用器械的有氧操。如:绸带、扇子、藤圈舞、球舞、绳舞等。人人可以参与,且无具备特定的场合,2~3人也可,40~80人也行,百十号人也未尝不可。任何一个音乐舞蹈时段,随时都可以到场和离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随来随练,自由进入的全民健身运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民健身中,体育场地器材总体数量不够、规划不全面、健身场所设施少、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没有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局面。

4.3 广场舞起到保健、心理安抚、减缓压力作用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在家上网比较多。宅男宅女日益增多,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肥胖症、富贵病等,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多,相互交往比较少,有的存在一些心理疾病,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以及医疗保健的高成本,使广场舞的功能价值不断增强,鼓励和提倡人们走出家门,投入到健身的行列来。广场舞成为一项减缓自身压力、娱乐身心的运动和健康长寿,参加者在优美动听和流行音乐中,展示美妙的舞姿。消除一天工作中的身心疲劳,感受轻松的氛围,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改善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休闲机会,而且增强社区活力。

4.4 广场舞蹈特性决定了它的自娱性

由于广场舞艺术的特性,在娱乐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使广场舞成为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镇城与城市舞蹈。现在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城市和城中村,甚至乡村,你不论早上、晚上出门,尤其是暑假,在不远处都能听到和看到跳广场舞的队伍浩浩荡荡,上至70多岁的奶奶,下至4-5岁孩子,有的跟着比划,不论动作到位不到位,节奏快与慢,你只要带着饱满的情绪来就行。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娱自乐当中。有的还拿手机录像,有时间回家学习,民众学习参与广场舞的兴趣空前的高涨。 他们不求得到,完全是为了自娱与健身。并利用广场舞来抒缓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内在情感得以释放,产生愉悦感。同时观看者也得到精神享受。也使舞者得到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产生自我认同和价值感。这也是广场舞自产生和发展以来经久不衰的理由。

5 对广场舞现状提出的建议

广场舞从乡村到城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现在各大城市社区的领队,体育舞蹈技能不专业,只有兴趣爱好,为大家服务的决心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有的领队教的动作不到位,对每一节操的理解和诠释不一样,大部分人比葫芦画瓢。达不到一定运动量,起不到锻炼健身的效果。 希望社区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帮助,让各个领队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魅力来对广场舞进行推广,广场中会有大量的追随者更多的参与进来。希望更多的体育院系培养一批体育社会指导员,进入社区免费为大家提供帮助,更系统地循序渐进的锻炼,达到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集一体。倡议更多的健身俱乐部,免费提高一些专业的健身教练,免费为大家服务,为社会和谐出把力。像我们身边有一个维体俱乐部,暑期来临,孩子和家人晚上出门散步的比较多,维体俱乐部每天晚上7点,自己搭台,为大家免费提供广场舞学习,教练的优美动作,音乐选取流行甜美,教一些简单易学舞蹈,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停下脚步,跟随教练跳起广场舞,或驻足观赏,赢得大家的赞誉。

6 结语

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改善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休闲机会,而且增强社区活力。从乡镇、乡村到城市的边边角角,广场舞活跃在祖国大地上,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百度网搜索“广场舞”三个关键词,尤其是百度网搜索“王广成广场舞”有2190个高清视频供人们免费学习。如:王广成广场舞教学版;王广成专辑;王广成广场舞火了火了火等。有的广场舞的教练还定期,每一月互通交流,看一看其他社区流行广场舞的,回来自己在教,舞蹈种类和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广场舞的开展,让更多的人老有所事,年轻人闲暇有去。因此,它对推动发展社会文化,维护安定社会,创造欢乐祥和,健体强身,促进个体完善和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审美能力起着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浅谈民间舞蹈对广场舞蹈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23),106.

[2]曹宁.浅谈广场舞蹈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J].大众文艺,2012,(12),209.

篇8

【关键词】唐山地区,街头篮球,现状

1前言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开展以来,“篮球火”已逐渐成为一项集休闲、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时尚运动。兴起于美国本土的街头篮球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鲜明的文化特征[1]迅速风靡全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活力。唐山地处京津冀咽喉要地,其篮球发展深受北京、天津等周边球市影响。本研究以唐山地区街篮运动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现阶段街篮的开展情况,找出与发达城市间的差距和不足,以促进唐山地区街头篮球快速稳定发展,同时为其他城市发展街球运动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的符合科研方法要求,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唐山路南、路北、开平、丰润、古冶、丰南、曹妃甸区和滦县、滦南、玉田、乐亭、迁西县以及遵化、迁安市开展街球的主要场所中随机选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1份,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达到95.9%。

2.2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关于街球的文献、书籍和声像等资料,并分类研读和整理进而较详细地掌握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3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及汇总,并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及特点

3.1.1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基本情况。为了了解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从性别和年龄两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调查,街球运动参与者以男性为主,共计203人,占全部被调查者的78.1%,女性较少;年龄结构上,参与人群主要在30岁以下,以大中小学生或者刚出校门参与工作者为主。

3.1.2唐山地区街头篮球活动参与的频度、持续时间及运动强度。从唐山地区街球参与者每周参与街头篮球运动次数调查结果表明,唐山地区街头篮球参与者受个人业余时间影响,每周参与的次数以1-2次为主,占总人数的58.85%;3次及以上的相对较少。

从唐山地区街球参与者每次运动持续时间的调果结果表明,参与者每次活动时间多集中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这部分人占总人数的76.15%,他们精力充沛,有参与运动的业余时间。而较长时间的运动易造成运动损伤,而较短时间的运动又得不到运动的乐趣。为了清楚了解街球参与者平时的运动强度,在问卷中利用类似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的形式,对其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进行了调查,有67.31%的参与者表示运动后感觉稍累或累,而仅有10.77%的参与者表示轻松,表明街头篮球运动的运动强度较为适中,适合作为健身运动进行推广,有利于促进健康。

3.1.3 唐山地区街头篮球活动参与的内容及组织形式。街头篮球运动的内容多样,既有对抗性的比赛,又有表演性的花式和技术表演,技术水平不高也可以进行篮球游戏[2]。结果显示,唐山地区开展的街球活动主要内容是对抗形式的项目,有少数的地区开展了投篮、运球、传球等基本技术项目。而娱乐性、表演性项目比例较小,这部分多放在比赛间隙以热身活动或活跃球场气氛中进行。在组织形式上,62.31%的人通过与朋友、同事或同学邀约共同练习,35.77%的人是个人到球场自由结组活动的,还有33.46%的人是通过球迷协会等组织活动的,而通过学校或单位组织以及俱乐部专业指导的人数比例较少。

3.2唐山地区街头篮球比赛的开展情况。调查发现,有235人参与过街球比赛,占总数的90.38%,这其中有112人参加过赞助商支持的比赛,占总数的43.08%,绝大多数人是以学校的街球协会为主的比赛;仅有9人参加过有媒体参与且北京举办的街球比赛。通过了解,唐山地区街球比赛内容以三对三斗牛赛为主,而花式篮球、趣味篮球游戏和投篮、运球或扣篮比赛以及最具表演性、最能吸引眼球的街舞、打碟、涂、滑板等表演项目组织较少。

3.3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与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唐山地区街球参与者的参与动机近半数多的人选择个人爱好、愉悦身心和锻炼身体。由此可见,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是由于自身对于街头篮球运动的热爱而参与到街头篮球运动中来的,同时街头篮球运动可以更好地缓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街头篮球也具有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作用。影响街头篮球运动参与的因素主要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因素主要表现为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作用,希望通过街头篮球运动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其次是希望通过参与街头篮球运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也是促使人们参与街头篮球运动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中几乎在半数以上的认为街头篮球的比赛及活动较少,相关部门对这项运动不够支持是影响人们参与这项运动,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使得大多数爱好者都像散兵游勇一样没有组织,只能自发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唐山地区街球运动的开展主要以青少年为主,男性比例大,每周活动大致是2次,活动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运动强度较适中。

4.1.2唐山地区街球比赛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组织开展不够完善,受重视程度较差,且无过多赞助支持。

4.1.3 街球运动的建设和娱乐价值得到参与者的认可,但宣传及组织活动少、缺乏指导以及场地设施问题仍存在。

4.2建议

4.2.1青少年人群是目前唐山地区街头篮球运动的参与主力,应重视对这个人群街头篮球运动的普及,让街头篮球进入校园和社区,邀请高水平的街头篮球运动员进行专业指导,发挥街头篮球运动的积极作用。

篇9

摘 要 本文在简述高职院校开展健美操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新形势,提出了突破健美操教学难点和重点、注重师生情感互动以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形势 高职院校 健美操教学 教学策略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各大高校愈来愈重视体育教学,使健美操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生锻炼夯实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将健美操教学策略探索与创新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行,从而发挥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开展健美操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体育人才

从社会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输送健身人才是高校体育课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社会整体健身运动起到推涛作浪的作用。纵观当今社会,社会上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美操锻炼活动,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人才配备明显不足,高校开设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纯熟的理论依据,提高学生健美操综合能力,为日后向他人讲授专业知识、指导和纠正动作奠定基础,能够有力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开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健康是一切的源泉,是衡量人才综合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保障。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使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是最终落脚点。鉴于此,各大高校的健美操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这门课程的开设,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运动技术能力得以提高,更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格。一言蔽之,健美操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可谓一举两得。

(三)有助于提高整个体育教学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

高校是人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当学生结束学习生涯,踏入社会后,便成为社会的一员,要融入社会体育活动中,在校期间学到的体育技能、动作要领便得到了用武之地,也充分彰显出体育教育的实践价值。从目前社会整体情况来看,全民健身受到了人的认可与推崇,健美操更是倍受青睐,因此,高校要发挥出教育优势,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努力增强实用性,使健美操教学服务于社会,为全民健身事业添砖加瓦。

二、新形势完善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策略的建议

(一)突破健美操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健美操的精髓

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学生掌握健美操技能,也使体育教师承受着一定的挑战。为了降低健美操教学的难度,可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视频播放功能,将重点或难点动作进行循环播放,强化学生印象,使错误动作得以纠正,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对教学起到有效辅助的作用。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健美操教学有效性

健美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大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模式,从而有效规避重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

第一,示范教学法亘古不变。教师的动作示范能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会增强动作的立体感。如果同时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反复播放,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零散的动作要领得到整合,顺理成章地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整体与分解教学法有效结合。健美操动作连贯性强,整体教学法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动作结构,并从自身情况出发,把握难易程度。而动作分解,能使学生掌握细节动作,避免学习过程中错误动作的发生。从运动生理层面进行分析,动作分解能有效降低肌肉组织的能量消耗,使动作趋于娴熟。

第三,灵活运用分组练习与对比练习。健美操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使基础动作得到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有了对比的存在,学生的大脑皮质异常兴奋,调节自身动作,减少冗余动作的发生。对于素质高的学生,动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分组训练可以使动作得到巩固。

第四,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是毋庸置疑的,要给予差生一定的鼓励与肯定,使他们体验到健美操学习的乐趣,从而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三)建立情感交流互动平台,构筑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已不足为奇,教师要充分发挥科技平台的优势,建立起微信群、QQ群,及时上传教学视频或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反复观看视频,熟悉动作技能,掌握音乐的旋律,增强节奏感,使动作得以规范。在科技平台的辅助下,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探讨与交流频率极大提高,有效延长教学时间,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结语

健美操集音乐与舞蹈为一体,是一种艺术的表述形式,其能有效陶制人们的情绪。在全民健身热潮的带动下高职院校研究和探索健美操教学策略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质量,发挥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学生为本理念、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玉琳.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02:75-76+61.

[2] 王赛花.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6.79:112+91.

篇10

关键词:大众体育强国;对策;措施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我国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体育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群众体育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对强健民族体魄、提高大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开展群众体育,在这里探讨大众体育强国的对策措施。

1.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行群众体育社会化管理

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群众体育官办不分;基层组织队伍发展不健全以及经费来源渠道少,基层财政困难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的先进发展模式,以政府监督、社团管理,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科学指导,走社会化管理是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首先,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制定群众体育发展宏观规划和政策,把握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以财政拨款、公益彩票金及相关资金,给予资金保障;加强政府的监督、指导、建议职能。其次,加大社会团体管理职能,包括各行业、各部门的群众体育组织应积极组织实施和加强管理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且在业务指导和专业技术等方面,向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活动站等提供大力支持;在筹集资金上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和渠道,保证群众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管理各类技术资格认证与考核等。第三,在税收、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上向企业和企业倾斜,使他们及参与进来。一是采用捐资、赞助、参与活动或建设等使企业参与进来;二是以门票优惠、发放活动卡等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地方政府以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以及提高相应公共服务,使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成为适应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在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也可试点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为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法规制度建设是群众体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群众体育的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法制意识淡薄、法制落实不到位、执法难度大、操作性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国外的经验表明,针对性强、完整配套的法制度是大众体育组织形式、场地规划管理、活动内容和经费的筹集的基本保证。国外立法的特点是:首先,保证大众体育工作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同步,并且日趋完善;其次,制定专项法律,明确大众体育的经费来源;第三,大众体育立法详细、具体,普遍关注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群众体育的特殊要求。在借鉴国外法规制度建设优点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认真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行法规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如全民健身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资金筹集机制的建立、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制度的规范以及体育保险制度的立法等,特别是在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制度等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依法制定出相应的体育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到正确的贯彻和执行。

3.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夯实群众体育发展基础

体育场馆设施是群众体育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其数量、质量及使用价格等直接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场馆设施的数量上还有较大差距,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满足群众体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和群众性基础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并存;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还较低;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还待于改进;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措施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体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建设和改善群众体育活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优化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群众体育资源的效益;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措施,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2]:制定有关体育场馆设施的专门政策或规划,对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标准以及位置进行规划,并且纳入城市、农村发展建设的一部分,以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体育政府部门应该和基础政府合作,共同提高基础性体育设施资金,加强城市社区、乡镇的健身活动室和站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一名体育社会指导员,参与活动室或站的运营和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馆与体育健身俱乐部合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参与体育设施的经营和管理;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加大开放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的力度,明确管理各自职责,提高利用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的专门资金等。

4.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产业是我国群众体育向大众化、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之一。满足不同大众阶层的体育需求,引导群众提高锻炼质量与活动品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休假制度的实行,劳动时间的缩短,休闲时间的增加,人民生活的富裕,以体育活动作为休闲方式人群越来越多,如健身美容、增强体质、玩耍、交友以及消遣解闷等。同时,发展体育彩票、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赛事等全民健身服务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我国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转换发展体育事业的运行机制。休闲体育在我国虽然已经起步,但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积极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产业。[3]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把全民健身服务产业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行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培育全民健身服务产业的发展环境;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培育具有市场经营和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把开展休闲体育作为政府体育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