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21:2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篇1

(一)通过促使小学生自主亲身体验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数学应用题的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理解题意,并且准确分析出应用题中隐含的“条件”和“问题”,并弄清楚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锻炼学生自身解决应用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想象和思考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例如,数学题:“体育课上,跳绳的每5人一组,扔沙包的每3人一组,全班42名学生全班参加活动,那么参加跳绳和扔沙包的各有多少人?”解决这样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织这样的课外或者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地进行亲身体验,在体验的同时,他们要解决分组的问题,必然会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解决问题后能够自由活动,自然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仅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学习轻松起来。

(二)通过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意识,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然后鼓励学生对本组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和进行百分比计算统计。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能力,从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解题方式的现状和弊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针对各组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表扬。也许有的小组是采用挨个统计计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小组是采用互相沟通然后统一计数的方法,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表格,有的小组做出了统计图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各组的优点和长处,从而间接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

(三)鼓励学生在自身实践的同时,学习反思与总结,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这对解题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六年级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往往弄不明白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尤其是条件和条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理不顺解题思路,进而解题思路特别混乱,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数学认知和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尤其是对于问题本身实质性的理解。例如,在应用题“一箱货物,先拿出168件,又拿出剩下的2/3,这时箱里剩下的正好是货物总数的1/7,这箱货物共有多少件”的解答中,学生特别容易弄混总量和部分的关系,从而解题思路容易混乱,对于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一团糟,从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而题目并不是特别难,只要整理好解题思路,能够弄清楚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很容易解对此题答案是294件。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系统地分析问题和抓好基础问题

(一)系统地分析问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阶段,学生压力大,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当的繁重。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范围的同时,把握好数学的教学顺序,将教学结构设计最佳化,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好课堂观察和课堂课后作业的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知识做出符合自己自身特点的复习目标计划。

(二)抓好基础问题数学基础问题在于四个方面,即概念、逻辑思维、方程的推导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是概念。教师应当改变学生容易将内容和关系混淆的现状,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例如,判断两个圆柱体积关系,就是要看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否相等,而且还要比较圆柱体的高,且其关键是比较底面积和高的最终乘积大小。二是要培养和拓展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复习中,对于同一个题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并且引导学生对各种解答方法进行比较,了解教学方法的各种效果。三是方程式推导过程。比如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比较繁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亲自实践,进行合作讨论,自己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以及本质内涵,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生搬硬套一些公式,而是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理顺逻辑关系,能够顺利得解答题目。四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公式、应用题、计算题、方程式、尤其是应用题,方程式的综合利用,学生容易糊涂,这些学习弊端源起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师应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方法论,督促学生学习好数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篇2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 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 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感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69-1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从课堂教学中的一道应用题出发,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这道题目所提出的解法探讨当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并据此力求寻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以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思维,响应“双基”到“四基”的教学要求的改变。

一、课堂教学情境

师: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道题目,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黑板板书给出如下应用题:已知鹅有4只,是鸭的只数的1/3,问鸭有多少只?)

生1: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如果鹅有1只,那么我能算出来鸭有3只;如果鹅有2只,那么能算出来鸭有6只;如果鹅有3只,鸭就有9只;如果鹅有4只的话,算出来鸭就有12只。所以我能得出鸭有12只。

师:很好,你的答案是12,那么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凭什么鹅1只鸭3只,鹅2只鸭6只呢?

生2:老师,因为鹅有1只的时候,只有鸭3只才符合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1/3。我们可以用笔代表鸭,用橡皮代表鹅。

(继而生2在讲台上向同学们精彩地展示了他的思考,同学们一致认可他的讲解,认为答案就是12只。)

生3:老师,我有一个跟他们不一样的思路。我是反着来的。因为既然我们能算鹅分别有1、2、3、4只的时候鸭的只数,我们也可以算鸭有1、2、3、4只的时候鹅的只数。如果鸭有1只,不好取1/3;如果鸭有2只,也不好取1/3;如果鸭有3只,鹅有1只;……;如果鸭有11只,也不好取1/3;如果鸭有12只,刚好鹅的只数是4只。所以我得出答案也是12只。

……

二、思维特征探讨

1.直观感性。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首先想到一些比较直观的方法而且能很快接受,比较容易透彻理解。例如生1、生3所代表的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想到假设、举例这样一一枚举、一一呈现的方式来解决题目。

这恰恰反映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直观感性的特征。他们往往习惯用最简单明了、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他们接触到的知识。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首先并不是不进行理性的推理、判断,而是靠整体表象来进行判断。

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固然有利于学生对一道题目乃至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但是,长期靠这种整体表象思维对数学进行认识理解和学习,不免肤浅、片面,因此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逐步抽象概括,否则会使学生对具体形象产生依赖,阻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经验对照。在上述课堂案例中,我们有趣地发现有学生直接用笔和橡皮,甚至是男生和女生来代表题目中的鹅和鸭,而且班上学生都能够很快理解、接受、领会。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小学生这样一个数学思维――经验对照。他们理解起题目中的事物及其数量关系往往比较抽象,取而代之的是用生活中甚至直接用手头具有的学具来直观呈现我们在题目中接触到的事物。

3.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在学生普遍理解一些直观的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列出式子来解决题目,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渐渐深入,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方法。这些都反映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殊时期,其思维方式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兼容性。

三、数学思维培养

1.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结合上文总结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感性特征,因此在培养、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时候,就一定要从学生普遍能接受的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

2.趣味引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文案例中,将一道题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能成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否则必然不能在规定学时内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是偶尔一次班级范围内就一道题目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必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4

浅谈小学数学育人小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从小、、

、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位作用;引导;兴趣;意识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教学不仅是使学生长知识,同时也是使用权学生长智慧。所以小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一、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驻重要的的,但它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决定数学这门科学地位的是它的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总和。只的树立学好数学的思想,才能教书育人。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二、教学由繁变简的引导,发挥教学育人的作用

教师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由繁变简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欲渴的状态,也是教师为教学创设了最佳的教学环节。同时,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机会,教师必须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创造一定条件与学生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

其次, 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从而来巩固对其的认识。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的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一课时,首先以动态的画面引入,请学生猜测正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测。当学生猜测会不会与底有关时,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图形的变化,还要注意数据的变化。随着观察,学生发现底变大时,面积也会变大,底变小时,面积也会变小。从而证实了猜测的正确。当有的学生提出了是否与长宽有关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这样既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乐观精神。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

小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以小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努力学习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力求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教材,处理教材,阐述教学内容。钻研当代的基础教育理论,探求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活动特征,以不断提高教学与教育水平。

数学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端庄的教态、工整的板书、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严谨而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在优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结束语

篇5

论文摘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为振兴中华之本。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以基础为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切入创新思维很有必要。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中出现的弊病简单列举后,阐释了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措施。 

 

一、前言 

国际上科技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创新能力强国,作为不竭的动力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实际教学中,使小学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就萌芽强烈的创新冲动。知识的增长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空间范围的拓展,而创新思维的能力形成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传统化比较严重,存在较多问题,很多方面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背道而驰,而创新思维不是先天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活跃气氛,让创新思维之花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灿烂绽放。 

二、现状及必要性 

从目前实施新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的几种问题状况,一是自主学习度把握不到位。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了,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没有什么目的情况下,比较盲目。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学生学习的层次和质量效果可想而知,自主学习度没有把握好。二是小组探讨流于形式,从外表看来探讨学习形式好似效果很好,也很“热闹”,但是仔细一看,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小组内部也就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勇于发言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就只能是停留在听的份上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半成品,难以囊括大家思维,难以产生思维碰撞,久而久之两级分化了。三是课外探究学习也趋于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课外,教师就难以对学生收集信息进行指导了,学生难以把握资料和课文相关关系,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为了在课堂展示资料而收集资料,形式主义氛围比较浓。四是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师为主导下的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这些与创新教学格格不入,很有必要实施创新思维教育模式,以改变现状。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思维模式教育的措施 

1.立足课堂挖掘创新思维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不言自明,改变传统教学的鄙陋,实施创新思维教学,在本质上就应该改变。语言方面的创新更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那么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怎么落实和实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疑问是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思维思考。

疑问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质疑问难,以为创新教学铺设道路或者途径。比如讲《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导入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呢?” 二是鼓励及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在此阶段不如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比如讲故事、设置情景等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因为创新思维少不了想象。 

2.在课堂导入中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引出紧扣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的导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功效。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新知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导入创新思维的途径或者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情况,就可以利用这一状况,以讲故事的模式介入创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想象力。二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特征,可以用游戏的模式来导入创新思维,教师就应该从相关课文中寻找题材,再加以设计游戏模式,再导入创新思维。三是针对人的好奇特性,设置悬念导入创新思维意识,激发求知欲。四是有条件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图、声、文、像的意境条件下,增强学生学习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篇6

一、主体的分析

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反映。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则无从谈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问题在于“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冷静分析教学对象的现状,从而对症下药,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主体的现状如何呢?普通的现象是: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差,且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尤为突出。其实,兴趣和能力往往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扭转,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结合学生的心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能力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这个因素却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的。因此,问题又落在分析造成能力低下的诸多因素上。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向不是指其写作水平不如小学生,而是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能适应初中作文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对时、地、人、事的叙写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在文章中运用联想、想象、抒情和议论去深化主题。这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难点,这也往往导致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思维的物化。问题就出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一点上,这是症结之所在。以议论文写作为例,表现为对论题分析片面、推理不严密、结论模棱两可等。因此往往文不对题、论证不合逻辑、议论苍白无力。初中生,从生理、心理特征看,正处于逐渐成熟过程。小学阶段,他们所接触的各类知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感性思维或者是较简单的从感性到理性思维,至于从理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则处于尝试阶段,处于开始起步阶段。这就适应不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作文写作。因此,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问题,还关系到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作文与教材

“教材为主要依据”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教材,不能舍本逐末,应由教师说了算,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作文能力。现行语文教材依文体编成单元,系统性强,有利于教与学。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切忌把课文作为孤立的篇目加以讲解,而应事先依据大纲,借助教参,了解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篇目间的联系,并在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明确指出:作文训练将依照单元文体进行。然后采取由详而略,由讲谈到引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由感知、理解到掌握,运用单元范文的写作技巧。在单元教学的总结阶段再次强调知识点,讲解写作技巧。如果只孤立、抽象地罗列那么几条,不但学生根本学不进、记不住,而且会使他们丧失兴趣。久而久之,总结作文写作特点变成了“书头戏尾”“老生常谈”而索然无味,令学生厌烦。写作技巧的讲解,必须紧密结合课文本身,对课文具体章节、词句加以分析、印证,同时以学生作文与之比较,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促使他们从范文中吸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的自觉性。

“教材为主要依据”不能理解为“教材是唯一依据”。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内容却是无限的。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素材,又往往与学生作文所要反映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依靠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才能使学生作文不至于在课文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因此,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扩大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了两种杂志《读者》和《青年文摘》。这两种杂志思想健康、体裁多样、篇幅短小、风格迥异、文气清新,迎合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可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这些文章比较新鲜、亲切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中还可悟出如何采撷生活中的素材,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三、勤导巧导

“教师为主导”,即指对学生作文要引导,但不能包办。前面对主体的分析已得出结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是初中学生作文的症结。因此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加以引导。

例如,在讲解议论文时,要着重说明作者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写与那样写有何优劣之分?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推理严密、全面,言之有序是怎样来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实际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议论文的写作,讲明这实际上可以看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向人宣传某个观点,但总不能用几句话就把观点强加于人,而总要找出理由,想尽办法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论证,观点就是论点,把这个宣传过程文字化就是议论文,从而打破了学生对写作议论文的神秘感。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因此,在作文训练中除完成必要的大作文外,我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成完成周记,有时由教师出题,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命题。体裁一般要求扣紧单元文体。教师的批改有具启发性,既不草率,又不包办代替,不能变批改为修改。我曾经出一道作文题:《逆境与成才》。某学生第一次写作时,在列举大量逆境成才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我的批示了一句话:“饥饿的非洲科技为何不发达。”学生第二次在周记中重写此文时,结论又变成“逆境成才比较容易成才,顺境成才难。”我又批示:“思维未果,先不忙于写作,注意分析。”该学生第三次重作时终于悟出道理:“逆境与成才不是必然关系。环境是客观因素,人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起作用。逆境成才有消极影响,但也可激发人的斗志,关键在于人如何认识、对待环境。”这种写作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慢节奏的引导往往比直接灌输正确答案效果好得多。

教师下水作文也是一种引导方式。散文单元作文时,学生因感到难以从日常生活,从身边小事中去发掘题材而无从下笔。于是。我在布置作文题后,故意声明自己将以《公厕今昔》为题材作文。学生哗然,认为不可思议。后来,我在讲评作文时,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学生评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决了如何挖掘题材及如何通过联想、议论、抒情,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等问题。学生第二次散文写作时,水平就大不一样了,有的文章简直令我自叹不如。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82-01

小学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处于基础学习阶段,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内心需求,从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考虑,并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开展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学习和生活更多的便利,以此,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辅导,是符合时代需要和实际工作需求的,也是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得课堂生动、富有激情的一种办法和措施。

1 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生动教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是空洞的课堂。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中相当重要。多媒体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设置教学过程必须满足特定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活力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基础,但是活力不是乱哄哄的状态,而是学生之间围绕着学科知识而进行讨论和思想的状态。小学生由于其多数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更多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生动课堂,是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

2 加强技术使用性,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生活和学习诸多便利与美好,这些科技的改变与提升,是时代进步的强音,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写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创造高效课堂。比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二章是关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下载相关的教学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演示。在利用圆柱与圆锥之美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展开图形是什么,两者的体积如何计算等。进行引导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从而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分析与思考,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最后进行一步步的深入分析与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并且侧面展开图分别是长方形和扇形。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促进课堂教学更加便利和高效。

3 创设直观引导性,突破抽象教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采用抽象化思考的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有些不愿意思考的学生,思维想象力漫天飞舞。集中不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成效比较低。尤其是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与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授课进度严重脱节,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一节课下来,茫茫然,不知所云。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由于自身具有集音频、图片、视频等直观、悦动、美感的技术优势,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学生学习数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教学变得具有直观引导性,能实现对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有关于“圆”的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学习经验来学习圆的面积,是值得教师认真引导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对圆进行动态切割,让学生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进而总结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再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技术,把一个长方形通过挤压,变成一个四边形,而且这个四边形对边通过无限延伸,证明对边是平行的。从而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教师在演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这种直观引导性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打破抽象的思维,创造直观的想象。

4 培养学生思维性,提升素质教学课堂

学生的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体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影响到其今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进展。小学生处于智力快速发育的时期,对其进行思维的高效培养,是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和方针。借助多媒体进行多角度转换和分析,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在“从不同位置看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五块小立方体的组合”这两小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高效进行教学,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教学分析,将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在此知识点的讲述中,教师利用电子计算机三维软件进行立方体的组合和搭配,通过多种色彩的变化,用不同搭配方式进行搭配,展现给学生的是多维度的立体图形效果,让学生看起来非常直观、形象,并且调动了学生参与观察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方法和措施的实现和采纳,都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并且结合学生的思想发育情况,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落实高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

(即墨市德馨小学,山东 即墨 266200)

参考文献:

[1]王兴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07,(2).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方法创新

小学中年级小学阶段是学生实现有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乃至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呢?

一、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

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了。

(三)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活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认识过程都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师生通过信息的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流过程。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1、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分层次的,有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小节目标、每堂课的目标等等。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系统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这里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平时所讲的“教学目的、主攻方向、指导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是指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科总的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名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自觉地达到所确定的教学要求。关于教学目的的制定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其一:应达到的水平,具体分为三级即知识水平(具体考虑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训练何技能);发展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哪些能力);教育水平(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和智力因素的教育)。

其二:应达到的程度。具体分为四级即认识(指感性地了解);学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指对理性知识实质的理解);掌握(指在理解基础上要会应用)。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第一,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篇9

【关键词】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信息量摄入少,不少小孩子能“做数学”,但不会“说数学”,缺乏数学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进行训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一、玩中说,培养表述兴趣

数学知识在教材上的表述总是比较抽象、中规中矩、严密精确。长期以来,教师又偏差地对待和处理教材,使数学语言变的枯燥、乏味、单调。其实数学知识也有很多趣味可以挖掘。如“快乐数学”,“趣味数学”,新理念提倡“玩中学,学中玩”,变“苦学为乐学”,“学会为会学”。我们可以通过“玩”来调节学生的身心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中说,发展表述技能

(一)说概念本质

在概念学习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能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如果学生对概念本质说不清楚小学数学论文,词不达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能很好的合作交流表达意见。因此,概念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说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不但能说出概念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关键词句,还会用不同的方法叙述,并说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求学生运用“性质”语言边算边说[……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运用性质的过程,这样,不但丰富了数学语言的表述,而且对性质的理解、归纳、总结、记忆,就成了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二)说计算算理。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让学生说计算算理,介绍多种算法。同时对计算中的错误,还要说出错误的原因及看法。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计算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教学:38+24=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讨论分析后口述算理:先算个位上8加4得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3加2再加1得6,所以38加24得62。通过口述算理小学数学论文,学生能准确进行计算,掌握两位数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通过口述算理,还能帮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经过训练,学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数学语言的表述技巧得到了深化和提炼。

(三)说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表述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图画应用题”。让学生观察小鸡图,再说出图意:原来有4只小鸡,又来了3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通过反复的口头数学语言表达练习,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要把原来有4只小鸡,又添上3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鸡,要把原来的4只小鸡和又来的3只小鸡合并起来。)通过表述想法,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数量关系: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并起来,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4、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分析解答方法。学生通过这样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形成表达流利、准确、科学的习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操作过程。

通过操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不仅可以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同时进一步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首先布置操作活动,课前自制学具: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实验,去发现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把操作过程中的看与说、想与说、做与说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小组汇报小论文。强化数学语言表述的严密、简洁、准确的特征。

三、用中说,提高表述能力

篇10

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先后担任三年时间班主任工作。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子。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较端正。倡导“严谨、求实、启智、育人”的教风,不断加强自身师德,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的时代青年。

爱学生如亲人,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更大的支持,对成绩或生活情况较差的有自悲心理的学生予以鼓励和帮助,日常通过班会、团活、升旗、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竟选学生干部,树立起自强自立精神。我提出的“抬头做人埋头学习”的要求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学中我认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同仁学习,对五中的老教师们,我一个一个地拜访求教。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快,

班级管理中我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应该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对好质疑、好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鼓励学生超过教师,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遵循的准则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注重研究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我大胆改革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将“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变成授课、实践和竞赛等双向交流的多种方式并存,活跃了课堂气氛。我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小论文,在提高应用能力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