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建筑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建筑分析

篇1

[关键词]:居住小区; 人性化;公共建筑; 配套;设计分析

前言

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一个社会的缩影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居住小区,他就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小区的配套公共建筑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配套的公共建筑则是构成这个单元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1. 中国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发展初期阶段,建国初期是我国现代住宅建设史上的第一个活跃期。从1950 年中期受前苏联居住街坊理论的影响,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为原则,但规模较小,项目不够齐全。直到1960 年初全国各大中城镇才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小区,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体居住模式。(2). 适应与调整阶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开始走上商品化的轨道。1980 年国家建委提出了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对小区所要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按一般规模和千人指标做了量化规定,提高了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可操作性,配置规模的需求从占住宅建筑面积的8%提高到15%,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3). 动态规划建设与发展阶段,19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具有不同特点和档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运而生。此阶段是我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史上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具体表现在: 一是性质变化。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从福利型转变为服务型,市政公用设施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则完全市场化,其设置内容及建设规模也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趋向小型化、多样化; 二是文体设施需求旺盛,老龄服务设施突显短缺; 三是私家车的出现增加了停车场的建设规模; 四是居民阶层化和住宅商品化促使居住空间发生分异,进而表现出不同类型小区对公共服务设施不同的需求特征。

现阶段,我国小区配套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便民服务机构,如银行网点、综合收费处、诊所、幼儿园、菜市场等;二是缺乏公益性场所,如警务室、公共活动场地、免费的老年活动室等,缺少这些设施的结果就是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配套设施仍没有跟上日益增长的居民文化物质需求,这迫使我们要积极完善。

2. 居住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设计

2.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居住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不仅能单纯地为住人而住人,而且已从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更高领域递进,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有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在配套公共建筑的设计中需注意居住小区设计的人性化、构筑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创建文明环境。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于城镇居住服务设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及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合理制订定额指标,以满足老年社群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2.1 配套公共建筑

小区的配套建设成为市场的关注点,除了地段、价格、户型等敏感因素外,衣食住行的便利性对购房者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小区在配套建设方面,应量力而行地多方位考虑,力求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去满足住户需求,最大可能地把一般日常生活问题就近解决。一般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学校教育、绿化环境、市场分布、交通以及娱乐休闲等设施。大型小区可以利用其规模优势,设立比较完备的配套设施,或者通过与社会上的一些成熟机构合作,获得支持。例如,开办精英学校,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设立专线公交线路,以满通要求;聘请专业公司设计绿化园林;提供齐备的会所服务等。这样就可以照顾到多层次的需求。而中小规模的小区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不可能从多方面同时满足买家需要,只能进行最基本的配套建设,因而卖点略差。在这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对小区所在区域的公建配套进行统一的规划,设立一些共享的市政设施,才能赋予楼盘以“卖点”。另外,从配套设施服务的结构上来看,宜进行综合性而非零散性的经营,有利于后续发展。

2.2 配套的物业

住宅小区仅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物业管理已开始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网络管理, 向业主提供各种更全面、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 建立与配套物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理自动化, 如用计算机控制空调系统、防火安全报警系统、建筑物内的垂直交通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部件及附属设备安全报警系统、大厦或区域的保安系统、辅助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筑物出租(租客、租金、租约) 管理系统、财务分析与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等。向业主提供高水准优质的服务。物业管理是生活品质的全面保障, 小区应形成对外以安全第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和对内以关爱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方式。

3. 立面造型与空间设计

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 立面上尽量不作体块的切割, 而是结合建筑防晒要求,配备部分幕墙, 形成虚实对比, 达到独特的建筑形象的目的。建筑物分基地、中段及顶部,基地需使建筑巍然挺拔, 富有气势,中段则通过遮阳构件和饰线的运用, 形成良好的韵律效果,最后顶部通过逐级收缩及架构处理, 配合通讯设施, 突出中心的建筑形象。

空间中利用中庭与裙楼交相辉映,在中庭内配以喷泉、雕塑等小品, 丰富其空间, 加上光棚的光线, 使建筑内部富于韵味, 起到一定的休闲作用,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4. 现有配套的整改措施

开发商是一个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宗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多种措施并举。现状配套的整改就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出台诸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商品房购销合同》等,只有通过政府和开发商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改造内外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的居住小区。

结束语

居住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规划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规划是居住小区的关键,规划师必须理性对待,建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在设计中保证居住小区环境舒适,居民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融洽和居民生活便捷,使居住小区的品质达到健康、舒适、方便、安全、优美和文明。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改造内外环境,兼顾经济与社会效应相平衡,努力建设符合新世纪标准的精品居住小区,惠福于民,让更多的人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陈秀雯,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D],重庆: 重庆大学,2007

篇2

关键字:公共建筑;空调设备;检测分析

引言: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空调系统各组成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分析空调系统整体节能运行水平之前对空调系统组成设备和控制系统检修具有诸多优点。首先,现场检测是任何空调系统节能工作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不会较大程度增加工作量;其次,检测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个人经验和理论知识对空调系统的用能情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进行空调系统设备的检测分析是符合节能工作顺序的;最后,通过检测分析,空调系统整体上可以视为内部自协调的系统,在进行空调系统整体节能运行水平分析时,可以将其作为“黑箱”或“灰箱”处理,不需要对空调系统建立数学模型,便于工程实施。

一、空调设备检测分析顺序研究

空调系统设备检测分析是应该遵循顺序的,这是由于空调系统是多个设备互联起来的一个整体,某个设备运行的状态不仅由设备本身的特性决定,还必须由设备所处的位置决定,空调系统设备检测分析时必须照顾到这种互联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的检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发现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要确定空调设备检测分析流程,就必须分析空调系统是如何进行冷热量的传递和控制调节的。建筑和空气处理系统新风中的热量通过制冷盘管传递到冷冻水侧,冷冻水携带的热量通过制冷机中的蒸发器传递给制冷剂,压缩机通过压缩制冷剂将制冷剂温度升高,由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冷却水携带的热量通过冷却塔中的蒸发吸热过程将热量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由热量传递的路径可以看出,空调制冷系统中热量的传递方式是单向传递。热量的传递过程中包含着能量的使用,也就是空调系统总的用能量,需要传递的热量越多,空调制冷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多。沿着热量传递的方向,尽量减少每个环节需要传递的热量本身就是对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保障,因此普通空调制冷系统设备检测分析应当按照热量的传递方向开展,也即首先分析空气处理系统,然后是冷冻水系统,最后是冷却水系统。

热媒体循环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有:换热盘管、热媒体循环管道、循环动力设备。换热盘管代表了盘管、蒸发器、冷凝器等,仅用于热量的交换,对空调系统用能影响主要表现在换热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是否能够尽量提高下一热媒循环中热媒体的温度,是否能够扩大热媒温度差和质量组合的选择空间。由于这种换热能力仅决定于盘管自身的物理特性,因此热媒循环中应该首先分析的就是换热盘管的换热能力是否能够充分发挥。

热媒循环管道代表了送回风管道、冷冻水输送管道、冷却水输送管道。热媒循环管道对空调用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道中流动的热媒体与管道所处的外界环境存在热交换,这种热交换往往会增加空调系统需要传递的热量,从而增加空调用能量;二是管道对热媒体流动会产生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需要利用循环动力设备提供克服的功率,从而增加空调系统用能量。因此管道的分析主要体现在管道的保温、泄露及不合理的管道阻力。同时由于管道阻力与循环动力设备的功率密切相关,还要与循环动力设备综合分析,这也是确定一些管道阻力合不合理的重要步骤。

二、空调设备检测分析顺序研究

2.1普通空调制冷系统介绍

所谓普通空调制冷系统是指在工程现场经常会遇到的空调制冷系统,本节进行检测分析针对的空调系统。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空气处理系统、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为了使检测分析内容更具有代表性,本节中的空调设备检测分析不限定空气、冷冻水、冷却水是定流量运行还是变流量运行,对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不做要求,在分析过程中也将涉及其他一些现场中可能碰到的与该空调制冷系统用能相关的问题。

2.2空气处理系统检测分析

空气处理系统中的热媒体是空气,通过空气的混合将建筑中的热量和新风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冻水系统,满足空调房间的舒适度要求。空气处理系统的主要组成有:风管、风机、制冷盘管、室外新风混风箱、过滤网、消声器、风阀、加湿器。空气处理系统中温度的调节控制主要由盘管执行,湿度的调节控制需要盘管和加湿器共同执行。过滤网主要是净化空气,减少送风中的灰尘。空气的流动动力源是风机。风阀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空气的流向,主要有新风阀、混风阀、排风阀、送风阀、回风阀等。

风管方面主要包括:风管破损、风管泄露、风管保温和风管阻力四个问题;盘管方面主要是盘管的换热能力和盘管使用顺序;控制调节方面包括外部新风的调节、冷热量是否共存和制冷盘管是否过度除湿;风机方面以风机的运行效率作为检测分析的突破点。空气处理系统中其他一些附件,如过滤网、消声器、加湿器等,对空气处理系统的用能量影响都包括在以上诸方面。

根据空调设备检测分析的顺序要求,空气处理系统检测分析的顺序应该是:先诊断送风管道、盘管,然后诊断控制和风机。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的设备特性与送风管道的阻力特性决定了风机的运行工况点,因此在对风机检测分析时需要结合送风管阻力进行分析。

2.3冷冻水系统检测分析

冷冻水系统中的热媒体是水,通过制冷盘管吸收空调房间和新风中的热量,通过自身的流动将热量传递到制冷机的蒸发器,进而将热量传递给制冷机中的制冷剂。冷冻水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冷冻水管道、盘管、水泵、阀门、制冷机等。

影响冷冻水系统用能量的因素也是冷冻水系统检测分析的内容。冷冻水旁通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旁通管道的设置、旁通管的流量和制冷机蒸发器作旁通管道的现象;冷冻水管道相关的问题与送风管相似,主要有管道阻力、管道保温和管道泄漏;小温差大流量是制冷系统常出现的问题,本节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支路小温差大流量现象,二是冷冻水一次侧小温差大流量现象:针对制冷机,这里主要分析冷冻水循环运行对制冷机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分析水泵时依然从水泵的运行效率入手。

2.4冷却水系统检测分析

冷却水系统的热媒体是水,从制冷机冷凝器提取热量后,经由冷却塔排放到外部环境。组成冷却水系统的设备主要有冷却塔、水泵、阀门、过滤网、管道、制冷机。

冷却水旁通分析主要包括旁通管道的设置、冷却塔旁通和制冷机冷凝侧的旁通。冷却水管道仅分析管道阻力问题。冷却塔分析时以冷却塔运行效率为突破口分析。冷却水状态对制冷机性能系数COP也有影响。水泵分析主要分析水泵运行效率。

根据空调设备检测分析的顺序要求,冷却水系统检测分析的顺序为:先分析系统形式,然后是冷却水旁通和管道,最后分析冷却塔、制冷机和水泵。需要说明的是,在分析冷却塔、制冷机和水泵节能运行时都需要考虑旁通流量,此外水泵的节能运行还需要考虑管道阻力。

三、总结

空调设备正常运行是空调系统整体节能运行的必要条件,但空调设备检测分析必须要有合理的分析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的目的,这也是设备检测分析成败的关键。本章以普通空调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就空调系统设备检测分析的顺序和内容问题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梁金修.我国能源供需与新型工业化能源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06,(4):37—41.

[2]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Z].2000.

篇3

关键字:公共建筑;节能装修;现状;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在建筑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消耗的能量,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系统的能耗。由于建筑能耗已经成为继工业之后,与交通并称为城市能耗的主要大户,因此,建筑能耗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一、目前公共建筑节能装修的状况

公共建筑涉及的种类非常广,但社会能源的供给能力却非常有限。现如今社会能源的储备越来越少,公共建筑朝着节能装修方向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一来,公共建筑节能装修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百分之十的节能建筑明显不能满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增加的公共建筑依然习惯使用陈旧的装修模式,也没对节能装修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当装修成本非常有限的时候,作为承包商也极度不愿意投入大量节能装修的成本。因此,对于故有公共建筑实行节能装修改造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二来,作为公共建筑,它的节能装修的潜力是很大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装修和改造将在以后为国家节省大量珍贵的能源。虽然从短期来看,投入的成本很高,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节能装修还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对于我国公共建筑来说,节能与装修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事业。

二、公共建筑节能装修技术实现的可能

能够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装修产生制约的关键所在就是技术方面的瓶颈。公共建筑在装修的节能需求方面主要体现在空调与照明,以及用水和监控这几个最主要的耗能环节上。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的节能装修需求都能得以实现。

(一)空调的通风系统有实现的可能

中央空调设备可以与地区气候特点相结合选择离心式冷水机组,选择风量与风压配对合适的输送系统比较大的机组用于末端,与冰蓄能系统以及能量回收系统和变风量系统等系统的运行相配合,除了可以大大减小末端的能耗,还能帮助实现通风节能。而对空调的余热加以收集,又为公共设施服务提供了部分的能源支持。比如说,夏天空调的余热量很大,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将它的余热加以收集用作供水系统的加热能源,就可以减少电气与燃气的一些消耗。

(二)智能的照明系统有实现的可能

智能照明系统包括光源与调控系统这两个主要的部分。节能灯的价格相比于一般的普通照明灯来说稍稍有点偏高,但是在政策支持以及长期节能方面的考虑之下,节能灯无疑成为节能装修的第一选择。调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当前还比较的成熟,在系统内输入各式公共建筑里面人员活动的时间段后,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员的活动状况与自然光源相结合,渐渐对光源的亮度变化加以调控。尤其是在探测技术为支撑的情况下,当建筑里面没有人来往的时候,就可以自动的停止照射光源,这一技术在公用电梯里面已经被采用了,当然以此类推,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里面也是可行的。

(三)循环用水系统有实现的可能

公共建筑里集中需求循环用水的地方主要是空调循环用水以及卫生清洁的用水。中央空调的热循环系统用水占了很大的比例,卫生清洁更是成为公共建筑主要耗水的环节。在节能装修时采用闭路循环用水系统,不仅能够将空调的循环水不断加以利用,并且也能将热能收集起来。在卫生间的清洁上不补充或者少补充供应水也能够节约一部分的能量。由于绝大部分的公共建筑不会直接从事工艺生产,只是提供用水,因此在公共建筑里面使用循环水系统还是能够实现的。

(四)能源监控系统有实现的可能

作为节能装修的保障机制,能源监控可以对温度控制、循环用水水量控制以及照明系统时间控制提供支持。能源监控可以将公共建筑里面的各个项目的能源指标输入到系统里面,系统就可以对各个系统的运转进行监督,并且当发生故障的时候还能够及时的报警。比如说,夏天空调的温控不能低于25度,如果温度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监控系统就可以监控到是不是存在人为调低超标的现象。

技术问题的解决使得公共建筑的节能装修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当技术问题不再是主要问题的时候,节能装修也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实现了。

三、节能装修的运营模式的可行性

节能装修的可行性与它运营的模式是密切相关的,超强的运营模式有助于解决实践中节能装修技术潜力不足的状况。以往的研究表明,节能装修其实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但是关键就是怎样将它的潜力给激发出来,使得承包商能够主动的使用节能装修技术。通常公共建筑的装修承包是政府和承包商签订协议,因此承包商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状况下承包商是不可能主动的采取节能装修的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就是运用BOT运营模式。BOT指的是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就是政府把某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特许权给予承包商。在特许的时间里,承包商要负责项目的设计与融资以及建设与运营,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成本回收,还清债务、获取利润,特许期一结束就要把项目的所有权转交给政府。节能装修明显对BOT运营模式非常的适合。政府把公共建筑的节能装修项目交予承包商,然后让承包商自己解决设计与融资的问题,等项目完工之后政府再对其进行检验,当检验合格之后,允许承包商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保证节能装修项目能够盈利,期限结束之后项目由政府收回。BOT的运营模式已经在国内很多的项目运行中获得了成功,这对承包商采取节能装修也是个很好的激励方式。

第二种方案就是让能源公司介入。其实这一方案和BOT运营模式有很多的相似性,但是关系方变为政府和能源公司。能源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之后,再把项目分给承包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并不会与承包商产生直接的联系。在国外,由能源公司负责节能装修项目的运营跟风险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当然也累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因为能源公司能够对耗能与节能进行准确的评估,也可以对每项节能装修的效益进行系统的计算,所以当能源公司包揽公共建筑节能装修项目或者老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时候,政府要给它们一定程度的优惠利率,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可对它们开放。能源公司和政府要约定项目的回收周期,能源公司在约定的周期里可以享有收益,约定期一结束政府就把项目收回来。由于能源公司是项目设计和融资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承包商只是项目的建设者,所以被动性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上述两种方案能够对节能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产生激励作用,而且为节能装修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良性循环的指引,从而推动了节能技术的升级和改造。

总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可持续观念的引导之下,节能装修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就其现状来看,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所以要将使节能装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其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姚穆.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2] 李振宇.浅谈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和节能意义[J].印制电路信息,2012,(10):50-53.

[3] 张涛.公共建筑节能装修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0,(29):89-89.

篇4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直击雷防护,是此类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重点。其评价方法,主要审阅该项目的天面防雷平面图、基础接地平面图及立面图等,评价其天面避雷网格是否符合该防雷类别标准,引下线间距是否达到该防雷类别要求。天面各类金属物是否与防雷装置良好连接,非金属物是否在防雷装置滚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接闪带支架的高度是否达到150mm的要求等。若该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计高度超过45m,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相关规定,查看其接闪带是否沿屋顶周边敷设,是否敷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如若未按规范执行,则应提出意见。屋面设计有阳角的,我们出于防雷安全的考虑,建议其在阳角处设置短接闪杆。

均压环及侧击雷防护方面

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避免因高电位差而产生的危险放电现象。一些设计单位会在设计有均压环楼层的防雷平面图上详细画出均压环的敷设方法,这比较容易让我们评价该建筑均压环的设计,而较多的设计单位则是在电气设计总说明里以文字方式表述其均压环的设计方案。《防雷装置技术评价规范》(QX/T106-2009)里,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明文要求其从首层起每两层设计一个均压环,并将每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的预留端子作电气连接。由雷电学的相关原理可知,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雷电流,特别是电流值较小的雷电流,不单只会从建筑物的天面击中建筑物,还可能会从建筑物的侧面击中建筑物,所以在设计均压环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将每层的金属门、窗与就近均压环可靠连接,做侧击雷防护使用。而目前有许多像大型商场之类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在设计上为了美观都喜欢采用玻璃幕墙做外墙,对于这种设计有玻璃幕墙的建筑,我们要求其每层均应设计均压环,并将每层的玻璃幕墙与均压环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对于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内常设计有的自动扶梯,其自动扶梯导轨上下两端应接地,以实现等电位连接。

SPD设置方面

篇5

【关键词】公共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概况

前言

消防建筑设施有设置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梯在公共建筑灭火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灭火救援中应深入贯彻“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提高灭火救助的效率。

1.公共建筑火灾的分析

公共建筑消防设施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采用感烟探测器,对于阴燃固体火灾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发生火灾后,消防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器,会按探测到火灾信号的先后顺序,忠实记录每一个感烟探测器的报警时间,初起火灾的火点,更大的几率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首警信号的位置或附近。现在的火灾报警系统,均采用地址编码的形式,每一个感烟探测器都能准备显示其安装位置,大型系统还采用第一时间将报警的感烟探测器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感烟探测器动作的先后顺序比对,还可以初步判断火灾的范围和蔓延方向。

2.建筑消防供水

公共建筑消防供水及时展开战斗是尽快控制火势并扑灭火灾的重要保障。随着公共建筑的增加,火场供水成为灭火救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火场由于供水方法不当,例如:2013年3月11日,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丽江古城这场大火,持续燃烧的时间长达3个小时才被扑灭,主要原因,一是城内河道里水量太小,灭火供水不足;二是起火地段巷道狭窄,大兵力扑救困难火场无水可用,造成火灾蔓延扩大的严重后果。

3.如何利用固定消火栓给水分析

公共建筑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救援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给水系统进行供水,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公共建筑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中,考虑水泵的供水能力,并为了保证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每个楼层有一定的出水压力但不至于出水压力太大而不便于操作或系统平时管网压力太大影响系统的安全,系统按供水方式不同,分为不分区给水方式,分区串联给水方式、分区并联给水方式三种,分区供水时,竖向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区。

确认现场可用水灭火后,应立即启动喷淋泵和消火栓泵,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有效控制火势,为火场降温降毒,防止火势扩大。消防人员携带水带水枪,到达水枪阵地楼层,利用楼层消火栓出水灭火。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的设计最高流量为40L/s,当消防水泵不能有效供水或室内消火栓出水水枪太多超过消火栓泵的供水能力时,应及时利用消防车接驳水泵接合器往系统供水。利用水泵接合器时,应明确区分接合器属于室内消火栓系统还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需区分出水灭火的水枪所的楼层属于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哪一个区,不能接错了接合器,使得水无法供到火场楼层。

另外,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有室内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是一个火灾时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封闭空间,在火场形势还不十分清楚的时候,利用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出水灭火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利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往高楼层供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供水方式。但遇到大面积火灾,室内消防水量不够用,或者室内消防给水管网损坏,就必须及时考虑其他供水方式,沿楼梯铺设水带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

对于建筑高度较高的公共建筑,消防员携带水带攀爬楼梯,将增加沿楼梯铺设水带的难度,建议充分利用消防电梯铺设水带。

沿楼梯铺设水带为公共建筑供水,是火场供水的有力补充,但供水过程中楼层多,楼梯拐弯多,摩阻损失增大,供水压力相应增大,水还未送到着火楼层,下面水带爆裂、水龙头脱落现象时有发生。供水时应有人专门巡查供水干线,带好备用水带,有水带损坏时,及时更换。

公共建筑均设有防排烟设施,包括自然排烟、机械防烟、机械排烟。(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要求楼梯间、前室、避难间、走道、房间等场所设置的烟排到室外。(2)机械防烟。机械防烟是将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避难间等场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动防止烟气进行上述场所。(3)机械排烟。机械排烟是指对一定条件下的房间、走道、中庭等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将场所内的烟气通过管道排到室外。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问题、火灾报警探测器、安全监控、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现代化发展迅速,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要高标准严要求设计好每一项工程。超高层建筑一般都处在市中心位置,由于超高层建筑特点楼层多,建筑高度高,对消防的规定也比普通的高层建筑高,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大,运行设备多,安全运行标准高,因此设计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发生火灾,消防电气装置对于应对火灾灾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消防电气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非常重要。 下面从几方面阐述问题分析:

1、防火卷帘门的控制问题

电动防火卷帘门在火灾发生时主要起隔离作用,一般在电动防火卷帘门内外两侧各设一对烟感器和温感器,在距地1.4米左右,内外侧都可以设一个手动启停按钮明装,但是在自动扶梯周围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其烟感器、温感器只设在外侧。电动防火卷帘门有两种工作方式:1、隔离式:通常设在防火分区边界的出入口,当有火灾发生,探测器开始报警时,防火卷帘门降到最底并喷淋。2、疏散式,通常设在疏散通道上,烟感器报警并经确认后降到距地1.8米处,如火势发展迅猛,温度继续升高,那么温感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门会降至地面。这两次动作时间间隔便于门内人员逃离。

电动防火卷帘门两侧受烟感器、温感器控制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回路相接并在一个系统内工作。 电动防火卷帘门是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要求执行,结合实际工程认真领会规范实质,根据具体情况区考虑问题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

2、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出现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区域都应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防火分区到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超过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所有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处。譬如:在商业区30m附近有两个疏散出口,但同属一个防火分区,而有的设计人员却只在中心设一个按钮,没有达到在公共出入口设置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时,因为按钮不在逃生人员必经的疏散路线上,报警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显然,对这样的设计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规范,满足报警按钮设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要求并遵循“30m”和“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一个”的原则。而只按30m的原则设置报警按钮是不合理的,不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发挥不了应有的特征。

3、加强自然排烟设计及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目前,高层建筑中玻璃幕墙和竖向管道是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形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使火灾损失增大,烟是高层建筑火灾中主要杀手,因此,设计好防排烟与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明确规定电梯前室及相关地方必须增设防排烟系统,疏散楼梯间增设正压送风系统,并且要加强自然排烟设计。自然排烟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易操作的排烟方式,应首先采用,但因为热压差的存在,烟气会充满整个楼梯间,使人们不能很快疏散,因此,要求楼梯间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并且排烟窗应设在墙面上方能方便开启的地方。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4、非消防电源的切除问题。

当出现火情时,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情况并及时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主要是便于扑救火灾,防止消防队员有触电事故。由于消防设备总能量小于普通设备负荷总量,为保障消防设备的用电安全,防止过载使电气线路起火,因此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进行扑救之前应切断非消防用电。切断非消防电源时应在一定范围内,即起火的防火分区或楼层。确认火灾发生,探测器和消防泵启动后,才能切断非消防电源,防止因探测器误报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和事故。

5、火灾报警系统总线制中的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采用总线制。当采用横向敷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穿导管布线,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能穿入同一根导管内,当采用总线制布设无需考虑此问题。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发生故障时,隔离模块将起作用,能找出故障部位,使其隔离保证其他系统正常工作,当修理好故障部分的总线后,隔离器自行恢复投入正常工作。

根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规定,报警回路每隔32个编址单元至少使用一个隔离模块。总线回路中的隔离模块应按照防火分区进行设置,当某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其线路被烧毁,在模块的隔离作用下,就可以避免故障范围扩大,降低报警系统的使用功能。

6、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

对于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消防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系统智能化。超高层建筑都是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中小普通型建筑多采用非编码探测器,并以回路形式区分建筑区域。由于超高层建筑体积大,面积多,它的使用面积的分割不确定性很大,为了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都应留出一定的探测器数量余量。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大型建筑,如果发生火灾不及时补救将造成巨大损失,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要采取系统联动方式争取在火灾前期掌握主动权。超高层的重要部位、重要办公用房、财务出纳、贵重物品库要设置入侵报警系统,考虑入侵报警位置、传输信号方式。网络传输或专用有线传输、电缆线,考虑机械强度、信号衰减和电压降的要求。例如,将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结合,在火灾初期,通过监控室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画面反映的情况,值班人员可以迅速判断,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如:排烟、广播、119报警、启动消防泵、喷淋、切断非消防电源等。将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结合,当有火情发生时,就可以声光报警,进出口栏杆就会强制抬起,车辆就能迅速逃出车库。此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广播音响、楼宇控制系统、门禁系统等联动。通过这些系统的联动控制使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损失最小。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来看,超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大,对消防的要求安全可靠性很大。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立足于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建设,满足智能化要求,不断完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功能。消防系统是一个由建筑、设备及电气等专业相结合的整体,各专业间的应密切配合,这些应是保证超高层建筑安全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经志 邹海.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 张银山.消防电气设计技术的重点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5-215

篇7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关系

1 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是具有广泛兼容性、不排斥任何个体的空间。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对城市来说,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群众一起共同使用的地方。换句话说,每个空间或者每个场所的公共性,是和使用它的人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的。随着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都是依据人们的意愿来建造的,这也说明建筑者越来越关注以人为本。城市的公共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群体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建筑与城市设计行业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城市所具有的文化也成为公共空间与建筑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环境恶化导致以功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将从城市的建筑与公共空间的组成出发,并根据建筑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存在的一定关系,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不同建筑。

2 我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的城市规划严重受到功能分区的影响,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依靠不同的形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建筑与公共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缺乏关注,换句话说是因我国的建筑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制约了发展和对公共空间的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再加上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当中由于对公共空间建设的不重视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活的支持度不高。第二,城市公共空间数量上缺乏,品质不足等。第三,现有的公共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共同性不够,甚至会产生建筑孤立的现象。第四,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不够完善,存在盲区。

在现在发展的社会当中,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所表现出的优势和价值主要受到城市管理方和建筑师、物业三方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业主以及建设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会从自身获取的利益出发,所以无论他们是开发商,还是建筑的直接使用者,基本前提都是满足自我需要,换句话说,业主的意愿总是倾向于强化建筑的私有性。在商业化的社会时代里,这种自我关注的方式容易被扭曲和变形,渐渐地演变成对公众利益的索取与伤害。

3 建筑的存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分析

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可以从城市空间的具体形式赋予建筑的具体含义来分析,建筑常常可以通过自身的组成对城市的公共场所产生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建筑已经融入到了城市公共空间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成为人们进行公共活动一部分场所。在现代城市中,这种由建筑参与建构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存在私有性,同时也存在公共性,这里可以看出它们与政府力量主导的公共空间是存在不同的。某些建筑在规模上不会很大,说明这些形态的建筑可能并不是完整建筑,因此只会占用零散间隙性的公共空间,但是也可以是某个机构或利益集团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份子。而这些零散的建筑对城市的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随着城市的规模越大,其作用越显重要。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是存在密切关系的,下文将会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相互作用。

4 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存在耦合的关系。但是建筑与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又是连续的,两者在物质、社会空间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对建筑带来的效应是一样的,两者相辅相成,双方是相互依赖并产生共赢的。在城市当中,建筑对城市的公共空间的作用也可以从某一组成部分体现,比如过街道空间,人们可以在的街道上不停的行走,说明街道的空间也是交往空间。同样,街道上充满了城市的生活多样性,街道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街道是具有步行交通功能的与建筑耦合的线性空间中一部分,可以起到界面的作用和节点的作用,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建筑可以通过线性空间联系起来的。

建筑内的空间与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群众进行一般活动的有利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可以和人的工作、学习紧密联系的地方,而且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所以建筑内场所和城市的空间场所是可以反映城市群众的活动范围的地方,进一步反映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社会作用。首先,城市建筑物复杂多样化必定会使某些从建筑中产出的公共场所也表现出复杂的多样化趋势,从而更加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性与层次性,同时有利于改善城市整体空间设施和环境设施。其次,在人口多而复杂的城市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单方面力量来建设城市的公共场所,代价昂贵而且非常困难。所以两者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的将建筑加进城市公共空间的构造当中,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拓创造广阔的前景。从而减少政府的压力,鼓励更多机构集团发展建筑事业。

5 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塑造公共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作为城镇化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首先可以体现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提升公众的生活品质。也可以通过建筑和城市的公共空间看出这座城市具备的精神面貌和存在的良好的文化内涵,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是两者结合产生的效应。二是城市公共场所和高密度的大楼可以满足公众多方面的需要。城市的公共场所与建筑空间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交、游玩、陶冶情操、工作、学习的重要基地,可以满足人们活动需求和物质、精神上的需求。三是对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特别是特殊群体。(4)可以提高公共意识,城市化的发展也同样要求群众具有公共意识。(5)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产业的入驻可以增加城市的商业化,城市商业化是产业与城市融合的标志之一,这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共同作用。

6 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模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城市当中,建筑是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视野。也正是由于建筑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使得活动人群有了更多的活动区域,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活动范围。同时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两者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建筑与公共空间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是商业化发展的标志,可以体现城市里的人群的生活质量,建筑渐渐的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公共场所也是建筑存在的重要基础,两者存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梁岑.城市外部空间构形手法对建筑复合空间设计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刘小龙.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D].郑州大学,2015.

[3]费兰.城市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的“城市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造成本;使用成本

Abstract:Building energy-saving has becom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building industry is the focus of our energy.The status quo by building energy-saving,energy saving and energy-saving methods,the the task of research,anaiysis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impact on constructioncosts,described the reality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economic significance;proposed projectcost management industry to adapt to new develop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work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nthod.

Keywords:Building energy-saving;Building costs;Cost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一)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

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实际状况,做好建筑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修订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

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试点;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三)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

建设项目全寿命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建设单位、业主等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的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将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建筑节能产业提速

建筑技术和建筑产品的发展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建筑节能产业方面,不仅要围绕建筑围护系统以及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开展节能,还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个使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消耗、维护运行(即使用)成本两部分的费用总和。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全面实施了严格的造价控制,即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直至项目达产投入使用,在各个阶段设立了不同的造价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控制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的认识、控制方面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目前有430亿余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基本上都是不节能的。建筑工程离不开工程造价控制,建设节能型建筑更需要对节能投资及工程建造成本、使用成本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五、小结

节能建筑的工程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高5~7个百分点,但节能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对人的健康的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锐,王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1:7-11

[2]陈玉香.环境温度对某深基坑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影响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0,3:100-103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is technical work, also engaged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workers must have skills. It is based on state and local promulgated according to various standards,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r a comprehensive strong work, it involves building materials, equip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beautiful art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main poin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技术性强的工作, 也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 同时,建筑施工图设计还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 它涉及到建筑材料、 设备、 结构、 施工工艺以及美观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建筑方案的下一道程序,建筑方案对它有指导的作用, 它对建筑方案有深化和完善的作用。

1、正确理解建筑方案

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方案的审查要严格把关,要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建筑方案。 一般在建筑的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幼儿园、 游乐厅是不宜在内的,这是为了保证安全,如果要有这些场所的话,一定要安排在第一层或者三层以下,同时要设计一个属于这些场所单独的出入口,这样才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我国的高层建筑,近年来,发生火灾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在建筑的设计时,防火设计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人员疏散通道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也要注意地下室结构的问题,有些设计方案为了使地下成为更大的车库或者仓库,增加使用面积,而忽视地下室建筑结构的稳定与牢固程度,这是最大的危险,在施工图的设计中,一定要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符合建筑的要求,在防水方面要加强施工的管理,避免水害的发生,确保人员和未来车库的安全。 在建筑的外墙方面要使用符合规范的材料,避免墙体掉落,砸伤行人,在屋顶和房檐的设计中也要注意雨季和融雪的问题, 特别是北方,这个问题很重要。

2、总图

总图, 是除了建筑、 结构、 设备 、电气、 预算之外的一个独立专业。但事实上, 国内除了一些很正规的大院之外, 大部分设计院都把总图(除管网外) 归在建筑专业里面, 升格为建筑专业内的一个小分工。 总图施工图, 本来图别应为 “总施 ”。结果往往成为 “建施” 或 “建总施”。(1)总图定位应该采用坐标定位。 无坐标资料的 ,可用尺寸线定位。定位尺寸线在目标建筑的起止点应选在外墙轴线上, 所以总图应有外墙轴线号。 定位坐标点也应选在目标建筑的外墙轴线交点处 。只有建筑的日照间距、防火间距等间距尺寸线, 才把起止点选在外墙皮上。 外墙皮应包含外保温层及面层, 定位尺寸线起止点应选在地界、 道路红线 、道路中心线、 现状建筑外墙皮( 最好是轴线) 等确定性强的部位。

(2)总图拟建建筑外轮廓线应加粗 ,以出图后线宽 0.9-1.0毫米为宜。 为了区别其它外轮廓线应加粗的建筑 ,则应在拟建建筑外轮廓线范围内填充阴影线(可设计在图例中)。

(3)总图中应正确使用地形图作为底图 。业主或规划局所提供的地形图, 正常情况下, 应该包含比较丰富的信息; 现状地形 、建筑、 高程、管线、 规划道路红线、 坐标等。 甚至包括图章 。对于这张图 ,最好完全保留 ,删除任何元素都应谨慎。

(4)其它易忽视的内容 ,拟建建筑应有屋顶构件元素。 另外 ,总图中应注明本图的高程, 坐标分别属于哪个高程系和坐标系。

3、施工图设计要全面细致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也是建筑创作意图的完整体现,它具有严肃性、承前性、复杂性、精确性、逻辑性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指导施工。所以,对施工图设计而言,必须要做到全面细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这点,施工图才能更好指导现场施工,让现场施工做到处处有依据,以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图设计的全面性是从宏观层面而言的,施工图设计不能缺项漏项,图纸应完

整成套。一般来说,建筑施工图包含图纸目录、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近几年新增了建筑节能设计说明专篇)、工程做法、门窗表、总图(包含总平面布置图、竖向设计图、绿化平面布置图、消防扑救场地及平面布置图)、建筑平面图(包含地下、地上所有楼层平面)、立面图、剖面图,卫生间、厨房、楼梯间及电梯间放大平面图,墙身大样图、防水节点大样图(包含屋面、厨房、卫生间、地下室、消防水池等墙、地面防水)、栏杆(栏板)大样图、门窗大样图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不断严格和提高,施工图设计往往增加了建筑保温隔热层位置示意图(在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用特定图线和文字说明表示)。施工图的细致性是从微观层面来说的,即施工图设计应准确无误,应与其他专业做法统一,图文表达应清晰明了,图幅大小选择要合适,这样不仅能与其他专业设计很好的配合开展设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施工图纸可以让现场施工人员容易读懂,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同时减少了工程建设成本,也算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建筑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细致性而言,建议设计师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建筑首层±0.000标高和指北针的标注;(2)建筑首层无障碍坡道宽度、坡度设计,入口平台宽度设计;(3)首层建筑疏散外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卫生间、厨房、浴室四周砌体墙身底部除门洞外,应做高度不小于120mm的混凝土翻边;(5)空调室外机百叶窗百叶片之间不能过密,以免影响通风效果;(6)砌体墙上设窗时,窗台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7)护窗栏杆长度过长时应设加劲肋;(8)玻璃幕墙应明确是本次设计还是二次装修改设计,若是二次装修设计,应提示二装要做好防火封堵的节点处理;(9)设无障碍厕所的卫生间入口内外的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且入口处应以斜面过度;(10_汽车库楼地面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和相应的排水系统;(11)空调预留孔的高度应根据所设计的空调种类而定,一般柜机预留孔洞高度为200mm,壁挂机预留洞口高度为2,200mm,预留洞口均应向外倾斜;(12)住宅明卫生间应在外窗上预留排气扇安装孔或在外墙上设排气管道孔洞。

3、施工图设计要注意各专业间的配合

要完成一项高水平的施工图设计,专业之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一个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专业之间的设计配合有其他专业问题,也有本专业的问题。就建筑专业而已,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标注建筑±0.000标高相对应的绝对标高值,标注地下车库最底层地面标高,建筑屋面标高。第二、标注房间名称、建筑出入口和防火门类别。第三,对于每层建筑面积较大的建筑物,要注意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大小要标注清楚。第四,明确楼梯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面积大小及其采用的排烟形式,采用自然排烟时,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第五,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及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应明确设置消防电梯,并确定设置的台数。第六、明确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受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的楼地面的楼板降板高度,以及地漏位置、地面排水方向及排水管的位置。第七,地下室顶板为覆土绿化屋面时,应明确其降板高度及种植土深度。第八,标注地下车库顶板消防车道、消防扑救场地的位置大小。第九,总平面图中应标注场地排水坡向和坡度。第十,公共疏散走道宽度应考虑是否安装消火栓等对有效疏散宽度有影响的因素。第十一,明确空调室外机位。最后就是专业之间互提供资料问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建筑本身而言,给结构专业及公用专业提资料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供平面图及简要的建筑剖面图(明确层高、层数及建筑物高度的剖面图);第二阶段是向其他专业提出根据结构专业及公用专业返提资料所做的建筑平面修改图,本阶段结构专业给建筑专业返提的资料应该是确定柱子、剪力墙位置及大小的平面图纸,公用专业应明确设备用房位置大小、消火栓的位置及安装形式、发电机房的位置及风井和烟道的位置大小、暖通专业需要的风井的位置及其尺寸大小;第三阶段是提出详细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墙身大样图、放大平面图、门窗大样图等。资料互提应该准确及时,资料的准确性是避免设计反复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及时互提资料又是把握设计进度的关键。

4、下面有几点在施工图中防火设计特别注意的地方。

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房设在地下室,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或设专用通道,不能通过车库、库房、地下商场等大空间房间安全出口。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或商场与设备用房如消防水泵房,变配电间、空调机房、通风机房等同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独立的安全疏散口。(地下车库在设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面积可达4000,地下商场可达2000,而设备用房设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才1000,且安全疏散距离也不尽相同。此外设备用房与车库、商场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高层公共建筑或高层住宅建筑,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的前室和楼梯间,靠自然通风开窗,解决防烟问题,其窗口与邻近布置的使用房间和厨房开窗距离,窗间墙宽度应≥1.2m,且为不燃烧体。

多层住宅低窗台凸窗、落地窗(含封闭阳台)窗槛墙高度应大于等0.8m(18层以下高层单元式住宅为1.2 m)。

商店建筑营业厅与空空调机房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兼隔音构造,并不得直接开门相通。

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

5、下面几点在建规和高规中没有说明或者是相互矛盾的地方,因为没有规范说明,在设计中造成很大的麻烦,希望能引起公安部消防局的重视, 在下次修订规范中予以澄清!

对高层住宅消防通道的问题,高规4.3.1条,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9.8.1条, 10层及1O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这两条相互矛盾。在住宅区设计中,如果沿高层住宅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必然使住宅区的道路覆盖率增加,绿化率减少,使小区的环境档次降低。而且住宅的火灾危险性不高,建议沿高层住宅的一个长边设计消防通道即可。

多层和高层住宅商业网点的问题。规范中说的很明确,只是对楼梯的踏步高和踏步宽及楼梯的宽度没有说明,也没有说明是否要做封闭楼梯间。在实际消防审查中,我们这里都要求做封闭楼梯间。因为两层商业网点总共才不到300平方米,如果要加上封闭楼梯间,公摊面积太大,而且不好做设计,建议不做封闭楼梯间,楼梯的疏散设计按住宅楼梯设计即可!

对于高层和多层商住楼的规范没有明确说明。下部的商业按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但对上部的住宅是按公共建筑还是按住宅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说明。

对于多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建规7.4.4条,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在实际中老百姓往地下室中放东西,推自行车很不方便,很多地方,老百姓把防火门去掉了,再说多层住宅火灾危险性低,居民对地形很熟悉,火灾发生时,不会往地下室里跑。能否只对多层住宅中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不设置防火门。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与《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关于库内、库出入口疏散坡道宽度不一致。

消防电梯是否通向地下室,规范中也没有说明。

本文仅就总图和建筑施工图中的一些问题谈了点看法, 供同行讨论, 错漏之处, 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黄小灵.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 广西城镇建设, 2008,(11)

[2] 李辉, 胡楠. 论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建议[J]. 建筑知识, 2010,(S2)

篇10

主体存在问题为了了解和掌握近年来梅州山区建筑工程中责任主体存在的问题,根据梅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及相关单位的统计资料,以及对梅州7县1区的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商品房开发、乡镇住宅的调查,获取了多个角度、不同层面的建筑工程各责任主体存在的问题.近3年以来,梅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全市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多个组,对7县(1个县级市)1区的城镇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涉及约100家建设单位、23家勘察单位、23家设计单位、100家施工单位、12家监理单位、8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机构、8个施工图审查机构,统计数据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上述116个工程项目中,施工质量被评为好的只有32个,占总数的28%,综合评价为好的占59%,综合评价为中的项目占31%,综合评价为差的项目占10%,其中设计单位质量要明显好于勘查单位质量和施工单位质量.而施工质量应该成为加强监管的重点.根据对《梅州城镇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总结出梅州城镇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存在的质量问题[2].由表2可知,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5个责任主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多主体、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梅州山区城镇本身具有特殊性的质量问题的解决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处理梅州山区城镇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梅州山区的质量问题特征做具体分析,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2].

2责任主体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永恒主题.而在山区,这点显的更为重要,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山区坡度较大,更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区建筑产品与城市建筑产品相比,其投资更大,耗费的人工材料更多,一旦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轻则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山区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梅州山区建筑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应加强以下工作.

(1)梅州的很多城镇行政机构未对实地进行考察,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分析目前自己城镇设计定位,并未对其进行剖析,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城镇设计的个性与特征.在现状调研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未认真探讨山区城镇的城市设计要素,并提出若干设计指导原则和处理措施.由于过去城镇行政机构在这方面工作的不足,所以研究工作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建立相关的规划方法.探讨了适应梅州山区城镇地形的城市设计研究的目的意义,需要加强山区城镇区域自然保护,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增强生机和活力,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侧重山地形态的研究方法,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山区城镇,地势高低起伏,沟壑遍布,形成了众多的悬崖峭壁,近十几年来,随着山区的经济迅速发展,造成城镇建筑用地紧张,人口也更加密集,许多山区城市面临着许多旧城改造以及新的城市规划项目.对于山区城镇来说,土地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然而,实际工程情况复杂多变,许多工程都不能满足基础外边缘至岩质边坡顶部的最小间距的控制.因此对边坡地基稳定性进行继续分析的必要性.边坡开挖与治理又常常和房屋地基处理及周边环境整治相互关联.目前,特别是在梅州山区城镇的工业园及旅游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中,涉及边坡治理的建设项目,其边坡整治费用可达工程总投资的30%以上[3].因此,边坡开挖及加固技术的合理性、可靠性会给相关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可能由于边坡问题带来较大的投资,而且边坡开挖与治理又常常和地基处理及周边环境建设相关,因此,研究边坡地基稳定问题,合理确定边坡地基承载力以及加固方式,对有效合理地开发山区城镇坡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3)质量管理体制不适合山区城镇的发展,政企不分的状况特别明显.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科学、公平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不力,导致建筑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质量监理责任现象时有发生,监理行为不规范,部分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程序不完善,管理制度未有针对山区特点.

(4)山区城镇建设因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和其他一些原因,其质量管理水平和方法比较落后,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比较慢、范围比较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工程中未广泛应用.很多山区的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部分竣工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验评标准规定的合格等级,存在不少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在建工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不熟悉甚至不懂标准和规范,存在着重经济效益,忽视国家质量标准现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完全重视立法及标准化工作.这就对山区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些政府主管部门存在调查分析及可行性论证走形式,勘查不详就仓促开工,导致地基处理方案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等许多违背建设程序的现象,建设单位的规划、设计有重大变更时,没有按要求重新申报;项目先建设再报批;监理单位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监理费率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未按监理规范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受制于建设单位的业主代表,力度不够,行为不能真正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梅州山区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工业园区的工业建设工程竣工后不进行联动试车投产、不产项目留有严重隐患,质量事故常有发生等违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并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目标难以实现.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