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6 16:3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生产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力度,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12亩,粮食总产量6312吨,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了目标任务。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式,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紧抓好。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保总量供还应平衡,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立足抗旱狠抓早,面各市场调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避灾增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普及三熟制,扩大复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复耕种粮。夺取了全年粮食丰收。
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乡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了各村,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农业分管领导胡世民同志负责牵头,由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技术指导。
二、依靠科技,推广增产技术
1、坚持适时早播
坚持适时早播,分段卡死播期,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地段在3月20日前,800米以上的地段在4月5日前结束了春播。在作物安排上实行先播玉米,再播水稻。最后播红苕。
2、规范了旱地改制
规范旱地改制提高复种指数,因地制宜推广了三熟制,增加麦—豆—苕,麦—玉—豆,麦—豆—豆等。
3、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合理搭配
我乡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产业化的要求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水稻以高产段质杂交和Q优1号,金优725为主,合理搭配D优527,冈优系列,玉米种以东单60,长坟13为主,合理搭配丹科2152,连玉15,不麦以川麦107,川农为主。
4、保温育苗
保温育苗是保证大春作物苗全苗壮,实现满霜满插的重要措施,水稻采取了早育秧1500亩,抛秧1622亩,玉米采取了地膜覆盖玉米1000亩,肥球育苗6048亩,红苕采取了提前增温育苗。
5、病虫草鼠综合防治
大小春作物分别采取了化学除草8000亩,各种作物预测预报工作,实行科学预防。防治了各种作物病虫害,同时政府组织开展了春季农田舍统一灭鼠工作。
二、落实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篇2
一、领导重视、安全第一
遵照__技[20__]79“关于做好国庆节、中秋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司于9月17日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研究布置安全工作。经理__在9月23日安全学习会上教育广大司乘人员节日期间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遵法守纪,严禁超员、超速、疲劳、占道驾驶,切实做到有礼让无礼,礼让三先,不抢一秒。结合秋季有雾的特点,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遇有大雾、团雾就近服务区休息,宁可晚班,不能盲目行驶。行驶途中要有防范意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交通工具搞破坏。
二、分工明确、重在落实
节日期间不放假,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每天早晨坚持一线值班制,现场管理。节前安技科对所有营运车辆进行安全技术状况排查,节后又下路对长途客车进行安全检查,使司乘人员认识到节日期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公司院内悬挂三条安全横幅,同时板报、展板和电视安全教育片,每天播出和宣传,充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加强内保和消防及“三品”的检查,针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了重点防控和巡查,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
特别在10月1日上午接到集团公司的紧急通知后,召开经理办公会,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关于做好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卫生等工作”的会议精神,并迅速传达到各科室,且要求及时宣传到司乘人员中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篇3
开展此次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工作,是彻底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接到市局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通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5月29日,及时召开了由局机关及粮食购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粮食购销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加强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
二、按照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工作
6—11月,由主要领导负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发动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以排查治理县粮食购销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储粮安全隐患为重点,围绕10项治理工作内容,组织各股室工作人员和粮食购销公司管理人员分4次对对粮食购销公司储粮库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硬件设施、药品药剂管理与使用等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治理工作。
第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局领导与公司经理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已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储备粮管理制度、安全储粮责任制、粮情检查制度、化学药剂使用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
第二,硬件设施安装及使用情况。粮食购销公司经营场所、储备粮库日常管理到位,安全警示标志明显,防范措施到位。仓管员劳动防护用品配有口罩、防毒面具等。生产设备如烘干机、环流薰蒸、检测仪等安装、使用检测、维护均符合行业标准。对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出租房区域内的用火、用电、用水以及物品堆放情况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未发现安全隐患。储粮仓房结构整体完好,对部分破损的房屋及时修缮。
第三,队伍建设情况。购销公司有管理人员6人,其中具备保管员资质3人,检查化验员资质3人。
第四,储备粮管理情况。粮食储藏采用了电子测温、环流熏蒸、水分检测的科学监测储粮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薰蒸、杀虫等,无违章事故发生。
第五,储粮化学药品管理情况。储粮化学药品现有磷化铝180公斤,储藏于粮食购销公司药品仓库,实行专仓双人双锁管理,管理规范,使用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操作规范安全。
第六,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粮食局于2007年9月拟定了《××县粮食应急预案》上报县人民政府,政府于2008年5月份批转执行。二是规范了应急备案体系。严格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备案工作。2009年5月,建立粮食局应急管理制度和管理台帐,并在县人民政府备案,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应急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应急管理的日常化、长期化和规范化。
第七,结合专项治理工作,认真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举一反三,汲取各地发生的一些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安全生产警钟常鸣。
三、取得的经验和工作方向
篇4
一、提高认识,落实粮食生产计划
各地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工作的重点,加强宣传发动,协调粮经生产矛盾,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粮食产需的新形势,切实抓好各个季节粮食种植面积的落实。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推广应用间作套种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山坡地、边杂地、幼龄果园扩种甘薯、大豆和杂粮,努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耕地面积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区的粮食生产,各地要按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为稳定粮食生产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山垄田等中低产田建设、节水灌溉、土地整理等项目投入,统筹兼顾,将项目资金向重点粮食作物倾斜。要重视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主攻单产,抓好高产创建活动
粮食面积稳定难度大,要稳定总产,必须主攻单产。根据市政府的部署,今年将广泛深入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抓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模式,示范带动区域平衡增产。要重点突出水稻、甘薯、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主产区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示范区要体现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重点示范推广一批超级稻、优质稻和“两薯”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主推技术培训,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要加强宣传造势,营造粮食生产应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四、防灾减灾,减少粮食生产因灾损失
我区粮食生产经常受到寒冻、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加重的趋势,名地要在人、财物和防灾抗灾预案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总结和推广耕作安排、品种布局调整、栽培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预报和综合防治等防减灾技术,把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安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应急种子储备资金足额到位。
篇5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今年夏粮生产形势面临的压力很大,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多,在这种压力下丰收在望,“主要得益于政策力度加大、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总体有利”。这一总结也是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的基本写照,正是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等主要因素,我国夏粮有望实现“十连丰”,粮食生产保持了连年向好的大好形势。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的成功,如何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好形势并不容易。从我国粮食生产的格局来看,靠扩大面积保持增产难以持续。2004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九连增”,种植面积增加1.78亿亩,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30%。但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已经不大。从资源要素的限制来看,农业用水空间被不断挤压,化肥、农药、农膜等约束也更加趋紧。从技术约束来看,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和技术直接推动密切相关,如上世纪8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上世纪90年代推广紧凑型玉米等,但现在依靠单项技术突破大幅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瓶颈难以突破。
此外,我国基本是传统小规模农业生产,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制约了技术、效率的提高。许多地方的种植大户和专业协会表示,现在土地流转的难度很大,规模效益难以上去。同时,灾害频发重发态势难以避免。一些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些年几乎年年有灾、季季有灾,而且难以改变。
篇6
一、正确认识当前粮食生产形势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种粮水平,年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出现了重要转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181.8万亩,总产量83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40.14万亩和41.51万吨,总产增5.2%,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去年我省粮食增加绝对量有限,而且是在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市场旺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从总体上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科学种田水平依然较低;全国粮食总量仍产不足需,产需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年粮食生产面临着气候条件不确定,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粮食比较效益依然偏低等问题。我省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低、供求市场依存度高,抓好年的粮食生产,对于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明确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年我省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坚持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制止耕地抛荒、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为重点,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大力发展优质品种,改善粮食品质。稳定完善粮食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种粮综合效益。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见附表)。各市要按照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的要求,将指导性计划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认真抓好计划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三、抓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省政府在去年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基础上予以继续稳定完善,出台了全面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大户进行直接补贴、实行早晚稻谷最低收购价和价外补贴、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良种补贴等政策,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让基层和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要认真总结去年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成功经验,尽早研究制订落实政策的工作措施和计划,建立责任制,做到方案具体化、措施规范化、落实责任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杜绝弄虚作假。要积极建议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要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种植自,把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耕地抛荒上,努力多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春冬两季为重点,积极扩大冬季春花作物、绿肥,大力提倡绿色过冬,努力减少冬季抛荒。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多种早稻,努力减少春季抛荒。认真总结完善去年开展耕地抛荒检查复耕的做法,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抛荒,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省里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耕地抛荒检查活动,并建立举报和公开曝光制度,组织明查暗访,依法查处案件,对特别严重的予以公开曝光。
五、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
(一)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作物种子工程,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认真抓好“0406”计划的良种推广工作,全省推广优良水稻品种600万亩。早稻以推广圆粒形高产优质品种为主,重点推广金早47、杭959、中早22、甬籼157等品种;晚稻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努力改善我省食用稻米的品质。杭嘉湖、宁绍等粳稻主栽区重点推广秀水110、嘉花1号、秀水09、嘉991、浙粳20以及杂交粳稻甬优3号、晚粳糯稻绍糯9714、春江糯2号、浙糯5号等品种(组合);金衢丽、温台等籼型杂交稻主栽区单季晚稻重点推广两优培九、协优9308、粤优938、中浙优1号、Ⅱ优7954、甬优6号,连作晚稻重点推广协优914、Ⅱ优8220、协优46等杂交稻组合。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推品种,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试种、示范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质高产品种。
(二)大力推广粮食作物节本增产增收技术。扩大水稻抛秧、直播、旱育秧等省工节本增产技术的应用,全省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100万亩、稻鸭共育技术50万亩。要抓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积极示范推广水稻强化栽培、富硒稻米技术和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等。大力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全省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70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推广保护性耕作、经济绿肥、平衡施肥等技术,科学合理指导施肥用药,控制和缓解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加快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控制能力,开展水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区域性治理,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000万亩,重点推广十大实用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深入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联大户、联基地、入村入户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三)广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要把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组织动员栽培、种子、植保、土肥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确定示范内容,制定实施规划和技术操作规程,选择示范地点,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齐心协力,切实做好示范项目实施工作。要求村村有示范田,镇(乡)镇(乡)有示范方,其中县级百亩示范方不少于5个。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万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县(市、区)级中心示范方要选派技术骨干蹲点指导,在示范开展高产高效攻关试验、新品种新技术的小区试验,做好示范方和试验田的苗情观察和田间管理档案记录。早晚稻生产期间,各地要做好检查督促和现场交流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各种途径提高技术到位率。在早晚稻成熟收获时,要组织力量对高产田和方进行产量验收,对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
(四)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和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矛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开发研制、组装、配套、集成和示范,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烘干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化肥深施等增强土壤肥力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六、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经营水平
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这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保证。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积极组建种粮大户协会和种粮专业合作社,加强与种粮大户的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篇7
关键词 粮食;生产;发展;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信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并屡创新高,出现了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好形势。
一、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2007年信阳市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到550.69万吨,较上年增加40.55万吨,增长7.9%;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粮食总产跨越300、400、500、550万吨四个台阶。与2003年相比总产量净增264.68万吨,增长了92.5%,年均增速达到17.8%。与同期GDP的年均13.6%增速相比,高出4.2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四个粮食丰收年的年均3.9%、10.1%增长水平。2007年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1.1%和全省10.5%;全市人均粮食拥有量为689.6公斤,较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高于81.7%、29.7%。
信阳是个人口大市,稳定的粮食生产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快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信阳人口粮消费量为190 万吨左右,饲料用粮为180万吨左右,可供出售的粮食约为 180万吨。信阳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的特点
1.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五年来,粮食总产年均保持了17.8%的增幅,是信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的最好时期。五年来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干旱洪涝灾害的考验,粮食生产年年丰产丰收,改变了多年来的粮食生产“丰收-减产”的格局。
2.粮食生产均衡发展。秋粮生产占全市粮食总量70%以上,近几年,夏粮生产得到重视,夏秋粮连年丰收。2007年,夏粮总产达136.04万吨,较2003年翻番,年均增幅达20.2%,比同期的秋粮年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
3.夏粮比重上升。2007年夏粮、秋粮产量的比例为24.7:75.3,夏粮比重比200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4.年度间粮食生产不均衡。从2003年到2007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分别为-25%、38.8%、6.9%、20.2%和7.9%。增幅最高的是04年,主要原因是上年农业生产遭受大灾,粮食生产大幅减产,有其不可比性。,06年粮食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在全市范围推广优质超级稻,粮食产量增幅较高。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年度间有波动是正常的,保持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任务是艰巨的。
三、五年来信阳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因素分析
五年间,信阳市粮食生产以年均17、8%的高速持续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信阳是农业大市,各级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农业。近3年来,信阳市涉农支出累计达到521621万元。2007年涉农支出300159万元,增加对农民的惠农补贴达到11项,各级财政实际落实惠农补贴5330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49万元,较上年增长41.6,远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
3.加强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和小麦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2007年,信阳种植的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50%左右,杂交水稻率达到100%;信阳“弱筋”软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达到250多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60%。在大力优化粮食品质结构的基础上,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优势区域种植,规模发展。
4.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效益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大宗粮食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使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在高位运行,粮食的比较效益逐步提高,广大农民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增加。
四、信阳粮食生产再增加30亿斤的可行性
1.有多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尤其是今年国家实行对信阳水稻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2007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594公斤,其中,优质超级稻3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左右,若全部推广优质超级稻种植,秋粮则可增产7亿多斤。小麦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小麦单产与全省相比有较大差距,增产潜力较大。2007年,信阳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36多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95公斤,若加大投入、使用高产品种,小麦平均单产有望提高100公斤,夏粮则可增产8.6亿斤,仅通过提高单产一年就可增产15亿多斤。
3.在1187万亩可耕地资源中,开发增加100万亩优质超级水稻,水稻则可增加14亿多斤,如果再种上一部分夏粮,再加上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的15多亿斤粮食,一年就可增产粮食近30亿斤。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思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国内粮价居高不下,国际上已有人断言粮价告别低价时代。信阳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粮食生产既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着广大农民收入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1.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和深化政策支农力度,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60亿公斤目标,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惠农、兴粮、富民”政策和措施,提高惠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到谁种田谁受益,使种田者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上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在干部提拔任用上要全面考察其政绩,让县、乡镇的基层领导干部有精力、无后顾之忧的大抓粮食生产。
2.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把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第一工程,坚决贯彻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各种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尽快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户以多种方式建设水利设施,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排涝能力,防止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农民无力承担。政府应该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3.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各级政府应对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和推广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适应自然气候条件的各种粮食新品种,加大对夏粮优良品种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要在政策上探索和总结推广一些对农业科技人员为性基层服务的激励机制和有偿服务机制,调动他们推广良种良法的积极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五年来,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小麦品种,粮食产量年年上新台阶。
4.坚决落实保护耕地政策,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耕地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信阳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有限,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防止土壤污染,避免和减少耕地退化。
篇8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优化;新优技术;保障措施;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49-02
Abstract In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grain-production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a series of special field survey and analysis reports were made.The way of adjustment thinking and targets for planting industry structure were proposed by centering on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 addition,new high-technology as well as safeguard mechanism was popularized.
Key words plant production;structure optimization;new high-technology;safeguard mechanism;Baoji Shaanxi
r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2004―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在“天帮忙、人努力”下,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重大农业项目,实现了十二连丰,保证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战略目标的实现。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大宗农产品特别是玉米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宝鸡市种粮群众收入大幅降低,对种粮积极性影响很大。促进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为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宝鸡市粮食种植结构优化开展系列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探索出了宝鸡市粮食种植业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
1 宝鸡市粮食生产现状
宝鸡市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粮食面积常年保持在33.33万hm2以上,产量达到140万t以上,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22万hm2,总产149.65万t。在全市粮食结构中,小麦、玉米和杂粮面积分别为18.69万、12.55万、2.01万hm2,在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56.3%、37.8%、6.1%;小麦、玉米和杂粮总产分别为84.53万、61.23万、3.89万t,在粮食总产中的占比分别为56.5%、40.9%、2.6%;平均产量分别为4 485.00、5 040.15、1 939.50 kg/hm2,单产之比为2.31∶2.60∶1.00。小麦和玉米是宝鸡市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总量的90%以上。虽然宝鸡市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粮食产业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不高
据抽样调研,由于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常种植小麦纯收入不足3 000元/hm2,玉米纯收入4 500元/hm2左右。但在2015年玉米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种植玉米已无利可图。大多数农户目前粮食生产的目的仅作为满足日常消费的口粮需求,粮食收入仅占家庭收入的不到20%,已不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
1.2 粮食产业呈粗放化、兼业化状态
农田设施缺乏有效管护,先进增产技术覆盖率不高。粮食产品质量不高、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不高,目前全市粮食优质专用面积仅占50%,商品率不足45%。
1.3 粮食结构不合理
玉米面积相对较大,专用优质小麦、优质杂粮以及马铃薯等面积不大,2015年杂粮种植面积1.97万hm2,总产4.5万t,仅占全年粮食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3%。
2 粮食结构优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2.1 发展思路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做到有调有保、有扩有压。粮食生产重点是保口粮、调玉米,集中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名优杂粮。在小麦上,把优质专用作为主攻方向,总结完善发展模式,依托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小麦面积,延长产业链条;因地制宜适当扩大旱地正茬小麦种植面积。在玉米上,适度调减规模,稳定春玉米区高产田,压缩低产田。扩种马铃薯、豆类、荞麦等小杂粮,开展粮改饲试点;在夏玉米上,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订单饲用玉米,构建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产业格局。在渭北旱塬地试行轮作休耕,或者种植绿肥,培肥地力[1-3]。
2.2 总体目标
在保持粮食生产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20年,全市调减夏玉米种植面积2万hm2、春玉米6 666.67 hm2,增加山旱地小麦面积6 666.67 hm2,增扩大豆杂粮类和青贮玉米等饲草作物3 333.33 hm2。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35万t左右,其中小麦总产稳定在85万t。
2.3 调整原则
2.3.1 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在粮食主产区,紧紧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防灾减灾技术集成、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等,集中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旱作节水技术研究,形成实用技术深度融合、关键增效措施明确、农事操作简便的绿色技术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4-6]。2.3.2 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策扶持和补贴激励,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粮食生产新机制和新模式。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
2.3.3 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技术,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粮食区域布局与品种布局规划
综合考虑宝鸡市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发展现状、结构调整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粮食作物布局,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
3.1 区域布局
3.1.1 小麦-玉米粮食主产区。根据区域农田水利设施和光热资源特点,在陈仓、眉县、扶风、岐山、凤翔县川塬灌区建设5.33万hm2旱涝保收的小麦和夏玉米粮食主产区,小麦平均产量6 t/hm2,玉米平均产量7 500 kg/hm2。
3.1.2 优质小麦主产区。在凤翔、岐山、扶风、陈仓、眉县、金台、高新区的塬旱地建立10万hm2的正茬小麦主产区,以发展强筋小麦为主,平均产量5 250 kg/hm2。
3.1.3 山旱地小麦主产区。在麟游、陇县、千阳和西山地区发展旱地小麦3.33万hm2,推广抗旱、抗寒和正茬小麦栽培技术为主,平均产量4 500 kg/hm2。
3.1.4 春玉米主产区。在陇县、千阳、麟游发展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春玉米生产1万hm2,平均a量8 250 kg/hm2。
3.1.5 优质杂粮生产区。在塬旱地发展青贮玉米、豆类等夏杂作物及短期蔬菜为主的杂粮休闲轮休区6 666.67 hm2,平均产量2 250 kg/hm2。
3.2 品种布局
在小麦上,川道灌区高水肥地种植小偃22号、西农 979,川塬灌区低水肥地种植小偃22号、西农20,塬区和山区台塬种植长旱58、长航一号、铜麦6号,在川塬订单小麦区域种植郑麦366、西农979、西农20、陕农33、武农6号和普冰9946等品种。在玉米上,春播区种植正大12、陕单 609、榆单9号,夏播区种植浚单20、郑单958、陕科6号,畜牧生产区,青贮玉米种植雅玉8号、秦龙青贮1号。马铃薯上,种植紫花白、陇薯10号、延薯4号。大豆种植临豆9号、中黄13。荞麦种植榆荞1号、榆荞2号。
4 推广新优技术与提高生产效益的措施
4.1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作为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提高地温和保墒作用。在玉米、马铃薯、小麦上采用地膜覆盖后,产量均提高20%以上,被誉为一场农业白色革命。在宝鸡市种植业结构优化生产上,要尽量增加地膜覆盖面积,保持地膜玉米面积,在山区小麦、马铃薯和杂粮上,尽可能扩大地膜覆盖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增收。
4.2 采用配方施肥,推广缓控释肥料
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状况科学用肥,实现经济合理的目的。宝鸡市测土配肥项目实施以来,已全面完成了不同类型土壤养分测定,提出了不同区域和作物类型的配肥方案。目前,农企对接,推广应用配方肥是当务之急,减少单质肥料用量,避免过量用肥,减轻自然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在宝鸡市粮食作物上,分不同区域和不同作物,应加大不同作物专用缓控释等新型肥料的推广力度,减少和降低肥料用量,确保作物养分需求,达到减量增效。
4.3 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目前在宝鸡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增强和病虫暴发几率上升等问题。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而且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宝鸡市粮食作物上,要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4 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提升生产水平
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定鸡市农业生产已到了关键机遇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还直接影响粮食作物的播种质量和安全生产。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宝鸡市种植业结构优化生产中要进一步建立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引进马铃薯播种、收获等环节的装备,通过不断的试验示范和科学机械调试,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5 推动宝鸡市粮食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5.1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粮食结构调整后面临的深刻的国际国内生产形势,宣传在调整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和好做法,消除农民疑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结合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以省级粮食主产县为重点,按照渭河川道、渭北塬区、山地旱作区三大区域布局,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田,整镇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投入,长久保护,强化管理,夯实粮食发展的基础。建议把种植结构调整纳入各县区粮食生产考核指标,提出每年发展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年拨付一部分资金,对粮食结构优化先进县区、镇村给予一定奖励,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给予重点奖励扶持,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
5.2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技术部门要根据不同粮食功能区的生态特点,积极探索和推广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积极引进推广适宜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扩大优质品种在整个粮食产品中的比重。小麦要尽量压缩普通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各种优质、专用品种种植比例,避免盲目地一哄而上,造成新的过剩。对玉米的种植,减少籽粒玉米种植规模,适当扩大豆类等杂粮种植面积,同时扩大饲用、青贮玉米品种,以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适当安排适于鲜食的甜、糯等特、稀玉米生产;研究集成灌区小麦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塬旱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山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夏杂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夏闲地肥地作物种植技术,适度推广塬旱地休闲轮作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建立样板,总结出一定区域不同作物可复制的规范栽培技术模式。
5.3 扶持新型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订单化生产
宝鸡市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细小,“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发展成为必然选择。通过新型组织适度规模经营,可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采用土地出租、转让、反租倒包、土地经营股份公司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有效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与龙头企业联姻,发展订单生产。通过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延长生产链,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提高种植收益。
5.4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为了认真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对粮食种植的补贴力度,提升粮食生产条件,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加强田间道路建设,确保耕作机械能够适时适墒进地,确保农产品及时运出,形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以小麦生产为主的口粮田;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养分平衡,防止耕地退化,改善地力水平;加大以小麦为主的口粮种植补贴力度,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夏杂作物和肥地作物种植补贴力度,推进耕地轮休实施步伐,为进一步推进宝鸡市农业结构和粮食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
6 参考文献
[1] 刘旭科,王钧强.宝鸡市粮食产业调研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3):122-123.
[2] 李华锡,杨远清.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粮食质量[J].粮食问题研究,2000(2):47-48.
[3] 刘敏营,张倩香.渭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浅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3(3):41-43.
[4] 韩业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种植结构[J].当代农村,2000(4):10-11.
篇9
赖思均
(黑龙江省农民负担检查所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利用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分析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组
织化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依靠科技服务、培育种粮大户、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农户收入
等我省农户粮食生产的经营行为的八项经验和做法,探寻启示指导粮食生产和实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户 粮食 生产能力 经验
、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一)不断增加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2012年省观察点土地面积40.4万亩,耕地面积20.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9.
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1%、4.7%、6.2%。其中粮食占总播种面积91.5%比上
年89.3%增加2.23%。土地面积主要是开垦荒地致使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二)不断增加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统计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粮食高产作物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是玉米及稻谷。
2012年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玉米村合计种植110877亩,占总播种面
积的53%比上年的93492亩增加17385亩,增长15.7%。稻谷播种面积33030亩,占
总播种面积15.8%,比上年19801亩增加13229亩,增长40%。相对应的是大豆、小
麦和薯类种植较少。2012年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只有2个村种植小
麦,村合计210亩,比上年350亩减少140亩。下降40%。大豆村合计种植面积45673
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1.8%,比上年60039亩减少14366亩,下降23.9%。薯类村合
计种植1556亩,比2009年2503亩减少947亩,下降37.8%。
(三)不断增加绿色粮食播种面积。
2011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6430万亩,粮食全
面积实现无害化生产,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超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
的四分之一。
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将土地向科技大户、种田能手以及
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种植。2011年,14个观察点1000个调查户,耕地
转包及租赁收入1351.1元,比上年1032元增加319.1元,增长30.92%。主要做法
和经验是:
(一)土地流转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办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和《物权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规范流转程序及合同文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完善土地流
转服务机构、设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健全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三)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
地,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只有拓宽就业渠道,土地经营权才能真正流转起
来。
三、提高农户组织化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止到2012年底,调查村村以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到3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 1500多户,分别比五年前增长25%和27%。
(一)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新
的规模经营发展模式。
(二)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不断增强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
户的能力。
(三)依法积极推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实行“实物作价,保底分红”,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
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四)进一步发挥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规范订单合同,创新销
售方式。
四、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增加投入。主要是水利化建设、深松整地补贴、水
稻育秧大棚建设、农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保
险等方面。仅省本级财政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
元。
(二)落实国家粮食生产各项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2011年调查村农户从政府得到的各种补贴达到180.5万元,占种植业收入15.
4%,比上年的169.7万元增加10.8万元,增长6.4%。从农户得到的补贴构成看:
生产资料涨价综合补贴56.1万元,占各种补贴的31.1%,比上年53.4万元增加
2.7万元,增长5.1%;粮食生产直接补贴37.8万元,占各种补贴的20.9%,比上年
36.6万元增加1.2万元,增长3.3%;良种补贴9.96万元,占各种补贴的5.5%,比
上年10.2万元减少0.2万元,下降2.0%;大型农机具购买补贴4.3万元,占各种
补贴的2.4%,比上年4.1万元增加0.2万元,增长4.9%。
五、依靠科技服务提高农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省已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核心,以
省市县农业推广中心为主体,覆盖全省、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开发和推
广体系。
(一)在粮食生产环节,应充分利用大学与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加强广泛合
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三)农户粮食产量提高“垦区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在地海伦市大规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
这个市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达6.6万亩,年种植3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54户,亩
纯效益都在260元以上。总结我省海伦市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解决流转出土地农民的
养老保险、进城就业等实际问题。
(二)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规范引导。要加强对种粮大户的培训,实现种粮大
户从技术、信息和产销服务等层面向广大农户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进行标准化
和专用品种生产,既保证种粮大户粮食的销售,也为农业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
的原料。
七、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我省已经实现了农业、水利、畜牧、水产综合技术推广机构普及到乡,
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网络,技术推广手段、服务机构设施基本完备。这些
服务机构和体系主要服务功能是:
(一)开展销售服务。主要是建立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鼓
励和支持各类中介组织、企业和集体,积极开展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销售活
动,拓宽粮食销售渠道。
(二)开展信息服务。重点是提供生产项目、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产品销售
等方面的信息。
(三)开展农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用物资,特别是化肥、柴油等乱涨价的
问题,保护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特色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结构,提高粮食
生产的比较效益。
(五)贷款服务。争取提供更多的资金尤其是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使农民
低成本地上一些种植新项目,加快自我增收、自我致富的步伐。
八、不断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我省农业生产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种粮收入构成农民纯收入的绝大部
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粮食种植收入的稳定及增长对确保农民获得基本
生活收入意义重大,具有收入稳定器的作用。2011年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民
人均家庭经营收入6731.8元,家庭经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为69.1%。家庭
经营收入显著增长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增收贡献率62%。粮食
生产是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农业收入572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篇10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主要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如今已经接近或创下历史高位。全球粮价飙升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随着人口规模扩大、粮食需求激增以及市场投机行为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粮食稀缺性逐渐显现。鉴于当前全球粮食供需结构趋向紧张,因此预计未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自2000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最近三年全球粮价更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世界银行在新的报告中提到,全球粮食价格过去一年已上升29%之多,且距离2008年的历史巅峰高点仅差3%。粮价的快速走高给世界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而总结当前粮食价格上涨因素,与下面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经济发展带动粮食市场需求大幅提升。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全球粮食消费跨越式的发展。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10%,每年带动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超过10%。英国《经济学家》预测,今后10年,亚非拉三大洲经济仍将呈现“八、五、六”增长格局。而随着这些国家社会环境和收入的改善,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也由过去对谷物的单一需求,转向对肉食、蛋、奶等多样化的转变,这也需要消耗更多粮食,带动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
而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食品消费需求,发达国家扩大粮食工业用途,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的供需失衡。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升,导致生物能源使用量激增。而传统粮食生产强国,更是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美国是目前燃料乙醇的最大生产国,每年要消耗20%左右的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欧盟计划到2020年将生物质能源的使用量的比重提高到所有能源的10%。2010年全球生物乙醇的使用量达到40亿加仑,到2020年可能超过95亿加仑。鉴于生物能源的应用前景,未来将继续消耗掉大量粮食,必将人为地造成全球性的“粮食短缺”,成为推动未来全球粮食价格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粮食减产成为推动价格走高的另一原因。由于全球气候条件恶化,近年来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发生,世界各地接连出现诸如洪灾、干旱、冷冻、飓风等灾害性天气。而对于大多数农业生产国,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生产格局。自2010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低温、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去年俄罗斯历史罕见干旱尚未走远。在澳大利亚,肆虐该国的洪水和飓风又严重影响了其小麦产量。而中国国内气候条件也出现异常,目前中国北方粮食产区正连续三个多月遭受着严重的干旱,引发了人们对其冬小麦产量的担忧。
还有就是全球气候异常,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造成灾难性的冲击。在地球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可能更加频繁。而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农业投资不足以及过度使用化学肥料的问题,粮食生产潜力较为有限。加上城市化加快,全球可用耕地大幅减少,粮食产量增速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这可能继续导致世界粮食供需格局从供过于求向供不应求转变,粮食的稀缺性逐渐显现,造成价格长期易涨难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