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范文

时间:2023-03-16 01: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朗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朗读

篇1

[关键词]:拼音文字 晨读 录音 Chant 朗读热情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根据拼音写出单词,是拼音文字的一个特点,要让一个外语学习者掌握这一技能重视早读,显得尤为重要。朗读是学习英语所必须把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说好英语的前提。《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值得重视。朗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发音标准、朗读流畅是运用英语进行一种基本技能。《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能做什么"的要求中具体描述了读的基本技能的操作性要求,即"能正确朗读所学句子、短文或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尽管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是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能说单词,能流利地和教师进行简单的对话,但翻开课本却不知从哪儿读起,更不知怎样读。

(二)教师板书的独立的单词、句子,学生能熟练认读,但这些单词、句子融入对话、短文中,学生要认读就有些难度,造成朗读不流畅。

(三)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分句朗读,而是滑句,吐字不清,不负责任地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

(四)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顿着读,或朗读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也无轻重音之分,混着读。特别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明显拖音,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发现目前小学生在英语朗读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小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也非常不利,因此,加强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1) 培养学生晨读的习惯。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前摄作用和后摄作用对于人的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读中教师可以选音准好的学生带读,也可以自己示范。日结越累,学生的语感和拼读能力都不可以小觑。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我体会到学语言与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早晨一起床,学生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可见,英语语感的增强和朗读是分不开的。

(2)小组学习法。

为后进生创造朗读环境。英语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采用"同伴互助法",后进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语音语感很好的学生,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帮助,纠正发音,使他们的效率达到最高。就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同桌"互帮"提意见,时间长了,朗读水平均见长。同学之间让他们更加没有生疏感,敢于开口。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对后进生的辅导。后进生大多朗读有困难,帮助他们纠正错音,对个别难读的句子,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我的班级采用了"一帮一"朗读法,后进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语音语感很好的学生,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就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同桌"互帮"提意见,时间长了,朗读水平均见长。

(3)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激发小学生对英语朗读的热情是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首要一步。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教师的良好示范,英语教师的朗读水平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深情并貌的朗读会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二、多种形式的课堂朗读训练,不要将课堂的英语朗读仅仅当作检查小学生是否完成朗读任务的手段,而是要采用形式丰富的朗读,如:分角色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愿望。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例如:开展朗读比赛,在班级中设立"英语朗读明星"等,本学期我在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每月开展一次"英文朗读比赛",评选出"英语朗读明星",将照片帖在英语角里。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学生们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课内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a)大声读。小学生对语音比较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听标准的英语,并要求他们模仿并大声的朗读,以学会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

(b)跟录音读。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

(c)用"心"读。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

(d)及时读。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

篇2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第三,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四,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使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只要达到了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二是讲中范读,三是讲后范读。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

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转贴于

五、注重“评读”,让学生在读中求新

虽然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即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再请其他同学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学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六、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一旦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自然会读得更精彩。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更高。

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篇3

“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好古诗有助于学生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和语文素养。学好古诗,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才能彰显古诗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领悟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了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等要求。这足以表明感情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告诉我们:通过感情朗读能充分发挥古诗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通过感情朗读,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古诗以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为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当代小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有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重字词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有些重视朗读教学的教师也往往为读而读:或忽视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或忽略示范的引领和评价的促进;或太过于重形式,或太过于重技巧,甚至是没有理解基础的为“感情”而感情朗读。这样的朗读教学将导致学生对古诗理解不透彻,体验不到位,感悟不深刻。学生享受不到审美乐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古诗的学习兴趣。

一、扫清障碍,反复练习,循序渐进

正确、流利是感情朗读的基础。小学生的朗读都要经历从不完全正确到正确、不太通顺到通顺、流利的过程。只有读得正确、流利,才能从读得比较平淡上升到读出感情。所以,朗读教学的初读阶段应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切实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对照注释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明白题目的意思,读懂大致的文义;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出诗句的节奏,注意朗读时语调的变化;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集中扫清障碍,读通全诗。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向教师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法、读的重点、读的节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定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读正确,读流利。

二、创设情境,读悟结合,相得益彰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要朗读出古诗的感情,必须在理解诗意、领悟诗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语调。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达了极其深刻的内涵,小学生在理解上不易深入,特别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与古诗相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地去体验、感受诗的内在情感。

1、通过对话创设情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教学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因而用得最多的情境创设方式,也是最考验教师文化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方式之一。要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的背景资料。我们把诗歌的写作背景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者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在他们脑海中生发美的意象,把他们带入美的意境。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纳兰性德《长相思》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他用充满激情、磁性的语言创设了诗意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思乡的情绪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淡淡的乡愁,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教学过程中,他还通过对话和追问,让学生想象诗人“身在何方?”,“心在何处?”,让学生感受到了“身”“心”分离的痛苦,感悟到了“聒碎乡心”的凄惨。学生深深地沉浸于文本之中,与诗人同欢乐,共悲伤。

2、通过音乐创设情境。在古诗教学中,借助音乐能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内容,创设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如笔者在教学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采用了在陈小奇作词作曲、吴涤清演唱的《烟花三月》的“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的歌声中导入新课,教学之中配以古筝曲《高山流水》作朗读的背景音乐,在乐曲声中学生感知诗人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体会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结束时再以“你听,诗人至今还在黄鹤楼上吟唱着”引导学生回到《烟花三月》的歌声中,让学生久久沉浸在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和深深思念的浓情之中。动人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琅琅的书声,回响在教室里,回荡在学生耳边,余音绕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情趣。

3、通过图画创设情境。古诗描绘的情景或构造的意境大多具有画的色彩美、结构美和意境美等,有的古诗本身就是一幅画面优美、意境深邃的图画。用现代语言常常不能完全表现出其画面的优美、意境的深邃,甚至会削弱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能根据诗的内容用合适的动画、图片或学生亲自动手画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很难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峻洁清冷”的意境,难以深入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出示例如《华三川唐人诗意图》那样的写意画或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就会更直观、更形象,就更能读出那种“感觉”和“味道”来。还可以利用动画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古诗动态的美。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师用动画展现瀑布飞流直下、诗人“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感悟瀑布的壮美和作者恋恋不舍的内心世界。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时再引导学生诵读诗句,自然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范读引领,评价促进,激发兴趣

古诗平仄交错,跌宕起伏,具有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或低回婉转,或高亢激昂。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紧扣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学生合作朗读。师:“故人西辞--”,生接:“黄鹤楼”。师:“烟花三月--”,生答:“下扬州”…师生交换再读。由于教师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感情朗读,做到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接读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者的读法。在一唱一和之中,古诗语言的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和韵味就呈现出来了。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对学生朗读中的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控制等及时给予提醒或肯定。如是否“字正腔圆”、是否“有板有眼”、是否读出了“感觉”、读出了“味道”等等。积极的发展性评价不但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满足了学生朗读学习的成就感,将会促进学生朗读激情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学古诗感情朗读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坚持从正确、流利到有感情朗读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情境创设,注重读悟结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感悟、体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古诗感情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助于顺利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目标,从而使祖国优秀文化彰显魅力,传承千秋。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一、激发朗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内在的动力。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有许多课文故事性较强,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在配有连环画式的插图,这就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学生们被优美的意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其次,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进行课堂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文中聪明的乌鸦,可爱的小猴,勤学的小白兔,都是他们乐于与表演的对象。这些形象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如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戴上各自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他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再者,我班每周还进行“朗读”、“背诵”等比赛活动,有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给学生的朗读、背诵打分,发现好的及时表扬,在班内形成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机制。还为学生朗读进行录音,让他们自己听自己的朗读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精心指导朗读

朗读,对学生来讲,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教师来讲,是一种重要

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朗读。首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的念头。这是老师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注重教会朗读方法

掌握朗读技巧是实现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收效很大。

(1).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这是朗读的起码要求。

(2).确定朗读的重音。朗读时为实现朗读目的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强调突出某些词语。如《秋天》片段:“天那么高,那么蓝”,重音落在“高”和“蓝”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重音落在“蓝“和”“白”上。“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重音落在“黄”上。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又是秋天的特征,朗读时适当予以强调,好像用声音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秋天写意图,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3).适当的节奏。言语表达上的轻重缓急、快慢等形成就是节奏。如《乌鸦喝水》一文中“瓶子里有水”,朗读此句时要显示惊喜和欢跃,正是这五个字包含的内容,才有可能使乌鸦摆脱口渴之苦。读时节奏要快些,说明乌鸦看见瓶子及发现瓶中有水的视觉的连贯性,以及乌鸦当时的急切心情,“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里。”此时乌鸦满怀着对成功的憧憬,故此举要用充满希望的口气放慢语速去朗读。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被乌鸦急切的心与关注的神所感染。

(4).语调的处理。语调就是声音的抑阳顿挫,它以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为依据,和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调。语调主要有四种:平直调(陈述句一般都读此调)、上扬调(疑问句和部分感叹句一般读此调)、曲折调(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等)、降抑调(表示肯定、坚决自信话语结束等)。恰当的处理语调,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如《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发现了水后,情绪正处于兴奋之中,却又被新的烦恼所困扰,一个转折词“可是”显示出乌鸦的心绪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乌鸦的失望和焦虑正包含在“可是”之中,故朗读此句时,需要降调处理。而下文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水”使得乌鸦的失望和焦虑的情绪逐步加深。所以朗读时,语调应渐显上扬之势。“怎么办呢?”乌鸦自问,朗读时可用曲折掉。这样就将一只急于解渴而又不知所措的乌鸦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重视朗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3-01

语言学习是识字、读书、写文章的过程,识字是朗读的基础,而朗读又是进一步提高说和写质量的基础;语言可用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声音的配合下,通过眼、口、耳同时并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字、词、句的结构,还可以举一反三,扩大知识视野,强化语感,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声情并茂,规范标准的朗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通过标准化的朗读字母、单词、句子并反复训练,打好语音基础,会使学生一辈子受用无穷,可见英语教学中朗读教学在起始阶段举足轻重,适时、恰当的运用朗读教学技巧,对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极有帮助的;语言学家认为,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过程,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1.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当然还可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录音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单词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同时,教师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跟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另外,笔者在实践中还经常让学生闭眼听录音,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单词的发音,单词连读时出现的爆破,连读等较难的语音现象上,为学生的模仿跟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手段。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乐于朗读。如在教学BookⅣUnit 4 It's warm today。 Part B Let's learn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新授单词时先采用听录音跟读,操练时采取开火车朗读(在开火车朗读的过程开展各组之间的竞赛),并且发现语音语调特别好的同学让其进行领读。在单词教学完毕后,可以为巩固操练所学单词句型教师出示自编的chant,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Sunny, sunny, It's sunny.It's sunny in Singpore.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Cloudy cloudy, It's cloudy.It's cloudy in Sydend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indy, windy, It's windy.It's windy in Beijing.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Rainy, Rainy, It's rainy.It's rainy in London.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Snowy, snowy, It's snowy.It's snowy in Moscow.

由于chant的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所以学生乐读,并乐于表现。教师领读几遍后便有学生要求表演。在教学对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如不同年龄的人物用不同的声音来读,不同人物的性格用不同的语速来读)、感情读(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悲伤的,兴奋的,快乐的,愤怒的等等),比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接龙读等。一单元结束后还可开展"我是小小主持人""英语演讲比赛""最佳模仿秀""最佳表演秀"等活动。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在丰富多彩的训练中增强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和信心。

3.加强朗读训练,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篇6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方法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随着讨论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的提倡,随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呼吁,教师们开始追求学生个性化朗读,主张让学生自由读,有个性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甚至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指导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交给学生方法

也许,老师们会质疑,指导学生阅读,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如果是这样理解就错了,虽然新课标倡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摒弃讲授式的教学,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也许会有老师担心,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会枯燥无味。没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二年级,要跟读范读为主,个别指导时要明确一些。如:“笑着读”,“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到了中高年级,再渗透一些技巧。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朗读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朗读。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朗读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朗读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五、提供足够交流空间

篇7

1.牢固掌握汉语拼音,做好朗读准备

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学生识字,阅读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扎实抓好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好汉语拼音。可针对拼音字母的特点,多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采用儿歌、童谣、手势等形式,把抽象的拼音字母形象化,趣味化。

2.正确处理语言单位,清除朗读障碍

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朗读指导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其次,建立平等和谐的气氛,激发朗读兴趣。要把自己和学生摆放在相同的位置,和孩子们一同朗读课文。老师首先要范读,让学生当听众,给老师的朗读予以评价。看老师是否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接着可以同桌间、好朋友之间相互读,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

3.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拓宽朗读道路

读懂课文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去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为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的设计,要紧扣重点。如《灰雀》一文可以围绕“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优秀品质?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列宁是个爱鸟的人,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像“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的谷粒。”“列宁把周围的树林找遍了”等依据来;也有人认为列宁很喜欢这个小男孩,在知道小男孩捉走了他心爱的灰雀以后也没有责怪他,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以后也没再问他。他怕伤害了小男孩的自尊心。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很自觉的融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入情入味了。

4.全面激发学生情感,推进朗读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4

不论心理学还是教育学在对小学阶段的最基本的认知上,都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点是比较低的,但是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且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较为明显的。朗读教学也有其自身规律,朗读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要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和形式适当的对小学生加以影响,只有结合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

一、第一阶段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办法

第一学段主要是指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二年级。这一时间段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广度不大,稳定性不强。上课时,对于他们的管理就主要集中在纪律和习惯两个方面。这个时间段的小学生容易理解一些具体的、存在的事物,对抽象的、模糊的事物没有理解力。他们对老师的话就当成最简单直接的命令,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老师给他们创设的具体的情景,并由此展开联想,具体到生活事物。

这一阶段一、二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为主。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简单事物或者常见事物,也更容易被那些具体的、实在的事务所吸引。那么就针对这一时间段的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时候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之中适当地给以帮助和鼓励。例如我在指导二年级同学朗读古诗的时候,开始同学便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当我说到需要一两个人起来大声朗读的时候,全班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我随机抽了两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了古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两位同学被我略带消极的点评过后显得很悲观,全班同学的气氛也显得很低沉。我见势头不妙,便转换了语气,开始试着说刚才两位同学的优点,读得很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就像一个公主遇见了王子,才般配,才合m。而不是像公主和小矮人一样,好的好,不好的一点也不好,这样不搭配,不好。终于在我说完之后,同学们的朗读热情又回来了,因此,掌握学生心理也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备的技能。支持和鼓励是对孩子心理最大的肯定。

而且这一学习阶段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儿童诗歌、寓言等此类文学形式,内容浅显易懂、形式较为容易,语言简洁通俗比较容易朗读。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提高其语文朗读兴趣,就需要老师主导创设情境,选用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简单的情境,将学生代入其中,培养朗读爱好、提高朗读兴趣。具体到方法,就是语文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平时的课余爱好,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接受的、喜爱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课堂创设情境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创设一些难度大、不易理解的例子,这样就算是教学设计近乎完美,其可操作性和实际课堂效果也会和计划背道而驰。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到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一课的时候,因为其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字句,使得学生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他要带给我们的启示,能真正将其作为朗读教材的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就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学安排和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二、第二阶段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办法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第一阶段有了许多成熟的地方,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有意注意的能力在迅速发展,开始在他们的注意当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注意时间延长,广度扩大,使得自己也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这也使得他们容易接受简单事物或者常见事物,也有足够的身体和心理条件接受一些抽象的、不具体、不常见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伴随着自己的一些思考。这也使得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他们朗读的技巧,还要注意在教会他们朗读的过程当中对其适当加以思考的引导,甚至促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教育大纲的目标,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达到一个新水平。而在这其中,阅读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见教育的一些问题。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导者,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第二阶段的学习文本如写人物、写事物,写景色的记叙文,该类文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篇幅长短、主旨意义、社会概括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改变。文体比较特殊的寓言和成语故事,其形式和内容都值得语文教师仔细揣摩。对于这些较为复杂且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看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一起对寓言和成语故事展开讨论,归纳各自的特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朗读的理解。

三、第三阶段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办法

第一学段的文章,主要是从孩子的视角,浅显的表达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比如对春雨的喜爱、对校园、对生活的热爱等。这就注定这些课文在朗读时应注意朗读的表现力,教师可以简单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增加或者重温感觉体验,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形象的朗读环境,来达到学生朗读兴趣的提高。第二学段出现的文本形式有变化,尤其是叙事类文体有明显的变化,这一学段的课文通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构紧密、内容真实。这时候强烈的感情投入和表现力就显得多余了,而主要是以感情基调的理解为主。第三学段的课文的生僻词汇、语言表达、感情变化、社会意蕴都比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段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社会阅历和情感体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此时朗读指导应与教师的精讲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深刻、理解透彻、读得真切、实在。

篇9

首先,要读好,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加之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朗读预习,在课堂上再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最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其次,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朦胧的情感之纱。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再次,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渲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篇10

关键词:角色朗读;看图朗读;提高朗读;创设情境;体验交融

【中图分类号】G620

没有激情朗读的语文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没有让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语文教学只有让体验式朗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组织指导分角色朗读,让真情再现

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能在欢快活跃的学习气氛中让学生更深刻地分析理解阅读内容,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狼和小羊》一文中主要角色有两个:狼、小羊。在朗读指导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做好铺垫工作,进行角色个性分析,让学生总结狼和小羊的性格特征。狼——凶残而狡猾,蛮不讲理;小羊——善良而温和,软弱可怜。再回到教材的具体内容,这铺垫过程,使学生将两个角色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在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烙印,然后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先结合狼和小羊的形象和个性特征,体会两者对话的语气和语调,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特长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进行朗读,全体学生朗读热情高涨,从本质领会狼和小羊的外貌形象、性格个性和心理特征,真正体现了“形”与“神”的统一。

二、组织指导看图朗读,让学生参与在画中

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插图,教师适时利用插图巧妙配合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图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和审美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乌鸦喝不着水”的部分是朗读训练的难点,朗读指导中,我让全体学生认真看图,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瓶子?里边有多少水呢?学生马上举手:这个瓶子较高,瓶口很小,里边已没有多少水了,继而体会乌鸦口渴了,急着要喝水,而喝水遇到困难时的着急心情。朗读时,急、促、快的语气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三、组织指导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提高朗读艺术水平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课文角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会课文角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技能。如,在教学《倔强的小》时,我设置了课文场景,再现途中艰苦岁月场面,让学生表演朗读。结果,小与老之间的故事让全场师生热泪盈眶。不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升华了情感,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不同的想象时空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更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感悟课文情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教师有意创设情境,根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根据内容表现的故事情节或场景,掌握朗读的轻、慢、柔、重、急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含义。

五、组织指导配乐朗读,体验语言与音乐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