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检查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6 09: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监督检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当前财政工作创新改革的关键阶段,监督检查工作受到了社会各领域的普遍关注。因此,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提升财政监督工作运行质量的具体策略,是很多财政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缺乏协调性从目前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运行情况来看,很多基础性监督性质的工作对于监督检查效率的影响性因素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调控监督检查方案的有效关注,无法在全局管理理念树立方面取得进展,也使得财政监督工作的内部思想难以得到有效的统一。一些财政监督人员缺乏对检查工作细节的有效分析,导致监督检查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工作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设计,难以为检查机构主导性作用的有效开发提供帮助,也使得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无法在机构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对财政工作的督查。部分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在进行基础性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各部门的设计情况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关注,导致监督检查工作的设计和运行难以保证与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一些财政监督检查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有效分析,尤其对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所需的审批权限缺乏有效的关注,无法在协调机制的帮助之下,实现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灵活调整。
(二)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组建质量较差机构的组织建设对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运行质量影响较大。但是目前,一些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内部协调工作机制的建设情况缺乏有效的研究,尤其对于职责划分情况的考察不够详细,没能结合财政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机构的权责方案设计,有可能在具体执行财政监管工作的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冲突。部分财政监督措施的设计对于审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监督工作具体运行流程的重视,导致审批方案的构建无法为监督工作中各项问题的识别提供有力支持。一些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对于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缺乏有效的判断,尤其对于财政工作相关决策在权力层面得到的支持缺乏精准的判断,无法保证监督检查工作在改进违法违规问题方面具备足够的力度,也使得财政拨款可能出现的损失无法得到有效的弥补。
(三)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设置缺乏合理性目前,一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人员,缺乏对监督审核工作运行条件的关注,尤其对于财政监督工作的运行过程中的各方面需求缺乏有效的认知,不利于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合理设计。部分财政监督检查关口存在设置情况过于滞后的问题,尤其对于预算审批工作的各方面影响缺乏有效的预测,最终导致审批工作的设置难以与财政工作机构的精准结合之下,实现对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正确设计。
(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未得到充分关注从当前财政资金检查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检查人员具备对工作效率的关注,但对影响自身工作效率的各方面因素缺乏深入的分析,尤其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方面需求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在资金应用效益分析方面取得进展,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策略的制定难以在凸显出自身价值的情况下,为监督检查工作的改进提供支持。部分监督检查人员在缺乏对财政资金应用效益判断的情况下,简单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监督有效性方面,对监督工作效率的作用缺乏有效的认知,导致过于严格的监督检查工作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不利于财政资金应用价值的全面改良。
二、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率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协调水平财务监督检查人员需要加强对检查工作运行途径的关注,尤其要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传统理念进行创新处置,使繁杂的监督检查基础性工作能够在理念得到创新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财政工作的创新处置需要,为监督检查工作机构作用的完整发挥提供帮助。要加强对监督检查机制建设过程中,协调性业务的关注,并对监督检查机制所需要获得的配合进行分析,使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可以凭借机构的创新设计,更好的提升监督工作中各项资源的协调应用水平,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高质量运行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监督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各方面职责体系建设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落实条件进行分析,使财务工作的实施可以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协调之下,得到充分有效的督查控制。监督检查关注计划的制定必须加强对监督检查机构现有资源的重视,并在协调策略设计之后,进行审批策略的设计,使监督检查工作的协调机制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提升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组建质量财政监督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机构优化组建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使财政监督检查措施的制定能够精准完整的适应财政性质工作创新运行的实际需要,为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建设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要强化对内部协调工作机制运行特征的关注,尤其要对职责划分工作的关联因素进行精准考察,以此保证机构可以逐渐的凭借权责体系的精准设计,更好的提升财政监督工作运行质量。要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过程的研究,尤其要对机构内部可能存在的内部冲突进行预测,使团队内部各个工作人员具体的职责内容和权力范围都可以得到精细化设计,避免内部矛盾影响财政监督工作的运行水平。要加强对监督工作流程特点的重视,尤其要对审批性质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保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适应财政工作决策体系建设需要,为监督性质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违规违纪性质问题处理有效性的重视,并从机构设计的角度,对可能影响财政监督工作运行质量的因素予以明确,更好的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运行水平。
(三)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设置合理性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设置工作一定要对财政监督具体工作的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尤其要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运转形式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以此保证财政监督检查关口的设计能够与财政工作的创新需求相适应。要尽可能使用检查关口前移的方式进行监督工作的调整,尤其要对事前监督在成本节约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开发,使检查关口的设置可以为财政监督工作的全面改进提供帮助。
(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价值认知水平财政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财政监督检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结合财政资金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资金使用策略的设计,使更多与财政资金应用需求相关的策略,能够在资金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明确的情况下加以处置,更好的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设计合理性。财政监督检查人员不仅要对自身工作的精准性具备足够的了解,还必须对过于严格监督可能对财政资金应用效率形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制度得到更加合理的把控。
篇2
今年,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统筹兼顾”的原则,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本年共组织检查人员人次,组成个检查组,对部门单位进行检查,较好地规范了财经秩序,净化了经济环境,充分展示了财政监督工作在维护财经法纪、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中的作用,也充分展示了广大财政监督干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总结一下,特点有:
(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07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
(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每次内审后局领导都要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做到监督精细化。在监督手段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工作,如我们采取了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召集业务机构兼职内审员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等。在内部监督检查成果的利用上,建立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财政监督的面窄,体系不够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有差距,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将在市委市府和济南市局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按“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一”是以人为本,在监督理念、方式、手段上体现人本思想;在监督内容上体现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加大对“新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方面的监督力度。
“二”是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对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规范政策执行行为,加强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点支出的监督。二是加强对土地收入的监督,检查土地征用是否符合规定,收支是否纳入预算,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三性检查,即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监督。
篇3
(一)完善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大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机构组织协调和业务科室(中心)的日常监督职能作用,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运行的全过程监控。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财政内部监督层次,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以及财政政策执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全方位监督,形成稳定长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3.积极探索建立监督检查结果运用机制,逐步将监督检查结果纳入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突出监督重点
1.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影响程度高、资金规模大、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的检查。
2.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低保救助、支农惠农、统筹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民生社会事业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控,重点检查面达到本部门有预算管理职能的机构数量的30%,三年轮查一遍,努力实现对本部门财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3.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积极探索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4.总结经验,继续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检查的深度上下功夫,严把检查质量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工作措施
1.健全监管制度,实现内审工作制度化。完善区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建立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检查专题报告制度,确保财政监管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依法监督,按程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责任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责任人员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触犯刑律的,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篇4
一、20*年财政监督工作完成情况回顾
按照省厅、市局关于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布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了20*年工作计划,按照计划,20*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七项工作任务:一是开展了《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是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和会计机构岗位设置情况的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发现,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共有72名财务人员无证上岗,有10余个单位的财务岗位职责不清,主要表现是会计和出纳员由一人承担,对此,我们已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处理;二是较好地完成了执罚单位罚没情况的检查工作。鉴于我区的特殊情况,不少单位区划调整后已经上划,但罚没票据仍在我区领取,部分单位的罚没款仍然入到区级国库,而财务则归上级垂直管理,造成有些执罚单位的罚没管理比较混乱。为此,我们会同预算科对全区20多个执罚单位的罚没情况进行了清理检查,共查出罚没违纪案件20多起,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理,罚没款上缴国库10余万元;三是结合《会计法》执行和罚没情况的检查,开展了其他综合性检查工作。在对《会计法》执行情况和罚没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我们还对相关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财政分成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一并进行了综合性检查,共查出违纪案件20多起,我们现已对部分违纪单位进行了处理,余下的将于今年春季进行处理;四是配合省财政监督局检查组完成了劳动再就业、阳光工程和生态省建设资金的检查工作。一方面我们抽调专人参加省检查组赴其他地区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于来双检查组,我们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和对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由于措施得力,考虑周到,这项工作得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五是配合市财政监督局检查组较好地完成了市级收入的检查工作;六是开展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品的税源调查工作。按照市局的布置,对我区的三个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重点产品企业各个税种的税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把相关数据和文字说明及时准确地上报市局;七是完成了20*年度专项资金争取情况的调查及考核工作。该项工作涉及到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的荣誉和经济利益,因而我们把这项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在调查过程中,还是在数字的统计、确定上,都要求精益求精,准确再准确,不敢有丝毫马虎,并在财政局其他科室的协助下,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情况和数据上报财政局和区政府。
二、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财政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机构建设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关键。几年来,在财政监督机构的建设上,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对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需要,*区于20*年7月份成立财政监督检查局,并且为了加强监督职能、加大检查力度,经区编委会同意,把财政监督检查局直接定格为副处级单位,为隶属财政局的二级局,由财政局主管领导兼任局长,独立行使财政监督检查职能。队伍建设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保证,财政监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这就决定了财政监督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全面熟悉财税业务,熟练掌握各种财经政策、法规和检查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因此,财政监督检查局成立后,从财政局相关科室和基层财政所选拔5名思想过硬、作风踏实、业务功底深厚、工作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财政监督局。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后,我们着手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一抓制度建设。按照《吉林省财政监督条例》的相关内容,我们先后制定了《财政监督局工作职责》、《财政监督工作纪律》、《重大案件汇报制度》、《追踪问效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工作当中有章可循;二抓作风建设。要求财政监督工作人员既要踏实工作更要廉洁自律,决不吃请、不收礼;三抓素质建设。首先建立了学习制度,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财会业务知识,学习财政监督操作规程,并由有经验的同志言传身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抓队伍建设,财政监督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除一名老同志外,其他几名同志都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两名同志分别取得初级会计师和会计师资格,一名同志还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更好地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不断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财政监督职能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区级财政监督工作更是遇到诸多困难,因而,强化区级财政监督职能势在必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着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尽量避免违纪现象发生。去年我们利用培训会议,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了宣传和培训,对林业局等遵守财经纪律、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的单位进行了表彰;二是多方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20*年我们同区纪委联合开展了清理整治“小金库”活动,共查出违纪案件10余起,收缴入库12万元,对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部门、单位已申请法院执行局做好强制执行的准备工作;三是争得多方协助,提高工作效率,在几年来的各项检查工作当中,正是由于我们争得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例如在20*年的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区财政局的预算科、会计科、企财科、农财科、行财科、社保科、综合科等科室在人力和其他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努力拓宽财政监督领域。财政监督范围涉及所有财政管理事项,在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领域有一个逐步拓宽的过程。在20*年财政监督局成立之初,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的简单检查和处理上。20*年把税收监管纳入了财政监督工作,对10余户各类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了抽查,补缴税款20余万元。20*年按照区财政局的布署和安排,又把多项财政综合性工作交由财政监督局办理,例如:区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完成财税工作的考核、专项资金争取情况的考核、财会工作先进单位推荐、评比等工作。
(四)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是等着违纪问题出现才去处理,而是把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二是注重做好被检查单位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正确理解,消除误解和抵触情绪,从自身找原因,积极配合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五)搞好财政监督工作理论研究。在认真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探索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同时,对监督检查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几年来,完成了多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课题,获得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励,其中我局撰写的题为《关于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的思考》一文,被收录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会计监督与管理实务全书》中。
三、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关键。在财政监督工作中,必须紧紧依靠领导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工作中凡涉及重大问题,我们都及时向财政局主管领导、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局领导对财政监督工作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20*年的税源调查工作中,局领导把这项工作向区领导做了汇报,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区税源调查工作大会,由常务副区长讲话部署,财政监督局牵头,国税、地税、工商、公安、各乡镇(街道)协助配合,发挥各自优势,较好地完成了税源调查工作任务,取得了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进一步理顺区乡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按照这个意见,对各个乡镇(街道)财政所长、预算会计实行委派,这对于理顺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区乡干部工资同步发放,解决拖欠乡镇干部工资等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年度专项资金争取情况考核工作中,区财政局主要领导亲自布置、指导工作,重要事项亲自抓,区长亲自听取汇报并做重要指示,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才使各项财政监督工作高效顺利完成,离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财政监督工作举步维艰。
(二)建设高素质的财政监督干部队伍,是完成财政监督工作的保证。目前,我区财政监督局人员配备齐全,年纪结构合理,业务能力搭配得当,并且这支队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已基本适应我区财政监督工作的需要,工作中,大家通力协作,团结备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保障。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既涉及被检单位、相关合作部门,还涉及财政局内部科室,只有理顺、协调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财政监督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否则就会走许多弯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注重与被检单位的沟通,做好被检单位的思想工作,争得被检单位的理解;二是搞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公、检、法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协助配合既能加大财政监督的执法力度,又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三是争得财政局内部科室的协助与支持,财政局的其他业务科室是财政管理的职能科室,可以说其工作人员都是财政管理的专业人士,对相关部门、单位的财务状况的了解比较透彻,如果争得这些科室的支持和协助,不仅壮大充实了财政监督工作的队伍,面且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篇5
针对财政管理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规定,特别是明确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理处罚依据,增强财政执法的可操作性。比如,进一步加快《预算法》的修订进程,全面梳理总结部门预算改革成效,将其上升到法律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责。
提升现行法规制度之间的协调性
着力理顺财政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准则之间对相关问题规定的差异性,力争实现对同一财政财务事项规定的一致性,解决当前财政执法过程遇到的执法依据不统一的困难。
进一步健全审理工作体系,构建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审理工作是整个财政监督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其工作运行机制必须服从和适应于财政监督机制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目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机制的要求,基本构建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并行的监督模式并初见成效。目前,受传统检查型监督的影响,审理工作仍主要着眼于事后专项检查的审理复核,尚未覆盖到事前审核和事中控制环节。从实际工作情况看,事前审核和事中控制在发挥预警评价作用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财政违法行为,需要处理处罚。虽然日常监管工作普遍建立了“初审、复核、终审”的三级复核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第三方”的审理,仍存在潜在的执法风险。因此,应在确保审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按照审理与检查同步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审理工作流程,构建完善的财政监督审理工作机制。
(一)明晰审理职责
重点明晰和理顺财政部门内部相关机构及监督检查岗位和审理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专职监督机构指定内部有关职能科室或人员专门负责审理工作,财政部门法制机构负责行政处罚意见的复核与把关,相关业务机构对审理工作提供业务和政策支持。监督检查人员与审理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并实行回避制度,如审理人员与监督对象或检查人员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创新审理方式
审理工作提前介入,将审理环节嵌入监督检查环节,变事后专项审理为同步审理。在检查组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复核完毕以及财政检查报告形成之后,分别及时进行审理复核,提出审理意见,加强对监督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扩大审理范围
在确保专项检查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把审理工作渗透于日常监管工作之中,把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纳入审理范围,提高日常监督过程中的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进一步明确审理工作重点,提高审理工作效率
财政监督审理不是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简单复制和重复,而是着眼于保障监督检查工作质量的进一步复核,确保实现“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恰当”的工作目标。从工作实践看,尽管审理内容较多,但概括起来审理工作主要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两个方面。只要把握审理工作重点,处理好与检查工作的关系,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程序性审核方面
重点审核检查组人员组成、财政检查通知书送达、征求监督对象意见以及对监督对象提出的异议是否逐项认定并说明理由和依据等,从而确保执法程序规范、合法。
(二)实质性审核方面
注重执法主体合法性审核,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幅度与范围行使财政执法权,在查处财政违法行为中发现的属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工商行政管理、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移交相关部门。注重监督检查证据的充分性审核,着重审核财政监督工作底稿的合法性、真实性和相关性,确保准确、全面反映财政违法行为。注重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审核,按照上位法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以及“法不涉及既往”等法制原则,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选取最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法律法规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定性。注重处理处罚的科学性审核,在充分分析和考虑财政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危害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审慎使用自由裁量权,实现处理处罚的公平、公正。
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夯实审理工作基础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是做好财政监督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在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监督机构建设和干部队伍培养的前提下,财政监督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大部分专职监督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审理机构,人员较少的也明确了审理岗位。但是,在监督检查任务相对集中、专职监督机构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审理岗位人员往往会承担一些监督检查任务,难以有效实现检查与审理的分离。有的县级财政部门专职监督机构力量薄弱,审理工作往往有名无实。为妥善解决上述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强审理机构建设和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强化审理工作的独立性
专职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检查与审理相分离的原则,设置专门的审理机构或岗位,提高审理工作的独立性。人员较少的专职监督机构,可以实行交叉复核的方式履行审理工作职责。
(二)提升审理工作岗位人员业务能力
篇6
关键词:财政;财政内部监督;财政内部检查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或人员,以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行为、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有关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综合性或专题性检查和监控的经济管理活动。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财政执行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权力分层化、利益多元化、决策分散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从实际出发,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清理、取消各类“小金库”,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和规范政府公共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建立具有“严格的预算、合理的收支、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督”的公共财政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认识财政监督在加强财政管理中的定位,如何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需要;是财政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是一种有目的的预防和纠错活动。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能促进财政职能的高效发挥。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监督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财政目标,履行财政职能,增强部门内部自控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它能确保在履行财政职能和重大决策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二)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有利于财政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即有暴露问题,纠正错误,抑制消极因素的作用,又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弘扬积极因素的作用。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几乎都相对独立管理着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同时,财政管理层次多,资金分配繁杂,面广量大。如果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跟踪不到位,必然会导致管理环节上的疏漏,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只有做好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违法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推动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合理安排和正确使用各项财政资金,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能有效地促进财政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力,在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时,特别是在频繁的财政收支活动中,能否经得住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与考验;能否做到正人先正己,廉洁理财,将直接决定财政工作的质量和财政干部的声誉和形象。通过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在开展监督的同时,强化了廉政勤政意识,从而促进财政系统的廉政建设。
(四)加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
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其实质就是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其本身也是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随着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财政内部监督工作的职能将逐步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整改,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的做法,日趋健全和完善,从而促使财政部门的财政管理行为更加趋于规范。
二、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原则
1、实事求是、依法监督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监督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深入调查研究,熟悉财政内部监督对象的情况及运行特征。②要把握监督的事实材料,做到依据充分。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④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注重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效果,重点克服几种不良倾向:一是要克服指标观念。带指标开展监督工作既会走过场,又会丧失原则,极大程度上损害监督者和监督机关的形象。二是要克服为抢进度而敷衍了事的做法。三是要克服巨细不分、主次不分的检查观念。四是要协调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检查,降低监督工作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优化工作质量的原则。
财政内部监督与检察工作的质量包括:①能否准确地发现被监督者的主要问题。②能否查出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③能否实施全面检查。④能否提出整改的正确意见。通过质量优化,对各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的整体效果。
4、坚持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原则。
主要包括:①完善年初预算方案的核查备案制度。②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③参加重大经济活动预算的监管。④加强对财政收入征缴的源头监管工作。⑤检查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
(二)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就其方法,是依据凭证、账册、报表及相关资料去甄别其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通过这种甄别来了解、确定其财务状况和所要知道的具体事项,进而予以肯定或否定。具体说来,即实施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先进的监管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三)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的内容,即财政部门对本级和下级财政部门所属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由于财政机关是各级政府管理公共资金的职能部门,而各种公共资金的来源渠道、性质和种类、分配和使用等各方面比较繁杂,因此,财政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内容也就相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情况。②本级综合财政预、决算及部门预、决算的编制和批复情况。③本级预算内外收入的征收、监缴情况。④部门和单位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及经费指标的追加、追减
情况。⑤对上级下达和本级预算安排各项专款的项目审查、资金拨付、配套资金安排及使用效益。⑥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⑦干部的离任审计。⑧政府采购。⑨财政部门内部财务收支。⑩其他如本级预算调整,收入退库等方面。
三、创新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工作,努力实现和完善“六个转变”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内部机制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蕴含在公共财政中的“预警、反馈、制裁、督促”的功能越来越显著。财政监督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将主要精力转到依程序协同掌握制度、规则和研究把握政策、规范的大事上来,并加强对财政经济形势和财政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机制,要努力实现和完善“六个转变”,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和内部检查工作在财政工作的各个领域捍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
(一)从注重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转变
财政监督机构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新形势,参与财政重大决策,对整个财政收、支、管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以监督管理为主,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尤其要重点抓好事前监督,只有关口前移,才能未雨绸缪,才能不断规范财政管理,及时查堵漏洞。在对财政资金分配特别是重点专项资金分配上,监督检查机构要派员参与其中,实行跟踪监督,不仅要监督资金拨付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合法合规性,而且还要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
(二)从重分配轻监督向“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转变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者、仲裁者,其基本职责就是“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也可以概括为“分配职责和监督职责”。由此不难看出,监督职责是财政部门一项天然职责,财政内部监督工作要与时俱进的为财政的基本职责站好岗、服好务。
(三)从注重收入监督向收入监督和支出监督并举转变。
相比收入监督而言,财政支出监督在监督层次、力度和深度上要相对弱化、逊色得多。诸如拨“关系款”、“人情款”,在使用上不讲效益,滥支滥用损失浪费等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存在。搞好财政支出监督,就要抓好日常内部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健全支出监督体系。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视角来规范财政支出,严格对财政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分配的用途、拨款程序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将财政支出监督从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向深层次效益性拓展。
(四)从职能交叉、重复检查向职责明确、规范有序转变
实行归口管理制度,即由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归口管理监督检查的计划,实行内外检查工作统一协调、统筹安排、统一处理以及有关的行政处罚等,从而改变从前职能交叉、重复检查的问题,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果,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
(五)从监督与管理脱节向贴紧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转变。
财政监督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督首先必须参与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分配政策、方案的制订,如参与财政体制调整,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等。其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的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包括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从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三是开展财政部门内部的日常监控和集中检查,抓好机关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督查工作。四是结合借鉴对外检查逆向监督财政分配和管理行为,提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的对策、措施。五是将财政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纳入“金财工程”的分系统,贴紧财政管理的全过程,改进财政管理手段,强化财政监督。
(六)从注重对外检查向内外监督检查并重转变
近年来,财政系统内部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增多,违纪金额越来越大,违纪手段越来越隐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资金的审批、投入和使用、收效等流程过程中存在约束力乏力和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问题。可见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政内部监督非常重要。
一国外银行家就银行资金问题说过:“我不怕外面的人来捣乱,我的防备设施足以抵挡外来干扰,我最怕的是内部人员搞破坏,因为内部的破坏是最难发现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牢固建立起内部防火墙。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时暴露问题,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能够及时地挽救一些同志,使他们悬崖勒马。即能使干部队伍更加廉洁自律,又保护了国有资产不受侵吞蚕食。
参考文献:
孙开。论财政法制与财政监管[J].财政问题研究,2003,3.
篇7
[关键词]财政监督;现状;经验;问题;意见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4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财政监督职能日益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财政监督工作正大踏步地前进,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亟须改进的方面。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主要是围绕预算管理而展开的,主要包括:财政支出监督、财政收入监督、金融监督、会计监督、财政内部监督,而我国的财政监督具体手段则包括检查、审核、监控、绩效评价、反馈等。
1 基本经验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在规范经济工作行为、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管理、促进财政改革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分析和总结财政监督工作发展历程,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有以下基本经验值得继续坚持和发展:
(1)必须坚持贯彻于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切实为大局服务。实践证明,财政监督工作只有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学会高位思考,增强宏观意识,从全民族全社会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坚持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之中,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只有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强化事前审核预警、事中跟踪问效、事后监督检查,建立对财政全过程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和规范的财政监督体系,才能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做好财政监督工作需要创新精神,坚持科学的原则、科学的方法。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一直都在不断调整方式和手段,较好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这也确保了财政监督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取得成效。
(4)必须坚持依法监督。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依法财政监督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组成部分,财政监督工作必须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财政监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依法行政,充分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 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财政违法违纪现象却时有发生,特别是预算收入征管环节违法违纪现象日益频繁,在2008年度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审查中发现违规问题40.5亿元,损失浪费问题4.67亿元,分别占财政拨款额的3.5%和0.4%,同时,一些企业大量的偷漏税以及个别单位私设的“小金库”使财政收入遭受巨大的损失,例如2009年济南市审计局在对某单位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一个金额高达300万元的小金库。本文认为,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与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本身的一些缺陷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1)财政监督的范围偏窄,监督的力度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财政监督立法方面的缺失和滞后,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范围并没有达到一致和明确,财政监督法律上的不足使实际监督工作经常面临着无据可依的困境,特别是对于“该不该管”的问题更是模糊,这种监督范围问题在我国表现为“该管的没有管”,即范围偏窄,“重收轻支”、“重专项检查轻全面监督”、“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财政监督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公共财政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特别是我国各地区的地方性财政监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覆盖面,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环节也存在疏忽。
(2)财政监督的方式过于单一化。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但是我国的财政监督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水平,即多采用单一的事后监督的方式,而忽略了财政监督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这种事前、事中监督少,事后监督多的方式往往使得很多违法违纪的行为都在既成事实之后才被发现,造成了财政监督工作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虽然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监督工作的过度滞后使得财政监督的效果并不理想。
(3)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不健全,配套法律缺失。我国目前财政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包括两类:①《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财政监督问题的专门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它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都不够充分,专门性不强,不能完全适应财政监督的特殊需要。②财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制度,例如《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普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规定缺乏统一性等问题。所以,从总体上讲,财政监督工作法律依据不充足,强制力较弱。
3 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目前财政监督工作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又比对了世界各国的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先进方法,我们发现,国内的财政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继续加强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及法律法规建设。一切实践皆以理论为指导。新时期中的财政监督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理论建设应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理念,为财政监督机制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应积极组织国内外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逐步积累和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的研究成果。
同时,我们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提高财政监督法律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推动财政监督向法制化不断迈进。
(2)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要使财政管理和监督与财政改革相适应,就需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准备,细化预算流程,增加预算透明度,引入更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事前监督,积极探索构建全过程监管机制。
(3)加强相关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合解决监督管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理顺监督主体间的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职责权限,建立各监督主体间统一协调的监督机制和执法责任制,合理划分人大、审计、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督各环节中的监督职责,特别要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的综合效能,使之形成合力,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在详细分析了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现实进展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财政监督”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起步较晚,道路曲折,但发展完善速度比较快,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同时,我们也不应只看到积极面,还应总结经验教训,承前启后,不断创新,争取财政监督事业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
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断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使用行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也不断提高,收到了实质性效果。但是,实际上仍存在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利用虚假发票,少支多报,虚列工程账款,套取资金;二是利用关联交易,巧立名目,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三是以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名义争取专项资金,置换转移资金用途;四是将专项资金转入结余和往来科目,连年结转,恣意使用;五是办理假拨款,擅自调整或变更专项资金项目,将其弥补行政运行经费的不足;六是拨付不及时,中间环节多,滞留、抵扣、借支频发;七是项目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八是监督查处不力,对查出的问题处理力度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单位处理处罚多,追究个人过错责任少,致使作弊手段愈来愈隐蔽,违纪手法多种多样,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九是监督检查力量薄弱,检查面小,大部分专项资金失去有效监督。
二、检查的思路与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多、资金量大,支出范围广,政策性强。检查的重点要向资金量大、问题多的项目倾斜,坚决消除财政监督检查盲区和薄弱环节,虽然不可面面俱到,但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检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主要检查社会关注度高的普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如扩大内需、退耕还林、水利建设、社会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救灾、教育专款(中小学危房改造)、住房保障、卫生防疫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搜集文件档案资料,便于掌握总体情况,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主要是搜集和掌握投资拨款渠道、管理程序、实施办法、银行账户等资料,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基本情况,知己知彼,从源头上摸清专项资金底子。
二是要按照资金流转程序、支付方向层层跟踪检查。依据资金下达文件及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从收入、支出科目及原始凭证中检查,关注奇异现象,从可疑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核对、分析发现疑点或违纪线索。在检查原始凭证时,首先要鉴别原始凭证的真伪;其次,以奇异时间,奇异地点、奇异数字、奇异银行账号等线索,并从往来款项中发现问题,从而发现和查证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擅自改变投资项目,擅自划转资金及置换转移资金用途等违规问题。
三是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有目的延伸检查范围。范围延伸——县级有关部门、单位、乡镇和个人;时间延伸——以前年度;项目延伸——相关工程项目,前一工程与后一工程交叉跨度。因为专项资金之间,会存在相互转移、挪用、填补缺口等问题。因此,检查时,对其他专项资金也同时进行检查,并注意不同专项资金之间的往来关系,通过扩大检查范围,深入到用款单位及个户明察暗访,询问核实,会有意外的线索被发现。突出重点检查,必须做到每检查一个环节,每审查一个项目或现场就必须查清、查实,发现问题,一查到底。
四是要重视调查研究,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检查。既要抓好账面检查更要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既要按检查规范运作又要突破常规,善于运用专业分析判断。在随机抽样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增加重点抽查检查力度,以捕捉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和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深入知情群众中询问调查,查看项目实施情况,测评内部监督控制的有效程序,核实资金支付或兑现情况,核查原始管理手续和有关资料。从而发现那些虚列虚报,重复投资,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的问题,发现那些决策失误,管理不善,乱列滥支,损失浪费问题,以及有关人员,等案件线索。
五是要掌握查证技巧,抓住关键环节实施检查。要重视账外信息,善于从疑点中发现问题。在检查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了解单位资产负债及资金的整体情况,用心去发现可能存在的疑点,寻找违纪问题的蛛丝马迹。所以应“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搜索或捕捉信息,这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一些隐密性的线索。每检查一个项目,首先要选准突破口,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专项资金来说,资金的具体流向就是突破口,只要紧紧抓住资金流向这个关键,跟踪资金使用情况,违纪问题也很容易被发现。
六是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巩固检查效果。专项检查不仅要发现和查处违纪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查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真实依据。因此,要增强检查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敢于碰硬,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对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财政法规予以处理;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案件应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和查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问题和案件查深、查透、处理到位。严重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高质量的检查报告、明确的处理意见,果断的处理处罚决定是专项资金检查成果的体现。坚持实事求是,检查报告要客观公正,条理分明,表述清楚,意见明确;处理(处罚)决定要引用法律(法规)名称、条款、文号及其内容完整,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避免超出检查范围发表评价意见,给被查单位一个“明白”,需要对被查单位发表评价意见的,可以单独制作管理意见书。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如实报告,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公开披露和公示检查结果,实行阳光财政;对检查处理处罚决定的落实应跟踪检查,及时掌握情况,确保落实,未落实的,必要时应果断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阶段性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当总结经验,并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总结汇报。
篇9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及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外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建立了5个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分别是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震时响应机制、震后恢复重建机制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关键词: 突发事件;地震; 公共财政; 应急机制 0 引言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破坏性地震发生的频率虽不算很高, 但累计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灾害种类多; 频度高; 区域性、季节性强; 灾害损失严重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主要有5种: 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一次强烈地震造成的物质损失可达到数亿元。而我国又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之首[ 1 ] 。 自然灾害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 我们还无法规避自然灾害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衍生及其影响的自身规律,以及对救助主体自身的运作规律的研究,来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加以预防和应对。本文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机制及财政应对地震灾害的现状分析,最终建立了地震类突发事件的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目前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①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2 ] ; ②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 3 - 5 ] ; ③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6 - 7 ] ; ④地震个例研究[ 8 ] ; ⑤国外地震应急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9 - 10 ] 。可以看出,目前还没有从财政角度分析其应急机制的, 本文主要以地震为例探讨公共财政的应急机制。 1 当前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简介 我国的地震应急领导机构分为平时应急准备和震后应急反应两类[ 11 ] 。平时应急准备领导机构通常称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或者防震减灾联席会议, 属于地震应急协调机构, 为常设机构; 而震后应急反应领导机构通常称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是一种决策指挥机构,为临时性地震应急机构,但在平时已经成立, 震后根据启动条件启动运作。我国的地震应急工作组织体系由地震应急管理职能部门、应急抢险救援部门和应急领导指挥机构组成。 各级财政部门作为地震应急过程中资金的主要支持性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位列于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部门的行列。财政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支持分别遵循分级响应和属地原则。 2 我国公共财政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分析 2.1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由于地震灾害的难以预测性、突发性、复杂性以及造成损失的严重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客观上要求社会具有应付此类灾难事故的能力。 财政作为地震应急工作组织体系中的应急抢险救灾部门,对地震应急的支持是贯穿始终的, 无论是震前的应急准备、震时的应急反应以及震后的恢复重建, 都离不开各级财政的支持。 (1) 对平时地震应急准备的支持 破坏性地震发生的频率虽小,但造成的危害极大。地震应急准备的目的是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 提高其恢复能力, 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灾害的应急反应做出充分的准备。应急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建立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地震应急队伍建设; 储备地震应急物资; 地震应急培训和演练; 地震应急宣传以及对地震应急的行政监督检查等。以上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予以支持。 (2) 对震时应急反应的支持 震时财政资金支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灾区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品的基本需要。2002年7月, 民政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央救灾资金的补助标准。随着灾害过程的发生、发展、稳定和结束,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段将向地方政府下拨救灾资金,按照拨付时段的先后次序,中央救灾资金主要分为三大类: 救灾应急资金、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补助资金[ 12 ] 。总之,各级财政部门在协助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对震后恢复重建的支持 震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是陆续进行的。一般情况下, 救灾应急资金在灾害发生后3 d内下拨, 恢复重建资金在收到报告后10~15 d下拨, 在恢复重建期内, 各级财政部门要适时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 2.2 我国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 地震类灾害事件发生后,作为救灾主体的政府部门必须迅速组织资源实施救助。本文主要从财政提供资金支持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我们国家的救灾资金是由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的。下面对地震类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灾害信息传递流程、财政救灾资金的申请流程、财政救灾资金的划拨流程以及灾后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与清理回收进行分析[ 13 ] 。 (1) 地震灾害信息传递流程 民政部门要进行灾情上报工作,首先要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中国地震局虽有一套灾情信息搜集系统, 但由于专业不同, 对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在救灾款申领过程中, 财政部门主要以民政部门提供的灾情信息为主,地震局提供的灾情仅作参考。按照“逐级上报”的原则, 地震类灾害的信息传递流程可用图1表示。 (2) 财政救灾资金的申请流程 地震类灾害的救灾资金主要包括用于解决灾民的吃饭、喝水、衣被、取暖、医药、临时住房等基本生活品;灾区民房恢复重建资金; 对因灾死亡人员的慰问金等。我国救灾款项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 而且相应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的灾情统计信息。在救灾款项申领上报的过程中,由民政部门与同级财政共同会商决定申请救灾款的数额, 依据逐级上报原则, 层层会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 财政救灾资金的划拨流程 在国务院同意下拨救灾款项时,具体事宜由民政部和财政部负责。首先由民政部的一个主管处和财政部的主管处同意后, 再分头上报司里,两司经协商(有时需反复协商) , 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后, 上交两部审核, 两部审批同意后, 再返回两部的两个处, 按程序逐层会商后发文下拨。现行的拨款流程一般是:由民政部、财政部向省级政府及民政厅、财政厅发函通知; 省级政府拿到这笔款项后, 由省财政厅和民政厅会商,将其分发到各个市县; 由市县政府相应的财政和民政主管部门将其发至各个乡镇;最后乡镇将其分发到村, 直至将救济款用到灾民身上或发到灾民手中。救灾资金的划拨是各级民政与同级财政层层会商, 由财政部门划拨至民政部门救灾资金专户, 最终由民政部门统一逐级发放的。 (4) 灾后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与清理回收 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之一便是对救灾资金的灾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清理回收救灾资金的余款。监督检查救灾资金的目的是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 避免挤占、挪用、不及时转拨、分配不公、地方滞留救灾资金等问题的出现。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中出现的挤占挪用救灾资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必须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督检查, 及时对灾后余款进行清理回收。
2.3 当前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处在转型期中的我国财政体制,尚未形成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运行机制, 赵要军、陈安等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探讨”一文中分析了当前财政应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4 ] 。除了所提到的问题外, 在地震类事件突发的情况下, 财政在应对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地震救灾款申报中的问题 我国地震救灾款由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会商后向上级部门申报,这就导致地方民政、财政存在合谋套利的可能, 如轻灾重报, 无灾有报等。 (2) 地震救灾款的接收、分配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救灾物资主要由财政、民政、社会捐助等方式获得,而对救灾物资的接收则存在多头接收, 缺乏统一的汇集管理。救灾款的分配没有统一的分配标准, 随意性较大。分配过程中还存在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 (3) 地震救灾款的拨付、使用方面的问题 救灾款的拨付不及时,应当兑付灾民的恢复重建资金不足额。主要存在大量挤占挪用救灾资金、随意调整资金的使用用途、少数干部贪污、随意挪用恢复重建资金等。 (4) 地震救灾资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地震类突发事件救灾资金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如没有对下拨资金在各恢复重建项目中的划分原则做出明确规定, 致使地方政府重基础项目恢复, 轻普通民房的重建; 虽然对中央特大救灾资金多长时间内下拨灾民手中有了明确规定,但没有对地方政府财政专户的一般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下拨做出明文规定, 致使地方政府的救助资金长期滞留财政、民政部门。 3 地震类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建立 依据地震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衍生、演化等规律,结合财政自身运作规律, 完善的地震类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应包括常态运行机制和非常态运行机制, 其中常态运行机制包括: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和公共财政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非常态运行机制包括: 公共财政震时响应机制和公共财政震后恢复重建机制, 还有贯穿常态运行机制与非常态运行机制始终的公共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15 ] 。地震类突发事件发生与否往往是不可预知的, 因此, 财政应急机制理应是常备不懈的, 各应急机制间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合圆环(图2) 。 3.1 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的日常运行机制主要完成事前的应急准备工作,为有效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提供保障。在目前情况下, 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应着力完善以下工作。 (1) 财政系统内部成立灾难应急指挥体系 当地震类灾害发生时,发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以及财政资金的统一调配工作。由于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分部门、分领域等分散管理的弊端, 因此, 成立统一的财政应急体系是有效应对灾难性事件重要的物质保证。 (2) 完善预备费的管理 目前我国预备费的提取数额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有必要提高预备费的提留比例, 同时进行预算制度改革, 把预备费和年度预算分开管理。建议设立专门的应对灾难性事件的专款专用账户,并设立明细科目。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可迅速从该账户中支取资金予以应对。 (3)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救灾资金的承担比例 依据分级响应原则,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响应主体是不同的, 如重、特大灾难性事件, 一般应由国务院和灾区所在省人民政府共同应对处理,在财政救灾资金承担比例事先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 就容易造成“风险大锅饭”,尽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处理。日本的《灾害救助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该法明确规定了财政资金应对灾害事件的提留比例以及各级政府应承担的数额[ 12 ] 。 (4)健全财政监督职能财政监督职能在财政资金的申领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民政部门与地方政府会商申领财政资金过程中存在着夸大灾情、为己套利的可能, 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则存在截留、挪用等不法行为。因此, 健全财政监督职能是合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保障。 312 公共财政震前预警防范机制 震前预警防范是震时响应的前奏,做好震前预警准备工作是有效减缓公众情绪及减少损失的关键, 因此震前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政系统不仅要与民政系统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还要与地震预测、监测体系间形成信息共享互递机制,力争快捷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为应对地震类灾害事件做好充足的事前防范工作。 313 公共财政震时响应机制 震时应急响应是处置地震类灾害事件的关键。 (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依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的原则,不同级别的地震应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各级财政作为应急抢险救灾的主体部门之一,也要依据地震级别及各级财政承担的比例迅速调集资金加以应对。 (2)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 财政资金的申领、划拨等主要以民政部门提供的灾害统计信息为依据,因此在地震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财政、民政部门要及时的沟通交流信息。同时财政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 多渠道获得灾害损失的真实资料。 (3)简化、规范应急拨款流程 及时性是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原则,而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划拨流程则显得有些迟缓, 层层会商的结果可能会贻误灾难处理的时机, “特事特办”制度虽能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 但终不是长久之计, 必须简化突发状态下的财政资金划拨流程。 (4)适时监督财政资金周转情况 不仅要加强财政应急资金的日常监督,更要加强对灾害处理中财政资金的周转情况进行适时监督。 3.4 公共财政震后恢复重建机制 震后恢复重建是恢复灾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财政资金的支持是恢复重建的重要保障。 (1)震后财政资金的及时补偿 财政资金的及时补偿是稳定民心、恢复灾民信心、搞好生产自救的关键。 (2)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对处理地震类灾害事件整个过程的分析,找出应对环节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财政应急预案。 (3)财政资金的清理回收 对财政资金的清理回收有明确的规定,多余的资金除用于规定的开支范围外, 其余的要回收财政专户, 对应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不足要查找原因。 (4)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检查 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完成后,要对财政资金的整个申领、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审计检查, 要对违规使用资金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5 公共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机制贯穿地震类突发事件应对的始终。不但要对财政资金的整个流动过程进行检查,还要对预案及预案管理的有效性及灾害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评估。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财政应急预案。 4 总结 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地震类突发事件的特征机理及财政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 初步建立了地震类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该应急机制是以循环的闭合圆环构建的,体现了系统论、过程论的管理思想。但对财政应急机制的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10
我局行政执法工作在县政府法制办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法制工作会议及市税政法规工作要点精神,围绕全县财政工作任务和财政改革重点,加强税政法规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县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财税执法监督,全局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现将一年来行政执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普法培训,增强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紧紧围绕各阶段的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政法制培训。重点培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新出台的有关税法和财政政策等,特别加强了对《行政许可法》的培训、考试考核工作。通过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宣传与媒体宣传相结合,一般学习与典型案件教育相结合、开展普法教育与加强财政执法相结合、普法与地方财政立法相结合等,集中培训、以考代训等形式多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了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规范执法程序
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为副组长,纪检、财政监督、财政税政法规等股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为成员。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处罚的查、审分离和集体研究制度,实行了严格的分工负责制,财政监督股统一制定检查计划,负责下达检查通知,严防重复检查,并对检查组材料、处理处罚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意见进行审核;税政法规股负责对执法人员资格、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审查,专业法规资料购买发放;分管领导负责立案、处理处罚审批;局办公室负责文书格式审核,统一编制文号;人教股负责组织法制培训;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处罚金额1万元以上、违纪金额5万元以上案件,或十分复杂案件的实行集体审理,实行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在全局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将公开事项上墙公布,将公开内容汇编成册。在行政执法处理处罚前,实行告知制度,先行下达告知书;在处理处罚决定书中明确告之复议申请时限和复议机关。
三、依法行政,提高财政执法水平
我局切实加强了财政执法的基础工作,在执法中严格遵守《*省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省财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省财政行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追究制度》。按时完成了财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培训、申报和换证工作,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均持有经县政府法制办年检的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执法,按照规定程序立案、办案和作出行政处罚处理。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近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四年来,本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处罚无一件复议、诉讼。加强对执法处罚、复议、应诉、赔偿案件的登记、统计、归档、研究工作。我局法规股*撰写的《*县贯彻〈政府采购法〉取得实效》、《*县着力清理乱着装》等稿分别在《中国财经报》、《*日报》、《*晚报》、《中国政府采购》等报子杂志刊登。财政检查工作得到省、市财政部门肯定。
- 上一篇:再生资源盈利模式
- 下一篇:公积金贷款额度查询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