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线上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6 09: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展好线上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学习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如今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在各行各业普及,尤其在英语学习上,掌握这门有着广泛用途的国际性语言对每个人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教师必须考量的问题。而具体到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磨砺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敦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一、新课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指导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首先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现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发展进步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人能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从自身考虑“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而更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考虑应该学生需要“学什么”和“怎样学”更加高效的问题。通过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开展学习指导前,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对学习指导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新课程中学生英语学习指导的方法
(一)科学拟定学习计划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科学的学习计划就是要求必须有前瞻性的计划,学生只有制定适当的计划,拟定正确的目标,才会有努力方向。[1]教师应当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学生共同分析拟定出长远的目标和阶段性方略。这要求教师注意计划拟定的科学性和激励机制的构建。通过将长远的学习目标拆分成具体可行的短期学习计划,逐步实现,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信心,才能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才能打好学习的基石,而不会让学生在接触英语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
(二)重视做好课前预习
英语毕竟是外来语,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构建模式。所以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很关键的环节,也是增强学生听课效率的基础。如果忽视课前预习,上课时就会陷于被动,只有课前进行预习,才可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的时候遇到疑难问题就会引起思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加锻炼了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讲就能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改变课前预习仅仅停留在熟悉课文和生词的程度上,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课文的重点,预先总结出一些知识点的提炼和掌握的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一点是终身学习的起点。
(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师生互动学习英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教师要注意准备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效且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这就必须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知识点满堂灌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机会锻炼,多一些师生互动,多一些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减少平铺直述,多一些详略起伏。[2]加入赏识教育,注重激励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做到当堂掌握。
(四)注重板书和笔记
如今的教学大部分还是通过口述,而由于口述有着很强的流动性,如果不及时做相应的板书和笔记,很多重难点就可能随之错失。一份清晰且结构清楚的板书对学生做笔记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做笔记,这对复习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及时做课堂笔记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捕捉要点的能力,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的高同步也有助于学生更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确保学生上课的思想集中。
(五)课外阅读报刊杂志
英语是一门用于生活的语言,课堂的学习仅仅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多多关注英文的报刊杂志,通过体验其中富有生活性和时代性的语言文化,对学生增强英语的语感和丰富英语阅历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3]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本阶段学生学习能力阅读的刊物或者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记录相应的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养成积累优美的表达和经典的常用语的习惯,并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督促课外阅读的落实。
(六)开展线上学习
未来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课外,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的频繁,即使是时空阻隔也能开展学习。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学习,不仅教师可以及时推送学习资料,提醒学习进度,同时也给予学生一个提问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4]当然线上学习毕竟是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可能降低学习的效率,导致时间碎片化反而得不偿失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在线上学习是注意事先确定好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的资料范围,注意学生在线上学习所投入的精力。注重对线上知识的总结和提炼,及时转化为相应的笔记等线下学习资料。增加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关注力度,严防以线上学习之名开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七)课后及时复习
及时进行课后复习能促进对新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能系统性的把握已学知识的框架。所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及时的复习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关键。对课后复习的安排要有科学的部署,教师应当根据遗忘规律,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复习计划,注重当天及时复习,间隔不断巩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应先脱离资料尝试回忆,然后对照笔记查阅教材,及时标注出已经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最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安排再次集中讲解等进一步巩固的教学计划。
新课程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将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作为英语学习指导的目标。如今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保证,只有让学生对英语爱学、会学,才能能够学好,并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春.转变部分学生英语厌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2]曹敏.视听说课程对于英语教学的帮助[J].科技信息.2009(31)
篇2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转到小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能够临时改变的短暂时期,而是一个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的长期过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质的差异是由外部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方式等因素造成的。
儿童必须有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完全不同的一年级生活。父母还必须为过渡时期做好准备:改变态度,调整教学方法,提前组织接送人员,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在于知识培养,而是如何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自己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幼小衔接应当以幼儿发展为重点,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强调培养利益、习惯和能力。
二、“云”衔接话不停,家园共促成长
没有父母的合作,幼小衔接工作就无法广泛而顺利的开展下去。为了更好地掌握父母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看法,我们通过线上问卷星调查听取父母的意见,并为疫情期间的工作奠定基础。针对父母在问题表中提出的疑虑和关注,可以总结如下:
父母希望发展的幼小衔接活动包括:
(1)生活习惯:自我照料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理解小学教育和时间表衔接、安全意识、心理指导、享有幸福的童年生活。
(2)学习习惯:培养自主习惯,学习阅读,学会观察、表达、合作、思考等习惯,初步养成时间观念。
(3)社交方面:如何更好地与同学沟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沟通,如何口头表达。
(4)家园共育: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和习惯,清楚进入小学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
在明确了家长的要求之后,可以组织《在疫情之下,如何通过线上实现幼小衔接》讨论,大家都认真思考,积极表达思想智慧,最后对所有人的意见进行总结,提炼出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居家可行的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在疫情之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① 请班级二胎家庭小学生哥哥姐姐录制视频分享自己在小学里做过的最有趣的事情;例如自己在家为父母讲故事、新闻播报、天气播报等的视频分享出来,让幼儿园孩子的父母清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②观看小学生活的纪录片;教师可以将一年级小学生在校园的一日生活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然后家长和幼儿共同欣赏,家长清楚幼儿的培养方向,对幼小衔接工作也可以有序展开。③“云游小学”掀开小学的神秘面纱。通过网络为孩子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和视频,待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宝贝用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小学,如此一来,让幼儿对小学有初步的印象。④跟哥哥姐姐视频聊天,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⑤家长复工后,幼小衔接由班级教师来帮扶;⑥21天养成记。(在21天里每天完成一件小事),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每日完成任务,幼儿每天独自完成,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能力,避免进入小学以后还存在过分依赖的行为。⑦幼儿分组线上交流对小学生活的向往;⑧“花样”周记。
教师通过与家长实现线上交流沟通,为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其在家庭中有序开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线上提供专家讲座,寻找知名专家向家长讲解幼小衔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家长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为接下来的幼小衔接减轻很大的压力。家园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幼小衔接工作才能真正有效用。
三、云端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大教育阶段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疫情期间,为了科学地为大班的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并减轻父母和幼儿的焦虑,可在幼儿园开展云端助力幼小衔接活动。
(一)云端同学习,云下乐分享
面对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教育,幼儿园大班的教师需要积极行动,教师们利用自学、导学、互学等多种方式,将《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重新深刻解读,为自己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教师通过与家长和幼儿频繁的线上互动,帮助幼儿实现角色的变化,将自己幼儿园的角色转变为小学生。幼儿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课时时长的不同。教师与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后续活动需要的用品等。
(二)云端家长会,助力共成长
大班幼儿教师通过钉钉群这个平台连接所有父母,并组织关于“幼小衔接,携手同行”的幼小衔接家长会。双方就“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的探索,在疫情背景下,向幼儿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建议,提高他们的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时间习惯与时间观念,写作前准备,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从诸多方面实现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小衔接努力。例如生活方式的培养,小学和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每班儿童人数的增加和教师人数的减少,这些都要求儿童自己做的简单的事情。作为父母,可以在家里做到这一点:日常生活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在服装、食品、住和出行等方面自理的能力和习惯,以便逐步减少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照料。我们指导家长向孩子传授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常知识,要求孩子保管和组织其学习书包、教科书、画册、办公用品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橡皮和其他工具,会铅笔,制造简单的玩具等等。
(三)云端答疑惑,精彩再延续
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在云端给予家长居家性的幼小衔接指导建议,为家长答疑解惑,家长们也会积极实施。例如家长们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幼儿居家期间的作息。其实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学会管理时间,养成按时、有序、守时、惜时的习惯很重要。基于这一点,我们开展了宅家的作息安排,除了我们建议的时间安排外,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运用图画、符号、简单的文字,结合“运动、阅读、学习、做家务、游戏”等小任务,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任务计划表”,完成后就打勾或者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逐步帮助孩子掌握“做事有计划、做事要守时、做事有条理”等时间管理方法和任务意识。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懂得守时、惜时,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是学习过程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之一。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在线教育;课堂教学;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一在线教育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线上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有其突出的特点,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一个考验设计者创新能力的专业,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线上教育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突出的优势,其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帮助学生收集素材,为学生的设计提供灵感和设计元素。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不断革新,数字化网络也带动着教学领域的各方面改革,拓宽了艺术设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当今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完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教学体制,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近年来,教育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探讨建构主义的相关观点,产生了在线教育的教学理论,并将这种理论逐渐运用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上逐渐推广和实践。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教师们不应该把时间全部浪费在教学内容上,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组织安排相关活动并使用相应的解决策略。比如通过听音频、看视频以及阅读电子资料等网络方法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把自己的困惑以及收获和同学老师分享交流,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这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这种模式中,老师以及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互换,课堂的主导核心变成了学生,而老师只充当组织者以及协作者。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去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这种方法也可以提升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碎片化的认知学习行为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化是教育的有效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落实教育改革,以完善教育领域体制。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受到了阻碍。但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下,职业教学体制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越,仅用几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硬件到云端的巨大转变。在对高职教育信息及其改革方面,其相关的要求和标准也会相应地提高。教育工作者在面临改革时的首要任务是将网络信息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精准的定位教学的方向。在实际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做好提前的调查和总结,通过完整的体系建设弥补教师经验不足所产生的问题,并且还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色,将教育计划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特色。将大数据的信息作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其发展的方向。
(三)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实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培养和辅导,要让学生学会选择,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教会学生使用艺术设计专业类型的软件,制定出属于个人的学习计划和安排,提高学生基本的学习技能。借助这次教学改革,再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能够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课程知识,深入的探究最新的设计思想理念,可以保证学生与社会保持同步。课程教学的方法可以选择图文同步,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高职院校在线教育和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
短小精悍和使用灵活方便的线上课程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而且线上课程的制作成本并不高,所以很多的一线教师比较青睐于线上课程。另外一个方面,在线上课程的推广方面,一些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媒介。如今,在中国的高职教育范围,已经出现了新的在线教学的形式,效果显著引人注目的当属慕课以及线上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MOOC等慕课形式在中国高职院校被广泛推行,拥有很高的影响力。但是,在学分认可、身份认证、制作成本、社会认可、教学模式和长期效应等方面,很多问题出现在慕课的教学实践中,而且不宜解决。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在线教育,使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既负责组织课堂,也是课堂的实施者以及主导者,同时也负责传授教学内容。在线教育的出现正逐渐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育不再是以老师为主,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教师只组织和协调课堂氛围。但新模式并不是说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们要做得更好,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对于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还要懂得在大量学习资源中寻找合适的资源。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个性化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运用线上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出发,对课堂内容进行灵活调整。至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不能仅仅依靠一张试卷,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考核评价,给出合理的成绩,同时收集学生在线上学习的相关资料,作为评定成绩的参考。所以,教学改革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要想快速顺利地进行教学改革,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方便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
(二)学生方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收集资源并进行自主学习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学生要将学习变成无所不在无时不能的习惯。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了解个人的时间安排以及真实学习能力,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选择学习。学有余力的时候,再进行补充性的拓展学习。无法理解的要整理笔记,上课时向老师提问,这样学生的疑问就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教师可以以设计为主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传统课堂相比,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已经不仅仅来自教师,在线教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时间也由学生灵活掌握,平时生活中就可以利用排队、坐交车以及睡觉前等时间使用手机进行碎片化的在线学习,这样便可以使以往单一的课堂学习过程变为动态、多元性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使艺术设计教学更加个性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师以及学生沟通的媒介,在当今社会,网络教学平台普遍存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措施就是建构网络课程体系以及改造校网络教学平台。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特点,学生主要不断在网络中寻找新的设计元素,只有充满灵感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应当提升网络课程平台的资源更新速度,而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更新速度不快,而且功能单一,更新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差,无法更好地推广在线教学。因此,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完善校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在线教学资源。在中国,线上课程已经逐渐渗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其会逐渐替代原有的课堂录像。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形式多种多样,课程质量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艺术设计课程而言,老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特点,运用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平台在在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师沟通学生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并考核学生,不断丰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的内容。同时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对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改善,让在线教学更加便捷,使线上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结语
线上教学现在还处在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阶段,在线教学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合理安排,学生通过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前后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推行等问题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对其教学平台进行完善,真正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在线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作者:马娜娜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线上授课;课件;师生;互动
线上授课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依托直播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1]。线上教育将传统教学从教室的定点定时转变为随时随地可进行的移动式学习,具有可碎片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习场景移动化、自主性等优势,有助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广,以实现教育公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变革和完善,它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线上课程应当是线下课程的补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线上课程在公考、律考、考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涌现出很多网红教师,但是在全日制教学中开展的时间很短,应用面也不广,教师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导致线上教育面临不少困难。因此,以《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为例,探讨线上授课[2]。
1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线上授课可使用的平台多种多样,经过对比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了钉钉教学平台。课前,在钉钉平台上建立学习群,为了督促学生,每个班都设有考勤员,负责每节课的考勤工作。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在每节课授课前,在钉钉群预习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更容易集中精神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习效果。本课预习要求:(1)如何记住课本187和188页的记号;(2)复习中学学过直线和二次曲线的方程和图像;(3)预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
2用好课件是关键
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首先,课件的制作要更加细致。能不能上好网课,课件非常关键,网课不同于教室面授,要多方考虑学生的因素。因为在教室上课,学生的反应可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得知,随时做出调整。但线上授课时无法看到学生的表情,因此备课时要针对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哪些知识学生能理解、接受,哪些知识需要补充,为方便理解应该如何设计课件。此外,备课时也要多设置一些合适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PPT要尽可能精练、完善、简洁大方,以简单的色彩和图案为模板制作课件,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保留在显眼的位置[3]。其次,教具的准备要更加充分,课境的布置要更加合理,课件+黑板的组合被各种现代化设备所取代,如课件、“手写板+白板”,且要求能在各种工具之间无缝切换。例如,在教授“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关位置”时,在学习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符号。如:F(x,y)=a11x2+2a12xy+a22y2+2a13x+2a23y+a33=0(1)F1(x,y)、F2(x,y)、F3(x,y)、Ф(x,y)以及F1(x,y)、F2(x,y)、F3(x,y)的关系式,复习后把它们留在同一页面,为接下来的推导做好铺垫。推导过程切换到白板进行,把直线的参数方程x=x0+Xt,y=y0+Yt代入二次曲线方程(1),通过白板一边分析,一边演算推导过程,最后得到方程式Ф(X,Y)t2+2[F1(x0,y0)X+F2(x0,y0)Y]t+F(x0,y0)=0(4)。此方程在后续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用不同的颜色在PPT上显示出现,并要求学生牢记。然后,切换回PPT,讨论方程(4)的根,把方程换成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次方程At2+Bt+C=0,显示在方程(4)下对应的位置上,利用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推出结论。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标识这些结论,特别是重点字眼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出来,而且设定不同的显示方式。这样方便必要时把它显示出来,讲清楚后再隐藏起来。在讲完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关位置的基本知识点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了让PPT切换到几何画板。在几何画板中,教师事先设定了x轴上的一些点如A、B、T,用这些点的纵坐标表示参数a、b、t的大小,学生通过拖动这些点就可以改变参数的值。学生只需要在“度量/计算”功能中输入参数方程,分别计算出x,y的值,再利用“图表/绘制点(x,y)”绘出对应的点,最后利用“构造/轨迹”功能就可以绘出方程的图象,或者直接在“图表/绘制新函数”功能中输入参数方程或函数表达式,几何画板即可绘出相应方程或函数的图象。在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应用功能后,将几何画板文件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尝试将“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六种位置关系(交于“两不同实点”“两重合实点”“两共轭虚点”“唯一实交点”“无交点”“直线在二次曲线上,成为二次曲线的组成部分”)通过图象显示出来。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提示,激励他们,看看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几种位置关系。例如,常见的二次曲线有哪些?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抛物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几种?除了常见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还有什么样的二次曲线?到规定时间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找到的几种位置关系,可通过文字或图片上传。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果会更有成就感,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通过上述学生动手操作,会发现学生很容易作出“交于两不同的实点”和“交于唯一的实点”,但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区分“无交点”和“交于两共轭虚点”,也容易混淆“交于唯一实点”和“交于两重合实点”。而能想到“直线在二次曲线上”的学生不多,中学时期没有提过这种位置关系,大部分学生对“二次曲线”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上。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几种关系的根本区别,急切地想找到答案。这时,教师再切换回PPT,通过例题解决这个问题。例1:下列直线与二次曲线y2=2x的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X=1、y=2、x=0、x=-2。提出两个问题:“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你是通过哪种方法得出结果的?”选项有:G直觉、H画出图像、M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N选H和M。事先用字母ABCDEF分别代替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学生用字母回答即可,这样很快就能收到反馈信息。教师收到反馈信息后,切换到几何画板,作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图像,让他们观察图像并再次确定位置关系。有不少学生会认为,直线x=0也是与抛物线交于唯一实点,直线x=-2与抛物线没有交点。然后,切换到PPT,引导他们从方程组中判断,判断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联立方程组,很快会发现直观感受到的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得出图形判断并不可靠的结论,让学生明白需要通过解方程组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例2:直线与二次曲线y2=4的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y=2、y=3。学习例1,学生自然会用解方程组去解答例2,得出关系之后,切换到手写板画出图象(因这图象很简单)。通过图象,学生理解了“无交点”就是“平行”,与“交于两共轭虚点”有本质区别;“交于两重合实点”就是“相切”,这就能真正与“交于唯一实点”区别开来;而对中学很少见到的“直线在二次曲线上”,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的目的。为了巩固知识,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3重视师生互动
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讲解清晰、有条理、准确、生动、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网络授课速度要慢,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上网课时,一定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在直播课上,教师尽量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吸引学生。教师尽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见解。这样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同时情绪高涨的学生也反过来激励着教师,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由于直播课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地收到课堂的效果反馈,较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随机提问学生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以了解学生听课情况。特别关注提问在上课过程中“潜水”的学生,以防止出现学生“挂网”现象。例如,在推导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关系,在得出方程Ф(X,Y)t2+2[F1(x0,y0)X+F2(x0,y0)Y]t+F(x0,y0)=0(4)后,可提问:“方程中的变量是什么?”“t”;“它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与Ф有关”;“当Ф不等于零时,方程是一次还是二次方程?”“二次”;“它的根与什么有关?”“与系数有关”;“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与Δ有关”;“当Δ大于零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什么?”“而当Δ=0时,情况又如何?”“当Δ<0呢?”“当Ф等于0时,方程又是什么方程?这时,它的根与什么有关?”通过一问一答,学生能够轻松自然地推导出结果。这样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果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能行”的想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结合直播平台提供的学习打卡、学习时长、课堂提问、课堂作业数据,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可通过屏幕提问和发表见解,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在练习中,利用“限时答题”的功能,让学生答完题并拍照上传解题过程,教师可及时收到反馈,讲评学生的解答过程。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小而精的并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设计出不同的答题选项,学生通过回答“A”“B”“C”“D”或“是”“否”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正确的回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感,上课时不易分神,提高注意力,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后,教师及时将课件发在钉钉群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钉钉软件中的视频回放功能进行查漏补缺。
4作业要及时评讲
作业的布置尽量体现出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不宜太难,学生在多次尝试都失败,就会失去信心,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好作业后,在规定时间内拍照上传。钉钉软件中有“作业”功能,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已提交和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对未提交的同学,教师还可以“ding”一下,提醒他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此外,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利用软件中圈画批改功能鼓励学生,对做得好的作业批上“好”“优秀”“真棒”等,对出现错误的作业,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加以改正。作业批改后在钉钉群,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这不仅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作业的错误,同时优秀的作业也起到榜样作用,引起学生相互比较、相互模仿、相互学习,达到激励全班学生的目的。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做出“优秀”作业,课堂上会更认真、更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每一次改完作业后,教师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分类总结作业中的问题,挑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下次上课前进行评讲,让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使其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5结束语
“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是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线上授课不仅对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双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使用富有变化、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设计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演示不同的事例、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启发、提供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卫强,杜胜男,李焱斌,等.“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为例[J].大学教育,2021(5):62-64.
[2]蔡弘,赵斌斌,范海洲,等.网课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启示[J].科技风,2021(7):37-38,118.
篇5
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创设多维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 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难易适度。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水棱锥、棱柱和球的三个方向的视图。之后,让学生画三视图(根据所给物体)。接着给六块小立方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操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探索的深入
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就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凡是学习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向量》的知识的第一节课时,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下述问题。
①向量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不是有向线段?
②怎样表示单位长度为3的向量?
③0与0的意义相同吗?单位向量能用1米表示吗?
④平行向量是不是共线向量?怎样判断平行向量?
⑤怎样判断相等向量?
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源于学生课后作业上出现的错误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总体的体现。把这些问题摆同来,让学生思考。目的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这一环节的处理,目的让学生先看、先想,通过自学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和知识,再通过交流讨论,使自己获得的知识得以归纳和整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同时,我则在四周巡视,不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向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的讨论围绕着问题开展。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直感,多进行逆向思维
数学知识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借自己的直觉,先提出某种有目的的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揭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有目的地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探索规律”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一学生针对“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若平面内有n个点,可画直线多少条?”提出“为什么要强调‘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要行不行?”这疑就质得很好,显然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四、对探究式学习的两点建议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
篇6
关键词:OBE;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能力;学习产出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54-03
Abstract: OBE education philosophy originated in Europe.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rying to introduce OBE education philosophy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a basic course of cultivation programm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further programming cours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OBE education philosophy how to apply in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OBE;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ability; learning outcomes
1 概述
“C语言程序设计”是很多工科院校为培养大一、大二学生编程能力而开设的入门级课程,课程中涉及很多程序设计语法规则、强大的运算功能及丰富的数据结构。该门课程虽然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不是行业主流的编程语言(目前行业主流的编程语言是面向对象、面向方面的编程语言,如Java、C#等),但是学好该门课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为以后学习面向对象、面向方面的编程语言打下基础。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是工科院校长期探索的热点问题,然而该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科书的目录结构为蓝本提炼出知识结构体系,按照知识结构体系的知识点逐一讲授并辅以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基本概念的讲解,结果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时间非常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重理论而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教育模式是以学生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结构模式 [1]。“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模式能够清楚地关注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教学活动,如何关注、如何组织?是OBE教育模式的关键,只有采用系统的观点,从OBE的设计模式、OBE的实施模式、OBE的评价模式三个方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重新定向、重新聚焦,即定向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聚焦于学生的学生能力的提高。OBE特别强调如下四个问题[2]:
l 学生要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l 学生怎样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l 教师在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l 如何评价学生已经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2 学生的学习成果
OBE教育模式是以学生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结构模式,@里的“预期学习产出”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它是开展OBE教育模式的基础,它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如果基础和目标不明确,那么随后的组织、实施、评价都会变样,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成果就是学生学习完该门课程之后所具备的能力,能力要求必须定位准确,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降低要求。一般工科院校都是在大一、大二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于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它是后续《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编程能力,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只是要求学生稍微了解编程的过程及编程思想。但是无论是计算专业还是非计算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这门课程一个共同和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现在社会上也需要大学毕业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这门课程还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展OBE教育模式的学习成果必须满足如下三条:
l 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
l 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l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l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3 取得学习成果的途径及教师的作用
3.1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即所谓的MOOC。该教学方式以灵活、开放的特点著称,国内国外很多著名的高校教授纷纷在MOOC平台上开设网络视频课程,国内比较有名的两个MOOC平台分别是:清华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这些优质课程的开放,不仅为偏远的学生提供学习方便,也为更多的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提供了一种实现的渠道,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浙江大学翁恺教授的《程序设计入门―C语言》等都是很好的MOOC资源。《C语言程序设计》开展视频教学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完成:
l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相应的网络视频课程,网络视频课程可以是现有的网络视频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也可以是授课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
l 为每一节课程设置教学任务书,该任务书根据网络视频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l 课堂讨论:开展混合教学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坚持适当原则,每组人数太少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如果每组人数过多,则不易于管理,所以每组人数最好是3到5人。通过采用随机点名、随机提问的方式考察每组线下学习情况,每组线下看网络视频课程以及做教学任务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把每一组遇到的问题公开在课堂上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编程技巧。
3.2 案例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和线下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任务书的设置、课堂问题讨论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的。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知识并不全面,而且每一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初步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案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等,在案例的选取方面要精,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3]。
3.3 教师的作用
针对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在1981年首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4],该教学方法充分强调人类大脑的智能作用,主张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事物的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应的知识。OBE教育模式是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而非教师的教学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驱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以内容驱动教育模式是有显著区别的。《C语言程序设计》开展OBE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为中心来开展教学,而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做中学”。根据杜威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5]。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开展OBE教育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如下三个角色:
l 教学任务书的设计者;
l 课堂讨论的引导者;
l 教学成果考核的主导者。
4 学习成果评价
OBE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应以知识为中心按照学科体系设计课程,而应以预期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先明确学生需要学哪些内容、能具体做些什么事情、该具备哪些能力,然后根据预期学习成果来设计课程和教学。与结果导向教育理念相对应的学习成果评估,主要是看一个学生经过学习后是否有进步,不是根据学生看过多少本书、掌握多少知识点,而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预期学生学习成果,即经过学习之后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6]。OBE教育模式包括能反映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的学习成果内容,使学习成果能够达到的过程和战略(课程、教学、学习、评价、支持和引导方法等),与成果相连的学习评价标准三个要素[7][8]。《C语言程序设计》开展OBE教育模式的改革,其学习成果评价应摒弃传统的以试卷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而应该采用多种形式:
l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用来评估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自学能力;
l 项目实验作为评估学生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
l 任务书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估学生自学能力很好载体。
5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其他技术所颠覆,怎样使得学生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长久地获得编程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一旦具备这些能力,会很容易地学习其他主流的编程技术。为了避免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缺陷,本文重点阐释了OBE教育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上的应用。OBE教育模式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最终目的,这种模式很适合目前知识更新迭代周期变短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 李志义,朱泓,, 等.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70.
[3] 肖明.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83-86.
[4] 李怀宏. 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师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70-73.
[5] 查建中. 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9.
[6] 陈凡. 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理念和实现路径[J]. 外国教育研究,2016(43):49-58.
篇7
一、引言
目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日渐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重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得以发展如此迅速,其本身的特点及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平台。 本文主要以本校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利用蓝墨云班课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云班课网络平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课堂内需讲授的知识提前给学生,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讨论交流,协作完成学生的疑问和难题,这就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好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还要掌握更多的网络技术,比如视频的制作,资料的整合,和移动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其次还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方面对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及时完成内容的学习,课中要积极参与讨论思考,课后能够加强知识的巩固,促使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云班课网络平台
“蓝墨云班课”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课前,教师通过创建班级,在平台上推送教学课件,学生学习任务和课程通知,上传教学相关视频、文档、图片等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上,教师可以随时发起讨论、投票、答疑、小组任务、测试等教学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较完善的数据和评价系统进行教学分析和总结。云班课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三、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教学
云班课平台是教学的媒介,翻转课堂是教学的方式,商务英语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涉及到各种商务项目,如建立业务关系,介绍公司及产品,安排会议及日程等,利用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展开的,通过阐述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探究商务英语综合教学的新思路。
(一)课前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关键,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结合课程相关商务模块,整合资料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同时设计好课堂问题答疑及讨论活动以便开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的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先的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上教师利用云平台中的小组任务、答疑功能、头脑风暴功能、测试功能等对学生?n前没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完成作业等活动会在平台中给予相应的经验值作为一种学习鼓励方式,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随着师生互动的增加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后教学反馈
课后教师可以参考云平台中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平台提供的总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数据,分析教学成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起激励作用,可以从课堂表现、资源查看和出勤率等数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8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腾讯学院在培养人才的内容及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将业内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培养项目中。例如,行动学习、评鉴中心、产品体验、管理实践、主题研讨等等。腾讯的“T族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和“飞龙项目”就是腾讯学院在新技术影响下对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实践。
案例一:T族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
项目缘起:腾讯公司于2008年制定了“基层管理干部领导力素质模型”中的7项素质及相关的“关键动作”,并且积极展开推广及落地工作。
经过4年的实施,根据多方反馈,腾讯学院认为有必要检查基层干部领导行为的落地情况,并据此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最终助力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的成熟度和组织效能。因此,在2012年底,腾讯学院与顾问公司合作,启动了“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
项目范围:本着“落地需要贴近族群工作特性”的原则,根据腾讯业务的特性和群体分布,将此项目聚焦在“T族基干”,即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族群基层干部。
方案设计:通过对前期大量有针对性的问卷及访谈进行分析,秉承贴近实践、贴近专业、贴近绩效的原则,第一步,先是输出了新版的“T族基干”优秀行为特征及需提升的方面。例如,团队合作、目标管理,以及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对待绩效不好的下属等方面。
与此同时,将前期的访谈内容总结成35个最佳实践和27个标杆故事,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建设提供素材。另外,在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培养方案采用“线下学习与线上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线下:通过“赶集场”,共同研讨,分享最佳实践,解决个人困惑;线上;通过Web和APP进行情境练习、阅读与讨论,影响参与者的认知,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提升自身能力,达到领导行为落地的效果。
培养方式创新,新技术的应用
线下“赶集场”。针对3个待发展主题,共计开展5场“赶集场”活动。所谓“赶集场”,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学习,它更多的是个性化问题分析与解决工作坊。
针对每期的主题,每个学员将他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张贴出来,通过同伴的回帖得到解决办法,并辅以小组会诊、最佳实践、案例研讨、标杆分享等环节,达到“几十个老师教一个学员”的效果。“赶集场”可以达到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的效果。
线上情境模拟。针对待发展主题,共设计了18个与腾讯干部工作环境有关联的管理情境及模拟练习。其素材均来源于前期访谈时整理好的绩优基层干部的标杆故事。每一个情境都带有需要对情境关键冲突点做出判断的选项。这些选项的设计体现了多元的思维及对策,具有在多种情境下存在的真实感。学员参与完毕后,公布专家观点,并附有所有选项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给予学员更多借鉴和思考。另外,每个情境还配有两篇相关阅读,以拓宽学员的视野。
移动学习嵌入。18个情境设计完成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两个不同的线上载体,一个是传统的PC、Web端,一个是新兴的移动终端APP。我们和顾问公司一起,把这个线上网络社群学习系统命名为“蜘行”。
“蜘行”开放后,我们设计了为期9周的运营活动,每周初面向学员2个情境。在情境后的3天内,学员可在任何空闲时间、任何地点登陆网页或手机版页面,玩情境,想答案,做讨论。3天后,公布专家观点和好文推荐,以此对比碰撞,引发思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移动学习(M-learning)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参与方式,提高了参与率,使学员获得了更自由的学习方式。
在9周的运营时间内,我们还设计、安排了两次活动:一次是邀请知名学者黄铁鹰与我们的数百学员一起在微信群里进行了将近2小时的问答交流;另外,还开展了“管理之痛,你问,我们答”活动,邀请了原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孙振耀与腾讯的CTO张志东与学员进行现场对话。该活动还通过腾讯公司E-learning学习平台的直播课堂进行了现场直播,效果非常好。
混合式学习价值凸显。基层管理干部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力。由于工作职责的复杂多样,他们对知识层次的需求也较高,但现有的培训方式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们结合基层管理干部实际情况,探索除了混合式培训方案,即利用线下“赶集场”、Web端情境体验、手机APP移动学习、线上管理大师微访谈、外部专家对话腾讯高管管理论坛等方式,让基层管理干部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自主学习,效果非常好。
学习体会
广义的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的时间、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短、平、快”地进行学习。除了我们常说的培训之外,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账号、手机微博、新闻类APP,都是M-learning的途径。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主动推送、便携易带的先天优势将重新定义学习的未来。但问题是,只是把线下的课程录制剪辑放在网上,或者是制作一个在线点播课程的APP,就是未来的移动学习方式吗?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首先,M-learning≠E-learning。事实上,M-Learning比传统的培训教学设计要复杂得多。一款成功的移动学习产品必然是从用户体验场景入手进行设计。那什么场景可能会使用M-learning呢?
主要有两大场景:第一种是无聊的时候,例如等车、等人的空闲时间。因为是相对无聊、较短的时间,专注力较弱,所以理所当然希望看到的是碎片式、一下能抓住眼球的“干货”。第二种场景就是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例如,团队目标一改再改,如何让团队成员接受?团队中有一位绩效很好但不受欢迎的员工,要如何处理?此时,作为学习者,非常希望能够马上找到答案,或者有专家进行回答。
此外,M-learning不仅注重交互体验、社区化和游戏化,而且注重“内容为王”,即内容上要满足企业定制化、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
M-learning与E-learning相比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征,但不是简单的移动化。M-learning是E-learning的一种形式,当腾讯在混合式学习中运用M-learning这种方式时,会面向服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为解决基层管理干部的实际问题而开发的常见工作场景,我们称之为“pull”。而在移动学习兴起的初期,大部分M-learning只是简单堆砌学习资源并进行推送,由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我们称之为“push”。显然,两种方式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差异显而易见。
首先,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干部,M-learning所起作用也不相同,越往高层,其管理越复杂、决策点越难把握,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仅通过M-learning是不足以达成的。
其次,新技术的引入需谨慎。M-learning对于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支持不用多说,如它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学习以及培训管理的效率等。但也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新技术搭建的只是一个移动式便捷平台,其内容要如何开发,如何持续更新,能否满足企业自身的学习需要,和线下学习如何结合,还必须进一步细化;
2.前期投入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3.员工是否愿意使用,如何吸引学员持续学习。
案例二:飞龙项目
项目背景:飞龙项目是腾讯公司为了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加强干部培养,而针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人员梯队”进行的加速培养项目。采用集中面授、管理沙龙、行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辅以测评工具等形式来帮助学员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人际交往与横向分享、加强与公司高管交流等等。一般的学习周期为半年左右。
评鉴技术,为领导力做“体检”。腾讯学院评鉴中心秉承专业、合适、结合三大原则,对人才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测评,为企业选择和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更有效地识别和发展人才,我们将评鉴技术广泛应用龙项目中。项目对学员主要有线上测评和线下测评两个方面。线上测评重点关注被测试者的领导力风格,线下测评主要基于对工作场景的情景模拟,通过受测者在模拟场景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能力现状。
飞龙项目引入评鉴技术遵循了三个大原则:
1.专业的外部顾问及内部测评团队;
2.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最具有针对性、最合适的案例和评鉴工具;
3.评鉴报告需与360度反馈、性格测试、绩效结果等结合起来一起评估被测者,不能孤立地看评鉴报告。
这样,才能把评鉴中心和企业领导力发展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的核心人才在发展时更加有的放矢。作为飞龙项目混合式学习中的一环,评鉴中心结合面授课程、产品体验、团队建设、行动学习、毕业反馈等方式共同作用,提升干部领导力。
以上两个项目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混合式学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T族项目中最终实现了线下“赶集场”的面授辅导、Web端的情境体验、手机端的APP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更创新引入“微访谈”,为学员提供与管理大师在线交流的平台,有效满足学员培训需求。
飞龙项目集传统面授课、行动学习、评鉴技术等培养方式于一体,践行并继续优化着混合式学习。
新技术专业探索― M-learning移动学习
手机APP应用的开发成功,使大批学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式学习初见成效。
游戏化学习的广义培训克服了传统学习形式收效不足、行动学习类资源受限等培训瓶颈。
移动学习配合线下强化辅导,促使学员逐渐养成学习习惯。
内容建设――精准的学习内容
线下“赶集场”输出的案例反哺线上情境练习,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篇9
关键词:职高体育 中长跑 训练方法
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都是职高体育教学耐力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考核必测项目。中长跑对于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促进体质改善、养成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均有明显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中长跑教学项目形式简单枯燥、运动量较大,尤其是很多学生未能准确掌握中长跑技术,出现不良反应,加重了对中长跑训练的厌学、畏惧心理。由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练习的兴趣,科学组织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是当前职高体育教师应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对学生讲解中长跑的意义
中长跑运动在日产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锻炼方法。适当的中长跑训练,可增大心脏器官的体积,增厚心肌,保持人体的心血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迟缓心博的速度,提高心搏的输出量,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通过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可以提高肺功能和肺容积,明显的优于没有参加长跑练习的同龄人,增强肺活量。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勇于进取、勇敢顽强的优质品质,这种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对职高生今后的深造学习和社会工作均可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和坚韧的精神品质。
二、中长跑体育教学的基本步骤
第一,教师可根据学生体质、年龄、性别等,适当地就枯燥的教材内容进行包装设计,以便有效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室内理论课中可着重向学生讲解长跑的锻炼价值,如改善内脏器官机能、身体健美、增强体质等等。而要获取如此高的锻炼价值,学习者就应做到终年不断地长期练习,克服意志薄弱的缺陷,包括中长跑锻炼过程中存在的暂时性的肌肉酸疼或身体疲劳现象等。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图表、模型或播放田径运动员比赛视频中的慢镜头或运动技术录像等,以增强中长跑技术要点讲解的实效性,包括技术动作规范等,尤其是对生理现象“极点”的成因、减轻及克服的办法要作翔实的讲解。
第二,在开展中长跑室外课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体育成绩作检查性的测验,以保障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的科学性。按男生跑1500m、女生跑800m的标准进行测试。通过测验对学生体质、中长跑技术情况、内脏器官机能的强弱以及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个人意志品质等进行初步了解,以恰当掌握教学量度和强度。
第三,教师应就检测性测验时学生在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学生努力克服。譬如,呼吸方法不正确、跑动速度快慢不稳定或节奏感和速度感差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在中速跑练习中用嘴和鼻自然地同时呼吸,保持臂腿动作与呼吸的协调。而跑动时出现身体摇摆、重心起伏大等情况的学生,教师应安排其练习均速跑,把握好摆臂放松、控制呼吸节奏及前脚掌着地等基本要点,再通过变速跑、快跑使其领悟上体稍前倾、摆臂有力的技术要领,最后以放松跑彻底改正其技术错误。
第四,进行中长跑技术提高的专项练习。
三、展开趣味性体育训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除了让学生了解中长跑体育项目的训练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借此来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的理论课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中长跑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明晰体育项目的内容和达标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融入体育训练。
1.变速跑练习
着重于调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使其速度的转换能力与意志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1)按成绩高低,将已测验的男女学生依次分为A、B、C、D四组,每组5人。可选用田径百米跑道作为训练场地,起跑线为起点,划出4条相距3m的平行线。依次在每条线上放置4个蓝球、足球、排球和跳绳,模仿接力跑的形式,由每组同学在该组线上捡取一球并运球绕场一周后放回原处。(2)同样,前面所分组的形式组依次于起点蹲踞式起跑,教师发出信号后学生即快速跑出,教师信号发出时应将篮球以地滚球的形式从起跑点向前用力推出,学生应在运动过程中拾取球并惯性慢跑30m后减速停下,余者类推。
2.节奏练习
此环节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两步或三步一吸、一呼的方法。学生在训练中应注意步幅均匀,摆臂自然,跑动有节奏,能把握好呼吸与跑步的配合。(1)安排成绩相仿的四五名学生并列起跑,保持运动节奏、步幅一致;(2)在运动过程中不要求跑步速度,但要求学生应以意念平抑情绪和意志,完成600米的中长跑任务,在跑动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心里默数进行练习。(3)可适当加入音乐伴奏,让学生练习中长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伴奏音乐的选择上,可选用《黑头发飘起来》《运动员进行曲》或《亚洲雄风》等节奏明快的音乐。
此外,如变换环境练习等训练方法也能有效地转移学生注意力,以环境刺激缓解学生苦、累的感受,不失为中长跑体育项目学习的有效办法。
四、中长跑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体育教学包括中长跑教学应遵循科学原则,把握好锻炼的“量”、“度”。
1.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长跑教学中耐久跑训练的单调重复,显然无法满足职高中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提高要求。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全面训练身体各器官,提高负荷能力,实现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有效改善。因此,中长跑训练应建立于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2.循序渐进原则
中长跑教学应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各种技术动作须坚持从小到大的原则适度安排训练强度。当然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踏步不前,在循序的同时做到渐进。
3.区别对待原则
中长跑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区别对待。训练内容及安排进度上也要做到因人而异,使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练习强度,在中长跑练习中受益。
总体而言,在多年的中长跑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这样的情况:中长跑教学,必须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经常练习,使职高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枯燥单调的中长跑学习任务,实现体质改善、精神品质提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五,吴跃健.如何提高高校中长跑教学效果[J].田径,2008,(12).
[2]庞永洲.中学生中长跑学习兴趣的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幼儿发展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然是一个热词。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来袭,教育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变革,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学前教育也在努力紧跟时代步伐,“互联网+学前教育”模式兴起,教育不论在何时,其前景都是光明的。作为一名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互联网+”正慢慢革新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逐步改变幼儿惯有的学习模式,努力创造个性化的幼儿教育。
一、借助“互联网+”合力开展幼儿教育
“互联网+”时代既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不是靠幼儿教师的单口相声,就是引入一些教学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如今,由早期的单一媒体使用到现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正如,我园在一年前为一线教师购买了“主题树教学资源”软件,丰富共享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减少了幼儿教师对日常教学课件的精力投入,而且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能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深受幼儿喜爱。改变原先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此,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更愿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可操作性。
幼儿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最为关注的首要工作。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一日生活中尤为重视幼儿的安全,经常对幼儿进行苦口婆心的教导。然而,由于每个幼儿家庭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同,有些家长对知识技能更为注重,而忽视了其他教育内容,还有个别家长的态度便是将幼儿送来幼儿园就是幼儿园的责任,导致幼儿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家园脱节、各管各的局面产生。为了家园能够紧密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本学期我园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通过上海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逐步提高孩子的安全素养。通过网络平台,教师进行以主题式的安全内容授课。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安全视频短片中的主人公是同龄人在出演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此外,课堂外必须由家长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来和幼儿共同复习、测试过关,这种新颖的互动形式不仅加强了幼儿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家长逐渐重视起安全教育。
由此可见,通过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各种幼儿教育活动,如集体活动、幼儿安全教育、幼儿游戏等,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运用“互联网+”改变幼儿学习模式
在传统幼儿教育活动中,通常是老师布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环境与材料,让幼儿身临其境,自主探究。正如我们幼儿园班级中的个别化材料,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并制作出相当数量的个别化材料。而当幼儿尝试过后,教师发现个别化材料损坏了,孩子的兴趣不高了,探索欲望也减弱了……可见,个别化材料的层次性也不够,缺乏挑战度,满足不了班级不同水平的幼儿。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IPAD俨然已是幼儿的好伙伴。我们时常会看见饭桌上的幼儿被IPAD中的游戏所迷住,发现那时的他们,专注力是如此之强。其实,我们还是要客观地分析IPAD受幼儿喜爱的原因是什么,是游戏内容,是游戏的竞赛形式,还是游戏的趣味性?其实,我们不该小觑0~6岁学龄前儿童,要帮助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是尤为关键的问题。在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投放了电脑以及IPAD等多媒体物品,事先在IPAD中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APP,供幼儿在个别化活动时使用。幼儿通过电脑资源库寻找幼儿当下所需的资料,如在阅读角中,我们根据《动物大世界》主题投放了与动物相关的视频资料库。孩子们不仅可以通过看、听双重感官来了解动物知识,还可以上网查询、获取足够信息,真正做到自主自发的学习方式。往往这些软件能从“学习主动性、寓教于乐、人机互动、资源丰富性”等关键词去顺应与丰富幼儿的学习,幼儿的积极性更强、探索欲望更浓。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抗性游戏、具有挑战难度的游戏更受欢迎,他们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去尝试。
的确,网络改变了幼儿探究认知的方式。互联网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信息,信息化媒体充当老师,色彩鲜艳的界面、夸张突出的事物形象、逼真有趣的动画,更符合幼儿认知和审美特点。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儿歌欣赏、游戏练习等多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让幼儿在“玩”中达到“玩中学”的效果。
三、共享“互联网+”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互联网+”给学前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不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落实。“互联网+”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个体性,因为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对事物的理解不是唯一的,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一个幼儿园班级中,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是该把所有孩子都拉在一条所谓的标准线上,还是该让每个孩子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三十多孩子的一个班级,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进度,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互联网+”学习恰巧帮助我们幼儿教师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正如有多个品牌幼儿英语学习都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软件,根据幼儿的年龄、英语水平等进行评估,然后再制定出属于该名幼儿的专属学习进度。在幼儿每一次学习过后,该平台会记录幼儿的英语学习情况,以便下次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通过记录幼儿每次线上使用情况而产生的个性化数据,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解与分析个别幼儿的数据,让他们更加了解幼儿,便于进行个别化支持与引导。
“互联网+”让学前教育有了“个体儿童”的思考维度,真正以每一个儿童为中心,将儿童视为能够自主学习的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幼儿,使幼儿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因此,利用“互联网+”来转变教育实践者的思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必定会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为幼儿营造高科技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体验高科技的魅力。甚者,借助“互联网+”的思路来革新课程、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我们一起共享“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数据化,共同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发现亮点、弥补不足,促进每个幼儿更好发展,为共铸学前品质教育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