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背诵范文

时间:2023-04-02 14: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背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背诵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指导背诵

现在,有的小学生存在着来自于各方面原因的畏难情绪,突出表现就是不喜欢背诵课文,不善于背诵课文,结果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导致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较差,语文学习进步不大。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总结我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

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来,现场为同学们背诵课文,介绍学习经验,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例如我们班(三年级)的邵欣阳同学,她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我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背书时先读几遍课文,把课文内容弄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背,就很容易背诵出来了。我在讲评时充分地肯定了邵欣阳同学的这种学习方法,突出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去背诵课文。这样做,使同学们身边有了学习的样板,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把监督检查与适当奖励有机结合

小学生一般具有学习兴趣时冷时热、学习自觉性时续时断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检查,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每天早自习时,我有时特意离开教室一小段时间,当我回来时,故意轻手轻脚,想对学生搞一个突然袭击。当我突然打开门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却没有出现慌乱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背书。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欣慰!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学生,同时对个别不自觉的学生提出善意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觉性就培养起来了,很多学生都能够做到持之以恒,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适当奖励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每周小结一次背诵课文的情况,我自费购买了笔记本、圆珠笔、小订书机、文件夹、修正纸等小奖品,奖励给背课文背得好的学生和背课文有进步的学生,得到奖品的学生非常高兴。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借助熟读理解识记使背诵更迅速,更牢固。理解越深,记得也就越快。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四、因材施教,发挥小学生背诵的潜能

首先,对待记忆力强的优生,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过关。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记叙文片段,尽管不要求背诵,我也要安排他们去背。多背一些好文章,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也可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古诗,我不仅要求他们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境。对于记忆力好的优生来说,他们很轻松地就能做到这些。个别优生还能做到整篇背诵,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记忆力较强的中等生,要求比优生稍宽松。因为他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上规定的背诵篇目。尽管他们同样有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但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课文上。这样,中等生背诵的积极性、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再次,对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宽松。像这样的学生,一个班里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具体做法是,我叫他们照着课文读一遍,然后,我提上句,让他们回答下句。有时,我以填空的形式,我读某一句,让他们指出其中我未读出的重要词语或关联词语。这样把尺度一放宽,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背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篇2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1、可以增强记忆力;2、能训练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养想象能力;6、提高审美情趣;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能力培养

背诵是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课文或相关语文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能在背诵中逐渐得到提升。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对一些学生而言,背诵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时,我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提高识记效果。当学生深入理解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后,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这个自然段范背一遍。绘声绘色的诵读,感染了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关键词,让学生背诵时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利用图示,增强学生的记忆

学生就读背整篇文章会觉得枯燥乏味,可是在文章中利用图示记忆法,通过图形来增加记忆的效果,使文章中的事物具有“形象性强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文章的内容了。如在《爬山虎的脚》这课中,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生长过程的阶段时,让学生首先画出爬山虎的脚的示意图,了解爬上虎的脚是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而不是像我们人类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接着让学生根据示意图来记住课文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如“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看着图片这段就很好背诵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利用图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爬山虎的脚自然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了。又如《泊船瓜洲》,让学生读完诗句时,让学生看着示意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一看示意图基本都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示意图形象的表述出了地理位置,学生们一看图就能说意思了,“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这样前面两句背诵就不难了。真正理解了诗句,背诵便是很简单了。

三、掌握记忆规律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因此,学生在记住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还告诉我们记忆的黄金时段在睡前醒后。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充分利用睡前醒后的时间进行背诵,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根据以上遗忘曲线,我在本班中教育学生每天的晚上复习当天的内容,每周复习本周的内容。并在课堂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结合测试、考试复习,看看谁把本周、以前背的内容记得牢,从而不断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四、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背诵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之后,要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把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段摘抄下来背熟,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中,这样有利于促进语言的积累,增加语言的储备。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采取“扶一把”的做法,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背诵和积累的文章,并让学生建立“摘录本”,有重点地进行积累和背诵。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尽量减少一些机械性的练习与作业,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每周我还组织一次课外阅读与积累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谈体会与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也体会到了积累语言的益处。

五、坚持家长教育相结合

篇4

一、课上

1.板书引领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书写清晰明确的板书,以板书内容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背诵内容,再化整为零,采取个个击破的方法,分段分阙来引导学生背诵。例如,《劝学》就可以板书梳理内容,引领学生逐层逐段来分化背诵,最终达到全文背诵的目的。

2.幸运抽签法

此方法适用于课前回顾已学内容,对全体学生而言,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幸运者”,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也可以夯实背诵内容。可以抽取不同的学生来背诵同一内容,也可以抽取不同的背诵内容来指定某个学生背诵,还可以抽取学生自己再抽取背诵内容进行。

3.有奖竞猜法

与其让学生处于背诵的被动地位,莫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有奖竞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进行背诵,并依据背诵内容的难易程度赋予不同的奖励分值。比如诗歌2分,文言文5分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背诵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背诵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背诵欲望,进而提高背诵效率。

4.教师范背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对于比较长的篇幅,例如,《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等,如果教师能够非常娴熟并饱含深情地范背一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要赶超老师的背诵热情,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下

1.提前背诵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一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课下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背诵。比如,《过秦论》,要求背诵4、5、6自然段,而此文较长,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前一周时间把背诵布置在课下,不但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而且正式讲授的时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2.组内承包法

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采取组内承包制,由课代表承包各组语文学科负责人,再由各组语文学科负责人承包组内其他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体活课、课间、自习等)一对一地逐个夯实背诵,再配合课上的幸运抽签法,古诗文的背诵效率显著提高。

3.教师抽考法

配合小组的组内承包法,为了确保无任何一条“漏网之鱼”,也为了督促个别背诵困难或者懒惰成性的学生,教师还要定期不定时地随意抽取一部分学生考查,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使之良性转化为积极背诵的动力。

4.竞赛活动法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还要定期为学生准备正式的背诵默写比赛。可以是小规模的年段比赛,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全校比赛;可以是笔试的试卷,也可以是口答的抢答比赛,还可借比赛机会融入书法竞技内容。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夯实背诵,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篇5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背诵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这往往是造成学生不爱背诵经典篇章,不爱学习语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现状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继续,将如何继续实施,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背诵教学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是不容乐观的。

1.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也不是什么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没有形成一种教授背诵的模式,只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小学生是感性丰富的阶段,对于理性的背诵理解不容易接受,所以许多小学生厌恶背诵学习,不仅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没有兴趣去教。教师从始至终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背诵技巧,这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素质教育的误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很多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放的教育,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使一些优良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开展。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抑制,因此对素质教育文本的误读也是导致背诵教学发挥不好的又一重要因素。

3.学校和家长不重视。

背诵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学校和家长往往不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应试教学仍占有很大比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没有很好地进行人文性的提高。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蒙学经典教材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三点是现今小学生背诵教学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实施小学生背诵教学的模式,改变小学生不爱背诵,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背诵教学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背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改进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策略

要改变背诵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对背诵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要把背诵教学认为是传统教育的糟粕完全弃之。

1.注重诵读的节奏、培养语感。

要改变小学生背诵效果的最根本途径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学生的记忆心理来看,背诵要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有条理的、科学的进行。首先要从读上下工夫。从朗读技巧入手来改变背诵难的困境。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是有效提高背诵效率的直接途径,但书不能泛泛去读,要注意把感情投入进去,找到适合小学生心理接受的阅读方式和技巧,特别是要重视读的节奏,培养语感,让他们在诵读经典时,从“读”到“悟”达到鉴赏作品的能力。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诵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出诗的意境,注意停顿和感情,通过对语感和抑扬顿挫的把握,通过语调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中,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全诗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2.互动教学,兴趣教学。

互动教学在锻炼小学生阅读、背诵能力中是有显著效果的。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在单个学生那里要达到背诵的程度有点难,效果也不是很好,背完就忘记了。这时教师要找到一种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轻松背诵的教学方法,就是和学生互动。一首诗词可以让许多同学参与进来,一人读一句或一段,第一个人读第一句或第一段,下一个人读下一句或下一段,这样依次类推,从简单的阅读,逐渐过渡到熟读、背诵的阶段。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完成整个诗词的品读,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把古诗文背诵下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达到背诵的目的,比如,实施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孩子读背,这种活动书写的内容是古典经典文化著作,通过学生参与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之完成了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目标,既提高了语文知识储备又丰富了课余文化,同时锻炼了书写的能力。

3.理解作品内涵,切勿死记硬背。

对于背诵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这样背下来的文章过后容易忘记,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于背诵的东西,自己没有技巧和方法,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状态,背后也易忘记。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这种误区,在没有领会整个诗文意境的状况下进行背诵是不科学的,如小学二年级诗文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背诵这首诗有点难,最主要的是理解诗的内涵,使学生在读懂诗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去联想、去反复品味,这样就能够背诵下来。

小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想到了春天的景物,进入春的情境中,这种理解式诵读是很有效的,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不但能够背诵下来,也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小学生;经典诵读;认知过程;教学策略

一、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展开,关于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差距,在经典诵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不得要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查阅分析以及实习期间的观察访谈,总结出当前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经典的认识不够,背诵困难

在访谈中我发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往往乐于读而害怕背,甚至有一些非常喜欢经典诵读的学生也觉得背诵是一大难题。经典诵读追求利用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期背诵大量经典,从而达到在反复的诵读中接受文化熏陶的目的,因而其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要求较低。但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较弱,加上教师缺乏指导,这就造成他们对背诵的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识,甚至有二年级学生在诵读杜牧的《清明》一诗时不知道诗文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事情。理解不了就造成他们背诵费劲,背得快,忘得也快。在实习期间我发现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学生当天会背了,第二天老师忘记及时检查,学生自己也不会自觉地复习,等过上几天老师检查时就全忘了。照此进行的经典诵读活动,违背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降低了小学生背诵经典的兴趣,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教师对诵读的目标模糊,指导不力

因为经典诵读对理解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教师就只关注学生记忆的情况,而不关注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诵读的目标就仅仅局限在记忆上,忽视了其在开发智力、培养品德、强化民族意识和提升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根本不能认真体会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味,更别提从中培养良好品德、提升爱国意识、传承民族文化了。经典诵读只是不强调逐字逐句地落实诗文的意思,但是对诗文的大意及情感、意境的感知还是必要的,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却缺乏指导。在调查中我发现高年级学段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甚至不加以讲解就让学生盲目地背诵,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对所背内容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无法使经典诵读发挥多元教育价值的作用。

二、基于小学生经典诵读认知机制的教学策略

1.把握经典作品的形象美

图像是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对象,因此,帮助小学生体会经典作品的形象美,可以让他们即使不理解诗文,也能获得对作品的初步感悟与理解。小学生在认知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诗文中几个鲜明的意象来想象画面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帮助他们抓住这些意象,展开合理想象,做到以下两点即可。(1)以点带面抓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诗文的重点意象,但又不能孤立地看,要把它放在诗文的背景中去体会。如教学《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补充诗人遭排挤被迫出塞的背景,体会“孤烟”与“落日”出现的整体情境。(2)捕捉诗文色彩。小学生总是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少写景的诗文都因色彩而有了生命,抓住色彩有利于丰富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美。

2.把握经典作品的情意美

情感是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对象,因此,帮助小学生体会经典作品的情意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经典的情意,发挥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情意美的把握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品悟作品情意。小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根据经典诵读的内容,精心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和氛围,带领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意”,那学生就能与诗文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使艰深、枯燥的经典变得可知可感,不需完全理解也能有所体悟了。

3.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其认知结构

诗文的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教师可以在诵读前就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背景信息,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例如,要求小学生寻找“你最喜爱的诗人”,让他们通过探寻诗人的足迹,了解诗人的生平趣闻、成才故事或悲凉人生,之后进行总结展示,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知识。小学生如能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及时提取相关的语言修辞与诗文体裁知识,就能有效地提高诵读效率,这主要依靠教师平时在正规的古诗文教学中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整理,让学生记诵;同时,随篇补充诗文体裁的相关知识,明确何种体裁传达何种情感,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遇到时不假思索就能提取。

个人生活情感体验是小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继续完善生活情感知识的储备并积极调用。

篇7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语已经将提前预习的重要性点明。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可以帮助他们对于上课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一方面做了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做了心理准备。预习具体表现为对课文内容的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教材重点,发现教材难点,进而帮助自己有针对性地听课。很多习惯预习的学生都表示,由于进行了预习,课堂之上教师讲课自己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往往课堂之上就能完全把知识掌握。预习不仅仅为课前预习,还应进行远期预习和近期预习。如课本拿到手后,学生最好趁自己对新课充满兴趣来通读课本,这种大概的浏览就可以帮自己清楚下学期重点学习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远期预习。近期预习分为周预习、日预习。周预习可以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帮助学生了解一周之内教师上课的内容。日预习需要时间较短,如果第二天有语文课时要进行日预习,由于有了远期预习和周预习的基础,一般20分钟即可。

二、细心体察的习惯

笔者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少不了对生活细心体察的习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更需要去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在生活中去发现美丽。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可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学会真情实感来写作。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细心体察生活的习惯,如带孩子去动物园,要有针对性地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尤其注重点出细节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和重复。有的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要求停留在表面,觉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细节的观察,这其实忽视了学生的潜力。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说话等来帮助学生学会细节观察。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的练习。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应该有勤于动笔的意识,平时自己读课外书时要有将感想记下来的愿望,并且要画出好词好句。学生外出机会多,要主动去记下所想、所看的东西,如日记、随笔等,关键在于坚持。

四、养成质疑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全堂灌,学生不能有自己发挥自由思想的可能,甚至一些字词的解释,也必须按照课本所讲。教师照本宣科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学习的工具,而非学会了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同时学生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所问并没有实质内容,也要给予鼓励。

五、学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身边永远有老师,所以学生要学会使用工具书,更要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工具书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和字词量,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工具书的使用依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工具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学会自觉使用工具书,从内心意识到工具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也要习惯查阅工具书,有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会更习惯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问题。

六、背诵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就是背诵,并且小学生最有优势的学习方法也是背诵。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背诵的学习习惯。如果这个习惯养成,对于小学生以后语文素养的培养受益匪浅。小学课本中所涉及的古典诗词,最好要求学生尽量背诵,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面对课外知识时,也有背诵的欲望。对于背诵古典诗词的益处,很多学者都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适用的,并且是有成效的。随着学生背诵习惯的养成和对于文章的理解加深,这些文章自然会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复习整理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自制力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整理,进而养成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小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超人,但是长期记忆力差。所以教师要扬长避短,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复习整理,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进一步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记忆,从而改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语文教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一味地学习,学生脑海中只是零散的片段。如果能够定期复习,零散的片段就会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整体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笔者建议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好以周为单位进行复习整理,这正好是一个学习周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

篇8

关键词:语文 学习兴趣 激发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必须抓住四个方面要点实施重点突破。

一、以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一句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良好状态。反之,讽刺挖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致力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了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一方面对学生非常关心爱护,无论学习优秀还是学习滞后的学生,在笔者眼里都是同样的教学对象,从不歧视学困生,二是给予这些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格外关心。另一方面,笔者也重视了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在班级中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语文学习存在难度的学生和优秀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从而有效组织学困生转化,通过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二、以形象演示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奇形象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融入生动的因素,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快乐。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丰富信息量作为支撑,才能更加生动灵活,教师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辅助,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诠释,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例如在《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海,运用多媒体手段分三个部分向学生播放了专题片,第一部分是图表数据,向学生介绍了大海的面积,第二部分向学生介绍了大海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等,最后还向学生介绍了海洋中丰富的生物,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憨态可掬的海豹、体积庞大的鲸、凶猛的鲨鱼等等,这些方面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有兴趣,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由此可见,采用生动形象的演示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帮助较为明显,凡是能够搜集到补充信息的都应当积极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三、以高频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渴望拥有发言表达与展示的机会,这是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互动,高频率地进行表达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激发兴趣的目标。例如在《飞向月球》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设置一组思考题,围绕教材中心内容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以及思考现代宇航事业发展的状况。有了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主动积极,针对提出的思考题和同学一起分析研究。无论是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还是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都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拥有了可以自主表达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开展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引导,让学生分小组开展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补充完善的过程。最后,教师开展总结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的效果更为明显,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强。

四、以专题活动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篇9

【关键词】 小学英语;朗读;有效教学

朗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使用比较多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读”及其“听”、“说”、“写”的能力。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安排不充分和形式单调、缺乏必要的指导等不足之处,造成朗读效果不明显,没能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需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对朗读教学的功用认识模糊,对其内容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流于形式,往往不能满意地达成教学的目标。朗读教学的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的感知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希望学生以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方式完成思想的提高、智慧的升华以及语言能力的增长。因此,朗读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要内容,组织好朗读教学是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形式整合的灵活朗读形式,在不同课文背景甚至不同时间、地点都需要灵活运用“范读、齐读、单个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配乐朗读、分声部朗读及其他表演式朗读”等形式。对于小学生,教师尤其要善于在朗读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手段,这种能把声与形、知与情结合起来的方法尤其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材中交际性的文本是比较适合进行角色扮演来学习,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热情,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

三、 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7到12岁的儿童,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教师在设计朗读教学时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朗读内容量不宜过大或过于复杂,情景语言应多于连贯语言。设计的落脚点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对于小学生个人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及其智力水平应做好充分了解,结合这些因素设计教学才可行。语言潜能往往在真实的情景中被激发,而教学设计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培养小学生“语义、语境、语用”的真实性。例如,以一段天气预报为导入材料,就可以让小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自己要穿什么衣服,并组成一段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这才能体现教学任务是真实有意义的。

四、 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要引导学生培养朗读习惯

二语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学生如果接触不到可理解性输入,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要让全体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持久,养成习惯,教师应结合小学英语的特点,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找准切入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日常朗读训练中,教师需要加强英语的语音和语调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强化背诵是对原汁原味英语在脑中记忆深度的有效措施,背诵可以加深背诵者对语音、语调以及情感的运用能力,背诵者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于小学生破除母语障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安排一定时间的背诵训练,设置一些背诵任务就可以达到其他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也可结合教材课后练习题,组织复述比赛、情景复述游戏等活动,来增加小学生对复述的兴趣,以此激励学生英语复述的能力,间接提高小学生英语的朗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时,可让学生阅读关于“My friends”的小短文,并提问“Who is your best friend?”,让学生罗列出他们最好的朋友;通过课文句子和图片详细讲解后,再让学生根据要点(句子和短语)复述课文。这种复述任务由于其较低的难度,可以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输入一输出”的理念,增加朗读自信的同时也提升了朗读能力。总之,教师应减弱对语法规则的讲解以及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到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和归纳,形成朗读习惯,为进一步发展英语能力奠定基础。

五、 拓展朗读教学外延,把朗读教学延伸到课外

我们不能把朗读教学限制在课堂之中,在课外还需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可以模仿和练习英语的环境。教师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组织如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激发兴趣,并最终形成学习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的实施,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应好好利用,让学生们感受到西方的风土人情。又如在学生开展早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帮助他们与同桌就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天气、吃饭,甚至问候等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坚持在睡前和起床后进行朗读训练,鼓励小学生收看有意义的英语少儿节目,并在朗读或英语课上交流。增进小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促进外在的兴趣内化为主动的需求,从而使朗读在校内以及校外生活中有声有色、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生成。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积极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小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1 情理交融

“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小学生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小学生的心田。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小学生的情况。通过与小学生谈心,踏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小学生和家长交友,掌握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了解每位小学生的个性,积极沟通我们之间的感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班上的“尖子小学生”,一般在学习上有优越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耐挫力差,自傲或自卑,焦虑或孤独等)。鉴于他们易与教师接近,我适时排除其障碍,尤其注意将他们的优越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磨合,使他们正视自己。学习有障碍的小学生,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查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我注意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我布置小学生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小学生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从自学中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2 授之以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小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小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

强化语文学习技能,发展小学生观察能力是基础。有效的观察训练是成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观察技能训练主要结合阅读教学来实施。阅读教学中,我从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教给小学生观察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看图学文《长城》的教学,我首先让小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表达心声的豪言壮语。让小学生在自学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感受长城建筑的雄伟,“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再指导小学生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小学生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古代人民的劳动场面,赞叹之感受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露,与作者的思想水融。这样,即让小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了调查的耐心和信心,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左右脑得到协调发展。

小学生写观察日记,是训练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对身边出现的新异事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真挚的感情。中年级的小学生能用“我手写我口”,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能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他们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描摹钟爱的事物,在“心灵空间”施展才华,畅写独到的见解。小学生有了“隐私”,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用关怀和爱心与他们交流思想,辅导写作方法,为他们提供作品发表的机会,逐步使训练内化为小学生自己的行动。

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诗文佳句,都是精品之作。小学生从中学习规范化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技巧,受益终身。我根据诗文特点,引导小学生理解记忆。《桂林山水》图文并茂,描写景物具体形象,语句清新流畅,极富诗韵。我要求小学生分析把握课文总体结构(总述——分述——总述);熟悉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图文结合背诵。利用电教设备,创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使背诵内容未呼先出,小学生欲罢不能。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印象深刻,背诵效益显著提高,记忆能力同步发展。

3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