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Web2.0;网络品牌广告;平民化;个性化;隐秘化;互动化

2008年可口可乐与腾讯联合举办的“北京奥运会QQ在线火炬传递”活动,在线参与传递人数超过6200万人次,影响空前,成为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大企业纷纷削减营销成本,减少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投入,却激活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创新力量。这些完全采用草根化的参与方式令中国老百姓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成为信息制造、传播的主动参与者和中坚力量。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令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互联网Web2.0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互联网主体人群的结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67期《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全球网民数达20.95亿人。据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一个新的“人口大国”。在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互联网继续向低端学历群体渗透。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而高中以上学历群体从58.9%降低为56.1%”,“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量的积累势必带来质的变化,互联网不再只是精英的舞台,老百姓才是其未来的中坚力量。

互联网主体人群的需求变化。根据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70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几个层次从最低级的生理需求开始向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并呈阶梯形。如今的网民已不再只满足于当一名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发展。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成为网民热衷的互联网应用方式,个性化和社往成为主流需求,这正是人类高级需求中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新的需求将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2004年,在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会议中,O’Reilly公司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Dougherty)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理论和思想体系——Web2.0。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是互联网从单向信息获取到双向信息共建的过程,是应用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将走向由专业IT人员创建互联网到非专业网民参与共建的新时代。

互联网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

Web2.0时代的商业应用与服务。互联网Web2.0的应用和服务具有完全基于网页、透过浏览器就能完成的人机交互功能。网民在网站系统内拥有个人数据信息,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建设、传播信息。Web2.0的应用和服务主要包括博客、RSS、百科全书(Wiki)、分类信息、社交网络平台(SNS)、P2P、即时信息(IM)等。以脸谱网(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以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和以高朋(Groupon)为代表的网络团购近年来掀起了Web2.0商业应用和服务的创新。

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Web2.0时代强调“以人为本”,相对于Web1.0时代,Web2.0时代的互联网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在线社群型生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在呈现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和生活形态之后将呈现另一种形态的重聚。Web2.0时代的互联网,网友根据爱好、生活观念的异同在互联网里重新分化、聚合,拥有同质性的网民在网络社区中可以建立频繁的互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社区。Facebook正是靠网民集体的内容生产、交互和共享活动构建出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而国内的豆瓣网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小众需求”的网络社区,网友在这里可以找到在电影、音乐、读书方面有共同爱好的同道中人。社群型生活成为Web2.0时代网民主流的在线生活方式,网络社区特色鲜明,互动性强,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能让人们寻求到心理归属感。

二是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生产。Web2.0时代的互联网,人们不再信奉所谓权威的信息来源,希望从不同角度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在意其他网民的意见和表达自我主张。百度贴吧就是完全由网友自主创建的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关键词贴吧,可以将主题关键词细分到最小单位,从而形成各自完全独立的贴吧。而其他网友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就可以在百度贴吧里找到众多的主题贴吧,浏览、留言、跟帖,共建贴吧内容。从2005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大量粉丝聚集贴吧,到2009年网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成为2010年网友最常用的网络用语,百度贴吧体现了互联网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生产架构。

三是从传播信息到传播情感体验。网友需求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互联网信息的生产,也影响着信息的传播。从早期人们上网寻找和分享有实际用途的信息、资源,到“给力”、“杯具、洗具、餐具”、“童鞋”、“小盆友”、“犀利哥”这些网络热词与网络红人的广为传播,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正在发生改变。过去那些自上而下的信息已对网友失去吸引力,网友更愿意传播的是基于自身经历、文化背景下所认同的试图颠覆传统与权威的草根价值观与情感体验。

网络品牌广告创意策略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广告也在不断创新。网络品牌广告是对现有网络广告中除基于搜索引擎的付费搜索广告以外的所有形式的统称。网络品牌广告包含的形式多样,个性化强,既能传播产品促销信息,又能树立品牌形象,在网络广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但正如法国广告创意大师雅克·塞盖拉所说:“传播业内,广告最需要自我变革,不变则亡。消费者已经改变了模样,他们不再甘当传播的客体,而执意成为传播的主体,成为‘消费主’。”创意是广告策划的延伸与深化,是广告的灵魂。网络品牌广告要变革,首先应该改变创意的思路,在现代广告创意策略所包含的“关联性、原创性、震撼力、沟通性、亲和性、美感性”[1]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Web2.0时代主要特征的变化,寻找更有效、更适宜的创意策略。

平民化、个性化趋势。Web2.0时代的互联网更具民主色彩,其平民化、个性化的信息生产特征和重视平民情感体验的信息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品牌广告更需要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进行加工创造,可以简单但不能平庸。网络受众更崇尚自由,自主性强,重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喜欢娱乐,善于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吸引眼球。所以网络品牌广告的个性化,其具体内涵应重点把握娱乐与幽默的视觉表现。在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人的体验分成了教育体验、逃避现实体验、审美体验、娱乐体验四个部分。其中娱乐体验是人类最古老的体验之一,也是最自然、最亲切的体验。而幽默是层次极高的娱乐体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高度提炼表达语言或视觉符号,带给受众的一种心领神会的情感愉悦。如中国电信3G套餐的网络品牌广告,用微博的谐音“围脖”作为创意点,将日常生活中织毛衣的情景带入广告,巨大的毛线团暗喻中国电信3G套餐的超大流量,加上夸张形象的织围脖的动态设计,整个广告的创意平易近人,于幽默中将广告信息点传递给受众。

隐秘化趋势。互联网Web2.0时代人以群分的特征为网络品牌广告创意开拓了新的道路,一种隐秘化的、类似网友自拍的广告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出现在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上,通过人群病毒式传播达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广告传播效果。如奥美互动为IBM Rational软件创新论坛在2009年所创意的网络品牌广告《IBM The Proposal》,广告以求婚作为创意点,一位程序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用IBM电脑输入程序,控制手机屏幕显示,以手机灯光秀的方式向女友成功求婚。整个广告看上去就像普通网友自拍的生活小短片,生动、惊喜、感人。视频一经播出,“快来看程序员如何求婚”就成为IT圈里圈外最热门的话题,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站、视频网站、IT博客上观看、转发、分享,并链接观看者到相关软件讨论群对IBM Rational软件创新论坛进行注册。小故事却赢得了目标受众的情感认同,该广告获得2010 DMA ECHO奖IT类全球金奖、中国艾菲奖银奖和亚洲实效营销节(AME)铜奖。在这个“微”字领跑互联网的时代,隐秘化的广告创意还出现在了微电影中。微电影故事情节性强,内容紧凑,或幽默搞怪、或时尚唯美、或有公益教育意义,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微电影以其较普通网络视频更优质的画面质感成为众多品牌钟爱的网络品牌广告投放新形式。如三星手机2011年在各大微博网站、论坛、视频网站推出的微电影《微绑架》,将三星产品植入故事情节中,故事用幽默夸张的口吻调侃了全民微博热,微博是把双刃剑,既给了大众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成了大众暴露隐私的空间。

互动化趋势。Web2.0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技术使网络品牌广告可以由原来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宣传和说教变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沟通与交流,网络受众在虚拟的交互过程中感受各个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三星M8910U的富媒体广告《放大的照片》,该广告抓住手机具备1200万像素的照相功能进行创意,画面近景是一个坐在露天咖啡吧椅子上的长发美女,远景被虚化,但网友继续推动鼠标会发现画面远景中那一层又一层逐渐清晰的画面细节,更多的故事在发生、更多的喜怒哀乐在上演。该广告带给受众一种交互的、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既突出了该款手机的照相功能,又在交互使用的过程和感官刺激中,加强了受众对品牌的情感体验。信息系统专家Jenny Preece等人在编著的《交互设计——超越人机设计》中提出交互设计有两个基本目标,即可用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可用性目标是基于功能性的用户体验,如有效率、有效性、安全、统一性、易学性、易记忆等。而体验性目标是基于用户情感体验指标如满意度、享受乐趣、娱乐性、有帮助的、有启发的、具有愉悦美感、能激发创意、有成就感和满足情绪需求。”[2]在进行网络品牌广告的互动化创意时既要考虑用户交互使用的功能性,又要考虑情感的有效传达,两者合一才能发挥互联网的交互性优势,让网络受众在主动参与、平等对话中感受到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广告信息的传播更具深度。

结语

互联网Web2.0时代是草根阶层集体爆发的时代,而只有建立在与老百姓平等对话、沟通的基础上,淡化广告的功利色彩,传达真诚而朴实的情感体验的网络品牌广告创意才能产生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从而实现广告的商业价值。(来源:新闻爱好者 文/杨洁 编选:)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广告应用研究》(K2009-96)]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U4-9];TP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释了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理念认知内容,而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并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使得“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近发展形成的产业模式,正式被纳入国家级行动计划的项目体系中。作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全新产业形态,“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和运行,势必会给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深切的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展开简要论述。

一、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

“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就是要切实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具备充分现代化特征的应用性技术形态和理念,实现现代互联网产业与传统道路运输产业之间顺畅有序的对接融合,并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有效解决乘客、货物、道路运输应用工具、道路运输活动站场枢纽、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等基本产业发展要素,在道路运输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顺畅化相互连通以及最优化互相匹配问题,逐步建构形成以“线上资源科学合理调配,线下资源高效有序运行”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道路运输产业实务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我国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出行服务,提升现代道路运输服务的人性化建设发展水平,以及道路运输行业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切实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形态向现代产业形态转型发展的实现步伐。从发展形态角度分析,“互联网+”理念在我国现代道路运输产业中的应用,给我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影响。

第一,诱导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互联网+综合运输”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智慧交通(具体包含智慧化客运以及物流两大板块),能够在基本要素空间流动,泛在互联、综合感知,以及顺畅交互等业务运作行为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切实创造和激发出更多类型且更多数量的经济收益对象,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产业产业链重组和产业生态圈重建工作的实践进程,切实促进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创造形成全新的发展面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扁平化、协同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管理工作模式的建构形成。

第二,深刻影响我国产业的道路运输服务模式,建构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现代货运网络,能够切实促进供需信息隐身的有效对接,助力现代物流产业基本业务开展模式的创新改良。通过建构“互联网+便捷交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实现以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和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客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作模式的建构目标,并切实满足我国民众在开展在线票务预订、在线信息查询、在线订票款项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基点,不断提升服务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个性化水平。

第三,深刻影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呈现的历史背景下,以去组织化、去中间化,以及去公司化等特征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建构发展模式,促使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给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中的小型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

我国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导致我国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基本需求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为切实实现对需求结构变化特征的有效应答,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深刻立足我国道路运输在产业在现有发展条件下的阶段性特征,扎实推动大数据技术形态、云计算技术形态,以及物联网技术形态等在我国现代运输产业发展版图中的广泛应用,切实实现现有的类型多样的运输实践方式,在以协调衔接和互联通为形态特征的应用模式之下实现顺畅有序的相互配合。

第一,加快实施“互联网+”客运模式的建设目标,切实做好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扎实推进多元化交通出行实践活动信息充分高效的开发共享。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与应用平台,为独立社会民众提供具备更加充分的丰富性、权威性,以及高品质性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道路客运运输产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

第二,加快实施“互联网+”物流运输事业发展体系,要切实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形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加速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体系稳定应用的历史背景下,为现代化和微型化物流企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

三、结语

针对“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本文从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两个角度展开了阐释,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红雨.“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2]李强治,徐西峰.互联网+便捷交通: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J].世界电信,2015(08).

[3]刘伟.迎接道路运输行业“互联网+”新时代[J].运输经理世界,2015(23).

篇3

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

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

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篇4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新媒体;互联网营销;网络购物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202-01

在当今纷乱的营销环境中,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否已经老化?在互联网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今天,我们能否尝试运用新的方式创造奇迹?正因为如此,互联网的赢利模式已被提上历史日程,新媒介时代下的互联网营销已向我们走来。

一、互联网营销的发展趋势

2006年7月,全球最大的个人空间网站首度以全美互联网访问量4.46%的份额,超越了Yahoo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站。2006年,以MySpace及YouTube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一个以5.8亿美元的现金卖给新闻集团,一个通过股权置换折价16.5亿美元卖给Google。

模式一:注重消费者体验的互动式营销。

消费者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传统广告通过吸引眼球向消费者宣传品牌和产品。而互联网营销则利用网络作为互动平台,吸引消费者主动体验,给予消费者更多机会了解和体会产品的功能性和使用性。首先,从用户心理来说,互联网信息量大,获取信息的方式快,使得个体在上网时,相比使用传统媒介,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功能、特性。其次,从媒介特性来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和传统媒介比较,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模式二:引领潮流的参与式营销。

过去消费者只是单纯从电视或报纸广告来接受产品信息,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输入。现在,在网络等新兴媒介形式的冲击下,电视作为主流媒介的地位在渐渐下降,人们上网的时间和看电视的时间几乎差不多。年轻观众看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的男性观众,比起电脑来,电视已经逐步失去其吸引力。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有真实性的效益了,当营销信息以“干扰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中,它可能会让消费者不高兴,并不断被受众“屏蔽”。而参与式营销使消费者积极地参与到生产和营销活动的创意中来,借助互联网鼓励消费者参与到其品牌演进过程当中。参与式营销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整合媒介渠道,并从智力上或情感上吸引它的受众参与其中。与过去的传统媒介将所有营销诉求归结为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参与式营销创造了更开放的理念,能够让它的受众在情感上投入其中,强调体验分享。

趋势三:受众细分下的精准营销。

广告主需要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互联网技术成为精准营销的有效推动力,目标受众的属性特征通过个人博客、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应用变得相对显性起来。与传统营销相比,精准营销更注重对受众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对受众类型的细分,它们将媒介形式深入于受众的生活,并将其与受众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在对受众生活方式充分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使广告主的营销信息得以传播,从而形成更具个性化和亲和力的营销方式。

趋势四:策略性的整合营销。

媒介形态多样化,营销通路多样化,促使广告主选择跨媒介多通路的营销策略。互联网凭借其深度、互动、创新和高效的营销模式将成为整合营销的主舞台。媒介选择与投放科学合理的确可以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而互联网在围绕产品受众接受心理的同时坚持走以销售为中心的道路,真正达到了整合媒介、优化传播的效果。在策略上,以整体协同、相互配合的战略发挥广告宣传职能。

二、新媒介时代下蓬勃发展的网络购物营销模式

大众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其影响力变得越来越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报纸、看电视的状况变得越来越少了。在80、90年代的时候,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到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在数据统计方面存在优势,目标媒介的用户属性、用户到达率和用户接触时间都可以被准确的监测。通过网民行为监测产品,网络资源管理者从用户层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媒介评测体系,为广告主提供有效的媒介选择,使广告主了解各类网站和网络服务结构以及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广告投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投放前就将广告效果尽在掌握,有效控制媒介费用,实施真正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篇5

人民网研究院近日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未来其六大发展趋势为:

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

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

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新思路;分析

现代企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及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起到推动和完善作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需要展开研究。

一、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

(一)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企业在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前提下,需要充分建立起发展一体化的经营思想,促进经营与管理模式转变与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加快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日益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内部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需要突破以往的管理模式,树立一体化思想,促进人才管理和应用有效。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市场要素流动更加活跃,不同的企业类型涌现,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其中不仅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要素的竞争,同时还包括人才要素的竞争,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流行性加大,主要是因为人才的选择范围扩大、职业发展机会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与时展相适应。

(二)科学化

科技研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个是工作效率问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内部员工进行基本的信息登记,为后续员工的薪资、培训和转岗、离休、辞职等提供档案参考,这种工作内容单一,管理效用发挥不明显。现代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通过电子档案等的建立,企业在招募人才过程中能够直接通过电子档了解员工的任职经历和职业特长,提高工作效率。另一点的影响则是关于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方面,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记录,需要以档案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三)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信息高速、大量传播为主要特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人才信息的流通。互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是以科技技术为载体,将信心定向、定量的鞑ィ信息传播渠道不受限,但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具有可控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特点,在人才发掘、任用、培训和管理中做到专业和高效。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登记的信息内容相对单一,并且员工由于转岗、离职等原因需要重新调用初入职信息,人力资源的工作开展中与各部门联系沟通不足,员工信息了解和交接 不当,给后续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做到信息化、科技化。

二、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方法

(一)发挥数据应用作用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思维模式应该积极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信息提供、传播和应用提供的便利性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这点。互联网技术应用中从沟通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零距离和低成本的特点,但是在这种无障碍沟通中互联交流会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产生,这些信息数据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因而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充分重视其数据的应用作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员工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为人才选用和储备提供参考。例如关于员工选拔和任用,可以对企业内部两年内离职的员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任职时间等,这些数据统计分析后能够了解员工的离职时间倾向。

(二)部门网站的建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但是这些员工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内,工作岗位和工作经历等均不同,当进行员工培训和员工考核时,由于对这些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不了解,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应用其新的科技技术,加强不同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可控。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网站中分设不同的部门网站,不同部门将内部员工基本信息和工作、活动项等登记或记录,也可以积极组织和鼓励内部员工参与网站活动,以实名或匿名的形式在部门网站中提出建议或发表文章。这些内容可以用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不同部门员工工作的看法和思想倾向的信息资料,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后期制作员工培训资料和计划、开展员工活动提供参考。

(三)绩效考核内容的完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不同信息资源流通和互用,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人才的聘用、培训和晋升实现人力资源应用效率的提高。关于人员的晋升需要有一定的业绩参考,基于此,需要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传统的员工绩效中主要的考核项包括员工的业绩成果和工作表现,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员工绩效考核可以通过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形式为员工提供更加充分的加薪、升职机会,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员工投票的形式,综合了解员工除业绩之外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能力等,完善绩效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辉.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现代商业,2015,09:116-117.

[2]陈海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7,01:122-123.

[3]朱新蕾.关于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思考[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篇7

1996年3月,加盟中国首批网络公司之一的讯业网络公司杭州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垂直专业网站“中国化工网”。自1997年至今开发并运营了中国化工网(省略)、全球化工网(省略)、中国纺织网(省略)、国际纺织网(省略)、医药网(省略)等在国内乃至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集群,现任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瞻观点:

互联网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调整阶段,细分市场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互联网细分市场的两大方向是“专业化”和“地域化”。这也是我们率先提出的互联网市场“细分理论”。

2006年影响力:

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在深圳A股市场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095),标志着“国内互联网第一股”正式诞生,结束了国内互联网企业没有一家实现A股IPO的历史。自1999年“逢网必涨”的“5•19”行情七年后,互联网概念在A股卷土重来,受到了互联网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双重高度关注。受此影响A股网络科技概念板块被引爆,出现了普涨现象。

互联网前十年积累了庞大的信息与众多功能,而如何给用户提供更精确的信息与服务,在目前来看更为重要。因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十年互联网将演绎“细分时代”。

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实现为例,分析了“细分”的必要性和“细分时代”互联网的全新机会――目前电子商务更多的还是处在一种信息交流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阶段还没有开始。如果真的要产生网上交易可能要分得很细,甚至细到有几个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交易。

比如化工产品总共有几百万个,但真正合适在网上交易的只有几十个。“细分”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做深做精,了解哪些产品适合网上交易,哪些不适合,这是开展网上交易的一个前提。如果网上交易这一环节实现了突破,互联网的巨大商业潜力将被激活,互联网无疑将迎来无数全新的机会。

我们可以将未来互联网的市场细分和发展模式概括为:“专业化+全球化”,“综合化+地域化”。意思是专业网站必须着眼于相应行业的全球格局,将专业网站对行业的服务功能垂直做深、做透,纳入全球化的市场运作,这是各个行业全球性贸易加剧的必然要求;而综合网站则应着眼于一定的地域范围。

因为互联网本身虽然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性,但互联网所面对的特定服务对象或服务群体却有很强的地域性,网民习惯的地域性差异、服务能力的辐射范围、服务的便捷性与周期等因素都构成了地域化服务的必要性。中国化工网是专业化的典型,国内首个地域性门户“浙江都市网”则是地域化的实例。

网盛科技(中国化工网)就是“细分理论”的实践者和成功典范。网盛科技(中国化工网)从创业至今没有借助任何风险投资的力量和一分钱外援。公司1997年底以2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创业,此后管理团队完全依靠企业自身不断赢利积累而开创了目前的发展局面,创造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就赢利模式而言,其赢收主要有两项:一是吸纳企业会员,为企业提供建设网站、虚拟主机和信息服务等会员服务的收费。二是网上广告收入。中国化工网每个会员第一年的费用为12000元,以后每年综合服务费用为6000元,中国化工网目前有收费会员5000多家。实践表明,“会员+广告”模式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网盛科技的发展战略将专注于B2B互联网产业,做好三件事情:

(一)、一如既往地推动原有的“会员+广告”模式。

(二)、积极开拓在B2B领域新的赢利模式,如化工专业搜索引擎等。

(三)、适当横向发展,打造多个像中国化工网一样成功的专业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篇8

关键词:“互联网+”;新常态;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1-0035-04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持续进步的结果。早期互联网是信息单向传递,功能相对简单,应用范围较窄,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数据信息交流、使用的范围与价值,演变成一次能量巨大的新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的中部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一、“互联网+”加剧了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

压力与紧迫性1.新常态下中国市场和消费需求升级,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压力空前巨大

产品层面,新常态下市场与消费需求加速升级,高性能、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与传统式消费品产能过剩使制造业产品升级压力空前巨大。中国制造业过去30多年走的是“价廉物美”模式,但价廉的背后是性能低、品质差。随着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消费者发生部分质变,形成了一个愿意为高性能、高品质产品买单的庞大中产阶级群体。在国内消费品性能、品质、安全性达不到其要求情况下这些消费者转而到国外购物,致使近年来中国居民境外消费持续强劲增长。在高性能、高品质需求强劲增长、传统需求萎缩背景下,“价廉物美”式消费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升级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要么升级,要么逐步被淘汰。技术层面,由于需求萎缩,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急剧下降,传统低成本低利润技术路径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走的是“开阔地平推”技术路径,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山寨”“模仿”进行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也导致了产品技术空间狭窄,差异性小,大量企业在同一技术层面上进行低水平竞争,利润率不高。经济新常态下传统消费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严重,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低成本低利润模仿型排浪式生产难以为继,大量传统企业无钱可赚、生存困难,在技术升级方面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互联网+”带来有效的技术手段,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速度加快

面对新常态下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升级的空前压

力,“互联网+”为传统企业摆脱大规模低成本低利润模式,转而生产高性能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数据化、在线化与大数据技术使生产企业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物联网及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小批量生产的成本,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生产取代大规模生产的技术手段已经成熟。以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为主要特征,以众多中小微企业在细分行业进行差异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高品质产品为标志的“互联网+”新制造业正在成为制造业的主力,其迅速崛起无可阻挡。失去竞争力的传统企业,要么被改造,要么被取代。

3.“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发展路径,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

传统条件下受信息交流手段限制,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服务对象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制约。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发展层次较低,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场及排名第二的经济总量,但服务业发展潜力却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互联网+”时代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交流非常便利,除了那些必须面对面完成的服务,空间距离对多数不需要面对面完成的服务的制约不复存在,服务业传统发展路径正在被颠覆,“有需求的服务均可被提供”成为常态,服务业业态将因此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人口数量及相应市场规模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使中国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事实上中国的电商已经弯道超车,实现了全球领先、世界一流)。

综上,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等不得、熬不得。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有效的技术手段,早调早转就会赢得主动,抢得先机,晚调晚转就会被动乃至被淘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由于动手较早,已经出现较好势头,而中部地区由于产业层次低,适应新常态,对接“互联网+”的速度相对较慢,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增大,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二、中部地区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面临的主要瓶颈与问题1.“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核心,人人都会产生数据,各行各业都会产生数据,反过来数据也会影响每个人、影响各行各业,所以数据将和水、电、路一样成为生产与生活的必需品,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数据服务对“互联网+”的顺利推进,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中部地区“互联网+”基础建设和平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一是网络服务能力仍然不强,网速慢、资费高问题突出,制约企业与个人用户广泛使用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平均网速全球排名82位,仅为韩国的四分之一,而中部地区网速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云、大数据及各种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对数据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三是数据孤岛现象依然突出,部门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尚未打破,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

篇9

1.1知识经济的含义

知识经济的首要基础是经济,换而言之,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是传统的设备资金和生产原材料,取而代之的是人的知识。以往的学者曾经对于知识经济有着这样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知识将扮演重要角色。在概念上,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在这里,知识要素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于知识和信息、高素质人才以及高智能化的机器。

1.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发展基础,符合当代社会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知识和信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资本。

知识经济依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和分配,在经济活动中,知识和信息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在加快经济增长中起到主导和核心作用。

(2)科学和技术的研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当人类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得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无形资产比例不断增加。

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比例在大大增加。

(4)科技人员占据生产主体。知识经济注重科技人员的主体地位,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将会占据较大比例。

(5)知识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经济。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

(6)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

知识经济重视发展高新技术,集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将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上。

2我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2.1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的管理阶段向知识经济下企业现代化管理转变的阶段,距离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管理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所面临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体制改革力度普遍不够。

(2)企业管理手段普遍落后,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差距较大。

(3)管理规范程度普遍不够。

(4)专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2.2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带来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挑战。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取而代之的是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人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使得管理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注重强调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知识,以人为本,才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

(2)对企业经营方式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和信息传送快捷性,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深刻变化。在互联网平台上如何开展强企业经营活动,是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互联网打破了原有市场界限,企业营销方式变得更加互动。顾客的角色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参与者、企业合作者。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改变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

(3)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挑战。

在以往的工业经济时代下,企业追求大批量、相同化产品生产或服务方案,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不再一味追求产品的生产速度、生产数量,而是注重考虑人的独立性、创造性,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

(4)对企业组织和运行形式的挑战。

传统企业组织形式主要以金字塔结构为主,这种组织形式造成信息的封闭、传播的滞后,无法让全体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状况,必然影响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经营。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形式以扁平化网络式为主,这有利于企业加快信息传递,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竞争力。同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和劣势,借助外部力量,将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虚拟运行,突破了传统企业运行模式。

3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应对措施

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固守陈规,那么必将对企业今后的持续性发展带来极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的打击。因此,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革新:

(1)转变企业管理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和动力,创新型企业的建立必须依靠员工的创新能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必须做到革新。首先是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将企业员工看作企业真正的主人,为员工提供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供工作所需的资源,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次是树立学习型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同时管理者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以便自身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2)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知识经济的主要标志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经营方式已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知识,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创新企业经营方式。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给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企业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建立顾客和企业的信息通道,将顾客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充分反映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上;一方面,建立全球化的经营战略,企业的市场经营战略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来经营管理企业;再一方面,开展虚拟经营如人员虚拟、企业虚拟等,借助外部优势和自身资源结合,同外部企业竞争合作,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4)创新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搭建扁平网络化式组织结构,加快纵向和横向信息传递,使得各管理部门和员工能够快速便捷获取信息,从而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传统企业 战略转型困境

一、新经济时代对传统企业提出的要求

(一)具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制造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冲突的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在给传统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要求传统企业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相结合。这个时代要求传统企业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只有抓住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明确互联网思维的内涵,才能应对新时代的市场变化。

(二)有效掌控终端消费者

在新互联网经济时代,形成了社交化、本地化和移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了全天候、多渠道和个性化的消费特点,这就要求传统企业要有效掌控终端消费者。

(三)进行战略转型

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消费者和企业的距离,极大地消除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也促进了线上、线下无限界、跨界的竞争。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企业需要通过战略转型,变革及重塑营销体系及经营体系,整合信息与时空资源,有效应对市场掌控消费者。

二、传统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经营者的能力困境

经营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经营者的能力也确定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与成效。传统企业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经营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善于组织领导,面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要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魄力,要敢于改革创新,并能够灵活应对,驾驭全局。然而,纵观全国,除个别优秀的企业家外,传统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经营者的能力成为了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的一大困境。

(二)组织改革困境

在新经济时代下,传统企业要得以存活及发展须要战略转型,需要对组织进行调整、变革和再设计。组织改革必然会打破组织内部现有的利益格局,对员工来讲,变革可能是一种威胁,会受到个体和组织的阻力。个体阻力主要来源于习惯、安全心理和经济因素,组织阻力主要来源于结构惯性、群体惯性、对原有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权利关系的威胁及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企业在识别了这些有害的变革阻力后,应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积极的教育和沟通,让其参与转型变革,获得各级员工的支持,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然而,面对组织改革的困境,传统企业能不能克服却是不确定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困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不断获取对企业有用的人力,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组织和配置,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力进行激励、协调和控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管理活动。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得当,会对企业产生生产性、建设性和创造性地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传统企业在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够重视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而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人才流动是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合理的人才流动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常态,也是企业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方式。但是,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非常不利,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能不能完成战略转型,能不能消除改革阻力,能不能有效的匹配人力、物力资源,以至于能不能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的困境。

(四)财务管理困境

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营的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获取、运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要进行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收益及利润分配、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工作,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转型。然而,传统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能否科学、高效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一大困境。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技术应用、消费模式、消费者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时代背景的变迁对传统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企业必须有新的法则战略来指导运营。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企业会遇到经营者能力不足、组织改革阻力大、人才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能力制约四大困境,传统企业应立足于新的时代,着眼于互联网思维,把握新的消费趋势,克服困境,积极进行战略转型,获得新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学研究.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