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少碳排放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减少碳排放的方式

篇1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是影响碳排放交易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了三种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了2015年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的具体要求。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分析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及其经济效应对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方式及应用

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指管理机构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规定企业或者个人碳排放数量。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主要有免费分配、公开拍卖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分配。由于市场非完全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存在交易成本,不同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环境、经济效果,将影响市场配置的效率。

(一)免费分配

免费分配是指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分配给厂商。可以依据历史产量或碳排放量水平,也称为祖父制分配(grandfather),也可以以当前的产出为基础或者其他管理标准进行分配,主要是管理机构依据厂商当前产出水平向厂商免费分配配额,管理机构首先计算出单位产出所需配额,然后根据厂商产出进行配额分配,总的配额就等于单位产出配额乘以总产出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可升级的免费分配(updated freeallocation),即配额分配不仅仅依赖于历史数据,还可以随着时间依据一定的规则不断升级(Bohringer和Lange,2005;Stern―er和 Muller,2008; Fowlie,2010)。部分研究发现免费分配在促进创新和促进市场有效运行方面有显著作用。Requate和Unold(2003)和Requate(2005)认为免费分配可以激励企业环境友好技术创新。Cong和Wei(2010)分析了碳排放交易对中国电力部门的潜在影响,发现基于历史排放的分配比基于产出的分配会带来更高的电价和碳价格,在基于产出分配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更倾向于环境友好。因此基于产出的分配对减少中国电力部门的碳排放更有益。

但是大部分研究则认为免费分配不能产生正确的价格信号,会导致市场效率损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竞争,而实践中多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多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压力及免费分配的政治可控性(Stavins,1997;Kehoane等,1998;Cramton和Kerr,2002;Betz等,2010)。

由于无论采用哪种标准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企业都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成本,而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碳排放权配额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因此实践中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在排放交易市场设计中运用较多。排放交易发展的初期多数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分配配额,1990年美国“酸雨项目”和2005年开始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第一阶段大部分配额均通过免费分配的方式发放。

(二)拍卖分配

拍卖分配是指管理机构规定一定的拍卖方式,厂商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取碳排放权配额。根据定价方式的不同,拍卖可以分为两大类:密封竞价拍卖(sealed-bid auctions)和上升竞价拍卖(ascending-bid auctions)。

密封竞价拍卖下,竞价者同时提交需求方案,拍卖者将需求加总形成总需求曲线,总供给外生给定,总需求和总供给交点处决定了出清价格。大于该出清价格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等于该出清价格的进行定量分配,低于这一价格的就被拒绝。根据竞价者对其竞价数量支付价格的不同,密封竞价拍卖又可以分为统一定价(uniform pricing),根据个人出价定价(pay-your-bid price)和Vickrey定价。

上升竞价拍卖下,价格和分配都是通过开放竞争过程决定的,每个竞价者有机会提高其出价,最后,愿意出价最高的获得配额。多单位的升序拍卖可以分为需求方案(demand schedules)拍卖和上升时钟(ascending clock)拍卖。

多数研究认为拍卖分配在价格发现功能、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创新、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减少利益集团之间的争议方面要优于免费分配(Cramton和Kerr,2002;Boemare和Quirion,2002;Betz等,2010),但是并不是所有形式的拍卖分配都可以取得有效率的结果。Ausubel和Cramton(1996)认为统一定价和根据个人出价定价形式的密封竞价拍卖分配下,竞价者会隐藏其真实出价,会导致低效。从效率角度考虑,Vick―rey定价是最好的密封竞价形式。另外,当竞价者不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时,统一定价和Vickrey定价的密封竞价拍卖效果相同。Ausubel(1997)提出了可选择的上升时钟拍卖,在上升拍卖形式下采用Vickrey定价,可以重新实现效率而不丧失上升竞价形式的优势。

(三)混合分配

免费与拍卖混合分配是指部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分配,其余部分进行拍卖分配。混合分配对于受影响较大企业(煤炭发电、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产业企业)来说比完全拍卖更容易接受,受影响较大企业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调整其产出,逐步减少排放。另外混合分配还可以降低碳排放交易体系引入对整个宏观经济影响的波动。

即使主张实现完全拍卖的学者也认为,需要逐步实现完全拍卖,碳排放交易初期有一定比例配额通过免费分配来发放,一部分拍卖分配发放,逐步降低免费分配比例,直至完全拍卖为止。碳排放交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混合分配的实践,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2005-2007),拍卖分配占配额分配总额的5%,其余均采用免费分配(CEC,2003);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中拍卖分配占了90%以上,其余也是采用免费分配;澳大利亚的碳污染减少方案也明确指出一些配额采用免费的方式分配给强烈受影响的行业,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拍卖分配在2012―2013开始实施。

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经济效应分析

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其减排成本和收益也不同。假定碳排放权配额市场完全竞争,厂商必须提交其需求配额方案。

当不存在碳排放交易时,产品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a决定了初始均衡,均衡价格和产出分别为P。和‰。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引入会增加产品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调整成本和碳排放成本。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时,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企业碳排放减少,企业都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配额以获取利润,因此企业有减少碳排放的激励。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改变投入组合(使用碳排放更少的原料)、安装净尾装置或者减低产出水平以减少碳排放。我们仅考虑前两种情况,假定这两种调整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P。另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实现零碳排放,所以需要一定的碳排放权配额,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为P。(等于配额价格乘以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最终导致企业供给曲线S。左移至S一,假定需求不变,b点为新的均衡点,均衡价格和产出分别为P。和Q。产出为Q,时,初始的边际供给成本为P。新的均衡价格与初始边际供给成本之间的差额为碳排放交易体系所引致的企业成本增加量。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如下:

(一)免费分配

如果管理机构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同初始均衡相比,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阴影面积POPsca,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PP0ba。因为企业免费获得碳排放权配额,因此企业获取了碳排放权配额的全部租金,即企业本应支付的碳排放成本,为阴影P,edb的面积(等于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P。乘以产出Q。)。对于企业来说,其总收益就等于阴影P。edb的面积减去阴影PoPsa的面积,如图示该差额为正值,即企业在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下可以获得正的收益,而消费者则福利受损。

(二)拍卖分配

考虑采用拍卖分配方式,假定不存在市场势力影响拍卖结果的有效性。拍卖分配下,同初始均衡比,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阴影面积POPsca,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PP0ba。与免费分配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与,企业必须通过参与竞拍才能获取碳排放配额,企业生产带来的碳排放存在成本,即阴影Pedb的面积,管理机构获得了这部分收入,即碳排放权配额租金。这部分收入可以降低政府对其他税收的依赖性,减少扭曲性税收,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政府公共开支,改善公共服务。

(三)混合分配

混合分配中部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发放,部分通过拍卖方式发放。碳排放配额租金要大于企业生产者剩余损失,只需通过免费分配部分配额以补偿企业损失即可,其余配额通过拍卖分配。

免费分配用于补偿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成本损失的配额数量取决于企业可以多大程度上将该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取决于:第一,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之比。一个更高的相对供给弹性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成本转移到生产价格上,生产者剩余有较少的损失,较少的免费分配配额就可以使受损企业保持利润。第二,要求减排的程度。一方面,要求减排的程度较低时,碳排放配额租金P。edb比生产者剩余损失PDPsa要大得多,较少的免费分配配额就足以维持企业利润;另一方面,较低的减排要求通常意味着较低的配额价格,就需要更多的配额免费发放以提供足够的价值保持利润。最终免费分配配额数量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

综上,免费分配下,企业获取碳排放权配额全部租金,消费者遭受较多损失;拍卖分配下,管理机构获得了碳排放配额的全部租金,管理机构可以将这部分租金用于减少扭曲性税收,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部分程度上抵消了消费者遭受的损失;混合分配下,碳排放配额租金在企业和管理机构之间分配。

三、对中国碳排放交易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启示

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不同,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时需慎重地选择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

首先,从推行阻力来看,免费分配推行阻力最小,其次为混合分配,最后为拍卖分配。免费分配下,企业获取全部配额租金,不仅可以弥补碳排放交易带来的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拍卖分配下,企业除了承担碳排放交易的成本外,还需要支付碳排放成本。混合分配则介于二者之间。因此企业更加青睐免费分配方式,推行阻力最小。

其次,从分配方式的有效性来看,拍卖分配最具有成本有效性,其次为混合分配,最后为免费分配。拍卖分配的收入可以用于削减现有的扭曲性税收,这可以避免税收带来的过多的负担和效率损失。而免费分配下,管理结构不能获取该部分收入,必然更加依赖于普通的扭曲性税收(比如消费税,工资税等等)来满足公共支出,进一步提高了政策成本。另外,拍卖分配将配额分发给其最需要的企业,能够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混合分配则可以取得部分配额租金,部分抵消碳排放交易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损失。因此从运行效率来看,拍卖分配最优。

可以看出,碳排放权推行阻力大小和有效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实践中往往更加关注推行阻力大小,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的第一阶段绝大部分碳排放配额通过免费分配的方式发放,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第一阶段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且存在过度发放配额的情况(Ellerman和Buchner,2008;Anderson和Mari―a,2011)。因此,中国在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兼顾考虑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推行阻力及有效性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长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会增加这类产业成本,造成经济波动,因此,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应采用部分免费分配方式发放碳排放配额,部分拍卖分配。随着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要逐步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因为完全拍卖分配是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运行最优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

其中,免费分配可以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updated flee a1一location),分配配额数量不仅仅取决于历史数据(历史产量或者排放)还取决于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有利于避免过度免费分配配额。拍卖分配可以采用标准升序时钟拍卖。从较低的配额价格开始拍卖,出价者在每一轮被询问他们在该价格需求的数量,价格传递到拍卖时钟上。如果存在超额需求,价格会增加,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所有超额需求降为零。除此之外配额的二级市场必须是开放的,可以保证许可分配的高度有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篇2

摘 要:河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量,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本文结合碳足迹的理论,探索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并提出在校大学生碳排放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 :碳足迹 河北省 在校大学生 低碳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成果(项目号:201301267)。

引言

随着温室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和能耗大省,碳排放量非常大,低碳发展也成为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有理想、有文化,他们有责任和有义务担任起减少社会碳排放量的使命。河北省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河北省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为之做出贡献,从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和学习中的碳排放量,并引导整个社会低碳生活。本文以碳足迹为理论支撑,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低碳生活进行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和建议。

1、碳足迹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碳足迹概念。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木材等。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1.2 碳足迹研究现状。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碳排放的整个过程,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进而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计划。国外对碳足迹的研究主要包括其概念内涵的研究、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实例计算的研究等,研究范围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研究,包括的行业有工业、交通、建筑、供水和医疗等,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碳足迹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研究成果不成熟,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2、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行为

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属于个人层面的碳足迹,用该从衣、食、住、行和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衣。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衣”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对衣服的消耗和洗衣用品的消耗。在校大学生都是年轻人,追求美丽帅气,购满衣服的数量比较高。一件衣服的排碳量为6.4kg,就在校大学生购买衣服的数量来看,会产生不少碳排放。同时,衣服的增多,洗衣用品也会消耗的多,就洗衣粉来说,1kg洗衣粉排碳0.72kg,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量。因此,如果大学生能够适量减少对衣服的需求,将会适当减少碳排放量。

2.2 食。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食”方面的消耗主要是对肉类、粮食、和零食等食品的消耗。1kg肉类排碳1.4kg,1kg粮食排碳0.94kg,可以看出食素更有益于减少碳排放,不过要在保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提倡大家食素。在校大学生多为成年人,会有人有饮酒和吸烟的习惯,虽然情况较少,但是也有影响,如能控制,也能减少碳排放。

2.3 住。大学生一般都住校,“住”方面的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指其在集体生活中所产生的能耗。主要包括电消耗、天然气消耗、煤炭消耗,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用电方面,主要是宿舍、教师和实验室等用电,因为是集体用电,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用电量很小。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耗主要是食堂和浴室的消耗,以及冬天供暖时的消耗。这些能源的消耗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每个学生会产生许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大多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导致大量甲烷和CO2产生。因此,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用水,和减少垃圾的产生。

2.4 行。在交通方面,在校大学生大多是无车一族,最普遍的交通耗能是火车和公交车,坐飞机的人数也不多。也有部分同学出行会选择打车。如果在校大学生平时出门的时候多采用不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减少公交和打车的次数,将会适量减少碳排放。

2.5 用。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用”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塑料袋的消耗,纸制品的消耗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塑料袋的消耗不仅会产生碳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纸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不仅产生碳排放,在其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树木,减少了环境中的碳吸收途径,即减少碳吸收的同时增加了碳排放,必然会增加碳足迹。

3、减少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在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驱,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自身的低碳意识,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在校园中,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或者公益讲座等方式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当前河北省的环境形势,让他们都重视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来,提倡大家从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减少碳足迹。

3.2 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管理,减少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例如,在教室和宿舍有时会出现人走不断电的坏现象,学校应采取政策措施杜绝这种浪费现象。在教室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减少教室用电浪费的现象。在宿舍,一方面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浪费电能宿舍的惩罚,增加其节约意识。

3.3 节约资源。在减少碳足迹的工作过程中,节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校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打印许多学习资料,应该采用双面打印,减少纸张的浪费,单面的可再用于打印或者做草稿纸。班级还可以组织废纸收集,卖给回收人员。生活中应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养成逛超市自己带塑料袋的习惯和自备餐具的习惯。

4、结论

河北省作为能耗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发展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量,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驱,应将低碳理念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河北省的低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根据碳足迹理论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

参考文献

[1]管婧崟, 吴晓玲, 杨玉婷, 等. 在杭大学生生态足迹研究报告[J]. 北方环境, 2011 (11): 204-208.

[2]程明, 高莹, 张诗琦, 等. 面向大学校园的碳足迹行为的分析研究[J]. 环境工程, 2013, 1.

[3]尚丹.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2.

篇3

[关键词] 碳排放;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从而导致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我国政府根据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碳配额制度,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碳配额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市场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对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进行深入剖析,促进碳排放财务会计的构建。

二、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界定

(一)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概念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主要是指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采用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理的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多方面信息。企业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或分配的方式获取碳配额,从多个方面进行信息披露,并如实反映企业经营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通过对我国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从会计核算主体进行分析发现,碳排放财务会计的主体通常是指一些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企业,而并非所有企业。而传统会计的核算主体是实行会计核算的所有企业,相比之下传统会计的核算主体范围更大。2.从会计分期来看,碳排放财务会计的会计分期主要以碳配额的使用期限为限,一般而言这个期限为三年,但传统会计核算的期限大多为一年,会计分期存在较大差别。

(二)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目标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对会计实践结果的一个预期,通过与碳排放的实质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是对与经济主体相关的碳信息进行有效的反映。而对于传统企业财务会计来说,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对于碳排放财务会计披露来说,其涉及到的信息大多是碳信息。碳排放财务会计要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充足的碳信息,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不仅要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更要关注社会环境效益。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确认

(一)企业碳排放权的属性

碳排放权主要是指企业为了生存或发展,有权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在一定期限内其实质是企业有权向大气排放气候资源。碳排放权具有的特点如下:(1)碳排放权一般是指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和标准来制定全国碳排放总量并在区域内进行划分和分配,可以以免费或收费的形式对碳排放总量进行分配。(2)一般来说碳配额的使用期限通常为一年,在年终的时候会有相关部门负责检查企业的碳排放额,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碳排放情况。(3)如果年末企业的碳排放额有余额或超过了分配额度,企业可以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企业也可以将未使用的碳配额进行“储存”,在以后年度使用。第四,如果企业参与了减排机制,期末时还要交还排污权。

(二)企业碳排放及其账户的确认

企业碳排放属于一种可抵消交易工具,满足国际上有关资产的定义,以公允价值的方式进行计量可以实现决策的有用性和透明性。实际上,在对可交易抵消工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般具有三种备选方案可供选择,分别是补偿模式、无给付对价转移模式、履行义务模式。补偿模式一般是指可交易抵偿工具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免费的,而是对企业未来成本增加时的一种事先补偿。无给付对价转移模式一般是指可交易抵消工具能否实现现实义务,当不需要义务返还时则确认为资产,反之则确认为负债。履行义务模式一般是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借助增加排放成本来实现企业减排的目的,并非倡导企业进行排放。此时企业将可交易工具应该确认为负债,期末如果排放额有剩余则确认为收入。政府发放定量碳配额并不是增加企业的收益,而是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激励企业减排,本文主要选择履行义务模式进行分析,以此来确认企业碳排放及其账户。

(三)企业碳负债的确认

传统财务会计对负债的定义为在过去事项或交易中形成的、预期会对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导致的现时义务,而企业碳负债通常属于环境上的负债。实际上,环境负债一般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给自然造成的破坏,需要企业以资产或劳务的方式给予补偿的,由企业承担的符合负债定义的一种义务。

本质上来说碳负债是指由于企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给大气带来的破坏,从而承担的一种责任。由于碳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在对其信息披露的确认、计量过程中,一般需要借助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此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碳排放量。如果企业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则有法律上的义务。同时还应当注意企业要对所承担的未来义务作出承诺,严禁由于不能履行承诺而无法确认为负债,对于企业不能履行承诺的现象,要在财务报表中给予明确的说明。

对于参与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企业,最好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期末按时支付企业所排放温室气体对应的碳配额。当企业开始排放温室气体时就随之产生了现时义务,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大于企业分配的碳配额时,企业需要承担碳负债。企业在交付碳配额时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企业实际排放时就应当确认环境负债。

四、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计量

(一)碳排放配额的计量属性

获取碳排放配额有免费取得和外购两种方式。碳排放配额的稀缺性是整个碳排放体系的关键。碳排放份额的分配应当充分考虑免费分配和有偿获得的比重,选择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真实合理地反映碳排放的价值。

1.免费取得碳排放配额的计量属性。针对免费取得的碳排放配额的初始计量,当前主要有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两种方式。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本计量在会计处理上更加简单,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助成本模式来实施初始计量时,企业所能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为零,此时的计量基础就为零。但是当企业本期有剩余排放额,且企业有意愿将剩余排放配额按照市场价格对外出售,此时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在会计计量上与配比原则不相匹配,同时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碳排放配额进行计量时,要对对应账户确认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如今,常用的确认方式有确认为综合收益、确认为收益和确认为负债三种,结合当前碳排放会计的研究来看,确认为收益这种方式不被大多数企业接受。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确认方式。若将免费取得的配额确认为负债,则碳排放负债与贷方科目会产生双重负债关系。

综合来看,对于免费取得的碳排放配额,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可以使企业收入增加,但却没有相应的取得费用与之配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初始计量能真正体现碳排放交易的实质,且会计信息更加可靠,但需要企业着力解决贷方科目的确认问题。在贷方科目确定的前提下,公允价值模式能有效维护碳排放市场秩序,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

2.外购碳排放配额的计量属性。碳排放交易的对象通常是指政府免费发放的碳排放配额,此时要保持配额形式的高度一致,所以在进行碳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将配额的标准化合约作为实际交易的对象。

随着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成立,世界各地碳排放交易市场数量不断增多。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走在世界前列,有成熟的交易规则和定价方式。当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尚处于形成阶段,国际市场中公允价值模式虽然相对活跃,但尚不适用于国内。而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假使企业完成减排任务仍有剩余配额,但其价值的大小无法再企业财务报表中得到有效的体现,从而导致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国内碳交易的不断活跃,碳排放配额市场定价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这为碳配额的市场计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秩序。有明确的价格机制,企业外购的碳排放配额就能合理地确认为资产,资产的价格按照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即按照初始成本进行计量。此外,企业外购碳排放配额还包括政府采取半有偿方式出售给企业的配额,这种情况下对这部分半有偿取得的配额应当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与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之差计入递延收益。

(二)碳排放配额的后续计量

碳排放的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当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时,应该在使用期内对其摊销额进行摊销,如果减值迹象比较明显时,应做好减值准备。但是在无形资产存续期间即使存在升值现象,也无法确认为升值。针对这种情况,第38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最好根据成本减去累计减值损失和累计摊销后的余额作为入账金额。该文件还规定有其他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引导企业进行碳排放后续计量。

(三)碳负债的计量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37号对负债的规定,在进行碳负债初始计量时,要按照以下几项准则:1.因碳负债的数额难以具体确定,因此会计要通过职业判断、建模分析和保险精算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碳负债数额估计的合理性;2.在进行计量属性的选择时要考虑碳负债的核算侧重于未来这一因素;3.在对碳负债进行估计时应当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并在其总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碳负债计量的目标在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在选择计量属性时,要对时间价值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更好地估计碳负债的价值,应当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从而对碳负债的真实价值进行有效的反映。

五、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记录

(一)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核算内容

碳排放会计的核算内容包括由于碳排放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的影响。因此,企业碳排放会计计量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碳排放配额的后续计量和初始计量方法的选择;2.碳排放配额使用阶段的交易信息和摊销方法;3.碳排放配额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的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4.企业超额排放所承担的负债和罚款等。

(二)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账户设置

企业一般会选择“无形资产-碳配额”的方式来进行初始碳配额进行计量。该科目借方表示企业获得的或增加的碳排放配额,减少贷方记录的碳配额。年末借方余额可以用于表述企业碳配额的已入账的摊余价值,即期初碳配额余额减去本期摊销后的剩余价值。借方表示企业在使用期内由于消耗碳配额而引起的递延收益的减少。该科目应在对应资产的使用期内进行平均摊销。

企业应当增加“累计摊销-碳排放”科目和“管理费用-环境费用”科目,来对企业实际生产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借方记录中,管理费用科目的碳排放会导致环境费用的增加,贷方与之相反,该科目期末无余额。累计摊销科目记录“无形资产-碳配额”的摊销,期末一般贷方余额,记录已计提的摊销。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时,应当设置“资本公积-碳配额重新估值增值(减值)”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借方表示公允价值下降导致的资本公积的减少,贷方表示公允价值的上升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增加。

企业应该适当的增加“营业外收入-碳配额补助收益”科目,减少了借方登记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因企业转结剩余碳配额引起的营业外收入的增加。期末一般贷方余额。

六、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要对碳排放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经营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满足恰当性、及时披露、充分性以及重要性等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以及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我国企业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构建满足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信息披露时要合理使用文字、数字等形式,系统全面的反映企业碳排放权管理、会计核算、风险和机遇等内容。除此之外,要将所有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充分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结语

碳配额属于新型能源,导致企业无法借助传统的财务会计进行核算,但是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有与之相似之处,此时就要求按照碳排放财务会计的特点对传统财务会计进行创新。本文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的分析,希望能使我国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二者的统一。

[参 考 文 献]

[1]刘小芳.CAT机制下制造企业碳排放的会计处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27-32

篇4

1.1有利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从大气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看,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又一要素。从碳排放的分类来看,土地利用碳排放可分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产生的碳排放、土地利用类型保持产生的碳排放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所承载的全部人为源碳排放等三类。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有效开发、利用及管理土地资源,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低碳化,有效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碳排放的潜力约为常规低碳政策的1/3,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1.2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偏高,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内部结构中,又以高碳的重化工业为主,比例达70%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大规模的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供应,这些“高碳”产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发展低碳产业,逐步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减少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1.3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是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解决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的体制性矛盾,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构建低碳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2.1控制高碳产业建设用地总量

不断抑制高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总量,在用地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限制,与此同时,给低碳产业发展项目给予用地上的支持。具体到操作环节,土地供应参与低碳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这两个手段来进行调控,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为低碳产业项目在总量和布局上进行安排,并用规划图件和相关调控指标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各地区低碳产业项目的年度用地,严格限制新批准高碳项目,限制向高碳项目供地,以此来调节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用地总量、结构和速度,以降低高碳经济的用地比重,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2及时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发展低碳经济,要注重及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控这一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段可以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来实施。其中增加碳汇的土地管理手段有: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林地的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落实退耕还草工作,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碳排放的土地管理手段有: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废弃的工矿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区域内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管理,做好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倡导农地施用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减少农业碳排放;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2.3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

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政府为了给城市发展留足空间,除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外,政府还可以运用土地整理、土地置换等土地政策工具,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依据土地储备政策接收其项目用地,以供应土地一级市场。

2.4创新低碳产业项目土地供应方式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及可支配资金的最大化考虑,倾向于采取对不同用途土地采取不同出让方式的差别定价策略。例如,对于商业、住宅用地倾向于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追求一次性收益,而对于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看重的则是工厂建成之后给本地区带来的GDP、税收、就业等政绩利益和长期收益。为此,不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压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以至负地价,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为此,2007年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文,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用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除了一般的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出让土地。

2.5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支持低碳经济项目

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若在一级市场获取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若在二级市场转让获得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转让税费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积极引导资本和资源向低碳方向转移。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除了可以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外,政府还能制定政策在土地信贷、土地抵押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可以简化低碳产业项目融资用地审批。

2.6改革考评体系,增加土地供应的碳排放指标考核

篇5

峡湾冬天无冰,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过去这个季节,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今年却是野花盛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步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并终将影响人类自己。地球公民们,是否应该为减轻地球负担做点什么呢?一个环保新多词“低碳”走进我们的视线,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与选择模式,它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

日常生活的“贡献”

居民日常生活成了碳排放主要来源。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举例说:“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贡献”颇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认为,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城市居民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一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城市白领一年排碳2000多吨

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根据一家网站“碳排放计算器”计算,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轿车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吨。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它标示着碳耗用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0.785;按照一棵30年的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这些需要种好几棵树来进行补偿。

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1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3棵树……

据估计,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排放1.1千克二氧化碳,电脑使用1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1台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释放2.5千克二氧化碳。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如果拥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升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达到2611吨。

低碳生活就在你身边

有时候,从想法到实践,距离并不遥远。低碳生活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举手投足之间。能不能让这种环保而又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所共识。

专家认为,当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顾自己方便舒适,不管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生态成本。现在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有待机功能,也就产生了“待机能耗”。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着一盏15瓦~30瓦的长明灯,占城市家庭用电量的10%。仅彩色电视机一项,一年下来就浪费电力几百亿千瓦,相当于几个大型火电厂在白白发电。

更何况在住房、汽车等高碳排放领域的消费过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有“你追我赶”式的攀比心理,还有追求大户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

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比如中秋节的月饼,越是高级包装的月饼生产所需要的能耗越多,生产某些高档包装盒造成的碳排放甚至是生产这块月饼的3倍多。因此选择简单包装的商品,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去距离8千米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大家改变世界的力量要比某一个减排工厂的能力大得多。

让低碳生活引领时尚

目前,国外兴起的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自身出发,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量。简单来说,低碳生活就是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福州东街口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叶小姐就在网上亮出了自家的低碳法宝。她发帖说,现在淘完米的水不再倒掉,而是拿来浇花,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这样的低碳生活,既能自己DIY,又能变废为宝,充满了创意的欢乐。”叶小姐说,只要在生活中稍微注意点,每个人都能为全球减碳贡献力量。

而一个网名为岩石的福州网友的低碳秘籍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冬天吃西瓜是很不环保的行为,大棚种植会产生很多的温室气体。不买反季节水果,就是我的低碳生活。”网友“疯狂的唱歌”透露自己的低碳省电独门秘方:“夏天开空调,既耗电也不环保,我发现把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可提高制冷效果,省电省钱,经济环保。”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清晰量化指标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地球只有一个,气候没有国界,人类污染了天空,大自然就要进行无情的报复。人类只有携手协力,共谋对策,才能共同受益。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相信它在未来必定会形成一股潮流。

低碳生活点滴

冰箱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空调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微波炉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会计处理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就从未减少过,对我们居住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雾霾”等天气,这都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以建设低碳经济生活为主,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进行有效分析。

一、我国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中,对碳排放的配额性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企业都在这一漏洞中寻求发展,只注重生产效益,而没有将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大量的排放碳物质,使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并且,在企业中,不管是会计核算人员还是管理者都不清楚碳排放权在会计单位中如何表达。所以,碳排放的“零数值”是目前统一的规定。

2.多样化的碳排放权获取方式。

在我国的碳排放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免费获取、有偿获取和企业自身创造。第一,免费获取主要是指政府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化的发展,会将碳的使用权留下一部分给各个企业单位。具体来讲,企业所分配的碳排放权应该占总数的三成左右。第二,有偿获取指的是政府将碳排放权进行定价,在具体的执行单位中进行拍卖,获取方式是价高者得。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碳交易市场中进行获取或者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共同项目来得到。第三,企业自身创造。这是最科学的一种方式。企业可以想出一些创新思路,如购买新型减排设备等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量,而减少的数量就是企业获得的碳排放权利[1]。

3.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稳定。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稳定也是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从2005年开始,欧盟成立了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市场,这个市场是目前全球内最大、也是最为成熟的应用体系之一。虽然它不是第一个成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国家,但是它的可靠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比例都是非常高的。而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阻碍了减排工作的发展,并且企图对他国政府进行干预与控制。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

1.基于配额进行交易的会计处理。

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下,基于配额进行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每个企业在碳排放权的最初获取途径上都是通过政府的无偿给予,所以根据这种特性,我们对此项目的碳排放权暂时不计入到会计处理当中。但如果政府给予的配额使用完毕,企业要用钱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通过正当的渠道来获取碳的排放权利。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我们用以下会计核算方式来进行规划。首先,在借方将碳排放计入到无形资产或者是固定资产当中。在贷方计入银行存款。如果企业的低碳经济获得了成果,也就是说碳的使用情况还有剩余。企业可以在借方将碳排放权记为无形资产,在贷方将政府补贴记为递延收益。另外,如果企业想要将剩余的这部分碳排放权进行拍卖,以获取经济上的收益,此项目就成为了企业的后期核算管理数据。在借方将碳排放权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贷方将政府补贴记为递延收益。并且最重要的是,企业会计核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算人员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将公允价值作为首要因素,因为它是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主要的参考部分,也是核算的标准所在[2]。

2.基于项目进行交易的会计处理。

基于项目进行交易的会计处理也是非常主要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发生在跨国交易当中。在具体的项目当中,我们应该将整个部分作为执行的相关标准。将项目审批合格前发生的一些费用核算到其中。其中主要包括一些活动执行费用、人工费等。将项目费用记在借方,将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存款记在贷方。如果此项目审批成功,可以进行操作的时候。会计核算项目就会有具体的转变。在贷方将碳排放权记在衍生工具下,将项目的费用计入到贷方下。而应付员工的具体薪酬和负债资产的日表动情况都算入到当期的损益当中来[3]。

3.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的披露。

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的披露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第一,有效披露原则。在碳排放交易的过程当中,信息的有效披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按照碳排放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合理化设计,在满足侧重点的前提下进行信息披露。其次,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定要非常真实可靠的。最后,会计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整理,信息的表述要相对简单,能够使人一眼看出其中的主要内涵。第二,循序渐进性原则。企业不能将会计信息一次性的进行披露,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执行,避免不同时期碳排放交易权中所产生的理念误差。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严重性加剧,我们要探寻低碳经济理念下的碳排放权会计交易处理方式。首先,要对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其次,要在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手段上加以管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雍.碳市场发展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分配与会计处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李博.我国企业碳排放会计处理的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篇7

1.1交通能耗模型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测算依据城市主要交通出行方式能源消耗以及道路设施能源消耗ε:即标准煤转化系数,将所有的能源消耗转化统一的标准煤计算,有利于不同类型出行方式比较分析。具体计算模型公式如下。式中:Er能源消费总量;Ei城市i种车型能源消耗;Qt货运周转量(t•km);et货运车平均能耗强度(L/tkm);εt柴油的标准换算系数;Ni所有i类车型(v);Si0车型i年平均行驶里程(km);eio每公里i型车型能源消耗(kg);εk标准煤转化系数。

1.2碳排放模型按照汽车燃料消耗分类主要有汽油、柴油、天然气,则他们不同排放公式(4)。同时城市电动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无排放,只在源头中产生排放。则源头碳排放计算公式(5)。Fv和lv为y类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柴油、汽油、参数可以通过IPCC获取,天然气参数通过二氧化排放系数和每公里能源消耗等价关系获得(Haoetal.2009)[7]。Ee是交通电力能耗(kWh);χ占国热能发电的比率(中国电力联合会获取);λ热转电能碳排放系数(Ma2002)[8]基础参数如表1所示,碳排放模型参数如表1所示。

2实例测算

城市道路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货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及道路设施能耗量估计,可以通过城市统计年鉴,及主管部门年报数据中获得。城市交通能耗测算,各类能源消耗:柴油,汽油,天然气,电力换算标准煤系数由(GB/T2589-2008)获取。其碳排放转化系数分别为2.73kg/L、3.07kg/L、2.26kg/L、1.019kg/kWh。城市各类能源年消耗量可通过统计数据查找,同时给出相关计算参数。可获得某城市碳排放量数据。同时本文以合肥市为查找相关数据例采用excel统计数据计算结果如表2。由此可看出城市交通常用出行方式中人均能耗,人均碳排放各项数据,而私家无论是人均能耗和人均碳排放都是远远高于出租车和公交车。

3结论

篇8

农业碳交易是指在清洁发展机制(CDM)框架下,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减排项目合作,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农业减排,由此通过境外采取的低成本的减排行动,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的承诺。即发达国家通过农业碳交易项目,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农业碳减排量,从而在获得自身碳排放权利的同时,完成减排目标。农民可以通过土地管理措施、农业生产措施增加固碳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买方购买产生的碳信用用于抵消工业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1]。

当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其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3.5%,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2]。 据《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我国的碳汇总量约为8.95亿吨,其中农业占比将近20%,而且我国农业碳排放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粗放式排放。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极低,约有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3];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直接污染大气;大量堆沤未利用的畜禽粪便直接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高碳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巨大和排放的粗放式使得我国农业碳资源总量十分丰富,减排空间巨大,如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便可变劣势为优势资源,造就一个规模巨大的低碳产业和交易市场。

相比之下,农业碳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国际碳交易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截止到2010年10月5日,全球范围注册的农业CDM共有128项,占CDM项目总数的4.43%。从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和印度的农业碳交易项目数量最多,减排量最大,合计项目92个,占总数的71.9%,减排量占总量的64.1%。其次为马来西亚和智利,项目数分别为9个和7个。尽管中国已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基本属于能源活动和工业活动领域,除了几个试点性的林业碳汇项目外,基于AFOLU-VCS 2007标准的农业CDM项目较少。据统计,我国农业碳交易项目仅有3个,且均为沼气工程项目,仅占总数的2.3%,减排量占总量的2.8%[4]。可见,我国农业碳交易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2 我国农业碳交易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经济效应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唯一的有机体在参与碳循环过程中具有碳汇和碳排放等双重性。一方面,在农业生产体系中,植物生产包括草地、森林和作物利用太阳能把大气CO2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起着碳汇作用;另一方面,植物也需要部分呼吸消耗碳水化合物释放出CO2的以维持生理活动,形成碳排放。在农业生态过程中,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都会耗用能源,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作为温室效应气体的大户二氧化碳,农业对其贡献大约为15-25%[5]。实际上农产品生产从土壤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形成大量的碳排放。从添加到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机械等工业能,其生产、制造与使用过程都离不开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使用,是农业参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农产品的加工、包装、流通过程也涉及大量能源消耗;各类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管理和利用过程也必须消耗能源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当然,植物生产的碳汇功能远远超过碳排放功能,也主要起着碳汇作用,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是低碳农业的核心含义。如何通过农业碳交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2个CDM市场、自愿碳市场,大力开发基于AFOLU-VCS 2007 标准,气候、生物多样性标准,黄金标准的农业CDM项目,积极推动中国造林、森林保护、管理与利用、生物工程、可再生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业碳汇产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和技术发展低碳农业,将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2.1 我国农业碳交易的绿色生态经济效应

农业碳交易的的碳汇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实现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森林与其他植被亚生态系统、水生亚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物同样是吸收和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动力。不管这部分同化物以生物量、废弃物抑或是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暂时捕捉碳,或通过以各种形式扣押碳而“永久”埋藏在地下。这就是作为农业碳交易的碳汇的根本之所在,而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空间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绿色覆盖率是其根本途径。

在过去200年里, 由于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 即由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管理生态系统的转换, 已经导致了大约相当于同期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的CO2 量。如毁林开荒、放牧、种植经济收益高的作物、弃牧毁草开垦、草场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化等都是降低农业的碳汇功能增加碳排放功能。森林和草场破坏所引起的大气CO2浓度变化: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CO2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被毁坏林木、草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数量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约占人类活动总排放量的20%,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6]。此外,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进而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向土壤中施用石灰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CO2。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O2的损失

一般而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远比其他温室气体减排便宜,只需通过转换农业耕作方式即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碳排放。据统计,我国尚有0.57亿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54亿公顷左右的宜林沙荒地、相当数量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未利用地可用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尚有较大空间。另外,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达3848万公顷。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退化或被占用、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通过农业碳交易的资本和技术的支持,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保护林地土壤,促进和加速森林土壤发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转化为森林土壤,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如我国可以加大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力度,加强林牧地、农地以及湿地保护力度,通过类似免耕和轮流放牧等农牧业方式,通过农业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去弥补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良好的绿色生态经济效应。

2.2 我国农业碳交易的农业循环经济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认为,循环经济的要义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成为依靠半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咋为应对气侯变暖最有效的经济方式,它是高碳工业化时代最具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式,那么循环经济作为以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经济方式,就成为即便在低碳经济时代也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式。如果说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高碳工业化时代灰色经济的一种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经济,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构建这种绿色生态经济的方法或实现这种环境的路径[7]。如果说绿色生态经济作为应对高碳工业化时代灰色经济的一种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经济,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构建这种绿色生态经济的实现路径。

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均商品消耗将由0.62吨标煤增加到1.99吨标煤,其增量相当于我国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能源消耗增量的60%。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达6亿吨,其中约有3亿吨,可以作为饲料、建材或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家畜的长期影响》报告说:“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有二至三个,家畜是其中之一”。10.5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18%,污染程度甚于汽车尾气。如利用3亿吨秸秆制造“减少牛羊废气排放的饲料”(菊芋、甜高梁)可减排温室气体,节约粮食0.5~1.2亿吨,相当于0.5~1.2亿亩“吨粮田”。另外,我国每年的畜禽粪便约30亿吨,也是农村主要的污染源,若有效利用,可以生产数量巨大的沼气和沼渣。由于沼气(发电)能量来自植物当年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所携带的太阳能,即污染物零排放。沼气和天然气的有效成分均为甲烷,可替代燃煤发电和汽车用油,改善农村环境,减排温室气体。

我国化肥利用率是35%,农药利用率只有30%。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加速排放了二氧化碳和甲烷。单一施用化肥的地块,排放的甲烷量是化肥配施猪粪地块的3倍,是不施肥地块的27倍[8]。沼气和大量沼渣(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但减排了温室气体,还有利于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由此可见,农业碳交易有利于转变当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的能源高消耗、废物高排放、环境高污染农业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的农业经济体系。

2.3 我国农业碳交易的社会经济效应

农业碳交易也可以通过造林、森林保护与管理、可再生能源、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业碳汇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和先进农业技术,促进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1)拓展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农业碳交易一方面可以通过还林还草,苗木种植、造林、森林保护和管理,以及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等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据中国社科院潘家华研究员2009年在“林业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到2020年,我国通过推进植树造林可新增短期就业岗位4762万个[9]。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业碳汇产业,通过循环利用和产业链的延展,如农民从事秸秆收集、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等增加新的就业岗位。(2)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农业碳交易出售减排温室气体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和补贴。 如美国农牧场参与碳汇项目,每英亩每年有希望获得2美元的碳汇收入[10]。同时,因为碳交易市场类似于商品交易市场,价格是浮动的,碳交易项目的合同允许每年设定碳价,碳交易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进行的;如果农户通过农业碳交易项目能够获得一定的较高收入,既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碳交易的积极性,又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通过农业碳交易,通过能源工程和废弃物处理项目节省了家庭的生活燃料费用、化肥和农药费用以及土壤固碳技术等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节支。而这对于高度依赖农业发展的我国部分贫困人口而言,意义尤为重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贫困户中纯农户占59.7%,贫困户的经营范围仍然主要局限在农业领域[11] 。(3)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资本和技术的不充分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缓慢的一大瓶颈,农业碳交易项目可以为农村发展带来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应用技术、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市场信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多样化、现代化。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标准农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也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于安全、营养、健康及多样化的农产品的需求。(4)优化农村社会生活环境。农业碳交易除了能够缓解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地区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多以燃煤、燃烧柴薪为主,燃烧柴薪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另外,畜禽粪便及其他生活废弃物也容易污染环境,成为影响农村地区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威胁。农业碳交易项目既可以通过农田耕作的低碳技术可以保持水土,增强土壤肥力,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较低的成本为农户提供能源服务,能够减少薪柴的燃烧,净化空气;也可以畜禽粪便处理的项目如沼气池项目可以提供新的生活燃料,通过秸秆发电和甘蔗渣发电等项目可以提供电力等减少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优化农民生存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碳交易的一系列能力建设活动,强化农民的低碳和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 我国农业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

3.1 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碳交易市场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还在制定、完善中,各国、各地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有欧盟CO2排放量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我国农业碳交易应该在充分了解、把握国际市场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增加森林碳汇”等精神,以清洁发展机制为核心,逐步引入农业碳交易机制,设立农业碳基金,拓展农业资本市场,用于碳汇的收购交易,从事节能减排的投资活动;同时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科技计划,增加对农业碳交易的公共投入,通过税费减免、财政扶持、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支持农业碳交易的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碳汇项目的开展;同时,通过规范自愿减排的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搭建农业碳交易市场平台,完善农业碳交易市场机制。

3.2 通过政府引导和法律约束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碳交易

农业碳交易市场主体包括供求双方:需求方包括“参与自愿购碳,选择低碳生活或生产、实现社会责任”的个人、团体及企业;也包括在实施碳排放限额后,部分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需要使用碳排放许可来排放污染物或者其排放量超过了排放定额,在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自身减排、购买其他企业减排额或进行农业碳交易中,经权衡参与市场农业碳交易的企业。

供给者一般是农业资源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包括拥有农业资源的个人、农户、家庭农场、企业以及其他实体。供给方参与碳交易能够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正向的经济补偿,特别是我国一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西北部地区,通过农业碳交易退耕还林还草、整体搬迁等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目前国际市场碳交易形式来看,碳交易一般包括两种型态:总量控制或配额交易体系和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总量控制或配额交易体系,也叫强制减排体系,政府确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碳排放总量,对具体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确定配额,企业的实际排放如果低于配额,就可以把剩余的配额进入碳市场卖出或留存;实际排放如果超出配额,就要在碳市场买入超出配额部分;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按照交易所与会员约定的减排额度确定会员的减排配额,碳市场只是交易余缺的配额,从而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据此,我国农业碳交易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和法律约束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碳交易。一方面遵循自愿交易原则。引导企业主体从非盈利目标出发(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自愿进行碳减排交易以实现其目标。让交易主体以“自愿”的动机聚集在一起,确定自己的排放额度,并到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汇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和法律约束原则,通过国家或政府主导,行政、法律约束,规定排碳主体必须参加交易。确定区域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权限,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大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该企业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碳汇或者自身节能减排,否则,将会受到重罚。同时如果节约了排放权,则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碳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

3.3 规范农业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客体

交易客体为农业碳交易形成的碳汇单位、及可类比的碳排放额度中一位。这种交易客体以二氧化碳当量为换算标准的碳排放权现货指标,碳排放企业在交易市场获得了现货指标后,就获得了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持有者可以用碳排放额度抵消其自身的超额碳排放,也可以在碳交易市场公开出售,从而形成减排或固碳项目形成的碳排放权的“票据”。 现行产品定价可以参考国际市场碳交易价格,也可以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即有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对农业碳汇产生的成木进行核算,加上交易费用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以此作为基准定价,加快农业碳交易市场交易客体标准化、规范化。

3.4 积极培养农业碳交易市场中介

篇9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每一样物品的生产都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都会带来碳排放,你废弃的东西也许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购买新的生活用品,自然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

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听说在网上转账,不仅能避免在银行排队,还能减少纸质单据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于是我便开始向朋友学习在网上购物、交水电费、交电话费等,非常省时省力。

我不仅在家中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在单位也是如此。比如,尽可能少用打印纸,用过的打印纸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过网络传阅的材料、文件,都用电子邮件发给领导和同事。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这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改变过去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

告诉你怎样计算“碳”消耗量,生活中的减碳常识有哪些?

家庭“碳”排放量如何计算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吗?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试。

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碳强度系数”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这些金点子中,涉及到洗衣机节水、食物储藏、烹饪、厨房节水、厨房去污、居住节电节水、汽车出行、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节电。现在,这些金点子已经被整理好收入低碳生活指导手册中。

如,同样长的洗涤周期,“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标准洗”更省电;

篇10

内容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发展,但其组成的复杂性和碳排放的多元性决定了其生产难以采取单一的碳排放标准,因此,本文采用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来统一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将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并引用生命周期矩阵对各阶段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旅游 产品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背景

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旅游业的CO2排放量为13亿吨,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占人类活动CO2排放总量的4.9%,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为5%-14%。虽然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相对较少,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将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交通及住宿业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对全球变暖贡献率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旅游业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的低碳旅游学术研究主要着眼于酒店、景区、交通等单独的一个旅游行业,缺乏对旅游行业低碳行为的整体研究。本文以综合性低碳旅游产品为切入点,将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等旅游行业整合为一体,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简化方法,结合旅游业的特性,初步构建低碳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及生命周期评价,以期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系统的可行性路径,使旅游业通过低碳化的系统整合达到节能减排最大化、低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命周期评价(LAC)理论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及其标准结构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者活动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与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及环境排放,来评价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施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产品或活动从原材料加工、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再循环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结构包括3个阶段: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以及每个阶段都要开展的结果解释。每个阶段的结果解释可以指导开发潜在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措施反过来又影响LCA的各个阶段,因而LCA是一个反复交互的过程(见图1)。

(二)LAC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生命周期的全局观念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方法,碳的减排目标、碳限额排放贸易机制、碳交易、碳税等等机制都与生命周期评价紧密相关。LCA作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准调查工具,已经在世界广泛运用,美国乳制品管理的行业协会(Dairy Management Inc)投资一百七十万美元进行牛奶及其各种包装品,奶酪的LCA研究,并以2007年排放量为基准,到2020年要达到减少25%的目标。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总理提到我国将运用LCA进一步完善对减排信息的统计以及监测和考核办法。当前LCA主要解决制造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服务业还较少涉及,但耶鲁大学的Elizabeth Bennett和Thomas Graedel运用LCA对特定服务业和产品进行了评估,并认为服务业取得的环境效益,并非来自于其服务活动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其生产过程。LCA至今还尚未出现在旅游业的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中,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准调查工具,其基本理念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低碳旅游产品概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构建意义

(一)低碳旅游产品概念

低碳旅游产品是指基于“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按照“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产品是由低碳交通、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餐饮、低碳服务等基本要素构成,这样可以推进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降低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构建的意义

为低碳旅游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旅游产品是整体性产品,是由跨部门、跨行业企业共同生产完成的,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需要旅游企业坚持低碳经济的基本原理,协调统一其经营理念和行为,才能真正让旅游业减少排放。生命周期评价对各旅游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在此框架之下的经营活动才能确保企业将采取环境优先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各生产环节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在低碳旅游生产过程中,运用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指导开发,并提供内部改进和程序改进的措施,最终促进旅游业降低碳排放,如旅游航空交通中餐具的提供,原来使用的是耗能较大、污染重的塑料或纸质餐盒、筷子等,对这一环节进行环境评估,由于其对环境具有较大负面影响,最终使用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一次性水杯、刀叉用具和垃圾袋,以减少碳排放。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建立

2004年,Stefan Gossling等人建立了旅游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旅游业中的交通、住宿、餐饮和旅游活动都会产生一定量二氧化碳,研究结果对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出了挑战。但基于旅游业组成的复杂性和排放的多元化,要制定低碳生产标准满足所有的企业难度较大,因此,旅游企业应该借鉴生命周期评价这一基准调查工具,将其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4个阶段,形成不断循环发展的低碳生产过程(见图2),才能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从而达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

(一)第一阶段: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

专家普遍认为,一个产品大约80%的环境成本在设计阶段就确定了,在产品开发后期的改进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此,旅游企业在生产之初应该坚持面向环境的设计(DfE)的理念,即将各种环境因素全面纳入产品设计的过程。在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品开发过程中,应以低耗低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为前提,采用“反规划”、“自然规划”等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从源头上建设低碳旅游产品;引入设计禁忌清单将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及高排放的设备设施及旅游活动审查,获取其环境信息,进行严格限制或禁止。如景区开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哪些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由第一道门即较大环境负面影响的活动开始,逐步向环境负面影响度较低的活动进行审查,并可以继续延伸下去,最大可能的减少景区经营导致的碳排放(见表1)。

(二)第二阶段:低碳营销

低碳营销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并日益深化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绿色营销。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需以两个条件为基础:一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企业生产出系列低碳产品,并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去销售这些产品;二是旅游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其消费行为也逐渐过度到“低碳旅游消费”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弘扬环保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旗帜鲜明地打出“绿色环保”、“低碳旅游产品”的品牌,树立企业新的低碳形象。

在旅游产品的具体营销方式上,减少传统的高成本、粗放的、高耗能的营销模式,如景区“节、会、展、演、赛”的传统营销方式;酒店的广告营销和人员营销等,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营销。旅游企业可以适当选择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打造新的精准营销平台和散客营销平台。如景区与中国最大的景区门票销售公司“驴妈妈”合作;酒店和汇通天下(HUBSI)合作;航空公司和携程旅行网合作,通过这些手段实现旅游产品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从而降低营销运营中的资源浪费和高耗能排放,促进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

(三)第三阶段: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是以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消费为前提的,与旅游消费具有同步性,旅游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参与了生产的过程,因此,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应该坚持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的同一性。

旅游业的清洁生产是指旅游企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将节能减排的压力消解在生产全过程,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旅游企业10多年之前已经开始了清洁生产的尝试,如峨眉山、九寨沟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改以电瓶车替代;酒店通过安装“空调末端控制装置”,来限制室温过热或过冷;长沙酒店取消六小件等,但这些措施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尚无法改变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要彻底转变为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还需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生产指标对旅游企业进行常规考核和管理;注重运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严格控制能源,减少或禁止温室排放较高、对环境影响大的原材料和原料;注重公共技术平台的利用,建立旅游目的地系统、饭店管理系统等新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联网方式构建跨区域的管理平台;改进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严格控制能源消耗与资源损耗,为旅游者构建优质的低碳环境,促进他们的低碳体验。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与消费方式对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也具有很大影响,绿色消费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节约、自律、简单生活,从而降低碳排放。绿色消费虽然是一种主观消费态度,但其强化来源于旅游企业的不断引导,因此,除了加强全社会环保观念和知识的推广之外,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游客的环保教育,引导其参与绿色消费,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鼓励顾客自带洗漱用品,并可以兑换低碳积分;景区免费向游客提供自行车,倡导游客徒步游或自行车游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四)第四阶段: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指二氧化碳总量的中和,即旅游业根据碳排放量进行等量补偿,达到零排放,以维持生态平衡。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仅凭旅游者的个人行为难以控制排放,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企业自愿抹掉碳足迹才能真正达到减排目标,因此,需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测量―减排―补偿”:第一步是测量,计算出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实际碳排放量,如酒店计算运营过程中使用的水、电、燃气等总量,通过国际统一的换算公式,计算出所有能量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第二步是减排,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并严格执行禁止清单,采用碳硬度较低的材料和原料,并对旅游企业能源来源进行重组以提高其生态效率;第三步是补偿,通过植树或碳汇方式进行补偿,如广元剑门关景区从景区门票中拿出2元,转向用于碳汇造林,以冲抵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景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一)简化生命周期评价

有目的地对LCA 进行某种程度简化的方法叫做简化生命周期评价(streamlined lifecycle assessents,SLCA),其详细程度和实施成本不断减少,其中多采用矩阵法来评估多个生命周期阶段潜在的环境影响。本文引入T.E.Gradel(1993)年在美国AT&T公司开发的评估系统,其核心是一个5*5矩阵,即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product assessment matrix)。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使用和可能的最终处置方式,并给矩阵中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从本质上讲,评估人员是用一个数值评分来估计那些正式LCA中的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阶段的结果。

(二)低碳旅游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的建立

借鉴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建立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矩阵(见表2),对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具体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并相对简单的从中找到解决影响的具体方案,对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矩阵元素的第1项表示低碳旅游产品4个生命周期阶段,第2项表示与低碳旅游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通过自身经验、对旅游产品生产每个阶段的元素选择、能源使用和服务流程以及这些经营行为导致的固液体残留物和气体残留物(主要是碳排放)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相关排放的测量和计算,最终对旅游产品生产的各周期进行评价,给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评分可以借鉴李克特量表调查满意度进行赋值(0,1,2,3,4,5),其中0代表影响最严重、最差的评价,5代表影响最小、最好的评价。但由于碳中和是一种清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活动或机制,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环境是一种正面行为,因此不予考虑。

在评估中,应提供统一的核查清单和评分规则,保证评估小组对产品总体评分的差异小于15%。一旦给矩阵每一个元素赋值后,旅游产品总分评分指数即是各元素评分制的总和:

由于该矩阵有18个因素,所以旅游产品环境表现最高评分为90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价结果直观明了,能够针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具体环节或问题进行评估判断,为旅游企业改进环境提供量化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结论

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此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低碳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行为,为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其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形成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是产业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旅游业仍具有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涉及到生产中的所有环节,需将低碳化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这与旅游经营者追逐高利润的理念形成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灌输到所有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以及如何实施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UNWTO and UNEP.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 Madrid,2008

2.T.E.Gra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Elizabeth B.Bennett,Thomas E.Graedel.“Conditioned Air”:Evaluating an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Servi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0

4.Stefan Gossling, Paul Peeters, Jean-paul Ceron.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5

5.石培华,吴普.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