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时代的特点

篇1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评论主体;新特点;利弊分析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现代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交往等方式从方方面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下,在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互动性、广泛性等方面,网络媒体更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冲击着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其中之一便是对新闻评论主体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之间的便捷交流、信息的快速传播、社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而自由的平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汹涌而来的信息大潮让人应接不暇,而对这些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则让传统的新闻媒体评论者力不从心,互联网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高效而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无障碍空间。

当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报纸杂志,而是主要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上的时候,新闻评论主体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出现了如下特点:

新闻评论主体多元化,人数增多、范围扩大

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评论的主体是单一的少数人的特权,主要是从事专业新闻评论的人员或编辑、大学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以受雇或受邀的方式,针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引人争论的现象发表专业的评论。这样的新闻评论者虽然以看似客观的方式、从专业的角度表达观点,但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却不一定是自己的思想,更不是广大普通受众的感受,而是社会主流媒体或主导思想的产物,受政治、社会、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

当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主体则全然不同,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提高,相对于传统媒体没有太多的限制;参与门槛的降低,只要接受过基础的文化教育,有思想、有表达的欲望,都可以对时下热点新闻及焦点事件发表评论;表达方式便捷多样,无论是BBS论坛、聊天室还是专家互动,都没有明确限制规定某一职业或者某一阶层的人不能参与其中。“这种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对一直生存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精英人士对话语权的垄断被打破,新闻评论的主体更加多元化。”[1]早在上个世纪,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就指出:数字化生存——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声音。这是对普通大众话语权和参与权的一种肯定,更是网络新闻评论主体平等性的重要表现。传统媒体做不到的“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交互性沟通,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交流空间得到了轻松解决。

新闻评论者之间,以及评论者与写作者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增强

传统新闻媒体评论主体的单一性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评论者和阅读者之间的隔阂和不平等的地位,二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单向的,用语言学中的一对概念来表述就是:一个是施事者,另一个是受事者。中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施事者由于受教育水平高、人数少,故而带有一种潜意识的优越感,而受事者人数众多,受教育水平和生活背景差异较大,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精英——大众”的评论及解读方式,加上评论者自身的社会地位、知识背景及生活层次,造成了新闻评论者和阅读者之间隐蔽的不平等性,二者很难实现文字上的、思想上的直接沟通交流,对某一事件看法的传播是单向的。虚拟的网络空间,为新闻评论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提供了这样“面对面”平等交流、互相对话的机会,这在实质的传统媒体中是很难实现的。

互联网的出现对这一现象的改观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闻评论这一领域由原来的“单一灌输”,变成了一种“你来我往大家说”的热闹局面。话语权的放大、沟通交流的便捷带来的是思想表达上的自由,畅所欲言的结果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天平的逐渐平衡,互动性的增强。传统的新闻媒体评论虽然也开辟了读者来信、专家答疑等方式进行交流,但由于版面的大小限制、受众的数量众多等实质性的问题,这种交流互动是极其有限的。但现在的网络媒体则不然,它没有信息容纳的上限,没有审核某种思想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编辑,你甚至可以开辟一个空间来自说自话,只要你有想法,总会有听众。

网络新闻评论主体表达愿望的增强及表达思想的自由化、便捷化

话语权力的放开和舆论参与门槛的降低,对广大平民参与网络新闻评论的愿望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当下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成倍增加,这其中不乏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就业、升职、加薪息息相关的信息,以往只能隔着玻璃看花一样看记者写写、专家评评,而现在自己也可以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了,这样的变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BBS论坛、聊天室已经过气,博客之风刚刚刮过,微博便排山倒海般袭来,手机等移动互联媒体的普及和开发使这种无处不在的沟通交流更加深入人心,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着手机对网络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加以评论。

新闻评论同样是一门艺术,且在当下来看,是一门更加强调“对话”沟通的思想交流艺术,随着大众话语权意识的加重和表达欲望的增强,单向灌输式的新闻评论注定日渐式微。

网络新闻评论主体思想、境界、文化内涵的两极分化

便捷化、互动性、平等性、开放式的新闻评论方式带来的必然是新闻评论主体在思想、境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两极分化。虚拟的互联网环境,不需要真实的姓名、性别、教育程度、个人背景,所发表的言论完全由自己决定,这样无限制的言论空间,虽然表达意愿很少受政治观念、文化传统、主流背景的约束,真实性大大提高,但仅仅依靠道德力量的约束,难免鱼龙混杂,产生一些诋毁、中伤和起哄、凑热闹等不负责任的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主体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和特点,有其不可改变的必然性。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都开始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上设立名目繁多的与网民交流互动的专栏,以便及时迅捷地捕捉当下人们对时事的态度和观点,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找到准确定位,普通大众也给自己的声音找到了恰当的输出窗口。我们在为这些新特点欢欣鼓舞的时候,更要以理智清醒的态度看到诸多不利的方面,为自己在面对这些爆炸性的信息评论时,应该采取何种态度,给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门槛降低,全民皆可参与,话语权的开放性本来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一大表现。但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网民法制意识淡薄、舆论监督力度不够,也暴露了网络发展过程中的“漏洞”,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网络话语权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变成了为自身利益摇旗呐喊的工具;“语言缺乏理性,易于偏激”[2];等等。这样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新闻评论人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更应给我们以警示。

更有大量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直线上升,网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平均文化素养水平自然会有所下降。因此,当网民获取真实的资源和信息渠道的缺失时,便很容易造成“网络跟风评论”现象,尤其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之后,一个极小的事件就有可能在“盲目”而“好心”的网民中引发一场“舆论风暴”。动辄发起的“网络追捕令”、“人肉搜索”更是让这个信息网络化社会中的个人失去安全感。一件很平常的事,一旦被大量无知却好心的网民蛊惑煽动,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与打击都是沉重的。

新事物的出现,总是有着蓬勃向上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它带来的对社会及个人方方面面的有益性变革,常常会使人盲目地去大加追捧,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只是二者在某一发展阶段所处比重大小不同而已,故而我们应始终保持理智冷静的态度,趋利避害,才能使其真正为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造福。

参考文献:

[1]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5).

[2]罗华.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0(10).

篇2

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特有的优势

(一)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天地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新的阵地,建立新的教育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手段

人们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不愿意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网络具有匿名性特点,交流者可以隐去真实身份,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消除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敢于说实话,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网络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现代化进程

网络的快速发展及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效、灵活、多样的特点。在网络时代,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一定的网络技能,就能在网络中迅速发现所需的信息,使受众及时了解最新的党政方针政策,分析政治动向,引导受众看清形势,把握大局,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这把“双刃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高效、灵活、便捷的同时,也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中,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一个人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整个世界。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说服力、可信性,思想组织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网络特点,认真研究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新机遇,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获取更多网络信息。

(二)导致主流价值取向错位

互联网的信息环境是开放的,各种价值观念在此交汇,造成不同文化、思想意识发生冲突和碰撞。另外,西方国家凭借网络技术优势,总是把西方价值观强行渗透于发展中国家。机关干部长期接触网络文化,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西方价值观念逐步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导致价值观念取向错位。

(三)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靠一支笔、一个本、一张嘴进行单向灌输式说教。但网络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具有了信息能力,接收信息的自明显扩大。传统的 “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受到排斥,效果不佳。

三、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信息网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一)增强网络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充分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刻苦钻研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全面了解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二)依托网络平台,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天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虚拟空间为人们提供思想方面的服务。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努力增强政治教育授课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吸引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组建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组织专家制作优质教学资源,让机关干部学习,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手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提升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现代化技术支持,开展网上政治学习、网上讨论、网上征文、网上竞赛等系列活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综合利用。充分重视网民心声、关注网上动态、留意论坛声音。引导机关干部甄别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深入分析信息传递与发生背后的原因和可能,推断并把握网民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汪俊斐,李炯,陈子立,何云.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2] 贾治学.关于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04).

[3] 吴雪.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路径探索[J].科学时代,2012(6).

[4] 汶录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06).

[5] 李冲.网络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N].河南个人日报,2011-3-25.

[6] 郭仰东,杨燕筠.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30).

篇3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宽带的无线化和无线带宽的宽带化,极大地促进了对无线频谱和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的价值已经充分体现。作为无线通信的黄金频段――700MHz频段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

在施行频谱拍卖制度的美国,Verizon曾经在2008年花费100亿美元巨资从美国政府手中拍得700MHzl谱。其后,Verizon凭借700MHz优异的无线传播特性,以较小的基站规模,实现较大的区域覆盖,并且是以较低廉的成本实现4G网络的快速部署,奠定了4G的领先。2007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历经漫长的讨论之后重新规划700M,规划释放出一部分频率资源用于未来的移动通信,故700M也被称为“数字红利”。根据GSMA在2012年的研究数据,如果亚太各国政府将“数字红利”频谱用于移动宽带通信,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GDP将增加近7300亿美元,税收将增加1300多亿美元。

我国一直通过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谱实施行政分配制度。上世纪,700M被分配给各省市县的广播电台,用于承载模拟广播电视信号。随着技术进步,模拟电视逐渐数字化,大部分700M频谱资源逐渐闲置。当前700MHz频段是广电使用的频段,如何利用700M黄金频段发展无线技术,把握无线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机会,是当前广电人亟需考虑的问题。

二、广电融合网与700M频段

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环境不断变化,以双向、互动、高清为标志的广播电视网,正在向宽带、多屏、智慧化升级,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已进入一个 全新阶段,未来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W,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Wireless)将发展为电视有线、无线、卫星多通道无缝连接的融合覆盖网络。融合网络的设计是在构建无线双向网基础上,将有线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卫星广播网、广电自适应WiFi无线网、无线双向网进行有机结合,打通相互间的传输通道,形成广电特色的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广电无线700M双向化技术是“智慧广电”发展的保障,实现广播频段无线信道模型建立、动态频谱感知、无线双向系统组网、信道编码、下行和上行信道传输、无线载波聚合等技术难点,建立广电无线双向网技术标准体系,可形成广电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有益补充,其中基于700M频段的双向LTE将成为无线双向系统的重要支撑。

三、 700MHz LTE方案浅析

(一)LTE发展现状

LTE作为目前移动通信的领军技术,在全球运营商中已获得大规模商用的验证。根据GSA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的统计,2014年底共有611家运营商在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LTE网络。全球商业运营的LTE网络超过360张,LTE基站已经部署200万个,LTE用户数接近3亿。当前LTE主流的频段采用1.8GHz(45%以上)和2.6GHz(28%以上),中国移动主流也是采用2.6GHz频段。1GHz以下700/800MHz低频频段,也有33个国家55张商用网络采用此频段,例如日本DoCom采用800MHz频段,美国Verizon采用700MHz频段(超过2600万用户)。

由于700MHz频段穿透性能好,穿透衰减小,覆盖范围广,射频信号传输质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放700MHz作为LTE通信的低频频段,以便运营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较快速的覆盖。LTE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700M LTE虽然用户基数少于1.8GHz和2.6GHz主流频段,但700M LTE技术也经过了规模商用的验证,也是成熟、稳定的技术。

(二) 700M LTE无线网络架构及规划原则

1. LTE基础网络架构

LTE的无线接入网命名为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核心网则为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LTE时代的网络架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下述三点:

(1)网络结构全IP化。在LTE组网方案中,核心网取消了CS(电路域),全IP的EPC支持3GPP、非3GPP各类技术统一接入,实现固网和移动融合(FMC),灵活支持VoIP及基于IMS多媒体业务。

(2)网络架构扁平化。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直接接入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体验。eNB除了具有原来NodeB功能外,还承担了RNC的大部分功能,如无线资源控制、调度、无线准入、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小区间无线资源管理等。eNB之间可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并引入X2接口,这是相对原有3GPP接入网结构的重大变化之一。

(3)引入了X2和S1两个接口。X2是相邻eNB间的分布式接口,主要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支持S1接口的灵活组网方式 ,S1-Flex是从eNB到EPC的动态接口,主要用于提高网络冗余性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LTE网络的无线网元包括基站、天馈、无线网关、IP承载网和网络终端。其中,基站采用分布式基站,基带单元(BBU)和射频单元(RRU)分离;天馈采用700M双极化定向天线,通过射频馈线和RRU连接;无线网管用于基站管理,包括配置、告警、性能监控等,部署在核心网机房;IP承载网用于核心网网元和无线侧BBU的互联,应考虑充分利用广电现有的传输网络来承载LTE业务;网络终端可用CPE和MiFi两种形式的终端。

2. LTE网络规划原则

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建设,首先基于无线网的精心规划。无线网络规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营销和数据流量分流策略,加强网络规划建设与市场发展的协同联动,分区域、有步骤、分阶段的持续推进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客户感知,满足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需求。规划前需搜集并明确网络服务的区域、区域内相关频段的无线传播模型校正、区域内的业务需求及业务模式等。无线网络基本规划包括了: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站址规划等环节。网络建设初期的关键是覆盖规划,需依据服务区的功能、地形地貌、建筑特征、人口密度、业务量等特征进行区域划分和归类,确定不同区域类型采用的网络结构、服务等级和设备设置原则,达到网络质量和建设成本的平衡,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

同时,应根据广电频谱和业务新特性进行差异化融合网站址规划,注重用户体验,从试点开始就采用“边建设、边网优、闭环发展”的建网方法。网络建设与网络优化同步,深挖网络潜力,以最少的投资打造最优的覆盖;科学定位网络问题,精准指导网络规划,提升网络整体质量,保障业务正常运营。

(三) 700MHz LTE无线双向网的业务规划

下一代广播电视融合网应保持固有的公益属性,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差异化商业服务,把有线电视网和广播电视无线网进行能力融合,实现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视听享受和便捷生活服务的“一手掌控”。首先,促进广播电视向无线领域延伸,实现有线电视业务无线化。其次,在业务开发上尽量避开与市场主导者直面竞争,应在品牌定位、技术应用、市场营销、推广渠道等方面进行差别开发,确保业务开展的有效性;再者,应聚焦重点垂直行业与关键应用,促进无线网络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最后,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为现有的集团客户创造新价值,从而以较少的客户获取成本,带来更大的客户价值。

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政府、行业及个人。政府方面,主要是智慧城市,包括无线城市、智慧社区、应急指挥调度等;行业方面包括交通行业、林业(森林防火)、电力行业(智能抄表、自动化监测、应急抢险通信)、水利水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物联网运用;个人方面,提供家庭安防、无线宽带、移动广播电视和智慧停车等业务。以下就三种典型应用案例作简要介绍。

1. 单向HFC开通双向高清电视业务

开展互动业务需要将原有的单项HFC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但采用传统的改造方式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在保证原有的单向HFC网络不变的基础上,将广电Cable网络与700M双向无线网络结合起来,是一个方便的双向网络改造方案。即通过700M无线基站以及核心网传送上行信令,核心网通过网线与NAT路由器连接,来接通广电的业务平台。通过增加CPE终端,使其与机顶盒进行连接,CPE可将机顶盒的上行信令通过无线信道传送给基站。改造后形成了以CPE、无线基站,核心网、业务平台、IPQAM、机顶盒组成的双向数字电视网络。该方案适合没有双向改造的农村等地区,同时偏远地区也可利用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快速部署,抢占市场。

2. WiFi运营业务

WiFi运营的目的在于让用户可以随时的使用终端上网,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布设CPE、MiFi产品,通过无线信道和LTE基站进行通讯,即利用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做回传,可实现在公共区域、公共交通等提供WiFi覆盖等增值业务。同时,可通过打造WiFi 接入广告平台,开展广告投放、商场导购、微信公众服务、社会信息服务,并为有线宽带用户和非有线宽带用户给予不同的QoS,并结合智慧新农村的战略,为偏远农村、镇区提供低价WiFi宽带接入服务。远期可实现机顶盒WiFi、广播电视无线双向网、广播电视自适应WiFi网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S护 。

3. 自动抄表业务

采用700M无线双向网承载自动抄表这一物联网应用,可以使得广电运营商业务形式多元化,盈利模式灵活化,网络价值立体化。用户只要点击电视上的菜单界面,就可以通过电视机随时获取水、电、天然气和暖气等智能表具的数据信息;同时通过与相关服务商数据中心、营业网点实时连接,实现定量限制、故障示警、自动缴费等功能。物联网数据路由器对经过有线或无线传输过来的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与ONU或无线路由器进行数据通信,再通过广电双向网把信息终端与第三方运营商信息中心建立双向通信,实现物联网数据信息、相关服务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篇4

关键词 网络;新闻传播理论;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12-02

新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新闻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人类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的常态形式。新闻理论研究是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追求真理的基本理念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探究社会新闻现象以及新闻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1 主要新闻理论体系模式

1.1拉斯韦尔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的新闻理论体系是指由美国的传播学家和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机构与功能》中提出的“5W”模式。即Who (谁)Says What (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对谁)With what effects (取得什么效果)。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其中一种,因而用大众传播的理念方法指导其构建属于自己的新闻理论体系能够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新闻学也有自己特定的话语方式、传统、研究对象以及问题领域,如何借鉴传播学研究成果,构建新闻学的理论体系,至关重要。

1.2离散性四元结构模式

上世纪的90年代初由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提出。即所构架的理论体系由新闻、新闻报道、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介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四个实质性单元组成。而所谓的离散性是指这四元在结构方式上所具有的外在的特征,也就是其在相互集中的基础上也会出现的分离和交叉。此种理论体系具有明显自觉意识,提出新闻学理论是展示理念化和演绎原理体系的知识系统。

除了这些理论体系之外,还有板块结构模式、一分为二体系的结构模式、以新闻活动范畴作为红线的理论结构模式和不大追求体系结构模式等,因为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我就不赘述了。

2 网络时代下新闻传播理论模式的方式转变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拉斯韦尔模式,新闻传播的过程主要由5个基本要素组成,依次分为5个传播阶段。即传播者―信息―媒介一接收者―传播效果。那么在网络时代里,每一个传播规律都可以通过这5个要素表现出来。

2.1传播者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在传播者这个要素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网络是一个开放,人人参与的媒体,网络新闻三大主传播者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经营者、新闻单位和个人。虚拟世界中真实多元化的媒体环境,挑战了传统的新闻宣传部门执行的对新闻信息流向、流通以及新闻源的有效管理机制。

2.2信息

网络传播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等特点使广大的新闻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方便和迅速,内容也更为海量,置身于信息海洋中,体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特点。网络时代下的新闻媒体不仅仅为其广大受众提供了大容量、超文本、跨时空的海量信息,而且它相比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强大的互动性。网络时代里,人人都是新闻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空间。

2.3传播媒介

互联网的特征是广容、实时、交互、多媒体化。那么网络作为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媒介,其特点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特点。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采用多样化的技术,营造强烈新闻视觉听觉冲击,充分运用FLASH动画音频视频等多角度的多媒体技术,激起受众参与意识;双向流动性和互动性改变了传播者和受众以及受众和受众之间的孤立状态,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新闻时间及时、实时、全时,最大限度的体现了新闻本身的特征;突破地域局限,全球化、全方位、多角度直接全球热点时事新闻动态。

2.4 接收者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的接收者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大众传播有向小众传播的趋势转变。新闻接收者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者,它同时也可是新闻的传播者。现在各种个性小众网站也应运而生,人们在某一个特定的兴趣点上达到共识,组成一个小的社会团体,相互交流观点和提出意见,产生一场信息化的革命。

2.5传播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人们的民主观念产生改变之后,对于舆论的引导方式也需要得到改进。网络新闻给广大受众提供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和宣传,它同时也给广大受众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方式,采用人性化的特色定制。在此种情况下限制和堵并不能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时候的新闻传播就要善于利用舆论的引导作用,抓住广大网民的心进行有效宣传。

3 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理论内容

从网络的角度单独来考量的话,我国的网络新闻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阶段:1994年~1999年的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发生期、2000年~2003年的发展期以及2004至今的繁荣期。每一个时期下的网络新闻理论研究都各有其特点,在这里,主要探究当今的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理论的内容,以便为之后的发展趋势预测做基础。

3.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

首先是对外国学者学术研究进行翻译,我国研究人员进行相应的吸收和融会贯通。2003年,克里斯廷・L・博格曼的《从古腾堡到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保罗莱文森(美)的《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罗兰・德・沃尔克的《网络新闻导论》等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作为网络时代下传播理论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开阔了我国学术研究的视野,对国内的学术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其次是国内相关专家对自身领域的拓展研究。钟瑛的《网络传播伦理》、巢乃鹏的《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和秦州的《网络客文化》等都对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论文著作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结合了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与时俱进的新闻传播理论,对于解读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3.2 新闻理论研究的舆情监测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网络时代,要研究新闻传播理论,就必定离不开对于网络舆情的检测和管理分析。刘毅说网络舆情是指人的态度情绪以及意见交错总和体现。王来华则认为所谓的网络舆情既网民对于社会的政治态度。当然各自的观点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总之,认识和充分利用广大受众的接收心理,把握好网络舆情的实质问题,是网络时代下对于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4 网络时代下新闻传播理论的趋势

对于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要追溯到最早的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而在当今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理论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欣欣向荣的研究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广泛被运用于各种领域。学术领域也与时俱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有了更大的知识传导空间,在接收的途径、方式方法和范围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扩展。那么,在网络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理论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4.1 新闻来源渠道向多样化扩展

传统的新闻传播都是来源于专门的新闻记者等专业人士,大众对于社会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很难或者无法为大众所知,而新闻的来源也比较局限。如今,网络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各类新闻娱乐网站的兴起,随时随地的新闻动态,只要连接网络,在任何地方登陆都可看到。拿前段时间的温州动车事故做例子,官方的新闻来源和结果统计毕竟有限,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由于距离和空间的局限,事故在发生的一瞬间也不可能全程直击。而网上点击量非常高的一位由当地居民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用手机拍摄的短片则还原了新闻瞬间。

4.2 理论研究以中国为根基

现实世界的多样化导致了学术领域文化的多样化,作为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就需要以中国为根基,以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引导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新闻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首先要把立场站坚定,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才能走的更远。科学原则和基本的精神要求实事求是,紧靠“中国”这个实事,才能创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新闻理论体系。在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理论研究要善于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提炼出想要的典型事例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把握好研究方向。

4.3 具备世界眼光时代特色人文胸怀和原创精神

既然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那我们就只能积极的适应时展的要求,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看问题,研究问题。在全球化的视角下,要有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色。我国虽然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的阶段,但是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新闻传播学的领域里,进入“后新闻业”的时代。这个宏观层面的大背景下,对于理论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而文化作为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意识的总结和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理论关注的焦点应该同时也具有人文的胸怀和原创精神的理念意识。

5 结论

新闻传播理论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也记录和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在新的网络时代下,它将具有更多的时代特色,更加与时俱进的来有效指引人类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保军.简析当前我国新闻理论教材的主要结构模式[J].今传媒,2009(4).

[2]尹韵公.我国新闻理论与实践迈出新步伐[J].当代传播,2007(5).

[3]杨保军.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宏观走向[J].当代传播,2011(2).

[4]李芳.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改革――试探中国的新闻理论沿革[J].才智,2009(28).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与电子应用技术的普及,网络时代下的电子商务浪潮的逐渐兴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建立网络商务管理模式是我国财务管理的一种必然。本文从网络会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网络会计时代的信息处理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网络会计信息管理所面对的问题,同时提出会计网络信息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会计电算化 信息处理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进入了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应用及普及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观念和制度也在不断的创新。通过电脑技术等处理会计信息,会让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并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方面面临着许多课题和挑战,要用发展和创新的观点来看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会计的定义及特征

(一)网络会计的定义

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的环境基础上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属于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以及远程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处理技术,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等虚拟模式,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会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是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计算的一种全新财务管理模式。

(二)网络会计时代的信息处理特点

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处理特点与传统的信息处理特点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网络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传统的会计数据,电子凭证代替了书面凭证,用图表、声音以及动态的图像来反映会计信息,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和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及无纸化。网络会计的数据都通过网络直接采集,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在线管理、信息远程处理、实时传递等特征。此外在网络条件下,财务部门的很多数据都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采集,会计信息将更加的开放和公开。

二、网络时代会计信息所面对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在互联网上高效、快速地自由传递,会计信息真实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在网络时代的电子信息中,企业商务交易的信息不能随便的进行更改,它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处理而形成多份信息备份,从事会计的人员要确认和审核企业商务交易的电子原始信息,因此,电子原始信息的管理和传递过程就十分重要。会计信息数据库系统中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容易论证,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技术下,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不单纯的是企业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问题,要与密切与企业生产方式、企业的管理创新等方面相辅相成。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越来越依靠计算机自动处理,因此,如果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发生了干扰和差错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由于计算机网的互相联结性,网络之间的信息流动性较强,因而很多会计信息在网络的传输中容易出现增加或改动的问题,甚至会被恶意窃取。电子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会受到黑客侵入,会计数据信息丢失,缺乏保密措施或者网络技术下病毒的威胁等等。

(三)网络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问题

由于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的开发性特点,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会计信息的管理问题进行约束,就不可能有健康而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网络信息。因此,现阶段也存在缺少相应的法律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保护的问题。此外,在实行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就需要有一些专门负责网络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而这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也要受到重视,并要有相应的奖罚政策,否则一旦系统操作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则会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管理的混乱,给网络会计信息带来控制风险。

三、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的管理对策

(一)加强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

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的管理问题之一是要加强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要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制度,也要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的整个过程。做到管理人员分工录入信息,各负其责,明确个人责任。在会计信息输入系统前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根据会计核算特点和网络技术系统的特点,可以采用按照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分组录入等办法。要加强日常会计信息应管理内容,包括各类日常信息的披露时间及条件,企业机密信息,日常会计信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维护和管理

在使用网络软件进行财务报表的时候,首要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测试,确保应用软件的合格性和合法性,注意发现软件中的恶意信息等,同时要时刻注意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变化与更新,以适应企业和单位用户的各方面的要求。此外,企业和单位应该注意鼓励和扶持网络会计信息软件的研制及开发等工作,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维护和管理。

(三)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强企业会计人气的培训,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会计信息操作人员对操作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掌握网络会计系统运行的原则。此外要加强对网络技术下的监督机制。网络技术下的会计信息监督形式可以分层次,分重点。企业可以要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自行监督,以掌握和发现信息中的非正常的情况及数据,并能自行纠正。企业也可使用网络财务软件等方式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监督的形式既可以是网上监督,也可以是实地监督,或两者并存的方式来进行监督。

随着我国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管理的进一步提升,网络会计这一新兴学科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会计信息处理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彭伟.浅谈对网络财务报告的功能和优点的几点认识.2010.04.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公民教育 新特点 新途径

公民与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法治国家的逐渐成熟的重要构件,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如何造就合格的,有素养的公民,是当前公民教育研究必须直面的现实性问题。

1.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使用相对少,且成本低的技术就可以将全球各地联络起来,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参与小到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到世界变革中的讨论,总的来说,网络公民教育出现了以下新特点。(1)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最显著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表现在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进行的公民教育是一个共有的透明度极高的,而非谋议个有形的封闭区域。(2)开放性。网络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公民教育的实践,其对所有人都开放,并且每个人都在自为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参与。(3)跨时空性。记得有这样一个学者是这样认为的通讯成本中距离不在被控制限制的这种现象可能会是21世纪前半叶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一种经济力量。在网络世界,公民教育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的局限。

2.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传统的公民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灌输,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公民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的,有一定的背离,那么在实践当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文化差异、生活差异、环境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深刻改变和塑造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对我们的思维、心理、道德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影响。置身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人们全面认识网络,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塑造良好的公民,成为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2.1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在实施公民教育的各种途径中,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应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网络技术课程的多元化给更多的学生老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记得2010年时互联网新兴的网络课程《公平与正义》在中国当时是风靡一时非常火爆的。这门课是哈佛的一位哲学教授开设的,自从网络公开课后点击量非常的高。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是比较多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也在逐渐的趋向网络教学、网络课程、网络课堂的运用。如高校现在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面存放网络精选课程、网络教程等一系列的课程都能在网络上面实现互动,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大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丰富了学生多元化的课程安排,那么中国也要坚定“公民教育”的通识理念。要使得学生们对道德、政治和自身信念的认识,这应该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新的方法、途径、策略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新技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支持。

2.2当今网络热点问题的引导与疏通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从来不缺乏宣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但是作为中国人民来讲很少受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相关教育。我们从小都知道要爱国家、要为国家奉献、要立志为国奉献。但是我们不懂的如何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只关心了宏观层面的事件,而没有微观深入的关心过那些小的事情,没有真正的去关心社会教育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在一味的模仿、一惯的盲目跟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思想被埋没我们的理智丧失。记得前两年全国性的食盐抢购风暴,以及在遇到事情后的各种疯狂的人肉搜索这些都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国民的素质与教育。现如今网络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网络剧烈的冲刺着,可以很快的侵入我们的要害影响我们的生活,其中不乏暴力,等有害的信息巨大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意志,因此,应引导每个公民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

,而不是采取“观念先行”的思维,也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从,避免发生把思考和判断交给他人的现象。

2.3公民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人们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和参与的便捷化是普遍的社会存在。此时,人们首先会问,“训导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社会格局中的地位与“被训导者”是否平等?“被训导者”从这种道德训导中能够得到什么切实的利益?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就会排斥道德训导。与此同时,倘若没有严格的法治为后盾,人们逃避甚至公然抗拒道德约束的行为受不到相应的制裁,他们就无法体验制裁带给自身的利益损失而认同道德规范的价值。所以,在民主的社会条件下,仅靠道德训导的制度安排来强化和设计公民教育必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有首先完善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约束,并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最好的内化效果来实现公民精神的培养。

2.4网络民间组织的渗透

相对于那些专门化、专业化的公民教育而言,民间组织的说服教育可能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也更有生命力。因此,在民间组织已获得巨大发展并已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我国公民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对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引导,发挥其对公民的说服教育功能,以提升网络时代下公民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文平.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j].南风窗,2005

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为;营销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企业带来了挑战和契机,对网络时代下的消费者的行为的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新的形势下采取新的营销策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网络时代下的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一)消费行为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各种产品的价格、特点和售后等信息,以往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等,消费者往往会跟随潮流选择商品,而网络时代下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渠道多种多样,消费者不再盲目地跟随潮流,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产品,消费者完全可以很方便快捷的获取符合自己特性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利用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商品的营销,使更多的消费者找到符合自身消费的产品。

(二)对消费便捷的要求更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休闲时间较少,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购物更加便利,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不仅要质量和价格,对于方便快捷也有更高的要求,最好能够足不出户能够满足自身的购物需求。

(三)冲动消费倾向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信息搜索时,由于自身对产品的了解不多,很能会受到诱导性广告的影响,产生冲动消费。随着网络代购和海淘网站的兴起,消费者会受到更多的产品信息诱导,通常会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产品,因此,消费者在进行网络商品信息搜集时,应该更加理性的消费,避免冲动消费,造成财务的时间的浪费。

二、网络时代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一)加强品牌和个性化建设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多种多样的品牌,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就难以在纷繁复杂的同类产品中获得立足之地,企业应该根据对企业产品的消费者的定位进一步来个性化自身的产品如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并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和扩大品牌影响力,售前服务不仅要提高,而且要对员工的售后服务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大量消费者。

(二)提高对消费者的购后行为激励

消费者在对商品购买后会产生自己的评价,如何能够让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好的评价并进行商品的宣传,对于企业的营销也很重要。如果消费者对于商品有好的评价,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那么消费者可能会进行二次购物,同时也会进行宣传;而如果消费者的消费评价很差,消费者可能会进行大力宣传,不要在这个企业进行消费行为等。因此,企业要重视消费者的售后激励,增加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和宣传的意愿,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和盈利。

(三)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消费者参与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或者自己的想法能够体现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于消费者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对产品的具体需求等设计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商品。个性化商品的定制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是一种很好的商家和消费者进行合作的方式。传统的企业提供几种款式的商品供消费者选择,而互联网时代下,更多的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商品的定制,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网络时代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传统的实体销售有了很大的不同,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进行商品的推广和销售,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对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的了解设计更多的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企业要在庞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高企业的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时代下,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参考文献

[1]涂惠淇.浅析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171-172.

[2]仲秋.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分析及服务营销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65.

篇8

>>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嬗变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变迁 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其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探讨 浅议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信仰教育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形态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探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浅析网络时代下的“8090后”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教育新对策 试析网络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试论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方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发生了转变,网络阅读在给大学生到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传统读书习惯和身心发展。大学校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读书活动,图书馆积极实施图书导航和教育功能,大学生应提高阅读修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键词】网络大学生阅读图书馆对策1 引言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网络世界的繁华热闹相比, 书山角落冷落清凉, 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3 次追踪调查的数据反映, 目前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1]。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人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大学生阅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 阅读中存在的问题2.1阅读目的不明确,缺乏阅读技巧

网络阅读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感官,浩瀚的资源让学生目不暇接。然而大量却无序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成千上万的信息全部呈现在面前,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选择,在无序无尽的切换网页窗口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由于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与指向,对读物的价值判断不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盲目从众的现象。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读完后没什么收获,这与缺乏相关的阅读指导有关。 2.2阅读结构失调,体现实用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综合体现[2]。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忙着学专业知识,忙着考证,忙着准备考研。许多同学表示“满腹经纶在胸,不如满纸证书在手”。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为自我人生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阅读结构的影响。大学生在阅读取向上急功近利,片面狭窄,这与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不符的,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2.3阅读品位不高,消遣娱乐化

大学生拥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上网成了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形形的网络资源满足了大学生求新觅奇的心理。整天上网,关注流行时尚、服饰饮食、娱乐八卦等,直白、搞笑、多彩的画面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阅读的书籍也多愿选择报纸、杂志翻看。诚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娱乐放松一下是不错的选择,倘若过度阅读消遣娱乐的书而把其他有益于大学生深化思想、丰富内涵的书籍丢之脑后,就会造成大学生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等的弱化。2.4 阅读方式倾向于浅阅读

由于网上阅读的宽广、范围大和互动的特点,使大学生关注的事物繁缛庞杂。丰富的网络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著名的“眼球理论”很好地说明了网络阅读作用于感官而不是作用于心灵的特点[3]。带有娱乐性和冲击力的网络媒体,使得大学生远离经典,远离名著。浅阅读的内容大多是碎片式、跳跃性、不完整的,在阅读时大多是浅尝辄止,使得学生阅读的兴趣泛化或情感缺乏,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写作能力的弱化、退化。“俯而读,仰而思”,然而浅阅读的读而不思或者少思,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的见解与思考力,像手中的读物一样走向轻浅,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4]。3 对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建议

3.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展开各种读书活动

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橱窗、校园网等信息传播媒介,全方位对大学生阅读提供帮助。利用学生社团,组建读书协会,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比如各种读书知识竞赛、阅读征文比赛;举办读书活动月、读书交流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阅读的队伍中去。

学校方面也可开设导读课,名著评析课,通过专业的指导,促进大学生阅读品位、阅读技能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顺应大学生的追星心理,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学者来学校举行读书讲座,讲解经典,推荐好书,传授读书心得。其次,学校可充分利用师资队伍,请各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关的领域编写书评、推荐书目,使学生能从茫茫书海中找到方向。

3.2加强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在环境布置和资源配置上,要呈现出温馨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二,图书馆可以配合读书节或者学生的需求,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读书推荐会,设立畅销书架,开展读者交流会。其三,创建的新浪微博、人人微博等交流途径,鼓励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以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3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篇9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公共关系 信息传播 市场营销

近年来,公共关系作为组织通过传播沟通、形象塑造、利益协调等手段与公众建立关系的一种活动,被誉为“组织致胜的秘密武器”并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极富深远意义的变革,公共关系亦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而网络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却只是刚刚起步,远未发展至成熟的地步。如果组织想要更好地运用网络为公共关系服务,使公关的发展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首先就必须清楚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网络究竟为公共关系带来了什么。

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一客体的桥梁,也是公共关系的实现机制,可以说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主一客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既然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占有如此显著的地位,那么研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对于我们研究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廉价的,突破时间、空间及信息量限制,由公众驱动的“多对多”网络型传播,其中技术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信息可按公众需求个性化定制,而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

网络时代的这些信息传播特征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和非地域性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的交流提供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既可以进行点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互动,网络媒体若能广泛应用于组织公关活动中,公共关系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展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媒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大刀阔斧地向传统媒体的弊病开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先天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共关系的良性发展,给公关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网络对组织公共关系的影响

1、公共关系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突破时间限制的优势,用极少的成本增强公关活动的时效性、推动公关实践的全球化

(1)网络可以使信息实现无限量“实时传播”,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快速及时性,为公共关系活动实现及时有效奠定了基础。在网络经济中,速度是衡量组织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对于公共关系来说,速度不仅仅是尽快地获得信息,还意味着迅速地向社会公众扩散组织的信息,与他们一起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沟通。可见在数字时代,沟通仍然是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只是沟通的速度上升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公关媒介受到时间的约束,使得公共关系难以实现沟通的快速有效,而网络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与及时性优势,为公共关系实现真正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可能。

(2)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用极小的成本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一样,成为近年来公共关系实践中的一个鲜明趋势。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是以公共关系研究的全球化和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全球化为主要标志的。而要实现这两者,除了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具备全球性的战略思维和开发新的战略、战术外,还要求物质方面有所保障。作为一种数字化传播,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使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论相隔多远都能如同近在咫尺般地迅速沟通。同时网络的经济廉价,使得沟通成本大大降低。随着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全球公共关系学术界的交流变得空前的活跃;同时互联网也为组织开展全球范围的公共关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网络重新定义了社会组织与媒介的关系,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

传统公关活动必须借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来实施,大众传播媒介手中掌握稀缺资源、享有支配信息资源的行业特权,这使得它们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一种媒介权力――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具有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样发生,界定问题以及对问题提供解释与论述,因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的种种能力。因此,媒介关系构成了组织在开展公关活动时所要面对的各类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时甚至能决定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而现在,作为新生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悄悄地改变着媒体格局和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网络被誉为迄今为止最“民主”的媒体。从理论上说,网络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向大众发表言论的渠道,造就了“一人一媒体”的基础。任何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便可通过建立网站、发邮件等网络功能,新闻、传播信息,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这就使得少数人通过对媒介的控制而达成的对公众舆论的控制和操纵化为乌有。在这一“数字化的民主”环境中,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并为公关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可控媒介,从而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在网上,组织完全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这一可控媒介,组织可以在不违背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类公众信息,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必经过第三方的“解释”和“过滤”。这样,组织就能掌握公关的主动权,对公众(客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与各种媒介建立良好的关系。

3、网络“多对多”的沟通保证了传播的双向互动

这使组织实现公共关系实践的双向对称型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公共关系的主一客体即组织与公众建立长久关系。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格鲁尼格指出,公共关系实践有四种模式:新闻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型模式和双向对称型模式。其中,双向对称型模式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然而,在主要利用大众传媒的传统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大众传媒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送给受众,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往往没有发言权,这种“一对多”或“少对多”自上而下的模式很难实现传播的双向对称。

网络的出现,使得每一个有条件上网的人都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经过很少的“过滤”,而将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建议等传达给很多人,从而实现一种“多对多”的传播。这种“多对多”的传播从本质上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对称性,这种互动特性使得公众真正参与整个公关过程成为可能,公众不仅参与的主动性增强,而且选择的主动性也得到加强,使组织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个人化的信息服务。

4、网络使公共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公关业务的难度和风险及环境监测的难度

(1)网络社会的信息的过量和无序给公关人员识别有价值信息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由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网络这一最民主的媒体,传统媒体中“把关人”角色在网络媒体中

弱化甚至退出,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信息、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所以同时也带来了网上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使组织与公众在信息的交流沟通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公关部门失去了独有的信息来源,这对公关部门的影响是,它必须重新确定自己在组织运营中的位置,由传统的信息者的角色向信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信息过量和无序的网络社会,如何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如何确定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流程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网络安全的先天不足和脆弱性使组织开展公共活动的风险增加,给组织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网络具有高度开放型、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人的真实行为和真实身份不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模糊性加大了网络公关的难度,使网络的信息安全出现先天不足和脆弱性。

病毒的入侵尤其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会极大地损害组织尤其是营利性组织的利益:通过互连网对某个组织的网站进行大量的删除和修改重要数据、破坏网页等攻击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不利信息传播迅速,危机形成和蔓延的速度大大加快。而公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通信息,为组织监测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外部舆论环境。因而无论是作为组织耳目喉舌的公关部门,还是充当组织“外脑”的公关公司,对组织外部社会环境的监测尤其是舆论监测的难度都正在加大。

5、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1)在网络时代,新闻、广告策划、专题活动等公关活动融入了越来越多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企业网站的设置,网上的新闻、网上展览,利用互联网实施对外开放参观等。这里都有着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与独特方式,使传统公关模式中的一套业务体系,向网络时代的网络工具的操作系统发展。这种转变对于公共关系人员来说,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挑战。他们不仅要有高度的公关意识,超常的敬业精神,还必须掌握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网络时代高技术传播手段,熟悉电子商务,包括ERP、CRM的基本运作手段和运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加有效。

(2)正在纷纷崛起的网络公司虽然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更多的业务,但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共关系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公共关系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存在公共关系人才短缺的问题。新兴的网络公司对公共关系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纷纷网罗有经验的公关人才。由于优厚的待遇和美好的创业前景,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公关人才纷纷跳槽到网络公司,使得公共关系行业本已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加雪上加霜。同时,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更高的技术要求也使得具有网络技能的新型公关人才极度紧缺,因此,科技公关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公关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三、公共关系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传统的促销,推销产品、技术、劳务,促销的目的是做成生意;公关营销不仅仅是推销产品,还推销企业的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即便生意做不成,也要把关系建立起来,把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在功能上,公共关系不具有直接的推销功能,而是具有一种间接地促销功能。如果说推销就像马鞭子抽在马背上能使马儿跑得快的话,公共关系就是清除跑道上的沙石障碍,铺平跑道上的坑坑洼洼,给马儿创造跑得更快、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从效果上公共关系更着重于长期的效果和影响。

篇10

关键词: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创新实践

前言:

近年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对原有社会生产结构、组织结构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企业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原有管理模式、会计模式滞后性日渐暴露,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创新实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帮助企业重新审视会计电算化工作,改善和优化会计电算化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网络时代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1.1理论知识更新

理论知识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渗透,四项假设中的三项均发生了变化,与原有会计主体范围完全不同,会计主体确定难度较大。因此,在工作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理念当中[1]。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的交易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可以随着交易活动而变化编制会计报表,更为方便。

1.2会计实务变化

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实务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权责发生制,设置该科目的主要目的是在特定范围内,对费用及收入分配情况的记录。但是在新形势下,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具有一致性。因此不存在分摊收入及费用的问题,直接威胁到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地位。除此之外,海量数据作为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要想准确处理这些信息,需要调整会计管理方法。

1.3提出了挑战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网上交易愈加频繁,需要不断创新会计电算化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与网络技术同时发展的还有病毒、黑客等不良因素,如果遭受到黑客的攻击,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恶意盗取或者破坏,势必会产生一定经济损失[2]。因此为了避免内部资料被盗取,会计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对人才原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只有不断优化会计师知识结构,更新其知识储备,并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探索会计发展新形势,才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创新实践对策

2.1革新会计目标

不同于传统会计,网络环境下的会计需要处理更多核算内容,比原有核算内容更多,如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而会计目标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对会计行为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革新会计目标是前提。新目标的确定应重视自身功能,即提供即时、全面的会计信息,并加强对网络的了解,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上文已经提到,网络时代下的会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且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会计主体呈现整合态势。所以,企业应坚持真实原则,合理处理估计与费用之间的分配关系,随时生成会计报表,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3]。

2.2优化会计原则

明确会计电算化目标后,我们需要加强对会计原则及准则的优化。虽然原则具有虚拟性特点,但是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我们务必要突出其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企业会计工作提供思想层面上的规范和支持,确保会计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体现企业实际情况。核算作为会计中的基础性工作,在特定范围内开展,但是网络环境下,原有核算原则丧失了原有意义,需要进一步改善。如应将权责发生制变为收付实现制;而针对配比原则来说,我们仍然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公历年度会计分期进行分配,以便保障业主、股东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对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受到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将会被淘汰。可见,网络时代对会计电算化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优化会计原则过程中,应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

2.3创新会计制度

企业管理体系结构与企业信息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电算化会计的管理,应立足于整个企业组织结构,明确会计工作机构地位、职责等。针对组织或者从事会计工作,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网络时代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应突破桌面局限性,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工具,实现对会计工作的集中式管理,实现统一性、协调性管理,实现对财务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尽早建立电子账簿、电子银行账户等,建立并完善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划拨,不断提高现有资金资源利用率[4]。随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采购等环节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开展,所以协调会计电算化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需要纳入到创新会计制度的考虑因素中,促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可能预见的风险,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商议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方兴未艾,正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会计电算化工作方式和方法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因此企业应立足于自身当前发展现状,明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创新的重要性,从会计工作目标、原则及制度层面实现对电算化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满足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有效性,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综合实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天胜.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业经济,2013,(22):103-104.

[2]尚玉梅.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矿业,2014,(S2):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