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博士班的课上,我首先提出一个怪命题,认为技术经济是有时代特征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其技术经济范式有不同时代特征。如农业技术与小生产的结合,工业技术与大生产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大规模定制(大生产+小生产的结合),会形成不同的技术经济范式。“互联网+X”,可以理解为“技术+经济”,是在互联网这个特定时代下组合成的新技术经济范式。
我分技术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来讲解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技术范式的时代特征,突出表现在复杂性上,以variety(多样性)为外在特征;技术经济范式的时代特征,突出表现在复杂性经济上,以variety(品种)为单位计量复杂性经济不经济,例如多样性、差异化到底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智慧的本质就是复杂性与成本呈反比。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给博士们讲解了“0、1”计算的思想源头。首先是周易。我介绍了微积分创立者莱布尼茨在论文《论中国伏羲二进位制级数》中对周易0、1编码的再发现,以及周易原理对于莱布尼茨发明世界上第一台0、1编码计算器(第二代帕斯卡尔计算器)的决定性影响。接着通过年图灵奖得主Judea Pearl 的理论,解析了大数据的核心概念variety,及它与莱布尼茨思想的内在联系。
我的结论是,信息革命的当代特征(以variety形式表现的复杂性,以及使之在经济上能为可能的智慧化)实际上具有比我们想像的远得多的历史伏笔。我认为周易之所以在500年前被莱布尼茨看中作为计算机的原理,在于周易的核心就是用极简的“象”(0和1)处理复杂性(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复杂性(变易)中利用智慧求得生存和发展(生生之德)。今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思路,仍然在围着这个元问题转。
如何将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整合进“互联网+X”体系呢?这需要对+号的两边,即互联网和X(各行各业)的经济实质,有一个富于穿透力的解释。看出“互联网+X”到底是什么与什么相加。
我引述杨小凯对斯密的一个解释对此加以说明。在《经济学原理》中,杨小凯说“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是分工发展的两个方面” 。我查过斯密的原文,发现这是杨小凯在斯密原意上的引伸,但很有道理。杨小凯说:“当分工随交易效率上升而发展时,不同专业的种类数n上升,……不同专家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这也从另一方面增进了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另外,n也是买卖n种贸易品的市场个数,它的增加也会增加市场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按:n指品种,即variety)
其实,“互联网+X”可以直解为这里的“多样化+专业化”。对应产业发展,专业化对应产业化,指各行各业的产业发展;多样化对应服务化,代表互联网推动X向多样性、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业态发展。多样化对应品种,专业化对应规模。“互联网+X”带来的转型,要求处理好批量和品种的配置关系,实现从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使X的工业化时代特征与互联网的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二、“互联网+X”:技术经济的历史特征
今天一大早,游敏老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讨论《3%》,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常态的书。游老说的角度正好反过来:他认为“互联网+”经济反映的是周易的历史特征;周易反而具有未来时代特征。
我不讳言《3%》就是谈中庸之道的。书里开宗明义就讲要“形成经济学的中庸价值观”。不过游老认为,“中”的思想,早于儒家,是周易的核心。他认为《3%》可以解读为用周易在改写西方经济学,形成中国的经济学。这本书的核心概念“自然率”就是“中”。我吃了一惊,不过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构思这本书时,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想到周易这么深),但确实提出要“超越东西方对峙”,说过“包括东西方在内的整个经济世界,一直存在着物质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本书试图调和这种冲突,将价值观建立在物质与文化之间的中点上”。
《3%》中的微观经济学数学模型,核心就是把variety(品种、多样性)作为经济学范式,引入均衡框架。我在博士班上也讲了这个模型,大意是,西方经济学的标准框架是数量-价格均衡,对应简单性系统;网络经济学新增了一个品种-价格均衡,对应复杂性系统。Variety就是代表复杂性的品种轴。两个均衡平面,通过数量-品种底平面相联,互联网的长尾曲线就处在这个底平面上,是简单性均衡与复杂性均衡之间的等均衡线。“互联网+”的秘密就在其中。我向博士们介绍,我作为《互联网周刊》主编观察互联网近20年,互联网战场上胜利回来的战士(只有3%),就是踩在这条钢丝绳上,“在持久的摇摇欲坠中保持平衡”,活着走回来的。没有发现这条活路的,都掉下悬崖成了“革命先烈”。
我发现按游老的周易思想,完全可以解释得通。如果把西方数量-价格均衡比喻为阳(同质性),“互联网+”代表的品种-价格均衡则是阴(异质性)。阴阳(异质与同质)是围绕“中”而相互转化的。西方经济学没有异质性(经济学同质性假定),而周易和互联网都看到了还有异质性(世界的丰富多彩性即variety)这另一面。
品种-价格均衡实质上是一种反均衡,因为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包括克鲁格曼)的研究,品种(variety)值每增一分,就会拉扯均衡价格偏离一分,偏离的值固定等于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对应到经验上,大数据中的variety(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每前进一分,就会拉扯均衡体系,向个性化、多样化的不确定性方向偏离一分。按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P=AC高于P=MC的部分,也就是通过个性化、定制(如3D打印)赚的钱,只能短期稳定,如果市场可自由进入,长期是不可能稳定的,只有P=MC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从周易的角度看,这个P=AC属于在控制与失控之间的平衡(“在持久的摇摇欲坠中保持平衡”)。这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互联网+”最终会走向结构优化,走向高附加值的新业态,而不会得鲍莫尔所说的“成本病”。
“互联网+”与周易的最大共同语言,就在于对variety的拥抱与欢迎上。生命演化靠的就是variety(如生物多样性)。三生万物,这个万物也是variety。计算机与周易最大的本事,就是有了二(0和1),可以轻松搞定万物多样性(中国称智慧,印度称为佛,西方称为爱智慧)。我向博士们介绍海尔“以变制变”,就是组织以低成本的复杂性,对付市场需求的复杂性。符合Allen(2001)提出的“足够多样性原理”(the Law of Excess Diversity),即应对变化的方案,一定要多于变化。智慧的用途就是,要使系统有足够多的复杂性应变能力,成本不仅不能高,还需要越来越低。越复杂成本越低,就叫Smart(灵);越复杂成本越高,是迟钝。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国际避税;反避税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34
1引言
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公司运作涉及的国家及地区越来越多,牵扯到的国际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政策各有不同,国家之间的制度协商也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协商那么容易。就拿征税问题来说,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所代表的经济立场也不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税法规定和政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税率和实际税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而跨国公司这种以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经济载体,却在国际领域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逃税、避税现象。进入21世纪以后,跨国公司内部越来越多的流程是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当下流行的说法是我们进入了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电子交易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交易形式越来越多。对电子交易的税收立法和实践方面不健全,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现实问题。跨国纳税人新的避税方法层出不穷,对治理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产生阻碍。国际避税行为会引起跨国资本的流动异常,对相关国的税收利益产生侵害,因此需要积极采取措施给予防范和解决。
2互联网时代的国际避税新特征
21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国际避税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漏洞和不确切之处,在跨国境、税境的资本财产流动中,避免纳税,以达到减少税负的违法行为。国际避税的手法五花八门,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做法是把国际避税分为课税主体避税和课税客体避税两个方面。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由于各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各有不同,特别是国际税收协定网络至今尚未在全球普及,双边税收协定之间还存在着差别,有些缔约国的非居民,因属于无资格享受协定待遇的第三国居民,为了尽量地减轻税收负担,采取各种巧妙手段谋取税收协定所提供的优惠。
第二,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跨国关联企业内部人为制定内部交易价格或费用标准(不同于市场价格)。以达到转让货物、劳务、资产或信贷等活动时,增加利益的目的。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采用的最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第三,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国际避税地往往是跨国公司从事经济活动、避税活动的重要场所。跨国投资者通过在国际避税地虚假转移商品、劳务、贷款等,加大国境内常设机构的费用分配,以达到转移企业所得,逃避税收的目的。
第四,利用资本弱化避税。资本弱化主要指跨国企业对其国外子公司的融资不使用股权投资,而以提供贷款为主要方式的行为,包括安排子公司借贷外部资金,由母公司担保的融资行为。这就把本应以股份形式的投资转为贷款,减少了投资股息,达到避免承担国际税负的目的。同时,子公司的负债-股本比例高于正常公司,增加了子公司的财务费用支出,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逃避了企业所得税。
22互联网时代国际避税的新特征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递、企业之间的往来交易等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以电子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模式逐渐普遍,但是网络在线交易的特殊性会影响实物的课税流程。由此,互联网交易时代的国际避税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第一,可操作性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加大了国家税制间的差异,加剧了国际税收竞争的矛盾,为避税者提供了更大的税制漏洞。互联网交易弱化了经营活动、经营地点的关联性,造成判定所得性质方面的争议,互联网贸易和非贸易之间税负差异加大,网络的隐蔽性、快速传递性、侵蚀性等严重阻碍了税务机构获取准确的信息。
第二,避税行为更加隐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数量猛增,市场竞争也较以前更为激烈和残酷,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纳税人往往会想尽方法降低自己的成本,增加税后利润。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易是一片新兴的领域,目前世界上各国对网络税法和协定的制定并没有那么完善和健全,纳税人会利用一切合法的甚至是不合法的手段逃税、避税,增加企业利润。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这些避税方式方法更加隐蔽,加大了查找的难度。跨国纳税人对信息不对称的利用更加容易。如果居住国政府不了解他国价格信息,避税者将会通过各种转移利润的手段进行避税。
第三,避税手段更加复杂化、专业化。当前利用电子商务避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税等新兴避税方法不断涌现,新兴避税方法结合传统方法(如转让定价、资本弱化、不合理保留利润、税境差异、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等),令国际避税更加复杂,防范困难加大。国际避税正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不仅仅由单个企业或个人完成,而且会借助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智慧,现在已存在“税收经营管理”这一专业,跨国公司借助企业内部的税收经营管理人员与税务律师、会计师等密切配合,不断深入研究各国的税法、税规差异和漏洞,推出新的避税、逃税方案。
3国际避税防范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完善征税管理机制
一个完善的税收管理机制不仅仅要有完善的税法做支撑,而且要由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有效地组织实施,国际间的运作协调有序,税务征收的手段要更具现代化特征。针对互联网时代的避税新特点,监察避税手段,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税务人员的避税侦查技能,升级征税管理体制。加强海关与互联网监管机构的合作和检测力度,尤其是互联网离线交易中的实物检查。
32税收立法的查漏补缺
法律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法律的威严性不仅能在本质上惩罚那些逃、避税行为,而且有效防止逃、避税行为发生的频率,维护国家应有的利益。对于电子互联网交易的避税行为来说,加强与之相关的国际避税的国际立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为当前在国际上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和国际条约非常欠缺。
33制定网络交易转让定价税收政策
转让定价税制作为各国政府监控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的措施,可以消除资源不正常的现象,维护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税收中性和税负公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但也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外商撤资,缩小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并且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
34充分利用税收情报交换
交换税收情报对国际反避税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的税收情报交换范围限于直接税,近来有逐步向间接税扩张的趋势。加强税收情报的交换,增加税收情报的交换数量,有助于发现避税行为,填补避税漏洞。通过建立国际税收情报制度,各国税务机关能够了解一国纳税人在对方国家境内的营业活动和财产价值情况,这对于避免跨国纳税人的税务管理失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苑新丽国际税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33-261
篇3
以互联网应用为主流的旋风已扑面而来,势如破竹地在诸多领域重建规则和秩序,惟有把握互联网推动商业变革的趋势,开创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促使企业自我嬗变,才能在互联网生态下恣意成长。
首先,开放为先,以商业模式创新引领转型。互联网时代,企业将变得更加开放透明,甚至生产单位与顾客直通,必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结构产生强烈冲击,开放内外两个市场,通过新的产业或项目运作模式引领子公司跟进,甚至通过产品的快速迭代刺激变革,借助发展趋势扬长抑短优胜劣汰,进而构筑生命共同体。
其次,平台为上,以网络架构增强综合实力。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化特征使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必要的基础设施,而运营平台要以系统的高度协同、资源的高效配置为方向,科学设置管理单元及模块之间接口,以互联互通、集成一体的思路建设企业的网络平台,以投资、营销、技术、采购等专业平台的构建为基础打造价值链,增强综合实力。
再次,制度为轴,以流程和数据驱动信息化。制度如轴,流程和数据如车轮,只有制度实用科学,流程和数据才能得以高速运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带来加速的效果,但只有以制度标准化为前提,达到流程闭合与数据有效,才能真正使信息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最后,体验为本,以终端关注提升品质。极致体验是互联网商业的一个特征,“用心浇注您的满意”是对业主体验的高度关注,从互联网的角度讲此处的“您”所代表的终端可以具体到使用建筑的人,比如房建工程应关注住户的体验,道路工程应关注司机和乘客的驾乘体验,以终端体验为衡量品质的最高标准,关注最终使用建筑的人,如果个性化体验成为建筑的卖点,工程产品的电子商务也就为期不远了。
篇4
1“互联网+”时代便利店的业态现状及预测
(1)信息技术在便利店的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的发展,微信、支付宝等新的支付方式在便利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更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进行便利店终端形象设计时,须充分考虑新的信息技术在便利店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2)便利店拓展与快递、网购品牌的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快递公司如顺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客户,采取与便利店合作的方式,由便利店代收发快件。另外许多线上的商家如淘点点,都需要与便利店合作,顾客在网上下定单,在便利店提货或者由便利店送货。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便利店,已经不只是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是要结合O2O方式,为此要增加库存量。
(3)便利店店面形象的转变
随着便利店引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年轻人渐渐成为便利店的主流消费对象。便利店的终端形象也越来越趋向年轻时尚化,采用年轻人喜欢的色调和装璜。为此,便利店的店面形象出现分化,分成两种,一种是有销售现磨咖啡,顾客以年轻人为主,更趋向于时尚,店面光线柔和,色调偏暗,饰面板采用深褐色等深色调材料,如全家、C-STORE;另一种是传统的便利店色调鲜艳明快,光线明亮,如7-Eleven便利店。
(4)便利店连锁品牌发展要求形象的统一性和标准化
便利店连锁品牌有统一的理念、统一标准化的形象及管理方式,既有效节省成本,又更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认知。便利店引入O2O模式后,可实现顾客线上下单,店员送货上门。店员送货的包装箱、包装袋、自行车等,都要结合品牌定位和VI,统一形象。因此,便利店谋求品牌发展,须设计及使用一套高标准、统一化的品牌形象。
(5)网上订餐的模式使便利店对快速餐饮需求增大,店内快餐区域占比越来越大
便利店不再是仅仅提供零食、饮料等便捷商品的生活便利店,近年由于网上订餐等新O2O模式的出现,让便利店的快速餐饮需求明显增大。便利店通过顾客在网上订餐,在店内用餐的模式,以此带动消费者的二次消费,实现更好地盈利。因此,店内用餐区域的面积规划得越来越大。在进行店面形象设计时,须充分考虑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域规划。
(6)无店员便利店将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科技改变生活,互联网+便利店将转变现行的便利店经营模式,大量采用自动售卖机+在线支付。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的今天,无店员自助售卖将成为互联网+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如在西班牙的一间便利店,面积大约6-8平方米,无店员,全部是自动售卖机。
2“互联网+”时代的便利店店面形象设计要求和趋势
便利店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终端店面的形象特征是醒目、快捷、便利,在空间设计表现方面有别于超市和百货商场等其它购物空间类型,有其特有的设计要素和设计要求。再加上互联网融入便利店,使便利店的设计既要保持醒目、快捷的特点,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融入互联网要素。笔者认为,“互联网+”便利店的终端店面形象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采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满足快速复制开店的要求
便利店的选址基本上是在人流量大的商圈、社区或写字楼附近,租金成本高,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便利店更快速的开店以及降低开店成本,连锁便利店设计要做到标准化和模块化,如店面招牌、灯箱、货架、收银台等皆应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并由厂家统一批量化生产。一方面以统一的视觉形象展现在顾客面前,产生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使加盟商能缩短开店装修的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店面设计简洁、识别性强
便利店是为满足消费者应急性、便利性的需求而存在的一种业态,所以招牌及整个店面形象要简洁、识别性强、视认性高,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近年来许多品牌都融入的互联网品牌的设计元素,如更多的橙色、黄色、绿色、灰色、咖啡色的应用,增强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3)采用节能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互联网时代下,更多年轻人喜欢在晚上购买宵夜或者零食,将有更多便利店适应这种需求,采取24小时营业。营业时间长,所以需选用低能耗的照明灯具,实际效能值要尽量做到低于15W/m²,如LED灯管和LED射灯或筒灯,按每间店一年节省照明费用两万元,那对于一个拥有上百家连锁店的便利店品牌来说,是很有效的节约成本的途径。虽然便利店开店前有对周边的人流等做调研分析,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便利店由于经营业绩不佳需撤店,另选址重开。笔者建议便利店装修要选用可拆装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例如便利店店面面积小,商品多,靠墙处几乎摆满货架,所以墙面无需刷漆或封板,只要把货架的背板做高,遮挡住墙体,既统一又可随货架拆装重复利用;地板选用免胶环保地板,安装方便快捷,可重复利用,可回收。
(4)红、绿、橙、蓝是便利店流行色彩
“互联网+”时代便利店的终端形象应是更趋向年轻时尚,加上便利店的特点是便捷、快速、应急,所以便利店品牌色彩多选择视觉冲击力强的颜色,如红、绿、橙、蓝等是使用较为普遍的颜色,十分醒目。例如7-Eleven便利店是红橙绿的组合,全家便利店是白底与蓝绿线条的组合,喜士多便利店是红绿组合,岭南集团旗下的8字便利店是红白色彩组合。
(5)便利店照明
基于便利店应急、便利、大众化、全天候的经营特点,店内外照明设计有其自身的要求。一方面是照度要高,使本来较为窄小的空间给人以宽敞明亮的感觉,顾客视线清晰,能快速挑选到所需商品,以货架高度1.3米为例,货架顶部的照度要达到1000Lux,商店的出入口处以及行人从店外能够直视到的店内部分,要求照度在1500勒克司左右,保证店内的光线始终高于室外光线,使商店对行人有足够的视觉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人们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到随时随地办公,由于便利店数量多,分布广,便利的特点,是顾客临时驻足的好去处,未来的便利店将加大休闲区域的面积,为顾客营造明亮与舒适的空间,所以,笔者认为整个空间最好是采用白光和暖光相结合的方式,在货品陈列区采用色温为6500K的LED灯管,收银台和休闲区可采用色温为4000K的LED筒灯和4000K的T5LED灯管藏灯。
(6)空间规划和商品陈列要更符合顾客的快速消费习惯
在便利店空间设计时要统筹考虑,要符合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把顾客经常购买的物品放在靠近店门附近的货架上,这样更能刺激顾客进店消费。一方面在便利店的最前端应陈列饮料、啤酒、面包等保质时间较短、单价较低的商品,这样能给顾客带来一个物美价廉的心理感受;把一些日用品如指甲刀、梳子、纸巾等保质时间长的东西陈列在便利店的尽头。另一方面便利店不同于大型超市,基本上没有导购销售员,特别是在互联网+便利店时代,便利店将趋向无店员自助售卖模式,因此,陈列商品应注重关联性原则,要做到区域到区域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导购作用,例如从面包区域导购到牛奶饮品区域,从饮品区域导购到零食区域,一个合理的关联性导购,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商品的同时,又购买了计划外的另一商品。便利店的通道是由货架分隔而成,通道要适合两个人能并行或相向而行,不宜太宽或太窄,便利店的通道最为适合的尺度是1.2-1.5米。货架最上层的商品的高度应与顾客自然视线持平,方便顾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要购买的商品区域,体现便利店的便利、快捷特点,货架的高度以1.3米为宜。在互联网+便利店时代,便利店空间的规划有别于传统便利店,主要体现在引进更多自动销售机,更多网上支付系统,如拉卡拉,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的售货机,仓库的容量要加大,收银台空间将变小等。
结论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数据时代 高职外语教学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而在于怎么合理地应用这些相关的技术。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将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教学中,这必将对给我们的外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在未来的教学中,课堂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途径将会出现,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的教育领域,它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学必将遭到挑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该如何开展高职外语教学,如何合理地应用出现的新技术呢?这需要广大教师与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
二、大数据的时代特征
人类步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开始超速繁殖,数字化的信息迅速狂增。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如今它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它的广泛应用促使社会出现了很多新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人们在使用这些相关的软件设备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全球的数据量正在快速地增长,大数据的时代已真正到来。在信息化的时代洪流中,“大数据”(big data)这一概念迅速蔓延,成为了各行业的热门话题。大数据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这四个特点。“大数据”是对疯狂增长的信息的生动描述。互联网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大数据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到来,势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益处。手机的便捷,让我们的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内容,微信、微博、QQ这些,也为我们的学生提过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便捷的渠道,已使学生们习惯于利用网络信息。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如今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都是面向数字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将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以微课程的形式出现。这种短小、精致、便捷的微课程,使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远程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将远程学习方式带到了学生的生活中。慕课是一种网络开放课程,它让我们的教学来到了“在线”时代。一系列的在线网络课程已经形成,这种在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在线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课程资源,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先在课前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或是视频等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老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信息,他们只是在课堂上解答学生学习的疑难点。这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更真实地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互联网掀起的数字革命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数据时代的历史变革。信息时代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带给了我们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对于外语学习,我们的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有趣、有意义的视听说等教学资源。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根据自身的特性,学生可以有效控制学习的时间和进度。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的学习差异较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这些新时代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他们。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性,它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也改变了。这些新出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会更多的融入课堂。高职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这与高职教育的特征是相符合的。
四、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的确,在信息化、数据化的社会大环境下,网络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流行。新时代的这些教学模式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越来越流行,他们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然而,信息化的教学似乎只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并没有改变教学质量。因此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改进。要想将这种教育模式作为未来的主流模式,我们需要抓住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核心,而不是摒弃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将数据化、信息化的东西与高职学生的特性结合起来,创建适合他们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大量的知识信息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使学生慢慢摈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忽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抵触传统的课堂,而过分依赖网络,学习上产生一种惰性。
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成了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够达到一定的学生效果。然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他们能否真正意义上地达到自主学习?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来到了一个新时代。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大数据必将对高职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我们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将新技术与教学合理地应用,这些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静.网络时代的教育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03).
[2]杨晓丽.高校网络英语教学:问题、特点及教师角色[J].外语电化教学,2005,(01).
篇6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引言
互联网企业的商品与服务营销完全依赖于互联网,企业只有在技术力量,信息传递互通能力,线上销售平台构建水平等各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互联网企业不仅要拥有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不断推动企业管理进化,创新管理思想与方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互联网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标准及其特有的盈利机制要求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同时兼顾合理性,创新性与时效性。互联网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管理进化推动企业的组织重构和经营决策的调整,发挥互联网在企业业务领域拓展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互联网企业实现管理进化的必要性
1.技术进步带动管理进步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融合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企业管理模式的时效性缩短,其管理合理性的标准也不断变化。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企业管理需要不断进化以适应新的变化。管理的流程需要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协同,开拓企业战略管理实现的新途径。
2.激烈的竞争促进管理变革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对手不断地技术革新使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时效逐渐缩短。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变革提高自身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信息的快速处理与传递使得资源共享程度大幅度提升,大型企业逐渐丧失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依靠管理模式的进化,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新型组织构建挑战原有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构建目标之一是推动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构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外部全球资源互通的新形势,互联网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日益灵活,新的组织构建推动企业向高效率决策和高度灵活决策的管理模式转变,要求企业激发每位员工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行管理创新。
三、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历程
1.转变以工业规模化为基础的管理原则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消费者赋权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创新周期的缩短使得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形式不断变动并日益多样化,线上销售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得顾客能够极大限度地获得产品与服务的相关信息,互联网企业用户中心观念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规模化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客户至上的新理念。同时,企业员工对市场的适应性,顾客消费的引导性,自主创新的能动性随着资源高度共享而大幅度提升,规模化的管理原则不适应互联网企业对创新的需求。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更注重与员工,顾客关系处理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形成新的长期高效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实现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管理原则。
2.转变标准化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标准化管理下标准是固定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处于迅速的变化之中,管理的标准只有合理性的变化才能企业创新性的需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对环境变化快速感知的能力并能够迅速调整适应变化。市场的产品服务不断呈现新的形势,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市场资源的信息共享使得员工创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下,对员工的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容易造成对人力资源的不充分利用。适应环境变化的管理标准有利于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创新中自主性和创造性,推动管理进化。
3.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推广
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精练的管理层次,适应了企业内外部信息快速流通的新形势,“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内部创新的重要力量,"等级式"管理构阻碍员工创新思维的沟通,限制了员工的发散性思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员工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快速反并高效沟通,提高企业内部的决策效率,有利于企业实行择优决策,利用基层团队的创新推动整个企业的创新。互联网企业的管理速度与管理质量必须同时兼顾,企业需要发掘并培育管理人才,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上的创造性。扁平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实行团队管理,团队内部自主决策,迅速反应,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一种有利于营造全员创新氛围的管理办法。
四、小结
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进化是企业对环境高度不确定性和迅速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管理创新的时代,是一个管理的合理性标准不断变化的时代,企业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原则与体系,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本文对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管理的进化需要创造新的思维同时也必须有适应时代特征的特有形式,互联网企业需要完善并不断改进管理模式,管理进化要注重管理的时效性和市场适应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研究.2015,04:83-84.
[2]谢青;方辉;张雪.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以人人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87-88.
[3]赵旭.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分析研究[J].新经济.2014,08:93-94
篇7
关键词:网络;思想教育;评价体系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现状
1.互联网带给高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拓宽学生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微信、微博等信息渠道,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且可以探讨和评论,为他们融入社会,了解世界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2)引导学生创新,开拓进取。高校的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对网络上各种思想、信息都能更快地包容和接纳,同时互联网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传统课程中无法获得的信息,引导学生想得更多、更远。
(3)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网络社会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与现实社会区别很大,因为在虚拟世界交流都看不到对方,人们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以此来彰显自己,使自我意识加强。
2.互联网带给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判断能力下降。随着互联网传达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传统的观念更难深入人心,加之世界各国、东西方观念更直接更有冲击性,导致学生的判断能力下降。
(2)过度强调自我。高校大学生因为还未走入社会,他们的情绪化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导致总是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批判自己看到的一切,特别是对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缺乏客观的认知,很少理性地分析和探究根源所在。
(3)缺乏理性思维。学生因为自小受到父母的保护,他们的独立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但又期盼独立自主。
二、互联网环境下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
1.创新了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的教育资源、著作,或者相关素材等,都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传播,甚至可以通过网课的形式共享,使学生足不出户地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关注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快捷、准确地传播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氛围。
2.增大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查询,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依靠教育资料的共享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甚至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的心理动态,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危机干预的时效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1.网站建设评价
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途径,在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目前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否真的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更加正面,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互联网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已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这就迫切地需要建设切合学校实际的网站,并运用评价的手段进行跟踪,保证网站的有效应用。
2.网络思想教育管理评价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息息相关。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培训、选拔更加严格。网络教育队伍既需要有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时刻做出警觉,并且通过网络的途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做出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对网络教育者队伍的评价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队伍的构成、专职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层次、开展的具体工作、网络工作事例、培训经历等。
参考文献:
[1]杨智.网络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
[3]方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新性思考[J].考试周刊,2010(16).
篇8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公共图书馆 图书资料 管理
一、“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众服务行业之一,是一个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不固定,受众范围极为广泛,其中包括了儿童少年,也包括了中年和老人登上所有的普通居民,其主要任务就是微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互联网+”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新型高科技来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是时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新兴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极具个性化,可以在丰富公共图书馆业务种类的同时提高其服务质量,有利于以后的发展,由此可见,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现状
(一)信息海量化
互联网时代,“数据化”和“信息化”是最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每个用户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使得网络上数据信息疯狂增长,呈海量化趋势发展,大数据时代逐渐来临。这些数据的不断增长为人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信息越来越多,准确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垃圾信息普天盖地,增大了寻找有效信息的难度。
(二)阅读方式数字化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提高了读者阅读方便性,使其可以自由、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信息。读者从最初的纸质阅读发展到在线阅读,直到现在人们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阅读,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阅读更加自由和随性。阅读方式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特点:移动化、多样化、数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了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服务需求多样化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读者对信息的要求也变得更高,需求量更大,要求服务更加专业,内容更加丰富。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借阅式阅读已经无法满足时下读者的不同需求,对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群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该根据实际进行创新和改进。
三、“互联网 +”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一)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创新力度,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注重数字资源建设,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读者的需求,具体如下:
1.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
管工作人员需要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甄别,人物、地方志、家谱、年鉴等收藏价值较高的可以通过音频捕捉技术、扫描技术、光学识别技术、压缩技术等转化成光盘类的数字资源。根据图书馆的特色和文化建立独特的超文本数据库,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创造条件。
2.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图书资料网络专题数据库
首先要对用户的需要充分了解,应用相关搜索引擎对网上的相关信息的分布进行查询和分析,比较各个站点的资源分布和信息含量以及相关度,随后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建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
3.提供适合特殊群体阅读的数字资源
特殊群体往往由于身体等原因相较于常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不方便到图书馆阅读,对此图书馆也不能忽略这一群体的需要,通过调查分析主动了解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阅读资源。对于老年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移动设备入门等通俗易懂的知识;对于儿童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儿童电子读物、动画等内容;对于农民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养殖、作物种植等知识。
(二)提供多种文献检索途径
传统的检索途径,是读者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系统的 搜索引擎来进行文献检索的,而在“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应该建立y一的知识检索平台。读者有需要的时候,只需要进行一次检索,就可以轻松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让读者可以更快的获取文献。由于各种设备的阅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文字格式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这样一来读者无论是哪种方式登录都可以享受到最佳体验。
(三)对图书资料管理业务流程创新和改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兴起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以传统的“馆藏”为主体逐渐变成了以“读者”为主体,使得读者的阅读方式额信息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资料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图书馆特色,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对图书资料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造,坚决以广大用户为服务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途径重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尽可能的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结构,争取发挥其最佳使用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顺应时展形势,把握机会,将互联网技术和实际工作相互融合,创新战略思维,根据时下读者的需要对原有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专业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郝春柳,杨帆.“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6,(05).
[2]宋艳霞.“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创新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6).
[3]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62-04
学前教育区别于其它阶段的教育,它兼具教育性和社会福利性。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体现在:从学制的阶段来看,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开始阶段;对于个人来说,是人出生以后接受的第一种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儿童之后接受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在社会福利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初衷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解放女性的生产能力。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及其家庭会从中获益,整个社会也能够从中获益。由于其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它又同时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由于学前教育兼具教育性和社会福利性,政府应向所有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保障他们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而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是解决学前教育公平的关键。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成果深度应用并融合到各个传统行业,其结果并非互联网与学前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现代新科技的技术和平台,也是一种场域和精神,它改变着人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技术和平台强化并扩展了人的感知觉,增强了人们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改变着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并最终重构着一个时代教育所共享的信仰和价值等。“互联网+”转变着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甚至重塑学前教育的未来。
一、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的意蕴
教育机会公平的研究普遍认为:教育机会公平是指教育应给予受教育者平等的教育待遇。由此,学前教育机会公平是指每个幼儿都有同样的获取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各种学前教育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受教育的起点条件和过程条件。幼儿受教育的起点条件指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即幼儿可以不分性别、年龄、身份、民族等公平获得受教育权利。幼儿受教育的过程条件主要指幼儿接受教育的教育内容即课程、教育方式即教学、教育对待即师幼互动和教育评价。在笔者看来,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即一切正当之人、物与行为之间的公平,由此幼儿能够得其位、尽其能。而由教育机会公平产生的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则是公平的。
“互联网+”对幼儿受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载体,即课程、教学形态即教育教学方式、关系样式即师幼互动、要素品质构成即教育评价的浸染,使学前教育机会公平迎来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革命。
二、“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的机遇
(一)打破了时空界域,使每一个幼儿获得等量的全时空式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在家庭上网的比例达87.7%,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为16.4%。[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城市幼儿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农村幼儿利用互联网的比例也在提高,幼儿不仅可以在公共场所和网吧上网,在家庭以及学校上网的比例也在攀升,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实质性提高。
比如:幼儿可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博客、QQ群、教育APP、数字化的童书、三维立体动画游戏、“机器人伙伴”等途径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学前教育打破了幼儿园的“围墙”,使得幼儿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进入“课堂”学习,成就了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学习。同时,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幼儿园学习与家庭学习相互融合,使学前教育跨越地区连成一片,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开放。这对于填补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资源鸿沟,为每一个幼儿获得等量的全时空式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二)“互联网+”改变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状况,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实质公平
1.“互联网+”改变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不公平状况
“互联网+”使得学前课程的目标由抽象的说教变得具体、形象;课程内容越来越接地气,体现草根性;课程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容易被所有幼儿理解并接纳,课程实施自由化、大众化;课程评价具有整合性。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平面资源变成数字资源,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
比如:通过这些制作优良的三维立体数字化的童书APP,把童书的内容进行360的展示。例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利用数字童书通过360旋转展示三只小猪和他们如何盖房子的,幼儿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图书内容的每个细节;同时,展示三只小猪如何用砖头盖房子的过程,使幼儿了解房屋建筑的组合、排列和结构,并可拆解和重组房屋。
通过这种三维立体数字化童书,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故事的内容,使得课程的目标得到具体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生动、有趣;幼儿又可以选择在幼儿园或者在家庭学习,释放了对幼儿的学习限制,使他们拥有自由的课程选择权。同时,幼儿在阅读图书时,一方面通过操作学习到了知识,另一方面,留下了操作的数据痕迹,比如掌握一个新的知识、故事需要多少时间,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集中的领域,观看视频的重复次数、时间长度,一个视频重复观看、加速观看的时间、跨度和频度等。实现了信息的对称交流,有利于教师等有关学前教育人员整合信息进行课程评价。
2.“互联网+”塑造了多元主体间性人际关系
“互联网+”改变了师幼、幼幼的关系样态,使得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幼儿角色固化的问题得到改善。为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合作式、交互式、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占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师幼界线不再泾渭分明。幼儿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可以享有平等的互动机会,不会因为各自家庭背景、能力水平等不同而受到不平等待遇。
比如:通^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教育,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以及以传统启蒙读物、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科学道理、数学知识、文明礼貌、生活好习惯等为内容制作的音频或动画,玩由热播卡通、电影、游戏改编的游戏以及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小游戏,看幼儿节目、热播动画、幼儿电影,听儿歌以及在线幼儿广播节目等,并可进行实时互动。在线教育使得即使是能力不足的幼儿,也能获得尝试的机会,获得尊重,得到帮助以及关怀。同时,教师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教育教学。除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提高了教育的效率、质量,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加强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3.“互联网+”重构了学前教学过程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学前教育功利化、标准化、同质化的问题,使得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使教学的存在形态发生重要变化,让每个孩子都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教师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幼儿从知识的接受者、死记硬背者变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创造者。
比如:利用智能手机,通过轻轻点击屏幕即可拆解汽车、简单机械、日常家电,探究其内部构造原理,亦可点击屏幕对其进行重组,并完成局部的微调和改造,以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内部构造。还可通过三维立体动画游戏和社会互动小游戏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比如探险、侦探类的儿童故事,可在孩子阅读纸质图书之后,再通过APP游戏进一步感受和学习。还可结合在幼儿园所学的内容,辅以社会互动类APP游戏,让孩子经历“融入情境―策略选择―对方反应”的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提高情商,这比只讲大道理和只讲故事要有效得多。
“互联网+”使得移动学习和实体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虚拟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互混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凸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自定步调式甚至量身定制型“O2O”教育成为可能。幼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是多选关系,幼儿有多次、多样的选择机会,为其提供灵活的教育体系,宽松的成长环境,并可自由、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使其有多种成长机会,让他们可以自由、快乐地依循内在的精神充分发展。“互联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变革产生了深层次的推动,教育也在发生由教向不教转向。
4.“互联网+”改变了学前教育评价不公平的现状
以往对幼儿的评价,依据的信息具有要素离散性的特点,教师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教师在幼儿园或通过与家长交谈时获得的少量、零散信息,因为幼儿人数众多,因此,教师获得的信息并不全面。今天的孩子是数字化一代,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各种电子媒介:手机、电脑、iPad等。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习惯都深受电子媒介的影响,更倾向于随时学习、碎片化学习。幼儿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数字脚印,包括情感因素、心理倾向、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还可借助电子评语、电子成长相册等方式记录幼儿的结构化信息。互联网除了可以借助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将各种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编码、存储,从而产生大量的整合信息。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借助数据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社会各方面介入教育评价更加方便也更为深入。这使得学前教育评价除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育数据,更加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还可以通过挖掘基础数据构建适合幼儿个人特性的成长模型。
三、“互联网+”给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带来的挑战
(一)由互联网资源配置的范围、广度和效率所导致的数字鸿沟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鸿沟的产生是因为先进的技术成果不能为所有人公平分享,这将造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男女之间、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所得不平等或者不公平。《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16年6月为31.7%,而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感兴趣”的农村网民比例为10.9%。[2]一方面互联网资源在不断普及,但是另一方面仍然有部分人并没有被惠及,这将加剧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之间的差距,形成一道深深的,甚至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这将导致城乡互联网资源覆盖的范围和广度的差距,无法使所有幼儿可以不分性别、年龄、身份、民族等公平获得教育。
(二)海量信息中教师寻求最有价值知识的能力不均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更新与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的能力不同,将导致引导幼儿进行知识建构的指导思想以及课程内容、方式、方法等的不同。但是,目前情况下,东部教师和中西部地区教师、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年龄大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同。农村地区和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学习新的技术,即使在教育中部分使用了新的技术,也是被迫接受,效果甚微。在中西部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能力受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浅层次,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不明显。
(三)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的淡漠与疏远
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处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之中,他们的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可以感受彼此的情感和学习对方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交往被割裂,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没有传统实体教育中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即便现代科技不断更新,比如使用在线视频技术,也无法产生与实体教育中在同一时空下一模一样的交际效果。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与沟通,关系很难亲密。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需要及时、有效的互动,而“互联网+”却为这种互动投下了阴影。
(四)视觉文化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新生代幼儿有其典型的视觉文化时代特征,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三维场景的再现等方式学习。视觉文化时代幼儿主要是右脑思维,更加注重创造性和感性。“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学习的方式为碎片化学习,这影响了幼儿学习的专注度和深度,教育的育人功能弱化。幼儿对文字学习的敏感性与理解力下降,学习方式也不同于印刷文化时代,难以通过文字学习养成分析的、逻辑性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如何在泛在学习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中进行系统和有深度学习,学前教育如何创造适合这种文化时代特征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环境,是历史赋予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而现实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当不足。
参考文献:
[1][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cn/hlwfzyj/hlwxzbg.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机会平等的机遇、困境和实现策略研究”(2017-ZZJH-381)的阶段性成果。
篇10
讯:4月21日,2015年度中关村品牌推介系列活动榜单会暨互联网+时代行业自律与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京东继2014年获奖之后,再次荣膺“中关村年度最受关注品牌”殊荣。中关村年度最受关注品牌评选是在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开展的大型评选活动,旨在向全球推广中关村知名品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推动助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了解,京东是土生土长的中关村品牌。1998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中关村租下一个柜台开始了创业历程。2003年爆发的“非典”促使京东由传统零售向互联网电商转型。2004年京东关闭线下门店,全面开展电商业务。经历了自建物流、扩展品类、运营开放平台等发展阶段,京东以高速成长打造了自营式电商的领先品牌。京东的发展轨迹是中关村品牌成长的典型发展之路。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关村创新热度不减,创业空前活跃,在中关村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正引领着中国创业进入新时代。中关村十大系列的榜单体现了中关村发展的时代特征,使中关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次评选活动自2015年年底启动以来,经过多个月的紧张评选,历经项目征集、专家评审、名单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中关村十大系列活动自2009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7届,成为中关村示范区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益活动之一,同时也逐渐成为展示中关村品牌及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窗口,对中关村涌现出的领军人物、品牌企业、创新成果、创新标准、创投并购案例和重大新闻事件等进行集中盘点。中关村品牌的含金量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 上一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 下一篇:法治保障与法制保障区别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