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时代的概念

篇1

不光是传统企业有互联网焦虑症,传统IT企业也有互联网焦虑症。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攻--即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第二,如何防--即如何不被互联网化抄了后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点: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手段的更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2、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产生了更多的商业交易新方式,如B2B、B2C、C2C、O2O,等等。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的交易过程,将人、信息、产品和服务在线连接起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创造引领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这注定是一种不对等的竞争,许多传统企业就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拿着大刀长矛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作战,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胜负已定!但这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规定传统企业不能互联网化,不能运用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满天飞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传统企业认真理解,认真辨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企业要更多的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去,即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企业发展,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这里把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关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商业的主要概念总结如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会化营销;微营销;云商;微商;社交电商;10大基本模式(B2B/B2C/C2C/C2B/B2B2C/C2B2B/O2O/O2M/F2C/C2F);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兵法;等等。

这些概念分为六类:

第一类,新营销概念:网络营销;微营销;社会化营销。

第二类,新商务类型概念:电子商务;云商;微商;社交电商。

第三类,新商业模式概念:10大基本模式;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

第四类,转型概念: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第五类,思维概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

第六类,转型战略战术概念:《互联网兵法》就是探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战术问题。

篇2

一、互联网:概念、产品、服务

从1987年首次E-mail发送成功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已进入了第16个年头。这16年,中国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互联网也步入了商业可运营阶段。3721高级副总裁田健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7年至1996年普及阶段,中国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而从1996到2002年信息爆炸式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各地信息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文网站的出现,使互联网上信息急剧增长,培养了大批的互联网用户。自从2002年末,中国互联网开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在这三个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概念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投资者导向,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喜欢炒作概念,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力。1998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走向产品阶段。在此阶段,有三大门户网站对新闻内容的不断强化,有3721推出网络实名、263推出电子邮箱等。产品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初步关心自己的产品如何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价值,开始关注网络应用。服务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是生意导向,注重市场研究与谋划,关心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强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如果说概念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点击率和访问率,关注“眼球”的集中度,那么此时他们更关心如何“粘住”用户。

最近,3721公司推出了“金色航班”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引领互联网企业向服务转型。在客户需求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今天,企业应该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客户的网上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必然选择。

为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行品牌塑造,在很多传统的公司里是比较常规的市场运作方法。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尝试。这说明互联网企业对服务的重视,也是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客户价值:开启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广播式营销,如网上广告、商情等;第二阶段为网上直推式营销,如数据库营销、直邮、短信等;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关联式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定义某些概念在特定情景模式下的相关性,使品牌和商机能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营销方法,如垂直门户、实名、搜索等。

关联式营销下客户所关心的价值包括:企业拥有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途径,拥有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网络品牌;企业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法突显自己、命中目标用户直至完成销售;企业可触及大量的商业机会和潜在需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意义突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客户能够在这方面成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在3年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中似乎很少见到。如今研究客户的需求、提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理念,这就是互联网精细化运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也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让网络更有“粘性”。

三、客服体系:新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粘性”不仅仅来自网站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群,这些客户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可能并不是那么精通,他们还需要更好的服务支持。只有建立畅通便捷的客户服务通道、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和高效互动的客户服务环境,才能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巧妙的网络营销方法。

篇3

最近看到一些互联网创业项目,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些项目多与流行的O2O有关:有利用手机预约足疗的,有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的,最有意思的是一个早晨去用户家里叫起床、做早餐的项目,目标用户是那些赖床和没空吃早餐的单身白领――撇开对模式和前景的论证,这确实是个贴心的点子。

这些奇思异想的项目,正好印证了总理的那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这个理念背后的重要支撑,就是同样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这个概念的热门程度不用多说,行业内外的轮番解读直到现在都能占据媒体的重要位置;各种跟互联网沾边的项目或概念,不管是在早期还是二级市场,价值都跟着媒体热度水涨船高。

关注度高不是坏事。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楚认识“互联网+”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任性地爆炒概念。

我也谈谈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

现在的互联网创业流行跨界,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产生新模式,大到一套房子小到一碗面都有可能是方向,我称之为“聚变时代”;另一方面,它也是传统互联网创业时代终结的标志,纯线上创新进入瓶颈期。一进一退的背后是:纯互联网的变化处于相对平缓期,高速进化的更多是借助新技术的非互联网行业。

因此,我认为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有无产生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供需的重构上。前者只是“+互联网”,物理叠加,改善存量;后者才是“互联网+”,化学反应后创造增量。

“+互联网”的价值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原有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环节,从而实现效率重建。具体来说,过去我们受限于时间、地点、流程等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高成本,“+互联网”以后就能实现在线化(24小时接入)、规模化(一点接入,全球覆盖)、去渠道化(减少流通成本)。

典型例子就是打车软件,大大提升了乘客和司机的对接效率,但另一方面,出租车供给量和乘客打车需求原本就在那里,互联网只是将这种存量的效率和体验发挥到极致,因此只是“+互联网”。

“互联网+”则做到了真正的重构供需。因为非互联网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后,不只是改善了效率,而是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产生增量,从而建立新的流程和模式:供给端是“点石成金”,将原本的闲散资源充分利用;需求端则是“无中生有”,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使用消费场景。两者结合,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共享经济”。

例如专车软件,与打车软件不同,它的模式是将社会中更多的闲散车辆集中起来,成为商品资源进入商业流程,增加了供给;而乘客日常则在打车之余,多了专车的选择,需求也增加了。重构供需,因此是典型的“互联网+”。

高德也进行了“互联网+”方面的尝试: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高德的交通大数据云,能够提供实时拥堵路段排行、历史拥堵指数对比等,并基于此提出智能躲避拥堵的出行解决方案。当这些能力与交管局、交通电台及其他各行各业合作时,就能创造出全新的供需关系。例如交通台与高德合作后,增加了避堵解决方案的新供给,而听众则收获了智能避堵的新需求。

理清“互联网+”的实质,再回过头来看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会发现其中的内涵。如果还是“+互联网”的存量生意,有限资源从左手倒到右手,那还是小部分极客的游戏,绝不可能支撑起“大众”和“万众”的广度。

而“互联网+”则真正把创业的广度扩展到了三百六十行,因为互联网和非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能够创造更多原有模式之外的变量。未来随着互联网和非互联网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可能没有必要再区分互联网和非互联网了,所有行业最终都可以统称为“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代表传统互联网创业时代的结束,机会窗口已经关闭;但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远远超过它终结的那部分,重构供需意味着创业第二春,再小的初心和梦想都能成为创新之源。

篇4

透明――

信息开放和知识共享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基础

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和知识共享的普惠化,是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条主线。信息的传递已不再是单向性的,人人可以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源,信息传播由过去的单向的“下载”,变成了现在的“下载”和“上传”的互动。而传播形式的持续进步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同时意味着知识垄断程度的降低和信息的趋于透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信息网络,已经使掩盖或是藏匿越来越难以实现――“你可以永远地欺骗部分人,你也可以暂时地欺骗所有人,但你却无法永远地欺骗所有的人。”在现在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使所带来的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得社会中的关系越发趋近于透明,无论是“所有人”和“永远”都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想要暂时地欺骗部分人,也往往很快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中露出马脚。

透明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是人类社会信息由垄断走向开放的必然趋势。同样,透明也是彼此信任与相互合作的基础,是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议题。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维持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绝对控制权,终究是一场损人利己的零和游戏――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与广泛共享的时代,越来越难以持续。不透明的企业,就像一个始终照不进光线的黑箱,外界因为不了解猜测,因为看不透而质疑,特别是当企业的决策和行为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时候,黑箱般的不透明状态,实际上是将企业和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立起来,一个无法从自己周遭的外界获得认可的企业,将会难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合作――

粉丝经济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互动

社会化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人类在满足了生存与安全的需求之后,最为基本的需求就是社交需求。而更高级别的尊重与价值实现的需求,也必须依靠社交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实现。互联网可以视为由人类渴望社交的天性催生出来的,它运用技术的手段和通用的协议,最大程度突破了社交的地理界线和时间限定,使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共同想法与价值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交流与分享。

在互联网时代,一点对多点的宣教式的传播已经让位给多点对多点的病毒式扩散――一个企业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去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是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去满足社会的期望与需求。通过传统媒体渠道投放广告,单向灌输引导消费的模式已经显得愈发式微。苹果公司最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其产品引领工业设计的外观与性能,而是在于整个生态圈的搭建和粉丝习惯的培养――苹果产品的用户会主动为自己贴上果粉的标签,并引以为荣地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西方研究者最近提出的“超级顾客” 概念,实际上就是 “粉丝”,他们除了对产品的购买量大,还有很高的参与新产品体验与设计改良的热情。粉丝的本质就是顾客升级到了利益相关方后的2.0版。作为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利益相关方即企业决策和活动所影响的各方。这种影响关系并不是静态的使用与满足,而是动态的选择与参与。如果仅仅将顾客作为自己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没有以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关系网络视作是企业潜在的资源,那么企业的顾客就将永远是面目模糊的群体,是调查中冰冷的数据,而无法升级到个性鲜明,与企业有着相同的价值与立场,将企业的成功视作是自己的成功的“粉丝”。

共赢――

从0到1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价值链不断增值

《连线》杂志的前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在描述诸如亚马逊公司、Netflix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时,提出了“长尾”这个概念。“长尾效应”将注意力从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需求,转移到互联网无限细分的需求。标准化与规模化的产品线,批量地设计、生产与销售,与互联网时代越来越细分的市场和越来越精细的匹配无法对接。

工业时代也有从0到1的创新,然而更多的是从1到无穷大的创新。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才是众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创新的优质土壤。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智能工厂、众包生产以及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使在工业时代不可能的大规模定制渐渐成型。而这种大规模,不仅仅在于大规模的生产,更在于大规模精确匹配――你拿到的可能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定制,但是它也并非手工制作,而是某个智能工厂或是某人的3D打印机几分钟之内便完成的产品。

而从0到1,并非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而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重组价值链。“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如传统的家电企业,之前的商业模式只需考虑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而通过融合互联网,家电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互动体验直接面对消费者并快速迭代改进产品;也可以像小米现在所做的一样打造整个智能家居的生态;至于未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整合则更加前景广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企业的上下游的价值链已经不是单一的链条,而已渐渐拓展为不断延伸的网状结构;而通过商业模式的重塑,利益相关方关系的重新构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将通过整个价值链网络拓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篇5

这里讲的“粉丝经济”,指的并不是追星消费。而是指在互联网社交年代,有些人把“双方互动’的概念偷换成了“单方相思”,并以此大做文章。

所谓的“粉丝经济”是旧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社交的官僚主义,看似新颖、创新,其实是观念陈腐的人发明的“伪概念”,根本经不起实践和推敲。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它终将成为一个笑话,接下将展开详细论述。

互联网将是最具平等、自由、开放等精神的平台。它发展的越完善,人类的本性就呈现的越立体。我们先来回顾下中国互联网社交的三个阶段:

1、论坛社区时代——版主占山为王

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开始出现各种论坛社区,即BBS论坛时代版主占山为王,享有推荐权和置顶权,其个人意见掌控了一方舆论。我曾先后担任过天涯社区、凤凰网、猫扑的版主,常能感到一种被簇拥的特权感,天涯社区曾在2010年达到顶峰,当时中国互联网的热点事件80%来自天涯,然而盛极必衰。这种以回帖和站内信为主要方式的社交,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

2、博客微博年代——自媒体自掘坟墓

论坛传播虽然内容为王,但传播方式原始,就是不断的发帖和跟帖。于是这种以“围观”和“奔走相告”为传播方式的自媒体平台产生了,博客和微博,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自媒体。然后有了“大V”。所谓“粉丝经济”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

拥有了粉丝,就可以给粉丝推送广告,最先抓住微博机会的人都发了一笔横财,但也自断了后路。本质原因在于:不少微博大V为了赚钱,接广告毫无原则和底线,而在内容的制造方面毫不在意,这就是自掘坟墓。别人关注你,是为了获取价值,而你不仅不能带来价值,还不断推送广告,那我就屏蔽你!

微博的先进性无非两点:一是转发实现了迅速传播;二是可以直达个体,这两点确实是社交的突破。但微博发展到最后,必然导致言论不平等。明星放个屁也会一群人抢着闻,百姓家里着火也无人问津,这就违背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平等。所以下一个时代到来了。

3、微信时代——平等、沟通、多元化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微信带着这样的口号横空出世。微信的繁荣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这又是一个崭新的社交时代,微信将“粉丝”改为“好友”,强调了沟通的平等,强化了个人生活。但微信发展起来之后,有人开始用经营微博的方式经营微信,开始鼓捣朋友圈。他们先包装一个噱头,然后四处张贴小广告,引来了很多好奇的人的围观,于是就对外宣传其粉丝多少多少人,开始以大咖自居,有办培训的,有写书的,有做产品的,有拉帮结伙的等等,成了敛快财的工具,朋友圈被搅和的乱成一团,让很多人忍无可忍。

4、互联网社交回归本质:沟通,让一切皆有可能!

互联网瞬息万变,“一对多”的扁平社交模式已经成为过去,“一对一”的线性沟通模式全面到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跟多少人打过招呼,而是有多少人真正的信赖你。而这些信赖你的人,每个人又拥有一定数量的信赖者,一直往下发展下去……这就是你的社交链,它决定着你的个人价值。这就是社交裂变,是一条狭长的社交链,其蕴含的商业潜力将更大!

篇6

如果你是一位刚刚购买了互联网电视的消费者。那么,你现在只需要将网线或3G上网卡插入电视机的接口,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摆弄着遥控器,从大屏幕上点播网络电影了。你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控制电影播放状态、音量调节、快进或快退观看等常用功能。你还可以使用断点续播功能,电影看到中途退出,再次点播该电影时,会自动连接上次的断点继续播放,不用担心因为临时退出而错过精彩的剧情。

互联网电视不仅具有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影视节目的功能,还有丰富的影视教育内容和游戏、娱乐功能。诸多电视厂商们正在试图将内容打造成终端概念之外的另一个卖点。比如创维、TCL都开始提供高清影片资源:长虹更是推出乐教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学习辅导教育课程、生活百科、健康类等节目内容。

互联网电视还可以与电脑互联,能够与电脑组成一个家庭内部局域网,省去了通过优盘转接的麻烦。互联网电视可以自动搜索房间里的电脑,查找电脑里的照片、电影、音乐、视频,让用户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就可以欣赏自己拍摄的精彩照片。

TCL推出的互联网电视还配备了开放升级系统。可以自动实现软件升级,让你和互联网“与时俱进”。在日后应用环境成熟时。这个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在线网络游戏、在线音乐欣赏、实时天气查询、实时股票查询、新闻快报等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功能。

可以说。互联网电视突破了模拟和数字时代的频道数量限制,实现了智能化、全网络和内容服务的完美融合,让频道变得无限。而且变得更加互动。这有点类似于数字电视的收费频道节目。只不过你所浏览的内容来自网络。而且大多是免费的。

随着3G融合、互通互联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电视将为整个产业发展开辟一个新时代。互联网电视是消费者需求的结晶。消费者由被动地收看节目变成主动地观看资讯、电影等。电视机一下子从被动接收的广播电视世界,集体升级到更高层次的互联网时代。

篇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移动互联网 商业模式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快迅速崛起,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同时门户模式成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一、移动互联网概念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

1.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AD或者其他手持终端)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网络接入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

1.2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2015年21日我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同比2013年增长231.7%。全国平均每部移动设备上安装34款应用,每台设备平均每天打开应用20款。2014年,移动互联网已迈过基础通讯社交的萌芽期和简单购物娱乐的初步发展期,进入多元化生活服务的高速发展期,用户需求多元化释放,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为用户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重心逐步向着移动互联转移,各种新型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带来海量数据的爆发。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谁能够更高效地整合数据资源,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整个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胜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对企业在竞争中有很大的帮助。。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是企业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高效且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中,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从商业模式的本质上来看,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这种包括客户价值创造逻辑、企业自身价值创造逻辑以及合作伙伴价值创造逻辑。

2.2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类别

2.2.1移动终端商与运营商合作分成盈利模式――以iPhone为例

iPhone是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的智能手机,截止到2015年,已经推出第六代苹果智能手机,手机有效融合了通讯、音乐视频播放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主要盈利模式是采用与运营商收入分成的商业模式,提供“终端+服务”一体化服务。

2.2.2广电集团与运营商分成包月套餐收入模式――手机电视

广电总局主推CMMB标准手机电视业务,从而确立了全国运营的组织框架,中广移动规划了多个服务包方式,包括免费包、首月免包、信息包等,具体模式如下所示。盈利点主要有用户包月套餐与运营商分成收入、广告费、注册费等。

2.2.3移动门户内容收益共享

这种模式可见I-Mlde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由于它具备完善的技术架构、合理的收费模式、丰富的服务内容和终端手机厂家的支撑,已成为移动门户成功运营典范,其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基本服务费、流量费以及信息服务佣金。基本服务费为用户申请移动互联接入功能支付的门槛费;流量费是其最大的收入,大部分是按照包月形式收费;信息服务费佣金是指用户在订阅费中提取的一部分佣金。

2.2.4广告收入模式

2004年年底百度公司宣布国内任何一款智能手机用户都可以通过“”搜索互联网内容,这种搜索服务将传统的互联网栏目移植到WAP中,所以整体的盈利模式是围绕比价搜索开展的手机购物。

2.2.5手机游戏收费模式

控制网的手机网游在2008年拿下了“金翎奖“,同时连续12个月位居游戏论坛人气榜首,其主要盈利点为手机游戏业务,主要包括按游戏时间来收费和虚拟物品来收费,收入非常可观。

2.3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启发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远远超出电脑,但手机用户对用信息服务的使用活跃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提升ARPU值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如何从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中获益,是大势所趋。

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商首先要基于自身的资源进行长足发展,用好、发展好资源。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基于自身资源发展的业务,均需明确业务的整体运营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直接影响业务发展、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最后要说的是,随着“客户价值“的深入,我们更多应该考虑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业务,从客户感知出发,或者价值并分享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伟,李政. 运营商大数据战略 个性化营销机制成核心[J]. 通信世界. 2013(12)

[2] 李政,李继兵,丁伟. 基于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05)

篇8

事实上,企业拥有基因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情。凯文・凯利认为,火星上面没有生命体,因为那里没有信息,信息是生命的本质,而基因的作用就在于将信息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的基因就是企业的“遗传信息”。这种“遗传信息”不会因为企业新CEO的变化、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相反,“遗传信息”还会通过这些变化显现出来。

当诺基亚卖掉手机业务断臂求生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彻底失败了。笔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仔细回顾诺基亚的发展历程会发现,断臂式的转型是它的一个独特方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诺基亚濒临破产的时候,它果断卖掉了其看家产业,聚焦于当时刚刚显现趋势的移动通信业务。很快,诺基亚便成为了全球手机业的巨头,并将这一的势头保持了16年之久。

此次,诺基亚再次聚焦,专注于数字地图领域,有理由让人保持乐观。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者求变意识在主导。核心能力和求变意识是果,导致其发生的基因才是因。

当然,这些“遗传信息”中具体包括了什么,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破解,就像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努力破解人类基因一样。

互联网基因

在关于基因的众多说法中,“互联网基因”无疑是最甚嚣尘上的。

在大部分总结中,我们发现对“互联网基因”最多的诠释是“开放”,“分享”、“自由”、“平等”。事实却与这些乌托邦式的说辞截然相反。Facebook这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就是一个封闭到极致的帝国模式,从将Facebook看成“国家”的修辞手法就可见一斑。除了谷歌之外,恐怕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所倡导的开放模式都是基于自己的商业版图之内,而谷歌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再举例来说,在微博世界中,新浪将网民划分等级的做法也让人觉得“平等”是一个笑谈。

当互联网公司嘲笑传统公司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时候,它们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划分得泾渭分明。而我们在一系列诸如小米这类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可以发现,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让小米自豪的“粉丝效应”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效仿苹果的模式早在上世纪中后期的《星际迷航》时代就已存在。再追溯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宗教就是最好的粉丝效应。而这些都与互联网无关。

所以,这些人口中的互联网基因是伪基因,他们仍然延续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化思维模式,用修辞为自己的商业模式筑起一道高高的城墙。

互联网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发现与融合。它发现的是早已被理性主义和现代社会所压抑的灵性。段永朝用的是“招魂”这个比喻。这种灵性的压抑在现代资本主义最鼎盛的时期,被本雅明看在了眼里。他厌恶大规模的复制文化,艺术失去了通灵的作用。因而,本雅明说人类处在了“灵光消逝的年代”。

互联网虽然带来的是一个更加猖狂的复制文明――因为人们的复制成本为零――然而,万维网的出现却使得这种复制具备了个性化,超文本成为现实。这种既可以把信息无限延续下去,又可以打破信息单向度传播带来的稳固秩序的模式,可谓前所未有。进而,对信息的期待和越期待越难以把握的特性,成为了互联网对人类最矛盾的回应。企业是生命体,那么企业的本质也是信息。这才是我们在总结互联网基因时最关键的所在。

见路不走

女作家豆豆在《天幕红尘》中提出了“见路不走”的商业概念,我们认为这四个字似乎更适合诠释互联网基因。路在脚下,我们走的却不是这条路,这种期待中的意外不就是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所带给我们的吗?张瑞敏最爱引用《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就是一个传统产业人的理念与互联网基因的暗合之处。

篇9

“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二者简单地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实物品牌,小米高居全球五十大最具创新力品牌的第三名。首先,小米对自己的目标人群有清晰的定位;其次,小米采用了典型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把精力主要放在研发和售后这两个环节;最后,小米利用社交网络加强品牌与行业控制力,这与传统企业依靠品牌和技术加强行业控制力不同。

从定位的角度看,传统企业如何抓住并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拥抱互联网的方式选择或许有二:一种是“互联网+”,一种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立足于互联网的创新,“+互联网”是对互联网渠道的应用,而大多数传统企业真正的困难和挑战在于“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传统渠道,这种优势对于新兴的渠道和平台――互联网来说是强势中的弱势,或者说是一个包袱。这就是为何在众多手机品牌中,唯独小米可以做到聚焦互联网,成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手机。

世界在变,昨天、今天、明天的成功之道并未改变,那就是聚焦,缩小焦点。在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里,你无法通过满足所有人而取得成功。小米的成功是基于它聚焦低端智能手机,聚焦互联网渠道。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推出一个全新的、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品牌是去掉传统渠道包袱的有效策略,这会避免企业陷入骑墙状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公关和品牌传播的重点将发生哪些变化?

如今,公司的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两种传播渠道是公关和互联网,这两者彼此关联。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就要像小米一样以公关推出品牌,在一段时间后,将战略转移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上。直到你的品牌占据了领导者地位,广告才会有效,广告信息才能传递你在品类中的领先地位。

共享经济

简单来说,共享经济就是将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并不只会在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发挥作用,它几乎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比如快递、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广告创意、医疗等。在共享经济中,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同等重要,渠道与所有权同等重要,合作与竞争同等重要。

Uber和Airbnb是共享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Airbnb成立于2008年,最开始是两个人租房子付不起房租,发现有个房间空着,就打算在里面放个气垫床,让过路的人来睡觉,收床位费,再给他们准备早餐。所以公司的全称是“Air bed and breakfast”的缩写,主要赢利模式是从出租人与租客交易中抽取佣金。目前,Airbnb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4100多家酒店,估值约270亿美元。

共享经济不仅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在这样的行业变革下,定位理论将如何继续发挥作用?

除了酒店和出租车行业,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可以应用到很多其他行业。然而,共享经济代表的是分化,是在每个行业都会发生的发展趋势,共享是创造新品类的另一种方式。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观念,它无疑为一些行业带来了品类创新的契机,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可以奏效。共享经济为开创品类提供了一种分化路径,当某个行业通过共享经济的路径诞生了新的品类时,那么必须遵循品类战略的观念去规划和发展你的战略,最终实现品类的主导。

在共享经济中有一种类型可能是渠道共享,从定位理论来看,哪些渠道共享是可行的?

洛杉矶的两家电视台成功完成了一项测试,在这项测试中,它们共享了一个信号频道。结果显示,频道共享是可行的,对观众的影响很小。每个电视台可以播送一个高清信号和多个标清信号。三个高清信号从技术上来说也是可能实现的。我们相信,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可以说明渠道共享既可行又节省成本。例如,两个餐厅可以共享一个空间,一个餐厅供应早餐和午餐,另一个餐厅供应晚餐。当然,每个餐厅使用不同的名字。

然而,从顾客的角度来说,一个成功的共享几乎是无形的,它不会影响一个电视频道或餐厅的定位,也不会影响与其他品牌共享设施的品牌。

众筹

众筹,是指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和平台构成。如今,众筹正在深刻改变着产品的发明、设计、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并且已经成为品牌与客户群体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众筹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会籍式众筹股权俱乐部在英国的M1NT Club表现得淋漓尽致。M1NT在英国有很多明星股东会员,并且设立了诸多门槛。随后M1NT在上海也开办了俱乐部,吸引了500个上海地区的富豪股东,主要以老外圈为主。

用定位理论如何解读众筹的本质?

每个新的品牌在初创时期都需要资金,这个新品牌如果要成功,它还需要一个好名字和一个好战略。众筹是初创期的一种融资方法,但它并不能取代一个好名字和一个好战略。

从定位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新品牌应该或率先进入一个新品类,或站在品类中第一品牌的对立面。换言之,每个品类都有两个空白的位置:领导者和第二品牌,无论新品牌以众筹方式推出还是以传统战略建立,这都不会改变。

众筹成功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理论上来说,发起众筹的项目概念应该新颖独特,这样才能吸引潜在的顾客。此外,如果这个概念新颖而与众不同,就更有可能为自身项目制造公关效应。当然,“新颖而独特”也意味着这个概念开创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新品类,比如M1NT俱乐部这个例子。

小结

目前,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全球化是一大趋势,在过去几十年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很多品类像智能手机、个人笔记本、汽车等,企业都要进行全球化运营。随着国内市场增长的放缓,中国企业正在把全球化运作提上日程。这就意味着,要为品牌选择能在全球通行的名字。随着英语成为全球第二大语言,品牌名必须做到在英语语系中同样能行得通。

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碎片化、移动互联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一方面限制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也为创新品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传播平台,作为公关传播中最重要的内容―口碑,将得以最大化的传播。

渠道下沉也是重要的趋势。一、二线市场的竞争已经空前激烈,增长空间有限,县乡级市场会成为企业增长的动力和主战场,渠道进一步下沉成为趋势。

随着商业时代的变迁发展,2016年企业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篇10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高新民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不断翻新,在互联网上创业的机会将会更大。

从一组组数字也能看出目前资本对互联网企业的青睐。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在2010年国内创投市场上,互联网行业以125个投资案例位列风投最青睐行业之冠。2011年一季度共发生投资案例232起,其中互联网行业45起,涉及投资金额6.93亿美元,几乎接近2010年全年互联网7.18亿美元的总额。

以最为疯狂的团购为例,美团网2010年底拿到红杉2000万美元的投资,拉手网年底完成了高达5000万的第二轮融资、几个月后又融资1.1亿美元,大众点评网也在2011年初融资1亿美元。搭上社交概念的恺英网络也在2011年初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融资,而以3C产品起家的电子商务巨头京东更是融资15亿美元。

梦想的舞台

1999年10月12日,马云在家里对阿里巴巴18位创始人说,电子商务会在中国成功,互联网会在中国成功,2011年,淘宝迎来了它的万亿时代。遍览中国商业的诸多细分领域,历经十年发展后,已经开始出现把持市场的大玩家,让其他潜在竞争者望之兴叹,但或许只有一个领域例外――互联网。

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创业者永远不乏成功的机会。即使有了雅虎这样的门户,谷歌依然能生存壮大起来,并超越前者;同样,即使有了谷歌的生态“垄断”,但依然挡不住Facebook朝着千亿美元的估值膨胀;即便有了Facebook,像Groupon这样的团购网站照样在一群大鳄的眼皮底下野蛮生长。这就是互联网的创业环境,有创意、有创新特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总能脱颖而出。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表示:“今后十年内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增长动力,这是个巨大的机会。” 在电商的大潮里,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传奇时代。

曾几何时,对大多数人来说,电商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些许模糊的概念,那时候,电商还只有一个狭义的定义: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如今它早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从事电子商务的网商们更已经崛起为一股不容小觑的经济力量,他们打造了新的商业文明,丰富了商业世界的风景,实现了无数创业的梦想,更为热切的投资市场提供了机会。

另辟途径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触”网,它们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它们的背后有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后援军团”。眼下,网络财富的时代更吸引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人和VC、PE们的关注。

2010年10月,麦考林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大涨56.9%。麦考林的上市拉开了长达7个月的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大幕。这7个月来资本市场持续升温,年底视频网站优酷、电子商务网站当当和移动互联网公司斯凯成功上市。2011年3月奇虎360登陆纽交所,5月初人人、网秦、世纪佳缘相继成功上市将这波热潮推向了顶峰。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全行业融资额高达10亿美元,知名案例有:凡客诚品(1亿美元)、京东商城(5亿美元)、拉手网(5,000万美元)、梦巴莎(6,000万美元)和乐淘网(2亿元人民币)。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疯狂也迅速影响到创业市场,一些创业者仅凭一纸商业计划书就能拿到天使投资,据说有天使投资人甚至在旅行箱中装满现金去见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