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再生能源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宋梅菊
青海省乐都县能源办公室 青海 乐都 8107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乐都县目前的能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该县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乐都县;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
1 基本情况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县域总面积3050km2,其中耕地面积24000hm2,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28.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99万人,是我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大县。近几年来,共修建农村户用沼气13546座,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发放太阳灶9300台、生物质炉14247台;建设养殖小区5处、大中型沼气1处;共建乡村服务网点143个,从业人员220人。
2 我县能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 现状
(1)农村沼气池建设促进了生态家园模式的推广,以“猪 —沼—粮—蔬菜”和“猪-沼-菜-果”为主要推广模式,促进了农村养猪业的发展,户年平均出栏3头收入千元以上,综合节支增收达1500元左右。随着沼气的综合利用开发,农业生产蕴藏着可观的节支与增产的潜能。截至2012年末,我县共修建户用沼气池13546座,现有户用沼气池12735座,累计报废811座;年内中央投资200万元,自筹资金242.7万元,新建了1000座户用沼气池,年内报废270座原有沼气池;年末使用农户7225户,年产气量1092420m3,成立服务网点143处,从业人员220人;年内拥有养殖小区沼气池5处,共有容积750m3,供气250户,生产出115000m3沼气;1处中型沼气池容积480 m3,产气52100m3;年内培训各类能源技术人员24763人次。
(2)太阳灶每年每台节约燃料相当于1.0t煤炭;每台节柴灶每年可节约煤炭1.5t,节能效果明显,可基本解决项目区农户生活用能,有利于遏制了乱砍滥伐和保护植被,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截至2012年末,已发放太阳灶9300台,生物质炉14247台,年内发放生物质炉6548台。
(3)农村能源利用主要以煤炭和电为主,太阳能及先进生态环保新能源利用少。2013年农村生活用能源煤炭141400t、电4020000kw、成品油5962000t、天然气8504000m3、秸秆82400t、沼气1269520m3;生产用能源煤炭148400t、电力4520000kw。
2.2 主要问题和不足
(1)沼气生产原料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区域发展不平衡。人畜粪便,特别是猪粪是现阶段沼气生产最基本最方便的生产原料和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没有人畜粪便,沼气就很难发展。但从粪便排放的分布区域来看,城镇郊区大中型养殖场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排放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而广大农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家庭人口少,散养户大量减少,缺乏沼气原料,加上川水地区煤气、电灶省时省力和干净便捷,农村养猪规模小,利润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养殖成本较大,效益甚微,致使农村50%的农户不养猪,这样形成了广大农村发展户用沼气粪便资源相对不足、而在城镇郊区畜禽粪便过剩并大量排放的问题,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同时,受领导重视、宣传引导、技术指导、观念意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2)后续服务水平和技术力量不足,沼气利用率不高。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中虽然配备了部分设备,确定了网点服务人员,但从硬件上看,网点建设多数没有达到农业部要求的“六个一”标准(一处固定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且严重缺乏正常运转经费保障;从软件上看,缺少一支技术性强、能力好的基层管护人员队伍,沼气管护人员的水平低,且无完整的档案和信息,加之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造成农户沼气池和灶具等设备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无法保证正常、持续的用上并用好沼气,导致“有池无气”或者产气率低。
3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
3.1 深入基层调查
走入基层,入户调查农户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户对新能源的需求,再结合能源项目推广农村迫切需要的能源利用项目,引导农户科学的使用生态环保的新能源。
3.2 建基地,抓示范,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发展沼气不仅可以保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料,而且可以避免掠夺式经营和滥用、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针对当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存在的模糊认识,认真做好发展农村沼气的宣传工作。要突出宣传沼气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改善生产和居住环境中的作用,使广大农民认识到通过沼气池、猪舍、厕所、日光温室的有机组合构成的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的良性循环,为农业生产提供沼液、沼渣等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品质的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强基地建设,突出示范引导。紧紧围绕我县特色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抓住“生态、循环”这一关键,针对设施农业和蔬果种植,扎实开展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试验示范点建设,切实发挥示范点标杆引导作用,提高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3.3 增投入,强扶持,转思路,合理调整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鉴于户用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服务网点经费不足、作用发挥不力的现状,建议转变建设方向,适当减少户用沼气规模,新建项目尽量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与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及水土保持结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高国家扶持比例,捆绑使用资金,把沼气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整合分散户用沼气项目资金,在学校、生态科技园区、养殖小区(场)等大力推广沼气工程,重点建设养殖小区(场)和养殖大户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探索运行保障模式,适当发展相对集中供气项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家电下乡工程,适当配套建设农村道路太阳能照明和农户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以达到新能源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善环境、美化村庄、资源再利用、提高生活质量的预期目标。
3.4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增强后续服务功能
沼气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沼气才能长期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针对沼气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缺乏指导、出料难、维修难等诸多问题,要切实加强以服务网点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富民农村能源服务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必备设备,配备至少2名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确保沼气池进出料、沼肥正确使用,配件坏了有地方购买,发生故障有专人维修,技术难题有专人解决,努力管好、用好沼气池,造福广大农民。同时,建立和完善沼气档案,及时详尽了解掌握沼气建设情况、使用情况,分片管理。建议实施农村沼气修复和已建沼气的巩固利用项目,加强旧池恢复、料源拓展、服务人员工资、维修资金、沼渣沼液清理利用补助等工作,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沼肥在农作物、果树和养殖业的推广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污染,促进无公害农业生产,提高沼气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篇2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数百台白色风机沿东西风向排列,巨大的叶片缓缓旋转,发出嗡嗡之声。叶轮转动产生的电能通过主控室、升压站,源源不断地进入输送电网。
过去数年中,依靠丰富的资源。内蒙古风电产业飞速发展。西起阿拉善戈壁,东至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已投资上百亿元建成一批大型风电场。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315.2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一个庞大的产业图景正在展现。
一切看起来毫无问题。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由于中国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普遍不足,盲目追求速度,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都远低于可行陛研究时的预测水平。在内蒙古,有不少风电机组曾经因上不了网而“晒太阳”达3至4个月,时间长的达1年,许多风电运营商在亏损和微利中挣扎。
不确定的风
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处于内蒙最好风场――辉腾锡勒风场。自2005年一年,卓资县先后引进了7家风能投资商,但是只有3家开始动工,大部分风场都被闲置着。真正开始发电的,只有大唐电力一家国有电厂。
“目前内蒙风能资源的格局是:1/3已开发;1/3在开发;1/3被闲置。”内蒙古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赵钢说,目前在开发和已开发的风场都是国电、大唐等五大国家电力公司,因为这些大型企业可以负担得起初期的亏损。而且有节能减排的要求,这些煤炭电力企业必须在未来逐渐增加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
国家电监会近日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还有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而内蒙古风电产业的现状或是风电产业目前境遇的最直观反映。
卓资县今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时,但由于电网送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电厂发出的电在当地消化不完,外送也送不出去。近一半的风电机组闲置,只有2/3的风电能够上网。
原内蒙古发改委风能顾问组组长陈通谟解释说,内蒙多以煤电为主,同时又供热。由于电网的规划不足,在并网发电时会对风电进行限电。例如,在保春节用电时,初一至初五就不许风电上网。
“当前内蒙风电发展的瓶颈是并网问题,这已严重制约风电发展。”内蒙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赵钢说。
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表示,尽管和国家电网公司都已承诺接纳内蒙风能发电,但是目前风能发电突飞猛进,已经远远超过了电网承诺的容量。
“在当前的电网状况下,一旦风电场同时发电,当地电网将立即瘫痪。”胡兆光说,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这些地方又是电网最弱的地区,因此中国风力发电将面临电网不堪重负的问题。
据了解,电网分为东西两部分,蒙西目前接入蒙电和西北电网,蒙东计划接人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但是这个规划没有得到国家电网的认同。邻近的华北、东北电网中,只有东北电网承诺接纳内蒙古风电600万千瓦。在蒙东地区,今年的4月1日至6月12日,平均每两天出现一次限风电的情况。
“现在就是谁抢到是谁的。”陈通谟介绍说,各家风电公司最难过的一关就是“跑接入”,而目前电网已经满负荷,哪里刚出来一点空间,立即就有几家风电企业去抢。早到早得,晚到没有。
内蒙发改委发展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杭栓柱透露,发改委目前已下达了清理闲置风场的限令,要求各地对闲置两年的风场要无偿收回。对闲置一年或达到开工条件没开工的企业,将督促其限期开工。
内蒙古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电网,尚无法实现与华北电网、东北电网的有效并网衔接,那么风力发电输向何处?收益又从哪里来?鉴于风电装机并网发电难如人意,内蒙古已经上书中央,要求解决风电需求出路的问题。电网的委屈
“并网技术是风电的瓶颈所在,原因很多,但风电的发展依赖风,由于风的不稳定性,必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国家电网一位专业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称,原则上,风电占总电网不能大于5%,如果超过5%,就会干扰电网质量。风电不像火电、水电比较稳定,时有时无,并不是很稳定,所以电力管理部门并不是很喜欢风力发电。
但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
在国家电网公司看来,国家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全额收购风力发电量,使各发电企业不用担心发的电卖不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风电资源无序开发问题十分突出。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称,在大规模风电项目上马的背后,是一个逐级膨胀的规划,使得我国风电发展速度远远超出预期,也给风电接入电网的统一规划造成困难。
在“十一五”的风能指标计划中推出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这着实刺激了许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马,仅去年一年,中国就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早已远远超过“十一五”预定的总量。
以为例,发改委于2006年编制的《内蒙古“十一五”风力发电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确定了2010年自治区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超过国家规划100万千瓦。
而根据中国电科院对现有及已开展前期工作风电情况的调研,蒙东地区2010年底将累计投产风电近420万千瓦,加上蒙西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的实施,预计2010年风电装机将超过765万千瓦,远远超过了自治区的风电规划。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合,将风场分拆成若干个规模小于5万千瓦的小风场,以逃避相关的审批。蒙东地区当地政府就将一片40万千瓦的风电场,拆分成8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核准给同一家公司开发。
“目前,普遍存在风电前期工作规模大于地方规划,地方规划大于国家规划的现象,开发无序问题十分突出。”舒印彪说。
舒印彪说,各地方政府在组织编制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时,主要依照当地风能资源情况确定风电的规划规模和建设时序,而没有研究风电消纳市场,风电场规划和电网规划脱节,也与其他电源规划脱节,导致风电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协调。
国家电网一位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我国不少风电场距离电网主线路有上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线路投资动辄数亿元。如此
巨大的投资额,对电网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此外,由于风电发电量较小,约相当于火电同等装机的40%左右,在相同电网等级条件下,对风电的线路投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网的投资效益,影响电网企业投资风电线路的积极性。
他抱怨说,风电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加重了系统调峰困难。为了保证风电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采取部分火电机组停机等措施。
针对《可再生能源法》的硬性规定,国家电网公司于近期推出了《风电场接入技术的规定(修订版)》,提高风电上网标准。7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国网促进新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对于风电并网应该改变无条件全额收购的模式,实行有条件收购上网。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期在内部会议上也提到,风电企业不能过分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收购,要配合电网的安全运行。
为了照顾国家电网的“情绪”,内蒙古一些风电基地已经开始通过变通的方式来促进电网对风电的支持。如拉拢电网公司的下属企业直接参与风电场投资,从而促进其加快电网的投资建设。但此类做法无疑又违背了“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原则,缺乏推广价值。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认为,一方面,非水电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电量目标要作为电网企业的强制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要使电网企业看到风电越多、效益越好,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他建议通过出台对电网企业激励机制的法律和政策解决并网难的问题。
等待黎明
尽管前景看起来充满不确定性,但风电建设并没有因此停滞。在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仍然有3家电厂在筹备中。
电厂厂长邵先生表示,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性驱动加大已是趋势,而风电发电成本过高的现实必然促使国家出台更有力度的补贴政策,否则风电企业的大面积亏损甚至停产将挫伤整个产业的积极性,这显然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邵先生的想法在现实中似乎得到了佐证。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全国划分为4类资源区,分别实行0.51元/度~0.61元/度的固定上网电价。
发展改革委称,这次出台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是对原有办法的补充,改善当前风电价格机制不统一的局面。事先公布标杆电价水平可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投资预期,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此外,实行标杆电价有利于电企降低成本、控制造价,也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审批。
邵先生对这一政策的出台表示欢迎,“电价的确定肯定将促进风能开发商的投资,继而带动风能制造业。”他说。
篇3
ISH展会的发展
今年是ISH(ISH是“Installation/安装技术、Sanitary/卫浴洁具和Heating/采暖技术”三个单词合并缩写)的50周年庆,2009年3月10日~3月14日全球领先的卫浴、楼宇、能源、空调技术和再生能源展(ISH)又在法兰克福座美丽的城市拉开了帷幕。《建筑创作》杂志社作为特邀媒体有幸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展会,真正体验了全球顶级的展览,欣赏了前卫时尚的设计创意,领略了世界知名展会的品位。
首届ISH展会于1960年5月14日在法兰克福举办,当时展会名称为“卫生和取暖技术专业展”,共有520家参展商参展,其中63家来自德国以外地区。第二届展会直到1963年的10月才举行,展期长达9天j这次展会的名称正式改为:国际浴室设备,楼宇、能源、空调技术及再生能源展览会,更好地给予了展会的定位,同时决定以后的展会简称为ISH。展会名称冠以“国际”两字,是为了继续吸引德国以外地区的生产商前来展示其最新的技术及产品。在过去的50年中,ISH展会不但起着为全球提供解决各种难题方案的重要作用,还是最新技术和设计开发的创新平台,国际交流理想的和高水平的信息平台,正是这个平台,在1973年首次石油危机时,引领了全新的暖通、空调和太阳能技术新趋势,也正是在这个平台上,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展示了其全套浴室的设计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卫浴理念。
浴室文化及创意
漫步在法兰克福,无论是机场还是城市的街道随处可见“ISH 50”的标志,使人一下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中。步入著名的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的展览大厅,丝毫感觉不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所有的展台都被精心的设计布置,产品不但工艺精湛且风格独特,前卫时尚的艺术装潢与精美先进的产品完美融合,体现高科技给人以震撼力的产品演示,赋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展示了国际领先的时尚技术。世界知名工业集团乔治费歇尔以水为主题的美轮美奂的水幕演示,更是引得众人驻足欣赏,使人仿佛置身于魔幻世界。
浴室体验区的主题是“人本之水”,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全世界最大的浴室展示区为观众呈现的最新设计潮流及最新技术,也充分领略了浴室文化。早在1970年代中期,国际设计界已经开始避免现代的实用主义设计,就像王子吻醒了睡美人,仿佛在一夜之间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唤醒了沉睡的浴室,唤醒了人们对浴室的认知,以设计征服了浴室。他为唯宝(Villeroy & Boch)设计的全套卫浴系列,堪称一场卫浴革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符合人体舒适度的新理念,赢得各方好评,卫浴整体生活空间的设计理念由此展开。
在卢吉科拉尼打破了沉闷的传统设计形式之后,1994年德国知名卫浴品牌Duravit和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联手推出了经典卫浴系列。菲利浦・斯塔克认为任何一件产品就像家具的一部分,可以或多或少的随意摆放在房间中,菲利浦・斯塔克对于起源和功能间相互影响的非凡感知力最终成就了现代的浴室概念并风靡全球,而他的设计作品也成为现代卫浴设计的经典。渐渐地浴室变得越来越舒适,浴室家具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现代卫浴的设计中。消费者对浴室的认知不再是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不再是一个洗洗涮涮的卫生间,他们希望的是一个私人的展室,一座私人的岛屿,一个可以放松自己。欣赏音乐、感觉良好并可以使自己变得美丽的空间。随着浴室的创意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到灯光照明,瓷砖,浴室家具及配饰等等,面对所有这些潮流和发展及浴室观念的更新,新的浴室概念正在扩展,现在的浴室文化就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高品质的享受,浴室就是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象征。
在卫浴馆展示的新产品代表了当今卫浴设计的新趋势,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类本质的需求健康,放松和情感。放眼望去,你会发现貌似一片小竹林却原来是一根根竹子造型的水管;一个个设计精致的水笼头就像工艺品摆放在百宝格中;造型别致的洗脸盆就像一幅挂在墙上的装饰画;中国大众熟知的知名品牌TOTO洁具的展示区不但体现了全新卫浴科技缔造的未来水空间,更显示了其产品的典雅和大气。
关注建筑节能
展会还展示了在能源、楼宇。空调技术领域的各种绿色科技,在节约资源方面既提供了通过现代供热和空调技术实现节能的方法,又提供了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利用的方案。此次ISH展会现场的节能展品就包括太阳热能,光电能、生物能、热量热泵,木和木芯暖炉及太阳助能气候控制系统。
此次展会1~4号馆主要展出的是卫浴设备及水处理等:6号及8~1O号馆主要展出的是安装技术、安装系统、管材、工具和IT系统等;展会同时设有各种与能源相关的论坛及讨论会。在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的环境下,众多企业都以高科技和节能环保作为首要目标,并体现在他们新研发的产品中。
见证ISH展会的成功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外,不少中国企业也纷纷加盟ISH展览。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中国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因此颇受国外客户的青睐,每次展会结束后,中国参展的样品都会被抢购一空。
据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介绍:这次展览会共吸引了全球20.2万名(2007年为21.7万名)专业观众。虽然经济环境并不景气。但展会还是展现了创办至今50年以来的辉煌成绩。与此同时,展会的海外观众比例再创新高,从2007年的1/4,增加到今年的1/3。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的所有场地都被订满,参展商总计2 361家(2007年为2 372家),来自全球58个国家及地区。公司董事Michael Peters博士表示:“我们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这一出
色成绩告诉我们,即便在困境中,保持发展还是可以做到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展会向整个行业全面展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目前最需要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大幅提高的海外观众比例也充分证实了ISH展会在业内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50周年庆之际,ISH继续担任着行业领头羊的角色,受到来自各方的认可和好评。”
篇4
关键词:美国经济 国会 农业立法 农场法 农场利益集团
美国农业立法是各个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在年度法案(bill)获得通过成为正式立法(act)之前,美国国会、联邦政府和各个农场利益集团都要进行大量调研、游说活动,并进行政策辩论,提出有利于本集团的立法建议,最后付诸法律程序。作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农场经济在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农场利益集团历来在农场立法程序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在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和国会中,农场利益集团都有大量的人,参众两院的农业委员会在农场法案上有绝对的发言权,对于通过农场法保护美国农场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尚在实施的美国《2002年农场法》(全称为《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The Farm SP-curity and Rural Investment Act of 2002)将在2007年9月由新法替代,也就是2007年农场法。目前这项法案正在进行调研、听证和辩论。本文拟对影响2007年农场法案制定的主要因素,农场利益集团的不同立场,以及该立法的政治经济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 影响2007年农场法案制定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美国农场立法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国会政党力量对比、农产品价格走势和当年财政预算约束。①农场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也对农场法的具体内容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美国2007年农场法案的直接影响主要来自农场经济形势发展、国会农业预算状况和WTO农业谈判进程。
《2002年农场法》实施以来,美国农场经济形势发展相对一直不错,其间农业支持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2004年牛奶和棉花补贴、2005年玉米和棉花补贴额度都很大,同时农产品出口强劲,其中2002年为533亿美元,2005年达624亿美元,只是2006年略有下降。②
从美国农场经济政策的运作上看,国会财政预算计划直接影响下年度农业支持力度,因为美国农业支持计划分属不同的功能性科目,年度预算确定后很难突破,除非拆东墙补西墙,或者由国会和总统额外增加支出。有些是强制性计划,如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和食品券计划,而农业研发与农业推广、农业信贷、农场销售服务和大多数农村发展计划则属于非强制性农场支持。2002年~2008年由农产品信贷公司(Commodity Credit Coopera-tion)执行的农场补贴每年平均达到115.43亿美元。③
美国国会研究发现,影响当前农场支持政策的国外因素主要是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结果,包括现有承诺、新一轮谈判进程和结局以及农产品贸易争端的解决结果。①美国的“黄箱”补贴上限为191亿美元,主要包括牛奶和白糖补贴、农产品销售贷款、贷款不足支付及其他和单位产量挂钩的直接支付,还有反周期补贴、农产品储备计划、作物保险和信贷利息补贴等。“黄箱”支持很大程度上和价格变动相关,一旦国内价格上涨,这个上限很容易突破,而国内支持规则的改变又影响到农产品支持政策的走向。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谈判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三个方面,如果新的农产品贸易规则不利于农场支持,则农场支持方向就会改变。目前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出现僵局,因而美国国内维持现行农场支持政策的呼声十分高涨。当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时,改变国内支持政策未必会有利于美国的谈判地位。2004年,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未来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基本框架,其中可能涉及到美国取消“出口强化计划”(EEP)或“牛奶出口激励计划”(DEIP)。在对待农产品贸易争端方面,巴西上诉美国棉花补贴获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所以,对美国来说,为了避免其他国家效仿巴西,在农业补贴方面最好的选择就是暂缓实施新农场支持计划。因此,农场利益集团纷纷表态,支持《2002年农业法》继续延期实施,延缓新的农场法出台。
美国农业立法决策中,从国内因素看,农场利益集团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主要的农场利益集团包括农业部、各种农场协会、各州赠地学院等,②而实际上国会也是强有力的利益集团,或代表着不同利益集团。
2005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先后举行了52场2007年农场法立法论坛,其中农业部长亲自参加21场,③发表了5篇观点性文章,主要就水土保持、农村发展、能源与农村等三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认识。2006年9月美国农业部发表了《2007年农场法案主题论文:加强美国农业增长的基础》,探讨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美国农场主的竞争对策及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的因素等广为关注的问题。该报告的基本观点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必须保护农业,并一再强调主要关注4个问题:重视对科学和私营经济激励;强化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功效;投资科研和教育,解决病虫害问题和动物性疾病问题;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农产品消费信息。对于美国新一代农民就业,农业部提出从信贷投放、信贷担保、科研和教育方面帮助新农民,通过风险管理计划帮助新农民等。①这些成为美国政府制定2007年农场法的基调。
美国农场利益集团如农场主组织、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森林利益集团、教会组织等都在对新农场法发表看法。2006年7月27日,最大的农场利益集团“美国农场局联合会”(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简称AF-BF)宣布,②鉴于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结果尚不明朗,并且《2002年农场法》有利于政府支持农场经济,所以呼吁支持延长该法一年。另一大农场利益集团“全国农场主联盟”(NFU)近期也要求美国国会延期实施《2002年农场法》一年,③它们认为这项立法比以前的立法进步明显,现在通过新的立法将会使美国农场经济面临更大挑战。而在2006年1月,农场利益集团“全国农场主组织”(NFO)曾宣布,支持现行农场法继续实施一年④。赠地大学⑤也纷纷参加新农场法草案或建设性意见的起草,如衣阿华州立大学、
马里兰大学等。当然对于延长《2002年农场法》也有不同意见,如衣阿华玉米种植者协会(ICGA)认为应改写旧农场法,纳入“收入保险计划”。⑥不论是否支持如期出台新农场法,提高农场支持或维持目前的支持政策是争论的焦点。
2006年以来,美国参院农业委员会进行了8场听证会,听取对2007年农场法的看法,①农业委员会主席钱布里斯(Saxby Chambliss)明确提出,2007年农场法必须包含“安全网”条款。②国会众院农业委员会也在2006年1月开始听证程序,主席古德雷特(Bob Goodlatte)指出,新农业法必须正视世界市场的机遇和挑战。③国会来自农业州的议员代表农场利益集团或本州,也在表达其期待。
由一家农场基金会组织的2007农场法调研报告④发现,“从所有的结果看,农场主把生物能源视作农场立法的基本目标,同时也视为一项新的或者进行资助替代的优先项目。”在学术界,衣阿华州立大学连续3年召开“生物技术产业展望大会”,研讨生物能源工业发展问题。在2006年5月发表的美国农场局联合会政策计划中,明确强调对生物能源的广泛议题的全面支持。⑤2006年9月,美国农场局联合会专门召开了全国生物能源专题研讨会制定游说国会的计划。
由此可见,美国农场利益集团对新农场法的关注涉及的主要议题是,农场收入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走向、水土保持计划政策和生物能源政策。农场信贷、农作物保险、畜产品销售、农业科研投入、农产品出口、农村发展等问题也是利益集团关注的重大问题,相信都继续会在新农场法中得到体现。但是,不同的声音仍然存在,如美国农业部在上述难题之外,更加关注农村发展问题,美国国会则需要充分在新农场法中代表其他非农场利益集团关心的问题,所以新农场法仍将是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而由于这项立法的管理对象是美国农场业,因而主要的条款涉及农业补贴、水土保持和生物能源问题。
二 2007年农场法立法的政治经济学
最初美国制定农场立法是为了解决农产品过剩、农场经济萧条和农场收入下降难题,这是从大萧条时期开始的,主要调整农场主、农村金融机构、农作物保险机构、农场合作社等农场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参加法律制定的利益集团仅限于农场业。从《1933年农业调整法》开始,每隔一年或者数年颁布一个短期农场立法(也叫农产品立法)。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其他利益集团的介入,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农场法由主要涵盖农产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向综合立法转变。
(一)农场收入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在《2002年农场法》的农场经济“安全网”政策中,享受“农产品计划”补贴的农产品达25种,补贴项目有“直接支付”、“反周期支付”、无追索“营销救济贷款”和“贷款不足支付”等。农场“安全网”的目标是为特定农场主提供最低水平经济福利,同时提供风险保障。①以白糖和牛奶等农产品为例,通过限产和对糖的无追索贷款支持蔗糖价格和甜菜糖价格;通过提供购买保证支持牛奶及奶产品生产,一旦牛奶价格过低,政府即启动反周期补贴。在非市场价格支持手段之外,另有直接收入补贴,保证采购处理库存牛奶。《2002年农场法》实施后失去花生营销配额的农场主,还可以申请获得“赎买”支付。棉花补贴也由一种扩大到六种。因此,《2002年农场法》获得农场主的广泛支持。
反对农场支持政策者认为,高额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同时成为农场土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限制了美国农产品竞争力,而且农业补贴越来越被少数大农场占有,显然不公正。支持补贴者认为,其他国家的补贴限制了美国农产品出口,而且国内补贴下降将导致农场土地贬值,从而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能力,将直接影响农村地区发展。大农场利益集团则认为,大农场效率高,理应得到高补贴,政府不应鼓励低效率的小农场。美国国会农业专家沃马克(Jasper Womach)认为①,2007年农场法首先应当满足国内需求,其次,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满足美国农产品贸易需求,同时还要满足财政预算要求。
2005年美国农场净收入832亿美元,其中补贴高达227亿美元,②补贴主要流向大农场,而大农场利益集团的游说力量相当大,决定着政治选票。于是,立法、政策执行部门都在探索解决农场补贴难题,如限制农业补贴、控制农产品供给和进口配额问题、进行绿色支付问题(CSP计划等)、赎买农产品计划,或者把农业补贴分解到州等。最近美国农业部还提出了建立“农场整体收益安全网”计划(Whole-farm Revenue Safety Net Program).这是美国“农场收入安全网”的新发展,主要包括“收入稳定账户”和“农场整体收益保险”等措施。③如果新的农场法确定实施这项计划,将使美国农业补贴趋于长期化,并将影响到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中提出农业补贴新方案。这项建议的提出与美国当前农场集约度不断提高及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发展有关。据统计,当前美国农场资产的专用程度维持在75%~85%上下,越是大农场集约度越高,所以资产价格波动很大,影响到收入稳定。④此项建议还基于另一方面考虑,即以往美国农场计划以当前或以往农产品生产记录为基础进行支持,因扭曲了农产品价格而广受诟病,而且价格信号失真也误导生产。
美国农业部认为,建立“农场收入稳定账户”可以通过促使农场主在高收入年份增加储蓄、在低收入年份提取收入激励农场主管理风险。迄今共提出了三种农场收入稳定账户计划:(1)农牧场风险管理账户(FARRM),允许农牧场主储蓄20%所得,并减免税收。储蓄进入生息账户,所得按年分配并纳税,农场主自行决定何时提取本金,政府在提取本金当年征税。每笔储蓄可存5年,实行先存先提原则。超过5年的储蓄不提取,将征收10%的罚金。该账户的资格要求是个人纳税户。农场主需在储蓄发生年份有未纳的联邦所得税才能减免税收。有资格参与该计划的农场主占37%,储蓄额约为35亿美元,预计减免税收9亿美元。
(2)反周期账户(CCAs),把农场主的特种储蓄控制在限额内,农场主根据需要储蓄,账户资金按照商业利率计息。征税限制在农场主5年平均总收益调整后的2%以内,每年不得超过5000美元,提款条件是调整后的总收益低于前5年均值的90%。提取总额限于当前调整所得提高到5年平均所得的90%部分。
农场主要想参加该计划,其前5年的平均所得应达到5万美元,或者自己属于有限资源账户。约有25%的个人业主式农场主具有加入该账户计划的资格,平均每个账户储蓄得到2100美元补贴。农场合伙人和小企业合
伙人也有资格参加,他们的储蓄总额可达3.62亿美元,在该账户中符合纳税要求的存款会超过32亿美元,政策成本达16亿美元。
(3)个人风险管理账户(IRMAs),通过对农场主提供包括税收减免和政府征税上限激励,促使农场主储蓄,农场主只要有收入即可参加计划。农场主储蓄实行税前抵扣,储蓄和利息收入只在提取时才征税。提款条件是收入低于前3年平均收入的80%,提取总额为当前调整的所得总额提高到3年平均总收益的80%部分。所有单个账户规模平均约为1000美元,符合要求的储蓄有27亿美元,总余额超过55亿美元。
上述三种账户计划旨在稳定农场经济,同时促进农场主投资。政府为此将减少数十亿美元的税收,但是这个补贴是隐性的,似乎并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农作物产量与收入保险是《2002年农场法》农场安全网的又一项新的发展。收益保险计划最早开始于1996年,现在有人提出农场整体收益保险方案,把农场的经营所得合并保险。①目前政府开办的实验性农场收入保险有两种,即总收益调整保险(AGR)和小型总收益调整保险(AGR-Lite),两种保险方案都是按照农场整体收益保险的原则实施的,作者预计未来美国农场收入保险的基本方向大致如此。
统计显示,参加总收益调整保险和小型总收益调整保险计划能够抵消调整农场总收入下降。农场主按照前5年农场平均所得记录,可选择65%、75%或85%水平投保,一旦收入下降到投保值以下,即获得赔偿,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等于实际收益和投保值之差乘以投保水平。在已经开办的收入保险试验中,赔付率为75%和90%。两种保险试验均需要农场主提交年度农场规划,以便按照账户变动情况调整投保。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全面建立农场整体保险,从承保对象看,是没有参加农产品产量和收益保险,包括多重风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障险、作物收益险和收入保障险的农场主,总收益调整保险不保约占农场收入35%的动物及动物性农产品,每个险种限赔650万美元;而小型总收益调整保险计划虽不限制动物投保,最高赔付额只有100万美元。由此可见,未来2007年农场法的补贴力度将高于《2002年农场法》。
(二)水土保持立法
相对于农产品价格支持立法,水土保持立法在美国农场业界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为期10年的农地休耕期到期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关注,同时世界能源供给状况和近期美国乙醇汽油发展迅速,也为这个政策的延续添加了更多值得关注因素。首先,重视水土保持是193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农业调整法》含有这项内容,《1936年水土保持与国内配额法》及《1938年农业调整法》都把它作为政府的职责,《2002年农场法》水土保持部分政策条款,也是前几个农场法水土保持内容的延续,这部分内容最大而且增加最多。其次,目前美国水土保持立法已经和限制农产品生产、提高农场收入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支付使农场休养地力,改善环境,同时提高农产品价格,又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一举数得。美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承诺导致水土保持投入在农产品政策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第三,《2002年农场法》的水土保持规定在激励农业用地开展水土保持方面开了两个头,一是大幅度增加水土保持计划资助,二是通过“水土保持安全”计划(CSP)。美国国会研究报告①认为,农场利益集团将对新的水土保持立法条款包括资金分配、绿色支付、休耕土地面积和政策效果评价进行激烈辩论。可以预见,政府将分担越来越多农场主开展水土保持费用,而且通过绿色支付强化“水土保持安全”计划也是发展方向,这些对评价政策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土地休耕,由于现有土地休耕计划在2007年将届满,同时“水土保持保留计划”(CRP)合同也到期了,所以农场利益集团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如何延续。一些利益集团开始了减少休耕土地的游说活动,这些主要包括希望扩大乙醇产量和希望降低饲料价格的农产品用户,但是野生动物组织想法恰好相反,强烈反对恢复更多“水土保持保留计划”用地。无论如何,土地休耕带来的生态功效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功效实为一举两得,于是美国每年大约有10%(4000万英亩)的农用地休耕,而参加CRP计划的农地也用3500万英亩,后者占用了2005财年美国水土保持预算的40%,除此之外还有湿地保留计划和草地保留计划等。①美国农场主充分尝到了土地休耕政策的甜头。
(三)生物能源政策
能源对农业及农村发展关系重大。2006年,美国农业部发表《2007年农场法主题报告:能源与农业》,阐明农业部在这个有关美国农场经济转型的重大发展和政策问题上的看法。研究显示,20年来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与政府推动关系很大,美国先后出台了《1978年能源税法》、《美国2004年创造就业法》、《2005年能源政策法》(EPACT)和《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CAA)。《农业部2000财年拨款法》在“水土保持保留计划”内实施农地生物收获试验计划和农产品信贷公司支持的“生物能源计划”,而《2000年农业风险保障法》中的《生物产品研发法》开始推动农业部和能源部在生物能源方面合作协调。《2002年农场法》第一次把能源问题纳入农业立法范畴,其中第九款制定了支持计划,资助购买生物产品以支持生物制造业,教育公众认识生物柴油的益处,资助具有资格的农牧场主及农村地区的小企业购买再生能源系统,并扩大3个、授权6项新的生物能源计划。从2000年12月到2006年3月,农产品信贷公司(CCC)的“生物能源计划”向生物能源制造商支付5.37亿美元,购买了25亿加仑乙醇和1.731亿加仑生物柴油。①美国生物能源用量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石油能源的紧张,减少了美国环保压力,同时为美国大量农场休耕土地重新投放提供了可能。
美国农业部提出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主要措施为:(1)扩大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PS,即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水平;把可在生能源的税收支持政策延期到2015年之后;只有在生物能源税收激励无效后才停止该政策;制定加速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折旧投资政策;建立用于建设高压传输设施、风能或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煤田沼气开发等特种用地的贬值补贴;利用纳入“水土保持保留计划”用地加速生物种植和风能开发;重新启用农产品信贷公司的“生物能源计划”等措施。(2)扩大政府间接干预。通过全国性农业研发计划支持植物纤维制造乙醇;创新金融工程支持生物技术经济;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研发、实验和商用前期研究空档进行资助;推动生物经济教育和探索;提供农村发电和送电需求。②
美国国会研究报告③指出,对于生物能源的生产急需继续改进现有技
术,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美国现有农场能源生产还无法显著减少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同时快速增长的生物能源需求似乎影响到食品、饲料和工业加工用的生物原料。国会农业政策专家亚克布西(Brent D.Yacobucci)④指出,由于美国各级政府的激励和强制政策,生物能源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产能等问题,很可能会刺激降低关税进口乙醇。“国会将继续对乙醇燃料和环保成本收益问题保持兴趣,同时也会关注美国燃料市场的效果。”近期美国国会关注生物能源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1)重组汽油(RFG)氧化要求与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退出问题;(2)可再生燃料标准;(3)混合燃料;(4)酒精燃料税收激励政策;(5)从加勒比海地区进口乙醇问题;(6)对使用双燃料车辆的经济支持问题。国会所体现的政策意图是,任何清洁能源或生物能源问题与现有能源的生产消费密切相关,即使讨论也应当共同进行。
美国各州也纷纷通过税收政策、刺激生产政策和生物能源消费政策,强制推动生物能源生产。例如,2004年明尼苏达州规定生物柴油销售必须达到2%,从而创造了1600万加仑的市场。现在美国各州最少有一个推动使用再生能源的计划。另一项推动来自“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PS),强制发电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现在已经有华盛顿特区和其他20个州接受了“再生能源组合标准”。
如上所述,农场利益集团、美国农业部、国会及地方利益集团在美国能源问题上的政策思路差距很大,难于达成一致。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对石油利益集团的政策行为和在2007年农场法案中的政策思路进行分析,但这个因素是无法回避的。
三 结 论
美国农场立法涉及各方利益。从目前形势看。《2002年农场法》可能会延长实施一年。从《1985年农场法》,尤其是《2002年农场法》实施可以看出,首先,农场经济和其他产业的融和越来越紧密,甚至农场经济也将成为能源产业的一环,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所以以往基本有农场利益集团参与的政治进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农场利益集团参与,而且各种政治势力的交集越来越密,各种利益集团都在争取发言权,农场法已经成为综合立法,涵盖越来越多的内容。2007年美国农场立法的农业支持方式正在酝酿大的变化,其中美国农业部提出的所谓“农场整体收益安全网”计划值得研究;其次,水土保持问题和价格支持本质上同属一个问题。水土保持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农场价格支持的重要渠道,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迫使美国的农场支持必然向强化环保,紧缩农业土地供给,扩大农场规模,进一步提高农场效率,提高竞争力方面发展,而农业管理部门也在想办法把以往显性农场补贴隐性化,既满足国内农场主的要求,又不至于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冲突。第三,生物能源问题。它是《1938年农业调整法》提出的大力开辟农产品新用途思想的延续,也是解决美国农产品长期过剩趋势的基本办法之一。但是生物能源问题的提出,又对水土保持计划的实施增加了更多变数,对于农产品补贴方向提出了挑战,甚至直接涉及到石油利益集团的利益。若《2002年农场法》延期,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来说,相当于美国的要价未变,在各方达成新的协议之前,包括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以及日本、欧盟等各方力量都在重新积蓄力量,我国也需要对于国内农业保护政策重新检视,在管理体制方面学习美国的经验。
篇5
《财经》记者 李其谚
中国农电体制改革有望在2009年迈出第一步,并成为电力改革“输配分开”的突破口。
2008年岁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召开了农电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讨会。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受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司委托,中电联历时两年调研而形成的农电改革调研报告,将在近期出炉。这份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一直处于争论中的农网改造资产产权归属问题,以及下一步农电体制改革的试点和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农电改革是‘输配分开’的突破点,也是‘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任务之一。”国家电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春节后有望拿出成型的报告。”
农网产权:“谁投资,谁所有”
农电产权归属问题,尤其是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是农电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农电资产的积累形成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初,农电资产相对较乱,无账或登记不全。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8年,农电资产主要依赖国家对农电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但有一部分农电资产来源于其他渠道,包括当地政府在开发区投入的配套费用、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或外资的进入。
第三阶段在1998年至2002年前后,即农网改造工程实施时期。这一时期是农网改造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改造农村电网资金主要来源20%为国债投入,其余由各省自己贷款。
2003年之后是第四阶段,主要由专项国债(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各省电网公司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农网建设与改造,继续提高农村电网的覆盖率。
其中,第三阶段的高达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产权归属,历来为农电改革的难点。中央直属电网企业、地方政府对此一直争议不断。要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解决这一历史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8年6月至2003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划拨国债资金作为农网改造的资本金,再加上农业银行贷款,共投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资金2884亿元。
此外,2003年,国家还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了334.2亿元,使得这一阶段的总投入达到约3000亿元。
“除了这3000亿元,前两个阶段的农电资产产权也不是很明晰。这主要因为农电资产来源复杂,历史较长,加上资产登记不全,产权界限很不明晰。”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不算清这笔糊涂账,农电改革就没办法往下推。”
事实上,国务院在下达农网改造资金时,已详细列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出资额度,但并未明确投资主体。而且初步投资后的还贷由地方企业自行负担,这些电网资产究竟属于中央国有资产还是地方国有资产,成为争论焦点。
电网方面认为,农网改造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债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各省电网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也是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国债、商业银行贷款的统贷统还,并在省电网公司相应地形成了一笔巨额债务。
“既然农网改造工程所形成的资产,与省电网公司的负债及还贷责任相对应,农网改造工程还贷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应当归省电网公司所有。”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省电网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指出。
此次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农网改造资产产权,亦将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划分,有望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
按照这一原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统贷统还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划归电网公司;由地方投资主体投资形成的资产,归属地方政府及其授权的投资主体。
在报告中,调研组建议,主管部委以正式文件明确当年农网资产的归属。
“产权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将会有力调动各方资本投资的热情。这一步改革实施后,多种资本共同建设农村配电网,长期制约配电网投入不足的痼疾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上述中电联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农网股份制改革将启
2000年以后,随着国债资金投资改造农网的历史结束,以及贴费政策(国家支援电力建设的政策之一,规定每度电补贴电力公司0.01元-0.02元用以还本付息)的取消,农网后续建设资金失去了来源。近年来,农网发展缓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电投融资体制亟待突破。
按照目前县供电企业与省级电网企业的关系,中国农电管理制大体可分为直供直管、趸售代管、股份制、自供自管等四种形式。
据中电联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有2728家地县级供电企业。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直供直属、参(控)股以及趸售代管的企业数量最多,合计2333家,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数量的85.52%。这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售电量,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的95%以上,三家电网公司的趸售电量,约占其全部供电量的15%。
此外,在不同地区还存在不同的产权形式。
据调研组统计,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负责一个市和66个县,经贸委负责32个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30个县,山西省国际电力集团公司负责12个县,广西水利电业集团负责40个县(市、区),四川水电投资集团公司等水电县供电企业有191家,其他类型县供电企业24家。
个别地区,至今还存在同一县域内有两个或多个供电企业的情况。“连电线杆子都是马路两旁各走一线,分属不同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面对这种产权多元化的现状,2007年国务院在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时,曾提出“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资农村电网,参与供电企业改制、改组”的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农电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可为农电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中电联一位专家说。
调研报告建议,今后鼓励各类投资者,包括外资、民营资本,跨行业、跨区域投资农村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良性农电投资机制。
根据酝酿中的改革方案,今后有望优先在省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在电力市场化基本完善和政府监管职能到位后,再逐步在县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
对于代管企业,在中央电网企业结束农电企业代管状态后,农电企业可以有两种改革方向:一是农电企业通过无偿上划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二是通过省级电网企业参股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今后二三十年,为了开展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强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强农村基础电网的建设,这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单位、私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坚持5号文件规定的,组织县级股份制供电企业以地方为主进行农电体制改革。
参与调研组调研的一位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实行农网股份制改革,是解决中央与地方产权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近十年来的农电体制改革实践说明,只有解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根据各股东对农村电网的投入确认产权这两个问题,农电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起步。
“上述两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到股份制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而进行股份制改革,要和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统一考虑。”这位专家说。
售电侧竞争设想
调研报告还提出,“输配分开”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发展的既定方针,按照发、输、配、售的专业化分工,农电属于配售电环节。因此,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必然是“输配分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报告建议,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开展试点。
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很多地区的趸售县、自管自供县的供电企业,其输配在体制上早已分开。“这说明,在配电侧完全可以像发电侧一样组建独立核算的公司,形成配电侧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陈望祥说。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的调研资料也曾指出,现阶段在考虑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前提下,可在各省内分区域成立配电公司,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独立配电实体。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配电公司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在此次专项调研中,有关专家也提出建议,应将农电改革和输配电改革结合起来,作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中山西、陕西、广西、四川等省份,有望启动改革的试点。
“我们建议在农村供电主体复杂、上市电力企业较多的地方试点。”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
按照这一设想,四川正是试点的理想省份,因为当地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同时许多企业仍然厂网不分,农网分割严重、规模小,情况复杂。
“在类似这些地方试点,有利于中央和地方联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大网资金、管理、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为地方电力开拓更加宽阔的发展渠道。”上述专家说。
篇6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抓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有新突破。半年来,坚持大手笔运作,大气魄实施,高强度投入,强势推动协调发展。一是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市民需求优先、聚集人气优先、绿色环保优先的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味建设,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县城的承载力、聚集力和竞争力。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的高位推动和科学调度,我县先后于2012年5月2日召开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暨推进新型镇化再动员大会;2012年6月19日又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专项现场推进会暨县2012年第一批城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强势推动迅速掀起了我县第三轮城镇建设新,2012年至2014年全县城建重点项目154个,总投资238亿元,分三年逐步实施到位,其中2012年实施的城建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66.35亿元,其中市政公用项目16个,总投资1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5个,总投资1.9亿元;建筑节能项目1个,总投资1800万元;社会事业项目20个,总投资5.38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43.89亿元。2012年6月中旬,第一批新开工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23亿元;具体项目有:昌万公路(县城段)拓宽项目、县城外环东路项目、久亿•国际都会项目、新都国际项目、迎宾广场、紫霞公园、干越壹号工程、民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信一司法大楼、建筑技术服务中心项目、房产交易中心项目、综合档案馆项目、金利源国际大酒店项目、消防指挥中心项目。2012年7月第二批开工项目即将进行。这些项目的启动实施,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确保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容一平方公里,将县城建设成文化娱乐、都市休闲、商业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在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土地运作、拓宽融资、产业发展要有新发展、新突破的要求,为全面摸清我县小城镇建设现状,今年二月中旬组织人员到有关乡镇展开了调研,并赴德兴市花桥镇,鄱阳县田畈街镇和丰城市梅林镇、曲江镇学习考察,形成了调研报告,明确特色化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一批小城镇建设产业和项目,以加快省、市示范镇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乌泥镇、黄埠镇、瑞洪镇建设。加快乌泥镇区开发建设步伐,做精做美乌泥镇,重点实施乌泥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乌泥镇基础设施建设、乌泥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乌泥农业观光园项目、乌泥省级示范镇学校建设等一批项目。加强黄金埠镇区、工业园区和厂区的互动对接,完善服务配套功能,做大做强黄金埠镇,全力实施好黄金埠镇厂区、园区、镇区三区规划项目建设,黄金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黄金埠自来水厂建设,城市管道燃气工程项目、建设黄金埠接收门站、高中压、减压站一座。大力推进瑞洪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通过实施休闲度假区项目、瑞洪商贸城项目、水产品市场建设项目,全面带动瑞洪镇的土地经营和开发建设,做活做特瑞洪镇。建立“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不发展不支持”的小城镇建设指导激励机制,尽快把古埠、梅港、社庚、九龙建成边贸特色集镇;尽快把杨埠、石口、三塘、大溪等乡镇建成区域中心集镇,形成各县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新格局。三是全力落实项目对接工作。狠抓省、市领导挂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机遇,切实围绕供排水、排污、供气、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项目,主动对接相关优惠政策,主攻对接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对接项目的资金技术扶持。重点对接并落实好黄金埠镇区污水处理管网项目、农村区域性垃圾处理建设项目、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垃圾填埋厂项目、城镇供水管网、水厂建设项目、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项目、省级示范镇建设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项目、绿色低碳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等,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汇报与衔接,跟踪服务,促进更多项目在我县对接落户和投入扶持。
(二)抓标准化管理,规范建筑行业管理有新发展。一是改进施工许可审批程序。结合工作实际改进了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和办理程序,进一步规范施工许可审批行为,缩短了办理时限,提高了办证效率,同时对开工的建筑工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合同备案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图审查备案制、施工许可等各项制度。二是加强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从2012年始至2014年,力争利用三年时间(第一年整治年,第二年规范年,第三年品牌年),全面提升我县建筑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今年重点抓了神华爱心学校、紫阳府邸、久亿加洲阳光、县医院内科住院大楼、鼎鑫苑、达江中央城等六个在建工程的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建立样板工程,加以示范推广。今年二月二十日,召开了全县建筑管理工作大会,到会人员有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和五大员共计130余人参加,这在我县建筑行业十几年来未有过的,通过这次会议强势推进了建筑业标准化管理,整治了建筑市场秩序,营造了氛围。三是强化了安全质量监督。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对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职责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监理职责,落实了工程监理制度,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各个在建工程单位、项目部,从项目组织机构、队伍状况、五大员在岗出勤状况、施工合同履行情况、监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违规施工的工程,进行了通报和处罚,进一步增强了施工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上半年开展质量安全集中检查10余次,检查施工工程项目20个,共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30余份,提出了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或隐患300余条,整改率达95%;进一步落实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严把主体和工程竣工验收关,认真执行竣工验收和备案制度。
(三)抓规范农民建房,落实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有新进步。今年为“规范农民建房服务年”,增强服务效果,我们坚持二手抓:一手抓加大“规范农民建房服务年”活动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注重现场宣传、图片宣传、示范点宣传;加强了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工匠人次3千人次,并从资质、质量监督、持证上岗等方面强化对农民工匠的管理,建立了登记造册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县农民建房新户型”,力争今年农民新建房屋新户型推广率达到80%以上。第二手抓实施农民建房“穿衣戴帽”工程,引导农民对现有吊脚楼、“房”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我们与乌泥镇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加大对德昌高速乌泥连接线农民建房“穿衣戴帽”的服务力度,同时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筹集3万余元为乌泥镇铜鼓包村修建铺设下水管道,改善了道路设施和村容村貌。
(四)抓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程有新办法。今年以来,为加强了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督查和管理,一是制定了《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单位和纪工委挂点督查制度》,八个纪工委参与全县各个乡镇农村危房改造检查验收工作,在自查自检的同时,并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展开了农村危房改造调查摸底工作,县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范围,实行“阳光”操作,严格对象,严把程序,确保人员名单“不多报、不瞒报、不漏报”。三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对乡(镇)上报的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户进行实地调查摸底,鉴定危房等级、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推进建设事业发展有新成效。一是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当推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先锋”主题活动,增强全局干职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意识,树立了建设人的新形象。二是开展了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制订了实施方案,查找出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逐一整改。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局干职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对建设项目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重要行政行为和服务项目的政策依据、办事程序、受理条件、办清时限进行了全面清理,进一步规范了建设行政行为,增强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上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1、工程建设管理力度还不够大,制度落实不够到位。
2、小城镇建设发展水平不高,从具体情况看,“项目牵着规划走”,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不高,随意违法变更调整规划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致使特色城镇化水平不高,发展后劲和功能不足,制约城镇化进程。
3、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垃圾回收中转、公共绿地、垃圾填埋、休闲广场、公厕、停车场位等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城区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4、随着建设工作量的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极为匮乏,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部分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小农意识、小进即满、墨守陈规意识根深蒂固,在拆违拆迁和城中村改造中,不主动配合,不积极参与,甚至阻挠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到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下半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继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更大的气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完善项目推进督查机制,对今年新建开工的城建重点项目,做到定期督查,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进度汇报会,每半月汇报一次,每月编辑一期城建月报。二是继续努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和建筑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严格按项目进度推进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篇7
节能降耗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紧迫而非常重要的任务。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节能降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实现全县“十一五”节能目标,坚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为主要抓手,以工业领域节能为重点,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促进长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取得了良好进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重工化趋势加快,生活用能水平不断上升,客观上决定了能源消费处于增长加速期。同时由于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工业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总体较低,做好节能降耗困难不少,要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压力较大。本文就我县能源消费情况及下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xx县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一是能源消费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20xx年xx县能源消费总量54.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56%,万元gdp综合能耗0.99吨标煤(全国1.21、全省0.86、全市0.82),在丽水各县(市、区)中居第二位,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指规模以上工业,下同)能耗0.75吨标准煤(全省1.43、全市0.92),比全省平均水平少0.65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水平少0.17吨标准煤,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处于中下位置。
表一 :20xx年全市各县市区gdp和工业能源指标 (吨标准煤/万元)
全市
市区
xx
青田
遂昌
松阳
云和
庆元
景宁
龙泉
单位gdp能耗
0.82
0.77
0.99
0.73
1.37
0.66
0.81
0.51
0.50
0.74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0.92
0.96
0.75
0.58
1.89
1.10
0.91
0.29
0.29
1.23
数据来源:市统计局、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关于20xx年各县(市、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通报》
二是电力消耗总量较大。目前我县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为四大类:煤炭类(原煤、焦炭等)、油汽类(汽油、柴油、液化汽等)、电力和其他燃料。电力是我县能源消费的最主要品种。20xx年全县电力消费74995万千瓦时,按等价值折成标准煤为26.25万吨,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48.40%,接近全县年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煤炭类能源中原煤消费12.77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23.54%;油汽类消费中汽油和柴油分别消费2.80万吨标准煤和5.30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5.17%和9.78%。其他燃料消费3.82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7.05%,主要为竹木加工企业的下脚料和薪柴等。
表二 :20xx年全市各县市区单位gdp电耗情况 (千瓦时/万元)
全市
市区
xx
青田
遂昌
松阳
云和
庆元
景宁
龙泉
单位gdp电耗
1030.3
833.8
1373.8
1198.0
1763.3
678.6
1128.1
604.9
634.2
648.7
数据来源:市统计局、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关于20xx年各县(市、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通报》
表三 :20xx年我县全社会能源消耗情况 (吨标准煤/万元、%)
煤碳类
油汽类
电力
其他燃料
能源消耗量
13.50
10.66
26.25
3.82
在全县能源消费总量中比重
24.89
19.66
48.40
7.05
数据来源:县统计局
三是第二产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体。20xx年,在全县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41.49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6.51%,其中工业能源消费40.67万吨,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5.00%;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分别占全部能源消费的2.45%和10.33%;生活能 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10.70%。
表四:20xx年全县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情况 (万吨标准煤、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居民生活
小计
工业
能源消费总量
1.33
41.49
40.67
5.60
5.80
在全部能源消费总量中比重
2.45
76.51
75.00
10.33
10.70
数据来源:县统计局
四是工业主要行业能源消费不平衡。20xx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75吨标准煤(当量值)。在全县能源消耗中排名在前5名的行业分别是水泥及建材行业、造纸及纸加工业、阀门铸造行业、电光源制造行业、金属压延加工行业,这5大行业20xx年能源消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9%,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县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5%,耗能量超过三分之二,而工业增加值还不到三分之一。
二、近年我县在推进节能降耗中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节能降耗工作放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积极创新理念,完善举措,落实责任,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20xx年,我县万元gdp能耗为0.99吨标准煤,比20xx年(1.02)下降了2.94%。今年前三季度,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56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33%。节能降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方针。县政府成立了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推进全县节能降耗工作。县政府在每年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上,对全年工作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与重点乡镇、重点用能企业签订年度节能降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各乡镇、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 突出重点控制源头
一是抓项目审批源头管理。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审核条件,禁止投资建设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项目。20xx年,专门制订了xx县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协调制度,对所有拟在我县投资的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决策咨询评估,把好项目进口关、产业布局关和项目投资审核关。今年以来,成立了xx县工业用地竞标者资格审核委员会,制订了《xx县工业用地竞标者资格审核办法》,对参加招、拍、挂的工业用地竞标人和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坚决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拒在门外。在经济工作中,优先鼓励发展能源消耗低、对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抓重点行业和企业。我县将年综合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8家企业确定为县级重点用能企业,把水泥及建材行业、造纸及纸加工业、阀门铸造行业、电光源制造行业、金属压延加工行业作为全县节能降耗工作重点行业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在目标制订、生产发展、技术投入、工艺改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管理等各方面融入节能理念,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措施。为积极推进重点能耗行业节能降耗工作,今年以来,开展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编制,把准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关键环节、缺失环节以及推进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狠抓建筑等领域节能。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规模控制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安排,根据能源环境等要素的承载能力制订建设规划。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严格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在项目设计、建造中,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黄龙香格里拉建设项目被列入20xx年度应用新墙材试点项目,兴城广场公寓项目被列入20xx年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小区项目。积极关停粘土实心砖瓦生产企业,到20xx年初,全县20家粘土实心砖瓦生产企业全部实现关停。大力发展页岩砖等新型墙材,目前全县页岩砖生产企业达到8家,笕川页岩砖厂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新墙材生产示范线。大力开展生态乡镇建设,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多个乡镇和村被利用,太阳能利用进一步普及推广。大力推进电网输配改造及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不断降低电力线路的损耗。
(三) 加强基础促进长效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型节能工艺和设备,改善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在钢铁、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推广连铸连轧、热送热装等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试点和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通过iso14000认证和清洁生产认证的企业,县财政都给予了重点奖励。到20xx年底,我县共有6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4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业园区开展了生态化改造工作,并启动了规划编制。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要求年用能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必须组织实施一个以上节能技改项目。年用能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必须编写能源利用评价报告。要求企业在项目新建、生产扩建中同时做好节能研究与设计,与生产同时竣工投产。积极推进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和设施,引进上马新机器、新设备和新的工艺流程。水泥企业全部淘汰了机立窑生产线。燕京啤酒(浙江仙都)有限公司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废气全部回收用于工业燃料及日常能源,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费水平。今年以来,全县28家重点用能企业共上节能技改项目45项,总投资额达到5723.24万元。
四是不断完善节能潜力数据库体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要求每季度上报能源消耗情况,建立并完善能源使用台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数据库体系。县经贸、统计等部门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稽查和检查,积极开展培训和辅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县节能状况,摸清了能耗底数,为“十一五”期间全县推进节能工作打实基础。
(四)加强监管营造氛围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根据国家部署,全面组织开展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活动,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底数,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积极组织开展节能降耗联合执法检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整改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关闭。
二是注重教育培训。企业是节能降耗工作的主体。针对较大部分企业能源统计知识缺乏,统计不规范等情况,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专门培训会等形式,切实提高企业能源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是积极营造氛围。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今年全县工业经济会议期间,专门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鲍健强教授作了题为《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讲座,提高了全县上下对做好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认识。精心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重点用能企业培训会、节能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起人人重视节能,人人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在推进节能降耗中主要承受着两方面压力,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的压力,二是受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降低能源消耗的压力。“十一五”时期,我县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而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要完成这一约束性指标,压力相当巨大。从我县目前节能降耗工作所面临的难点现状和发展形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快速增加的压力。我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深化“工业强县”战略,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战略。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20xx年,我县的工业总产值顺利突破了百亿大关,同比增长了26%。而我县的能源消费总量比20xx年上升了11.56%,其中电力总用量同比上升了28.27%。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等能源消耗势必大量增加,用于生活消费的能耗也将保持较高增幅,这些都给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压力。
二是企业节能降耗的支撑压力较大。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大型企业,全部是中小企业和近年来新办的企业,所有这些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期。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着共性问题,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现有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基础建设、发展生产和技术更新改造,难以抽调更多资金安排节能降耗。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特别是企业的节能技术人才十分稀缺,在节能技术研发及推广、节能工艺改进、节能产品生产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节能降耗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引导和奖励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不多,力度还不大,专门的节能政策措施目前还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节能管理工作的新机制相对不足,缺乏对各类企业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节能的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在“两高”行业清理整顿过程中,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淘汰限制等方面,缺乏具有刚性的、强制性手段。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尚不健全,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经费短缺,给节能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在全国、全省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省内多数市县建立了节能专项资金的情况下,我县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四是节能降耗行业推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县节能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上,而且是仅局限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项目等节能改造,对其他行业节能改造涉及不多。建筑业、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的节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县全社会综合能耗由一、二、三产业能耗和居民生活用能四部分组成。从20xx年全区全社会电耗结构分析来看,建筑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53.00%;商业住宿和餐饮业比上年增长32.94%;居民生活用电比上年增长13.42%;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比上年增长3.10%。
表五:20xx年主要行业领域用电量增长情况 (千瓦时 %)
建筑业
商业住宿
和餐饮业
居民生活
公共事业
及管理组织
20xx年用电量
560
1348
8061
1623
20xx年用电量
366
1014
7107
1435
增长率
53.00
32.94
13.42
13.10
数据来源:《20xx年xx统计年鉴》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建筑业、商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生活用电、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的能耗增长不容忽视,在下一阶段节能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五是节能降耗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规下工业能耗数据基本不健全,统计部门只进行抽样统计后进行概略测算区域规下工业能耗状况。节能宣传工作通常只局限在每年节能宣传月、宣传周上,全民性宣传发动不够。企业的节能降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对能源统计知识缺乏,还有部分企业存在埋报产值现象。
三、主要对策措施
(一)明确一个目标
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必须要完成。在下步工作中,要紧盯“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不放,做到思想更统一,目标更明确,责任更落实,措施更严厉,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要细化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做到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二)突出二项重点
一是突出项目节能重点。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改造、电机系统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方面的重点节能工程。结合xx实际,切实抓好“七个一批”节能项目实施,即“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抓好“一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测(审计)”,创建“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能源利用效率较好、节能技术先进的节能型企业,或清洁生产及绿色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项目”;抓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抓好“一批建筑节能项目和宾馆、商场节能改造项目”,抓好“一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同时切实抓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应用、节能工艺技术改造、新能源的推广应用等,使我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
二是突出工业节能重点。切实抓好年综合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县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督促企业在目标制订、生产发展、技术投入、工艺改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管理等各方面融入节能理念,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措施,在项目新建、生产扩建同时做好节能研究与设计,做好节能项目建设,与生产同时竣工投产,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重点用能企业必须加强能源利用管理,建立健全用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度,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依法上报年度能源利用状况,组织实施节能降耗项目和技术措施,确保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实施三个抓手
一是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节能降耗的主动力,是节能工作永恒的主题。一要推进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据统计,我国三分之二的能源被锅炉消耗掉,全国工业煤80%用于锅炉燃烧,我国工业锅炉的实际热效率只有65%,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目前我县共有在役锅炉171台,其中工业锅炉115台,额定蒸发量4吨以上只有14台,总体锅炉小,热效率利用低,推进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相当迫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县锅炉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在锅炉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锅炉技术,推广应用粉煤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改造低效落后、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的工业和生活锅炉,分期分批改造甚至拆除现有能耗大、污染重的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二要推进电网、输配改造。推广应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不断降低电网损耗。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开展金属冶炼及金属制品等行业谐波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三要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推广连铸连轧、热送热装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等。四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开展节能技术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发能耗较低或能效较高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创建节能型示范企业。
二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围绕工业发展目标,要集中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优先发展能源消耗低、对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有保有压”政策,在工作推进上做到:一要“出新”,推上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清洁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清洁生产认证,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引导能源消费结构转变,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要“选优”,引进来。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严格把住能耗增长的源头关,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能耗水平低、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对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扩建、新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目标,把好项目能评关,确保耗能行业准入各项制度的落实。三要“汰劣”,逼出来。采取有力措施,通过落实责任,明确节能指标,加大考核力度,促进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必要时对个别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使其外迁,促使能耗高的企业实现梯度转移。
三是着力探索节能管理。一要加强企业节能精细化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强化基础工作,配置能源管理专职人员,通过专项节能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实施,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环节进行节能改革和创新,同时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到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二要加强新建项目管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年耗能超过3000吨标煤或年用电量超过1000万千瓦时的新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符合节能要求的内容(节能篇),或增列节能篇报告。三要强化能源监控体系建设。县质监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增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四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能源利用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有技术有能力的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节能降耗信息咨询、技术服务,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四)拓展节能四大领域
一是抓好建筑业节能。全面贯彻《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34号令)和丽水市政府《关于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政发)20xx[70]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积极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严格组织建筑项目论证、设计、施工。积极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建筑产品,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空调与热水及地源热泵等用能技术和产品。加大对现有宾馆、饭店、政府和商业大楼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民用建筑节能。
二是抓好商业住宿和餐饮业节能。在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照明、制冷、供热等方面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三是抓好居民生活节能。积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广泛应用节能型照明灯具。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半导体、太阳能照明系统等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鼓励农村推广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和太阳能,推广使用太阳能。
四是抓好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节能。政府机关要做好表率,带头节能,成为全社会节能的榜样。有关部门要制定本级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建立能源消耗考核制度,努力降低部门人均能源消耗。切实贯彻国家三部委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意见,禁止采购淘汰类用能产品和设备。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油耗、低排放环保型车辆。各机关单位要带头执行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有关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
(五)抓好五项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推动节能综合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扶持和成立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包括能评审核机构、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如清洁生产审核机构、节能技术咨询中介机构、能源监测测评中介服务机构),扩大各类中介机构规模,健全技术转移工作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技术转移的配套服务网络;通过节能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区域“三库”建设,即建立节能专家库,充实节能项目的技术点子库和节能企业行业案例库;探索建立节能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使之具备为企业、机关和学校等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的能力。
二是抓紧完善推进节能降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节能法规政策管理体系,重点要建立完善节能降耗责任、报告、公告、考评、督察等制度,形成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强逼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完善相关节能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加大节能扶持资金的投入,对重大节能项目通过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渠道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逐步完善对节能投资项目、研发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扶持政策,激励节能工作的实施。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发展低耗能、高效益的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循环化、高效化。强化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每年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责任书,下达年度节能降耗指标,并进行考核。要实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的企业,取消当年各项优惠奖励政策。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取消所有评先资格,并对主管和分管领导实行行政问责。
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管理工作。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积极建立区域重点耗能企业能管员联络机制和乡镇节能工作机制,规范节能工作台帐建设,特别对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要设置一企一档,搜集相关能耗数据、节能设施状况及节能技改项目情况,做到有据可查。要积极实施年度监测计划和能源审计计划,加大处罚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节能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节能管理力量。要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在能源利用、统计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篇8
关键词 区域科学发展;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4-0043-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0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区域科学发展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区域利益统筹程度,促进区域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非科学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会导致区域资源配置重心错位,使区域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解决构建原理、指标构成、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利益统筹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关于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的探索,既有理论研究[1-5],又有实践应用[6-7]。国内主要的评价方法有: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提出的中国发展指数[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2007年提出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3]、牛文元2009年提出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4]、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2008年提出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6]、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2008年提出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7]。现有评价体系的共性之处在于:一是多数评价体系属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的范畴,将区域科学发展指数细分成若干评价指标集,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头脑风暴法从指标集遴选出最能反映科学发展程度的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并逐级加权合成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二是评价体系仅适用于对一般区域的科学发展评价,不适用于对特定区域的科学发展评价(如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的科学发展评价)。
本文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指标构成、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评价结果等方面针对国内主要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展开比较研究,并借鉴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期科学、合理、准确地测度区域科学发展程度。
1 不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比较
尽管5种评价体系均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但5种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和构建原理却不尽相同,表明不同研究学者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
中国发展指数、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测度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现状,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切实引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又好又快地推进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为了“加强领导干部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6]。五种不同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如下:
中国发展指数是“在HDI(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公开发表的地区社会经济指标,依据定性选取指标的原则(即目的明确、综合全面、切实可行、稳定性强、协调一致),从以人为本地客观评价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找出部分代表性强的指标。”[1]
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作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的环境友好状况、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状况以及当期增长对未来增长的影响状况而构造的指数。该指标体系围绕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描述区域发展最为核心的指标来构建,然而又不仅限于地区生产总值,它详细刻画各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达到这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了多少资源、对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当地居民又从这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中获得多少、这些居民所得优势在不同类型的居民中怎样分配、对外开放的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所在地区的居民、居民所享受的各种公共服务是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及目前的增长对各地未来的增长潜力造成了何种影响[3]。
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两大主题,实现了科学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和发展公平等三大元素的逻辑自洽。一个区域的“发展实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该区域“发展”的动力表征;一个区域的“人与自然协调”、“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的整体接近程度,构成了衡量区域“发展”的质量表征;一个区域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克服程度,构成了判断区域发展的公平表征。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正是基于“动力-质量-公平”的系统观构建的[4]。
广东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在“五个坚持”的基础上构建的。即在确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坚持科学导向,以人为本,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调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发扬民主,群众公认,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公开透明,简便易行,规范考核评价工作,增强考核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在实践中完善,在工作中创新,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6]。
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在“五个体现,五个突出”的基础上构建的。即在确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时要“体现发展第一要义,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创新驱动、体现协调发展,突出社会进步、体现可持续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民生改善”[7]。
总体而言,中国发展指数紧随国际形势,以人类发展指数为模版,立足我国国情,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发展指数,实为中国化的人类发展指数,带有较强的国际色彩;国务院和牛文元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系统论科学基础之上的,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遴选出大量评价指标;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展开指标设计,同时将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的满意程度也纳入到了考核体系中,带有较强的政府背景。
五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中有四种(除牛文元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都属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的范畴,为松散的指标体系模式,通过将区域科学发展指数细分成若干评价指标集,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头脑风暴法从指标集遴选出最能反映科学发展程度的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并逐级加权合成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的局限在于:①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法以主观赋权法为主,主观赋权法是对评价主体知识及经验积累的反映,能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程度,但由于评价主体的价值判断标准因人而异,故而构建出的权数缺乏一定的稳健性。主观赋权法还要求评价主体在区域科学发展评价领域有较深的研究以及丰富的知识及经验积累。②不能反映出指标之间的包含关系、相关关系以及逻辑关系,可能导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指标被重复使用。
2 不同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比较
五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都选取了用评价指标的方式来评价区域的科学发展程度。选用指标评价法的优点在于:“它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来为分析、决策、预测或控制事物的发展提供定量依据,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一种简便适用的方法”[8]。而选用指标评价法的缺点在于:①评价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或是根本不存在逻辑关系,指标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②指标选择的多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亦没有统一的标准;③具体指标的选用缺乏通用的准则,对于同一研究问题,不同研究学者选取的指标可能不一样,甚至相互矛盾。五种不同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如下:
中国发展指数包含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社会环境指数4个分指数,15个评价指标。具体的指标结构如下:①健康指数: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平均病床数;②教育指数:盲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③生活水平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④社会环境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人均道路面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省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并好于二级的天数(省会城市API)、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2]。
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共包含经济增长指数、环境友好指数、社会协调指数、潜力增进指数4个分指数,43个评价指标[3]。
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含创新发展指数、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社会公平指数、管理质量指数5个分指数,16个细指数,70个评价指标。细指数结构如下:①创新发展指数:信息化水平、全球化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科技贡献水平;②资源节约指数:集约化水平、低碳化水平、产出效率水平;③环境友好指数:环境保护水平、循环利用水平、生态建设水平;④社会公平指数:行业差异水平、城乡差异水平、区域差异水平;⑤管理质量指数:经济管理水平、社会管理水平、行政管理水平[4]。
广东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4个分指数。按照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分为都市发展区(广州、深圳)31个评价指标、优化发展区(珠海、佛山、东莞、中山)32个评价指标、重点发展区(汕头、汕尾、惠州、江门、阳江、茂名、湛江、潮州、揭阳、云浮、肇庆、清远)34个评价指标和生态发展区(韶关、河源、梅州)34个评价指标,每类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4个分指数框架不变,但具体的评价指标选择以及权重分配各有侧重,变化细微,充分体现了分类原则[6]。
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4个分指数,28个评价指标体系[7]。
五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包含了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环境友好的评价指标。但是,5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仍然有其不足之处:①缺乏评价社会稳定程度的指标。社会稳定程度、治安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稳定的社会和良好的治安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②缺乏评价性别歧视的指标。由于我国受封建文化思想影响较重,重男轻女思想还十分普遍,对性别歧视越高的地区其科学发展程度理应越低。③缺乏评价少数民族就业情况的指标。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就业和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民族之间的友爱、团结、和睦,而且关系到国泰民安,关注少数民族的就业状况对区域的科学发展显得尤为重要。④缺乏评价永久性耕地面积保有量的指标。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的同时仍需要保证农村居民的耕地。⑤缺乏评价饮用水水质状况的指标。饮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健康状况。⑥缺乏评价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的指标。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越高,节约的传统化石能源就越多,而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少,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3 不同评价体系的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比较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是进行评价的前提,由于各项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区域科学发展的不同侧面,度量单位以及度量方向不尽一致,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类型的指标具有了合成的基础条件。另外,由于各项指标的权重不同,对科学发展评价的最终结果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目前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的方法亦较多,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包括专家评判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客观赋权法包括变异系数法、复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均方差法、离差最大化法等。五种不同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如下:
中国发展指数的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方法是:①根据考察内容获取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会环境项目各指标的原始数据,或者根据设计的指标加工原始数据。②根据考察内容,定义相应的指标,并计算指标的具体量值。③采用功效函数d=60e-(x-xs)/(xh-xs)ln0.6把这些数据标准化为[60,100]区间上的无量纲的纯数字,得到最底层的指数。式中:d为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x为单项指标的实际值,xs为不容许值,xh为满意值。对于正向指标xs取实际数值的最小值,xh取实际数值的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xs取实际数值的最大值,xh取实际数值的最小值。④中国发展指数认为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四个单项指标,对总指数计算的重要性应当是相等的,即上述四个单项指数在计算总指数时是等权的,以体现协调发展的观念。按等权重对最终指标进行合成,合成采用加权几何平均合成模型d=∏ni=1dwii。式中,d为被评价事物的综合评价值,wi为各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后的权数,di为单个指标的评价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1]。
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方法是:①根据考察内容获取经济增长指数、环境友好指数、社会协调指数、潜力增进指数项目各指标的原始数据,或者根据设计的指标加工原始数据。②根据考察内容,定义相应的指标,并计算指标的具体量值。③把这些数据标准化(有关标准化的方法,报告中没有详细披露)为[1,10]区间上的无量纲纯数字,得到最底层的指数。④根据区域科学发展指数的构造原则,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分析各级指数对上一级指数的重要程度,进而确定各级指数合成上一级指数的权重(权重的确定方法,报告中并没有详细披露;而权重的大小,报告中有详细披露),并逐级加权合成[3]。
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数据处理与权重分配方法是:①根据考察内容获取创新发展指数、资源节约指数、环境友好指数、社会公平指数、管理质量指数项目各指标的原始数据,或者根据设计的指标加工原始数据。②根据考察内容,定义相应的指标,并计算指标的具体量值。③把这些数据标准化(有关标准化的方法,报告中没有详细披露)得到无量纲纯数字,得到最底层的指数。④根据确定的权重(有关权重的确定方法,报告中并没有详细披露;权重的大小,报告中亦没有详细披露)采取逐级加权合成[4]。
广东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权重已经给定。都市发展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30、0.22、0.23、0.25。优化发展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31、0.21、0.23、0.25。重点发展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33、0.19、0.20、0.28。生态发展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27、0.21、0.22、0.30[6]。
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每项指标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满意值max(Xi)和不容许值min(Xi);然后,计算极差:R=max(Xi)-min(Xi);最后,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Xi,其公式为:Xi=40×(Xi-min(Xi))/R+60。这样处理之后的指标取值范围均落入[60,100]内,兼具直观性和可比性,对于体系中逆向指标,采用取相反数的方法加以处理。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对每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的是简均赋权法[7]。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较多,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功效函数。具体来说功效函数可以分为线性功效函数和非线性功效函数。江苏省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选用的是线性功效函数;中国发展指数选用的是非线性功效函数。线性功效函数的特点在于无论原始数据与满意度值的距离为多少,功效分值上升的速度都是一样的。非线性功效函数又分为上凸函数和下凸函数,上凸函数的特点在于当原始数据越接近满意度值时,功效分值上升的就越慢,下凸函数的特点在于当原始数据越接近满意度值时,功效分值上升的就越快。无论是选用上凸函数还是选用下凸函数,对评价结果的最终排名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但选用下凸函数,会使得排名靠前的区域之间的科学发展指数差异大,排名靠后的区域之间的科学发展指数差异小。选用上凸函数,会使得排名靠前的区域之间的科学发展指数差异小,排名靠后的区域之间的科学发展指数差异大。因此,在选用非线性功效函数时要慎重选择。
中国发展指数和江苏省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对权重的分配采用的是简均法,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和广东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权重的分配采用的是专家评判法。事实上简均法和专家评判法均归属于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对评价主体知识及经验积累的反映,能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主观偏好程度,但由于评价主体的价值判断标准因人而异,故而构建出的权数缺乏一定的稳健性。客观赋权法则过分依赖于原始数据,不能反映出评价指标对研究问题的实际重要程度。另外,权重容易受指标原始数据的影响,原始数据稍有变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就会随之变化。采用复合赋权法,将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用组合评价方法还能对不同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不同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保证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解决不同单一方法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 [9]4 不同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比较
中国发展指数自2007年首次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最新一期的中国发展指数为中国发展指数2008,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的数据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科学发展评价,得到了科学发展总指数。而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亦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的数据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科学发展评价,得到了科学发展总水平。由于中国发展指数2008和牛文元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数据来源一致,因此两种评价体系评选出的结果可以进行比较。中国发展指数2008和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虽然中国发展指数仅选用了15个评价指标,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选用了多达70个评价指标,但两者得到的评价结果却相似,表明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中存在有大量高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两者的评价结果中排名前5位的区域均一致,表明这5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科学发展程度较高。排名后5位的都包含青海、甘肃、贵州、,相似度达到了80%,排位顺序不尽相同,表明这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科学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科学发展程度呈现出的现状为:东部地区科学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科学发展程度次之、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程度最低。
两者的评价结果亦验证了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务院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成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进行科学发展评价,得出2005年四大区域板块的科学发展指数依次为6.46、4.90、5.28、4.38,全国科学发展指数为5.28,仅东部地区科学发展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中部地区科学发展程度与全国水平几乎相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程度则低于全国水平[3]。
由于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属于省辖市,因此不能与评价对象属于省际层面的中国发展指数、牛文元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国务院区域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比较。而广东省和江苏省的省辖市不同,两者之间亦不便进行比较。
中国发展指数2008的研究亦表明:发展较快的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重视环境建设的省区,综合发展状况都有了较大提升;而排名最高的北京,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
不同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同时存在两点悖论:一是既然北京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北京的排名却最高?二是既然排名最后,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或是驴友更向往去旅游,去感受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第一个悖论的产生是由于现有评价体系的设计均对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并逐级加权合成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而这种评价体系并没有考虑各类分指数之间的差异性,分指数的不均衡造成分指数高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而分指数低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保证。排名导致的结果是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区域科学发展程度优于发展均衡地区。那么,这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呢?第二个悖论的产生是由于现有评价体系中环境分指数的指标选择集中在污染物的排放、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上,这种指标选择方式只考虑了人为的环境破坏和治理情况,而并没有考虑植被的吸附能力和自然界的自我净化功能,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资本存量。
5 总体评价结论与研究展望
五种评价体系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对区域科学发展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1)评价方法单一。多数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都是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较少有评价方法采用逻辑结构模式和概念模式。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理还可以围绕逻辑模式、经济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生态学模式展开。常见的逻辑模式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1年提出的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1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也以“PSR”为蓝本于1995年提出了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11];牛文元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也属于逻辑模式的范畴[4]。经济学模式主要有世界银行提出的基于“真实储蓄”和“真实储蓄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12]。社会学模式主要有Daly和Cobb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13]。生态学模式主要有能值分析[14]和生态足迹[15],这两种生态学概念模式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都有所应用[16-18] 。
(2)评价指标过多。多数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都是选用了近百个评价指标,导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指标被重复使用,部分指标成为冗余指标。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精简性,数据的来源要体现权威性,数据收集口径要一致。“精简性要求指标体系要在信息全面性和指标数量尽可能少之间寻找最优均衡点,因为指标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数据获取成本增加,另外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致使一些指标成为冗余指标。”[4]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是各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当数据的来源真实、准确、可信,评价结果才真实、有效,才具有说服力,而只有当数据收集的口径一致时,各区域之间才可比。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体现得不够充分。尽管各类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意在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但就目前的评价体系而言,以人为本体现的不尽如人意。如广东省和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都认为应将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成果的满意度作为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对如何使用该指标,广东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将其作为领导干部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及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一部分而并非存在于指标体系之中,这种安排带来了该指标与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相对独立。而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则针对如何使用该指标提供了三种思路:“一是作为辅助指标,不参与定量评价,二是作为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定量评价,三是作为系数指标,对定量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修正。”[7]这表明江苏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如何应用该指标还存在分歧。该指标的设计本意上是想充分反映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然而从该指标的使用情况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未来对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应重点放在评价方法的构建原理上,在构建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区域的可比性。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的禀赋和经济的发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16种主要矿产资源基础储量中,西部地区9种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甚至不及东部地区的45%[19]。同时,西部地区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针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巨大的差异性,采用同一套科学发展评价方法是否合理?这是在构建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时必须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2)区域的特殊性。目前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大多流于一般,对特殊领域的关注度不够,如何评价特殊领域的科学发展程度(如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牧区、林区等)?这是未来科学发展评价研究关注的重点。
(3)区域的层次性。区域科学发展评价可划分为国家科学发展评价、省域科学发展评价、市域科学发展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等。在进行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选择相对适合的评价方法。
(4)发展的潜力性。目前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重点集中在对现状的评价,现状是区域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发展的潜力亦不容忽视。在进行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的设计时,还应关注区域的发展潜力。
(5)指标的前瞻性。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紧随国际社会的步伐,而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针对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而且要针对国际社会可能的发展趋势,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 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R/OL].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 2006 [2010-07-10]. 省略/rcdi/RCDIRpt2006.pdf. [Center for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tudies on the Making of China’s Development Index[R/OL]. Beijing: Center for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6 [2010-07-10]. 省略/rcdi/RCDIRpt2006.pdf.]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 中国发展指数(2008)编制成果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 (1): 8-13. [Survey and Evaluation Center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Research of China’s Development Index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8)[J].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9, (1): 8-13.]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s Research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M]. Beijing: China Development Press, 2007.]
[4]牛文元.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09[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Niu Wenyuan. The Repor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China 2009[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5]邵腾伟, 丁忠民. 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2): 145-149. [Shao Tengwei, Ding Zhongmi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dices for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 4(2): 145-149.]
[6]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N/OL]. 广州日报, 2008-08-13(A9) [2010-07-10].gzdaily.省略/page/1/2008-08/13/A9/20080813A9_pdf.pdf.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ding Cadr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rial Edition)[N]. Guangzhou Daily, 2008-08-13(A9) [2010-07-10]. gzdaily.省略/page/1/2008-08/13/A9/20080813A9_pdf.pdf.]
[7]罗志军. 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调研报告[J]. 群众, 2008, (10): 4-12. [Luo Zhijun. A Survey Report on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asses, 2008, (10): 4-12.]
[8]韩中庚.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Han Zhongge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
[9]迟国泰, 杨中原. 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科学发展评价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11): 31-45. [Chi Guotai, Yang Zhongyuan. Evaluation Model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ased on Circulating Revision[J].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09, 29(11): 31-45.]
[10]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Environmental Indictors 2001: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OL]. Par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1 [2010-07-10]. 省略/dataoecd/37/1/33703867.pdf.
[11]United Nation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Third Edition)[R/OL].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7 [2010-07-10]. 省略/esa/sustdev/natlinfo/indicators/guidelines.pdf.
[12]Connor J O.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gress: A Report on Work in Progress[M].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1996.
[13]Daly H E, Cobb J B, Cobb C W. For the Common Good: 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 Community, the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M]. Boston: Beacon Press, 1989.
[14]Odum H T. Emergy in Ecosystems[J]// Polunin N. Environmental Monographs and Symposia. New York: John Wiley, 1986, 337-369.
[15]Rees W 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1992, 4(2): 121-130.
[16]Scotti M, Bondavalli C, Bodini A.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 Tool for Local Sustainability: The Municipality of Piacenza(Italy) as A Case Study[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29(1): 39-50.
[17]Yang Z F, Jiang M M, Chen B, et al. Solar Emergy Evaluation for Chinese Economy[J]. Energy Policy, 2010, 38(2): 875-886.
[18]Siche R, Pereira L, Agostinho F, et al. Convergenc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mergy Analysis as A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of Countries: Peru as Case Study[J].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10, 15(10): 3182-319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9.]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Evaluation Systems of Region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HENG Hongwei ZHAO Pingfei HUANG Xinm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 上一篇:刺激消费的方式
- 下一篇:谈谈对生命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