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便捷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的便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时代的便捷

篇1

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称为互联网2.0时代。“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互联网+ ”, 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

“互联网+”或互联网2.0时代最重要的改变来自两个根本的(生产)要素,一个要素是行业本身发展,另外一个要素是价值增长逻辑。这两个要素的改变,决定了企业的创新价值。工业化时代企业谈盈利主要是资本与技术的驱动。互联网1.0给企业竞争带来了变化是规模聚集加快,使技术跟资本的结合更加强大。“互联网+”使得规模盈利可能有了新的冲击。

今天虽然每个行业的发展要素并没有改变,但从2015年起在“互联网+”后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个改变实际上是行业增长的要素变了。我们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并不知道未来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行业发展方向),也就是在“互联网+”下是什么样子和如何提升客户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

“互联网+”或互联网2.0时代,行业竞争与发展取决于有效市场和精准用户。 “互联网+”企业发展或盈利主要是精准用户给企业带来流量、大数据和价值创造。如果今天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当中,你就没有机会了。目前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与顾客没有建立真正关系,或并不真正了解顾客。哪怕今天企业是千亿的规模,对于顾客来说,产品满足是唯一的,千亿规模跟顾客没有任何的关系。客户关心是产品是否适合我或企业是否找到了精准用户。

“+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而此时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互联网+”中“+”,不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创新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变革是重要内容。在“互联网+” 时代增长逻辑其实是一个量级的增长,取决流量、大数据和价值创造,不再是一个规模增长。量级增长跟规模增长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增长逻辑,也就是说在变化当中寻找增长点,通过对变化的认知,找到你的发展机会。这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增长逻辑。

长期以来当价值增长驱动要素变了就去找技术创新。但不管怎么去做,一定要知道价值创新到底从哪个地方来。互联网1.0和2.0是不同的,互联网1.0是一个消费互联网,解决的是消费端的问题。而互联网2.0时代是一个产业互联网。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如果仅仅是做互联网,一定走不下去,必须回归到产业创造价值当中来,如何通过价值创造驱动实现企业发展。企业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同时又具有专业的服务能力(认识客户需求),相信互联网+ 就会跟你组合在一起。O2O模式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再如移动互联网微信营销,也是“互联网+”的例子,很多人在今年的春节不得不为一块钱去疯狂,即使只得到一分钱也很高兴。之前不少人不肯手机捆绑消费卡,但是今年为了发红包,也不得不捆绑了。2015年微信和春晚的组合,也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顾客的价值,把这个价值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交流。你会发现今天世界是非常好玩,它其实是一个轮回和互动的过程。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最迅捷和最方便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渠道。到2020年互联网下的产业将对GDP贡献超50%。 “互联网+”发展原因就是科技、媒介与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结果。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最终引起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变化。这就为“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互联网+”对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四大影响:

1 思维方式更新,从理性时代到理性与感性结合时代;

2 时间感更新,从慢时代到快时代;

3 空间感更新,从层积(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

4 目标感更新,从奋斗、竞争时代到娱乐、体验时代。

这些影响将导致商业模式和规则发生重大的变化。

面对“互联网+”企业家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即自我颠覆。变革中企业更应该建立一种互联网化的文化,叫不断进化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天天都在变,你又不可能天天力挽狂澜!只有自我颠覆和不断进化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尔・德韦克在《心理定向与成功》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固定型思维定向和成长型思维定向,企业家也同样如此。固定型思维定向是指人们会极力地自我保护,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愿意改进,不愿意冒险,看到新的商业计划首先就是否决,面向的一定是失败。若你是固定型思维导向,在“互联网+ ”时代你的机会大门一定紧紧关闭的。成长型思维定向,则相反而是致力于自我改进、勇于冒险,对未来充满好奇,形成更为开放、更为接受外界的新生思想。成长型思维定向面向“互联网+ ”时代一定会试图去创造N种机会和可能――最重要的是有这种思维的人并非看中在某一时、某一刻、某一城的暂时领先,而是整个成长型的方向,这才是构成了企业转型长期的进化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机会几乎都是平等的、透明的、开放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能顺势崛起,而很多巨大的商业帝国衰落陨落――有众多的原因,重要的是思维的定势以及对环境的长期麻木――多年辉煌的温床让创新的神经已经退化,对于新兴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竞争格局毫无觉知,积极学习和进取之心锐减,对未来趋势的正确判断力减弱。这一切都是未来必须要克服的。

针对“互联网+”,未来企业发展有二点思考:

第一,战略思维和创业思维。战略思维是以未来决定现在,判断三年内行业有什么变化,这样来做,就会保持持续性。创业是讲今天决定未来,今天有什么机会我要去做。很多企业正在做企业内部创业,海尔、美的在做,同时创业也必须符合战略思维。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创新 商业银行

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开拓金融领域,引发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行为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经营理念和模式等变化,辩证分析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看法,并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在以创造、交互、分享为特征的互联网WEB2.0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催生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与运作理念,渗透并改造着零售、通讯、媒体、及金融等行业。

整体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一是开放性,注重协同共享。从服务对象看,互联网金融面向所有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区分自身客户与竞争对手客户。从合作伙伴看,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各类服务商开展全面合作,不局限于单一金融机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二是互动性,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便利,一方面从客户思维和评价出发推动产品“接地气”,努力将产品名称通俗化、复杂操作便捷化、营销手段多元化,重视客户“我的”个人体验,使客户充分享受产品操作与服务过程;另一方面积极将海量客户引入产品创新与推广过程,实现客户驱动的自我创新与自发传播,使产品与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三是普惠性,注重聚沙成塔。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中小客户信息获取方面的相对弱势、降低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准入门槛,激发了草根阶层客户意愿与活跃度,使大量低净值长尾客户通过互联网形成海量聚合,推动客户层级下沉。四是粘性高,注重平台建设。互联网金融通过类型丰富便捷的信息、游戏、通讯、购物、社交等多元化功能应用汇集海量客户,全面渗透客户日常需求,提高客户迁移成本、提升客户粘性,并将金融服务内嵌其中开发冗余流量价值。五是精准性,注重大数据运用。互联网金融综合运用大数据理念与技术,通过对大量价值密度极低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等模型化处理,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提供精准营销与金融服务,提高创新与营销效率。

二、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看法

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尝试,创新推出P2P网贷、众筹等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企业而言通常是在既有互联网平台内嵌金融服务,而对金融机构而言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展金融产品使用范畴、创新业务营销与经营理念和方法。

(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要积极应对

一是客户服务理念受到冲击:由放弃小微客户向抓大不放小转变。二是渠道优势面临挑战:由物理的网点渠道向电子渠道转变。三是中介角色有所弱化:由资金中介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者转变。四是盈利模式发生变化:由关注单笔收益向注重流量收入转变。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火爆现象具有阶段性,需理性看待

一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尚处野蛮生长阶段,终将回归正常发展道路。二是国内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与当前监管方式密切相关。

(三)互联网金融与现有金融领域互为补充,应辩证借鉴

一是二者定位有别,金融机构不宜盲目跟随。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总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大众容忍度更高,意味着其可以较低成本“摸着石头过河”;而大型金融机构具有庞大的客户与业务规模,其品牌关注度与声誉风险远高于互联网企业,如单纯采取跟随战略,一旦行差步错,后果或将难以承受。二是双方互为补充,金融机构需辩证借鉴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思路

(一)不断创新迭代推出接地气、聚人气的热门产品与营销活动,将海量客户“引进门”

一是加强互联网运用,全面拓展电子渠道。加快实现商业银行网络渠道全覆盖,推动各类产品线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面上线;创新探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宽网络渠道。二是迭代创新推出接地气、聚人气的热门产品,快速提升市场口碑。三是不断打造吸引客户眼球的营销活动,提高客户吸引力。改变传统媒体广告投放模式,充分借力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开展口碑营销,引入漫画、谜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营销方案内容与形式,不断制造客户关注点,提升市场知名度。

(二)努力打造简单、好用的集成化产品体系,使进门客户“留下来”

一是打造一站式的集成化网络金融平台,实现客户操作便捷可感。加快形成并持续丰富商业银行产品线,以便捷、可视、可感的金融超市一站式陈列各类金融产品,实现相关业务的关联推荐与实时跳转,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金融服务,便利客户操作。二是全面实施开放式改造,引入行外客户。研究推出可支持不同银行、不同支付工具的网络交易账户,不区分我的客户与竞争对手客户,允许所有互联网用户购买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将商业银行“人无我有”的产品优势快速转化为竞争力与经营效益。三是引入粘性较高的互联网工具,提高客户迁移成本。积极引入对战游戏、即时通讯等社交性较强的互联网工具,全方位渗透客户日常需求,提升客户对一体化平台依赖度。

篇3

互联网是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时间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具有开放、分享、实时、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享有信息的自由,所有信息的流动传播皆不受限制,网络的运作可由使用者自由地连接,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因此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互联网的这种核心特征,体现出连接、传输、互动、存取各类形式信息的功能,使得互联网具备了商业交易与互动沟通的功能。就这些功能而言,互联网可以很好的解决艺术品市场中的信息流通问题。对此,已有不少现成的直观例证。加之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异常迅猛,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网民的数量每年以50%的增长率飙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网民总数达到1.37亿人、年增长率为23.4%,域名总数4,109,020个、网站总数843,000个、网页总数44.7亿个、IP地址数98,015,744个。就此数据来看。互联网对于艺术品市场发展作用,无需多言。艺术品市场产业运作与网络经济模式就信息流通与互动这一重要内容来说确实存在深层联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同时也是有必要适应网络经济的新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给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带来什么;互联网科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又提供了哪些机遇;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同时是否也给艺术品营销发展带来了停滞?

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品营销的营销。

网络科技发展使得艺术品营销市场与网络结合,最大力度地实现了对艺术品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就艺术品经营活动来说,满足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的需求,乃是市场营销工作的核心。这种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需要的某件艺术品上,也包含对消费者当下消费观念的满足。艺术品消费行为的观念的三大特点;

一、个性消费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根本观念特点。

艺术品的消费基本都是以个人收藏的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购买艺术品或相关服务的。自己不喜欢而去购买一件艺术品的状况应该是非常少的。心理上的认同感是作出购买决策的先决条件,因此个性化的消费乃是艺术品消费的最大特点。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实时性则可以很方便的把大规模的目标市场向个人目标市场转化变成现实。艺术品经销者通过网络使用交互式的营销沟通模式把商品信息传递给能上网的所有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最大程度地促进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艺术品经销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大量反映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信息,从而使艺术品经销者与目标客户之间直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双向信息交流”,客服了传统艺术品营销中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

极大的方便艺术品经销者及时了解商情并对产品和服务作出调整,进一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

二、主动性消费是大部分收藏、投资者的观念特点。

个性化消费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大多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具有主动性消费的观念特点。大多数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喜好有目的地主动寻找某种艺术品。而网络恰好具备强大、独有的信息搜索功能,可以非常便捷地实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搜寻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商品信息,完全打破时空的限制。这与传统艺术品营销方式相比,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进步。同时艺术品一般作为一种高价格、高文化含量的特殊商品,决定了购买者在做决策前必然需要获取与商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减少购买失误的可能。为购买者及时提供该艺术品的各种相关信息,就便捷、全面而言互联网的特点是其他所有信息收集方式所不具备的。

三、对购买活动的方便性追求是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的普遍观念特点。

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消费者希望购物方便、时间和精力支出尽量节省无疑是当下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的需求。而通过网络营销而建立的电子商务,其便捷性也是传统销售方式难以企及的。目前活跃于互联网并为人们熟知的当当网、淘宝网、卓越网、阿里巴巴网正是以其“随时随地,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完成购物”的魅力创造出电子商务便捷到家的奇迹。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其销售业绩就连传统零售商巨头沃尔玛都不敢小墟。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使用网络作为销售手段的经典例证也不胜枚举,早在2000年11月19日,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在嘉德在线网上竞拍成功,这件艺术品由台湾的一位买家通过互联网以250万元人民币购得,开创中国大陆首宗艺术品网络交易。而这种便捷性对于艺术品藏家、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他们可以迅速的掌握艺术品信息,迅速的进行购买行为,大大避免了与心仪已久的艺术品失之交臂的惋惜。

网络中高价艺术品中介的高门槛,能有资格和能力征集到优秀艺术品的网站太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征集到的中高价艺术品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即使征集到相当出色的艺术品,由于中高价(尤其是高价)艺术品总体并不适合在网络营销,一般成交价也大多不太理想,往往起了事以愿违的效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中价位艺术品在网上还能看到些,高价位艺术品在网上见到恐怕只能是机缘了。

篇4

一、“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的特征

(1)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旨在通过变革创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度融合。跨界不仅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通过创新充实了“+”的实际内涵。

(2)创新驱动。“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是在创新2.0驱动下主动寻求各个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力求创新体系的重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重塑结构。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界限、结构与格局也被打破。通过重塑结构,传统行业也能够找到新的发展亮点、产生新格局。

(4)尊重人性。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因素是其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多元的包容。

(5)开放生态。创新2.0驱动下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开放式生态服务系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6)连接一切。连接在跨界、融合与创新中不可或缺。连接作为一种对话与存在方式,连接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使用体验。

2.“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简单叠加,更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智能设备、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软件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创新,为全民阅读提供全天候图书馆服务与阅览空间。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侧重于在创新2.0驱动下进行服务结构的重塑,注重读者的需求与使用体验,以开放、宽松的生态环境为读者提供所需的阅读资料与信息、便捷智能的阅读体验、无处不在的阅读空间,为全民阅读的推广助力护航。

二、“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1.树立积极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树立积极的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密切关系、公共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多元性等,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找到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契合点,认真深入学习业务技能与网络信息知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公共图书馆各种形式的文献、知识、数据与资源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为读者到馆阅览、网上阅览与访问,了解读者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和信息数据。

2.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目前,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与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腾讯、支付宝、微信、P2P网络信贷等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生态的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影响。对于应用如此广泛的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也需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以及“互联网+”在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中的应用。

3.引导馆员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也对馆员的业务知识、专业素养、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馆员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更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读者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的创新,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平台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针对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全天候、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使全民阅读落到实处、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4G网络、平板电脑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头族”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有相当部分读者的阅读从书本转移到更加便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电子书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有了这些便携的移动设备,读者不仅可以将排队等候、乘坐交通工具、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感兴趣的文本以及观看视频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在做好线下图书借还、报刊阅览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来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与读者沟通的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推出合适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空间来阅读并交流读书笔记与感想,获取讲座、交流活动等信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推进。

2.方便读者阅读,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目前,已有图书馆与书店合作,读者可直接到书店去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并凭借该图书馆的借书证将图书借走,由该图书馆负责与书店进行结算,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直接、快速挑选到感兴趣的图书,使图书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当然,此类方案的实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相互流通之中,其可行性还需要各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简化手续流程,便捷业务办理。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下,时间是毋庸置疑的宝贵财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节约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利,在信息与大数据的流通下,各种业务的办理手续与流程都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此种便捷同样受到读者与馆员的大力欢迎。

四、“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1.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平台质量。为了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为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设施支撑。其中,硬件设施不仅包括场馆建筑、停车场、办公设备、阅览座位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还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机器设备等;软件设施不仅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软件,更包括开发、使用一些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软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质量,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图书、报刊等资源的阅览与借还服务,为全民阅读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

2.迎合读者习惯,精确服务定位。科技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从各个角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了解了这个现实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有效迎合”读者习惯,制定全面的服务策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览目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精确进行服务定位,提升读者的阅览体验。

3.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公共图书馆就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馆员进行相关业务与知识的培训,促使全体员工掌握与日常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软硬件操作技能等,帮助图书馆员快速地、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所要提供的各项服务。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应的服务理念、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准则等,而且图书馆员在集体学习之外还要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

4.加大服务宣传,惠及更多读者。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好的服务与活动有待更加清晰、明了地传递到每个人手中。因此,公共图书馆还需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篇5

关键词:互联网终端;电力能源;增值服务

引言

在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终端是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社会中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和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研究,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运用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及新鲜血液。电力能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能源供给,为生活的便捷性以及生产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的电力行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传统的电力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行业,关系到民计民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动,通过与互联网终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地创造新的服务模式以及发展常态[1]。通过对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应用,为电力能源服务提供了更强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提升了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推动力。

1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特点

互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已日益成熟,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活质量提高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电力能源作为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加强对互联网终端技术的研究,提高与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融合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新型技术应用来提升电力能源服务是电力能源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对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供电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能够将客户采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电力能源服务的创新发展[2]。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结合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提升用电客户电力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客户满足其各自的需求,还可以分析用电客户的用电特性和消费特征,给予较好的用电建议和意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用电体验。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有以下的必要性。(1)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所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成熟应用于各行各业生产活动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中。在这一趋势下,电力企业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业务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在电力能源服务中应用互联网终端技术,能够突破服务工作中对于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性,为用电客户提供极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而且技术的投资较小、成本较低。运用互联网终端技术,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能进行远程监控及管理服务工作,较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还有较为重要的一项共享功能,通过对电力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等功能的应用,建立健全信息的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属性,可以高效地促进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室之间工作的联系,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的先进性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通过良好服务工作的开展,也能最大程度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综上,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应用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所需。(2)用电客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下,用电客户对电力企业的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成为电力能源企业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之一。电力企业想要寻求管理上的创新和改革,就必须对用电市场进行调研,对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进而从根本上为用电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用电服务,尽最大能力满足广大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将互联网终端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能源服务过程中,为用电客户提供一个全天候舒适愉悦的用电服务体验,最大程度提高广大用电客户对电力能源企业的信任,对电力能源企业发展新的客户、提高企业效益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也实现了电力能源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利益共赢目标。

2互联网终端的电力能源服务关键技术

(1)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易平台,目前大致包括以下几种:①掌上电力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这是一个较全面的掌上互动服务平台。通过对平台的运用,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适、便捷的用电服务,其主要的技术及功能包括支付购电、电量电费查询、电费余额查询、购电记录查询、服务网点查询以及停电公告展示。具体为用电客户通过终端技术的应用,只需输入用户编号等信息就能实现实时购电,还能够查询历史用电信息,包括总的用电量以及电量明细,使用电客户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用电情况,同时能对电费的余额以及购电记录准确查询,通过查询用电客户附近的电力服务网点以及停电公告等展示,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方便用户更好地调整和安排生活及工作时间。掌上电力的应用是建立在互联网终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互联网终端技术在各行业、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传统行业都在向互联网时代迈入。在用电能源服务方面,用电客户的消费习惯等都在改变,传统的电话热线、营业厅等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②移动平台的融合及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完善,诸如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及开发,其在用电缴费、查询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便捷性。(2)推动电力能源产业增值服务。互联网及终端技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电力企业能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再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能大力挖掘分布式的数据库,获取较多的数据信息,发挥更大价值的信息行为,为电力能源产业提供增值服务。例如,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地域经济指数、区域特征等相关数据,得出区域未来用电趋势和用电特征;而对于企业或者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或者用户的用电特性和电力消费过程中的信誉度等,为电力能源企业在电力服务和管理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撑和现实依据。电力能源企业应加大对互联网及终端技术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大力挖掘,重视推动电力能源服务的增值效应。电力企业在提供能源服务的时候,对用电客户不仅提供电量以及电费缴纳等数据,通过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用电企业的用电负荷、电力设备情况以及供电能力等数据及信息,为用电客户增加用电知识,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节能降耗、经济用电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的服务,与用电客户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内涵。(3)提升电能服务的精准度。电力能源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对电力客户建立全面的数据库,然后根据不同用电量、用电特征、缴费行为等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展示出不同层级的用电客户群体,并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电能服务,进一步提升电能服务的精准度,为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有较大的帮助。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产业;安全旅游;智慧旅游;数据分析

1.移动互联网与旅游

1.1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经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截至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达到5亿;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占比达95.1%,线下手机支付习惯已经形成。伴随着移动终端的价格下降和4G网络普及以及wifi网络的广泛铺设,移动网络用户数量依旧呈现着爆发的趋势。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用户基数大,并且保持着增长的活力。

除用户基数大之外,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本身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同时具备着便捷性(不限时间,不限地域,方便携带),功能与服务多样性―移动平台具有硬件设备,如红外传感,位置定位系统等,高度集成的特点。

1.2移动互联网特点与旅游的相关联系

在PC互联网时代,旅游的在线服务主要是基于桌面网站,不具备灵活性和便捷性,并且服务样式单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缺点得到最大化的弥补。

1)移动互联网的具有便捷性,超越了地理的局限,相关机构可以为跨地区的客户提供集中运作和管理服务,实时共享最新旅游信息,使得信息的与沟通高效快捷,旅行者因此得到更佳的旅行体验。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移动性,旅游者可以在旅途中利用智能手机等客户终端软件将旅游景点等行程的图文信息与好友等分享,成为信息的者和扩散者,增加旅游信息的互动性。

2)移动互联网区别于PC互联网的位置定位,在旅游上实现更多的位置服务。基于移动平台的位置服务(包括GPS等硬件定位和运营商提供的LBS服务),可以实现类似于百度,高德的旅游导航功能,当旅游者到达某旅游地时,为其策划优质的旅游路线。同时基于定位功能还可以实现周边服务,旅游企业或者管理机构可以周边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起到引导消费的功能,带动旅游地经济的发展。另外,旅行安全是旅行者最关注的为题之一,基于位置服务,还可以实现快速的安全救援功能,当游客在某地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定位,实施快速救助。

3)移动互联网带动移动消费。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慢慢摆脱纸币消费的牢笼,倾向于在线消费和移动消费,游客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手机便捷的支付旅游花费,促进旅游过程的便捷性,例如在线订购旅途火车票(航班),订购景点门票等。

2.大数据时代下的旅游:智慧型和安全型

2.1大数据之于旅游

2012年世界巨头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由此可见大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的重要不仅仅是对于国家来说的,对于行业发展来讲也应如此。数据正在资源化,旅游发展应当借助这一资源优势,乘势发展。

2.2移动互联网为旅游业产生了巨量数据(也叫“巨量资源”)

首先,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特殊的物联网。移动互联设备具有以下的特点:便携性,功能多样性(基于硬件功能模块的高度集成)。便携性,为数据的实时共享创造了条件,旅行用户或者管理用户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使数据得以流动,数据的流动为数据搜集创造了可能性,例如,某游客可以通过手机,PDA等移动设备,利用移动平台上相应的旅游软件可以实时获得最新的旅游信息,实时的分享旅途信息。旅游软件发行方(管理方)可以获取该游客的相关信息,例如游客旅游的景点,游客的当前位置,游客的游览路线,游客发表的言论,游客旅途喜好,甚至游客的年龄阶段及更隐秘的信息,等等。

移动互联设备的功能多样性,使得数据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文字,图片,频,语音等数据形式,打破了数据格式化和结构化的禁锢,是多样性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聚集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数据集合。

移动互联网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为旅游业获取了大量信息数据。

2.3基于数据分析的智慧型旅游和安全旅游

通过移动互联网所获得的巨量数据除形式多样外,还兼具着这样的特点:价值密度低――由于数据采集的不及时,数据样本不全面,数据可能不连续等等,数据可能会失真。

如何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使得数据价值最大化是现代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任务:面对巨量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如:集群、分割、孤立点分析)深人数据内部,挖掘数据价值。大数据时代数据具有时效性,因此这些算法不仅要处理大数据的量,也要处理大数据的速度,使数据不仅仅能够准确的反映相关情况,还要做到“及时”的要求。

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需要依靠大数据提供足够有利的资源,智慧旅游才能得以“智慧”发展。智慧与智能不同,智慧型旅游要求主动的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分析,发挥大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并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张鹏顺在《大数据时代旅游产业的变革与对策》指到,大数据对旅游组织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大数据将在两个方面深刻影响旅游企业,首先,大数据将颠覆传统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使以生产、采购为中心的模式,向信息时代以旅游者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其次,大数据的营销价值使旅游企业更加注重精准营销。

因此,大数据应当具备反应实际问题,并快速预测未来态势的基本功能,做到快速发掘和快速反馈,实现信息的实用化和精准性。

在旅游发展上,实时分析旅游数据,并将预测反馈到生产中,比如,可以具体到以下方面的分析:旅游需求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舆隋分析,旅游时间分析,年龄与行为关系的分析。

影响旅游行为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两种:欲望(需要与动机)和购买能力(具备购买该旅游产品的客观条件)。这两个因素分别在主观和客观上为旅游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需求分析能够为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个体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旅游产品,并且对于相应的旅游产品可以正确客观的评价自身定位。

购买行为分析包括旅游产品购买行为分析和旅途中个人消费行为分析。一个个体(或家庭)收入的多少是衡量其有否购买旅游产品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也就成为旅游需求最基本的支持点。一般而言,个人(或家庭)收入的增长,是与旅游需求的增长成正比关系。如图1: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统计结果,式D=f(I)中I是个人收入,D是旅游需求,f是旅游需求函数,其中临界点为A=1.88。而影响旅游需求最直接的收人,是可自由支配收人。因此进行购买行为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行购买行为分析的积极作用在于,合理划分旅游产品的价格,当旅游产品的价格成为影响产品选择时,可以层次分明的实现产品推荐,游客根据自我消费水平合理购买相应产品,对产品和消费者来说实现友好的双向选择。另外,旅游产品也应当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体实现私人订制,充分显示产品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提高消费者的旅途体验。

旅游舆情(即游客的旅游情绪),直接反映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看法。通过抓取社交媒体或者旅游指导软件上普通游客及时、真实、原创的旅游评论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得出游客群体的个人旅行特点和对旅游产品的真实评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华网舆情首席科学家、教授沈阳认为,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舆论环境,是热点舆情的发源地,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旅游营销的特殊战场,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舆情监测预警思路。

除充分分析旅游欲望与购买能力(消费能力),旅游舆情意外旅游产品必须考虑到旅游时间问题和旅游行为与年龄关系的问题。旅游行为是一种体验行为,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在不受其他条件限制的时间中,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和消遣人生时间。旅游行为与年龄关系,要考虑社会新兴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

廖维俊在《基于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旅游探究》中指出,物联网架构下旅游的智慧体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信息的智慧化,旅游服务的进一步人性化,旅游过程的优质化,和旅游性价比的实惠化。

智慧旅游,要强调其主动性,主动的数据分析,主动的信息反馈。综合游客的社会阶层,旅游消费水平等等因素,旅游的组织管理机构可以对游客的旅游行动进行有效指导,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推荐优质路线、旅游产品和其他服眨游客也可以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降低决策风险。从而起到提升旅游体验的功能。智慧旅游发展同时有助于旅游企业和旅游城市以更科学、更简化、更智慧的方式推动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和消费决策。

旅游安全是每一位游客的必要诉求之一。在数据时代,旅游安全应当更深刻的强调主动安全(即危险规避)。主动安全要求,更大价值的发挥移动互联设备的多功能性,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实时处理,危险的实时预警和及时处理。

数据时代,智慧旅游和安全旅游,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样的旅游行为才是深刻的和完整的。数据时代旅游行为和旅游发展,应当强调其体验价值,智慧功能和安全功能。

篇7

信息时代下,任何行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互联网,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它的方便、快捷、简单实用越来越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针对现如今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将其与互联网进行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构建与理念的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它并非只是两者的简单想加,而且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符合当展的新的业态。发挥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使其深层次的融入各个领域之中,为社会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互联网+”一方面指添加与融合,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互连接,另一方面指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它的目的就在于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的生产力,以达到社会财富的增长。

“互联网+”有六个特征:一是跨界融合,敢于跨界是创新的基础,融合协同是转型的关键;二是创新驱动,中国早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早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创新驱动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求变,发挥创新的力量;三是重塑结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必须打破原有的社会、经济等结构,重塑符合互联网发展的新结构;四是尊重人性,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互联网的强大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广泛参与,所以首先就要做到尊重人性;五是开放生态,就是驱散制约创新的诸多因素,为互联网创新发展创新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六是连接一切,做到有层次的相互连接。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构建与发展转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紧跟时展不打,为高校师生提供便利的阅读环境,各大高校积极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空间构建和发展转型,要想推动这一变革,就必须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方式的转变问题。信息时代下,网络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便捷使得高校师生的阅读方式也由原来的书本报纸转变为手机电脑,移动设备因其信息容量大,携带方便备受人们的喜爱,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这也导致了信息获取的碎片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想继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与互联网相互连接,推动数字资源的空间建设,因此必须在“互联网+”的思维下,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构建和发展转型,运用互联网加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空间构建,促进转型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整合问题。高校图书馆转型阶段,在新技术运用的同时,如何寻找信息资源以保证空间大容量储存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在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电子书是重要途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版权等问题。寻找有价值、合理的信息资源以保证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构建,这也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为转型做好准备。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构建与发展转型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建设转型。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新技术革命,在大量电子书普及的情况下要注意不能摒弃纸质图书,要时刻保证两者的并重,增大电子书空间资源的经费支出,保证数字化资源的发展。“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更趋向于复合型的图书馆,逐步优化服务,扩大图书资源空间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空间资源共享。

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在于信息资源空间的收集、服务和管理,然而今天的高校图书馆却在信息服务机构的冲击下趋向于边缘化。毋庸置疑,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建设资源远比搜索引擎要丰富的多,而且更有学术价值,但一些用户还是习惯使用搜索引擎,这就说明了图书馆在保证资源的前提下,也要兼顾搜索的重要性。基于“互联网+”的思维,高校图书馆可以跨界融合,主动与空间资源的提供者、搜索引擎以及用户合作,共建共享共赢,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发展转型。?

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共享。互联网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互通互联,高校图书馆可以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现数据信息的流动,资源可以达到跨馆使用,通过大数据的空间信息资源,创建智慧型校园,推进图书馆的广泛发展。要学会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达到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发展,实现资源共享,转型发展。

篇8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可算作互联网金融,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等。

在这个领域,笔者体会最深的是网上炒股。从最开始的交易所红马甲到电话下单再到网上交易,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证券交易系统。现在,每天数以亿计的股民通过互联网自由、便捷地交易,手机炒股也正在迅速普及。在我来看,这是最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遗憾的是,1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停留在“网上交易”,从开户到交易到清算的完全意义上的“网上券商”还未出现。这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监管的开放问题。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的问题,是技术的发展与客户的需求远远走在了传统监管的前面。以最正宗的互联网金融P2P为例,这其实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应用。有人有钱,有人需要钱,银行干的就是这个业务。但是,传统银行赚的是信息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的钱,当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这个最传统的金融业态时,一场革命在所难免了。

从现实来看,中国的金融资源错配是非常严重的,突出表现就是最需要金融资源的大量中小微企业得不到金融资源,而大量效率低下的国企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所以,一方面银行的存款利率超低,另一方面民间贷款利率超高,整个社会的金融成本很高。如果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够打破传统银行的垄断,或者绕过传统银行,直接在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之间建立起便捷、有效、可信赖的通道,这将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 新闻网站 策略

国内地方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艰难前行,在PC时代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商业网站巨鳄和狼群的围攻下并没有形成优势,移动互联网对于地方新闻网站来说既是机遇,也存在许多挑战。

1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1 高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手表等各类穿戴设备,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拥有远超PC的便携性。这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比PC上网无可比拟的便利性。

1.2 感触性和定向性

移动终端具备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将来传感技术还将往触感更逼真、适用领域更广泛等方面发展,使得移动设备能够在屏幕触感、摄影摄像、运动、LBS位置定位等方面实现多维度的感触服务。比如,拍摄一张照片,可以保留当前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各方面信息,可以取得比原来传统拍照更精准的各类定向信息,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指导用户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提供给用户更多更精准的增值服务。

1.3 人机交互便捷高效

PC时代的人机交互主要靠键盘、鼠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识别、用户体感识别、个性化的生物识别、全方位感知、用户为中心的感知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移动设备具备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人机交互能力。

1.4 即时性和精确性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时间,及时掌握各类最新资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移动终端拥有极高的个性化程度,每一台设备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2 移动互联网热门技术及发展趋势

2.1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渠道的快速发展,技术越趋成熟,支付安全不断提高,老百姓日常消费掏出来的将更多是手机,而不是钱包。

2.2 移动视频技术

视频网站之父――Youtube的移动流量占到接近50%。种种迹象表明,移动宽带化、离线回放和更好的视频压缩技术都将是移动发展的趋势。

2.3 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

移动互联网能获取一个人的精确位置,并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应用现在使用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准确室内定位技术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

2.4 新的Wi-Fi及LTE技术

新的Wi-Fi及LTE技术,将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更多的网络盲点,使得用户可以真正的随时随地接入高速宽带。

2.5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对移动互联网有很强大带动作用,随着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步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时代。

2.6 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高级用户体验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类实用性设备已经进入实验阶段或者应用阶段,随着更逼真的技术不断得到突破,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将有质的飞跃。

3 地方新闻网站的应对策略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地方新闻网站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主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在技术、内容、经营等方面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调整,及早布局,把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否则,将错失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随着传统互联网的日渐萎缩,最终被互联网淘汰。

总体上,国内大多数地方新闻网站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行动,比如着力打造新闻APP客户端,耕耘微信公众号及法人微博,但总体上同质化严重,还需要谋求更大的突破。根据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趋势,预计将产生更多的市场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地方新闻网站将如何把握,找准切入点。

3.1 移动社交

移动社交将成为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地方新闻网站普遍开设有地方论坛社区,该类社区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用户老化、业务模式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等问题。广西新闻网早于2010年就开发出红豆WAP版手机网站,2015年4月升级成“手机广西网”,于2012年开发出论坛互动类客户端――掌上红豆。这些移动社交平台很好的满足了网站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及网络社交的需求,红豆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目前广西新闻网移动平台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网的约40%。

3.2 移动广告

借助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广告推送,而且移动广告无论是在外观、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与APP、手机网站形成较为自然的融合。目前国内的今日头条、无界、澎湃等新闻客户端都在积极发展APP广告,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将来,各种跨屏广告,针对位置定位的LBS广告都将在细分市场中大展身手。

3.3 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14亿,同比增长到87.2%,愿意付费的手游用户成倍增长。2015年,HTML5游戏的流量入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截止2015年底,HTML5游戏用户规模达到1.75亿人,同比增长率达到112%。成熟的运营方式使得移动游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更易铺开。浙报集团在收购边锋游戏后,大力发展无线游戏、网页游戏,目前游戏业务已经成为浙报集团的重要业务支柱。

3.4 移动电子阅读

移动电子阅读正成为填补人们碎片时间的流行应用。各大报业集团及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各自的新闻客户端,如澎湃、上游、并读、无界、九派等,广西日报也在大力发展区内权威新闻客户端产品“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于2012年开发出广西第一个新闻客户端――掌上广西。这些新闻客户端未来将在个性化阅读、自媒体联动、提升用户体验、新闻客户端+身边服务等领域百花齐放,打造对用户更有价值的移动APP产品。

3.5 移动视频

移动视频作为网络视频的重要发展领域,将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广西新闻网旗下的广西网络电视积极发展移动视频内容,通过平台的技术改造,已经实现在手机广西网、掌上广西、掌上红豆等多个移动平台提供视频服务,在丰富移动端内容的同时实现了网络视频的增值。

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应用 网络营销

近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整个移动互联行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络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社交网站、移动购物以及移动支付等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级移动应用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特色服务,比如顾客通过手机软件即可快速方便地参与到企业开展的促销活动、活动游戏中,获得礼品和乐趣,也可以提前了解到产品信息,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客户粘度。此外,我国的微信、微博等大的移动应用平台已日渐成熟,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中小企业无须自主研发,即可低成本打开企业营销的蓝海新市场,这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以移动应用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比较优势

(1)移动便捷性。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用户对于在手机上能操作网上银行、网上商城等优质的传统INTERNET应用的需求进一步迫切。用户可以采用多种便携式终端随时随地的连接网络。移动互联网使用户利用模式识别、语义理解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手势即可便捷的完成网络交流的操作。

(2)个性化。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服务器终端会检测到用户的手机号,并以此作为用户的账号予以登录,并且在后台服务器中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掌握用户的行为习惯,为用户提供符合用户个人习惯的精准化个。

(3)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它同时实现了空间定位、社会信息联网、信息查询三项功能,目前企业已将位置信息服务运用到车载导航、个性化照片导航、人性化天气预报、各地酒店、景点最新资讯等方面,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和趣味性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产品具有高体验性、高定制性以及高时效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移动互联网企业要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定位,深入研究产品开发与用户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移动互联网行业具有较强的用户需求引导特性。

二、中小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环境适应性强,决策灵活等特点,但目前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因而所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还都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

(1)移动互联网营销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单纯视为信息的平台,信息产品的内容多侧重于企业产品和形象,缺少与消费者的营销互动。这使得营销效果与消费者需求产生偏差,无法真正契合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主动加入与企业品牌和产品的互动口碑传播中。

在移动终端进行广告投放忽视了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商家大批涌向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更愿意在网上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投放移动信息更为直接,成本也更低,进而在移动终端的广告投放频率不断增加。但作为信息受众的消费者在接受信息服务时,使用流量所产生的费用也在增加,这势必会使消费者面对海量营销信息时变得会更加慎重。

碎片化阅读使得消费者注意力被分散难以保持品牌忠诚。在碎片化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使人们的注意力被极大的分散,消费者面对的商品诱惑更多,难以做出坚定的选择。商家投放商品信息的媒体越来越被分割和细分,消费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信息,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准确分析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方式,使营销信息具备实时性的同时更具精准性和趣味性,否则,盲目地投放只会被巨大的信息潮淹没,甚至被消费者直接屏蔽掉,产生负面效应。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用户信息及财产安全仍存在隐患。移动互联网营销借助微信、微博、二维码、LBS、APP等移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接触频繁,操作简单,容易赢得用户信赖及积极参与,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不法分子利用移动互联网隐蔽性的特点,滋生新的网络诈骗手段,消费者难以察觉和防范,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度不够,这些威胁或直接针对移动互联网或间接通过攻击移动互联网。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新型营销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常规性营销策略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新型的营销策略方式。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更新,为顾客提供了全新的营销体验,企业将众多传统的营销方式与全新的产品和方式相结合,将会产生使用户眼前一亮的体验。

(1)借助社会化媒体的“病毒式”营销策略。微博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即时收发等优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媒体领域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的青睐。病毒式传播是基于口碑传播原理之上的一种成功的网络营销手段。移动互联网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营销信息的实时性传播,极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企业开展具有创意的营销信息和营销方式,吸引网民的关注、勾起网民分享信息的欲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将获得良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陈欧体”的爆红无疑是聚美优品进行“病毒式”营销策略的成功之举,其迅速持久的传播离不开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等网络媒体的力量,各方的好评和推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更掀起了网民在SNS网站上传播的热潮,这些都使聚美优品获得了极大地关注率,为聚美优品积累了海量的潜在客户。

(2)结合热点事件的互动营销策略。具备强大的新闻性的热点事件,往往能极大地引起媒体、专家和消费者的关注、评论。企业通过对热点事件的精心策划,巧借东风,能有效的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目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企业互动营销的主阵地,因其不仅具备开放性,更支持商家根据营销所需而进行的二次开发。机敏的商家们借助热播的影视剧,积极与消费者互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促销活动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3)提升用户体验的整合营销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基于兴趣、位置、专业行为的集聚效应都能为商家提供巨大的商业价值。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综合协调地使用向用户免费开放的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提升用户体验的舒适度。目前部分餐饮店、咖啡厅、银行、美容美发、商场、医疗等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在经营场所开放了免费的网络,同时制作了二维码张贴在店内的醒目位置,满足了商家的自己的营销需求,同时也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网络体验环境。与消费者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信息安全保护,将极大的提升客户忠诚度,提升销售业绩。

(4)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渠道传递到正确的顾客手中,每个行业的数据经过挖掘、处理、分析,都可能成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精准营销策略就是建立在数据的准确分析基础上,结合产品性质、所借助网络平台的特性、恰当的网络推广技巧将有创意的营销信息精准地送到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上。在每天巨大的交易量背后是各种商品的销量数据、成交价格数据、交易商品类型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企业主来说,无疑是最宝贵的市场反馈信息,依据这些权威性的信息,企业能更准确地制定新产品价格、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性能、策划营销策略、选择最佳广告投放方式,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