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 of the occupation school lesson teaching Chu argument

Zhu Xiao-yun

【Abstract】“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 lesson is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new one after being virtuous teach a lesson course reform set up of a new lesson.Accurate confidence new course content of course design of way of thinking and inside logic relation, fitting processing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s, aim at current medium the job living a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dopt valid of teaching measure, reform evaluate student a way, ability make this course of teaching can smoothly progress.

【Key words】Medium occupation school;Occupation morals and law;Content of course;Teaching method

从2009年秋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要求,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该门课程是由原来的的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合二为一的一门新课程,是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德育课。如何把这门课程教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任务,是承担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亟待探索的课题。笔者于2010年春期参加了该课程的教学,现将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收获总结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

1. 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领会大纲精神,把握教学内容体系。

1.1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五个专题――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1.2 以上五个专题分立,前2个专题主要讲道德,后3个专题主要讲法律。但它们有内在的逻辑:由礼仪入手讲道德――由一般道德讲到职业道德――由道德规范讲到法律规范――由法治理念讲到依法律己――再讲到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民法、经济法等相关内容。

2. 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超越。教学内容既要充分体现教材的逻辑结构和主旨内容,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信息化,进而转变为能动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因此在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探索后,还必须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科学地组织教学。

2.1 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德与法的和谐统一。新课程的创新之一,就是贯彻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合二为一,实现了道德内容与法律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教学中要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家庭美德教育和婚姻法、继承法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社会公德和治安处罚法相关规定结合一起;职业道德中的办事公道与职务犯罪的规定结合中在一起;诚实守信与合同法、民法的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等。通过这种结合,既体现课程的鲜明特点、讲清了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规范,又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并在思想道德层面受到更深的教育。

2.2 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内容。按照大纲“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此,道德部分中的职业道德、法律部分中的民法、合同法、治安处罚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与预防、劳动合同法等“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内容应是教学重点内容。

2.3 按照“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教学原则,筛选、补充教学内容。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两门课合二为一,因而面广量大,内容繁杂且较为抽象,而中职生又大部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低,因此教学中必须 针对学生的这一学情和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补充。如“习礼仪、讲文明”部分,中职学校一般都开设了“礼仪课”,这部分内容可不讲;“宪法”部分因初中已学习过相关内容,只需讲解“公民意识、人民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即可;第八课的诉讼程序内容,因涉及的法律专业性太强,只需给学生讲解“程序的作用、意义和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即可;刑法中的“职务犯罪”可省略。但是对于大纲规定的而教材没有的,要根据学生专业适当补充。如道德部分中的“遵守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这是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更贴近学生的内容,应补讲。又如法律部分中的“遵守行业法律法规”,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所属的行业,进行相关行业主要法律法规的教育,以提高学生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

3.1 尽量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案例,应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来源于现实生活,切忌“假、长、空”。案例教学的方式,可由教师在案例演示后,说明基本原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或由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和讨论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评析,或由学生参与“现场”,再现案例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讨交流。总之,教师要“以案创境,因案成趣,以案激情”,使学生“以案引思,据案论理,依理导行”。

3.2 结合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一般可采用下列步骤:首先,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并作必要的启示或指引,让学生思考以寻求答案;其次,让学生回答思考结果,师生共同讨论答案的正误;最后,教师作出确切的结论,并总结建立概念过程中的经验。

(2)讨论式教学:主要是以专题讨论形式进行。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专题讨论或专题发言,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表达能力。如在第二单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不要勤俭?”讲“职业道德形为养成”时,组织讨论“如何看待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半/准军事化管理?”等等。

(3)合作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会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多元化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亲密合作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因此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中,要将这一理念贯穿其中。

3.3 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枯燥”、“单调”、“呆板”等是学生不喜欢上德育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手段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的转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电视视频教学、观看影视音像资料等,使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形,身临其境。

3.4 加强实践性教学。本课程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是职业道德修养还是法律素养,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到行动上,为此,教学中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组织课堂讨论是最简单易行的实践性活动,教师可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让学生对此事从道德或法律方面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道德、法律是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展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如在道德部分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公共场所做些公益事;在法律部分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参观看守所、少管所,组织学生看道德与法律的电影、录像、电视、展览等。

4. 改革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应按大纲要求,从日常表现、学习成果、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进行,即改变现行片面依赖笔试成绩的评估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操行考察、作业评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根据中职生认知能力实际情况,可考虑按20%、20%、60%的比例,从平时表现、作业完成、笔试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成绩进行鉴定。

总之,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中深深感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就能使该门课程教学取得实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2009年09月11日;

[2] 扈文华 《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的体会

[EB/OL]http://省略/p-54851870.htm

篇2

说明:

1.标的题目需重点记忆。

2.其他问题出现在选择题中。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1中学序曲

1.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什么说中学时代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①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

②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3.在中学时代生命馈赠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新的目标和挑战

4.成长的礼物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②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中学生活有机会改变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5.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①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6.在新的环境中我们能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7.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②学会学习。③学会变革。④学会成长。

8.站在新起点,面对新礼物,我们应如何行动?

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1-2少年有梦

1.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

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使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中国梦

①是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怎样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怎样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④努力,需要立志。

⑤努力,需要坚持,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⑥努力,需要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努力?(努力是什么?)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③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6.“努力”有哪些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2-1学习伴成长

1.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①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即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⑤学习没有终点。

3.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说“学习点亮生命”?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4.为什么说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a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b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

c拓展了生活通道,

d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e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2-2享受学习

1.学习中有

,也有

,是

的。

2.如何看待学习中的快乐和辛苦?(苦乐交织)

①学习中有快乐

a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

b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

c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

d发现自己的潜能时……

②学习中也有辛苦

a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

b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

3.我们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4.怎样发现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①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②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5.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课

发现自己

§3-1认识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意义/影响/作用/重要性)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如何/途径)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③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④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3.恰当的自我评价有什么作用?

①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

5.他人评价有什么作用?

①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6.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a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b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7、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2做更好的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

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②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会欣赏他人。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5.什么是潜能?

潜能,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

6.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a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b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c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4-1和朋友在一起

1.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哪些变化?

朋友圈扩大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缩小,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朋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友谊有什么力量?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ƒ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有哪些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澄清对友谊的错误认识。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④友谊可以带来快乐,有时也会带来困扰。

3.

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②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4.友谊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5.友谊平等、双向的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5-1让友谊之树常青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③建立友谊,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2.如何呵护友谊?(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

②记住对方的名字。

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

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⑥要保持好奇。

4.

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

②坦诚交流。

③及时处理。

④勇于承担。

⑤换位思考。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1.

互联网有哪些作用?

①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交往的平台。

②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网上交友有哪些特点?

①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②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有哪些?

利:①网上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友圈。

②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弊:①网上交往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4.怎样慎重结交网友?

①网上交往,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

⑤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切的感受。

5.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哪些?

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

篇3

关键词:《菊与刀》 感想 法律移植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菊与刀》带着浪漫主义的矛盾色彩,这个诗意的书名更像是一本小说的书名。静心翻看才明白此书乃在美国政府要求下,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研究而成。研究的背景是,二战后,美国即将驻进日本,该对日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胜利”,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再叫嚣,还要面临日本国家经济走向正轨等一系列问题,是二战后美国即将面对的。这本书作者采用的是一种“遥研”,即研究者本人未到日本本土实地调查、采访(因战争原因),而是通过访问美国的日本人,看日本的电影、杂志、报告、报刊、小说等一切可用到的材料,而著成此“研究报告”。

对于日本很难说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大多因为历史原因会对其怀有敌意。很多时候会在不是很理智的情况下全盘否定这个民族,但是对于这个民族的发展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在国力的发展中超越对方,让两个国家站在对等的话语权上,就要去了解这个民族,包括他们的种种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这本书看到美国在二战后对于日本采用什么样的政策的谨慎,并且是在深入的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研究后得出的一些结论,从而采取一些措施。从二战后日本的迅猛发展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的政策是相当有效的。

本尼迪克特以战争中的日本人作为切入点,以人类学家的视角对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和所受教育影响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对日本人的人性形成做了深入的剖析。最后,作者说明了美国对日战

后管理的作用并对日本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预测。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该书描述了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在二战中的表现,接着引导读者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形成因素。在对这些因素的深入挖掘中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对日本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探究不可谓不深入透彻,入木三分。作者频频枚举日本人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是我们有幸从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感受到彼此民族之间的巨大差异,通过其中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又可以借之窥探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形成的重重因素,对人性由一个比较理性全面的把握。

读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些内容的描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中原因应该主要在于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与我们自视为对日主要文化输出国(当然是针对过去而言)的中国相去甚远,以至于看第一眼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些事情是真实在日本社会存在过乃至延续至今的。借此机会,将这些掀起我内心波澜的内容与大家做以分享:

1、二战中日本人叫嚣说,他们会以精神战胜物质。“美国固然很强大,军备也很高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所有这一切早就被预料到,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在工厂里连续劳作12个小时加上整夜的轰炸后他们宣称,身体越沉重意志就越高昂,精神总是在物质之上。“食品越是短缺,我们越是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自己的体力,我们必须通过更多地消耗体力来增加体力。”

2、那些苦战到底的日本战俘把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归根于天皇,说自己是在“贯彻天皇意志”“让天皇放心”“天皇把人民带入战争,我的职责是服从”。但是,那些反对战争的日本人也说天皇是“爱好和平的陛下”“他一直是个自由主义者,一直反对这场战争”“他是被东条骗了”。日本人还说,“如果天皇颁布命令要臣民投入战斗,那么日本人会毫不犹豫投入战斗,哪怕手里只有竹竿”“假如天皇颁布停战令,那么整个日本明天就会放下武器”“只有天皇的话能使日本人民接受失败,并为重建家园而勉强活下去”。据说,战后有人建议天皇否认他的神性时,他反对说,这会让他感到尴尬,因为他要被剥夺的是他不拥有的东西。

3、日本人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表示“义务”的词汇往往涵盖一个人的负债意识――从最大到最小,这个词便是“恩”。“一杯冰水纵然微不足道,但总归我钱那个家伙一份情,这会影响我的荣誉。不管是一钱抑或半钱,背负着这份人情债,我将死不瞑目……”对琐事如此过敏,如此痛苦而且易于受到伤害在日本被视为美德。欠债意识会使人很容易被冒犯,日本人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人否认美德有与邪恶作斗争的含义,没有任何恶是人类灵魂所固有的,那些“粗暴”也只是“人之常情”,是人类不应该谴责的幸事。

看到这些不由的就想到日本的三次法律移植。1946年,由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主持制订的《日本国宪法》公布了。这部新宪法与之前的宪法相比的主要表现在:(1)谴责战争,强调和平;(2)着重保护公民的民利,禁止特别立法予以限制;(3)削弱皇权,建立君主立宪的内阁制,确立了权力分立与制衡机制的资产阶级体制。紧接着新宪法的出台,在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公法领域和民法、商法等私法领域均进行了相对应的修订和改革,以到达内容与精神同宪法规定相一致。在这次法律改革中出现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

篇4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方法 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使其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有关人事劳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从而认识自己的职业志趣,进而指导大学生实现自己科学择业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职业指导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规划指导

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职业发展计划的合理制定是大学生就业准备时的核心工作。如果没有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很难进行自主规划,且专业学习的过程会十分盲目,学习动力也会大大减弱,因而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身的职业是职业指导的核心。

2 政策导向指导

政策导向是职业指导的基础,大学生应当了解劳动人事的制度以及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因为这些政策是其就业权利运用和择业行为的规范方面的法规性要求。可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政策引导及咨询以帮助他们纠正择业的误区,使其少走弯路。

3 需求信息指导

社会需求信息是大学生自主择业前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环节,社会需求信息的多少标志着择业机会的多少,因而应向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社会需求信息。

4 职业观念指导

职业观是人们对于职业的基础观点及态度,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如何看待职业的本质、理想、价值以及道德等方面。正确的职业观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促进择业的关键。职业指导要通过教育大学生从国家及社会的需要出发,并结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

5 择业心理咨询

大学生在就业前心理状况通常很不稳定,既有向往又有矛盾,而且从众、攀比、自负或是自卑等心理会十分明显,职业指导应针对这些人员进行咨询服务等的帮助,以消除其心理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自身的职业选择。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

1 全程指导法

全程职业指导是指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综合性教育,是对其学习过程中所渗透的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全过程的指导。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可将其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大一时,职业指导注重传授职职业知识。可举办专题讲座等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同所学专业、人生目标等的关系。②大二和大三时,职业指导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此阶段应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介绍和指导。也可邀请校友成员回校同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对职业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准备。③大四时,职业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此阶段应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学习和思考进行总结,并对已确立的职业目标进行明确,随后即可组织学生参加各企业的招聘活动,完善其求职资料等,并为其举办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程序等的讲座。

2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科学手段,在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十分常用。其内容主要为:职业兴趣测验、智力测验、一般性的能力倾向测验以及性格测验等。

2.1 职业兴趣测验

职业兴趣是指大学生对某职业或是专业所抱的态度,它是驱动大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源泉,并影响着其对职业或是专业方面的选择。其在职业指导中应用时,主要是通过职业意向调查或是职业兴趣测试等进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测试。常用的有:库特尔职业兴趣测量表、卡姆贝尔兴趣记录等。

2.2 智力测验

通常是指IQ测验,其通常作为学习成绩的一个预测指标。其实,智力测试也有益于大学生职业的选择。这是由于不同职业对大学生的智力要求不同,因而在职业指导中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方面的适应程度。各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常用的有瑞文标准渐进测验以及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转贴于

2.3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有研究表明:一旦人的智力及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工作效率不再产生显著作用,但是人的能力同工作的效率仍存在正相关。即职业工作能力越强的人,其工作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可通过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进行职业的选择。常用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进行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测验。

2.4 性格测验

由于性格影响着人们对于职业的适应性,因此性格的测试应当是职业选择中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常用的性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卡特尔十六因素个性测验等。

在进行心理测验时应注意:①职业兴趣测验只是了解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一种方法,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若想充分了解其职业兴趣还应结合观察法、谈话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②不可用静止眼光来看待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还应结合个人的学习动机、方法以及努力等进行判断。③一般能力倾向测定具有局限性,难以对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测定,因此使用时应结合调查法、谈话法等才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能力倾向。④性格的形成会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时,不仅要帮助其结合自身的性格进行合适的职业的选择,还应注意指导他们健全自身人格的方法以适应更多职业的需求。

篇5

1. “美育”价值取向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上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教学活动中,将带有审美价值的独特方法、创造性的教学组织运用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中去,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感受英语这门神奇的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通过在课堂进行美育的渗透激发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强烈兴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美育价值取向作为时展的客观要求,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体验,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从教材本身以及课堂环境中感知美、发现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自身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自身英语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要求教育既要发展学生的理性,又要发展其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1)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人性化。人本主义教育是对人性的培养,要求人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加强对人性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存在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从而活跃课堂,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目的。

(2)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自由化。人本主义提倡人是自由的个体,高度重视人的价值,通过人本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自我的提升。

(3)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能够实现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望。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尊重英语教学活动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英语这种语言的神奇与美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实现美好生活为目标来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 不同价值取向指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1. “美育”价值取向指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1)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教学资源充斥着课堂,如,英语教材中的美文欣赏、国外语言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历史习俗等,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美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如,英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英语美文音频,通过让学生跟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英语美文的优美旋律与节奏。

(2)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对美育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是在英语课堂上美育的传授者,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逐渐锻炼起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场景或拿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来发现美并鉴赏美,如,“老师优美的板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直观的教具、简笔画、幻灯片、录像视频”等。教师通过将事物的特征、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课堂内容,使英语课堂形象而具有美感,让学生去感受这些事物本身蕴含的美,然后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发现和感受英语课堂上的“美”的东西,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课堂生动活跃。

2.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指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1) 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远离课堂,在新时代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课堂是师生关系,课后是朋友关系,摆脱传统的课堂以教书为主的模式,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英语教师不要将课堂的时间全部用于课本知识的讲授,在讲授的时候也不要只是单方面的灌输,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如“让学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感受;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等,回答得好,就适当给予褒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勤于思考的能力。

(2)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变成一个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建立人际关系的乐园,而不是死气沉沉地灌输,让学生在这个愉悦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个人意见,相互讨论、交流信息,共享信息,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例如,老师在讲授《Saving the animals》这一章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用英语谈谈自己的Environment Protection的理解和看法,以帮助理解这篇课文。

(3)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应该是学生们的学习乐园,既然是乐园,学生就有享受民主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老师只是扮演着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但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和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例如,英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跟内容有关的话题,让学生自由谈论和练习,然后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种自由、民主式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篇6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完善,人民群众对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法律现象也开始逐渐习惯。因此,我国的法律院校逐渐增加,从事法律行业的人也逐渐增多。但是,要成为专业的法律从业者,仅仅了解法律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的从业者要在对法律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一般是指人们的守法和用法意识,法律素质一般被认为是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的人,一般对于我国的法律法規都有一定的了解,且对于法律的正义性和守法的必要性深信不疑。对于生活之中的涉法行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人会选择以法律手段进行处理。因此,较高的法律素质是一个法律行业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在一个完整的法律教育体系之中,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甚至要高于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一个人的法律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法律道德素质,这个人才可以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为人民和国家的法律完整作出贡献。法律素质教育作为法律教育之中的一个学科项目,主要面向的是将来要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学习者,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较高的法律素质可以保证他在法律行业之中的工作不受到个人欲望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以法律规定为先,并以法律思维方式检视与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法律从业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二、提高法律素质教育水平的措施

要在现代的社会之中推广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就要让民众看到法律教育对于个人生活的有益之处。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法律素质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因此,加强法律素质的培养可以加强法律教育的效果。

1、加强对社会法治环境的优化

在社会法治得到优化的环境之下,人民对于法律的信赖和使用度才会提高。法律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和社会居民学习法律的热情和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需求。因此,提高人民对于法律的诉求和法律的普及度,可以确保以法律素质为引导的法律教育高效顺利进行。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其目的是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民众法治意识提升的关键在于法律的实行度。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可以促进人民对于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加强民众的生活安全感,增加法律对民众的有益度。要优化社会的法治环境,就要在社会的各方面加强法律体系的完备,对我国的法律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和加强。

要优化社会的法治建设,就要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传递和宣传法治的重要性,改变人们的传统观点之中对于法律的过于敬畏和使用上的误区。同时,为了在社会生活之中改变人们对于法律的传统感官,要对于社会的执法和司法方面进行优化。加强社会生活之中的基础法制建设,加强人们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完善基层法律体系的普及。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人民对于法律的热情,工作的过程之中应该大力鼓励人民参与到社会执法的过程之中。通过对于法律武器的实践和使用,加强人民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对于法律使用热情,激起人们学法热情,提高人民的法律素养,进一步促进社会人民学法过程的高效进行。

2、提高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力度

在法律从业者的教育之中,法律知识的指导培养在专业院校之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中,法律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教育是以法律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在非法律专业的院校内,普通大学生一般将法律知识点的学习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全面的法律知识培养对于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社会居民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且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法治化的进展较慢,因此,法律教育应该以学校法律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法律素质的培养,进而提高社会群体的法律素养。法律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青少年敬法守法的意识,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于法治社会的了解和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保证。将法律素质教育加入到基础教育之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效率,改变学校对于法律知识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视。

为在学习之中促进学生对于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学校的考核之中加入对法律素质教育的问答和题目,检测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在法律测试之中的得分情况作为学生成绩的加分项目。除此之外,在法律素质教育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程度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法律,认识法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推进学生的自觉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高的提升作用。

3、加强法治精神的教育

法治精神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法律意识,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守法敬法,并且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在社会的法律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对于法治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过程,其应用应该体现在整个课程的内容之中,课程的内容应该以介绍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提高法律素质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促进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法律教育的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人民的法律本文由收集整理学习热情,提高人民的法律情感也是教育行业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发挥法律情感在社会法律教育之中的作用,人民可以在教育之中感受法律对于自身生命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法律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在法律情感的推动之下,实现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教育的高效进行。

篇7

关键词:公益创业;事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21-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大学生群体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也日益强烈。这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加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讨今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趋向,对于国家、社会和学校,都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毋庸讳言,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价值追求也出现了由长远转向眼前、由精神转向物质、由集体转向个人的倾向。然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与幸福。这就决定了辅导员职业必须具备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辅导员向事业化迈进也就成为非常具体和现实的问题。

一、公益创业定义及内涵分析

公益创业一词起源自19世纪英国。“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Gregory,1998)。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类: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志愿公益活动;产学研混合型。

高校公益创业具有以下几大特性。

1.高校公益创业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及组织协作

公益创业提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整合及高层次协调保障的现实需求,注重挖掘组织协作潜力,积累组织协作经验。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和社会和企业资源紧密结合,努力做到无缝对接。然而各高校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各职能部门组织内部潜力的挖掘滞后,思想观念滞后于形势和实践的发展。实践中的高校公益创业对原来老习惯老套路的“路径依赖”形成强烈地冲击,搭建了高校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互动平台。并不断对社会发展渗透和扩散,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正是这种内在动力,无形中推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向社会接轨的步伐。

2.高校公益创业以社会使命为前提,兼顾经济价值

高校公益创业的过程和推进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目的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例,学校团委、学工部、就业处因其职能定位不可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而公益创业则可以整合社会和企业的资源给予学生更实效的服务。但是它不同于非营利组织,它把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加以运用,是一个营利性机构,营利的目的是企业可以继续运转,对社会使命的追求得以持续。可以说,公益创业是公益事业的企业化,把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经济价值的创造结合起来。以公益事业为主要目标,而利润是副产品。

3.高校公益创业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和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相比,可以避免社会行政因素的限制。大学生依托公益社团,参与人数多,参与程度也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支持,并且在经费、政策层面给予鼓励。高校在此优势基础上大力推广公益创业教育,更有利于高校的社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职能发挥,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将公益创业精神积淀为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调节着大学生的行为,甚至可以孕育一批社会企业家。他们从社会问题本身出发,将企业的管理技能运用于社会目标的实现,致力于去解决那些现存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挣脱旧的模式,努力去探寻更高效率与更大生产力的结合方式。

二、制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1.缺乏辅导员发展的专项基金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应该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高校辅导员。然而高校特有人事制度和财政水平的制约,大多数学校短期内不可能增加专职辅导员的数量,甚至满足辅导员工作必要的资金增长都很困难。教育的发展,又迫使辅导员职责的内容和强度不断增加,辅导员将面临工作、经济、社会三大压力。相形之下,基层辅导员的工作越发显得庞杂紧张。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作支撑,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而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拨款,对于辅导员发展需求显然杯水车薪,这也就势必造成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的延缓。因此如何拓展辅导员发展基金的合理来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辅导员素质的提升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多元化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素历教育也就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素历教育就是对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综合训练。“素历”与学历不同,学历是指一个人在学校的学习经历。 “素历”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训练经历,尤其是在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积极工作态度、沟通技巧、稳定心理及乐于学习和进步等方面的素质训练经历。“素历”的好坏体现在情绪、心态、潜意识当中,是在竞争环境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培训单靠辅导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引进社会的优势资源,给予学生最贴近的服务。这种资源的引进单靠学校的某个职能部门是不可能形成体系的。很大原因就是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缺乏内动力去给学生进行素历培训。而如果以辅导员为主导,以热衷创业的学生为主体,通过公益创业,和社会资源对接,则素历教育才能真正推动。

三、辅导员职业事业化产业化途径探析

当前,各大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也取得了相应成效。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到位,我们提出辅导员的工作更应该事业化,甚至产业化。所谓辅导员事业化是指培养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执著追求的情感,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达到人类一种高尚的情操境界。产业化是指整合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组织策划等技能形成体系,引进市场化机制,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更具个性化更有实效性的服务。

随着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一系列具有理论知识背景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机构和专家将在大学校园中涌现。依托这些机构和专家,辅导员工作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顺利成才提供可靠的保障,而且可以逐渐形成具有产业规模的实体,甚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说职业化是基础,那专业化就是方向,事业化则是目标,产业化就是结果。这几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循环作用。

1.把握80后辅导员特征,打破观念束缚,搭建事业平台

“80 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较淡薄;视野开阔,很少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所思考的问题、持有的观点与上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以个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摸索新的思路;追求自由与自我等等。因此,客观地分析“80 后”辅导员的特征,对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不能一味地强调奉献,更应该为辅导员搭建事业的平台。公益创业既能让辅导员身先士卒引导学生自强自立、自我完善、服务社会,又能为辅导员发展自我创造条件,还能满足80后辅导员对自我价值追求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事业吸引人。

2.建立多途径长效交流机制,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对于身处各种繁杂事务的年轻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隐性的“能力恐慌”。只有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为自己充电,才能够具有适应各种压力、各种变化的能力。因此,通过“请进去,走出来”的方式建立社会交流网络,并且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效的交流机制,既能拓展工作视野,也对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和支援氛围大有裨益。公益创业实际上为辅导员提供了大量和社会及企业接触的机会,对拓展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这种良好的成长氛围,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构筑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随着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推进,一大批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等各方面专家的涌现,也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构筑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公益创业人才,甚至是公益企业家,无疑是这个产业良性循环的助推器。公益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包括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等,高校以公益创业拓展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认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作用。二是加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促进规范化发展。三是构建完善的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教育模式。四是构建系统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研究体系。五是积极营造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六是积极形成鼓励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公益创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推动辅导员工作发展,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又能够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新的途径。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文雄,蒲伟,彭正霞.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5).

[2]蒋明军.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3]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篇8

一、立足长远发展,明确发展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立足,致力于长远发展,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主线,建设生产规模化、技术有水平,管理规范化、竞争有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为经济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延伸加工型转变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产业循环发展,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核心产业本地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主要任务。根据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延伸加工,建设形成一批上下游紧密链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大型企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大支农工作力度,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四)工作目标。进一步降低初级矿产品产值所占比例,改善产品结构,努力实现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初级产品向精加工产品的转换。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条件适合在延伸加工的资源均实现就地加工增值,资源精深加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优势主导产业领域培育形成20户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大型企业集团;所有资源型企业至少要在形成1个核心产业,设立1处管理总部,建设1处规范化生活设施,实现本地注册、本地管理,本地核算、本地纳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五)加强规划指导。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统一规划、整体勘查、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要求,转变目前重矿产开发,轻加工利用的状况,企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循环发展模式转变。企业要结合实际,与《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经专家评审报批后实施。

(六)优化开发利用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采掘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化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禁止采优弃劣、采富弃贫等行为;开发规模要与矿床储量相适应,确保必要的矿山服务年限,要严格遵照批准的规模建设,严禁超规模建设;已形成开发能力的,要建设配套下游加工能力,尚未开发的,要上下游同步规划建设

(七)发展下游加工产业。在下游加工方面,除了在技术、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存在否定性因素的少量资源外,凡适合在延伸加工的资源,必须逐步建设下游产业。已取得矿业权的资源开发企业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提出下游产业建设项目并加快实施。州政府有关部门指导资源性企业下游加工产业协调发展。

(八)推进资源共享与集约利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为目标,推进资源共享,鼓励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型企业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将企业掌握的资源置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考虑,与境内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上下功夫,构建企业的横向连接和有效组合,构建原料、产品、废弃物相互衔接的链条,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组合效益。建立资源二次配置机制,杜绝圈而不开,开发进度缓慢的现象。

(九)开展多种方式的经济合作。资源开发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建设和发展延伸加工项目的,可以与下游企业以相互参股或其他方式开展全面合作。鼓励与东中部地区的企业通过投资合作、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承接区域产业转移。鼓励已取得矿业权的资源开发企业,按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要求,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下游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洁净化。

(十)重视技术创新。资源型企业要以资源精深加工为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产学研联合,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尽快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注重新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从总体上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十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做大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一批转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发展一批与大企业相关联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十二)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建立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三、强化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十三)规范企业管理。资源型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按有关要求建立工会组织,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目标。

(十四)推进管理创新。企业要在管理上苦练内功,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体制机制,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职业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要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诚实守信经营,防范各类企业风险。

(十五)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实施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十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按照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

(十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用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工资、工时、劳动定额等要合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劳动工作条件,劳动卫生、生产安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生产场所、办公生活场所必须停用整改。

(十八)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落实主体责任。采用能够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规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四、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十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源型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兴办或参与兴办与促进社会和谐相关的公益事业。重视企村共建及其他社会帮扶工作,在资金、技术、项目、劳务等方面,以多种方式帮助企村共建及其他社会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二十)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劳动人口由农牧业向工业领域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十一)构建和谐社区。资源型企业应当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的建设标准作业区和配套齐全的生活区,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十二)注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企业要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按规定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要制定开采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地下水保护、地表生态治理和矿山地表塌陷治理、煤田火区治理等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

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二十三)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符合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自主研发创新项目,以及节能技术改造、外经贸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等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及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支持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对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做好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十四)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藏区发展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收政策支持体系。对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按规定给予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篇9

为加快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重大意义

(一)准确把握内涵特征

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是服务业企业(机构、商户)集中布局、服务业集群发展、服务功能集合构建、空间和要素集约利用,促进大容量就业的服务业集聚区,是为城区和周边区域提供综合服务的城市功能区。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等共同组成了我省科学发展的载体体系。

中心商务功能区是在省辖市市区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内,集聚金融、信息、研发、企业总部、中介服务及商业贸易等机构,拥有商务办公、会展(展示)、酒店、公寓、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能够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综合商务服务的城市功能区。

特色商业区是在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内,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和相关商务服务的服务业集聚区。

(二)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符合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支撑体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将优化城市发展形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效应,更好地服务周边发展。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有助于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城区经济中的比重,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增强城区产业支撑,提升城区经济实力。

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有助于构筑资本、技术、信息、人才集聚平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和研发基地,引进高端项目、高端机构、高端品牌和高端人才,形成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把发展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作为加快城区经济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政策扶持,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努力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为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定位。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城市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区域、功能定位。强化规划引导,增强规划前瞻性,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与其他重大规划紧密衔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根据各地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功能定位,分类明确发展目标和产业重点,有序组织实施,促进快速健康发展。

完善功能,集约节约。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经济、生态、人居复合,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产城互动,扩大就业。把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依城促产、以产兴城,促进企业和机构集中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吸纳就业能力。

创新机制,开放带动。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创新管理体制、商业运作模式和项目融资方式,完善支持政策,激发发展活力。加大开放招商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境内外资本,以开放促发展、促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成为中原经济区高端服务平台,每个省辖市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市)形成1个中心商务功能区,每个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培育1个业态先进、个性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拉动作用突出的特色商业区,成为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成为中西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各市、县中心商务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商务功能进一步突出,特色商业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协调的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城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升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地位作用。突出强化金融、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高端商务功能,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中原金融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地区性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强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会展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中部会展之都。进一步提升中介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咨询策划、研发设计、文化传播等高端服务。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加快龙湖中央商务区副中心建设,突出金融功能集聚。完善软硬配套设施,努力营造宜居宜业新环境。力争到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实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00家,国内500强企业100家,各类金融机构150家,建设成为立足郑州、服务中原、辐射中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高端商务商业中心和综合会展中心。

(二)积极推进省辖市和县(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结合城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突出商务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建设。省辖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原则上要结合新区建设,突出综合商务服务功能。引导省级金融保险分支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入驻,提高金融集聚服务水平。推动国内知名企业分支机构、运营中心和当地企业总部入驻。加快发展兼并重组、财务顾问、评估交易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法律、认证认可、经纪、市场调查等各类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租赁、拍卖、典当服务,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会展业。同时,配套建设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服务设施,积极发展具有产品展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功能的专业交易市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推动相近省辖市中心商务功能区联动发展,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县(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要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采取商务、商贸功能混合或分设等不同形式,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满足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需要,尽快形成规模。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商贸优势,在巩固提升商贸功能的同时,逐步强化商务功能,重点围绕服务特色商品交易和主导产业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和营销、物流服务,建设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介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与特色产业配套联动、专业服务突出的中心商务功能区。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商业区。按照科学规划、挖掘内涵、强化特色、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特色交易市场和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生产业集聚区,扩大消费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发展水平,突出特色化、专营化和规模化,建立健全业态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业态、品牌集聚,提升购物消费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培育一批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拉动消费能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区,充分挖掘独特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街保护开发,统筹规划设计建筑风格、人文景观,修缮保护标志性建筑、特色建筑,强化特色魅力,注重营造环境氛围和格调品位,合理布局符合居民消费升级换代的休闲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改造提升特色交易市场,沿产业链双向拓展交易范围,创新交易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不断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建材装饰等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特色交易市场。推动生产业集聚区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一批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围绕特色商业区主业,配套建设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设施,推动相关商务服务业发展。

(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性化设计。优化交通路网布局,大力发展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和公交接驳系统,完善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区域内市政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管网,修浚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文体场所、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公共空间,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地下空间利用率,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强化生态建设,妥善处理开发改造、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开发建设品质,创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施。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健全工作机制,统筹研究、协调解决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建设发展中的具体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加强业务指导;省统计局要建立相应统计体系;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厅、旅游局、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领导机构,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在贯彻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强化规划引导。建立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省、市要加强对接,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各市、县组织编制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空间上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精准对接。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的审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对于各市上报的规划,省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进度,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推动实施一个。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按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步实施,分块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三)推进开放招商。将开放招商作为推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重要途径,突出招大引强,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重点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尽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篇10

一、要教育中职技校学生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根基,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土壤。学生是社会的公民,我们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引导他们逐步将法律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内心建立起法治的意识。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教育中职技校的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法律态度,引导他们普遍对法律产生高度的认同感。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不仅不是对自己生活的妨碍,反而是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贴近的必需品,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这样,他们不把法律看作是由外在力量强加于自己的东西,而认为法律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逐渐将法律的要求内化为自己从事一切社会行为的前提,并逐步地懂得让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接受法律的检测和评判。

要教育中职技校学生逐步懂得法治表达或主要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法的神圣的法律情感。这种法律情感的形成不是靠法律的严酷与冷峻,也不是靠外力的强迫与威胁,而是社会公众出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律明显没有那种敬畏的距离感,而有的只是由这种信仰所产生的归属感与依恋感,才能激发人们对法的信任、信心和尊重,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护。要使学生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与公正。

二、正确引导中职技校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职责

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要努力提高中职技校学生的自我免疫功能,让他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是在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与客观的道德环境处于某种矛盾状态,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奋发向上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发展和法律意识的建立。现实告诉我们,外部客观的道德环境总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内部的道德状态,改变着个体原有的道德结构。因此中职技校要形成强有力的职业道德舆论导向,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中职技校学生提高抑邪扬正的法律意识,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管理、激励、评判和奖惩者,起到楷模的作用,但教师的主要目标更应当放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综合素质上。要教育职业技校的学生懂得处理民事关系,工作后能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补充,与其相适应,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价值可使人积极进取,这是积极作用;但过分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和物质价值,也能诱发“物欲横流”的消极作用。所以,要教育中职技校学生在讲求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同时,要遵守有关法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决不能搞歪门邪道,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决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单纯追逐个人功利、物质价值而忽视和拒绝追求精神价值,贬低以至排斥真善美。

三、要启发中职技校学生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必然形成多元化的利益群体,社会成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尖锐对立,集中地表现为如何对待三者的关系。如果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以个人利益为核心,就会出现损人利己、损公肥己、假公济私、以公谋私等种种不良现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要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肯定合理地满足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就包含着个人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集体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当然,个人利益也只有在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中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允许而且提倡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并自愿地帮助没有富裕的人和地区更好地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如在教学“知荣辱,有道德”相关内容时,笔者用“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依法进行生产经营”个案补助教学。教育学生懂得:国家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种收入分配的管理。凡是合法收入的,要予以保护;非法收入的,要坚决取缔。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它们包含着与个人的长远利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义务观念。

四、要紧密贴近中职技校学生的生活,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本身的教育功能,发挥其教育熏陶功能,让学生从中领略法治精神,受到法治精神的熏陶,做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另外,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逐步深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也给中职技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入这些现代技术,譬如开通个人博客,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有关法律知识,提供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法冶教育的平台,进而提高中职技校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