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学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学是由许多基本概念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系列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能精确地掌握概念不仅是学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且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策略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物课堂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发展史表明,生物学的发展首先是概念的发展,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新认识。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概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生物学概念,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命现象以及自学生物学知识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形成和掌握概念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第一,学生的日常经验会对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干扰;第二,学生容易以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来理解科学的概念,从而引起概念的混淆;第三,认识个别生物的属性比较容易,而认识某一生物的普遍性比较困难。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教给学生一些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自己建构概念,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高中生物课基本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生物前概念的学习策略。生物科学中的前概念,有些是学生对客观世界朴素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宝贵的财富,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利用,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些是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前概念;还有一些前概念,是片面的,甚至与科学概念是相悖的。如:植物的地上部分是茎,地下部分是根;会飞的是鸟;鲸鱼和海豚都是鱼等。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学生正确的前概念来同化新知识,建构知识的新体系;同时充分估计到错误的前概念在教学中的干扰作用,找出消除这种干扰的方法,这对于改善生物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错误前概念的干扰呢?

纳斯鲍姆和诺维克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促进学生错误概念转变的概念转变学习的三步教学策略:(1)揭示和弄清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3)通过认知顺应形成科学概念。依据概念转变策略,在生物学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引发和解决认知冲突,实现认知顺应,重建科学概念。

例如,关于绿色植物有氧呼吸的概念,大多数学生根据直观经验,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他们认为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重要,因为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仅仅是消耗有机物。为了消除学生这一错误前概念,可以让学生做测量绿色植物(白天)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将新鲜绿叶放人锥形瓶内,瓶内注水并用弯管与盛有溴麝香草酚蓝试剂(BTB)的试管相连接。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瓶内产生的气体进入BTB试管内,试剂逐渐由蓝色变成黄色。这是由于绿叶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试剂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白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方面可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意识到原有前概念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改正错误的前概念,实现概念转变,从而树立科学概念。

2、教学语言要科学、简练。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全面、完整,无任何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在解释概念、阐述现象、运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要辨证,不能绝对。例如,“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等。有一些概念似曾相识,学生就容易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生活相混淆。这些理解往往不准确,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并建立起科学的生物概念认知体系。比如,“绿色植物”不是指绿色的植物,而是指高等植物。绿色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但“绿色植物”中有些是消费者,例如菟丝子,就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寄生的植物。

再如,通过问答的方式,师生互动揭示出概念的不同。教师可以给出如下推断,由学生辨别正误,并改正。“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动物”,“分解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进而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述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建立起学生自己的生物概念体系。

3、根据内在联系,形成概念图。“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理念,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是概念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如果正确处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使概念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将众多概念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加以展示和区别,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学会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编制概念图,可以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对比复习。如可以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概念归纳为下面的概念图。

4、列举实例,深化概念。事物是发展的,反映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的生物概念也是发展的。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讲清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重要实验是哪些,这实际就是了解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本类概念是研究者通过大量实例的反复研究,逐步归纳,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质特征而得出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它的正确认知渠道是重视前人提出概念时所经历的艰辛过程。当然,这一过程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下,其周期大大地缩短了,在实现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归纳与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生物学中有许多字面相近、含意相似或属性相关的概念,由于它们之间互相对比度小,往往会相互干扰,容易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比较是掌握同类概念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的重要手段。该方法可培养学生比较与分析两项思维能力,“剖析”则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知条件,深入探究本质的分析能力的体现。

三、结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概念教学策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学生物学一系列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 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与矫治[J]. 课程・教材・教法,2003.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 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生物概念反映生物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它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生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只有有效地掌握了生物学概念,才能有效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一、谚语式教学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在高中课本中有众多的生物教学概念,如何使其变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单明了,是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通过谚语,我们可以轻松、简单明了地来展示和理解高中生物学概念。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非常好地反映遗传学中的“遗传”概念,也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遗传的现象。“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又突出了生物学中的变异现象。可以看到,通过两个简单的谚语,我们就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掌握了生物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又如谚语“一山不容二虎”可以解释生物学中种内斗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象巧妙地解释了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其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感到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通过劳动和观察,留下了许多有用的谚语来解释生物概念。仔细寻找谚语和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很,例如“飞蛾扑火”可以解释生物学中的生物应激性 。而“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很好的解释了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指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引入这些劳动人民创造的谚语,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生物学中各种各样的概念。

二、设疑式教学

提问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通过教师的提问,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问也是一门学问,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知识的主动性。甚至于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些都说明了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在课程中提问的过程也是探索、深入了解知识概念的过程。新的生物课程在实际编写中都会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许多概念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正确的思维,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物学概念。设疑式教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例如生物课中我会提问“绿色植物是不是绿色的植物?”通过提问,许多学生都会产生疑问和好奇心,学生会对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或者通过教师讲解,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比较式教学

在讲解高中生物学中的各种概念时,可以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概念,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也能做到很好的区分,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从而融会贯通地掌握好知识。例如把细菌的异养型营养方式和蓝藻的自养型营养方式进行对比,可以启发如把学生对于“异养”的概念认知。通过对比,学生不仅对新章节中“异养”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还可对前面“自养”基本概念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对比表格来进行很好的区分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相同的地方。比较式教学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四、概念图式教学

通过图片可以形象直观地认知事物本质。许多语言不太容易描述清楚的概念,往往通过一幅图就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概念图是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将概念主题置于图中,利用大括号和有关概念进行连接。首先要选取概念,通过阅读课本的内容,标出重要的部分和观点,并将它们列出。然后把能反映主题的最具有广义性、包容性、概括性的概念放于图的左端,同一等级的概念在同一层次上。最后继续添加从属概念,从而就完成如上所示的概念图。概念图本身就是针对学习、理解概念而产生的,通过概念图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和总结各类生物学概念。

五、总结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几种有效的生物概念教学方式的讲解,对于高中生物学中如何更好地掌握生物概念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见解。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1.以生命科学史教学为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以来,生物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更加理解知识以至形成较为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正规生物学科学习理念,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能够加深其自身过程理解能力和本质理解能力等,此类方式无疑是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就具体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课程概念理解尤为重要,其主要体现在核心概念形成上、核心概念发展过程上和核心概念内部自含方法上,所以利用生物科学史速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建构的确切实可行。

2.通过比喻来使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在生物学核心概念中,抽象化生物概念居多,学生并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这些抽象化概念来进行具体化形式体现,再把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同时将其运用适当方法加以表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高中生物抽象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含义。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生物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在此案例中,可用扑克牌的类比方法来教予学生;“减数分裂”可以通过橡皮泥反应染色体形态变化模型方法来进行传授,把父母双方染色体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予以正确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所表现的行为。这种比喻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抽象从而变得简单通俗,更能够加强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能力。

3.运用比较来寻找差异

生物核心概念中大都意义相近或关系较为密切,这便会使学生对一些生物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以至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生掌握。例如就拿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来比较,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场所、条件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四个方面来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必须有叶绿体的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糖的有机物,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物的合理存储,但此时呼吸作用则与之相反。这样通过对比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4.对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剖析

从生物学资料和生物学科网络资源中可以看出,现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一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一种名字解释和学科基本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高中生物重点概念和学科自身内部重点名词以及解释等。所以,高中生物学科蛋白质、高中生物学科核酸、高中生物学科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科呼吸作用、高中生物学科中心法则、高中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等等皆被视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师认同感倍增。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抓住生物核心概念关键词,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配对两条染色体,染色体形状和染色体大小一般情况下大都处于等同状态,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此种形式亦被称为叫做同源染色体。

5.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等进行加深理解和认知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文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普遍。通过计算机对视图、文字、动画、音频的处理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被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此项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刺激多种感官认知以至学生加强对生物概念理解和对此类生物学概念意义长久保持,同时也能够渲染优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之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概念图来对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分析,一般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拟定一个生物概念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将被整理出的主要概念进行科学合理排序,按照概念的逻辑关系和等级确定关系;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用连线方式建立概念之间关系连接并注明两者之间关系;通过射线来标明两者间主从关系;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概念图的解析,下面复杂概念图便能够对此类知识进行全面阐述和说明,表明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细胞增殖方式、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意义等生物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关联,适时突出各种核心概念间的有效关系。

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划分各概念之间主从关系,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对部分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和内容加深理解,无论是在教师授课上,还是以后学生的系统复习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可将零散知识逐步系统化,系统知识逐步零散化,使学生在生物概念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室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加大概念教学力度,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2]张洪荣。《浅谈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方法》中学生物学2002(02)::1-14

[3]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学科教研教苑2003(6):11-12

篇4

列宁同志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可见概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因此生物学概念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新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然而,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常常对一些基本的生物概念不能正确理解。因此,探究概念教学实施困难的原因,并探索、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概念,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课堂上概念教学实施困难的原因

(1)学生生活经验的影响。(2)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3)生物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具极强的感性和理性。(4)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时,没有将教材、学生、教师有机结合。(5)注重重点,忽略与之相关内容的教学。

二、生物课堂上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从以上原因可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还是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在动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重在理解和应用。

1. 考虑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某些概念

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生物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再加上生活经验少,生物教学中常会出现概念脱节现象。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此时教师有必要补充内容,形成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 巧妙设计,联想转换

概念教学的困难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方面加以诱导,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 进行相似概念对比,牢固掌握概念本质

生物学中有许多相似概念,极易产生混淆。教师在进行概念讲述时需要进行相似概念的对比,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这样能避免错误的产生,而且也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篇5

我是复旦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老师谈家桢先生推荐我参加《辞海》的工作,从此我与《辞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了第四版(1989年版)、第五版(1999年版)和第六版(2009年版)的工作并担任了生物学科的主编。

第六版《辞海》的生物学部分共有5107条词目,在删除冷僻、很少使用的词目和增加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词目外,对80%的条目内容进行了更新、修改和充实,比较全面地收录了生物学科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历程、著名人物等基本面貌。这是我们生物学科几十位同仁不辞辛劳、通力合作的成果。特别要提到的是上海水产大学的伍汉霖先生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的叶祥奎先生两位耄耋长者,在国外探亲或身患重病期间仍不忘为《辞海》收词、审订和校阅。

我是《辞海》的作者,又是《辞海》的读者,我的体会是《辞海》是适合于所有知识阶层阅读的综合性工具书。有一种误解认为专家只是《辞海》的作者而不是读者。其实不然。我举个例子。美国《科学》杂志编辑部在组织讨论生命本质时曾提出一个问题:一只活猫和一只死猫有什么区别?生物学家可以从心脏搏动、血液循环、呼吸停止和神经反应等层面上指出两者的差别。可是,物理学家说:活的猫是无序趋于有序,是负熵增加;死的猫则是有序趋于无序,是熵增加。熵是什么概念?恐怕不是每一位生物学专家都很清楚的。这时,就需要《辞海》了。

《辞海》给人另一个误解,是收录的词目偏重于历史。这是误解,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辞海》能更好、更多地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的期待和需求。

生命科学是当展最为迅猛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明新的技术来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增进身体健康而服务。其中最突出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组学”研究,就是说,从研究一个基因、一种蛋白质或一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逐步深入研究一个细胞里的所有基因、所有蛋白质和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研究单个分子到研究一组分子,从研究单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到一组分子间的网络式的调控,由此开辟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天地,大大地推进了对癌症、衰老和许多种复杂疾病的病因研究和提出新的医疗措施。这种“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物组学]、[代谢物组学]、[糖组学]等。这些都是第六版《辞海》增添的反映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向的词目,反映了生物学条目的重大变化和新的面貌。

词目的收录总是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步伐。在《辞海》2009年版出版之日,正是2019年版修订起步之时。我感到,生物学已经有大量需要增添的词目,比如,[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现在全国高校没有一家设立生物学系,都改成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工程(技术)学院。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区别及定义需要诠释说明。又比如,以前是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现在则出现了化学生物学、物理生物学、数学生物学,需要诠释这些学科的内涵与界定。举个例子,BioNano生物纳米是研究生命系统中处于纳米量级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而NanoBio纳米生物学则是以纳米技术为背景的生物学研究,探讨纳米技术能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哪些新思维和新技术。这说明,纳米生物学、生物纳米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各有实质内涵的科学名词,需要我们作出诠释和介绍。

干细胞研究是当代的一个热点。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弘把4个基因转入小鼠皮肤细胞,使细胞“返老还童”,使即将衰老死亡的细胞重获新生,具有分化发育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2007年,以同样的方法使36岁整容妇女的皮肤细胞和69岁男性的结缔组织细胞也“返老还童”。2009年我国科学家把转入了“重编程因子”基因的小鼠皮肤细胞经过处理后移植到小鼠的子宫里,结果正常发育生下了小鼠。这说明皮肤细胞还原成为胚胎细胞。 这有非常诱人的医学应用前景。比如,可将皮肤细胞改变成多种脏器,为病人提供来源于自身皮肤细胞的器官,可以不产生免疫排异反应。

篇6

一、从考试试卷来分析,学业水平考试有以下特点

1.考试范围符合课标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业水平考试紧紧抓住了《课程标准》这个课改的指南,一切从课标出发,编制试题,设置情境,试题难易适中,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考试内容突出了生物学主干知识。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增强了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同时考试突出了对学生将来对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对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分析,可见生物学主干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宗旨。

二、学业水平考试应对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中90%以上是基础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加强主干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突出生物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学习,突出基本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形成生物学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2.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初中生物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他们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能力,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正确态度,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加强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

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生物很简单的,只要最后背背就可以了。殊不知如果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生物知识点到最后是没法记忆的。所以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反复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2)指导记好笔记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工作的学科来说,记好笔记显得尤其重要。将知识内容的纲要记好,并记好教师讲课时举的一些实例、画的一些简图、提的一些问题等等,为将来复习提供提纲和资料。

(3)指导科学的记忆方法

①简图记忆法。即通过绘制简图加强记忆。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将各部分器官绘制成简图,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即一目了然。

②衍射记忆法。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③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在学习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制作时,可把实验步骤归纳为“擦、滴、撕、展、盖、染”六个字,方便学生记忆。

5.在开放的问题解答中培养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开放试题着眼于测评学生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合,强调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选择已有知识、方法,发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引导学生不断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体现个别发展的理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篇7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生物学科六个模块的教材。现将整套教材的总体设计思路分析如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本套教材总体设计思路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便于教和学的原则进行设计。概括地说,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落实《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一)构建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为凸显各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都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教材内容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展开(见图1)。

图1

(二)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高中生物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广泛而丰富。对学生来说,知识性内容与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高。鉴于此,知识性内容着重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堆砌和单纯描述,在认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如何”和“为什么”。

例如,关于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原理,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而不是罗列许多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三)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

基础不等同于经典。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物学,应当具有时代特色,基础性应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在体现共同基础的必修教材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体现先进性。例如,酶的概念不局限于蛋白质的范畴,中心法则不局限于克里克提出的经典法则,将免疫也视作一种调节方式,等等。此外,还以“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等形式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选修教材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集中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同时也注意到把握基础性,避免过深过难。例如,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侧重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的介绍,技术操作多用“生物技术资料卡”形式介绍,学生一般了解即可。

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有时会出现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此,教材从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做了灵活变通的处理。例如,关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尽管已发现水通道,教材正文仍沿用目前细胞生物学专著中将其归为自由扩散的说法,而将通道蛋白的内容放在课外阅读材料“科学前沿”中介绍;关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的原因,则采用在正文中排小号楷体字的办法,供感兴趣的学生选读。此外,教材不可能也无必要在反映新进展上面面俱到,为此,在正文和作业中常常提示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四)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使知识内容层次分明

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体字排印;其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的内容以宋体字排印;供学生一般了解或选学的内容以楷体字排印,或以“相关信息”“资料卡”“科学·技术·社会”等形式出现,有的内容明确标注“选学”。“生物技术实践”中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资料也以楷体字排印。

(五)纵横衔接,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为体现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教材旁栏设有“学科交叉”栏目;为体现各个模块间、同一模块各章节间的联系,教材旁栏设有“知识链接”栏目。在必修模块各章后的自我检测中,大多安排了画概念图的习题。

二、突出生物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有关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过程”包括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亲自参加的探究过程。“方法”侧重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包括学科内的方法,如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志重捕法等。

(一)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

教材中涉及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下图。

这些科学方法的内容贯穿在各个模块中,同时,不同模块在科学方法教育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观察和实证的方法,“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假说演绎的方法,“稳态与环境”模块侧重系统分析的方法。

鉴于思维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教材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1.注重训练抽象思维和发展形象思维相结合;2.注重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3.注重引导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重视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方法的介绍和运用。

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教材主要通过研究过程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逐步领悟。此外,在必修模块中还辟有专门的栏目予以提炼和概括,其中属于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内容见下表。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1.教材中科学方法内容是建立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基础上的,初中阶段已经讲述的方法不再作为重点介绍,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搜集资料的方法等;2.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奥,教材通过研究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等内容来渗透其大致思路,而未做正式表述。

(二)强化科学方法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见下表)。

2.较多地介绍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特别是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有的部分将科学发现的先后顺序作为构建框架的重要线索,如遗传部分,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从中获得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启示。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资料分析、旁栏思考题、技能训练、练习、思考与探究、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通过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物学,是在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下不断成长的生物学,是通过技术而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物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又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的生物学。为此,教材一方面介绍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资料,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理解科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材通过多种方式突出了这方面的教育。

1.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和讨论、调查、评价等多种活动,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2.在必修模块中设置“科学·技术·社会”和“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正文辟“与社会的联系”小栏目。

3.在选修模块中分别设置相应栏目。如“生物技术实践”中的“课题背景”,“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中的“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及“现实中的问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实践活动”“进展追踪”“论坛”“热点问题讨论”等。例如,设置“论坛”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在教材的作业系统中设计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通过介绍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实例、安排学生探究活动和讲述有关知识等多种途径,试图构建具有生物学科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系(见图2)。

四、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

借鉴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材内容的表述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尽量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头脑中发生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

1.必修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入手,该栏问题除了出自科学史,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

2.教材重要概念和过程的阐释,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使之亲切而生动。

3.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在“分子与细胞”模块,还设有“与生活的联系”栏目。

4.作业系统中注意习题与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和实际应用。

五、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写法,也未停留在经典的启发式写法上,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

2.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

3.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做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

4.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

5.有些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

六、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教材改变了作业系统主要为巩固知识而设计的传统做法,以期促进生物课程的评价改革。

1.作业系统围绕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来设计,特别重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必修模块每章后都有“自我检测”题(见图3),帮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作业系统的内容既包括章节后的作业题,也包括某些探究活动中的讨论题;既有随堂练习和技能训练,又有阶段性的自我检测;既有书面作业,又有课外实践、撰写综述报告等实作评价的内容。

篇8

一、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1.生物知识目标。生物知识素养内容包含与人类现代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基础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知识,还有生物学方法论知识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2.生物能力目标。生物能力素养中既有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更有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或自主学习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观察与分析。观察为各种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生物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正确客观而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

(2)实验研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生物学实验是验证和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力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能力包括: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技能整体化运用的能力,具有运用实验寻求解答的能力。

(3)实践活动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与自然界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及各种社会实践联系的能力。包括:能正确地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运用于现代生产生活、实验中去,特别关注传统知识的现代拓展。如分析解释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更强的实践能力还表现在能将中学的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如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与数学等多学科的简单综合性知识,共同解决环境治理、能量开发利用、生物种群分布等问题。

(4)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生物学的各种观察、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分析、比较、判断与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基础。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大量的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及各种思维活动,是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训练,是多种能力整体性运用的创新活动。在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当今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生物科学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经常渗透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热爱生物科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原则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能主动探索,才能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原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全面性原则。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传统的生物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科学教育体系。

2.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现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可能。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选修模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3.基础性原则。知识是发展能力的载体。知识性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生物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特点,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的教学内容,忌盲目拔高,避免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时代性原则。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反映当今社会、经济和生物科技的关系。植物组织细胞离体培养、试管婴儿、克隆、基因工程技术合成胰岛素、干扰素、酶工程的应用、分子探针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已经或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生物教学应引入这些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关心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9

要解答好生物试题,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难题。这些试题难就难在其中存在着障碍,障碍将会随着解题步骤的展开而呈现出来。试题中有障碍,就应该有相应的排障方法,即解题方法。因此,要解答好生物试题提高表达的准确率,还得熟悉一般的解题程序,学会并运用一般的解题方法。

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避免思维定式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

二、避免概念混淆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的概念的这种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三、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四、找出隐藏条件 “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需要用“找出隐藏条件”审题的试题与需要用“排除迷惑条件”审题的试题的区别。

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2.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3.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解答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

1.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2.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生物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二)非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技巧:

1阅读生物图:把握整体、细观局部(由大到小、从外向内)、弄清问题、准确作答。(首先分清是什么图);结构图、概念图、过程图、坐标图、折线图(柱型图)、流程图、循环图、示意图、遗传系谱图。

做题时要认真仔细观察,找出差别,弄清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回答。

例.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合成的ATP用于,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合成的ATP用于.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请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8分)⑴短⑵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⑶突变⑷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裂。

【解题技巧四】回答论述题类试题时,要注意语言一定要紧贴题意,表达要准确,语句不能够有语病。

2.①阅读文字材料、图表材料,提取试题中关键信息(找出新信息、已知信息)

②理解信息、整合信息

③运用信息、准确作答

3.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⑴实验原理的科学性⑵操作步骤的可重复性 ⑶控制单一变量 ⑷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概念图;自主学习

概念图是呈现知识的一种方式,用连线或者词语链接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的脉络,用简洁的方法阐述复杂的关系和概念。在新改革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概念图的运用得到了重视。本文就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作用做了探讨。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概念图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和概况能力,理清知识的脉络,发现知识的重点。概念图让学生更加清楚知识的结构和层次,还能了解教师的思考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层层深入讲解,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更富于逻辑和条理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教师在讲授DNA时,如果纯通过语言来表述DNA的形状和特点,学生难免会不知所云,因为单靠大脑是很难想象和构建出DNA的复杂结构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的向学生展示DNA的结构,让他们体会生物的奇妙。另外,概念图还可以有效辅助教学设计,教师利用概念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备课时用概念图串联起整个课堂的内容,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将这些概念图呈现在课堂中时,学生也能受益匪浅。概念图被广泛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够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表现出来,其层级组织结构提供了多种教材呈现顺序。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的框架融入到旧的知识体系中,与旧知识体系一道形成新的整合框架。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既要着眼于宏观的整体教学概念图,将需要在课堂呈现的所有知识全都整合到一张图中,还要在大概念中蕴含某些重点的小环节的概念图,或者从大概念图的某一节点超链接到小概念图,将课时计划放入单元或者章节计划中,将章节计划又放入学期计划或者学年计划中,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要求学生对知识有完整的认知。我们知道,理工科是最需要辨别概念和逻辑的学科,许多学生往往因为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和命题框架,就只好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而显然对于生物学习来说,背诵课本显然是不够的。若用概念图来设计课程与教学中的某一具体知识点,就能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教师能把概念图用于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用作教学策略,而且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建立概念图,学生就能成功地把握科学意义,也能成功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应用

概念图对于生物复习课的意义重大,对于学生串联所学知识已经树立本章节知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复习课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会贯通,不断丰富和完整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的知识建构对于学生今后更加深层次的学有益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就算完全理解了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但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出现基本概念模糊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不牢固,对知识的总体结构和联系不清楚造成的。这个任务是复习课需要着重解决的。在上高中生物复习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联结性和整体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出本章节的知识概念图,然后给与点评和修改,对于概念和知识点清晰的学生及时的给与鼓励。由于个体的差异,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概念图都是一致的,应该综合每个学校概念图的长处,集思广益出一个最符合教学要求的概念图,让学生牢记心中。复习课上化概念图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画概念图的兴趣,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弥补教学环节的缺漏。

三、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自学中的应用

除去课堂的45分钟,学生要想学好生物,必须在课后另外花功夫联系巩固。生物学科在理科中的占有特殊地位,它像文科一样也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没有办法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记大量文字类型的笔记,而且过度的关注记笔记会导致课堂的听课率下降,抓不住课堂的重点。而如果所有学生的笔记都用概念图来记录,就会方便简洁很多。在课下自主学习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课堂上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轻松的整理所学知识,画概念图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网络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记忆效果明显。

四、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自我评价中的应用

概念图除了作为教学的手段之外,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载体。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从心里上产生一种对学习的进取心,从而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不断回忆和吸收所学知识,实现自我评价。如果学生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那么他就知道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吃透,及时发展自身的缺点后或问老师,或与同学交流,从而及时弥补知识点的疏漏。教师可用让学生自己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的方式来使学生开展有实际学习意义的课堂活动。 通过长期的构图,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自觉地使用概念图这一学习工具。

五、概念图在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应用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引导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物观。概念图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概念图的理解和构建,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画概念图,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06).

[2]袁维新.概念图:一种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2004,(02).

[3]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J].学科教育,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