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5 17: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环境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环境分析

篇1

【关键词】淘宝论坛 网络营销 环境 分析

一、淘宝论坛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网络购物进行法律约束和规范。以电子货币工程起步,计划用10年时间在城市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从而跨入电子货币时代,为网络购物的开展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则为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网络基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法》也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鼓励、支持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行业自律。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规范,广大买家和卖家使用淘宝论坛频率大大增加,这为淘宝论坛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经济环境

根据最新公布的我国网络社交与购物的发展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营销市场在2009年达到263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我国电子商务C2C类市场中盈利2500亿元,淘宝及淘宝论坛所占总市场交易份额85%,展现其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同时,政府对于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加快发展各地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这样便于网站保持健康发展和服务于广大消费者购物习惯,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也在加深,网络成为企业营销及销售的新渠道之一。

(3)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新一代80,90青年步入社会,新生力量的注入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很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购物观念的改变。年轻人充满朝气与活力,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思想活跃,有个性,在网络成为他们必备伙伴的同时,网购也在无形中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他们追求时尚生活的平台和途径。同时,一部分成年人在年轻人的影响下,也接受了网购这一新兴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购物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认知了淘宝论坛,这为淘宝论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技术环境

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加强对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技术改进、优化以及网络交易的创新,不断迎合用户的需求而进行网站的功能及电子银行之间技术衔接的完善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网络环境。

二、竞争对手的营销环境分析

从整体而言,国内SNS网站由校内网和开心网领航,其营销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就校内网来说,以校园市场为目标市场,通过口碑营销传播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已经成就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开心网自2008年那一场游戏旋风开始,短短五个月内,凭借几个小游戏和病毒式营销传播,其注册用户就迅速突破了600万。同时,校内网与开心网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SNS拥有巨大的潜力,传统门户网站争相进入SNS市场,如腾讯旗下的QQ校友以及淘宝网推出的淘宝论坛,而国外的SNS对抢占中国市场蠢蠢欲动,在国内改为聚友上线,Facebook推出简体中文版,但基本都丧失了先机。国内的SNS的市场竞争已经由网站转变为了客户端的竞争。

我国SNS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经过2005—2008年“消费引导阶段”,自2009年起,该行业正逐步进入“品质竞争阶段”,预计2015年将进入“品类竞争阶段”。2005年校内网(现更名为人人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型网站的诞生;2008年开心网成立,并凭借朋友买卖、争车位等应用在白领用户市场上迅速获得认知,由此引发媒体广告关注与报道,从而提升了SNS在大众层面的广泛认知。此时SNS的应用还比较单一,以社区型网站为例,大多数网站是对美国Facebook或Myspace模式的复制,同质化严重,多以网页游戏等互动娱乐应用组件吸引用户的注意。2009年起,我国SNS行业开始进入品质竞争阶段,在同类产品中,用户更容易认可服务品质更好的产品,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渐增高。

三、淘宝论坛网络营销的内部环境分析

(1)组织结构

在互联网新形势的环境下,淘宝论坛继承了前辈的优点,同时敢于突破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利用网络的传播范围、便捷服务等特点做出高效判断和下达命令。通过建立整个企业的信息交流系统,完成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工作效率和增加感情。企业出现了由“金字塔”转变为单一层次化发展。

淘宝论坛组织结构的特点包括:

1)体现员工地位的平等

员工在企业中都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他们相互之间的配合形成企业巨大的产业链。当员工之间进行交流和产生业务联系时,将等级划分降为零,从而达到地位平等。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既减少了时间又高效地完成任务,发挥了这一特点的优势。

2)提升企业内部资源优化

淘宝论坛在分配员工时按照分工的顺序进行安排,如市场调研、品牌设计、渠道营销、售后服务等,根据员工的特点进行工作分配,员工与企业形成一个整体,通过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发挥优势,为企业带来利润。

(2)产品特征

产品的特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而进行交换的方式。部分学者用期望产品、核心产品、延伸产品、形成产品、潜在产品来诠释产品的整体概念。在网络营销环境下,淘宝论坛针对产品的需求人群、哪些产品可以运用网络推广和销售进行分类,一部分用户看重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进行购买,另一部分用户是根据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分享进行购买,无论是哪种产品,重点是消费者能否接受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运输风险,作者认为网络产品营销的优势。

1)网络产品的易传播性

淘宝论坛互联网把产品内容、图片、视频、评价等到信息交流平台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搜索和购买,可以把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淘到适合的产品。

2)无时间、空间限制

相对传统营销来说,网络营销摆脱了店面、人工、产品信息局限的问题,利用网络的传播速度、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占据市场。

3)淘宝论坛的口碑营销

淘宝论坛在产品的评价设置了全部可见,所有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息和体验感受一目了然。好评率高的店铺和产品自然成为焦点,不但促进了产品的销量还通过消费者的口碑进行了免费宣传。

(3)营销能力

网络营销能力基于网络营销理论,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网络营销的活动。随着发展,网络营销能力也会不断变化,对于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网络营销能力的增长起到效果。

对于已有的网络营销的产品品牌、网站推广、营销渠道、促销、顾客关系、售后服务、反馈报告进行了细化,把网络营销能力分为:产品信息管理能力、网站推广能力、开拓渠道能力、控制成本能力、售后跟踪能力、反馈能力。在建立网络营销能力内容的基础上,分为试用期、磨合期、成熟期,通过在三个阶段的实施中摸索经验,做好数据的跟踪和记录,促进网络营销能力保持稳步提高。

随着SNS网站的变革与发展,客户对社交型服务网站的功能、信息量、服务、购物环境及交友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社交型服务网站找准市场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尤为重要。另外,网站自身也要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及时调整和创新,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淘宝论坛通过具有庞大的客户信息量、低成本、有效地营销策略等特点使客户体会到网络与现实穿插式互动的体验。

四、分析小结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时代里,淘宝论坛必须要不断地适应发展脚步、摸索创新思路来提升竞争优势,拓宽渠道,增加客户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保持长期稳定地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形式各样的SNS网站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盈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对于淘宝论坛目前存在、潜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针对近几年淘宝论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缺乏有效手段提升访问量

在整个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淘宝论坛与传统营销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大致相同。但如何提升用户的访问量;用户进入网站之后,怎样把产品销售给用户,成为了淘宝论坛的首要问题。

大部分SNS网站在创建初期都要在网站维护、宣传等投放大量的费用来增加访问量和人气。如果网站没有在营销策略和控制实施等方面做好计划,就会造成网站运营和投放资金不足,而出现倒闭危机。

网站的访问量直接影响了网站的未来发展。因此,怎样能减少成本,吸引用户访问量是淘宝论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缺乏有效机制来刺激用户消费

目前,国内的社交型服务网站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但相应的营销推广和营销渠道都过于单一,都是以广告宣传进行主要手段。用户感觉网站的内容和模式基本相同,逐渐失去了对网站的新鲜感。所以网站的流量和访问量成为了淘宝论坛的核心问题,吸引用户访问,给用户提供所需产品,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最终达成交易,这成为了淘宝论坛经营的关键因素。

随着用户对网购的理性和普及,淘宝论坛必须要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采用长期、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提高产品成交率。

(3)消费者对于网站的粘稠度不足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形式多样的SNS网站,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加入,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访问,打出了低价、免邮、赠送等营销方式来增加用户忠诚度,用户自然会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网站来购物。

因此,网站的用户粘稠度差,失去用户的忠诚度,不能与网站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很难直接盈利。

(4)缺少精细的营销策略

网站的管理者在提升网站的流量时,最看重的就是以什么样的推广方式和渠道策略找到目标客户,并给以他们需要的产品信息。

据统计,在我国的SNS网站已超过400万,消费者随时可能转变为目标用户,只有有效地产品信息广告传递给真正的目标用户,才符合网站的精准策略的成功实施。

因此,针对不同的SNS网站要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营销策略进行选择和实施,淘宝论坛对网站的横向与纵向的产品经营、宣传要与营销策略保持一致性,对于客户群体的定位和选择无疑是淘宝论坛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SNS网站希望实现的目标。

目前我国网络经济和网购用户正在不断增长,使得我国电子商务日趋成熟,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第三方辅助企业的发展,在法律、安全、运输、服务等方面更加完善。但在互联网万变的形势下,淘宝论坛对于找准网站定位、有效地市场推广、贴心地用户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优化网站,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北京教育,2009(6):73~79

[2]赵曙光.2011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2011-5-9

[3]杨阳.论市场定位方法.河北大学学报,2008(2):56~66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信息系统 现代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进而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经融入各个工作领域,因此医院想要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医院管理水平,还能够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原则及作用

1.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原则

医院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进行医院管理时,首先要确保信息系统的结构、设备及技术等均是以医院业务为主,起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作用。其次,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遵循完整性和集成性原则,即系统能够将医院所有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确保工作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时,能够快速准确获取正确的业务运作情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遵循标准化和可靠性原则,即通过监控措施,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安全稳定的运行,并随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其还必须遵循前瞻性原则,确保系统在升级后能够扩展,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且依然发挥系统的最大化效益。

2.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作用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主要场所,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病人、药品、工作人员、医疗设备等,因此医院日常运营比较复杂。而且医院日常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档案,传统医院管理方法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和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效率,继而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需要应用不同的药物,医院所需要准备的药物非常庞杂,因此药物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等特征,而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专门处理复杂的管理工作,提高药物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可以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信息和日常工作效率等,对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做出评价,为医院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措施

虽然我国非常注重医疗保障事业,但由于我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导致医院各项工作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医院想要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1.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体系

医院需要从门诊、住院、财务及办公室等方面构建计算机信息系统,并根据不同的子系统进行细化,如门诊系统应当包含挂号、收费等,住院系统包含住院登记、医嘱管理等,财务系统包含出纳、供应商管理等,办公室系统包含工作人员考核、后勤等。

2.优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设备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作用,医院应当通过加大信息系统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网络设备,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不会出现硬件问题。同时医院需要及时更换老旧的网络设备,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漏洞,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给医院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3.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医院需要及时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结合医疗体制改革,针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做好更新优化工作。医院需要通过网络监测和漏洞扫描等措施,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医院还需要控制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权限和访问权限,只有拥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修改,避免计算机信息系统因为人为失误受到破坏,从而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医院需要加强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步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作为当前时代的产物,将其应用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起到医院管理规范化、高效率等作用,从而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芳.基于网络环境探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加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15,19

[2]翁国胜.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6(2):123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环保;宣传工作

网络将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借助网络媒体了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与共享,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新时期,为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可以网络媒体为载体,提高宣传质量,实现环保知识的全面宣传,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在环保宣传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现代化元素的充分体现。

1网络媒体对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影响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负面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存在同样的特点[1]。网络技术运用其庞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播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广,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带来机遇。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中信息种类繁多,相对混杂,人们通过网络媒介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构成消极影响。

1.1积极影响

网络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具实效性与高效性,其具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宣传与推广平台众多,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展开互动,将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至网络平台,人们在浏览网站或网页时,能够及时将环保信息进行推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度,相较于传统的环保宣传模式更具创新性与个性化。传统的环保宣传工作是通过人工贴条幅的形式,大都以环保标语的形式开展,如今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杂志以及报纸等都成为宣传的媒介,宣传质量大大提高[2]。凭借网络技术,在大型搜索引擎、微博或论坛上开展环境保护的投票,让用户全面的参与到环保宣传行列中来,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方位,不仅仅以文字形式,也彰显了现代媒体多元化的特点,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编排,运用多种媒体共同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1.2消极影响

网络技术为环保宣传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存在多方面的不完善,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受众等都会影响环保宣传工作。在信息权威性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对信息的审核力度不够,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度低,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环保宣传质量。另外,由于运用网络技术的用户以青年、中年为主,受众群体相对单一,老年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认知相对较差,网络环境下的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环保宣传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网络数据库相对复杂,诸多的新闻信息会不断置顶,将环保的相关内容会进行覆盖,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2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策略

2.1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拓宽宣传范围

新时代网络背景下,环保宣传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宣传来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来拓宽宣传范围,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宣传方式都可应用到环保宣传工作中去,对环保的相关知识添置在专题网站、新闻门户或社交网站中,通过微博分享、转播、刷话题等方式进行宣传,面对的群体范围相对较大,能够提高环保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新时期,多种媒体发展的现代化时代,电视、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等多种形式共存,宣传媒体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受众,将所有媒体宣传效果的总和相加,环保宣传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信息沟通渠道更加完善。

2.2规范新闻报道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如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报道诸多环境污染性案例,新闻报道一经播出,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媒体的宣传,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新闻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严谨出现不法分子借助媒体平台散播不实新闻,避免受众出现误解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保证污染事件发生的日期、地点、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程度等的精确性,能够避免为不法分子提供违法操作的机会。例如,2013年雾霾天气污染现象相对严重,针对此问题,北京市环保宣传部门及时相关信息进行警报,凭借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报道北京市的控制质量状况、雾霾污染指数以及污染特征等内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体进行宣传,并严格规定相关信息禁止更改,必须保证污染新闻信息播报口径的一致性,以增强环保信息的真实性。在雾霾信息播报时,应对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危害性等进行明确的阐述,并对未来环境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如,重度雾霾发生时,应从身体、心理、交通、区域气候变化等角度着手,对重度雾霾可能引发的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列举,以增强人们出行的警惕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至关重要,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借助网络平台加大信息媒体的宣传力度,拍摄公益广告,拓宽广告宣传平台,强化对手机的运用,更能贴近人们生活,引起人们注意,可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斌.新形势下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途径探讨[J].青海环境,2011,27(01):33-35.

篇4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计算机;信息安全;探讨

Analysis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Zou Ying

(Wuhan First Light Industry School HubeiWuhan 430000)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demand and dependent increases gradually. However, bring people in the network of conveni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lot of unsafe factors, mainly i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llegal possess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yber source etc.. Due to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exist, individuals, enterprises to " attack "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and caused a great economic los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is very necessary. According to the writer'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 Keywords 】 network environment;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uss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单位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且能实现局域网与外网的互联。因互联网络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内部局域网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网络节点随时有被黑客攻击的可能。因很多单位办公系统的服务器上都有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台电脑感染病毒或被恶意攻击,就会对同一网段上的其它电脑构成安全威胁。因此,互联网以其便利的信息交流、信息服务与信息共享功能给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污染、信息泄露等诸多不安全问题。为此,应对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确保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计算机软件存在的漏洞

对于任何软件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也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这些软件安全漏洞的存在,为非法用户进行信息破坏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针对软件安全漏洞进行攻击也是不法分子常用的网络攻击方法。

1.2 计算机遭受病毒攻击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法分子常利用病毒,以网络为载体,以电子邮件或网页访问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使用户在网络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感染了病毒,并且使信息遭到了恶意篡改与窃取。当用户在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输或信息传递时,如果不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很容易成为网络病毒的攻击对象,从而使个人资料被恶意窃取。

1.3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落后

对于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管理而言,包括风险管理、安全系数评估与安全认证等内容。为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机构。对于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是分开管理与执行的,给我国相关产业机构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同时也给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我国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并且缺乏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对信息安全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使得信息管理部门与信息领导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1.4 计算机软硬件水平落后

对于现阶段计算机使用的软件而言,多以盗版软件为主,对正版软件的使用较少,在很大程度上给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对于计算机相关配置与软件的完善,以促使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此过程中,还应对陈旧的电脑硬件设备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日常的使用。在软件安装过程中,也应选择安装正版软件,并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下载漏洞补丁,安装杀毒软件,以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篇5

[关键词] 会计信息披露;事项法;事项法会计

及时、真实、充分、公平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期待,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从其产生到发展无不依赖于会计环境的变化,从复式记账到股份公司的出现再到现在网络技术的渗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断地顺应发展环境,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充分满足不同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及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起源于复式簿记,其发展有赖于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利特尔顿(A. C. Littleton)在《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复式簿记产生的7项必要条件:文字、算术、私有财产、货币、信用、商业、资本等。以上这些条件同时构成了会计信息披露形成的基本要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认为,在利特尔顿列举的7项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加上意大利商业的合伙和委托关系,这两项条件同样促进了会计的发展。随着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构建自身独特的会计记录、计量系统和相应的会计理论,生产出全新的会计产品即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由生产者向使用者传递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形成了。尽管尚不了解复式簿记的确切起源,但对其早期历史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由于复式簿记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才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按复式簿记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按复式簿记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产所有者迫切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当会计信息由生产者向使用者传递时,会计信息披露便产生了。

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3个时期:以账簿披露为主体的时期、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 以账簿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复式簿记发端于意大利,从12世纪到15世纪,曾先后经历过“佛罗伦萨式”簿记、“热那亚式”簿记和“威尼斯式”簿记等3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用账簿披露的方式进行。

2. 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在威尼斯出版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拉开了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由账簿为主体向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转变的序幕。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真正的变革发生于19世纪。1844年英国颁布了《公司法》并于1856年修订,对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予以规范。从此,会计信息披露实践全面进入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在19世纪,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是通过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会计的发展中心移至美国。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的重心发生位移,由资产负债表转向损益表。197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也正式把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财务报表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此,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三表并重的发展阶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7年11月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规定从1988年7月起,以“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种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

3. 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了既不违反GAAP,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那就是把会计报表扩大为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方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改进

目前,会计信息披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这场变革体现在两个层面,即披露内容的创新和披露手段的创新。而这一变革无疑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 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外部诱因

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目的在于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投资。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交易成本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披露较为详尽的会计信息,以获得投资人的信赖。对于投资人而言,获得较多的决策信息,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坚定投资信心。

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已经开始自愿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并建立和密切保持了与消费者、供应商、员工以及投资者之间的联系。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在内容方面应包括多种多样的公司信息,如部分或完整的公司年报信息、年报中未包括但同样重要的业绩信息等。就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各披露单位在具体实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比如在美国,有超过80%的公司在网上提供了公司的基本信息,有73%的公司提供了财务概要,而只有很少的公司提供了详细的财务报告。在我国,各信息披露单位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未形成制度,尤其是中小公司还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各公司在网上披露的也大都是电子财务概要,极少有详细的财务报告。另外在公司主页披露财务报告是一种自愿披露的行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披露 “好消息 (GN)”的公司会比披露“坏消息 (BN)”的公司在自愿披露时有更大的积极性。

2. 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兴起催生了新的企业管理和交易模式,并进而丰富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过程,而是全新管理模式的引入。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企业不得不跟上信息化步伐,基于信息化环境实现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网络环境提供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的技术手段

网络的产生无疑改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缩短了信息采集、处理和的周期,这一点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同,但这并不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披露手段改变的核心。网络环境下信息披露的手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报告的兴起;一是个性化报告的引入。综合报告打破了传统会计报告的格式束缚,强调信息的综合性;披露的内容远远超出财务信息的范畴,综合反映企业的市场、客户关系、成长能力、生产能力、资金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个性化报告强调提供的信息不是由企业提供,而是由用户“掘取”,即由用户确定所需的信息并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不是“送来”的,而是“拿来”的。网络环境对上述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模式——“事项法”

事项法也称“使用者需要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会计学者George H. Sorter,他在“An‘events’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一文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以事项法为基础所形成的基本会计理论。之后,Orace Johnson于1970年发表了“Toward an ‘Events’Theory of Accounting”,论述了事项会计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Everest & Weber于1977年提出了实现事项法的模型以及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事项法的结构 。由于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事项法会计在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事项法会计的应用环境已日益成熟,基于事项法构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模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对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事项法会计的基本思想

“事项”是指可以观察到的、亦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事项法会计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法会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1)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性。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需求迥异,信息提供者难以提供一套能符合所有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信息,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不满足决策相关性。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即可供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具体的模型选择与加工处理环节应当交由使用者完成。

(2)财务会计不仅要提供价值信息,也应当提供非价值信息。现行财务会计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方式过滤掉了许多决策有用的非价值信息,大量会计假设与会计估计的存在降低了信息的可比性。事项法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事项信息几乎没有进行汇总,避免了汇总可能带来的有用信息的丧失,保持了事项的原始形式。这些原始信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策模型等进行判断、选择、计算。

(二)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实现方式

基于以上基本原理的分析,我们认为,事项法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事项库、模型库和报告引擎3部分:事项库存放企业发生的有关业务事项的原始信息,属于信息系统的输入端;模型库提供各种管理方法和数学模型供决策者使用,属于信息系统的加工处理端;报告引擎根据用户需求,利用模型获取事项数据,构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会计报告,构成输出端。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当一项业务发生时,记录人员必须判断哪些属于业务事项,哪些属于非业务事项;对于业务事项,需要由各业务流程环节的相关人员按照特定的属性描述方法记录添加到共享事项库中,并由授予权限的专门人员对事项库进行更新、修改等操作。事项库是会计信息披露及时、高效运行的基础;模型库用来存放对经济事项进行处理的重分类模型、预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财务报告模型等。这些模型是由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决定的,受到各种会计规范的制约。当使用者需要关于业务事项的某方面信息时,驱动模型库中的特定方法对事项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产生的决策所需信息存入目的库中,从而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报告引擎提供事项库及模型库的连接以及与用户的会话,通过读取与事项相关的数据存储,运用决策模型,将其转化为信息,以特定格式提供给信息用户。报告引擎与信息使用者的接触最为密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视图输出并负责接收用户要求。报告引擎的作用在于识别并分解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转变为信息检索和加工的指令,并驱动模型完成这一过程。

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改变了信息的披露模式。由单纯的企业提供信息转变为由用户掌握的信息获取。报告生成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会计数据的综合过程完全交给用户。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负责忠实地记录企业业务活动的发生,记录时将不再考虑记录的信息是为谁提供的,整个记录过程应尽可能地实现数字化、无纸化,采集到的数据集中存放于统一的数据库中,不对数据作深入的处理。而会计信息系统的任务,并不像现在这样,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生成最终的账簿和报表,它的任务是提供足够的会计数据综合的手段和方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角度选择适当的途径,归集和分析数据,以满足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可以做到数据的即时提取和汇总。

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报告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报告模式,而且改变了会计报告的生成方式,并最终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报告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周南 等. 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美] 阿妮塔·S·霍兰德.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李守明,黄敏学 等.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 魏明海,龚凯颂. 会计理论[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汉语热”逐渐席卷世界各国,因此,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做好汉语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实力,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大量的网络互动式资源

在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的今天,平面展示资源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调动人与人、人与学习内容之间互动的资源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活动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最大优点就是突破时空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与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汉语教学网络课程都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网络课程是一个综合体,不仅需要一个资源完善的学习系统,还需要包括灵活多样的人机互动练习和丰富的反馈信息,但是许多网络课程以填空、判断对错的平面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无法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进而降低汉语国际教学质量。

2.缺乏针对性

“为谁而做”是开发者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的前提,但是,开发过程中,许多开发者往往忽视受教者的地位,使得网络资源缺乏针对性,削弱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汉语时,根据汉语教材的分类,汉语学习资源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课型、不同教学时间、不同要素等问题。在网络上的汉语学习资源主要针对非学历生、低水平等学生,而且,很多汉语网络课程,主要针对固定教材的使用者,无法为国外学生提供有用的教材,进而给国外使用者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难度。

3.系统性不强

目前,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材繁杂,缺乏系统性。虽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某个主题,就会出现许多相关条目,但是,很少能直接用于教学、学生和教师。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许多汉语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内容简单、重复的现象。例如,在文化资源方面,虽然有汉语学习资源、教学共用资源、教师发展资源等内容,但是,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不强,内容主要以中国的物质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民俗为主,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民族风俗、饮食习惯、传统艺术等,很少涉及中国深层的传统思想精髓、制度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等。另外,很多文化网站都是国学网站,虽然可以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但是缺乏操作性,无法广泛地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增加了国外学习者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国外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降低了国外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网络环境下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合理引导网络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汉语国际的推广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因此,国家应该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汉语的影响力。国家可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工作者主动开发优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立多样化有规模的中介语语料库,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2.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网站,开发、研制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教材、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需求,合理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网站,集中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网站的影响力,扩大汉语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3.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学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地域性的差异,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发达国家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全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健全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分布零散地区,在一个中心教学点,设立孔子课堂,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电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让志愿者利用汉语的独特魅力,开展汉语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质量,扩大汉语影响力,提高汉语影响力。

4.构建良好的汉语网络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应该构建良好的汉语网络教学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媒介的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应该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质性的网站,大力研发汉语教学教材,积极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打造良好的汉语教学机构、考试和教学方法品牌;大力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教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学,扩大汉语的影响。另外,要加强汉语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完整的汉语资源库,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5.建立强大的汉语教师队伍。

汉语教师是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应该大力培养汉语教师,建立强大的汉语教师队伍,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国家可以根据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汉语教师的聘用和认证条件,明确限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教育能力、身体健康素质和教育知识等。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汉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强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重视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和派遣工作,明确国际汉语公派教师的基本条件,开启“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解决汉语师资短缺的问题,设立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6.合理编制对外汉语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应该合理编制对外汉语教材,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制定不同的教材,出版通用性和专科辅导性的教材,利用英文、德文、泰文等多种语言注释,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母语学习者的需要[5]。同时,重点研究教材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教材编写的理论水平,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结合时展形势,合理选择话题,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注重构建汉语教材评估体系,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供应系统,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层次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展现汉语文化的魅力,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熊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赖宁超.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自2005年3月起,我校就开始进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经过6年的教改实践与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建设、评估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摸索出一套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该模式采取沉浸式教学方式,注重外语语言资源环境的建设,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突出以实践性、应用性及创新性为核心的全面、科学的外语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文化教学和信息素质教学。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为研究与实验重点的第一阶段(2005.3―2005.9);以新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为研究与实践重点的第二阶段(2005.9―2006.3);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为研究与实践重点的第三阶段(2006.3―2009.3);以分级教学为主题,构建“三维两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重点的第四阶段(2009.3起至今)。通过对以上不同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探索出具有国防科技大学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建立起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教学+小班口语面授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一种积极自主、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潜力,促使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言学习和实践交流活动中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能自主控制学习进程、采取适合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等。下文仅就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主学习体系进行重点介绍。

一、试点对象

我校从2005―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中各随机共抽取20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教改试点,参加试点工作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共计16名。

二、环境建设

我校已建立起外语语言自主学习教室两间,其中可供自主学习计算机总数400台、服务器2个,其主要功能是供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监控和管理。外语系在从承担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老师队伍中选择授课经验比较丰富、业务能力比较突出、授课质量相对较高、责任心很强的10位中青年骨干担任任课老师,指定主抓大学英语教学的系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负责该项教改的协调工作,指定一名青年教师担任系统管理员工作。

三、学时安排

学生每周免费自主上机时间为3学时,分别为有教师指导的网络学习1学时、周末自主学习2学时。与之相应,口语面授课为每周1学时,多媒体读写译课程为每周2课时。自主学习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周三上午8∶00―12∶00面向有教师指导的网络自主学习课开放;星期六8∶00―12∶00面向教改班学生的免费自主学习。

四、建立体现双C理念下(Controlled 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的外语语言自主学习教学体系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班教学采用双主过程导向型学习模式(Student-Centered Tutor-Directed Process-Oriented Learning Mode),该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面向过程学习而非结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语言技能,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控制学习(Controlled Learning)的双C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间的协商与竞争意识,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职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三步教学法,即Awareness(意识)―Involvement(参与)―Creation(创造),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其意识到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第二步是让学生实践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成为自主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第三步是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习风格和各类学习策略后,能够创造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机制。此外,我们还在每周3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中,采用1+2的课程学习方案,即有1学时的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和2学时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在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有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

(1)在学期开始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日志,确定本学期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2)进行问卷调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3)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专题培训,帮助学生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

(4)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支架式、抛锚式、解决问题式、活动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语言技能。

2.学生自主网络学习

(1)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接收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与输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并重,强调课程学习的语言输入学习与语言输出学习内容的合理分配,因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在听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口语、写作表达,实现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的转变。

(2)同时,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还建立了学习小组、配合外语系同仁组织创立的英语课外活动中心等多种多样的学习互动形式。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在网络论坛、师生互动区进行交流,还可以一周一次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中心的节目,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如地采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语言沟通。

五、全面建立开放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面对面的多媒体视听说课程与综合课程,以弥补由于人机对话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专项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教学+小班口语面授的英语多媒体教学体系,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视、听、说、读、写、译教学,网络课堂突出视听说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课堂突出口语教学,即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进行视、听、说、读、写、译训练的特点,强化课堂面授的视听说教学,以及教师通过课堂进行学习控制与教学辅导,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成为意义建构的主动学习者,教师扮演课堂监督与辅导的角色。

六、构建具有现代高等教育特色的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构建具有素质教育特色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我校大学英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主要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来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如下两方面。

(1)我校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以评价学生阶段学习成果和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评估,其主要评估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出勤、课堂发言、课后复习、作业提交和陈述报告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5级本科生中开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借鉴“写长法”理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2)我校大学英语终结性评估主要是期末课程综合考试。在英语期末考核中,增大听力、口语考试内容,以检测学生真实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学生英语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三大块组成:平时分(20%)+口试分(20%)+期末课程综合笔试分(60%)。

七、外语自主学习的资源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选用教材为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视听说课程和上外教的全新版的《大学英语》的综合课程;网络课程学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为主,配套资源有我系引进的《英语在线》、雅信达等自学平台及学校图书馆的英语学习资源库。

此外,我校外语系语言实验中心录音室已配备一定数量的集文本、磁带、VCR、DVD和网络英语视听学习数据库为一体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个人水平和爱好选择材料进行学习。

八、实践结果

通过6年来的调查、访问和课堂观摩,我们发现同学们在接受全新大学英语课程平台的过程中逐渐由原先的盲从、迷惑、无所适从感转变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来。在对2009级试点学生所作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都提到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转变了以往被动式学习方式,而更加乐意积极参与到新的教学活动中来。有学生说:“这一年来是从陌生到成熟的过程,了解如何学好英语、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这不只是学习一门学科,重要的是它培养一种能力。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成功是起决定因素的。”同时,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我校开展以来,推动了我系教师积极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上的探索,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还实现了部分教学、科研领域的突破。

九、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建议配备一至两名专职的系统管理员,负责自主学习资源软件系统在服务器上的日常维护和更新。从技术上来讲,专职的管理员比兼职管理员的教师更加内行,因此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将来的外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应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模式,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除了网络自主学习教室/机房以外,要特别开辟学生讨论区、教师集体备课/管理监控/答疑区、系统管理员/技术员办公室(要区别于学校的机房管理员办公室,最好由外语系独立管理)。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此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方法和实现手段,交流彼此教学经验教训,形成开放式学习和授课环境,避免单纯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的学生的封闭式自我学习和教师的单枪匹马不相往来的教学模式。

监控测评体系建设:设计和引进适应网络条件下英语自主学习的测评体系,改革考试手段,加大过程性评估力度,着手进行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和全校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制度建设,以及研发或引进口语测试系统,等等。

十、结语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授课形式,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学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激发,将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局面转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模式,从而学会反思性地进行自我学习反省、检查和改进,这一教学变革是符合国际上现行人才培养要求的,它尤其体现了联合国提出了“四个学会”的理念之一,即“学会学习”。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给我校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篇8

关键词: 网络教育环境 师生分隔关系 重建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给现代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的不断壮大也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国际互联网作为全新的工具和手段逐渐进入了教学实践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为了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关系是教与学。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缺乏个性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被动的、对立的、分隔的。根据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网络教育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师生交往中显示出越来越优势的地位,对于重建师生关系,更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目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须重新解读和重建。无论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是在现代技术教育的背景下,和谐的师生交往都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如何在网络教育环境下重建师生分隔关系就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师生关系分隔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往和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分隔状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授课。但是部分大纲的制定是在若干年前成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随之变化。但大纲的制定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很多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要,很多学生认为所学的内容没有实用价值,缺乏学习兴趣。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很少考虑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否具备创新精神,能否跟上改革的需要。由此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的隔阂,让“教”与“学”都独立存在,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系和互助,没有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教学形式单一,课题气氛沉闷。

在课题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是灌输式地讲述,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为考试而设的一种学习手段。老师在课题上化重点,说题型,讲答题策略,让学生的学是为了“考”而学,而不是为了“用”而学。因此,造成课题模式的单一,每堂课学生都能知道教师下一步要讲授什么内容,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师生关系单纯是教与学的关系,缺少感情的交流,缺少知识的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被动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压力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教师压力较大,很多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或是升学率或是科研量。对于初高中教师,升学率是教师的主要压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弃,使学生感觉丧失了自由和个性,在被迫学习的前提下,把老师的高压看成是对个人的侵犯,师生关系紧张,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悲剧。而高校教师由于科研的压力较大,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受到挤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无关,都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结果,因此,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程度放松,没有交流的教学就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程度反而越来越高。

师生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分隔关系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被动的、对立的,那么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失去各自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教育的长期发展势必产生消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能否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能否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而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更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呼唤的强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在教育领域,网络教育也异军突起,它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而且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为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媒介和途径。

三、网络教育的特征及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构建方式

(一)网络教育的特征。

1.教育民主性。所谓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最后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网络教育的特点正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化,体现了教育平等的理念。受教育者不受地域、年龄、经济基础、文化程度、阶级地位、空间、时间等限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网络教育资源,平等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

2.内容广泛性。网络内容包罗万象,经济、政治、文化、民俗、语言、科技、体验等多重信息。传统教学的课题内容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材料,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材是课题的教科书,而网络资源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和参考的重要资料来源。

3.方式新颖性。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材料等多重教学要素相互合作的组合方式。教师上课要考虑以何种方式授课以期达到效果最大化。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网络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逼真地展示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传播大量有效的信息。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繁重的黑板书写任务,同时网络教学更能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传递丰富信息。

4.学习主动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授课模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或是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足,理解不深。网络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学习,自由学习,通过对材料的寻找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相互交流、争议、辩论、合作,增强了合作能力和平等意识。

5.师生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是组织者,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者、思考者和任务完成者。通过网络教学,师生互动,更好地协调了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师生情感。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达到了教与学的尚佳效果。

(二)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构建方式。

1.从有限课堂到无限网络。课堂教学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网络资源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网络的无限性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途径,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广泛思维的能力。

2.从一概而论到因材施教。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学生课后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全解决教学上存在的所有问题。而通过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把问题及个人情况都各方面的信息向老师传达,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和学生交互信息,这样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交互网,提高了学习效率。

3.从书面作业到网络答疑。家庭作业是学生的主要负担之一,很多学生课后不愿意写作业,而教师批阅作业的劳动量也很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网络教学的新颖性和传播性使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并能相互交流,增强感情的流量沟通,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更好地促进了学习。

4.从单一语言到媒体方式。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高科技打破了语言的束缚,多种网络符号的替代让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消化了知识,并促进了自我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四、网络教育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不断培养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互联网是新型的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其前提就是教师要全面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如果教师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用得当,掌握灵活、熟练,将有效地促进师生交往,培养师生感情,创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正确树立学生的人格特征。

网络媒体的发展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网络传播秩序混乱,内容混杂,许多垃圾信息和不良内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混淆了学生的判断标准,对学习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教师则要善于引导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用新媒介的积极信息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格特征,这也是师生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

(三)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网络教育的特点是远距离传达,师生可以互不见面,在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缺少了传统课堂中面对面的交流的状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眼神、体态等身体语言传达信息,和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构建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增强情感互动,实现师生情感共鸣。

(四)教师要持续学习适应时代变化。

信息的多元化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职业目标。科技的进步使学习者也有了广阔的学习途径和空间,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沟通的同时才有说服力和有效性。

五、结语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为教学者提供教学改革的条件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在网络教育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是调整也是动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网络可以提供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具有共享性,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抗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网络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学习的条件和空间,解放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关系从权威性开始趋向平等、互动和自由交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成为师生交往的平台。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是避免机械性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自我知识积累的过程,自我能力素质和提高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合理地、积极地调整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社会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3]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4]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刘忠.论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青海大学学报,2003,(2).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83-02

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借助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国外,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迅速扩展,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及其培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北美地区,互联网上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通过网络做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小学生常常完成老师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等。美国对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①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②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③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④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⑤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⑥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⑦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广泛关注“网络探究”或“网络探究教学”问题,自从加涅于196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文章以后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所有的教育改革措施中,最突出的是:①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加强“个别化教学”;②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网络教学以其自由性及针对性强的特点被提上日程。

在国内,自2000年10月我国政府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就普遍开展。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2 网络环境下实施语文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涉及了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作为一种手段,逐步演变为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的主体。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大量自主阅读、快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现代人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尤其强调丰富与有创意的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赢得他人的关注。利用网络进行改革,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构建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全新的、更高的语文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新要求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立体、综合,自由、开放的,是不受时空限制、与时俱进的。而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完全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拉近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的距离,使语文教学实现线性到非线性、文本到超文本的飞跃。老师和学生可以不必在同一时空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学生坐在家里也可依据相关链接,查阅并下载所需资料、接受名师的点拨教导。这样,课内与课外互相呼应,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起教学的崭新格局。

2.3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真正把学生推上了主体的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把资料交给学生,以间接的方式主导教学,设计、调控、示范和评价;学生自己操作控制电脑,眼、耳、手、脑、口并用,学、悟、说、打、练结合,自己控制了收集、处理信息的主动权。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少讲、精讲,在学生疑难之处和教学重点之处才畅讲、重讲。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变维持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很多时候,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还通过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共同探讨问题。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分工、协作,共同对问题展开协商与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信息,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也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实现了从知识接受型到主动探究型、从单独苦读型到协作学习型的转变。

3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3.1 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节奏、高效益地实施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它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它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在这里,“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传授,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信息量大,自主性强,合作程度高,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3.2 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引发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深刻变革,完全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区别主要有:

(1)互动的协作性。从师生合作来看,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容易建立起齐学共融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

(2)自主的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学生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和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用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难以完全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

(3)知识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而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整合。

3.3 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区别

多年来,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应用无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仍主要是遵循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

4 结 论

网络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否定,而是一种优化与创新。它不仅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应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京访.互动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万明系.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网络;思维;高阶思维;影响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挑战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大学生作为广猎知识并趋于成熟的年轻群体,其思维异常活跃,但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因为人的感知一一思维过程是开放的,是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中展开和进行的。网络在影响大学生的感知方式的同时,进而“改变着人际依存模式”,“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

一 网络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网络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产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

(一)网络的双主体特点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精髓,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思维。网络课堂既要发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作用,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协调,师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借助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围绕课堂主题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素问题。

(二)网络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网络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必须对网络上出现的许多即时信息进行快速反应,作出判断,有时还要做出超前思维反应。经常反复的快速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思维的准确性。

2 网络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能力。学生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等一系列过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人脑中产生认识过程的突变。

3 网络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允许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选择学习资源,要考虑所选资源的适用性、完整性,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完整了解知识结构。

4 网络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网络互动学习中,教师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刺激学生的灵感,学生再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筛选,综合概括,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从分析中感悟主题的内涵,最后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二 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九大能力。而网络为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创设了环境。

(一)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性,为大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提供了极度自由的空间。

互联网的交互空间是平等自由的交往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支持、引导和扩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可以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极大激发,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严格的训练。

(二)有利于大学生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通过建构性互动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以三种方式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1、智慧分布与共享。协作小组可以赋予大学生集体认知责任,对探究任务进行分解,学生负责不同的子任务,协作小组可以共同进行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复杂探究任务。他们彼此交流探究成果,分享经验感受,共同贡献于集体探究任务,达到共同知识建构的目的。

2、认知冲突与融合。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3、思维外显化与精致化。为了与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思路及观点明确化,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进行自我解释。这样,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策略都被外显化和精致化,有利于学生的反思监控,提高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在社会性知识建构中激发大学生高阶思维。

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发展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知识建构教学法则主要有:学习者能集体承担建构知识的责任;学习者对集体性的知识建构能自觉自主,有求知的意志,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知识建构;对权威观点能建设性地批判使用;教学采用镶嵌式的和调适性的评价方法,师生或生生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网络环境下的材料整合了来自许多媒体资源的词语和想象,此环境下的学习是以认知为中心的,有组织的,因而知识以在课中使用的方式建构起来。

(五)参与网络资源开发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网络资源的设计、开发、制作、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资源构建的过程必然要求有高阶思维能力的支持,这要求开发者不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开发者必须以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来设计、开发、制作网络。如在进行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中,必须从教学系统、教学信息、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来分析设计,不仅对宏观层次有设计,对微观层次也有设计。

三 网络的复杂性对大学生思维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网络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必然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网络信息的复杂性,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网络信息量大,鱼龙混杂,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年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需要大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而贯通观点,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信息,不断完善自己。

(二)网络的复杂性也要求大学生要运用认知工具生成和产生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的活动。必须要有类推思维、总结大意、组织结构、推理假设等综合技能和精细加工信息能力。